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行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识,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水利施工质量的意识淡薄
质量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之之重,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近年在国内地区接连发生了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出现了“豆腐渣”的工程,给国家造成了损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给整个水利施工行业进行了抹黑,损害了行业声誉。认真分析这些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工期所迫,迫于对工程进度的要求,而随意的压缩施工的工期,另外一方面对施工的质量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的意识较差。所以应该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教育,使得职工对于施工质量有清醒的认识,时刻牢记施“百年大计,在于质量”的施工要求,使得质量意识可以深入到每一位职工的内心。
1.2对于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不足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对工程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的分析研究,一般要求对水利施工做好可行性的分析报告,规划化以及相关的设计文件。这些庞大的工程必然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一些单位为了尽量的减少工程费用,从而没有对工程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调研。没有就在施工中存在的资金花费以及资源配置和资源环境影响方面做出很好的评估,这直接影响到了水利工程施工的科学性有效性,没有办法保证整个施工是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施工,从而影响到了施工的质量安全问题。
1.3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缺失有效监督。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在施工的监管方面缺乏力度,对于施工监管的人员缺失良好的培训,很多工作人员责任心较差,在监管过程中难以发展监督检查的实际作用。这就给了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一些可乘之机。监理市场存在着运营不规范的现象,一些监理单位存在着“自行监理”的现象,造成监理工作的质量能力不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有效地监理手段和方法。
1.4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能力需提升
目前阶段,我国存在着大大小小多个水利施工的施工设计单位,在一些比较小的水利施工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很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升,一些相对简单的水利施工可以顺利完成,但面对一些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项目,就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一些施工过程中,如遇到水源地质等一些相对复杂的情况,这些施工人员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些施工人员凭空臆想做出决策,往往会对水利工程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适应,以便可以面对更加复杂的水利施工难题,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领导应该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全面落实部门以及个人责任制,同时加强对于责任履行的监督和检测。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工程施工,一旦出现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要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实施工程质量的终身制。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采能够调动职工的责任心,从而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出现问题之后无法查证的现象,以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2建全规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水利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以及工程的竣工与投产的各个阶段,涉及到的工程质量问题都十分重要。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施工带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组织,制度以及措施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水利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能做到系统化与规范化,以提升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
2.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资金的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的资金要专款专用,实行统一管理,对于账目的管理要清晰,以杜绝建设资金被随意占用或挪弄的情况发生,对于付款,一定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来严格的执行。对于施工方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完成施工进度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的施工,应该拒绝支付款项,维护正当的利益,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对于施工的招标工作,应该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成本低,质量好的施工单位,以确保企业的建设资金可以优化配置,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2.4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管工作。
建筑单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这很容易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建筑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督建筑施工的责任,提高对水利工程质量以及建设监理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的监管队伍,指定现代化科学的监管条例,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小结
虽然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了一些进步,但必须认识,与发达国家的国外同行来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认识,不断的拼搏创新,落实责任制,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程的质量安全,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 武坤.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J]. 才智. 2010(25)
【关键词】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工程投资控制是指充分应用技术措施、经济手段等管理方法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重点解决工程建设中造价问题,目的是为了对建设项目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优化和使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且生产要素价格变动较大,整个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复杂多变。而水利工程项目多数在偏远山区,开发和建设难度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费用。可以说水利工程投资控制是控制成本支出、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一、制约水利工程投资控制的相关因素分析
建设项目投资主要目的是保证资金安全回收,并达到资产增值,投资控制管理要求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将资金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实际上,投资和造价管理都是企业资金运作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几年相关水利工程企业意识到投资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收效甚微。
(一)投资决策阶段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投资决策阶段是指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水利工程进行经济性分析,并制定一系列可行性方案。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期,投资决策对工程项目具有指导作用。权威资料显示,投资决策阶段资金控制对整个工程的经济影响达到60%以上,重要性可见一斑[1]。但是很多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并非造价管理和投资预算的专业人士,对工程经济性分析缺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设计方案时,也缺乏系统的考证和研究,最终导致建设单位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工程量不明确,投资预算的准确性有待商榷。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够重视
