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对外汉语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知识点

第1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务实;对外汉语教学;体现;建议

一、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涉及多方面,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包含文化教学。纵观文化教学模块,教授给外国学习者不止是文化的内涵,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运用相关的文化思想或文化理念到教学中去。

中国古代文人的教学、治学思想理念丰富,例如:《礼记·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离娄下》中的“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等等,这些思想给我们在教学、治学上提供了启示与建议。而其中的“务实思想”也是十分丰富,例如:《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子》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不仅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补充了可教学的案例例文,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二)本文研究的现状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了解、掌握目的语语言以及目的语文化,而“务实”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也得到了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的研究和关注,如庞荣飞、梁惠红、郑应、王丽波(2009)在《务实备课与有效教学》中谈论了务实备课与有效教学的关系,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如今许多老师备课不深、不细、不实,上课非常随意、宽泛、低效,他们抓住“务实”与“有效”这两个关键词,从备课上课这一实践的层面谈论自己的感受。苏会(2009)在《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务实与创新》中从教室课堂教学的角度论述务实与创新的重要性,主要论证了务实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创新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催化剂的教学观点,通过课堂教学实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说明如何正确做到务实,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语言论证创新的方法,做到务实不失创新,创新不忘务实,力求完成解决务实与创新的关系,达到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上述的文献中,大都讨论的是“务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且从收集的材料看,基本很少谈论“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所以本文以现有的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为研究根据,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讨论“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二、“务实”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何谓“务实”?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精神,这说明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密切联系,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现有对外汉语教材中“务实”思想体现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众多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其中一项原则就与“务实”思想有所关联——实用性原则,务实讲究实际,实用性原则正是其最好的解释。据观察,现有的教材内容编写中,不仅会注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而且也会有实用专题的教材出版。例如,《长城汉语——生存交际课本》中都会涉及到平时生活实用,像打招呼、打电话、买东西之类。此外,还有专门的实用教材,例如,《商务汉语》、《旅游实用汉语》等等。所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务实”思想到处都有体现。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务实”思想体现

现在不论是高校教学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这不仅是响应、配合国家的政策方针,也是对每个人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也是如此。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外国学生需要通过对外汉语教师来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他们自身不能判断知识正确与否,只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将“务实”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务实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需要做到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要求做人诚实,知道自己“不知”本身实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还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如果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不能解决,超过能力范围外,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诚恳、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并及时学习、讲解,当然对外教师应在课前备好课,这样才可以应对课堂上会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

其次是需要做到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对外汉语教学,不止是讲大道理,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可能会涉及到极其微细的语言知识,作为母语学习者,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学生很有可能因为微小的细节就会弄混淆语言知识点。所以只要是学生感到疑惑的,即使是细小的语言知识点,也要讲解到位。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做到的“谨于言而慎于行”。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三、“务实”思想给对外汉语教师的建议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教学要植根于一切从发展实际出发,一切从发展出发,一切以师生自主发展为本,回归教育的本质,挖掘潜能,促进师生发展,使教学工作在务实的轨道上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制定计划,突出条理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大纲,以此为根据制定符合本班学生情况与进度的教学计划,最好能精确到月、周、日及课时,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二)备好课本,突出规范

在上课前,需要备好课、写好教案,需要考虑到课堂上会发生的任何突发状况及应对措施。哪怕是最细小的教学细节,都要考虑到相关的情况。

(三)把握课堂,突出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容量需要适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精心点拨,总结运用的规律。注意问题在情境中生成生成,引导学生总结语言规律,做到“学的全会,会的全对”,狠抓课堂效率。

(四)狠抓训练,突出能力

训练学生听懂的能说出来,说出来的能写出来,写出来的要清晰、流畅,而且更加规范。因为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所以课堂上的练习相当重要。此外,课后应当布置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五)做好听课,突出学习

抓住听课的机会,学习其他老师是怎样把握课堂,学习他人的教学思路,学习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语

“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密切相关,它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多个方面,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将“务实”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泉.对外汉语教材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第2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留学生  汉语思维  语境  强化 

一、培养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思维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来自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也是因人而异。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学习目的:长期学习汉语把汉语作为专业方向进行研究;作为在中国工作或旅游的交际工具;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学等奠定语言基础。无论是基于何种目的学习汉语,对于初步学习汉语,处于接触汉语环境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汉语思维”的培养是他们学好汉语的首要前提。但就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学习而言,新的语言思维、习惯的培养确实并非易事。仅就口语而言,刚来到中国的留学生的汉语知识储备比较匮乏,母语或者英语成为他们主要的交际工具,他们很少使用汉语,这对于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是很大的障碍。因此,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思维的淡薄是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培养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汉语意识?这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如何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 

(一)讲授内容与语言的选择 

对外汉语教什么?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前者教的是系统的汉语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而且需要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的则应是“是什么”。比如,汉语中的动态词“着”“了”“过”是留学生学习难点之一。尤其,“了”是汉语语法的重点,研究层面丰富多样。对其完全接受不仅对于本国学生有所难度,对于初步接触汉语的留学生而言,其难度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提炼出最精髓的部分,由简入难,着重突出其实践层面。 

留学生学习汉语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他们学习汉语的目标性很明显,这在上文中已经提到。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应具有指向性,长期班需要规范的汉语体系,可以按部就班的按照相应的汉语言知识体系,使之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娴熟的汉语语言习惯。而对短期班而言,他们学习汉语的现实目的性更强,因此,要求所讲授内容具有更高的凝练性,并且内容更要突显实践性与动态性。对于长期班的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无论是口语课还是听力课,内容的选择应该简单易懂,由简入难,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起始阶段他们接触的内容比较有难度的话,一定程度上可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挫败感和抵触心理。 

采取怎样的教学语言才更有效呢?对于英语语系的学生,尤其是零起点的学生,英汉互译的方法是比较简捷有效的。解释词语或语法,以基本对应的英语结构解释,便于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与掌握。否则,为解释一个知识点而使用大量的汉语知识,可能使留学生愈加迷惑。因为,他们掌握的汉语知识毕竟有限,接触汉语环境的时间毕竟短暂。当然,随着他们掌握的汉语知识的逐渐深入与广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减少英语的使用,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的汉语思维。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来源是多向度的,有的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差强人意的,其程度与汉语水平相差无几,选择英语作为媒介语其效度也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语言之外的体态语,手势、表情,甚至可以发挥自身的绘画等才能。灵活地运用体态语也是比较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之一。 

