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边坡技术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格构护坡;预应力锚索;坡底挡墙
中图分类号:TU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140-02
1 设计边坡概况
设计边坡位于永济路新建城市主干路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展布,为新建公路的路堑边坡。坡底紧邻路边,坡顶为一油库,设计边坡的坡角介于50?~55?之间,坡肩距油库外墙最小距离为3 m,坡高在16~20 m之间,其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土质边坡。边坡由西露天矿早年采矿剥离的废弃物所组成,主要为大小不一煤矸石,夹由粘性土,堆积年限大于50 a,呈稍密~中密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介于120~140 kPa之间,原始边坡的稳定坡角一般在40?~50?之间,坡体上未见有地下水的出露点,地下水位位于设计坡底之下。
2 设计边坡稳定性验算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原始边坡的主要破坏有两种形式,一是坡体局部直立段的崩塌破坏,一般规模不大;二是陡倾段上的平面滑动破坏,规模较大。一般情况下,稳定边坡的坡角均介于40?~50?之间,即当坡角小于40?时,坡体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或认为其为临界状态)。依据边坡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特征,结合类似场地的经验,取土体的内摩擦为φ=35?;考虑到土体中含有一定的粘性土成分,有一定的粘聚力,因此,取等效内摩擦为φ=40?;天然容重平均值为γ=18 kN/m3;饱和容重γw=20 KN/m3;考虑到破顶油库院内有消防通道,汽车及行人动荷载按P=10 kPa计取;按7度设防标准,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0.08;不考虑地下水对边坡的影响。采用平面滑动法计算公式,选最不利的部位,取单位宽度,以35?角为滑面倾角,对设计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
验算时按三种不同的工况考虑,即:正常工况(边坡处于天然状态下的工况);非正常工况Ⅰ(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非正常工况Ⅱ(边坡处于地震荷载作用状态下的工况)。
2.1 正常工况下
土体取天然容重γ=18 kN/m3,取等效内摩擦角为φ=40?,滑体总重为G=PL+γS=1 864 kN/m。
KS=■=0.78
2.2 非正常工况Ⅰ
此时,土体取饱和容重γw=20 kN/m3,抗剪强度有所降低,取等效内摩擦角为φ=37?。滑体总重为:
G=PL+γwS=2 060 kN/m
KS=■
2.3 非正常工况Ⅱ
土体取天然容重γ=18 kN/m3,取等效内摩擦角为φ=40?,滑体总重为G=PL+γS=1 864 kN/m。
KS=■=0.55
式中:KS为边坡稳定系数;P为坡顶消防通道上的汽车动荷载,P=10 kPa;L为坡顶消防通道的道宽(m);γ、γm为土体的天然容重、饱和容重(kN/m3);S为滑体断面积(m2);?茁为滑动面倾角(?);φ为土体的等效内摩擦角(?),在天然状态时取φ=40?、暴雨时φ=37?;a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0.08。
3 边坡加固防护工程设计
3.1 设计执行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2 加固防护工程措施
根据对设计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取非正常工况Ⅰ为最不利前提条件,对设计边坡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加固防护。
依据边坡以滑动破坏为主,间有局部崩塌,具有塌滑的破坏特征,结合边坡的地形地貌条件,设计采用坡底挡墙,坡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加预应力锚索的永久性加固防护措施。格构间为防止散碎石块的崩落和固土,设置一层φ8的防腐格宾网(600 mm×60 mm)。
3.2.1 坡底挡墙
设计坡底挡墙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作为坡面格构生根的基座,对格构具有顶托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为人行道的边墙,具有干净利落的美化作用。
坡底挡墙采用浆砌毛石,上顶宽0.5 m,以人行道路面标高为准,高出露面1.5 m,深部埋深大于标准冻深1.2 m。坡面倾角按1:0.25,要求毛石的强度要大于M20,采用M7.5的水泥砂浆砌筑。
3.2.2 预应力锚索
本设计中,单位宽度锚索的总锚固力是在非正常工况Ⅰ的前提下,按最不利剖面使其稳定性系数达到1.2时而求得,即:
所需单位宽度顺坡的总拉力为T=G(Ks・sin?茁-cos?茁・tanφ)=922 kN/m。
设锚索的倾角为20?,则单位宽度锚索轴向拉力应为:
N=■=751.3 kN/m
设锚索的纵向间距为2.5 m,横向间距为3 m,纵向可设置7排,横向为3 m,则单根锚索的轴向拉力设计值为Na=■Nz=322 kN。
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中的相关要求及计算公式进行。而边坡由稍密状态的煤矸石层组成,锚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地层条件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反力的限制,并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土体抗剪强度为目的,本工程锚索设计以低轴向拉力、小间距、多布置为原则。
因此,设计锚索孔径为φ130 mm径,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驰的3ФS15.2钢绞线,强度标准值1 860 MPa,强度设计值1 320 MPa,截面积为137.44 mm2。锚孔采用水灰比为0.4:1~0.45:1,灰砂比为1:1的水泥砂浆灌注,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30。取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为90 kPa,按单根锚索所需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ai=325 kN计算,其锚固段应大于8.8 m,即锚索的锚固段需锚入潜在滑移面内≥9.8 m(含1 m的自由段)。
锚索的锚拉力应以现场拉拔试验为准,必要时需根据试验结果调整设计参数,要求进行一组三根。
3.2.3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并以煤矸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 kPa为前提,考虑地震作用,按连续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设计钢筋砼格构规格为400 mm×400 mm,砼强度等级为C25,主筋采用HRB335级4Φ2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Ф8@200钢筋。格构沿纵横向布置,原则上其间距纵向为2.5 m,横向为3.0 m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坡面地形特征具体调整。
3.2.4 稳定性校核
采取预应力锚索加钢筋混凝土格构后,按非正常工况Ⅰ的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KS=■1.23>1.2
满足设计要求。
3.2.5 地基承载力校核
单根预应力锚索的最大预应力为400 kN,格构梁的最小总面积为3.6 m2,即所需地基土承载力为112 kPa,而此处煤矸石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介于120~140 kPa之间,认为满足设计要求。
3.3 设计要求
①锚索成孔禁止用水钻进,以确保不因施工而使边坡恶化。钻进中应对地层变化、进尺速度、地下水情况及特殊情况作准确的记录,实际钻孔深度要大于设计深度0.5 m。
②本设计中锚索灌浆所使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42.5 MPa。其他材料要求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③本设计的施工要求应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执行。
④见于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工程采用“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要求施工时要密切注意场地施工条件的变化,发现与设计条件不符时或变化时要及时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沟通,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结 语
格构护坡应考虑摩阻力的影响,摩阻力与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格构、路堑边坡坡脚、格构与岩体接触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在实际设计及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抚顺市永济路改造中应用格构护坡,通用一年多的运行,护坡状况良好,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起到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既经济又美观。
参考文献:
[1] 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 DZ/T 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3] CECS 22:200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S].
