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费一体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天这次全县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管理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加强我县房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管理,规范房地产行业税收秩序,保障全年财税收入顺利完成而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县上下和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和规范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管理工作,实现我县房地产业与财政税收收入同步增长、发展共赢的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就如何抓好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房地产税收是一个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规费和土地收入是一级政府筹措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加强房地产税费征管、做大房地产税收是一个地区提升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现实与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房地产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的税费贡献与其发展速度极不相称,整个行业存在大量偷漏税费现象。推行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管理工作,有利于公平税费负担,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堵塞税费流失漏洞,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全面推行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既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政府可用财力增长、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加速经济发展和实现财政增收的迫切需要,对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平安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的重大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偷逃骗税、搞“人情税”、“关系税”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自觉地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配合,创新机制,着力推进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工作。
二、把握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管理工作重点
我县对房地产税费实行“一体化”征管的主要做法是按照依法征收税费的原则,对承担房地产税收征管职责的财政、国税、地税、城建、土管、房管、经贸、人防等部门的管理体制和权限范围进行整合完善,在保证现行职责权限不变的基础上,以契税征管为把手,以数据比对为依托,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将全部税费在一个大厅进行“一厅管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出件”,为纳税人提供全面、公开、公平、公正、规范、透明、优质、高效的“一体化”服务,实现各个税种和收费项目之间的有机衔接。具体内容有五个:
一是以“先税后证”为基,做好“配合”二字文章。
征管中心要严格按照:
第一,房地产交易人到业务咨询台了解政策及办事程序,并由业务咨询台移交至税费申报岗。
第二,房地产交易人提供合同、协议等相关资料,并填好内部循环表,由税费申报岗审核后移交至税费评审岗。
第三,房地产交易人持资料交由税费评审岗核定应缴税费,再移交至主任办公室(领导岗)审核。
第四,房地产交易人持资料由领导岗审核签字后,移交至银行代办点缴款。
第五,房地产交易人持银行缴款回单,到计税岗开具完税凭证,再到计费岗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第六,房地产交易人持完税凭证和缴费票据到中心办证岗办理“四证”。至此,大厅办事流程全部完毕。
这6道办事流程办理税费业务,各项税费业务均要在大厅内部循环表上进行联审联批,项目资料公开传递,切实做到“阳光操作”。同时,城建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含商品房预集许可证)、契证、税票(含销售发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共“四证两票”要全部纳入征管大厅统一编号、统一办理和统一开具,同时逐步建立局域网实行电脑开票和发证,切实做到以票控税、以票控费、以票控证,先税费后办证,坚决杜绝税前发证、费前发证、私自发证的行为。凡涉及到税费减免的,必须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并以政府抄告单为依据,按照相关规定减免额度进行减免。任何单位、个人无权自行减免税费。
二是以“一窗服务”为纲,做好“效责”二字文章。
一体化中心内设有以财政局牵头,涵括地税局、国税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房产局、人防办、城管局、经济局、收费等十一个部门。房地产职能部门要派出懂政策、熟业务的工作人员担任窗口负责人,各窗口间要按照一体化工作流程,既分工又合作,在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业务操作要努力实现公开、公平、公正。一体化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在征收中主动落实收费公示制、办事公开制,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推行文明用语。如缩短了交易过户、产权登记等业务的办理时限,若企业或群众急需,能做到即受即办,当天办结。对急办产权证入学、入户籍及企业办理房地产他项权融资等实行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实行网上审批,做到岗位设置科学化、业务操作程序化、数据资料档案化,保证交易办证既安全又便捷高效。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房产、地税窗口的工作职责,确保政策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是以“系统平台”为轴,做好“操作”二字文章。
我县的一体化管理系统要依照房产、财政、地税三个部门工作流程来搭建,要严格按照由房管系统服务器、一体化系统服务器,通过交换机连接至各个部门窗口终端来实现业务处理,并通过VPN专线实现网络监控,必须集中体现出“以计算机管理为依托,信息共享,链式管理,数据控管”的先进管理理念,要达到税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要从根本上避免人情评估、虚假合同、少开税票等违规现象发生。
四是以“最低计价”为根,做好“防控”二字文章。
为保证最低计税价格的科学合理,我们要设置先进的最低限价系统,该系统需由房产基本信息子系统、房屋坐落地址智能匹配系统和房产计税价格数据库系统等三个子功能模块组成。该系统要在实地踏查并建立房地产基本信息库、专业评估公司结合信息库信息确定评估基准价格的基础上,自动通过内置参数对评估基准价格进行调节并最终生成最低计税价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房一价”,要努力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纳税异常,以达到保证房地产税收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目的。
五是以“数据共享”为控,做好“监管”二字文章。
数据共享方面:一是同步采集初始信息。以税费一体化征收软件为抓手,综合国土、工商、发改、规划、房产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建立建设项目基础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料数据在各部门传递共享,实现一表式采集、一户式存储,确保纳税人或缴费人涉税涉费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二是同步监控税费动态。在全角度、多渠道汇集缴款人动态信息的同时,注重分析与纳税相关信息,查找漏缴、少缴问题及成因,及时查漏补缺。三是同步制定计征标准。每年由财政、物价等部门组织测定县城各路段的基准地价、基准房价、基准造价,按个人、单位、开发商分类制定各项目的执收标准,报政府审批公布后执行,税费计征标准统一。四是同步征收税费。项目申报人在申请办证缴费时,必须同步申报纳税,税费同时缴清后,才能申领证件。
监管方面:一是要同步检查。不管是日常检查,还是专项检查或专案稽查,都坚持税费统查,查费必查税、查税必查费,分类掌握税费检查信息资料,分别加工整理,保障税费统查质量。二是要同步分析,着重从办证户应缴税费业务关联点入手,在纵横比对中,拓展检查深度的线索和方向。三要是同步结算,对房地产企业以年度税费结算为重点,同步结算税费征纳缴欠情况,着重查处少缴、漏缴等现象,有计划地加大欠缴税费清理力度,以收入实绩彰显检查结算实效。
三、确保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工作取得实效
