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承古典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传媒文化还是游资炒作的重点目标,一是去年的涨幅不是很大,二是市场上没有太多主题机会,游资会抱团取暖。”南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对记者说。
影视“蛋糕”诱人
在多家券商的推荐报告中,文化传媒行业首选影视剧行业,像大家熟悉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录百纳等企业都是机构关注的对象。
近年来,影视剧行业因为资金充裕而成了稀有资源,一些涉矿、房地产的资本大鳄也纷纷涉足影视行业。资料显示,电影院的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增长超过了60%,2010年末全国电影院数目达到2000家,预计2012年末这一数字将达3370家。电影的火爆也可以从电影院的票房可见一斑。
第一创业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银幕增长推动电影公映数量和票房增长,2011年电影院数量比2010年增长35%,银幕数量达9000块,同比增长43%。这为今年全行业整体票房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012年电影院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见表1)
新媒体广告将爆发增长
除了影视这块大蛋糕,机构也建议关注新媒体的细分龙头。
据高盛互联网团队预计,到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将接近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3%,这个普及率仅相当于美国2000年的水平。互联网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将逐步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电视媒体。预计2012年互联网广告同比增值40%,电视广告同比增值13%,报纸广告基本持平。
基于固网宽带基础上的IPTV对有线电视冲击加速;预计2012年IPTV用户将达到2100万,同比增长62%;到2015年IPTV用户将达到4700万,相当于有线网络用户的1/4左右。不仅如此,预计到2012年中国的3G用户将达到1.7亿,普及率达到13%。
由于网络视频广告受到广告主认可,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快速增长。优酷、土豆等主要视频网站的广告主数量均呈较快增长态势;相对于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具有显著性价比优势,且对15岁至40岁的主力消费人群渗透度高。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内容和增值服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见表2、3)
传统出版业迎来新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数字出版在阅读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这对传统平面媒体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华泰证券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师高圣表示,未来2~3年将成为传统新闻出版业企业为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积累经验的时期,而3年后,传统新闻出版业企业的数字出版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上市的出版公司在数媒阶段不容忽视的优势就是内容版权优势。
关键词:现代园林;古典园林;传承;应用
1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崇尚“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严重影响,过于讲究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在景观中强加线条,并以构建几何比例关系达到造园布局的统一,失去了园林本该具有的自然韵味。现代园林应当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树立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造园观念,将尊重自然视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意图。
2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不仅要使创造的景观符合基址特点,更要使景点布置从园林整体需要出发,处理好主配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场地特点造景是设计师们惯用的设计手法,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根据园林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应是对场地中所赋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风格独特的园林作品。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精髓,不仅能够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节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够避免出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园林的现象,减少“产业化”园林景观的呆板式设计。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除皇家园林外,均着重于体现“小中见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以自然为师的原则下,拓展有限空间中所展示的广袤地域景观,从而给人以空灵的园林空间享受。首先,对微地形进行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地形表面显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态、外观等方面,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托载体。在面积较大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绿地或疏林草地来衬托宏伟壮观的意境。在面积较小的场景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地形处理的设计手法,突破水平、垂直两维空间的感官限制,创造出多层次和多空间的效果;其次,设计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园林中对游览线路的安排体现了“宜曲宜长则胜”的理念,现代园林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意境。
4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颇深,力求使园林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茂林幽泉、奇山怪石,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运用使狭小的空间可以表现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进而表达造园者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景点都强调意境的展现,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使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呈现出浓浓的诗画情趣。在现代园林中也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根据场地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来突显园林主题,通过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构图、创作匾额和楹联等方式,准确表达场地文脉。
5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气候炎凉变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现的美感。中国古典园林将季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利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色来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意境,使景观受时间和季节的支配而瞬息万变、体态万千。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春英、夏阴、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连翘、迎春、绣球等植物显示生机盎然,在夏季以广玉兰、枫杨等植物显示郁郁葱葱,在秋季以枫、乌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残之美,在冬季以白蜡等植物突出枝条姿态之美。现代园林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过掌握季节变化中植物形态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构造的景观与时间相互交融,让人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感悟到时间的流程,深深体会到现代园林因季相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设计应当在追求造园“维理”性、整体性、对称性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园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环境的体现。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园林美学文化,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古典文化;传播;现代社会;传媒
