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急性盆腔疾病症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性盆腔疾病症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性盆腔疾病症状

第1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上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则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作为常见的女性疾病,盆腔炎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一般来说,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演变而来,急性盆腔炎患者因为体质欠佳、未及时进行治疗或未彻底治疗都容易演变为慢性盆腔炎。该病症状顽固,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对现代女性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单一地使用中医或西医对该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都不够理想。我院通过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患者的满意度很高。现将相关研究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她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年龄25―43岁,平均30.1岁。病程3―20月,平均7.2个月。两组的基本资料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都用200mg替硝唑和6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直肠给药,每日两次。实验者患者再次基础上,结合中药进行治疗。方剂:红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丹参15g、夏枯草15g、莪术10g、薏苡仁10g、延胡索10g、三棱10g,每日两次,以两周作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情况适时地调整用药剂量,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1.3 疗效评价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标准为依据,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各项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经妇科检查,发现炎性包块大大缩小,附件与子宫的粘连减少,压痛减轻;无效是指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都没有相应的改善。痊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整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率(%)表示。P

四个疗程之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都有相应的康复,且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如下表所示:注:两组比较P

作为女性内生殖器所聚集之处,盆腔很容易被病菌感染,引起盆腔炎。具体说来,盆腔炎是指卵巢、子宫、输卵管和它周边结缔组织的炎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种。当急性盆腔炎出现时,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坚持彻底治疗,不能因为症状有所缓解则停止治疗,否则演变为慢性盆腔炎之后,治疗就相对复杂,不仅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复发。

一般来说,慢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阴道的分泌物增多,畏寒发热,下腹疼痛。慢性盆腔炎对女性的危害较急性盆腔炎更大。许多患者的双侧输卵管出现炎症,随后输卵管的伞端部分甚至全部封闭,内层的粘膜粘连,输卵管变小甚至闭锁,导致输卵管积水,出现慢性输卵管炎、慢性子宫内膜炎与慢性结缔组织炎等炎症。 女性的生殖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的,能有效抵挡各种病菌的入侵,但经过不洁的性生活、不良的经期卫生、宫腔内手术的术后感染与流产或产后的感染,以及附近器官炎症的蔓延之后,其防御的功能会大大下降,从而引发该病。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盆腔炎是属于妇人腹痛这一范畴的。因血行不畅、气滞血瘀与冲任失调而起,气血不通所以患者感觉腹痛,由于外感湿毒,热毒入侵身体,壅滞在子宫之中,导致气血的运行不顺畅,营卫不和,从而引发湿热,湿热下注,所以患者会出现白带增多现象,气血凝滞,积累成为瘕脓肿。

第2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 反复右下腹样疼痛;鉴别诊断;治疗

我院1995~2009年共收治反复右下腹疼痛样病例153例,经手术证实其病因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年龄

本组病例共153人,其中男32人,女121人,年龄从23岁至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1岁。

1.2病程

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达20年,最短的一年余,平均8.3年。

1.3症状

就诊时多有反复脐周或右下腹疼痛,可伴(或不伴)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腰骶疼痛等症状。

1.4体格检查

查体:T 36.3℃±,P 60~102次/分,R 16~22次/分、Bp 80~160/55~100mmHg,心肺(-),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型蠕动波,腹部无局限性隆起或凹陷,腹部手术史6人,触诊腹肌紧张、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112人,无腹肌紧张,仅有右下腹固定压痛41人。

1.5实验室检查

血化验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正常,白细胞4.3~15×10eg/L,中性粒细胞比例在48~78,尿常规正常134人,尿中有微量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19人,肝、肾功正常148人,血糖异常(6.1~10mmol/L)7人。

1.6其他检查

术前B超检查33人,CT检查6人,均未发现腹腔内明显异常病变。

2手术方式及术后诊断

153例病人术前均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故全部病人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插管下行手术治疗。先按“阑尾炎”作右下腹麦氏斜切口,常规开腹进入腹腔,经探查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84例、慢性阑尾炎或萎缩性阑尾炎28例、慢性盆腔炎并急性阑尾炎19例、小肠憩室炎4例、回肠结石1例、先天性回肠重复畸形1例、升结肠恶性肿瘤2例、横结肠恶性肿瘤1例、右侧或双侧卵巢囊肿6例、卵巢癌1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例。根据探查结果分别给予单纯阑尾切除131例,肠憩室切除吻合或修补4例,回肠切开取石1例,病变卵巢囊肿切除10例,扩大手术切口行单纯右半结肠切除1例 ,结肠癌根治术3例。153例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良好,150例治愈。3例结肠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均拒绝化疗,2例失访,1例于术后1年5个月肿瘤复发并慢性肠梗阻再次就诊,经探查行结肠短路手术解除梗阻,但原发病变已广泛浸润无法彻底切除。

