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编程培训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控技术培训机械制造业问题
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机械制造业发展水平与趋势。数控技术对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数控技术普及大大促进了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进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国机械制造业基础差底子薄,与国外发达国家中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流通与普及,大大改变了我国机械制造业落后局面,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提供了新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工艺。我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模式由原来的一个工人只能掌控一台机器发展到一个工人可以任意地掌握几台机器,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数控技术培训现状
因为目前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和其他方面很难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关学校在所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授权后,开展了中短期(时间从1周至3个月不等)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和以CAD/CAM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培训班,并配合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容易取得用人单位的信赖。参加这种培训的对象,大部分是有关企业组织的在岗职工,目的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对新技术的应用技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也有准备求职或跳槽的人员,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而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目前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由于其实施难度大、硬件设施要求高、师资力量要求高等原因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发展。这种长期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基础又不扎实的结果。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培训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加强教学的时间性与操作性。但是在众多中职院校中,数控技术培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数控技术掌握的关键与否,要在于是否能在实践中掌握技术的要领,在于是否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准,在于是否可以真正提高数控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数控培训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存在问题
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大批跨国企业枪滩登陆在国内高起点设厂、将生产加工向中国转移;国内制造企业更是背水一战,大举通过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形成了巨大需求。
2.培训体系结构不能满足数控用人企业需求
在数控技术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操作方面。事实上,作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操作非常简单。用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精通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工程素质”。这些专业知识的获得,不是靠课堂的灌输,而是要对学生“真刀真枪”地长期实训。各学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这方面的培训远远不够,导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
3.学校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基本上每个学校的数控教学师资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目前各级职校的师资队伍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学历水平偏低。现在各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是从各高校机械或机电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数控专业的理论课没什么问题。但由于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很少。即使有相应的教材,大部分教师也很难承担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维修等实践性环节很重要的一些课程,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和背景知识,本身缺乏数控“工程素质”,也对用人单位的数控人才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已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4.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严重不足
前几年,各学校对数控技术所归属的机械、机电专业的投入力度非常有限;各学校的数控实验室的数控培训设备非常有限。近年来,由于数控人才的需求拖动,各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有的学校实训基地以纯工业加工设备配进口数控系统为主,有的学校以教学型数控设备为主。尽管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太上包括或认为应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然而,由于所能购买的工业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机会少,反而制约了实训效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成本、安全性上考虑,都不适合用于学生的普及教学实验,只能给学生作“认识实验”,不足以给学生进行实训。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买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期望这些工业数控机床能为培训中心承接对外加工,达到创收和良性循环的目的。但目前还没有哪所学校能较好地解决承接对外加工的市场开拓、数控刀具、工具的投入、培训和生产的矛盾等问题。
5.实践教学教材设计落后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虽然部分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已经逐步重视实践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开设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的教材设计上并没有摆脱过于传统的影子,很多教学设计没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标准,甚至部分数控参数数据还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因此,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教材设计迫在眉睫。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
地方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为“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地方政府增加经费投入,改善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和训练条件、支持教师培训和课程教材开发等工作。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和培训经费,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等,在经费安排上要向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倾斜。
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领域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委托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基地,与相关行业的骨干企业和单位合作,将相关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轮训一遍。积极创造条件,选拔和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室和实训基地。组织开发和编写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教材体系。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
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安排基础培训模块、专业培训模块、任选培训模块三个环节:
1.基础培训模块,加强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基础培训模块中,设置CAD基本技能实训、机械制造基础实训和电工电子基础实训。
2.专业培训模块,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培训模块中,设置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可编程控制等实训。其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要求达到初、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的技能要求,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在具体环节安排上,安排六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其中两周为课内学时,进行集中实训,四周安排分散实训,即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进行实训。数控实训不单单局限于课内教学,而是使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训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课内总学时,而且增加了学生单人操作设备的时间,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任选培训模块,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个性发展。在任选培训模块中,设置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调试诊断与维护、机械CAD/CAM 等实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去向,可任选一项实训内容,参加相应的培训。整个教学组织完全在实训基地进行,其中理论教学内容在现场集中讲授,实训环节采取开放实训基地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而且为学生的求职、应聘、试工奠定了基础。
4.注重各课程及实训内容间的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各项教学内容贯穿于《数控编程与操作综合实训》内。如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刀具刃磨、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夹具设计等内容,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数控车床操作、编程与操作练习等内容均作为《数控编程与操作综合实训》的实训内容,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前续课程知识与后续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得以综合应用,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五、结语
