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情境 教学创设 创设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情境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此,下面就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一些思考。
一.和谐情境,发展创造力。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我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是我努力的方向。课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二.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让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上。上课后,让孩子们观察今天讲台上的人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站着两位同学,然后我又指名三位同学一起上台,让学生观察发生的变化,然后又指名三位同学上台,让学生再次观察台上学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能不能把同学上台的过程说一句话,然后根据前面的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台上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学连减时,再让学生依次按1名、3名退下,再让孩子们根据台上学生的变化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直观演示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并且能直接参与实践,对连加与连减的意义理解的更加透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情境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问题而且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又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出示超市某些商品的价格“ 一支铅笔0.50元,一把小刀1.00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潜能更易得以开发。
三.质疑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初根据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一种手段。它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认知过程中。例如:我在教学《年 月 日》一课时,首先模仿一位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今年12岁,而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道题是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按照一般的教学过程是放在讲完课以后才让学生做的,先拿出来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跃跃欲试,产生了急于想了解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产生了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这时我就板书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又如我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不需要计算就知道这个数能否被2或5或3整除,不信我们就试一试,同学们感到很惊奇,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试着要难住老师,结果我回答的又准又快,同学们惊奇之余,都急于想知道这种神通广大的本领,于是带着炽热的求知欲,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中,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当然,创设情境时,问题一定要紧密贴近本课教学内容,问题要创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把问题作为“药引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游戏情境,妙趣横生。
激发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玩和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认识时,在讲台上摆出酸奶、文具盒、玩具、蜡笔、足球等,并标上单价,模拟生活情景,让孩子们扮演顾客、服务员进行实践。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体会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欲望。
又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数学广角里有很多内容,投掷硬币,植树问题等都可以设计游戏,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兴趣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五.活动情境,培养实践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借鉴了不少老师的做法,组织让学生用小刀切萝卜,切下第一刀时,用手指摸摸切过的地方,感觉平平的,让学生感知了“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用手摸摸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叫“棱”,再切第三刀时,用手摸摸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经过活动实践,步骤清楚,重点突出,全员参与,比教师一味的解说生动的多,见效的多。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只有高度充分运用教学情境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作者:林琳 《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探究》 发表日期:2011-11-20
一、 巧用音乐欣赏,渲染教学情境
美妙的音乐常常使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特殊的旋律、音韵、欢快的节奏常将人带入特有的意境中。而英文歌曲更是充满了异域风情,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中选取贴近教材特点的音乐,在适当时机呈现给学生,或集体哼唱,或视频展示,或师生同唱,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可以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这一语法现象时,笔者给学生播放“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伴随着舒缓深情的旋律,学生陶醉在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中,引发了他们许多的感触。音乐播放结束后,让学生用英语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 “It’s great! This song makes me recall the past beautiful time. They are still important to everyone.”有的学生说: “It makes me cherish the present time.”还有的学生说: “It makes me recall my childhood. When I was a child, ...”有的学生说: “That’s really the good old days.”学生们畅所欲言,既领会了过去时态,同时也懂得了一些生活哲理:怀念过去无可厚非,珍惜现在则更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强化,师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二、 利用实物演示,给学生呈现情境
用实物展现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枯燥单调的英语知识与鲜活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共鸣。特别是在一些单词教学中,教师可先用实物来呈现其意思,像食物、文具、书刊、小玩具等。再如一些形容词也可以借助实物来表达意思。可利用坏茶杯、破文具来介绍broken; 用茶杯来表达a cup of ...; 用一张纸来展示a piece of ..., 等等。通过这些实物展示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明了地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
三、 运用媒体展示,给学生拓展情境
语境是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英语教学,很多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语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制约了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也是造成英语课堂气氛沉闷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真正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达到丰富和改善英语学习的环境,打破那种英语课堂死气沉沉的状况,教师必须创新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优势,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自然真实地开展学习,这样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更由于多媒体技术在进行信息传递时的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更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自然的也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购物、生日、看病等特殊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情境,通过画面中性格鲜明的人物,自然流畅的表达,栩栩如生的场景,再配以适当的音乐,必然会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也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历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等师范;数学课堂;践行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发展人才,不断满足社会和国家的实际要求,就应该对现阶段教学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认识到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地将教学质量进行提升[1].通过对现阶段高等师范教学情况的研究,发现其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而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本文就将对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我国高等师范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现阶段我国高等师范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味地在课堂中进行口头叙述,并没有充分地运用到现代教学技术,使得我国高等师范课堂教学中始终保留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填鸭式教学始终得不到相应的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掌握有帮助,但是这也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思维,一旦遇到其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懒于思考,不愿意展开深入分析,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环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学生在这种枯燥的课堂氛围中难以调动积极性,同时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由于这种教学使得高等师范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因此课程的内容多和安排的课时较少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很多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师想要让其数学综合运用的能力得以提升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3].
