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茶艺教学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教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艺教学方案

第1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一、新时期培养旅游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是指能遵循一定的潜在文化氛围做事,在职场上每个人都能用相同的语言沟通,用相同的行为与道德准则来办事。这是一种态度,更强调自我约束,更是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文明礼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职业养成教育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

很多中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心理,自认为学习成绩不好,自制力差,厌学心理严重。同时,受传统观念中天子骄子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与失落感,对待学习非常消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也是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对中职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茶艺作为旅游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主要体现了儒家和的理念,而茶艺表演的过程则充分体现出中和之美,也是和、静、怡、真的思想境界的体现[1]。通过茶艺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淡定闲逸的优雅气质,从而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茶艺学习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手段,中职生在沏茶、赏茶、品茶、饮茶的过程中得到新的感悟,使自己的自我修养与内在品质得到新的提升。因此,要将茶艺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让中职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

二、茶艺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院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茶艺专业也不例外。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从大型茶产业公司、知名茶艺馆等相关单位邀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优化师资力量,力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鼓励茶艺教师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证,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茶艺教师到茶叶公司、茶厂、茶艺馆等单位接受锻炼,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更新其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使茶艺教学更符合企业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

(二)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中职教育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作为茶艺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他们对茶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中国茶艺精髓有更深刻的领悟。比如,在开展乌龙茶茶艺表演项目教学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利用相关资源完成茶艺表演,并上台汇报。在汇报表演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歌舞、乐器、绘画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茶艺表演中。这将有效避免学生对教师的机械模仿,也能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领悟到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茶艺的神韵。

(三)丰富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茶艺是传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了泡茶、品茶、识茶、服务、营销等知识。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将茶艺作为旅游专业、烹饪专业的选修课。加上硬件配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学习茶艺表演,提升茶艺技能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花一番功夫,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所获。根据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下列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示范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或者观看茶艺视频资料,让学生熟悉茶艺表演的技巧与表现手法等。同时,指导学生多次模仿练习,打好基础。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即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茶艺教学的重要手段。由教师给出具体的任务,如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接待型茶艺、展销型茶艺等内容,再由每个学习小组自主完成任务。各学习小组可根据任务要求,选定一个主题,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以讨论的方式确定最终方案[2]。随后,做好分工安排,进行实训练习。最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表演。

3.项目导向法

这是最能激发学生茶艺潜能的教学方法,操作方法如下,为学生指定某一茶类、某一活动,要求其编排茶艺项目,并完成策划活动方案。比如,可让学生为周末茶吧、校园品茶日、茶艺技术培训等活动编制茶艺项目,并做好相关方案。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茶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满足项目要求的新节目。久而久之,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茶艺技能均会得到明显提升。

(四)建设茶艺社团,培养浓厚的校园茶艺氛围

中职院校在不断改进校本茶艺培训课程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茶艺社团、茶文化研究社团等,营造良好的校园茶文化氛围[3]。社团内部可分设茶文化研究小组,负责组织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并学习茶文化与各种茶艺技能。比如,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茶艺舞蹈方法与技巧等。还可建设茶艺表演队,学校要经常组织校内茶艺活动,为茶艺表演队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此外,每年组织一次“校园茶文化节”与“校园奉茶会”,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展示学生的茶艺技能,更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校内要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如模拟茶馆、模拟茶文化馆、模拟茶专卖店等,开展模拟实训。其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选择茶产品企业、茶文化单位作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4]。最后,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单位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通过上述“三级跳”的实训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第2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 茶艺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体系 培养模式

一、茶艺专业建设背景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茶叶消费量从10年前的人均每年200g增至现在的每年800g。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茶产业中的茶艺产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仅就安徽省而言,近年来城市与村镇茶叶企业、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茶艺产业目前技能型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现在各茶叶企业普遍希望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茶艺人才,我院的茶艺专业就是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的。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茶艺专业建设思路

(一)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茶艺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专业,目前在茶艺专业教学方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整的教材,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我校顺应发展的形式,建立茶艺专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采取“双理论双实践” 结合2+1的培养教育模式,以茶艺技能,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企管理及营销、茶叶品牌设计与推广、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茶园管理、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等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和茶饮料的开发与营销,茶叶品牌的策划、包装与推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的就业需要有区别的针对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分别培养,培养和塑造女学生,让她们为传统艺术代言,而将男学生培养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学历。

(二)专业建设模式。

1.着力推广、加大宣传、构建模式。茶艺专业为新兴专业,社会、考生及考生家长对于此专业不够了解,为不断提示茶艺专业的知名度,拓宽生源,茶艺专业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专业宣传力度,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对茶艺专业做过相关宣传报道。此外组织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六安瓜片纪录片的拍摄。于此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宣传策略,积极向外推销展示茶艺专业,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茶艺比赛的机会,与茶叶企业、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外展示出优秀的专业形象,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天方茶业集团、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企业均对我校茶艺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专业成立首批招生以来,茶艺专业学生就业率情况良好,学生遍布祖国各地。