中华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古老文化与高科技,就传统与新时尚,这写个矛盾的双方看来是那么的不可调和。如何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有效的传承下去,如何让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掌握、学习、热爱、了解中华民族延绵至今的古典文化,这也是当今文化传播界比较重视的问题。年轻人才是以后国家的主导者,所以中国古典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播势在必行。
一、传媒要对观众有足够的尊重
能不能在传播的过程中更有效的吸引观众,看的是关于传统文化所讲的内容,这就要求学者能够应用非学术性语言进行有效降解,将学术性的内容更好的体现在民众面前。观众一旦认为他们和你是一样的人,那些英雄任务、历史任务也与他们一样,他们就会更喜欢听你的讲话。现在的民众来看古人会比古人看自己要清楚的多。有了这一点传播的效果就会更好。就拿现在的电视传播来说,电视上改编的一些古装戏和宫廷戏,能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中国的古典文化,他们所演绎的内容能被人们所了解,同时人们也会喜欢看,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典的文化。
二、影视历史剧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
就拿中央电视台来说,它在每一个寒暑假的时候都会在各个频道里重播电视版的《西游记》,这也是青少年或者学龄前儿童接触最多的古典文化,也为古典文化在青年之间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方式。由于该剧拍摄较为严谨,尊重原著,已经成为了影视传播媒介传播原著文化最好的典范。但是有许多影视剧为的知识迎合大众的区位,提高收视率,根据现代人思维的意识和方式进行改变,甚至将其扭曲。依然用《西游记》作为举例,现在出台的许多版本的《西游记》已经改变的脱离《西游记》故事的本身,就像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完全将原著进行改变,歪曲了原著本身的意图,不利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但是现在有许多的影视著作,例如《红楼梦》等,都是根据原著进行编排,人们在欣赏影视剧情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了中国文化,这对于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三、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需要大众的支持
中国古典的文化并不是少数人才能了解的专利,中国一部分古典文化,也不能由少数人进行评说。对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进行传播的目的就是让民众对古典文化产生兴趣。而观众不一定会是专业的学者,他们没有义务去学习古典文化,但他们有一些需要,那不是工作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修养需要,熏陶需要,和中国古典文化传承需要。只有民众们有效支持了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才能使社会的各个媒介对古典文化传播更加重视起来。将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电视课堂使得古典文学知识普及大众
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的学术年”在这一年最热门的话题就属《百家讲坛》。作为一档有一定学术的含量节目,由于易中天先生等学者们在这档节目中深刻的讲解。使它不仅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文化,还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这个节目让学术走到老百姓的家里,让古典文化得到最大普及。但是却引来一部分人的争议,喜欢这个节目的人认为,它使中国的古典文化逐渐走下神圣殿堂,进入老百姓家里,为老百姓所熟知。但是还有着许多人对它有着质疑的态度,觉得这对于学术来说,是一种歪曲,甚至是不尊重。这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在。
五、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之后,我国古典的文化知识,普遍靠的是电视这样的大众传媒来实现的。其中电视对于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大的作用,它使得了古典名著用光与影的形式再次出现,并更好的流传下来。以及深受人们喜爱的电视课堂的讲解方式,使古典文化在现代化的社会得到更好的普及。所以在当今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有效利用传媒优势,在传播古典文化的同时,还应重视的吸收、发扬以及继承的工作。让中国古典的文化逐渐被人们接受,逐渐成为人们茶饭至于的乐趣。同时也应该丰富当代青年的教育,让他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更多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的社会之中较好继承和发扬我国丰富的古典文化遗产,振兴中国文化的大国之威。
参考文献:
[1] 姜蕴涵,浅谈中国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以电视传播媒介为例[J],大众文艺,2008(12)
[2] 薛海燕;赵新华,图像传播时代的中国古典小说传承——以《红楼梦》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关键词] 动画影像;古典元素;民族文化
动画是一种时尚的艺术形式,它集合了古代、现代乃至未来的元素,在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统一糅合而成,是一个国家、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民族文化是国家得以延续的根本,我们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古典元素运用于现代文化之中,用现代手段来进行诠释。而动画则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传播方式,它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动画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幼儿教育到学术研究,各年龄段的人们都喜爱动画影像,同时动画设计也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动画片、广告、电影、音乐制作……动画影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因为它比其他媒体更加具有表现力和灵活性以及更为夸张的艺术表现效果。动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为强大的宣传作用和影响力,人们会在动画中找寻社会价值、行为规范以及文化归属等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画影像的文化渗透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入侵,也可以说是文化传播,因为动画影像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的青少年阶层,他们正处于意识形态的形成时期,同时也是价值观的形成期。大量国外优秀动漫的传入,必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在青少年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肩负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他们的思想将直接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与走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在现阶段动画影像中,民族古典元素的挖掘数不胜数,并且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动画创作,民族古典文化元素绝对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灵感以及素材来源,尤其是具有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在动画创意中有着极大的应用。现阶段动画动画影像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是日本以及美国的动漫产业,他们的动漫产业往往在挖掘国家古典元素的同时,还借鉴他国的古典文化,借此打造了一部部经典的动漫之作,为国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我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规模远远无法与国外相比,并且呈现出一种低龄化和幼稚化的倾向,虽然对古典民族元素借鉴较多,但是其文化内涵不足,不能让观众产生文化的熏陶。因此,为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国家不断地引进国外的优秀动漫,如日本的《七龙珠》、美国梦工厂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这些成熟的动漫作品在国内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票房。讽刺的是,这些动漫影像大多是借鉴中国的古典文化元素而制成,结果却在国内大行其道,不得不说是国内动漫界的悲哀,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以重振国家动漫,再创民族文化的辉煌。
