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第1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

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

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

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

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

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

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结语

第2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由于中医医院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学科建设迟缓,较临床其他学科在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定位不准确,使得护理学科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明确学科定位,确定研究方向,构建学科平台,是中医医院护理建设和发展策略的重要课题。

1.1国内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直重视护理学科,其设置均为一级学科。根据现代国内外“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2月重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护理学”定为国家一级学科,“护理学”学科作为成熟学科得到了认可,并已具备现代护理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护理作为医疗机构主体工作之一,开展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对加速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及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明确护理学科定位随着学科内容和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科定位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护理学科的性质有别于医院其它临床学科,其专业内涵决定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护理学科定位应结合所在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并随着本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科定位没有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的性质和特点,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学科专业发展。

1.3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和护理人才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护理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于护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护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比例近1/3,和临床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护理与医疗实践的着重点不同,形成了护士与医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因此护理学科具有其特有属性。二是随着医学科学分支细化、纵深的不断发展,护理专科化也逐步形成,临床护理人员如何进行专科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在我国,护理学科分化也日趋成熟,如重症监护、手术室护理、各学科专科护理人才需求越加强烈,因此,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也有专科化护理方向倾斜的趋势。

1.4强化医院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强势、精品品牌中医医院中较强的学科品牌优势是患者潜意识中的信赖趋向,是向患者提供信息收集与评估成本最小化的途径,它可以减少患者选择医院的周折。因此,面对时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以差异化产品突出学科特色来站稳市场就会成为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选。护理学科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体现医院特色与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学科建设要根据医院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集优创新、适应需求,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品牌效果,同时,医院的品牌是医院间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2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加,逐渐成为严重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健康需求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保健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都不同程度推动护理工作向更专业、更全面、更广泛转化。为此,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发展着重点的取向。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能存在初步的学科体系,但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和目标,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中没有中医护理特色;缺乏中医护理规范和标准,中医护理研究缺乏,没有继承与创新,水平低下;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学科的落后也阻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2.1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中医医院护理学一直沿用西医护理学体系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现象,学科界限模糊。大多数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尚未开展,护理学没有明显的特色,导致学科缺乏创新与发展,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不能形成完整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2.2临床护理实践缺乏中医护理特色、自身规范和标准在现代护理实践中,中医医院护理学科一直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模式,其中少有介入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逐步独立。但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中医医院缺乏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凸显。单纯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科室甚少。临床实践中,护理学继承和挖掘中医护理技术不够,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多以现代护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主,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缺乏专业自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因而,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应该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一方面,注重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保持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解决现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学协调共存问题,形成中医医院护理学科的特色。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还很不明确,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大多表现出随意性,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护理常规,简单的护理路径不能在临床推行,护理研究也多数是借鉴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出的规范化过程,未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对护理效果缺乏较科学的效果评价及标准,导致中医护理技术在低水平中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必须在平台建设期准确定位,突出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合理借鉴现代护理学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护理程序和标准,建立中医医院护理的标准工作模式。

2.3中医医院护理研究发展滞后,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中医护理科研与现代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医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层次较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没有较强的科研骨干队伍,科研水平低下,多为低水平重复;不能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科研经费少,争取到中医医院政策上的重视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很难,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医护理研究的开展及专业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

3重视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习国内外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验和思路,结合中医医院的优势与特色,从护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中医医院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策略,搭建护理学科平台,从条件建设、人才梯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为打造中医医院“品牌效果”夯实基础。

3.1注重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要充分梳理和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编制可行的建设规划。界定内涵与外延,围绕护理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对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运用;要根据中医医院发展特色,结合护理学科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一是加强学术交流,重视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二是开展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学术定位提供支撑。现代护理学是相对于临床其它学科而独立的、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其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技术、教育体系也基本完整,而目前中医医院的护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学科没有平台,应尽快梳理中医医院护理学科自身存在问题,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尽快解决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3.2突出建设重点,发挥自身特色,构建合理体系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理论、方法、技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从而形成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以该研究方向为重点,借鉴现代护理学的研究思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充实和创新中医护理学科的内涵,逐步构筑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医医院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在护理学科平台上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建设,争取政策、资金、人力的倾斜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实力。

3.3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原因,护理人员的培养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阻碍,整体素质、科研意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空间很大,护理学科建设需要科学研究支撑,要坚持不断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思维,掌握科研技巧,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同时,中医护理学科要创新、提升,除了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还必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研究先进经验,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时调整学科理论和体系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学科。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人才梯队素质和学术水平,创新护理技术,形成护理学科特色和优势,是促进护理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

3.4加强护理骨干培养,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打造稳定和优秀的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前提和保证。实现人才核心内容的优化,要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两方面着手,中医医院护理管理部门与各院校联合进行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以培养更好的实用型的护理学科人才,并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关键,学科骨干培养为重点,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这将是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加强护理学科条件建设,建立完整管理体系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学科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护理学现代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大量先进科技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帮助护士查阅资料、统计分析、沟通信息、及远程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创造学科建设的有利环境,使学科骨干自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或服务于本学科建设,以不断增加学科建设活力。