【关键词】地下室;环境;边坡评价;措施;建议
1 前言
XX公司拟开发XX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10×104m2左右,全为框架结构。小区南侧为商业区,裙楼3~4F、塔楼19F,标高: 306.50m,地下室-2F,底标高:296.80m;北侧为住宅区,门面:1~2F,标高:306.50~314.00m,其于全为板楼11~11+1F,拟采用桩基础。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乙级,由XX建筑设计院设计。
2 主要相关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 地下室及环境边坡评价
3.1 场地地下室四侧壁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措施
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地下室开挖将形成的基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问题根据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进行稳定性评价见表1。
3.2 场地环境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
(1)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北侧(ZK7、ZK8、ZK9、ZK10连线,见2―2’剖面)形成高2.20~4.5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4.50m,岩质边坡约2.42m。
土质边坡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建议土层临时开挖值按1:1放坡开挖。
岩质边坡由砂、泥岩组成,建议人工临时开挖值按1:0.75(强风化基岩)、1:0.50(中风化基岩)。
建议该段边坡加厚的地下室侧墙(剪力墙)兼作拟建物基础,以中等风基岩作地基持力层。
(2)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E1、C1栋北侧(见3―3’剖面)形成高约1.10~5.10m由泥岩组成的人工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取值,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内摩擦角取25°,粘聚力取790KPa;根据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1判定。结构面裂隙以内倾为主,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A划分:属Ⅱ类边坡类型,边坡稳定。
建议该段岩质边坡临时开挖值按1:0.50放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以中等风基岩作地基持力层。
(3)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E1栋南侧(见4―4’剖面)形成高约3.60m由岩土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2.00m,岩质边坡约3.00~3.60m。
土质边坡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建议土层临时开挖值按1:1放坡。
岩质边坡由泥岩组成,建议人工临时开挖值按1:0.45(强风化基岩)、1:0.25(中风化基岩)放坡。
建议该段岩土质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以中等风基岩作地基持力层。
(4)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场地内还将形成以下边坡
①场地E2栋北侧,(见6―6’剖面)形成高约5.4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40m,岩质边坡约0.00~2.00m;
②E2栋南侧,形成高约5.4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40m,岩质边坡约0.00~2.00m;
③E2栋东侧,形成高约5.40m土质边坡;
④南侧门面(ZK7、ZK13、ZK20、ZK26、ZK28连线,见14―14’剖面)形成高约2.20~5.2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40m,岩质边坡约0.00~5.20m;
⑤场地ZK15、ZK22连线,ZK30、ZK36连线(见16―16’剖面)形成高约4.60~5.3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30m,岩质边坡约0.00~4.60m。
⑥东侧门面(ZK10、ZK16、ZK23、ZK31、ZK37连线东侧,见17―17’剖面)形成高约4.50~7.50m的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7.50m,岩质边坡约0.00~4.00m。
土质边坡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建议土层临时开挖值按1:1放坡开挖。
岩质边坡由砂泥岩组成,建议人工临时开挖值按1:0.75(强风化基岩)、1:0.50(中风化基岩)放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4m及4m以上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0~4m可以强风化基岩为基以上础持力层。
本建筑场地的重力式挡墙墙背填土的天然重度均取20KN/m,填土的综合内摩擦角均取30°,经夯实处理后的人工填土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强风化基岩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取0.35,中等风化基岩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取0.45,均为经验值。
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了建筑场地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等,未发现滑坡、断层、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修建XX小区项目工程。
(2)基础持力层与基础型式选择
基础型式与基础持力层选择见‘拟建物基础型式及持力层表6建议:拟建筑物基础采用桩基时宜采用嵌岩灌注桩基础型式。
(3)岩土技术参数选用如下:
1)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 fk=170kPa
2)砂岩:
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9.74MPa
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6.75MPa
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2.23MPa(折减系数取0.30)
变形模量E=1039.5MPa(折减系数取0.21)、泊松比μ=0.35
3)泥岩(裙楼3~4F、塔楼19F区):
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9.63MPa
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6.51MPa
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1.95MPa(折减系数取0.30)
抗拉强度στ=0.16Mpa(折减系数取0.20),内聚力C=0.90Mpa(折减系数取0.25),内摩擦角φ=30°26’ (折减系数取0.80),基底摩擦系数强风化取0.30、中等风化取0.45。
变形模量E=1048MPa(折减系数取0.80)、泊松比μ=0.35
4)泥岩(A1、A2、A3、B1、B2、B3、B4、B5、C1、C2、D1、E1、E2、场地东侧门面、场 地北侧门面、场地西侧门面区):
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10.44MPa
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7.07MPa
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2.12MPa(折减系数取0.30)
备注: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5.2.6条进行计算,按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折减,其折减系数取0.30。
(4)当采用嵌岩灌柱桩基础(宜采用大口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基础),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第5.2.11条所列公式进行估算,式中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中等风化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75MPa、中等风化泥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51MPa(裙楼3~4F、塔楼19F区)、7.07MPa(A1、A2、A3、B1、B2、B3、B4、B5、C1、C2、D1、E1、E2、场地东侧门面、场 地北侧门面、场地西侧门面区)。若采用挖孔嵌岩桩基础,请加强施工中护壁、通风等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5)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排入而影响基础施工。
