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声乐表演与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歌剧表演艺术继承了民族声乐
我们在时代的碾压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审美观,但是由于受到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影响颇深,因此我们的审美观又偏向了传统文化领域,可以说传统的声乐体系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发展的前提,一般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手段都是延伸与传统戏曲中的手、步、身、眼,而且所表演的形式和传统的戏曲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表演者只有在模仿的基础上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真实故事,这样才能够用民族声乐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可是,现代的民族歌剧表演和相对传统的戏曲表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主要的差距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从表演的体系和演员的相关要求来说,民族歌剧的表演体系没有传统的戏曲表演体系大,而且民族歌剧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亚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第二,从表演内容上来说,民族歌剧表演比较注重的是故事,而传统的戏曲表演则是运用复杂的表演形式和语言将任务的感情完美地展现出来,这样也就进一步增强了戏剧性的效果。
所以说我们民族歌剧的由来其实是在民族声乐和传统戏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我国的民族歌剧就是戏曲表演的继承,因此我们说如果想要将演唱人员的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的话,就一定要借鉴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表演方式将传统的戏曲和自身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让听众能够从演唱人员的歌声当中真是的感受到任务的性格和即将接受的命运,这样丝丝入扣,紧抓人心的表演才能够打动人。所以我们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归纳在了民族声乐教学的范围内,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歌剧的理解。这样的一种做法对我国现阶段声乐的发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含义的。
二、歌剧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我们将歌剧表演真实地纳入到声乐的教学当中,能够让声乐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因为歌剧艺术是我国声乐艺术中最高的表演形式,所以对歌剧艺术的相关素质要求也是最高的,对表演者额形象、形体以及表演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评估,可以说歌剧艺术的综合性是相当高的,歌剧艺术和传统的音乐会独唱所不同的是歌剧的表演人员除了要表演好自己的角色之外,还要表演其他声部,因为歌剧和其他的传统声乐不同,它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和声和重声,这些地方都是需要表演人员进行演唱的,如果表演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只是去表演自己的自身角色而没有考虑到和声和重声的话,那么整个表演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上,增加歌剧表演课程,就能够让学生感受一下最高水准声乐的难度,以及它的声部变化,此外还能够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情况,而通过正面的交流,学生还能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监督自己不断地去改善和完善自身的缺点。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上增加歌剧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好处是最大的,也是目前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歌剧表演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诠释能力
我国的京剧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情感是艺术家的灵魂。一个演员如果失去了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这个演员也只是一个演员,永远也不会成为艺术家,真正的歌手会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将所要表达的情感诠释出来,而不是没有任何情感地唱歌,从我国的声乐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重视歌声而不重视歌情的现象,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声音的完美。但是对音乐作品中的真正含义并没有几个学生会在意,学生认为唱得好就可以,殊不知,那跟读音乐作品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好听一点罢了,缺乏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也就没有办法将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整地展现出来,而在声乐作品增加歌剧表演能够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学生此时可以通过歌剧表演的形式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地分析,在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时学生就可以将音乐作品真是的全面地展现出来了。
四、歌剧表演能够将歌剧艺术多层次的表现出来
我国的民族歌剧素材自第一部民族体裁的白毛女开始,就采用了民歌和戏曲的传统音乐元素对歌剧进行编排,而且在塑造歌剧人物的也是将传统的音乐风格融入到了其中,在表达艺术成就的时候,比较擅长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这和西方歌剧的创作原则是有个的区别的,我国最开始创作作品的时候都是采用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进行的,有的歌剧中的主要唱段甚至还成为了民族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可见其重要程度。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把握好舞台表演的相关技巧,有的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知识也是了解甚微,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不看歌剧的,这就进一步的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基于此种情况,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培养,此外还要讲歌剧表演的综合性训练归纳到教学的课程中,尽量不要让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声乐技巧,还要增加学生表演歌剧的机会,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现阶段单单依靠声音技巧是没有办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因此我们还要在舞台的表演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情感诠释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将舞台表现能力也激发出来,为学生铺好演唱的道路,为我国的声乐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的声乐课堂教学在采取传统的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把录音、录像、电脑动画等现代传媒教学手段用于声乐的课堂教学。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录音、录像分析,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运用现代传媒教学手段,学生还可以把课堂上的教学录音、录像资料带回去,在课后进行复习、研究。这样,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大大提高声乐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有效性。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乐学习容易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特别是在涉及发声的原理、歌唱的呼吸、共鸣的调整、真假声结合等抽象的技巧问题时,容易产生假、大、空的现象。我们学院很好的借助学校动画学院的制作能力,做一些电脑动画、声像、影像分析,把声乐教学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主观”变为“客观”。让声乐教学双方很好的通过运用现代传媒教学手段,提高认识,少走弯路。
在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解决声乐教学问题时,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拥有广播电视传媒全国一流的设备和专家。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除音乐表演学科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等相关课程群外,还增加了《演D昌录音技15》、《演唱录像技巧》、《正音》、《表演》等具有传媒特色的课程,提高了声乐表演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文艺团体需要的声乐表演人才,还必须是具备适应现代广播电视大众传媒需要的声乐表演人才。作为21世纪的声乐表演人才,进录音棚录音、面对摄象机镜头走上电视荧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本科二、三年级分别为声乐表演学生开设了《演唱录音技巧》、《演唱录像技15》课程。
