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第1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地区 中学生 课外浅阅读 现状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很有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仍处于浅阅读状态,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浅阅读风气更盛。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笔者采用实地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中学(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式初级中学)的120名中学生为调查样本,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此次调查拟对农村中学浅阅读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解决农村中学浅阅读问题,促进青少年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农村中学学生课外现状分析

(一)阅读内容以科幻小说、卡通动漫、童话寓言等畅销书为主,经典名著阅读匮乏

笔者对龙感湖中学120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地区青少年课外阅读选材由高到低依次是童话寓言故事,占51%;科幻小说,占48%;卡通动漫类,占35%;经典名著,占27%。龙感湖中学学生喜爱的书籍排名居前的依次是:《火星人》《宇宙飞船历险记》《地心游记》《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童话故事大全》《中国寓言》。

由调查结果可得知,农村地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以科幻小说、卡通动漫、童话寓言等畅销书为主,经典名著几乎无人问津。冷落经典名著以及科幻小说、卡通动漫、童话寓言等畅销书的情况在农村中学生中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农村地区中学生课外阅读已呈现出阅读通俗化、休闲化、浅显化等鲜明的浅阅读特征。

(二)阅读目的感性、随意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学生课外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打发时间,休闲娱乐,占40.83%。其他依次为:兴趣爱好,占34.17%;获得新知,培养自身修养,占18.33%;学习需要,为了通过考试,占6.67%。当访谈时被问及喜欢科幻小说、卡通动漫、童话寓言等畅销小说的原因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或“就是好看”等感性语言来作答。这说明他们的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的,单凭兴趣阅读,课外阅读的目的呈现感性化、随意化倾向。

(三)阅读习惯不良、阅读方法和姿势不当

调查结果显示,35.83%的学生很少有课外阅读计划,通常都是遇到什么读什么;只有12.5%的学生能够制订简单的阅读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缺少计划性,基本上处于盲目无序状态。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37.17%的学生喜欢斜靠看书,躺着或趴着看书的学生比例达到19.1%,边走边看的学生占17.5%。挑重点仔细阅读,其他一带而过的学生比例高达32.5%,28.52%的学生粗略浏览。阅读过程中,什么都不做、只是浏览的学生占35%,29.17%的学生做摘抄,只有11.67%的学生写读后感。以上几项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龙感湖中学的学生阅读习惯不良,阅读方法不当。

二、课外浅阅读对农村中学生的影响

(一)课外浅阅读使农村中学生远离经典名著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过: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降格为背景噪音。而当下的情况是经典被时下的兴趣降格为背景噪音。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下了许多经典名著,值得后人熟读和深思。经典名著对充实读者的精神生活、完善读者的自我人格和提高读者的人生境界意义重大但在浅阅读时代,很多处于身心躁动期的中学生喜欢流行排斥经典,尤其是在升学压力下,课外阅读的休闲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浅阅读状态下轻松娱乐、浅尝辄止、读图娱乐的阅读方式很难让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阅读习惯。另外,以科幻小说、卡通漫画、寓言童话为阅读内容的阅读状态,培养的只是学生对肤浅文学的喜爱,提供给青年读者的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难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与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课外浅阅读导致读者思维钝化和语言运用能力弱化

古语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可见只有善读书、喜读书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喜欢思考、善于思考、睿智成熟的人。浅阅读把读书当作简单的休闲娱乐方式,而不是作为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手段,读书只过眼球不过大脑,对记忆的要求不高,这会导致读者慢慢变得懒于思考,最后在失去读书自觉性的同时也会带来思维的钝化。同时,习惯于浅阅读的读者在运用语言时往往也是“浅运用”。俗话说见多识广,见的优美语言少,头脑中储存的优美语言少,想要很好地运用语言自然也就难了。这对正处于升学阶段和成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课外浅阅读对读者的个性培养不利

如前文所述,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不仅会使农村中学生远离经典名著,而且使青少年读者思维钝化和语言运用能力弱化。需要注意的是,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方式会使青少年读者在日积月累中不知觉中养成了浮躁肤浅、急功近利、不喜欢不擅长思考的不良品质。众所周知,阅读有内涵、有深度的书籍必须经过一个阅读、思索、再阅读、再思索的过程。浅阅读的书籍经过风干抽养,其内容没有血肉,也不完整,阅读时不存在认知障碍,阅读时往往没有过程,更谈不上细致的描写。长此以往,读书的人会静不下心来,无法深入,更别谈思索和感悟。由此看来,虽然阅读方式只是人的行为方式的一种,但浅阅读一旦成为读书习惯,浮躁的心态一旦养成,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专注,其导致的后果将会非常可怕。