4总结

第3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医院发展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是三门峡市唯一一家市直综合性医院,经过50余年的发展,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在本地区堪称一流。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在医院总体目标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院“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法治院、以德办院”的发展方略,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搞好人才资源规划尤为重要。

1 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已烙在每个职工心中,“科教强院、人才兴院”也成为医院再次腾飞的动力。医院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医院着力于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专业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截至2006年10月,医院现有正高职称人员12名、副高职称人员72名、中级职称275名,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8%;硕士学历8名、本科学历257名、专科学历221人,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8.5%。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要保持医院在本地区同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名牌效应,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引导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课题,多出成果,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推进以基本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技术创新为主导的自主型技术战略。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医院人才的配置要按照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人员科学匹配的要求,首先满足临床、医技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的需要,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要少而精。重点放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按照优选、优待、优育的人才测评原则,盘活人才存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1有计划地实施继续教育

目前,临床、医技科室还有部分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在护理岗位上,也有部分中专学历的人员,近年来,该院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学历再教育,科学地引导他们通过自学考试和半脱产学习,改变现有的学历状况和知识结构,预计到2010年底,85%的护理人员可望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从根本上改变医务人员学历结构,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

2.2在院内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各科室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严格执行“三级”联合查房制度;安排固定的时间授课,向青年医护人员传授临床知识;加大对“三基训练的考核力度”;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激发医务人员苦练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2.3培养骨干人才

按照医院重点科室发展规划,选派优秀人才到上级医学院校及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大科室每年2人,小科室每年1人,重点培养骨干人才。

2.4运用激励机制,加快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学术专著,在国家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所需费用全部报销,积极参加科研立项,争取科研成果,一切费用由院方承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2.5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第4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20__年~20__年是医院全面发展,医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时期,也是医院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医院五年发展规划。

一、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

1、继续深入开展好医院管理年活动,本着整顿提高的原则,做好持续性改进工作。

2、加快人才培养,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围绕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分不同层次加强人才的建设培养。一是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自修学习,二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出具有省级水平的学科带头人1~3人,具有市级水平的学科带头人5~6人,具有县级水平的学科带头人8~12人,,三是护理骨干在省级内轮训一遍,医、护人员大专以上文凭比例占85以上。

3、设备购置。拟在五年内通过招商引资拟引进一台核磁共振设备。

4、培养品牌意识,树立名牌科室,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向心脑血管科,泌尿外科、颅脑微创外科等科投入,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配备一定的专业设备。

5、医院建筑规划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筹建一栋九层,约一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病房大楼,资金从拍卖二门诊、每年的节余、吸纳社会投资、招商引资等渠道中解决。

6、医院业务收入以每年收入基础的10递增。

7、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术,胆管癌根治术,全髋置换术。

8、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9、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符合要求,普通病房开放床位与护士之比≥1:0.4,ICU床位与ICU护士之比≥1:2~2.5。

10、发展专科护理,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五年内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等开展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二、对策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业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位副院长任成员的规划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根据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规划的各项保障措施。

2、提高业务效益,夯实发展基础

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提高业务效益才能夯实发展的基础。所以,一是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扩大服务总量,认真做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做好扩大就诊人数;做好合理使用人才资源;做好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等项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三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更新发展观念,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新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在巩固、充实、完善现有内涵建设基础上,着重做好:一是改进医疗服务,转变服务观念。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病人求医”向“医院离不开病人”的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单纯治病”向“综合治疗病人”的转变,在工作作风上实现“病人围着医院转”向“医院围着病人转”的服务过程转变。二是着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加强科技和人才培养,培育和开拓医疗市场

瞄准本地区医疗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学科建设,实施专科建设计划,把握住最新成果,力求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来培育和开拓医疗市场。树立人才是医院业务发展第一资源,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意识,拟订加速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拉大分配差距,向关键岗位和技术骨干倾斜。依靠人才、技术的优势来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第5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1.1医疗管理者重医轻护思想根深蒂固,重视度提高难一直以来,传统重医轻护的思想在医疗管理者的观念里根深蒂固,错误地认为无论时展到什么时期,医院的发展力与竞争力全决定于医生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重医轻护的现象使护士缺乏荣誉感和自信,其危害导致护理学科发展缓慢,护理人才流失,护理质量降低,医院发展受影响。另外,护士长没有护理人事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护理人力补充和人才培养都有难度,大多只能通过延长护士上班时间来完成护理工作。多年来,由于护士地位低、报酬低、素质低,造成医生对护理工作服务价值的不认可、不重视,也因此进一步导致护士缺乏对护理工作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缺乏职业热情,而医疗管理者对护理工作更加难以重视。

    1.2多民族语言文化差异大,服务需求满足难医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语言、饮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加之边疆地区信息相对闭塞,个性化的服务意识仍较淡薄,一些特殊服务需求往往不被重视,如回族病人入院后,因需要做礼拜而不愿与其他病人同病房;一部分哈尼族、傣族、壮族病人不懂汉语,看病问诊难以沟通;少数民族病人卫生意识差,城镇病人与其难以共处一室。

