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通信及信息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及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及信息技术

第1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数字化;通信传输资源

通信站是当前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单位和本地区所有的通信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类型的逐步增多和对信息业务需求的逐步增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信息的保障要求也在日益的增高。由于当前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各种设备管理的不到位,使得馆办理和维护信息化水准不够,对作为一个地区的通信任务负责单位,负责管辖该地区的所有通信任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维护 及管理仍停留在原来的被动、手工操作水平;没有将当前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融入其中进 行统一的传输资源管理,对管理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1、通信传输资源构成及其特点分析

通信传输是通过某种媒介对信息进行传输与交换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传输消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传递消息的要求逐步的提高,通信传输的资源也在随之变化。通信传输资源主要指通信传输网中的传输机房、配线机房和外线三大部分数据实体。通信传输网是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对通信传输资源的管理,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学者进行过 研究 ,相关单位也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室外管线、管网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但鲜有对整个通信传输网资源进行管理。其中,传输机房包括各类光端设备,PCM设备,光、数字、音频配线架以及各类设备卡位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配线机房主要有内、外主配线架以及配线卡位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外线资源主要指光缆路由、电缆路由以及路由上的人井、管孔等信息。

2、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在对通信传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掌握通信传输资源的属性特征及连接规律基础上,本项研究拓展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应用数字化技术,根据机房设备布局平面图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的矢量机房专题图,从而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基于专题图应用GIS技术实现了对设备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应用GPS定位完成了外线人井、光电缆路由的专题图。在弄清系统数据及系统业务逻辑流程之后,利用计算机、GIS等技术,MIS与GIS融合,基于局域网络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实现了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的通信机房专题图对通信传输资源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通信站现有工作管理模式,把数字化工程纳入到日常通信管理中。

系统与一般GIS应用系统不同之处在于:一般GIS系统注重于直接对地图进行读取、查询,所处理的信息大部分是地图本身固有信息;而本系统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一般常见的GIS应用,它更侧重于基于电子地图,进行通信传输业务的数据处理与维护。

2.1 系统开发方法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是一项典型的复杂工程,系统数据种类繁杂,研制涉及到通信、数据库、GIS、网络等技术领域。在实际研制过程中,由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对技术和实际工作业务流程的理解偏差,系统中一些需求以及通信传输资源之间复杂的业务逻辑关系在系统实现之前不能够精确地定义,而且用户对系统需要完成哪些功能(即系统目标)也不明确,甚至在进行系统研制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仅仅依靠需求分析确定出一套完整、一致、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也很难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

2.2 使用的主要技术

GIS应用的基础是数据,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就不可能得出丰富的查询分析结果。通信站现存的人井资料只有纸质的位置示意图,而且由于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等原因造成部分资料丢失,即便现有的资料也无法直接提供系统使用。基于上述分析,采用GPS手持定位的方法,根据人井位置示意图上的信息进行人井实际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的采集,在得到所有的人井地理位置信息后将其转换到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再次根据人井位置示意图结合实际情况修正由于测绘而带来的误差,从而得到系统可用的数字化人井专题图层。 系统应用数字化技术根据机房设备布局情况进行数字化,得到数字化的机房专题图。该方法拓展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将现实中的通信实体虚拟进计算机中,使得机房设备、端口卡位等在机房专题图上具有了空间位置信息,从而对其基于GIS技术实现信息的录入与维护。由于设备图形具有了矢量信息,因此在专题图上可以表现各类设备之间的复杂拓扑连接关系。图形化的操作平台在保证良好的性价比及可拓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大量不易见、不可见的通信传输资源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了机房设备信息录入的正确性及直观性。

2.3 系统实现 系统设计向商业化软件靠近,用户界面设计参考了Windows的界面设计风格,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机房专题图,实现了某通信站在其管辖地区的通信传输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维护。

系统研制设计同时存在两个地图坐标系统——经纬度坐标系为GPS提供数据导入通道,大地坐标系可改观地图浏览的视觉效果,缓解同一坐标系下进行测距与经纬度定位不能同时存在的矛盾,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系统可进行传输资源空间与属性信息的查询,通过设置查询条件,选择查询符合条件的记录,并以列表形式显示其详细信息。在直观准确反映传输资源属性信息同时可迅速定位其地理位置,提供用户更多的浏览信息,提高了通信值勤质量和处理突发故障的效率。

系统的实施,解决了通信站设备维护、值勤管理等方面由于通信业务量增大而带来的诸多困难,降低了传输系统资源的管理难度和强度,提高了值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使各部门业务人员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满足了通信站对该系统的使用要求。

第2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通信系统 ;管理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is a information society, with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system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And how to follow the pace of The Times, the use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ols,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growing needs are met, and it has become th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function module and system mainly describe the interface, and analyses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low, 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yste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系统包含的主要模块及功能

根据使用情况,可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分成几大模块,主要包括审计、工程、立项、设计、资源调配、需求管理等六大模块。需求管理的功能是对需求进行审批,并在需求完成后负责录入工作。主要是在综合调度室、工程建设室、安装维护部门使用。资源调配管理模块的功能是受理需求部门上报的各项需求,通过设置调配室主任,签发和审核各种需求调配单,最后由调配管理岗接受各种反馈的结果。设计模块的功能主要是由所长分配各项设计任务,进行工程的审核和设计工作,最后由投资项目计划室来接收各种设计上报的文件。立项管理模块主要是受理没经审核的由投资计划室上报的项目,然后由采购室采购材料,计划室进行审核,最后由施工单位或工程建设室发放项目任务书。工程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受理工程项目任务,同时对任务进行下达,并负责结算、审核、变更、延期、停工等各项管理工作。审计管理模块功能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文件进行审批,并做好内部结算工作。

二、系统的主要接口

通过分析系统结构,我们可以看出系统的主要接口包括:资源系统、响应系统、绘图软件、设计平台、 与办公系统 OA以及与 ERP系 统相连的接口等。与设计平台的接口是对上级下发设计任务进行接收和提取,通过对设计软件的调用等一系列环节,直接将设计数据进行上传,为各个岗位提供查询服务。通过采取同样的方式,施工单位可利用电子接口,将最终编制的结算结果回送到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员将绘制的施工图纸通过制图软件接口上传到项目管理系统,以提供快捷的查询服务。按照同样的方式,可将竣工图纸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传送。与ERP系统的接口主要是自动生成材料申请单和订单,同时对材料差额和库存情况提供相应的查询。与办公系统 OA的接口主要是将审批流程转移到OA系统,同时进行相关处理工作,通过OA系统进行数据的提交、处理和存储,最终实现生产、办公及决策数据间的转换,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客户响应系统的接口主要是对通信工程项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规避数据的重复录入。信息资源管理接口是根据资源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实施策略

