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代女子礼仪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代女子礼仪常识

第1篇: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

这段话详细地叙述了《千字文》成书的前后经过。《千字文》成篇之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千字文》的内容

《千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伦理、历史、农业、祭祀、饮食等。具体来讲,纵观《千字文》全文,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天地、宇宙的诞生和日月星辰讲起。而后谈到早期历史和商周武王时期盛世的表现。这一部分内容共有三十六句。《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道德修养准则。该内容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如《千字文》中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接着文中又深入阐述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内容。这部分内容共有六十六句。《千字文》第三部分首先谈到京城行胜、都邑华丽,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以及将相公卿们丰厚的待遇和富足的生活。而后列举一系列文臣武将策功茂实的事迹。这部分内容共有五十二句。《千字文》第四部分首先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其次谈到日常理家,最后讲到人生的价值在于有益社会。这部分内容共有九十六句。

三、《千字文》的体例特点

(一)句式简短整齐,讲究押韵对仗

《千字文》句式不仅短小精悍,结构整齐,通俗易懂,而且音律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如“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细读《千字文》,不难发现,其句式还注重对仗。有人做过统计,“《千字文》计一百二十五组,对偶句有八十五组,占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对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内两句自为对偶,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另一种是两组互为对偶,如‘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1]同时,《千字文》的句式也讲究押韵。“《千字文》是每两句为一组,每组双句均押韵。如开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押韵。最后,‘布射僚丸,嵇琴阮啸……孤陋寡闻,愚蒙等诮’押韵”。[2]

(二)在内容上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总的来说,古代蒙学教材的编写都注重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原则。毋庸置疑的是《千字文》作为古代蒙学教材之一,也具有该特点。熟读《千字文》,可以发现,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诸多方面的知识。首先,作者开篇讲天文气象的自然运作现象,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其次,讲人类早期的历史,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再次,介绍与古代统治相关的问题,如“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最后,介绍自然风景、农艺、饮食等文化常识。由此可见,该童蒙读本是一部汇集古代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此外《千字文》十分重视孩童的道德教育。在《千字文》中,作者首先规劝孩童学会修五常之事,了解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如“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其次劝诫孩童要珍惜时间,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再次谈到孝亲、夫妇人伦、兄弟和睦、朋友之谊、忠孝之心等人伦关系。可见,诵读《千字文》既有利于孩童提高语文素养,又有利于孩童从小树立良好的品德。

四、《千字文》的教育功能

(一)《千字文》的德育功能

《千字文》作为古代语文启蒙教材,除了以识字为主要功能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童蒙进行德育的浸染和渗透。简单来讲,《千字文》中所涉及的德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仁爱向善思想《千字文》提倡仁爱教育,提倡与人为善。《千字文》中多处出现描述劝善的语句,如“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意思是说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仁慈隐恻,造次弗离”,意思是说在任何繁忙和紧急的情况下,都不可失去仁慈和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千字文》道出了一连串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庶几中庸,劳谦谨敕。”“易攸畏,属耳垣墙。”很明显,这些内容都是劝善的教育,劝我们存有善良之心。劝我们有过错要及时改正,诚信做人,心胸宽广。劝我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谦虚谨慎,为人处世时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劝我们应洁身自好,保持善良正直的本性。劝我们要珍惜时间。2.孝悌友爱观念俗语称,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中,孝悌观念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孝悌友爱的教育。毫无疑问,《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之一,自然少不了尊师敬长、孝顺父母和对他人友善仁爱的思想意识。首先,《千字文》对孝父忠君做出了叙说,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意思是说以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对父亲要亲爱与恭敬,对君主要恭敬。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诚于国家,应当不遗余力,甚至献出生命。其次,《千字文》讲到兄弟之情,如“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指出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因为同受父母气血,如同树枝同根相连。再次,《千字文》对朋友之道进行劝诫,如“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劝诫我们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最后,《千字文》推崇推己及人的爱人之道,如“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意思是说对待姑母、伯父、叔父要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要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这句话从狭义层面讲,我们要将孝道、爱心扩展到父母以外的家人。从广义层次讲,我们还要将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扩展到对社会他人的爱。3.提倡注重礼仪“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孔子所提倡的“礼”是指周礼,即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所以他主张“礼”就是一种制度,是一种规范。那么,以宣扬儒家思想为主的《千字文》自然少不了对礼仪的倡导和弘扬。例如,《千字文》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明显是倡导礼仪的。其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讲的是一种社会规范。“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讲的是一种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4.劝勉勤奋刻苦列宁曾经说过“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就是说人立志后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有勤奋刻苦的实干精神。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映雪囊萤”的孙康与车胤、“立雪程门”的程颐、“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千字文》既然是古代蒙学教材,那么劝勤就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例如,“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意思是说东汉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显然,作者周兴嗣借用王充刻苦读书的精神,教育学童在学业上要持有勤奋刻苦的毅力,才能取得进步。5.加强理想教育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孩童加强理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阶段是其理想教育的黄金期,儿童时期理想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道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千字文》作为古代启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多处教化儿童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劝告大家,作为女子要讲究“贞洁”,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要求人们要改过自新,不要忘记对品德才能的追求,待人要谦虚,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短处,更不能恃才傲物,恃强凌弱。“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告诫人们作为人子要竭力敬父,作为人臣要尽命忠君。