    1.3地域特性影响护理招聘,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难因边疆地区特性,医院每年招聘来的拥有本科学历的护士试用期间即有一部分人离开;一部分工作1~3年因多种原因辞职。而省内本科学历的护士大多愿意留在省会城市,不愿到边疆医院。今年我院护士平均年龄仅为25.8岁,3年资以下护士占全院护士的56%,护理人才培养后留不住,护理队伍稳定难,要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更难。

    1.4地区医保政策差异大,体现护理价值难由于本地区医保、新农合政策不同,需专设办公护士、总务护士岗位,且工作量大而繁琐。由于各地医保、新农合政策对护理材料、操作收费限定较多,且往往与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符,如吸痰,每个病人一天限定10次收费,而一例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一天吸痰20~30次,需要无菌吸痰管和无菌操作的材料费和操作费远远超过实际收费,护士又必须按照预防院内感染原则一吸一换。又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能够安全、及时地方便病人深静脉给药,但PICC导管为自费项目,由于导管材料费贵,病人很难接受。由于级别护理费较低,护理材料成本高,使护理工作产生的经济价值与付出反差较大,科室多采取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控制总护理成本。

    1.5军队护理队伍人员多元化,构建人才梯次难在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着队伍结构调整和任务加重的严峻挑战。军队医院护士从单一的军人转变为多元化。我院有军人护士27名,非现役文职护士26名,聘用护士457名,此外还有返聘护士和职工护士,低年资护士占全院护士的56%。护士要按照职称、能力实现分层培养难度大,护理骨干难以培养和保留,人才断层严重,不利于形成人才梯队,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科研的发展受到影响。由聘用和非现役文职护士担任护士长的科室占全院科室的50%,这一群体多元化管理意识较弱,缺乏规划能力和教育能力,短时期难以搭建起护理人才梯次。

    2对策

    2.1全员动员,不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影响力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对全院人员进行动员,使医护人员深刻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全体护士思想中建立共同愿景和目标。护理部首先组织护士长、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文件,再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医改背景和重要意义以及步骤、方法、内容等;在医院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意义;制作优质护理服务专题宣传栏;在医院网站和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网设置优质护理服务专栏;定期向院领导和科主任汇报优质护理服务的典型事例,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成绩和效果的强调与说明,逐步使全院人员从各方面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力,使各级人员真正看到优质护理服务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而赢得医院各级支持与认可。

    2.2实行“一个保障、三个改善”,不断提高护士职业价值感和满意度

    2.2.1保障人力:在省内外的医学院校招聘护士,根据人力资源办对全院临床科室床位开展情况、病人危重程度、护士编配人数等调研结果,为科室配置充足数量的护士,以保障病区护士资源充足。

    2.2.2改善福利待遇:增加护士的基础工资,调升工资级别和档次,设置年终绩效奖励工资;制定聘用护士工休假、文章科研奖励、进修培训、外出交流、房租补贴等制度与政策;每年护士节给每位护士发过节费、化妆品费、护士鞋,提高护士夜班费、特殊岗位补贴等;修建300套聘用人员公寓房,确保聘用人员安居乐业,和军人护士享受同等福利待遇;2010年以来医院派出61名护理骨干到全军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有110名护士外出参加学术交流。

    2.2.3改善政治和职业待遇:完善入团、入党制度,选举优秀聘用人员中的党员进入支委,参与科室管理;制定聘用人员立功、受奖、评选先进等奖励规定。

    2.3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制度化健全并细化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如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标准、护理病历书写评价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20项标准,并制定37项奖惩细则;修订83项基础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编写40项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及安全防范措施、护理职业规划执行手册、20项护士职业化温馨服务措施;完成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护理技术指导小组、护理会诊小组、护理应急分队的组建。

    2.4融合“四项”管理理念,摸索优质护理服务的先进管理模式“四项”管理理念,即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创新管理、感动管理。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我院在2008年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后,护理管理在其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出刚柔并济的护理管理模式,突出了管理的创新性。

    2.4.1刚性管理:注重科学、规范,如各科室实行APN弹性排班制的同时,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实行夜班双班制,增设基础护理班、加强班、二线班等,以保障24h护理安全;在实施责任护士包干管理病人时,发现遇有轮休、外出学习、出差等情况,责任护士不能保障管理病人的连续性,各科针对此情况设置责任组长或健康宣教班、双责制(两名护士共管)和路径式管理,使病人入院后任何时段都能得到规范、完整、持续的管理;制定并规范扫床流程、手术交接流程、压疮管理流程、床旁交接班流程等。

    2.4.2柔性管理:注重培养护士的自我成就感,为护士搭建自我发展平台和价值实现空间,如在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交流空间”、“心理指导”等版块,每日向当天生日的护士生日快乐贺卡和慰问语;组织护士长学习管理技巧和方法、沟通技巧、魅力建立方法等,提高其管理能力;开展经常性的护理部主任与护士长、护士,护士长与护士的谈心活动,使护士长、护士遇到困难能倾诉,能解决,能被理解和尊重;实行加法管理原则,激励护士的正向行为,不断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2.5狠抓“四个建设”,促进优质护理服务人才职业化发展

