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媒体如何盈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金融危机带来的传媒业广告危机应当成为一次对传媒业过分依赖广告的生存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的机会,至少对于将所有收益系于广告的网络媒体行业是当务之急。
摆脱对广告的生存依赖最关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形式的优势,互补性地控制每一种性的经¬营成本,联合创造覆盖消费者接受心理和使用习惯的传媒平台;而不是直观地进行单一媒体形式的差异化生存和单纯的竞争性发展。
单纯由技术引领的传媒变革是喧宾夺主的,文化才是传媒产业的核心和根本。技术只是手段,它本身并不提供传媒发展的驱动力,只是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满足蓄势待发的文化需求。
伴随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媒体也成为一个新兴市场,成为资本和创业者争相追捧的领域。但是,广告与内容是一对瓜分注意力的矛盾,互联网与广电是争夺消费者的一对矛盾,多元化与专注是企业经¬营的一对矛盾。当金融风暴导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行各业的时候,上述所有矛盾都集中到网络媒体这一个行业领域中来。尽管金融风暴是资本的灾难,而不是互联网的,但作为依靠资本力量建立起来的网络媒体,如何在这些矛盾中寻找出路?是否需要重新解构自身,才能利用业已成熟的互联网消费者基础和传统媒体产业互补共进,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广告依赖:金融危机暴露的结构性难题
金融风暴来袭之后,传媒业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广告的萎缩,或者说金融危机投影在传媒业就是广告危机。传媒业原¬本与金融风暴并不直接相关,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不是媒体的重要客户,但由金融信贷危机导致的制造业的大面积破产和房产、汽车、奢侈品等大额消费行业的急剧萎缩,这些都是媒体广告的直接客户和主要客户群。无论传统的广电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遭遇了广告客户量的递减和单一客户广告预算的削减。有媒体报道,《商业周刊》广告页减少了38%,Forbes 减少19%,《财富》则锐减68%,而网络媒体的视频细分产业更是在现金流的困境中挣扎。
如果说广电媒体的广告业务量原¬本就是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除了广告广电媒体尚有其他收入来源可以过冬的话,对于相当一部分网络媒体而言,因耗费大量硬件和带宽资源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造成其所有的目的都集中于注意力和点击量,广告几乎就是网站运行的唯一收入来源,所以广告业务收缩带给网络媒体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在局部范围内几乎是灭顶之灾。当然这种影响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结果:在金融风暴之前,雨后春笋般新生的诸多网络媒体良莠不齐,有不少单纯谋求Ƭ取点击率换得广告收益的垃圾网站混迹其中,大大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平均价值,因此广告危机从客观上抑制了这些不健康网络媒体的生存和进一步滋生。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或者经¬济萧条会首先引起企业客户对广告、人力资源等开支的压缩和削减,因为这些是经¬营成本;其次才轮到生产成本,包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耗费和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等。但毫无疑问,互联网十几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了网络媒体的创业者们过于乐观的信心,所以经¬济困境下的广告危机实际上是网络媒体的结构性难题。当注意力经¬济理论确立并得到广泛认可之后,不单单网络媒体,依赖广告收入已经¬成为整个网站行业的盈利基础。用免费的服务博取眼球,再由广告收入来填补成本的开销,并获取盈利。其实这种依赖广告的模式并非由网络媒体创造,电视媒体很早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部分网络媒体由此成为“成功案例”之后,很多平面媒体也开始学习和采用,接近于免费的象征性收费在近几年的报纸和期刊发行中渐渐成为一种风气。所以,由金融危机带来的传媒业广告危机应当成为一次对传媒业过分依赖广告的生存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的机会,至少对于将所有收益系于广告的网络媒体行业是当务之急。
在笔者看来,媒体与广告的关系并不那么友好。媒体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关注甚至信任,而关注和信任是靠媒体内容对读者的长期影响来实现的。从注意力角度来看,媒体承载的内容与广告是一对矛盾,注意力的分配在内容和广告上不是双赢,而是零和博弈,此厚彼薄、此消彼长;从广告价值上看,广告量和单位广告价值也是成反比的,因为受众的注意力总量不可能无限制挖掘,作为广告载体的媒体广告数量越多,受众对媒体内容的关注度越低,每一则广告的价值也越低。
也许只有在平面媒体上这个矛盾的表现不是很明显。比如著名时尚类杂志《时尚》和ELLE,在不减少内容的情况下增加广告,直接反映在杂志厚度的增加上。但由于平面媒体是一种“买回家”的产品,所以越厚反倒越受人欢迎¬,注意力从内容的分配向广告的转移并不明显。到了电视媒体,内容和广告对注意力的争夺已经¬开始敏感起来,专门有机构统计和研究了人每天在电视上花费的关注时间,这个时间不可能随着广告的增加而增长,所以广告的增长必然挤压内容。矛盾到了网络媒体身上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对于门户而言,首页最值钱,广告的商业价值随着广告所在网页层级的提高而递减。但首页和各频道的主页是吸引读者和网民的主要工具,内容与广告在这里形成激烈的冲突;多谋求一小块面积的广告,内容就缺少一小块表现的面积,内容的条目本都已经¬极尽压缩,尽量用最短的标题传递出最震撼最吸引人的效果,遑论为广告让出地盘。
去广告化:数字混媒时期的共同体攻略
广告对现代传媒业迅速启动消费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现代媒体事实上的衣食父母,以至于我们无法将广告的影响从媒体身上彻底拿开。但广告也是一位狠心同子女争夺利益的“父母”,它与传媒内容和消费者注意力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和解决。如果不能去广告化,如何摆脱对广告的生存依赖?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整个传媒行业都面临一种紧迫性――在这次金融风暴带来的广告危机中,找到整个行业的新增长点,脱离对广告的高度依赖性。
媒体对广告的生存依赖是一种结构性矛盾,类似的矛盾其实也存在于其他行业。以汽车产业为例,当成本优化到一定程度时,价格和质量就开始对立起来,甚至成为一个零和博弈。出色的汽车制造商对此的解决方案是用品质的提升和品牌文化的塑造来获取利润空间,如保时捷;而陷入困境的制造商则正好相反,如克莱斯勒。网络媒体并不是没有做过解决这个矛盾的尝试,最近几年在网络媒体和户外新媒体上开始兴起的被称为“窄¬告”的精确传播模式就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努力。分众模式和搜索模式这两个精确传播的主要模式,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前者已经¬衰落并且逐渐被投资人抛弃,后者在盈利性上曾引以为傲的竞价排名产品也在“三鹿门”和虚假医药事件之后倍受责难。因此,窄¬告虽然加强了目标客户的针对性,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广告,并不能成为网络媒体摆脱广告依赖的有效方法。
笔者认为,摆脱对广告的生存依赖最关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形式的优势,互补性地控制每一种性的经¬营成本,联合创造覆盖消费者接受心理和使用习惯的传媒平台;而不是直观地进行单一媒体形式的差异化生存和单纯的竞争性发展。凤凰卫视是传统媒体通过互补的不同角色建立自由生存空间的成功案例。到目前为止,凤凰卫视已经¬建成一个同时拥有周刊、出版、互联网(包括博客)、流媒体的传媒共同体,在金融风暴大幅度影响广告收入的同时,对金融、经¬济更密切的关注使得受众人群和对传媒内容的需求有增无减,所以凤凰的及时报道、正确解读和深入分析极大地树立了自身的品牌优势,从而从整体上形成了一个不被广告危机所桎梏的强势媒体。
虽然网络媒体没有传统媒体在行业内部进行垂直整合的习惯力量,但却具有个性鲜明、思维开阔的创新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媒体的影响和实践下,“媒体”一词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被变革和拓宽了,甚至可以广义地认为互联网除却技术后台以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都可以作为一种新媒体而存在。社会学家已经¬告诉仍然在徒劳地追求稳定性的人们,“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的最大特征不是资本,不是产能和效率,也不是时尚或者科技速度,而是前所未有的流动性。类似于IT极客的虚拟化手段、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和不同类型网站建立的交互平台,都是去广告化的梦想照进网络媒体现实的可能途径。一个有弹性的生态链将大大有助于网络媒体成为先于其它行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行业,一个行业内不同角色的共同体也会大大增强它应对不同危机和风险的抵抗能力。
分众曾在一片批判声中创造出一个关于“新媒体”的神话,但我们注意到,它实际上只是创造了一个不具备任何技术含量和非资本壁垒的广告平台。分众作为媒体的意义并不真实,面对金融危机暴露出很明显的不可持续性。但是,当新浪将其收归旗下之后,我们发现,这场并购居然是一场网络媒体对现实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强势整合;而且在新浪的重新塑造之后,被整合的分众也有理由摆脱广告模式的困局,回归媒体的内容核心。
在网络媒体的范畴,网页、视频已经¬成为“传统”,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在互联网世界层出不穷。以“第二人生”为开端的三维互联网形式为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产品的展示创造了体验丰富的途径,而蓬勃的网络游戏产业和以“体验城市”为代表的嵌入式旅游和商业表现平台又为媒体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开创了发展的契机。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和即将诞生的各种互联网创新产品,只要它们具有相同的受众或者客观上类似的群体特征(包括兴趣爱好、生活观念、社会角色、心理状态等),就完全可以成为网络媒体多元化多角度创新的一部分。这就是网络媒体具有广泛意义的共同体。