3各病种的特点

3.1慢性阑尾炎

右下腹不明显或不规则隐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偶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右下腹轻度压痛是主要体征,反复(间歇)发作性阑尾炎曾有较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发作史。以后间歇性反复发作,但程度均较轻。发作时常有反射性胃部不适、腹胀、便秘等症状,比较肯定的是右下腹疼痛和局部压痛,并不严重。无急性阑尾炎发作史者,病史不清,症状体征又不典型,诊断较难。病人往往有经常性右下腹绞痛性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多数为隐痛,平时有较多的胃肠道疾病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食后胃部不适、便秘或轻度腹泻等,均无特点。较多的和较集中的临床表现还是右下腹疼痛和压痛,涉及范围较广,但仍以阑尾点为中心。

3.2肠憩室

肠憩室多无症状,常在 X线钡餐、钡灌肠或纤维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憩室较大或并发憩室炎时,可以出现局部不适或隐痛,有时还可以出血。美克尔氏憩室含有胃粘膜异位组织时,可以发生消化性溃疡。如术前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术中阑尾病变不明显时需要检查小肠才可发现,或开腹即发现肠憩室溃疡慢性穿孔、粘连病变。

3.3先天性回肠重复畸形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症状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以婴幼儿期多见,少数可延伸至成年始发现。常见有:(1)消化道梗阻;(2)消化道出血;(3)慢性腹痛。本病临床较少见,表现复杂,术前确诊困难。由于消化道重复畸形有消化道梗阻、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均需手术治疗。本组中病例有十余年反复右下腹隐痛伴消化不良病史,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肠炎”或 “急性阑尾炎”,此次发病系出现肠梗阻症状后就诊手术时发现。

3.4结肠恶性肿瘤

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结肠肿瘤的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阑尾炎与回盲部肿瘤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它们的共同表现均为明显的右下腹疼痛,根据国外的临床资料,阑尾炎与回盲部肿瘤并存的发生率为11%~15%;而国内学者提出结肠肿瘤以急性阑尾炎的症状为最早表现者占6.6%,尤其常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如果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并有右下腹肿块时,应考虑是否同时合并有结肠肿瘤的存在。本病发病的年龄一般较大,起病缓慢,病人全身状况较差,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抗炎治疗无效或仅暂时好转,不时复发,钡灌肠可见肠腔黏膜不规则破坏及充盈缺损,另外,B超或CT可鉴别诊断。

3.5卵巢病变

卵巢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大致上卵巢囊肿的种类可分为下列几种: 1、功能性囊肿:2、出血性囊肿3、浆液性上皮囊肿及黏液性上皮囊肿4、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瘤):5、畸胎瘤:6、卵巢癌7.子宫内膜样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无法直接窥视,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缺乏较好的早期诊断和鉴别的方法。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在行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才被发现,以后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有所感觉。其症状与体征因肿瘤的性质、大小、发展、有无继发变性或并发症而不同。患者未触及下腹肿块前的最初症状是下腹疼痛或不适感,因此,部分病人不易与阑尾炎鉴别而以“阑尾炎”治疗,必要的妇检和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3.6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临床上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下腹部坠胀、疼痛等,与慢性阑尾炎有时较难鉴别。

第3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盆腔炎; 临床疗效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本文将2008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选取276例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的27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8例,年龄区间17~59岁,平均(34.6±1.7)岁;患病时间2个月~5年,平均32个月。对照组138例,年龄区间21~53岁,患病时间3个月~6年,平均时间34个月。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年龄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两组患者有可比性。

1.2选择标准

选择范围是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包括18~50岁患者,其中处于妊娠或者哺乳期的不在选择范围。主要通过对病史方面的询问,相关化验检查,彩超等方式进行确诊。主要选择目标存在以下病理特征:(1)存在下腹坠痛等现状,尤其是中间出现有月经失调或者白带异常的患者;(2)有相关患病史;(3)在相关检查时,出现有子宫粘连的症状等等。盆腔相关组织有炎症发生时,两侧部位或者单侧存在着包块状物等等。