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汉语应简单易懂符合交际性原则,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其一,教师是对外汉语学习的指导者与示范者,学生在学习中会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模仿趋向更加明显。其二,汉语是我们发展历史悠久蕴含深厚的民族语言,留学生应该向教师学习的是语言的精髓。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交际性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讲求规范性,教师的发音吐字应该字正腔圆,遣词造句必须规范准确,语义表达应该明晰通畅。尤其对于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教学语言应该具有明显的节奏性,适当放慢语速,过快的语速可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空白。 

(二)“强化”在“汉语思维”培养中的效用 

相对于本国的汉语教学而言,对外汉语教学更具实践性,学生的实际运用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效果与教学活动共同呈现在显性位置。采取怎样具体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是值得对外汉语教学界探索的一个重要命题。“强化”即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典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是心理学术语,即对某一事物做出了正确的反应之后,不断重复该反应行为。 

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汉语仍是外在于他们的一种外语,要习得这门语言,必须经过外摄到内化的过程。而教师恰恰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与指导者,是桥梁,把汉语知识不断地以各种方式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对外来的知识刺激产生反应而逐渐内化为真正习得的语言知识。强化即是巩固的“教”与“学”的过程。强化分为及时强化、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这一概念如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呢?即时强化意即讲授新知识之后的即时交流、讨论、反馈,教师由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明确清晰,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便于了解哪些学生对于某一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教学上更具针对性。连续强化即每讲完或讲授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以替换练习等方式及时向学生提问,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每次正确的反应与错误反应及时鼓励与纠正。间隔强化则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可以以单一的形式,也可以在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存在关联的情况下,牵引出旧知识已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强化方式。比如关联词语等词汇的习得可以以替换练习的方式;日常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设置实际语境的形式,让学生在虚拟语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些交际用语的涵义。

采取各种方式的强化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奠定初级留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经过各种形式的强化刺激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容量与深度。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应在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之间侧重于前者,使其在起始阶段打下比较牢固的汉语基础,随着水平的提高,逐渐向理解记忆侧移。因为,语言的实际运用以规范系统的语言知识为根基与前提,因此,各种方式的强化能够加强留学生对于重要的语言知识的熟练掌握,纳入到其知识体系中以备实践中的准确运用。 

(三)“语境”教学的运用 

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学生要掌握灵活多样的汉语,课堂上下的实践非常必要。语言是“学”然后“用”,或者是“学”的同时伴随着“用”。因此,教师应该培养明确的实践思维,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活学”“活用”。教师应该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意识地设计大量的语言性及理解性问题,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交际能力培养的氛围,采取各种形式的强化训练,比如对话、表演、转述情景或小故事等各种方式。这些形式的训练,其实恰恰触及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层面——语境。 

迄今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语境的理解基本达成的共识是,语境具有三个涵盖层面,即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1]。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加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这两个层面的使用频率,毕竟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汉语文化背景极为有限。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非汉语文化背景给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的意合性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必然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体现。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在丰富的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脱离语境就无法体现语言恰当、得体、成功的交际的职能。教师对于情景语境的使用与设置可以融入到汉语教学的各个层面,既可以贯穿在汉语系统知识词汇、语法的教学层面,同时也运用到留学生口语表达或者写作能力的训练层面。比如,学习“合适”这个词语,可以设置一个商店之中买鞋的情境,鞋店老板与顾客由学生进行分别进行角色互换,打开想象的羽翼进入场景中进行对话,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再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以连续图画的形式展现比较丰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叙述这个场景,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汉语思维,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汉语不仅在课堂这一相对封闭的空间习得与使用,同时,是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是其练习的更好的环境。课堂上的训练毕竟受时间和环境限制,往往在头脑中一晃而过,记忆不深,“课外语言实践有比较多的机会和条件听到有关的词语和句式,也有比较多的机会和条件学说、模仿并应用该类词语和句式,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已从定义或概念自动地化为课外的语言实践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经验的充实。”[2]如果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被动接受,在提出或展开话题方面重在机械模仿,那么课外的交际实践则是一种自然接受,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提出、转换、展开话题的说话技巧和方法。同时,相对于课堂的规范系统而言,课堂之下具有比较随意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习惯、思维比较开阔。因此,课堂之下,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他们本身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在教学中可以就这一些体育项目展开对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描述他们的体育爱好,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立体多维的教学工作。由此,决定了外汉老师应该具有独特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对外汉语老师首先应该对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所掌握,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第一语言思维的迁移。对于初级学生而言,尤其是一直置身在母语世界的成人,刚刚接触一种完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第一语言的思维势必会对第二语言的接纳产生巨大的迁移作用。这种迁移有时是正向的,有时是负向的。对于教师而言,对两种迁移应该有比较清晰的掌握,力求发挥前者到极致而抑制后者到最小程度。就英语与汉语而言,仅在语序层面,它们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状语既可在句前也可在句后。比如:“我们相聚在这里。”和“我们在这里相聚。”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有的句子则不成立。比如,对于英语语系的学生而言。“他在宿舍睡觉。”这句话英语翻译为:He is sleeping in the dorm。印度学生用英语思维表达的方式是:他睡觉在宿舍。在他们的汉语表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对于汉语的语法具有系统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培养深入研究的习惯,不仅了解汉语表达方式的“可”与“不可”,还要理解“可”与“不可”的原由何在。再者,对于留学生的母语的语言习惯应该有意识的掌握,对于他们培养汉语思维的母语的负向迁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对外汉语教师在知、情、意方面的三位一体更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系统的汉语语言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宽广的中国文化知识,并且也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以便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开展教学。与此同时,也须掌握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以便与学生更好地沟通。汉语不仅仅是一系列系统的语言理论知识,同时更是不断加入新鲜血液的活的文化因子的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展语言层面,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种充实不仅表现在对于大量语言的文化的书籍的阅读,同时,也表现在对于日益出现的新词、新语的借鉴与吸纳,整合为自身的既符合语言规范又呈现个体创意的独特的对外汉语的教学体系。对外汉语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呢?应该是亲和力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结合。教师给与学生更多的鼓励与信心,培养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只埋头教学,而忽略了跟学生“培养感情”。教师应该怀有宽广的胸襟,尊重留学生,与他们培养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更有利于他们的汉语水平的提高。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意”的要求更加突出。尤其对于初步接触一种新型语言的留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具有更多的耐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履行“授业、解惑”的师者责任,同时,也应把自己定位成研究者与反思者。这两种角色的定位不仅易于指导教师个体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学习特点,同时,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较为新型的学科建设获得深入的发展。先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心理活动,然后才知道该怎么教他们。教师在课堂上每讲到重要知识点,其后采取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习得的新知识得到强化,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反馈,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暴露出其接受缺陷。教师得到这方面的信息便于在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以期学生达到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效果。这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思维、学习规律的重要渠道。教师做好授课笔记,记录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握学生学习的优势与欠缺,指导教师在教学之中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质量。每堂课记录下上课的情况,清晰地掌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对于学生的优势以及欠缺有全面的把握。有利于对学生的“学”的规律进行总结。探寻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规律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与学的实施主体不同,分别是教师与学生,但“教”的受施者与“学”主体对象则是一体的。因此,研究学生的“学”的规律的主体仍是教师。需值一提的是,教师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的特点与效果,同时,也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反馈反思自身的“教”的优势与不足。教学方法是多样灵活的,有的教学方法也并非长期有效,而是需要不断更新,加入新鲜的因子质素。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工作,而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事业,对外汉语教师应力求把汉语精髓的内容灵活多样地传播给每一位对汉语抱有热情的学习者。尤其对于初步接触汉语的留学生而言,初始阶段的汉语接触对于其后的汉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将是值得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不断探索的教学命题。 