(四)浅阅读不利于民族进步与发展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据金羊网2013年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显示的各国国民每年读书量为:北欧国家每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4本,韩国人11本,法国人8.4本,中国人每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远低于其他国家。由此看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有句名言: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往今来,凡是有良好阅读习惯与传统的民族或国家,其国民素质会远远超过同期的其他民族和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成员,人人爱读书、会读书,其民族的智慧将大大提高,而文化的繁荣往往会带来经济的繁荣与国力的强大。试想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的浅阅读之风盛行,一代人或几代人都将会失去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及勇气,整个民族也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探索精神的民族,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三、农村中学生课外浅阅读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中学生课外浅阅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后,在特殊的心理特点作用下,对流行时尚极为敏感,趋新求异的意识也更为强烈。同时,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群体观念和伙伴意识也更为强烈,他们对同伴的信任超过家长和老师,易形成思维举止的同辈互动,表现在课外阅读上就呈现出一种流行化、时尚化、从众化的倾向。另外,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时,他们一方面渴望摆脱成人对自己的束缚和控制,渴望得到关注、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认知能力有限,仍需要成人的保护引导。这种成长过程中的矛盾,需要适当的途径解决。而科幻小说、卡通动漫和寓言童话书籍大多以探险追新,追求爱情、友谊,挑战权威为主要内容,迎合了他们要求独立、自由的心理需求。因此,一些科幻小说、卡通动漫、寓言童话类书籍如《火星人》《宇宙飞船历险记》《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童话故事大全》《中国寓言》等深受龙感湖中学学生欢迎。

(二)学校、家庭原因

当前青少年学生过早地背负上了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压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读书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农村中学生的压力更重。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显示,在面对“影响你读课外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的问题上,47.5%的学生选择了“时间紧,功课太多”。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家长和老师的殷切希望、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青少年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难免会选择一些轻松、不需要动脑思考的读物,而对于需要深度思考和品味的经典名著,学生们都是敬而远之。笔者在龙感湖中学调研时发现,面对“你能准确说出几位著名作家的名字”的问题时,42.5%的学生选择了“不到10位”,28.33%的学生选择了“不到5位”,这就不难解释龙感湖中学学生的课外读物内容以科幻小说、卡通动漫和寓言童话为主了。

中学生步入青春期后,虽有要求独立的意识,但是心智尚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仍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保护,表现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上,亟需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监督。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的爸爸妈妈平时看书吗”,25%的学生家长“不都喜欢,也不都经常阅读”,11.67%的学生家长“都不喜欢也几乎不阅读”。在回答“你的父母和老师对你的阅读的态度是什么”的问题上,25%的学生选择了“赞同,但没有大力支持”,21.67%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不影响学习就好”。在回答“你的老师鼓励你们课外阅读吗”的问题上,20.83%的老师“偶尔表示支持,但没有推荐读物”,3.33%的老师“坚决反对和制止学生的课外阅读”,2.5%的老师“不赞同学生的课外阅读”。综上所述,龙感湖中学学生的老师和家长的视野基本局限在课本和分数,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没有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这就不难解释在回答“你经常阅读吗?你觉得阅读对你有没有益处”的问题时,9.17%的学生选择了“经常阅读,但益处不是很大”。

四、应对浅阅读策略分析

(一)依据学情,制定阅读计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计划必须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和推荐书目,以克服浅阅读状态中的盲目、无序、自发状态。

(二)加强引导,由兴趣入手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心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青少年学生自制力差、分辨能力不强,阅读内容以科幻小说、卡通动漫、童话寓言等畅销书为主,经典名著阅读匮乏,阅读目的感性、随意,阅读习惯不良、阅读方法不当。老师和家长可以针对上述农村地区浅阅读状况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同时,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专题介绍、开展读书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另外,可以利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如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过程,通过一些奇闻轶事介绍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可激发学生看《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配合教材,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课程标准中对课外读物还专门列出了建议。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全文,以加深理解课文,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杨修之死》后可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认识曹操为人多疑的性格特征。另外,还可以进行同作者拓展阅读。由教材中的作者拓展到课外的同一作者所写的其他文章。如学了老舍的《猫》一文后,推荐学生阅读《茶馆》《骆驼祥子》。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教会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道家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课程标准亦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默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发挥阅读在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上的作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运用速读、精读、写读书笔记、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营造氛围,使学生爱读

