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育 日常生活

一、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这就要求幼儿数学教育必须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亲近数学,从而激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有两条途径,即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数学学习机会太少,日常生活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充满数学。如入园、离园、进餐、午睡都含有时间的概念;多少桌椅含数的概念;收拾玩具含归类的概念;玩具有形状、大小、空间的概念,等等。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常常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必须通过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系统的知识。如在教“分类”这一内容前,组织幼儿到超市、菜场、书店(图书馆)去参观,让幼儿看到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而且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在幼儿有了“归类”经验的基础上,可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开“商店”,让幼儿扮成“小小售货员”,把物品分类摆放,让幼儿懂得可按物体某一、两个特征或用途进行分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必须开放小教室,把幼儿亲历的生活体验引入数学的大课堂中。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素材,让内容贴近生活,使幼儿充分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教“5的组成”时,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玩具店,每样玩具都是5元。发给每个幼儿4张券,面值分别为1元~4元不等,然后要求幼儿用这些券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但购买时必须拿两张合起来是5的券,由“售货员”验收正确后,才能得到所购的玩具。购物结束后,让幼儿讲讲自己买了什么玩具,用了哪两张券。幼儿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他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5的组成,而且学会了交往、合作等技能。

二、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培养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幼儿需要通过反复的自由探索、亲自体验才能达到动作的内化,在头脑中产生可逆性思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才能产生符合逻辑的推理。可见,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意义重大,它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概念的必经之路。

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充满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也处处都可进行操作活动。如点数路边的花草、树木、楼房、楼层、台阶;对过往的车辆进行分类;比比同伴间的高矮、轻重;游戏中可感知积木的形状、大小等,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幼儿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自然地、轻松地、不知不觉地获得数学经验。

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操作活动即数学角的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在数学角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现数现象。因此,在数学角可按近期数教育目标放置各种可用于幼儿进行数活动的各种材料,诸如棋类、扑克接龙牌、玩具、图片、数字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应用,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发现数现象,掌握数知识。

在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幼儿发展水平,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发现数现象。如学习“5的加减法”,让幼儿抛出5个雪花片,记录正反面情况,幼儿在操作和交流(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可以走下位自由交流)中创造出“5的加减法”的算式,在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新知识。

第2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生活数学 数学实践 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62

How to Implement Life Mathematics Education

WU Jingyong

(Anhui Tongcheng Fangang Hexin Primary School, Tongcheng, Anhui 231460)

Abstract Currently,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ceive better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life, students can look for in everyday life problem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mathematics in their daily lives, feel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proficiency. So we need to live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receive mathematics practice, exercis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mathematics in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Key words life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practice; problem awareness; mathematics education

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数学在日常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既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感受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高不可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更要使学生发现有许多事情与数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我们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走进日常生活,让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的题材。我们的生活为数学课堂提供了许多教学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分析问题。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中,我安排了“认一认,说一说”活动,通过学生的“认说”知道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的是直线。在教学平行线时,我安排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平行线。在练习中安排了“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习生活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认识垂线时,安排了测量门框是否垂直、画框是否挂正的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生活数学的作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需要生活,靠生活理解数学,让学生尝到在生活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乐趣。在教学人口普查时,利用了生活中一些人口普查资料让学生展开学习,能够增加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读写大数的意义。

2 创设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引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计算家庭的开支、计算水电费、计算银行存款的利率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它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魅力,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挖掘好学生生活中的教材,提高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平行线时,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平行线,让学生体验到平行线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也摸得着,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3 利用生活数学,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凭借自己生活经验主动去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的题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去体验数学,走进数学世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注意从身边的事例中去学习,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发现数学规律,去感受学习数学的美好,去了解生活数学的艺术。在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学习体验。在教学时让学生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当天的室温、水温,从生活中找到零下温度。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找旅游景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新知,体验新知,把自己所学的新知运用于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安排了听故事找信息和给小区住户编号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作为教师要学生练联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都能从生活中发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增强学生应用的意识。