(二)千字文的智育功能

1.知识教学。首先,前面已经提到过《千字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孩童在童蒙时期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提升其语文素养。其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伦理、教育、农艺、园林、祭祀、饮食等各个方面。如伦理类内容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下和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等。历史类内容有“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等。饮食类内容有“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其次,《千字文》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在隋唐五代、两宋、明朝、清朝时期都把其作为官方认可的重点识字教材。在用字方面,《千字文》所选用的字都是南北朝时期常用的汉字,这些汉字在今天依旧常用。“对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由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千字文》含现代常用汉字约88.4%,其中常用汉字占81%,次常用汉字占7.4%,非常用字占11.6%。”[3]2.写作教学。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写作之难,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缺乏材料,言之无物。而在写作过程恰当地、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可以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增强文化厚重感和事例典型性。《千字文》作为古代语文教材之一,其文中含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千字文》中出现的名人典典如“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绮回汉惠,说感武丁;耽读玩市,寓目囊箱;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存以甘棠,去而益咏。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孟轲敦素,史鱼秉直;毛施淑姿,工颦妍笑。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难能可贵的是,《千字文》中引用的典故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人物,他们身上具备勇敢、仁慈、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为国效忠、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对于当前中小学生来说,这些典故不仅会成为写作的优秀素材,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3.书法教学。书法是一门艺术,它以汉字为基本载体,以其充满情感与幻想线条美传递着文化,传输着文明。书法艺术历来被看作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美是汉字特有的。“《千字文》是作者集‘书圣’王羲之一千字而成,这就决定它从诞生之初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体现了那一时期的学者和统治阶级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后世历代书法家对《千字文》的书写也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南梁以来的书家,大都喜好书写《千字文》,如隋代的智永,唐代的张旭、怀素、高闲,宋代的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的文徽明、董其昌,清代的傅山、赵之谦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千字文》书迹。在古代众多《千字文》书迹中,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书法杰作。”[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能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5]不难发现,书法教学在中小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中小学推广《千字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学习《千字文》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又可以训练书写技能。

(三)《千字文》的美育功能

所谓美育,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6]《千字文》作为一部通行的蒙学教材,除了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之外,还具有美育功能。其通过对自然之美、人格之美等方面的叙述引发孩童阅读兴趣,体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1.自然美自然生态的美,是最普遍、最具魅力的美,在《千字文》中有不少描述自然景物的语句。这些内容会成为儿童心目中的“精神家园”,铭刻在儿童心灵深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鸣凤在竹,白驹食场。”这些是《千字文》中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句子。从宏观的天、地、宇宙、日月、辰宿、春夏秋冬,到微观的云、雨、露、霜、金子、水、玉石、剑、夜光珠、李柰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仿佛再现了如画一般的美景。《千字文》以华丽的文字再现了自然生态之美,使儿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真与美好,有利于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并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2.人格美《千字文》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充满着积淀深厚的古典审美特征:有的具有崇高的品质,如推位让国的尧、舜;有的体现为勤政爱民、体恤百姓,如去而益咏的召伯;有的体现为一诺千金,如济弱扶倾的齐桓公;有的表现为勤奋刻苦,如耽读玩市的王充,等等。诵读这些富有人格美的语句,能够荡涤与洗礼儿童的灵魂,陶冶儿童的情操,完善儿童的人格。

五、《千字文》对当今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7]“现在儿童的童年时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选择哪些东西进入儿童的头脑对其一生都是有深远影响的,语文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语文课程功能的发挥,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8]对此,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千字文》进行对比,发现这些教材在编写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内容上缺少礼仪规范教育、历史知识教育等。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例,从多角度剖析其在内容选取上需要改进的具体表现。

(一)加强同伴之间友爱的观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儿童在处于父母类人往之外最具平等性相似性的社会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恰好满足了儿童较低层次的安全、归属、爱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实现无疑对儿童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9]有关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有效性、帮助他人、情感、适用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学校社交不适等一系列困难。“根据同伴交往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前者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力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老师)。后者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10]通过对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以水平关系划分的同伴关系课文为零,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在这一阶段,他们大都表现出能合群,喜欢与同学交往,对人富有同情心和友好的行为,在集体中能够愉快地生活。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教育与引导,之后其同伴之间的友爱观念指数会降低。因此,儿童在这一时期阅读一些与同伴交往相关的文学作品十分有利于他们为今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反观《千字文》,它作为古代的启蒙教材,自然不乏对这一内容的介绍,如“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两句话劝诫童蒙,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相互告勉。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可以适当增加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内容。