(6)对人工填土进行夯实、碾压等技术处理,避免地面产生开裂变形。
(7)场地环境边坡临时开挖坡率值:填土层可按1:1(高宽比)、粉质粘土层可按1:0.6(高宽比)的坡率放坡,基岩强风化可按1:0.45(高宽比)、中等风化可按1:0.45(高宽比)的坡率放坡;地下室临时开挖坡率值见:‘四、岩土工程问题评价(二)场地地下室四侧壁开挖评价及处理措施、(三)场地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
(8)E2、C2、B4、B5与地下室拟建筑物开挖时应先开挖地下室,修筑挡土墙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压实系数0.95回填压实整平,在开挖E2、C2、B4、B5拟建筑物。
[关键词]崩塌 岩质边坡
[中图分类号] U416.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86-2
1工程概况
边坡位于台山市大江镇大巷渡头大道街后山,紧邻省道S273,西距开平市城区行程约24km,南距台山市城区行程约15km,交通便利。
本次勘查的范围坡顶外扩至分水岭;两侧端点为微地貌拐点,即大江镇专职消防队北侧坡体至渡头木业家具厂东北侧负地形坡段;坡脚则外扩约20m的范围。由此确定勘查区面积约为33900。该人工边坡为坡脚修建厂房等建构筑物开挖形成,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坡顶最大高程为101.15m,坡脚高程一般为5.0~6.0m。山上植被发育,自然斜坡坡度一般15~25°。坡脚人工边坡坡度约为35~75°,局部接近直立,坡高一般3~40m。
据现场调查,该坡除顶部含少量坡残积土外,主要为强风化及全风化岩构成,属岩质边坡。边坡坡脚处分布大量民居及厂房等建构筑物,高一般1~3层,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铁皮房,常住居民约300人左右。该坡目前尚未进行支护,且坡脚距离建构筑物较近,时有掉块、崩塌等现象,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因此需进行支护处理。
2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丘陵地貌,坡脚标高一般5~6m,坡顶最大高程101.15m,最大相对高差约95m,勘查边坡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长度约200m,主要为人们修建住宅、厂房开挖山体形成。人工边坡坡度一般35~75°,局部接近直立,坡面未做防护,植被不发育。上部自然斜坡坡度一般15~25°,局部稍陡,坡面植被发育,主要生长灌木、桉树及杂草等。
3边坡整体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3.1边坡整体构造
边坡总体为Ⅳ岩质边坡,主要以强风化岩构成,局部为全风化岩,边坡表面坡残积土层较薄,时常发生崩塌现象。
3.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坡残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坡体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渗流补给,以地面径流为主,少量渗入地下。降雨过程有地表水径流,向地下渗透补给,降雨结束地表径流很快消失,地下水表现为向外蒸发。基岩裂隙水的含水岩层为粉砂岩,为层状岩类裂隙水,浅部总体上属潜水,深部可能有承压性。该类地下水的透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孔隙发育程度,富水性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区段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同一含水层渗透补给,并向附近沟谷等低洼地段排泄。由于本区地形起伏大、沟谷切割较深,排泄条件较好,故浅部地下水的径流途径和循环途径均较短。勘查期间钻孔水位埋深为0.9~9.3m,平均为5.74m。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4边坡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4.1边坡地质灾害类型
现场调查发现,边坡破坏的地质灾害属崩塌类型,边坡内已有2处崩塌。
4.2边坡地质灾害特征
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5.1边坡类型、安全等级及危害对象等级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分级标准,按边坡岩土类型、边坡高度、灾害危及对象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该人工边坡高度小于30m;坡体主要由全、强风化岩构成,总体为Ⅳ岩质边坡,因此,其安全等级为二级,坡脚为厂区和居民区,危害对象等级为一级。
5.2边坡周边环境条件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边坡为Ⅳ岩质边坡,为人工开挖而成,人工边坡坡度较陡,且未作防护措施,上部自然斜坡为林地,植被发育,主要生长桉树、灌木及杂草等,边坡脚为民居或厂房,楼高1~2层,与坡脚相距0.5~20m。坡体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失稳现象,将直接危害坡脚建筑构物及人们生命安全。
5.3岩土层的工程特征评价
本人工边坡高度一般15~30m,边坡总体属Ⅳ岩质边坡。主要岩土层为全、强风化岩,坡坡度较陡。各岩土层在雨季期间,其各项物理性质影响较大,在自重的作用下,该地形、地貌有利于形成崩塌或其它地质灾害现象,故岩土层工程性质一般,应进行边坡支护工作。根据勘探结果,坡地岩土层特性,建议采用采用削坡+分级放坡+锚杆(索)+格构梁+截排水等联合支护方案对边坡进行治理。
6边坡稳定性评价
6.1边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资料,该山体发生崩塌后,未见主裂缝及其拉张、剪切、羽毛状、鼓张、扇形张等裂缝;边坡坡、残积层、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中部、顶部部分破碎的强风化岩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在降水所形成的渗流长期作用下,易因淘蚀而形成软弱结面,同时,在较长时间强降水的作用下,土体因暂时饱水而自重增大,抗剪切强度降低,边坡抗崩塌、抗滑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失稳,因此,有进一步崩塌或浅层土体滑坡的可能。
为了科学准确的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防止边坡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为此采用理岩土工程设计软件(5.5版本)对潜在滑移面进行搜索。根据边坡地形地貌及失稳模式,选取1-1,2-2,3-3剖面对其进行参数反演分析,然后选择参数之后,再对3个剖面进行滑动稳定性演算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验算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推荐的圆弧滑动法(瑞典条分法),在理正边坡稳定分析软件上实施,分析结果如表1。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即目前边坡实际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稳定性迅速降低,因此,治理设计时,按临界状态进行分析。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该边坡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即暂时稳定状态,在降水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或滑坡,危及坡脚周边的建筑物安全,因此,需要对边坡进行治理。
6.2防治方案
根据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潜在的失稳特征、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防治方案的建议如下:
采用削坡+分级放坡+锚杆(索)+格构梁+截排水对边坡进行治理。
在距坡顶1~2m处设1道截水沟600×700mm2;截水沟走向沿山坡自然坡形进行截排水,每30m布置沉砂井1个,坡脚设置排水沟1条,各出水点汇水后接入相应的市政排水管道系统。
当加固体系形成后,采用覆土(土袋)绿化方式。采用机械设备运送客土上山,人工回填客土一定厚度,种植植物应根据山体的坡度,选择种植植物的种类不同,主要为蟛蜞菊,低矮灌木,勒杜鹃或草皮等,靠近坡脚主要种植桉树或小榕叶等。
7小结
边坡已出现失稳现象,建议尽早治理,以取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合理使用土地,做好绿化措施,防止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不可避免的破坏应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
在边坡治理工作中,截排水措施是确保治理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应确保做好相关工作。对治理后的边坡定期巡查和维护,排水系统定期清理和疏通。
边坡治理方案应根据不同坡段的坡形特征、边坡稳定性及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等条件综合考虑。建议边坡治理方案采用局部削坡,分两级放坡,然后采用锚索+格构的支挡措施对边坡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2]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3]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关键词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滚石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5-0141-02