我国的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在很多领域都处于学习和摸索的阶段。近些年来,由于PC机在数控领域的应用,及国家大力培养数控人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模式的形成。因此,不断巩固与加强中职教师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值得社会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在实践教学上,学校与相关院系还要进一步统一意见、加强创新,在根本上提高整体专业能力与学校综合实力,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数控人才奠定充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荃,刘汝娟. 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职教研究,2012,01
[2]孙荣创.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关键词 数控专业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1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数控专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线切割工基本操作和编程三个方面。而要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技能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我院因为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盲目的按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要结合数控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基本素质和技能中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做到人人过关,每个同学都要掌握。对于与数控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联系不大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采取选择性教学,最后做为部份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做为提升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在制图课程的教学中,零件的坐标计算,零件的识图是整个数控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如果这些知识没有掌握,后面的数控编程将无法进行。所以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就必须做为重点,多花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都过关。而制图课程中相贯线这一部份内容,难度比较大,与数控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联系也不大,所以可以在课程最后做为提升的内容进行选择性教学。
例如:在数控车削加工编程教学中,G71、G73、G92三个固定循环指令是数控车工基本素质和技能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这三个指令就需要老师多花时间进行讲解、让学生多花时间进行练习,做到人人都掌握、都过关。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课程与课程的界限,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如在制图课程中,可以把悼爻迪骼嗔慵 、 数控铣削类零件做为实例进行分析;在数控编程课程中,可以把冷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零件做为训练项目进行练习,这样既掌握了本课程的内容,又学习了相关课目的内容,并且为相关课目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老师讲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以学生练习为主。在讲授数控车床对刀中,老师首先讲解对刀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对刀操作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讲解对刀操作的要点(大概30分钟),最后由学生自己练习(大概150分钟)。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检查、更正。同样在讲解G71数控车削加工循环指令时,老师先讲解G71指令的格式和用法,然后用G71数控车削加工循环指令示范简单零件的编程(大概45分钟),最后由学生自己练习编程(大概135分钟)。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的程序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检查、更正,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另外老师还需对每一组学生的程序进行检查、更正,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数控操作和编程的知识和技能。
(3)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形成知识漏洞和死角。对于数控操作的每个环节,如工件装夹、对刀、编程、加工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过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掌握,都无法进行零件的数控加工。
2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目前部份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把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参加工作后,工作上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之所以出现这种浮躁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一种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除了上岗必须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工作责任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中;
(2)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纳入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中;
(3)教师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4)校企合作,采用师徒制培养模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3针对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训过程中,针对企业的加工需要,引入企业的一些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复杂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能力和复杂零件程序编写能力。甚至可以和企业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加工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加工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加工产品。但在加工时,老师必须对每个过程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废品。
4举办实用软件培训班
因为现在编程软件比较多,学校可以针对目前企业使用广泛的实用软件进行培训。例如:针对目前企业使用较多的“UG图形编程”软件,可以举办“UG软件图形编程”培训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快适应。
5组建数控加工兴趣小组,并组织学生参加数控加工技能大赛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80
为了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发展,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2012年,河南科技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简称“机制”)本科专业被正式批准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相对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普通机制专业本科生培养,“卓越计划”更注重对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作为机制专业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编程理论培训、数控仿真软件培训、CAD/CAM软件培训及应用、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以及数控机床实操等,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是面向普通机制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还存在一些弊端,难以满足机制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
1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明确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本科生在企业实践环节的培养累计时长不能少于一年(约40周),所以一般都把企业实践环节放在大学第四学年。而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也安排在第四学年上学期,时长为9周。在与企业实践时间发生严重冲突情况下,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定位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问题。如果完全不考虑其与企业实践的配合与衔接问题,在时间上势必会严重影响“卓越计划”企业实践。如果将其定位于服务企业实践的某一个具体岗位的培训,就要根据不同的企业要求重新购置专用设备并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不仅存在设备、师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1.2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匹配
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具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控加工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与《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程的衔接,强调基础性、稳定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而“卓越计划”不仅强调制造企业密切参与学生的培养,而且强调按照行业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制造企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按照“卓越计划”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注重专业性、实践性、时效性,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更高。
1.3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与企业要求脱节