(二)适当增加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宋代以后逐步形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的蒙学教材,这三部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古人言:“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解历史的好处。首先,读史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其次,“了解过去历史,总结国家兴败的历史教训,能够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11]对于《千字文》而言,作者在文中道出了一些历史知识,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等。以上句式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修饰,只选用了一些便于儿童理解的文字,儿童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更替,更能够追本溯源其兴衰成败的原因。这样的编写方式,既教授了儿童历史知识,又方便儿童的记忆。对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对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内容的介绍没有涉及。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应适当增加一些历史知识,原因如下:首先,从学习历史年龄特征来讲,古代学生入学年龄或童蒙教育年龄段为八至十五岁。也就是说,在古代,童蒙大致从八岁开始接触蒙学,跟随老师从蒙学教材中学习历史知识。而现代二年级学生的入学年龄通常也是七八岁,因此该学段学生适当了解历史知识与其身心发展特点是相符的。其次,相关文件指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教材在编写时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再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历史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儿童时期,其情感的发展随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分化,是一个从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儿童的低级情感如快乐、兴奋、悲伤等,儿童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集体感、责任感等。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二年级学段学生的情感逐渐地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因此,该学段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反映,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期是礼仪教育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能够使儿童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3]。《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对小学生的礼仪要求涉及四个方面: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而古代蒙学教材《千字文》是从三个方面对童蒙礼仪规范教育进行叙述,如“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是从个人礼仪角度劝诫儿童在与别人交谈时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这是从家庭礼仪角度指出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和谐相处。童蒙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外受傅训”这是从学校礼仪角度要求儿童在学校要听从老师的教导。浏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对礼仪规范教育内容的选取十分匮乏。然而,当前该学段学生呈现出不文明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个人礼仪层面,学生对于仪容、仪表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平时不注重自身的站相、坐相与走相。家庭礼仪层面,离家或归家不与家长打招呼,饭桌上缺少用餐礼仪。学校层面,纪律观念淡薄,参加升旗仪式奇装异服,在校园内不讲普通话。如果这些不文明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将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适当增加基本的礼仪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孙丽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3]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百川.《千字文》与书法的不解之缘[N].人民日报,2014-07-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郭勇.美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苏]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11]李唯.《三字经》与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固原:宁厦师范学院,2015.

[9]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戴丽敏,胡雨杰.婴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内涵、意蕴与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7).

第2篇: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

关键词: 《三字经》 蒙学 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在马年春晚上,众少年朗朗的吟诵,让观众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而这几句四字韵语正是出自我国古代经典蒙学教材《千字文》。《千字文》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都是古时儿童启蒙识字必不可少的教材,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三百千”。近年来,随着“国学”的持续升温,古代蒙学经典教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而“读经热”正成为学前和小学教育中新的潮流。接下来我们以《三字经》为例谈谈蒙学教材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影响,这对今天的小学教学和教材编写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一、《三字经》首先明确教育孩子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责任。

《三字经》作者在强调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意义之前,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是本书教育理论的基础。然后才指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里阐明了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责任。送孩子上学受教育是家长的责任,教育要求不严是教师的失职,不好好学习则是学生的过错。小时候不用心学习,长大了靠什么立身处世呢?因此,成功的教育与学习既需要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同心协力,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及良性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三字经》的教育理念既重知识的学习又重品德的养成,把品德培养看成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

《三字经》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如介绍数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等基本名物及“小学”、“四书”、“六经”等基本常识;然后讲述历史及朝代更迭,被人们誉为“袖里通鉴纲目”[1]、“千古一奇书”。《三字经》在让孩子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同时,又学习了一种文化传统,渗透了一种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积淀最深厚、影响最深远的为人处世的人本思想和道德意识。如《三字经》明确提出“首孝梯,次见闻”,认为人生第一大事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增长见识。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是说要和睦师友,谦恭有礼;“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说要孝敬父母,关爱长辈;“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教人兄弟友爱,互谦互让。在讲述易被儿童理解的“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故事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既生动又积极。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课外时间讲解有关《三字经》的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激发孩子学习《三字经》的兴趣。如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小故事,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提前渗透对《三字经》经文的理解,通过故事达到教育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目的。可以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有礼、爱国爱家的良好品格。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字经》不是枯燥的说教,先是利用榜样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窦禹钧,号燕山,五代后晋富翁,富而不忘对孩子的教育,最终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窦僖)都获取了功名,成就了“五子登科”的典故。《三字经》还以众多的学习榜样劝导儿童勤奋向学、立志成才。书中列举了21个榜样,有圣人、宰相勤学不辍者(如“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有平民百姓刻苦勤勉者(“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有年少成名者(如“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有大器晚成者(如“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有才华横溢的男子,也有聪慧过人的女子(如“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这些事例既形象又生动,仲尼师项橐,赵普读《论语》,路温舒与公孙弘抄书,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故事,是古人勤学成才的例子,即使今天用来教育孩子刻苦勤奋也是很好的例子。