通过《演唱录音技巧》课程让学生了解录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录音艺术和规律,重点掌握在录音棚里进行录音演唱的技能和技15。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和声部的特点,如何合理的根据录音的原理、设备的性能录出最符合歌曲演绎效果的作品。
《演唱录像技巧》课程主要让学生在了解电视的基本原理、摄像技巧、电视合成、播出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怎样面对摄象机镜头进行艺术的歌唱和表现,增加学生演唱的镜头感。在该课中教师在学校的演播室对每位声乐表演的学生进行试镜训练,首先是要克服学生面对镜头的紧张心理,并在实践中不断纠正歌唱时舞台表演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实验电视台的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学校的电视文艺演出,在电视荧屏上不断锻炼和提高,培养他们具备适应现代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传播所需要基本能力。
大家都知道,歌唱讲究字正腔圆。规范的咬字与吐宇是声乐表演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我们发挥学校播音主持学院的资源优势,聘请播音主持系的专业教师对我们音乐学院的声乐表演学生进行汉语语音的训练和正音。通过正确规范的基本发音,帮助学生作到歌唱的发音准确、咬字规范、吐字清晰,有利于声乐的演唱。
歌唱的语言不仅仅是汉语,特别是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还涉及到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的演唱。我们除了本学院的正音老师外,还可以聘请学校国际传播学院双语播音的专业教师(包括外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意、德、法、英等语言的正音课程。从语音规范入手,克服声乐表演学生演唱外国作品的语言关,为声乐表演学生具备正确规范的歌唱语言打下基础。
对于声乐表演学生来说,加强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是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特意开设了《表演》课程,由学校影视表演专业的表演教师对声乐表演学生进行专门的表演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脸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戏剧表演等成品表演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对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舞台实践,这也是区别于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音乐教师,而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是演员,而舞台演出是对一名演员的基本要求。很显然,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舞台实践演出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我们利用学校资源和传媒优势,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舞台演出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舞台实践能力。
课内――增加《声乐舞台表演基础》课程,以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舞台演唱训练。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在琴房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演唱得好。《声乐舞台表演基础》课程正是解决声乐教学从琴房走向舞台的一门课程,是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该课程贯穿于四年的专业学习。《声乐舞台表演基础》课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的上下场、舞台形象、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舞台调度、舞台表演、综合表现等方面的舞台训练。每堂《声乐舞台表演基础》课用摄像机记录学生在剧场舞台上的演唱全过程,专业教师通过现场点评和录像分析对学生演出的得失加以指导,提出适合每个学生舞台演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学习,逐渐提高学生的舞台驾驭能力和演唱能力。
综合实践周是我们学校根据各二级学院艺术专业特点确定的,定期进行为期一到四周不等的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综合实践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方式。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表演的综合实践周,我们根据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艺术观摩、基层演出、随团实习、艺术采风、MTV和MV的演唱拍摄等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堂上学到专业用于实践演出之中,这样既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的一种检验,也有助于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成长。
我们利用学校的传媒优势,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音乐会、文艺演出、艺术实践等演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舞台实践,不断提高学生舞台演出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其业务能力与专业团体接轨,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就传媒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可以按以下的图表来说明:
可见,我们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的“课堂教学”、“传媒特色”、“舞台实践”都是为了提高“产学合作”的质量,最终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服务社会”。
为了突出产学合作的声乐表演教学,我们成立实验艺术剧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广开思路,开创多元化的声乐表涫人才培养。
作为传媒学院的音乐学院我们成立了实验艺术剧院。按照市场化运作途径,学生可以与其他优秀声乐人才竞争聘任为实验艺术剧院的签约演员。学生还可以根据剧院实际演出需要进行独唱、重唱、表演唱、小组唱、合唱等节目的聘任和使用。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传媒优势,可以向全校进行导演、主持、灯光、音响、舞美等剧院需要的人才招聘,并尝试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产学合作,学生与剧院零距离接触,既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剧院可以进行人岗匹配调节,节约了人力的试用成本;实验剧院和音乐学院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也有利解决人才供需的矛盾。
我们与杭州歌舞团、浙江歌舞剧院等专业演出团体签定了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合作,除了每年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外,还与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演出合作、声乐作品制作与创作、开设声乐培训班等多方面的产学合作的尝试。我们很好地发挥学校的实习基地(全国各省市区电视台、电台等媒体)给学生提供演出机会,我们的学生已经多次参加由省、市电视台、网站、省市级报纸等媒体主办的各类文艺演出。
通过产学合作,一方面,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让文化产业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从而,突出产学合作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产学合作,我们的学生参加了各类公众演出,并有3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声乐比赛中获奖,如:06级本科生李凡、周学敏分别在2007、2008全国演艺之星声乐比赛中获得专业组金奖;05级的李佳同学在2007年日本大众音乐协会主办的中日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共同主办的2007年新农村春节联欢晚会、2008浙江省第七频道的新年音乐会、2007杭州市新年音乐会、2008浙江卫视“抗雪救灾”义演直播节目、2008浙江卫视“抗震救灾”文艺演出。其中,我的学生走进了浙江台的《露天大舞台》栏目,登上了杭州电视台的《岁月如歌》舞台。