2.精心打造、强化师资、完善体系。目前茶艺专业全部为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茶艺专业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良性循环、实践为本、开拓市场。目前茶艺专业在2+1的培养教育模式下提出“双理论双实践” 的培养方案,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公共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茶艺专业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两次生产和教学实习,第一次实习为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省内大型茶叶企业的生产基地,两周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及包装全部的生产流程,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与专业相关新知识也更易于掌握;第二次实习为第三学期的茶馆及茶叶企业门店实习,实习时间一周,此次实习地点为合肥市内各大茶叶企业的门店或茶艺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并理解茶艺馆和茶叶企业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流程,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

4.深入实践、健全基地、拓展视野。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重视校外实习,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实施措施。目前茶艺专业已与安徽天下国茶有限公司及安徽龙王井茶业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正在与多家茶企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校企合作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有利于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了信息沟通链、人才培养链和就业链,在产学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第3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存在着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一个变化过程。在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办学目标定位,瞄准产业发展走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骨干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

建立有效的人才互动机制

校企互动机制是指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通过多元化互动,有效协调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发挥双方功能和优势,进行人才、信息、设施等资源的合理交流和整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双赢”目标的有机工作系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为我们建立有效的人才互动机制指明了方向。我院以省示范专业人才库为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为中心,建立校企人才联动机制,实施双向流动。

搭建产学合作的互动平台

建立产学合作的互动平台,结合行业特点,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专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推广,为行业服务,为产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以茶文化专业设置湖北省教育厅“楚天技能名师”岗位为契机,坚持走专兼结合的开放式师资建设道路。在学院宏观政策支持下,以专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制定师资建设规划,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库”,从中选聘技术、管理骨干来校任教或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以人才培养、项目开发和技术推广为纽带,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人才双向流动,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常年聘请6位企业技术骨干到专业任教,参与专业建设,承担生产性实践和岗前实训的教学任务以及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学院借助于茶文化专业,创建了宜昌市三峡茶文化研究会,面向社会吸纳行业精英,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同时还带来新思想和当前专业人才需求等各类信息,为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寻找契合点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们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借助校内科研人才优势,为中国传统名茶“鹿苑茶”制定了生产加工标准,与湖北省宜红茶叶有限公司联手开发了富锌工夫红茶系列产品,远销东欧国际市场,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建立“三合一化”互动模式

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因是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质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要寻求有利于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模式,形成利益互惠、资源共享的联合体。实施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相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构建茶文化专业建设和茶产业发展“三合一化”的互动模式。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专业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员工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茶文化专业文化与茶企业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其核心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是相似的。把拼搏创新、精诚服务的企业文化融合到专业建设中,将茶道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企业经营理念及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成为茶文化专业与茶产业的文化核心。

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相融合

中国茶产业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分化而来,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第三产业产值以每年100亿元人民币递增,茶文化休闲旅游业、各种形式的茶叶会展业将会成为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设置具有牵引作用,势必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重组和改革,重点突出茶文化学、茶艺、茶席设计和会展服务等课程,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基础。这适应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根据茶产业现状和茶文化消费发展趋势,依据高职教育特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并确立茶文化专业岗位群,明确岗位职业要求;茶文化专业有评茶师和茶艺师两个职业方向,根据国家评茶师、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对应的课程标准,实行双证融通。建立基于茶类识别、茶叶泡饮、茶事服务、茶叶营销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适应行业岗位发展的要求。

第4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职;社团建设;意义;方法和策略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技能学习的补充和第二课堂。我校作为农村中职学校,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社团建设中。依托学校专业集群,突出职教特点,对原有社团进行整合为茶艺礼仪社、乡村家电服务社、文体社三大特色社团,强调社团活动与专业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县域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个人发展的广阔舞台,促进了农村中职特色学校的建设,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办学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一、农村中职地方特色社团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社团是提高中职生综合素养的最佳载体之一。社团拓了中职学校课堂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活动,社团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技能水平、人际交往、组织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进取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为今后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使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地开展,学校鼓励青年教师以自身专业技能、兴趣特长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在活动中,培养了青年教师的实施能力,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社团建设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1.社团建设是控制学生流失的重要手段

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自卑、自暴自弃、无心学习。由于这一部分人典型性,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质量下降,生源流失严重。学校通过加强特色社团建设,把特色社团活动成为社团建设的核心内容,并使活动常态化。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占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有地去”、“有玩头”,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应有的发挥并固化和延长,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对校园生活产生依赖和留恋,大大降低流失率。比如,2016年,招收新生500名,至2017年,流失率仅为15%,比往年下降5%。稳定的生源,为创建特色农村中职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2.有助于推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社团是中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文体社开展舞狮、剪纸、刺绣、民族歌舞、武术等民俗文化活动,提高中职生对民俗文化的欣赏水平和认知能力,使民俗艺术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使他们热爱家乡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社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走进社会,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用于服务社会。比如茶艺表演(生态茶园)、礼仪服务(开业、庆典、颁奖、剪彩)、乡村家用电器维修便民服务、春节时为民舞狮表演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与社会接触经常化,拓宽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社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并获得各种奖项。通过社团服务技能和收获的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四)社团建设促进了地方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