主要战略是建设项目信息门口网站。

(2)核心任务是建立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

(3)重心和主线是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财务、质量管理、合同进度、通信工程造价。

(4)建立质量、费用、进度三者之间的项目划分编码的统一关系。

(5)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单位的管理者首先应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2、结构与处理流程

和其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区别包括: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规律、特点、效率性能及内部结构,同时还包括外部环境。

(1)处理流程和外部结构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往往要包括众多的信息源,如材料供应、技术设计、施工单位、项目业主等参与单位,由于有各自不用的工作性质,所以各个信息源所对应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外部结果也不一致。

(2)内部结构

主要包括项目图档、项目办公与决策、项目物质、设备、项目合同及项目造价等等管理功能。作为大型的通信工程建设,其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核心功能针对不同的项目周期阶段,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实施阶段,业主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合同管理、造价、质量及项目进度一体化的集成处理。而在规划阶段,项目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处理图档。

(3)处理流程

因为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系统存在着功能目标和系统结构上的差异,所以具有不同的内部处理流程。通过总结大型项目建设经验,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处理流程归纳为:

①在质量、费用和进度上,建立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项目编码和项目划分上的对应关系。

②系统控制是以施工工具、人力资源、设备及材料等自动产生的需求为计划,以施工图设计及概预算数据库为基础,以进度计谋网络图为工具来实现其预期的基本目标。

③必须确保概预算划分编码和财务科目设置、在连接点上财务科目编码和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编码和物质需求计划的一一对应关系。

④保证文件包编码、图纸档案立卷及质量验收项目范围的对应关系,真正建立数字化项目技术档案。

3、信息流路线分析

(1)项目管理模式要以信息流为核心,信息流处理流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反馈以及再传递和再处理,最后储存信息。从施工单位角度出发,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雇主、工程师、以及工程项目本身,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进而提供大量待处理信息,主要涵盖了验收、测量信息、往来文函、图纸信息、变更信息、质量安全信息机施工信息等等。而如何传输和储存这些信息呢?这是项目管理模式所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结构、进行工作的WBS分解等等。而作为工作路线,通信工程项目信息路线主要包括三种路线类型:横向信息、自下而上的信息、由上而下的信息:

①横向信息

主要是指处于同一层的不同的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除非发生紧急或特殊的情况,为了将时间尽可能的缩短,才会发生横向信息关系。所以针对线性工程管理组织系统,如果规定不能进行横向流,则为了实现时间上的信息关系,则只能按照由上而下或由下向上的关系来进行,从间接上增加了信息流的时间。

② 由下而上的信息

作为最基本的渠道,为工程项目经理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参考的下层项目进展和执行情况。通信工程项目经理,必须要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及约束条件熟练掌握,同时充分了解干扰项目完成的因素及资源计划的变化情况,对通信工程项目内部工作人员工作及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熟悉和了解。

由上而下的信息

主要是指上级通知下级的信息,主要包括三种信息:既下级想要了解的、应

该了解的和必须了解的。

下级必须了解的信息具体包括:工程项目规章制度及相关标准、内部相关任务及职责、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项目的约束条件及目标和目的。

下级应该了解的信息包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目标的变化情况和项目的约束条件。

下级想要了解的信息包括一些发生的特殊情况,与工程项目有直接关系,着重指的是近期工程项目的工作安排。

结语:本文通过分析通信工程的特点,同时针对通信工程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管理和项目建设中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研究,集中探讨了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各种优化措施及具体的指导方案,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质量及项目进展的平衡、稳定的发展,提供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促进这个通信工程的建设,同时促进社会科技、经济、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维忠;王慕维;冀为民.河南电力通信网同步系统的优化 [J].电力系统通信, 2008.11

第3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铁道通信;通讯技术:改革

引言

2015年,教育部了新的高职专业目录,专业铁路通信信号一分为二,通讯和信息技术为铁路维护和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企业,把握铁路通信专业知识,从事铁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建设、技术改造和工作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专业的核心是课程,沟通技术课程在这个专业中扮演基石的角色,有基本的和介绍性的[1]。目前,铁路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在通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现有教材的内容难以理解的最新发展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有不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完全由,虽然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发展,课程的对接和位置仍在探索。因此,迫切需要探索通信技术课程的集成。

1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改变固有观念。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重点,教学理念,企业需要人才,学校是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实现。(2)课程设置、教材选材未能反映“专业”,是本科课程的使用,教科书的一个小版本采用的是简化版的本科教学材料,轻量级理论实践。(3)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也是一种循规蹈矩,不符合现代通信工程人才的行业。(4)教学评价机制未能体现“实用性和实用性”。

2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客观分析就业岗位铁路的通信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操作类(铁路、城市轨道等)和施工企业中国铁路通信工程的工作类型;操作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通讯、传输、访问、数据通信、调度通信、集成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电源和环境监测,等等),日常维护和维修领域的铁路建设类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此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文化在专业文化中。整体设计与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方式评估单独招生考试的一般基本录取完成每年4月,大学的5个月时间成为关键时期从高中到大学的学生。首先,我们将利用通信技术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引导学生提前学习专业课程。第二段,我们将了解铁路交通专业的特点和企业文化,并通过教师来确定利益切入点。第三段,使用专业实践,深入企业,熟悉沟通工作人员的工作(包括建设和经营)。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把教室带到教室进行教学、教学和案例教学,作为一个核心课程,将是“教学、学习、成为一体”。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和实践、锻炼和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发挥作用。课程考试的评估是基于学习、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能力。评估的多样化、评估应内容多向度,充分体现了企业工会的课堂评价和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过程和考核结果。学生们将参加两个班级的活动,参加国家、省、医院的比赛活动来得分,评分原则基于学生手册。

