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慢性病健康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健康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健康指导

第1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健康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案。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协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观察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6.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8.9±2.5)年。对照组中男26,女15例;年龄在38~78岁,平均年龄58.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为(9.1±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为[1]:(1)保证COPD患者正常舒适,如半卧住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2)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的饮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如马铃薯、豆类等,规律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多引起呼吸困难;(3)休息、活动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有氧活动,如散步、气功、练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过劳引起呼吸困难;(4)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遵医嘱采用支气管扩张药、氧疗等。

观察组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案,是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总体化的护理方式,以保证患者24h均可得到精心的护理,并持续到患者出院为止。具体分为:(1)健康指导: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具体操作为通过专业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前评估并收集资料,了解患者详细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需求和理解能力制定专属的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指导。主要包括了解COPD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原理及治疗方案的理由等,时时观察患者指导效果并进行评价。指导患者学会预防该病,养成自我保健意识,可达到减轻机体不适,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2)心理护理: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常产生焦虑悲观心理,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解除其心理障碍,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排解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指导患者调节情绪,积极乐观配合治疗[2],可延缓疾病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康复护理:COPD的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不可活动,日常生活均应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指导患者学会有效腹式呼吸、咳嗽排痰、呼吸和有氧体操等肺功能改善锻炼。根据不同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不许时刻按照计划锻炼,如患者出现错误锻炼动作应及时给予纠正,如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发绀等严重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锻炼,做绝对卧床休息并根据病请给予吸氧缓解。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睡眠质量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

从上表结果可得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得到良好治疗,但治疗后的观察组PaO2和PaCO2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数值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指数比较

从上表结果可得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得到良好治疗,但治疗后的观察组睡眠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呼吸性肺泡管、肺泡以及细支气管等支气管远端处出现膨胀使之出现气管壁损坏的以气流受限为特点病不能完全逆转的一类呼吸科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在生理上对患者予以治疗,更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干预,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鼓励患者的家人在治疗期间给与更多的身心关怀[3]。本次调研观察组较对照组中肺功能改善情况和睡眠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复发率均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郭绪荣,安淑霞,张爱月,陈雪芹,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31-32.

第2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定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指导

近几年,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例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对于此种疾病,临床表现出疾病复杂、难以治疗的特点。并且对于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给予健康指导干预。患者在家中是否可以完全按照医嘱治疗对自身疾病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患者能够定期用药,并且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为了研究健康指导的临床应用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给予健康指导后,获得的干预效果明显,现将具体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镇2012年5月~2014年5月居民309例。在所有患者中,男209例,女100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64%以及32.36%。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1~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9±1.9)岁;在所有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00例,所占百分比为32.36%。患有糖尿病患者56例,所占百分比为18.12%。患有冠心病患者32例,所占百分比为10.36%。在所有患者中,学历为大专及其以上的患者57例,所占百分比为18.45%;学历为高中的患者63例,所占百分比为20.39%;学历为中学的患者70例,所占百分比为22.65%;学历为小学的患者100例,所占百分比为32.36%;文盲患者19例,所占百分比为6.15%。

1.2方法 主要选择统一调查表以及登记表,对抽查居民的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将居民的体检结果作为本次的研究依据,要求患者需要按照规定用药并且进行相关锻炼。并且针对患者建立对应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加以明确规定。并且对患者当前的疾病情况给予认真观察,研究合理方法要求患者进行锻炼,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患者完成健康指导后的15d,对患者进行再一次调查。具体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是否按照医嘱用药,患者疾病情况是否稳定[2]。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子(分析)。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具有均衡性,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针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具体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主要包括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法、疾病的相关预防知识、饮食护理方面的知识,有关保健知识,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以及服用药物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最终发现,健康指导有效开展后,患者针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表现为显著的上升,与干预前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

3 讨论

健康指导的顺利开展,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指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延缓疾病的进程,防止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导致无法有效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患者自身疾病情况不严重,针对自身所患疾病缺乏明确的认识;②患者自身疾病病程相对缓慢,患者用药后不能够坚持治疗[3]。

经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在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针对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能够按照医嘱用药,从而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健康教育有效实施后,居民针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与干预前进行比较,表现为显著的提高(P

总而言之,患者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例数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者的疾病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也表现为上升,但是健康指导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能够积极参加锻炼,有效稳定自身的病情,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的概率。在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两方面,也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虹.健康教育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5(21):99-100.