现代制造企业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但是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的,而教学大纲的制定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经过对大量制造企业调研得知,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已经严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需求,缺乏前瞻性,与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CAD/CAM软件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应用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CAD/CAM软件培训及应用是重点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软件培训中所讲授的某版本国产软件由于版本较低、功能相对较单一,在大多数制造企业中已经被功能更强大的同类型高版本国产软件或者其它国外软件所取代。所以以往很多毕业生尽管在软件培训中学得很好,但是进入制造企业工作后,必须要重新学习企业所需要的CAD/CAM软件。
第二,目前在很多制造企业中新型数控机床(如高速加工中心等)由于效率高、精度高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其数控编程方法和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与普通数控机床有很大不同,企业迫切需要熟悉使用和维护此类数控机床的专业人才。但是普通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等仍然作为重点内容,新型数控机床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却很少涉及到。
第三,现代制造业中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机器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制造企业大量采用的先进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已经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的普遍应用。很多制造企业反映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但是面向制造企业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仍未开展。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的严重滞后性直接导致了以往很多机制专业毕业生所反映的“学的没有用、有用的没学”问题,已经极不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与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以提高“卓越计划”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满足现代制造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培养为纽带,对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卓越计划”的、紧贴企业需求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迫在眉睫。
2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
2.1直接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定位
经过对以往大量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对制造企业调研得知,企业最希望招聘已经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而能够达到企业期望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的。毕业生入职后或者学生进入参加企业技术岗位实践后,有些企业会对刚入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但是培训时间普遍偏短,有的企业甚至只培训一个星期。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还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几乎没有企业会让刚入职人员在岗位培训时练习操作生产设备。所以很多刚入职人员只能在工作时间以外加班自学,学习时间不充裕,学习效率较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适应企业需求的工作技能。因此,如果能解决好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的定位问题,不仅有利于“卓越计划”学生无缝对接企业实践,而且有利于促进“卓越计划”毕业生在相关企业就业。
通过分析制造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托学院目前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对企业需求量大的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按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现有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定位于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多模块的工程技术教学实践,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分别对应每个扩展教学实践模块(简称“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数控特种加工模块、三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实操模块、多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实操模块以及工业机器人模块等。模块化设置的好处是学院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修订、购置新数控设备或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情况,比较方便地增删扩展模块。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行选择一个扩展模块进行训练并完成实践任务。由于学院近年来已购置多种先进数控实验设备(如DMG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等),其性能质量和大多数企业所购置设备相比毫不逊色,部分设备性能质量已高于企业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基本无生产任务。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有充裕的练习操作数控实验设备时间,这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继续参加“卓越计划”企业实践,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掌握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传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引入多个扩展模块相当于将某些岗位企业实践的一部分内容引入到校园中,能够有效解决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与“卓越计划”企业实践在时间上发生冲突的问题。另外,由于扩展模块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企业岗位的培训,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师资重复建设的问题。
2.2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设置可选的扩展模块的目的是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性内容则精简调整为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模块,因此将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设置为由基础模块和多个扩展教学实践模块组成。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数控工艺设计、编程、使用维护以及CAD/CAM软件培训与应用等。针对以往选用的CAD/CAM软件版本低、功能较弱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入高版本软件培训,另一方面购置世界先进的Hyper Mill软件并将该软件的基础应用培训也纳入基础模块之中。
由于扩展模块的设置是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因此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目前学院已经和德国DMG MORI公司、德国OPEN MIND公司、日本FANUC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翼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北京安德建奇公司等多家国内外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相关企业人员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按照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创新性、前瞻性的要求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校方人员根据学时要求、师资力量、现有软硬件条件以及选择不同扩展模块的学生人数等因素再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尽可能多学习相关知识,真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3按照企业标准安排实训及考核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的实训及考核是不同的。基础模块的指导教师主要由校方教师担任,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基础模块训练并完成实践任务。基础模块的实训要求、考核标准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均由学院参照企业标准制定,强调紧密贴合企业工程实践。学生只要正常出勤参加基础模块实训后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基础模块的学分。
扩展模块的指导教师由校方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担任。扩展模块的实训要求、考核标准均由企业人员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制定,除了具有专业性、开放性的特性以外,还要求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根据扩展模块的不同,学生在实训期间除了要正常完成必修实训任务以外,还必须独立完成至少一个相关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答辩后,并通过该扩展模块考核才能获得扩展模块的学分。
3结语
河南科技学院构建的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放在第一位,做到实训内容与企业工程实践无缝对接,是实施“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一训练模式在我校机制专业“卓越计划”实施以来,以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得到了机制专业“卓越计划”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王亚飞,李学华.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178180,196.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N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hould reflect: facing the demand of market and enterprise, combining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applied technology teaching,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som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of NC teaching reformed, and puts forward seven suggestions: specific content as described in the text.