注释: 

第3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在”字介词框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主要有加强对比分析,合理编排教材,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汉语本体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在”字介词框架;泰国留学生;教学建议

汉语虚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介词教学尤为如此。在与泰国留学生的口语交流中,在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汉语“在”字介词框架使用错误的现象,因而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在”字介词框架的偏误现象进行研究。基于以往对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在”字介词框架的偏误分析及偏误产生原因的探讨,我们试图从以下几点提出对泰汉语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比分析

首先,加强语际对比分析。语际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能够预测、解释并纠正学生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偏误,尽可能降低这种偏误的出现率。“在”字介词框架的汉语特征比较明显,就应该将其与泰语中表达相同意义的结构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促进汉语对汉语学习的正迁移,最大程度地减少泰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

遗漏偏误出现的频率高,比重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因为汉语“在”字介词框架存在着“框”的特殊性,它是由前部的介词“在”和后部的方位词组合而成的,而在泰语中相对应的表达只有一个部分,当学习者在未能掌握好汉语介词框架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只好套用自己母语中的语言规则,就很容易遗漏掉介词“在”或者方位词。然而,如果我们注重汉泰语的对比分析,就会自觉地把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当作我们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各类偏误。

2、合理编排教材

介词作为汉语虚词的一种,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理应在教材的编排时受到重视,介词框架作为一种特殊的整体结构更要求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说对其加以重视并不只是像教中国人汉语那样大而化之地提一下就可以了,因为留学生没有足够的语境,没有十分熟练的汉语语感,他们要理解一个语法项目,就得比汉语母语学习者花更多的功夫。这就要求在编排教材时要把语法知识点细化。语法知识点的编排还应该考虑重现原则,这包括在练习里重现语法知识点,以达到强化的效果,还包括在学习的后面阶段重现前面学过的语法知识点,这样,学习者对所学习的语法知识就从陌生到熟悉以至于能够灵活运用。

3、发挥教师的作用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专门针对学习者母语与汉语的关系而特别进行编写的教材很少,而以汉语为本位讲解汉语知识的教材居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有针对性地讲解,对那些教材中没有专门进行解释,但是确实是教学对象经常产生偏误的语法项目加以补充说明。要做到这些,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具备扎实的汉语本体基础知识,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第二语言教学法等。

在对泰国留学生授课时,如果教材并未把“在”字介词框架的语序问题作为重点的话,教师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泰语,发现泰语中定语和状语常常放在中心语之后,那么就会在课堂上对“在”字介词框架做定语或者状语时的语序问题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并解释具体应该如何使用,这样,“在”字介词框架的错序偏误也就会相应减少。同样,教师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泰语,发现汉语“在”字介词框架与其在泰语中相应的表达法存在差异,那么教师就会在课堂上强调汉语“在”字介词框架是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减少学生产生遗漏偏误。

4、加强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本体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二语学习者理解并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用汉语进行交流。既然对外汉语教学教的内容是汉语的知识,那么汉语本体研究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在”字介词框架的本体研究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仍有存在争议的地方,比如,“桌子上有一本书。”这句话到底是“桌子上”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充当地点状语的“在”字介词框架“在桌子上”隐含了介词“在”,这在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研究,得出既符合汉语特点而又便于教学的结论。

虽然本文只讨论了“在……上/中/下/里”这几个“在”字介词框架,但事实上汉语的介词框架是很多的,如果从语义上来看的话,有由介词“在”、“从”等与方位词构成的表示方位义的介词框架;有如“在/当……(之)时/的时候”这样的表示时间点的介词框架;有“自/从……起/以来”、“从……到……”、“到……为止”之类的表示时空范围的介词框架;有“就/拿/对(于)……而言/来说/来讲”、“在……看来”、“从……来看/来说”之类的表示言说义的介词框架;有如“按/照/依/据……(来)说/(来)讲/(来)看”等表示依据类的介词框架;还有“像……一样/似的”这样的表示比喻的介词框架等。当我们对每一个介词框架都有了充分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些介词框架词典化,即把这些介词框架的意义及其用法编成词典或者手册,其在词典中的排列可以以介词为标准,也可以以其表示的语义为标准,在讲解了用法之后,再列举出典型的例子帮助理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较快地集中掌握介词框架的意义及用法,也可以方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某两个或几个介词框架出现混淆时有可供查阅的工具书。

参考文献:

第4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策略 形式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

