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声乐教学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声乐教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声乐教学的特点

第1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特点;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80-01

一、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与幻灯机、录像机、VCD、电影等传统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相比,具有着相同之处也具有着明显差异。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不仅具备着传统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所具有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也具有着更大的资源容量和交互性、证实性、直观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并让声乐教学具有更加多样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二、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多媒体呈现歌唱发声原理

学生对歌唱发声原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发声原理教学却受到了非直观性特点的制约,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却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首先,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利用图片直观的呈现出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影响。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歌唱器官解剖图进行扫描来呈现在屏幕中,也可以使用医用腔体模型图片以及影响来呈现在屏幕中,这些画面清晰且具有直观性的内容呈现方式方便教师对歌唱器官生理反应做出讲解,当然,这也对教师所具有的课件素材收集以及课件制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这种教学,学生能够对歌唱过程中人体的整体器官以及局部器官做出良好的观察,从而了解器官在歌唱中随着发音差异而产生的变化;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对歌唱发声原理进行动画演示。在声乐技术教学中,演唱技能教学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演示法,这种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观察度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歌唱过程中的器官变化还是发声原理,都可以使用Flash等动画技术来进行展现,这种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以及以上所提到的图片展现而言能够让发声原理更加的明了和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内容作出深入理解。

(二)利用高保真录音来纠正学生歌唱效果偏差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歌唱效果来指出学生在歌唱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纠正,对于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具有模糊的认识,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对自身歌唱能力进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中的录音功能对学生的歌唱过程进行录音,同时要求让学生对自身歌唱器官发声状态的感受来记忆自身的主观听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将录音与自身的主观听觉记忆向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的差异,同时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录音来自主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掌握避免音差干扰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对学生演唱效果偏差进行指出与纠正的方法,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指出学生演唱错误并强制要求学生进行改进而言具有更好的信服度与说服力,并且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提升能力的扩展,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

在学生声乐表演气质的培养中,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歌唱表情和歌唱姿势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情以及歌唱姿势的培养虽然能够通过要求学生面对镜子来对自身面部表情和姿势做出调整以推动学生表情和姿势的规范性,但是在这种培养方式中,学生往往会陷入紧张、尴尬和窘境,他们会关注自身的面肌是否得到放松、肩膀是否抬去、喉型是否稳定等问题,而越是关注,这些表现就越是难以令人满意。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技术来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气质,教师可以设置摄像头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录制,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认识到自身在面部表情以及歌唱姿势方面的欠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关注自身在声乐表演方面的感情传达以及对声乐作品已经的融入,这有利于推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放松歌唱心理,相对于传统的歌唱表情和姿势教学而言,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取得更加令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效果。在学生对录像进行观看和对自身不足做出寻找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参与共同观察,并对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做出认证的分析与评价,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在歌唱表情和歌唱姿势方面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2] 王华.声乐教学中教师情感战略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必要性[J].乐府新声, 2011(04).

第2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声乐课程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

(一)声乐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声音、演唱等表现手法来展示音乐的内容、歌词或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然后展示演唱者的基本功底,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表演艺术。这种表演艺术可以因为演唱者的不同,歌曲以及表现形式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说声乐教学具备较高的实践性特点,并且可以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形成较为广泛的传播效应。

(二)声乐教学的独特性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会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通过培养学员的特色,挖掘学员自身的潜力,然后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形成了声乐教学的独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唱歌发声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根据学生的特色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这种培训方法不是统一的,需要根据演唱者的特色进行个性化培训;第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身的特点,通过营造声乐教学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的歌唱技巧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声乐教学的回旋性

其他学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会得到逐步的提高,但是声乐教学具有回旋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技能会出现进进退退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因为:第一,回旋性可以出现在声乐教学的初期,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自身特色的过程中,可能会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这些表现风格有些适合学生,有些不合适,因此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反反复复的情况;第二,很多学生在进行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状态或者学习领悟水平等的不同,会对不同的知识点出现学习快或者学习慢的情况,从而导致声乐教学出现回旋性的特点。这种特点是非常正常的,学生和教师不需要为此丧失声乐教学的信心。

(四)声乐教学具有合作性的特点

根据上文对声乐教学的概念解释可以得知,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合作,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第一,与一般的学科不同,声乐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声乐教学进行专一性的指导,每个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声乐教学内容;第二,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通过实践,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当练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时,需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修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够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二、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广泛