    2.5.1形象建设: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服务及职场礼仪、形体气质、文明用语、沟通原则、化妆技巧培训,要求护士上班规范着装,内着制服,外着护士服,统一发饰,淡妆上岗,微笑服务。

    2.5.2内涵建设:着重在建立护士评判性思维上下工夫,规范和组织护理会诊、病例讨论和多种形式查房;建立1+1师徒结对帮带关系,给有热情有潜能的护士以最有力的指导,使其能快速成长和进步;开展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及教学讲课能力评比,让护士真正能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使其内涵在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与丰富。

    2.5.3信息化建设:注重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提高执行准确度,减少各种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医院自行开发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通知、心理指导、资格申请及准入、压疮预报、导管滑脱预报、排班、护理电子文书等80余项内容和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开发门诊工作站处方转换医嘱程序,实现门诊输液卡和输液条码打印,使护士执行医嘱快捷、规范、准确。

    2.5.4文化建设:医院通过组织野外拉练、团队游戏、“医院因我而精彩”主题征文演讲、健美操比赛、诗歌征文朗诵比赛、时装表演、女性知性美大讨论、心智培训、开设心理减压培训等活动,提升护士文化品位和修养,使护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6把好“四关”,确保临床护理专业发展精进

    2.6.1把好入行关:招聘时一律由各部门领导统一面试打分,综合选拔;选用护士首先要在岗前1周进行涵盖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时间管理技巧、心理减压技巧、各班工作流程等内容培训。在考试合格后进行为期1周的军训,而后才分科进入临床试用期。在3个月的试用期间,参加护理12项技术操作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签订聘用合同。为尽可能选拔优秀毕业生,护理部还要组织试用护士进行生活事件量表测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做出有针对性的成长指导。

第6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作为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为目标,一贯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工作者与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达到所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所学需技能结合、培养目标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结合,实现学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结合的培养基地,达到先理论,后实训,再实习的教学方案,即“教-学-做”的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临床专业的可实际操作的优势,秉承“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重视理论、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为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要调整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化。那就要重点提升主干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也同时兼顾和加强相对薄弱学科的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基本思路

以我校在职教师为主干力量,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大力辅助青年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将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引入到我校,并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骨干老师,使得我校整体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好的补充,也为整体的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施措施

扩充师资力量的数量,提升其质量,重在引进和培养。调整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分布学历、职称;优化专业分类、学缘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老师不断进修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使自己能够有更好的视野和见识,时刻紧随教育潮流而行。同时,引进若干硕士、博士研究生,形成公平竞争,优秀者选派到国外进修。目前,教学型教师还是占据我校主力军位置,但是这种模式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能更好的将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检验。这种类型的老师更多的需要引进,并逐步培养成骨干和培养一名学科带头人,在学历和能力上上也必须要严格把关,尤其是兼职教师,最好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来担任,以便把最新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通过建设,形成“双师型”结构的师资力量,专兼职教师共同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教研活动、教学培训、学术讲座以及技术交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能达到要求的颁发“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建设目标

以创建精品课堂为基点,大力推进改革措施。争取在两年内构建好课程体系。建成3门专业优质的核心课程。其中1~2门须达到国家或者省级精品店的课程水平,3门校级精品课程水平,增加实践课的开设比例。加强实践课程的考核能够更加积极的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就业现状,已符合基层的临床医生的岗位需求。

(二)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思想。要经过实践,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其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加强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实践等都是要提升的。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要来改革实际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

(三)实施措施

1)要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校级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要重点扶持和集中建设,这样才能达到精品课程的中心思想。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活动。并实现升级精品课程的零突破。2)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加的活动少,实践能力薄弱,要加强师生实训教学力度。学生学习期间学校要随时开放实验室,合理安排课程。使实验室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度。3)要增加学生在附属医院的见习时间,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力度。4)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来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式、探究式等多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5)聘请优秀的技术骨干来兼职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经验以及新理念的临床医学知识。学生学到的多,课程内容更加贴近行业现状。6)学校要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演讲等比赛活动,师生也要积极踊跃。这样才能活跃校园氛围,可完善激励机制。

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设目标

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满足预防医学学科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满足学生进行临床实习的具体需求。

(二)建设思路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学设备仪器的购置要与时俱进,从而使实训技能尽可能和临床实践相接轨。另外,我们还要努力开发校外(医疗机构)的实习基地。

(三)建设措施

第7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一、加强医政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发生,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1、为认真落实卫生部20**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目标,做好医政“调整、充实、整顿、提高”工作。20**年我院将继续深入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做到层层抓管理,任务逐级到人,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认真做好业务技术人员的“三基三严”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积极组织院内工作人员开展业务讲座和新知识的培训,特别加强急诊救护知识的培训,加强医疗技术操作的培训,并定期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考试工作,并将考核、考试成绩进行公示,考试成绩与个人经济进行挂钩,今年准备进行业务讲座10~12次,计划开展“三基三严”知识和急救知识竞赛各一次,并对在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3、强化专科建设,认真做好我院泌尿、脑外、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妇产科、小儿科等重点科室的建设和设备的投入,力争小儿科、妇产科在20**年的基础上更上新台阶。

