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老年综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综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综合管理

第1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组别进行均分,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为1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为(70.21±5.23)岁;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为14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1岁,中位年龄为(72.11±5.89)岁。对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性别与年龄在内基础信息予以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给予正确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常规用药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且进行全面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饮食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控制中饮食是关键因素,人体血脂、血糖以及血压与食物中食盐、脂肪都存在极大关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饮食控制,降低身体胰岛负担,对自身体重进行控制,改变机体内部代谢紊乱现象。提醒患者不可以暴饮暴食,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每天钠盐摄入量在3~5 g/d范围中,告知患者多食用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类食物。②树立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医院及时召开护士长例会,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培养医护人员沟通技巧、护理理念、人性化服务意识,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切实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交接班制度,对药物、注射灯光进行认真核对,构建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对于不同患者予以不同管理,护士长夜班需要进行查房,及时汇总护士护理情况,健全医院消毒室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③出院指导,在老年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正确用药剂量以及方法,在患者出院之后予以精心护理,且告知患者饭后需要多运动,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且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体重控制率、高血脂控制率、高血糖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TG(高脂血症)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体重控制率、高血脂控制率、高血糖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LDL、TC、TG等指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出现不满意为0例,一般满意10例,非常满意为18例,总满意例数28例,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经护理后参照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不满意为8例,一般满意12例,非常满意为8例,总满意例数20例,临床护理满意度71.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3 3,P<0.05)。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是慢性常见疾病,是因老年患者体内出现脂代谢紊乱引发的动脉内膜上沉积脂质且大量粥样化堆积脂肪之后出现白色斑块[2],在患者脉内膜堆积一定量白色斑块可能促使动脉腔狭窄,不能顺利进行血液流动,继而引发心脏供血不足,最终发生冠心病。若患者合并高血脂发病可能增加沉降脂肪的速度,缩短形成白色斑块的时间,提升血管发生狭窄程度[3-4],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病,相比正常人,机体内部血流速存在极大差异,降低血脂沉降速度;若患者合并高血糖发病,血糖也能促使内脂质快速沉淀,同时也会沉淀血糖,提升斑块病变速度,此外研究发现患者血液脂肪含量与体重存在一定关系,如果患者超重,会增加血液中脂质含量。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体内都存在一种及以上高危因素,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控制高危危险因素十分重要[5-6]。综合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护理经验建立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心理强度,为患者建立良好心理情绪,辅助患者构建良好生活习惯,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相比较常规护理管理,综合护理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促使全面提升医护人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予以综合护理管理具备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发生疾病的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控制患者高危因素具备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水娜.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78-180. 

[2] 赵勇莉.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35):7495-7496. 

[3] 刘照芹.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与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71-72. 

[4] 王建英,李英涛,李娇,等.老年冠心病80例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61-162. 

第2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人员;激励机制;综合素质

一、提出问题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海市2008年从事社会福利行业的人员,国有单位的职工平均年收入为47410元,集体单位为18487元,其他单位为21171元。护理人员的年收入大多处于18000元-20000元不等。现阶段养老机构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与国家行政单位人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作为需要较高社会支持的行业,社会化运作还未能启到社会效应,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养老机构无法大规模增加职工的薪酬。况且,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社区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整体年龄有逐渐偏高的趋势。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进入社区养老机构从事养老事业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家政服务人员待遇低下、频繁跳槽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等问题,是社区养老这种新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已有研究及本文的立场

对于我国社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异常丰硕,但是对于社区养老中的护理人员的研究则为数不多。在仅有的研究中大多侧重于护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且研究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实证研究。黄岩松等人着重探讨了养老机构人才的培养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措施。比如待遇较低导致从事护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校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无法做到专业对口,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锻炼机会较少等(黄岩松2006)。

虽然这些学者都提到了研究机构养老中护理人员技能与素质,并从多个角度采取诸多措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养老制度受到了挑战,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缺陷,服务人员的需求得到了格外的关注,但他们仅仅从培训方式上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如何完善护理人员晋升制度上入手,忽视了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老年人需求和护理人员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通过配合现有制度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督促老年社区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解决当前服务水平差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

以松江区某街道的敬老院为例,自2000年由政府创办以来,该院在某街道的养老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松江区的其他敬老院相比,该院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有较深的资历和实践经验。以其作为研究对象,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出松江区社区养老事业的现实情况。