针对传媒学科大背景下的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我们还在努力地做一些尝试。如:实施了“声乐新苗人才计划”――每学期进行周密的“新苗人才”的选拔工作,被选拔出的声乐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每周给新苗人才加一堂声乐专业课,每年拨一定的经费给新苗人才和其指导教师进行校外的专业学习和观摩。学院将极力为新苗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聘请学校形象设计老师对其进行综合包装,进行重点推荐。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声乐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述声乐原理、发声技巧。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巧妙得体,将决定声乐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学语言修养,了解声乐教学语言类型及各类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声乐教学;艺术性;语言类型;表现形式
声乐教学语言是在教学语言与声乐学科教学论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活动范围而形成的。声乐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具有艺术性,即语言要反映客观事物,在表述声乐理论知识、歌唱发声技能技巧时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做到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性,需从声乐教学语言的类型及表现形式出发,深入了解分析教学语言,从而提升自身语言修养,最终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结合声乐教学实际可将声乐教学语言分为三大类:言语、非言语行为、再生语言。下面具体论述各种声乐教学语言类型的表现形式及教学特点。
一,言语
言语即说话,属有声语言。声乐教学言语指教师在声乐课这一特定教学环境中,以专业性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口语为主、示范演唱为辅的言语表达方式,所进行的综合艺术创造活动。声乐教学言语既有语言表达的共性,又有声乐专业学科教学的个性特点。一方面专业科学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艺术性言语的引导。歌唱时各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和协调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只能依靠敏锐的听觉去发现,然后运用通俗易懂、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能,获取良好的声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富有艺术修养的言语是学生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言语风格和歌唱气质的学习楷模。按教书育人的声乐教学目的可细分为:
(一)教育言语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针对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表扬、批评或发表自己在声乐知识以外的某些教育学生行为、品德、习惯等问题的看法,这就是教育言语。教育言语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它在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改进学习态度、激发歌唱情感、完善个体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表扬语、批评语、评论语、指示语、谈话语。
(二)教授言语
教授言语是主要的教学言语,用以讲授专业知识,传授声乐技能技巧,丰富学生学科知识面,提高学生歌唱水平。主要表现形式有三方面:(1)讲授语,教师把新知识、重难点、注意事项用自己理解后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阐述、分析、叙述、说明,以宜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范唱属于声乐教授言语中运用最多的讲授语,它可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体会到正确的歌唱状态。(2)提问语,用来向学生发问和做发问后总结归纳的言语,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提高认识。(3)组织教学语,用于教学环境的转换,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言语。如由理论讲授向发声训练过渡或南观看视频向歌唱表演过渡。
(三)无固定语意言语
在特定的声乐教学环境中,教师的笑、哭、叹息、、哼哼等哪怕非常轻微的声音,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暗示,都具有一定语意的指向。而无意义的哭、笑、悲、乐、咳嗽、清嗓等声音会使学生紧张不安、不知所措。这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因为教师发出的这些无固定语意的言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情绪,对教学起负面作用。
二、非言语行为
声乐教学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环境下,所进行的动作姿势、面部表情、衣着装束等的行为创造活动。它是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言语输送知识信息外,采用的补充信息、强化信息的辅助工具。根据有无声息与存在形态,可细分为:
(一)无声动态非言语
无声动态非言语主要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无声动作来完成,根据声乐教学实际运用又可细分为以微笑语、眼神语、嘴唇语为主的面部表情语,以手部动作提示引导发声的手势语,以书写重难点,强调语言发音的书画语。其中微笑语、眼神语、手势语常配合言语交流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二)无声静态非言语
无声静态非言语指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交流姿势、人际距离、衣着装束等相对静止的无声非言语行为。姿势语可体现教师个人的精神内涵、个性气质、素质修养、审美情趣。教师应注意行姿的和谐、坐姿的稳重、站姿的挺拔,这样会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再有就是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交流距离适度,过近会有紧迫感,过远又太疏离,同时教师的衣着妆饰应大方得体,忌妖艳,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有声非言语
有声非言语主要指教师发出的除言语之外的有声响的非言语行为,它包括伴奏语和言语的声调、重音、频率等副语言。其中伴奏语在声乐教学中无时不在,对学生音乐感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再生语言
再生语言主要指现代教育技术,它的形成与推广,使得各学科教师都在研究并充分利用此手段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似一股新鲜血液注入教育教学,使其获得新生,更添活力。声乐学习特别是对歌唱肌体运动原理的讲解、歌唱技能技巧的传授显得抽象难懂,是一种复杂的身心活动过程。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死板的理论转化为一幅画面,引导歌唱发声,更利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出现学生因为个体生理结构的不同、各自音色的差异、知识转化能力的悬殊,导致不同学生对同一语言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大相径庭,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然而,借助录像资料、影音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就可打破僵局,纠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调动自主学习认知的积极性,并通过视听模仿激发学生歌唱热情,开拓视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语言得到不断再生。
声乐教学中三种语言协调配合,互为补充。运用时需遵循言语生动形象,点面结合,精炼准确,讲练结合具教育性;非言语行为简洁浅显,优雅得体,合理搭配,情神言行合一;再生语言视听作品少而精,有针对性,重难点突出,音响效果好的规律。三种语言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师自身特点适度合理运用,尽量避免与教学无关语言的使用,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台焦虑;音乐表演;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20-02
舞台焦虑是一种与舞台表演或参加表演活动有关的焦虑,是一种舞台紧张,又称表演焦虑或怯场。舞台焦虑是许多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不但影响他们的专业成绩和信心,而且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艺术表演道路。
一、音乐表演舞台焦虑的表现
在舞台艺术表演过程中,几乎每一个上台表演的人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音乐表演者也不例外。舞台的紧张通常表现为演出前和演出过程中的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肌肉或声带的控制能力减弱,口干舌噪,尿频、出冷汗、心慌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头脑突然出现空白、忘词,甚至突然演出中断等等。
二、舞台焦虑的形成原因
1.学生对曲目把握不好。很多初学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演唱没有信心,对作品的把握尚有一定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很重的思想负担上台演唱,势必会引起舞台焦虑。
2.上台机会少。很多学生平时上课和练习只面对专业老师一个人,舞台实践经验较少,突然上台面对众多的听众,心中感到害怕,出现自信不足。
3.缺乏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
三、舞台焦虑的干预方法