结构主义认为,“科学史不过是科学理论的墓地史而已”,媒体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这并不是说被甩在时代身后的每一种传统都成为了一堆废物,而是要说:成为废物的,不是媒体形式本身,而是过去时代的生存模式和方法。从传媒的技术发展角度来看:首先,视频网络媒体的普及使用弥补了消费者从传统媒体无法获取的内容数据库查询和精确搜索缺陷;其次,电视剧、电影都开始将网络媒体的传播纳入到发行计划当中,而传统电视领域不可能接受的网络短剧通过网络媒体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内容形式;再次,平面媒体通过网站和电子杂志的收费发行成为流行和有效的新增长点,为数不少的博客作者也充实到原¬来单纯由记者编辑¬担任的平媒作者队伍当中,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大大巩固了平面媒体的既有优势;在未来,3G的大范围推广使用和对旧的通信平台的替换也将使手机真正成为横跨网络、广播电视和平媒终端的综合设备。
据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这是一个市场规模和市场能力大幅度提升的显著信号,随着中国优势的不断加强,包括传媒行业在内的中国的很多消费性行业都将陆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以企业原¬有的内容和资产为基础打造新时期的品牌优势,然后通过全方位的传媒衍生产品和相关细分产业的拓展经¬营为盈利手段,就有能力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摆脱长期以来对广告的生存依赖。
彰显文化力量:网络媒体的主流化生存
2008年6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当总书记也成为网友》,充分表明了在信息公开、决策民主的大趋势下,网络媒体在中国信息传播领域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位。
据CNNIC数据,2008年中国博客数量已经¬过亿,占网民总数近二分之一的比例;发表人群比例和受众比例表明,博客这种自发表自传播的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观察发现,与互联网早期阶段七嘴八舌、乌烟瘴气的BBS不同,博客的发表和传播途径绝大部分是通过综合门户网站和垂直门户的推荐和宣传,完全独立域名和独立传播的博客屈指可数。博客文章的来源是广大博主的观察、思考和生活体会,但文章要引起读者兴趣、收获广泛关注,却必须依靠综合门户的频道编辑¬和专业网站编辑¬的认可和推荐。因此,新浪、凤凰等综合性门户对社会、娱乐和类新闻博客的传播具有相当强的控制力,而赛迪、CSDN等网站则起到技术博客的枢纽作用,其它如房产、汽车的行业博客也都以行业门户网站为传播平台和信息中心。无论是雪灾还是抗震救援,无论是反击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还是对奥运时事的密切跟踪,各大网站相关频道的博客文章都对以新闻为中心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对众志成城、凝聚民心的中国精神功不可没。
有传媒学者认为,“影响传媒业的基本面有三个:制度面、市场产业链和技术面”,“传媒业发展的的基本现实是,技术引领传媒产业和传媒的变化”。笔者认为还有两个更重要的“面”:文化面和需求面。单纯由技术引领的传媒变革是喧宾夺主的,文化才是传媒产业的核心和根本。技术只是手段,它本身并不提供传媒发展的驱动力,只是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满足蓄势待发的文化需求。在新闻环境不断开放、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的当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为老百姓的关注和热情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表现舞台,既形成了一个统计民意、体察民意的高效通道,也彰显了蕴含其中的中国社会的文化力量。
由网络媒体引发的传媒产业变革并不会总是阳光明媚、一帆风顺,自从广播电视将我们的世界带进传媒时代以来,消费社会的需求使大众传媒丰富的视觉、听觉符号和文本蜂拥而至,前现代时期弥足珍贵的音乐、绘»¬、文字堕入了日常生活如大海般的符号世界。那些曾经¬存在于读者想象当中的高不可攀的别样生活,因此变得触手可得。到了网络媒体时代,视频、博客等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了彰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但这种从网络传来的别样生活越来越缺乏审美层次和审美高度,在与生活休戚相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低级趣味和无聊消费。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种“门”事件和屡次不光彩的人肉搜索,将这种低级趣味的传播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1 国内网络媒体发展历程
中国网络媒体走到今天,大约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9),技术媒介阶段。准确的说,在这个阶段投身、鼓吹“第四媒体”的传媒人、学者专家仅仅看到了互联网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传播媒介,将会给传统媒体运作带来哪些挑战,而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内容网站均没有在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媒介”上,真正包装出“媒体产品”来。
第二阶段(2000-2001),信息仓库阶段。这个时期典型的代表是新浪网。以体育社区起家的四通利方转型为全面的“互联网内容供应商”。这个“供应”很有特色,其主要手法为大量转载、引进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其核心能力是快、全和网络再分类。第二阶段的“第四媒体”还不成其为“媒体”,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媒体产品”,但它已经摸索并建立了向“媒体”过渡的几个重要核心能力,包括信息如何在网上再分类,网上信息如何合理排版以及怎样建设网络读者的阅读粘度等等。
第三阶段(2002-),准媒体阶段。“准媒体”的概念是,已经具有初步的媒体生产制造能力和一定的公众传播效能。这个阶段的主要表现特征是:网络媒体的及时性、海量性和交互性正在为传统媒体服务;网络媒体的部分个案报道和某些运作手法开始显露“新媒体”的威力;部分领域出现了相当规模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原创。
2 如何解决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相继出台了有关规定和办法,但多数是属于行政性的,而且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和有效的监督,换言之,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主要依赖网络媒体的自律。
网络媒体在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网络舆论氛围营造等方面以其报道的迅捷性、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交互式的传播效应,显示出“主流媒体”的姿态。但网络媒体的局部成功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种种问题,也并不代表网络媒体已经能完全担当起一个独立媒体的社会责任。相反,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对网络媒体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并且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格局。这种格局却在某些方面正好适应了中国的舆论信息环境,因此实现了某些方面的快速增长,而片面的发展是畸形的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只有深入认识中国网络媒体的不足,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媒体体制,中国的网络媒体才能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目前我国传媒业市场规模庞大,而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网络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定能促进中国网络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1)成立网监会,提供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有效支持。网络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需要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而网监会的成立可为网络媒体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确保网络业市场良好秩序,实现竞争与发展的公平有序。(2)成立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管理机构。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的管理机构是传媒业市场乃至网络业市场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这一管理机构通过对网络传媒业务的有效跟踪、信息等路径,给广告主和受众提供指导性参考,而且还能避免网媒在广告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进而促进网络企业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达到提升中国网络业整体质量的目的。(3)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完备的网络业市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依规,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整顿、规范市场,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以进一步规范网络业市场,为致力于健康成长的网络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4)网络企业要准确定位适合自我发展的商业运行模式。不同类型的网络企业面临不同的受众、广告主和特色,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和商业运行模式。目前,大部分网络企业的商业运行模式仍不稳定,因此,网络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5)加大投入,着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促进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其普惠价值的实现。
3 未来我国网络媒体发展预测
3.1 网络媒体走向
