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确认了全球医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7个领域
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成为医学教育的一个研究热点。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在2001年的文件。GMER着重于医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将其分为7大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4]。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属于医学毕业生的范畴,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及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要围绕GMER开展,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上述7大领域最基本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
1.2国外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1.2.1综合素质教育现状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市鲍伯琼斯大学的办学宗旨是:除教授学生知识外,强调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标准为每一位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质量、优秀的,没有好、中、差之分,学生必须做到诚实、正直、有信用、谦虚,愿意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掌握专业技术并且努力工作。护理是一项需要与人交往并且需要极富爱心的职业,因此这所大学非常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5]。
1.2.2考核现状
在国外高等教育领域,以美国为代表,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已成为各学校常规的教育活动,教育评价已形成较系统、完善的制度[6]。例如,由Neibors等所做的研究中,对在工作场所护理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所希望毕业生达到的护理技能水平和在护理院校所教授的护理技能水平存在着差异。Ryan等[7]进行了有关雇主对具有学士学位的护理毕业生的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在临床技能和护理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综上所述,国外的护理教育机构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较为重视。他们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考核活动,加强教育部门和用人机构的联系,建立社会对毕业生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据此不断指导护理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改革,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水平[8]。
2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及考核现状
2.1国内高职护理教育概况
高职护理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掌握现代护理工作方法,满足逐渐增加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必须按照高职护理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能满足临床护理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9]。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质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10]。目前,高等教育界已经明确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品德素质、学习素质、业务素质、科研素质、身心素质及人文素质,这些都是大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11]。
2.2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
在新的世纪,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高。我国大学生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整体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是适应现代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潮流的。现阶段我国高职护理毕业生整体素质,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4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2.2.1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有比较明确的政治目标,但是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由于思想、文化和知识背景的差别,高职护理毕业生对社会的道德评价不一,整体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在道德行为与认知水平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在坚持主流思想道德的背景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在这些多元的、多层次的价值中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这就造成了高职护理毕业生缺乏一个对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合理的评判标准。
2.2.2专业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比较注重工具型知识的学习。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现在接受高职护理教育的学生多是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入学前是以考上大学为目的,对专业选择也多是看重社会的需求和潮流,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就出现了许多学生入学后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影响了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肤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护理专业知识缺乏深刻的钻研和探讨,更少见对护理专业的独到见解。
2.2.3文化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他们的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文化的吸纳有时缺乏辨别能力,影响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和混乱。因此,他们需要一些健康的社会实践,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素质和方向。
2.2.4身心素质
目前高职护理毕业生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心理健康素质问题较为突出。有调查表明,约有60%的在校大学生从未或几乎没有独立参加过社会活动[12],他们以独生子女为主体,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影响,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心理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大多显得手足无措[13]。
2.3国内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关于高职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有所增多,但对护理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黄会明等[14]基于加权TOPSlS法对某高职学院2006级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研并评价;王萍等[15]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构造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变权评价理论构造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变权评价模型,再将变权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构造出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模型。徐袁瑾等[16]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口腔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调研,为在校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建议;徐朝阳等[17]采用定点函调的方式对皖南医学院近年的本科毕业生及所在单位就医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调研,以反思素质教育,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构建素质教育模块,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张楠等[18]采取问卷法对首都医科大学中药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就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了中药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状况及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中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料;余凤英等[19]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湖南省28所医院的护理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对护理高职毕业生及护理高职教育的看法,对岗位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评价。当今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机构、科学的方法、健全的评价标准、完善的考核方案以及畅通的反馈渠道来进行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2.4国内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存在的问题