二、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践行对策
(一)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与动手实践进行充分结合
要想进一步提升高等师范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进行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理论和动手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能力较强的学科,要想真正对这门学科进行学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学科的学习比较枯燥,同时存在较高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这门学科丧失兴趣.所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广大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结合,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情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以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现代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掌握合适的时机,通过有效的实践对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三视图”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固定的几何体进行观察,通过学生对几何体的实际观察,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将几何体用平面图形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现,最后让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进行充分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明显特点,并将三视图画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不仅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突破,同时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了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意义,对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积极影响[4].
(二)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结合
在以往的高等师范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比较深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对数学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结合,并选择较为恰当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进行有效创设.
比如,在对学生M行“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春节即将来临,苏宁电器为了对广大新老顾客的支持进行回馈,对现有的部分商品进行了打折活动.在本次打折活动开展过程中,共计将进行两次大力度降价活动,为此商家提供了两种具体方案,如果你现在想要购买某一商品,请你分析哪种方案降价最多.第一个方案:首次活动的方式是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第二次活动则是采用促销的方式对部分商品继续打折和降价处理.
第二个方案:前后两次都直接采用打折的方式对商品进行降价.”当这一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可以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数据代入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这样对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发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着更深刻的了解,这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作用[5].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提高高等师范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
(三)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认知冲突进行充分结合
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之前,还应该对以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但是在这种新旧知识的冲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将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对认知冲突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复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便获取有效的解答方式.当有学生说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反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对其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正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将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在任何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起到帮助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苗志金.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究[J].成才之路,2014,35(34):22-23.
[2]范连珍.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5,15(15):45.
[3]陈娟.情境教学法在职高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6,79(10):9-10.
【关键词】情景教学;中学政治;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和“场景氛围”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模式,包括两层基本涵义:一是利用外部资源刨设情景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等;二是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营造有情感有意境的气氛实施教学。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培养学生的政治理想和社会参与精神就必须模拟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中学政治情景教学的意义
中学政治情景教学对于改变传统政治教学枯燥单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升华认识是十分有好处的。
1.增加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情景教学就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寓情于景,述景谈情是自然的过程,不仅让课堂生动起来,也增加了课堂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比如,我在课堂上讲述我国生态文明的时候,我就避开讲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给学生创设情境: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态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设身处地的去感悟情景的变化,在情景的变化过程去体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等问题。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老师大多采取的灌输式教学,即不管学生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原理和概念。造成部分同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发生,更不能把所学理论用于社会实践中去。情景教学的好处之一就在于让学生根据情景变化,不断自我去探讨问题的发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在讲到我们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让学生看看相关的企业“引进来”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效果较为理想。
3.激发兴趣,升华认识
中学政治实施情景教学,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认知水平。“教师在澡堂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及寓言.笑话等生动活泼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习是学会思维的一个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即灵活运用的能力,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现学生的思维进程中的矛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同时深化学生的知识与思想。”
二、中学政治情景教学实施的师资要求
情景教学的实施者、策划者及过程的操控都要政治老师的参与,中学政治实施情景教学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中学政治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中学政治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才能高屋建瓴,剖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系统的观点统筹,做到问题分析有深度,内容讲解有高度,吸引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来;中学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敏锐的发掘社会热点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情景删选中加以区别利用。
2.中学政治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情景教学离不了学生的参与、思考和谈论,在此过程中,如何防止偏颇和极端,控制课堂秩序就显得十分必要。“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
3.中学政治教师要有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现在的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衡量的,忽视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手能力和创新品质,甚至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都没有有效的考察。在实施情景教学前,配套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要健全,可以实施隐形和显形的评价机制,即既要考察学生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考察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动态的考察一个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三、中学政治课堂情景教学实施的方法
中学政治课堂情景教学实施的方法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和教师的水平有选择的加以区别利用,具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导入情景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政治课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政治课教学任务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要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必须让学生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营造一种直观、形象、逼真的情景,渲染气氛,烘托情景,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究思考的热情,更会给学生真实自然、生动感人的情感体验,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二,用生动的故事营造情景,吸引学生进入情景角色。我在课堂教学过程就是采取这种营造情景的做法,比如我在讲述《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时候,我就讲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一个人不懂的信用卡使用,在银行里面闹出笑话。然后,我就问学生:你希望自己也出现这尴尬的一幕吗?自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效果较好。
第三,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身心特点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情景教学过程。高中学生在认知上高于初中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思考能力,创设符合他们特点的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他们社会经验的积累。比如,我在讲述投资的几种类型的时候,我就安排了几个小组:股票组、债券组合保险组,让各组自己总结自己的优势,模仿销售人员推销自己的产品。这种形式不仅加深了他们学习的内容,还锻炼的学生的动手动脑、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情景教学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有着广泛和有价值的利用空间,中学政治要合理利用这一有效的教学形式为教学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屠岚.例谈化学课童中的情景教学[J].中等职业教育,2010,4
[2]侯晓斌.浅谈德育课中的情景教学[J].河南农业,2010,4
[3]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4]葛洪亮:高中政治情景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5]赵雅莉:论情景教学在中学政治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本文谈一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浇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生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益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