1.3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疾控中心(CDC)于2006年提出的盆腔炎疾病的诊断标准[1]:(1)宫颈、子宫、附件区压痛;(2)体温超过38.3℃,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增大,血C-反应蛋白浓度变大,经过实验发现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显现阳性;(3)对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检验,利用腹腔镜检查显现盆腔炎疾病症状。

1.4治疗方法及标准

1.4.1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1次/12h。此外,患者在经期还要口服氟哌酸0.3g,2次/d;甲硝唑0.5g,2次/d。对照组:给予患者在月经期间口服氟哌酸0.3g,2次/d;甲硝唑0.5g,2次/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以上治疗为周期性疗法,将1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作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没有痊愈的患者,接着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一共进行3个疗程。

1.4.2疗效标准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一些疾病体征消失,体温正常,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得以缓解;体温正常,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无效:症状无好转迹象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病例疗效见表1。

2.2用药至体温降至正常或症状消失所需时间

体温降至正常和症状消失时间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和症状消失所需时间(d)均较对照组短,提示差异有显著性。

2.3治愈时间

其中对照组的治愈时间平均为11.3d,包括38例因为其他原因等住院治疗;观察组中有124例在门诊进行治疗,治愈的时间平均是5.4d。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时间统计学处理结果是0.01

3讨论

20世纪末期以来,引发盆腔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是需氧菌、厌氧菌或者两种病菌混合感染导致的,主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糖球菌、厌氧菌和大肠杆菌。然而最近一段时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我们从一些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盆腔感染UU的检出率为30.4%,CT的检出率为25%,两者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10.1%,UU和CT总感染检出率为55.4%。而我院在这2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中,有109例培养出一些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其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37.7%,沙眼衣原体的检出率是4.6%, 1/3病例有混合感染的情况。

对于盆腔炎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盆腔炎的病因机理往往是中医上说的外邪入侵,大量的淤积在胞中,从而引起人体内很多组织功能的失调,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腰酸、气血不顺、痛经等症状,所以对于盆腔炎的护理方法也是从这些方面入手的。一般来说盆腔炎的患者心理反应会非常大,在此类疾病的影响下,情绪常常容易激动,易怒易暴躁,所以对于盆腔炎护理的研究中,首先针对的就是心理方面的护理,通过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更好的了解病因以及致病机理,最终达到让患者调整心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另外,灌肠护理也经常用到,在灌肠护理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且密切关注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做好灌肠过程中的保洁工作。这些都是盆腔炎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治疗经验,对于盆腔炎的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来观察盆腔炎的治疗状况。

左氧氟沙星是全合成氧喹诺酮类抗菌药,自该药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它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因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良好的抗结核活性,它的反应机理是利用对细菌DNA复制所必须的酶DNA促旋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左氧氟沙星比氧氟沙星具有更好的抗结核活性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阻止细菌的生成,并避免质粒细菌耐药性的生成。且临床药理显示,该药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菌有很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其MIC 0.25ug/ml,MBC 1.0ug/ml低于氧氟沙星(MIC 0.15ug/ml,MBC 2.0ug/ml[2])。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常规抗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RFP、吡嗪酰胺(PZA)、INH可产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将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治疗具有很确切的疗效。同时疗程也随之缩短了,而且副作用很少,对于一般人群非常适用,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师少军,韩召敏,陈华庭,等.进口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中国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2]黄健玲,沈碧琼,陈曲波,等.168例盆腔炎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结果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

[3]阿莫西林纳米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第4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腹腔穿刺引流术;急腹征和闭合性腹部损伤;进展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00-02

腹腔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比较迅速,在我国现代化的医疗手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此项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运用到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的外科诊断和治疗中,使许多临床诊断困难的外科急腹症获得准确及时的诊治。腹腔镜的探查以其准确行和可靠性为临床手术提供可准确的依据,为外科急诊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治疗手段[5-6]。。现就对我院2010年-2011年腹腔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的46里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这一临床数据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2010年-2011我医院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共46例,本组病例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2岁。患者均为急性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并伴随有局限性腹膜炎。患者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8例,急性胆囊炎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巧克力囊肿破裂2例,大网膜及小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