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会组织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目前,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分析原因为:①水利工程普遍重视技术创新,认为只有改革技术,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②多数水利工程没有实行限额设计方法,传统设计方法主观将经济性和合理性忽视;③设计人员思想保守,害怕承担责任;④,设计人员照搬照抄,没有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方案设计,导致工程设计深度不够;⑤长期以来,部分水利工程项目为了赶进度,往往缺乏准确预估,在建设过程中常发生设计变更,带来经济损失。
(三)项目实施阶段投资管理不够科学
我国多数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施工)阶段基本上实行监理制,业主方委托监理单位对整个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并参与工程造价管理。但我国的监理单位整体业务能力较差,监理工程师个人能力有限,具体表现在重视质量控制各进度管理,而对工程造价考虑甚少。在涉及到现场签证或项目变更时,不能综合考虑投资回报、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相互关系,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预算[2]。
二、水利工程投资控制关键点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确立,为水利工程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未来重要的战略目标,对其采取科学高效的投资控制及管理,能够整合资源、节省成本投入。
(一)优化投资决策阶段资金管理
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对整个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投资控制:①收集基础资料,保证其内容真实准确。投资决策阶段资料收集包括工程地点、当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社会环境、文化习俗、机械价格、材料市场行情、设备采购地点、类似工程项目资料等。充分保证基础资料科学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为分析工程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指导。②完善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投资预算报告书。可行性研究运用科学手段,对建设项目技术是否可靠、投资是否盈利进行充分论证,是投资决策重要环节。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针对目前市场现状和走向,结合国家未来发展规划,综合各方面因素确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和建设周期等。在项目可行性报告里,应体现出工程抗风险能力、项目对当地环境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及项目完工后社会效益评估等内容。对项目工程的总体效益进行分析,并编制投资预算报告书。根据相关数据编制风险评估预警报告和投资预算报告,将风险因素控制到最低。
(二)重视设计阶段投资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切实推行设计招标制度,降低投资成本。目前,工程设计单位繁多,自身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在选择设计单位时,要严格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具体实施时,可通过推行设计招标的方法来选择出最优设计,从根本上降低工程造价,为建设项目节省成本;②实行限额设计方法,控制水利工程投资占比。目前,控制设计阶段工程投资最有效的方法为实行限额设计方法。所谓限额设计,就是将上个阶段设计投资额及工程量分解到各个单位,再由各个单位分解到每个分部工程,根据限定额度进行方案设计,以保证总投资不被超越[4]。限额设计可以有效的促进设计单位优化管理,提高自身水平,并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占比;③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充分减少设计变更进行。设计图纸确定后,应组织各方代表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审核重点为材料和设备,找到其中设计漏洞,减少不必要浪费。通过多方审核修正、完善工程设计缺陷,能够进一步防止设计问题拖延到施工后才被发现,减少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概率。
(三)科学管理和控制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
施工阶段聚集大量人力、物力,此阶段资本流动最快。因此,加强该阶段投资控制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①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间权利、义务需要通过合同来确立。施工合同是项目工程主要合同,加强对其管理能够充分减少经济损失。水利工程施工量大、周期长,施工期间存在很大变数。因此,各方职责要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和约定。合同管理意味着强化项目总投资控制,能够优化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熟悉合同条款,依据合同规定为自己争取权利,降低不必要支出[3];②提升工程变更应对能力,做好竣工阶段造价控制。一旦工程出现中途变更情况,会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设计变更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实质上是对设计阶段各方参与审核的又一次检验。能够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添加进去,并为施工方式合理改变提供依据。
另外,建立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工程造价管理的政策法规、工程定额、工程各科指数、人力资本、材料和设备价格等。相关职能部门可根据系统内容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进行调研,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准确供求信息,进而促进水利工程投资控制和造价管理全面提升。
结束语:投资控制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律学、工程学、技术学和管理学等。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可及时建筑行业产业结构,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科学合理投资控制策略能够明确资金流向、促进资金合理使用,更能避免资金浪费、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投资控制也能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方向和指导,为政府部门制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6(12):30~31.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监理,安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在基建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其中比较重要的基建投入是在水利工程上面,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在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和监理这些水利工程的质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对工程质量进行很好的监控和管理,便会造成工程的安全隐患,有些可能导致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出现问题而造成的维修,停滞,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自古以来,水利工程都是我国在建设方面非常重要的项目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市政建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施工的管理和监控手段和水平高低成了决定水利工程实施好坏的关键因素。目前,尽管我国经常改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却不排除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有问题,我们必须从这些问题的起因出发,才能对其做出很好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的完成质量,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下面从如何监控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着手,对质量的监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监控将来的走向和发展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一、造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起因
1.对工程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意识不足。尽管我国在任何工程中都一再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并利用很多监管手段和措施来控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的施工事故依然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调查发现,造成诸多“豆腐渣”工程及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起因重要的为了使利益做大化,不顾施工的要求和施工顺序,随意缩短工程周期;而且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当,没有进行施工质量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对水利工程管理及质量的意识不足。
