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

第1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 活动教学法 小学美术课程 实践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学科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等具有独特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方面。因为美术学科的思维方式较为独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美术学科教育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1.活动教学法概述

活动教学法通常被称为活动型教学法,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特点等,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到游戏和阅读等教学过程中[1]。活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空间知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的指挥下获取知识。活动教学通常以学生为主,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具有选择权和决策权,因此课堂应当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2.活动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教师想要更好地将活动教学法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中,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活动应当是适合全体学生的,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偏向班级中的个别学生,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由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智能组合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因此活动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活动应当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玩乐中学习。在开展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课程内容的差别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形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有效教学[2]。在学校中,一些教师实施过活动教学法,明白活动教学法为学生带来的好处,但始终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且一些教师只是在美术课上讲解几张图片,让学生欣赏,没有深入考虑怎样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活动教学,按照学生的特点设计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教学过程应当多样化。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按照教学计划的需求,创造以“情境”为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活动教学过程的情景化实质上是建立在生理逻辑基础上的,与传统教学形式不同,活动教学具有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例如,讲解相关少数民族人物特色时,教师可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冲击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播放少数民族的歌曲,使用多媒体播放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等图片,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够受到刺激,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3.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规范自身的行为。因为活动教学需要在活动室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因此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形象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3]。此外,活动教学会使课堂变得开放,教师需要理性应对,不能够无主见地附和学生,而应当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控制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结语

活动教学法形式多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活动教学法强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小平,周一坤.小学美术“创造性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法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第2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一、采用情景教学

采用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直接接触事物或材料,形成感性和理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美术,理解自然,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形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如图片、音频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内涵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日常发生的事物,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在画纸上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比如在对水彩画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身边最喜爱的花朵,可以以图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所有种类的花卉,让学生在热烈、活泼的氛围下观察每一种类花朵的颜色和状态,讲解每一种类花朵在四季的变化和原因,让学生不仅在视觉上获得感性认识,还有理性认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对自然产生兴趣,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每一种类花朵另外一种生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美术和自己生活的距离,学生在这样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创作出来的水彩画,不仅生动得表现了花朵自身的活力,还涌现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生命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于美术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正是想象力不受禁锢的美好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个重要优势,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在美术领域不仅仅是学习美术相关的技能,更是学习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创造新事物。比如,在学习画溪水、海水的时候,要为学生提供可联想和体会的材料,如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在未直接接触流动的水的时候,体会水流动的感觉,发挥想象力。放一段关于溪水的叮咚响声或者海水的澎湃声,让他们闭上眼睛安静地感受水的力量,海水是如何拍打海岸的,溪流是如何击打岩石的,想象自己仿佛身在其中,美在其中。若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带领学生进行户外体验,到真实的自然中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通过切身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更多的灵感。再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色彩各异的鸟儿和憨态可掬的熊猫,介绍鸟儿、熊猫的大小、形态、颜色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轻松、活泼的创作氛围,是美术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水平,产生效能最大化。

三、引导自主探究

与其他学科不同,美术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生取得怎样的考试成绩,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发现美和诠释美。理论性不强,实践性很强,非常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缺乏兴趣,缺乏问题,学生无法自主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是教师需要引导的主要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有了兴趣和问题,才会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产生强大的能动性。比如,在大自然写生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垃圾随处乱丢,废弃物随意排放的现象,此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垃圾污染、生态破坏的情况用图片、视频等记录下来,再向学生提问,这种行为对美丽的自然会产生什么影响?有什么办法或谁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改变前和改变后的自然分别是怎样的?让学生积极思考此次写生的意义,进行分组讨论“你心中的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和“谁能改变这一切”。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自然的美与不美,利用自己的美术技能,发挥创造力,利用废品材料制造不同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认识,保护环境。

第3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普遍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教学创新,并通过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通过有效地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各种图片、摄影、动画等,合理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加生动、丰富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注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

3.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解决。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校外课余时间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学生可以利用3D手段增强自己作品的奇幻效果,让事物形象更富有活力和生动性。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信心。