2.4.1考核办法、目的不明确
考核学生的侧重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不相符,起不到准确考核高职学生的作用。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将以照顾者、决策者、管理者、教育者及研究者等多重角色工作于临床第一线,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已明确,但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办法不是围绕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去考核学生的,使得对学生的考核工作明显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钩,没有起到人才评价系统所具有的反馈、调节和指导功能。
2.4.2考核方法不科学
完全量化学生的素质缺乏科学性,很难说综合素质79分的学生就比80分的学生差。把学生的德育、智育、身心、能力素质都分数化是不科学的,这样既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符合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高职人才应该是除了职业能力以外,当他某一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就够用了,并不因他在这一方面的更高水平而改变他的价值。
2.4.3考核结果无效用
考核结果没有成为调节和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风向标。考核办法不仅是检查、鉴定学生的标准,同时还应该是引导学生的路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调整的信号。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既是对整个学校教育效果最终的检查,又是下轮教育方向进行调节的依据。因此,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阶段、分层次、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的考核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大事[3]。
3高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毕业生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在教高[2006]16号、教高[2008]5号、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培养,重视培养质量。通过对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反馈通过工作实践所反映出的学校教育教学表现,以不断改善、完善校内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
高职院校在相关文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指引下,坚持以服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需求为宗旨,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能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就业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根据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反映出就业率、对口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就业稳定性较好(见下表)。
酒泉职院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毕业时间 毕业数(人) 就业数(人) 就业率(%)
2012届 2072 1691 81.62
2013届 2213 1841 83.19
2014届 2336 2004 85.78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教育教学质量调查及评价
1. 调查方式及内容
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年毕业生发放企业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表格85份;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企业10家,整理访谈记录10份;发放学生问卷表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7份。
2. 综合评价
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符合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结合紧密,校企互动良好,办学条件优越,实践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学生管理严格,教风学风良好,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增强,毕业生对学院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部分毕业生认为,学院应进一步加大专业实训与岗位技能需求的结合度,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就业岗位质量。(分项调查结果见图一)
图一 教学及管理评价
调查学生中,有87.13%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师资结构和教学设施合理齐全;85.48%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合理;80.72%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88.67%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学生管理和学风良好;85.59%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校园文化活动安排合理;85.0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的社会影响较好。
3. 专业评价
包含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环节、认同感程度、证书获取状况的评价(见图二)。
图二 专业评价
调查问卷中设计的影响上岗就业的4个要素中,有51.65%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对就业帮助最大;45.34%的毕业生认为教学实践对就业帮助很大;39.33%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训对就业帮助很大;32.08%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习对就业帮助很大。
4. 对教师的评价(见图三)
图三 师资队伍综合评价
调查显示,有51.18%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精、综合素质高,总体评价优秀;40.5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8.31%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般。
三、意见和建议
1.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推动职业院校发展
利用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位,积极为“一带一路”战略中基建、油气管网、旅游、电网设备、交通物流和农产品等基础性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的土木类、石油化工类、旅游类、电子机电类、物流类和农学制种类高职高专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数量,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再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相关行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2.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在办学条件方面,学院远离中心城市,区位不占优势,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比不上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院对人才和学生的吸引力。应当积极争取财政和社会资金,拓宽经费渠道,改善现有办学条件,特别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切实提升学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紧紧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院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处理问题、应用信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减少学校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提升就业稳定性;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就业后,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工作者,更应该是一个工作和业务的创新者。
4.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尽管学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好,但是仍然有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吃苦的学生,建议学院在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协助他们尽早制定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鉴.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06):55-58.