1.2 临床治疗方法:手术是选用全麻,对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后,在脐下部位边缘穿刺10mmTrocar(套针)在电视下仔细观察患者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结肠、小肠、阑尾急盆腔是否有病变或者积液。如发现上腹部有病变,则应该选择在剑突下和右肋下穿刺10mm和5mm的Trocar插入操作钳进行手术[7-8]。本组患者中腹腔镜手术包括切除阑尾的患者共22例,胆囊切除患者39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6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1例。开腹手术主要包括:胃溃疡穿孔胃大部切除手术1例,小肠多发破裂性小肠切除肠吻合手术2例。

2 结果

46例患者中有3里患者因为病情复杂转为开腹手术,其余43里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进行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治疗约为45min~150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仅为10~350ml,患者住院7d,均痊愈出院,跟踪回访患者无一例并发症或者死亡。

3 讨论

3.1 急性阑尾炎:在国外治疗阑尾炎的手术中,腹腔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阑尾首选的方法。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中和术后患者疼痛小,对胃肠的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把很小、美容效果明显。对比之下,开腹切除阑尾手术直接从切口处取出阑尾容易造成切口处的细菌感染[9];并且开腹手术的视野也极为有限,容易造成腹腔的清洗不干净,引流管放置不到位,炎性物质得不到有效的清除,手术后容易并发腹腔残余脓肿物和肠道的粘连,容易引发肠梗阻。相比之下,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对创口进行彻底的清洗,切口术后感染率明显的降低,具备了类似LC手术的各种优点:LA手术在对阑尾切除的同时能通过视频全面的对盆腔、结肠、小肠进行探查,是一般的阑尾切除手术难以做到的;容易探查和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妇科疾病等,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对病情的误诊。在对本次46里临床患者的诊治回顾性分析中,我们认为,LA手术适合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但是阑尾周围脓肿,中晚期妊娠合并醒阑尾炎,阑尾根部穿孔,部分盲肠腹膜后位阑尾局部粘连等这些临床症状应该进行会诊之后再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为宜[10-11]。

3.2 胃溃疡及穿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也日益显著病有效,使得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手术治疗此类疾病明显的减少。在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中,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采用穿孔单纯缝合术。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是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开展较快的腹腔镜手术。 在一般的临床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过程安全,对创口的冲洗彻底,并且手术实施过程中能方便的安置引流管。在本组病例中,仅有1例溃疡穿孔患者的手术过程是完善的,本组的其余病例通过腹腔镜治疗也去的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5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护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需要立即治疗腹膜炎症及原发病灶。

        一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病人既往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阑尾炎、腹部外伤或腹部手术史;评估有无嗜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发病前有无饱食、剧烈活动等诱因;评估有无肝炎等传染病接触史。对小孩要特别注意有无肾病、猩红热等抵抗力降低及营养不良的情况。了解病史对腹膜炎的诊断、病情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2.临床表现  (1)症状:腹膜炎症状依病因而有不同。由空腔脏器破裂、穿孔引起者,发病较突然;因阑尾炎等引起者多先有原发病症状,以后才逐渐出现腹膜炎表现。1)腹痛: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全腹痛,以原发部位病灶最为明显。2)腹胀:导致肠麻痹,肠腔内积血、积液之后,以全腹胀为主。3)胃肠道反应:最初系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时,可发生持续性呕吐。4)感染中毒症状:病人多有高热、脉快、气促、大汗,甚或出现感染性休克,常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2)体征:病人多呈急性病容,常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不喜动。腹部拒按,体征随腹膜炎的轻重、早晚和原发病因而有所变化。1)望诊:腹胀明显,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2)触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以原发病灶处最明显。胃肠、胆囊穿孔时可呈“板状腹”。3)叩诊:因胃肠胀气而呈鼓音;肠胃穿孔时,肠内气体移至膈下,可使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积液较多时,移动性浊音呈阳性。4)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系肠麻痹所致。

        3.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血生化检查有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腹部X线检查可见大小肠普遍胀气或多个液气平面的肠麻痹征象。

        4.治疗原则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原因不明,病情不重,全身情况较好;炎症已有局限化趋势,症状有所好转。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腹腔内病变严重,腹膜炎重和腹膜炎原因不明,无局限趋势;病人一般情况差,腹腔积液多,肠麻痹或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出现休克者,经短期(一般不超过8~12小时)非手术治疗症状及体征不缓解反而加重者。其治疗原则是:处理原发灶,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清理或引流腹腔,促使腹腔脓性渗出液尽早局限、吸收。