4.注重趣味性的教育意识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给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所以,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趣味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通过运用交互新媒体手段,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会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如,通过采用电子讲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电脑传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题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学习,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笔者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践思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合理构建教育平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活动等,组织此类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第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如此,只有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基础水平的不同,想法与学习思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时,应当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对教师综合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增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在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状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参与到改革队伍中,对课程结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改革的需要,最终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美术教育应当采取“专而多能”的对策,进行全面发展。其中的“专”所要突出的是美术教育。首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民间美术、篆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其次,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理论之“专”,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材有所研究,并参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最新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把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重点放在理解、学习新美术课程标准方式、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能力,使其在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能够始终与美术课程标准保持同步。而“多能”指的是应当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包括综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相近专业,如影视

第4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求知欲;想象力新课程的改革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是当前小学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是每个儿童的必修课,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美术所涉及的点大、面广。我国的经济状况现在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实质性的差距。

从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来看,主要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主要考虑的是在政治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教育,而国外的教育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教学条件来看,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教育投入有限,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相对较为落后。

我国的小学美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大,美术不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无法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而且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较差,学校也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也相对较差,教育系统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所以,只要一般不是以美术为特长的学校都不会太重视,因此,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我国小学美术的特点

1.美术教育综合性的特点

自20世纪以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已经逐渐趋于多元化,美术教育在各个学科间的综合化倾向加强,美术学科在学习领域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美术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美术教育课型的综合性特点

美术课型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将专门的美术欣赏、美感设计、手工劳作和绘画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又把一些全新的教育元素、社会生活融入美术课程中,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美术课型。如此综合性的美术课型是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主要课型。

3.美术教育课堂意义的综合性特点

小学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中传播知识的媒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智力所指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学的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美术通过大脑和双手的和谐统一,直接刺激学生发现生命的潜能和智慧。

三、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然而每个人的创造力又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小学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使学生理解美感和人生,教师要及时、积极地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

2.教师通过情境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创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和探究氛围,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只有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才能有大胆的假设、想象和创造。学生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心理活动、精神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很容易就绽放出思想的火花。小学美术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

3.激发求知欲,发展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每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研究,这样课堂氛围便会轻松起来。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认真的教学、精心的备课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途径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4.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把握大脑储存的图形,然后进行改造组合。从整体上说,创新思维与想象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都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从学生日常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孩子的心理特点入手,从思想层面、知识层面、认识层面上引导学生去想象出更美、更新、更奇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近年来,社会发展和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单纯的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创造性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在对学生进行创作性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小做起,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鉴于此,本文从小学美术教育入手,对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我国人才的全面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研究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在积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传统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有针对性的指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是密不可分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内在动力,而小学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一定优势。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拥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加大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力度。小学美术教育充满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引导,能够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个性需求,并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想象,并大胆的表述自身的想法,逐渐形成艺术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较低。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仍然以物象为主展开教学,极大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追求。这种忽视学生感受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仅没有被激发出来,甚至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事实上,小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同一样事物在学生的眼中甚至会形成多种形式。而这应当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中心,教师不应该通过课程设计,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现阶段,要想加大对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力度,学校和教师必须首先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的创作。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科学的营造学习气氛,是有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构建课堂环境,进行情景建设,并通过引导、鼓励等形式,促使学生逐渐融入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并有效的应用自身的想象力,对知识展开自主探索。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手工制作课程《会飞的玩具》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在课堂开始之初,应当巧妙的进行情景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很大的纸盒,美丽的外表充分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教师为学生们准备的玩具,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将礼物抽出来,并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手中玩具的功能和外观等。此时学生看到自己手中是一个飞机的模型。接下来,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对多种飞机的模型进行播放,根据翅膀或直或弯等特点向学生进行讲解。接下来便拿出自己应用彩色纸制作的飞机,从而促使学生意识到原来飞机模型也是可以手工制作,同时是可以飞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想象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飞机。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自主的探索纸飞机的制作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当学生对纸飞机的制作方法有所掌握以后,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引导其通过绘画等方式,为纸飞机画上图案,每一个图案背后都应当有一个故事。此时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各种独特的图案画在纸飞机上,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教师通过营造神秘、充满探索精神的课堂气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加大创造性教育力度。小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世界充满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象,为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夏丹 单位:四平市六马路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唐开铖.浅议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

[2]杨凯.关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3]赵霞.回头看美术课中的“双基”———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教育关系[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