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对舞台焦虑的干预上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在专业上对所要表演的曲目进行反复练习,以降低可能导致失误的概率,提高对舞台紧张的承受能力。二是采用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他们进行干预,以减轻他们的舞台焦虑。在众多的心理学理论模式中,认知行为疗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一例舞台焦虑个案的心理辅导干预,阐述了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境、自我暗示等行为疗法在舞台焦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案例:个案一般情况介绍。求助者,女,16岁,某艺术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二年级学生,身高165CM左右,因害怕上台参加专业考试,不敢参加各种比赛,由教师劝说并陪同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者无其他不良嗜好,平素身体健康,家族无精神疾病和器质性伤病史。求助者主述:没有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愿望,表演或需要上台参加考试前会一连几个晚上失眠,担心焦虑,怕自己唱不好,跑调卡壳,害怕老师同学因此嘲笑自己;演唱时注意力不集中,上台前情绪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看到台下观众呼吸急促,不自信,觉得很难坚持到最后;上台时头皮发麻,四肢僵硬,在台上头脑一片空白,不敢看台下的观众,演唱时手发抖,容易忘词,不喜欢在台上的感觉,好几次都想临阵脱逃。观察和他人反映:教师和同学反映,该求助者声音条件良好,学习比较刻苦,老师教的曲子基本能够唱下来,效果良好,但其一直对自己不自信,平时练得好好的,遇到上台考试、演出或者比赛就不行,很焦虑、害怕,经常在考试前会生病。心理测试结果:由SCL-90量表显示:求助者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强迫高于常模,其中,人际敏感(3.3),强迫症状(3),焦虑因子(3.5),恐怖因子(2.71),抑郁因子(2.5),提示有中重度焦虑。病因分析: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对于紧张情绪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在碰到舞台表演、考试或比赛时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其他社会功能。对照症状学标准,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烦躁、失眠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反应也只局限在上台表演之前或之中,没有泛化,和具体的情境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当属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诊断:根据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病程持续时间较短,能照常学习生活,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情绪低落,因此诊断为舞台焦虑。
四、咨询目标的设定
通过与求助者的接触,求助者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与其商定咨询目标如下: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帮助求助者降低舞台紧张、焦虑情绪。(2)帮助求助者提高自信。(3)帮助求助者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正确评价自己,用积极的心态生活;帮助求助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适用原理与方法。根据本例的实际,采用系统脱敏法、放松和模拟情境、自我暗示等行为、认知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咨询。
五、治疗过程简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心理诊断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与巩固和结束阶段三个阶段。
1.第一次咨询。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求助者资料进行诊断,完成心理测验,并与求助者讨论治疗的目标、时间和设置,每周1次,每次50分钟,总6次。
2.第二次咨询。目的: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问题。过程:与求助者一起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对症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生物学原因:求助者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身体健康,没有身体疾病。社会原因: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近期经历了刺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心理原因:性格内向,敏感,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在乎他人的评价。存在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归因倾向,对现实问题有误解和错误评价。情绪方面:感到紧张,焦虑,心理痛苦。布置家庭作业,收集舞台表演中令人焦虑的事件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3.第三次咨询。目的:帮助求助者减轻舞台焦虑。方法:采用系统脱敏和放松(呼吸和肌肉)的方法。过程:(1)检查求助者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2)给求助者讲解系统脱敏的原理,教会求助者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3)教会求助者放松的方法:呼吸放松(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找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姿势,通过言语(自我)暗示做从脚到头的放松训练。一般紧张即肌肉收缩后保持10秒,逐步放松20秒后,再进行一次。(4)系统脱敏训练:让求助者回想自己以前上台考试或演唱时的舞台焦虑情景,将每次表演的真实感受按时间顺序逐一记录下来,按紧张程度不同分成由弱到强的等级。然后开始进行“系统脱敏”训练:指导小芳进行充分的自我放松,读你的第一次记录上的描述,尽量详细逼真地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到有紧张反应时,可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同时做深呼吸压制或减弱紧张感,直至镇定自若;再接下去进行第二份记录,依次逐渐训练。最后达到在你回想起初最紧张的情景时也能够完全或接近完全轻松自如。(5)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后每天都要抽时间做系统脱敏的训练,方法同上。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4.第四次咨询。目的:通过让求助者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来降低自身的焦虑感。方法:会谈法。过程:(1)检查作业的练习情况。(2)教会求助者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针对求助者的舞台焦虑,让求助者内心进行如下暗示:“我能够唱得很好”,“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我是最棒的”,“我很平静,我很自信”……(3)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后每天早晚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且记录下自我暗示后的感受。
5.第五次咨询。目的:进一步检验求助者系统脱敏法和自我暗示方法的运用情况和效果。方法:实地模拟。过程:带求助者实地情境模拟。本次咨询带求助者来到学校的剧场,模拟上台演唱或比赛时的情景,让其再现上台演唱时的心理感受,并运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演练。首先带求助者走向剧场,让她在走的过程中想象以前这个过程的情景,并做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到剧场门口时,让求助者进一步回忆以前类似的情景,当其感到紧张时,继续放松,当感到不紧张时,再往剧场里面走。到剧场的幕后候场时,再让求助者想象考试演出的场景,当明显感到心跳加快,身体有不自主的表现,引导其放松,采用呼吸和肌肉放松的方法,并辅以自我暗示。走上舞台中央,引导求助者调整自己的心情,表情尽量自然,暗示自己充满自信,让求助者在舞整的唱完一首歌,及时给予肯定。
6.第六次咨询。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过程:(1)让求助者回想自己考试或演出时的心理感受,进一步用放松和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脱敏,与求助者探讨正确看待自己和自我评价的方法。(2)咨询师总体评价,求助者自我反思评价。(3)咨询结束。
六、咨询效果的评估
本案例使求助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音乐表演的舞台焦虑,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实现了咨询预定的目标。
1.求助者自我评价。焦虑、紧张的情绪已经得到有效缓解,自己对舞台已经不那么恐惧,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考试前也可以睡着觉了。
2.咨询师评估。求助者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3.心理测验结果。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1.4,焦虑1.5,敌对1.6。心理测验SDS、SAS标准分均在中国常模以下,SCL-90量表各因子均呈阴性,说明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咨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闵青,吕姗.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的心理咨询个案研究[J].大舞台,2010,(3).