在学校进行声乐教学时,依然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口传心授”为核心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发声、演唱等技巧的练习,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开展,学生通过对教师讲解内容的不断模仿和练习,找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然后进行及时练习和修正。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练习中的问题,或者没有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很容易沿着错误的学习道路一直走下去,走向错误的学习方向,或者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声乐学习生涯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声乐教学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对于声乐表演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通过他们的表演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盛宴。应社会要求,很多高校对声乐教学进行了扩招,使得生源规模不断增加,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带来了很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相关的基础设施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第二,声乐教学学生规模扩大之后,教师数量的增加速度却没有显著提高,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需要负责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会带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压力;同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就会变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声乐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第三,高校由于声乐教学的学生规模在扩大,多媒体教室或者声乐练习教室等的使用时长也会变长,这就造成了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紧张的现象,无法满足学生课下需要进行练习的需求。

(三)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声乐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而且又加上大多数艺术学校的扩招,导致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时间变短、学生课下练习的时间也变短。再加上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而造成了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第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学习效率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和指导课时的限制下,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落后的现象出现;第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这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声乐教学的学习兴趣,会将课堂教学当作一种任务去做,自身并没有兴趣或者是其他动力进行学习,逐渐丧失对声乐教学的自信心。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与其他学科不同,声乐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根据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而从目前大多数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声乐教学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的策略,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紧密集合

虽然为了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但是并不代表需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反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声乐教学的内容有更加立体的认知,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从而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声乐教学中,需要更好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而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共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二,声乐教学的内容非常复杂,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选择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着更深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对于声乐教学来讲,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发声方面,除了传统的亲身示范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录制,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加方便的练习;第二,教师在对声乐教学进行讲解的时候,传统课程中学生还需要利用纸笔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到教学课件中,学生只需要通过拷贝的方式,非常方便地将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学习,方便学生的复习和练习。

第3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一、儿童声乐教学

(一)如何做好儿童声乐教学儿童声乐教学应该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其不同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开展科学的教学之路。儿童声乐教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不具体性等特点,在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兴趣培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培养,根据儿童的个体性差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二)儿童声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声乐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体现声乐教学思想,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声乐老师要把握每个儿童的潜质和智能结构,把握他们的发展特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儿童个性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每个儿童的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计划。2、注重扮演多种角色声乐教师既是“舞蹈老师”,编制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来丰富儿童的肢体语言。同时又是“语文老师”,要教孩子读字,给孩子解释字、词、句的意思和歌词的内容,让孩子理解把握歌曲的内容。声乐老师也是“医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儿童进行及时调节,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错误。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儿童主动进行学习的精神力量。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时激励和表扬,教师进行较好地引导,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要寓教于乐,选择曲目不要单一,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选择和安排。

(三)儿童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异同由于成人和儿童是两个不同的成长群体,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歌曲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1、循序渐进式教学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无论是成人声乐教学还是儿童声乐教学,都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声乐学习和训练是一种常规的技巧性训练,像发声方法的训练、歌曲作品的处理等,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有一些声乐演唱的成绩。2、合理选择曲目无论是成人成人声乐教学还是儿童声乐教学,都有一个曲目选择的问题。曲目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声乐程度和他们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水平,实行对症下药。3、注重个体差异成人声乐教学的生源来源广泛,学龄结构跨度较大,决定了在成人声乐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结论

第4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一、声乐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由于我校是一所使用蒙古语言文字教学的学校,学生的来源和以后的去向主要都在以蒙古族聚居地为主的基层。针对学生以后就业特点,主要是培养基层中小学音乐师资和基层文艺团体骨干,所以在知识传授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多面性。在教学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声乐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人体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与歌唱姿势;歌唱呼吸的原理;歌唱发声的原理;歌唱共鸣的原理;歌唱的咬字、吐字规律;歌唱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三种歌唱方法的研究,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童声歌唱方法研究;声乐作品研究;变声期如何保护嗓音。声乐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参加各学期的各种形式的声乐观摩,校内及校外的各种文艺演出,以及文艺比赛活动等。从以上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安排上看:主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我系目前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中,有在职教授、副教授、讲师共9人;外聘教师共8人。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予认真分析。如:学生声音条件的差异;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差异等等。用统一的模式进行声乐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注重特殊性(即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走上适合自己成长与提高之路。