(一)提高对一体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好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工作,既是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市局明确的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也是发挥税收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堵塞税收漏洞提高征管水平的内在要求。同时,房地产业税收作为地方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税收任务的完成。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树立起长远观念,坚持长抓不懈,切实把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作为近时期税收管理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积极履行协税、护税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协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清查清缴工作顺利进行。财政、地税、国土、房产、规划等部门要加强配合与协作,共同推进“先税后证”制度的落实,努力构建协税护税的控管网络。纪检、监察、审计、公安税侦等部门,要协助征收机关加大对欠税单位的查处力度,依法打击偷逃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广大群众和各房地产开发商要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做好清查清缴工作,如实申报生产经营及纳税情况,确保房地产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各征收机关要规范征管员的工作行为,严禁收人情税和随意减免税,严禁收受或索取纳税人财物。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深入开展对本地区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有关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查找和剖析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薄弱点、征管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四房”管理措施。
(三)切实做好对各级的日常督导和管理。要切实搞好对各基层部门的工作指导,采取现场督导、网上检查、巡查通报等方式,加强日常督导检查。重点要抓好调度,做好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经验的全面推广工作。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税费征收保障,是指地方税务机关(以下简称地税机关)以及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地方税费征缴的特点和要求,为保障地方税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所采取的监管、协助等措施的总称。
第三条本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税费的保障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地方税费征收保障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地方税费保障部门)包括公安、财政、审计、国税、国有资产管理、发展改革、统计、工商、物价、外贸招商、国土资源、劳动保障、质量技术监督、建设、房产管理、交通、水利、环保、人民银行、保险、科技、教育、卫生、文体、新闻出版、民政、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五条地方税费征收保障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依
法治税、应收尽收为目标,以综合治理、源头控管为主要方式。
第六条各乡镇办事处应加强对地方税费征缴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政府为主导、地方税费保障部门参加的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
第七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协助地税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依照法定税率计征税额,依法开展税费征收。
第八条各地各相关部门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越权制定涉及地方税费的文件,不得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不得干预地方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费。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及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税收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地税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及时调查,依法处理,并对举报人的情况严格保密。
地税机关对被举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查实后,按照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
第十条地税机关应当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无偿、优质、高效地提供税费咨询服务。
第十一条地税机关应当严格按照委托代征有关收费、基金等政府非税收入的规定,及时将政府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不得违规设立政府非税收入过渡户,不得擅自减免和违反规定就地分解。
第十二条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支持地方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涉税涉费信息采集的社会化和信息化。
第十三条地方税费保障部门与地税机关建立长效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与地税机关的网络互通,为地方税费源库提供数据接口,实现涉税涉费信息实时共享。
第十四条地税机关向地方税费保障部门索取涉税涉费信息时,地方税费保障部门应积极配合,无偿提供,不得推诿。
地税机关定期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所提供的涉税涉费信息利用情况。
第十五条地方税费保障部门向地税机关提供涉税涉费信息,包括书面、磁盘或网络等传递形式。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在编制、调整地方税费收入预算草案时,应当充分听取地方税务机关的意见,并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的规定和省、市人民政府有关地方税费征收经费政策的要求,将地方税费征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十七条审计部门应将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对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公安部门要依法查处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为地税机关查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身份证号码、暂住人口居住、境外人员出入境及其他与税费相关的信息提供方便与协助;纳税人欠缴税款达到一定标准,出境前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的,经地税机关报备后,公安机关应阻止其法人(负责人)出国离境;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在办理车辆年检时,对不能提供车辆完税证明或免税证明的,暂缓办理年检手续,并将情况及时向地税机关通报。公安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机动车辆注册登记、驾驶员培训、房屋租赁和外籍人员出入境、就业、流动等信息。
第十九条工商部门对申请办理工商注销手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审查时,发现其不能提供税务登记注销证明的,应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前通知地税机关。每月终了后15日内,工商部门应向地税机关提供工商经营业户开业、变更、注销、吊销登记等信息;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提供个人或企业股权变更登记信息。
第二十条每月中旬和月底,国税部门和地税机关相互交换税务登记信息。
第二十一条国土资源、房产管理部门应当为地税机关查询土地权属和转让、房屋销售合同备案情况提供协助,对申请办理土地、房产权属变更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提供发票、完税证明或免税证明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税机关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应税矿产储量、计划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等信息。房产管理部门向地税机关提供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转移、变更、注销等登记与交易、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和房屋拆迁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建设部门在工程承揽、中标合同签定后20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工程招标项目资料、项目合同备案信息和拆迁动态信息;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信息。
第二十三条发展改革部门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核准情况等信息。
第二十四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通知地税机关参与企业兼并、划转、转让、改组等事宜,并于批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兼并、划转、转让、改组改制等详细信息。
第二十五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为地税机关查询纳税人的账户开立和动态情况、实行税收保全及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提供协助;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申请开设银行帐户时,不能提供税务登记证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办理相关手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设账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应在账户中登记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记纳税人的账户账号。
