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培训讲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努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的实施,丰县农广校积极与农委系统内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主阵地,县级农技推广部门、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个部门、多个层次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县镇两级农民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体系。
1. 明确分工。县农广校主要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讲师团的组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指导与督查及在校开展创业农民、职业农民、农业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四类培训和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依托镇级农技推广中心和村委会做好人员的组织、培训地点的落实,由农广校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培训,形成了由县到镇、到村的教育培训网络。
2. 横向联合。县农广校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借助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各部门的组织优势,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农委及农工办、农机等涉农部门合作,还与组织、人事、工商、民政、教育、科技、妇联、共青团、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联合搭台唱戏,形成强大的培训组织合力。如与组织部合作,组织大学生村官、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培训;与团县委合作,开展农村青年的创业培训;与农工办、工商局合作,开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培训;与民政局合作,开展农业专业协会的培训等。
3. 整合资源。县农广校整合县委组织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资源、中华果都网站的网络设备资源和农广校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镇、村三级网络视频直播培训系统,实现了专家在线直播培训、远程技术诊断、远程在线咨询、远程在线观看技术讲座录像和县镇村的三级网络视频会议等功能。目前,已建成县到2个镇10村的在线直播培训。同时,积极与县电视台合作,开设了农村天地栏目——农业技术讲座,每周播出一期。学校与县电信、移动公司合作,在校内开设了短信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民学员群发农业技术短信。另外还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联合开展培训,实现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二、加强“四有”建设,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县农广校根据省校提出的强化“四有建设”要求(即“有高素质的讲师团与管理队伍、有稳定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有现代化的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有适应农民需求并全省共享的媒体资源”),积极推进“四有”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功能和能力,逐步建立一个以县农广校为中心,以镇村培训点为延伸服务的,功能比较强、手段比较先进、运转比较灵活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讲师团队伍。自2006年实施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以来,为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县农广校通过理论、试讲考试和综合考核,从县、镇两级选拔近100名中级以上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组建了百人讲师团,并吸纳乡土人才和大专院校、科研所教授专家以及农民创业成功人士加入讲师团队伍。根据不同专业,将讲师团划分了14个组,并制定了讲师团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实行末位淘汰,讲课报酬与考核绩效挂钩,年底进行总结,开展优秀讲师评选活动。同时,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每年都对讲师团成员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7年来,累计举办讲师团培训班21期。
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教学培训实效。县农广校在县委组织部和县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万元自建了集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示范展示、种苗供应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民教育培训实习基地。基地占地50亩,建有1500平方米育苗温室1个,600平方米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温室4个,150平方米的培训及产品展示厅和30亩的花卉苗木育苗基地。
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理论授课不直观、难理解、不易消化的特点,农广校加强对学员动手操作实践的培训,让学员参与生产操作。基地每年可供近1000名学员参观实践,理论授课后,组织学员到实习基地再实践操作培训,由老师和技术员手把手教,做给他们看,教会他们怎么干。为学员提供从棚体建设、设施育苗、移栽种植、管理采摘等一套完整的设施蔬菜、花卉的生产技术,完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基地培训教学全过程。
基地还增挂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牌子,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交付由大学生村官组建的徐州汉邦骄子农业发展公司,具体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学校负责出资聘请一名技术员和新品种的引进费用。公司无偿配合学校做好学员的参观实习指导,新品种的试验、试种和生产示范工作。同时,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国内外新品种,进行试验、试种和育苗、学员不仅学会了高效设施蔬菜种植的整套技术,还了解了市场所需品种与行情。
基地每年可育苗120万株,为农民、学员及时快捷提供优质廉价种苗,并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公司年创造经济效益近20万元。基地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培训功能,方便了农民就近就地学习和实践。基地建设开发,促进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推动了全县高效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3.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农广校注重教学设施的改善和完善,不断增添教学设施、设备,培训能力逐步增强。学校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大中小教室、多功能教室、微机室、会议室、学员宿舍、学员餐厅、实习基地一应俱全。配备教学、办公用计算机64台,购置了一批投影仪、手提电脑、音响投影教学设备,照相摄像设备,添置远程教育终端站、县镇村三级网络培训系统、短信平台等教学设备等,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4. 加强媒体资源建设,满足农民学习需求。县农广校每年都购买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和中央校的中专学历教材及光盘,价值10多万元。同时,组织学校教师和讲师团成员,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实际,编写了地方培训教材、讲义和培训课件,先后有12项教材、16个课件和2个影像教材获省校优秀教材奖,两部教材被省校选为全省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用书,并予以出版发行。
三、科学用好“直通车”,快捷服务新农民