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歌唱技巧。在训练过程中,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①气息的控制能力。主要指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能力。开始可强调单纯的呼吸练习,如:闻花式吸气、惊喜式吸气、狗喘气、弹唇练呼吸、哼鸣等。这些气吸练习,都可使腹肌更有力,横隔膜更有弹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支持声音。②声音共鸣能力。要想得到有充分共鸣的声音,必须先做打开腔体练习,如:用抬头的方法张嘴、鼻腔打开练习、喉咙打开练习、胸腔打开练习等。然后引导学生声音如何走向,使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在头部放出,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共鸣的声音。③咬字、吐字的能力。有了很好气息支持的声音,下一步解决的就是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能力。

3.我们的声乐发声方法是一直采用“四位一体,声音一线”的声乐教学法。四位是指练声或歌唱时四个动作要协调统一,即向前,向后,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协调统一。这四个力量分别是,第一,舌面始终向前舒展。第二,后咽壁向后上方用力扩开。第三,舌骨、软腭、小舌头向上前方用力抬起。第四,腰部周围肌肉向外扩开撑住。在歌唱中这四个力量缺一不可。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应注重塑造人体这一优质乐器外,更主要的是在心理上、情感上做有效的调控,歌唱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生理状态。要想得到优美的声音,演唱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要在平时声乐课上就应强调。

4.结合学校民族特点,教学当中必须注重母语演唱本民族歌曲,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民族声乐课程由于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了课程配置,学生的学习形式、内容得到丰富、充实,学习效果有较明显提高。实践性教学将重视课堂的教学、排练、舞台实践演出等,力求统筹安排,规范有序。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加强舞台实践活动,增强舞台表演能力、舞台创作能力、互相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舞台实践,自己寻找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与掌握声乐技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院以往一直是对学生歌唱技能训练进行“一对一”和“小组课”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声乐理论指导,甚至是声乐理论教学的缺失。因此,我们对声乐教学的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实践(实训)课”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课的具体组织形式是:“集体(大)课+小组课+技能(小)课+艺术实践课”。

1.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集体课”和“小组课”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授课形式突出的优点是效率高。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又分为:“纯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含实践的声乐理论课教学模式”两种。“纯声乐理论课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声乐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法的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胜任中小学以及各种层次声乐教学的工作。“含实践的声乐理论课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性、双向式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客观、高质量地掌握所学内容之目的。让学生在理论中感知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

2.声乐实践(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声乐实践(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以“技能(小)课”+“小组课”+“艺术实践”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技能(小)课”是声乐实践(实训)课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一对三排课,一对一教学”(即一学时安排3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教学)的教学形式,充分保证对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

四、结语

第5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程的实施;有效方法;因材施教

一、当代声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理念

(一)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并且准确地掌握声乐的方法

早在《师说》里韩愈就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望解惑也”这句名言。老师在教学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老师明白了、理解了、掌握了,学生才有可能明白、理解并掌握,假若教师自身都不明白准确的声乐唱法,在向学生教学时,难免会陷入到“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会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还会引领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声乐人才的的培养。因此,身为声乐老师,特别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有关声乐的知识以及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奏水平,而且还要今极尽大的可能掌握各种各样的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从而拥有准确的声乐发声方法,以及端正正确的声乐艺术观念,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

(二)拥有准确辨别声音好坏的耳朵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乐教学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听觉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的,身为声乐教学教师一定要通过自身灵敏以及有阅历的听觉来精确的判断学生们在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音色、音质、读字、节奏以及气息等等各方面有关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时出现的问题来及时的作出指导和调整。如若声乐老师的听觉不好,耳朵不灵,分辨不清,那么就非常有可能把学生引领到错误的方向,导致学生掌握错误的方法。

(三)掌握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

其实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歌唱技巧、发声方法以及歌唱表现等等一些问题。身为声乐教师,在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练习时,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演唱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用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就像在学习冰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练习朗诵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一起开始进行多次演唱,随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使学生们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接着针对学生的个别发音问题进行详细有效的讲解,并且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极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声乐老师,必须要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创建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就好比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掌握多种疾病的对症处方一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声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拥有优秀的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

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而且还要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古语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也就是说,身为一名声乐老师要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同样也必须具有自身的声乐美丽以及使学生信服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平台。学生聆听老师的演唱,不仅对作品具有全面的理解,还能通过老师的演唱来掌握一些演唱的技巧和手段。拥有较强的乐器伴奏能力也是身为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本领,良好的伴奏能力会使演唱者更加投入的去演唱歌曲,体会歌曲。