关键词: 企业需求;多媒体教学;校企合作
Key words: enterprise needs;multimedia teach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67-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许多学生已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数控技能等级证书,但我国的数控技术人才却仍然非常短缺。教育部门培养的数控技术人才怎样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什么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力求使学生的所学与工作中的所用密切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通过对职校数控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在企业生产中,由于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够全面,特别是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方面知识缺乏和不足,造成毕业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不强,技术能力不够全面等,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是个“半成品”,不是一个合格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数控以实训为主,如何让学生在数控实训操作中更好的掌握技能,是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
就业市场是残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用人单位不得不提高录用员工的标准。显然职业学校以往在专业方面的纯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社会需要:
1数控教学面临的问题
数控加工教学滞后于社会及市场需要,是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数控教学现状是:
1.1 传统数控课程及教学无职教特色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以及教师的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等因素都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练就一项过硬技能,毕业时不能依靠自身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到工厂后需进行重新培训,不能实现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1.2 实习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在实践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1.3 相关教学软件少,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
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数控加工作为引进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而高速发展。企业生产中不断引进各种尖端数控设备,其数控加工工艺复杂,对操作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生产中种类繁多的操作系统和特定的数控编程方法,教学条件的滞后使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另外,数控机床的数控接口系统造价高,但技术周期寿命短,而学校教育经费有限,使职业教育难以与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2数控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参照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案可采用模块化,把整个数控专业要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并把它分成若干个模块,把许多典型的任务分到每个模块中,特点是将学科整合,然后按知识点分块进行教学。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专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与学、理论与技能训练提出要求,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完整,而模块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来设计和制定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工作任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高职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根据课程标准,在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各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各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涵盖“数控技术工”职业资格能力中的考核模块。教学实施通过把本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并创设工作情景,借助实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工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应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并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其次,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结合工序和工作情境,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然后,将任务层层分解。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现在职校学生的特点是:知识新、反应快、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性。对于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让他们想象出切削加工过程、加工工艺步骤以及最终的形状,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教学手段由挂图和黑板向幻灯片、投影、电视、CAI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面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把黑板和挂图无法形容的直观性通过视频展台,把有形的物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发展。具体可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借助相关软件和仿真加工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编程和模拟演示。学生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2.3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具体来说,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2.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应在加强对学校现有相关教师进行数控技能强化培训的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工厂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同时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到高校进行师资培训或下企业进行锻炼,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搞好数控技术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2.5 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G、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能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接口和二次开发与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
2.6 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建设以2009年参加国家级培训班期间对清华大学机械班的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为依据。调查显示,进行普车实训的比例高达88%,多安排在第一学年,平均学时6周,最长16周,可见大部分学校对普车实训都是很重视的。
2.7 建设CAD/CAM实训中心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实践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目前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Pro-Engineer、UG等,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两种软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较大比例的实践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关键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引言
