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第1篇: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需要;马斯洛;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近年来社会、学校关注的重要领域,同时心理健康也成为衡量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基层学生工作的经验,从需要这一心理学中最基础的层面来讨论一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认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了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要求。20世纪40年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对人的本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影响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呈金字塔状的,而且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的满足才会产生更高级需要。生理需要指的是人的最原始、最基本、需优先满足的一种需要。包括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人的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人生存和发展及种系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安全需要指的是人对稳定、安全、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侵害的需要。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人对生命、财产、职业稳定安全的内心诉求。爱和归属的需要指的是在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基础上,便产生了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要求得到友伴、家庭、团体及社会的接纳与认同。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人在对自我尊严和价值追求,包括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对自己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个体希望发挥自我最大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人抽象的心理需要具体化,提出了需要是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源泉。

马斯洛的需要是针对人这一类本质而言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人在特定阶段的群体在需要方面有着自身阶段性的特征,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王萍、张宽裕对武汉七所高校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流需要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相吻合的。因此,从马斯洛需要理论去探索大学生需要是有科学性的。大学生也具有人的这一本性的东西,然而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阶段,外界对他们自身需要的认识及他们自己对自身需要的认识和需要满足或满足方法上的一些不正确,使得大学生还不会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便产生了焦虑、恐惧、自卑等情绪体验,发展下去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需要缺失及产生的问题

1.生理需要

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强的物质保障,这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一些奖、勤、助、贷等政策解决大学生基础性的生活保障问题,不可避免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部分贫困生的生存需要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使得一些在生活上贫困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甚至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正是由于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许多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这其中较为严重的方面是由于自卑所导致的抑郁,一些经济上贫困的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盲目的否定自己,整日郁郁寡欢,心理敏感多疑,对待人生消极不乐观,还往往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致使他们很难适应环境,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连带的使许多学生学习动机下降,无心学习,学业上失败,甚至产生行为上的问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2.安全需要

大学生中的安全需要问题的主要是对学业的成绩能否合格的担忧和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职业安全焦虑。随着大学招生人数的迅猛增加,使得一些学习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跌跌撞撞的进入大学校门,然而新的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和学习内容上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学习上的困难,又害怕由于学业上的不合格而导致无法毕业,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恐惧与焦虑,严重的还有的学生患上了考试焦虑症。另一方面就是就业安全问题。近年来就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对职业安全的焦虑也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大学生渴望融入到社会,但就业使得他们内心充满矛盾,面对就业的挫折,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否定感,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前途和命运感到无能为力,甚至一些学生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对学业和就业安全需要的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3.爱和归属的需要

大学生渴望融入到同龄人的群体中,获得爱与归属感。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交往的需要,但由于个性方面、生活习惯方面以及经济条件方面的不同,并且当前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在没有离开家之前都是家庭的中心,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处理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使得许多学生很难适应群体生活,同时还会遭到群体的排斥与远离,而导致一些学生因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失落感,严重的交际上的障碍还会使得学生心理上的扭曲,产生对他人的仇视。

4.尊重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是由未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他们对尊重的需要尤其重视,因为在大学生的认知中将自身尊重的需要作为划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标准。在此阶段的大学生更关注的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可以使大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产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还可以成为学生自重自爱的内部动力,成为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动机。然而由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身上还会有这样与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并且传统教育中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的一些片面的观点,使得对学生的尊重需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因为一些不当造成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软弱无力,自我否定等体验。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实现的诉求,想通过大学时间的学习,来实现自身的理想与抱负。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校与社会上的不同,很容易使他们面对失败与挫折。使得他们对社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引起内心的失落感与失败感,而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启示

正是由于大学生有了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却得不到很好的认识与满足,并且由于此阶段的不成熟性,使得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甚至成为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从学生最基础的需要层面出发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1.从认识上重视大学生的需要

认识到大学生是有诉求、有需要的特殊阶段的个体。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不能无视甚至是忽视大学生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发展的需要。而是要重视学生的具体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这种对学生需要的重视还包括从深层次引导学生认识需要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需要,以及怎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特别是当自己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2.从行动上解决大学生的需要问题

首先,针对大学生的生理需要特别是大学生的贫困问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物质上的贫困问题,用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的榜样人物的事例启发和激励大学生,将由于贫困而引发的自卑焦虑的心理转化为具体解决贫困的行动,如多给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来取得一些物质上的报酬。其次,针对大学生对学业和职业上的安全需要。高校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一些由高中向大学学习方式与方法转变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职业安全需要,就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一些关于职业分析,应聘技巧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至于在突然面临就业时出现心理上的恐惧与不适应。并且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基础做起,先谋生再谋求发展。从而减轻一些学生对职业安全的过度焦虑。再次,针对学生的交往需要和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自卑、自我否定、焦虑的心理问题,要利用与学生个别谈心的方法,引导学生要相互理解,善于换位思考,对于出现的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对学生尊重需要满足方面,要加强高校教育理念的转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以得到他人和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

版社,2003.