        5.心理、社会因素  由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因多、病情重,病人除疼痛等痛苦表现外,可有焦虑、烦躁,甚至精神症状,当非手术治疗无效而中转手术或因病变严重而决定急诊手术时,更易产生恐惧、不信任,或不安全感。

        二 护理问题

        1.焦虑或恐惧  与对手术缺乏认识、担心疾病的预后等因素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和禁食、水及胃肠减压、腹膜广泛渗出、发热等因素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饮食及机体能量消耗过多等因素有关。

        4.体温过高  与腹膜炎毒素吸收有关。

        5.舒适度改变  与腹膜炎症刺激、毒素吸收有关。

        6.潜在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

        三 护理目标

        1.病人焦虑或恐惧程度减轻,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病人水、电解质维持平衡,不发生酸碱失衡。

        3.病人液体得到充分补充,全身营养状况得到基本改善。

        4.病人体温得到控制,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5.病人腹痛、腹胀等不适减轻。

        6.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第6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彩超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临床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02-02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如不及时救治,会产生严重后果,可能致患者死亡。随着彩超在临床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对阑尾炎检查,可以通过彩超直接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影像依据。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2年7月以来对收治的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取得较为明显效果[1]。笔者现随机调取病例资料完整的36份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3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观察证实,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年龄24~65岁,平均36.7岁;病程1h~10d,平均12h;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6例,发热11例,白细胞计数增高者9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10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

1.2 诊断方法:上述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和7.5MHz。嘱患者取仰卧位,先用3.5MHz探头对右下腹麦氏点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实施广泛的加压探查,检查部位主要包括肝、胆、双肾、输尿管以及右下腹部的阑尾区,女性患者可追加子宫附件检查,尽量排开阑尾周围的肠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嘱患者饮水1000mL或右侧卧位进行探查。探头逐渐下移至盲肠末端,于麦氏点缓慢加压推开周围组织,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及髂内动脉、静脉间寻找异常回声灶,尽量顺阑尾走向显示全貌,确定阑尾部位,当阑尾部位确定后冻结图像,换7.5MHz的探头观察阑尾的大小,阑尾壁有无增厚、穿孔,阑尾周围有无积液,腔内回声情况、有无粪石,大网膜有无增厚、包裹等。详细记录各种图像特征,避免漏诊的发生,并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经过分析,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3.3%,其中症状较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达83.3%,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达90.0%,坏疽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诊断及超声诊断比较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各种急腹症中临床救治最多的[2]。其常见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但是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患者可能还有其他的临床表现,比如,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等。检查显示,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会增高。该病最重要的体征为患者右下腹阑尾区压痛,也称麦氏点压痛[3]。

彩超就是高清晰度B超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频移诊断法,即D超,此法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D超包括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医疗领域内B超的发展方向就是彩超[4]。用高频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易发现阑尾,特别是较小的阑尾,能显示出增厚不明显的黏膜下层,为强回声光带,横断面呈靶环样,低频探头往往对此类阑尾炎显示不清,当阑尾较短时,常规探头难以观察与周围肠管一起形成近似小阑尾周围脓肿,此时应用高频探头检查,可清晰分辨出增粗阑尾与周围肠管,注意腹壁平滑度,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可见阑尾及周围包绕的高回声组织向腹壁轻度凸起,而周围肠管不向腹壁凸起,可较清晰显示阑尾壁及腔内较小的暗区,易发现周围渗出液,如有粪石在阑尾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后伴有声影,有的可见阑尾穿孔时黏膜、黏膜下层及浆膜层连续中断;有利于观察阑尾周围脓肿内部的脓腔;同时应用高频探头时,可与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而低频探头不易鉴别[5]。