地方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为中职社团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茶艺礼仪社利用节假日进入生态茶园旅游基地进行茶艺表演;文体社参与了故乡茶博园民族风情秀“茶梦故乡”、黄姚古镇旅游经典民俗文化《临贺长歌》歌舞剧、舞龙鱼等表演;春节、“三月三,欢乐桂江”、“舞动桂江,昭平龙舟赛”等重大节庆日活动都留下了社团学生舞狮、茶艺、礼仪、民俗舞蹈等表演的精彩镜头。社团学生丰富多彩、精湛的表演,给当地百姓、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丰富了我县新农村、生态旅游景区的文化建设内涵,提升了我县旅游品牌,促进了地方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中职特色社团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规章制度,推进社团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学校应将学生社团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牵头,由团委、指导教师、社团干部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日常规范、人员分工、活动计划、部门的组织结构、考核制度等,确保各环节正常运行,并使这些制度在工作中得以落实,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重视社团导师、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

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第一步。一方面,采取民主竞选方式选拨积极性较高、个人能力突出的学生成为社团干部,并举办干部培训班,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同时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进行骨干干部的传、带、帮作用。例如,新老干部一起进行策划、组织、开展趣味体育运动会、野炊活动等,在活动中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得以挖掘、锻炼、提升。另一方面,在社团指导教师方面建立导师制,把指导教师纳入日常教学的管理体系中,加强指导教师的选拨、培训、评价,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专业指导”的活动模式,从而促进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社团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

茶艺礼仪社、乡村家电服务社建设主要以学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背景,茶艺礼仪社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结合;乡村家电服务社与电子电器维修及应用专业相结合。社团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实现学校和社会资源的集成效应,拓宽技术技能。社团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致力于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专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进入企业后适应性良好,能够成为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的中坚力量。

(四)社团建设与社会服务结合

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加强与高校、企业、社会合作,建立“学校搭台、社团唱戏”的活动机制,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力争高校及社会的物质、技术的支持,让社团走出校门,形成以校园为圆心、向社会扩散的有效社团文化辐射圈。把社团建设和企业文化、企业实践相结合,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充实社团的内涵,达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目的。

(五)社团建设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

中职社团是中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间特色,把民俗文化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又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文体社挖掘利用县域民俗文化,特别是千年“黄姚古镇”的民俗文化z产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为核心,在民间艺人、老师的指导下,主要开展舞狮、舞龙鱼、刺绣、剪纸、民族舞蹈(如《临贺长歌》歌舞剧)、采茶歌等活动,使活动充满趣味性、民族性而吸引学生,又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六)社团建设与地方生态经济产业相结合

学校社团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的发展定位,主动与有机茶叶生产加工产业和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旅游及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对接,不断提升社团建设内涵。一方面地方生态经济产业为社团活动内容导航,例如,茶艺礼仪社、文体社建设主要依托并服务于县域生态茶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加强茶艺、礼仪、特色民俗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县域生态茶园、黄姚古镇等地方性经济产业为社团建设提供实践检验舞台,从而不断提高中职特色社团建设的质量。

总之,在各方面力量的重视下,农村中职地方特色社团,一定会在中职舞台上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王刚孝.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2]董焕章.社团建设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M].2011(12).

[3]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探索[M].百度文库,2016.

第5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中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此,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浙江省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在中职学校试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由德育教师负责执教,他们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对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模式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集合力度,需要引入专业课教师,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教育。笔者旨在从旅游专业入手,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2013年新旅游法规的出台,旅游行业面临白热化的竞争状态,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更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旅游基础人才的摇篮,对于养成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肩负着重要责任。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校修炼好自身的综合能力,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才能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有一席之地,立足生活,自力更生。因此,打造中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解析

1.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从生源方面看,目前,在象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笔者学校旅游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创新,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极具创业头脑。从学科方面看,旅游专业的创业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强;从师资方面看,旅游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观念新颖,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激情高,师生间融合度高。以上这些都为旅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劣势

现阶段,笔者学校专业课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训课程与企业实践接轨不紧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绝大部分都得从头学起。学校虽有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模式并不健全,学生的实践岗位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不利于学生进行岗位创新、技术创业。

3.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未做到有效结合

近两年,笔者学校在高一、高二年段全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结合旅游专业的现状和特色开展有效、有机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要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完该课程后所发散出的使用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与专业、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打造,关键在于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可让政史教研组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来给旅游专业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增强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通过教师国培项目,让旅游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将行业前沿信息带回课堂,教授给学生。最后,社会上旅游相关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较多,可以通过聘请这类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校担任客座教师,传授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让专业教师牢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构建全新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在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年级开设《专业实践》《创业项目案例分析》等,也可开设介绍旅游专业时下流行的发展趋势,旅游专业成功创业案例等专业选修课程例,如:《烘焙技艺》《茶点新制作》《导游带团案例精选》等。