2010年12月,江苏省农委为丰县农广校配备了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一辆,它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其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丰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拉近了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形成了培训的经常性和快捷性,深受农民欢迎。近两年来,县农广校利用“直通车”,结合省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的实施,在全县14个镇进村开展培训、科技咨询、送科技下乡等共257场次,受训人农民达4万多人次,“直通车”成为进村培训的大课堂、巡回咨询的宣传车、技术推广的工作站、流动服务的科技书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直通车”开展培训直观生动、作用明显,进村入户机动灵活、方便快捷。农广校利用直通车上的设备进行投影教学,图文并茂,互动性、操作性强,增强了培训的直观性,农民乐于接受,提高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和质量;直通车机动灵活,如出现技术咨询、重大病虫害等,接到电话、通知,拉上技术专家、教师就可立即出发,便于开展应急培训咨询。同时,直通车无论农闲、农忙都可随时出动,一天可以去多个地方进行咨询、授课,用老百姓的话讲,真是我们庄稼院的“120”;三是方便快捷,直通车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和技术咨询,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到技术服务,省时、省工、省钱。直通车还装有设备和资料,随时、随地就可讲课、播放技术录像、发放技术资料等,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2. 科学管理使用,认真维护保养,确保直通车良好运转。直通车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管理车辆的使用和油料使用,按公里数核算用油。安排专职司机1名,操作管理员1名,讲课教师、技术专家和技术资料、光盘随车同行,驾驶员专门负责直通车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操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投影、音响的操作和维护。每次发车前,由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包镇村的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前签字要车,由办公室专人登记车辆所去讲课的地点、授课人、授课内容等,保证了直通车的高效运转。截至目前,直通车两年正常运行8.12万公里,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车辆正常运转。
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几年来,丰县农广校努力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四有”建设和科学用好农业科技直通车,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充分发挥了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主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保障了丰县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促进了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方式的革新,增强了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理论+实训+直通车的培训,有效解决了基层技术人员少、师资力量薄弱、农民组织困难、农民接受能力差等问题,加速了各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为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实惠,学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加快了各项农业新技术迅速进村入户的进程。
二是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创业能手,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本领和能力。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手,提高了农民在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就业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创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20个。丰县农广校2010年“阳光工程”专业学员田凡被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七套评为阳光工程“全国十佳创业英雄”。
关键词 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方法;成效;对策;湖北宜昌
中图分类号 F323.6;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99-02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宜昌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省级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学校、省级平安校园、省农业厅授权挂牌的“湖北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08—2011年,该院共开办4期农民创业培训班,先后完成13个班次550人的培训任务。为确保培训工作实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专班,组建了教学团队(讲师团),在认真调研宜昌农业产业状况的基础上,编制培训资料,制订详实的培训方案,实施分类培训,合理安排理论讲授与考察实践、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专家授课与创业成功人士授课的比例,实现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评价的创新拓展,整个培训工作与学员生活实际、创业基础及创业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2010年,省、市有关主管部门针对该院培训工作开展的测评结果显示,学员满意率达到99%以上。通过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切实践行了“服务地方”的宗旨,真正将自身的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转化为地方的发展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彰显了学校的办学价值与使命。
1 宜昌市农民创业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1.1 组建专班,加强领导
为确保培训工作实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游敏任组长,副院长光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生物化工学院作为具体承训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下设综合服务组、办公组、教学组、后勤组4个部门,综合服务组负责培训组织协调安排及资料的起草收集整理,办公组负责教师讲义和其他资料的印制,教学组负责培训教学和学员管理,后勤组负责学员食宿和其他服务工作。每个小组中,任务又层层细分,具体到人,责任到人,使各项具体工作都有着落,同时各组之间密切配合、快速衔接,使得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2 精心筹备,制定方案
每年接到培训任务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都派出专人赴学员来源地进行了调研,根据参加培训农民的需求和当地的产业状况,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召集相关教师讨论磋商培训内容及要求,制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到农业主管部门批复。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实施方案由各职能部门保障施行[1]。各部门严格分工,密切合作,形成了工作有领导小组宏观指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3 聘请专家授课,编制教材
为了提高创业培训的效果,成立了由专职的创业培训讲师、专业教师、专也技术人员组成的讲师团,由讲师团成员编制培训教材、集中授课和为学员进行创业指导。此外,根据学员的需求,还组织编写了《家禽养殖技术与经营模式》《疫病防治技术》《现代养猪技术》《现代园艺生产新技术》《蔬菜生产发展新模式》《宜昌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果树生产新技术》等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学员。