一、古典元素在动画影像中的应用
每一部动画作品,无论是什么题材和国家地区,它都会受到创作者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动漫设计中,对人物角色的造型、性格、对白、道具、思想等都会打上民族标签。在动漫中,古典元素被大量运用于作品之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取材方面。动画的取材一般来说,主要分为神话鬼神类、都市爱情类、体育竞技类、武侠类、战争类、热血动作类等几大类别,动漫可以将具体的剧情放在当代,也可以是古代,还可以自定框架,动漫在形式上受限较小,技术上可以将想象变为现实,因此,动漫的取材十分广泛。在日本动漫产业中,对于邻国——中国的古典文化借鉴可以数不胜数,从其动画作品,到游戏作品,再到漫画作品无一不在取材上大量地借鉴中国的古典元素。例如,日本的《七龙珠》,其动画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其中人物、道具等都借鉴了《西游记》中的元素。再如日本动漫《火影忍者》,这部动漫早已经在全世界风靡,它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情节优秀,同时其题材的原因也不可忽视。这部动漫的题材借鉴了日本亘古相传的古典元素——忍者,作者以忍者的成长作为故事的主要情节,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动漫世界。在中国,国产动漫西游记在题材上也借鉴了中国古典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同时《葫芦娃》《十二生肖》《牛郎织女》等都是根据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或者典籍创作而成。动漫的题材借鉴古典元素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如《阿凡提》《东郭先生》《抬驴》等,无一不是古典元素的经典运用。这些动漫在题材上立足于民族的古典文化之上,将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
2.动画人物造型。在动漫设计中,人物角色的造型可以说必须要适应年代的要求,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同时起到有益的教育作用。动漫人物是观众对动漫的第一印象,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在人物造型上,动漫界在制作中也多有借鉴古典元素。比如国产动画《秦时明月》,这一部动话无论是剧情编排还是人物场景构思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其在技术上完全可以比拟世界先进水平的动漫艺术制作。剧中情节设置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其中涉及大量的人物造型,设计人员在创作初期就将人物的造型定了下来,包括当时的秦始皇、主角、军人、各大理论家的造型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复原,人物的发型、历史身份等都特地按照历史特定的风俗进行装饰,将古典元素充分地运用进了人物造型之中,使人初看时就有一种历史的代入感。再如花木兰,在人物的造型中,将古典元素完全运用进了人物装扮之中,从发簪、耳环、手镯到服装、鞋等,这些古典元素的装饰不可谓不细致。1962年版的国产动画《西游记》,其主角孙悟空的形象设计可谓尽显了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元素,在其装饰中,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古典元素,比如木刻、剪纸、京剧等,剧中人物的性格也颇具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疾恶如仇的古典特色,在世界动漫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3.动画道具场景。动画道具可以说是动画的重要元素,道具的成功与否往往可以影响到观众对动漫的观影态度。在动漫中,道具的设定需要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以及剧情的需要而定,在动漫中,除现代化道具以外,其他的道具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古典的特色,比如刀、枪、剑、飞镖、马匹车辆、竹简等,无一不是具有传统古典造型特点。在动画《西游记》中,主角一行的道具可谓是颇具古典特色,从主角武器金箍棒、钉耙、禅杖、马匹等,都遵照原著而设定,带有显著的古典特色。同时剧中的音乐制作也结合了传统的京剧、锣鼓、二胡等乐器制作,道具造型上也多使用剪纸与木刻等古典元素。又如在《秦时明月》中,剧中道具包括墨家的机关、十大名剑、项羽霸王枪、军队铁骑等,都颇具时代特色,将古典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的传统动画制作中,使用水墨画作为场景构成和背幕也有很多,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牧笛》等,这些动画在制作商都是国家优秀动画作品,它们在制作上都使用水墨动画的形式,使观众能够欣赏到诗意无穷、水墨淋漓的动画场面。
4.动画中所含的古典文化。动画是包含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动画作品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动漫必定会包含优秀的主题思想,同时充分地展现其国家民族的优秀品质和追求。在我国传统的古典思想中,勤劳、善良、勇敢、见义勇为、侠义等精神都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内心深处,在动漫中无论是何题材,总会涉及古典文化思想其中之一。比如在《花木兰》中,动漫电影将主题完全遵照中国的传统进行演绎,把传统中国人尽孝和爱国的思想相结合,表达古人英勇无畏、有勇有谋的智慧。另外如《中华小子》,宣扬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少年英雄狄青》展现了古人忠君报国的思想;《西游记》表现了古人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这些优秀的动漫无一不是在古典文化上进行了创作,将传统的精神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绎,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至民族年青一代。
二、古典元素运用于动画影像中的作用和意义
动画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的世界,国家文化的实力强弱是衡量国家强大与否、民族自信心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国和日本等强势动漫国家的猛烈输出下,国产动漫越来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国家在引进国外优秀动漫作品时,并未考虑到其将会对国家青少年一代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自己本身的动漫制作也缺乏符合年轻人审美观的元素。现代国产动漫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和幼稚化的趋势,以前段时间较为流行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剧中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都十分幼稚,适合的年龄阶段有限,不具备与国外动漫跨年龄段广的动漫相比的实力,也根本不可能进行对外文化输出。殊不知现代的青少年在日美动漫文化影响下,审美观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范畴,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暴力、血腥,现在的孩子十分时尚,其思想也比较成熟,不应该在被当做低龄化的孩童来对待。因此,国产动漫要想在国内重新找回年轻人的市场,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在改革中,有必要对传统的动漫制作手法和整体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符合现代青少年的审美要求。
古典元素在动漫中的作用对于动漫作品和观众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概括起来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动画的视觉美感。如中国的传统剪纸、水墨画、音乐、戏剧、年画等艺术元素,在审美上都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将其运用于动漫之中,也更加能够增加动漫的视觉美感。
2.使人物造型更加独特。现代人们在看惯现代的装扮以后,都希望能够换一换造型,因此,人物造型的古典化将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同时人物造型也将变得十分独特和多样。
3.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动漫在当今社会中,正高速地发展,动漫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和思想追求,为传统古典文化的传播创造了一个平台,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工具。
三、结 语
动漫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动漫制作中,古典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多,从动漫创意,到人物造型、道具以及整体文化方面都大量使用古典元素,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古典元素融入动漫作品中,使得动漫作品更加具有本土文化个性的魅力,同时也为本土民族文化能够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阎轶娟.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04).