3.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基地的开辟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旅游专业的“学生创业园”,使之成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习、创业服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利用旅游专业的茶艺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构成四间门店,在学生创业团队提交的创业方案中筛选出优秀项目,由旅游专业教师带领优秀项目的创业团队开启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门,这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做到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1)门店一――“咖啡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茶艺实训室为门店,由茶艺社团负责。平时利用周末时间到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利用闲暇时间到网上采购各种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等。利用茶艺室里的咖啡机、榨汁机、冷藏冰柜、制冰机等实训设备,制作各种饮品,在中午午休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饮品和小憩的空间;还可为工作繁忙的教师提供饮品送上门(教师办公室)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

(2)门店二――“烘焙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烘焙实训室为门店。由于该门店的经营需要较强的烘焙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超市采购面粉、新鲜奶制品、鸡蛋及各种烘焙原料,到网上采购各种烘焙小工具等。利用烘焙实训室里的烤箱、微波炉、打蛋器等实训设备,在实训课时制作蛋挞、泡芙、饼干等各种小点心,在午休和下午茶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为邻近学校的师生提供外卖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营业额。

(3)门店三――“伊人礼仪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礼仪实训室为门店,由伊人礼仪社团负责。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发放宣传单,以此来承接更多的业务。通过校方的宣传和支持,承接兄弟学校以及县内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庆典业务,以此来稳定营业额。

(4)门店四――“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导游实训室为门店,由导游社团负责。此门店的基础业务是为来校的各方领导和客人提供“美丽校园”的导游讲解业务。此外,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和闲暇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和县内兄弟学校发放宣传单,以此来充实业务量,提升营业额。

“咖啡物语”和“烘焙物语”两个门店在每日营业结束后都必须做好账务结算,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召开每周例会,总结本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做好会议记录。每月必须推出一款“特色饮品”和“特色西点”,为自己的门店增加特色,提升自身的技能。“伊人礼仪工作室”和“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两个门店每月召开一次月会,做好账目清算工作,并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本月的业务进行逐一点评,以达到稳固工作室业务、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上四间门店每学期的期中给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从中感知自己门店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契机,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一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干“事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四间门店的开设,又可带动旅游专业学生其他创业新方案的提出,从而形成旅游专业独特的创业基地,也打造了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

4.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

笔者学校已与象山影视城管委会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将县教育局下属的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也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开辟了新捷径。旅游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的导游服务技能,利用每年黄金周和各个节假日到象山影视城做景区讲解员的实践工作,也可根据自身爱好,到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做兼职导游,这既有机会历练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检测,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开辟自己的创业之路。如此,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有更多的职教者一起携手同行,在不断探索的征途中,全力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为旅游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3]张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 2004(27).

第6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1)通识课程群: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法学、领导学等。约占总课时20%。(2)酒店专业课程群: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经营管理、工程与安全管理、收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约占总课时40%。(3)外事特色类课程群:涉外高端酒店研究、涉外礼仪与外交、涉外事务管理、涉外英语实操;世界旅游景观等。约占总课时8%。(4)技艺技能类课程:导游、形体、插花、茶艺、酒水、营养等。约占总课时8%。(5)外语类课程群:英语,辅修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等。约占总课时20%。(6)其他,约占总课时4%。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积极开展“双证教育”和“双通道”教学模式。“双证教育”即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职业认证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业、旅游业,行业标准较强,质量要求较规范,有较成熟的行业认证系统。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嵌入“职业认证”系统,能使学生既获得较高层次的本科教育,同时也能按照国家或国际行业标准进行相应岗位、职业培养,并鼓励考取相应的国家或国际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为今后就业增加砝码。尝试在相应的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茶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嵌入“酒店管理师”“旅行社计调师”“茶艺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培训内容,鼓励同学们考取相应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业与职业相结合,使学生毕业就能从业。“双通道”培养模式,即打破单一的由自有教师课堂授课,改为双向的即聘请有行业工作背景、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人员,如高级技师,高级管理者到我校任教,进入课堂讲课,传授知识和经验,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培养。另外,注重打造“双师队伍”,尽可能选派自有教师参加培训班,获得相应岗位或职业培训认证资质,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双向培养路径及方法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三、授课方式的创新