4、培养品牌意识,树立名牌科室,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向心脑血管科,泌尿外科、颅脑微伤外科等科投入,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配备一定的专业设备。

5、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今年准备进行开展医疗文书书写评比活动,随机抽调病例(历),对书写较好地给予物质奖励,书写较差的给予批评,并将评比结果进行公示。

6、20**年工作指标计划:

门诊人次6万~7万人次;病房病人收治人次4000~4500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5%;院内感染率<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住院病人病历书写率100%;甲级病历书写率≥90%;病历24小时书写合格率100%;坚决杜绝丙级病历;医患沟通病历书写率100%;病案归档率100%。

7、与上级医院合作开展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及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等)。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继续开展,同时继续开展颅脑损伤的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开展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全髋置换术。肝胆外科开展胆管癌根治手术,填补我县此项手术的空白。

8、鼓励职工撰写论文、编写论著,并要求所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

二、护理工作

(一)、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1、每季度召开一次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医院利益的人和事严格批评,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请礼仪专家来我院培训指导护理礼仪,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培养护理人员的良好气质。树立护士“整洁、大方、可亲”的职业形象,真正做到:“微笑在脸上,文明在嘴上,娴熟在手上,仪表在身上”。提升护士和医院的整体形象。5.12护士节举办护士形象、仪表大赛。

(二)、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高水平护理队伍

1、加强“三基三严”技术培训和考核

2、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培养专业护理骨干,今年拟选派内、外ICU、妇产科、儿科、手术室等各一名护士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经验、技术。

3、开展“百针穿刺无失败”活动,提高护理的静脉穿刺能力。

4、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每科每季度至少实施一项护理创新项目,可以是小经验、小革新,也可以是大的护理创新项目。务必开展实施。

5、开展护理文书书写评比活动。

(三)、加强护理工作

1、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每位护士长每年至少外出参加培训一次,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的理念和方法。

2、将护理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坚决杜绝怕得罪人、一团和气的思想。

三、加大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力度。

(一)健全法制,依法治院。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关于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的处理规定》,积极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法制,严格监督,从源头上杜绝我院的红包、回扣问题。定期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每月进行一次病人、家属满意度测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合理意见的采用率100%,,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95%以上。

(二)加强对全院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努力建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通过深入开展竞赛活动,教育全院员工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者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完善梯队建设,增强医院竞争能力。

致力培养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20**年,我院仍将按照“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1~3名技术骨干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来提高各专科的诊治水平。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等多种渠道有规划、有目标地引进高学历、高技术、高层次人才,20**年我院计划引进本科生10名,高护理10名,以促进医院的人才建设,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五、设备管理

1、检验科根据医院病人情况,为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下半年新上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心电图室拟新上活动平板系统及动态血压检测仪。

3、积极创造条件,购买前列腺电切镜和气压弹道碎石机各一台。

六、后勤财务工作

(一)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医院的各种经济行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原则,实现经济决策的统

一、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严禁各部门、各科室设立帐外帐、小金库,重大项目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8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一:强化法律意识,严格制度落实,保障护理安全

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防范风险意识,新的《护士条例》颁布后,及时组织全员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及解读,5月份选派专人(护理部急诊室2人)参加卫生部在省厅组织的条例培训,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医,提供了依据,做到知法守法,更好地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他人利益,目前全院护士持证上岗率达100%。

2: 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今年以来,护理部重点在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五项核心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护理部深入科室严格考核,现场抽查,实地进行医嘱查对和交接,掌握制度落实情况,通过两周的检查落实,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了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认真落实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展开缺陷文化分享,结合借鉴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进行讨论,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护理部对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缺陷、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所引起的缺陷、病人在转科及辅助检查途中存在的缺陷、医嘱查对环节上的缺陷这四件案例,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缺陷讨论会,全院护士都受益非浅

3: 在医院组织的医疗质量百日安全整治活动中,制定安全目标及考核细则,严格落实,层层签订护理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更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安全意任意识。

二:强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1: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年轻护士长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做到科科管理有特色.各科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长期医嘱治疗、处置、执行明细表,设计了化验单收送交接表格,责任护士建立起随身携带记录本,在观察、治疗和沟通时,随时发现问题做记录,使书写病例既避开治疗高峰期,又能保证文书记录的真实、客观、准确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无误。

2: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坚持护士长例会和护士长夜查房制,将年计划、月重点、 周安排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 今年在以往护士长常规夜查房基础上制定 "一日查房一重点", 做到重点突出,督促有力,加大了例会精神的贯彻执行力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加大了对护士长目标管理的考核,明确护士长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有效提高了护士长预测—控制—改进工作的能力,同时悉心指导新上任护士长工作,帮助她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护理部深入科室督促引导护士长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制坚持一日四查房,重点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和危重