四、主张教学和学习都应当循序渐进。

《汉书・食货志》在记述“教人之大略”时说:“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2]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则更明白地指出:“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大学“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3]。《三字经》讲解为学方法,作者首先认为“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终,至四书”是说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就可以开始读“四书”了。四书读完读什么书呢?“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显然,读完四书读六经,还介绍了“诗书易,礼春秋”六经名称。经书读了还要读子书,“经既明,方读子”,怎么读呢?“撮其要,记其事”,作者在子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家作介绍,“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书、子书都读了,还要了解历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如何读史书呢?“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可见,作者每提出一点问题,都有自己自成体系的内容,既有观点,又有例证。作者不但告诉孩子读书的顺序和内容,还告诉孩子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学龄初期儿童的记忆力超前于理解力的发展,因此能够读通文章,明确字、词、句的含义,达到“字求其训,句索其义”的程度即可。至于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道理和进入文章的意境,那是将来长期的任务,对蒙学儿童不必过分要求。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当认真读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反复诵读,先掌握重要内容,再在今后的读书和实践中逐渐加深理解。在打好基础之后,学习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

五、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要和蔼,要循循善诱。

《三字经》注意语言的亲切感,作者娓娓道来,犹如一位长者和蔼地与孩子交谈,如“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幼而学,壮而行”,等等,就像这位长者在跟孩子说:“你们小娃娃呀,也要多思考;你们小孩子呀,要有志气,要勤奋学习。”这就不会给人以说教之感,而让孩子在受教育的同时如沐春风,如逢甘露,将老师当成知心朋友。《三字经》最后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结束,这样的内容能够让儿童掩卷深思,从而达到启人心智、劝人向学的目的。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值得今天的教师学习和借鉴。

《三字经》中的多数思想教育观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思想,如劝善友爱、尊老爱幼、爱国主义、劝人勤勉等,这些思想无不充满正能量,无论是对于培养当今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还是对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王应麟著.[清]贺兴思注.三字经注解备要・叙,1933:1.

第3篇: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

关键词:《幼学琼林》 现代教育价值 研究

一、蒙学教材概述

蒙学教材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在蒙学中对儿童进行教育需要用到教材。于是,在中国历史中,各朝各代几乎都曾产生或沿用过一些颇有影响的蒙学教材。到明清时期,蒙学教材较前代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蒙学教材大致有以下几类: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伦理道德教材,如朱熹的《小学》、吕祖谦的《少仪外传》;诗歌类教材,如《千家诗》《神童诗》;综合知识类教材,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蒙学教材的主要特点:一是重视汉子的特点;古人利用汉子是单音节文字,容易组合成整齐、押韵的词组和短句,在编写上采取韵语题材或或对偶句式,便于儿童识字。二是注意与日常生活联系;三是考虑儿童的兴趣特点,蒙学教材中多用故事,配有插图,是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并将许多常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穿插其中,使儿童既能长知识,又能明事理。

二、《幼学琼林》概述

《幼学琼林》别名较多,程氏所编“幼学”本名《幼学须知》,后人还称其为《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代学者邹圣脉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有人称之为《幼学故事琼林》),遂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一面貌。

《幼学琼林》一书分为四卷,分别是卷一包括天文、地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二包括祖父子孙、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三包括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四包括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它广辑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方面的知识和典故、分类成篇,编成骈语,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容易记忆,受到广大诵习者欢迎,流传极广,被人称之为《对偶句典故词典》,在旧时成为蒙童的必修读物。

三、《幼学琼林》对现代教育的作用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是前人学习运用《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的经验之谈。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幼学琼林》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幼学琼林》的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第一,《幼学琼林》内容的丰富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它共有四卷,包括三十三章,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婚娶丧嫁、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家庭伦理、宗教迷信、节令时尚、衣食住行、制作技艺、以至花木鸟兽、神话传说、它以极大的知识容量涉猎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堪称古代一部百科全书。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再加上现代的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大的好奇怪,他们想得到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正好《幼学琼林》的内容的综合性这一点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

第二,《幼学琼林》内容的生活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内容生活化包括通俗性和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它们是蒙学教材得以发展、流传的关键。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很多内容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注重了知识的普遍性和大众化,易于刚刚入门的儿童学习和接受,所以,该书一经编出就迅速的流传开来,而且经久不衰,不但用做蒙学识字课本,并且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达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程度。

第三,《幼学琼林》内容的教育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学习内容的教育作用是中国从古到今都高度关注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不仅可以教化人们的思想,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道德。更有利于形成开放文明的社会。《幼学琼林》作为蒙学教材,理所当然的担当起思想启蒙的责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宣传了一定的封建思想。当然也许有一些是消极的。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幼学琼林》对学生形成自己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其他传统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卷二.兄弟)“石崇杀妓以侑酒,恃富行凶;何曾一食费万钱,奢侈过甚”。(卷三.贫富)这些知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儿童,对他们形成优良品德和崇高思想,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帮助。

