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执法体制

第1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城市管理;暴力冲突;执法队伍;执法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46-02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相关研究的综述

对于“城市管理”内涵的界定,张民省、王淑梅(2004)认为:城市管理是以发挥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整体效益为特征的、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的综合管理。高梅生(2007)认为城市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涵盖范围广的大系统,是人们对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所进行的控制和治理活动的总称,其目的在于满足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它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之一、也是一门专项科学。王琳、费蓬煜(2012)则强调城市管理与城市化之间的重要关系,认为城市管理贯穿于城市发展整个环节,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指出城市管理需要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保证城市规范有序运行,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不配套、不健全是目前执法问题层出不穷源头,且城市管理中监察职能与管理职能未分离是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的关键性因素。陈玉和、孙作人(2006)等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在分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具有自组织耗散结构的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强非线性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法律地位不稳固、管理体制不统一、职能界定不清等客观原因。吴军飞(2006)从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角度出发,阐明了建立科学的综合执法体制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内部各部门科学、有效的运作,降低执法工作的“缺位”、“越位”

及推诿扯皮等不良现状的促进作用。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大都是从城市管理法律缺失、监督机制不完善,针对全国还没有出台一部针对城市管理和执法的独立法律文书,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借法执法行为来探讨,缺少了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现状可改善的现实性指导意义,法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对于目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困境应多从现实可行性角度分析,探讨从现实层面可积极改善执法现状。

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队伍自身素质较低

从我国频频发生的城管执法人员与被执法对象的暴力冲突事件中,不难发现城管人员的组成往往鱼龙混杂。依据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国家公务人员;二是非国家公务人员。由具体调查得知,非国家公务人员在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构成中占据相当一部分比重,而这部分人员往往是由临时工、雇佣工组成的非正式的执法人员。这个现状直接导致了在工作表现方面和国家公务人员几乎无区别的非国家公务人员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执法不当的隐患问题。城市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法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对执法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而部分执法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政治观念薄弱,对方针政策理解的不到位,则直接导致了执行不力的状况发生,所以执法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急需加强。

(二)执法对象流动性强

就我国目前的执法现状而言,城管的执法相对人大部分是外来务工者、下岗工人、失业群体,以及鳏寡孤独、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这部分人往往知识文化有限,谋生能力相对较弱。当他们面临城管人员的执法活动时,往往采取躲避的措施来对抗执法。久而久之,执法人员与屡劝不改的执法相对人的矛盾冲突升级,可恰恰对于这些群体来说,在城市各个街角流动摆摊经营是维持生活的全部,在没有合适的出路选择之前往往不会轻易放弃已有的基础,所以他们顽强“抵抗”,一旦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往往容易以暴制暴,情绪偏激,致使矛盾不断升级。

(三)执法社会环境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员不断向城市进军,使得城市人口剧增,各种社会矛盾激增,城市管理日趋复杂。一方面,流动摊贩往往无孔不入与执法人员长期打“游击战”,这给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并且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耐性要求很高。长期一来,执法人员采取暴力行为执法的概率就上升了。另一方面,部分市民的意识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管理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当执法人员在按正常程序执法时,碰到执法对象胡搅蛮缠或是老婆孩子齐上阵的可除模样时,围观的市民往往会倾向于看上去比较弱势的一方,继而是舆论的批评与指责,使得城市管理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化执法人员的选拔机制

针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要优化执法人员的选拔机制。首先,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培训,尤其是加强执法人员的道德、法律的方面培训,使得执法人员在对方针政策的解读上更趋正确性,在政策的执行上更趋合理性,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再次,在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录用中,需采取合理的聘任机制。可采取统一考试或者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方式进行考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解聘,以保证执法队伍的素质。最后,对在执法工作者屡次出现不文明执法的工作人员,应严格进行教育,给以严厉的措施,例如罚款、待岗甚至下岗的处罚政策。