0 引言
珠海市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发生在雨季,2013年5月22日发生了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11小时降雨量高达318.5mm,由于强降雨,珠海市主城区香洲区共计发生地质灾害92处,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此次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珠海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1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此次暴雨在珠海市香洲区共发生92处地质灾害,根据珠海国土局组织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主要分为滑坡、崩塌、滚石3类,详见表1。
表1 地质灾害分类
2 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
2.1珠海市地质构造
珠海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口的西岸,在大地构造上为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南岭间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也是华夏地向斜的东南延伸部分,地质构造复杂,自侏罗纪以来,经多次构造运动,珠海市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中生代(燕山第二、三期)酸性的花岗岩面积侵入启遍布全区,珠海市区岩石基底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
2.2滑坡
珠海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占全部地灾总数的53%。
1)由于珠海市岩石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花岗岩中长石矿物风化产物为高岭土,因此各风化带均含有高岭土等粘土矿物,遇水易软化;
2)珠海市前期建筑边坡一般仅在坡脚部位建有挡土墙,坡顶建有截水沟,坡底建有排水沟,坡面未进行加固治理,由于边坡开挖后坡体应力重分布,坡面2m~3m深度内卸荷裂隙发育,并且在各种地质应力作用及生物风化作用下,表层土质松软,强度降低;
3)由于截水沟长期未进行清理,坡顶排水沟内淤塞,排水能力降低,在强降雨作用下形成坡面径流,使坡体失稳。
实测典型的滑坡剖面见图1。
图1 滑坡剖面
2.3崩塌
崩塌占珠海发生的地质灾害总数的37%,为珠海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珠海发生的崩塌一般为中小规模,发生崩塌的边坡一般为开辟建筑场地而形成的岩质边坡,坡度一般大于70°,多为沿结构面不利组合形成的楔形体破坏。
发生崩塌的主要原因:
1)由于花岗岩属硬质岩石,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构造裂隙,由于节理裂隙不利组合形成了不稳定的楔形岩体;
2)边坡开挖后未进行有效治理,结构面暴露后进一步风化;
3)由于暴雨使地表水流对结构面产生冲刷、软化,降低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使楔形体失稳而产生崩塌。
实测典型的崩塌地质见图2。
图2 崩塌剖面
2.4滚石
滚石占珠海发生的地质灾害总数的9.7%,为珠海地质灾害的重要类型。
由于珠海属花岗岩地区,自然山坡上均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风化残留体(孤石),一般呈球形,于地面或嵌入坡面内。
发生滚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表面流或径流作用,冲刷了出露地表的孤石底部的土质,使孤石失稳,并且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滚落,形成“滚石”。
图3 滚石剖面
3 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减灾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珠海地质灾害的主要对象为建筑边坡,主要诱因为强降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主要在强降雨期间及强降雨后6小时以内。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结合工程治理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每年雨季来临前,应对建筑边坡截、排水沟进行清理,确保建筑边坡排水设施正常的功能,使边坡排水顺畅,清理坡面上高大的乔木;
2)对发生滚石危害较大的自然边坡上的孤石进行地质调查,对存在失稳可能的“孤石”进行加固或清除;
3)对所有建筑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普查,对危害较大稳定性差的边坡进行工程治理;
4)对新开辟的建筑边坡应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规定进行治理;
5)在暴雨期间及暴雨后8小时以内人员应避免进行山谷地带,并尽量避免靠近未进行治理的边坡,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4结论
珠海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在雨季集中暴发于建筑边坡,采取以上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并能节约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治理费用。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关键词:边坡 承重平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36908m2,地上7栋住宅(29层-32层),设有两层地下室,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部分天然基础。本工程为政府拆迁安置房,工程质量、安全要求高、工期紧张;建筑面积虽大,但周边为村民房无多余的场地设置钢筋加工房、材料堆场,施工场地异常狭小无法满足施工的需要。既要创造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的场地,又要保证新型场地的安全性,建造何种形式的场地,用什么材料建造,在什么位置建造,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后,决定采用边坡承重平台来满足现场施工。
2、方案特点与选择
3、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1目标
运用新型、实用、经济的承重平台,实现施工场地狭小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工期顺利进行。
3.2目标值
(1)、承重平成后每平方米堆载300公斤。
(2)、承重平台架体牢固且沉降及位移不超过50MM,并满足安全使用。
3.3设定依据
根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要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要求,达到目标值。
3.4可行性分析
(1)、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内的地层有:人工填土(Qm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3a1+p1),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坡积层(Q3-2dl),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燕山期侵入岩(γ53)。本场地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k、压缩模量Es、桩周土摩阻力特征值qs以及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qp等性能指标值,本工程拟搭设的边坡架基础处于全风化岩层,承载力特征值400kPa。
(2)、本工程设计护坡采取放坡+锚喷的支护结构,1:1放坡,坡高8.5m,1.2米土钉打入边坡,坡面挂网喷50厚C20砼。
(3)、关于边坡承重平台方案的研究,技术方面得到了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众多专家的支持与帮助。
4 、边坡承重平台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放线定位护壁开凿及基础施工(用水泥砂浆封闭立杆底座)架体搭设(搭设第一根立杆安装扫地杆安装第二步水平杆安装第三步、第四步……水平杆,接长立杆,与安装水平杆交替上升,过程中设置连墙杆、剪刀撑设置栏杆在平台顶铺设木枋、层板)进行自检报监理验收架体进行荷载试验沉降观测并报监理复核数据合格后挂限载牌允许使用使用过程中安全监督。
4.1护壁开凿及基础施工
图片1立杆基础大样示意图图片2立杆基础
4.2架体搭设
(1)、在混凝土基础上搭设钢管立杆,拉线、拉尺按规定间距搭设,及时用水泥砂浆封闭立杆基础,在护壁上部设置排水沟,防止大面积雨水沿护壁向下冲刷立杆、浸泡立杆地基,在边坡上部及中部设置连接拉杆。
图片3设置连接拉杆
(2)、内外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的接头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内外大横杆采用双扣件搭接接长;有变形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扣件不能使用,扣件拧紧程度要适当,随时校正杆件垂直、水平偏差,避免误差过大。
