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儿童教育心理咨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教育心理咨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儿童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的境遇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没有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此以往,其人格方面会产生攻击性强、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等问题,集中表现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征。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个性自私冷漠、敏感多疑、任性霸道且情绪多变,有的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而留守问题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甚至导致出现心理危机。年幼时缺失父母关爱,儿童很难形成对周围人的信任感,性格容易变得孤僻。尤其在心理启蒙阶段,当遇到困难,由于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引导及鼓励,留守儿童很容易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甚至陷入自暴自弃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二)学校教育不完善

家庭生活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困惑,这时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学校教育应该降低亲子关系缺失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帮助与疏导。但限于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各种因素,学校在开设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引导。另外,师资匮乏,导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很少有时间与留守儿童进行单独沟通,这种被家庭及学校双重忽视、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政府缺乏有效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密切关系。地方政府部门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但对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却了解甚少,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机制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搭建与外出父母的沟通桥梁。一是必须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其教育意识,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外出打工的家长意识中,为孩子赚足够多的钱,让孩子在物质上获得满足,就是为孩子负责、关爱孩子的表现,同时也是自己作为父母的价值体现。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外出打工的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在心理及情感上对父母的需要。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树立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并在必要时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二是慎重选择委托监护人。外出家长必须重视与委托监护人的沟通,对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了解。不能一托百托,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不闻不问。三是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提供便捷的沟通途径。务工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创造父母与孩子联系的便利设施、渠道及机会,在儿童放假期间积极提供住宿条件使其与父母相聚等。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在意识层面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认识到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制定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专门的督导小组,实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各方帮助引导下“感受关心,学会用心,建立信心”,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首先,村委会要对留守儿童的人数、住址、年龄、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调查,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护;其次,督促留守儿童的父母、委托监护人及学校,实时了解儿童学习、生活及思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教育指导;最后,为留守儿童举办丰富的公益活动,创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活动为载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感受到社会的关注及爱心,并鼓励其发扬自律、自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四)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第2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5-01

根据官方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广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连续外出务工3个月以上或一方连续外出务工4个月以上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根据国家2015年的统计,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0%以上。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性格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儿童问题更多,也更难处理,同时留守儿童也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伤害。

要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小孩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拥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校在关爱留守孩子方面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如下。

1.领导带头,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是根本保障

我校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牵头成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学生之间开展"结对子"活动。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工作考核细则。如学校要求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职责,重点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加强监督。学校在每个月第一周星期三下午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交流工作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

2.扎实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是有效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几次摸底调查,已将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整理建档。我校以年级为单位,分班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文化程度等都有详细的记录。还对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近期行为表现等情况了如指掌。如每个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认真细致地做好留守和的摸底调查工作。分别发放调研问卷、电话咨询、入户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实际监护人、学生等三类人进行调查摸底,发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本学期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本学期在校生1378名,其中留守儿童182人:有些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情况如下:非常想父母的,8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害怕陌生人的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看不到希望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以上调研结果为我们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科学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落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必备手段

3.1初步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共管的关爱模式。在每年3月至10月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高峰期间,我们学校通过镇党委协调,联合关工委、派出所、社区等多次加大对网吧、茶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设施的排查力度,确保避免留守儿童沉溺娱乐场所。在重大节假日前,我们学校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并加强安全整治,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人身安全。每个学期开学初,与镇团委联合开展关爱女童安全教育。每学年开学初,我们学校与镇卫生院联合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每年做一次体检,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从而使留守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每年重阳节前后开展"二老"进校园活动。学校通过多方努力,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2健全心理咨询室建设。学校配备有基础型心理咨询室一间,每周定期开放四次,基本满足学生日常心理咨询的需要。选派杨秋淦等老师参加心理咨询教师资格的培训,目前学校有杨秋淦、黄金兰等老师持证上岗,作为心理辅导员。为关爱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指导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信等方面的培养取得显著的成绩。