[2] 余孟杰.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传统粉彩是对古典粉彩和新粉彩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传承性、大众性、地域性、象征性等主要特征,发挥着文化认知、规范导向、心理调适等重要社会功能。
关键词
传统粉彩
当 代
特 征
功 能
在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陶瓷艺术已经驶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快车道,在西方现代和后现代陶艺的影响下,一时之间,出现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陶瓷艺术风格与流派。在现代化大潮中,粉彩瓷亦在其列,大量现代粉彩艺术形式纷纷兴起,并与传统粉彩交相辉映,使当代粉彩瓷进入到兴盛发展时期。在现代粉彩崛起的背景下,一些人开始对传统粉彩形式提出质疑,这显然是不利于当代粉彩瓷发展的不和谐杂音。那么,我们必须对传统粉彩的当代特征、功能进行深入而全面研究,以阐明传统粉彩在当代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一、传统粉彩当展概况
粉彩在清康熙末年萌芽以后就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发展体系。就当代而言,粉彩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传统粉彩与现代粉彩相行不悖,二者之间有着绵延有序的传承关系和同中有异的特征,发挥着不尽相同的功能。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传统粉彩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现在提现代粉彩艺术形式已经或即将取代传统粉彩还为时过早,而认为传统粉彩行将朽木的看法显然则更是失之偏颇的。实际情况是,传统粉彩不但并未过时,反而颇显恰逢其时,精品佳作依然迭出,创作力量保持强盛,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
当代传统粉彩的形成有两大源头:一是古典粉彩,二是新粉彩。这两大类型构成了传统粉彩的两大基石。古典粉彩指的是清代粉彩,以乾隆粉彩以及雍正粉彩为代表,特别是乾隆粉彩占据主导。新粉彩则指的是民国时期一批粉彩名家对古典粉彩进行改良而创造的具有浓郁文人画气息的粉彩形式,就当时而言是一种在浅绛彩基础上的创新,而于当代则成为另一大传统粉彩形式的源头。
当代传统粉彩即是在古典粉彩和新粉彩基础上形成的,既传承了古典与新粉彩形式,还出现了古典与新粉彩的混合形式,古典式的宫廷、民俗韵味与文人气息构成当代传统粉彩的意境。从创作群体来看,民国新粉彩名家后辈传人所形成的群体创作力量最为雄厚,特别是“珠山八友”后辈传人备受推崇,其作品延续了新粉彩风格,而原景德镇十大瓷厂的重工粉彩艺术家则成为古典粉彩的主要传承者。
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如果当代传统粉彩艺术家完全照搬前人的艺术形式,那就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模仿与抄袭,事实上,当代传统粉彩艺术家虽各有传承渊源,但其完全不受家传、师传之束缚,而常常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无论在工艺技法、艺术表现还是在题材、立意等方面都有超越前人的表现。这也成为当代传统粉彩艺术保持兴盛繁荣的源泉,同时也表明,在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粉彩的内涵已经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并已经形成了新的形式语言,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传统粉彩的特征及其艺术评判标准,如果仍以封闭落后、僵化保守来评价和阐释当代传统粉彩的发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偏见与傲慢。
二、传统粉彩的当代特征
传统粉彩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数百年间粉彩艺人不断创造、改变、传承的工艺与艺术结晶,它包含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内容,在当代,仍然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做出积极贡献。当代传统粉彩有着鲜明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脉络,其大致呈现出下述主要特征:
1、传承性。传承性既是传统粉彩最显著特征,也确定其价值所在。因为传承,才使粉彩这门艺术得以代代延续,并且在延续的过程中融入具有民族审美趣味的文化元素,从而使之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传统粉彩并非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有粉彩艺术形式,而是有选择的传承,选取的是具有积极意义并符合当代审美的传统形式。可见,传统粉彩在当代的形式与内涵取决于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
2、大众性。得以延续至今的传统粉彩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审美基础,其大众性特征亦非常鲜明,所传达的都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并且,只有得到大众认同才可能流传至今。传统粉彩所蕴含的内容寓意绝不是个体性的,而是代表着全民族共同的审美习惯,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企盼、语话诉求、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大众性特征是传统粉彩在当代仍得以兴盛的最重要基础,使其能在现代粉彩和现代陶艺迅猛发展的今天依然能够稳定发展。
3、地域性。粉彩艺术从发生到发展,其主体均在景德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具有最深厚粉彩传统历史积淀的是景德镇,在当代,传统粉彩的主要产地依然是景德镇,因此当代传统粉彩的地域性特征仍是相当突出的。景德镇地处江南地带,陶瓷艺术充满着江南气息,当代传统粉彩的地域性特征也就突出地表现在江南韵味上,融入了大量江南人文自然文化因素。
4、象征性。粉彩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描绘与刻画,向人们传递着各种民俗文化信息,相当一部分反映了民众最具民族性的理念、情感和追求。这部分具有浓郁吉祥寓意和文人象征意义的题材仍是当代传统粉彩运用最为广泛的内容。在当代传统粉彩中,牡丹、“四君子”、“岁寒三友”、“四美”、“四爱”以及众多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寓意着鲜明的传统吉祥与文人情趣。
三、传统粉彩的当代功能
传统粉彩作为当代传统陶瓷彩绘艺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在当代社会仍发挥着积极功能。这些社会功能的存在既有助于传统粉彩本身的传承,也有助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使当代陶瓷艺术丰富多彩。传统粉彩在当代的主要功能如下:
1、文化认知功能。传统粉彩承载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这是其他陶瓷艺术类型所难以比拟的。在当代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民俗文化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为我们所淡忘,但在传统粉彩中却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元素,如各种吉祥纹饰与图案。人们通过对传统粉彩的欣赏,重新认知和感受这些最具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传统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传统粉彩堪为国粹之一。
2、规范导向功能。传统粉彩的形式与立意一旦为粉彩艺术家所广泛接受,即成为粉彩艺术家的艺术自觉,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特征,越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展的高峰期,这种导向就显得越发重要。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传统粉彩作为参照,包括现代粉彩在内的现代陶瓷艺术在定位上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在发展中很可能出现偏差,而有了包括传统粉彩在内的传统陶瓷艺术作为发展基础,现代陶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自律、自省、自警与自励,进行艺术语言的塑造与完善。
3、心理调适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都市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都市民众往往处在工作与生活的巨大压力之中,迫切需要能使身心得到舒缓放松的手段与方式,而传统粉彩却有一定的调适功能。传统粉彩有着洁净如玉的胎釉和色彩迷人的图案,常能使欣赏者在安静祥和的画面中达到物我两忘,陶醉于民间艺术之美当中,感受到生活的舒适与快乐。如近年来兴起的传统宗教题材粉彩作品,画面肃穆、意境安祥,对于现代人进行心理调适方面具有很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文跃 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M]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4
关键词: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Articles loss of landscape design through the residential area fac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garden desig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herent in the concept of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region an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create logo features the image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the formation of ric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image.