[2]陈翩翩.音乐治疗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表演焦虑”心理干预的实证性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3]郑慧.音乐表演专业人学生舞台焦虑自评量表初步编制[J].浙江艺术职业学报,2009,(4).
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艺术作用,钢琴伴奏同声乐艺术表演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关系。充分发挥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艺术指导作用能够带动整体艺术表现的氛围,通过发声状态的调整,形成最佳的艺术表现状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钢琴伴奏的指导性作用,将钢琴伴奏充分融入到声乐表演中,对发声的状态、技巧、声乐艺术语言的体现等内容进行整合,有效地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发挥钢琴教学的独特艺术引导,实现声乐艺术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更多的专业声乐表演人才。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认知环节中的指导
1.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作品的认识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掌握基础性的指导。声乐表演者要充分地认识作品内容,包括对作者、演唱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内容,融入到作品创作的环境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本身的魅力。了解作品就是了解声乐表演的开始,记住这些音乐元素和音乐符号,能够与创作者达到共鸣,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对于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的艺术指导,教学实践应重视基础性学习,重视对钢琴伴奏的表演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从掌握扎实的学习基础开始,保持对原作品的真实艺术呈现。
2.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二度创作的认识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要深化学生对于作品二度创作的认识,声乐表演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表演者逐渐能够形成对作品的独特认知。钢琴伴奏能够提升这种认知感,带动和活跃表演者的艺术思维,从而掌握钢琴伴奏的旋律感觉。二度创作的过程既保留了原作品的精髓,还进行了加工,丰富和延伸了艺术表现,是对表演元素的增加。在钢琴伴奏的声乐指导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可以带动演唱者的情绪,让演唱者的演唱充分与声乐作品融合,从而全情投入,可以演绎出更为精彩的声乐内容。钢琴演奏应该为声乐表演教学创设二度创作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学习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深化中挖掘学生的潜能。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感受中的艺术指导性
1.钢琴伴奏有助于提升声乐表演者对创作者的情感感受
在声乐表演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感受,缺乏感受和体验环节的引导,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将会是片面、不充分的。演唱者需要感受和体验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建立起?c创作者一致的艺术情感。当演唱者系统地把握了作品内容的时候,教学就进入到感受和体验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很容易被启发出来,很多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都是在感受和体验中产生创作和演唱的冲动。每一个作品都有其特有的情感表现,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演唱者需要和创作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融入到创作的情境。钢琴伴奏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体验这种情感,融入到歌词中描绘的场景,以较为细致的情感揣摩,奠定声乐表演的整体基调。
2.钢琴伴奏能够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作品内容进行体验
声乐表演需要融入到作品当中,真正把握作品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因为声乐作品最终是需要通过演唱者进行表现,声乐演唱表现的现场效果也是通过演唱者的表演体现出来的。钢琴伴奏具有多种艺术技巧,钢琴演奏能够通过技巧性的艺术呈现,让演唱者能够更容易去表演,更容易创造表演情境,从而较为生动地传达音乐作品的内容。钢琴伴奏能够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情境、情节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注重在情感上的体验,传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实践中的艺术指导性
1.声乐语言指导
声乐语言的表现是声乐表演最直接的呈现,不同于生活语言,声乐语言的乐律性和联动性较强。声乐语言是带有情感的,而且在情感的表现上甚至更为强烈。钢琴伴奏和声乐语言之间有相似性,在节奏的表现力上都能够达到舒缓、高昂、悠扬、恬静等感觉。钢琴伴奏通过旋律和节奏能够传达声乐作品的情感,歌唱者会受到旋律的影响,激发内心的情感活动,以声乐语言的表达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同时,也更能够在表演中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和现众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以钢琴伴奏对声乐表演进行指导,对于整体的表演效果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神态指导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艺术呈现表现为多个方面。观众透过表演者的演唱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的艺术美感,表演者通过演唱能够传达出多种声乐符号。除了最为基本的声乐语言内容,对于人们最具影响力的声乐艺术表现是神态内容。眼神和面部表情的演绎所能够传达的情感更为细微,更具有震撼力。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通过钢琴伴奏可以较好地启发和引导学习者的内心情感,以眼神表现进行真情流露,将内心的情绪爆发和演绎出来。伴随着钢琴的演奏,声乐表演者能够全情投入,吸引观众的全部注意力,眼神传神,表情将神态所传达的声乐情感进一步深化,以神态的表现传达出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3.肢体动作指导
肢体动作是一种艺术语言,在声乐表演中肢体动作的融入能够增加声乐表演的舞台表现力,加强声乐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作。肢体动作是无声的声乐语言,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随着乐律的变化、情感的融入能够自然地进行手势艺术流露。肢体动作的融入较为自然、协调,通常手势动作的融入是伴随着乐曲演奏的过程而发生的。在钢琴伴奏和音乐旋律的融合下,音乐、歌声、情感和肢体动作能够实现完美的表现。通过钢琴伴奏的带入,肢体艺术语言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演唱中,起到增色作用。
4.形体表现指导
形体艺术的表现是声乐表演中较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形体的训练也被作为重要内容。正如斯坦拉夫斯基所表述的,人在进入到精神生活之前,应该把握人的身体生活,应该形成角色的带入感。通过钢琴伴奏能够帮助演唱者融入到演唱作品的角色中,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进行声乐表演作品的创作。声乐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容、塑造的角色和情节都是需要经过表演者进行艺术表达的,例如在《卡门》的形象塑造上,钢琴伴奏能够从音乐节奏和音乐风格上呈现人物狂野、热情和奔放的形象,将情节中那种挑衅和斗争的气氛呈现出来。
5.舞台演绎指导
舞台演绎是声乐表演教学实践的最终呈现,声乐表演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舞台实践的能力。钢琴伴奏在声乐呈现中能够起到舒缓身心的作用,使表演者能够克服在舞台演绎中的恐惧感,让表演者回归到最为稳定的状态,在钢琴伴奏的带动下融入声乐表演的环境,甚至可以实现超长发挥。钢琴伴奏还可以启发声乐演唱者的思维想象力,以节奏进行暗示,让演唱者保持高昂的情绪,专注集中力。同时,钢琴伴奏还能够实现对表演者情感的引导,推动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爆?l,推动技巧的展现,传达声乐艺术的美感。
现代的声乐教学不仅仅是指声乐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演唱技巧,还包括以传统的声乐教学为基础,通过运用创造力,培养学生进行舞台实践的过程,以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因此,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结合二者的关系,论述声乐教学舞台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声乐教学;舞台;实践价值