一、指导思想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长期、顺利地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发展;有利于改进传统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2、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测评等第道德与修养分A、P等、其他四项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总评等第最高为5A),等第由所在学校确定。
3、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和领导
(1)市教体局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普教科、教研室、体育科、招生办、电教馆、行风办等处室负责人和各学区办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普教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开展培训,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
(2)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在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有关年段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名单报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职责为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指导建立班级评定小组,处理评定过程中的问题;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咨询、监督;处理投诉和举报,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成立评定小组。初中学校各毕业班要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在本班的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一般以3—5人为宜。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前将小组名单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评定者,则需更换。
4、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1)准备工作。一要强化宣传,创设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方法、措施和内容等,通过板报、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增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评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二要抓好培训,确保质量。坚持不培训不参与的原则。学校要提前做好评价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的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各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包括在各学期的获奖证书、创新成果、获奖作品等。三要建立制度,落实保障。首先是建立公示制度。通过适当途径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其次是建立诚信制度。参与学生素质评定、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必须是由公正处事、诚信待人、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再是建立监督制度。接受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纪违章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2)评价操作。测评工作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定等相结合方式,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的相关结果,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概括。在制订评价实施细则时,对于“A”、“E”等的认定,应尽可能多采用操作性强的办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的确定,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某一测试项目评定为“E”等有重大分歧的,应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研究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
(3)结果确认。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填写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交学生本人确认签字并加盖校印,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以备审查。《*市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底,一份交学区办,一份交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时间安排
1、*年3月,《*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指导方案》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
2、*年4月,①正式发文并部署工作;②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教育;③各校召开有关会议,传达宣传《实施方案》和《指导方案》,并建立校级工作小组和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好针对性培训工作。
3、*年5月,完成各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评定工作并公示。
4、*年6月1日前,各校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四、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测试方法
(一)综合评语
1、评价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程序
班级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其基本程序如下: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整体描述,撰写“自我描述性评语”,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2)同学互评。同班同学间以一定形式交叉认可“自我描述性评语”,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教师阅读、审核签字。
(3)教师评价。评定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初中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反映的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讨论定格,然后由班主任主笔撰写综合评语。讨论定格一般分为突出、较好、一般。极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为对高一级学校负责,应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栏中予以如实说明,但所写内容事先须征得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最后,由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予以确认。
(二)测评等第
1、道德与修养
(1)测评内容:学生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养成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根据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考核内容的调整,较好地体现学生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行为习惯、学会负责、团队精神、热心公益等方面的养成以及表现。
(2)测评方法: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袋(或素质报告手册)记录的情况,既要突出当前学期的考核,也必须综合以往几个学期的考核结果,制定测评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3)等第确定:测评的基本结果为“A”,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测评结果为“P”:
①初中阶段有违法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记录在案的;
②初中阶段违反校纪校规,累计受到二次及上处分的;
③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尚未撤销的。
2、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
(1)测评内容:音乐、美术和书法。音乐50分,美术50分(其中书法30分)。
(2)测评方法:由学校组织音乐、美术、书法测评(具体测评办法由学校自行制定),计三项总分。
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音乐类竞赛活动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团体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音乐测评可直接得50分;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现场美术(含书法)类比赛中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美术(含书法)测评直接得50分(书法30分)。
(3)等第确定:按三项成绩,75分及以上的为A等,60-74分为P等,59分及以下的为E等。