急性阑尾炎的间接表现是指右下腹未见异常团块,而表现为:①盆腹腔积液:因炎性渗出物较多,阑尾内细菌大量繁殖,周围肠管粘连,阑尾壁的血管栓塞,致使阑尾组织坏死,大网膜移至右下腹,阑尾结构更加模糊不清,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声像图被掩盖,在右下腹或盆腔内见散在分布不规则液性暗区;②部分肠管扩张:右下腹仅见肠腔局部轻度扩张,此现象为炎症刺激导致麻痹性肠管扩张所致,一般为急性阑尾炎的伴随声像图,正常充液肠管用探头加压很容易出现压缩,压力减弱后又很容易的恢复,腔内见液性暗区及漂浮的强光点,与正常充液的肠管相比,但有时急性阑尾炎时,因被粘连扩张的肠管遮挡,还有部分阑尾位置发生了变异,因此,导致肿大的阑尾不能清晰显示;③多层气体反射:此类细菌毒性强,病情急、重,病程时间短,不能显示其它声像图,多在6~8h内,阑尾发生迅速坏死,穿孔,因肠麻痹、胀气,右下腹超声所见为气体强回声反射,并伴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而且还可用于为右下腹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如右下侧输尿管结石、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黄体破裂出血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同时估计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提示手术指征,如阑尾周围脓肿或阑尾穿孔伴腹膜炎可提示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时可行保守治疗[6]。目前急性阑尾炎无其他特异的辅助检查方法,彩超以实时、动态、方便、快捷、无痛苦等优点,为临床提供有利的客观诊断依据,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这类患者在超声诊断上,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有效提高临床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率,显著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总之,急性阑尾炎的彩超诊断,在为临床提供直观诊断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其他有右下腹疾病症状的诊断鉴别。同时,由于彩超应于临床的技术不断成熟,误诊率比较低,在直观显示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的同时,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应手术指征,以利临床判断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等,为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祖扬,冯裕. 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10,10(3):96-97

[2] 李琰,刘彩霞.急性阑尾炎42例B超图像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147-148

[3] 李红梅.高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70-72

[4] 高宏彦. 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的意义[J]. 工企医刊,2010,23(2):66-67

第7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奥曲肽;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08-02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Operation/TANG Bing,LEI Chun-mei,HU Cheng-gu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4):8-9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operation.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64 case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February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there were 3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octreotid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ctreotide; Cura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he County, Jiahe 424500,China

肠梗阻指肠道内的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受阻,是急腹症中常见的一种疾病[1]。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严重者肠壁血供不足,从而导致肠坏死,可致死亡。据文献[2]报道,肠梗阻的发生率大概为5.0%。其发生的原因有肠外因素(包括因粘连导致肠扭转或折叠、内疝或嵌顿性外疝、压迫腹块、肠外发生肿瘤、腹膜炎症或肠道发生病变等)及肠内因素(肠内存在着寄生虫、胆石、肠石等异物、肠套叠、肠内有堵塞物、先天性的肠异常)。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入奥曲肽治疗。64例患者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25~48岁,平均(34.3±2.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近期进行过手术的患者进行检查,是否有腹痛、有无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有无减弱、肠蠕动能力是否强、有无腹胀及腹痛出现。或可采用CT对不完全性的肠梗阴进行检查[3],查看小肠壁内是否出现增厚、水肿、粘连等现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其措施为:患者禁食,减压肠胃,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水、电解质与酸碱保持平衡,连续治疗7 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奥曲肽进行治疗[4],其具体措施: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增加0.1 mg的奥曲肽进行治疗,3次/d,持续治疗5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疗效可分为,即显效、有效、无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线检查未发现积气与积液,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好转,X线检查病情有所改善,为有效;经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不到任何改变,或病情加重,为无效[5]。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n=32) 21(65.625) 9(28.125) 2(6.250) 30(93.750)

对照组(n=32) 9(28.125) 17(53.125) 6(18.750) 26(81.250)

3 讨论

临床上多见的急腹症之一便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该病症状较重、起病较急,若治疗不及时,后果则不堪设想,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者可致死亡。绝大部分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术后的两周内病发,其主要的因素是因为腹腔内炎症、术后创伤等作用下,可致肠壁渗出及水肿发生,继而造成粘连性肠梗阻的形成[6]。其临床的症状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部胀痛,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消失,气过水声与金属音。

发生粘连性肠醒梗阻的因素有很多,除少数先天发育不正常、胎粪性腹膜炎等先天性因素外,多数为后天手术获得[7]。多见于腹腔炎症、出血、损伤、腹腔存在异物等腹腔炎症、腹部手术,目前肠梗阻病发的首位因素为腹部术后发生粘连,同时腹腔化疗与腹腔放疗也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因素。如阑尾切除术、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等盆腔手术与下腹部手术最易出现肠粘连、肠梗阻,主要是因为盆腔内小肠处游离状态,上腹部的小肠较稳定。临床上发生肠粘连的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肠梗阻,若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者并不代表其腹腔的粘连会严重、广泛发生,所以诊断时需保持认真、仔细、严谨的态度。