3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导向的课程改革

技能竞争是由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技能竞争项目设置,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促进职业教育人员培训模式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的竞争都吸纳了行业的前沿技术,这也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意义。与国家铁路交通专业比赛“华为杯”数据通信规程、“计算机网络”事件以及“4g技术导向的网络建设技术”等进行了相应的通信技术竞赛。学科分析“华为杯”数据通信学科的主机国家铁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设置的参考铁路公司2015年“数据通信”竞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主要设备和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来模拟整个铁路数据通信网络的物理环境。国家游戏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涵盖了企业交换路由的所有内容,并考虑了云计算和集成布线技术。国家“4g全网络建设技术”项目紧密整合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和铁路移动通信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了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它也吸引了制造商积极参与。竞争作用:(1)竞争不仅促进学生对通信技术,尤其是铁路通信技术的深入理解,加强铁路通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2)铁路通信技术课程建立了铁路的能力目标和技能方向。通过企业的参与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商务交流类院校之间的铁路通信,形成一个高标准的铁路通信教学方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学行业整合教学行业的能力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课程是培养专业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实践中,专业行为的能力可以体现在三个指标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社会能力集中于专业经验,三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上的对接。对于铁路特殊类型的工作,建立外部培训实践基地和与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的铁路通信和信息技术尤为重要。(3)以专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础,与操作单位和施工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以确保正常的通信技术课程。选择道路局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培训基地。(4)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相应的协议,包括培训基地可以接受培训项目数量,内容,时间,接受学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截止日期,等。其所在单位根据实际培训基地管理有关规定和措施的执行,但必须建立质量,确保教学任务,提高系统和措施。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应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和对需求管理的措施实施,教师将负责统一管理,将单位与相关兼职教授负责分配学生的实践内容。培训后,考试小组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5)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培训团队。企业有一个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技能的工程师、技术员及以上资格作为兼职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熟练的工匠结合双重结构的教学队伍,努力增加兼职培训、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使其明确的专业教学要求,良好的专业教育教学方法。

4实践教育改革

(1)基本实验。通过对炎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实践能力。(2)综合设计实验。以集成电路和可编程设备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装配、调试、培训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创新能力。(3)设计研究实验。突破课程线、综合性、研究性的学习设计,主要是为了深入学生的理论进行研究性实践,提高综合能力。(4)根据通信技术专业工作的需要“学徒”校企合作领域工作,每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在多个实际的实习工作实践,逐渐熟悉的职业能力需求,专业,同时在实习完成毕业设计,打破传统课堂完成毕业设计模式。

5结束语

从铁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案入手,提出了对通信技术的深入思考。指导和对接后整合教学技能的竞争,使学生“学习”在“使用”期间,真正成为企业沟通的工作,毕业后“使用”来留住新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笑林,董武.项目驱动、赛练结合理念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12(5):116~119.

[2]冷雪锋,任爱珍,蒋正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18~23.

第4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科技革命的爆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通讯设备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沟通更加便捷;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企业数据资源存储、搜索更加便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伴随着社会需求也开始逐渐融合,开始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对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1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1.1 计算机技术

在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在各个生产行业与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可以大致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以及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自从被应用后持续处于高速发展中,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计算机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以满足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各种需求[1]。

1.2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即为将信息与数据从某一个地点传送至另外一个地点所需要的方法与手段。通信技术是电子技术中重要的部分。现代通信技术拥有通信数字化、通信容量大、通信网络系统化等特点。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同步成长与成熟,社会对计算机连接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已经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并且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基础[2]。

2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

2.1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了,该技术不单单拥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同时还拥有高水平的抗干扰能力,呼叫等待时间短,高水平的兼容性,多元化的通信形式。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根据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相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在一起。电缆、光纤、微波等都可以作为连接介质而存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拥有共享软件、硬件以及数据资源的功能。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高速化与智能化的趋势发展。例如,通信网络、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组合的信息高速通道可以为人们提供数据、图形、视频、音频等数据的快速传递,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两种技术的的融合推动了众多行业的信息化进步。经济领域、军事领域、科技领域等都被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所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人们可以任意地在办公室、在家里、在户外等区域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来访问网络资源,从而提升生活体验,工作效率,推动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以及生产自动化的发展[3]。

2.2 现代信息技术

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各种不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融合了各种高科技技术,充分展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特点。例如,计算机技术与电信技术的融合,就实现了对信号、视频、图像的获取,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特殊化处理,从而满足社会各个领域不同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进步也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信息产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产业,并且引领者众多行业的发展方向。

2.3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后的重要产物之一,其实现了短距离内的无线连接。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实现文件、信息、图片、音频的传输,而不需要消费过多的经济成本。同时,蓝牙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操作步骤简单易行,传输效率高,较为人性化。蓝牙技术主要包括了两个关键技术,分别为专用IC与通信协议栈,而基带处理与射频模块形成了专用性的蓝牙,成为了蓝牙的重要硬件装置,即为传输接受装置。蓝牙技术的核心协议包括SDP以及RFCOMN等,其主要被用于主机与处理器上,可以对设备进行确认以及安全防护。就当前蓝牙技术的运用来看,其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计算机与手机上,蓝牙技术正在朝着通信、计算机等不同方面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了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之一。

2.4 多媒体通信技术

将多媒体作为形式的通信技术,其主要的控制核心为计算机,其运行手段丰富,可以获得多媒体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与传输。多媒体通信技术冲破了传统信息类型的束缚,实现了数据通信的统一化与规范化,给不同领域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其中远程教育就是其中应用程度较深的领域之一。

3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持续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其两者融合的节点、界限与速度都将得到巨大的改变。现代通信技术正在往智能化、个性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持续发展,并且在通信容量、通信空间、通信效率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现代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与保密性也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特别是多媒体服务的提供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4]。纵观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其正朝着智能化、高性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加有力的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需要通信技术的支持。从两个角度来看,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要获得发展,需要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推动[5]。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的融合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社会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将会更加深入,更加明显,同时这也将成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加密切的融合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使得其两者都能够为社会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严佳文,马小琴.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实现方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7):64-65.

[2]吴晶,董玉丹.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 (14):101-103.