Key words: New Chines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1 新中式景观定义
典雅和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精湛的造园手法对当代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责无旁贷。目前,越来越多的居住区环境设计运用到“新中式”风格,其主要是沿用我国传统的造园材料和技术方法,结合引进的欧洲景观设计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出既有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又有现代生活情趣的景观作品。这也是当代中国居住区景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中式景观的设计风格,催生了居住区新的景观设计风格的发展,基本上是当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摩擦出来的火花,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标志的象征,也是一种的时代的产物。它避免了中国古典风格的诸多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种设计沿用中国传统风格,包括对其传统韵味的色彩、良好的植物空间,和古典园林技法的运用,并将中国传统符号语言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因此“新中式”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西方注重人性化的功能布局。这种造园手法的诞生标志古典园林的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
2.设计“新中式”风格景观的原因
2.1社会的需要
当今时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新的人居环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传统的居住区风格的景观急需提升,“新中式”风格居住景观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2人们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懂得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所以传统古典景观不再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目前,革新旧的居住环境景观格外迫切,创造新的有中国特色并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各种需求的高品质景观亟待出现。“新中式”景观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合理划分人性空间,提升现代居住区室外公共交往空间。
2.3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更多的新的文化元素化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里来,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极大丰富当代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创建“新中式”居住区景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3. 由传统中式孕育的新中式
3.2.1空间布局形式
“新中式”景设计风格中空间布局形式包括动静结合,虚实对比,不规则的交错,迂回盘旋等空间组织手法,它是通过划分不同的空间、体量、尺度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很多传统的造园手法中,它多以丰富的景观空间为主题,彼此间紧密渗透,使各种空间紧密联系。北京易郡的公共空间通过中式景墙进行分割,划分出动静两种空间,并用漏窗形式让两处空间相互渗透,拓展了景深。
3.2.2传统符号语言的表现
中国传统符号语言可以说是范围广泛、风格迥异,如图腾,图案和符号等风格。“新中式”景观设计也采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元素,如谐音意义,品质寓意等含义,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乌龟,兰花,荷花,牡丹,石榴,松,竹,梅等丰富的传统形象符号。基于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象征符号,我们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会在景亭、景墙、大门、廊架、地板、座椅板凳等具置设置简洁的象形符号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
3.2.3传统设计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运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手法,在加之现代景观元素,营造出空间丰富多变的景观感受。常用做法是使用现代景观技术提高景深,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别有一番风味。
3.2.4关于意境
中国园林尤为重视意境的创造。景观设计者通过运用传统园林要素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间空间组合和虚实相称,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范畴 。“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对意境的表达更加简明直接。即先确定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此后通过分析功能布局,以及什么样的元素存在“拟人化”的信息,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出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氛围。
4.“新中式”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中式”景观作品,但在设计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所谓的“新中式”式的房地产只是单纯展现富丽堂皇的传统古典园林景观。具体如下:(1)花费大量财力打造的经典复古景观,缺乏现代环境分析。只是对古典园林的一味模仿和再现不能很好融入现代景观当中(2)断章取义的运用各类传统古典园林景观符号,虽形式有模有样,但缺乏意境和文化精髓; (3)欧式元素与“新中式”经常出现在现代房地产中,风格混搭感严重过,形式极为不统一。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或仅把“新中式”作为一个卖点来讨好买家,而未能将眼光完全放在创制有文化底蕴,有舒适感和归属感的现代居住区环境中来。
目前,我们的居住区环境正在迅速发展变化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新中式”景观风格的探讨,虽目前有很多地方还不成熟,但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现代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的积极尝试与创新,期待 “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迎来它的全盛时代。
参考文献:
[1] 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42-45.
[2] 余璐.新中式设计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 姜凌,万婧,潘鄱.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2011,(6):119-121.