(二)优化执法环境

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树立“为民执法”的正确理念,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保证公正执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并加大执法工作的宣传力度,寻得市民的理解,在市民中重塑良好形象。例如可借鉴北京市城市管理局的做法,在市里各大电视台、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中设立城管专栏,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提高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的难度。再者,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对有团伙、有预谋的暴力抗法、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切实保障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众所周知,执法对象大多是生活在底层没有社会保障的困难群体,如果政策能提供他们能过上基本生活的保障,冲突将大大减少。例如,可以仿效上海的模式,划一片指定区域允许流动商贩经营,而不是一味的驱赶他们。正如俗话说的“关了一扇门,需开一扇窗”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四)探索新型城管执法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在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这虽然有集中、统一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的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决策与监督并列”不能有效监督的问题。在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和执法相对人往往是“水火不相容”,但以暴力方式解决并不是执法者的本意,这样只会更加剧矛盾升级。本文认为有必要探索一种第三方监督执法的模式,第三方是独立于执法人员和执法相对人的平等群体,一方面更好的约束执法人员管控好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对执法相对人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留下更多的社会隐患。

参考文献:

[1]张民省,王淑梅.对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思考[J].理论探索,2004(2).

[2]高梅生.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探讨――兼城市管理体制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07(02).

[3]王琳,费蓬煜.城市管理中的行政执法困镜及其破解[J].人民论坛,2012(9).

[4]陈玉和,孙作人,俞其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失范形成动力机制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第2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城市管理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以开放、复杂的城市系统为对象,基于城市发展的信息流,通过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围绕城市发展的重要决策,来规范、协调多方利益关系的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一个集合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系统组合,狭义的城市管理则是具体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公共服务的一项管理活动。而行政执法则是行政管理的一项具体地行为载体,被授权的行政部门,为了维护社会基本运行秩序,依据法律,对违法行为采取的管理和处罚行为。本文的城市管理问题研究对象为狭义的城市管理范围内的行政执法。

二、当前我国城市管理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偏离执法程序,缺少必要监管

在城市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行为偏离法定操作程序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要求当行政执法部门做出行政处罚时,应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但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不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处罚的现象依旧较为普遍,并且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在实践中,因为对行政执法程序的忽视,对扣押的财物不开具任何单据或清单,不填写相应的行政执法文书;部分罚款不开具相应的通知单;不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裁决下达在先,询问取证在后等一系列行为都违背了法律规范。对于这些不恰当行为,相关执法人员并没有受到相应处罚,依旧我行我素。除非被媒体曝光,或者被当事人向上级投诉,不然很少会去追究他们的责任。

(二)执法过程中行政人员的道德行为失范

近几年,城管执法冲突事件频频见诸报端:2013年延安城管执法时跳脚踩头;2015年菏泽单县城管对小贩强行拉扯同时还打伤拍摄者等。行政执法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博弈,公共行政伦理要求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实现的是公共利益,但是在金钱的诱惑下,行政执法人员出于利益驱动,往往丧失行政伦理道德,导致公共权力出现异化,对于不给予好处的商贩或经营者要么暴力执法,要么故意刁难,。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和经济利益,忘记自己的行为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忘记了人民才是授予其公共权力的人,其行为导致的恶劣后果将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扰乱社会风气。

(三)媒体缺乏责任意识,激化对立情绪

以九江市为例,在2015年6月九江市执法局浔阳区一名桂姓队员在附近执法时,被一家烧烤店老板用刀刺伤。究其原因,老板违规经营,见执法人员收缴其桌椅摊点,最终导致暴力抗法,攻击执法人员。尽管事实如此,但当时的网络上却有公众号发出九江市,店主出于自卫误伤执法人员的信息,尽管后证实为不实信息被删除,但是充分反应了个别媒体缺乏舆论伦理,歪曲暴力抗法的事实,激化对立情绪的事实。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不经验证地将视频、文字发送到网络。作为矛盾冲突的重灾区,该类话题屡见不鲜,尽管视频存在片面与虚假报道,但是由于之前城管暴力事件确实普遍存在,对执法部门的社会形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导致民众已然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城管就是暴力的代名词。

三、解决城市执法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执法人员责任建设和道德建设

通过执法人员的行政伦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做到内外双控制。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健全行政执法监管制度、营造和谐执法环境、宣传行政伦理教育来保证行政人员的内律和自省,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使行政伦理责任根植于行政执法人员内心,从而保证公权的正确行使和公共行政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群众,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应当自认为是权力的代表。只有这样,在遇到执法纠纷时,才能做到反思反省自身行为,行使好人民公仆的职责,承担公民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保障人民众的合法利益。对不负责任的执法人员,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纯洁行政执法队伍。