开展形式多样、互动、合作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情景教学、模拟教学、专题教学等,摆脱陈旧的应试教育束缚,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例一,《比较政治制度》课程也可以变得不枯燥,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主讲教师组织了《比较政治制度》优秀小组课堂展示活动,大二年级(2012级)两组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助精致的PPT向大家全面又细致的比较了美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乡土人情,无论是老师还是台下的学生们都被讲解的内容深深吸引,大家时而跟随台上同学的讲解神游于异国的独特政治及文化,又时而对台上同学所抛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整场活动秩序井然、场面热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能有如今完美的展示也不奇怪。在开学伊始第一节《比较政治制度》的课堂上,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门课最后的考核不是传统的考试形式,而是将全班所有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向大家讲解自己所负责的部分,由老师对每位同学的最后表现评分即为最终期末考试的分数。这一举措激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课下积极准备,课上娓娓道来。最后选出一组4位同学代表本班参加最后的展示。这样的课堂形式使学生们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主动的讲授,促进了思维转换;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分享了有趣的知识、提升了综合能力;也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例二:《策划实务课程》主讲教师组织了同学们自己制定设计策划方案,选出优秀小组课堂展示。此次测试非比寻常,这不是传统、严肃、繁琐的笔试,而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以PPT形式展示学生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是一次创意的交流,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共12个小组依次登场,以讲演PPT的形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拟的品牌广告策划案。有的小组为百财易会计培训机构设计了一份广告策划案,有的小组通过对百雀羚护肤品的深入调研为其制作了一份新产品推广设计书,还有的小组经过对时装市场的考察为拉夏贝尔女装品牌策划了一场T台时装秀。总之,同学们的展示精彩不断,创意连连。每个小组讲演结束后,评委老师都会对小组成员进行问询、考核,并给予建议和评价。这次《策划实务课程》汇报就像是同学们兴起的一场“头脑风暴”,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摆脱陈旧的应试教育束缚,让思想在知识的田野上自由驰骋,只有放开眼界、付诸实践,同学们才能采撷更多知识的花蕾,从而结出智慧的硕果,闪耀创意的光芒,才能“让我学”改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实践环节的优化

第7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村路依山沿河,路面是用碎石铺的,瓷实平整。雨水从地面可直接渗入地下,丝毫不影响山区水系的流动。朱菊笑着说,郝堂村很好找,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会为您带路,冬天那些百年的老树为您当路标。

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村是一名画家和几位来自台湾、北京的乡村建设者共同设计的,村民们参照着图纸进行建造。“我们的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农民唱主角,我们村官是协作者。”朱菊很谦虚地说。

大学毕业返乡当村官

说起村庄变化,朱菊最有发言权。她是土生土长的郝堂村人。20世纪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本村的青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田地荒芜,老人、孩子留守,垃圾填河,这个离平桥区不到20公里的小村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直到2004年,该村才通上公路。

朱菊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7月毕业。2007年年底,信阳市平桥区招聘大学生村官,朱菊应聘被录取,分配到了凤台村。

凤台村紧挨着街道办,街道办领导让她与另外3名同时考入的女孩一起学茶艺。信阳盛产茶叶,当地的信阳毛尖很有名。每到新茶上市,街道办总要忙着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朱菊很喜欢茶艺师烹茶时的那种娴静和悠然,因此,她学习很认真,成了4名学员中唯一考取茶艺师资格证的人。

10年前,郝堂村还是一块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几乎原始状态的“荒原”。安徽画家孙君来到这里,看到这地方,认为是块风水宝地,若好好地规划、利用,可以成为最自然、最原生态的旅游休闲地。不过,他的话当时并没有多少人采纳。直到2011年年初,平桥区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将郝堂村作为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坚持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建设美丽村庄——用本地的材料修建了村道,对路两边进行了绿化,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

郝堂村有一幢独院,3间茅草房,墙是土夯的那种,被改造为土色土香的茶馆,加上这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茶馆喝茶休闲。当然,村民们也是这里的常客。随着茶客的增多,茶馆里缺少专业茶艺师沏茶,街道办领导想到了朱菊。朱菊有茶艺师资格证,又是村官,是最合适的人选。

2012年5月,朱菊被调到郝堂村,与村支书姜佳佳一起参与乡村建设。姜佳佳也是一位80后女孩,与朱菊同时考上村官的。

两名女村官的协作很默契

在其他人看来,朱菊的工作很枯燥:每天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沏茶、倒茶。有游客、旅游团或上级领导前来,她就负责接待和讲解。而在朱菊看来,手持紫砂壶,品着茗茶,边饮边聊,很是惬意。

郝堂村的路修了一条又一条,房屋情况也改善了,地上也没垃圾了,就连荒山上也种上树木了。环境变好了,但村民的收入还是原地踏步。天天在茶馆里沏茶、倒茶,朱菊感到这工作离村民太远。于是,朱菊和姜佳佳商量搞项目增加村民的收入。

朱菊找来那位为郝堂村不少出谋划策的孙君和另一名叫李昌平的教师商量。他们认为,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是应该的,既然要把农村建得像农村,只能在农村本土农作物上下功夫。种植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来源,池塘是污水净化循环系统的重要途径,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李昌平说他的老家在湖北省洪湖市,那里盛产荷花,每年夏天都能结不少莲蓬,经济效益可观,当地很多人靠养荷花致了富。朱菊听着听着,突然兴奋起来,高兴地喊道:“有了,有了,咱在郝堂村也开辟个荷塘吧。”