调查发现,我国未来的网民群体将更加智能化,更加社会化,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网络业界人士都在思考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出路。要而言之,我国未来网络媒体发展表现为两大最突出的方向:一是网络的发展表现出主流应用的特点,并将逐步实现对人民生活内容的全覆盖。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来看,它是理想的传播工具,具有数字化、一体化、即时性、互动性、自由开放型、信息海量等优势。2004年Web2.0的概念被提出,并日益兴旺。Web2.0特别强调用户创新内容。数亿网民不仅成为了信息的源头制造者,同时也成为了舆论形成的必然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Web2.0的出现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娱乐化。二是移动通讯工具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已经成为迷你型电脑。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上网、阅读新闻、收发Email、游戏娱乐、订购商品与服务,等等。如果中国手机上网能否普及的话,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出版等新的媒体形态将改写传媒业。
3.2 网络媒体的路径选择
(1)注重大规模协作。协作的新前景是融合分散的人体和组织才能的能力。未来的几年,新的大规模协作生产模式将替代传统的公司层级制成为经济中财富创造的主要引擎。因此,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运营商、官方、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多方协作,将使得网络媒体节约成本,集合集体智慧体获取更多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网络媒体盈利。(2)整合传统的资源。整合力是衡量未来媒介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整合力是指对呈现环节之前的信息生产、获取和组织等三个环节所能获取的资源内化的能力,网络媒体就目前而言,主要需要在内容的整合,即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等一切优质资源。(3)清晰的市场定位。专业化、特色化,制作自己的资讯栏目内容,从而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网络媒体应在资讯的选择应用性、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等与个性化发展相关的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升用户的个人品位,并以此为准制定与之匹配的盈利模式。(4)注重品牌的建设。网络媒体的成长与发展应在降低用户选择网络媒体产品时的辨识成本方面更加努力,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树立品牌的过程。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树立好的品牌与特色,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兼容并掌控人们心中所思所想,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份额。
参考文献:
[1]唐·泰普斯科特,安东尼·威廉姆斯.维基经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罗兰德· 沃尔克.网络新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31-32.
[3]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尼葛洛·庞迪.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2-1.
[5]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社,2006:79-83.
[6]喻国明.整合力竞争,未来传媒竞争的制高点[J].传媒,2005(08).
[7]杜子德.网络媒体发展机遇难得[J].中国传媒科技,2006(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网络视频 商业模式 创新
一、背景
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在其的2012年最新互联网趋势报告中阐述了这样的事实,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用户方面,截止2012年底,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0亿的规模,在50亿手机用户的基数下,未来智能手机用户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在流量方面,2009年12月份移动流量占所有互联网流量的1%,而到了2012年流量占比达到13%。在移动终端方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早已经超越了PC机的销量。在操作系统方面,原本占据市场份额90%以上的微软英特尔现在已经掉到了35%左右,而IOS和安卓操作系统所占市场份额已经瓜分了其余的65%。在市场价值方面,移动市场从2008年的7亿美元上升到12年的190亿美元,增长了27倍。各方面的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它将以它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的方式影响整个世界。
网络视频行业正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如何在移动时代中更好的发展自身业务,获得盈利是视频网站亟需解决的问题。2012年是视频网站风起云涌的一年,优酷土豆的合并、爱奇艺PPS的并购、腾讯搜狐爱奇艺共同组建的内容合作同盟。都预示着视频行业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视频网站与传统卫视的竞争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各大视频网站都陆续的召开了资源推介会与央视和传统卫视一样走上招标之路。
二、行业现状
现有的网络视频主要是由四大门户网站的视频部分(如新浪视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和网易视频)和专业的视频网站组成(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PPS、乐视网、酷6网等)。网络视频凭借其特有的传播优势满足了年轻网民多样化的视听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把网络视频作为企业营销的重要一环。尽管网络视频行业目前还是花钱卖吆喝的阶段,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让各大视频网站都看到了盈利的曙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视频网站来到了新的起跑线上,笔者觉得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视频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好,一旦传统媒体没有了体制内的优势,网络视频必将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而如何才能在这块疆土上开垦,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关键所在。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内容资源制作能力和品牌美誉度,据有关资料显示,观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明显高于网络视频,正是因为这样,网络视频的整个广告价值得不到释放,品牌的忠诚和美誉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内容积淀才能增长起来,而视频网站的发展不过是短短的五年时间,这样的结果也是理所当然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了网络视频一个契机,自制高质量内容的增加(比如优酷视频在2012年自制节目《晓说》和《老友记》,点播量已经过亿)和渠道优势的整合,将会为网络视频于传统媒体竞争增添筹码。
三、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4G网络和三网融合的到来,网络视频于传统媒体产业的合作必将深化,目前阶段,电视台能提供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节目制作,并且拥有更加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节目资源,与网络视频的合作能够拓宽播放渠道,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
现有的网络视频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广告盈利占主要比例,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将是未来几年各大视频网站的攻坚对象。而且在视频网站传播价值并没有被认可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广告盈利规模的增长使得视频网站的运营风险增大,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笔者在这里提供一下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在节目内容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很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仅仅是PC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但就目前的用户规模和流量数据来看并非如此,移动互联网大于取代PC互联网成为社交和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而目前所有的传统媒体和视频网站都还是基于PC互联网的经验来制作节目内容,并没有重视开发制作移动端的专属节目内容,挖掘更适合移动终端播放的节目产品,笔者曾工作过的一家移动视频公司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制作专属于移动终端的节目内容,因为这个领域之前并没有人探索,所以大家也都在摸索的过程,创新的模式本来就源于勇敢的尝试与探索。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仍然是以广告盈利为主,但是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版权保护将深入人心,拿韩国来说,用户观看节目内容都是需要付费的。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付费视频的趋势将会使盈利的另一个增长点,把主动权交给节目制作者。让节目制作者能够取得大部分的盈利,培养用户的付费意识。所以,视频网站和传统卫视可以尝试挖掘制作高质量的收费节目内容,在移动端尝试版权收费模式。当然付费模式需要慢慢的培养。
在传播渠道方面,视频网站与传统媒体进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的运营模式,尽可能的以平台的身份去挖掘原创的节目内容,而不仅仅是自己闭门造车。创意与创新不仅仅是商业模式需要的,更是节目内容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09.
[2]曾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合作竞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3]余晓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2008.
