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

第1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丰富教学形式素质教育推动下,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即教学手段单一,合唱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程教育的内涵,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合唱在音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众多比赛形式,也涌现出更多新的音乐教育形式。在高校开设合唱指挥课程可以有效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与现代音乐发展相顺应,高校需要清楚认识到指挥与演出人员在表演中同等重要,因而更应该重视学生合唱与指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挥方式,优化合唱演出效果[1]。

强化艺术表现力

在许多音乐教育活动中,指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可以提高合唱的效果,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发展起到显著影响。学生借助合唱指挥课程学习,可以掌握标准的指挥技巧,让音乐演出效果明显提升,同时运用自身指挥技能,优化歌剧、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让学生自身艺术表现力和音乐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

改善社会精神面貌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注重艺术审美方面的提升,在对音乐作用进行赏析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合唱指挥课程的设立可以让学生有效提升技能。高水平合唱指挥,可以加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让作品魅力充分展现出来,良好发挥其感染力[3]。这不仅符合现代化大众音乐审美标准,而且可以使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网络教学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实现远程教学开展网络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确保学生在各个地点均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开展网络教学时,为确保合唱指挥课程顺利落实,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多个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学习,不断探索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与互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线下“一对一”教学模式不同的是,面授课程可以将钢琴伴奏与现场指挥示范指导结合起来,而网络合唱指挥课程不论是在视觉上、听觉上还是在还原度上均存在一定限制,为确保教学效果并降低折损,教授指挥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师可以对各类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例如,在初期阶段教师与学生直接通过视频方式上课,但是基于各类软件设备的局限性,会出现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画质不清晰、声音出现折损以及卡屏等现象。对此,教师应该重视网络授课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提前录制好视频再上传到学习群中,班级同学在群内相互交流课后作业,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每位学生上传的指挥作品进行线上点评,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指正,将新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其中,由点到面展示给学生,这样做既能够减少网课过程中单一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防止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又可以有效控制实时视频教学的时间,减少网络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学者表示,远程网络合唱指挥教学优点与缺点并存,其效果不如线下面授教学效果,但是在不能进行线下教学期间,也要确保教学进度与质量,落实网络教学。教师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积极尝试,也由此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通过一个平台进行学习、共同讨论,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补足了一些线上授课的短板。

细节教学还需要面授落实

在网络教学应用过程中,各个高校教师开始尝试向“主播”教学模式转型,给学生带来体验感较强的课程。借助网络教学中教与学的有力互动,教学总体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不能开展线下面对面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学生可以真正领会到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不论何种教学形式,均可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成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在家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自己,总结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自我反思也是指挥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站在教师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网络环境还无法落实音乐专业细节化教学要求,最关键的是网络合唱指挥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艺术培养中的细节部分。例如,指挥工作在预备拍上,网络中虚拟合唱难以满足指挥对于音乐及时性的要求;指挥对于合唱团排练强化是对音乐总体艺术加工、合唱总体音响音质追求完美的过程,现阶段网络教学虽然能够通过多样化手段积极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体验,但集体歌唱合作的音乐实时开展、音响音质等环节的需求依然不能获得彻底满足。

扩大教学覆盖面并增加公益普及属性

几年前,国内已经出现线上合唱指挥课程,并得到众多合唱从业者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认可。在网络教学方式开始流行之后,部分线上课程录制人员总结出几点网络教学优势,即受众覆盖面大、时间消耗少、教学效率高。网络教学不会受到人数限制,可以覆盖国内所有通网的地方;打破地域的限制,身处不同地方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上线观看教师授课。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可以反复观看授课视频,学生学习课堂内容也不会受到时间限制,特别适合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及时观看直播教学课程的学生。诚然,网络教学还需要解决硬件设备与学生线上管理等问题。合唱与指挥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以线下教学为主。其一,艺术的细节问题需要面授才可以得到充分解决。其二,合唱艺术最显著特色就是现场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合唱属于传播方式的一种,合唱指挥网络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进行宣传普及,使得合唱艺术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探究使用方法,从而尽最大可能发挥其优势并降低局限性,比如积极挑选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与方法等。在网络教学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应用与调整,势必会使有不同需求的合唱人受益匪浅。

传统合唱指挥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重进展轻掌握

当前,部分高校依然沿用教师传授、学生记录的教学方式,合唱指挥课程一般在每周安排两个课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存在学情不同、识谱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尽快进入排练状态,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教学缺少时间与精力。基于对合唱指挥理论体系的了解不足,并且在指挥技法、合唱总谱读法以及作品排练技巧等环节训练效果不佳,学生对合唱指挥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排练作品内涵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层,因此,表演的合唱作品缺乏一定的深度[4]。