我国外语学界对于文化教学方案的探索还是很多的,包含了文化教学里的很多方面。一些研究依据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的差异,选择通过中介文化来帮助文化结合,通过移情的手段来掌握深层文化;有些则是从教学大纲、教学器材以及上课内容安排、老师与同学三个层面表述文化教学的方案;并且一部分研究者针对以教授知识文化为中心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文化课程与语言与文化课程,总结出了全新的授课策略以及组织形式。在大部分的文化教学方案里,需要注意的是非言语行为分析方法、文化心理认同以及文化探究方法。非言语行为研究方法是差异与相同比较方法中的一种,它主要是利用那些针对真实语料里不属于非言语内容以及它的社会功能的研究,将它与中国与西方的非言语行为进行比较,例如,将各国不同的身体语言进行比较然后教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很好地拓展了各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范畴。文化心理认同则要依据个体案例来研究、文学章节鉴赏等方式,通过各专题分析中国与西方的世界观、时间观等各种概念。这个方案需要所列出的案例具备典型性、生动性以及有趣性。文化研究方案主要是根据自己活着专题小组针对有关的专题做出研究的手段提升语言学生对外语社团的跨文化认识。研究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汇报、文字表述、图像表现等形式阐述。

上述的文化授课方案经过学者研究再到教师的实际运用,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以及教授方式的革新里扩展出多种多样的文化输入模式。总而言之,外语文化授课方案探究通过跨文化交流能力训练方案里也得到了很多启示,也给对外汉语文化授课方式的探究做出了可以学习的实践方式以及研究方向。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具体形式

第一,通过阐述、解释、总结、示范、训练的手段来传播我国文化。这个教学模式要依据各种课程形式的各个阶段扬长避短得运用。如初级和中级的口语课程,能够运用上述的方式分析里面的知识点。而在以教授语言以及知识文化为中心的汉语课在它的初始阶段应该要选择简介得标注解释的方法,到了中级阶段,就要改成标注、总结等方式来帮助同学们的认识。第二,通过声音、影响等来展示文化内容。如以故事、图片等形式来实现文化导入;通过讲课、听歌、交流感悟、分享故事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感受课本中的文化内涵。第三,文化比较研究。它是课堂文化输入的重要方式中的一个。这个方式经常被用来表达语素亦或语用方面的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动物文化词语褒义、贬义差异的文化心理原因; h语英语文化称赞语比较研究; 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角度来针对跨文化交流里的错误的语言使用情况作出研究。第四,通过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来教学。这个方法需要学生们具有相当的对目标语理解力以及表现力,特别是划分不同话题探讨的模式,一定要在目标语障碍比较小的前提下,所以它多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言文化课程。第五,学习有关的语言书籍,利用报刊等文字资料了解文化。第六,举办讲座,跟部分文化课里的专题解析很像,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第七,文化实践课。它是把课上以及课下的学习氛围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这种形式的课程会将课上老师讲的知识与同学们的实践结果进行结合,能够很好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对外汉语文化教授而言,比较研究的方法同样是很重要的方式。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我国的二语教学界经常被使用,这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很好得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认识,训练其考虑事情的思维方式,将会有助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文化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就是“翻译”。有的研究者认为多进行这项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文化与语言形式的差异里了解到外语文化的特征,并且懂得表达母语文化。

第5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人才培养 口语教学 文化交流

一、前言

本文先介绍了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性,从口语教学与文化交流上进行了分析;其次,将教学人才培养上的各种相关问题做好了评价,尤其是在培养人才实践能力与基础素质上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问题的存在原因与影响;最后,分析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做好教学人才培养准备。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中的语文课,是讲究语言与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我们对学生负责,首先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讲究实践效果的强化,不能只在理论基础上入手,打好基础是关键,但是实践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中国的发展现状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的关注,所以在众多教学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提升上,做好教育教学准备,进行全面促进,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同时,做好口语教学的强化,培养更好的教育人才,在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实现国际性的英语口语与汉语标准化的全面结合效果。这样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从内部对学生做好口语提升,强化课堂中的语言交流技巧,形成习惯之后,可以与国际友人进行实际交流的时候,能够全面应对。

(二) 文化交流的强化提升

学好对外汉语专业,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从书本、视频、课外书中了解国际文化,我们了解了别国的文化,看看哪些与我们有共性,哪些与我们有偏差,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口语交流,将我们的文化介绍出去,重点吸收外国的文化,同时在教学中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的文化,可以实现快速交流的效果,为交流质量的提升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点缺失:

(一)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结合

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许多教育人才还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生的理论多于实际的口语交流、文化渗透等教学内容,专注于学术,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还是缺乏更多的技术促进强化的内容。

理论性的东西不能反映对外汉语的实际价值,进行全面交流与实际工作强化中,必须将理论性的东西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来,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行全面交流、加强文化渗透,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口语考核缺失,个人渗透不强

但是我们要想让国际友人记住我们,必须进行交流,而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就是口语交际,而这些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人员还是以基础性的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虽然我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务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学位、学历并不代表实际的口语交际水平。

在口语教学与交流中,十分讲究个人能力的发挥,如果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将第二语言掌握起来,“听不懂,说不清”,那就会造成许多尴尬的事情。对外汉语渗透到实践中来,需要这些人才在平时的交流中随机应变,听到什么,回答什么,都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不能拖拉。而以上说的这些现象在现实中一再出现,教材里面讲的基础知识真正运用到口语交流上时,已经改变了“味道”。当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外国朋友说出一句话,我们还要去想,这是在课本的哪一页,我们要用怎样的语言来回答,这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不利于我们正常对外交流的进行。

(三)文化交流偏失,教学素质不高

许多这方面的人才都没有将自身文化与国际性的文化交集、偏差等内容没有认识清楚,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人员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书本理论中,所以没有对国际性的新形势与新型的国际文化优势认识清楚,在长期的交流中,也就不能掌握其文化上的共性与非共性的文化知识点。比如,像英美一些强国,他们的生存哲学讲究的是“个人价值”的凸显,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集体主义”,所以在一些实际生活与能力交谈中,我们如果还是以我们自身的想法来强加给他们,那么交谈就不会真正顺利进行下去。

于是,许多毕业生、硕士或者更高级别的毕业生,大多数不能与国际友人进行长时间、全面的文化交流。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育“人才”操着中国式的“英语音”,把课本中的内容反反复复地重述给学生,自己又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会在课堂上造成许多错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甚至有可能被指责为“误人子弟”。因为口语是交际是基础,文化交流是重点,所以没有打好基础,也就不能实现正常交流;没有了解对方文化,就不能与其进行实际性的协商,这样,对外汉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提升方法研究