[3]Osman Abdalla Mohamed Elhadi.Study on the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River Nile State (RNS)-Sudan[D].吉林大学,2014

第5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企业信息化模式也就是企业采纳何种信息化软件系统以及如何采用,也指代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历程中选取的技术型态及管理模式的行进轨迹[12]。企业信息化模式包括传统信息化模式与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模式,前者包括购买模式、购买+开发模式、定制化设计模式、外包软件模式,后者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云计算模式。企业可以选择以上的某一种适合企业的单一模式,也可以整合多种信息化模式,选择多种模式结合的复合模式。(1)购买模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采用的软件全部是从市场上采购的商品软件及基于其上的二次开发,并未进行独立研制。专业的商品软件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商品化的通用软件,并且为客户企业派驻以咨询顾问为主体的项目小组,主导信息化项目的全程实施。(2)购买+开发模式。由企业内部团队为主导根据自身需求、条件,选择外部的合作资源完成信息化的具体实施。(3)定制化设计模式。充分调研并考虑企业业务情境及复杂需求意愿,除了成本会计等范式性模块,排除现成的商品软件简单上线之快餐式方案,为企业专门订做最为适宜的信息化软件平台。(4)信息化服务成套外包模式。在战略规划层面上,企业利用更为广泛的外部服务商的专有技术、人才要素及服务网络等,以高效替换并解放企业自身的员工,在企业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的基础环境下,提供企业层面的流程优化运作、业务支撑及系统维护等各类信息化实践服务。(5)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ASP)模式。规模较小企业借助网络租赁应用服务商服务器上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计算服务的一种管理信息化运作模式。该模式的实现环境是网络化的,无论服务交割还是客户享有。(6)云计算模式。在Internet环境下的高级运算制式,分解海量计算到分布式网络中,企业及数据中心以Internet为载体,信息化需求驱动企业适度调用云端个人电脑PC及存储资源[13-14]。

1.1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主要影响因素

提炼出影响信息化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见图2。(1)信息化需求。企业的信息化模式选择应以需求为先导,这要在企业内部从高层、中层到基层都达成共识,各层面都应提出清晰化需求,涉及各种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合理化建议、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化使用需求等。以避免模式选择的混乱及盲目。(2)竞争因素、供应商能力及内部现实条件的联合作用。企业的竞争定位、绩效及其战略意图决定其信息化模式的抉择以及信息化水平。当信息化供应商能力缺乏,企业满意的信息化软件缺失,或者信息化外包商胜任力不足,企业只好独立开发所需的信息化产品。随着供应商能力增强,购买模式及外包通过外部力量解决信息化的模式,其便捷性及经济性更受青睐。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每个重要时点的信息化模式都承载于当时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以及以往成功模式,不可盲目追新或好高骛远,否则会事倍功半[15]。总之,适宜的信息化模式必须全盘考虑外部竞争及供应商因素、内部现实条件动态选取,尽量在选定模式中达到内外匹配的理想效果,见图3。(3)生产类型。根据产品性质、生产工艺、批量和品种的差异,能划分出各种生产类型,其生产经营方式会影响信息化模式的选择,见表1.减少库存成本的生产方式对网络化运作的依赖性较高,并行工程符合其低成本运作的战术要求,因此成本下浮空间较大的外购、外包及网络时代信息化模式自然适宜于这类企业。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简称MC)为了满足海量个体客户的需求,对标准件实施个性化组装而产出定制化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设计模式也就受到MC企业的欢迎。(4)规模及治理结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治理结构不同,信息化软件体系的整合性、功效、落地复杂性也都有很大差别。通常,随着规模增大,信息量不断膨胀,业务流程及治理结构会更加复杂,对信息化软件的能效就提出更高要求,软件系统落地的复杂性也被非线性地加大[16]。因此,软件能支持的规模成为系统选型的重要因素,见表2。(5)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差别较大,信息化需求发生动态变化,模式也不能自始至终拘泥于单一类型[17]。初创期因业务的多变性、问题多发性及环境的模糊性,应选择投入较小的网络时代诸多模式或外购小型软件,信息化应用可尝试在若干单元或部门层面,从而规避信息通信技术高额投资的不确定性巨大风险;成长期就能考虑引入ERP等大中型成熟软件、定制设计或对通用软件实施二次开发,用以规范管理流程及行为,增强管理能力,提效降耗,维持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业务垄断势力;当业务或市场出现衰退迹象时,企业被迫选择撤退战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信息化投资应更加谨慎或逐渐地适度缩减,此时ASP的租赁模式更为恰当,通过有节制的信息化服务租赁开支,改善进销存链条中薄弱节点的运作绩效,确保供应链关联部门层面的信息化应用效益,这一阶段尤其要追求满意的投资回报率[18]。(6)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简称TCO)分析。可用以下方法估计信息化软件的TCO:首先,粗略估算TCO;其次,确定成本归类标准;接着,从显性及隐性两个方面搜集成本信息;第四步,审核成本信息的真实性;第五步,对各种实际成本归入不同类型;第六步,检验数据效度;第七步,进行数理建模并分析成本;第八步,评价计算结果;最后,生成TCO报告,支持信息化项目决策,建立最低TCO的信息化实现模式。

1.2多维度视角下的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

评判信息化模式往往考虑若干关键参数,如TCO、项目周期、柔性、延展性、维护及升级难度、运行风险、定制化程度、信息保密级别、信息化质量标准、适用的经营规模等[19],几种信息化模式各有优劣势、特点与适应对象[20],见表3.购买模式的优势是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系统中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项目实施后效果明显,但仅适用于管理基础好、流程运作规范的企业;购买+开发模式的优势是既能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又能尽量保持企业特有的业务运作特色,企业变革较小,项目容易实施成功,但只适用于具有独特业务流程优势的企业或者流程复杂而不能在市场上找到满足需求的商品软件的企业;ASP模式的优势是投资少、实施迅速、见效快,适用于大部分企业,但对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且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中型企业,采用ASP模式有较大局限性。企业信息化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必须以动态变革的眼光审视其模式;行业环境、生产类型、规模、组织性质或生命周期阶段性异质的企业,其信息化目标及重点需求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复制别的企业的信息化的成功模式。另外,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实践的进步,也促使企业信息化模式更新换代。

1.3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软件商作为信息化供应商,其实战经验、开发水准、商誉、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可能。只有得到实力强的信息化软件商的鼎力协助,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基础、信息内容及服务才有保障,信息化工程的效用才能彰显出来。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提供商不仅要重视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软硬件,还要重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方能比同行更懂得如何满足客户企业对信息化项目的全方位复杂需求[21]。致力于深度信息化的企业可结合定制开发模式与购买模式这两种主流模式的优点,重视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服务方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信息化复合模式———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如图4。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及其衍生工具的突破性进步,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实时运维等新兴的信息化咨询及诊断服务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管理咨询商成为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关键角色,它在改良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活力、优化外部产业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渴求专业化的第三服务方,发挥其对企业与ASP进行组织及调和的作用,协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可研分析、一揽子规划、招标评标、监理仲裁、价值评估、审核验收等一连串信息化项目作业,确保实现企业在项目投资上的预期收益,并提高企业信息化投资成功率[22]。