重排练轻技法

合唱排练存在集体性特点,并且在合唱排练中还会参加其他演出或比赛,学生课堂之外的排练时间较少,因而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减少合唱指挥技法训练,将大量时间用来排练作品。在合唱排练上花费的时间有两周甚至数月,因此导致在合唱指挥方面教学内容鲜少涉及,学生了解此部分内容的时间也比较少,加之没有落实系统性指挥实践机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指挥方面存在不敢实践的现象[5]。理论与实践脱节站在某种层面上分析,合唱指挥是综合性音乐课程。若是无法将相关知识和实践演出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将难以理解演出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更不利于巩固合唱指挥知识。高校在落实合唱指挥教学时,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脱节等现象十分常见。部分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不能展现出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音乐表演[6]。教师需要加强重视程度,否则便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时,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思想影响,音乐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定位缺乏准确的认识,致使很多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时,始终无法强化自身音乐表现力。特别是落实教学评价时,出现部分教师和学生教学地位不对等的现象。虽然教师大力倡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但是学生顾虑的因素较多,不敢在评价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导致学生评价工作逐渐变成一种形式,对于合唱指挥教学发展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此外,受到考试制度影响,教师较多地关注考试成绩,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过多地追求绩点,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不能准确评价自身学习情况,由此限制音乐素质提升,并给音乐素养发展造成影响[7]。

网络教学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时代迎来新变化,只依靠文字符号开展教学的传统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教学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互联网推动下出现的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知识展现手段,促使知识可以通过更加直接、生动、具体的方式,既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量,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以改善课堂教学,积极应对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语言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乏味、无趣等问题,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拓宽知识面,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探究能力[8]。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展现自身专业技能,例如通过专业学习App“Maestro”,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指挥技法。教师借助直观、具象化操作演示,可以顺利解决教学难点与重点;通过灵活且生动的展示方式,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索欲,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新知识进一步获取打好扎实基础。

保障和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强得益于网络技术持续进步发展,各种线上学习App遍地开花,能够满足学生各类学习需求,并科学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促使学生在闲暇时间也可以学习知识[9]。教师在直播中讲课内容与时间有限,针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当堂直播教学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同时针对接受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存在直播教学内容较少的问题。教师通过网络学习App,如超星学习通与网络微课等,可以给接受和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提供知识延伸途径,推动其对合唱指挥课程展开进一步研究,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能够让学生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另外,多数学生在课下想进行合唱练习,但基于线下无法组织人数较多的合唱团队。借助智能合唱训练App能够帮助学生在家中开展合唱练习,模拟不同声部加以演唱,通过App进行合成,再分析练习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对合唱这种表演方式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积极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下课堂融合

现阶段,出现众多网络学习平台,如慕课、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以及钉钉等,合唱指挥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平台设计合唱指挥网络课程,从而优化课下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课程主要围绕理论教学展开,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阅读资源、线上作业布置、学习资料下载、线上检测以及线上讨论等板块来充分优化线下课堂合唱指挥教学中注重实践、忽视理论的不足,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养成良好习惯[10]。综上所述,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课改推动下,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均需要与时展需求相契合,将网络教学有效应用以加强教学质量与效率,深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让其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准合唱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景国.网络教学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应用[J].百花,2020(08):117-118.

[2]董治平,侯思宇.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30):163.

[3]李瑞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10):66-67.

[4]睢晓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论坛),2018(05):127-128.

[5]刘颖异.合唱指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艺术评鉴,2021(12):145-148.

[6]刘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J].艺术评鉴,2021(06):120-122.

[7]马丁元.探析合唱教学中的指挥职能[J].艺术评鉴,2021(06):123-125.

[8]周颖.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创新的有效性研究——评《音乐的经验——重新思考音乐教学与学习》[J].新闻爱好者,2021(02):109-110.

[9]刘佩荣.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关键点与创新策略研究[J].音乐生活,2021(01):51-53.

第2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一、“莱格尔跑”简介

“莱格尔跑”是篮球裁判员晋升裁判员等级、获取执法资格、等级裁判员注册的体能测试必测项目。其标准测试方法是根据音乐节奏由慢到快进行的20米折返跑,每次“嘟”时必须踩到端线,测试开始时节奏非常慢,每一分钟匀加速一次。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均有着不同的次数要求,如男子34岁以下进行97次20米折返跑,35岁-44岁进行86次,45岁以上为76次;女子34岁以下76次,35岁以上66次。我认为,“莱格尔跑”作为一种有氧耐力评价方法,完全可以引用到体育教学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二、选用“莱格尔跑”的意义

1.场地大小,要求不高

一般一个篮球场基本能满足一个教学班的需要,如果没有篮球场,可用类似于篮球场大小的平坦场地,大小在20米×30米为宜。以一个篮球场为例,其中一条边线作起点线,另一条边线作折返线,开跑后,学生在这两条线之间来回奔跑,起点线也变为折返线。