(一)口语培养提升

在口语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练掌握第二语言。首先,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第二语言,尤其是英语,对许多句子的语法、口语表达中的句式等都要进行研究,并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自己能够一听就懂,将听下来的语句在心中随即翻译出来,并及时想出应对的语言;第二,对外汉语与第二语言的交融分析。对外汉语是与第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国家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学会分辨英语意思,将他翻译成中文,在给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时,再将汉语中复杂的句式、成语灵活地翻译成英语,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给出最好的答案,并在口语化的呈现上,找到更加准确的句子来应答,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各个语句的真正意思;第三,实践交流中的灵活运用。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不能查资料,也不能再上网去查询,必须养成一种随机应变、灵活应答的习惯,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能听清,随时随地做出回答,将汉语中意思与外语意思能紧密联系起来,在语言表达上发挥自如,才能取得教学成功。

(二)对外汉语的多媒体教学促进

多媒体技术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相结合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将教材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其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案,融合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身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用幻灯片、电脑,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学习效果会更强。

(三) 科学教学手段的促进

当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多行业大融合发展的趋势给教学方式的丰富性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说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实验性的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具有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的特点。老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和实验性教学的方式,侧重于理论的文章或者是逻辑性强的文章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不错的效用。

(四)文化交流手段强化

口语表达不能脱离实际,文化交流则不能远离“基础知识”,这里说的基础知识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对外国文化的深层积累,尤其是平时在与学生或其他外国友人的交谈中,学习他们的文化,在对基础性的文化概念了解清楚了之后,才能进行深层的交流。这样,就要求这方面的人才在平时的积累中,对各国文化要有兴趣,对外汉语主要讲究的是实践,实践中避免不了有文化冲突,如果我们掌握了别国的文化,在交谈时则可以放松自如,侃侃而谈。

另外,要求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在课上课下都要进行资料的查询,有哪里出现了教学瓶颈,哪国的文化与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都要进行学习及更正,真正了解外国友人的想法与建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分析他们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才能应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

(五)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外汉语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不仅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包括在平时的自我训练中,应当积极应对一切问题,敢于面对错误,及时地改正。在国家教育机构分设的硕士学位内,进行适时考察,在这些已经拥有了这个学位的人才中进行再次考核,及考察他们的基础课程掌握情况,又要对相关的实践技术、语言掌握情况等内容进行考察。对于相关的外国文化掌握情况、平时的言语积累、教学素质、品质等方面更要进行考核,不能随意就录取这些人员,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比较严肃、严明的课程,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否则会对以后培养人才战略、建立邦国化交流团队时,出现更多的缺失。

五、总结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育人才在语文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过于看重理论知识;二是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三是文化交流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口语交流能力的细致研究、对各国文化的全面掌握,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将来的发展中才能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1]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6(02).

[3]陈绂.谈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4]周健.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教师的双文化意识[J].语言与翻译,2004(01).

[5]李燕凌.基于对外教学的汉语常用成语功能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

[6]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7]崔娜.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初探――试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四字格”成语的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0).

第6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深入化,以及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近些年逐渐掀起了外国人认识中国,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热潮。目前国家汉办已经在许多国家办了孔子学院,弘扬中国文化。全国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具有中英双语交流和教学的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一般设置二或三学期,总课时约150左右。由于专业方向和培养方案的不同,对外汉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都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但是针对不同的受众,教学必须有差异性。以下是本人根据自己的上课体验和教学反思,对对外汉语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调整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般四学期或以上,总课时量超过270,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把文学史的线索和作品选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梳理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接受视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探究,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由于课时量的限制,还有学生定位于文化传播方向,教师讲授这门课程时必须调整知识结构。由文学史与作品选齐头并重调整为轻史的勾勒重作品的解读上,将文学史的发展线索粗线条理清即可,重心放在作品的赏析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上面。知识结构有所调整,但教学内容不能单一化,不能切割知识点,变成了碎片化教学了,更要力求知识有体系,做到丰富而详瞻,比如讲授唐代文学,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同时,要精选能够体现唐代政治文化、民族习惯及其民俗文化的作品,还要把唐代宗教发展、科举制度、商业文化、农业文化、知识分子的隐逸风气、军旅文化、音乐文化等渗透其中。

二、转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长期采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想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在教学实`中一般围绕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展开分析;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化记录笔记,并没有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故而收效甚微。对外汉语的古代文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阐释、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借助文学这一载体,通过作家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对学生人格素养、文化修养、审美鉴赏等方面的提升。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做好知识结构的定位,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参与课堂,可以构建课堂知识讨论模块、思维拓展模块、答疑解惑模块,学生可以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古代文学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精选试题库、网络平台、微信文章分享等作为教学辅助,在资源共享中多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教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将经典诵读、诗词背诵、戏曲改编引入课程,学生在兴致盎然中积极参与,领悟文学潜移默化的巨大魅力。

三、突破单一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第7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幼儿;教材对比

一、研究意义及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国家全面推进汉语国际化的战略,将汉语向着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层面推广。全面的推广汉语,需要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编写得当的教材,能够使得老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学生如何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赖于教材的编写是否合理,内容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众多不同层次,不同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初级入门教材是最重要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能否继续保持,以及其学习基础能否打好,教材的作用十分关键。

不可否认,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冷静客观清醒的面对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虽然数量不少,但多是低水平的模仿和重复,真正的精品则少之又少。教材的编写过多的注重语法结构,不能满足学习者真正的需求。教材的编写缺乏创新性,不能反映时代的气息,教材的语言也过于陈旧,很多语言在日常交际中已经很少用到了。书籍的版面设计,装帧等较粗糙,对学生,尤其是幼儿学习者,缺乏吸引力。[1]教材的数量占到了绝大多数,适合自学以及远程学习的教材则少之又少,这样,不利于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2]。上述问题在针对幼儿的入门级教材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幼儿入门级的教材,对针对性,趣味性要求更高,内容的编排、版面的制作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本文拟选取《Chinese Made Easy》第一册和《中文》第一册这两部影响较大,应用较广泛的幼儿对外汉语教材来进行对比。从课本的结构体例、课文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语音教学、汉字及词汇教学、句子语法教学、课本的排版装帧及配套资源等方面,结合相应的教学理论以及实际教学感受和学生反馈,综合对比,总结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期推动对外汉语初级语言教材的编写。