2相关对策建议

2.1政府支持

政策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宏观战略引导及持续财政投入加快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落地提供了完善的物质基础及健全的网络环境。而且,政府为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扩散制定的强力振兴政策及宽松法律法规会促进信息化在企业群中的广泛应用。3.1.1促进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良性成长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就是囊括人才、技术、信息、过程及实践等,实现组织信息与组织架构之间交互影响、彼此促进、有机联系的集合体,也指大量信息化运作实体机构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发展的产业环境,包括上游通信制造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ASP、中游咨询公司、中介组织、外包商、下端客户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等等。运营商与软件商将软件资源出租给ASP、集成商或外包商,ASP与集成商等企业又将租用的信息技术平台资源、软件资源与增值服务整合之后销售给客户企业,为企业上线信息化项目,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企业都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控,如图5所示。要想加快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单纯增加软件商、运营商和外包商数量、扶持弱小企业等方式还不够,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整体思考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出台相关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个主体企业加强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不仅对基础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而且更要加强对中游集成商、ASP等增值服务企业以及下游中小型客户企业的引导与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有效、平稳、快速发展[23]。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以ASP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企业这一环节明显薄弱。而这一薄弱环节又会影响整个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政策倾斜,限制上游运营商、软件商跨界经营行为,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各环节的均衡成长。除了扶持政策,政府还应尽可能放宽准入资质,拓宽信息化服务类企业的经营申请条件,允许更多的企业经营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保证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环节能够形成切实有效的竞争态势。3.1.2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倾斜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国企业总体信息化发展演化进程,然而,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融合方面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量严重不足。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政府主导,惠及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扶政策及攻坚克难的务实举措,加强专属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包括优惠政策(除资金以外,还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人才、技术、招商等)、网络平台建设、宣传推广等,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在参与信息化进程中的非必要开支,激励更多有胆识、有前途的中小型企业积极投身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中,通过政策杠杆使这些企业真正响应及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1.3扶持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我国当前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实现企业高度信息化的目标,不但要培育和支持信息化水平高、较早成功建设信息系统的一流优秀企业或行业领导者,更应该重视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着力引导它们向高级信息化应用阶段迈进,帮助它们扫清信息化创新障碍、克服困难,确保信息化应用的普遍化、均衡化。政府应选取部分优秀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构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渠道及平台,邀请知名咨询专家为落伍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诊断指导,引领这些企业选择最优的信息化模式并走上信息化创新捷径,使其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切实缩小信息化应用的鸿沟。

2.2对企业的建议

坚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实施应在经济、技术、整体规划和企业自身改革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企业通过对自身信息化阶段的判断,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选择重点领域、内容及策略,重点关注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组建及运行、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建设计划三项重要工作。企业还务必紧抓信息化项目的过程管理。其一,重视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多渠道学习信息化知识与经验;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建设。其二,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前的相关策略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3结束语

第6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通信、信息技术;光传送网络(OTN);LTE-R;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284.93

铁路通信、信息技术是开展铁路运输组织、生产指挥的重要支柱。通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铁路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神华集团重要运输干线之一的大准铁路公司,在建设初期,就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光通信技术建成了具备语音、数据和电话交换等功能的通信网,满足了公司运输组织、生产指挥的需求。

在公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通信、信息业务的需求也大量增加,通信网经过近年来的升级和扩容改造后,满足了公司近年来通信业务的使用需求。随着公司全面开始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在运输组织、生产管理等方面陆续采用和应用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

一、大准铁路通信网、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1、传输网

大准铁路主干传输网采用基于SDH技术的2.5Gbit/s 光传输通道,并利用两条不同敷设方式的光缆,构建了具有自愈保护功能的环形传输网络,为公司提供通信与信息业务的资源需求。

2、专用通信网

大准铁路专用通信网采用佳讯飞鸿98数字调度设备,通过传输网提供的传输通道,形成了以薛家湾为中心、全线30个正线车站首尾相接的环形专用通信网,为调度中心和各站以及各站站内行车组织提供了所需的各种通信业务。

3、电话交换与接入网系统

大准铁路的电话交换系统采用传统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与融合了2/4线音频通道、共线电话、自动电话等多种业务功能的铁路专用接入网系统,为全线提供自动电话业务及部分特殊业务的传输通道。

4、电源系统

全线采用先进的高频智能开关电源作为通信设备的供电电源,并于近年来实现了设备型号的统一,有效降低了维护的复杂度与维护成本。

5、无线通信系统

目前采用C制式400K+400M二合一电台,除满足了管内无线通信的需求,同时实现了与大同口国铁直接进行车机联控业务的目标。列车尾部安全装置采用400K+400M二合一双向数传主机,同时满足了开行常规列车与开行万吨列车的安全性需求。

在消除弱场区方面,建设成了覆盖车站3公里范围的400M区间光纤直放站,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地段无线列调弱场区的问题。

6、通信线路及附属设施

长途干线电缆全线使用14×4长途通信电缆,长途干线光缆由2条不同径路的光缆构成,区间电话采用传统的区间通话柱配合数字调度系统实现区间通信功能。

为解决近年来扩能改造、增二线等施工引起的埋压长途干线电缆,导致电缆故障时不能及时修复而影响信号闭塞的问题,公司在全线范围内增加了64D闭塞自动转换装置,使闭塞信号具备了可通过光缆和电缆两种通道进行传输的条件。64D闭塞自动转换装置的引入,在近几年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次在被埋压电缆故障后,将闭塞信号转换到光缆通道进行传输,大大缩短了因信号闭塞通道故障引起的延误列车运行的时间。

7、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公司于2006年初开始规划实施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既有通信网,陆续构建了多个基于IP的数据通信网,采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产品,建成了包括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计划调度子系统、机车调度子系统、货运调度等子系统的综合调度信息系统与包括车站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货运制票子系统、车号自动识别子系统、十八点统计分析等子系统的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

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同时建成了基于IP通信、采用信息技术研制的集视频监控、环境量监测、实时数据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通信集中监控系统,开通了供电电力远动系统与车辆红外轴温智能探测系统的信息传输网络,进一步完善了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将公司分期建设的行车远程监控搭载于TMIS数据传输网络。同时,利用IP网络技术组建了公司视频会议数据传输网络以及全线办公网络,在此基础上又开通了全线机务折返段的运用安全管理系统与机车动态监测分析系统。

二、大准铁路现有通信、信息网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通信网存在的问题

在传输网升级改造期间,为了有效节约资金,仅对全线业务量较大站点的传输设备升级为2.5Gbit/s等级,其余站点仍使用速率等级较低的622Mbit/s设备与2.5Gbit/s设备混合组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效通道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传输网管理、维护的复杂性。