4 创造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生活实例教学生学数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些生活数学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入手,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并愿意主动解决各种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数学中寻找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身边的事例,创造一些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爸爸和妈妈都爱我”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厘米”时让学生用“指宽”测量家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教学“吨”时,让学生在互相协作下称出1克米的粒数,再估计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浪费多少粒米。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要贴近学生创造一些事例,让学生通过生活数学,自己发现问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生活题材,帮学校计算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所花钱数,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扩张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存在,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5 体验日常生活,走进数学世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体验日常生活,让学生走进缤纷多彩的有趣的数学世界,并自由翱翔于数学的海洋。作为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意义。让学生了解生活,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知识记忆,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事例,去体验数学世界,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去感受数学的奥妙,更要让学生学会在体验生活数学的同时,找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物体分类”一课的引入中,先出示一张照片,问:“同学们,你们逛过商场吗?”学生肯定回答后,我又说:“老师上个星期日也逛过商场,这就是我用照相机在商场拍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接着就借助课件展示了几张商场中实物分类摆放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入课题。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例如在上《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时,围绕“妈妈的一天”这一主题,结合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怎样安排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去找出解决怎样安排时间问题。我又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数学的气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数线段时首先“抛出求北京到上海两站间需设置多少种不同票价”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重要性。

6 结合游戏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动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操作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回馈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巧妙的和数学游戏相结合,培养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数学,激发体会发现数学体验生活数学的乐趣。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挖掘生活中有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典形事例,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通过“猫捉老鼠”的游戏学习“平移”,以教室内的同学为情境,学习“数对”、确定位置等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从小树立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生活数学带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用所学的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设计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而又非常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数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体验生活数学,生活即数学,数学也就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生活数学教育是必要的,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

第3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一、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现状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引下,我重新审视了现行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却惊异地发现:时至今日,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问题。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了。

二、解决问题教学“生活化”的做法

1.应该解决问题内容生活化

现行教材中的不少解决问题,由于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供参照,更无法透彻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学时,我从具体内容情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如第七册“归一应用题”一节,教材上的例题是:“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多少千米?”在教学时,我将例题进行了改编:“张老师买4支钢笔用去20元,照这样计算,买7支用去多少元?”“要知道买7支钢笔需多少钱,必须先知道钢笔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他们更为得心应手。

2.应该解决问题表述多样化

在“改造”内容的同时,对解决问题的呈现形式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改过去解决问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诸如某一星期的平均气温、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等等。更多时候,我还将应用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得活泼、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3.应该解决问题结构开放化

解决问题教学曾将学生引入了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数学问题都具有完整的结构:包括“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有时也并不唯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问题的结构做了大胆拓展,试图以具有开放结构、富于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取代现行教材中的“封闭”问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景设计应该注意生活化

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领学生去操场(或出示模拟图),提出旗杆高度问题;教学小数加减法,可出示价格表:一块橡皮0.75元,一支铅笔0.24元,……让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教学按比例分配,可提出“一幢楼房某单元,总水表度数大于分户水表度数和,怎么分摊”的问题,等等。总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5.应该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第4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有许多时候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而经常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以至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如看见红灯亮着仍冲过马路,有电的插头却用手去触摸,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习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身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科学活动必须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

一、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亲友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事和物来组织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会产生一些偶发的科学教育活动。我对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组织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中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科学活动《学习使用人民币》中,我带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幼儿园附近的超市购物,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组织幼儿看标价、打算购买物品、价格计算进行超市购物游戏,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游戏中学会了本领。