第二十六条环保部门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排污费核定、缴费人基本情况等信息。
第二十七条外贸招商部门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已落户投产的项目名称、引荐人、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地点等信息。
第二十八条统计部门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规模以上工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注册类型、分行业增加值、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综合统计资料等信息。
第二十九条物价部门在每月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公益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信息。
第三十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登记、变更、注销等情况。
第三十一条水利部门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水利建设项目等信息。
第三十二条交通部门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交通建设项目信息、车辆船舶营运证发放等信息。
第三十三条科技部门在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和专利技术转让等信息。
第三十四条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要为地税机关查询残疾人证发放信息提供协助;民政部门在每半年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社会团体、福利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变更、注销等信息。
第三十五条教育部门于每半年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新成立的各类办学机构的审批信息。
第三十六条卫生部门于每半年度终了后15日内,向地税机关提供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变更登记、注销以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核定信息。
2017年在财务领域有两大关键词,即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进入深化阶段和实践阶段,为适应财务2.0 时代,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应分别满足会计工作岗位及会计技能抽考中的会计手工和信息化处理的能力要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程中的手工操作与财务软件操作训练,掌握与巩固会计业务流程中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培养多元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财务2.0时代下实行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背景研究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会计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将传统手工模式从大量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用友网络2000年提出以“预算、核算、结算”三算合一为核心思想的财务管控1.0时代,发展到如今以“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为核心的财务2.0时代,大量的中小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虽然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尚未形成需求,但是对用友集团旗下诸如U8/U9、电商、O2O等其他产品依然存在很大的需求。而高职教育主要向这批中小企业输送会计人才,因此会手工、会电算,能够融会贯通的多方位会计人才正是我们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的,面对多变且不确定的就业环境,将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结合起来的《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更能够适应企业多元的会计人才需求,实现实训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同时,2017年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竞赛也新增了管理会计的内容,且分值较高,因此为适应财务2.0 时代的到来,在先手工后电会的基础上,应在会计实训课程中加入部分管理会计内容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经营意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协调能力。二、财务2.0时代下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财务2.0时代下的《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面对模拟仿真的实际业务与原始凭证,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按照实际会计岗位分工,依次从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用友U8 系列)两种方式出发,对企业完整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会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同时加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加强学生的预算管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大局观。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erp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在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内控制度要求下的业务协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创新品质,以及在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巩固会计基础知识、加强核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开展会计业务的手工操作及电算化操作,同时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要求,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进而完成从手工向电会、从理论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实现知识的系统应用与操作,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会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财务2.0时代下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采用先手工处理后财务软件处理的方式,通过分岗位实训完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任务,训练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业务操作能力。具体而言,本课程以一个工业企业的案例资料先进行手工会计做账再进行电算化做账,便于对比和分析。1.模块一:手工实训本课程通过在主体企业财务部门不同岗位如: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训练学生从事财务部门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下表为主体制造企业核心岗位技能标准分析:
(1)认知企业与会计工作按照了解案例企业概况;产品及生产基本流程,市场与客户;熟悉会计岗位与工作流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选用。(2)手工建账根据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管理规定进行手工建账,手工建账包括建立总分类账、日记账、明细账、备查簿。(3)日常业务处理识别并审核各类原始凭证,进行日常费用核算、缴纳税款核算、销售与收款核算、采购与付款、收发存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固定资产采购、无形资产购进、融资核算、对外捐赠核算等。(4)成本核算修理费、水电费、职工薪酬核算、计提折旧核算、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核算,计算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销售产品成本并进行结转。
(5)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坏账准备与费用计提。计算税费、账务处理、利润计算、分配利润、期末对账及结账、会计档案管理。(6)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预算表用于手工方法、Excel表等方法,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进行财务指标计算,进行图表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现金预算表、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2.模块二:电算实训(1)了解财务软件用友U8 系列最新软件(目前是V10.1 版本)的基本情况。同时,按照教材内容了解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组织结构,会计信息化基本工作流程等。(2)建账及各模块的初始化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建立账套、设置操作员、授权以及账套的备份,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由会计主管进行各模块的初始化。(3)日常业务处理在各模块中进行相应日常业务的核算,包括缴纳税款核算、销售与应收业务核算、采购与应付业务处理、收发存货(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模块处理、薪资模块处理、对外捐赠核算等。