调查对象为该院院长、护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老人。共计85人。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作为研究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调查内容分为3个部分: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户籍、学历、属于何种社会群体等;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薪水、工作强度、自我实现);影响社区护理人员素质的因素。

该院共有老人75名,平均年龄在为82岁,其中需要一级护理的为5人。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约为1:3。工作时间为24小时,实行轮换制。护理员的年薪在18000元-20000元。调查通过对该院22名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对6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籍此了解老人对于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问卷实发65份,回收60份,合格率92.3%。该院的护理人员共计22人,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占91.5%),以初中学历为主(占73%),护理人员多数为本地户籍(占68%),以退休职工为主(91%)。无人拥有高级职称。调查显示,8%的护理人员选择晋升机会少,50%认为待遇太低,42%选择工作辛苦,压力过大。总的来看,该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劳分配制度不合理

该院在实行社会化运作之后,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采取的是差额补贴方式,与政府包办之前有所减少。此外,资金不足导致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待遇降低。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繁重,休息时间较少,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使得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度较低,自我价值也难以实现。

(二)制度老化

该院所沿用的管理制度为1999年的管理标准,无法与现今的社区发展相匹配。尤其在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上,尽管进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都会经过正规的培训程序才能上岗,但高素质人才不愿到社区养老院工作的事实,让养老院在实际招聘时的准入制度形同虚设。此外,对于护理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也多为基本医疗知识培训,无法满足在老人突发急病下的护理要求,实际的护理范围非常有限。

(三)社区支持度不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居民社区的依赖性降低,该养老院在社区内的居民支持度不高,在开展老年活动时,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而在遇到问题时,社区居民自发性的管理与调节较为缺失。同时,对于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的偏见,使得某些居民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冷淡,无形中打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养老院开展养老服务。

综合已有研究以及本文所作的调查,现阶段社区养老机构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养老机构资金不足、制度老化、管理不善。二是由上述原因所引发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供应匮乏等问题。上海养老机构的整体情况怎样?哪些问题需要额外关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四、讨论

(一)对上海市养老机构现状的思考

近10多年来,虽然我国养老机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较,供需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口。上海的老龄化程度甚至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据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去年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1.28岁。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快速的老龄化对上海市的养老机构造成了严重影响,最普遍的现象是床位不够用,护理人员人手不够。据统计,2007年底上海市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24万人,而全市机构养老床位约8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尽管2008年又新增10030张养老床位,使得上海养老总床位达到9万7千张,但上海老年人的整体基数较大,供需矛盾仍旧困扰着大部分养老机构。

2、服务功能结构单一,心理咨询人才匮乏。据“上海市500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11%的老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6%的老人心理健康知识很差;仅8.2%的老人靠自己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居住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自助需求强烈。但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心理诉求。

3、养老照护人才素质普遍较低。目前,从事养老机构护理工作的人员多数都是下岗、退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大多在小学、初中水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经过一定的入门培训,对于技能的掌握与熟练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养老机构正在逐步从政府包办转向实行社会化经营,原先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使得资金匮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由此引发聘用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低待遇也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养老事业,大大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的养老机构,由于资金缺口,在激励机制方面只能采取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办法。但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达到预计的激励效果,使得护理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依然是亟待管理者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的培养现状

1、高校护理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职业定位不明确。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统一,体现为对于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不足,在学科的开设方面模棱两可,养老机构也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相关的岗位,无法做到专业对口。第二,理论研究不足也导致了缺乏统一的、有效的教材。第三,缺乏完善的办学条件和高素质的专业师资,特别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求。

2、没有普及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是一个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02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国家标准”,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一职业标准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绝大多数地区对于养老机构从业资格没有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而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则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没有专业归属感,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直接造成人才流失。

因此,人才素质问题是直接导致养老机构服务单调、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

五、对于改善护理人员素质的建议

(一)完善晋升制度,出台扶植社区养老政策

强制实施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与完善职业体系和职业标准,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养老服务职称晋级制度。同时,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对于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补贴、解决户口等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入主养老机构,以此提升机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二)制订并更新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所沿用的法律法规,是1998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6号令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无论从完善性还是适应性上都存在着些许漏洞,已经无法满足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需求。因此,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应的政策之前,应该首先制订并完善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不健全造成各种民事纠纷,影响养老机构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三)开设与学科对口的实践课程

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而言,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开设建立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

(四)建立有效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不同层次、岗位、年龄的人,需求满足的内容是不同的,应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需要。对于同一个护理人员来说,职业生涯的阶段不同,需求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更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以此调动他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确保一支稳定优质的队伍的形成。因此应该将护理人员进行划分,差别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岩松,陈卓颐.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4).