让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利用幼儿的生活进行科学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录音机不响了,矿泉水的盖子打不开了等等。其实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开始阶段,可以先向幼儿展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幼儿从学习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当录音机不响时,我们可以用讨论的口吻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当幼儿围着录音机查看时,我们可以提出:你家的录音机有过不响的时候吗?是什么原因?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经过启发,幼儿可能马上会想到如:“是不是停电了”“是不是插头没插好?”“是不是电池没电了”等。显然提出假设的孩子是经历了“电能使录音机发出声音”这一思维过程的。接着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问:“你怎么会想到停电?”引导幼儿讲出知识点以帮助幼儿习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后师生一起找到存在的问题,排除故障,当孩子们看着录音机又能正常工作时他们不禁感到成功的喜悦,还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兴趣。

四、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科学

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可以成为他们探索、观察的对象。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科学教育的课堂,积极带领幼儿走出园门。春天,带领幼儿走进公园、田野,观察生命的生长过程,感受蓬勃的生命力。秋天,组织幼儿进入农庄,亲手采摘橘子、拾麦穗等,让幼儿感受生命的成熟与收获,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社区的工厂和商店也是参观的好去处,让幼儿深切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精彩。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真切体会科学,使得科学教育的场所更为广阔。

第5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济生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351-0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然而应用却十分广泛,具有较强的工具性。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物

理学家伽利略曾说:“自然界中伟大的书都是用数学语言表示的”。人类从用石子、绳结计数开始,数的概念、数学的知识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用数学的工具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将其概括、抽象到理论层面,然后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指导日常经济生活中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的经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明确了数学方法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就能很好地去应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方法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功能

高等数学涉及的知识更加接近日常生活,数学方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数学方法有利于生活中对“量”的统计

数学方法从古至今就应用得十分广泛,从绳结计数到现代的计算机统计,我们运用的都是数学方法,而且统计的数据量是越来越大,统计的效率、准确度是越来越高。如人口普查、工资核算、升学率、企业产销量等等,都是以数学方法为工具对经济生活中的“量”进行统计。掌握好数学方法,在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时将会轻而易举地解决[1]。

2、数学方法有利于生活中对“算”的分析

有了科学的、准确的统计,就方便了人们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进行分析。通过对“量”的计算,人们可以知道不同银行、不同利率的利息是多少,可以计算按现有条件发展,若干年后地球上人口数量,企业家可以预期一定时期内的产值、利润等等。

3、数学方法有利于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往往是根据在实际中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统计,并结合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将得出的结论与预期值进行比照,从而推断出正确与否,最终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数学方法有利于决策者的最终决断

在有了正确的判断之后,决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方案与政策,从而能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也可以对旧方案、政策或者实施意见进行修改、调整,使其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等等。如我国最近出台的计划生育单独二胎政策,就是专家们对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比率、人口增长趋势等方面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判断后做出的决策。

二、数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十分必要[3]。高等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等内容,这三大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那么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从以下两点分别进行阐述:

1、函数、极限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货币、利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大问题,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所谓利息就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所得之报酬。企业家为了扩大再生产,需要融资,融资就要担风险,要支付利息。投资者(放贷的)追求的是利益,需要收取利息,利息以“期”,即单位时间(一般以一年或一月为期)进行结算。利息分单利和复利两种,民间放贷通常都是按单利计算,按期结算的,而且民间放贷利率都高于同期银行利率,风险相对较大。现实社会中,血本无归的案例比较多。而复利是将前一期之利息于前一期之末并入前一期原有本金,并以此和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新本金,这就是所谓的复利。通俗说法就是“利滚利”。这类问题就涉及了函数和极限的问题,若掌握好这两类知识便能进行很好的计算,从而为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了参考[4]。

2、导数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经济学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有了较大的发展,数学中的一些分支知识如导数知识、函数极值知识、微分方程、概率知识等等已进入经济学领域,人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且越来越常见。而导数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运用导数可以对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成本、收益、利润等边际问题进行边际分析、需求弹性分析和最值分析,尤其是私营企业主需要这样的分析,为他们科学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总之,数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尤其高等数学在人类社会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用到数学知识,如小到细胞的数量、人的心跳频率、血压高低,大到浩瀚的宇宙、行星之间的距离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数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金融、商业、财会、营销、财税、医疗卫生以及管理等多个领域。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很好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对经济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宋瑞萍.浅析数学思想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25.