(4)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各子模块的期末处理,总账的期末处理,包括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入库、各项税费的自定义转账及生成,期间损益的结转、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期末对账、记账、结账,以及查询自动生成的各项账簿。(5)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预算表运用财务软件中的报表模块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自定义报表,比如财务分析表,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公式,生成数据,做出相应的图表分析,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现金预算表、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面向群众、改善服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归口管理、规范经营;国有为主、民营参与;规模经营、适度竞争;市县一体、城乡统筹;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通过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整合现有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经营模式,调整公交路网布局,合理设置公交站点,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改善公交车辆档次,提升公交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畅通有序、富有活力的城乡公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二、总体目标
根据目前城乡公交发展现状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争取用二年左右时间,建立完成城乡公交互相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网络新机制,着重要做好三个优化、二个完善、一个提升。
三个优化:一是优化经营主体。根据目前公交企业现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二是优化线路资源。按照方便百姓、效率优先的原则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整合,建立市、县公交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畅通便捷、优质有序的城乡公交网络;三是优化运行环境。根据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要求,对城乡公交行业实施政策规定、服务标准的统一。
二个完善:一是完善站场建设。加快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的建设,建成与公交发展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站场基础设施;二是完善道路设施。树立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原则,确保公交车辆畅通行驶。优先改造影响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和道路交叉口,路通信号系统应使公交车优先通过。对现有公交站台分批进行港湾式改造,具备条件的道路应逐步开辟公交专用道,有关道路绿化及其他设施应有利于公交车的安全通行。
一个提升: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公交行业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管理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
三、改革重点
(一)整合经营主体
按照尊重历史、适度竞争的原则,基本保持目前三家公交企业现状,即*市公交总公司、*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县公交公司。对*市公交总公司下属的袍江工发中巴公司,*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下属的*县汽运巴士有限公司及*县舜江客运有限公司,由所属公司整合。通过深化公交企业改革,有利于现有公交企业扩大优势,形成规模经营。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交企业优胜劣汰和公交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原则,加快制定《*市城乡公交发展规划》、《*市城乡公交线网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城乡公交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努力完善城乡公交线路网络,严格控制*主城区内公交线路总量,适当减少*主城区主干道上运行的公交车辆,既减轻*主城区的交通压力,又能满足市民乘车需求;大力兴建公交站场,提高公交标台基础设施,满足公交车辆的运营需求;因客制宜,灵活机动,针对客流量大的乡镇、旅游区采用快速直达和普通线路相结合的形式运行,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城乡交流。
(三)调整公交线路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整合公交线路,合理归并站点,调整过密站点,实行利益补偿。因线路调整过程中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相应在另外线路配置上给予利益补偿,最终达到“优化线路、普遍服务、提高效率、畅通道路”的目的。目前已进入城区主干道路营运的乡镇公交线路,在同方向基本保留一条主线可沿城区主干道通行外,其它线路一般沿内环线进入指定的公交站场;新规划的市区到柯桥、袍江组团以及到东湖、兰亭、禹陵、柯岩、吼山五大景区的线路和车辆可以进入*主城区,其它所有线路的公交车辆只能经过内环线到指定站点,不得进入内环线以内道路。
制定《*市城乡公交线路专营办法》、《*市城乡公交线路招标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公交线路经营权特许制度,确定经营年限,建立退出机制。对历史形成的与公交规划一致的现有公交线路,通过办理确认手续,准予特许经营。新增、到期的公交线路,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拍卖和服务质量招投标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四)建设公交站场
按照“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原则,对公交站场进行有效利用。采取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对现有市区和*县的公交站场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国有控股的*市公交站场经营公司,负责市区和*县公交站场的经营管理。公交站场经营公司以*市公交总公司、*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县公交公司现有公交站场为基础,对三家公司的公交站场进行资产评估,按照资产评估价值共同参股经营。站场经营公司管理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站运分离的模式,公交企业使用公交站场采取租用方式,站场经营公司负责公交站场的建设、日常经营管理和维护。
以市区环城河周边地区为依托,加快建立一定数量的公交枢纽站,从县城及乡镇到市区的公交车一律进入公交枢纽站,乘客在枢纽站中转换乘。加快建设公交始发终点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在学校、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客流集散的乡镇(街道)和大型商业中心、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及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城市主次干道等,都必须规划建设公交场站设施,逐步使现有占道的公交始发终点站全部退路进场。
(五)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城乡公交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公交“一卡通”、“城乡通”,加快城乡公交智能化系统、电子站牌、电子调度平台等建设。对原公交IC卡公司进行重组改造,分别由*市公交总公司、*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县公交公司进行合股组建*市公交智能信息有限公司,开发、应用公交智能信息系统,如公交电子站牌、公交车辆GPS调度平台、公交自动语音报站、公交站场监控等系统,制定公交IC卡的发售、使用、结算等规则,负责公交IC卡的发售、结算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和*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市区和*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人事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公安局、*县政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
(二)成立管理机构。设立*市公共交通管理处,负责全市公共交通的行业管理,与*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合署办公,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