2.音乐伴奏,激发兴趣

“莱格尔跑”是全程音乐控制,节奏明快、催人振奋,每跑一次都有英文次数的语音报告,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前的进展,离目标还有多少。它是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调节下,学生才会乐此不疲,达到练习的目的。

3.及时激励,激发斗志

进行“莱格尔跑”时,在每一次折返点都有一个激励的信号——“嘟!”和当前所跑的次数。当听到“seventy”时就有一种潜在的意识刺激你去挑战“seventy-one”,另外,音乐中还有多种语言提示,如跑步用时:“one minute、twominutes、three minutes……”如速度提醒:“a little fast……”这些都会激发学生自我追求的内驱力,使学生坚持不懈地的努力下去,直到成功。

4.便于评价,制定目标

由于“莱格尔跑”每次多有语音提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展,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选择继续还是休息,同时,为下一次跑锁定新的目标。另外学生都在一个小场地内,便于教师的察看与评价。

三、“莱格尔跑”的教学步骤

1.设定折返跑距离和折返次数

课前,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耐力基础,结合学校的场地大小,制定出适宜的折返跑距离和折返次数。经实践反馈,笔者建议折返跑距离小学生(高段)12-15米,初中生13-16米,高中生15-20米;折返次数小学生40-60次,初中生60-100次,高中生60-120次。

2.跑前动员

教师简单介绍“莱格尔跑”的方法,并对学生提出本次“莱格尔跑”的目标,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挑战欲望,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尝试练习,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然后,学生一字形排开,站于篮球场一侧边线上准备听信号开跑。

3.跑中激励

在“莱格尔跑”的前半程,由于要求速度不是很快,学生基本能跟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奔跑次数的增加,要求奔跑速度越来越快,有一些耐力水平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节奏而掉队,为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实在不行,可采用慢走1-3次来回,或在折返线后休息一会儿,再重新回到“莱格尔跑”的队伍中来,做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士。

4.跑后总结

在结束“莱格尔跑”后,一定要留一些时间用于交流总结,表扬、肯定运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对暂时未达成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与信心,并提出下一次努力的目标。

四、注意事项

1.每次折返跑的距离和折返次数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递近原则。一般建议第一次跑运动量偏小,以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及挑战下次更高目标的欲望。

第3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字故事;拓展课;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5-04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故事的数字化表达,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将故事视觉化,以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数字形式呈献出来的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主要区别于传统故事形式。

针对数字故事本身的特点,本文将其与各个学科相结合,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等项融合,主要致力学生对数字故事的制作和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借助于故事的数字化、视觉化表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氛围和环境里进行视觉化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一个个情节,采用形象的数字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能动地积极思考和发问,学习知识的能力。让数字故事与课程整合更加生动自然、更有效,让数字故事成为生活中视觉化表达的一部分。

二、“数字故事拓展课”开设背景

上海市某小学是电子书包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基于对信息技术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实践教育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余年来,她一直走在教育信息化探索的路上。随着电子书包项目的逐步推进,丽英小学开始关注拓展型课程,追求新的突破。为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实现新的突破,充分依托数字化环境开发拓展型课程创造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课堂,学校启动了拓展型课程领域的重构和再设计。如何依托数字化课程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成为学校思考的新命题。

数字故事协会在2002年,对数字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个古老的讲故事艺术的现代化表达。丽英小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 “数字故事拓展课”定为18个拓展型科目之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培养学生学会讲故事

(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视觉化思维的培养

所谓的视觉化思维是指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借助于形象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运用图形语言及绘画媒体对所见与所思进行描述的能力。所以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就是视觉化思维形成的过程。

(4)数字故事与语文作文的整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故事所具有的故事性、艺术性、创造性等特征,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故事的发生、体验、感受和创作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信息素养的培养

数字故事的创作要用到很多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如何得到一张精美合适的图片,如何剪辑音乐,如何收集字体等一系列的信息工具和资源。数字故事的制作,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必然的。

三、“数字故事拓展课”具体实现

“数字故事拓展课”项目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启动,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本项目进行实施。本文讲述的是笔者教授的五年级数字故事拓展班,一共有20位学生参与,每周五进行一个小时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具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础知识,熟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在原有的故事范本中,进行创编、模仿、制作,用简单的技巧丰富故事内容。

(3)通过数字故事的鉴赏,培养学生对色彩、音乐、图片的鉴赏能力。

(4)学生会在生活的情节和体会中寻找写作材料,经过构思、写作和修改形成一个2-3分钟的精彩的文本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颠倒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爱班网络平台,采用课堂交流、互动、分享的教学过程达到课堂内容的讲授。

(2) 掌握图片、音乐的搜集方式,以及常用的处理技巧,进而掌握制作数字故事的步骤。

(3) 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形式,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