第3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干休所;管理现状

慢性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病程时间长,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糖尿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肺气肿、恶性肿瘤、精神病等,具有病程时间长、病因复杂、社会危害性高等特点[1,2]。慢性病的主要危害是造成患者心脑肾等各种重要脏器出现损害,影响其正常的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且病程长,患者需长期就医、服药,医疗费用高,在增加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3,4]。依据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我国于2000年已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5],随着老年人数量的激增,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均逐年升高,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将探讨某干休所退休人员慢性病管理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干休所45位干休所退休人员,其中男性5例,女性30例,年龄在61~74岁,平均(68.1±5.1)岁;其中老干部5例,其他退休人员40例。

1.2 方法 采取问答式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老干部的慢性病分布状况、健康档案建档状况、接受规范化管理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

2结果

2.1慢性病分布状况 45例退休人员中,糖尿病15例(33.3%),高血压26例(57.8%),冠心病10例(22.2%),脑血管疾病11例(24.4%),慢性支气管炎25例(55.6%)。

2.2慢性病管理状况 45例退休人员中,28例已健康建档(62.2%),其余17例尚未建档退休人员中,10例有建档意识(22.2%),7例认为建档可有可无(15.6%)。

28例健康建档退休人员中,17例接受规范化管理(37.8%,28/45)。

3讨论

慢性病为现代文明病或者生活方式疾病,该病的发生与人类长期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周围环境息息相关[6~8]。慢性病患者往往会终身带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需主动地适应环境、症状以及生活的变化情况,所以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获得相应的治疗,还需要得到连续性的支持、帮助、咨询、教育等各种服务。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旨在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疾病康复。由本干休所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健康建档数量仍然未达100%,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偏少,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值得探讨。

3.1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意识差 由于这一代的退休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下,往往认为只需要自我管理,平时自我监测疾病的发展即可,认为不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导致部分老年人认为健康建档可有可无。

3.1.2慢性病管理宣传力度不足 因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向退休人员灌输足够的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意义等,导致其对慢性病管理的认识不深,部分退休人员不愿意配合管理工作。

3.1.3缺乏专业性管理团队 目前慢性病管理团队主要由慢性病医师兼职完成,大部分医师日常工作中还要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导致慢性病管理不够细致、不够专业。且部分管理人员对慢性病管理的服务内容不甚了解,没能正确地宣传慢性病管理的实际意义。

3.1.4政策未完善 目前我国仍处于慢性病管理的发展阶段,具体的法律法规尚且没有完善,政策扶持不足,导致慢性病管理相关机构执行不到位,退休人员对慢性病危害性、危险因素等的知晓率偏低。一些扶持政策只是从宏观角度指导,但缺乏具体的执行方案,管理薄弱。

3.2慢性病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3.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退休人员健康管理意识 应定期举办慢性病防御知识、治疗知识、健康建档、慢性病管理重要性等相关讲座,且可通过派发传单、粘贴海报、微信平台等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退休人员主动地参与健康建档和接受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慢性病管理落到实处,有效地监测、控制疾病的发展。

3.2.2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退休人员获取正确的慢性病基本知识、保健技能,使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达到医师监控管理、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效果。

3.2.3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 应一个专业性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临床执业医师、经验丰富护士、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由专业的公共卫生管理成员主要负责病情调查、追踪,使管理团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完成管理工作,不断地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2.4加大政策扶持 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应不断地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建立监督机制,使管理人员落实慢性病健康宣传和教育,完善健康建档、高危人群筛查等政策,并提供足够的预算,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慢性病管理能力。

综上,本干休所退休人员慢性病较为常见,但健康建档、规范化管理偏差,存在多种慢性病管理问题,应针对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有效地延缓慢性病继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邬建平,冯占春.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5):59-60,63.

[2]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669,673.

[3]杨惠兰,毕丽青.社区健康教育对城乡接合部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8(24):3066-3073.

[4]贾纯花,李春玲,赵佳,等.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知己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0):2865-2866.

[5]王俐虹,肖成汉.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z1):369-370.

[6]利霞,罗丽娟.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与研究[J].现代医院,2013,13(6):148-150.