(三)规范行业管理。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和*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意见》,制定《*市城乡公交客运管理办法》,对城乡公交实行统一的发展政策和经济政策,采用统一法律法规体系。交通、财政、税务部门依法对全市公交车辆和经营单位,按统一的政策征收税费,达到城乡公交一体化车辆税费征收政策的基本统一。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部门对城乡公交运价进行一次调研,制定合理、惠民的城乡公交客运票价体系。城乡公交车实行统一的公交票价,取消车站站务费,真正让利于人民群众,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制定《*市城乡公交行业服务标准》和《*市城乡公交线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由市民对三家公交公司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议,每月在媒体上公布考评结果。城乡公交线路服务质量实行年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制定政府对公交行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公交车辆更新、站场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对市、县公交事业给予的政府补助或优惠政策应继续保持并逐步加大。逐步实行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税费政策、运作标准、服务标准、经营方式和优待政策等“八个统一”。
五、实施步骤
市区和*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8月),制定方案,《*市区和*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年12月底之前),编制规划、企业整合、经营特许。
1.制定《*市城乡公交发展规划》和《*市城乡公交线网专项规划》;
2.完成*市公交总公司、*市汽运集团公交分公司对下属公司的整合工作;
3.制定《*市城乡公交线路专营办法》,推行特许专营制度,确认全部公交车辆经营年限;
4.整合、调整不合理公交线路;
2、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着手规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上半年,市本级率先进行零余额账户清算试点。
3、继续做好政府采购工作。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扩大工程采购范围。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采购的刚性。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4、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中央改革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乡村运转需要。开展对农村中小学等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和完善配套改革,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扎实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深化“票款分离”工作,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规范执收执罚单位执法行为。
6、盘活财政资金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个存量。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合理确定财政供给范围。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制定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的政策,盘活行政事业存量资产,提高其利用效能。
7、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积极消化老粮挂帐问题,推进市直粮食附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8、不断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对财政专项资金特别是转移支付资金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强化财政内部监督,落实好内部监督各项制度,规范财政部门理财行为。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即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XX县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
一、XX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我县从县情出发,在调整结构上做了许多努力。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已发展乡镇企业1.4万家,总产值达30多亿元,使我县工商企业得到一定发展。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政府提出“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要求,使高优项目得以快速发展。第三,实施海水养殖“内转外”战略,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海水养殖结构,不单是养殖品种的数量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养殖生态平衡问题。于是,政府采取措施,在调整养殖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扶持发展紫菜、大黄鱼养殖,大力扶持名特优水产养殖。禁止无序的海洋养殖。尤其是在东吾洋养殖超负荷的情况下,采取“内转外”的养殖发展战略,使海水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我县在沙江龙湾设立了“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进粮食、经作、蔬菜、瓜果等600多个品种,能适应的有30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达20多个,并向社会提供良种。十多年来,供种累计面积达20多万亩,为我县引进良种,尤其是台湾良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县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第二、三产业落后。霞浦县20__年农村三产结构比例为46.3:43.3:10.4,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霞浦是“海洋县”,渔业产值占整个大农业的63%,就海洋渔业中,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海水养殖业是霞浦的主导产业。但因产业链的中断,使得发展极不稳定,反反复复。海带的发展,似乎到了极限。相关的问题齐发,海区布局、虫害、销售,多种收费,致使海带养殖户难以承受。对虾养殖、淡水鳗养殖以及大黄鱼,似乎在走着重复的老路:开发快速发展衰败。
优势产业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能稳定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比较盲然。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我县农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问题。就目前已发展至9万箱,投入数个亿的大黄鱼养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黄鱼品质开始退化。天然大黄鱼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养殖大黄鱼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县居民也要买外地产的“珍珠米”之类,不愿买本地大米,就因为品质比不上外地大米。我县全国最晚熟优质水果涵江荔枝,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打开市场。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XX结构调整面临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调整空间有限。霞浦土地面积为27万亩,粮耕面积要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政府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
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政府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政府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央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政府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
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两岸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如果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近,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如果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果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关键。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政府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如果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章就近几年伴房地产业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税款流失现象做了分析,并对改进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
房地产税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税收新的税源增长点,其税收征管也日益成为了税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范围广、税费项目繁多、重复课税、税负不公、收入分散且隐蔽性强,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漏征漏管的多,税收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北京为例,2007年北京市地税部门共清缴历年稽查欠税4.59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就达2.56万元,占欠税总量的55.8%。本文根据房地产税收征管问题的成因,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征管。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现状和问题