在充满读书氛围的环境中生长,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环境的布置,教室里可以设置图书角,墙上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并鼓励支持学生进校图书室广泛阅读。同时,对阅读能力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班级内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上要形成家校共识,家长要注意营造学习型、温馨的家庭氛围,还可以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让两代人的心灵在阅读中交融。

第2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的概念

关于阅读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教育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读者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这两种定义,分别从阅读主体的心理过程和阅读活动的社会功能着眼,阐明了阅读的本质。

而课外阅读,指的是中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提高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

二、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自己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之外阅读其它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同志们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所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又占多少。我回想了自己的,大概是三七分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的收获来自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中学 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课外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日益发展,我们所看到、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课本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中学生从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阅读可以健全人格,提高素养

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不仅仅是要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这是一个健全人格,提高素养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地知识,也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就必须鼓励中学生多读书,读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

(三) 课外阅读可以使中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方法。而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会使中学生终身受益。因为中学生在长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会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习惯。这种独立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误区

当前,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方式、兴趣比较单一。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研究者指出,部分教师为了使中学生增加阅读积累,硬性规定学生读多少书、读什么书,只求阅读数量不求阅读质量;而家长也没有正确配合,或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有误,或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式不当。这些培养中的误区导致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

四、培养中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而言,教师要巧妙运用学校的公共设施,给中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阅读标语、在板报上提供阅读信息、定期更新推荐的读物等,来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而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配合教师,给中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以达到鼓励学生阅读的效果。如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读报,也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阅读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使中学生意识到家长对其阅读的重视,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合适的书籍,或在周末带着孩子到公共图书馆、书店、文化中心等场所,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二)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相应地产生好的效果。

1.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课堂之上,教师在结合课堂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学生的兴趣,讲一些作品的精彩章节、故事片段等,激起中学生的兴趣之后,把作品或者文章推荐给他们,让中学生自己去阅读。

2.用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课下之余要多读书,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给中学生做以表率。教师也可以给中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阅读的名人事迹,也可以通过表扬身边的阅读榜样来鼓励中学生阅读。

3.组织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如寓言大赛、成语接龙等,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比赛,对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或是给予一定的奖励等,以此来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中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认知水平也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引导中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第3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调查学生:***、***

调查家长: ***、***

查找资料: ***、***

统计分析: ***、***

得出结论: ***、***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 功课参考书

文学作品

时政读物

广泛阅读 阅读人数比例:     60%

20%

15%

5% 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    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 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

无选择性、盲目

有选择、有收获

70%

第4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在农村初中的大多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普遍下降,更别说鉴赏能力了。而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总量应完成260万字。为此,我校(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官埠中学)组织人员对渣江镇及周边乡镇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没有对学生开放;②学生课外读物少,阅读面狭窄;③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多;④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关注,缺乏指导;⑤农村学生不懂得依托图书馆、网络等平台进行课外阅读。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则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精神兴趣与物质兴趣相结合;②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结合;③个人兴趣与社会兴趣相结合。

三、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1.巧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

(1)以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2)以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3)以书香氛围激发兴趣。

2.精心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1)精心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我们不能让学生盲目地、随意地乱选书籍,导致好坏不分、是非不分;也不能让学生局促在某一领域、某一类别,导致“偏食症”的产生。

(2)精心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好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看书时,我们应指导学生透过浏览形成大致印象,进而从中寻求自己需要的东西,静下心,放慢节奏,进行精读,其他内容则可略读一下。二是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相结合。读过的容易忘记,写下来的可反复研读。当发现动人、精彩之处要摘抄下来。

3.常态化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独学无友”“独学无趣”,我们组织学生在班级内、校园内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使他们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的愉悦感、成就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课外阅读风气。

(2)举行好书推荐会。“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想总是有限的。我们让学生精选一本好书,介绍给其他学生,阐述推荐理由和读后感,相互借阅,约定归还时间,并作深入交换意见。这是一种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做法。