2、潘玲.上海市聘用制社区工作者的激励机制研究――以徐汇区虹梅街道为例[J].面向太平洋,2007.

3、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EB/OL].2008,218.242.177.54/2004shtj/tjnj/tjnj, 2009.

4、于森,王月朗,刘晓虹.上海市500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8(9).

第3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48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65.7±1.67)岁;患病时限为12个月~36个月。治疗组24例,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66.9±1.59)岁;病程为14个月~40个月。其中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方法并结合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每天按时服药,并仔细观察疗效,疗程为30天。疗效判定采取。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值有显著性差异(t=2.073,P

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措施对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愈率非常有利,建议在临床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时候,注意使用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 综合康复措施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98-01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而引起的。目前该病尚且没有特别好的治愈方法[1,2],而综合康复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愈率,因此本文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48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将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然后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65.7±1.67)岁;患病时限为12个月~36个月。治疗组24例,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66.9±1.59)岁;病程为14个月~40个月。其中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方法并结合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每天按时服药,并仔细观察疗效,疗程为30天。

1.2 方法。

1.2.1 各组实验对象均衡性检验分析。采用均衡性X2对各组实验对象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病程长短共3个因素进行均衡性分析。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n=24)仅仅采用冠心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n=24)治疗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方法并结合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每天按时服药,并仔细观察疗效。以上两组各治疗1个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均忌生冷辛辣油腻类食物。并且在服药期间每5d复诊1次或者进行电话随诊。

1.2.3 综合康复措施。综合康复措施一般包括的方法较多,现介绍如下:

1.2.3.1 适当运动。老年患者一定要严格遵从主治医生的建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但是刚开始运动量不宜过大,比如刚开始只进行些简单的伸展、屈膝、蹲起等运动,然后可以进行一些短途的走动,但是切记尽量不要进行奔跑及跳跃类等相关运动项目,因为这样极可能会引起一些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性低血压等等。

1.2.3.2 药物治疗。虽然,常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是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在用药过程中,药物疗效往往会被一些因素影响。因此在严格遵从医生嘱托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该需要努力观察,尽力避免外来因素干扰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过程。比如药物在体内产生的疗效往往会受到当日饮食的影响,摄入盐往往会影响抗高血压药物、利尿类药物及抗心衰药物等在体内产生的疗效。

1.2.3.3 精神治疗措施。在老人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须随时了解患者的性格、心理、爱好等,尽力让患者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面貌,避免出现情绪激动及发怒现象。

1.2.3.4 控制危险因素。对于该病来说,一般常见的危险要素常常包括饮食控制、体重控制、吸烟及高血压等。

1.2.4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老年冠心病患者患病期间的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状况、治疗满意程度共3个指标及生活质量总分值作为判定标准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统计。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描述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各分值及总分值,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其中P

2 结果

2.1 均衡性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以及病程的长短等变量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后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其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该实验中实验对象的选取是可靠的。

2.2 两种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比较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状况、治疗满意程度共3个指标及生活质量总分值,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值有显著性差异(t=2.073,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在老年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并发有其他一些情绪性的病征,这些情绪性的病征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因此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时,除了给予正规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康复性治疗,以求全面改善生活质量[3]。资料显示,约有50%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相信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保持健康是有利的,并且还可以防止疾病加重,但是大约有45%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确诊后仍然不改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措施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康复相当有利[4-5]。因此,为了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愈率,本文选取从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的48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将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明采用综合康复措施对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愈率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 孟繁忠,郑霞荣,周向东.老年冠心病56例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1(1)

[2] 龚放华.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5)