(二)改进执法方式,减少暴力冲突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作为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拥有强制性执法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采用粗暴和武力的手段来进行管理。执法部门所采用的执法方式就是执法理念的具体实践和表现方式。通过审视以往的执法方式和暴力执法、暴力抗法等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不难发现较为野蛮的执法方式总是一个导火索。因此,若要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必然要改变以往以强制性执法为主的执法方式。在执法的过程中,应当以柔性的执法方式如行政指导,说服教育,行政奖励等为主。在柔性执法方式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再辅以强制性的收缴和罚款等方式。以当前一大社会热点为例,流动商贩乱摆地摊影响城市风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收缴商贩的商品从而引发暴力冲突。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严重缺少集中的小型交易市场。针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应一方面通过教育方式让商贩明白为什么要对其进行执法,使商贩从心里认知自己的错误所在。同时,城市建设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地摊市场或者规划专门的区域,为商贩提供集中地交易场所,从根本上解决商贩乱摆地摊影响城市环境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部分店家或商贩蛮不讲理,故意扰乱正常的城管执法,甚至可能威胁到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对于这种情况,在柔性执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给与其严厉的处罚。总的来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应该积极探索出,在适应法治的环境下,灵活采用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化解与相对人的对立矛盾。

(三)积极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强化对执法过程的监管

数字化城管网站系统并非新概念,它是一个连接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平台。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城管问题的举报与投诉,以及对城市各行业信息的查询与咨询;而政府部门则可以利用该系统政策信息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信息,以及定期各区域工作情况。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利用该电子化系统,只将其作为电子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此,强化数字化城管的切实运用,以此作为行政执法的一种监督手段,将系统的有效数据纳入相应的考评系统中,公开公正的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评价。市民可以进入政府官方网站进行在线咨询,还可以使用网站资源进行信息服务和便民服务。此外,还要利用平台、手机软件、建立公众参与子系统,包含市民投诉功能、社会监督举报功能、执法业务公开功能、信息功能、交流互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知情权,促进行政执法公正、公开、透明。

(四)优化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价系统

一些学者认为,要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公正公平地行使公共权力,就必须对行政人员进行有效地绩效评估,而这种绩效评估不局限于部门内部,同时应该让群众和其他服务主体参与到绩效评估中,通过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考核来保证政策执行没有偏离政策方向,公共权力没有异化。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以公众满意度为执法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来优化执法部门的绩效评价系统。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如何,执法人员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应单以查处违规事件的数量作为标准,而应该考核执法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解决了城市管理的具体问题,人们是否从中获益。执法人员的一切行动应坚持以法治和公民需求为导向,只有将公众满意度纳入执法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才能使执法部门的工作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城市发展做贡献,从而获得公众的认可。因此,优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绩效评估和管理是端正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形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举措。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子系统。在指选择指标方面,要包括质量指数如执法程序是否标准、事件处理效率;职业素质指数如在工作中是否体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民意指数则来源于被管理对象和社会对执法人员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建立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对绩效考核结果不达标、执法方式不恰当或存在不文明行为,产生负面社会效应的单位或个人,上级机关必须严格惩处,以重塑执法部门的形象,维护其公信力。

(五)城市执法过程中,进行以多元治理为主体的协同机制创新

第3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可以使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河道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及工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作为河道管理部门,应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已成为当前很多水利同行所关注的问题。

一、工程概况

某河段(二期)治理工程从某国道公路桥下游130m处至后铺段河道,全长5.0km。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和加固两岸堤防,滩面平整、边坡护砌及排涝涵闸等。

长期以来,某河段两岸堤防损毁严重,基本失去防洪作用,特别是治理段河道宽浅、堤防损毁,浪费大量土地,影响城市形象,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严重威胁某城区及其下游安全。

二、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内非防洪工程管理不当,部分环节不规范

由于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管理的不当,同样可以影响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验收和运营等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为河道内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提供了保障。各级河道主管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明确职能,强化管理,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使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是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二)、河道管理力量不平衡,个别地方人员不足、资金困难

近年来,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管理任务日益增加。由于个别地方经济发展缓慢或政府对河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该地区河道管理人员较少,投入到河道治理工程管理的资金不足,导致管理力量和力度相对薄弱,执法、维护和保洁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