在现代教育之下,很多孩子除了升学必考的科目外,几乎不看任何相关的知识,更别提伦理道德类的知识了,所以让孩子从小就读一些《幼学琼林》这样的书,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幼学琼林》内容的人文性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人文精神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儒家传统以“仁”为教育的目的,注重教人以德行,体会做人的乐趣。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学校也是为了升学率,于是幼儿园小学化,灌输式教育等。重视考试的成绩,不断的研究考试的方法,专门对付考试。根本不考虑课标的要求,更谈不上落实。以至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案例和人生价值观极其缺乏的部分学生。而《幼学琼林》中就有极强的人文性,教儿童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这些知识都为当前教育中所缺乏的个人追求,信仰、责任、价值观等 提供了充分的借鉴价值。

第4篇:古代女子礼仪常识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送礼;禁忌

[作者简介]李彩霞,广西工学院外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广西柳州545006;蔡荣寿,浙江传媒学院国际传播系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9-0140-04

随着社会发展,世界正不断缩小。以前要花几个月才能走完的路程,如今几个小时便可行完;以前做生意有区域性限制,如今早已冲破国界;以前信息传递耗时,如今媒体遍布、信息迅捷。由于发展的需要,相对以往来说,全球人口流动性更大,因此人们涉足他种文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阻隔各族人民自由交流的那堵无形的墙也正在逐渐崩塌(John C.Condon and Fathi Yousef,1975)。尽管目前世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地球村”,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探究世界各种文化的途径较之从前丰富得多,而且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些交流可以总括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问题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外国人送礼也是其中一部分.其大至国家外交,小至个人私交。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国际间赠礼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意在从跨文化交际这一层面上,谈谈送礼这一文化现象并提出几点粗浅建议,希望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一)全球化的送礼习俗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礼”的环境里,朋友婚丧嫁娶要送礼,联络关系要送礼,求人办事要送礼,所谓“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其实综观全球,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各国皆有送礼的风俗。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七月中元节和年末两大送礼节庆,在此期间,日本人通常向上司、长辈或平时关照过自己的人赠送礼品表达谢意,礼品可以是食物、日用物品甚至购物券等。考虑到员工在这两大节日期间必定花费不少,有的公司甚至会发放一份特别津贴(板板元,2004)。

对西方人而言,圣诞节的精神是向周围的人表达关爱,因此圣诞节可算得上是最重大的送礼节庆了。礼物大多是写满祝福与问候的圣诞卡,但小小卡片,铺天盖地、漫天飞舞。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红包是春节最具特色的礼品,它可以给年轻人压岁,给老年人添寿,总之取岁岁平安之意。

在此,我们不能对各国的送礼习俗一一列举,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几乎各国都有送礼的习俗,尽管原因各不相同。

(二)送礼的原因

日常交际中,人们送礼通常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如祝贺、尊敬、友情、爱情、感激、慰问、哀悼等。在跨文化交往中,礼品更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附加手段,它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我们对彼此不同风俗文化及个人情感的了解。比如,为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某种传统美食,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送上一点给他亲口品尝。又如分别在即,送上一件本国的传统工艺品,也许他会永远记得这是中国的标志。这样的送礼是出于爱,出于一种礼节,其价值的大小并不那么重要,即便只是送上一张小小的卡片也能使外国友人感受到你的诚挚友好。

当然除情感表达外,在国际商务送礼中互惠因素尤为凸显。互惠基本上指的是互换,但不是绝对的以货代款。如今商品社会,“利”和“礼”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同时,商务活动中送礼也起到相互交流、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作用。据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其秘密武器就是送礼。

总的来说,送礼是一种基于爱或互惠因素的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活动。

跨文化送礼的原因如上文所述并不难懂,可难就难在操作上。送什么礼、什么时候送及怎样送才能最好地达到送礼的目的。这是送礼的关键。许多礼物都会涉及风俗习惯和各人忌讳的问题。对这两方面如果不甚了解,即使是抱着最诚挚的心态去送礼,有时也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

(三)送礼的艺术

送礼是讲究艺术的,请看蒂娜(Deena R.Le-vine,1982)所举实例。美国某公司高级行政经理史密斯先生,为与日本某公司签订一份重要协议,专程前往东京以便双方进行初步商谈。史密斯了解到日本有送礼的习俗,临行前于美国著名珠宝公司“蒂法尼”珠宝公司购得几件贵重珠宝首饰,请人精心包装之后(礼品包装在日本送礼文化中非常重要),准备送给日方总裁夫人。

史密斯知道,与日本人进行商务谈判之初,首次见面时相互认识了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于是与日方代表会见时,他按照日本礼仪弯腰鞠躬并同时递上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这一做法使他马上获得了对方的认可,因此接下来双方的会谈十分顺利。然而当商务洽谈进行到最后阶段――与日方董事会成员确认定案时,问题出现了。见面伊始,史密斯就将准备好的礼品送给日方总裁并请他送交其夫人,会场气氛骤然尴尬,史密斯马上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送礼的大忌,但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对呢?