[3] 赵冬.冠心病的复发风险[J].中国保健,2006(12):48

第4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中药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62-02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为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主要发病人群。研究报道,KOA的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骨骼解剖、外伤及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年龄在众多发病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运用中医推拿、中药烫疗联合丹紫康膝汤三联疗法联合治疗老年KOA患者,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骨二科就诊的老年KOA患者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65-87岁,平均(73.5±12.1)岁;病程3.2个月~7年,平均(4.1±1.9)a。所有患者均以膝关节疼痛、关节部位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为主诉就诊,且均为单个膝关节发病,年龄均≥60岁,同时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2001年制定的KOA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进入本研究前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治疗前1个月内未采用其他方法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随C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2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每次20 mg,每周1次,共注射5次。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推拿、中药烫疗联合丹紫康膝汤三联疗法治疗。具体如下:中医推拿采用三步推拿手法,包括理筋、调骨及对症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并保持肢体伸展,医者左手扶握患者膝关节,右手掌推拿股四头肌8次同时弹拨髌韧带8次,最后局部点揉膝关节痛点10次,用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之后医者立于患侧,左手扶握患肢N窝处,右手将踝关节握住,双手协同拔伸膝关节并做屈髋屈膝动作8次。最后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弹拨、点揉髌骨上、下、左、右,膝内、外侧间隙3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在推拿结束后可给予中药烫疗,方剂组成:川乌6 g,草乌6 g,伸筋草10 g,独活10 g,续断10 g,威灵仙10 g,苏木10 g,姜黄10 g,骨碎补10 g,将上述药物制成中药烫疗包,用时用锅蒸热,反复熨烫患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丹紫康膝汤口服,组成:河车15 g,丹参15 g,熟地黄15 g,怀牛膝12 g,补骨脂12 g,巴戟天10 g,桑寄生10 g,土鳖10 g,血竭10 g,独活10 g,乳香10 g,白芍6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林志雄等的综合评分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情况;③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若治疗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视为痊愈;若治疗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显著改善,且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视为显效;若治疗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部分好转视为有效;若治疗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及关节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

2结果

2.1 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2.11±7.62)分和(53.39±7.66)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4.23±8.36)分和(61.19±9.66)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2组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1。

2.3临床疗效 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试验组痊愈24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创伤、膝关节功能紊乱、运动负荷过重导致关节软骨遭到破坏,发生变性、退化甚至剥脱,诱发关节炎症,日久得不到缓解,关节滑膜增厚、软骨增生、关节变形。以往KOA的治疗多以休息、物理治疗及口服激素药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节疼痛,但无法挽救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可因关节增生和骨赘形成彻底丧失关节运动功能,临床较为严重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直接消除关节内的增生、骨赘等病理改变,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局部关节炎症状态、挽救关节功能的目的。但KOA是一种是不可逆的、进展性的病理过程,通过关节镜清理术,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仍有部分患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加之老年人身体耐受性较差,部分老年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

第5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8

资料与方法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75~94岁,平均78.2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3年。均有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病程中伴发热5例,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13例。17例黄疸指数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所有患者经超声、CT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结石单发11例(55%),多发9例,直径2~12mm。全部伴胆囊结石。本组排除合并胆道恶性肿瘤及胆道完全梗阻者。全部患者均有伴发症,主要有高血压、脑梗死、肺心病、糖尿病等。

治疗方法:羟氨苄青霉素0.175~0.25g,3次/日,口服;甲硝唑0.14g,3次/日,口服。感染明显时予抗生素静滴。利胆排石片,6~10片/次,日2次,9天为1个疗程。胆维他,成人1片/次,日3次。服药后进餐。有胆绞痛症状者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10mg。所有治疗均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15例疗程中曾留院观察,余均在家属照看下回家口服药物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经B超和或CT检查无胆总管结石存留;②好转:症状、体征好转,结石缩小1/3以上或结石位置下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虽好转,但结石大小、位置不变。

结 果

经积极治疗2~3个疗程后,本组痊愈13例,好转7例。7例仍有症状者坚持间断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18个月及33个月后并发胆源性胰腺炎、腹膜炎死亡,余5例经2~3年治疗随访效果满意。

