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报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报到率 生源减少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97-0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健康学院近两年报考人数呈下降的态势,教育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正常的教学次序和培养目标的落实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我院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影响,我们从学历、收费、录取批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招生宣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寻找原因,并从强化自身建设、加强专业宣传等几方面探讨解决新生报考率下降的原因,力求全面、客观、更深入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新生报到率下降原因分析
医药健康学院从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到2010年学生报考人数呈上升的态势,到2010年达到最高点,近两年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分析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源减少是主要原因
民办高职(专科)院校近年来“吃不饱”似乎已成常态。其中,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和招生人数逐年增长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2008年后急剧下滑,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比2008年减少135万。
生源数量下降,首当其冲受到打击的就是民办高职(专科)院校。中国教育在线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河南省是高考人数最多的地区,全省计划招收专科考生达30.3万人,但最后录取了27.9万人,考生缺口达2.4万。作为生源大省的山东省在今年最后一个批次投档中,共有约5万个招生计划落空,比去年增加了约1万人。虽然录取线已降到180分,但仍有96所高职(专科)学校三次投档竟无一人报考,共涉及1211个招生计划。
(二)学费问题
生源数量之外,教学质量、就业水平、公办本科院校的挤压等都成为民办高职(专科)院校招不满学生的原因。作为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药学专业的学校,虽然其拥有“唯一”的优势,但因地处广州,其相对高昂的学费让很多外地学生望而却步。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的学费太高也影响了一些外省学生的选择,在其他地方,高职(专科)院校每学年的学费大约只需要3000~4000元,但是在广东,每学年的学费都是一万元起步的。这还不包括每学年1000~2000元的住宿费。而且报考医药专业的学生部分家庭经济较困难,高昂的学费使学生难以承受。
(三)高职招生录取时间比较迟,使得很多考生接到专科录取通知书时已择校回读
高职专科院校录取放在第三批B线,很多考生觉得读高职“含金量”不高。而且有一些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如有的通讯地址写在学校,有些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有意不把录取通知书及时传达到考生),等考生接到通知比较晚或接不到,或被老师劝放弃录取而回读再考。
(四)考生缺乏诚信会造成报到率下降
部分考生放弃自己填写的志愿,缺乏责任意识,而我国学校没有设置制约。考生随意放弃录取结果,从而使招生陷入困境。8月份我院曾对报考的学生一一进行了电话咨询,当时统计结果较理想,预计有94%的报到率。但考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出于个人兴趣等原因,报到人数减少。我院特别对转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本学期初12级新生报到,我院调整专业共33人,其中转入我院学生19人,专业转出学生13人。
(五)学生出路因素
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逐年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进入医院工作较困难,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新上企业又少,毕业生不愿去私营企业,不愿去工厂工作。部分学生感觉上学没用,这种情绪最终造成报到率下降。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不同专业所获得的报酬和社会地位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现阶段医药行业与比计算机类、建筑类及电子类专业等专业的学生毕业所获取的报酬和社会地位会低一些,这造成医药专业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原因。其中中药专业受到影响会更加明显,中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社会地位比其他专业低,以后要进入工厂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准备毕业后改换其他专业工作。
(六)医药行业监管加强,从业人员难度加大
调查分析显示,近年来我国医药业在医疗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迅速及保险范围扩大的支撑下,前景看好。但是,目前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根本无法在技术上与欧美等国家抗衡,仿制药依然是众多药厂的主要产品,激烈的价格战使药品公司进入低研发投资,缺少创新和低收益的恶性循环,同时,中国药品销售体系复杂凌乱,多层级供应链导致零售价大大高于出厂价,且同类型药品泛滥严重,限制了药厂利润。目前中国医药市场效率低下,为了应对众多挑战,如研发不足,制造和质量控制增强及药品审批更为严格。
在我国现阶段“新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面临着大重组、大洗牌,而企业进行减员、技术需要更新以及“新医改”后未知的因素,都会给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严峻的挑战。行业发展情况与新生们的选择密切相关。
二、解决高职药学相关专业报到率下降的对策
新医改的推进会对行业进行整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国家颁布的新医改政策中,有8500亿要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加上中国保监会统计,个人医疗保险自1999年以来以4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由此可见,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有信心将学院的各个专业建设好,提高报到率。
第一,首先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加大学科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育的质量,对内要提高学生素质,对外要树立学院良好的形象。进一步积累实力,要创办有特色的学院;同时加大学院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增加学院对考生、家长的吸引力,这也是提高考生报到率的基础。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从而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就业率,为考生提供报考的信心
高职毕业生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必须重视动手能力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从而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多建立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开拓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就业桥梁,努力做好每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解决好每个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第三,调整培养模式及专业方向。以医学营养专业为例,广州开发区食品企业就业135家,对懂食品安全法规的人才需要量大,计划明年将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方向调整为食品安全监察。在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方面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广州本地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同时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民,张朝晖.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强化医学生的整体系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39-40.