在朱菊看来,除了能让村民致富外,开辟荷塘可以让外来人更加容易记住郝堂村,因为河南话中,“郝堂”的谐音是“荷塘”。

说干就干,朱菊和姜佳佳一起到湖北考察。回村后,她们向当地村民租了150亩农田,开始修整挖塘。她们选择的荷花种是不结莲藕的,这样可以保证多结莲蓬。莲蓬生长季长,只要日照充足,从6月底到10月初均可采摘,而且摘得越勤长得越旺。夏天,满塘荷叶翠绿如碧,迎风摇曳,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赏荷。当年秋天,朱菊和姜佳佳一算账,除去租地费和管理费等,净挣了3万元。

朱菊和姜佳佳把荷塘作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园的项目之一。姜佳佳性格外向,又有7年的导游工作经验,负责对外接待和洽谈工作;朱菊内向,喜欢安静,就负责内务。

由于荷塘里有污泥和多种水生生物,孙君和李昌平提议将荷塘功能发挥得更彻底些,把村里厕所的下水道直接接入荷塘,这样可以净化厕所用水,解决厕所污水排放问题。同时,粪便中的有机物经过池塘水生物的分解、吸收,成为天然肥料。朱菊和姜佳佳全力以赴,使村里进行了厕所下水管道的改造工程。

改水工程,也是她们这一年多来的重点工作。为了达到村里生活污水(除厕所用水)达标排放而不至于污染河道,经过实地考察,她们又提出一个设想,每家建设一个小型污水过滤池,池子大小根据自家庭院面积设定。池底铺上厚厚的沙石,沙石上方用滤板固定,穿上许多小孔,再在滤板上覆盖泥土,种上水生美人蕉。水生美人蕉的根系向下生长,根很深,能够穿过小孔深入沙石,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厨房用水和洗澡、洗衣服的水经过一层挡油板后进入滤池开始净化,最后从滤池另一端排向河道,能保证河道水质清洁。同时,美人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可以美化庭院。对于这个方案,村民们都很乐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河道的污染问题解决了,村庄更美了,游人更多了,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朱菊和姜佳佳干起工作来也更带劲了。

为美好乡村添色彩

与之前“协作者”不同的是,如今村里的一些工作,朱菊和姜佳佳开始充当“策划者”的角色了。

她们在一处小土坡上建起了一座轻钢结构的书吧,为书吧取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岸芷轩”。修建书吧源于这两位村官的构思。朱菊是当地人,深深感觉到当地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家基本不看书,平时也没有什么读书交流的机会,有的人空闲了就是围成一桌打麻将。

朱菊说,要把郝堂村打造成一个旅游观光度假村,要是外地游客进村一看,一堆堆都是凑在一起打麻将的,听到的是哗哗的麻将声,多煞风景啊!她说:“生活质量提升了,品位也要跟着提升,否则,就是‘瘸腿’发展。”

街道办事处对她们的想法非常支持,将书吧的硬件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朱菊打算利用书吧的空闲处放置些当地的土特产售卖,如板栗、野山菜、药材、茶叶等,以增加收入。

为解决村民的养老问题,她们倡议在村里兴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是,如何发挥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大家都没有经验。她们到全国养老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和机构考察,最后,大家决定推选一名村干部到北京参加民政部每季度举办的全国养老院机构负责人培训班,朱菊主动请缨。

“你不是很喜欢茶艺师的安静生活吗?养老工作又累又烦琐,你怎么想的?”面对领导的提问,朱菊呵呵一笑:“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村务那么繁忙,我作为村主任助理不能就在一个岗位上待着不动吧。养老机构办好了,会对郝堂村有很大改变,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的。”朱菊如愿以偿。

几年来,郝堂村的变化很大。比如小学已经修建完成,在教学楼钟楼上还“人性化”地搭建了一个鸟窝,方便落脚的鸟儿下蛋孵化;农家乐也已经改造成功,村银行落成准备开业,超市、宾馆、公共图书馆、农产品编织厂都在建设中;为了打造一个更为适合旅游的村庄,为了方便周边驴友、骑友骑自行车结伴旅游,村里正在修建一条20公里长专供自行车行驶的慢车道。

第8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制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就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而茶行业的生产和加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茶园的管理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茶叶的加工产品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走向了优质化和无公害化的道路,相关学者和专业为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正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行业效益较低和消耗较高等问题逐渐与旺盛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并且发展成为了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阻碍,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茶行业逐渐转变为了现代化产业,对于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变得极为迫切。

1制茶工艺对茶叶的影响

1.1颜色

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展现就是颜色,茶叶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茶多酚以及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物质氧化后就会形成有色物质,从而通过茶叶的颜色所展现出来,制茶的工艺对于该氧化作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颜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可以延长高山茶摊青的时间,而高档的名优茶则使用机械杀青更加利于保持茶叶的颜色。在保持茶叶颜色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过高过低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温度的控制是制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1.2味道