3、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
(1)测评内容: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参照《*年*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方案》(虞教体字[*]4号),体育平时成绩满分为15分;体质健康水平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满分为5分。(2)测评方法: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由各校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3)等第确定:
①根据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成绩之和(满分为20分),20分为A等,19--12分为P等,11分及以下为E等。
②凡在2007年5月1日至*年4月30日期间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中,获得县级及以上比赛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在初中阶段获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三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最终等第可直接定为A等。
③丧失运动能力的身体残疾的学生(凭残疾证)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凭县级医院证明)可免测,等级评定为P等。
4、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
(1)评价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实验操作。*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以实验操作测评为主。
(2)测评方法:实验操作测评由市教体局组织,结果呈现为等级制;
(3)等第确定:按实验操作测评成绩,17分及以上为A等,16.5—12.5分为P等,12分及以下为E等。
5、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1)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测评方法:参加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
为了认真做好我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根据《*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形式
继续实行*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时的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反映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与考试
(一)命题
初中学业考试中的文化考试由市教育局委托*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命题。命题以《*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为依据。试卷卷首统一冠以“*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市卷)”字样。
命题注重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究能力、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文化课全部实行闭卷考试。
(二)考试科目
1、文化考试
学业考试的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政治社会(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五科,注:①初中地方课程内容列入《社会·思品》考试范围,包括省、市两级地方课程,共10分。②各科考试均不再允许使用计算器。
2、技能测试
(1)体育测试。满分30分。测试要求按附件一《*县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实施办法》。
(2)实验操作。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县教育局负责实施,满分15分。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3)信息技术测试。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县教育局负责实施,满分5分。具体办法另行通知。*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二级以上合格者,可以申请免考,分数按满分计。
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成绩包括文化考试590分和技能测试50分,总分为640分。
(三)阅卷与成绩评定
1、阅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主观题的阅卷分科目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轮流承担,客观题由市教育招考中心统一组织。
2、试卷的评分标准应科学、合理,并体现开放性、宽容性、激励性以及思维的过程性。对开放性、探究性的主观题,阅卷前要统一评分标准,阅卷后认真复查,作文阅卷要坚持三人独立阅卷制度,确保评分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3、考试成绩以分数制和等级制两种方式同时呈现。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等级分为A、B、C、D、E五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待及格”,其中“优秀”为15%左右,“良好”为30%左右,“待及格”控制在5%以内。各等级所对应的分数线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划定。学业考试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可参加由各初中学校自行命题和阅卷的补考,补考成绩不作为升学成绩。高中招生以分数形式呈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方案见《*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四、优惠加分
(一)下列考生享受5分加分:
1、*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B级获得者。
2、参加市级各项素质特长比赛(学科竞赛除外,以下同),前1-3名获得者;
3、参加县级体育竞赛个人项目前3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队员。
4、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5、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三等奖、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获得者。
6、父母双方均为农村户口且已领证的独生子女。
(二)下列考生享受10分加分:
1、*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获得者。
2、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会演、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省级会演、竞赛获二等奖以上,市级会演、竞赛获一等奖以上者(限四人以下的演唱、演奏、舞蹈、美术及书法五类)。
3、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4、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二等奖获得者;
5、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三)下列考生享受15分加分:
1、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科技发明奖获得者:
①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获得者;
②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2、参加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省级体育竞赛个人项目前六名,集体项目前六名的队员;市级体育竞赛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队员(集体项目必须是主力队员,且不超过全队人员的50%)以及获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称号的应届毕业生。
(四)下列考生享受20分加分:
1、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英雄模范人物。
2、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由世界及国际体育比赛组织举办的各种体育单项比赛、锦标赛、综合性比赛和运动会)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以及全国竞赛计划中安排的各种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前六名的考生。
(五)少数民族考生享受35分加分。
以上五项优惠不重复累计享受,如同时符合上述一项以上条件的考生,按其中高分一项享受。没有特殊说明,特长类优惠加分项目时限均限定为初中阶段。
五、高中招生录取工作
1、普通高中招收的高一新生分正取生(含委培生、分配生、普通生和民族生)、县内择校生、特长生三大类六小类。
2、从开始取消省一级重点中学跨县(市、区)招收择校生计划,任何重点普通高中不得擅自跨县(市、区)招收择校生。其他各类高中学校(含民办学校)要进行跨县(市、区)招生,必须进行招生计划申报,经批准后执行。
3、为保障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学生跨县(市、区)择校的数量,确保高中招生计划的严肃性,有效引导部分学生不盲目到外地区择校。从开始,对有意愿到*中学和缙云中学就读的学生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所招收的学生以委托培养的方式,由*中学和缙云中学组织教学。
委托培养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招生,学校没有招生录取权。除委托培养计划外,学校不得再向其他县(市、区)招收学生。委托培养招生实行在“初中学业考试”前,由学生根据招生计划情况和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同时在学业考试报名时报名和在*教育网上报名),由市教育局根据学生志愿和初中学业考试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实行统一录取,并向社会公布。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4、凡要求在*市范围内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入学的所有初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学业考试。没有初中学业考试成绩的学生不能注册高中学籍。