第6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教学方式

G623.75

在小学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儿童心灵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向往。通过美术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我,展示学习和生活。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反映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个性的特征,达到开发学生心智、启迪创新的目的。在现代化教育中,创新思维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标志。通过不断的创新思维培养,可以树立学生追求新事物的意识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所以,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加强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变得非常重要。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上升了新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于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再加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层次,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综合实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还不够合理,过于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甚至存在形同虚设的情况。而且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来讲,还是相对滞后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常规教学设施都不够完善,这也正说明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不够重视。总之,就现阶段来看,同我国的经济发展相比,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二、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意识

1.鼓励学生创新。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仍有大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使用板书教学。一堂美术课,由老师在黑板上做示范,学生则跟着老师学习模仿。其实,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学生自己创新,老师也不用再板书要求学生照图绘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认可学生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作品更多的赞同和认可。鼓励学生创新就是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所以,也许作品不会尽如人意,但是一定不能抹灭了学生创造的心灵,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

3.肯定学生的优点。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会给孩子心灵带去极大的鼓励。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常给予鼓励,也可以在全班展示优秀的作品,从而激励全班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构建创新思维的情景

1.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教育中,尤其是美术教育,没有自由的创作空间,也就没有想象力发挥的余地,缺乏想象力也就谈不上创新性。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精神状态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尽量放低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都有利于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建立自身的创新性思维。

2.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学生如果对某件事物感兴趣,一定会主动而执着地去完成它。这时候,老师要发挥自身主导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例如,在进行《贺卡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由于是动手设计的课程,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绘画知识与制作技能,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特意安排在节日前。当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时,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可以发挥更丰富的想象来绘制。经过这样的设计课程,学生的作品会比单纯地上一堂手工制作贺卡的课程效果要好很多。

3.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实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没有想象力会使作品变得干瘪、刻板、死气沉沉,想象力与创新思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引导,开发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教学活动中发掘和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环境,利用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安排学生根据自己认为的颜色画出心中的太阳,你会观察到学生画出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太阳。在完成了画太阳的活动后,可以提问学生太阳的颜色是你们画的这样吗?进而可以告诉学生,戴上墨镜看太阳就会发现,太阳其实有七种不同的颜色。让学生带着想象力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大自然中培养。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可以带学生靠近自然,走进自然,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会通过大自然发挥出头脑中无尽的想象。例如,在《用色彩画心情》一课中,带学生到自然中观察大自然的颜色,感受它的神奇和美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空旷的环境,清新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是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做出细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者,老师也要秉持创新思维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相关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竞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同时也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很好的基础,做好铺垫。

(五)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缺乏创新意识的美术教师甚至都不能算是真正合格的教师,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可以引进现代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内容。美术本身一门集具象和抽象于一体的课程,所以能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结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掌握绘画的知识和技巧,更多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孝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

[2]王典.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4):169-169.

[3]唐俊.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4]杨普军.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29).

第7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鉴于不少学校版画教学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渝北区在一些学校开展了课内外结合,以课外为主的版画教学、创作、展览竞赛、观摹交流活动。近年,在全区15所学校组织了题为《版画教学对中小学生美术文化素质发展的研究》,在完成大纲和教材规定的美术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多年课外发展少儿版画的实际,突出抓了中小学版画教学及相关活动的探索、尝试和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者可以说,在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方面、在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方面、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方面、在向社会展示和交流成果方面产生了四个效益:培养学生效益、美术师资建设效益、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效益和社会良好的评价反馈效益。通过研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版画教育有几方面的特有的功能应该充分认识,并引起足够重视。