[2 ]吴云天.数学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3):87-88.

[3] 刘丽娜.高等数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5.

第6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 探究式教学 创新 能力培养

1 引言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式的学习理念是: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强调科学探究的工程。进行科学探究既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探究学习教材课本上的知识,理解或解释学生周围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式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从书本中所学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2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出发点引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3 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我们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是如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性实验而慢慢累积形成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从而提升学生利用实验来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使学生自己学会了“捕”,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新颁布的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

4 探究式学习设计的原则

4.1 问题性原则,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包括设计问题和引入问题的方式等。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启发学生相互解疑。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问题的加以拓展,这就要求老师创设可以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

4.2 开放原则,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期间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所以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

4.3 多媒体原则,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这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探究式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知识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者。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老师在探究式学习课堂中要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会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然而这种认知上的不同却成为了相互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幸福快乐地学习,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对所提出的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场景,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7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育;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学以致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数学认知活动教育建议中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由此可见,数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那如何才能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及各项学习活动中将数学更好地学以致用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探究与感悟.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幼儿运用数学

新纲要在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指南中数学认知目标1也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总结出的工具性学科,也只有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用科学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达到让数学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在一日生活中体现数学的有用性(重要作用)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都能接触到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小班阶段幼儿每天入园后的晨检卡、书包、衣物等放置就要求幼儿放到与自己号数相同的固定位置上,而一日生活中的杯子、毛巾、橡皮泥、彩笔、作业袋等放置也同样训练幼儿根据安排的数字位置进行存取. 到了中大班阶段,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将数学知识加以运用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各组选一个幼儿担任组长以及让幼儿轮流担任每天的值日生工作,担任组长的幼儿每天得协助老师或阿姨分发学习用品或餐具等任务,且在分发时要求幼儿必须按每个幼儿的号码数将他们相应的用品加以发放;担任当日值日生的幼儿,每天负责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纪律、担任园里安排的在晨间接待时当一名小天使,以及在一日中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值班工作等;而随着幼儿数学知识的提升,可相应地提高工作的要求,就好比值日生及组长的工作,到了大班下学期,除了协助老师、阿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外,还可让组长每天负责点数本组幼儿出席人数及缺席人数并上报值日生,而值日生统计后再向老师上报全班幼儿的出勤情况,以上一日生活中的细微工作能让幼儿从中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既能培养幼儿认真负责的态度,又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受与体验到数学的用处.

2. 在一日生活细节上渗透数学教育,感受运用数的乐趣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贫乏,在数学教育中,更应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把握生活中的细节,使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抽象的数学有亲近感,也就能培养幼儿喜欢数学了. 例如:每天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时,可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巩固和学习数学. 小班时期,让幼儿点数操场上的树木或正在滑梯上玩耍的幼儿人数;到了中班可让幼儿通过实际点数后比较大树有几棵?小树又有几棵?大树比小树多几棵?它们合起来是几棵?等;到了大班可让幼儿抱抱大树,再抱抱小树,比比哪棵树粗?哪棵树细?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以及大树与小树共有几棵?等等. 当路过花圃时还可引导幼儿观察花圃哪块地砖是正方形的,哪块地砖是长方形或圆形的.总之,只要教师在生活的细节上充分把握时机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完成观察的任务,巩固学习数,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的好习惯,既能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又能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3. 将数学融入幼儿的家庭生活,体现数学的重要性,让数学知识得以有效地运用

指南在数学认知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用到数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这表明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 为此,家长应引导幼儿用自己学过的数学观点与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尝试用数学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活动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考验幼儿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每天吃饭时让幼儿根据家庭的成员摆放碗筷、勺子;上学前清点自己的学习用品,特别是检验彩笔数量是否与刚买时一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可经常带幼儿到店里购买物品,买好结算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算一算购买的物品须付多少钱,训练以上技能后还可让幼儿独自到附近的店铺中购买小用品,让幼儿独立在实际的购买中认识人民币及进行人民币的交易换算等,只有通过以上家庭生活中的实践操作,才能让幼儿真正体验数学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二、注重数学与各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与运用