二、重视声乐人才的选拔以及人才的培养

(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喜好

每一个声乐老师都知道,声乐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身具有比较高的自我评价,他们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舞台,渴望与众不同。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专业老师的关注。当然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嗓音条件和接受能力,作为声乐教学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来制定出针对个人的训练的目标和规划。比如说有些同学的咬字发音不够好,上课的过程中就多强调如何用身体器官配合自然发声的训练。有些同学气息支撑不够,就需要老师多制定一些“小狗哈气”等训练气息的方法。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平等公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少些批评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要有选择的制定出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正确地做到因材施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声乐的教学中增强艺术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观看各种优秀歌唱家的音乐会,多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也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更好的去学习舞台表演能力,全面的提高他们的自身音乐素养。

(三)创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的地位,而老师的主导地位则是全面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而身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晓之以情,还要动之以理,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出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创建性的教学模式。还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他们的问题,替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声乐方面的知识。在教育学生是,只有老师先尊重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样不仅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还能够创建出一个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6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一、引言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们使生活变得完美的一种方式。因此,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音乐的发展。因此,在高校中声乐教学也成为了议论的一个焦点。那么,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呢?

二、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虽然说,在近几年里,国家在声乐方面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国家声乐教学质量逐渐提高的缘故。但是,反思声乐教学问题,也不得不承认也有很多缺陷。[1]第一,声乐教学模式模糊。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模式时,也不能和其他学科一概而论。随着声乐的发展,人们对声乐的研究和学习越来越深入。因此,在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时更应该慎重。但是,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根据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声乐教学也能进行下去,但是,却降低了声乐教学的质量。然而,想要通过声乐来表现艺术,必须要学的精。声乐教学质量不能够提高就制约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当然,这也会导致声乐教学从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第二,教师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模式观念。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永远在教学中扮演主导角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也是这样。那么,想要在声乐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先要有这种观念。那么,在一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模式下教学,教师就要根据该教学模式的需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准备。这样的话,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但是,教师并不会这样做。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没有领导和其他教师等去听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没有人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另外,在高校中,教师的考核标准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更关键的是教师研究。因此,教师会放松教学工作。当然,关键的是,在教师心中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用。然而,教学模式是在教师长期工作的经验中得出的。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的观念第三,学生情况影响教学模式的使用。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声乐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音乐系学生,逐渐扩展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也学习声乐,但是这些专业的学习的难易程度与专业的学生不同。而且,教师对待专业的学生和非专业的学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会有不同。因为,对于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缺点进行指点就可以。但是,非专业的学生的情况则不同。因为他们在声乐方面的学习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一点一滴进行教学。那么,这两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完全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而且,在相同的班级中也会有不同情况的学生,例如,在学情、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这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但是,教师似乎并没有根据上述因素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并不利学生声乐的学习。第四,声乐教学模式还有待研究。在近几年来,声乐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还有很大的缺陷,尤其表现在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中。上述文章中分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教学模式的使用的情况。那么,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在声乐教学领域没有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有一种心理,即教学模式不合理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不使用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相比之下不使用教学模式时教师的工作量小一点,那就不使用教学模式了。

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使用教学模式,那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那么,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尊重学生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一片树叶,而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高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师模式的时候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当然也就提醒教育者,在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时就要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首先,不尊重学生之间差异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声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会是声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如果教学模式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当然不会在教师中受欢迎。第二,关注教师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科研任务的压力,往往想要减少工作量。如果,在一个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量特别大,教师自然不喜欢使用。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如果把精力全部都花费在教学上,教师就没有精力进行科研。然而,在每个高校教师心中。科研任务都要比教学任务重要。将使用教学模式的观念深入教师的心中。上述文章中,分析了许多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教学模式的问题。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体会到使用各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因此,在教学模式建立的过程就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让其体会到使用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进而使用教学模式的观念深入教师的心中。而且,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从教学经验中获得的,没有这种观念教师自然不会在教学模式上创新。[2]

作者:赵银婷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 高校 声乐教学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的最初提出者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展到现在,仍然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同时注重多元化教育,因材施教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理念。

一、因材施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声乐是高校中一门特殊性较强的艺术课程,它以促进交流、传播文化、赞美生活为主要目标,不但与文学有很好的融合,而且也受审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影响。因此,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技术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而对于学习声乐这门学科的学生而言,其性格、兴趣、基础、思想等各不相同,不同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能力决定了其具有不可忽视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声乐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因此,因材施教应该作为声乐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理念,用以指导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掌握,尊重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特点,并制定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培养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难易程度的把控