一是领导重视。省市有关领导关心关注治理工程,多次到治理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听取治理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多次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现场解决有关问题;工程指挥部各位副指挥长经常深入村街、企业和工程现场,积极抓管理、抓督促、抓落实。二是各负其责。工程指挥部各科室按照职责和分工,在分管副指挥长的领导下,围绕工程建设和施工环境创建积极开展工作。三是突出重点。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个别人员不顾工程大局,阻挡工程施工,在工程控制区域内擅自突击搭建临时或永久建筑、栽植树木等突出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统一执法行动,强力打击违法行为,为治理工程提供宽松的施工环境。四是指挥部出资对护栏、仿木桩、启闭机、闸门等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在施工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对价格、质量进行比较,择优选定供应厂商,统一定价,统一规格,统一供应。做到既降低成本,维护施工企业利益,又节省制作时间,加快工程进度。

四、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一)、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审查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在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为保持河道平顺和河势稳定。本着上下游、左右岸统筹的原则,治导线的规划以河道现状为基础,根据本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除因势利导、根据弯道外,还必须尽量保持一个平顺宽阔的河道以利于行洪畅通和主要河势的相对稳定。

(二)、加大河道管理工作资金投入,配备人员合理化

积极探索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资金投入机制,举全社会之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政府也应正视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调拨相应款项投入到河道管理工作中来,还应增加河道主管部门编制,更新监管设备,使其人员和设备配置基本达到合理,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规范、有序地进行。

(三)、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验程序

1、开工前期工程质量检验

主体工程开工前,监理部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技术交底制度等作出认真审核;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进入工地的机械等都进行严格控制,凡未经监理部审定一律不准进入工地。一是主体工程、重要工程部位使用的外购材料(钢材、水泥、止水带、土工膜等)的质量,除有供货厂家检验试验记录、产品合格证等资料外,还须按规定取样复验、分类存放等。二是使用当地材料如砂、石子等,均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验,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复试。三是混凝土、碾压土料等试验必须按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及时检验,检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审定后,方能使用。

2、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检验

一是在项目建筑物混凝土浇筑、堤防填筑等工程实施过程中,按工程部位或完成工程量情况,及时分批分段取样,做混凝土强度及碾压砂砾料压实干密度等试验。二是外购的启闭机、闸门及机电产品、仿木桩、护栏等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厂内检验记录、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并按规定现场试验、检查验收,妥善保管。三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作好记录,及时填写并评定、三检表、。监理单位根据自己抽检的情况,核定单元工程质量等级。发现不合格单元工程,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单元工程施工。施工单位每月底将施工质量情况由施工月报形式报送监理部,监理部汇总,并报监理月报到建管局,建管局根据汇总情况填写质量监督月报,报送省、市质监站。四是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工程中所用的混凝土统一使用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确保工程质量。某市建管局还要求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以及混凝土或砂浆拌和物等中问产品取样与检测均按照现行国家和水利水电行业有关标准执行,要求取样组数满足规定要求,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主体工程堤防堤身填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取样与评定标准均按照《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有关条文执行;排涝涵、工作桥工程规模较小,混凝土试块试验等均按照《水闸施工规范》、《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3、细化法律法规条款,完善办理程序

对于工程管理的资料申报、审查和管理的过程,应严格控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采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专题交流会等方式,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和兄弟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从而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监管的力度。

总之,加大河道管理工作资金投入,配备人员合理化等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对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测,各项检测及抽检报告表明,河段治理工程堤防填筑、滩面平整、排涝涵闸等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第4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还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二、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会计人员只能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有些施工企业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地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会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

2.具体操作方面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的,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工程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因而,如何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成本则十分关键。但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依据企业以往的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制造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起不到控制作用。

3.人员管理方面的误区。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

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做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1.健全完善权责明确的管理层次。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次一般都有所差别,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本部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2.协调好施工中的质量和工期的关系。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

3.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将每一个人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业绩与行政和经济双奖惩紧密挂钩。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从招投标直至工程保修期结束的始终,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贯彻成本控制思想,它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涉及项目全过程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对其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控制。惟有如此,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术希.浅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陈晓晨.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比较[J].纪实,2008,(5).

[3]亓凤华,赵飞.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07,(5).