[2](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

第2篇: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适应;大学;大一新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75

告别高中迈入大学是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方向,大学是我们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它用四年来沉淀我们内心的稚嫩、洗涤我们尚不成熟的心灵,它是我们融入社会,踏上职场的转折点。而大一又是整个大学成长中最关键的时期,大一新生们经历了高中痛苦的磨砺,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破茧而出,陌生的环境、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以及背井离乡独自奋斗的孤独对他们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大一新生们战胜挑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使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本校随机抽取了1000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整理出他们对于大学生活适应性的评价,结果显示只有15.3%的学生能够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然而有31.8%的学生不太适应大学生活,甚至有10.9%的学生不清楚是否适应了大学生活。

1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

根据调查问卷得出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面如图1所示。

由此我们得出他们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的培养目标与方式的转变,导致教育模式、学习要求和管理方式相对中学来说有着显著的不同。大学主要侧重学生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成绩的要求并不是首位,然而很多高中时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同学由于能力的不足而无法适应这种教育模式。并且大学的管理方式比较松懈,老师不会像高中时对课业有着严苛的要求,这给予了同学们很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少数同学由于缺乏自我督促的意志且]有了高中老师紧跟式的管理,他们便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不习惯上自习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导致成绩下滑。还有一些同学没有摆正自己的学习心态,认为进入了大学便可以放松放松,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经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

1.2生活方式的转变

中学时,我们的一切都由父母安排,到了大学由于严重缺乏自理能力,无法照顾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导致很多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同时,没有了父母严格的管束,一些同学便不思进取,盲目地沉迷电子游戏,丧志,浪费自己的青春。还有同学因为家庭条件较好而具有天生的优越感,认为学校的宿舍与食堂环境差;反之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由于大学所处城市与自己家乡经济状况不一样,大学所需的开销较大而心生退学之意。

1.3人际交往障碍

高中的我们心思单纯一心学习,每天往返于校门与家门之间,课业的繁重使得我们与同学的交往极其有限。进入大学,一同居住生活的室友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很多大一新生对大学的集体生活不适应。并且大学是形成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每个同学都有着不同的社会需求与价值取向,初来大学的大一新生们急于寻找陪伴自己大学生活的小伙伴却因各自不同的追求或认为其与高中朋友的感觉不同而产生了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一些同学性格上的自卑与自私也影响着他们在大学的人际交往。

1.4心理上的不适应

很多学生都是满怀对大学绚丽生活的憧憬进入大学,但事实与理想的不同使得同学们心中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与巨大的心理落差。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随着初来的热血与新鲜逐渐退去,之后产生的便是空虚与无聊。很多大一新生由于学习失利或者与高中同学分离而心情惆怅,极弱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另外,进入大学后有些同学缺乏对自己能力的正确判断,发现自己在学习、才艺、社交等方面显露出一些不足时会怀疑自己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高考失利,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从而对新的学校打心底里产生抗拒。

2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解决路径

2.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人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认识中来提高自己的,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战胜自我,从而发挥自己的长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加强学生承受困难、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1.1引导学生在寻找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中树立自信

针对部分同学自我认识不足,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弱点,甚至把其放大,老师需正确引导这种学生慢慢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去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2.1.2引导学生从对比中正确认识自己

人会因为看不到自己的面孔而需要一面镜子,学生在大学的为人处事以及学习方面更是需要一面镜子来正确认识自己。老师应引导学生相互对比,从对方的评价中了解自己并在对方的处事中发觉自己是否有错,通过这样的方法彼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能影响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莫过于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与互帮互助。班级也可以以定期开展班会等形式对以往的活动做一个总结并讨论未来的发展路径。

2.2.2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大学的人际交往圈子较大,但是接触并不是频繁,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自己班的同学。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时,老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通过出游与玩一些娱乐项目促进班级同学间的交流,驱赶他们刚进入大学的孤独感。同时,大一新生们应该放下内心的忐忑不安与害羞的情绪,主动去结识班级同学,建立全新的交友圈。

2.3辅导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2.3.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适应大学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首先,要有掌控时间的能力,我们应该合理地分配作息与学习的时间并养成今日事今日做的习惯。其次,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它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大一新生要懂得利用身边便捷的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

2.3.2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

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后,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同时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应放弃“成绩最重要”的这种观念,要在努力学习的期间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

2.4加强入学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

学校应加强大一新生入学时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和发展、思维方式的进步及社会阅历的扩展,特别是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学校需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心理辅导,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生态环境。

2.5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首先要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开大会的形式把这种意识传达给每个大一新生,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逐渐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敢于面对大学新生活的挑战。其次要在劳动中增强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每周的寝室卫生大检查、定期安排各班同学打扫校园等。学生们也要虚心求教、细心体会,通过互帮互助互相提高各自独立生活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一新生是大学里最新r的力量,我们要把握大学的美好时光,认真学习、努力拼搏、刻苦钻研,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学校还应高度关注大一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与大学的过渡,为其将来后续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文清.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与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