数控技术在制造业和国防现代化中运用较为广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数控技术关乎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集机技术。因此对于当前高校教师而言,如何培养理论基础知识牢靠、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数控技术及应用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不仅是实践教学的指导原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理论基础课还是实践课,都需要着重强调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站在生活实践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举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思想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一个科学化、体系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主要由认识实习、课程实验、数控技能培训、数控竞赛、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九个环节组成。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的主观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直接原因。基于这一点,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学科讲座、工程实践活动等,并邀请专业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参观学生的教学设施和有关于专业学科教学设备是否齐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二层次:对学生展开机械工程认识与实践的教学。在这一阶段,加强学生对数控技术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实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探究问题能力的关键因素。第三层次: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设计结合、设计与创新结合,创新与运用结合,展开实践教学。第四层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数控技术和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第一,认识实习。在第一学期,学校应当组织学生观看数控加工录像资料、参加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学研讲座、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数控技术有一个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认识,从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金工实习。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要求设置数控机床操作和自动编程是学生在金工实习阶段的两大主要实习任务。自动编程软件是设置数控机床编码的主要工具之一,学生可以借助自动化软件对设计作品添加图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设计作品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讲解有关于自动编程课程时,要求学生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中完成三维实体造型,并指导学生在软件中将图案信息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和代码编号,最后将这些编码和程序代号传到数控机床上。第三,课程实验。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后,对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框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在第三学期,学校就可以开设专门的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应用,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为前提条件,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数控技术知识。就课程实验而言,主要围绕数控原理实验、数控编程实验以及机床操作实验等内容而展开。首先,认识与了解数控机床加工设备,比如SK50数控车床、DK77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等。观察这些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程序,并掌握这些机床的操作参数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运动轨迹,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对华中数据生产的HED-21S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的拆装调试,让学生熟悉和深入了解数据机床的基本调试操作。最后,对于数控机床操作实验,可以通过对CGM4300B数控铣床的操作让学生在系统中独立构建机床坐标系,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手动对刀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设备的基础操作。第四,数控工艺。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全部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数控工艺的培训。数控工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Mas-terCAM,Cimatron,Delcam,CAXA等自动编程软件的操作与实践、数控机床操作等。数控工艺培训课程应当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之上,培训课程的学时为120分钟,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数控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之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全面性人才。第五,毕业设计。通过理论、实践、培训、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独立自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当将所有知识和技术融入到毕业设计模块,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当指导者角色,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要求学生到指定现场学习和调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毕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总体框架,从认识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试验、数控工艺、毕业设计等方面讨论了数控技术和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高素质数控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冉,孙艳敏.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1):165-166.
[2]诸刚,周荣华,黄可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38-40.
关键词:数控加工 仿真技术 优点 缺点
笔者学校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中专毕业之前必须拿到数控车中级工证书,每个班会集中2周时间进行数控车培训。但是受资金制约,学校只有5台数控车床。以1个班30人为例,每6名学生1台机床,1个学生练习的时候,其他5人就没事可做了,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训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单独模拟操作机床。这样以仿真教学为基础,与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考证就比较轻松了。
一、数控仿真软件的优点
1.能实现一人一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学校专门留出一个机房,在电脑上安装数控仿真软件,辅助数控加工教学。在试用了几家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后,笔者最终选择了斯沃仿真软件。此软件性能比较稳定,与常用的各类数控系统有比较好的兼容性,操作方法及使用和真实机床基本相同,并能进行手工编程和CAM编程练习。使用数控仿真系统能使学生每人一机进行模拟操作加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减少了数控机床的购置费用及日常损耗
首先,学校对数控技术课程设备的投入,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所需场地面积大,如果采用仿真模拟,一个计算机教室及一套软件即可,可为学校节约开支和场地。其次,在数控机床上进行练习,毛坯的用量很大,一次实习课下来,每位学生最少要用1~2个毛坯材料。学生加工时,由于操作不当还会出现撞刀现象,需要经常换刀片。引入仿真实习,最大的益处是节约了原材料、量具、刀具设备等的投入,极大地降低了实习消耗,且刀具不会因为进给量过大而损坏。