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只侧重于对学生演唱节奏和音准等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练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却忽略了对学生感情和表演的培养,然而,现代声乐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演唱能力,也必须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应当在声乐教学的同时,辅之舞台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全方位的发展声乐教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声乐教学舞台的实践价值具体如下:
一、声乐教学舞台是对实践的程序化解构
声乐教学已经具备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声乐教学可以说积累了大量经验,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声乐教学的主要方式一般是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声乐教学老师要善于发掘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并传授给学生,这也就需要声乐表演作为教学方式之一。如果将声乐艺术比作生命,那么声乐表演就是它的灵魂,是它的核心。之所以说声乐表演是灵魂,就是因为它作为中介环节,通过表演者的个体表演,将处于符号状态的声乐,变成活灵活现的生命传递给观众,可以说,就是声乐表演赋予了声乐艺术生命和灵魂。所以说,声乐表演舞台的实践活动可以程序化成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声乐教师根据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加以解读和重组,进而形成的艺术认知;第二个过程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形成的完整作品。总之,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舞台表演实践,意义重大。不仅没有影响学生对声乐基础技能的学习,还潜移默化的把舞台表演实践的标准、要求、方法、技能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习惯于把基本技能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从观众到艺术表演者的进化。当然,这也需要声乐教师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才能真正发挥声乐教学舞台的实践价值。
二、声乐教学舞台的实践有利于对声乐的重现和升华
声乐是一门依托舞台空间而淋漓尽致予以展现的艺术。一首歌曲,即便再优秀,也需要通过舞台演唱来展现它的魅力,由此可以看出舞台表演的重要性,必须做到让表演者和灯光、音响等所有舞台设备充分的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绘声绘色的展现声乐的魅力。这就需要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舞台实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演唱技能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声乐教学舞台的实践有利于对声乐的重现和升华。前者是指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声乐教学所传授的技能和方法,重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场景,进而体现学生的二次创作能力;后者是指让学生在对教学成果进行全面演示的基础上,再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升华原有的声乐作品,达到更高的境界。老艺术家刘承华就曾表达过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道,也就是一种生命或者情感,或者是境界,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者方法那么简单,要想进入忘我的境界,就必须辅助声乐表演,表演到位,舞台感觉到位,才能真正使艺术作品具有活力,真正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艺术家彭根也曾经提出过声乐表演的生命状态,他说一个演员在演唱时,要想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赋予作品以灵气,将自己的生命感知与作品相连接,使之具有感染力。舞台实践的环境直接影响声乐演唱是否可以超越表演本身,通过舞台实践,可以让演唱具备生命,并实现声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实现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之间的双向价值构建
就实质而言,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是彼此关联的,他们的价值关系的创构,不但是声乐教学主体的创造,也是对声乐教学创作作用的超越。舞台实践可以赋予声乐教学具备超越性和创新性的气质,当然,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要注重舞台实践,但也不能忽略了对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否则就舍本求末了,作为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必须学会如何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艺术作品,再通过舞台实践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从而真正将艺术作品进行升华。舞台实践其实就是对声乐教学的深层次的拓展,也是对声乐作品本质的再次呈现,它使得声乐教学的意义更加重大,不仅使学生接受了专业的知识,更帮助学生学会实践性学习,它更强调将经验和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表演能力、探究能力和发展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学会具备个性。舞台演出作为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既是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的展示,也是对平时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舞台实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选拔真正的人才和尖子生,不但有利于声乐教学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可以说,舞台实践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检验和督促,更是丰富发展声乐教学艺术体系的重要一环。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添加舞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舞台实践既再现了声乐教学,更是它的超越和升华,声乐教师应当在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声乐教学中的舞台实践进行程序化解构,真正做到从基础和表演两个方面教导学生,培养全方面的,高层次的声乐人才,让学生在走向真正的表演之前,已经掌握表演的要点和关键点,相信在未来的声乐教学中,舞台实践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其所展现出来的功能和效果也会越来越强大。
作者:刘云松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关键词】艺术实践;声乐教学;意义与作用
声乐,也即艺术歌唱,本质上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更通俗地说,声乐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因而,声乐教学远不止是培养学生的发声技能、演唱技能、艺术表现技能等专业的声乐技能,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声乐教学还必须融入艺术实践,让学生亲身在舞台上体验如何充分协调和运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去歌唱、去表演,让学生学习如何在舞台上有出色的表现。
一、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的关系
从著名声乐教育家、理论家们对声乐艺术的研究看来,声乐教学与艺术实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歌唱技巧的教导和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声乐教学是基础、是根本,如果没有夯实的声乐基础,则没有上台表演的资格。但是,声乐不仅需要专业技巧和实力,对舞台的掌控能力、对突发状况的反应和处理能力等无法从传统声乐教学中学习到的能力,都要通过艺术实践来得到补充。可以这么说,声乐教学是“神”,艺术实践是“形”,缺乏声乐教学,则无神韵;忽视艺术实践,则无美感。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形神合一”,表演者才能成就一次完美的艺术歌唱。