(3)、相邻立杆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步距内,且与相近大横杆距离不宜大于步距三分之一;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立杆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架高的1/200。
(4)、每步架上下大横杆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立杆纵距内,且与相近立杆距离不宜大于纵距三分之一;每步架上下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内外侧,以减少立杆偏心受载情况;每一面架内大横杆纵向水平高低差不应超过50。
(5)、小横杆置于大横杆之上用直角扣件扣紧,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拆除紧贴立杆的小横杆。
(6)、剪刀撑搭设:剪刀撑采用Φ48*3.5钢管,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度,剪刀撑沿整个高度和长度连续设置。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剪刀撑斜杆接长必须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1M,搭接长度内至少2个旋转扣件固定。
(7)、平台板:平台板采用18厚木层板, 50×100×2000木枋作楞,中心间距250。
(8)、栏杆及挡脚板搭设:栏杆采用Φ48×3.5钢管,栏杆高1.2米。挡脚板采用18厚胶合板制,并涂上红白色(或黄黑色)油漆,档脚板紧靠脚手架外立杆设置,并用16#铁丝与立杆绑牢。
(9)、转料平台上部采用扣件式钢管拉结,并在搭设第一阶段架体的时候每隔10米采用钢丝绳拉住架体作为二次保护措施,防止架体整体坍塌。
(10)、搭设工人必须佩挂安全带和穿胶鞋,禁止穿皮鞋和拖鞋。
(11)、在落地架搭设过程中,专职质安员应跟班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返工、整改,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图片4架体堆载试验照片
4.3堆载
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本边坡承重平台设计承载力为300kg/m2, 实际堆载试验分2次进行,第一次堆载600 kg/m2, 第二次堆载1000 kg/m2。2次堆载时间均超过15天,经过沉降及位移观测发现均没有超过安全警戒值,能够满足施工需要,超过预期值。
4.4沉降观测
(1)、堆载试验由测量人员在堆载前、堆载中、堆载后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并记录数据,然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核相关数据。
(2)、本承重平台搭设在护壁上,危险性较大,堆载试验完成后,边坡承重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使用期间必须对架体及边坡进行监测,每天1次,当出现边坡或架体沉降超过15mm,应立即停止使用。由项目技术部门分析原因,确认安全后方可再次启用。
图片5边坡承重平台的使用
5、综合效果及分析评价
5.1 完成情况
现场实际使用堆载量为每平方米600千克,超过设计值每平方米300千克,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了在边坡上利用空间搭设边坡承重平台,并且安全使用。为本工程提供了施工场地,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开展。
5.2 经济效益
边坡承重平台的使用,节约了场地(本工程加工场地设计约1800平方米)二次布置的费用:
1800平方米*300.00元/平方米=540000.00元
工期节约50天,若不能保证村民回迁超过期限,施工单位将承担50000元/天安置费用(用于村民临时住宿),由于采用本方案节约费用:
50天*50000.00元/天=2500000.00元
综上所述,实际可节约540000.00元+2500000.00元=3040000.00元
5.3 社会效益
边坡承重平台在施工现场的适用性强,可以很好解决狭窄场地施工的困难,将会在城市建设中狭窄场地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嘉陵江大桥;基坑开挖;抗滑桩;施工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现在工程实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重庆快速路三纵线红岩村嘉陵江大桥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的安全控制。
一、工程概况
重庆快速路三纵线红岩村嘉陵江大桥至五台山立交段工程是重庆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岩村处设立的红岩村嘉陵江大桥为路轨两用桥,北与建新西路、北滨路、红石路、盘溪路衔接,南与嘉陵路、牛滴路衔接,为高低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主桥全长720m,主跨375m,主塔基础为混凝土桩、承台结构,其中主塔墩含P4墩,P4墩位于嘉陵江南岸,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单幅承台下布置14根Φ2.5m钻孔灌注桩,设计采用直径21.2m的圆形截面,承台高6m,承台中心间距41.3m。
P4墩附近的嘉陵江南岸为滑移型塌岸,岸坡现状在“低水位+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6~1.19,处于基本稳定状态;P4 墩基坑开挖后,岸坡稳定系数最低为0.91,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周围存在既有结构物牛滴路高架桥、嘉陵路、边坡等,因此,须对P4 桥墩范围的岸坡进行支挡。抗滑桩沿牛滴路纵向布置,设于牛滴路桥下墩柱之间,桩截面2.0m×3.0m,桩中心间距4m(其中跨越牛滴路墩柱连梁的桩间距为5.5m~5.92m),桩长约19m,桩底嵌入岩层不少于9m,嵌入中等风化岩层不少于7m,总计布置抗滑桩22 根;桩顶设1.2m 高冠梁,梁顶高程177.00m。
二、安全主要控制要点
㈠、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对邻近结构的安全影响
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施前,需对牛滴路高架桥等邻近结构物的安全影响进行评估。
㈡、施工工序控制
抗滑桩及P4墩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控制。
㈢、施工期间安全监测
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期间,应对嘉陵江南岸边坡进行施工安全监测,主要对边坡坡顶位移、地表裂缝、牛滴路桥梁、墩柱结构、嘉陵路路面、支档结构及牛滴路与嘉陵路之间斜坡变形进行监测。
三、过程中安全控制
㈠、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安全影响控制
1、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前,必须对邻近结构物的安全影响进行评估;需要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并且由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邀请满足安全论证要求的专家、相关结构物的产权单位等相关部门对安全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针对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全部记录入安全评估报告中。在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评估报告实施。
3、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安全影响评估通过评审后,尽快形成正式报告,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其评估结论如下:
⑴、结论
1)、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时,不影响坡体的稳定性;
2)、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期间,牛滴路高架桥基础及桥墩能够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是安全的。
3)、影响范围: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过程中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只有一小部分。距离抗滑桩长边5.3m及以外时、短边8.2m及以外、距离钢围堰外径10.8m及以外,其三个方向的变形为零,即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对其无影响。
⑵、建议
1)、施工期间加强检测,当岸坡出现险情时,并将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人员撤离;
2)、在挖孔过程中,施工出渣严禁堆积在桥墩附近的坡体上,及时将渣滓转运至指定地点;对施工用机械设备、材料等堆放在指定地点,不容许随意摆放在高架桥墩周边。
3)、施工期间应加强排水措施,对地表雨水和地下水进行及时疏排,避免积水,诱发基坑边坡失稳,孔口设置围栏,用以防止地表水、雨水渗入。
㈡、施工工序控制
1、抗滑桩施工工序控制
⑴抗滑桩施工前,需对周围结构物的影响进行安全评估。
⑵对周围结构物的影响进行安全评估后,需按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对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