二、教材综合对比

1.课本整体结构的对比分析

《Chinese》全书分为前言、目录、正文三部分,《中文》则分为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四部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两册书都包括前言、目录、课文三部分。

《Chinese》和《中文》整体结构的不同之处体现在附录的有无上。《Chinese》没有附录,在其后面附了一个配套课文朗读CD。《中文》有附录,包括音序生字表、音序生词表、部首表、句子、汉字笔画名称表、写字笔顺规则表、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汉语拼音方案等一系列内容。从附录可以看出,《中文》比较强调汉语基础知识、汉字结构、部首笔画顺序、汉语拼音等相关内容。但在《Chinese》中,这些内容涉及得较少。

《中文》附录尽管可以提供大量的语言知识,但对于处于初级汉语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些内容未免过于专业难懂。

2.课文内容及呈现方式对比分析

《Chinese》的课文包括正文及课后引申内容,《中文》的课文包括正文及课后阅读。

《Chinese》比较注重日常交际口语,注重实际运用,其正文的主要素材都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的口语,包括问好、问姓名、家里人的称谓、颜色、动物、食物、衣服等。

《中文》贯彻了字本位的理念,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认字的能力。前六课选取的都是单字,包括人口手、风雷电、春夏秋冬等。后六课都是一些比较简短的课文,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学校、小学生等。最后一课还涉及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新年。

相较而言,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中文》更像是给中国孩子学习的传统的小学课本,在教外国的孩子的时候,比较乏味。《Chinese》话题较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和孩子们讨论一些自己的生活。比如:你最喜欢的颜色,你最喜欢的宠物,你家有几口人等等。显然,对于外国孩子来说,《Chinese》要更易于学习;对老师来说,《Chinese》也更易于教授。

在呈现方式方面,《中文》的课文呈现方式比较死板,主要靠学生读,而《Chinese》在其中增添了很多情景模式,能够让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3.拼音及语法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拼音的学习是汉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方面,《Chinese》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Chinese》对拼音给予高度重视,将拼音的学习贯穿全书,其内容安排和普通小学语文课本基本相同,但是其形式却更加丰富多样。例如:书中会把拼音字母转化成不同的图画,声调会配以不同的颜色。《中文》第一册中虽然在课文及生字词上标注拼音,但是却并不学习拼音。

在词汇教学方面,《Chinese》和《中文》这两本书词汇量,相差不大,但是词汇内容却差距较大。《Chinese》中出现的词汇,侧重于日常实际应用,包括:衣服,颜色,家具等等。而《中文》中,则相反。其所学的词汇,实际应用不多。这一点来说,《Chinese》的词汇内容更加合理。

其次,《Chinese》中的词汇都是以配图的形式出现,颜色鲜明,生动活泼。但是《中文》中的词汇形式非常单一,就是简单的黑字注拼音。这样,《Chinese》版式更加受欢迎。

在语法教学方面,因幼儿教材语句词汇的限制,在语法方面表现不多。《Chinese》几乎不怎么涉及语法,只在练习册中出现一些关于句式句型的练习,数量非常有限。《中文》相对来说要多一些,首先是在课文的后面都有会有重点句子,和生字、生词一并列出。其次是在练习中有扩展和替换,将一些重点句型,着重练习。

二者相对比,《中文》要更加重视句式语法的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设计的不够新颖,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汉字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汉语学习当中,汉字的学习举足轻重,对于很多外国学生来说,认识汉字、写汉字,是一个难题。对外汉语的幼儿教材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汉语汉字的思维模式。

首先是汉字笔画教学方面,《Chinese》汉字笔画的学习从第一课就开始出现,书中用拼音将汉字笔画的名称表示出来,同时,还标注了书写顺序。能使学生十分轻松的学习并记住汉字的笔画。《中文》中,汉字笔画的学习也是贯穿始终,每课的学习内容是根据每课中出现的生字的笔画来安排。其笔画学习内容安排得过于简略,需要老师展开来讲。这样的教学安排,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其形式的简略,使人极易忽略这部分内容。

比较两本书的汉字笔画内容,《Chinese》 更注重规律性的东西,将繁多的知识进行抽象,使孩子能够掌握规律,从而一通百通。而《中文》则更加的具体化,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讲解什么规律,而是注重基本练习和量的积累。通过大量单字的摹写,来掌握汉字书写的规律。这样看来,《Chinese》的效率要更高一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发现,有些规律孩子不一定能记得很清楚。虽然一开始,学习的是规律,但是也是要通过不断的书写,不断的练习,才能记住,理解并运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样的一个周期,其实和《中文》的学习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顺序颠倒而已,《中文》是单字开始,再到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在汉字结构教学方面,《Chinese》将汉字结构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习之后,马上开始练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中文》中不涉及汉字结构的学习。

综合来看,《Chinese》中,无论是从学习的内容还是数量、范围上来说,都对汉字的学习予以足够的重视。内容安排也是循序渐进,详略得当。相对比来说,《中文》是传统的字本位的教材,然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只注重汉字的记忆和书写,没有将汉字进行结构,没有深入的讲解,内容的安排较死板,不利于学生长期坚持学习。

5.课本版式和装帧对比分析

一部好的教材,如果有好的形式,对于内容的表现也有促进作用。[3]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版式插图的形象生动,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材的形式主要涉及版式和装帧。[4]

《Chinese》的课本采用全彩色印刷,纸质优良。每篇课文都配有卡通图画,课后练习也是配有卡通图画。练习题中不同的题目要求,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并配有图画。书中的文字有各种不同的字体,各种不同的颜色。整本书色彩鲜亮,而且字号较大。练习册是黑白印刷,排版较宽松。

《中文》的课本和练习册都是彩色印刷,纸质要优于《Chinese》。每篇课文也是配有卡通图画,练习题同样也是配有卡通图画。《中文》中的文字全部是黑色,字体较统一,字号较小,排版较紧张。