第5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城市内涝; 渗入法; 城市排水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发生内涝后,积水通过排水管网进入水体、地表下渗等途径排除。当排水管网不能满足需求时,提高积水区域或汇水区域的下渗量是消除积水的一个重要途径。渗入法就是用最大程度的提高积水区域下渗量这一方法来解决城市内涝积水的。

一、渗入法原理

雨水流经地表可自然下渗减少径流,下渗速度越快、量越大,雨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也就越少。下渗速度和下渗量取决于地面的渗透率,渗透率越高,下渗速度也就越快,但随着雨水的下渗,地层的含水率越来越高,下渗速度会越来越慢后趋于稳定。

二、渗入法工程措施简介

渗入法主要包括主要措施和辅助措施两个工程措施。主要措施是在积水区域绿地内打井直通浅层地下含水层,井管直径32cm,顶部设应急排水孔,底部设渗水孔,周围填充直径1m 的过滤砂,进水口高于路面10-20cm,仅通过过滤砂下渗时渗水量可达4m3/h,使用应急排水管回灌地下含水层后渗入量约50 m3/h,工程造价约4000元/孔。辅助措施是在绿化树木周围设直径1.5米到2米渗水坑,让雨水沿树的根系下渗,其下渗速度大于直接靠地面下渗。

三、渗入法的可行性分析

采用渗入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不仅要考虑水量问题(经济效益)还应考虑水质问题(社会效益)。

1、水量问题分析

由于每一孔井一定时间内的渗水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渗水井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以解决2小时内降雨量为50毫米的降雨为例,每平方公里内降雨量折合5万方,一孔渗水井的渗水量两小时为100立方,则至少需500孔渗水井才能保证不发生内涝,工程总造价约200万元。在中心城区建筑密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建设数量如此之多的渗水井实施难度极大。

2、水质问题分析

降雨前期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高,其污染程度高于生活污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水质。城市雨水不符合直接回灌地下水的条件,应采取适当的过滤措施,而在城市发生内涝时不具备采取过滤措施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因此雨水直接通过应急排水孔渗入地下水层需充分论证。

四、工程实践情况

经了解,国内仅有重庆、杭州等地研究过渗入法,目前国内没有该方面的工程实践。

第6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 工商管理 个人与团队管理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可见,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和能力训练不足等现象,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如何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点,构建创新性、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一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教改的重要课题。体验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要求提出的。

1 体验式教学法及其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体验式教学法的含义、优势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引申为“亲身经历”之意。20世纪 80年代大卫 · 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有目的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理论有效性或正确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逐渐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它强调交流与合作,改进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同时,“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

1.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个人与团队管理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取双证书的课程,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包括自我规划发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及领导能力等。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这些能力和职业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能保证学生能顺利地通过考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培养这些通用管理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任课教师创造与现实相似的教学环境,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锻炼自身的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和较强的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自身教学能力及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1 课前体验式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最关键的是要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体验式的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和体验式活动充分结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为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十大单元三十六章,内容繁多且分散,学生学习起来不好把握核心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根据相关的内容把繁多的知识分解为几个专题,根据不同的专题知识确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如自我规划专题,教学目标是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要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技能专题,要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学会就业面试技巧和日常工作谈判技能。

2.2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丰富的体验式教学形式

(1)案例式体验教学。教师通过的精心策划,把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案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具体分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智慧,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如在时间管理专题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或某人一天所有工作任务和冲突罗列出来,要同学们讨论怎样有效地安排,同学们通过思考、分析和小组讨论,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技巧,培养时间管理的观念和能力。

(2)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所谓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首先教师创设体验情景的主题,对学生的情景模拟学习进行引导;其次,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选择模拟角色,对情景体验内容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对学生情景体验的总体过程、效果给予点评,进一步延伸学生对情景的有效体验。如在沟通技能章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及模拟谈判。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沟通技巧、方法,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项目式体验教学。开展项目式体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其综合能力。例如,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专题,为使学生综合掌握及运用课程的相关理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自己分团队,组建公司,从设定公司名称、业务、组织结构、人员设置、组织文化等方面让学生提出方案,分工完成,最后做多媒体展示。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

(4)竞赛式体验教学。将竞赛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竞赛中、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竞赛式体验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辩论赛、知识问答比赛、技能比赛等。如在组织文化专题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文化策划比赛,通过对策划书的撰写、PPT展示、答辩等环节的竞技,让学生通过比赛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游戏。如在沟通技能专题中,要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撕纸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玩得开心,学得起劲,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实地参观考察体验教学。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形式。如组织文化专题,就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文化建设较有特色及代表性的企业。既让学生更好体会组织文化的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 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课后也同样得到扩展。为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参与实践。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沙盘模拟、素质拓展、或给学生相应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等等途径,让学生在课外的体验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意义