1、相关的税收法规制度不完善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有关房地产税收方面的权威大法还是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尽管后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做过各种各样的补充和修改,但作为上位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尤其是我国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而私人财产登记制度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房产、土地、户籍等有关管理部门与税务机关的协作配合不够,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造成财产税收的流失。同时目前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房地产开发、转让、保有诸环节涉及到的税(费)种有10多个,相关的税收政策正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中,政策变化快难以掌握。
2、房地产企业纳税意识不强
一方面,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数都是在取得土地开发权后,注册登记的,财务人员就地聘请,开发企业的股东也只是房地产行业的行家里手,对税收法规和政策了解不多、学习不多,加上工程开发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周转较紧,造成了企业欠交税款情况较为普遍。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社会背景和社会活动能力,他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和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干扰和影响着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因此,他们在税收上往往是能偷则偷,能逃则逃,“勇”于以身试法,纳税意识比一般的纳税人更差。
3、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在房地产企业,不做账、做假账、记流水账、账务混乱等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些房地产公司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将部分收入或预收账款直接存入老板私人账户,不及时在会计上反映该部分收入,或将其混入其他往来账户;将预缴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记入预缴年度的扣除项目,违背了配比原则,减少了企业当年的利润;与往来单位交叉摊计费用,将对方成本费用在本企业账上反映,虚增成本费用,偷逃税款;多头开户,隐瞒收入。这些不规范的会计核算,为其偷漏税提供了方便,加大了税务稽查的难度。
4、房地产经营项目难以管理
房地产企业对房屋的开发,要涉及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但是目前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的合作只处于相互约定和协商的状态,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必须召开部门问的协调会议才可解决,缺乏相应的激励制约手段,未能实现信息共享,难以实现房地产行业税源的源泉控制。使得一些房地产企业有机可乘,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
5、税务征管能力不强
一是稽查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稽查工作效率不高,查处力度不强,违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者的侥幸心理。其次是税务部门出于扶植企业发展、维护税源的考虑,征管力度较弱,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持“仁慈”心理,处罚较弱,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处罚决定得不到严格执行,往往流于形式。第三是行业征管手段滞后。目前,许多地方对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征管还处于“粗放”阶段,特别是征管手段上还不能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信息共享难、操作处理慢。
二、加强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措施
1、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我们要针对房地产税收政策的一些缺陷,加大改进力度,力求每项政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不留漏洞。对自用没有同类可比价开发产品的房地产企业,要求其提供法定评估机构的评估证明严格界定拆迁补偿费,建立拆迁补偿费列支的管理和审批制度;制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计税成本的基准定额,加强审核、管理力度,有效堵塞偷逃税漏洞。
2、提高纳税意识
一个良好的纳税企业服务体系和精心策划而有目标的税法宣传活动,对促进纳税企业守法至关重要。为了促进自觉守法。税务机关必须通过良好的宣传方法向纳税企业提供持之以恒、公正、礼貌和快捷的服务。宣传方法应该是通俗简明,达到即使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纳税人也能够理解。同时税务人员对不同的纳税人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宣传税法、规章、规定和通告,以便提高其遵章守法水平,从而减少对税收的误解。把申报纳税变成公民的自觉行为。还有加强税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税务机关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企业和个人房地产方面的信息,为税收征管其他环节提供基础,而且可以通过与银行等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网了解纳税人的收入及经营情况。而纳税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多数纳税相关信息。尤其是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可大大缩小征纳双方之间的交往成本。可见,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于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促进作用。
3、加大房地产税收稽查力度
为了防止房地产企业的偷税漏税,稽查人员在对房地产业开展检查时,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实行主查人责任制,明确职责,加大考核力度。第二,每年都应重点安排若干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在开展全面性的税收检查基础上,分析、剖析加强税收管理的对策和措施,提出有效的办法和建议。第三,加大对存量房交易完税凭证的检查力度,依法追缴应纳税。对违法行为,要加大曝光和惩罚力度。第四,各税种检查相结合,加强对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的稽查力度。国税、地税、财政、金融、审计等机构应加强联手配合,互通营业税、所得税及其他税种的纳税评估情况,相互印证,联合开展对房地产的重点、交叉稽查。
4、实现房地产税收一体化
在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中,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应以存量房交易环节所涉及的税收征管工作为切入点,主动与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整合征管资源,优化纳税服务。首先,各级地方税务、财政部门应与房地产管理部门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充分利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信息,建立、健全房地产税收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税源登记档案和税源数据库的信息;定期将税源数据库的信息与房地产税收征管信息进行比对,查找漏征税款,建立催缴制度,及时查补税款。其次要开展科技创新,开发“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软件,多方采集房地产企业的涉税信息。同时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机制,明确部门职责。
5、提高税务征管能力
一是要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要在人员录用上力争吸收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并定时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稽查人员加强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二是改进征管手段,提高科技含量。要不断提高房地产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在税务机关之间、部门之间、税企之间充分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可由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或政府信息管理部门牵头,在政府共享平台上搭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规划、国土、房管、财政、税务等部门相关信息要实现共享。同时加大以票管税力度,全面推广使用电脑版建安、不动产发票。
【参考文献】
[1]赵晋林:当前我国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涉外税务,2004(4).