各种各样的媒体加入且分割市场,传统媒体增长乏力。敏感的人已经嗅到了变化的气息,听到了竞争的号角。开始灵动奔跑,把全部力量用于双脚,双手和大脑。不能等到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从内核和表面全面对接,与世界和时代高度接轨。
07年春天,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在行业内都发生了一些如同惊雷的事件。4月初北京电视台大张旗鼓地对外公布了其“新媒体”战略,在奥运前比肩上海文广,从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和短信,彩信业务方面突破,与来自电信,户外,互联网等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跨媒体经营。
3月底,央视也把央视网络从过去的一个部门建制转化为网络媒体中心,显示了央视进军新媒体的决心。而两年前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异军突起,在跨媒体多行业屡屡有所斩获,墙内开花墙外也香。相比较来说,纸媒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迟缓,尽管已经有一些纸媒开始实行数字化,想尽力向数字转型,但是用老锅炒新菜,没有从战略上寻求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之间的利益点,也没有从工具、战略、原料上和过去做一个清算和集纳,能烹制出靓汤吗?
报纸领导为什么不太重视在网站上投入和招兵买马呢?是意识滞后?还是掌握新技术的手段缺乏?显然都不完全是。有人在说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问题,事实上,新浪网的广告模式、TOM网的无线增值,网易的游戏和阿里巴巴的会员模式等都是可以借鉴的范本。还有一些正在探索路上或即将走上赢利的模式等待我们去发现观察。我们报纸的赢利模式呢?90%以上靠的是广告,尽管也有些其他的实业补充,但是相对于广告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究竟是哪种媒体形态赢利模式多,一比较就出来结果了。
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传播数字化的推进,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侵权因所涉范围广、关系复杂演变为社会热点难题,其中,商业网站因管制相对空缺,是转载侵权的“重灾区”。本文选取争议较多的商业网站转载纸媒新闻作品现象为切入点,多角度探析转载乱象、失范致侵权的原因,并对寻求“破茧之路”提出一点意见,以小见大,为深入研究做抛砖引玉之用。
论文关键词 商业网站 转载失范 纸媒 版权危机化解
自2006年国内纸媒诉商业网站第一案——《新京报》状告TOM网未经授权转载其25000余篇稿件、图片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转载版权纠纷不断升温。相比网络媒体快、广、微的传播优势,报业因载体、受众范围、传播途径受限、难以提供开放的讨论平台等自身因素,在占领市场的角逐中处于弱势。2008年6月,中国版权协会在的《报纸与网络版权调研报告》中称,报业经营整体性下滑已成不争事实,而网络媒体长期廉价甚至零成本转载纸媒的原创新闻作品是促使报业萎缩的重要因素。
一、商业网站的定义及特征
2005年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将国内登载新闻信息的网站分为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两种,其中,“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如新浪网、腾讯网等为商业网站。学界对于商业网站无统一定义,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进行商业经营的互联网络。
综合各家观点,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盈利性,区别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设立的新闻网站,其核心是在非政府背景下,依托公司化管理吸引网民点击阅读,从而获取由流量、广告、收费手机报及其它服务带来的收益;(2)无新闻采访权,具限制性的登载权。只有具备“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资金”、相应“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和健全“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条件的商业网站才能获得登载新闻网站时政性新闻信息的权利,且必须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且不得歪曲原信息内容。(3)信息整合性,通过对转载咨询的再加工达到盈利性的目标,但与新闻网站相比,编辑队伍专业化不够,审核程序较简略,因而新闻侵权的现象时常发生。
二、商业网站转载侵权现象
(一)转载纸媒新闻作品须支付报酬
新闻作品满足独创性、可复制性、可感知性等三个成为作品的条件,除时事新闻外均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2006年前,尽管法律未对网络媒体转载纸媒作出直接规定,但当时的《著作权法》将报刊间相互转载视为法定许可情形,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外不须取得其同意,只需按照25元/千字的标准支付报酬即可,且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业报刊等还可适当降低。而2000年《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又将新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归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故间接规定了转载付费。2006年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台,这部专门规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法规在整合前法规定的基础上,于第二条明确要求: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他人作品的,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须支付报酬。由此推之,商业网站转载纸媒应遵照规定支付报酬。
(二)转载侵权现象归纳
通过《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的文意可将转载定义为:已公开发表的作品被其它媒体再次传播、的现象。《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将侵犯著作权罪最高刑定为七年,在世界范围内属较严厉的规定,但网络媒体屡禁不止,非法转载纸媒新闻作品的行为、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但透过现象,本质上都是以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形式表现:(1)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指未经法律或权利人的授权许可非法转载纸媒新闻作品的行为;(2)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对作品进行缩减、删节,歪曲作品内容、原意,“标题党”行为等;(3)侵犯署名权,转载未标明作者姓名、原文出处;(4)侵犯修改权,未经授权随意对作品内容进行改动;(5)侵犯获得报酬的权利,指转载或行使复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翻译权等未支付合理报酬等。现实操作中,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侵犯署名权、获得报酬权等有重叠,亟待法律的进一步规范。
三、转载乱象原因分析
部分学者将商业网站长期的“拿来主义”推向其“无新闻采访权,具限制性的登载权”的特性上,转载纸媒成为必然途径,且商业网站出于盈利性的本质驱动,转载乱象、侵权变成情有可原,故因通过赋予商业网站采访权来遏制该问题。这种观点存在逻辑错误,商业网站不能自采新闻,只能转载纸媒或新闻网站的原创信息,但不等于可不按规定转载;且现阶段大多数网络媒体自身硬件不达标——技术人员缺乏、内部管理混乱,外部立法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保证信息传播真实、可靠,提高网络媒体可信度,采取限制商业网站采访权属权宜之计。目前,商业网站转载纸媒失范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部分条文规定模糊、操作性弱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转载“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不需征得权利人许可,不需支付报酬,但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如何界定,模糊不详,导致现实操作难的问题。法律界一般遵照《细则》第五条对“时事新闻”的界定:“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新闻界在此基础上做广义理解,不排除含有议论、抒情式的报道。两方理解冲突的另一面是对于时事新闻界定的理论犹疑,随之而来的现实司法乱象也给群众的认知造成了困扰,如“北京地铁瀑布”照片引发的版权争议等实例就反映了现实窘境——转载方很可能因缺乏法律背景知识,没能判断出转载信息是时事新闻而惹上官司。
(二)维权难问题助长“乱”转气焰
权利人维权意识不到位,取证、诉讼环节、赔偿机制等各环节的制度设置漏洞导致维权难,间接助长了非法转载的现象:一是依托网络能达到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影响范围广等效果,部分纸媒望借此“东风”扩大自身影响力,而部分著作权人维权意识较薄弱,甚至以被网络媒体的转载率、点击量作为评定作品优劣的风向标,助长了非法转载的气焰;二是“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程序规定,加之我国域名登记不完全、不准确的现实,使处于信息劣势的维权者常遇取证难问题;三是个体诉讼成本高,侵权惩罚较低。在现实物价下,个体权益受损者诉讼耗费的时间、精力、费用等折算起来远超出了胜诉取得的稿酬。不仅如此,失范转载数量大、范围广,若缺乏专业机构的支持,零散的个体很难孤立承担。
(三)付费机制空缺使维护获得报酬权成本高
实际操作中,在无法定授权的许可下,转载一方想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需经大海捞针式的寻找、等待,尤其是在海量转载的情形下,因寻找权利人成本过高,一般不被考虑;另一方面,如果仅凭著作权人个人协商、定价、签协议,再经邮寄、汇款等约定形式收取报酬,那么,转载方越多,著作权人获取报酬的成本将越高。转载方支付费用与权利人获取费用均存在高成本的现象,侧面反映了现行付费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四、版权危机的化解