讨 论

胆石症属“胁痛”“黄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七情过度、饮食不节、中焦湿热、瘀血或虫积等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熏蒸,日久而成石。石阻则影响肝胆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出现胁痛、黄疸等。本研究中利胆排石片由金钱草、茵陈 、黄芩、木香、郁金、大黄、芒硝(精制)、槟榔、枳实(麸炒)、厚朴(姜制)等组成。方中金钱草、茵陈清热利胆排石;大黄泻热逐瘀、利胆排石,枳实、木香、槟榔理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金钱草、茵陈、大黄皆可明显促进胆汁分泌、胆囊疏泄及舒张奥狄括约肌;槟榔可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疏泄;木香可疏泄胆囊,松弛奥狄括约肌;大黄较好抗菌消炎之功;大黄活血散瘀以松解结石与胆管之粘连。诸药合用,使热清胆利,胆管畅通,加之溶石化石,松解粘连,同时配合西药治疗,使1.0cm以下的结石得以从胆管内排出,故能取得显著疗效。

第6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18-02

最近几年,老年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有着较高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发病率等基本特征,不但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存在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由于心血管疾病有着较为复杂的病因、较多的种类,例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这种类型的疾病与营养方面的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并且通过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最小年龄59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年龄70.3岁。本组患者中35例高血压患者,52例脑血栓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10例双侧中枢性瘫痪,5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例脑出血患者。本组100例患者通过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具有比较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上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宣传健康教育知识首先向观察组患者宣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积极宣传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同时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告知患者。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全方位展示疾病的相关知识,重视对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性、危险因素的强调工作,对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老年患者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应该要有合适的时机,并且有着多样化或者个体化的方式,医护人员还应该将心血管疾病相关预警因素向患者与家属全面讲解,让患者对自救方式、保健知识以及自我观察等全面了解,将生活上不良的习惯全面改变。

1.2.2心理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因为年纪问题有着行动不便等状况,常常会出现自卑、悲观等心理[2]。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全面了解,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轻松愉快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心理起到疏导的作用,确保能够将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负面情绪全面消除。

1.2.3家庭舒适护理措施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因为血压波动、生物钟紊乱、睡眠颠倒、治疗时间长、有着较长卧床时间以及年纪较大等因素,较为容易出现复发性脑卒中疾病,所以,医护人员布置相对舒适、安静以及温馨的环境给患者接受治疗,使患者有着相对放松的状态,同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的作息表,让患者生活周期处于正常的状态。另外,重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效果,对患者血压变化严密监测,患者在治疗时应该对患者的意识、判断力等方面进行观察,避免患者出现跌倒的情况。倘若患者有着较为严重的病情,那么则应该每隔一段时间给患者叩背、翻身处理,避免出现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如患者无法正常服用食物,那么则应该通过鼻饲给予合适的营养。

1.2.4预警护理干预由于老年患者有着较为迟钝的反应,发病时出现的疼痛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症状的掩盖,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疾病。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采用早期预警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患者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则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救治方案全面启动,在防治疾病上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另外,老年患者在早上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意外发病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血压高峰等有着一致的节律。患者长时间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对血压升高的情况起到控制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合理地指导患者将生活上不良的习惯改变,并且通过相应措施对代谢综合征与高血糖等疾病进行预防,确保能够通过护理措施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干预[3]。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发生危险因素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康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防治措施

3.1高血压的防治措施现今,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学上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防治是以不饮酒或者少饮酒、食盐量限制、肥胖控制为主。主要是通过充足体力活动、饮食节制等方面控制体重。同时还能够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通过免除用药等方式应用在病情较轻的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上进行干预,通过辅助疗法应用在病情中度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上,采取相对措施对降压药的副作用、用量起到降低作用。

3.2制定饮食计划良好的饮食计划对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启到良好的防治作用,给予患者摄入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脂肪等食物能够有效控制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等指标[4]。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制定良好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的临床指标能够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

3.3通过药物治疗与预防首先,医护人员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该将用药的副作用、正确方式详细地向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对血栓形成起到预防的作用。其次,对于患者的药物应用与危险因素应该给予纠正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长时间使用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最后,让患者根据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让患者随身携带缓解心绞痛的药物,确保患者在出现心绞痛的情况时给予服用。

3.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4.1重视温度改变、身体保暖等,一旦温度出现下降的情况时,患者的血管则会出现收缩的情况,特别是在冬季有着较大气温改变的情况下,血管收缩会导致血栓堵塞,出现危险的情况。

3.4.2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合理的运动能够使血液得到有效循环,对血压启到降低的作用。

3.4.3控制患者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由于患者饮酒、吸烟等均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会引起慢性病、心血管病的病发,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防治工作、综合护理措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无法将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合理的改善。所以,根据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防治措施合理的改变,并采取综合护理完善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从根本上加快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12(08:638-639.