(3)创作广播稿。当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心得、收获后,把它幻化成文字,转化成声音,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们把广播稿纳入班级“流动红旗”评比体系,依靠评比机制促进学生多写广播稿,写好广播稿,这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助推力。

4.积极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享受成就感是学生追求进步的最大动力。如果只有课外阅读实践,而没有展现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这样的课外阅读只会变成孤独寂寞的、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沙漠漫步”。只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积极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才能巩固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展示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①朗读比赛。目的在于以文字感动人,以声音感染人。②速读比赛。速读是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的需要,是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③读书知识赛。它从文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捡拾农村初中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和素质。④故事演讲赛。它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以人物事迹启迪人。⑤作文赛。它的形式可以是仿写,也可以是写读后感,目的在于读以致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做到家校配合,亲自示范。如果进行师生共读,家人共读,营造出一个浓烈的、立体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定飞得更高、更远。

第5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写作的重要性是大家共知的。

去走访语文老师,大家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课内文本教育,纸上谈兵式的将教材上名篇佳作与提高写作水平相联系,而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有明确规定,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但为什么大家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重视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提出很多年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还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样,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阅读的氛围都不够浓厚,学生也养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

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词语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第6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生 课外阅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3-01

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新课标明确要求:扩大学生阅读面,养成读书和看报的习惯,收藏并和同学们交流相应的图书资料,扩大阅读方位,拓宽视野,广泛的阅读各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数量要多于260万字,每年应读2—3部名著。这些标准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相统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上好语文课,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现阶段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

(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影响课外阅读

虽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为学生减负,可是升学考试的压力却使得学生无法轻松,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了完成各科作业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此外,部分家长并不支持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有的学生自己也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就是担心课外阅读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影响总体成绩。

(二)社会、家庭、学校缺少读书氛围

一般来讲,很多高中学校的图书馆利用率都比较低,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的不集中、不固定。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大量藏书,可是学生真正喜欢的书籍却很少,无法满足学生们对读书的需求。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的藏书很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长也缺乏引导孩子学习的意识,家庭中没有读书的习惯。加之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将课余时间用在阅读方面,而是做各科的试题。中学生还会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很多学生都比较浮躁,将自身关注点投放于外部的世界,追求网络和影视作品刺激,喜欢物质享受,不喜欢经典书籍和严肃读物,觉得阅读起来比较费劲,缺乏兴趣。

(三)缺乏有效的引导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把课堂阅读目标定位于应试技能的训练,将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为各个类型题,面对较难的题目,学生望而生畏,所以根本提不起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根本,相应的阅读教学观念依然停留于教教材的阶段,主要授课方式为讲解和分析,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而对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由于和考试无关,所以教师不重视。

(四)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不够深入

现阶段,很多中学生的阅读量都非常小,阅读面很狭窄,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很低。中学生常常读不通文章,写不顺作文,语文的读写水平非常低,缺少常识性知识,对很多阅读材料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不能充分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写作意图、文字的深刻内涵、思想情感等。

二、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策略

(一)科学选书,拓展视野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及兴趣,有计划的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教师必须保证较宽的选择面,不仅要有名著经典,语文教师还必须时时关注相应的报纸杂志、出版动态,留心热点图书,重视文坛获奖作品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的阅读能力,从而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既感兴趣又可以提升其阅读能力的作品。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安徒生其他的童话作品,要求学生阅读以后总结其作品的特点。

(二)合理引导学生加强阅读

课外阅读绝不是教师只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就可以的,还必须进行细心的指导,不然学生就会自行阅读,无法保证阅读质量。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为学生介绍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实际,用鲜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除了课文教学,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例如学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欧美一些著名小说家的著作,要求其在阅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中西方小说在语言叙述、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如泛读法、浏览法、慢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等;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做一些剪裁、摘抄、编写阅读提纲和读书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

3.明确任务,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明确阅读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极端实施,使学生进行逐步完成,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裕度的自制性和自觉性,实现兴趣阅读转变为意志阅读,顺利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阅读兴趣是学生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探索未知的一种心理素质及认识倾向,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了让学生能够一直坚持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及时有效的肯定学生独特的阅读理解、体验及感受。此外,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获得更强的成就感及动力,在交流中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读书方法,拓展视野及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当代的中学生具有比较普遍的释放个性、保护个性、张扬个性的心理,他们希望用自身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来审视相应的文学作品,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评价,并不是被动接受者。