(1)课堂效果显著。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2)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担当多重角色。讲授者,要传授知识。组织者,要为学生营造情景环境,组织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的促进者,要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指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学习中扬长补短。

(3)体验式教学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更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4)课程评价体系更完善。由于体验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评价学生成绩也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而要跟整个形式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及课后应用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无疑更能体现考察学生能力结果的公平性。

总之,“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与实际结合,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发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4).

[2] 何红光,程云行,李文莉.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9).

[3] 张秋来,黄德红.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5).

[4] 郭昆.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7).

第7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 案例教学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50-01

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应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用三年时间,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中职示范校建设投资大、范围广,学校申报立项、专家评审复核、检查验收各项工作长期而艰巨。我校已申报成功,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各项创建工作落正在落实,现就案例教学法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创建中职国家示范校的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学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职业学校为国家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贡献[1]。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工作岗位服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2]。

3. 案例教学法有关问题

3.1 选择案例原则

3.1.1理论联系实际

每个案例要以基本理论为指导,要利于思考,必须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根据每个案例的要求做精心整理,编写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而不能凭空臆造,脱离实际。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1.2典型代表性

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案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能够引起积极思维等。要从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中,分门别类地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构成内容。一个疾病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启发学生明确案例的特征,掌握诊断治疗的运用,以及求得对案例可能做出的多种治疗方案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案例教学,就能从典型案例中,形成疾病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基本轮廓,抓住不同疾病的要点和特征。

3.1.3针对性强。

案例教学应有意识地针对具体生动和形象的疾病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某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诊断治疗的能力。

3.1.4要与我国基层卫生工作环境相适应。

在教学中应用典型案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我国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面临的工作岗位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多面向基层,贴近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要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代表性案例。

3.2 完善教学

3.2.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了解疾病前沿动态,具备较强的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2完善教学案例库。

实施案例教学法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临床教师可通过去医院或相关企业加强实践,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学校应与医院或相关加强合作,为教学提供案例。

3.2.3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的衔接。目前中职卫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专业基础不扎实,而案例教学法趣味性强,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案例与专业基础的衔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既掌握了病例的典型特征,同时又巩固理解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主动性。

3.2.4建立案例学习考评制度。

要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便于比较客观地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5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媒体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在病人模型上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该方法实施中,要注意案例的选则及在教学中的完善,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优势,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2] 王迎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业技术,2011(11).

第8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竞争加剧,成本管理进一步提到管理日程上来,也由传统的手工核算方法向电算化核算发展。本文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招手,并提出了加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有效办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建筑施工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成本管理

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成本之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每个企业也都在根据自身条件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如何有效的实施企业的成本管理,确保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现代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差距较大,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现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制约财务成本管理的发展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就是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总结,以此来评价,大部分是对财务核算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核算工作也是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方面的量化研究及考核提供依据。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未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得财务成本管理的基础数据不充分,直接制约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发展。

2.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考核制度看似很严密,如果要执行起来就要增加大量人力物力,否则就存在成本目标管理不到位,或者目标考核机制不能贯彻执行。

3.成本控制缺乏动态管理

成本控制没有与成本发生同步,往往在成本发生后才控制,不能对成本目标实施积极的动态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潜能,达不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二、完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1.提高各项目部会计核算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各项目部的核算工作

为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一定要抓好项目部数据的准确性,目前由于各项目部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以及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财经法规,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绝对禁止受理违纪业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能使得各项制度能够贯彻执行

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记录好人员出勤情况,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建筑材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外购材料要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每天要统计完成的工程量。最好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如果内部结算价格不合理,就会人为地扭曲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统计部门一定要遵循及时性原则按照会计的核算要求向财务部门提供统计产量资料;物资供应部门在月末摊销材料时,应按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生产部门月末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

3.公司总部要加大对项目部财务检查力度,并经常规范核算员核算工作

总体来讲,公司总部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项目部核算员要高,所以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人员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们及时、准确地搜集。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各项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各项目部经努力可以完成。

4.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机制

核算人员应按月按类别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管理。核算月度实际成本,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将各项差异及时反馈到相关责任部门,从而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

