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范文

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

第1篇: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陶行知 教育思想 小学音乐教学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思想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其实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根本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中又蕴含着教育的真实意义。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了学生们的音乐天赋,从而在他们的艺术学习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早年,陶行知先生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学者成立戏剧社和音乐社,从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曾出访欧洲时,在红海渔船的甲板上发现了一位四岁的小女孩欢快而有节奏的跳着舞蹈,且节奏、情感与乐曲出奇的合拍,这令陶行知先生感到非常的惊讶。在他让人用一首悲伤的曲子替换原有的曲调时,小女孩的情绪和节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岁的小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个人的天赋,但如果这些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在生活中没有被家长老师所发现,从而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那么这些孩子们的天赋也随之会慢慢枯萎。因此作为老师、家长,我们要更多地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发现他们一些特殊的天赋或者才能,并尝试去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各自的天赋。

二、“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认为社会是大众独一的学校,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大众独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求增大了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从而使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关在笼子里一样。教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与思考,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设计好学习的思路,来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关系,摒弃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现象,而要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习模式,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主体行动的实施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这些都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做一位合格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清晰的思考判断来认识音乐真正的艺术魅力,久而久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音乐教育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环境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想象和追求自由的空间,更好地系统地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现象的一些说明,生活中,“对己是学,对事是做,对人的影响是教”,所以“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同的过程。“教学做合一”即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了不做,不能算作教;学了不做,不能算作学,所以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积累知识、获得经验。他认为,“做”要以“行”为基础,“行”是获得真知的源头。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主张以任务为第一要点,遵照每个岗位的实践要求与目的为导向,主要强调了“动手做”。要想做到“教学做合一”,首先应该全面地提升教师的素质,注重音乐的课程设计。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音乐艺术在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只有让它们相互协助活动时,才能有益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的发挥与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多开展一些人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活动,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显然,这是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它有力的推动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前进和发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敢于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好地教导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注释参考】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人民出版社,2008.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袁晞,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M].大象出版社,2007.

[4]黄承箱.试论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J].山东文学.2008,12:112-115.

第2篇: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教学语言;规范;精准;生动形象

语言是人们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中师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用好的课堂语言来完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的艺术性,优化音乐教学语言,通过丰富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让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一、使用专业的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开场白

开场白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用适宜的开场白来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对音乐课的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新开学的第一节课,音乐教师热情地说道:“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上音乐课,我将带领大家在音乐课的圣殿里遨游,去领略和欣赏世界各地各种风格体裁的音乐,使大家成为音乐艺术的知音!”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语在音乐教学中是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艺术是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又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如果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情感潜势,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从而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激励语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号召性语言为激励语。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陶行知先生也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而相信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音乐教学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善于用激励语的教师,能够在学生心田播撒理想的种子,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二)暗示语

暗示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或行为施加影响所说的隐喻性话语。暗示语的效果,是要影响其心理,让他自动自发。比如,在音乐课上演唱歌曲时,当有的学生姿势不正确的话,教师说:“我们的姿势怎样才有利于歌唱发声呢?”在暗示语的提示下,歌唱姿势不正确的学生会立即改过来。通过暗示语来暗示学生,使他们在和谐、融洽、轻松的气氛中懂得应该怎么做才对、怎样做才好。其教育效果远比使用教训的方式、强制的手段好得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文明的语言和积极正确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注重说话的艺术,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中应多诱导少责难,多鼓励少贬斥,不要因言辞不当伤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反之,学生将因怕出错没自信而不愿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运用得体的体态语言,使音乐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广义讲,表达出思想和意图的人的表情、身体姿势与形体动作等,被称之为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表达出教师的不同的意图和情感信息。教师将丰富的体态语言运用到音乐教育教学中,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体态语言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声乐、器乐技能技巧的音乐教学中,有时口头语言仅起提示、说明作用,而主要靠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示范,以供学生模仿、学习。在合唱训练中,音乐教师的表情、身体姿势与形体动作等体态语言更是主要的、胜过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

(一)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二)演唱、演奏、表演动作示范教师的演唱、演奏、表演动作示范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它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体会有关演唱、演奏、表演的基本要领。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一系列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使学生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所以,在此类课型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性体态律动表演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从而生发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创造性体态律动动作。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呢?首先,我认为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全面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古人云:“言为心声。”因此,音乐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就必须切实加强自身文化、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全面修养,做到“言之有新”“言之有情”“言之有物”的教学语言艺术效果。其次,要注意得当的体态教学语言。古希腊哲学家、演讲家苏格拉底说:“高贵和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智,傲慢和粗俗,都能从静止或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反映出来。”在讲课时,教师体姿端正,走路稳健,会增加讲课吸引度和知识可信度,保持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学体态表达,乃是教师的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任何形体及动作上的扭捏造作,矫情招摇,都会伤及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工夫,那么,音乐教学就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参考文献:

[1]张玉洁.音乐教学应注重语言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7).

[2]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