5、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应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6、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为各级各类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所有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学生,必须思想表现优良,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达到2A2P及以上。要求进入其他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达到4P以上。
7、不再执行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保送生制度,但继续实行音体美特长生、少数民族计划单列等招生制度。
有招收特长生计划的学校,要在学业考试前对要求“特招”的学生进行特长测试,并根据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划线入围;入围的特长生在学业考试后再根据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取的名单须向社会公布。有关特长测试必须制定测试方案,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施行。
8、继续实行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分配生制度,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分配生计划为50%。分配生必须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县教育局根据初中毕业生数将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并向社会公布,以校为单位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划线录取。分配生录取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具体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县教育局确定。
9、普通高中和中职校招生计划严格按照普职1∶1比例编报。
10、各校要高度重视高中段民族教育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初升高比例。
11、烈士子女可根据志愿录取到当地省级重点中学。
六、普通高中新生学籍录入及审核
1、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严格按分配生、普通生、民族生、县内择校生、特长生五类别申报招生计划。各校一律不得无计划和超计划招生。市教育局按下达的高中招生计划设定各校新生学籍数量,无计划和超计划招生一律不编学籍号。
2、学校在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并根据录取名单录入新生初始电子学籍,市教育局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籍审核工作,并产生正式电子学籍。
市教育局的电子学籍审核工作,严格按录取名单对照初中学业考试报名名单等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能通过。
如发现学校提供的县内录取名单与县内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报名名单不符,委托培养名单与市教育局统一录取的名单不符,或发现私自跨县招生,一律不予通过审核。
3、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学校以外的各类高中学校不得向省一级重点高中转学。高中学校间转学必须经县教育局同意报市教育局批准,电子学籍方可进行变更。
七、配套制度
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创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应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与考评制度等,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
学业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要求,考试费用的收支,高中招生办法(含收费标准、退费办法、贫困学生的补助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使每一位教师、初三学生和家长人人知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2、诚信制度
建立和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各级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诚信教育,参加组织施考、监考、阅卷、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培训制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使有关人员明确各项目测评和综合评语撰写的内容,基本程序和要求,统一标准和尺度。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以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及权威性与可信度。
4、监督机制
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同时制定相应制度,实行社会监督。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县教育局或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5、考评制度
一、目的意义
1、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3、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4、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全程、全方位评价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性、特长。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平台。
5、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端正办学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公平教育,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组织机构
1、坪山中学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委员会:
(1)机 构:
主 任:林俊红
副主任:张福杰、庄汉华、黄锦娟
成 员:陈玉明、张世明、汤育兴、陈建军、蔡世林、何柳清、
王启福、齐宏亮、唐卫平、胡劲涛
(2)职 责
①学习评价工作的有关文件
②认定评价组成员
③对各班评价工作进行指导
④认定评价结果
2、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组
(1)评价组
组 长:庄汉华
副组长:黄锦娟、王启福
成 员:齐宏亮、胡劲涛、唐卫平、李剑锋
潘惠琼、初三各班主任
职 责: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组下设12个小组(见附页)
(2)监察组:
组 长:张福杰
副组长:张世明
成 员:陈玉明、钟志强、况增产、邱向非(家长)、林木潮(家长)
刘牧慧(学生)、龙琦(学生)
职 责:监察评价过程,接受咨询,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公正。
(3)信息处理组:
组 长:陈建军
副组长:蔡世林、何柳清
成 员:张鸿斌、郑玉清、包丽萍、李剑锋、黄文广
职 责:负责对师生文字资料、数据信息的输入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培训,并做好保密工作。
三、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
1、评价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8个步骤:
2、评价工作方法:
严格按照《深圳市XX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和《坪山新区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的通知精神,做好如下七方面工作:
(1)组织建设 (2)宣传培训 (3)资料整理 (4)学生自评
(5)学生互评 (6)家长评价 (7)教师评价
四、评价工作进度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中学20xx年初中毕业生
综合表现评价主要工作进度表
时 间地 点工作内容组织者责任人
4月9日前制定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庄汉华、黄锦娟
4月20日前小会议室学校评价委员会成员,初三教师、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学习、培训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张福杰
4月20日前信息中心评价系统安装完毕信息处理组蔡世林
教务室核对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李剑锋
4月20日前初三各班教室初三学生家长培训(第8节)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4月25日前学生数据准备工作,整理平时成绩,收集和确认特长与获奖记录,采集相片评价组各班评价小组、李剑锋
综合系统的其他相关设置,学生数据和评价小组教师数据导入系统并核对信息处理组蔡世林
4月25日前学生、家长撰写评语,评语录入、导入系统评价组 信息处理组初三各班主任 陈建军
4月25日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测试评价组胡劲涛 唐卫平
班主任撰写评语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4月26日电脑室学生上机互评,教师上机评价评价组庄汉华、黄锦娟
4月27日完成所有数据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张福杰
4月28日小会议室审核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庄汉华、黄锦娟
4月28日至5月5日学校受理复议申请张福杰