3.能实现和真实上机操作一样的教学效果
斯沃软件中的数控机床是一台模拟的机床,机床的操作面板是根据真实数控机床进行设计的,操作起来跟真实的机床基本相同,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编程和操作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当程序执行时,程序内容、刀具的走刀路径及走刀的各个点的坐标值都可以同时显示在一个窗口内,使操作者一目了然,随时监视和控制机床,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起到和用真实设备一样的教学效果。
4.操作安全性高
仿真操作是模拟的过程,不会对工件、刀具、量具及机床造成损坏,更不会因操作失误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操作起来比较安全。
二、数控仿真软件的缺点
1.设置加工参数随意性大,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仿真操作是对零件加工的模拟,是一个虚拟的过程,只要程序正确就不会出现加工问题。所以学生在使用仿真软件时,可以随意设定相关参数。但是在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会出现很多情况,导致机床无法正常工作。学生一旦养成随意设定相关参数的坏习惯,在机床上实际加工时就会忽略对参数的把握,不能保证尺寸的精度、表面粗糙度等,从而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
2.缺乏现场的亲身体验,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操作人员在零件的实际加工过程中,根据数控机床的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调整各项参数,从而减小数控机床发生故障的概率。譬如说看到情况不对,及时按下急停按钮或直接关闭机床。此外,加工中不能将头和手靠近卡盘或工件,不能戴手套,女生必须盘起长发、戴上帽子,加工前要关闭机床安全门等等。但在使用仿真软件时,上述各个环节都可忽略不计,从而造成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仿真软件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出它的作用,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先利用课堂编程教学结合仿真教学,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模拟操作,到学期结束前数控车集中培训的时候,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数控仿真软件和实际加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可以让软件仿真完全代替实际加工训练,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仿真软件为教学服务,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现代制造;企业文化
2015年嘉兴市继续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笔者有幸参观了浙江瑞宏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永嘉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福莱特玻璃有限公司、桐乡易峰机械厂等本地的知名企业,深切地感受到智能制造成效显著。这些企业以“机器红利”替代了人口红利,找到了扩大投资、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转型升级突破口。以永嘉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为例,传统的数控车床操作工逐步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在企业的生产车间直观地看到一边是数控车床操作工忙碌的身影,一边是工业机器人有序的工作(图)。企业负责人表示“机器换人”并不只是更换机器那么简单,对我们的数控车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师学院面对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如何探索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数控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也面临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控车教学现状
1.数控车工实训课现状
课堂上主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中的技能要求来编写授课计划与授课内容。通过课前准备、讲解相关编程和工艺、示范操作、课堂练习、课后讲评来开展教学。内容知识围绕考什么,练什么来进行。大部分同学能熟练掌握G指令和M代码的编程原理和应用,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但对产品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还很欠缺,容易出现刀具撞坏或工件报废等现象。教师主要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有详细的工艺卡,评分标准,但机械企业里对产品的检验是根据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检验标准等判定准则来进行的,两者相去甚远。
2.数控车工实训教师现状
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机械专业教师在岗培训而来,二是招聘数控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三是通过引进省级或国家级数控技能大赛中的优秀选手来充实教师队伍,四是聘任社会上有一定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技术能手。但与现代企业的智能制造、智慧型生产接触较少,很难将现代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引入课堂。
3.企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现状
近期前往易峰机械厂进行校企合作洽谈会,企业负责人刚从德国学习工业4.0模式回来,谈到德国的mazak数控机床公司组装调试一台高端的数控机床只需要三名数控技术员就可以完成,可见企业对数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通过调研数控高技班的实习同学,了解到企业应用较多的是MasterCAM、Pro\E、SolidWorks、UG等相关应用软件,能懂相关软件的毕业生在企业是很受欢迎的。在企业里针对曲面零件都采用自动编程,可以有效减少机床调试新产品而占用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学校数控车专业同学应用较多的是手工编程,当遇到企业里的曲面零件应用手工编程就很难实现。另外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需要数控车技术员具备数控维修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处理一些常用的问题。例如通过运用CF卡对数控系统参数的备份,以防止因数控机床参数丢失而耽误生产。
二、数控车工实训教学的对策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现代制造企业的新要求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在“机器换人”新形势下,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已不符合现代数控制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通过相对应数控企业丰富的资源,以“企业出题、教师领题、学生解题”的新思路来制定结合实际生产的新型项目课题,将项目细化为每次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零距离接轨企业、有利于解决企业的用工困难,进一步缩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时间,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在与企业老总和人事经理的座谈会中,老总们反馈的信息是职校毕业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动手能力较强。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在企业很难及时发挥作用。企业需要重新对录用的实习生加以培养,有些刚培养的数控车技术员不到半年就跳槽了。有谈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为此学校可以多邀请企业职业经理人来校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讲座,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介绍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多大舞台;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高标准、精细活、零缺陷;品牌理念:资本是船,品牌是帆,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等,诸如此类的企业文化。通过班级布置、黑板报、班会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系列化的宣传将企业文化引入班级,企业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思维,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3.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职业素养与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职业意识,增强敬业、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观念。促使学生了解数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深层次的认识所学专业知识的作用。