[2]吴瑕.老年心脑血管病预防及护理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7(04:645-646.

第7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89-02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会增加患者发生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高血压疾病进展至一定程度所致的靶器官损伤,大部分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接受治??的过程中,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是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临床症状有效方法,而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50名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本次研究要求,从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选出了50名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方法将5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5名,对照组中,男性有8人,女性有17人,年龄区间在60-82岁,平均年龄为(7174±183)岁,病程在5-13年,平均病程(963±24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13人,女性有12人,年龄区间在62-84岁,平均年龄为(7138±313)岁,病程在6-18年,平均病程(1074±285)年。入组标准:患者为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加高;排除标准:患者同时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传染疾病以及其他重大器官衰竭疾病等、不愿参与、依从性较差;研究人员将患者的数据收集后,使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学历水平以及理解程度,通过多样化的方法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知晓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定义以及常规治疗药物、常见并发症等,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让患者家属与病友多鼓励患者,让患者能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1]。(2)用药护理:大部分患者对于降压药物的认知程度不高,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的性质、剂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应长期规律的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减少用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预后效果[2]。

13观察指标护理人员应记录患者的AS指标以及血压水平,在收集好上述资料后,使用统计学软件软件进行处理。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数据均使用Excel软件记录,计量资料AS指标以及血压水平使用t检验,将数据分类后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展开处理,(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AS指标以及血压水平,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第8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85-01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患者透析龄和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增加、症状也会进行性加重〔1,2〕。不安腿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类似蚂蚁走或瘙痒感)及肌肉痉挛,深部肌肉不适感,休息或夜间症状加重,需经活动后才可缓解,形成双下肢交替性不安状态,休息或夜间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更严重者可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1,2〕。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不安腿综合症的出现,无疑是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长期血液透析的出现不安腿综合征老年患者20例,经积极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其症状渐明显缓解,夜间睡眠状况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不安腿综合征患者20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的55岁,透龄3-12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6例,狼疮性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其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常有酸软感或如蚁行,或如针刺样,需不断行走或搓揉方可缓解,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导致患者常感疲惫,精神不振,心情烦躁等。对本组20例患者均给予蔗糖铁、纠正贫血等治疗,同时配合 理护理、家庭和社会支持等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不安腿症状渐缓解,夜间睡眠状况明显改善。

2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是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本来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就不好,加上长期血液透析并出现不安腿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患者白天疲惫不堪,心情烦躁,易激惹,不配合治疗,更容易产生轻生情绪。我们首先对每一个患者出现不安腿综合征严重程度做好评估,耐心听取病人的诉求,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及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得到治疗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

告知病人戒酒,少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告诉患者其不安腿症状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注意补充肉食,如鸡蛋、鱼、瘦肉、鸡肉、牛奶等。

2.3 用药护理

有研究表明,铁缺乏与RLS的发生发展有关,RLS患者症状波动与铁代谢节律相似,血清铁在中午高而在午夜低,血清铁最低的时间与RLS最严重的时间一致,铁剂可缓解自发性RLS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铁剂可升高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并发RLS 患者缺铁的状况[4]。应用铁剂治疗时注意首次使用时观察有药物无过敏反应,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需要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时,用药前先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睡眠情况,若有睡眠呼吸暂停现象者,不宜应用该药。应用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目的及风险,谨慎用药,夜间加强观察。

2.4 症状护理

当患者出现肢体酸软或伴蚁行、针刺等感觉时,即表现有烦躁不安、易怒,对治疗护理不配合,甚至产生轻生情绪。除对患者进行温言劝慰外,还要给患者予肢体按摩,分散注意力,减轻不适感。热水浴、腿部拍打按摩、生物反馈和针灸等治疗都可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当患者出现不自主运动时,注意防坠床,并小心保护肢体,预防碰伤。本组患者8例自诉睡眠中常因四肢的不自主运动或酸软感觉而惊醒,醒后难以入睡,需起床来回走动,直到困乏异常才上床入睡;有4例患者,当睡眠中因肢体的不自主运动或蚁爬行感惊醒后,在床上辗转反侧,烦躁异常,甚至大声喊叫,等家属或护理人员给予按摩及温言安慰一段时间后方可入睡。患者经对症治疗护理后,睡眠中突然惊醒现象明显减少。RL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代谢产物聚集、堵塞血管,影响血液流通,引起各种不适,而腿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3]。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让患者了解疾病过程,配合治疗。