项目经理部还要做到施工前对项目成本有预测和计划,成本控制目标要层层分解,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定期召开成本管理分析会。

5.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第9篇: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范文

关键词: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存在问题;执法力度;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换,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管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已成为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是完善市政管理工作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急待解决。目前,我国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市政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市政管理行政执法中的关键问题为主体,对如何实现和保证市政管理行政执法机制的有效运行进行了讨论。

一.我国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我国市政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机制要从全方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但是目前,从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结构上看,我国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不是十分完善,各组织体系还需要结构设计。

第一,我国的人口众多,流动人口巨大,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淡薄,整合素质较低,这样造成了管理上的巨大难度。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大量涌入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现代都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时外来工的素质良莠不齐,都市生活意识淡漠,个别的利益熏心,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干,开办无牌无证诊所、任意摆摊设点、擅自占道经营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城市管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

第二,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各方面的措施还不完善,人民群众改变了对于经济的认识,但是自身的素质还比较低下,不能完全融入到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也是刚刚起步,在城市管理的方法上、内容上和手段上还有待完善,而广大的农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还十分生疏,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盲目的进入城市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环境的恶化。

第三,市政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分配不明确,相关部门在工作管理中存在义务不明确,执法职责不清,配合不力的不良现象。在我国的市政管理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条文,不能规范各级政府的管理机制,行政执法部门就目前政府授予的权利而言只有处罚权,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详细的实施措施。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既无人身限制权,又无物质保障权,行政执法工作无威信,行政执法工作缺乏强制力作保障,一旦遇有阻碍和暴力抗法事件发生时,也只能报警求助,依靠公安机关来协助完成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市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就目前而言,市政管理行政工作依据的法规不统一,出现了一市两法的尴尬情况,这样就给人民群众造成一种错觉,法律依据不统一,执法太随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使用太随意,处罚不当。在行政处罚时,要根据违法事实的轻重、影响范围的大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以罚代管现象普遍,为加大处罚力度,在适用法律时就高不就低,甚至出现滥用法律法规的错误。

二.解决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市容环卫等监督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有巨大的意义。为了实现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管理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解决方案。

市政审批部门与管理部门要互相联系紧密配合

随着处罚与审批相分离后,一些涉及到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许可的审批单位在同意申请人的申请颁发许可证之后,有必要发函告知城管部门,才能避免管理许可而执法局处罚的矛盾现象。为了加大市政管理的力度,做好市政管理工作,因此要形成市政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之间的联合工作的新局面。

比如,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上,要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市政管理队员主动严格自律,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内容、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较为全面的掌握,熟练把握日常执法中业务技能,使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地方法院也要支持市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树立城管部门的执法威信,每年对城管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子,给予定额支持执行。

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局作为一个行使综合行政执法权的政府职能机关,其从组织形式到工作内容都是崭新的,没有模式及规律可以遵循,这就需要在执法实践中,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对执法中遇到的难题,市政管理各个部门之间要互相联系紧密配合,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二)加强市政管理行政监督,积极推进市政管理的人性化

加强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行政监督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杜绝粗暴的行政态度,要尊重群众的基本权利,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因此,要加强管理,尽快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内强素质,强化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执法工作人员是行政执法的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培养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执法人员,教育其牢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将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化、制度化,将行政执法工作文明化,从而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城市管理队伍,在建设严格执法的市政管理队伍的同时,积极推进市政管理的人性化。所以,搞好市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大行政监督力度,实行监督综合行政执法,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给人民群众。

(三)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

针对执法体制不畅,权责不清,要进一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制。解决好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的问题,具体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要理顺整顿执法机构,明确执法主体,理顺执法关系。

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力度,行政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执法的权利义务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行政执法监督是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实行行政执法监督可以使得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

行政执法面临众多问题,对政府管理部门是一个挑战,市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做到市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应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绩效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向前迈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任重道远,只要在工作中求突破,在矛盾中求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为创建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结语:

在我国的市政管理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和谐”的主题,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市政管理中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改善城区规划、市容、市貌。近年来,行政执法制度也随着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市政管理行政执法不单纯是制度和管理的问题,还在于对不同行政执法主体的管理,在于如何实现和保证市政管理行政执法机制有效运行,这也是市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冯均科.执法工作的程序化体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