因材施教不但指导我们如何实施教学,而且也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及实施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取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材不但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教育理念、价值观、审美观的重要体现。因此,声乐教材的选取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材及教学内容要以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学生的整体水平、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主要考虑因素进行取舍和设置。每一届声乐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文化素养、兴趣特点各不相同,要针对这些整体状况和个体化差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材各有侧重点,如有的侧重歌唱技巧的训练方法,如:《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男高音的高音训练》等;有的则侧重中外歌剧咏叹调曲目、中外艺术歌曲的欣赏,如:《声乐教学曲选》《声乐教学曲库》等。因此,高校教师要考虑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特点和优势,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以往教学经验恰当选取教材。确保所选教材不但有一定的专业梯度,而且要适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水平。

此外,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方面。高校声乐教学的教材要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教材和内容并不是统一的,声乐教师要根据所在院校层次和培养目标进行教材的选择。

三、教学目标要统一化与多元化相结合

我们知道,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指导一切行动以目标为中心开展实施。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目标要统一化与多元化相结合,既要有统一的比较大的教学目标,又要针对个体的不同设立多元化的小目标。统一化的教学目标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它要求学生均要对声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扎实的掌握。首先要掌握基础的相关声乐知识,要有基本的声乐鉴赏能力,然后也要掌握声乐相关基本运用技能。只有掌握了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统一化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以扎实的声乐基础为依托,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多元化目标是指根据每个专业、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等先天及后天条件的不同而设立的一个个小目标。由于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对声乐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不同,因此声乐教学中不能完全按照一个标准来进行教学培养,高校教师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多元化小目标。如声乐专业,该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声乐表演或教育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教学。再如音乐教育专业,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基础性音乐教育人才,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比较高,如器乐、歌唱、音乐活动等都要有所涉及,而对教学难度和深度则要求比较低,教学中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声乐艺术不但有综合性特点,而且具有独特性特质。如学生的先天声音条件、后天的文化素养、情感、艺术表现力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着学生的个体水平及其发展方向。因此,针对这些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更有了用武之地。教师要以学生的不同特质为根据,设定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统一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不能默守陈规、铁板一块,而是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均采取大班和合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科特点为依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进行声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该种教学中,比较偏重于学生基础声乐知识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特点和学习需求,小组课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方法。该类课一般学生人数较少,便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化需求,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互教互学,在细化共性的同时突出个性化教学的魔力。不过,目前有高校在实施小组课过程中,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以优秀者为中心,较差者则被边缘化,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里不平衡,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中,在尊重个体化差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合理的学习和表现机会,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注意抓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指导、启发其进行声乐学习,对于先天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个体,则要激发其更大的艺术激情,为达到更高的目标而学习。

此外,声乐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条件有清晰的掌握。有的学生低声区非常丰满,有的学生中声区非常厚实,而有的学生则高音区非常出色,有学生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有的则以跳跃性花腔见长,有的则擅长大笔浓墨,因此声乐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声音、声部类型,通过各种特色教学、灵活教学以及创新教学的方法,从声乐教学的技术层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敏感度、音高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为其创造扬长避短的学习机会,以使其得到最大潜力的成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但符合声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和规律,而且也是时展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需求,顺应人的多样性、灵活性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2]张汝瑶.对声乐差异性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舞台,2013,(04).

[3]卞开萍.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09).

[4]申桂红.高校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J].音乐时空,2013,(01).

[5]王景彬.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6]吴曾林.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之演绎[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

[7]井艳红.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5,(03).

第8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案 制定特点 制定内容 制定形式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书面成果,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书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制定声乐教案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重视它并付诸实践,各大高校在进行教案评价的时候,往往用与其他学科、专业一样的统一标准来对其内容、形式进行衡量,而忽略声乐课的特殊性。究竟声乐课应该如何备案,才能更加符合声乐课的特点,从而改变目前声乐教案在教师授课时可有可无的局面,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帮手呢?下面我就如何制定高校声乐教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声乐教案的制定应符合声乐课的特点

声乐课与英语、语文等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英语、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器乐、舞蹈课的课堂内容相对来说也是固定地按照难度级别进行教学设计的,而声乐课的教学进度却是教师无法事先预设好的。声乐课虽然是一门技能课,但这项技能的掌握不仅要靠学生的身体体验,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学生的心理体验。由于在演唱过程中发声的“乐器”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而需要通过依靠歌者的想象来调整自己的发声器官,使之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人声的“乐器”。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本初教授在他十年笔耕的声乐论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这种对发声器官及其运动状态的想象称为歌唱的“内视觉”。因此相对于器乐课和舞蹈课,声乐课更加抽象和难以掌握,这也是声乐课不能像器乐课、舞蹈课那样开大班授课而非得口传心授的原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嗓音条件、想象力、内部肌肉调节能力等不同,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天赋”不同,有的学生会超出教师的预料迅速地掌握发声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一个学期也唱不出一首令教师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今天掌握了技术,明天却又忘了;而有的学生可能本来一直都在原地徘徊,却在某一天突然开窍,融会贯通……一堂声乐课的成功,需要师生双向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并不是努力过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因此,声乐课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声乐教案的制定应该符合这个特点,才能对教师授课有实质性的帮助,否则只能成为应付检查的一堆废纸,真正到上课需要使用时却束之高阁,毫无用处。