⑶为防止抗滑桩人工挖孔时,孔内渗水过大,采取帷幕注浆措施,确保抗滑桩施工安全。
⑷抗滑桩施工前,还需对附近边坡进行锚喷防护或设置阻挡防护,以免危石或孤石落下,保证挖孔安全。
⑸抗滑桩施工必须采取跳坑开挖施工,并且待相邻桩基浇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才能进行附近桩基施工。
2、P4墩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控制
⑴P4墩基坑开挖前,需对周围结构物的影响进行安全评估。
⑵必须在抗滑桩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P4墩基坑开挖。
⑶P4墩基坑开挖严禁采用爆破开挖施工。
⑷P4墩基坑开挖前,应对边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㈢、施工期间安全监测
1、施工期间监测范围
施工期间对嘉陵江南岸为滑移型塌岸进行了监测,主要监测范围主要为牛滴路三个桥墩范围、牛滴路边坡监测范围、嘉陵路道路监测范围,如下图所示:
2、监测项目
3、监测依据
⑴《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⑵《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⑷《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⑸《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⑹《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监测仪器
5、监测方法、时间及频率
⑴、表5-1 监测方法
⑵、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自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前开始。
监测频率: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过程中,每周监测2次;若出现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周边大量集水、长时间连续降雨、荷载突然增加、支护结构出现开裂等情况需连续监测1-2次/d。
6、监测警戒值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拟定边坡水平位移。
7、监测结果
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已全部施工完成,其中最后一周监测结果如下:
⑴嘉陵江道路竖向位移监测见表7-1
8、监测结论
根据最后一周的监测结果,嘉陵路道路累计竖向位移最大值为0.12mm;牛滴路边坡累计竖向位移最大值为0.14mm;牛滴路边坡累计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32mm;牛滴路桥墩累计竖向位移最大值为0.12mm;牛滴路桥墩累计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2mm;以上所测项目变形最终累计最大值和变化速率均未超过容许警戒值。故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是安全的。
四、结论
通过前期精确的安全评估、施工工序的周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全面监测,重庆快速路三纵线红岩村嘉陵江大桥P4墩基坑开挖及抗滑桩施工顺利完成,安全得到了保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今后滑坡地带基坑开挖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重庆快速路三纵线红岩村嘉陵江大桥至五台山立交段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验算 理正计算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46-2
边坡可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建设的扩大,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逐渐成为各项工程领域里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理论,如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法等,有限单元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方法等。其中,由于极限平衡法具有模型简单、计算简捷以及能考虑各种加载形式等特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主要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某停车场的边坡工程,采用极限平衡法综合分析评价土质边坡的稳定性。
1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深圳地铁7号线某停车场场地区为丘陵边缘,东北高西南低,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约41.0~133.0m。东部地形改造变化较大,已修整为若干级平台,西部边坡较缓,边坡坡度约20度左右。本文以西部边坡为例进行评价。该边坡西部现状主要为自然斜坡形成,中上部以土质为主,下伏为岩质,属岩土质边坡,表面有植被覆盖。岩土层由上到下为素填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其下为中微风化花岗岩,土层物理参数如下:
2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边坡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边坡中各类岩土的性质(密度、湿化性、抗剪强度),地下水活动情况、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的分布情况和基岩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特征等。经全面分析边坡区的地貌、地层岩性等特征,并借鉴前人研究的边坡经验,对影响边坡稳定不利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岩土体主要由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人工填土和全、强风化的岩体组成,结构松散,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2)边坡上部平台上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降雨时,雨水的渗入也将使得松散土体进一步软化,对边坡稳定不利;(3)边坡在人工削坡后,由于上部的人工填土和粘性土在地表水下渗后产生变形蠕动,进而使下部强风化基岩沿着强风化裂隙产生变形、破坏,其基岩强风化下限与中风化顶界面因受上部土层挤压、推挤作用而发生剪切变形面。
从上述原因分析,边坡存在较多处对稳定不利因素。因此,自然边坡目前虽然比较稳定,但在施工时,由于边坡体植被破坏及人工削坡等不利条件,如不整治防护,在大量雨水下渗或其他不利条件下,将可能产生边坡滑塌等破坏活动。
3计算模型的建立
根据边坡破坏型式,土质边坡(包括强风化基岩)最易产生旋转破坏,破坏面一般为圆孤型或近似圆孤形。为了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边坡变形特征,按最不利的最有可能存在的最大破坏滑移面的剖面作为稳定性验算剖面。在验算假定破坏面时,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计算,计算软件为理正软件。
4利用理正软件进行稳定性计算
(2)暴雨状态下边坡稳定计算
5计算结果分析及边坡支护建议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工程稳定性验算时,其稳定性系数应不小于其表5.3.1规定的稳定性系数(1.30)的要求,否则应对边坡进行处理。经计算,此边坡在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为1.148,小于1.30,在暴雨状态下为0.989,小于1.0,属潜在不稳定边坡,必须对该边坡做有效的治理。
该边坡坡度约20度左右,西部岩土质边坡部分进行分级开挖,每级台阶不高于8m。下部采用桩锚结构、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上部土层适当放坡、格构梁(毛石或砼)支护,格内种草绿化并做好坡顶与坡台的排水。若单级放坡高度超过8m,放坡坡率须进行论证。同时必须注重做好排水措施,坡顶、坡底需要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坡面亦应做一定数量的坡面泄水管、跌水沟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抗浮桩
Abstract: The substructure transfer loads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he foundation. Foundation is the root of the build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building. Therefore, one can imagine the importance of foundation design, the anti floating design of basement is not to be ignored. A detailed study of some key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ti floating design for the underground chamber.