(4) 通过模仿、鉴赏、讲述、创作数字故事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对数字故事的形成过程有完整的理解并能够进行完整的创作式操作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提高学生对故事、图片、音乐等事物的美的鉴赏力。

(2) 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协作能力。

(3) 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二)教学策略

本项目的实施策略是结合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全面开展。

教师方面:通过接触和了解,参与项目的老师对数字故事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所以对教师的数字故事制作的指导和教授是由作者团队完成的,双方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方面: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教授,一是教授数字故事的制作技巧,最后是以数字故事呈现成果。二是学生在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故事的脚本写作和数字故事的制作,把故事用视觉化的数字故事来表达。课下老师通过建立qq群,爱班网等,用线上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百度云盘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故事微课程的发送,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分享。

家长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或创作如果有家长的参与,更加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希望能邀请家长参与,笔者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方便家长之间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设想把优秀的作品上传在qq群共享,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单,让更多地家长去分享和学习,家长也可以参与学生作品的点评。针对家长作者团队还录制了数字故事制作技巧的微课程,在“微型家长培训班(百度云盘)”上供家长学习提升。

(三)教学方法

根据选题的内容,每节课都会有一个3-5分钟的ppt技术小技巧的教授,然后针对每个小技巧,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课外小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对每个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大作品的制作过程就会得心应手,最后针对大的作品会教授一些ppt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流程螺旋上升,每节课的上课方式都不尽相同,内容也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数字化讲故事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个人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感所发,有话所说。

(四)具体过程

数字故事拓展课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但是这里所谓的颠倒的课堂,是经过了“本土化的改良”,笔者将其称之为“呼唤自主学习的课堂”,又为“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老师讲、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各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同时我们还采用可汗学院的方式把整个学习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先学后教,问题引领、合作互动和自适应评价的理念进行项目的实施。

那么针对一个学期14周的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参见下表),笔者详细的设计和策划了在接下来的13次课中,通过13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实践。

四、最后成果

本次项目最后成果是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的,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题材和故事进行数字故事的创作,也可以对散文、电影、歌曲等进行改编,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最后把作品在网络平台,让其老师、家长、同学评价,也可以自评。汇集所有的评价,最终选出本次项目的冠军、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现奖,以此来鼓励学生。

五、教学效果

数字故事拓展课使原本不相识的孩子,因为共同喜欢的课程走在了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变成好朋友。在为期的14周里,每个周五,笔者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度他们的数字故事之旅,看着孩子们一天的快乐成长,这是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们从对数字故事的惊叹和羡慕,到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经历课堂上即兴创作、非语言活动等过程,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记得曾经黎老师说过一句话“数字故事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数字故事本身,应该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通过学生的数字故事,可以看到很多属于学生自己的故事,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让笔者感动的是五年级一班学生王悦在她的一次课后感悟中这样写到:当你走在丽英小学,如果你听到从三楼传来的音乐,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在上音乐课,你肯定想不到我们是在学习数字故事,这个课堂让我难以忘怀,不仅让我发挥了自己的才艺,更加发挥了想象力,我情不自禁的感慨,原来上课可以这么有趣和快乐,在数字故事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即兴创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还有一位学生的家长也通过新浪微博给笔者留言,告诉笔者她女儿特别喜欢数字故事拓展课,希望能多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笔者又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数字故事课前后学生、老师和家长状态的变化。

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字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接触到数字故事这种新形式之后,学生都想制作属于自己的数字故事。数字故事给学生直观感受,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经常在下课后对课堂上的故事进行回味,并和身边的人复述,或者和同学讨论。这个过程,教师会辅导、帮助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提高更快。从以下数据中可以看出(参见图5),学生更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故事,增强其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展望

教学要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正确的讨论和交流,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如何安全地完成一项任务等等。

至于其他,我们应该更相信孩子学习的潜能。数字故事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应该探究把数字故事开发成一个“数字故事拓展课”课程体系,使其他学科也融去其中,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数字化的学习才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4).

[2]国际数字故事中心网站[DB/OL]. http:// 2012,2.

[3]教师数字故事资源[DB/OL]http:///digitalstorytelling.htm2012,2.

[4]黎加厚.教育叙事的可视化,数字故事的新发展[EB/OL].

[5]周洁. 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3).

[6]李颂.数字故事 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1(3):44-46.