[2]刘慧娟,肖珍教.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34-35.
[3]曾玉华,何国平,胡小平.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90-92.
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是针对上市中国公司的一份盘点榜单,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选择经营规模最大的500家公司组成,每年一次,目的是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中国经济。
2013年,对于中国企业界,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云南企业也迎来了她们收获的季节。在此次公布的2013年中国500强榜单中,云南铜业、云南锡业、云南白药、驰宏锌锗、云南铝业以及云天化共6家企业上榜,排名最靠前的是云南铜业位居第124位。除有色金属外,云南白药继续入围,排名还上升了19位。长期以来,大企业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已任,在激烈竞争中角逐拼杀,在创新发展中引领进步,在服务社会中奉献担当,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与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基于此,本刊特整理2013年进入中国500强中的云南企业名单,让人们对云南的企业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以飨读者。
排行榜上风云突变,今朝谁将执牛耳?风生水起之时,谁会是那匹杀出来的黑马?细看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盛世豪宴 谁与争锋
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新鲜出炉,数载的拼搏与奋斗,有的企业在这一年奋斗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的则淡出中国500强企业,有的名次上得到了上升,有的成绩却下降了。500家上榜公司的总收入为26.18万亿元,总利润为2.17万亿元,总市值为24.86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约10%、3%和9%。2013年是近三年来企业利润增速最小的一年。中国企业500强既有国有企业,又有民营企业,它们是我国企业的杰出代表,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据有关专家分析,此次中国企业500强不强调排名榜,理由是注重通过企业经营数据的分析研究反映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将有利于配合国家大企业战略的实施,推动中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大企业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已任,在激烈竞争中如中流砥柱,在创新发展中引领进步,在服务社会中奉献担当,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公布数据的显示,以下企业均让人印象深刻:
宝刀不老:中石化、中石油分别蝉联第一、第二名。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成为第三名。
英雄落寞:李宁、方正科技、青岛双星、华晨中国等公司则跌落到中国500强之外。
最赚钱的企业:按利润统计,上榜公司中利润最高的前四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利润为2385.3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利润为1931.8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利润为1450.9亿元)、中国银行(利润为1394.3亿元)。
利润率最高:利润率最高的公司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其营业收入为264.6亿元,利润为133.1亿元,利润率高达50%。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和南京银行,利润率为44%。
亏损最大的企业:中国远洋,亏损达95.6亿,仅次于中国远洋的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亏损达82.3亿元。
滇鹏展翅 傲游神州
2013年,在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云企”承载着无数的期盼与关怀,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驰聘于华夏大地,“云企”在2013年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是如何演绎的呢?
云南作为“有色金属王国”,受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冲击,云南省内不少有色金属企业股价呈现出下跌的态势,业绩明显出现下滑,但从榜单来看,云南省的有色金属企业依然是雄风不减,仍然赫立于中国500强榜单内。更值得让人们称赞的是,云南除了矿产资源企业外,云南白药也在展翅腾飞。云南白药2013年比2012年上升19个名次,以15.83亿的利润摘下了 “云南最赚钱公司”的桂冠。每一个企业都在秉承着社会的使命,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下面是关于云南此次入围中国500强企业的名单及各企业的情况。
NO.1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排在全国124名 2012年143名)
“云铜”再创辉煌,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彩云之南的滇池之滨、铁峰山麓。公司凭借“有色金属王国”的天时地利,其悠久的历史、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优质的产品、热忱的服务和不懈的追求,使之在中国铜工业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最有竞争力的铜冶炼企业之一。
据相关资料显示,公司前身为云南冶炼厂,公司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了企业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致力于创建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现代化企业,竭诚为用户提供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并期望与海内外客商和社会各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结成“和谐发展,互利多赢”的命运共同体。
在2013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中,云南铜业凭借着408.26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500万元的净利润业绩,入榜滇企之首;排位从2012年的133名上升到124位,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但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6%,呈大幅度下滑趋势。同时,云南铜业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 亿元,同比减少9.6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9 亿元,同比下降153.88%。
NO.2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排在全国266名 2012年282名)
中国大儒孔子在《论语》中曾这样描述人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每个人成长都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成长也是如此的,一个品牌的形成更是如此。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国内锡行业惟一的一家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2005以来,公司锡金属产量稳居全球第一。云锡股份公司一直树立着“做大做强品牌,才能做大做强产业”的理念,云锡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明晰品牌结构,不断占领市场的制高点。该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采、选、冶、深加工成套技术,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锡采选冶及深加工产业链,拥有矿山勘探、采掘、选冶、锡化工、锡、铜、铅及其他有色金属深加工纵向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公司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资本运作,不断稳步推进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家成功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澳斯麦特技术,锡熔炼技术整体上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生产方式和经营范围不断发展,在湖南郴州形成采、选、冶一体的产业链,建成云南以外的另一生产基地,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公司除在昆明、北京、上海和全国各地的经销机构以外,在美国、德国也有营销公司。目前,公司有下属分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7家、全资子公司2家。