电话交换与接入系统采用的较为传统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与FA-16接入网系统,在目前其所依托的技术已处于逐渐淡出通信市场的趋势,设备厂商针对该系列设备的硬件技术支持和业务技术支持正在逐年减弱,而且已基本停止了基于这一技术基础的新设备研发,给设备的维护、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

专用通信系统的采用的飞鸿98数字调度设备正在被佳讯公司新推出的MDS3400调度指挥系统逐步取代,既有飞鸿98系列设备同样面临着生产厂商在硬件技术支持和业务技术支持方面逐步缩减规模和投入的局面。

无线通信方面,大准铁路既有无线通信系统仍然采用的是传统单信道400M Hz+400KHz无线列调系统,该系统存在着传输距离短、场强覆盖盲点多、易受同频干扰、频带利用率低等缺陷。

近期,由于增二线工程的逐步竣工,列车运行长区间数量不断增加,部分新建线路地理位置偏离了场强有效覆盖范围,既有无线通信系统受传输距离的限制和弱场覆盖的影响,增加了较多盲区。

2、信息系统与网络存在的问题

公司及各部门陆续建设的多个基于IP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的信息系统,由于分期、分批建设的特点,信息终端采用的技术与开发平台差别较大,因此基本上都是独立成网,统一规划难度较高,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传输网资源,在维护、管理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大准铁路通信、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通信行业与信息行业在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的驱动下,都在向着业务IP化、“三网融合”的方向发展。在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前提下,铁路通信与信息化建设也必然向着这一方向发展。

原铁道部于2005年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目标、体系结构和实施策略,提出了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为重点的建设目标,集团公司也于2011年启动了数字铁路项目建设。

不管是《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还是集团公司数字铁路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通信网与信息技术的支撑,都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产物的实际应用。

1、大准铁路通信网发展趋势展望

大准铁路现有主干传输网的升级改造规划始于2008年,当时是按照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需求进行了规划。目前资源使用率已接近了设备制造商建议的不超过有效资源80%的上限,而数字铁路项目建设与公司及各段新建信息系统对通道资源需求仍然巨大,加之既有传输网混合组网存在的弊端,使主干传输网的再次升级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大准铁路的传输网采用基于SDH技术的光传输设备搭建,SDH传输网在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初期,是国内外使用的主流传输网,在当时基本满足了各行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基础信息设施的目标。

到2003年,由于语音、数据、图像、实时视频等业务的大量使用,使基于SDH的光传输网络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可以提供更高速率和带宽的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目前,多数运营商已将主干传输网升级改造为采用基于波分技术的光传送网络OTN。

在技术层面,OTN基于ITU―T制定的G709、G798、G872、G873.1、G959.1等建议,在光层和电层有完整的体系结构,集传送和交换能力于一体,对已有的SDH和WDM的传统优势进行了更为有效的继承和组合,支持多种上层业务或协议、对客户信号进行完全透明的传输,同时扩展了与业务传送需求相适应的组网功能。

在业务功能层面,OTN提供标准的接口,支持40Gbit/s和未来的1 00Gbit/s线路传送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网能力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具有密集波分系统的高带宽,兼容SDH、ATM业务,能承载IP/MPLS、SAN、Video等大颗粒业务,是承载宽带IP业务的理想平台,也是传输网的必然发展方向。

大准铁路传输网的下一次升级改造不仅需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率与维护、管理的便捷,同时还必须按照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统筹考虑,建设采用基于波分复用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并即将成为主流应用的光传送网(即OTN),主干传输网不再使用技术相对落后的低速率等级的SDH设备。

电话与接入网系统目前向着全IP的软交换方向发展,随着 传输网的下一次升级,必将引起大准铁路电话与接入网系统的升级改造,电话与接入网系统的升级改造将采用基于软交换技术和PON技术的电话交换与接入系统,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高带宽业务的接入与传送的目标。

单纯的软交换技术是指利用把呼叫控制功能与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IP电话(VoIP)的一种交换技术。传统的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是将“呼叫控制”功能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的呼叫控制功能与业务无关的。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其主要的功能是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应用支持系统功能等。

采用基于软交换技术和产品构建可接入多种业务的电话接入网系统在运营商和许多大中型企业已成为主流应用,公司在未来对电话接入网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中,也必然使用这一主流技术来建设具备可接入多种业务的电话接入网系统,一方面满足公司发展进程中不断增加的多种业务接入需求,另一方面也摆脱因技术落后和产品淘汰带来的维护、维修以及寻求技术支持困难的困境。

电话交换和接入网系统改造的同时,由于信息的传输方式和传输介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还必须对现有站场的通信光电缆和房屋内部的布线系统进行改造。

无线通信系统方面,尽管对铁路业务有着良好适配能力的GSM-R系统是目前铁路行业广泛采用的无线通信手段,但GSM-R系统采用的是二代窄带技术,仅能承载流量要求较小的专用列控数据,同时满足部分铁路工作人员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需要,无法满足诸如视频监控、天气预报、路况信息等高带宽信息的承载与多元用户以宽带方式接入的需求。随着铁路运输业务的不断发展,铁路无线通信领域的需求也开始从系统稳定、可靠、全线高质量无线覆盖等通信需求向着无线宽带接入、视频监控、信息共享等方面发展,GSM-R系统无法克服的带宽技术瓶颈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铁路行业的深入发展。

第7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 电力信息 通信电网融合

1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行业的相互渗透,各企业为了在发展中实现更多信息通信的增值服务,逐步将通信技术向应用层扩展延伸,信息技术向传输层延伸,逐步的扩展与延伸模糊了通信与信息之间的界限,逐步实现了通信与信息的交互融合。目前,通信与信息的融合在电网业务中尤为明显。由于电力系统中的通信业务主要依赖于各基础设备间的联通及信息的交流,融合的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基础设施与通信系统的连通,而构建一个相互融合、互相涵盖的通信交流平台,实现了网络服务的实时性,还提高了各设备间的通信效率。

2 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发展

信息与通信的融合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相互协同,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较实用的新型通信技术模式。两者的融合简化了企业客户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为客户带来去全新的体验模式,同时通过二者之间的融合技术实现了企业内部享用统一的通信平台,提高了沟通效率,提高了企业效益。

电力系统中的信息通信融合技术实现了网络的融合,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各终端的连通,不仅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还可以重复利用设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融合技术涵盖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优点,很好的将通信的特点融入到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的机制在于建立统一的通信调度、运行、维护支撑技术平台,实现业务的全面监控调度管理,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信息与通信的技术融合实现了电网的资源共享及集约化管理,推动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运用。