总体来说,两册书的版式都是比较成功的。色彩鲜明,图画生动,品质优良。

6.课本配套资源的对比

对比两册书的配套资源,《中文》要占绝对的优势。

《Chinese》只有练习册和CD,练习册与课本同步,CD则是课本中的课文朗读及练习中的听力材料。而《中文》除了有练习册之外,其配套资源更为丰富,首先是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中文及网络版教材《网上学中文》,另外,因其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其教材可以在华文教育网上免费下载。相对比来说,《中文》的教材获取更加容易,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对于海外的学生来说,不必费尽周折的去买教材,只需上网,便可以免费下载,且有繁体,简体,网络版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这是《中文》这套教材比较流行的原因之一。

三、小结

本文对《Chinese》和《中文》进行了多方面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1)在课文内容选择方面,《Chinese》主要从日常的对话出发,选择材料。《中文》则是选择简单的单字来进行学习。在课文内容的呈现方式方面,《Chinese》形式更加多样,也更贴近生活。而《中文》的课文内容有一半以上都是单字的认读,其课文就是学习汉字,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语音方面,二者的差异较大。《Chinese》将拼音作为重点来学习,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都设立了专门的学习内容,并贯穿全书。但是《中文》却将拼音舍弃,根本不涉及。

(3)在汉字词汇方面,《Chinese》对于字词的学习较透彻,不仅学习词的意思,还学习单字的意思,同时,还将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等知识点都照顾到。《中文》则强调汉字书写、单字认读,词汇,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知识点等,都没有单独设置学习内容,而是在练习中灌输。

(4)在版式和装帧方面,《Chinese》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也更能吸引学生。《中文》需要加强其版式和装帧的设计。

(5)在配套资源方面,《Chinese》相对来说,比较匮乏。《中文》的配套资源比较丰富,包括多媒体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等。这样也适应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趋势,即远程交互式教学。教材形式的多样,能使学生在世界各地都能自由的学习汉语。

综上所述,这两本书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Chinese》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很值得借鉴,这是《中文》应该学习的。但是《中文》的练习题量,及注重基础的理念,也不能抛弃。在配套资源方面,《Chinese》稍显不足,应该使形式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悦欣.对外汉语教材重在创新与实用[J].出版发行研究,2008,(7):78-81.

[2]翟汛.汉语教学资源体系所要求的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J].长江学术,2010,(1):63-68.

第8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离合词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14-02

1.前言

离合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特有的复杂性使其成为外汉语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关于离合词的争论也早在“离合词”提出之日起就开始了,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离合词的研究还不足三十年,在具体地对外汉语教与学的意义并不明显。留学生在学习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偏误的产生仍然较多,本文就是从对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入手,总结分析留学生在具体学习使用离合词的偏误表现,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究一些行之有效的离合词教学策略。

2.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出现偏误的主要类型

2.1 插入定语的偏误

外国学生在进行汉语的使用时,往往会造成插入式定语错误,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插入的名词、形容词、代词以及数量词语等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根据代词形式的不同我们往往分为疑问、人称以及数量代词,代词种类的不同插入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别。在参照对比了诸多留学生的在定语方面的错误使用后,发现大部分使用错误的情况是由于留学生不清楚离合词的真正词性,定语应当是在动宾语和补语之间的,但是留学生却把定语插到动词和宾语之间,有时候甚至放弃了定语的使用,而改用一些短句进行意思的表达。

2.2 插入补语的偏误

因为对离合词的认识不全面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语句中使用离合词,而是转而利用一些其他的词语。举个例子就是,今天晚上我不能来了,和今天晚上我来不了了,本意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仅仅是离合词的使用问题。

2.3 其他偏误类型

除了定语和补语不会使用以为,外国留学生还头疼于一些动态助词,比如常见的词就有“过”、“着”、“了”等等,他们使用的时候不是讲这些助词放在数量补语的前面,这也是常见的一种错误。比如一般说“我今天吃过几次饭了”,但是错误的表法方式就是“我今天吃几次饭过了”。而且除了动态助词错误放置以外,离合词的后面也往往被他们加入人称代词,比如说“他们今天见到了小方,小方和他们聊得很开心”,就会被表达为“他们今天见小方到了,小方和他们聊得很开心”。而且,一些离合词的重叠使用错误现象很多,一般说她的眼睛水汪汪的很漂亮,都会被说成她的眼睛水汪水汪的很漂亮。

3.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出现偏误原因分析

3.1 学习者的主观回避

在离合词的偏误成因中由于学习者的主观回避的态度已经成为了偏误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目的语的习得一直伴随着接受与排斥两种态度,对于留学生而言,特别是当目的语与留学生母语差异较大的学习中,排斥的情绪将特别突出。而离合词在汉语中都算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都很难在理论上很好的掌握和理解,那么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产生排斥的情绪必将更加明显。因此,主观上留学生对于学习以及使用离合词必将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在不得不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偏误也将是必然的了。

3.2 母语的负迁移

由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也就说大都己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母语系统。因此,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大都会不可避免地依靠母语知识来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这对于快速掌握第二语言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同时也带来了母语干扰的问题,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最为明显。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大约有1/3左右的偏误源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3.3 课堂教学及教材造成的偏误

其实离合词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之所以经常被错误使用,还是因为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列出它的使用方法以及语法特点,课本的疏忽导致了老师对离合词知识点的遗漏。而且当下对离合词的认识以及研究也不深入,教材内容还无法合理插入和编排离合词的内容,所以教授汉语的老师也会因为教材的问题,导致自身教学以及研究的问题。而且,结合实际来看,老师在进行汉语中离合词的讲解时仅仅只是在单纯孤立的进行词性以及扩展方式的讲解,这种不系统的讲解方法以及不合理的教材编排方式导致了离合词教学的松散性和凌乱性。

4.避免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偏误的教学对策

4.1 提高课堂教学

有些学生因为离合词的困难,所以不愿意用离合词进行语句的表达,比如说一些离合词的使用他们会避开,采用一些短句或者是情态动词来进行语句的表达。所以在进行离合词的课堂教育时,最好将离合词的使用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离合词在语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一般的短句和情态动词简单代替就可以表达的预期和效果。而且,老师也不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掌握,和意境教授过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离合词的使用方法,只要见到了离合词就讲解,反复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4.2 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第9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母语环境;非母语环境;比较;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31-02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在使用汉语的环境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和在非汉语环境里进行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还要使他们善于运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忽视语言环境,学生总是记住语言规则,仍不能适应环境灵活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汉语教学进行思考。