[2]韩雪: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的博弈分析[J].税务研究,2005(5).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物流 经济一体化
近20年以来,以上海市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以大都市圈为依托的特大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鼎足一极。截至2002年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总人口约1.3亿 ,土地面积共21.3万平方公里, GDP已超过23万亿元,物流服务需求规模巨大。随着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增长日益呈现出新的特征和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经验,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但就目前而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个城市,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若干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空间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严重,物流业的发展处于低水平增长的状态。从区域一体化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要有战略远见、前瞻性地做好长江三角洲区域多物流中心战略整合工作,用全新的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姿态来面对这一课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度和关联度正在不断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和规范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多样化,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外向性和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加,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日益提高,吸引外资力度大大加强。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加速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进程,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物流产业的发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将会明显加大。
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转移,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我国入世后市场准入承诺的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潜在的巨大市场成为世界各国企业面前诱人的“大蛋糕”,《财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中国的产业部门正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一环。当前,许多国际跨国公司的战略中心已发生改变,我国正在成为诸多国际跨国公司的“国际采购中心”、“就地补货中心”和“海外制造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领先的制造业基础和多个优势产业,全球制造业战略转移的这一进程将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经济一体化催生长三角物流业发展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内生增长型经济向外生增长型经济发展,区域国际贸易总量水平迅速扩张,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得到长期有效地推进,其整体效率将稳步提高,不久将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基地,成为对我国中西部实施产业转移和带动的基地,这将势必催生长江三角洲地区便捷、高效的物流产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件和机遇,但纵观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15个城市的行动普遍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网络体系建设缺少协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若干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造成了人为的混乱和重复建设,这表明行政壁垒的障碍相当严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内耗、低效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的区域,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在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网络建设要树立区域一盘棋,甚至全国一盘棋,营造全局的、系统的观念,确保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长三角物流资源整合重组与区域物流网络空间布局
物流整合的基础实施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港口群的建设,尤其是宁波跨海大桥前不久奠基动工及绍兴正抓紧筹建绍兴至嘉兴的第二座横跨杭州湾的大桥,使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上海之间的车程缩短到2小时以内,整个地区进入同振共荣的“两小时经济圈”,15城市内的百余城镇产生“同城效应”,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多物流中心整合提供了一个抓手,将有力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连接江浙沪15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地建设实施阶段,三省市都已制定了5年内相互衔接的方案。到2005年,江苏省内高速公路网将融入到长江三角洲交通体系内,跨越长江的通道建设加速,沿江的高等级路网建设加快,路网的连接和配套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与上海、浙江的交通对接和出省通道的建设加强。到上海世博会开幕时,长江三角洲将形成高速公路基础网络以及各省市之间的快速通道网络,建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重要交通枢纽网络、各省市工业区、各省市物流集散地之间快速联系的高速公路网。这些无疑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网络体系的空间布局与物流资源的整合重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施条件,整合成为真正的物流无障碍经济区域。
长江三角洲现代物流整合战略
发展区域物流战略联盟 根据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市域物流的不同要求对长江三角洲15城市现有的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优化,统筹布局,实现物流系统战略重组,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构筑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网络、高时效性的区域物流网络和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物流网络,并大力区域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
提升长江三角洲物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的新形势,和国际接轨,加快长江三角洲物流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力争用技术手段解决体制问题,建立长江三角洲的快速通关系统。现代物流业作为复合产业是各种高新技术的有机集成,包含先进的运输技术、信息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高技术人才。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全面运用于物流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打破区域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制约,保持物流过程的透明度。
全面实施长江三角洲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基于物流环保化的发展趋势,抑制物流过程中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排放、对交通的阻塞等,净化物流环境,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在长江三角洲全面推动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按照环保的要求对长江三角洲的物流系统进行整合升级改造,控制物流系统污染源,建设长江三角洲生态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统一长江三角洲物流业税费标准体系
长江三角洲15城市财税部门,依统一合理的原则,根据现代物流业的分类体系,对新出现的各种现代物流业的服务业态和经营类型,建立长江三角洲统一的物流业税费标准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税费标准体系,来促进长江三角洲物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构筑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良好物流环境,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有机的无障碍物流链,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获得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效果。
长三角多物流中心整合构想
从目前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的区域,各省市物流发展不平衡,物流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要实施长江三角洲现代物流的整合战略,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供应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实施构想:
成立长江三角洲地区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实施长江三角洲现代物流的整合战略。塑造长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包括统一的产业政策、市场管理法规、各省市协同工作机制等),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的产业政策。建立统一的物流网络体系,构筑统一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物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资源,塑造区域物流服务品牌。