第4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中小学中进行了综合课程的探索,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教育组织也将课程综合化作为一项教育改革的政策写入了教育文件中。在艺术教育方面,各国的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设置艺术学科群,制定融各门艺术学科为一体的艺术教育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每一门艺术门类仍然相对独立。二是设置艺术学习领域,综合数门艺术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三是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美术或音乐学科的概念或体系为中心,在部分单元中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

    2001年6月8日,中国教育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此《纲要》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第二条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合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为了适应课程变革的需要,同时保持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性,又考虑到我国美术教育的传统以及教师的接受程度等诸方面的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究与制定小组决定采取学科综合的方式,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近年来,国内外的美术教育者们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已开发了许多以美术学习为主导的“综合·探索”教学活动。当然,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我们也在积极努力的实践、探索着。

    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科相行不悖。

    1.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卷,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我在上《太阳、月亮、星星》一课(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时,以音乐欣赏作为引导:播放一段激昂而有节奏的乐曲让学生体验太阳升腾的感觉,再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曲伴随着细微的铃声和海浪声的幽雅乐曲,想象月亮、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的美妙景象。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在课程中巧妙融合,利用通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想象、体验并表达天空的美丽景象。

    2.与文学相结合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相符而已。在美术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孩子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相结合。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的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壮美祖国山河,故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4.与常识学科相渗透

    一位美术老师选择了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及原因》,以梧桐树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绘画、文字、摄影等方式,记录梧桐树从10月至第二年1月的变化。这一学习活动,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学生按自己的意愿组成12人的课题组,再分成3个小组,每组4人,组长经民主选举产生,每位组员都承担一部分职责,贵重设备(如照相机等)作为共享资源。第一阶段为观察阶段,学生记录每天的气候、气温变化;每周描绘同一棵梧桐书的树叶,并拍摄这棵树的照片;每周五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则针对学生描绘树叶方式的概念化的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树叶形、色的变化,学习用多种色彩表现秋天树叶的丰富色彩。第二阶段为总结阶段,学生们将采样、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汇总与交流,写出了题为《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的小论文。与此同时,小组成员采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了主题为《树叶的生命》的绘画作品,布置了摄影展览,并创作了小剧本,设计人物的服装、道具和舞台背景,排演舞台剧等。

第5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导入教学;朗读训练;口语交际;写作能力

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性格活泼、充满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小学生感性认知思维较强,容易对教师的说教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接受能力差。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知识,让课堂充满活泼、快乐的气氛。

一、运用合理的导入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学生在课堂对知识学习的第一印象。所以,巧妙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的方法要与讲课的内容相关联,选择导入的角度,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听的同时,对本节课也有了大概了解。比如:1.用故事导入。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持久力差,坚持时间短,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学到知识。如《狐狸和乌鸦》,给学生把文章的过程简洁地讲出来,像寓言、成语故事都可以用此法。用音乐的方法:课前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在课堂上。课前讲笑话:让学生学习不要有压抑感,轻松投入到学习当中。学生总结: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既巩固了知识,又很好过渡到本节课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则小小的谜语,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2.指导预习,引导学生兴趣。预习是学习的前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对不解之处产生疑问,激发好奇心。用悬念刺激学生,在讲地理风景的课时可用此法。总之,合理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

1.学生大声地朗读。教师要给予示范、指点,让学生把情感融入其中,边朗读边加深对字、词、句的记忆。有的教师指导方法比较单调、机械,常见的是教师在分析、理解后,说得最多的是“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朗读中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情感运用。教师指导显得苍白无力,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和语言的内涵。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2.朗读要根据学生的年级选择适应的文章,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提高。

3.要多读,从宏观上掌握文章的脉络;要精读,找出阅读的侧重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理解是紧跟阅读的。

4.创设情境。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创设氛围让学生感到朗读的情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放背景音乐等。

总之,朗读符合语文内容的特点,能让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达到“文章读之极熟,悟其真义”的目的。

三、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口语交际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主要是书面语的学习,忽略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而新课改把口语交际当成重要的语文素养,摆在了重要之位。教师要抛弃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的教学观。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如设置情境。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去说。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生动、形象,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在阅读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故事会、讲笑话、诗歌朗诵等,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学生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的基础知识,牢记字词句,吐字清晰,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多听广播、看报纸,积累语言素材。学生在语言交际时,

要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6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人合作跳绳;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18-02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体质状况与健康水平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自从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共同决定在全国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以来,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体育师资得到了加强,体育课程进一步得到了保证,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步履蹒跚已遇阻碍的当前,面对在学校体育领域里日渐兴起的"体育课程校本化"浪潮,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更好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是当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所必须正视而解决的问题。

1.阳光体育运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是在学校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延伸了体育课程的空间、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结构,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及广播操等集体活动相比,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开展形式灵活、练习强度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它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成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契机。