第3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成本;教育投资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开始进城务工[1]。然而,由于农民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城市住房、交通、生存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农民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让他们在祖父、祖母等的照看下学习与成长,于是留守儿童这个现在被大家广为熟知的群体就产生了,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 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对这些留守儿童而言,缺少了父母的关爱,缺少了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缺少了正常家庭环境的氛围,使得他们不管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很多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祖父祖母等代为照看,由于祖父祖母教育知识的匮乏以及代际沟通的影响,更加剧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如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违规违纪现象比较多、人际交往能力差、情感相对比较冷漠等。而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主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本,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去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教育成本的理论概述

成本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总和,而教育成本则是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不同的学者对教育成本有不同的划分与汇总方法,一般认同的分类为(见表1)[2]

教育成本是衡量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对教育消耗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教育成本有助于确定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合理分配,也有助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运用教育成本理论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成本问题,有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从而促进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

表1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本分析

1、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里儿童的教育成本太高,主要表现为直接成本。一方面,送子女到城市读书需要收取高额的转校费;另一方面,城市的生存成本普遍偏高,儿童在城市中的衣、食、住、行等无疑会加大父母工作的压力。同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附带着很多间接成本,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即使儿童在城市上学,但是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而城市的教学内容与农村的教学内容又有很大差距,这对儿童的高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孩子在缺乏亲情、缺乏家庭教育,缺乏正常生活氛围的环境中长大,使得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淡薄,与父母的感情交流较少甚至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有发展的关键期,错失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知识学习、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所要付出的间接成本,所要付出的代价。

2、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

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而言,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都是高于高等教育的,但是我国一直有“轻初等重高等”的现象,这是由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回报期高于高等教育而造成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对社会的高收益性决定了我们应该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其次,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由中国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而引起的,缩小城乡的差距,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城乡差距的存在以及城乡发展的进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然而,由于留守儿童是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及早解决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最后,留守儿童心理、身体的发展与成长有自己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等特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及时性的,如果错过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机,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因此,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高收益性、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留守儿童教育的及时性等几方面充分表明了政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政府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教育的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培养农村发展优秀人才的关键。对教育的投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是最先了解到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的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班集体里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们的试卷、作业、日记等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因为学生的试卷、作业、日记等都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学生的能力、态度、价值观和性格特征,如果老师能及时的给予学生安慰、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很多老师精通于专业的教学知识,在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的处理以及运用心理学等知识来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上很欠缺,而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于留守儿童身上的严重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老师的培训,不仅是专业教学能力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及时捕捉与解决儿童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的的能力,从而让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以帮助,更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因“缺乏家庭的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围”所带来的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的阴影,让老师不仅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人,更作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师”、“情感倾诉人”。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班集体的影响,建立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与文化,比如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让留守儿童在班集体的影响下,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爱下,把班集体变成一个温馨的家,把老师与学生变成可以倾诉心声的人,从而能够让他们健康茁长的成长。

(2)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的建立[3]

留守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一般是在教师的教导下完成的,而在家庭中的教育则是在祖父、祖母等监护人的照顾下完成的。但是祖父、祖母等监护人的观点、思想等比较落后,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所以政府应更多的建立家庭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这种机构应该不仅为老人提供新观念、新思想的培训,更是对他们教育方式的培训、关爱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培训。同时,这里也应该成为儿童除了学校之外的健康成长的乐园,给他们提供父母式的关爱,为他们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本身应努力调整自己的情感、心理和生活状态,让自己向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去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力关注与密切合作,为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优质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马红萍,谢东水.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17).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第4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班主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由于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导,相对来说更容易走上极端,影响其心理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

1农村学校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主要存在成绩偏下、成绩下降的情形,其学习不良行为较多,例如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等,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2]。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约有一半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班主任通过对留守儿童学习的督促和指导,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1.2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成长中缺乏父母的情感支持,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缺乏倾诉对象和求助人,再加上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因此留守儿童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易出现抑郁、焦虑、爱发脾气、暴躁、胆小等不良情绪。班主任通过心理辅导和情感安慰,有利于改变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的心理。