5月11日学校导入评价结果上报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蔡世林
6月20日前总结材料暑假前上报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庄汉华、黄锦娟
五、信息采集
根据评价工作中的“五个维度和十五个要素” 认真做好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汇总整理学生日常表现,个性特长,获奖情况,成长记录,五个学期期评成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担任班团干部情况。
六、评价等级及结果反馈
1、综合表现评价的等级
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档,每个毕业班以在校生为基数,各班评为a的学生不超过40%,其他等级不设定比例。
2、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结果4月28日反馈给学生。
七、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4月28日前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4月28日-5月5日受理复议申请。
2019年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共设三个批次。
一、提前批次:
(一)足球特长生:设2个志愿(省、市示范高中各一所)
1、志愿一填报学校可为:省示范高中(蚌埠三中、蚌埠铁中)
填报控制条件:A、考生必须是在足球特长生入围合格名单中;
B、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
C、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B或以上等级;
D、考生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2、志愿二填报学校可为:市示范高中(蚌埠田家炳中学)
填报控制条件:A、考生必须是在足球特长生入围合格名单中;
B、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的80%;
C、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C或以上等级;
D、考生可以是应、历届初中毕业生。
注:1、填报足球特长生志愿的考生不得兼报其他类提前批次志愿。
2、根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对符合条件的考生按照专项测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项测试成绩不低于60分)。考生专项测试成绩相同,则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二)特长生
1、报考学校为: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铁中、蚌埠四中
填报控制条件:A、考生必须是在特长生入围合格名单中;
B、填报志愿必须要与公示入围学校相一致;
C、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
D、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B或以上等级;
E、考生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说明:1、除清北班和创新潜质特长生,报考特长生均需填报志愿。
注:清北班和创新潜质特长生,在考生填报志愿前从考生数据库中指定投档到前期通过测试的预录取学校,考生不用也不能填报志愿。
2、报考蚌埠二中信息学特长生的考生,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成绩必须在二中20%统招录取控制线下50分以内。信息学特长生按专业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测试满分为400分,成绩低于50分的考生将不予以录取)。
2、报考学校为:
蚌埠五中、蚌埠九中、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私立行知、蚌埠美佛儿国际学校、北师大蚌埠附校、北大培文蚌埠实验学校
填报控制条件:A、考生必须是在特长生入围合格名单中;
B、填报志愿必须要与公示入围学校相一致;
C、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的80%;
D、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C或以上等级。
二、第一批次:设A、B、C、D共四个平行志愿。
省示范高中+一所民办高中
1、报考学校可为:省示范高中(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四中、蚌埠铁中)
填报控制条件:A、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
B、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B或以上等级;
C、考生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
2、报考学校可为:民办高中(蚌埠北师大附校、私立行知学校、蚌埠美佛儿国际学校、蚌埠禹王中学、北大培文蚌埠实验学校)
填报控制条件:A、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
B、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C或者以上等级。
三、第二批次:设A、B、C、D共四个平行志愿。
市级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一所民办高中
1、报考学校可为:市级示范高中(蚌埠五中、蚌埠九中、蚌埠田家炳中学)
填报控制条件:A、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
B、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C或以上等级;
2、报考学校可为:民办高中(蚌埠北师大附校、私立行知学校、蚌埠美佛儿国际学校、蚌埠禹王中学、北大培文蚌埠实验学校)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县中考招生工作的具体思路为:要在充分考虑我县中考政策的连续性、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性和高中段教育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在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改过去单纯以考试成绩是唯一录取标准为考试成绩加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录取的形式。
二是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改革,开展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工作。
三是加强对全县初中毕业生生源预测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招生计划
2012年全县初中毕业生总数为412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计划达到90%以上,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按照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和普、职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市教育局负责确定全市2012年高中段招生计划(另文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由市教育局根据当年毕业生数(以初中电子学籍的注册学生数为准)和各县市区上报的普通高中招生意向数平衡后统一下达。其中,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包括统招生、三限生两类,其中三限生数量控制在学校当年招生总数的30%以内(含自主招生部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普通高中不得超计划招生,也不得跨县市区招生,普通高中班额原则上控制在每班56人以内。
县高级职业学校要积极挖掘招生潜力,确保招生计划的完成。可根据办学特点采取提前招生、自主招生、跨区域招生、多次录取等招生形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常年招生、随到随学”的招生模式,完善并简化招生工作程序。
普通中专招生来源计划,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各初中学校要支持和鼓励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招生信息必须在各初中学校公布。
三、报名考试
2012年,我县中考继续按照“一次考试,多项录取”的原则进行,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毕业升学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等学校录取的依据。初中应届毕业生可根据规定和个人学业情况,选报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志愿。我县不另行组织初中毕业考试或高中升学考试。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报考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可实行注册入学。
县招生办公室负责全县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考务工作。考生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报考。全县统一在5月10日至16日报名。报名手续由县教研室协助县招生办负责办理。考生准考证号码要按市统一要求编排。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名费、考试费。收费标准按照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规定标准执行。特困生免缴报名费、考试费。凡按我县接受条件接收的县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名参加中考,在考试收费项目和标准、录取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局教育科协助县招生办审查考生资格。考生须在5月16日前向局教育科提供《市201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特长加分与优惠办法》(见附件4)所规定享受特长加分与优惠政策的原件和在县外就读时的相关成绩。县招生办安排考试时,考场应相对集中,本校教师不能监考本校学生。
四、评价与考试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是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一)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初中学校要按照《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见附件1)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5月16日前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报送局教育科审核,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二)考试