声乐课还具有重复性的特点。首先,声乐课的程序一般来说都是先做几条发声练习,然后再唱一到两首歌曲,这种授课过程存在重复性。其次,教师所采用的发声练习存在阶段性的重复性。虽然发声练习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教师会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样的发声练习曲进行教学,直到学生的演唱技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为止。学生要想在发声中把有意识的肌肉控制逐渐转化成无意识的肌肉控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做到,有时候也可能本来已经掌握了某个技巧,但是后来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生疏。因此,发声练习曲不光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被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运用,还有可能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反复出现,而某些发声练习曲则是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会运用到的。在书写声乐教案的时候,如果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些重复性的作业上是毫无必要的。因此,声乐教案应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课时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事先规定好而不能改变。我认为有必要在编写的教案上补充随堂笔记: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可由教师预先设定一个或几个课时来完成,随堂笔记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后,教师方可设定下一个教学目标。通过编写教案同时补充随堂笔记的方式,声乐教师就可以避免做一些重复、繁琐却又不一定有效果的工作了。

二、制定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

目前各大高校书写声乐教案一般常用的项目和顺序是:

(1)课题。课题即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师应该醒目地把课题写在教案每课时第一页的首行中间。

(2)年级。教学对象的年级。

(3)课时。一节声乐课的课时一般为1课时(45分钟)。

(4)教学方法和手段。声乐教学法可分为: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

(5)教具。教具是指上课时需用的各种教学用具,如钢琴、镜子、挂图或音响等。

(6)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写得简明扼要,只需列出突出的两三条目的即可。

(7)教学内容。应简明扼要地写出授课内容提要。

(8)教学重点或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演唱作品提出所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这样教师授课的内容就有侧重点,并能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

(9)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应写出各教学步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指出讲述或练习的要点和方法,以及每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要做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机联系,合理组合。

(10)课后小结。教师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以上这种书写模式的好处在于: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都是事先设定好的,过于死板,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处理突况。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难点的攻克所需的课时是不可预计的,因此把“课时”更改为“预计课时”更为妥当,并在“教学过程”之后加入一个“随堂记录”的环节。这样做不仅仅能够随时记录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处理新出现的教学难点;甚至更改教学内容(如更换曲目)。因为声乐课一般采取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或小组课式的教学,所以第二项“年级”应改为“授课对象”才更为符合声乐课的授课情况。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十一个项目:(1)课题;(2)授课对象;(3)预计课时;(4)教学方法和手段;(5)教具;(6)教学目的;(7)教学内容;(8)教学重点或难点;(9)教学过程;(10)随堂记录;(11)课后小结。

三、高校声乐课教案的制定形式应多样化

书写声乐教案一方面能够加快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声乐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对年轻教师来说,认真书写教案可以规范其教学,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则在学习和总结中逐渐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对于责任心不太强的教师来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使其逐渐养成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遵守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编写和不断修正教案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对于那些工作认真且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如果以恰当的教案形式(如详案、简案、教学片断、教学案例、卡式片、批注式、光盘等)把备课成果记录下来,则更有利于教师思考、总结过去的经验,推陈出新;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教案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是一位声乐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体现和凝聚了他的声乐理念与教学精华。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钻研、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不同的声乐教师,因其个性、年龄、教龄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教案也会因人而异,因此书写声乐教案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才不会沦为形式主义。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声乐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当备详案。在编写时既可以自己编写普通型详案,也可以借鉴优秀教案的成功之处,将其全文或重点之处抄写在备课本中,然后在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对此教案进行评价,即在教案末尾写上教后评析或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年轻教师在课前没有备好充足而详尽的教案,那就像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一样,教学效果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严格地按照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来编写详案,并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优秀教案,年轻的声乐教师才有可能把课上好。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教龄满5年的教师已经有了独立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采取一种详案与简案相结合的方式来写。如:有的学校规定此类教师每周备精品教案1课时,其余可备为简案,笔者认为把这种形式用于声乐教学中是同样可行的,因为声乐教学中重复的程序和内容很多,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声乐教师来说这些东西已经烂熟于心了,因此一周内选取和针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一份或几份精品教案,其余的备简案就可以了。