2.跳绳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2.1 跳绳运动概述。跳绳是一项锻炼效果极佳的有氧运动,科学的进行跳绳运动对心肺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种脏器功能的维护与增强、身体形态的保持与改造等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在运动时,血液会获得更多的氧气,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此外,跳绳时手握绳会对拇指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和想象力。对于少年儿童而言,跳绳不仅可以促进其身体正常发展,而且对发展其灵敏、速度、弹跳及耐力等身体素质也有良好作用,有句顺口溜就这样说道:"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活的根绊腿。"跳绳运动的配备十分简单,只需一条长度适中的绳状物以及一双运动鞋便可。此外,跳绳对场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说是处处皆可为场地,而且参与人数不限,可单独一人或多人进行。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总体来说,可分为侧身斜跳、简单跳、单脚屈膝跳、分腿合腿跳、双臂交叉跳、双人跳绳、绕旋跳、侧脚跳、向前单摇单双两换跳、向后单摇单双两换跳、正反编花跳、正反双摇跳以及跳花绳等跳法。

2.2 跳绳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跳绳作为一项锻炼效果明显、开展起来简单方便的健身活动项目,在新《课标》实施初期就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青睐,由于跳绳没有固定的竞赛规则,所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场景、教学时间的不同可对跳绳规则进行灵活的修改,最终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对以跳绳为代表的日常体育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前进的助推剂,更是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2.3 跳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设计。跳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练习内容或比赛规则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时间安排要考虑正常的体育教学计划等。

具体来说,就是跳绳活动的安排不能与正常的体育教学相冲突,应该对正常的体育教学起到辅助或加强作用。体育教师可在进行发展上肢力量的体育教学课之前,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适当安排跳绳活动,如蜈蚣爬(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按纵队站好,每人一根跳绳,排头除外。后面的同学把跳绳绕住前面同学的腰,自己抓好绳的两头,全组一起向前跑动。练习时,以先到达目的地,队形又不散的队为胜。)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下肢力量进行预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正常的体育课程学习状态。如果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运动量会很大,那么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设计一些运动量较小,趣味性较大的跳绳活动,如集体跳(单人鱼贯式或多人-齐跑进,跑出,跳过或连跳的方式进行跳绳。在跳的时候,可任意跳几次,可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作。如:拍手,转身,报号,唱儿歌,拾物等,增加跳绳的乐趣;2-3人花样趣味跳绳法,即一人摇跳,另一人跑进,跑出或同跳。)这样可以在进行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之前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如果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运动量较小,那么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安排一些运动量稍大的跳绳活动,如单人跳比赛(原地单脚向前(后)摇跳、原地双脚摇跳、原地交换脚跳、行进间的交换脚跳、花样跳等,划分一定的小组,规定一定的时间,以数量论输赢。)

综上所述,跳绳不但可以有效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还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给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进行缓解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体育运动水平。跳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是灵活而多变的,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认真总结,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科学而合理的设计跳绳活动,让学生在跳跃中收获成长的快乐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成就感,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不断飞舞的绳索中充满阳光与激情。场地和人员的限制

由于受到我校场地条件的制约人数多,场地小,特开展三人合作跳绳。三人一条绳合作跳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男女生分别按三路纵队站位,左右、前后间隔1.5米,中间学生持绳,以前两排为例说明。

每一排均按照从左到右按1到6号排列,跳绳的放置位置是单排的放在2号和6号的左侧前方,注意和前后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听口令,当听到"拿绳"的口令时单排的2号3号、5号6号,双排的1号2号、4号5号迅速把绳拉开并且面对面站回原位置听口令。当听到"跳绳准备"的口令时,单排的1号迅速移动到2号和3号之间面对3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4号迅速移动到5号和6号之间面对6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双排的6号迅速移动到5号和4号之间面对4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双排的3号迅速移动到1号和2号之间面对2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以此类推,每一排均按照单双排标号。开始的口令一下达,持绳的学生迅速把绳子向同一方向摇动,在中国民族轻音乐"欢乐过新年"的伴奏和教师口令的指挥下学生有节奏的跳动,每跳20次换人一次,3人轮换一遍。

这样交错移动位置使得每一条绳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3米的空间,一般的单人跳绳的长度在2.5米左右,这就为跳绳的摇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不会形成跳绳互相缠在一起的情景。

合作跳绳的作用。

4.三人合作跳绳产生的效果

4.1 极大的节省了校园的空间。我们学校人数多,运动空间小,一直是我校开展大课间一大难题。经过开展三人合作跳绳的运动以来,极大的节省的运动空间,为顺利开展大课间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4.2 培养了学生相互配合、协作的精神。现在孩子大部分在家是独生子,什么都是唯一,不会协作,自私,唯我是尊。三人合作跳绳这项运动,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配合能力,因为这项运动是三人的事情,有一个人不配合,就不能完成跳绳的动作。所以要想完成合作跳绳,必须得相互配合。经过长时间的三人合作跳绳,学生学会了配合、协作的能力。