第4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督导评估;慢性病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95-02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

1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在社区的慢病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经费问题,基层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组织管理问题,基层社区对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完整的计划和实施配档,很多事都处于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评估问题,没有落实好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使基层社区没有感觉到慢性病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比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1.2认识与宣传力度不够,各实施单位对项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上门建档、年体检工作和随访工作存在一定困难,致使我区项目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1.3老年人病人管理率、高血压病人管理率、糖尿病人管理率都达不到年目标要求。

1.4有部分社区服务站(中心)没有设立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汇总和管理致使资料比较散乱,较难找到。

1.5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社区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慢性病管理工作起步晚,人员专业技术不高,经验不足,社区管理人员不固定,很多人身兼数职。多项工作认为人员不足,时间不够就可以随意臆造。

1.6部分实施单位缺少技术人员和设备不足,使辅助检查项目难以开展;档案质量不高,随访质量不能保证,档案信息与体检表内项目填写不完整、漏项、缺项、错误填写,从我们对档案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每季度的一次随访记录墨迹相同,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造假迹象一目了然,电话访问部分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与指导,甚至联系电话是空号。

2慢性病社区管理模式

2.1组织管理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③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④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

2.3重点人群患者的健康管理现场查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资料,随机抽查10份档案,核查档案完整性和动态使用情况,完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4次面对面随访,血压是否得到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回访核实档案的真实性。

2.4慢性病患者信息收集多措并举,提高慢性病人的发现率,增加自助点的建立,每个村、居建立一个自助点,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体检、主动筛查等形式,提高病人的发现率,使慢性病病人早诊早治。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建立重点人群档案,并由社区专业人员每年为患者提供4次随访,1次免费体检。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对发现的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落实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项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进行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高血压患者低盐膳食干预,继续推广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抓好自我管理小组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5考核评估为了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我区加大了督导评估的力度,每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每季度进行慢病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从而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

3结论

近年来,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第5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253-01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走高、危害较大的恶性疾病,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重点控制项目,由于这类慢性病治疗耗时长、并发症多且多数无需住院,应用乡镇卫生力量加强慢性病控制管理成为了必然选择,这对于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水平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一、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乡镇管理影响因素主要以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与就诊单位为主,患者性别对空腹血糖影响较大,乡镇卫生院管理中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疾病知识知晓率低是导致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的关键因素,患者经常在社区医院就医对于改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有积极意义。研究提示,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控制已经成为乡镇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可显著提升血压与血糖控制水平,这对于做好慢性病防治有积极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的介入对于构造良好的院外康复环境有重要作用。临床诸多报道显示,乡镇卫生管理的介入是目前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防治工作“三低”现象的有效举措,证实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对于全面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与家庭护理能力的价值。

二、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管理探索

(一)加强慢性病筛查

为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卫生院管理服务效用,要加强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筛查,对于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发人群进行专门筛查,比如年纪过大、有遗传病史等患者做血压与血糖专门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患者并提供相应健康指导,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做后续跟踪,发挥乡镇卫生院干预与健康管理的作用。为提升筛查工作效果,要针对区域内人群分布情况提供多种筛查方式,比如组织现场专门筛查与慢性病教育活动、上门筛查、流动筛查点等,结合患者情况做好不同等级档案管理,对病程长、危险性高患者与危险等级低患者采用不同健康管理方案,从而在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同时实现慢性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提升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减轻慢性病危害。

(二)规范慢性病管理

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乡镇健康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患者就诊记录建立真实且准确的医疗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与优化,对于档案不规范与不齐全者及时进行补录,着重对患者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并完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方便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点对辖区内慢性病档案情况进行归类,制定符合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提供季度、年度健康检查及时发挥干预举措效果,提升慢性病管理质量与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慢性病危害。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交流

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要经常与周边各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中心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工作重点的有益经验,对全乡镇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以实现卫生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考虑到不同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工作质量上有一定差异,要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财务对应举措,从员工激励、职业压力排除、构造良好医疗服务环境、制定多种干预策略等角度强化管理,从而确保慢性病患者整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乡镇卫生院护理与家庭护理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做好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监督与考核

针对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要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监督与考核机制,对工作中影响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影响因素实施专门干预,做好服药指导与健康指导,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对干预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方便慢性病控制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医疗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比如对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档案资料不全、记录不实等情况,可定期组织抽查,并按照季度、年度考核标准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细化考核指标、提升考核影响督促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完善医疗档案。对于乡镇卫生院内部卫生管理人员要专门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心理压力等考核,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明晰工作中的存在各类问题,通过各类措施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医疗工作形象,构建高效的乡镇卫生院慢性病健康管理体制,改善工作人员态度、提升积极性。

(五)探索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新应用

要立足于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优势,构建家庭医生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家庭医生档案、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或者健康干预方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多样化的咨询、服务方式实现患者的高效管理。要探索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与家庭医生管理的联合应用与创新,在工作中真正成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守门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的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社区慢性病筛查、管理、监督与干预,全面提升慢性病控制效果,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7):737-740.