[4] 郭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 传承 意象 意境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而随着历史的积淀,古典诗词以其冼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越来越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而进入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领域,使得古典诗词以一种清新并且优美的方式被流行歌曲加以传颂和传承。
众所周知,苏轼的《水调歌头》在现代被直接翻唱为《但愿人长久》,而李煜的《虞美人》也被大家广为传唱,我认为这是对古典佳句作出的最好的现代版的诠释。直接将现成诗词配乐,将歌词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远远胜出了单纯词的表现功能,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这两首都是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直接套用的典型。除此之外,有的流行歌曲并不是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直接挪用,而是截取其中的标题或名句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直接传承,将诗词以音乐的形式继续流传人间,使得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时空的跳跃性,能够经久不衰。然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不仅具有直接性还有间接性,主要是指流行歌曲并不是直接套用古典诗词中的原句原词,而是将古典诗词中的某些突出的意境、意象、韵律及优美的辞藻化用到流行歌曲中,使得它们能够广为流传。
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间接传承性体现得最明显、最突出的就要属方文山所写的歌词了。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与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一.对古朴唯美的意象的巧妙化用
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巧妙的融合,是方文山歌词的最重要特色。而古典化的意象,使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选取古诗词中有特殊含义的事物为意象。如周杰伦唱的《娘子》中的歌词:
娘子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默默等着我/
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默默等着我/……/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的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
这首歌词,以现代语言塑造了一个痴痴等待、静静守望心上人的古代女子。在词的第一句就使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杨柳”,而早在《三辅黄图》中就有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①这就证明了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而在古典诗词中,“柳”是渲染离愁别绪不可或缺的“道具”。这首歌词中借“杨柳”来暗示离别,真正地将古典的浪漫情怀融入了现代的歌词写作,使人感觉迎面扑来的是一股穿越时空的风,在唯美的爱情中更流露出羁旅、迁逐、游子的情怀。而这样的例子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比比皆是。如古诗词中代表相思的“红豆”:“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地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娘子》);意味着比翼齐飞的蝴蝶:“蝴蝶自在飞,花也布满天,一朵一朵因你而香”(《星晴》);等等。
2.灵活运用古典诗词中的经典语句为意象。
早在唐宋,歌词领域就已经存在截取前人成句,或间接化用前人成句入词的先例。贺铸尝自云:“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②与他同时期的周邦彦亦是如此,所谓“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③古人还有“夺胎换骨”之说,这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夺胎换骨’出于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
而这种“笔端驱使古人”的词学风尚和“夺胎换骨”的手法,在方文山的词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再以《娘子》为例,“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瘦马”的意象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进行了巧妙的“夺胎换骨”;“天涯尽头满脸风霜落寞,近乡情怯的我,相思寄红豆”,则化用了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在另一首作品《发如雪》中,“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化用了“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著名诗句;“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化用了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凝结成“发如雪”的意象;“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化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少年游》中的“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用“邀明月”这一意象渲染了凄美意境。
二.对意境的“生命律动”的独特把握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教学特点;多元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82-01
一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基本功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教学理念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古典舞基本功的教学,几乎全部都与考试制度相挂钩,教师往往通过考核的形式判断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典舞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舞蹈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非对舞蹈的形式进行一味的复制。同时,教学体制改革也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改变舞蹈教学理念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国古典舞的相关舞蹈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避免古典舞文化出现萎缩。
(二) 古典舞教学方式太过传统
我国的古典舞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与大多数课程教学类似,教师往往根据教材要求进行课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虽然,目前的教学设备有所改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但是所教授的内容还是受到了教材的限制,使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不仅需要肢体动作的连贯,更需要内心情感的抒发,学生只有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将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从而彰显舞蹈的独特魅力。
(三)缺少对古典舞精神层面的传递
“古典”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学生对于舞蹈基本功进行不断的训练,目的就是掌握这一精髓,能够对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但是在很多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古典舞精神层面的传递少之又少,只注重外在形式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感性引导。如果学生仅是长时间的训练肢体动作,舞蹈动作即使再规范,也缺少中国古典舞应有的韵味。因此,教师在对舞蹈基本功进行训练时,不仅要注重对舞蹈动作的规范要求,同时要引领舞蹈学员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识,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不断了解,将舞蹈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深入掌握,这样在舞蹈表演时,才能够更好的呈现舞蹈的风韵。
二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特点分析