及生活不能自理、 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进行督导检查, 掌握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情况,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全院一盘棋,护理部围绕“挖掘员工潜能、发挥最高效能、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细照顾,实施人性化管理,指导科室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休息日、中午及夜间值班期间,繁忙、易疲劳时间的护理人力配备,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相互协作

兼顾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发挥其互补性,对一些家庭有特殊情况,健康状况差,待产和哺乳期的年轻护士,班次上给于照顾,使她们能工作家庭两不误。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工作的和谐氛围,增强了管理效能,有效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面对上半年我院外科病人居多不下,下半年内科病人持续增加,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护理部统筹调配护理人员10余次,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确保了护理安全。

4: 强化护士长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 今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中国,医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开拓思维,创新理念,开源节流,树立安全责任和危机意识,寻求科室发展之路,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三: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环节质量

本年度重新制定完善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既应急流程,科室下发了病人安全10大目标,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保证了护理人员有章可循.

1: 制定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制度及各类导管防脱落制度。

2: 完善了查对制度 打破了以往重形式轻落实的弊端, 重新设计了新的医嘱查对登记表,严格一日三查二签字一审核,有效杜绝了医嘱转录、执行过程中的疏漏,护理部用了两周时间进行检查落实。强化了环节质量。提高了护理质量。

3:完善了各环节交接质量,设计了院前急救与急诊室 、急诊室与病房、 手术室与科室、产房与母婴同室病人交接记录表,危重病人电话预约,病人转运途中加强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准确记录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用药、处置、检查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降低了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风险,体现了治疗处置的连续性,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 完善了护理会诊制度 充分发挥各科室间的协作性、互补性,调动本院人才,解决了护理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5: 完善了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健全了急救体系,提高了急救水平。

6: 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部将9月份定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月,对运行中的病历和已归档的病历,开展了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组织全病区护士长,从各科抽取危重、典型、疑难病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叉点评,在认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共性、个性问题,召开全院护士专门会议,分析原因,进行讨论,院内统一规范,达成共识,强化督导落实,使护理文书质量进一步提高。

7:规范床头卡的设置 统一了加床床号,治疗台设置了与病室床号、病历夹一致的编号,有利于查对,有效地避免了查对环节的差错,今年购置了腕带识别标志,在三起突发公共事件中,应用于急诊急救时快速、准确设别病人,保证了治疗及时到位。

四: 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 年内共招聘护理专科学历人员( )人 、本科( )人,护理队伍梯队建设更趋于合理, 我们对护理人员的培养以“年轻护士全科化”为导向综合培养, 按计划进行科室轮转,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的提高, 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 从容应对紧急状态下跨科室人力资源的调配。

2:为适应护理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特色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今年选派神经内科、急诊科5名护士赴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有 余人次护理人员参加了省内外护理业务和管理培训,为医院注了入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推动了我院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3:注重培养高学历年轻骨干护士,有意识的培养第二梯队,苦练基本功,加强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护理部通过提问、抽查考核等形式,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岗讲协作—发扬团队精神,下班忙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把学历价值转化为工作价值。

4:按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培训,全年共组织护理查房12次,护理业务学习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护患沟通技巧和专科知识。年内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了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操作等15项护理技能培训,在强化三基培训的同时,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抢救水平,对低年资护士又专门进行了急救知识技能的强化培训考核,和为期两周的礼仪培训,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进行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5: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组织参与、竞争争优的积极性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全院开展了护理理论及技能比武,选派优秀者参加地区组织的5.12理论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郝黎杰取得了吕梁地区单项操作比武的三等奖,我院护理部被吕梁地区卫生局评为护理先进集体,被吕梁地区妇联会授予三八红旗手。全院对评选出的10名十佳护士和15名优秀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前三名的护士,进行表彰奖励。

6:继续实行在岗培训和多渠道学历培训和相结合 聘请专家来院授课,医院组织业务学习。鼓励护理人员自修及参加各种培训 ,截止今年底已有 人获专科学历,人获得本科学历,11月份我院16名中级护理人员参加高级职称考试,15人以优异成绩达标,我院护理人员扎实的理论技术水平得到肯定。

五:创新环境更好的提升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易

1: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

今年急诊科与内科搬进新改造的楼,使住院环境更加幽雅、舒适。好的环境需要有好的管理,护理部加大对病区管理的检查力度。全院病区管理质量同步提高。

2:全院积极开展温馨周到的护理服务 为住院患者24小时提供热水,全病区设置了晾衣架,儿科、妇产科提供了尿布风干服务项目,神经内科为重症病人成立了专门的护理小组,开展无陪护理,全院开展了多说一句话服务,即:“治疗前多解释一句”,“治疗后多安慰一句”,“出院时多关照一句”,以拉近护患之间距离,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年内护理服务满度调查,满意率达94.7?。

第9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14-04

中西医结合是20世纪我国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是贯彻卫生工作“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基本方针的具体实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加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保持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力争使南开医院成为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科研教学水平较高、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研究型、综合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1现状

1.1重点学科优势交出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211工程”建设子项目和天津市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单位。是由全国中西医结合胆胰病医疗中心、全国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诊疗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全国中西医结合急诊专科、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及微创技术推广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症专科共同组成的优势学科群,已经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是全国闻名的科研机构。