第6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

近年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明显提升,但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糖尿病问题更是严重影响老人的健康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65岁以上老人血压、血糖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的方案,以达到提高老人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慢性病人群疾病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如下。

1 社区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管理现状分析

1.1数据来源 西陵街道办事处及辖区13个社区居委会收集的本地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卫生政策、环境地理、群团组织、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及65岁以上老人疾病谱特点。

1.2 管理问题分析 政府的宣传力度和重视度不够,造成一大部分人群不信任;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社区(居委会)的敷衍和不配合,导致资料缺乏,仅为接触的相对固定的老人,管理范围相对狭窄;只注意了65岁以上老人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的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管理专业队伍的缺乏,特别是缺乏全科医生的参与;社区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65岁以上老人慢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小组,强化慢性病防治的力度;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④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社区针对65岁以上老人慢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 依据社区情况对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管理小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等,以备查询时应用[2]。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 对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管理登记本以及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管理信息,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 在对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基本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其他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3]。

3 结论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人纳入系统、正规的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第7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 慢性病;防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56-0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UO Juan, GAO Chunfang, LI Shunfei

The 150th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31, China

[Abstract]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are researched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is a lack of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ow monitoring quality and relatively lagg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1]。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06-2015)》中对慢性病防治有了纲领性的要求,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慢性病防治活动。为了解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笔者查阅并分析了2008~2010年国内十一个省、自治区有关城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资料。总体而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

总体上看,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在逐步扩大,但设施、人才、环境差距较大。而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不容乐观,有的卫生院没有慢性病防治的措施;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顾营业盈利,忽视了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的单位对慢性病防控有宣教图片和展板,但没有记录具体防控内容,防控意识普遍不强。

1.2 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对于慢性病防治,国家早在“七五”就有部署。但是,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防控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有些单位对慢性病防控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具体政策没有认真落实;有的单位在政策上只是宏观指导,具体方法没有细化。

1.3 基层人员学历偏低

从学历上看,社区要高于乡镇。由于农村条件落后,高等院校毕业的医学生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凤毛麟角。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由大中专毕业或没有专业学历人员组成。据资料报道,乡镇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比例高达18.5%,约15万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总数的1/3[2],这就导致其慢性病防病相关知识的匮乏。

1.4 经费筹集难度较大

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和服用药物,靠患者自己解决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不完善,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原因[3]。此外,慢性病不需要住院治疗,对“新农合”患者而言,也就无法报销以得到补偿。

1.5 防治监测职能缺乏

目前,国内在慢性病防控的监测方式、频率、指标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执行存在差异。有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抽样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单病种的专项调查等。监测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得出的数据不可靠。

1.6 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不少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把力量放在医疗创收上,对防治慢性病没有系统的计划,零散的宣传栏不足以引起百姓的关注。调查中,大多数居民不了解什么是慢性病,有的甚至认为慢性病就是老年病,有的认为慢性病不会危及生命,不以为然。

2 对策

2.1 强化政府为民行为

慢性病防控是社会行为,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4]。政府对该项工作应“理解、重视、投入”,要确实从全民的健康利益出发,采取系列措施,诸如建立好公共营养政策体系,鼓励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制定烟草控制政策和政府政策综合干预等,为全面进行慢性病防制提供可靠保障。

2.2 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目前,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人满为患”,各家医院都在加床,其实有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基层的乡镇、社区就诊,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不选择基层?技术、人才、设施滞后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和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人才建设不可忽视,在经费、待遇上给予政策,着力培养全科医师[5],为基层防控慢性病发挥职能作用。

2.3 完善各级防控组织

我国城市慢性病防控组织较健全,能够指导和监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而乡镇、社区的慢性病防控组织较为欠缺,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慢性病防控组织,从制度、体制上加以保证,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乡、村、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范围[6],包括常见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服务人次、健康教育次数等,由此提高基层人员慢性病防控水平。

2.4 加强健康普及教育

注重慢性病防控的长远效应,从娃娃抓起,将慢性病健康防治列为中小学生以至大学卫生教程中,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各种慢性病有着较强的防御意识,从而促进预防医学与成长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