不对的地方如下:首先,当众送礼是不适宜的。在上文场景中,礼物应当私下赠送,但如为在场各人都准备了礼品,则另当别论。其次,对于初次相交的商业合作伙伴来说,用贵重珠宝做礼物颇让人怀疑其别有用心,尤其当受礼者不是本人而是其太太时。因此,所送礼品价格应当适中,比如一只印有公司标识的钢笔就足够了。最后,包装纸用黑白色调是忌讳的。在日本黑色和白色是丧葬的标志。

所以综合看来,送礼的原则其实只有两个字――感受,既始终以受礼者的感受为导向,送出去的礼物要使接受者开心而不是让他窘迫,在这里慎重是最基本的,而价值的大小并不重要。下面展开论述这个问题。

1.入乡随俗。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人对收授礼品各有忌讳,主要有个人忌讳和公众忌讳两种。由受礼者个人因素引起的忌讳叫个人忌讳,比如给一位刚丧偶的人送情侣表就会犯他/她的忌讳;由于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公共道德、或职业道德因素不同所引起的忌讳叫做公众忌讳。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在为外地人、外国人挑选礼品时,应特别注意所选礼品应符合其本土风俗习惯,尽量避免犯忌,这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首先应注意不同国家的禁忌。比如在我国大多地区,老年人忌讳“钟”字,因其发音同“终”(意为“死亡”),而恋人们则忌讳“伞”字,其发音同“散”(意为“分手”);在港台两地,毛巾只能作为死者家属对前来吊唁的人的谢仪;日本人不喜欢绿色以及4和9两个数字,他们认为绿色不吉利,

而4在日语里音同“死”,9音同“苦”;在欧洲国家,送内衣或香皂给女性是不尊重人的表现,而且在一些英美人看来,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这已是普通常识(居祖纯,2004)。

其次,由于文化的差异,即便是对同一种物品,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人也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切忌以个人的观点妄加理解。比如中国人认为送乌龟给人是极大的侮辱(有骂人“王八”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没有这种联想,乌龟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邓炎昌、刘润清,2004);香港人喜欢送人小棺材(音同“官、财”)以祝愿朋友升官发财,而在中国大陆部分地方此举被认为是咒人早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送礼时,需要根据受礼对象的国籍小心加以考证。

再者,就双方关系到什么程度送礼才合适,以及不同关系程度送什么礼较好,各国也各有定律。比如在挪威,初次见面时可以送些酒或者巧克力之类的小礼物。而在日本,人们总是认识了解后才谈得上赠送礼物,给第一次见面的人送礼,会让对方感到尴尬,是很失礼的行为。阿拉伯国家和日本的习俗一样,首次见面时一般不送礼,见面多次彼此熟悉之后才可适当送上礼物。

此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国家对于商务送礼也各有不同理解。总的来说,多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都把商务赠礼看成是必要的,公司之间常常互送礼物以示感谢,这些地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菲律宾。而在日本,商务赠礼就更为重要了,几乎是双方是否建立并维持合作关系的标志。而在法国和西班牙等非英语国家,商务送礼并不常见。

较之国际间私人送礼,国际商务送礼更加令人头痛,所选礼品固然要恰当,而送礼时间及方式也不可疏忽。一般来讲,送礼的时间可选择在跟客户见面寒暄时或握手分别时,而所送礼品也必须迎合客户的个人喜好,而且还必须符合客户的职务身份,因为商务上的赠礼,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是出于业务上的需要,两个标准缺一不可。

不同国家对送礼有不同标准,送礼之前必须搞清这些标准以免影响正常的往来。因此,下面学习送礼的步骤是必要的。

2.送礼的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包括:

(1)如何选择适当的礼品。在不同国家,同一件礼物有不同的含义,因此选择礼品时应首先考虑所选礼品的象征意义。

首先,注意礼品的宗教含义。比如,在中东国家,给伊斯兰教徒送礼就不能选择酒和猪肉制品。又如,在印度,印度教视牛为神灵,送牛皮制品给人就是犯忌的。

其次,注意礼品的颜色含义。比如,美国人和法国人喜欢鲜艳的色彩。又如阿根廷商业流行的包装颜色是黄、绿、红三种,而在英国,绿色却十分惹人反感。在巴西,紫色表示悲伤,黄色表示绝望,这两种色彩配在一起会引起恶兆,而在俄罗斯,紫色代表威严与高贵,黄色则象征幸福和谐。