1.2医疗业务发展迅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胆胰、胃肠疾病和外科危重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如重型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和外科疾病引起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微创外科居国内领先水平,首创3镜联合(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境)治疗复杂性胆管结石新技术。并承担市内8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和部分省市疑难病例的会诊和业务指导工作。2010年,医院总收入达4.5亿元,较2009年增长约29%,年门诊诊疗人数达370 358人次,出院17539人次,病床使用率为120.9%。

1.3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拥有以吴咸中院士、崔乃强教授、李平教授、秦鸣放教授等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批著名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天津市授衔专家3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4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带徒导师4名。有2名专家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1名科技骨干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从1994年以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6名。目前,全院共有工作人员1058名,其中,高级职称142名;医疗系列中,博士、硕士人员135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5%,护理人员344名,大专以上学历191名,占护理人员的56%。

1.4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医院实施“三名战略”(名医、名科、名院),极大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4年来,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天津市科委攻关项目共6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新技术填补天津市空白8项,专利8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4项,出版专著8部,460篇,并成功举办国际、全国和区域性学术会议27次。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委托,承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并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2问题与分析

通过走访中医药方面的知名专家、院士、学者等,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新医院建设、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载体、查找医院发展存在问题等主题。搜集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及文件,对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目标与要求》、《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及《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遴选条件指标体系》,同时对比除南开医院外的10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情况,发现我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院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水平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1优势学科数量不足。学科发展尚不均衡

2.1.1特色优势学科是医院竞争力主要构成部分的核心,我院虽拥有一批以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为龙头的优势学科群。但市级以上重点专科的数量仅接近国内10个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302医院除外)评审验收时的平均水平(7.4个),相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有一定差距。见表1。

2.1.2对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而言,多学科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尽管我院重点学科优势突出,但范畴却相对局限,高层次人才结构单一,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能力不足,获奖级别和发表文章的层次均需提高,而其他学科相对薄弱,已经影响到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的提高。

2.2育人机制创新不足,后备力量挖掘不够

中西医结合事业重在传承基础上创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是保持学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1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基本思路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这方面特色突出,成绩显著,不仅通过人才工程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特别是组建起7个以名老中医命名的上海市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级“名中医工作室”,使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工作取得有益经验,还培养出了现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五大”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提升和优化了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

2.2.2中西医结合事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与中医、西医并驾齐驱,成为医学三大主流。但相对中医和西医而言。中西医结合仍属新生力量。中西医结合后备力量不足已经成为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共同问题,“后继乏人”或“后继乏术”的问题在我院亦有所表现。

2.3科研激励机制欠完善。中药研发领域待深入

2.3.1创新性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医院的最主要特征,也是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创新性科学研究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是“研究型医院”与“非研究型医院”的最大区别。纵观近几年我院对科研的投人和产出,比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02医院等单位相差很多。见表2。

我院在科研投入力度方面较武汉和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少,自2004-2007年甚至有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卫生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年用于科技发展的经费不低于年度业务收入的1%-3%。以2008年我院业务收

入总额为2.8亿元为例,同年我院的自主科技经费投入应为280万,实际上我院差距还是很大。投入不足的同时,往往伴随激励机制不完善,以致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见表3。

2.3.2在中药研发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批有代表性的中成药制剂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且收效显著,但相比国内其他几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而言,我们仍有待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医药并重的发展策略,在中药研发领域成绩卓著,在自主开发、合作研究、成果转化、高水平等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业已成为国家和省级中药研发重要基地之一;中国人民302医院坚持走“临床经验方一科研制剂一临床应用”的道路,始终突出临床疗效的主导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肝病特色的中药研发基地,并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的研发格局。医院制剂生产已建成硬件设备配套、剂型齐全、临床应用广泛的良好局面。仅4年间制剂产值就达5 300万元。

2.4尚未实现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仍显滞后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数字化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打造数字化医院,使大样本信息采集、分析、储存成为可能,而这些资料、信息的准确、完整、高效、便捷,是研究型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形成完整的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成为上海和全国的数字化医院试点单位。尚未实现数字化。阻碍了我院实现全面现代化管理,必须积极改进。

2.5硬件设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医院发展

目前,我院硬件设施不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医院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因为医疗用房紧张,交通不便等因素,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医院发展受到限制,与全国其他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相比,硬件条件已明显滞后。在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期间,大多数建设单位都争取到大量资金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同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其中,302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均筹措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扩大医院规模,新建或改扩建门诊和病房楼。见表4。而我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两家医院尚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2.6医疗收入含金量偏低,需进一步发挥管理效能

近几年,我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经过比较,我院在年门诊量、病床周转次数、住院外埠病人比例、费用收益率等方面水平较低,药品比例偏高。说明我院业务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收入总量和含金量也有大幅上升空间。见表5。而职工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职工人均每日担负住院人次数、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人次数都处于较低水平,与之对应的每床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床医生人数和每床护理人员数都处于较高水平,结合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我院职工工作量偏小,工作效率偏低。