新“旧”媒体间冲突的实质是社会公共利益与著作权人私权利的博弈,而解决问题时还应注重社会效益,因而要兼顾版权保护与传播效率的平衡。商业网站转载新闻作品是信息传播、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牵涉到社会公共利益,但处于信息产业金字塔底层的纸媒,承载着提供大部分原创新闻作品的义务,非法转载使著作权人的创作积极性受打击,若不进行有效规制,将危及“上层建筑”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从立法、实务两方面提供版权危机化解的途径,有益于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接轨过程中的双赢。
(一)提高侵权赔偿额度,鼓励权利人维权
2013年,国务院对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进行了修改,将“一刀切”式的十万元赔偿额度作了区分式的规定:以非法经营额5万元为临界点,向上处非法经营额1-5倍的罚款;向下或无非法经营额的,据情节轻重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一改变对缓解因侵权惩罚力度低,诉讼成本高带来的维权失衡问题有所帮助,利于鼓励权利受到侵犯者积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与此同时,也扭转了以往违法获利高于侵权惩罚的局面,对非法转载者有警示作用。
(二)用集体管理组织填补付费机制空缺,破个人维权难问题
效仿、推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音乐著作权协会等集体管理组织的运作模式,由权利人与集体管理组织签订协议将相应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赋予组织代为行使、管控,集体管理组织相扮演“中介机构”的角色,代替权利人与商业网站或互联网行业协会等商量付酬标准、方式和违约监督机制、惩罚措施,对侵权者进行通知、协商或采取诉讼手段维护权益。这样既降低了权利人寻酬的成本,使得个人维权难问题迎刃而解,也方便商业网站取得授权,对于新闻作品的广泛传播将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但在此种模式下,集体管理组织能管控的会员、作品数量等将直接影响到与商业网站或互联网行业协会等谈判、签订协议的进程和结果。
(三)商业网站强化内部审核,寻三赢路径
商业网站经营者应意识到对网络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要顺应“平衡著作权人、社会公众、网络服务提供者三者间利益”的立法趋势,加大内部审核力度,引进先进技术、科学方法细化审核环节,积极探寻与纸媒间的良性合作机制,如通过向纸媒发出格式条款,对于不同意转载的,及时撤下;在规定时间内未回复者视为默示同意。此外,时事新闻的界定、应否支付报酬等仍是学界热议的话题,立法时机尚不成熟,有待商业网站的自身判断,因而转载时要谨慎,并学会灵活运用“通知与删除”规则、“避风港”规则等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媒体的冲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舆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网民数量持续攀升,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微博发展迅猛,SNS社群价值凸显,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在网络海量信息爆炸般增长的年代,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上的劣势,造成部分受众的流失。传统媒体要想在这种新的生态环境中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应及时调整自身功能,迅速作出应对之策,其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整合对于报纸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无限性和信息链接的无限性特征,任何一张报纸都无法和这样海量的网络新闻竞争。针对网络媒体的这个特征,报纸对信息量的追求不应是单纯的数量,而应当采用整合传播的方式出奇制胜;报纸记者对网上信息不应是低层次的移植,而应当进行合理整合,以敏锐的目光,对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网上信息进行鉴别、过滤和筛选。在互联网时代,报纸除了刊载新闻外,将报道重点逐步转到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也是报纸价值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优势把自己的“短腿”加长,应该是报纸编辑、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努力探索的一项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对编辑记者有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那些掌握采、写、编、评、摄、制、播、录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媒体具有即时、滚动、互动、汇聚等特征,要求记者突破传统思维,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这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全新的服务意识和新闻理念。
2010年9月,哈报集团在省内媒体中率先进行新闻改革探索,全媒体记者新锐亮相。以全媒体记者为核心,哈报集团旗下的《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哈尔滨新闻网省略紧密互动,以图片、文字、视频、QQ组合的多媒体形式,立体交叉、全景呈现新闻事件。新推出的全媒体报道将为广大受众提供全新的新闻阅览体验,扩展报道内涵、实现新闻提速,将传统的新闻报道带入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融合,实施文字、图片、视频等组合式新闻供给,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哈报集团主动把握这一趋势,实施全媒体战略,全力进行新闻改革探索。
打破传统新闻传播供给方式,以图片、文字、视频组合的多媒体形式为受众提供更广泛、权威、快捷的资讯,立体式全景呈现新闻事件,扩展报道内涵、实现新闻提速——哈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均配备高清录像设备,不仅可以用文字、图片的方式采访新闻事件,还可进行现场实时视频摄录,同时提供文字、图片、视频三种新闻产品。《哈尔滨日报》、《新晚报》每天刊发的全媒体新闻稿件均链接视频新闻网址,读者、网友可登录哈尔滨新闻网观看相关视频、图片及更详细的报道,从而为读者提供更权威、广泛、快捷的资讯信息,实现全景式、立体式新闻供给,为受众带来全新的阅览体验。
两年来,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传统媒体,不断推动媒体间的相互融合,粗浅地摸索出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
1.利用网络发现筛选新闻。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快速”和“海量”,然而,网络传播方式的匿名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即容易产生虚假新闻。新媒体使网民在虚拟世界里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和意愿,但这种自由却极易被滥用。同时,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依靠消息类题材建立独家新闻的优势已不可能,网络常常能抢先报道独家新闻。新闻事实的第一人不再被专业记者垄断,许多是来自民间的博客和播客。网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主动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内容,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同时也可以通过论坛或者博客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极具新闻价值的背景材料。因此,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首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工具,发挥传统媒体在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对网络中的虚假新闻进行辨别,敏锐地监测和报道社会变动,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职能。
说竞争对手多,是因为放眼成都,为人熟知的除中央新闻网站、大鳄级的综合商业门户之外,另有中央级网媒的四川频道,如:新华网四川频道、人民网四川视窗等;有大鳄级商业门户的四川分部,如新浪四川、腾讯大成网等;有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如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有省会城市打造的都市网络平台,如成都全搜索;再如本地商业网站,如华夏城市社区等等,可谓强手林立。说强手优势足,是因为新华网四川频道等有其信息的公信权威;腾讯大成网有其即时通讯工具QQ的新闻弹出便利;而成都全搜索构建的城市综合网络平台,则借着成都传媒集团的强势推介快速崛起……说模仿复制快,一是以新闻时事类信息提供为主网站之间,每日首页新闻互相模仿(复制、转载)快,以至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二是以生活服务类信息提供为主的网站之间,从网站架构、营销理念,到业务范围、盈利模式等复制也在加快,如全搜索与第四城……除即时通信工具腾讯QQ的新闻弹出方式不易被复制外,技术允许的范围就是模仿复制触角可及的范围。
物竞天择,唯数一数二者能生存。为什么?四川社科院新闻所所长张立伟就提出一个被称为“赢利阶梯”的品牌规律:“在一个发展成熟的区域性市场中,只能数一数二,不能不三不四”。即任何品牌,都是前两名遥遥领先,如饮料业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胶卷业的柯达和富士;快餐业的麦当劳与汉堡王。第三、四名之后,基本没有胜出的希望,或者只能退居一个更小的细分市场。因此,面对云集成都的如此众多的网络媒体,省级新闻网站究竟该何去何从?