(一)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具有基础性
基本功的训练是舞者学习古典舞的首要任务,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功底,才能对舞蹈进行更深入的探寻。基于此,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具有的首要特点就是基础性,也就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基本性不是单指某一方面,它涵盖较多的内容,结合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方式,基本训练有如下几种:第一,舞者在静态站立时应收腹立背,这是对舞者站立体姿的规范要求。第二,舞者在舞动时,应符合古典舞的形态要求,找到重心后讲究一定的用力方式,将外形和神韵有机结合。第三,舞者在进行舞动时的运行路线要明确,舞姿动作既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又要清晰流畅。
(二)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具有连贯性
基本功训练是为中国古典舞稳扎基础的过程,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之后,需要结合舞者的形体特征,将空间技能贯穿于韵律之中。这种基本功训练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包括舞者的肌肉线条、身体力量以及对基础动作的掌握程度,通过空间技巧的运用,像跳跃、旋转等,将舞者的超高技能展现在舞台上。要先将舞蹈的精髓呈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的,需要舞者具有坚持不懈的耐力,日复一日的去训练,去加强。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科学训练,人体的各项力量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将古典舞蹈的独特魅力抒发出来,这种连贯性的训练过程,也就是对基本功中“功”的训练。
(三)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具有艺术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种,其文化底蕴不言而喻,古典舞蹈基于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创造而来,自然艺术内涵不可缺少。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一方面需要让舞者掌握更多的、更加规范的舞蹈动作,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对舞者的艺术培养。舞蹈学者应加强对文化课知识的掌握,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舞者自身具有了某些文化气质,才可以通过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出来,增加舞蹈的风采。目前,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文化课的比重日益增多,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舞蹈的艺术内涵,有效促进了古典舞蹈的传承和创新。
三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训练
(一) 古典舞教学的多元化示范方法
舞蹈学习不似文化课程学习,不仅需要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舞蹈动作的训练学习。在大多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示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和参照。一般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需要从三方面把握: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进行示范演示。根据心理学观点,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在教学开始前进行舞蹈示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记忆力也会随之增加。教师将在课前示范时,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是否得当,舞蹈着装是否新颖,示范的舞步是否正确,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将最美好的舞蹈示范给学生,才能最有效的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再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方法应该有针对性,一方面,由于不同学员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难免会出现进程的差距,可以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进行再指导。另一方面,舞蹈的重难点部分,在训练和记忆的过程中会出现停滞,教师应加强对重难点部分的再示范,确保舞蹈动作的规范性。最后,教学后的示范主要是针对学生对韵律的把握,当学生对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行初步记忆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其内涵进行领悟,将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的精神层次。
(二) 古典舞教学中对基本功的训练
对于任何一种舞蹈而言,基本功教学都是最基本的课程,中国古典舞蹈也不另外,基本功训练是古典舞教学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古典舞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善,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新颖的训练形式层出不穷。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训练方式,训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大体一致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古典舞的技巧运用,静态站立时具有规范的体姿,进行舞动时要有优美的运行路线,同时能够运用空间技术将身体力量极致发挥。舞者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功,才可以在声韵训练中有更好的突破。基本功教学最常见的训练,包含肢体部位的训练,特别是腰部和腹部,同时还有肢体感觉的训练,即注重对身形、身姿的训练。
(三)古典舞教学中对身韵的训练
加强对舞者的身韵训练,可以将古典舞蹈的神韵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中,运用身韵教学方式,有效强化了动律特征的训练,特别是提、冲、腆、靠、沉、含、移等几种要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舞蹈工作者不断研究和实践,目前身韵课的教材已在很多的舞蹈高校进行使用,舞蹈学员通过系统全面的训练,可以使用更多的舞蹈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对我国古典舞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古典舞的语言风格有力进一步发展。进行身韵训练时,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舞台,解除了舞台创作对舞者的限制,舞者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创作中,呈现自己的舞蹈风格。
(四)古典舞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方式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的训练方式,运用多种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针对不同的舞蹈学员,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根据考试成绩判断学习成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古典舞蹈新作品诞生数量少之又少,从而影响了对舞蹈的传承和发扬。教师可以在基本功教学中,实施即兴训练模式,将训练方式推向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舞蹈学员的创新精神。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的基本功教学,教师都应引导学员感受舞蹈的精髓,只有充分了解了舞蹈的“灵魂”,才能创作出好的古典舞蹈作品。
四 结语
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古典舞基本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基本功教学问题也不断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教师缺少对古典舞精神层面的传递等。为了适应时展,古典舞教学方式应实现多元化训练,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充分激发舞蹈学员的创造能力,有效促进古典舞蹈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荀志丹.舞蹈训练学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融合[J].大众文艺,2014(18).
坚持江南园林风格的传承者