巴莆落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题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例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电路板,紧接着提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变亮?”学生答:“用一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样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模,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同学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的有劲,玩的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利用想象构思情境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设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学习就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所以要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而且离得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我们要的是“数学不要脱离实际”、“不要唯形式化”,要的是求得对数学精神实质的把握和形式化表达之间的动态平衡一,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 创设合作情境。帮助学生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这样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 创设动态情境,吸引学生
多媒体应用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的去学习数学。
多媒体课件有图文并茂的优点,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一类是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课本中的轴对称现象和函数的图像及共性质等问题情境就属于这两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后,学习新知的欲望更强烈,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更高涨。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创设一系列情境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深厚情感。所以教师要以体现培养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的观察、想象、审美、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意、动手演示、多向思维等方面的新颖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交互进行活动,以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信息展示使得学生感到数学趣味横生,思维活跃,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4 创设游戏情境。激励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环境;创设;策略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1、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记得以前教育台播放过一位老师教《质数和合数》的电视。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是:必须用乘法;限用自然数;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景导入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首先,一个成功的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简洁、精练、紧凑―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练,一般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合适、灵活―灵活性原则
每一种导入形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定的应用范围。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堂课究竟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导入―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
再次,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每节课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人的技巧。
(一)以旧引新创设情境
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新知识、新概念,会给学生以突兀之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作文章.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来思考新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从旧知识的复习转入新知识的研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可变通性制造悬念,创造出一个“愤”(心欲知而未知)“悱”(口欲言而未言)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这种冲突转变为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还有:(1)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挖掘;(2)以数学典故、史实创设情境,激趣;(3)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4)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5)以数学悬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2“函数的概念”的导人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阅读材料(幻灯片)。回答问题。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炮弹距地面的h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h=130t一5t2。
(1)这个实例中的变量有哪些?
(2)它们之间的对应(依赖)关系是怎样表现的?
(3)填表
(4)时间t的取值范围?
(5)飞行高度h的取值范围?
(6)设炮弹的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炮弹距地面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对于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距地面高度h和它设计说明:这是一个“导入”的材料。以“设问”的形式出现,主要作用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发学生思考(主体参与)。
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过程与体验),有助于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的导人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研究探索的状态。
(三)构思趣题创设情境
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实际问题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人研究发现的状态中。这类问题构思巧妙、紧扣教材,既让学生动一番脑筋,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我姓什么?姓“王”,你们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
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一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又如:在墙壁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人们为什么不惜踏坏花草而不愿从花坛的边沿走路?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个数字。而电影院的座位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等等,只要教师留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
(四)直观形象导入
平时我们教学中的图片、插图.大部分离学生比较遥远或者比较陌生。如果偶尔碰到学生身边的材料,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因而我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先出示我们学校的大花坛图,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感到特别好奇,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我们的学校的大花坛中间是一个圆形.它的半径为3米,中问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看看我们班谁最能干?能用算式表示这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凭自己的经验列出算式。然而我紧接着问: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的创设趣味情境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记得我在教六年级数学中的“鸡兔同笼”应用题的时候,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美丽的大公鸡和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鸡和兔一共是20只,但脚却有56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学生很感兴趣地投入到题目的思考过程中去了,很快正确结果就算出来了。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等,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给学生创设的是形象、生动地有趣问题,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这样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搭配中的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像刚才这样的问题,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让学生编号、连线……,刚才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记录下来。根据老师给你提供的图片自己连一连,再展示交流。最后给小红提个建议,你认为怎样搭配最好看?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
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掌握新的内容,使他们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快快乐乐学数学。
3 创设问题思考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学起源于思,思始于疑。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过难过深的问题,又会使学生心灰意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因此,情境中的问题思考要有层次,也要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才能够激发学生高深度的思考。如我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可先通过摸球、猜球等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可能”、“一定”、“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老师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口袋里有10个红球和4个黄球,要想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怎么办?”通过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把红球数量减少”和“把黄球数量增加”等方法。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时,出示下面一道题,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纸箱,里面能装多少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答案是:(6×4×5)÷(1×1×1)=120(个),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里面改装为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教具,最多能装多少个呢?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用(6×4×5)÷(2×2×2)=15(个)嘛!”好家伙,果然中计!接着,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现出草图,并标上长度,很快有学生出声了:“15个不对呀!只能是12个。”我微笑着表示肯定,此时的教学效果远比我事先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要好得多。“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反面的教训比正面的经验要深刻得多,只有历经险阻,才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身难忘。
创设情境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键应落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才是焦点,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勿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都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有机结合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王锦萍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
2 孙颖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