2.5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由于患者肢体常出现不自主活动或感觉过敏,需不停走动或予以按摩方可缓解,指导患者家属常给患者按摩,显示关心,使患者感觉温暖。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保持正常社交,增加生活乐趣,避免产生焦虑、轻生情绪。

2.6血液灌流

由尿毒症引起的不安腿综合征,如症状严重,可考虑行血液灌流治疗,由于血液灌流可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对缓解不安腿综合征有一定效果。应向患者耐心解释血液灌流的目的,争取患者的配合。本组患者有10例通血液灌流治疗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3 讨论

老年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RL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有研究表明认为遗传因素、中枢多巴胺能功能异常、铁代谢异常及脊髓传导通路病变等异常与其发病相关。尿毒症性不安腿综合征病因复杂,治疗困难,但在临床上经过心理护理、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症状护理,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用药护理等,一般都能减轻患者症状。本组患者住院10-20天,不安腿综合征症状改善明显,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Gigli G L,Adorati M,Dolso P,et al.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Sleep Med.2004,5:309-315.

[2] 刘莉,崔太根,王梅.不安腿综合征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6,5:422-425.

第9篇:老年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护理干预; 依从性;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74-02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3亿,3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在13%以上,55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25%~35%,每年因高血压直接死亡的患者人数超过20万[2]。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的主要因素[3]。我国高血压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知识欠缺,治疗依从性差。据统计,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4],老年患者则更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控制其血压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52例,女86例,年龄60~91岁,平均(67.5±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5],排除意识障碍、继发性高血压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服药依从性和采用血压水平进行评定,入院当日进行评定,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定,比较前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水平。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认知干预。多数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不够,护理人员要主动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让其了解高血压的相关医学知识、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和预后的认识,让其认识到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适应环境能力差,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回答患者的问题,消除其疑问顾虑,让患者认识到心理、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改变不良的态度和信念,指导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波动,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治疗环境。(3)饮食干预。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忌烟限酒,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适量补充蛋白质,多食蔬菜水果,限钠补钾,少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量多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4)用药指导。提供详细的药物使用方法,包括药物的储存、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嘱咐患者按时用药,正确服药,向患者强调长期用药的必要性,让患者认识到长期按时服药的重要性。(5)运动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运动锻炼,比如散步、跳舞、打太极拳等,促进血管舒张,增强免疫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水平。其中用药依从性参考Morisky推荐的标准[6],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四个问题确定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住院期间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的方法;(3)当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擅自停药;(4)当你用药后症状加重时,是否拒绝继续服药。回答问题全部为“否”的为完全依从,全部为“是”的为完全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的为部分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1。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时间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干预前(n=238) 44(18.5) 116(48.7) 78(32.8)

干预后(n=238) 92(38.7) 109(45.8) 37(15.5)

字2值 31.776

P值 0.000

表2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mm Hg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干预前(n=238) 154.62±11.17 94.29±7.71

干预后(n=238) 137.69±8.33 82.58±5.42

t值 9.328 15.741

P值 0.037 0.029

3 讨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规定的治疗措施可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具体指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即遵医行为。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需要治疗效果,在我国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主要问题[4],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自身影响其服药依从性更差。本研究发现,在2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入院当日患者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的百分比只有18.5%,这也与方庆凤[3]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部分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担心经济问题等有关,笔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了针对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例如认知干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和运动干预,发现干预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776,P=0.000)。而患者的血压水平也明显得到控制,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血压水平控制较好,提示对患者实施针对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控制其血压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芳,王晓珊,李静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7):1107-1108.

[2]张秀琴,王爱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14-116.

[3]方庆凤.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J].护理研究,2000,14(4):156.

[4]叶永秀,丁丹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62-63.

[5]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