求存与图强之路
目前四川地区已有的网络媒体是“战国七雄并起”状态,且都紧紧着眼于新闻或生活类信息的提供,但这种提供却是亦步亦趋的紧跟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之后:关注于国际国内、首页上求多求全、内容又大同小异,区域性色彩(即新闻着眼的地方性、信息提供的区域化)并不明显。且各站首页新闻信息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故四川社科院研究员赵志立就曾戏言:鼠标所及之处,各网多无异。鼠标究竟滑向哪家?一取决于读者习惯,二取决于看客心情,三取决于机缘巧合,四取决于鼠标游移。虽是戏言,却有道理。故论者以为,四川在线不妨以此为突破口,避开同质化,不走寻常路:目光紧盯四川新闻类信息,关注紧锁四川服务类信息,页面呈现出与川相关的诸般信息,让四川真正上线,让四川时时在线,做成代表四川区域门面的网络门户。核心一点,要让想感知与了解四川的省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区域特色鲜明的四川在线、要让想知悉四川省内每日大事、要事、趣事、怪事、美事的省内人首先选择的也是四川在线――做的就是宣介四川的网络门面。
要做足做强区域性的网络门面,就要凸显区域特色,四川的特色是什么?除了每日发生于川内的新闻或发生于川外的与川相关的信息外,川菜、川剧、川茶、川酒、川妹子等等的最新近况,如“川茶新熟味正浓,盖碗端出巴山风”等都可以挖掘出来,配以图片,摆上台面,殆诸位看官以我蜀中的风土人情。
四川在线要做成区域性网络门面的资源无疑是丰富的、条件无疑是充沛的:川报集团旗下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为首的九报一刊的庞大采编队伍源源不断的供给着川内每日巨细信息。只需围绕凸显区域门户特色的核心,将报纸媒体的专刊信息与四川在线的专业频道对接,同时主页之上的头条新闻及各版块、各栏目、各频道主要新闻的选择与编发上力求避免与同城网媒如四川新闻网、大成网、新浪四川、成都全搜索等主页的同质化,以与众不同求关注,以特色鲜明求点击,以代表四川求发展,就能在“七雄并起”的激烈竞争中趟出一条差异化图存图强的新路来!当然,这就必须要求保证三点,一是要做好专稿,经集团报业采编的重要独家信息,网站转发使用时可以注明转研究员载权限,以保证其点击率与关注度(这也是避免各网同质化的必然选择)。二是要做好专栏,作为网站首页主要栏目的时事新闻栏,不妨专打区域“消息树”的牌,其间尽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即穿插编发各类新鲜、惊爆的区域外新闻于其中),域外信息可另归域外专栏。三是要做好专题,针对某一特定时段里某一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综合了最新动态、深度观察、意见集锦、观点交锋,以及网友跟帖的专题往往能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认知欲、知情权、参与权与表意权。
另外,网络时代亦是读图时代,图片的形象、具象可以使网络读者的阅读更直观、更便捷,而不必有文字阅读的视觉疲劳与思维转化,故图片报道的点击率常常在文字报道之上。因此,网站不仅要给时事新闻配发足量的优质图片,而且要在本站原创图片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将川内各种娱乐、文化、活动、风土、人情编发成“夺人眼球”的图片新闻,配以解说(图多字少),让图片靓起来、炫起来、吸引出点击与关注来!
新闻网站也是服务平台
纵观国内,但凡是办得较为成功的网站,都不是仅以提供新闻取胜,更大程度是以提供受众需要的各类信息为主,如阿里巴巴专供国内各类商品信息,成都全搜索专供成都市内各种消费类信息,都是以服务类信息做大做强,因此论者以为,这就要求区域性网络门户转变思路,努力从传统的“一对多:杂货铺式寡头提供”转向现代的“多对多:超级市场式互动选择”。即是遵循网络阅读和参与、需求的运行机制之上,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能学习与识见、能娱乐与消遣、能享受服务与选择消费(包括网上网下两种消费)的多动能平台。四川在线能做什么?不妨将区域市场与门户网站紧密粘合,为川内川外的读者搭建起在四川的衣食住行全搜索、全接触、全知晓的网络服务平台。
吃喝玩耍乐、衣食住用行的全方位服务信息平台如何搭建?分出板块:如吃在四川――四川各地美食有哪些、美食门面何处寻、美食价位一览表,甚至可以包括代表性的川菜如何烹饪制作、代表性的川菜烹饪学校是哪些?还可以介绍与推出川中系列名酒等等。又如住在四川――分为长住短住,短住包括:四川各地酒店预订,哪些声名在外、哪些经济实惠、那些时段正在打折酬宾,等等;而长住则包括:四川各地房市行情一览、成都各区房市行情一览、川内房市行情交易的变化与走势,以及代表性的房地产商有哪些、服务质量靠前的物业公司又是哪些、甚 至可以包括最具投资潜力的楼盘介绍等等。又如行在四川――包括在川买车、川内长途出行、川内旅游等,辅之以读者意见在线反馈,读者问题及时解答等,以服务型导出群展型、群展型带出实用性,实用性牵出点击率,拉来推介实体广告赞助的同时,也可以使特色办出来、流量搞上去、收益多起来。
当然,还可以通过报业集团领导小组的协调,借来报纸各专刊专版的关系、圈子、资源的东风,“把小战士扶上马,送一程”!包括介绍圈子、拉拢资源、寻求广告、扩大利润等等。为保证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网站频道或板块经营成熟之后的利润可与报纸专刊阶段性共享。
特别值得指出的两点,一是必须要尽可能多、尽可能细的聚集各类服务信息作群展,把各行各业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商家、商铺等聚集在网站对口的专业服务频道里,之所以强调群展型的群聚与数量,就是为了突出服务的精细的同时,给读者尽可能多的选择。一旦读者在网站获得了信息的实用与实惠,后口耳相传的圈子传播力量无穷。二是前期不要定位在盈利的目的上,这就不仅包括商家商铺的信息汇集与上网短时间内不收费用,而且将大部分实用性信息的长期作为公益性提供。同时以做品牌、树形象的网站公关宣传为首要目的,这一点要像新浪四川的品牌塑造学习,不吝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通过报纸、电视、知名网站、城市框架媒体、户外广告、车载视频、车身广告等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名牌宣介,让四川门户形象深入人心。实用性带来的便捷优势、群展型带来的多重选择、互动性提供的意见反馈,必然带来网站的人气上升、流量增大、点击增加,这就为吸纳广告,增加效益奠定了强势的读者基础。
做大话语平台
网络作为媒介存在的同时,又是一个媒介域(集合各种媒介的场域),其上供给信息的媒介“多”、种类“杂”、数量“阔”,这就使得读者选择增多,阅读速度加快,附带要求增加,不仅呈现出浏览式、跳跃式、快餐式等网络阅读新方式,而且渴望在阅读理解中表情达意,使自我情绪得到宣泄、自我思想得到表达,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这就给区域性网络媒体寻求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这个阅读与表达的规律,论者认为四川在线至少需要在传受的互动中注重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无论是集团报业新闻的无缝对接,还是转发其他媒体的川内新闻,网站都须立足读者的网络阅读习惯,即有网站编辑须将信息缩短、抖散、打薄,以醒目、扯眼、短小之呈现形式,方便瞬时阅读,而不应是生搬硬套的简单迁移。二是网站主页新闻的每日更新速度不宜太快,数量不宜太多,要做好信息的筛选把关,避免做信息叠加掩埋产生的“必然浪费90%”的无用功,也避免网友对海量信息产生的不以为然或极度恐慌。三是每篇信息的末尾,可以用支持、反对等表情式,或柱状图式,或两三读者调查问式,或导入论坛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互动,而这种及时互动正是官方性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普遍所乏者。四是在本地新闻的信源上,网友主动表达或积极爆料产生的“网友曝”要谨慎选发,此举或适得其反,影响网站的公信力,但可以经采访或核实之后编发,以补源自网络的信息信度不高之短,从而保证网站可信度与影响力。
这里,我们特别提出要做好互动,一是此举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话语表达,二是亦可以更好的了解读者的现实需求。前者之优,优在网友是可以爆料新闻、宣泄情绪、表达各种针对时事的观点意见;而优在媒体又可以寻找新闻线索、集纳网络舆情、表达社情民意,实现党报及其子报、子网表达民声,代言民声、监督舆论的社会职能。后者则可以通过信息收集与反馈,改进与完善,迅速提升服务平台的质量与效率。这个互动,可在社区与论坛的留言跟帖、回复解答中完成,也可直接在服务栏目的各个信息之末留下观点、意见,以待商家与网编的回馈与改善。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是由一群充满激情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人和新锐组成的团队。1999年1月1日由当时的浙江日报创建。2002年底,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和省对外传播中心三家网站整合重组成全新的新闻网站。目前网站的日访问量和经营总量在国内同类网站中位居前列。
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在线初步具备了主流媒体的社会优势。我们同时紧随最新技术潮流,大胆创新传播手段,使浙江在线逐步成为全省网络新闻传播的领头羊、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平台。
从1999年创办初在国内首家推出网上高考查分一炮打响、创下全国首例以后,我们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又夺得全国网络新闻宣传上不少“第一”。
――2005年5月17日,浙江在线和浙报集团联合推出全国第一家省级手机报。目前收费用户已经超过25万,为国内省级单一手机报发行量第一。
――2005年9号台风“麦莎”袭击浙江时,我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记者发自“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大量文字、图片报道;第一次利用手机彩信发稿平台采用了网友手机拍摄的台风现场图片;第一次利用远程系统即时上传台风消息;也是国内第一个准确台风登陆时间和地点消息的媒体。麦莎台风报道以快捷、全面、丰富的原创新闻取胜,国内大批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纷纷转发浙江在线的报道。
――2005年7月,浙江在线对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了网上视频直播,这在浙江省人大历史上是首次,在全国,对省级人大常委会进行网络直播也是第一次。全国数百家媒体对这次网络直播活动进行报道,不少境外浙江籍侨民在BBS留言,认为是家乡民主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2006年2月,浙江在线推出全国第一家网上数字报,全貌呈现的数字化报纸版面可以随意翻阅,版面上图文可通过网页清晰阅读,同时,新闻可以转化成语音收听。当时,中国“当代毕升、激光照排之父”王选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数字报。
――2006年省“两会”期间,浙江在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代表委员博客”,此后,国内众多网站纷纷仿效。