1.3有利于指导留守儿童的生活

留守儿童一部分寄宿在学校,一部分走读,寄宿学生生活需要独立,而留守儿童年龄小,一些生活常识不完善,因此生活质量不高。再加上学校管理不到位,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设备与维护情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等,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班主任通过对儿童的生活指导和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2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2.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在学生刚入学之初,详细记录班级中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例如监护人联系方式、父母联系方式等,保持与其家长的定期联系,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联系的纽带,使父母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情况,督促父母多与学生电话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减少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和情绪。

2.2转变管理教育理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由于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心,班主任是陪伴学生时间较长的人,应担负起补充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责任,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心。班主任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体现出关心和爱心,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源泉,爱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最需要和渴望的,因此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上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细节上体现出对儿童的关心,使学生感受到这份爱,并成为其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动力。

2.3创造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等问题,班主任要在教育中为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经验,多鼓励、奖励学习成绩进步、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学习的留守儿童,使儿童在学习中获取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由于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家庭的监督,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帮助任课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或指派各科学习委员负责作业的督促和检查。在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上,班主任要开展各项活动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活动上,例如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的兴趣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4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支持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发展严峻,留守儿童的教育还需要社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班主任在做好教育学生的本职工作外,还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的投入,完善各项教育硬件设备,提高留守儿童寄宿环境,并加强引进具有爱心和耐心的优秀教师参与至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料,聘请校外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专家为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通过宣传得到更多社会企业和名人的关注、资助,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3结束语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道远。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认清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针对儿童在成长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主动运用关心和爱心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邓均平 单位: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澄江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意见》指出,“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必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留守儿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校园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凸显,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调查显示,由于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和资金不配套等原因,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不容乐观,不良状况亟待改善。本研究选择地处西部地区的重庆市石柱县作为样本,主要考虑到重庆市近年来高速发展,大城市大农村的特征不断凸显。而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三峡库区为一体的石柱县是一个特殊县份,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巨大。研究者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县99所中小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重点对58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客观上指出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暴露的不足,从完善制度、出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在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新形势下对重庆市其他区域产生积极影响。

一、相关基础数据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数据及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处渝东地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减少,总体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年前后,石柱县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2013年渝利铁路全县贯通并设有石柱县站,交通的快捷一方面在吸引外部资金进入石柱开办劳动密集型工厂,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选择在家门口务工;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也使得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能够不断缩短外出时间,使留守儿童不至于常年留守。据2016年春季学期数据统计,该县农村留守儿童总计16856人,其中寄宿制留守儿童8793人,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的52.17%,超过一半;留守女童810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8.08%;隔代教养留守儿童12841人,占比76.18%,隔代教养为最主要的养护形式。从表2可以看出,寄宿制留守儿童、留守女童以及寄养状态下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需要加强关爱保护措施。其次,家庭贫困留守儿童3619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1.47%,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外,虽然石柱县有较为成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1+4+X”模式,县域内各个部门、学校、社会爱心企业等形成了合力,但是以家长、知心姐姐、“红樱桃”妈妈等为主要群体的留守儿童亲情弥补队伍仍显不足,对口率仅为65.57%,缺口很大。从表3可以看出,在99所中小学校中,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及配备差距较大,整体来看,初中学校明显优于小学;部分项目成为中小学共同的弱项。建设较好的是食堂(餐厅),但也存在着食堂相关设备缺少的情况。在浴室建设上,小学较差,配备率不足40%,按照小学寄宿制学校34所来计算,配备率也没有达到90%,而中小学浴室锅炉供应不足、燃料缺乏、洗浴房间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无法满足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要求。在调查统计的四个项目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学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配备,全县中小学校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教师仅为4人,超过95%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或者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导致闲置。值得肯定的是,全县各学校均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对外联系的免费亲情电话。2.寄宿制学校基础数据截止到2016年春季学期,石柱县共有寄宿制学校58所,其中中学23所(高完中4所、单设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中学3所),小学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58所寄宿制学校中,共有教学班级1001个,其中有寄宿制学生的班级868个,占比86.7%;58所学校共有在校生46034人,其中寄宿制学生27420人,占比59.57%,上文提到寄宿制留守儿童8793人,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的52.18%,在这里占寄宿学生总数的32.07%。依据有关规定,58所寄宿制学校共有46034名学生,应配备教职工人数为3683人,实际配备3342人,差配教师341人,少配备教职工接近10%。直接参与学生早晚自习辅导的教师数为2308人,共计承担570600节自习课数,平均每人每学期承担248节早晚自习课,以每节课最少40分钟计算,共计增加165个小时的工作量,以每学期100天正常上课计算,寄宿制学校教师每天增加1.65个小时工作量。在承担寄宿制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中,其中临聘人员114人,其他192人;在编人员1618人,学校领导岗位人员115人,其他21人(参见表4)