2.7文化建设力度不大。特色文化尚待有力促成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软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文化建设工程,形成了特色的岳阳医院文化,促进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提高了全员素质和医院品味,这也是该单位跻身于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之一。与之相比,我院尚需系统考虑特色文化的形成机制,发挥医院文化的作用。

3对策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南开医院作为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将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经过“十一五”的系统建设和发展,以改扩建工程为契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中药开发的示范基地。南开医院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功能定位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医院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②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主体单位;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④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西医结合临床,成为重点学科建设的精品工程;⑤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学院;⑥国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基地;⑦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

3.1注重学科均衡发展。全面加强学科建设

3.1.1继续推行“三名”战略,努力改变“大专科小综合”现状。“三名”即名医、名科、名院,其中,名院是目标,名医是基础,名科为关键。学科建设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形成创新型团队、推动事业发展和学术进步的组织保障,也是一个单位经过几代人积年累月奋斗的积淀。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抓好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带动医、教、研的全面发展,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特定学科(专科)的研究中心。继续保持中西医结合外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使各学科协调、全面发展,打造更多优势学科。

3.1.2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夯实学科建设基础条件。严格围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的建设原则,在专用仪器设备配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抓好学科建设。①建设3个以上国家(局)级中医重点学科,并使每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病床达到300张以上,床位使用率达93%以上;在重点学科建设点设立临床研究室和实验室,确定3~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依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根据学科不同配置相应的科研条件及设备;②建设6个以上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确保每个重点专科(专病)病床80张以上,床位使用率达93%以上,重点专科(专病)床位总数达医院总床数的50%以上;设立科研门诊和科研病房,其中,科研病房的床位应占本专科(专病)床位数的25%以上;依据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需求进行专用设备和专科(专病)实验室设备配置;③确保重点专科(专病)保持稳定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针对本科主要病种(至少3个)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诊疗规范研究等工作,以总结治疗经验,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3.1.3促进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确立中西医结合学术地位。在加强基本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各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原创性成果,使诊疗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积极进行临床评价、优化综合方案、制定诊疗规范、总结诊疗技术、开发有效药物、研制诊疗设备等。而且要积极促进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科技与临床实践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当前任务是推广已经取得相当级别奖励的临床研究成果,以确立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地位,促进成果转化与深度开发。避免这些成果仅限于个别单位或区域,甚至被束之高阁。

3.1.4加强传统诊疗技术继承研究。形成中医药临床特色和优势。要使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还要积极围绕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在一定范围内收集、整理和研究相关传统诊疗技术,对确有疗效但成本低廉

的传统诊疗技术,积极引进、普及使用,开展规范评价,以形成鲜明的中医药临床特色和优势。并采取先进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继承总结和推广。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才培养导向

3.2.1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在一段时期内培养高层次的“西学中”人才是解决“后继乏人”和“后继乏术”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快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步伐:建立“名医工作室”。每年选1-2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医师进工作室研修。认真研究总结名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举办高水平的“西学中”、“中学西”培训班、研究生班和强化班等。选拔中青年西医临床骨干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配备导师指导,选拔优秀青年,确定导师培养制。

3.2.2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提升学科人才水平,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开展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临床科研骨干的培训,加强重点学科的师资培训、接收人员进修、承办继续教育任务、开展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等工作;并针对重点专科(专病),开展带头人、继承人培养和技术骨干培养等,在外出学习、出国培训、接收本专科(专病)进修、承办本专科(专病)继续教育等方面予以支持。

3.2.3大力培养专业队伍,提供科研支撑人才基础。积极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科技素质,营造良好的临床研究氛围;通过承担课题研究。培养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的高水平中医临床科研专业化队伍。在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质量控制、疗效评价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培养一批掌握中医规律、熟悉现代科研方法、能够领衔组织重大中医临床研究项目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中医临床科研的精英队伍。

3.3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平台建设

3.3.1团结合作、协同攻关,不断提升医院研究能力。当前,需进一步强化与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水平教学研究单位建立的合作关系,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不断提升医院研究能力。以急腹症研究所为依托,争取承担更多高水平课题,并作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以此带动医疗上高度上水平。

3.3.2继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平台建设。我院将以国中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为新的战略出发点。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开放性共享平台。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构建中医药创新体系提供支持条件,成为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3.3.3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医药并重,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借鉴其他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药研发领域的经验。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中药研发产业链,构建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3.4抓基础建设,重医院管理,推进医疗业务上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目前,医院正在进行医院新大楼的建设,总建筑面积86 800 m(sup)2(/sup)。新大楼的落成将极大地拓展医院发展空间,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投入,为新医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为同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经济管理,确保还贷能力。加强经济管理,包括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为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创造条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设数字化医院。

着力提高全员素质,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奖惩措施,对院党委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科主任、护士长、职工和党工团组织提出具体要求。

3.5创建特色医院文化。提高医院文化品住

在积极推进医院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信任、尊重、关心、培养、发挥人的潜能为着眼点,以追求人和设备相结合为总体环节,在对我院的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找出优势、问题与差距,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