一般电力企业的信息流包括通信架构层、设备层、数据存储管理层与应用层四个方面的层次模型。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通信层次架构可以用(图1)简单表示。企业信息的正常运作则依靠各层次间组成的信息架构体系,为企业数据传输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信息架构体系的调控与整合,企业信息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方面均得到了整合与集成,为电力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生产运行均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真正实现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要求。

3 通信与信息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技术的侧重点在于其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重组,然而通信技术则侧重于传输信息资源,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在电力企业中,电力通信为电网的高效稳定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电力信息在电力通信的基础上,构建了全面的电力数据信息网络,形成了管理业务中的信息集成平台。由于二者之间的发展联系,电力企业在公司发展中,更大范围的提升了信息与通信的技术支持,明确了“实施信息、通信资源整合,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体系”的电力发展目标,使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3.1 优化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统一整合

在企业发展中,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通信调度室,实现调度人员对信息通信的统一监控调度,将调度室与机房分开,全面实现通信与信息的连通,建立统一的通信信息调度运行平台。通信承载着信息系统中的传输通道,通过通信调度可实现信息工作许可,而信息的监控结果则要回馈通信调度,方便通信信道及时了解信息传输状态;要实现企业通信管理的统一调度、统一运行,实现三级通信的管理调度,全面是实现通信系统运行的统一指挥、资源的统一管理、网络的统一监控及业务的统一控制等;要加强通信信息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多方位的信息监控系统,统一实时监测各通信站的调度运作,进行及时监督反馈,全方位的实现信息通信连通的安全性及高水平的管理模式。

3.2 将基础技术作为技术融合的立足点

通信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是以通信及信息的基础信息为立足点的。在通信运行模式下,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的通信管理体系制度,以实现通信运行维护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定制应急通信处理方案,有针对性的采取应急措施,实现操作的可行性。通信作业的实施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严格进行现场督察,按规程办事,用事实说话,全面提升通信质量。

建立信息化的系统运行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监控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化、统一化管理及监控调度。配给专门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基础培训,全面掌控电网信息资源的维护与调控,通过IMS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追踪,按期对信息指标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处理信息系统中的故障,保障系统的连通性,从而提升各信息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3.3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更新管理运营模式

在通信信息的融合技术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服务信息热线,将企业服务热线进行统一整合,实现通信信息服务的统一化。通过统一的服务电话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如技术支持、故障检修等。建立统一的通信信息服务管理模式,使顾客对服务机制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努力改善服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通信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4 结语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相互融合对电网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机遇,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电力行业发展中,信息与通信的交互融合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虽然信息化的建设为电力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它仍处于刚起步阶段。在以后的发展中,电力企业仍要全面的、科学的了解信息化,明确信息化在企业建设中的地位,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信息与通信的融合,从而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信息通信朝着精益化、集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会改,张立新,张保亮.浅析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建设思路[J].河北企业,2012,(6):100.

第8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1、计算机通信的特点

1.1兼容性强

与电话传输通信相比,计算机通信的形成更为多样,纸质文件如表格、图纸、涉密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如电影、歌曲,语音功能如视频聊天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因此相比电话传输通信,其兼容性更强。

1.2传输效率高

在曾经的语言模拟信息传输状态下,其速率往往只有 2400bit/s,每分钟也只能传输 18000 字符左右;而在数字信息传输环境下,其传输速率已达到 64kb/s,传输字符已达到 48字符/s,而且随着光线技术的发展,数字传输速率空间将进一步释放。

1.3呼叫等待时间短

基于电话传输状态下的通信时间一般在 3-4min,而基于计算机通信状态下的通信时间绝大部分时间缩短在 5s 以下,接近三成的时间控制在1s 内,最为关键的是,计算机通信由于抗干扰能力强,从而保证了通信状态的畅通和传输质量。

2、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际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因其传输量大、本文由收集整理传输速率高、处理数据快和良好的信息保密功能而在工业、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催生了诸如多媒体通信技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等。

2.1实时远程通信

实时远程通信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应用,尤其在互联网融合的应用环境下,电脑(主机)与电脑(主机)间通过网络实现连接,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信功能得到保障,且方式更加多样化。如类似 qq、ems 聊天工具支持的信息发送、视频聊天等功能,e-mail 所具备的大容量数据传输等,这些都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所衍生出的通信交流方式。

2.2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承载了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其生成的语音流、数据流和视频流借助宽带网络技术支持实现高质量、高速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传输。伴随着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通信技术已演变成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出现,在市场的推动下,“三网融合”已经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流。如数字电视支持下的网络电视已渐趋普遍,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也普遍得到应用。

2.3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随时随地实现无障碍通信,这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初衷,而且目前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保障性增长,基于任意时间、任何地点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技术演进趋势。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卫星通信技术等为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有线通信状态下的同样功能提供的可能。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现代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由于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 现代通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现代通信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种类更多和质量更高的服务。

2.4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科技群的分类排序, 信息科学技术居于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群之首。统计资料表明,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已从 20 世纪初的 5%—— 20%提高到 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70%—— 80%, 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 在全球 gdp 中,已有 2 年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内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围绕着信息的开发、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而发展起来的这些相关的高技术群统称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知识和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的收集、整理、加工, 得到了转换, 便形成了新经济时代的新商品———知识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形象地将计算机比喻成为知识产品的“加工厂”。如果说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个“神经元”细胞, 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光纤网、通信卫星及其他现代化通信设备构成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 “神经系统”。新经济时代, 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所以许多科学家将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称作知识经济的生命线。人类费时 100 多年建成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 每天 24 小时都在不停地传递着无数信息, 成为人类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的生命线。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大大扩大了人类信息流动的范围, 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2.5蓝牙

蓝牙(bluetooth) 是一种开放的低成本、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规范的代称。他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 和诺基亚于1998 年 5 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据通讯技术标准。它能够在10 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 其数据 传 输 带 宽 可 达 1mbps。 通 讯 介 质 为 频 率 在 2.402ghz 到2.480ghz 之间的电磁波。蓝牙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 即: 蓝牙专用 ic 和蓝牙通信协议栈。首先蓝牙专用 ic 又由基带处理模块和射频模块两部分组成,二者组成蓝牙通信的硬件平台, 即蓝牙收发器; 其次蓝牙核心协议主要有 l2cap、rfcomm、sdp 等部分, 运行在主机或嵌入式产品主处理器上, 主要是完成设备或服务的发现、鉴权加密等安全处理、数据封装等处理, 主处理器与基带处理 ic 间通过 hci 接口进行通信。目前, 蓝牙技术已被普遍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和手机上, 全世界已有 2161 家公司参加了 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组织, 并正在共同制定蓝牙技术标准。sig 的核心公司除上述最初提出开发蓝牙技术的 5 家公司外, 还有 3com、lucent 技术、微软和摩托罗拉 4 家。由此看来, 蓝牙技术正在电信业、计算机业、家电业有着其广范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是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