二、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1.硬件建设不足或不达标,无法满足寄宿生基本需求调查显示,部分学校学生寝室不标准,仍旧存在着“教室型寝室”“大通铺”现象,三十甚至四十几个人一个寝室,空间狭小、空气污浊、无单独的厕所或者离厕所距离较远;在食堂问题上,部分学校食堂十分简陋,不能够遮风挡雨,没有餐桌椅或餐桌椅少,师生吃饭或站或蹲,十分不便;在配套浴室的问题上,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洗浴,主要受到洗浴场地不足、供水设备缺乏、燃料缺乏等问题影响。2.教职工编制紧缺,寄宿生管理工作繁杂,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县编办在核定学校编制时,对有寄宿生的学校按照一定比例增加核定编制用于寄宿生管理,但由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任务重,规模较小的学校几乎没有专人用于寄宿生管理,规模大的学校安排有1~2名教师兼职参与寄宿生管理。部分学校存在有留守儿童因家中无人,在双休日、节假日不愿意回家,仍旧留宿学校且缺乏有效养护的情况。在编教职工兼职管理学校寄宿生,工作量非常繁重。执行绩效工资制度以来,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无相关经费支持,由于没有相关津补贴,时间较长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变差。在调研访谈中,许多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对工作抱有很大成见,怨气很大。3.临聘人员素质不高,学校额外负担重寄宿制学校一般都要聘请食堂及宿舍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大都是农村留守妇女,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寄宿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无法处理,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寄宿生活枯燥乏味。另外,学校无任何经营性收入,所有支出全在办公经费中,寄宿制学校临聘人员多,其工资支出也多,学校普遍难以承受。而临聘人员不在学校编制内,但又参与学校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其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不能与老师们相提并论,这一尴尬的处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4.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学生心理问题无处咨询寄宿制学校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学校,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纠葛,特别是强势学生针对部分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及孤儿的打骂侮辱行为时常发生。由于石柱县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心理弱势群体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问题无处缓解,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解决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1)出台增配寄宿生管理人员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工作,建议按照每150人配备2名生活管理人员(150人以下按2名配备,考虑男女宿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其经费由财政按照本地最低工资水平划拨;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管理工作,建议下发收费文件允许学校部分收费。(2)出台允许发放寄宿生管理津贴政策在职教师承担寄宿生管理工作后,拨专款专用给承担相关额外工作的教师发放相关津补贴,提高教师参与寄宿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平均增加工作量数据测算结果每天1.65个小时计算(大约两个课时),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以超过基本课时补助为基准,可以考虑每天补贴5至15元。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津贴从绩效中单列,标准上浮,允许寄宿制学校在班主任额外工作量上给予适当补贴。在财务报销制度上,从政策纪律层面将寄宿生管理、服务而产生的各种津补贴纳入财务专项审计项目。(3)出台校园欺凌事件相关政策法规农村留守儿童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常常成为受欺负的对象。由于和他人朝夕相处,难免发生矛盾,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欺凌的风险更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针对校园欺凌出台专用政策法规,加大对寄宿制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措施,加大对欺凌者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政府应不断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保障政府应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制度。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强对经费的专项统筹管理,防止部分学校过度重复建设,将资金合理分配到宿舍建设及改造、食堂建设及桌椅购置、浴室建设等基础项目上来,以满足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基本需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下,合理规划布局学校,逐步按需求完善相关设施的配备,增加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舒适度。3.教育部门应完善工作措施,提升管理育人效果(1)严格把关,聘请高素质宿管人员。学校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严格把关,尽量聘请素质较高人员担任宿舍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让寄宿制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馨快乐。(2)责任明确,加强对寄宿制学生特别是寄宿制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允许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寄宿制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确保寄宿制学校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使寄宿制学生享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发[2016]13号,2016年2月4日.