二、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音乐激情。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接受对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今音乐理论和音乐风格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个性化、体验化的教学方式明显更有优势。一方面,单调的理论讲述对学生而言难免枯燥晦涩,学生常常不得要领,因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大有人在,这不仅打乱了既定的教学进程,更重要的是打击了了学生的音乐热情和表演自信,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大大不利的;另一方面,与老师互动频繁、有充足时间在模拟舞台上亲身学习与体验的艺术实践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解答自己的困惑和难题,例如在舞台上呼吸的使用问题――呼吸的位置的深浅该如何、呼吸的力度大小该如何,这些在理论上无法习得的体会,就能够通过艺术实践得到经验。因此,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和音乐潜力才能够得到激发,他们在声乐表演上的造诣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二)艺术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如上文所述,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歌唱艺术表演。但是,声乐教学的模式大多采取小班教学,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的形式相信一般的音乐教育家都不会陌生,这样一种小班教学背后隐藏的巨大弊端在教导过程中也许不易察觉,但是当学生突然登台,面对陌生的舞台和台下大片的观众,表演的水平大打折扣的时候,它的弊端便显而易见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引入艺术实践,让学生在表演之前就亲身体验舞台的氛围和环境,在舞台上让他们尝试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危机,学会面对观众,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舞台驾驭能力的意义则十分重大了。
(三)艺术实践活动反映声乐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声乐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弥补自己在声乐课堂上的缺漏和不足;而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而得到充分反映,课堂上教授方式的缺陷和不足、教授方式是否适合学生都能够得到及时而客观的反映,从而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水平,从而调整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探寻出最适合学生能力培养和技巧提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艺术实践的策划是推动声乐教学走向舞台的关键力量。教学与实践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声乐教学要想成功地走向舞台,离不开艺术实践的支持。声乐家想要把声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成果和专业水平展现在舞台上,就离不开严谨而组织化、系统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实际上,对整个表演的质量的保障和掌握,渗透在艺术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曲目的选择、舞台的布置、灯光的协调、走位的安排等等,每一项策划都需要进过精心的安排和实验,再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更改,才能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才能充分配合声乐教学的教学成果展示,使得表演效果达到最优化。因而,任何忽略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其表演成功的可能性都会大大降低。表演是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的结合,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五)艺术实践带动声乐教学的变革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艺术实践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声乐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盲目地追求教学理论而忽视教学实际的现象。声乐技巧和声乐能力诚然是声乐表演的基础和灵魂,脱离了专业理论指导的教学缺乏信服力和教育性,所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无疑是重中之重。但是,只重理论而忽视实际是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的,声乐教学亦是如此。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没有结合舞台实际,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大大不利的。因而,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的推广能够有效地推动声乐教学的合理调整,使之向教学理论与舞台实际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毋庸置疑,艺术实践和声乐教学密不可分、紧密相连,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艺术实践无论是在学生声乐学习、教师声乐教导,或是整个声乐教学体系的调整上,都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艺术实践的价值并在声乐教学中充分开展艺术实践,声乐事业才能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铁霖.金铁霖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一)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指导
舞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它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演唱时,既不能一动不动地唱,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歌声和形象完美地结合,营造出歌曲表现应有的氛围。要有良好的台风,从一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的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二)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体现
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然后又从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修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循环反复,交叉融合使声乐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现状透视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着演唱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着演唱者的个性化创造意识,以展示其独特的心理悟性与精神境界。声乐课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虽然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课的学习优劣,但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一)声乐课堂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阶段性的教学体系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完形教育,应当是两者都不可偏废的教育结构。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通过正常的听觉和发声的训练,运用呼吸、共鸣、发音、咬字等技术手段,加上表演方面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因素表现作品。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指其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歌唱能力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声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全面的,过多是片面、随意的。在教学中没有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性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坚持把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没有注意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计划。声乐本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易于理解更难于掌握的学科,随着高校的扩招,声乐学生数量剧增,声乐专业课也由以前的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专业分流,并非都是一对一,客观上人数的增多,确实给老师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还有长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重技轻理是普遍的毛病,而且声乐课老师多只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及相关的片面问题来对症下药,从而忽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舞台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舞台表演实践的现状