一、母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母语环境概述

母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即学习者到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就是学习者在中国学习汉语。这样的语言环境,学生只要愿意,时时处处可以接触到汉语,学习地道的汉语,了解社会、丰富社会文化知识。

(二)母语环境下的汉语语音教学及方法探究

赵元任先生说“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重要的部分,学习的次序当然也应该照这三样按步进,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最要紧……”不学好语音,会影响口语的表达,也影响听力。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因此,笔者从自身汉语语音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1.发音示范

让学生对照教师板书的发音表,认真听老师的发音。发音时要正确、清晰,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清。为了让学习者注意发音部位,在教学的初期,唇形、口形可适当夸张。

2.手势模拟发音器官

在教学展示中,可以用手势模拟舌位。例如:发擦音(sh)时,右手指弯曲,靠近但不接触左手第二关节;发塞擦音(zhch)时,右手指弯曲,先顶住左手第二关节,再分开;发卷舌音时,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稍屈;右手心向上,手指弯曲。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在用手势模拟前,应让学生先看发音部位图,这样才能清楚明白手势指示的意思。

3.声调的展示方法

最好的声调展示法就是结合五度声调示意图,利用示意图给学生以声调的视觉印象,再辅助以手势(教师一边用手指示发音过程,一边随音高的变化发音),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声调音高的变化过程。

4.模仿练习

即学生重复老师的发音,这时可通过齐读和单读的方式进行练习。齐读有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单读又可以发现学生的难点。经过反复机械练习之后,再让学生互相练习,口耳并用,听说齐练。

(三)母语环境下的汉语词汇教学及方法探究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也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部分语音教学阶段外,一切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上的。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1.归类法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运用归类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识记和积累。学生积累的词汇越多,所归的类别也就越多,使用和再认识也就越准确。归类法因为依据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例如,可以借鉴语义场的概念,根据顺序语义场,可以记忆这样一组词汇“前天—今天—明天—后天”,继而推出“前年—今年—明年—后年”。另外,还可以利用词的聚合、组合关系来学习词汇。例如:同义关系的词可以归为一类“高兴、愉快、开心、喜悦”,相反,“难过、痛苦、悲伤、伤心”则为一类,由词的聚合规律可知,在聚合关系中的词的用法基本相似,那么,在组合关系中就可以根据组合规则造出不同的句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寓词于景

学习者首先要掌握词汇的准确定义,但是认识一个词并不仅仅指掌握他的词汇定义,更关键的是要运用到语境中。如果词汇只建立在一种知识基础上,那么学生的词汇知识就会有严重缺陷,他们就很难在教学之外灵活运用这些词汇。因此,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时,应注意在句子,段落中教生词。例如“好容易”一词,应有两层意思,一是难,二是容易。如果单纯告诉学生这两个意思,他们很容易理解。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就要把“好容易”放到语境中,如“这道题好容易啊!(简单)”;“我好容易才找到他家(难,不容易)”。

3.提高词汇重现率

笔者认为,词汇习得并不取决于词汇复现的次数,关键在于复现的方法,即不能机械地重复。重现一个词汇,如果是围绕某一主题或用法呈现的,那么学生记住的不仅是这个词汇,更重要的是记住了这个词汇的用法。

(四)母语环境下的汉语语法教学及方法探究

目的语环境下的语法教学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习者最快地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而帮助学习者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则,形成语言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法

在语法教学中可采取对比法,即通过两个看似相似的句子的比较,分析他们的内部差别。例如:“汉学院的教室很大。”回答的是“汉学院的教室怎么样?”;“汉学院教室很大。”回答的是汉学院怎么样?”

2.扩展法

句型是基础,要与语法知识相结合,不断扩展句子来熟悉语法规则。例如:我了解学汉语的困难。我非常了解学汉语的困难。汉学院的老师非常了解学汉语的困难。汉学院的老师都非常了解学汉语的困难。

3.语法教学与学生参与紧密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一定要摒除国内一贯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寻找规律,进行反思。由此经过一个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的过程,促使学习者自觉学习语法规则。例如:副词“再、又”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不进行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题:

我说错了,()说一遍。

你说错了,请()说一遍。

今天()下雪了,不能去爬山。

今天()下雪,就不能出去了。

教师可以把这几个题作为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猜想哪一个的基本语义是“重复”,哪一个是“添加”。最后再次引入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二、非母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非母语环境概述

即学习者不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海外要学习汉语的人,大都同汉语、汉文化没有特殊的文化关系,对他们来说,汉语学习属于纯粹的第二语言学习。他们的学习动力,来自汉语的国际使用价值。他们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是语言,以及与语言运用相关的文化内容。

(二)非母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特点

1.重视对汉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差异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尽量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对比法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例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使用“你吃饭了吗?”,起初,学生会奇怪,因为在英语中一般用“你好”打招呼,而吃饭纯属个人问题。教师这个时候就会把两种文化中见面打招呼的不同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自然明白。由此可见,对汉民族文化和国外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汉语文化教学的成功与否。

2.注重实用性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到中国发展。对这些人而言,仅仅传授基础汉语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学中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交际能力。

3.讲究教学过程的互动

海外的教师普遍认识到,对活泼率直、独立自主的外国学生,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国内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往往会创造出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对话练习。

4.重视师资建设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加强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另外还要结合环境进行不断创新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进行双向客服。所谓双向,即不但使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同时汉语教师也应该摒弃非母语环境的干扰,这就给汉语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创新。笔者以上提出的汉语超市即场景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和排除母语环境和非母语环境的干扰,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融入到汉语环境中,使不同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三大特点有机地融为一体,也就是说使教学、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汉语环境下形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现实这种强大的互动关系。因此,当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语言学习时,语言教学才算成功,外语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C]//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2.

[3]叶磊.语音模式试说——关于汉语、英语语音结构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讨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4]徐开妍.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新思路的开拓[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5).

[5]孙德金.语法不教什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

[6]黄东梅.汉语文化教学在北美高校[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6).

[7]虞莉.美国大学中文教师师资培养模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