[2]陈景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石柱模式[J].基础教育,2012(2).

第6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留守”在家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因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护,特别是教育问题上缺乏引导和关心,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一群体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所以,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热点问题。

一、注重家庭教育

(一)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目前,多数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误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应由老师管教。其实这是一种责任的推脱。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家长就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要担当起这一责任。即使外出务工也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同时还要以身为范,让孩子在一种品德氛围较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二)家长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互动

家长外出务工,不能长期回家,但是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频繁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熟悉孩子的生活,能全面掌握孩子的内心和情感动态。知道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及时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以减轻孩子的内心的压力和寂寞感。家长还要经常的与监护人及学校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教育子女两不耽误。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担负起教育责任

作为监护人也要承担起责任意识,树立角色意识。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平等待人把他们看成家里的一份子,努力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让留守孩子感受到家的感觉,鼓励留守儿童加入到家庭中的各种活动。

二、完善学校的教育管理

(一)建立并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就要在服务中延伸它的教育功能。各个学校要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首先,学校要全程规划,明确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重心。其次,要落实工作职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的,他需要大批量的人共同完成,所以要进行分工分职,每个人或小组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再次,要强化监督,提高教育实效。学校要根据既定的目标,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及对教师的监督和考核,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二)搭建心理健康平台

心理是儿童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儿童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很脆弱,由于他们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再加上监护人监管不力,他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就要针对他们进行疏导和引导。首先,学校要开设健康心理课,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教育,尽量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其次,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严重,导致性格发展不正常,出现心理障碍。再次,可以开设一个知心姐姐信箱,为他们的一些个人隐私或是伤及尊严的问题,提供一个能倾诉又可保护自己隐私的渠道。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不会使他们感到孤助无援。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育留守儿童,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要歧视留守儿童,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或专题辅导,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时要增强服务意识。首先,教师要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力。其次,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包括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进行爱心帮扶,在学习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照顾,心理上给予疏导,情感上给予关心,思想上给予启迪。再次,教师开设亲情教育课。开设专门的亲情课堂,让留守儿童打通亲情电话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父母的抚慰,让亲情重新点燃留守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加深其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鼓起其生活的勇气,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一)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随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户籍改革力度,保障劳动力自由合理的流动,使留守儿童能进入城市接受城市教育,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同时,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将一些教育资源更多的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建设,尤其要发展寄宿制学校,需要政府在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改善落后学校的基础设施,更新学校的配置,聘请优质师资,满足教师的待遇,从而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使留守儿童能享受到平等的教学资源。

为促进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福利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托幼事业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具体落实,形成管理网络。

第7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临沂下属县区留守儿童状况如何?他们生存境遇、思想意识存在哪些问题?在教育、监管方面还需做何努力?带着这些问题对费县教育局相关负责处室及其周边乡镇小学、中学师生进行了调研。

一、费县留守儿童现状

费县1-9年级共有留守儿童2357人。目前采取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两种:隔代监护,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儿童进行监管。这种监护方式缺憾较大,主要在于一方面祖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放纵迁就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致、思想和情感交流较少;再有祖父母大多年事已高、精力、体力不足在儿童看护和管理上常力不从心,缺位现象严重。上代监护,即由父母同辈,如叔伯、姑姨、舅或朋友监管。这种方式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如儿童并非己出,监护人常怀有不敢管、不便管、懒得管的思想,易养成孩子任性、偏执的心理。而内心敏感的孩子还会产生寄人篱下、孤独无助的自卑感、无力感。综合来看,这两种教养方式都有弊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育养成。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处于6―14岁,正值身心发育关键期,期间孩子身体成长快、心理起伏大、自我管理能力弱、可塑性强。然此时,作为至亲的父母不在身边,外出务工极易给孩子造成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暗示,造成诸多棘手问题。