一、版画特有的转换功能和创造功能

版画作品形成过程的多次转换和几度创造,使其具备特有的转换功能和创造功能。

一件版画作品同其他画种的艺术作品形成一样,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构思──画稿──作品。其中包含了体验生活、收集搜索素材等,必然存在从构思向画稿的转换,由画稿再到终极作品的转换。第一次转换为无形形象(思维形象)向有形形象(可视形象)转换、第二次转换为有形形象 (初级视觉形象)向视觉形象(艺术视觉形象)转换。除此之外,版画还具有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更多的转换层次,我们知道,版画通常是通过构思──画稿(纸稿)──画版(画在板材上)──刻制──印制,从而可以产生多份原作。在画稿向画版的转换,看似重复,实则两种体验,不同媒材和绘制工具给人的心理和身体不同的触动,画版对于画稿是一种再创造过程。由画版到刻制、再到印制成画面,更是经历了几个再创造的转换过程。在这些充满创造的转换环节中思维的创造性因子得到充分的触动、激活,并有了充分释放的天地。版画印制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作用也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既充满乐趣,又充满成功的喜悦,版画可以连续印制多份完全一样的画面,更会让学生感到惊喜和意外。之所以充满乐趣,还由于是对前面几个过程辛勤付出的一种轻松调剂,一种将要看到创造成果的好奇和期待的吸引。印制的版画作品,一般是学生手绘的能力很难达到的效果,有象印刷品一样的规整感、精制感,更能给学生美的陶冶和感染。加之印制过程滚动油墨或多次填色、印纸反复覆盖又揭起,反复动手按压摩擦,情感获得充分渲泄,个性思维得到极力发挥,实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创作创造过程和审美体验过程。

二、版画特有的动手功能和育人功能

版画制作过程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特性,使其具备了特有的动手功能和育人功能。

虽则一切绘画活动都有手脑并用的特性,但版画的动手从本质上已不同于其他绘画的动手,因为它已具备了体力性较强的工艺或雕塑中的动手的特征。版画作品的完成是在版材上,使用的是刻制工具而不是绘画工具,有了与画笔完全不同的身体接触,完全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处理技巧,从而获得审美心理上的不同的体验,带来对情感和兴趣因素的不同作用或刺激。

前述不难看出,版画是绘画和工艺有机结合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动手动脑方面的训练比之其他画种,有更明显的独特作用。由于版画创作过程特有的多种转换功能,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必然获得更多启迪,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个性得到更好的表现。这里面有很多作用因素,但更本质的一点是,版画这种特有动手动脑过程:多种材质的接触使用、多种工具的运用体验、多种视觉的刺激转换,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它的多变更适合儿童求异、求趣、求变的心理需求,它的多种操作更符合儿童好动、好试、好玩的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他的终身定向有关,而终身定向最初往往始于兴趣,学生爱学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主动学,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反之,则不愿学或被动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版画很适合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不难得出,为什么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那样重视中小学版画教学和与之相关活动的开展。

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重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根据这种理解,我们认为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包括教人观念和育人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去开发有助于创造学习的教学资源。我们认为版画特有转换过程形成的创造功能和手脑并用功能,在教学中集中表现为很强的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符合素质教育重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要求,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内涵,宜于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课程的设置上可作调整增加,更应在活动课、课外活动中提倡。

三、版画特有的交流功能和社会功能

由于版画通过印制,能够产生多份原作的特点,决定了版画在参展参赛、出版发表、赠友送人等方面具有优于其他美术样式的交流功能,由此也就有了优于其他美术形式的社会功能。

现代教育提倡让每一个孩子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成功感受。成功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由于版画特有的便于交流的社会功能,能够在校园内外的各种交流活动中和媒体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因而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成功激励。这种交流功能、社会功能,受益的不仅是获得成功机会的孩子,对孩子本校、本年级、本班及其周围的孩子,甚至亲友的孩子、孩子的兄弟姐妹,都有积极的鼓动激励作用或影响。

渝北区近年来,数百件中小学美术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在《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编入四川和重庆地方美术教材等,其中主要为版画作品。《重庆日报》91年以来连续四次专版发表渝北版画。2001年11月。渝北少儿版画纳入本世纪最大规模、由中国美协、版协等主办的“中国·重庆版画节”内容,展出85年以来的版画127件,编入由文化部长孙家正题写书名、中华出版社出版的《渝北少儿版画集》175件。这样一个年段跨度的学生画作能够得到较完整的保存,并参加多种展览交流,其他画种是不可想象的。王琦、宋源文、力群及欧洲木版画基金会董事、日本友人等参观了展览和学生现场制作版画,并现场题词,给予高度评价,且收藏版画10多件。多家电视、报刊给予了报道,刊发学生作品、发表专家评介文章等。此次盛会在中小学校园中造成的影响和振动,不仅给参与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对学校师生也是一种鼓舞。