中老年教师可备简案。简案可分为分工与合作型简案、书头简案、借鉴与补充型简案、普通型简案几种,不同教师可视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还可写教学片段、教学案例。

对于一些教学任务特别繁重的单位,还可以采取由教研室备课的形式,教师在上课时或课后写下随堂笔记,及时记录下教学效果、教学心得即可。

总之,声乐教案的制定应根据声乐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来进行编写,编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制定声乐教案应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功效性和创新性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如何制定更方便、有效和真正适应教学需要的声乐教案,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声乐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5.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003.

第9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声乐课堂教学是实现声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是声乐教学原则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声乐课作为学前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课程。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声乐教师,应紧紧把握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以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里面提到:“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新的形势下需要具有较高情智结构、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而拥有高超的声乐水平无疑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承担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中仍然延续着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在教材的选用、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编排、评价标准选择等方面都参照的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单纯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大体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

很多学前教育院校的声乐课几乎和音乐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等同,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性。往往在声乐教学中太注重对嗓音的训练、演唱技巧的提高,而忽视了儿童演唱特点的学习和把握,以及对儿童歌曲的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要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服务的,要站在这个立场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既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又要学习和把握好儿童歌唱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还要掌握相当数目的儿童歌曲。如果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看成“经过训练”的“艺术学生”,就必将影响教学的进展与质量。

(二)教学模式不统一、不成熟。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采用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编制和工作量,使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突破个别课教学的局限性,但难以照顾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学生囫囵吞枣,拾点而遗面,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培养的是幼儿教师而不是“声乐教师”,因此,有的学校淡化了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仅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机械地模仿一句。这样无疑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技巧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学习,削弱了学生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兴趣;延缓了掌握声乐技巧的时间,造成了学生的进步幅度放缓或是学无所成,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

(四)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表现在现实中很少开展声乐比赛活动。一方面,由于学生脱离了艺术实践,演唱作品时缺乏舞台经验和艺术表现力,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进步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园实习中,往往注重对学生说课、评课、试讲方面的训练,却很少对声乐、指导儿童歌曲方面训练。由此造成了学生理论优于实践的现象,在把握课堂教学理论上还能做到得心应手,但是到对儿童歌曲教唱和指导儿童歌唱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显得手足无措、捉襟见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与高等院校的声乐课和普通中学的唱歌课比较,无论是从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在教学目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声音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等,它的教学目的是为各个文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的;普通中学教学,它主要是通过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发声要领就可以了,因此应多采用齐唱形式教学。

学前专业的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属于声乐技能训练课,是幼儿教师的艺术课程之一。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声乐素质”包括:(1)掌握一定的声乐发声理论知识(发声器官的构造;呼吸方法;咬字的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等);(2)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五线谱、简谱的识谱法;乐谱中的力度、速度等符号;音高的定义;音的分区等),能看懂乐谱;(3)能听出乐曲的节奏节拍;听出作品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能哼唱出作品有标志性的旋律;(4)对音色有一定敏感度,能辨别声音的好坏和对错。(5)熟悉对幼儿歌曲教学进行指导的方法。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具备进行幼儿唱歌教学能力的新世纪高品质的幼儿教师,这是指导我们开展声乐教学的依据。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声乐素质,决定着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工作的追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极个别学生从没有上过音乐课,基本音准都没有,很多学生对声乐这个概念还很陌生,认为声乐就是唱歌,就是跟着老师照猫画虎唱下来就可以了,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认识乐谱,对音高不敏感,演唱时常常会有“跑调”的情况出现。所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依据学生水平进行声乐训练是必要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学前声乐教育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如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阶段,即一年级要以加强基础声乐训练,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为主要目的,从学习歌唱正确的发声方法入手。学习的演唱方法应以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中国唱法”为主。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演唱的曲目应以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经典民歌和创作歌曲为主,对于经典的意大利、德奥艺术歌曲及西洋歌剧咏叹调可选用名曲,如存在语言困难可用中文演唱。

从二年级开始,在学习经典歌曲的同时,可渗透一些幼儿歌曲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较好地运用中国唱法的演唱技巧于幼儿歌曲演唱中,把学唱声乐歌曲作为唱好幼儿歌曲的基础。适合的作品有《鼓浪屿之波》、《高高太子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亲爱的》、《摇篮曲》(舒伯特)、《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阳光少年》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适合吟唱,且前面几首歌曲需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难度适合学生的演唱水平;后面三首歌曲是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儿童歌曲,可以渗透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师岗位打好基础。