Key words: basement; anti floating design; water level; anti floating pil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分为三种情况
1、地下室施工完毕后便停止降水,这时即便地上结构层数较多,但因上部结构还没有施工,地下室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这种情况下应对地下室进行施工阶段的抗浮验算,并采取相关的抗浮措施。
2、下水位较高,且地下室埋深较大、地上结构层数较少。这种情况下,结构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需对整体结构进行抗浮验算。
3、本身的自重可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但是地下室底板也需进行抗浮设计。
二、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水位选取
一般情况下,抗浮设计水位可采用地质勘察报告会所提供的抗浮设防水位。当地勘中没有提供该参数时,抗浮设计水位可综合考虑如下几种情况:
1、设计基准期内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长期水文观测资料确定。
2、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时,可采用丰水最高稳定水位(不含上层滞水),或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结合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3、当平整场地后的场地标高高于原有地面时,应按照整平后场地的情况来确定水位标高。
4、对于台地可按照勘察期间的实测平均水位增加2~4m;对于一、二级阶地,可按勘察期间实测平均水位增加1~3m;雨季勘察时取小值,旱季勘察时取大值。
5、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可以按照1~2个水文年度的最高水位确定。
三、地下室抗浮水位的确定
有些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对地下室的抗浮水位阐述不严谨,设计人员又缺乏对勘察报告的认真研读和分析,表现出如下四种情况的随意性:
1、勘察报告未明确抗浮水位,只描述钻孔的可见水位,设计人员凭需要定抗浮水位。
2、临近江河且建筑场地土层具有透水性,按一般场地提出抗浮水位,未考虑设计基准期内江河最高洪水位的影响。
3、根据业主节约投资的需要或改变原设计意图新增地下室,既不进行补充勘察,又不分析场地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随意确定抗浮水位,严重缺乏设计依据。
4、建筑场地为坡地时,勘测报告只提供了整个场区的抗浮水位,对场区内的某些单体建筑地下室抗浮水位的取值出现远高于建筑设计的地坪标高现象,设计人员也不进行分析,照搬整个场区的抗浮水位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造成极大浪费。
以上四种情况中,前三种,在一些实际工程中因抗浮能力不够而导致地下结构及上部结构的破坏,影响结构安全,最后一种因选择抗浮水位不合理,导致了工程投资增大和资源浪费。地下室抗浮水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场地土层差异性,场地地下水复杂多变性,给地下室抗浮水位的确定带来了较大困难,但抗浮水位又是地下室抗浮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究竟如何做到既安全又合理的确定?勘察、设计人员应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的相关规定进行勘察和分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第8.6.2条对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明确规定如下:
1、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用实测最高水位,无长期水位观察资料时,应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
3、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除参照相关规定外,对于下列一些特殊情况还应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一是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变化幅度大、区域性补给和排泄条件可能有较大改变或工程需要时,应进行专门论证;二是对于斜坡地段的地下室或可能产生明显水头差的场地上的地下室进行抗浮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在地下室底板产生的非均布荷载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不要笼统的采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远高于室外地坪的地下室抗浮水位来进行设计。水往低处流,若建筑物一侧或多侧是敞开的,可以通过建筑排水构造措施将地下水引出采用直接排放,水浮力是不可能高出室外地坪的;三是在有水头压差的江、河岸边,且存在透水层,应按设计基准期的最高洪水位来确定其抗浮水位,以确保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时的建筑结构安全;四是对于雨水丰富的南方地区,尤其应注意因地面标高发生变化后,对原勘察报告抗浮水位的修正,考虑地表水聚集效应引起的地下室抗浮水位的提高,合理进行抗浮设计。
四、抗浮桩的设计
抗浮桩宜采用抗拔性能较好的桩型,如扩底桩,挤扩桩,锚杆等。抗浮桩可与建筑主体的抗压桩采用不同的桩型和桩长,桩端可以不在同一个持力层上。抗浮桩应根据环境类别及水土对钢筋的腐蚀程度,钢筋种类对腐蚀的敏感性及荷载作用时间等因素确定抗拔桩的裂缝控制等级,且抗浮桩须通长配筋。抗浮桩应尽可能不采用预应力管桩,因为光滑的圆断面桩在饱和土内抗拔性能很低,其抗拔承载力很难达到理论计算值,抗拔效果大大减弱而增加了安全隐患。目前抗浮桩的设计是工程设计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解决方法。但仔细分析,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地下室的抗浮设防水位是根据拟建场地历年最高水位结合近几年的水位变化情况提出来的,即使是经过重新评估后确定的抗浮设防水位,也是按一定的统计规律得出的结论,很显然,这种方法确定的地下水位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加之设计计算的不精确性也使得抗浮桩都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因此,“抗浮桩”实际上长期起着“抗压桩”的作用,这种“反作用”将阻碍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室的合理沉降,而这种变化将会使不设缝的大底盘地下室在主体结构和裙房之间产生更大的不均匀沉降差,这正是我们在设计中想极力避免的。因此,针对抗浮桩的使用,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工程经验。
五、锚杆工作系数和锚杆钢筋取值计算
锚杆抗浮设计时,锚杆钢筋截面面积计算现行的规范中无明确的计算规定,因此设计单位有两种不同版本的设计公式。
第一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
第二种,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建设的基本环节就是公路路基施工,路基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对路基的使用和安全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路基整个施工过程。路基施工控制技术必须得到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