四、版画对多种媒材的发现功能和利用功能

由于版画是通过制版,然后印制完成,因而为在板材的发现、选择利用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大可能。结合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介绍几种作为版画制作媒体的板材的发现利用和师生在版画创作中的多种处理方法:

(一)吹塑纸版画。吹塑纸纸面有一定纹理,具有质地比较柔软,便于刻划,受墨(油墨)力强、印制方便等特性,很适合中小学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学习和创作版画之用。渝北少儿版画始于9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以黑白吹塑版画为主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少儿版画师生群体。在吹塑版画刻制中使用工具主要为铅笔(削尖的和未削的)、圆珠笔、竹筷、铁钉、小刀等,刻制方法有线刻划法,单层或双层剥刻法、切挖法、刮划法、压划法、搓揉法等多种方法,既可混用,也可一种方法完成,还可多种并用。由于方法多样,运用灵活,出现了十分丰富多变的画面效果,有的象木刻、石刻,有的象铜版、丝印。还有的象岩画或实物版画等。

(二)拼贴纸版画。常见的拼贴纸版画多以平面的卡纸块拼贴在底板上构成供印制的画面,这种纸版画往往比较单调、容易重复、给学生发挥的余地不大。通过探索,我们作了很多实践尝试:一是拼贴造型的纸块的多种选择,如包装箱纸盒背面瓦棱肌理的利用,其他具有凹凸,类似浅浮雕包装盒等的利用。其次,图画纸等通过搓、揉,然后根据需要展开,剪或撕后用作拼贴材料,还可以将纸块折叠后拼贴成画面等。由于有了多种具有创造性的处理,所使用的拼贴媒材已不再是纯自然的卡纸或其他纸块了,这时已赋予它们艺术生命,因此出现的版画画面,必然丰富多彩,甚至出现始料未及的效果和预料以外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在印制版画的纸张探索方面也取得很好成绩,可以用各种厚度、各种纹理、各种色泽的纸进行印制,出现各种需要的效果。

第8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摘要:“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顺应时展需要、面向农村小学教学所设立的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本文对学生文化修养的结构层次及途径作了分析。在教育中应本着以美术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和涵养人文精神的建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课程设置;农村小学;文化修养;综合培养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指示,计划培养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湖南地区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于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该项任务。

从培养目标上讲,本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农村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规格上讲,本专业方向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在使学生接受全方位培养、能承担农村小学教育及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该专业方向的美术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1文化修养构建的层次

围绕美术文化这个核心把与此相关的文化修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美术文化素养、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人文社会知识素养。而这三个层次是既分主次又相互相联系的。

1.1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它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以基础美术教学为职责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建构自身的美术文化。美术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美术学知识,即要认识并掌握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性在美术语言上的体现,如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色彩学等。美术语言是美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基本形态,美术的其他种种价值都必须依附于这一基本形态才能体现,所以也被称为美术本体。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较深入地理解美术的本质。美术包括不同的门类,如绘画、工艺、书法等,要掌握不同门类的基本常识及创作特点。中西美术有共同点也有许多差异,要掌握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这些既是美术文化的基础,也体现着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特殊性。二是美术史知识。中西美术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美术时潮,涌现出无数著名的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一部美术史就是人类美术文化的全部精英史,它构成了美术文化深厚的基础,也是美术文化的具体的视觉体现。因此,美术学和美术史论虽然不同于美术技能和具体的美术作品,但它们是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经验积累和对美术理性认识的结果,是美术学科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1.2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种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范畴、审美理想等。艺术是美的最集中体现。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指导人从审美的高度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艺术理论是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以及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规律研究。艺术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艺术本质及其艺术规律从而指导自我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育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分析作品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性质,阐释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艺术风格等。它的学术性、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必须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美学及艺术理论素养是学生文化修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果按学科来划分,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政治、伦理等,它们都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美术与这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美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条件下诞生的,优秀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无论中西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性的制作技术混为一体的“技艺”向作为精神性生产的视觉文化的转换。在中国,唐宋以来由于众多文人介入美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强化,对文化修养的强调,凸显了中国绘画独有的文化内涵。在西方,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绘画被提升到与科学并立的精神生产的地位。要达到对艺术的真正了解,我们就必须懂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视觉呈现,一切艺术创作都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积极的实践性。如果我们不否认艺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这种密切关联性,不否认艺术精神性特征的话,就应该将艺术放到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关系中加以审视。而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科学意义上的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学科有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融合。因此,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部构架必须有人文学科的支撑,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对于美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必须的。