(一)亲情缺失,身心发育不健全

留守儿童,家长双方均在外势必会减少人际交流互动,加之部分家长长期不归,不与孩子沟通、不关心孩子生活、思想状况,常导致一些孩子情感淡漠、性格孤僻、思想偏执;更有甚者会结交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沾染吸烟、酗酒、上网等恶习。

(二)成绩欠佳,缺乏上进意识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交由祖父母、亲友托管,但监护者由于年龄、知识层面和生计所迫常无暇监督、辅导课业,亦缺乏学习习惯养成意识,常致使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逃避心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厌学情绪易滋生蔓延。

(三)监护缺位,出现管控真空

农村小学全部实行非寄宿式,中学由于条件限制也不能完全实现寄宿制,致使大部分学生需要走读。但由于年龄、工作等原因,留守儿童监管人常难以监护到位,导致管控真空,使得部分孩子过度自由、难以规范。

(四)联动不足,出现家校消抵

留守儿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协调,常令学校教育处于孤立,陷入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与社会上兴起的一些不良风气想抵抗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也常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变得势单力薄、寡不敌众。

三、应对方式及其经验

为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费县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妇联、民政等多部门联动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费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在经费调控、政策扶持、社会管理方面下力气、想办法、寻出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居民提供更多致富渠道和工作机会,使农民可以就近从业、就近发展,避免背井离乡求发展、舍儿弃女求利益的悲壮求生路。

(二)加大校舍建设投入

政府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留守儿童打造合格、放心、舒适的校舍,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率先创办寄宿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集中管理、集中服务,防止监管漏洞、死角。

(三)促进家校沟通联络

发挥教师引导、育人作用实行“家长制”,通过结对帮扶和家访落实责任制度,实行定期谈心、定期交流,以便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在思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办家长学校,搭建交流平台,以实现家校共育新格局。

(四)增强留守儿童管理

规范学校管理,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加强关心、关爱;开通咨询热线,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思想、学习动向,发现、解决、消除相关问题;积极组织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减少心灵孤寂。

(五)倡导社会力量参与

县委县镇政府还号召妇联、共青团、科协、文联、企业等参与关心留守儿童,定期举办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参观历史文化古迹、科技活动展馆开阔留守儿童视野。并注意发挥“五老”即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教教师、老模范作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全县建立家长学校769个,积极利用传统节假日、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集中教育培训,以提高家长重视程度。

第8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对小学生的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

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常见心理问题有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厌学、兴趣变淡、情绪偏极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在当前教育中探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发挥心理育人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早日成材夯实基础。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我为了探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学校371名学生中做了心理测试问卷,问卷测试表明: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只有70人,占测试人数的15%。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只有94人,占测试人数的20%。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有108人,占测试人数的40%。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有85人,占测试人数的18%。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有14人,占测试人数的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中心理非常健康的只有15%。比例最大的是有一些障碍的占40%,大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1.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活动

“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春节前夕组织学生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我们还组织学生和农村小学的孩子“结对子”,让结对子的孩子互通书信,互到对方家中住一个晚上体验对方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孩子的艰辛和快乐。学校还开展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我们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讲师团专家杨鲁博为学生和家长讲课,他以鲜明的事例,以其情真意切的表达,以心换心的现场互动,启迪人们的心灵,唤醒人们的良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强烈震撼和共鸣,让许许多多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反思,更加清晰地确立了人生目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2.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纠正个别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脑、人心,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我就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每周四为学生的咨询日,给孩子有倾诉的地方,我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沙盘游戏,OK卡片,绘画疗法,意象对话等技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心理测试。我校设立“知心信箱”以更深层地触及学生心理,使心理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针对学生信中涉及的不同内容,采取多种方式给予解答,给学生本人回函,解答特殊问题;个别谈心,面对面解决心理问题等形式。