4.3 增加了学生的乐感、美感。为了增加跳绳的整齐性,我们配上了音乐。要想让学生动作整齐划一,e绳的同学和跳绳的同学必须按照音乐的节奏,这样就要求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增加学生的乐感。通过长时间的跳绳,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美感。

5.教学过程心得

设置音乐的初衷只是让学生随音乐的强弱节奏去跳动,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发现学生的乐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正确,结果学生跳动和e绳都比较乱,起跳的时机和跳绳的高度都不一致,整个操场都比较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体育组全体教师的讨论和论证,决定在音乐里面加入口令,这样学生在口令的统一引领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起跳时机和绳子的高度都比较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人过关的方式

音乐的使用:中国古典名曲"采茶曲"

学生既学会了合作跳绳掌握了一项技能,又锻炼了身体素质,还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技术。

第7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儿童;钢琴;入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76-1前言: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要求的精神境界也越来越高,面对新 世纪,我国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钢琴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首选乐器。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的有效方法。长期受古典音乐的熏陶,让孩子在接受美育教育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艺术修养,在艺术素质教育中,使孩子增长快乐而富于想象力的童真,可以从音乐的学习中获得滋润情感的养分。 还可以培养人的气质、锻炼人的意志、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孩子的个人素养。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的:“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不相同 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虑、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等,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的特殊领域”。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与其他乐 器相比,表现内容更加广泛。学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一方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又对老师提出啦更高的要求。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儿童钢琴的学习。

一、 当前国内关于儿童学琴的总体情况

(一) 学习钢琴的原因:1. 父母自己觉得钢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希望孩子从小学习钢琴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孩子日后的身心发展。2. 父母年轻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学习,想通过孩子学习钢琴来完成自己的一种愿望。3. 看别人家还学,不希望自家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

(二) 有些人认为启蒙教育可以先找个老师教着,以后再找个好老师来教,认为启蒙教育是从零开始,无关紧要,最简单不过的事啦。恰恰相反,启蒙教育是最基础的,没学会走哪来的跑,启蒙教育会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发展,首先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继续学习下去,以便向高方向发展。不负责任的启蒙教学会使学生和家长照成对学习钢琴的误解,形成许多不规范、不正确甚至错误的弹奏方法与技巧。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最佳时间应为五岁左右,当然年龄只是个参考,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智力发育情况、音乐素养等方面。

二、 随着我国钢琴学习的普及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儿童学习钢琴的学龄也在提前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想大概谈一下我对教导学生学习钢琴的想法与建议:

(一) 规范孩子学习钢琴的意识

学习钢琴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意识,家长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看待学钢琴,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散懒、华而不实的恶习。

1.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就要把练琴当吃饭一样,每天都要练习。

2. 有固定的人来陪孩子上课练习,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来练习。

3. 营照良好的学习环境,严与爱要把握有度。

(二) 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刚开始学的时候对孩子不用过于严厉,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表演来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感、音乐感。通过对声音及各种节奏的模仿来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钢琴最开始的练习是(手型、力度、感觉)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但是这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枯燥练习。我们可以在这些练习中给学生插入一些简单有趣的曲子来引学生的兴趣,但是我们主要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建议学生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多接触古典音乐,例如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钢琴演奏的刺激来扩大兴趣。作为家长一定不能过分的逼孩子学习或练琴,这样就把一门娱乐的爱好变成孩子不想面对的学习负担,家长要为学生营照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家长对钢琴的正确认识、态度对孩子学钢琴的心理有很重要的影响。做好松弛有度,控制好练琴的时间与质量,让孩子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继续保持对钢琴的兴趣。

(三) 愉快的课堂氛围

使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持续,教师首先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尊重儿童,要使他们觉得我们是真的为了他们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学习钢琴,让他们主动积极的练琴,让孩子感受到关注、鼓励、爱护、赞许等等,这样才会让孩子慢慢形成练琴的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的练习,直至成功。在枯燥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插入简单有趣的曲子,或者通过弹奏一些好听的曲子来吸引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 总结

针对目前儿童钢琴教育的情况,如果家长有规范的学习钢琴的意识,老师的在启蒙过程中可以做到: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注重弹奏技巧与情感审美 结合,学生可以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钢琴,那么学习就会变的事半功倍啦。所以儿童钢琴学习的成败取决与三方面,一是孩子自身的条件(天赋、勤奋);二是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态度;三是父母的配合与思想观念。学龄前儿童学钢琴就像我们刚开始学走路一样一定要踏实的走好每一步,启蒙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钢琴之路的发展,所以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家长、学生、老师三者的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钢琴的最好程度。

第8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一、兴趣引导,乐学爱学

1.美的熏陶。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笔画美、结构美、形体美,可以巧设情境,先让学生欣赏我国有名书法家的作品,讲述一些名人练字的故事,如“岳飞练字”“墨池的来历”等,使他们产生惊羡之情,激发学生从小喜爱写字的情感。