云锡公司形成了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管理优势和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很好的社会形象、企业信誉和融资渠道。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在2013年的中国500强企业的角逐中,云锡股份仍旧保持了名列第二的优势,实现了162.6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3500万元的净利润业绩,排位从去年的282名上升到266位。
值得注意的是,云锡公司收入规模虽扩张,但盈利能力减弱。与上一年营业收入128.42亿元、7.0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云锡股份201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69%,净利润收入大幅下滑,同比下降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51 万元,同比下降95.05%;实现每股收益0.038 元。2013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 亿元,同比增长69.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41 万元,同比下降583%,实现每股收益-0.21 元。
NO.3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排在全国302名 2012年321名)
据相关媒体介绍,云南白药集团公司是云南大型医药企业,是中国中成药五十强之一,1997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四十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同年,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企业经营的进出口权。1999年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博士后工作研究站。2002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10户重点扶持的医药企业之一。2003年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丽江药业有限公司及天紫红药业有限公司先后通过国家GMP认证,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云南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GSP认证。2004年7月公司合剂、口服液剂型通过国家GMP认证; 9月份,公司文山三七种植基地高水准通过国家GAP认证。2005年9月公司糖浆剂、软膏剂、搽剂通过国家GMP认证。2006年天紫红饮片车间通过GMP认证。
云南白药集团本次继续入围全国500强,位居第302位,较2012年上升了19位。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乌头生物碱事件后,于2013年7月13日公布公开挂牌转让云南白药置业有限公司(下简称白药置业)。据了解,云南白药于2006年组建白药置业,投入房地产开发的大潮中,可是从2008年以来,仅有2010年盈利。本次接手白药置业的买家为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金额约6.4亿元。云南白药是股市中的一个“神话”,自1993年云南白药上市以来,经过21年的风风雨雨,云南白药击穿百元大关,成为云南板块惟一的一只百元股,股价21年间增值了371倍。
有研究机构分析指出,2013年生物医药行业业绩开始逐步分化,需求更加旺盛,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疾病谱变化明显、医药注册结构不断优化等因素作用下,未来五年,预计医药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将在15%-20%。而云南白药也在随着形势发展,从产品经营转向产业经营的转变,并表示将会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的方式来逐步细分市场。从牙膏、洗发水等日化产品到传统白药气雾剂等多元化的产品,云南白药多元化发展之后,似乎有轻装上阵的打算。
NO.4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排在全国335 2012年493名)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51.64%,成立于2000年7月,总部位于爨文化的发祥地――“珠江源头第一市”的曲靖,是一户以铅锌产业为主,集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金、化工、深加工、贸易和科研为一体的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驰宏锌锗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493位“跨越”到2013年的335位,向前靠近了158位。驰宏锌锗是一家以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主营铅、锌、锗等有色金属产品。其控股方为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52.74%。据驰宏锌锗的财报显示,公司总资产从2012年3月份的162亿元增长到2013年3月的约233亿元,增幅约44%。据悉,驰宏锌锗通过其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6月27日收购玻利维亚亚马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61%股份,共同勘探开发亚马逊公司拥有和控制的铜、金矿等矿产资源。云南冶金集团早已经将触手伸向海外。
展望未来,驰宏公司将继续发扬“驰骋天下、宏图高远”的企业精神,秉承“科学发展、和谐共荣的发展理念;市场为先、理性繁荣的市场理念;善待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产品精深加工链,打造成为有色金属国际性矿业公司,为云南经济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NO.5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排在全国367名 2012年414名)
2013年,对云南冶金集团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两家企业入送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另一家入围企业则是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从2012年的第414名向前靠近到了第367名,上升了47名,云铝资产总计从2012年一季度的161亿元增长到2013年一季度的198.9亿元,增幅也高达23.5%。2013年的7月13日,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关于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51 户企业有关业务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确认书》,被归纳为国家鼓励类产业。据云南铝业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年度业绩预告,由于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13 年上半年原铝现货均价 14752 元/吨,相比上年同期的 15975 元/吨,下降了 7.66%,因此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同时预期2013年上半年亏损额在1.35亿元到1.25亿元之间。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定位世界一流的发展思路,历经三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特别是经过 “九五” “十五”两期环境治理、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36亿元),至2004年底,公司主要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跃居全国铝行业前列,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NO.6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排在全国398名 2012年349名)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本部位于云南省水富县,具有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多种便利的交通条件,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主营化肥、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年产50万吨合成氨、76万吨尿素、15万吨硝基复合肥、1万吨季戊四醇和5万吨聚甲醛等生产装置。其中,合成氨、尿素装置单套生产能力目前居全国最大;季戊四醇装置是国内目前单套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的同类装置;聚甲醛装置是国内首套万吨级引进装置,打破了国外化工企业的垄断,填补了国内聚甲醛产品的空白,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聚甲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