提到江南城市园林建筑的传承与发扬,不能不提到苏州市特殊的企业家史建华和他的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工民建筑专业出身的史建华,毕业后长期从事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古城保护。从90年代初期建造全国第一个旧城改造与古城保护试点小区――桐芳巷开始,史建华就带领他的团队潜心参与苏州的古建筑保护和利用。
2005年3月,“苏州古建筑葑湄草堂公开上市进行产权交易”,把史建华推上了风头浪尖,也因此使他成为中国古建行业“古宅拍卖”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葑湄草堂的成功修复使新沧浪房地产获得苏州市首笔社会力量保护古建筑政府奖励金18万元。这种以颁发政府奖励金的方式鼓励民资参与古建筑保护,在全国尚属首例。
2006年,史建华的发展思路是:“把公司打造成专业从事传统建筑开发的企业,把产品做成一种精品,做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新沧浪公司有留园路姑苏人家项目、木渎别墅项目、同里夜江南商业建筑综合体、震泽的“宝塔街”苏州老街坊改造等正在同时运作与开发。其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别墅项目代表的“姑苏人家”,2006年6月荣获第三届中国别墅节“中国最佳古典私家园林别墅大奖”。
史建华正在组建的“苏州古典建筑专业团队”,意在形成研究、开发、设计、施工、装修等一体化的古建产业链,与联手的5家古建建筑公司,古建材料公司,古建设计公司,共同全力打造“苏州园林住宅”的民族风景。
作为一名地产商,史建华的人生事业与梦想的追求代表了一代企业家的文化责任和社会使命;对于地产开发企业,新沧浪的成长历程和发展壮大是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见证,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高评与认知。
古代私家园林的修复精品――双塔影园、葑湄草堂
相对于北方的皇家园林,代表江南园林风格的苏州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在历史上仅状元就出过84名,这些名人建造了数量众多的私人宅院,特别在明清鼎盛时期在苏州建造的私家庭园就达千所,截止目前仅尚存200多处。名人故居显示着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其中著名的文物建筑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九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都是古代的私家宅院。
“双塔影园”和“葑湄草堂”均是古民居,同属于苏州市政府划定的“控制保护建筑”。也就是说,这些古建筑虽然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有相当历史价值”,故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享受“准文物”的待遇。这是清代诗人袁学澜在战乱后迁入苏州,购得卢氏旧宅加以整修,因庭院里面不远处存有双塔,便题为“双塔影园”。史建华向记者介绍:“‘双塔影园’是在37号街坊改造中整体修复的古宅,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基本恢复出古宅旧主清末诗人袁学澜先生描述的‘堂构宏深,屋比百掾’的风貌。改造前的“双塔影园”有68户居民挤在一起,基础设施不全,脏乱差。我们首先把这些居民都搬迁出去,并与相关产权人及房管部门办理产权交换手续。接着根据文管会提供的资料,查阅古建筑相关主人的生平资料,制定对古建筑的修缮方案后报请文管会审批。方案审批通过后,再请香山古建的建筑施工队根据传统建筑的维修方法,对破旧不堪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从动迁到修复完整历时四年多,才使之成为最具苏州传统特色的建筑代表之一。”
葑湄草堂原为苏州旧城的一座私人住宅,座落在葑溪之上,临流筑室,占地0.2公顷,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左右通达,结构紧凑,左为住宅,右为花园,是典型的苏州私家宅邸。新沧浪在维修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其历史信息,尽量保存和使用原构件,对其建筑造型、结构和工艺进行考证和研究,采用了现代工艺,按原建筑进行了落地修建,彻底解决了古建筑的防湿、防蛀、给排水等问题,历时两年半。“葑湄草堂”在修葺后,完整保持了原有“三路五进”的整体结构,这是传统苏州大型民宅的典型风格,呈现出临水而建、粉墙黛瓦、斗拱飞檐、庭院清幽的景致。在这些基础上,史建华还适度调整了天井、围墙、窗体的比例,增设了门卫、洗手间、厨房、车库等基础配套设施,使其更能满足现代的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在2004年10月修缮后的“葑湄草堂”,一举荣获“中国建筑珍品大院”称号和“中国现代民族建筑综合金奖”两项国内地产业最高荣誉。
针对私家宅院传承历史文化,史建华用六个字来总结葑湄草堂这一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内敛、内秀、内涵。
史建华介绍说:“对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复完的古建筑,不仅使它的观赏价值得以重现,如何再现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新的价值,才是对古建筑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保护。因此,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我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更多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并对民族传统建筑有历史使命的古建筑发扬人,让他们在今后的历史开发长河中担负起保护的责任。和葑湄草堂一样,散落于苏州各处的200多所古建筑,也在同样期待着更多的民间投资商来让它们获得重生,使它们能够一直“传”下去……”
构建现代中式园林别墅――“姑苏人家”
史建华会品园、修园,也能造园。造园是对古典园林建筑更好地传承和光大。
史总说: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园艺、书画、雕刻、诗文、音乐、家具陈设、文物及古玩等艺术门类为载体的综合性艺术品,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符合“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美学艺术。这和现代都市人追求住宅区亲近自然,生态健康的人居理念相符。若能把传统建筑中的精华进行发扬,并与现代居住功能相结合,那么这样的建筑必定会成为优秀的建筑而跻身于当前繁荣的房地产开潮中,而不是被目前的西式风潮所淹没。他强调:“这是我们住宅开发的一个课题,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企业的价值取向宗旨。”
构建现代中式园林别墅――“姑苏人家”项目是史建华把古代园林风格与现代都市别墅科技相融合而运筹的现代派苏式园林住宅,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古代园林神韵和文脉精神的造园代表作。
史建华介绍:“‘姑苏人家’项目位
于苏州留园路69号,属于留园旁边的绝版地段,计划建造20多幢现代派顶级中式别墅,而且每幢各有特色。区别的特点是‘在传统特色基础上容入现代功能性的需求,强调把传统建筑和现代功能融合起来’,做到传统园林加现代住宅达到以人为本的极尽舒适效果。”
对于“姑苏人家”的建筑风格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之上有六大特点:第一、在设计上保证每套别墅的独立私属空间,采用封闭式高围分隔每户间私密环境,成为真正私家园林住宅。第二、采用分散式建筑布局与园林环境景观的自然结合,重现苏州古代园林特色房在景中,景在房中的优势。如会客、居住、用餐各区的分隔在满足功能差别的同时合理利用园林景观空间。第三、延续传统建筑的走廊连接各栋通畅交通需求同时体现出建筑与园林的自然结合,让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更适合江南多雨的季节特征。第四、园林庭院占地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有一定的比例是江南传统住宅的特征,更是该项目的重要设计特色。古典园林式的庭院再塑苏州园林精致细腻的文化内涵。第五,重点突出客厅在整栋传统建筑中的位置,作为独立的宽敞向阳建筑及享受中心花园外景。第六、彰显苏州派传统住宅的内敛、内秀、内涵综合理念。采用园林式景观的层次设计:山水树木、花草鱼虫的整体布置及以及砖石木雕、题匾楹联的苏派历史建筑文脉演绎在现代生活中。
史建华补充到:“该项目一期目前已进入精雕细琢、筑榭布局、种花莳草阶段,2007年5月对外公开。同时我更有信心让“姑苏人家”成为一个有档次、有品质和价格均为苏州最高的中式园林别墅项目,能代表苏州中式园林别墅项目的顶级水平,让它成为苏州日后中式古典建筑史上一个时代的见证物。”
精心铸造“吴都古建”品牌
“作为人间天堂的苏州,虽然有着丰厚的古典园林文脉资源,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苏州每年的住宅开发量达3000万平方米,可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连1%都不到。”史建华对于近年涌现中西式风貌的现代建筑比比皆是,体现苏州本土传统特色的建筑却寥寥无几的现象深感遗憾。
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就会追求更更高层次的居住享受需求,这样就会需要有一种完全的私人情趣空间生活,因此这些人只有在中式园林别墅中才能最好地体现。让所有的地产项目都成为中式住宅也是不客观的,随着房地产业不断提高及繁荣,传统作为一种差异化发展的建筑形态存在是必然的。由此可见,中式园林别墅注重对苏州古典园林的扬弃,将不适合现代人生活的部分全部改造。在园林别墅中添加电梯、地热、地下室、停车库,并保证通风采光等技术同时还可继承江南园林特色的神韵。如果开发商自身对中式文脉风格的理解有限,只一味强调形式上的模仿甚至复古是很达到其神韵效果,这样只会是“画虎不成反成犬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