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我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分年级进行,一般安排在初中阶段的相关学科结束后进行,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书面考查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考查方式。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详细内容见《县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方案》(附件2)。
五、招生录取
为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普通高中探索进行自主招生工作。中学作为我县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学校,2012年自主招生计划从学校“三限生”招生计划中调剂,占学校招生总数的5%。要严格按照《市2012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录取实施办法》(见附件3)有关规定,进行自主招生录取。
2012年,我县依然实施中考特长加分政策和优惠政策,要严格按照《市201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特长加分与优惠办法》(见附件4)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2012年中学“三限生”招生计划占学校招生总数的30%,“三限生”招生录取,应在统一招生部分和自主招生工作完成后,在县教文体局指导下进行,凡学校擅自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建档。在高中阶段的录取中,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由局教育科组织实施,并于8月5日前将录取学生的名单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普通中专录取工作由市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的录取工作由局教育科组织实施。
六、实施保障
为确保中考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县教文体局将及时对2012年我县高中招生范围、对象、招生计划数和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初中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有关政策和工作,要建立公示制度。招生工作人员要严格地执行招生政策,自觉遵守招生纪律。对招生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事件,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要重视并加强中考招生录取工作的宣传。要通过新闻媒体、考生家长会、招生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考招生录取的各项政策,充分尊重群众的政策知情权,增加招生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关键词:中职 素质教育 调查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从2007年起,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规范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完善素质教育手段、试行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入手,逐步形成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申报了学校《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设计了《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调查问卷》,分别对在校生、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开展抽样调查。本文对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从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视角,对中职学校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综合素质教育进行评价,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1抽样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总人数为1000人,其中顶岗实习生占70%,毕业生占30%,问卷回收率73%。
顶岗实习生即为中职校三年级学生。所谓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安排在企业的某一实际工作岗位上,由企业人员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生产任务,实现企业效益;同时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完成学校的实习教学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综合考核,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验。顶岗实习生调查实际回收问卷数为443份。
毕业生的调查对象,我们抽取了工作年限满一年及以上者,工作相对稳定的学生。实际参与人数287人。
1.2问卷调查
由于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工作地点比较分散,我们着重在成都市及周边城市选择了几个点开展调查。其地域环境相差不大,参与调查学生的工作环境、收入状况、生活环境、继续教育环境等都比较近似,使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进行对比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调查,对问卷的归类整理分析,形成如下总体评价。
2.1中职生对学校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有较高的认同,对掌握专业技能和学习理论知识,认为二者同等重要。
(1)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实际工作是否合适”的选项,“适合”与“不合适”各占40% ,20%的学生选择了“无影响”。这说明,学校开设的课程对学生工作有帮助,但与实际工作也有脱节。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只能学习一些很基本的专业技能,有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学习和掌握,所以有较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不合适”。
(2)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应注重什么”选项的选择,有57%的学生选择“理实结合理论偏轻”,33%的学生选择“理实结合理论偏重”,只有10%的学生选择“只注重动手”,对于“只注重理论”选项无学生选择。我们经常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理论知识很有必要。
(3)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的必要性”的选择,“很有必要”占73% ,“没有必要”7%,“无所谓”20%。这反映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求。
(4)对“开展形势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否必要”的调查中,认为“很有必要”70%,“没有必要”10 %,“无所谓”20%。这反映出中职生的心智成熟,关心时事政治,具有政治信仰和理想。
(5)在“音乐、美术课对中职生有用吗”的调查中,有57%的学生认为“很有用”,认为“无所谓”30%,有13%认为“没有必要”。
我们通常认为,中职教育应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教学应重实践轻理论。但从上述五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生看来,理实同等重要。学校开设的课程,不仅要开设专业课程,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形势教育等课程仍很必要。
2.2中职生普遍认为,学校的人文环境、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成长有较大影响。
(1)在“职校学习对你工作帮助较大的是什么”的选项中,43%的学生选择“好习惯”,“好品格”23%,“专业技能”27%,“文化知识”7%。这说明学校的教育功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他们一生都受用的一笔财富。
(2)对“课外活动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选择结果:“各类文体活动”70%,“各类兴趣小组”13%,“上网”12%,“上图书馆”5%。这说明大多数中职生比较活跃,喜欢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学校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很有必要。
(3)对“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对你参加工作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方面”的回答,43%是“参加技能训练”,有27%“参加社团活动”, “担任学生干部”的有20%,也有10%愿意参加“班主任等的思想教育”。说明学生希望在校期间的活动以提高能力为主。
(4)对“在校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的回答,43%的学生认为是“环境”,30%认为是“班主任”,回答是“同学”的占17% ,是“任课老师”的占10% 。这说明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5)在“如果重新入学,你有什么样的希望”的选项中,67%认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17%认为“尽力使自己思想成熟”,16%认为“珍惜在校时光”,没有学生愿意“和以前一样”。