政府推动与民间参与并举,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竞争共生,按照WTO规则和国际接轨,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新举措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深入的21世纪,市场经济竞争日益白热化,这无形中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生存的压力,尤其是其税金缴纳方面,已然成为影响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之内,应用新型的税收筹划方式来尽可能的降低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涉税开支和风险,实现合法范围内的避税和减税甚至免税。这样,房地产企业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法,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这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经营风险较高,建设及销售周期较长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其意义巨大,是有效减少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理财途径。
一、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我们基本上还是有些定义和说法的。那就是说,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一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了最小化企业自身的税费负担,而在遵循相关税法以及符合一定的税法意图的前提之下,依据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政策,事先安排和筹划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融资,投资,经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并以此为依据选取最佳纳税方案,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企业免除,减少或递延纳税义务等目标,以期最终获得最大的涉税收益。从本质上来说,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并不等同于违法性质的偷逃税收行为,更不是骗税行为,而是合法性质的税收收益最大化的理财方式,它符合国家的税法立法精神,是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而提高科学合理纳税意识的必然结果,是房地产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属于理财问题,还是房地产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于具有独特生产经营特点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其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就必须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此外,房地产企业的自主筹资金额巨大,财务管理周期长,开发的项目风险大、投资决策责任重、要求严,且其财务涉及面广、管理难度与责任大,这些都要求房地产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但是,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纳税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对于纳税还存在不少认识方面的误区,误认为纳税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习惯于把税费筹划放在事后进行,且其对于纳税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以至于房地产企业很多存在偷税逃税现象而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鉴于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进行税收筹划工作,以适应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房地产企业一旦实现有效的税收筹划工作,就可以帮助企业自身实现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目标,维护了国家的合法权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有利于帮助国家对税法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修订。
二、房地产企业税费筹划新举措
房地产企业进行合理税费筹划是其应有的合法权益,只是由于各种经济,税收,管理以及避税技能等方面的因素不同,使得房地产企业的避税机遇和税收收益也各有千秋。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掌握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还得充分了解各项税收制度,了解内外部存在的多种税收筹划方式的选择可能性,构思出一套税费筹划的基本思路,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更新变换来设计一个全新的,科学可行的降低税费支出的方法。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其生产的产品基本包含了三个阶段,即项目立项,项目建设以及项目销售,因此,房地产企业进行税费缴纳筹划主要可以从这三个阶段来具体操作。(1)项目立项时,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包括:第一,应该选择合适的建房方式,改变习惯上自建并销售房产的行为,比如说利用代建或者合建等方式来进行较大空间的税收筹划。在进行房产代建时,要确定最终用户,进行定向开发,从而避免开发后销售缴纳土地增值税,这样可以减轻税负。在进行房产合建时,房地产企业可以合法减少土地增值税,还可以合法免掉营业税的缴纳。第二,房地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发多处房产以及进行不同方式的核算来为企业自身提供多种税收筹划的空间。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进行合并核算的税收利益更大一些,但并不排除说分别核算也有更有利的情况,那么,房地产企业到底进行如何核算,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项目建设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包括:首先,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扣除项目,从而使得房地产的增值率不超过20%,那么,就符合“土地增值税在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不超过20%的情况下可以免征”的政策,从而享受土地增值税的免税待遇。这是一种税收筹划方式。其次,房地产企业还可以通过筹划相关的借款利息来进行税收筹划,这是由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资金特点决定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把完工前的利息费用计入开发成本等增加扣除项目,从而从税基和税率两方面减轻税负。还可以把完工之后的利息支出进行增加项目扣除,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最后,房地产企业还可以把销售与装修分散开来,以分散经营收入,从而也能实现税基和税率的减少,税负也就相应的减轻了。(3)项目销售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来合法合理的减少税负。具体来说,首先,房地产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销售分公司来直接负责销售工作,这可以大大增加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空间。其次,房地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减少账面收入或递延纳税时间来进行税费缴纳筹划,比如说房地产企业可以委托销售公司来销售房地产,并和销售公司协商开具销售清单来尽量递延纳税义务,还可以避免销售公司缴纳营业税。
此外,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税收筹划方式以外,房地产企业还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减免税税收优惠政策条款来达到减税、免税的目的,前提条件是房地产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使自己符合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一旦用足用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企业避税筹划的重要方式,当然,企业要注意不能曲解或者滥用优惠政策,否则,得不偿失。另外,房地产还可以利用纳税临界点来避免承担较重的税负,还可以巧设分支机构来进行纳税筹划,或者适当推迟土地的开发时间来进行纳税筹划,亦或是优化一定的收入结构或者筹划置业房地产的大修理支出费用来进行纳税筹划,还可以筹划选择不同的配套设施开发成本进行纳税筹划等。诚然,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由于涉及金额较大,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需要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注重规范性筹划,切不可只重投机;要构建整体的税费筹划思路和方案,做到战略战术筹划兼顾;要把结果性筹划改为事先筹划,从而使得筹划从补漏性向前瞻性发展。此外,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系统性的全盘性的税收筹划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防范纳税筹划潜在的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有机调和。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涉税金额巨大,针对其的税收政策既有共通性,又有行业特殊性,作为房地产企业相关的财务人员来说,必须首先综合了解企业的各种情况,并在扎实的税法基本功知识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认真把好税收筹划关,在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基础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并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实现企业的最优化资源配置,在合法合情合规范围内创造企业的最小化税费支出,这将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偏明.房地产开发企业理税顾问[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黄玉滨.集团公司税收筹划工作应注意问题[J].会计之友.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