1.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缺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是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非常好,人很放松,表情也很丰富,表演起来也很完美。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声音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于学生上台少、实践少。二是心理素质稍好一点的,在台上又缺乏表演能力,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表现力,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学生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2.舞台表演声乐节目形式单一,如一般在晚会当中除合唱、独唱外没有其他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有些同学能力的单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平时要多实践,表演形式要多元化,不仅局限于独唱合唱,还要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演,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1.声乐教师将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化,使有些学生把声乐看成十分难学的一门课程,而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以为很容易,但学了一至两年后,由于进步不显着或者带着失败的情绪而变得消极,以为发声的机能现象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被一种神秘感所困惑,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听教师讲,还有的学生只爱听别人的夸奖,而不能听取反面意见,连老师的意见都不愿意听,有的还怀疑老师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只有害了自己。有的学生缺乏分析地到处去听,也会造成思想混乱,一时没了头绪。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基本功未学好,就要唱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结果令自己大大失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受学校舞台表演条件的局限,高校音乐教育分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一(转第72页)(接第74页)般来说师范类的学生学习条件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学生,不管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但是又在现行的高师教学改革中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符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目标培养计划局限性较强。
3.学校师生对平衡二者关系的忽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说一个领导都不重视舞台表演实践的话,学生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
三、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一)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艺术实践,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做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声乐 戏曲 借鉴
我国当前所存在的民族声乐这一艺术形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传统的民族特点、说唱手法及戏曲形式等艺术的优势,同时也学习了西方的美声唱法的相关理论,这一艺术形式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但是,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分重视发音而轻视舞台表演的现状,即“口里有曲”而“心、身、面、手均无曲”。应当注意的是,在声乐表演中,演员只有做到声、情和珅的统一,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艺术形式,所以,学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当有所改进,向重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方面倾斜。
一、民族声乐中应当借鉴戏曲中的“情”
1.戏曲中所体现“情”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对京剧进行过一个评价:“京剧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的结合,而且还将歌唱、武打和人物塑造纳入其中。”戏曲作为一种综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传统艺术精华,非常注重对所表演故事的“情”的展示,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将所要表达的情让观众感受到,所以戏曲在演员表演过程中加入身段、手势、眼神以及丰富的情绪表演,以保证演出的效果。
2.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如何借鉴戏曲表演中的“情”
当代声乐表演中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唱声进行演出,而应当在表演中注重形的因素。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也应当借鉴中西方民族美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演出中能够吸收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实现表情、手势及舞姿的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审美的表演者。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戏曲演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借鉴戏曲对情感的把握,把戏曲中的情感因素加入到民族声乐学习中,这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
二、民族声乐中应当借鉴戏曲中的“神”
1.民戏曲中所体现的“神”
民族戏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这里所讲的“神”是依靠表演者的表情进行体现的,也时常通过表演者的眼睛传达各种情感信息。即所谓“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伴随着所表演的内容,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眼睛表情都要进行着变化。
2.民族声乐表演如何借鉴对戏曲表演中的“神”
在进行民族声乐表演中,表演者更应该发挥“神形兼备”的舞台演出技能。所以,学校在对民族声乐学习的学生进行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表演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戏曲学习中学到对于表情的刻画和演绎,通过动作、表情来吸引观众。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表演中,更应该注重将演出的剧目,通过表情和眼神的表达让剧目更加传神。
三、民族声乐表演中应当借鉴戏曲的“形”
1.戏曲表演中所体现的“形”
戏曲中的“形”通常是指演员在表演中所表现出的形态,即戏曲中经常说的“身段”,戏曲讲究的是唱、念、做、打,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表达形式和方法,戏曲在表演上具有为手、眼、身、法、步,讲究的是身段表演上的“韵律”感,这个“韵律”蕴含在动作的神里形间,即神的韵味、形的规律。
2.民族声乐表演中如何借鉴戏曲表演中的“形”
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形态歌唱的结合,“神无形则不显,形无神则僵死”,这里说讲的“神”主要包括剧目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要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表情予以体现,“形”则是指表演者的身体动作活动,不论如何只有实现“神”、“形”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表演的目的,达到艺术的效果。即把唱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才能更好的展现声乐作品的魅力。因此,对传统戏曲中的引、定、开、合、托错的训练,会使学生在声乐演唱中对手势表演更加协调。
参考文献:
[1]禹魁英.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高校民族声乐专业形体训练教学改革[J].艺术评论,2007,(08).
[2]张文英.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05,(09).
[3]杨晶雯.试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与神情表现[J].歌海,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