在众多引起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中,最常见为腹部手术。其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后,肠管易堵塞,肠腔内与肠管中的体液便会汇聚一起,并会刺激更多的体液从小肠分泌出来。肠管发生堵塞,造成小肠的吸引功能变弱,破坏扩张与分泌的良性循环。因此,应根据腹部手术引起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采用有效控制病发因素的措施,可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治愈与遏制。奥曲肽能有效地对消化液进行遏制,增强肠粘膜吸收能力并降低其能透性。

奥曲肽可有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该品为人工合成的一种肽类生长抑素,其作用是通过对胃肠道腺体、生长激素、胰腺内分泌激素进行抑制,并减少内脏器官血液循环与分泌的消化液,对肠腔内淤积的肠液、肠管内压力进行减轻,维持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此外,还能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有效减少毒素吸收与细菌发生,可利于修复机体。据文献[8]报道,奥曲肽对肠壁损伤的细胞免疫进行阻断,减少炎症渗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3.750%,比对照组的81.250%明显要高,疗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则采用奥曲肽治疗效果更理想。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该病发生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多见于腹部手术,少部分患者为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还有部分患者病发是由其他的因素导致的,如因粘连导致肠扭转或折叠、内疝或嵌顿性外疝、压迫腹块、肠外发生肿瘤,或肠内存在着寄生虫、胆石、肠石等异物。采用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温磊,何贞萍,李青.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5):139-140.

[2]范向东.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32):40.

[3]周文星,陈月柱,管家祥.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1-112.

[4]李仙丽,张鸣青,马桂芳.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粪石性肠梗阻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76-177.

[5]张长青,张葵玲,吴伟岗.奥曲肽治疗肠梗阻25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1):1830-1832.

[6]温广邵.奥曲肽治疗23例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21(19):148-149.

[7]闫明文,周安堂,王彩霞.奥曲肽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0):965-966.

第8篇:急性盆腔疾病症状范文

【关键词】恶性肿瘤;真菌;静脉血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61-03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近期肿瘤发病率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平均每小时就有六人被检出患上肿瘤,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虽然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与多种综合措施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早中期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然而由于肿瘤对机体的损害,造成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最终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加,我们在临床一线的检验工作者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注重了对血液和痰液中真菌的检测,在检测结果发现,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存在与恶性肿瘤发生直接相关。我们在50余例肿瘤患者的静脉血中均检测出真菌,有的血样中还有两种真菌共存现象,而且真菌感染头颈部患病状况日趋增多,可引起颅内真菌感染,呈急性致死的状况,这些都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肿瘤的发生、发展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并日趋由原来的老龄化步入中青年、甚至少年儿童。成为当今世界死亡率高,并难以治愈的一种顽疾!为此,探求该病发病的确切病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我们现代医学界重要的任务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案资料

回顾分析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2008年~2012年间经病理组织学及实验室真菌检查确诊的病例资料数据统计,真菌感染的检测状况是实验室真菌染色存在(以有真菌在各患者血液培养液中的影像图片和录像资料为证)。在51例患者的血液检测中均有一种或两种共生真菌的存在,患者的发病年龄在3~81岁,有血液病患者30例、恶性肿瘤患者2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21例中有女11例、男10例,见表1。

3 结论

3.1 恶性肿瘤病例的日趋增多与真菌感染的明显上升和发病率成正相关;

3.2 真菌感染性疾病日趋呈增加趋势,且不易治疗,形成慢性感染性疾病;

3.3 密切关注真菌感染与肿瘤的发生的相关性非常重要。

4 讨论

真菌种类繁多,目前发现有十余万种。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病例的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真菌检测及细菌培养的相关资料揭示以下现象应给以足够重视。

4.1恶性肿瘤与同期患真菌感染成正相关

病患在确诊为恶性肿瘤时,同期在静脉血中检测出真菌,说明病患有真菌感染与肿瘤发病明显正相关。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真菌的检出,死亡时在其血液中和身体肿瘤部位可检出真菌生存。真菌与细菌相比,一般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与其在体内繁殖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所产生的酶类、酸性代谢产物有关。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真菌侵入机体、组织,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导致疾病,可因基因的突变、转导,引发局部组织、细胞恶性增生,引发肿瘤、癌症。

4.2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据相关资料报道,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有:

4.2.1 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导致真菌感染;