1 路基施工控制技术的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时为了实现设计目标的安全和顺利完成,将受到各种确定或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挖方边坡的高度、地质;填方路堤的地质状况;软土地基的相关参数及深度;填料的成份和最佳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 碾压机械;沉降的观测;气候的影响等。施工控制技术应做到在施工中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2 填方路基施工控制技术的内容与要求
资料数据收集后应汇总整理,分析,作出对路基施工的控制计划编制,以针对挖方路基开挖阶段和路基填筑阶段的施工控制。
在路基施工期间施工控制应贯穿于各个环节中,路基填方施工中的填方控制内容有: 路基中线的精度、路基填料、最佳含水量、分层压实厚度、路基填筑前的场地清理、坑穴、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软土地基的施工周期及沉降控制、高填方路堤边坡的稳定等。并对路基填料应有足够的强度要求,填料的强度在《施工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并按所要求控制范围选择填料。路基填料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进行分层压实度的检测,同时满足表1 的压实标准。
表1 土方路基压实标准( JTG F80 /1 - 2004)
注: 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路基填方除控制以上内容达到《路基设计规范》和《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以外,还应重视对路基平整度、路基表面出现松散、起皮及桥台背、涵台台背、挡墙墙背的施工控制,防止路基分层的不平整、松散、起皮、及桥台背、涵台台背、挡墙墙背沉降现象的产生. 要使填方路基稳定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应用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各道工序的控制。
3 挖方路基施工控制技术的内容与要求
挖方路基分为; 路堑开挖和半填半挖两种,挖方分类则又将土、石分成两大类(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将其土、石分为6 类) 。现就土、石的挖方作为施工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
①土方挖方的控制内容。
路堑开挖和半填半挖的路段应控制出现边坡的滑塌、地下水和雨水对开挖边坡的渗透、填挖交界处路基应控制产生沉降差异、挖方路槽下30cm 的路基压实度( 除特殊地质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较大滑坡,需要增做抗滑桩及锚索,锚杆等的边坡路段外) 。出现路堑和半挖半填的边坡发生滑塌,结合云南的工程实例证明,发生滑塌的边坡,一般多发生在高度大于25m,地面横坡度大于45° ( 大多数介于55 ~ 75°之间) 的地形条件,和地下水、暴雨、或泉水的涌出都是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造成另一种滑塌的原因是在开挖时的工作面产生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特别是当雨水、地下水和泉水的浸透边坡时极易产生较大的塌落。要使挖方边坡控制在最小的滑塌之内,就必须在开挖时严格采用控制技术对挖方边坡可能产生的滑塌进行控制,在开挖高度大于25m 和地面横坡度大于45°的边坡时,应控制地下水和泉水对路基边坡的浸浊,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排水措施,将水排出路基及挖方边坡以外,同时还应控开挖的工作面; 路堑在开挖时应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挖,严格施工控制不得以路线纵向的掘进掏洞方式开挖,并控制其在开阶段边坡产生上凸下凹现象发生。半挖半填的路基边坡开挖也应按路堑开挖的施工控制进行开挖,自上而下逐级开挖,同时也应控制上凸下凹的现象发生,在路堑和半挖半填的路段,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截水天沟和路基以外的排水设施,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其流水的方向有无流向边坡的现象,若发现有水流向边坡的现象发生,应及时疏离。在开挖出来的土方若需利用作路基填方,则应满足表1 的强度要求,开挖出来的土方不能作路基填方使用的,应根据废方的堆放地点和数量的多与少增做一些防护工程,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并控制开挖后的路床下30cm 范围内的压实度应满足表2 的要求。
②石方挖方的控制内容。
石方开挖应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高度等确定开挖方式。对于强风化岩石和软石,能用机械开挖的应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应控制爆破开挖。凡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岩石,则采取爆破法开挖。在爆破之前应掌握空中缆线和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及周围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分布情况,距爆破中心的距离。然后确定爆破方案。在确定爆破方的同时,必须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建筑物的安全。根据确定的爆破方案制定施工控制目标和施工组织计划。
爆破方案确定之后应按程序进行相关的施工控制: 炮位设计专业爆破人员清除爆破范围内的强风化岩石打孔( 或钻孔) 爆破器材的检查与试验炮孔检查用药量检查装药安装引爆器材布置安全岗哨撤离施爆区至安全隐蔽的地方起爆清除瞎炮解除警戒检测爆破效果( 飞石、地震波对施爆区内外构造物造成的损伤及损失) 。爆破之后应及时清理悬石及影响施工区内的飞石,检查爆破区内的边坡稳定情况。确定是否还需进行爆破,若需进行二次爆破,均应按上一次的相关程序进行,不得任意更改爆破程序,并需要重新制定爆破方案,在进行二次或多次爆破时炮位选择、没计都应严格的控制。爆破的规模大小和采取的爆破方式必须控制超爆或欠爆,并对炮眼的位置、间距、深度作控制性检查。在确定爆破结之后,应及时清理危石和爆破区内的土石,并对石质边坡及路床检查。
石质边坡应符合下列要求: 边坡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的石块尺寸不应大于20cm,超爆凹进部分也不应大于20cm。
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部分的尺寸不应大于10cm,否则须进行处理。路床清理完成后,检查是否有裂隙水、地下水涌出,若有裂隙水、地下水涌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水排出路床外。
4 结语
通过对填、挖路基施工控制和要求的论述,对了解路基施工控制,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安全使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施工控制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但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当中的各专业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施工控制的简单论述,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使施工控制技术在公路工程建没中得到重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