第9篇:通信及信息技术范文

本文将针对无限多媒体通信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相关信息产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

计算机;信息科技;信息时代;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

前言

当前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逐渐成为了计算机信息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支柱性技术,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增长。由于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门较为复杂的信息技术,因此在实际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企业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使其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1我国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即将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和品质。随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受到推广和普及,在各类产业中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在我国同样也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由于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依赖。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开发也在不断的进行,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及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纵观我国无线媒体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所使用的大部分的移动通信设备仍然是以从国外进口为主,过分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虽然这些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并没充分的发掘出我国无线多媒体通信行业的潜能,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此时就需要我国的相关企业能够加大对于无线多媒体通信设备的科研力度,利用当前丰富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通信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

2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方向

2.1无限多媒体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相融合

信息技术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各种各样关于服务客户端的创建和开发,这也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目标。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公共电话网络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资源的利用不充足、网络宽带窄、信息输送量小,输送速度慢、网络信号不稳定等现象都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和效率,这也就成为当前阻碍我国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无线多媒体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网络运营商没有足够的经验对相关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在这样的基础上,有效的利用数据网络,进一步的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且实施网络开放性,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从而促进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渴望一个安全规范的信息传输平台,能够有效的保护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因此,三网融合是我国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所谓的三网融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管理,而是建立完善、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扩大互联网的影响范围,使信息的发送、接受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方便快捷。

2.2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宽带相结合

宽带是多媒体信息进行传输的通道,应用宽带,才可以保证文字、音频、视频和图像等数据的传输。宽带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各类信息就是其中通行的车辆,只有道路够宽阔才能保证车流快速的通过,也就是说只有宽带的速度够快,才能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因此宽带正逐渐的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商进行相关通信项目的投资和开发。借助现有的N-ISDN为基础,进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因此将宽带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未来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当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通信速度可以每十年就增涨一百倍,这也为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

2.3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与移动技术相结合

当前我国智能手机可以说已经大范围的普及了,智能手机的应用和发展正是由于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与移动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现如今,大部分的手机系统都已经实现了3G甚至是4G网络的传输。从原本单一的传递文字信息发展成现在的可以传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信息。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变的更快,3G和4G网络用户还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接收卫星信息,从而使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的连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4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卫星技术相结合

近年来卫星技术大范围的发展和应用,其在信息通信、气象监测、导航定位和国防侦查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将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卫星技术相结合,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网络信号,省略掉中间中转过程中的消耗,进一步提升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应用卫星技术来进行网络传输所投入的成本要极大的低于利用光纤传输的成本,因此是一种更加具有发展意义的网络传输方式,应当被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

3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基础技术

3.1对文本消息进行讨论

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中,短信的传输依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在我国,对于信息主要是以文本的形式进行传输,它既包含了较为常见的国际字符,同时也宣传了文本的图标。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信息的实时性只是对信息内容进行预测。就目前来看,对于文字信息的编码主要还是使用内码进行编辑,然而二进制编码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压缩从而替代传统的编码方式所要传递的信息,与代码相比在效率上明显要高很多[2]。在当前的无线多媒体通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及相关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编码方案。但即使是这样,在进行编码的时候这两种方式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且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3.2对语音通信进行讨论

当前大部分声码器的通信服务电话用时较长,不能降低延迟编码的编码率。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于实时的要求并没有很高,例如语音传呼和电子邮件等。那么在非实时的时候,可以把较长的编码延迟换成较低的编码速率。根据以往经验可以看出,编码率的高低,与单位信息传送的时间是成正比的。与此同时宽带占用多径效应,对信号造成了较严重的衰落现象。如果此时将语音编码速率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将对互联网电子设备的语音通信效率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因此,非实时情况下的低编码率语音通信也是无线多媒体通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图像数据在计算机数据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对图像信息进行多媒体数字化处理、编辑和转换、压缩和存储图像以及传输图像等,同样的在利用多媒体对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其分为实时的和非实时的,实时是为了在宽带系统的实现,并以此来实现窄带系统。当然,也可以在其他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中吸取经验。可以利用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文本展开对通讯协议的研究和整合。充分的考虑到互联网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以及基带数字在空中接口协议的接口方式。因此,利用非实时的文本信息对窄带系统进行整合,而对宽带系统的整合,要采用实时和非实时相结合的方法。无线多媒体通信分层管理的网络协议。这就要求,在对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进行固定和移动终端安置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局部进行优化。根据相关的网络协议进行低层次的空中接口,让用户体验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不同的操作感受,这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其质量和效率提供基础和保障。

3.3无线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

从过去的无线多媒体传输技术上可以看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CDMA作为核心技术的。而到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体统这是利用正交频分复用旧地FDM作为核心技术的,这也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喜爱。与此同时,一部分通信企业还提出了OFDM的相关技术及应用理论。例如把OFDM应用到本地的一些网络系统、数字音频广播等,这些技术也是顺应未来无限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信息量过大时发生信息堵塞的情况,从而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一部分的画面或是声音出现延迟或是丢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成为了阻碍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4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自从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开始出现,我们已经经历过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移动,现在正逐步走进第四代移动,第四代移动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相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信息的接口问题,这就导致第四代移动大部分是利用路由网络来进行信息传输的[3]。纵观以往的通讯设备类型,第一代移动通讯所使用的设备,只能提供单一的语音服务;第二代移动通讯设备在提供语音服务的同时提供了简单的传输功能,但只能传输文本信息,且传输的速度只有9.6kb;到了第三代移动通讯的设备不仅能够传输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信息,其传输的速度已经达到了2Mb,发展到当前的第四代移动其通讯设备实现了用户利用移动设备观看高清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愿望,同时它的传输速度在20Mb以上。随着当前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不断提高,对于移动设备硬件的性能和射频技术也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了移动设备的速度与可靠性,进一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5总结

信息化是为了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科技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提出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逐渐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中的主流,它极大的提升了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通信水平,从而促进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相关企业能够不断完善不但创新,从而实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再秋.计算机信息科技时代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92+294.

[2]张长珅.计算机信息科技时代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