三、结论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能够给人以知识信息,更能塑造人的性格品德,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它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宝库”,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当前,不少中小学生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让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影响学生。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一些名著、与教学课文相关的文章、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图书等。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设计活泼新颖的阅读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喜欢活动和游戏。因此,我除了开设阅读指导课外,还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强化了课外阅读。

1.设计手抄报

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写作素材。

3.开展读书交流会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次抽出一两个学生到讲台前,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

三、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再好的“指导”方法也没有效果。因此,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始。

1.教师学识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欲望与兴趣。

2.教师情感感染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学生往往在他们所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花费精力较多且成效教好。所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爱上了语文,还怕他课外不去读书吗?

3.巧用学生心理需求激励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取成功、渴望交往、抒发独特体验、要求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合理迎合需求,对加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大有益处。对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仅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还能使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和活动中获得巨大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鼓舞他们阅读的热情。

第8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他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连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绩的途径。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超过了其它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或者为取得较好成绩,看一些教材辅导读物。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对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二)从阅读时间看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四)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罗曼.罗兰、海明威、莫泊桑,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四、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上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张贴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的画像;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的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看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科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懂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记下来。

(2)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9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经典;提高素养

2006年,广州市团校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广州市中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调查显示,7.7%的被调查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每年读课外书不超过一本。15.7%的人每周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周阅读时间在1小时至5小时之间的学生数量最多,共占被调查学生的60%。被调查的学生不阅读课外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其中回答“没有兴趣”和“没有时间”的人最多。在中学生最喜欢的书籍中排名占前几位的是科幻小说(40.1%)、漫画(32.7%)、世界名著(29.2%)、青春小说(25.2%)、言情小说(24.9%)、人物传记(24.9%)、杂志(24.7%)。不难看出,小说类是中学生最钟爱的书籍,科幻小说、青春小说、言情小说加起来的比例超过了90%,而且世界名著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也是小说类。此外,调查表明,中学生七项主要的休闲活动所占时间的总体排名依次是:看电视、听音乐、上网、课外阅读、体育活动、与朋友聊天、逛街、玩电子(网络)游戏。可以看到,通过书籍、报纸等传统阅读的休闲和信息获取的功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方式所取代。不难看出,青少年阅读对象的主体是一些不需要花费很多脑力的娱乐和休闲类书籍。有专家担心,青少年会越来越少动脑,他们的分析能力与他们享有的大量资料已不成比例。因此,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

现今的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成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是获得语感、掌握运用语言规律的必由途径。课外阅读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带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更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领悟。基于此,激发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的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能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课堂学习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到图书馆中去自由阅读。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每周应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并在课室设图书阁,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教师的讲授,从而为学生拓宽了视野。

中学生需要课外阅读,更需要经典阅读,这本是一个不容商量的常识性问题,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常识性问题竟也遭遇争议。中学生远离经典,已成为一种令人忧虑的常态。毫无疑问,当代中学生应当读当代,当代不少作品的阅读价值也彰明较著。但平心而论,即使是当代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恐怕也未必能和经典同日而语。至少,它们没有经过悠悠岁月的过滤沉淀,缺少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更缺失经典作品宏伟浩大、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作支撑。在中学生精神生命发育成长的黄金季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削减他们阅读精品的数量。有人说,当代中学生不愿读经典。是的,“喜新厌旧”是中学生阅读的普遍心态。但是,经典作品的权威性、深刻性,它的独有千秋,它的崇高与神圣,奠定了它在人类文化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注定了它是全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之一,就是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化,对中学生的“无知性远离”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当循循善诱、热忱引领,甚至来一点“逼迫”和“指令性”,这都是必须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应当在16岁之前。避难趋易乃人之天性,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无动于衷或一味迁就,其实是对其精神成长的隐性伤害。如果一代又一代中学生远离经典,那么,中外优秀文化的传承必将形成断层。

总之,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经典阅读,让学生接受高品位文化濡染,进而更高层次地提升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个体的精神大厦。

参考文献:

[1]谷丽辉.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J].中小学电

教(下半月),2009(9) .

[2]严寅贤.经典阅读缺位之后隐忧多[J].师资建设(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