现有的教材部分歌曲过于陈旧,好些歌曲学生不喜欢唱,兴趣不高。所以,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还应选取大量的课外教材(例如:《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声乐考级曲集(少儿卷)》、《少儿声乐考级作品集》等)。根据学生的情况,从中有针对性地选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由简到难的歌曲,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忘国家的传统音乐。当然,有的时候学生对于高音的演唱上不去,一到那个地方声音就破,发不出音。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生理上达不到,而是学生对高音产生恐惧,又不懂方法的缘故。所以,在教学生演唱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心理是可以支配生理的,只要方法得当,高音就会唱好,并且坚定一个信念,思想永远走在声音之前。

(二)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孰优孰劣说法不一。经过多年来的摸索,我形成了如下认识。

毕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声乐专业人才”,再加上受学校声乐教室、师资的限制,所以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模式应以集体课、小组课为主导、个别课为补充。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课程。要遵循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讲解的原则。要适时调整不同课型教学训练内容,确定课型搭配,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声乐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确保声乐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以学习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这部作品需要6个课时来完成,那么我们可以大体这样安排这6个课时:第1课时:集体课,学生集体学习作品创作背景、倾听作品范唱、学会歌曲;第2课时:集体课,学生集体演唱歌曲,能做到熟练、完整演唱;第3、4课时:小组课,学生演唱作品,教师个别强调,包括音准、节奏、气息、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问题;第5课时:小组课,学生演唱作品,要求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教师个别强调,包括情感表达、动作规范等方面的问题;第6课时:集体课,学生汇课,相互观摩,全体学生基本都能做到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作品,从而完成本作品的学习环节。

这样,用集体课向学生集体传授声乐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技巧,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开阔视野,扩充曲目,增长见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小组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演唱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有利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两者有机结合,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来自四面八方,生理条件的差异,文化程度、语言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对声乐课产生恐惧。面对这一情况,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教学方法为以下几种。

1.情感与技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首歌曲除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外,还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地歌唱才能赋予歌曲以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唱一首歌前要对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创作的目的,理解歌词的意义。在演唱时要让学生去联想,眼前出现画面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例如《鼓浪屿之波》这首歌就是抒发了作者盼望海峡两岸人民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唱时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时代背景,历史上的台湾是怎样的,现在的台湾又是怎样的情况,其次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种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这种期望的、迫切的心情。教师一直用这种方法,学生慢慢地就能学会怎样理解歌曲,怎么处理歌曲。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的结合,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文字、数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真实事迹提炼出的讴歌为祖国献身的先驱的一部作品,作品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感人,在讲授这部作品时,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这部作品的歌唱家范唱等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学生,丰富课堂讲述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作品背景、作品旋律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作品的目的。

3.集多门相关学科、教学法为一体,采用融合式教学法。主要是将声乐的相关学科,即诗歌、朗诵、钢琴伴奏、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声乐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例如《我的渔家》这首歌曲,作品演绎的是“我”的家乡――渔乡的美好生活场景,教师在教授时:首先利用情境教学,可以给学生范唱,或利用多媒体欣赏一遍,再讲述我国沿海渔民的生活情况,描绘出一幅渔乡“水陆两条大道宽”的美好景色,使学生获得感知。然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欣赏歌曲,欣赏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接着让学生用发声的状态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唱谱,通过唱谱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最后完整演唱,赋予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朗诵和情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四)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只讲理论脱离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定期举办声乐汇报演出、音乐会、声乐技能比赛等也是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可以通过排演童话剧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声乐教学技能提供机会,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教育的综合把握能力。增强实践性是一个被证明了的成功的方式,因而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还要注意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很多学生和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要“唱得好”这个误区,总是拿学前专业的学生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较,注重在声乐演唱技巧上的学习,而忽视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还要知道当前我国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师资,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要求是怎样的;怎样去和幼儿进行沟通并对其传授知识,为此,学前师范院校有必要适当逐年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期,经常同幼儿园保持联系与合作,共同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声乐教学实践机会。将自己学到的声乐技能与幼儿园课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续梅.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京),2009.1.

[3]王永桦.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艺术研究,2010,(2).

[4]李双珍.音乐教学要动之以情[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5]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6]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7]卓莉莉.五年制幼师声乐人才培养初探[M].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