我们在新媒体传播上所作的努力,并不是像有些人分析的那样,是新媒体革了传统媒体的命。以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来界定新老媒体的形态差异,既费力又没有意义。在人类近代传播史上,从报纸到广播,从电影到电视,从网络到手机,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所谓的新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媒体与老媒体都是相对的。如果一定要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一个特定的说明,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拥有数量庞大且年轻的受众。截至今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1.62亿,年轻一代在他们还没有习惯于报纸阅读前,已习惯于网络的阅读方式。其次,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互动性。IPTV、网络社区、论坛、博客、即时通讯、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媒体新形式的出现,极大地调动了用户的主动性,信息反馈得及时,为新媒体积聚了旺盛的人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媒体回归了媒体的真正的属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此外,新媒体从理论上可以说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所有传播形式。网络媒体既可以制作类似报纸的专题,也有文字直播、视频直播,还有flas,更有用户交互的论坛。这些全方位、立体式、无疆界的信息轰炸,所造成的传播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还有,如果说,传统媒体受到了地域或时间的限制的话,新媒体就极大地摆脱了时空的限制。
所以,新媒体的海量、快捷、互动、无界、多媒体等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互联网在文化形态上表现出来的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还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现出来。
但是,作为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我们更多的是清醒地看到新媒体的不足和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所在。
首先,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训练有素的专业采编队伍和内容制作能力以及庞大的媒体内容。目前国内新闻从业人员中的精英几乎都在传统媒体,目前网上的新闻,几乎都是传统媒体采集制作的。
第二,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在用户中有至高的公信力。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在各种讯息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候,传统媒体依托其固有的深刻性、准确性及权威性,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从各种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其历史积淀的用户诚信度,在短时间内,是新媒体无法超越的。
第三,传统媒体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拥有着比新媒体大得多的用户群。
第四,传统媒体的经营能力和财务实力有着相当的积累。反之,新媒体无不都是处于很不确定的投入期和培育期。其盈利模式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盈利能力更是不能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大的难题是作为母体的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的投入遵循着这样一个铁律:不做新媒体肯定不行,大投入也肯定不行。因此,至今为止,成功的新媒体都是大投入的商业网站,而非传统媒体创办的新闻网站。
我认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可能谁替代谁,谁吃掉谁。首先,新媒体的出现并未改变内容制作本身,而只是改变了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内容生产到目前为止还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新媒体的传播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当然,新技术也会对传播本身带来新的传播形式,如WEB2.0概念的“自媒体”和“互媒体”等等。第二,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媒体拓展内容发行渠道以求新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才是大势所趋。
我的结论是:社会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传媒并存将是长期现象。即使将来各种新媒体高度发达了,互联网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唯一渠道。跨媒体时代或媒体融合时代可能会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出路,就是优势互补、新旧融合,最后达到“网即是报,报即是网”的境地。至少在目前,新媒体能做的就是让传统媒体的声音传得更远、放得更大。
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良好机遇。这既需要我们以变求新的战略眼光和魄力,也需要我们坚守阵地和保持优良传统的耐力。
从曾经的报人有幸成为新老媒体之间联接点的新闻网站的一员,我想谈一谈新媒体人的使命及我们的追求。
首先是要传承。决不要以为新媒体具有取代其他媒体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是不存在的。相反,网络媒体需要更大程度地和其他媒体合作、融合,需要更多地依靠传统媒体,更好地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来发展自己。在今天的现实条件下,网络媒体的发展更是和传统媒体息息相关。不仅传统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网络媒体不可或缺的、雄厚的人力资源是网络媒体必须依靠的,而且在岁月的磨练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传播经验也是网络媒体需要借鉴的。如果没有传统媒体训练有素的采编队伍,而是需要网络媒体自建队伍,单是这一项,那将是一个多大的投入?融合合作、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是我们必须走的道路。即便今天是在人们看来有影响的网络炒作,也有不少是在网上发表后,经传统媒体的整合、提炼,加以犀利尖锐的评论再在网上流传开来的。
中国一代一代的传媒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职业经验,树立了高尚的品德榜样。媒体在发展,但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新媒体人因其年轻,更需要这方面的传承。新媒体人应该具备传统媒体编辑的功力和本事,应该发扬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优良传统,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学识水平、文字功底,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解全局的能力,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第二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在世界传媒产业急剧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创新决定着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各种因素与市场相互交叉,各种媒体及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实现媒体转型和应对媒体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依赖。此外,从微观层面上讲,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每一个媒体在其自己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所面临的环境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这就决定了我们更需要创新。
采编本领需要创新,使网上的新闻作品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采编手段需要创新,有更多的网上表现手段使传播更加生动有效;编排形式需要创新,让网民更方便有序地阅读;经营能力需要创新,有更多的财力服务于网站的发展。
第三要建设。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新技术的应用。网络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优势,网络技术使信息传递的时间缩短,它可以消除信息传递的空间障碍,还能消除因受众身份地位差异而造成的心理与社会障碍。一句话,就是谁拥有新技术,谁就拥有未来。
我们要有更好更安全的信息平台,把传统媒体的声音放得更大,传得更远;我们要有更多的传播方式,如3G时代的视频传播等,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资讯;要打造直接服务网民的民生和娱乐平台,让更多的网民喜欢我们的网站;要有更具亲和力的互动平台,让更多草根的声音出现在网上。
我们对互联网的前景非常乐观,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究竟能不能在竞争当中找到我们自己的路子,我认为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上还需要我们深刻探讨,找出更多的有规律性的东西,我想随着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一步一定能实现。
科学家预料,“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收入与核心用户的流失,让人们看到了传统电视和网络电视力量的此消彼长。尤其是网飞公司凭借《纸牌屋》(House of Cards)、《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等多部原创剧集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现象级成功,一些评论家和媒体将其视为美国传统电视“凛冬将至”的信号,并且认为这种网络电视带来的痛感很快将传遍全球电视产业、形成颠覆性的效果。
但是,即便是在网飞公司诞生并壮大的美国,这样的结论可能也过于夸大了。
一战现形
今年2月底,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观众可以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网络观看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直播。这是奥斯卡直播86年来首次脱离电视机的局限,以流视频形式走向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等多种终端。对于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改变,连《时代周刊》都特意打出大标题昭告天下。各方对奥斯卡的流媒体直播颇为乐观,毕竟一场胜利才符合网络电视兴起的大趋势。
但结果相当出人意料。3月2日当晚,无数试图通过电脑和移动设备收看流媒体直播的观众最终只能在失望和暴躁中度过他们的奥斯卡之夜。无论是通过网络机顶盒还是手机客户端,无论是电视付费用户还是廉价网络媒体用户,也不管是在美国本土还是海外,直播信号要么不断暂停缓冲,要么完全无法载入。社交媒体上,针对颁奖典礼的实时评论中夹杂着无数怨气冲天的留言。“一整晚都在盯着什么都没有的电脑屏幕生闷气。”一名观众在推特上说,“现在我宣布,奥斯卡最差表现奖的得主是――网络电视!”