2.5 提倡个性化防控

当今医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预警、预防和个性化为核心的“3P”(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医学时代,它代表着医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阶段[6]。在基层,要大力提倡对个人进行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不同分型,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控方案,并进行建档、防治、随访和转诊等一系列服务。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控。

2.6 建立慢性病电子档案

政府应组织研发统一的慢性病防控管理系统,配备计算机,使基层卫生防控机构能为居民建立慢性病防治电子档案,根据档案记录,及时掌握和了解区域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效果,并及时进行防控方案的调整。同时,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通过健康普查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7 提高监测职能质量

慢性病监测需要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从而形成有效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为政府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的相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各级卫生机构要认识监测的重要性,明确慢性病的界定标准,注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慢性病监控工作得以持续发展。

2.8 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建立国家统一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大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慢性病防控的经费供给,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并将慢性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之中,以分担农民的经济负担。

2.9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慢性病作为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与环境、个人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如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戒除吸烟等干预措施,可预防70%的脑卒中和超过80%的冠心病以及超过90%的2型糖尿病[7]。因此,政府要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证清洁整齐的居民生活环境。全民要加强锻炼身体,工作中劳逸结合,饮食中注意营养搭配,远离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心态[8]。

3 结语

面对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蒙受严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面对急待解决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政府行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桂雪,鞠彩红,刘媛媛,等.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4):299-230.

[2] 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7.

[4] 陶利平,谢莉,刘晓平,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7):427-429.

[5] 冯镇湘.全科医师参与慢性病防治的做法和优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0-713.

[6] 纪艳,张冬梅,汪长如.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147-2149.

[7] 李振光,蒋东晓,周丽,等.“3P”医学新概念[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08-611.

第8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社区;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将慢性病定义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肥胖症、精神病等一系列无传染的疾病。

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慢性病长期的护理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慢性病人的护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需要长期规律服药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以及长期康复运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治疗与护理总是以“救命”为前提的,在病人病情稳定后都让其出院休养,但这些病者在健康上存在许多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护理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开展家庭护理

1.1 做好心理疏导

由于慢性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长期服药、功能锻炼带来的烦恼,各种合并症带来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悲观,易于烦躁激怒。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护士应加强护患关系,给患者以鼓励与支持,稳定情绪耐心听其提出的问题,给患者教育指导,解除恐惧焦虑的情绪。并举一些病人康复的例子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 当健康状况好转时,发动亲属及同事朋友配合患者疾病的康复。

患者康复的进度慢,会出现焦躁情绪,再加上看望的亲友多,导致患者情绪激动和过于劳累,导致病情反复加重,失去康复的信心,不愿继续锻炼。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病情恢复来之不易,得病容易去病难,过于求快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时让亲友减少探望次数,不谈及使病人激动的人和事,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总之心理护理就是要善于发现变化,随变化及时予以正确疏导,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 情绪,主动配和治疗和护理,对全面的恢复起着重大作用。

2 社区护士对慢性病人实施的护理内容

2.1 慢性病的护理重点是预防及减少身体残疾的发生,维持机体或器官的功能,使病人保持正常生活及社会功能。因此在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让病人充分参与护理过程。

2.2 保持良好的及防止压疮。社区护士在护理慢性病人时,应让病人保持良好的 身置及姿势,维持关节在一定的功能位置上,避免引起关节畸形,不断活动维持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应定时帮病人翻身,使用预防压疮垫或床,减少舌头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2.3 促进病人的营养是慢性病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注意病人的口味习惯及牙齿状况,使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安排恰当的进食时间与环境,最好在病人心情愉快时让病人自行进食。对过度肥胖的病人,应适当增加运动量,控制病人体重。长期卧床病人易产生骨质疏松,应在饮食中注意钙的平衡。

2.4 加强功能训练。对生活自理障碍的人,应鼓励他们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做起,着力于对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尽量让病人保持自己的 家庭工作及社会角色,使病人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及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帮助病人在一定的范围内尽量自理或谋生。

2.5 病人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所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反应及应对方法,因此社区护士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指导病人及家属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家庭居住现状,改变家庭的居住环境以符合病人 的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经济能力,向病人介绍急需的居家医疗护理器械。同时告知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应与谁联系,怎样联系转诊体系是什么等。对有残疾的病人,护士要协助家属保护好病人的安全,使病人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

3 社区护士在慢性病人护理中的作用

3.1 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区的慢性病人传递有关保健和治疗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识别危害健康、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

3.2 认真评估

社区护士要熟悉各种社区资源,帮助慢性病人和家属加以充分利用。要参加计划筛查等 活动以帮助社区居民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各种慢性病。