4.2.2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破坏了体内菌群间的拮抗平衡,有利于侵入的真菌大量繁殖;

4.2.3 大剂量X线照射、免疫抑制剂输入,可抑制骨髓和巨噬细胞生成,并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为真菌侵入创造了条件。

4.3真菌感染性疾病日趋增多不易治疗,导致慢性感染性疾病

真菌感染性疾病呈日趋增多趋势,不易治疗而导致生成慢性感染性疾病。在本院做的51例恶性肿瘤静脉血的检测中,真菌感染患者发病年龄不分年龄,在3~81岁之间的患者中均有检出。

在51例恶性肿瘤病例中有血液病患者30例、恶性肿瘤患者21例的静脉血中均有真菌检出,并有两种真菌共存现象。

在恶性肿瘤21个例中有肺癌3例,3例肺癌患者的静脉血培养中所见真菌,同样在Gram(+)染色镜检的痰涂片中检出真菌,痰涂片的真菌呈阳性与肺癌患者的吻合率为100%。

在50例痰涂片Gram(+)染色镜检中,有44例真菌阳性Gram(+),占88%。

4.4 部分细菌血平板培养基呈现较小的白色、较干的高庄状菌落

通过对50例细菌培养血平板培养基的检测,有42例细菌培养基上在24__48小时可见较小的白色、较干的高庄状菌落。Gram染色镜检真菌呈阳性Gram(+),占84%。

通过检测还发现,该类真菌Gram(+)阳性居多,在真菌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血平板上24小时生长很小不易挑起菌落,72小时后可见干燥带有色素的菌落。但不易分离取菌,整个菌落可被白金耳推移。

4.5 无菌生理盐水的培养液中可见活体细胞和菌类生存

在含有dspx1640 2毫升的无菌生理盐水10~15毫升的培养液(无菌细胞培养瓶/细菌培养皿)中,培养1~306小时后镜检,可见活体细胞和菌类生存,以此可设计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活体细胞和菌类生存的各种状态见上图的亚甲蓝和Gram染色照片。

4.6 静脉血培养中Gram染色着色的真菌在亚甲蓝染色的痰涂片中多不着色

该类真菌在静脉血培养基的Gram染色中菌体和孢子均着色,在Gram染色的痰涂片中可见各种与静脉血培养中呈现出的形态相同的菌丝和菌体着色。但在痰涂片亚甲蓝染色后却袍子着色、菌体多不着色。为此,在临床检测中应注重对痰和各种分泌物除进行亚甲蓝染色外,尚应进行Gram染色的直接镜检工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7恶性肿瘤的发病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重视

通过实际工作对静脉血和痰涂片的临床检验,观测到恶性肿瘤病例的日趋增多与真菌感染的明显上升和发病率增高成正相关,希望通过此报告的发表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找出真菌感染与患肿瘤的关系,从而寻找防控措施,积极的预防和对症治疗。

经过本人在临床检测中对真菌感染与肿瘤病患的跟踪调查,发现真菌感染多首发于呼吸系统,主要是上呼吸道,由于上呼吸道的黏膜环境与外界真菌接触的机会较多,真菌感染的机会较多,但初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也没有特异性,只表现在局部慢性炎症症状,久而久之,真菌孢子突破粘膜入血,并随血细胞游走,在人体的其它组织脏器引起组织增生、肉芽肿,发生肿瘤。

原发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早期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患者不易察觉,医务工作者也很难诊断,给就诊和诊治带来很大的隐藏性和麻痹作用,以致当患者被查出癌症时已是中晚期。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医疗环节和过程中,密切观察真菌感染性慢性疾病的病情变化,注意真菌与原发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无症状期出现的关联,随时想到真菌感染可能引发癌症,及时留取患者的分泌物、病变组织做有关检查,特别提示应对真菌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癌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适时的给予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以避免肿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丽丽,刘红刚,朴颖实,等《恶性肿瘤合并头颈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J]中华病理学杂志 第2010,39(8):508期;

[2] 李从荣,彭少华,李栋,李艳;《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第2002年07期;

[3] 杨玉芳,何佩贞,吴闯;《32例医院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年02期;

[4] 曾木英;谭汉君《75例深部霉菌感染尸体解剖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1992年02期;

[5] 孟宪禄 沈元芳 王春燕 《恶性肿瘤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临床医学 2011年02期;

[6] 杨立新;《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沈志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