1.4 创新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和要求,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为主,内容包括国家政策解读、创业理念的建立、农业企业类型、预测农业创业资金需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防范创业风险等内容,同时辅以市场营销、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搞好产销衔接,增强竞争优势。个别辅导是根据部分参训学员的不同需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组织学员与培训教师、学员与企业家及企业技术人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座谈和技术交流等活动,针对学员各自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并完善创业和企业的发展思路。通过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1.5 创新培训内容
在培训中,邀请省、市农业局、畜牧局、农经局的领导解读国家涉农产业政策,介绍宜昌市的产业发展形式和产业布局;聘请地方农牧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讲述创业经验、成功感受以及企业发展思路,使学员们感受到成功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利用地方的农业生产和加工业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如带领学员到宜昌民大禽业公司、宜都市土老憨食品有限公司、宜昌高农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地感受企业产品生产和企业发展规模;请一些与学员创业相关的企业如打蜡厂、长阳清江长龙种猪场、武汉天龙饲料有限公司、宜昌正大有限公司、宜昌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讲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产品服务等内容,为学员创业搭建平台。通过合理地设置培训环节和比例,灵活地开展创业理念、创业技能、市场考察和创业实践等丰富的培训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创业激情,初步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农民创业培训模式[2]。
1.6 创新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
把农业厅的考核标准,即考勤、知识理论、创业计划书3项考核又增加了1项,即开设礼仪课程,并对学员进行素质考核。因为学员大多来自农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习惯,如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素质考核,必然会影响培训效果及学员未来的发展,所以对学员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素质培训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自身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及准确评价农民经过培训后创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效果,组建了培训效果评价分析小组,创新地研发了学员培训意向调查表、课程效果调查表、培训效果调查表、创业素质测试调查,及时对培训的内容、形式、过程、结果进行动态检测和静态分析,构建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为今后的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 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意识增强
来参加培训学员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还有少数只有小学文化,他们以往的创业大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和闯劲,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知之甚少。在培训中,他们学习热情高涨,特别对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和风险等知识非常渴求。不少学员在培训后,纷纷表示大有收获,回去后要用新学到的种植技术,改良自己种植的作物,创立品牌,增加经济效益。
2.2 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通过农民创业培训之后,一些青年农民改变了在农村没出息的老观念,认为农村创业不仅可行,而且大有可为,许多方面还具有城区创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等。
2.3 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通过创业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典型。如2008年培训学员熊勇通过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后,改变了发展思路,回家后投资80余万元用于经营农资、农业生产服务,截至2009年年底已经收益10万余元,目前已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学员詹天明通过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后,在当地建立农村合作社,投资20余万元,购买了1台耙田机、1台抛秧机、1台收割机,流转土地6.67 hm2以上,通过2年的经营,已获纯利20余万元,牵头组建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培训工作通过这些学员的口耳相传和多家媒体的报道,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 存在的问题
在创业培训实施的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同时也发现现阶段的农业创业培训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培训对象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培训需求各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参加创业培训的主动性,制约了创业培训的深入开展;二是个别农民常常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通过学习先进理念和知识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远见;三是创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各种政策不配套,对促进农民创业发展难以形成合力,最终影响了创业实现率[3]。
4 对策
为了进一步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创业培训实效,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一是及时总结经验,推介成功典型,搞好宣传报道和信息上报工作,形成强烈的农民创业氛围,从而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二是对于接受创业培训后想要创业的农民,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为农民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创业引导和服务。大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要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对创业农民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并给予不断的指导,提供技术、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根据农民的发展层次,采用分层培训的形式,如分别开设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五是结合宜昌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将创业项目与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紧密结合,提高培训实效[4]。
5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0(1):114-116.
[2] 曲建东,朱宏伟,赵棣,等.农民创业培训内容设计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