转播方对于网络拥堵之类的技术问题并非没有心理准备――事前,ABC电视台已经将在线直播的收看权限制到部分城市的部分付费用户,而且还因为分销合约问题,同时将时代华纳、DirectTV等全美四大顶尖电视节目供应商的付费用户排除在外。只是即便如此防范于未然,实战依然折戟沉沙。
奥斯卡全球同步直播是网络电视的一场硬仗,本应是它进一步蚕食传统电视的大好契机,结果却打得灰头土脸。很多人突然意识到,在美好的承诺和充满故障的现实之间,网络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它还没有准备好与传统电视争夺直播市场和黄金时段市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场失败并不能抵消网络电视在其他方面的成功,却足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也让人们猛然回忆起传统电视的好处,意识到它虽然谈论起来不够时髦,但依然拥有网络电视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些数据非常直观地体现着这些优势。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Nielsen)进行的一项比较研究显示,美国共有2.83亿传统电视观众,每月人均收视146小时;通过电脑和移动设备收看数字视频的观众约有1.55亿,每月人均收视仅为13小时。2013年,作为新旧电视媒体的两大代表,HBO公司营收49亿美元,只稍稍高于网飞公司,但HBO的营业利润为17亿美元,网飞只有2.8亿美元。即使很多付费用户被网飞所吸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会因此取消传统的有线节目订阅。
传统电视网资历深厚、根基庞大,比较收视总人数或利润总额对新兴流媒体公司来说并不十分公平。有鉴于此,美国著名资讯网站BuzzFeed根据全美多家顶尖科技、媒体和娱乐公司最近一次提交的年报,计算出了各自的雇员人均年净收益,希望借此观察各大行业巨头的运行效率。结果令人颇感意外:除了苹果公司以接近50万美元的人均净收益高居榜首外,排在第二的是传媒跨国公司21世纪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这家由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于去年6月分拆后才成立的新公司2013财年净收入71亿美元,雇员人均净收益接近28万美元,超过了谷歌(27万美元)、Facebook(23.6万美元)和微软(22万美元)。另一家传媒集团维亚康姆(Viacom)雇员人均净收益也达到23万美元。
根据年报,21世纪福克斯的收入主要来自节目出售、电影分销、广告和付费电视。有线电视网收入占据了总利润额的70%,大量付费电视用户更是贡献利润的生力军。其中,节目分销和播放权许可收入增长最快。
就像媒体评论所说的那样,传统电视网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们,它们生命力依然强健,“依然能在钱海里游泳”。
在同一项调查中,2013年表现堪称完美的网飞公司雇员人均净收益仅为5.56万美元,在盈利效率上与几大有线电视网无法相比,而2013财年已经是这家流媒体服务提供商迄今为止表现最好的一年, 股价飙涨了近300%, 总收入达到44亿美元。根据BuzzFeed的计算,不仅网飞公司,利润回报率偏低几乎是所有网络电视公司的盈利特点。
网络媒体之短
对于用户来说,新兴的流媒体服务商有着广为人知的优点,比如原创内容形式新颖、节目发行模式灵活、用户体验自由主动、捆绑服务较少、收费较低等等,因此其吸引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速度极快。
但如果因此断言传统电视的衰落,颇有些“以己之长攻人之短”的意思。事实是,网络媒体本身的弱项也很明显。
首先是硬件和技术。技术催生了媒体的更新换代,本质上也正是技术革新驱动了以流媒体为主的网络电视的崛起。反之,网络电视当前最重大的局限也来自技术层面。这是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网络电视的悖论。今年2月24日,由于客户频繁投诉流媒体速度过于缓慢,网飞公司不得不向宽带服务商康卡斯特(Comcast)支付额外费用,该交易导致更多的网络内容提供商必须另外付费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服务;3月2日,事后调查证明,奥斯卡颁奖典礼全球直播中的技术故障问题出在流媒体的内容传输网络,而非宽带供应商;3月10日,由于热门剧集《真探》(True Detective)收视太过火爆,HBO旗下的在线视频网站HBO GO服务器多次崩溃……这类事例层出不穷。
“网络电视还没有能力像传统电视一样应对如此多的观看人流。在传统电视多年统治之下,网络内容传输和服务提供商有时候会忘记,观众数量过多对他们而言不是福音,而是负担。”《大西洋月刊》的高级编辑扎克・西沃德(Zach Seward)说。要成为传统电视的可靠替代者和更主流的传输方式,网络电视需要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上做出重大改进。而在那些没有宽带覆盖的地方,有线和卫星仍然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传输网络。
其次是内容。这向来是网络电视的一大硬伤,网络电视剧甚至曾是低成本、粗制作的代名词。即便是几乎红遍全球的《纸牌屋》,很多主流剧评人也认为它远远称不上制作精良,尤其是与HBO制作的经典剧集(比如《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等)相比。“只能说它是一个学习美国政治体系如何运作的好途径。”著名剧评人维拉・帕斯金(Willa Paskin)说,“它的成功更多受益于平台和商业运作。”
最后是服务质量。屏蔽广告、发送分享、快进快退……互联网电视灵活主动的观看体验是传统电视无法提供的。但在这一点上,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跟传统的有线电视并不是那么格格不入。一些网络电视公司为了拿到内容播放权,经常不得不牺牲掉那些原本的优势,比如撤掉“跳过广告”功能。而且,比起这种服务质量上的被动妥协,当前更主流的趋势是双方的相互借力。去年年底,网飞公司主动与美国几大有线电视运营商接触,希望将其应用软件加入到后者的机顶盒中,以便通过传统的有线网络来传输自己的付费节目和服务。说到底,“有线网络+机顶盒”的服务质量在当前网络条件下比单纯的流媒体更加可靠。
如何避免“被网飞”
有一种观点认为,综合来看,尽管网络电视媒体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底蕴来打造真正高水准的剧集,服务质量也较为薄弱,但从商业运营角度看,有一些因素比内容和质量更重要,它们会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比如成本、经营便利和盈利灵活性等等。
网络电视媒体中以商业运营见长的莫过于网飞公司,以至于“网飞”曾被人当作动词使用,意思是“颠覆曾经的主流商业模式”,因为它先是毫不留情地颠覆了美国老牌影碟租赁公司百事达(Blockbuster),继而又对HBO步步紧逼。但是,由技术驱动的变革趋势100%都是喜新厌旧型的,当前环境下的商业模式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经得起时间考验了。它们变得更容易被颠覆,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幸免,即便是正当风生水起的网络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