2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

实现学生文化修养的完整系统建构,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在于认识到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修养体系,更在于如何建构的问题。

2.1调整课程结构,具体落实《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指导方案是根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制定的。“方案”把课程分为六个学习领域,加强了“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与人文教育”两个领域,增设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法规学”、“ 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课程,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上面所述的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总体上看,“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丰富了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案的实施对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较高文化修养的基础美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学校里面的课程可以横跨多个学科,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这种弹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需求,加深自我的文化积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都大有益处。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减少专业化课程设置的数量,为学生学习业余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有了充分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依靠传统的读书方式,提升自我修养。文化修养是靠每天的积累,积少成多,由小江汇聚成溪流。因而高校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更多时间空间。拥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2.2合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的人文课程

院校在学科门类上的设置比较齐全,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皆有设置,这一方面为美术学习构建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是美术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因而在加强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拓展其文化艺术视野方面,使美术专业学生广泛接触其他人文学科成为可能。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打破各专业的封闭状态,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其他系部的人文学科,实行学分制计入学生学分中。在这个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的平台上,建构学生的人文素养。

2.3开设人文学科的讲座

高水平的人文学术讲座既具有对某一问题研究的深度,又具有该学科的学术前沿性,对于学生了解某一人文学科的现状,涵养其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学院应尽可能地多为学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建构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加文化类讲座和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依靠必修课和选修 课,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角度进行。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建筑特点等诸多要素。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重视人文类活动的开办,科研项目的投入,名家讲座更是必不可少,用科研活动和名家思想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生自我的努力和吸收。书读的多少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有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自我吸收和升华,才能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修养。

2.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态度

人文学科的资源极为丰富。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大型画展等可视的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外,图书馆有大量的人文学科书籍。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态度,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式,为他们开列书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了解其所学知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的受授都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之一。

2.5文化修养类选修课,为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拓宽渠道

部分高校对于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选修课数量不多,关于文化修养类的选修课更是屈指可数。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选择选修课,最先考虑的是选修课是否容易通过,上课是否轻松等问题,其次才考虑选修课内容是否感兴趣,质量好不好。缩减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文化类选修课的数量,拓宽文化修养教育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大的帮助。另外,保障选修课的质量,提高审美层次,增加吸引力,也是加强学生文化修养的一大关键。

3结语

跟上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及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文化素养及最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探讨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觉意识。只有解决了这些最为根本的问题,高师美术教育建构学生完整全面的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保证和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詹小平.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一师学报,2005,5(2):3033.

[2] 陈黎明,田刚.从源头输送农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客观上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瞪望,2007(7):24.

第9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伴随着现代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育领域在内部进行了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教育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交互性,能够展现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学生的必修课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还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并探寻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的举措,以期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学校和教师能够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小学语文知识比较琐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受到的限制性较大,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依赖性强,只有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规避传统形式的“填鸭式”学习,但是该如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状况,甚至会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因此,寻找良策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实在处于迫在眉睫之势。

二、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伴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现课堂知识,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从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小学生喜欢学习语文,那么便会主动的去探索相关知识,其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当前在小学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虽然还存在些问题,但是却也是一剂良方,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让知识以更加生动、丰富的形式展现,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的举措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实践运用中虽然面临着些困难,但是通过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探索,问题总是能够及时的化解。同时伴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更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会在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教师认真备课,寻找学生兴趣点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强,因此知识的把握和兴趣点的出现都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教师在课前要进行认真备课,全面深入掌握课堂知识,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架构,并寻找兴趣点来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前要制作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带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多方面延展,有效调动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他们本身的专注力有限,因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通过声音、图画、小视频等形式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方面的延展,让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课程在活跃积极的氛围中开展,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

3.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知识难度较大,且和现实的联系不太紧密,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走神情况,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搜集丰富多彩的资料信息,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借助背景展示,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的背景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时代文化,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