确定茶叶品质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味道,茶叶的味道主要是因为新鲜的茶叶在经过控制酶活性的高温杀青这一步骤后,能够有效保留新鲜叶片中的固有成分,从而使茶叶中的独特味道留存下来。如有些茶的味道较为甘甜且回味无穷,具有浓厚的口感,即使是同一种品种经过不同的工艺制作所得到的茶叶品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除了形状加工工艺对于茶叶的味道会产生影响,温度、投叶量、杀青方式以及仪器的使用等因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当增加投叶量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就会提高,与之相反叶绿素的含量则会减少。

1.3香气

香气是茶叶本身就具有的或是在制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芳香物质,当茶叶经过复杂的工序后,就会产生数十种或是近百种的香气,有些甚至会随着加工的阶段不同变换出不同的香气。如摊放工艺,新鲜的茶叶在经过这一阶段时,因为水分的流失往往会产生一种类似青草的气味,并产生能够让人心情愉快的芳香物质,尤其是当时间控制得当时,这种香气的含量就会达到最大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依据茶叶的种类和当地的气温、湿度条件不同,所摊放的时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2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1突出重点

2.1.1创新体系

由于专科层次教育特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明确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加具有针对性,如可以充分参考本科教材中的内容模式,将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流程、产品特点、鲜叶内所含物质和茶叶的质量关系等内容进行重点描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并且熟练掌握茶叶品质中制茶工艺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甚至能够对茶叶内生物、化学等变化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将不同的茶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它茶类的特征。

2.1.2立足实际

南平市的茶叶生产主要以武夷山所生产的茶叶为主,其中乌龙茶的产量最大,年产量占80%以上,最为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其中武夷岩茶的茶品目非常多,仅山北慧苑岩就有800多种,最负盛名的当属大红袍。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应当将当地的茶类作为重点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南平市茶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2.1.3更新知识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外对茶叶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及时的普及一些具有前沿性的知识,如可以通过订购茶叶的报刊,从而了解当前茶学发展的动向,将内容和信息及时地补充进实际的教学中,如近年来对于茶类三品认证等相关的无公害茶叶种植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

2.2注重操作

2.2.1制定独立运行的教学大纲

茶叶的生产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打破传统的学期限制,与实际的茶叶生产相结合,甚至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方式来配合,从而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大纲。虽然增加教学的学时能够使实践教学在制茶工艺课程中充分发挥出效果,然而实践教学的环节十分复杂和繁多,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将传统的感官认识转变为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需要建设实训基地,尤其是以茶学专业为特色的学校,更应当将制茶工艺课程作为有限发展的主要课程之一,建立起名茶实训室、茶叶初加工和精加工等专业基地,从而满足学生在实习期、生产劳动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连接校外,还可以建立起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的茶叶生产、经营、差异和茶文化等单位建立起良好的联系,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了解茶叶的生产、管理、加工、经营和茶艺等知识,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2.2.3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方案

为了确保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用性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方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茶叶加工技术和操作标准详细的罗列出来,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制茶的技能、工艺和产品合格的标准,可以以当地最为出名的乌龙茶炒制过程为案例进行重点授课,除此之外,还可以考察学生的出勤率、采茶量、实习日志、制茶茶样等多方面的结果,使考察结果更加具有全面性。

2.3增加现代科技方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茶叶相关的制茶工艺也逐渐普及与网络之上,因此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最新科技动态和加工方面的视频,并且为了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可以将相关资料制成课件的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茶类的制作工艺教学地点转移至实训室内进行,将茶叶的采摘、制作以及筛选等过程进行实际的操作,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后精通实践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善于使用问答、自学、辅导以及演示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教师们有效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

2.4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的结合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从而以科研促进教学,还可以拓展教学的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生产的第一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首先为了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教学时,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和劳动中,从中学习相关的操作流程,甚至还可以使用顶岗实习的方式,直接参与到生产的过程中,尤其是学生的毕业实习周期较长,通常可以完成茶叶的生产过程,而且在熟悉了茶叶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制茶工艺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只有具有针对性的设置实习内容和环节,并且将考核、操作和评判融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实现教考分离。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到生产单位的顶岗工作中,在现场进行解答和指导学生操作,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实际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还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际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制茶工艺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才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连接的目标,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倩倩.茶学人才:茶产业链各端口的粘合剂[J].四川统计,2014(6):21-22.

[2]梁彤.茶,五千年的故事(下)———中国制茶方式的演变[J].老年人,2015(2):52-53.

[3]刘莉,袁熙贤.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涉茶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29-230.