4.利用QQ群授课,让更多人受益

从去年开始我每周四晚上八点利用网络QQ群讲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在梨树园小学志愿者协会QQ群里咨询我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么多问题,该怎么提高咨询效率呢?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式,每周四晚上八点开始,在群里为家长和孩子讲课一小时。

每周四来临之前,群的管理员都会把讲座主题提前公布出来,让大家做好听课准备。因为授课出色,我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支持,也受到了珠山区“小巷讲堂”公益项目的关注,各方媒体争相报道。

在一群热心家长的协助下,渐渐地,我校群的家长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养成了每周四听课的习惯。

三(2)班李xx家长说:“又到礼拜四了,又有课听了。真心感恩群里朋友的付出。希望正能量积极阳光大爱伴随着家教课堂散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父母、家庭受益。”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增加群里的互动性,我开拓思维,开始组织QQ群里的家长和学生当“讲师”,“现身说法”为大家传授宝贵经验。比如,第6期讲座的家长讲师刘艳玲就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主题,分享了从幼儿园到现在、陪伴女儿一起成长的点滴故事,她的授课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共鸣,让大家看到了一位超级有爱、负责的好妈妈。听了她的课之后,家长杨xx说:“我们要学会当个好父母,让孩子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家长不要玩手机,真爱陪伴,快乐成长。”

第9篇:儿童教育心理咨询范文

一、 用博大的师爱守护孩子失落的心灵

留守儿童大都由祖辈隔代抚养,在品德教育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基本属于真空状态。面对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和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不适感,有的还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出现异常,因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尤为重要。

1. 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走进孩子的生活。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时刻挂念着孩子,但与孩子相距甚远,鞭长莫及,与孩子的交流也很少。孩子在家虽然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但老人对孩子往往总是溺爱和迁就,这样的亲情和教育环境带给孩子的往往是孤独和空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心灵的抚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生病时的一句问候,生日时的一声祝福,节日的一张贺卡……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唤醒他尘封已久的情愫。

2. 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是难免的,班主任应以博大的胸怀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改正错误,督促孩子从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及时鼓励,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

3. 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儿童是比教科书更厚、更大、更丰富、更不容易读懂的一本书,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心灵世界,需要教师花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用心读,读懂了儿童,才能读懂教育,才能实行人的教育。我们的班主任要管理好孩子就得先了解孩子,要以心换心,要用信任赢得信任。能贴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能把留守儿童教育好更是我们班主任艺术才能的展示。

二、 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因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对孩子放纵和溺爱。孩子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交流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教师应当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使他们把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采取的具体做法有:

1. 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爱好特长、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随时全面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2. 加强对家长(监护人)和班主任的心理教育培训。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班主任和家长(监护人)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让班主任和家长(监护人)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化。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监护人)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3.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开设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4.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倾诉信箱”。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另外,写信是一个净化灵魂的过程,很多时候,面对面交谈,学生有些话很难开口,但通过写信就能讲出来,通过书信的来往师生之间的理解加深了,感情也变浓了。我们还提倡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这不仅仅是汇报成绩,更是心灵的交流,是感恩的举动,而这一切都是孩子们进步的动力。

5.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心理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自我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而受到感染。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主题班会、出班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心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教育孩子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教育孩子顾全大局、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起坚定的道德信念。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给他们创造更多参与、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 把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

留守儿童的烦恼,家长也很清楚,但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家长也很无奈!然而家长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作用是其它力量所不可替代的,我们认为,通过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家长及第二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是一个有益的措施。

我们推动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儿童的父母及其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利用节假日和班级家长会、学校家长会等对家长及第二监护人进行道德、法律、家教等知识的专题学习;举办“跟我学做家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论坛,聘请专家、家庭教育出色的家长和街道干部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征集学校教育“金点子”,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等等。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孩子营造健康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必须有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争取政府、社区、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之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的教育体系,决不能“富了一代、垮了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