2.创造良好的写字氛围。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愉悦、幽雅的写字氛围。在学生练字的时候,播放古筝等优美的民族音乐,在教室张贴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家长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开展“亲子写字”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就加深了对写字喜爱的情感。

3.直观的教学方法。写字有不少理论方面的知识,写好字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又是相当深奥,难以理解的。因此,我运用打比方等形象化的手段,让学生把一个个枯燥的字看成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宝宝,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易懂,让学生很好地消化和接受这些内容,并在写字实践中加以运用。

4.快乐的“换位”。教学一些难字时,教师一般总是先在黑板上范写,不厌其烦地交代某字从田字格的某处起笔,某笔压在田字格的某某线上……然后让学生反复地练习。然而学生却兴趣低迷,求得“知”而求不得“乐”。为改变这种现状,我有时假装自己也不会写,让学生自己先观察、揣摩,找出关键笔画,再当“老师”来指导老师;有时则故意写错,以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观,请学生向教师提建议,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及时纠正,养成习惯

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其次,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掌握汉字间架结构及基本笔顺规则。最后,要求学生爱惜学习用具。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严加督促,严格检查,使学生从小养成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好习惯。

三、探究学法,提升能力

1.对照比较。运用这种方法,能迅速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凸显事物的特质。比如,常有学生将笔画较多的字写出了下格线,我便拿出范字两相对照,学生思而得之:笔画要疏密有致,要上紧而下松。

2.分析概括。要求学生在临帖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如:有学生提出:“禾、木”两字做左偏旁时,为什么捺变成了点?我引导学生,如果“禾、木”做偏旁,捺不变为点会怎样?学生很快发现,整个字会极不协调,要么两部分相距很远,要么捺插入右边部件里,学生因此而明白了“居左让右”的道理。

3.类推验证。学生能接触一些前人的书写经验,不必总是自己“发现”,但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如在写“会”字时,给“会”字围上一圈五边形边框,可以让学生充分形象感知这个汉字的结构框架。然后,让学生以此类推,验证其他字的结构是不是可以归结为这几种常见类型,或是它们的组合,学生在验证的成功喜悦中获得了经验、规律。

4.渗透联系。书法是一门艺术,写字也是与艺术学科息息相通的。比如,引导学生认识长横、撇、捺要作为主笔画,书写要舒展时,就可以联系舞蹈动作:字就是一个人,撇捺就是人的腿脚,人跳舞时腿要绷直,舒展打开,支撑整个人的平衡,撇捺也要舒展,平衡字的重心。再如,理解书写流畅时可以让学生这样联想:书写节奏如同弹优美的钢琴曲一样,有时急,有时缓,笔画衔接好像音符跳转要自如,不能僵化,落笔要沉稳,提笔要果断,气势要连贯。

四、循序渐进,积累创新

第9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写字教学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写字的育人功能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写字缺乏科学有序的指导,大多是机械重复地抄写。目前学生胡写乱画、行款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要求,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既然写字很重要,那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呢,笔者认为,小学开始练习写字是最重要的。教育部2002年11月要求的“写字是小学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不断教育学生认识把字写好的意义,逐步培养他们的写字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练习不仅仅是“错误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所以,小学写字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练习,纠正错误,掌握技能,这是小学写字教学的关键。

一、明确写字教学的目标要求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率先从写字教学的整体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要求,指出大致的学习方向。大致分为:教学目标――必须学什么;教学策略――如何教、如何学;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的差异,便于有的放矢地指导。在规定目标时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少而精,二是循序渐进,三是目标适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感,寓教于乐。在近几年的写字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激趣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故事激趣。小学生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比较恰当,但教师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合。

2.儿歌激趣。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读好记。因此,把教材中的执笔方法、书写规律等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培养兴趣。

3.电教激趣。电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笔、收笔等过程直观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使学生看得更为清晰,感受更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形态、结构、比例,便于记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4.活动激趣。教学中组织一些新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觉“集字”和“竞赛”是两个有效的方法。“集字”能增强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兴趣。根据儿童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赛”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2.小组竞赛。每周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朵 小红花。

3.个人竞赛。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教室展示台展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朵小红花。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

4.定期开展展览。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定期在班内展示板展出。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四、讲究方法,提高质量

1.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汉字共有19种笔画,要想让学生字写得好,就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笔画的名称和书写方法,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变成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因为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构成的。所以,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具有起笔,运笔,收笔。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起一个良好的开头。

2.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在实际中,可采用“五步法”来教学。

(1)看字形。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

(2)析结构。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如“明”字,左窄右宽,关键笔画是写好一撇。

(3)记位置。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为标准。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根据字形的特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

(4)练字体。放轻音乐做手操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

(5)比好坏。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