再次,注意送礼品的场合。送花在许多国家都广为流行,但在某些国家却是不恰当的,如在埃及和日本。埃及人只在探望病人时送花,而在日本,送花只适合求婚、探病或吊唁的场合。

最后,注意礼品的数量。日本人认为奇数是幸运的象征,对偶数不感兴趣,因此送给日本人的礼品数量最好选择奇数。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恰恰与此相反,偶数代表好运,比如有好事成双之意。在大多欧洲国家,买一打花可以享受折扣,因此,送人鲜花不能送12朵,否则会让人误会你心意不诚贪便宜,当然13朵也不行,因为13代表厄运。

(2)怎样呈送礼物。买好礼品后,应撕去价格标贴将礼品包装好后再送人。送礼而不包装礼品是非常不礼貌的,这一点在日本尤为重要。

在商业往来中,若送礼场所是在办公室,只给下级派送礼物而没有为上级准备礼物,是非常不合适的,最好的办法是为在场的每个人都准备好一份礼物,然后按身份地位从高到低逐一派送礼物。给身份最高者呈献礼物时,日本人和马来西亚人一般双手呈送礼品以示尊敬,同时一边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但如果礼物只有一份时.则应送给身份最高者,但同时应对所有人表示感谢。

(四)案例分析――送花文化

1.国际上用花庆祝的节日及场合。送花要送对场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国际上送花以兹庆祝的节日主要有情人节(红色玫瑰以示爱慕之情)、母亲节(粉红色康乃馨以示永恒的挚爱)、父亲节(黄色或白色的玫瑰以示崇敬之情)和复活节(白色的百合花以庆祝耶稣复活)。因此在这些节日里,当你为给外国友人送什么礼而发愁的时候,不妨送这些应景的鲜花,既合时宜,又尊重了他国的文化。

此外,有些国家的商人在商务活动中有互送鲜花的礼节,比如丹麦商人双方谈判开始前,就互送鲜花,表示富贵。

2.有关花的含义。每种花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若不了解,难免犯错。花被赋予各种含义以表达送花人的各种感情和希望――这就是本文所提的“花之语”。花之语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并为人们所接受的。但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同一种花木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世界各国人民公认玫瑰花为爱情之花。但即便如此,玫瑰花的颜色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仍然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了解各种花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就能选择适当的花确切表达自己的祝愿,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导致花在不同风俗中含义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种类、颜色和数量,分别阐述如下。

(1)一种花,在不同地方,由于风俗习惯不同,意义可能大为不同,这在跨区域跨文化交际中应当特别注意,以免失礼或贻笑大方。比如,中国人喜欢的莲花在日本就意味着死亡。再如欧洲许多国家,送花忌用,因为是墓地之花,但在中国却有清高之意。日本人探视病人,严忌带根的花(如盆花),认为是不吉利的。一般欧洲人探病,忌用浓香的花。

(2)花的颜色繁多,不同地方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中国人眼里,红色的花象征美好的姻缘,适合于婚庆场合;而在西方人眼中,婚庆应选白色的花,表示纯洁无暇。又如法国人忌黄色花,认为黄色花象征不忠诚;而在我国,全白色花或全黄色花也只用于悲伤惨痛的场合,而不用于喜庆场合。

(3)送花数目根据不同地方习俗,各不相同。首先就送单数还是双数来说,就大有讲究。比如,在中国,送花需送双,取“好事成双”之意,而在丧葬场合里,送花则送单,以免“祸不单行”。而在西方诸国,送花则送单,如送一枝花意为“一见钟情”,十一枝花意为“对某件事情全心全意”,在此不逐一列举。

(五)不同国家在送礼方面的特点

前文总体讲述了跨文化交际中送礼的一些基本原则。下面,作者试就几个主要国家的送礼注意事项加以阐述。

1.日本。日本送礼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认为送礼是保持双方关系的一种手段,因此非常讲究送

礼,堪称世界之最。送礼时,日本人会站在接受者的角度考虑送什么礼物,因为人人都要送礼给别人,因此一般会选择对方不太需要的东西,以便礼物可以再次被转送给别人。给日本人送礼最好选择名牌商品,但切记礼品上不可有狐狸和獾的图样。此外,日本人非常喜欢花束,去日本人家里做客时,不妨送上一束15瓣菊(16瓣菊为皇家御用之物)。最后,日本人非常注重送礼的细节,他们认为首先礼品必须选择较好的包装,因为你所选的包装纸可以透露你的审美水平及文化素质。最后,呈送礼品时态度应真诚自然。

2.美国。相对日本而言,送礼的场合少一些,送礼的圈子也小一些。在美国,如果无缘无故地给不太熟的人送礼,会让对方怀疑你有所图谋,这样反而使双方都尴尬。因此,外国人应格外注意这点。

美国人一般会送些鲜花、酒或糖果等给亲朋好友,而对于老师、同事或其他能为其提供额外好处的人(如老师可以给高分等)则不怎么送礼,他们认为送这样的礼意味着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利益,是为人所耻的。