在指南中强调各领域活动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将数学知识有机地整合到各领域活动中,不但能巩固数学知识,还能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例如:在美工活动中,通过画“时钟”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手段. 幼儿在画时钟过程中从中感知钟面的特征,懂得时钟的数字及其固定位置,而时针、分针、秒针的粗细不同、长短不同,又促进了幼儿对时钟的认识,同时通过评价作品,还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升艺术的审美能力. 又如:在语言活动故事“小猪投石记”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系列图片及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证实小猪不管将几块小石头如何横着、竖着、斜着摆放,都是一样多,从中真正理解数量面积、体积等不随顺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含义,进而让幼儿理解与巩固学习数学中难以掌握的数量守恒的概念. 在健康领域中有机渗透数学教育更是处处可见,比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时,让幼儿扮演小兔拔萝卜,可根据各年龄幼儿掌握数知识的情况及动作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动作要求和数学知识要求,小班让幼儿学兔子跳到萝卜地里拔5只以内的萝卜;中大班可分两组比赛拔萝卜,要求幼儿通过一段低矮的物体、跳过一定距离的物体后在规定时间内拔萝卜,然后通过数各组拔的萝卜数,再比较哪组拔得多,多几根?以及两组合起来一共拔多少根萝卜等问题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将数学知识在体育训练中学以致用的巩固效果.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验证数学学以致用的价值

第8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一、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数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数学又不完全是生活,只有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高度提炼,才能升华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广阔的探索,可以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后,在即将学习折扣部分内容前,让学生了解身边一些图书打折的信息,课堂上,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相互说说自己对调查数据的理解;由于是生活之中经常出现的数学问题,而学生对此也有着一知半解的认识,所以学生对问题非常感兴趣,都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去调查,去分析数据,查找问题;很快学生就发现,商家的优惠并非一种情况,有的是直接打六折,有的是买一送一,有的是满一百送七十;这时候我问学生,如果你想购买价值五十元的图书,到哪一家购买图书最划算呢?学生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创设的情景是自己购买价值五十元的图书,关系到个人的利益,所以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了争辩之中,但意见却并不统一。这时候,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分别列出算式:(1)50×60%=30(元),花费30元;(2)50÷(50×2)=50%,50元买100元的图书,实际是打五折;(3)看起来最划算,但是因为达不到100元的条件,所以花费50元。这时,学生明白了,第一种是最划算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还省钱。这样的生活情境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简单的打折的知识,还包含着分析、思考、选择等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有着较好的历练。

二、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积极主动的尝试从数学角度去思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让他们去体验,去强化感知,最终养成使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的习惯。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数学概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数学思维和方法的直接体现,具有一定抽象性和概括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化了的生活情境中,掌握数学最本质的内涵,并借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为了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转化的问题,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我们可以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是长方体的,比如苹果、橡皮泥之类的物体,我们怎么去求它们的体积?”因为受到之前长方体这种规则物体的影响,学生受到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一时思维停顿;这时,我给学生进行了一点提示:“大家记得曹冲称象吗?”学生受到启发,立刻讨论起来,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把橡皮泥放在长方体的物体中间挤压,变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然后用公式计算体积”;有的说“在一个长方体的大量杯里放进适量的水,记下刻度,然后把苹果放到量杯里,再记录刻度,两个刻度的差之间的长方体水就等同于苹果的体积”。这时我提问:“把橡皮泥、土豆转化成长方体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抽象转化这些物体是为了解决问题,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到已知的条件,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三、用数学知识指导学生实践

第9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问”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在:

(1)师生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争议权。

(2)注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敢于提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不怕被他们问倒,就怕他们不问”的心态,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毕竟,“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例如: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情数学,运用数学,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