3.3 参与科研

社区护士要参与护理科研,探索慢性病人社区护理的规律,用研究结果来指导慢性病的 管理和护理实践。

3.4 参与家庭调试

社区护士要协助慢性病的病人及家庭进行生活调整以适应因疾病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对 生活方式的影响。

3.5 提供直接或间接地居家护理

在对慢性病的长期护理中,护士既要根据病人的个人能力,生活方式及所处环境制定适合病人的治疗护理计划,辅导病人家属为病人提供所需的护理,还有让病人参与治疗方案,并一起寻找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例如放松技巧,音乐疗法等,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以便他们能够在家中使用。

3.6 组织协调社区护士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慢性病问题,争取更多的支持性团体或自护团体,自的病友团体在帮助慢性病人适应疾病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区护士要根据病人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好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在慢性病人在健康维持,疾病的功能康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9篇:慢性病健康指导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教育;糖尿病;卫生需求

老年人慢性病加强管理,社区慢性病开展综合防治,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工作内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慢性病,是指病因复杂、起病隐匿、难以治愈的、病程长且病情反复一类疾病,导致伤残甚至死亡主要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是其危害。年龄随著增长,呈退行性改变人体组织细胞,逐渐减退机体功能,降低抵抗力,成为慢性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且多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患病率高。随着患病情进展和病数的增加,老年人的日常下降活动能力,其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可见提供支持和关爱非常重要对老年慢性患者,相应对策提出是为了解社区老年人影响因素及其健康状况,全社会关注以引起,老年性疾病的死亡率及发病率降低,社区居民提高了健康素质,我中心完成本次调查于2010年至2011年。结果报告现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对南台、北台两个社区170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于2010年~2011年,其中女90人,男80人,最低年龄59岁,最高年龄92岁平均年龄68岁左右。

1.2 方法 被调查者170人(大干等于59岁)调查内容包括 ①患病情况(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肿瘤、糖尿病)(2) 生活习惯及居住(行为、家庭、住房)。③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采用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

1.3 资料来源 来源于两方面数据,通过实际测量(血糖),是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是另一方面。

1.4 调查问卷 饮食习惯、一般情况、家族史、锻炼活动情况、吸烟史、遗传史、高血压史、饮酒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等。经专门培训调查人员后上岗。

1.5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学分析,查阅原始资料进行改正不一致者。估计各种血糖状态的分布情况采用分层加权法。

2 慢性病状况调查及卫生需求

2.1 建立健康档案 免费的健康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对本社区59岁以上老年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的目的,可以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新患者通过健康体检。本社区老年慢性患者可以及时了解情况通过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后续工作有针对性的。

2.2 加强宣传活动 开展义诊可在小区内针对行动不方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常见健康问题的咨询以及测量血糖、血压为老年人。血糖、血压及时发现控制不佳的患者,及时督促其就医。同时使老年患者及时了解慢性病知识通过发放慢性病的小区的宣传栏、黑板报和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对于文化偏低的老年人。

2.3 开展卫生入户活动 必要的进行行为指导和卫生知识培训,使其成为保健员在家庭中。(如卫生传单、小册子、卫生报刊、张贴画等)将健康教育材料发到每一户,逐步实现由家庭、个人、邻里到社区的改变使卫生状况。

3 结果

男性小于女性患患者数本次调查显示。患病的重要因素对于老年人是性别,一般来说,较高的男性死亡率,但显示出更高的患病率的则是女性,对于身体状况可能女性比较敏感,更易感到身体不适比男性,虽然有生存优势女性,但健康优势并无。再者就是女性较男性忙碌、操劳,易积劳成疾负担重对于日常生活。因此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对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中。患病率达73.8%老年人慢性病。这与老年人器官功能的障碍、协调功能的丧失、组织结构的老化、活动能力的下降以及身体抵抗力的减弱有关。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5种疾病中发病率达39.2%高血压是慢性病的顺位提示,它已经成为无声杀手危害老年人健康。

4 讨论

在老年人中占很大的比例肥胖在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国内普遍偏低对于老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知晓率,可能高于本调查结果实际上的慢性病患病。对170例对象进行餐后与空腹血糖检测通过实测的方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占9.3%研究对象中血糖状态,占21.6%糖尿病前期,接近可能的实际水平。已刻不容缓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慢性病开展干预危险因素,老年人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必须改善,慢性病的死亡、发病和致残率可有效地控制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