第9篇:茶艺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育才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22-02

作者简介:鄢向荣,女,副教授,旅游与商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茶文化。

近几年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旅游与商务学院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五个对接”的职教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学院教学实际,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使“五个对接”既符合要求精神,又有本院自身特色,对全面提高育才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进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打造技能型实用人才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指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生参加高职院校学习,仅取得学历证书是不够的,学历证书是学生修满一定学分准予毕业的一纸文凭,是对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认可,而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是否适应行业需要,学历证书还必须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起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学院本着这一思路,按照职业准入制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考证的考试科目设置教学内容,即考什么科目就设置什么课程,要求具备何种能力就培养什么技能和提升什么素质,把考证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实施“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导游员资格证书考试,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考试科目,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

近几年学生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逐年递增,2013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通过率达到62%,超过湖北省平均通过率的2倍,其中有个别班达到了75%的通过率,这在全省也是少有的。导游资格证书的获得,说明学生掌握了导游岗位的基本技能,具备了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胜任导游岗位的工作要求,入职竞聘时绝大多数能够顺利上岗就业。可见,“双证融通”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整体专业能力达到了国家标准和要求,是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二、进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指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学院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确定了各专业的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的岗位,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按“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以典型职业活动确定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例如,一个优秀导游员不仅要有嘴上功夫,还要有笔头功夫,既要会说还要会做,既要会唱还要会跳。根据导游员职业标准的要求,学院在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一些核心课程之外,还独创了“导游词创作与模拟导游”和“旅游演艺实务”等特色课程,开展了每堂课五六分钟的导游讲解和才艺展示交流活动,通过这些特色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创编导游词并进行生动讲解的能力,同时提升了“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技能。学生练就了独家本领,提高了特色竞争力。用人单位反映,我校学生在导游过程中,不是生硬地背诵他人的解说词,而是根据景点实际结合游客感兴趣的兴奋点和实际需求,运用导游词创作的基本功,临时调整组合导游解说词并声情并茂地讲解,有针对性地满足了游客需要;另外,学生还能发挥能歌善舞的特长,旅途中适时、适当地开展一些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活跃了旅途气氛,赢得游客的赞许,也拉近了与游客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与游客的沟通,促进了导游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这些都得益于我们深刻领会了职业标准,较好地做到了与课程对接,并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的结果,体现了特色课程设置、特殊技能培养的优势所在。

三、进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指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知与行统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导游教学过程中,根据导游岗位带团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如讲解技能、语言沟通技能、灵活应变能力、开展文娱活动能力、礼仪素养等,将这些各项单独能力要求融进 “导游业务”一门核心课程中进行综合训练,每堂课进行五六分钟的带团案例分析交流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导游业务应变处理”技能竞赛等活动,还组织学生到东湖、黄鹤楼等风景名胜区进行现场导游讲解的实训,组织优秀学生参加云雾山实地带团体验、到汉口江滩开展“江滩一日游”的导游接待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导游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在导游实地带团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处理各项临时性、突发性疑难问题,带团工作非常顺利,彰显了厚实专业功底。这都源于我们将教学过程与导游过程紧密对接,夯实学生基本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结果。

四、进行技能竞赛与第二课堂对接,在竞赛中锤炼职业素养

学校教学,课堂是主阵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第二课堂的补充和职业技能竞赛的助推。为此,学院充分利用晨读、晚自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引导和训练,发挥英语角、礼仪队、茶艺队、校园导游讲解队、艺术团等社团的作用,开展“人人参与,月月竞赛”的活动,如“导游技能大赛”、“礼仪风采大赛”、“普通话大赛”、“英语达人秀大赛”“才艺大赛”、“插花茶艺大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学院蔚然成风,使竞赛成为学生展示才能、提高胆识、增强信心、锻炼心理素质的平台。把竞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竞赛形成了常态化,成了家常便饭,竞赛不再是目的,它是提升学生内在素质的一种助推器,从而避免了竞赛走入“精英教育”和“为赛而学,为赛而教”的误区,在培养过程中还把职业竞赛的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项目,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构建竞赛长效机制,并树立了“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通过竞赛长效机制与丰富的第二课堂对接,达到了职业素养“在学中赛,在赛中练”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如项杰同学在武汉市第十八届导游技能大赛中获得武汉市“导游明日之星”的荣誉称号,并赢得多家企业的青睐,抢着与她签约。

五、进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对接,工学结合校企共育英才

实行校企合作,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接,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具体形式,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和最佳模式。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与武汉国际旅行社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经常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方法,还联合带领学生到旅游风景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追求完美”的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原则、以“冠军的标准”进行训练和指导,其中楚天技能名师国旅副总经理担任导游英语课程和英语口语讲解技巧实训的教学任务,国旅导游部经理承担现场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等,还将各类大赛脱颖而出的获奖选手及优秀校友经常性地请进课堂,交流成功的经历,展示专业技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沿着他们成功的足迹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通过明星学生带动影响全体学生,发挥典型“以点带面”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对接、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对接的培养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互相取长补短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其中,2011级国旅订单班马骏同学就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成功代表,他在2013年武汉市第18届导游大赛中取得专业组的第一名,并获得金牌导游员的荣誉称号。

在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紧密对接,是值得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今后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