除了非基督徒外,圣诞节可以说是全美国人的送礼节,亲戚朋友都互赠礼物,甚至会给不太熟的朋友同事也送上一张圣诞卡。除圣诞节外,送礼的日子还包括生日、毕业典礼、结婚、生子等特别的日子。当然,所送礼物一般不必很贵,但应是对方喜欢或用得上的。

到美国人家里参加家庭式聚会,除非这个聚会是专为你而举行的,否则你不必非送礼不可,但若是想送,一束鲜花或一瓶酒就足够了,但作为中国客人,不妨送些有浓厚地方气息和独特制作工艺的中国手工艺品,如仿唐三彩、泥塑、蛋壳彩绘、折扇、剪纸、书法绘画等。此外,礼物应多变,不要总是以同一种东西送人。

美国人认为接受礼物时礼貌的做法是,愉快地接受礼物并马上打开来看。此外,美国人和日本人一样,对礼品包装很重视。每种礼品都有一定的包装纸和包装方式,色彩以明快鲜亮为主。

3.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国家中国手工艺品很难买到,若送给阿拉伯人中国手工艺品,他们会爱不释手。我们可以选择送一些可以摆放在办公室的东西,像雕塑之类的。比如形象生动的骆驼和马的木雕或石雕就很受欢迎,熊猫雕像也很不错,因为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仿唐三彩一般送给亲近的朋友或上级。当然,中国的水墨画是最受阿拉伯人喜爱的珍品,绘画内容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写意山水等,但古代仕女则不可,因为在阿拉伯国家女子地位不高,没人愿意将女子的画像高悬于厅堂之上。除此之外,成对的中国花瓶、织锦或檀香扇都是不错的礼品。

阿拉伯国家由于其本身复杂的宗教问题及民族传统,在送礼方面禁忌颇多,非常值得注意。(1)在颜色方面阿拉伯人不喜欢红色。这是因为阿拉伯地区沙漠多,红色让人感到焦躁,送礼时应当避免。(2)和阿拉伯人第一次见面最好不要送礼,否则会被当作是行贿。(3)有些阿拉伯国家明令禁止喝酒,而伊斯兰教义也不准教徒喝酒,因此给这部分人送礼就不能送酒。(4)未经阿拉伯女子的丈夫或父亲许可,不得送礼给阿拉伯女子。按照阿拉伯人的习俗,男子不得直接与女子交谈,尤其不能送东西给女子,若一定要送,则必须先获得其丈夫或父亲的许可。(5)应邀去阿拉伯人家里做客时,不能送食物,因为这样做会让主人觉得对你招待不周而需要你自备食物。

4.英国。相较其他国家而言,英国人不太注重送礼,即便要送,他们也非常注重送礼的形式,认为形式重于一切,比如他们会先邀请对方去高级餐厅吃个饭或看个表演,然后才送上礼物,而且礼物一般也不太贵重以免被误解为行贿。高级巧克力、名牌葡萄酒或鲜花都是英国人喜爱的礼物,但一般情况下,带有公司标志的物品不适合作为礼物送给英国人。因为,英国人认为商务关系和私交关系不应混为一谈。

5.德国。德国人不喜欢接受珠宝等价值不菲的礼物。包装精美、价格适当又显独特风味的礼物最受欢迎。一般来说,除非双方关系很密切否则送礼是冒失的,像应邀吃饭的话,送一束花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代表爱情的红玫瑰可不能送,还有花枝的数目要数清。直接送钱给德国人是不礼貌的,会让人觉得你送礼不是很诚恳,连礼物都懒得去亲自挑选。此外,无论送礼的人是谁以及送礼的原因是什么,德国文化中拒绝接受礼物是不礼貌的,因此,我们接受礼物时应当表现得愉快。

6.法国。给第一次见面的法国人送礼物,会让人觉得你很粗鲁、不懂社交。

众所周知,法国人爱花。拜访法国人时送花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能送和康乃馨。因为表示哀悼,只能用于丧礼;康乃馨表示不幸,像去医院探望病人就决不能送康乃馨。如果是在法国人家里打扰了一些日子,最好送一件铜制礼物。给商务往来中的法国女性送香水,含义暧昧,不恰当。

7.俄国。俄国社交中讲究送礼,尤其是亲戚朋友之间。礼物选得合不合人心意很重要,礼物的价格倒在其次。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又有一定纪念意义的礼物,像旅游纪念品就广受欢迎。去人家里做客或参加聚会,俄国人通常送鲜花、糖果或小纪念品等。对俄国人来说。直接送钱给他们是一种侮辱。此外,近年来俄国人对烈酒的喜好也在不断改变,很多人现在并不喜欢喝烈酒,不过葡萄酒倒是普遍接受的,因此是否送酒给俄国人以及送什么酒,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商务礼物一般在谈判结束时呈送,礼物不必贵,像书籍或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