(6)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看法,认为应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占43%,应该实行“军事化管理”占33% ,对“封闭式管理”模式只有13% 认同,有11%认为可实行“开放式管理”。 这个选项结果,应当引起我们对我校目前正实施的封闭式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新思考。
(7)对“在校生应培养什么素质”的回答,“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57%,“社会适应能力”27%,“动手能力”7%,“吃苦耐劳精神”9%,还有2%的选择了“其他,如待人接物、礼仪,自理、自制、自控、自强意识,身体素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仍然是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8)对“中职教育应偏重课堂学习还是素质拓展”的回答,“两者并重”80%,“重素质、轻学习”17%,没有学生选择“重学习、轻素质”,应偏重“其他”方面的占3%。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思考问题还是很理性的。
(9)对“在校期间最值得怀念的是什么”的回答,“同学情谊” 43%,“师生友谊”47%,也就是说90%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较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10%选择“学校环境”。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数处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是他们身体成长、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中职校的教育管理,对其习惯养成、性格形成、生活态度、职业思想等等都会有较大的影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看法,但学校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以拓展素质为主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人性化的师生交流方式等,都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毕业后仍然对学校充满无限怀念。
2.3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中职生有清醒的认识;但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还有些模糊。
(1)对“中职生应具备哪些竞争优势”的调查,“吃苦耐劳” 为47%,“较好的动手能力”30%,“较高的综合素质”13%,“优秀的成绩”10%。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生,在工作岗位上受到职业岗位要求的约束和职业环境的熏陶,认为职业能力中吃苦耐劳和动手能力是关键能力。
(2)对“当前就业形势难易”的判断,认为“困难”有50 %,“容易”23%,认为“不好说”有27%。目前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生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
(3)对“在校生开展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的调查,60%认为“非常重要”,有33%的认为“重要”,认为“不重要”的占7%。
(4)对“用人单位看重学生哪些素质”的调查中,选“为人品质”的37% ,另外,“专业技术能力”33%,“能说会道”20%,“写作能力”3%,“仪态仪表”3%,“计算机操作能力”7%。品质和专业能力仍是首要。
(5)“对中职生的社会发展前景的评价”看法的调查,有37%认为是“好”,有30%为“一般”,也有33%认为“不好说”。可以看出,大致各占约30%,也就是说,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还看不清晰。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中职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渐被企业接纳,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4%以上。但到了工作岗位后,多数中职生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线的技术工作,处在最基层。虽然顶岗实习了一年或工作了一两年,学生仍看不到发展前景。
3.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3.1问题分析
通过对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看出,我校目前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理实并重的问题。目前,学校在教学中推行重实践轻理论的要求。这个教学要求是基于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理论知识难度大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而在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两者并重”,这说明中职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需求。
(2)课堂内外并重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占学生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课外素质拓展是学生发挥非智力因素、培养能力、发展特长、适应环境的重要形式。但二者并重,学校难以兼顾。
(3)眼前与长远并重的问题。一般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取得中专学历,大多数就业,少数继续深造。中专学历和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3.2对策建议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或建议。
3.2.1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实结合。
“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和技能,后一年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三年中各有侧重。第一学年,学校可加重基础课程的安排,以夯实基础为主;第二学年,学生主要在专业技能学习站学习专业课程,以夯实专业技能为主;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培养实践技能,以实现校企“零距离”的目标为主,最终实现理实结合。
3.2.2课内课外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课堂。对于较薄弱的第二课堂,学校可通过设立讲坛、开设专题讲座、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开设素质教育课、主题活动等形式,将课外素质教育阵地建立起来,使第二课堂进入一日常规。用常规教育的手段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使课内课外统筹协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3多学制并存的学习模式,可提高中职生的学历层次。
多学制并存,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完成中职学习教学计划的同时,可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学习同专业专科层次的课程。只要专业相同,学习内容有很多是相近的,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对发展前景模糊不清,是因为他们的积淀不够,学生需要知识的积淀和能力的积淀。知识的积淀可通过继续教育解决,能力的积淀可在工作中实现。多学制并存的学习模式,可提高中职生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职场竞争力。
为贯彻《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川教〔20*〕67号)和市教育局《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遂教发[2008]04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简称“中考”)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发展。
2、分散考试时间,减少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改革考试办法。考试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联系,杜绝考试内容中的“繁、难、偏、旧”现象;考试方式要多元化,实行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4、“五统一”原则。全市实行统一制定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政策、统一下达高中阶段教育各类学校招生计划、统一组织考试阅卷、统一按全市的信息标准组织考生报名和填报志愿、统一录取。
二、实施办法
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合并进行。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1、考试及考查科目。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理科实验操作。
考查科目: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设的其它科目。考查科目由学校负责组织,考查方式由县、区确定。
2、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文综(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采取闭卷方式,实行主客观分卷考试,客观试题使用高密度机读答题卡作答;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采取个体现场测试方式。
3、考试时间。
文化课笔试时间:20*年6月中旬进行。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在20*年5月进行。
4、计分办法。
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150分;理综满分200分,其中物理*0分,化学70分、生物30分;文综满分150分,其中思想品德70分,历史50分,地理30分;体育满分30分;理科实验操作满分20分,其中物理、化学各*分。
5、命题、制卷与阅卷。
中考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试卷印制、分装、分发等工作按照四川省高中毕业会考的有关规定办理,考试、阅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