4.拜师学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
蓦然回首,已临近毕业了,倍感唏嘘,以前那个无知莽撞的我现在已变得成熟稳重多了,做事都多了一份思考。因为自己清楚地知道将要面临的无限挑战与机遇。
读大学前,我完全不知道数控是什么,现在已经热爱上了这个专业,并决心毕生投入到这专业当中,这是个极大的转变。勤奋好学的我,不负众望,学有所成。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鉴定。
本人在大学三年中对本专业的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而且还多方涉猎,在数控车铣床进行过培训,懂得一般的零件编程、加工及数控加工工艺。把握autocad、ug等绘图软件及自动编程,可以进行fanuc系统的手工编程,懂得机械制图和识图。能熟练操作tuocad、solidworks、caxa制造工程师等专业软件,拥有数控工艺员职业培训证书、数控车床证书、数控中级证书,并熟悉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之外还学会基本的焊工、钳工操作等。
身为体育委员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协助老师和其他班干部完成班级的大小事务,为管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生活上,我乐观向上,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兴趣十分广泛,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
“人生满希望,前路由我创!”如今毕业在即,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在将来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数控技术专业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面临的机遇是抓住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型人才,面临的挑战是不断地探究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守纪律、肯吃苦、懂技能、善创新”的技能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基本标准,也是企业挑选人才根本点。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改变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严重的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培训模式发展趋势,是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下面就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数控车工)为例,对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加以探讨。
一、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的弊端
数控车工专业的专业课涉及到《车工工艺学》、《数控车工工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等几门专业课,操作性强,要求理论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同步。原有的教学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理论和实训教学不在同一场所,且每一教学课题的时间上也很难同步,出现教学内容脱节、教学进度不统一、知识条块分割、学生不容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过易忘等现象。理论和实训教师不由一人担任,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不能将理论和设备的操作过程紧密有机结合,导致理论教师纸上谈兵;实训教师则教其然不教其所以然,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差。例如,理论教学讲授的数控机床与现有的实训设备操作系统不一致,编程指令、控制面板等方面与实际操作编程指令不一致,而学生实训时只有按照实训指导教师讲授的内容实施编程操作;二是数控车工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但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特别是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法,较好的方法也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造成学生难学、难懂,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三是该课程实践性强,理论教学时不能进行示范性操作指导,也不能动手演示。在讲授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时,理论教师虽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讲解,学生仍然不知教师所云。例如,理论教师在讲授车刀的对刀方法和程序子菜单时,学生就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师如果在机床上或仿真软件上演示或示范讲解,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方法;四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数控操作系统不统一。现有教材中一般是以法兰克和西门子操作系统为例讲解,而学校配备的是华中世纪星或广数系统,即使学校的设备与教材上的系统相同,在型号和使用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是由同一位教师承担,在教学场地、教学内容、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克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的弊端,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技能。例如,在讲授编程指令时,边演示边讲授,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让学生看机床的动作或运动轨迹,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掌握了常用的编程指令。在讲解对刀方法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时,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理论实训操作一体化是必要的,是目前提高学生技能的必然趋势。
三、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讲述编程技巧方法,又要指导学生操作,将自己的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教师必须是双师型。好多学校为实现一体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是许多学校对数控设备投入较大,配备了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还添置了CAXA软件和仿真教学软件,在设备的数量和实训工位上基本上可以满足,为学生学习仿真操作、手工编程、自动编程和实际操作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仿真教学基本与实际操作类似,安全直观,成本低,能配备大量的实训工位,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编程指令,检查发现编程的正确与否,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二是经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培养了一定的数控专职教师,在师资力量上符合要求,可以胜任一体化教学。现有的数控教师都从事过数控车床的实训教学,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些都为实现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
四、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安排
数控车工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车工工艺学》、《数控车工工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等,一体化教学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大部分内容:1、专业基础知识讲解与指导演示;2、普通车床一体化教学,即《车工工艺学》与车工实训一体化;3、数控编程与操作的仿真教学,即《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与仿真一体化;4、数控车床上机操作实训。即《数控车工工艺》与数车实训一体化;
五、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分析
一体化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的综合能力;既符合学生实际特点,又突出操作技能实训,并且讲授内容针对性强,学生边学习理论边实训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灵活地加以解决。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学发展趋势,是突出技能训练有效手段。同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顺刚 对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