分析了这些原因之后,我们一定要加强水利施工中工作人员的质量培训和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质量成为施工要求的第一要求。
2.在施工前期的调研工作不够。我国的工程实施规范上面明确规定,项目施工前要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整个工程的,对所要实施的水利项目做出详细的计划书,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调研报告等。当然这些需要施工单位付出很大的人力和物理等。但目前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尽快赢得项目的招标工作,并能取得更多的项目经费,不在项目的调研方面下功夫,而是致力于在项目实施报告上随意的拼凑和杜撰。当然这些肯定是要以工程质量为代价的。到现场施工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例如地质、周围的交通措施,资源配置等都没有很好的根据实际的工况进行规划,因此直接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些没有预估到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期和施工质量。因此一定要对施工单位进行规范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3.工程实施过程中具体施工人员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在水利施工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往往是有比较施工单位来进行整体的布局和规划,但是具体的施工就承包给小的水利施工单位或者临时招一些工人进行施工,这些工人文化程度水平不高,业务能力更不用说,对一些简单的施工可以勉强应付,但对于工况比较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问题束手无策,在施工方没有对现场进行很好的评估和调查的情况下,这种临时问题是随时存在的,尤其是地质和水源问题。施工人员临时反应能力不足,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有的只是简单的处理了事,这些都会造成以后的工程隐患,有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务必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能力,提高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尤其是施工现场问题和工况的处理方法的教育,为以后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人力保证。
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如何有效的对水利施工过程及质量进行管理,并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的处理问题,以保证工程能顺利的进行?这就需要制定有利的措施加强领导,实施工程全程施工责任制。领导一定要全面关注工程的管理并抓好质量监管工作,并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将工程实施采取全面落实责任制的方法,责任到人,明确项目负责人、监管人以及行馆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并加强定期的抽查和监督,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力问题,一定要严格处理,并警告所有人员。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实施工程质量终身制,以调动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保障安全施工,不会在发生类似的工程出现问题无人可究,无人可查的现象。
2.健全工程施工质量体系。无论是在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还是到工程竣工与投产的各个环节,质量问题一定要放在首位。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质量原则,严格施工。当然只谈质量问题也是不够的,应该把质量监管的问题放到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并落实到责任人,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都得以保障。要充分发挥现场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能,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的工程施工质量体系。
3.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资金控制。工程施工中的资金管理相对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确保工程的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要严格控制资金的审批流程,账目清晰,禁止随意挪动建设资金的情况发生。对于采购的付款也要按照合同规定严格进行,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运转。一旦发现施工方未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工程进度,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就拒绝支付,这也是对施工质量的一种保障。
小结:目前,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不断实施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还应该虚心的吸取教训,针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出更好的监管措施和机制,为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天秀.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j].水利经济,2005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承包市场的运行还不够有序和规范,影响了施工承包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显现出来的矛盾迫切需要施工合同来缓解,所以施工企业为迎合业主单位取标的意向,低价投标,以增加投标的机会。在此情况下,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施工企业若按常规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方法,必将难以获得理想的利润额,甚至连预期的亏损都难弥补。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工程施工承包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由于施工成本占合同总价8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可以促进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招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是相当复杂的。因为水利工程一般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产品弹性鲜明,不可能建立和其他制造业一样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而且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施工人员中民工多,施工区域的环境条件的限制,有效地对施工成本控制显得有点困难了。但水利工程施工有其内在的施工规律,只要科学地组织和规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按章实施,施工成本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以不影响工程质量为前提。。
1.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
1.1制定施工成本的标准。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何时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这个过程是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1.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其既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又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这一过程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1.3对记录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整理。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的审核,对整理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控制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1.4落实报告中的措施。即对报告中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及环节加以分析,并及时地监督改正。
2.施工的控制标准
2.1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是以实施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成本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由于这套标准以合同为基础,适用性强,故在很多项目管理中被使用。合同价作为限制成本价,经常被切块或按工序进行分解,并且以切块价和工序单价为个施工队和部门的承包指标。这种倒逼的方法将施工成本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控范围之内,迫使个核算主体都自觉地采取适当的手段减低施工单位成本,但由于市场恶性竞争或施工企业投标中熟练使用一些技巧,使整个合同中或某些单价的施工成本低于施工企业相应的实际施工成本,造成核算主体在施工和管理方面虽然付出极大的努力,可承包指标却是一个无法降到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合同施工成本作为标准发挥的作用将极其有限。为此,一些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即对施工承包合同进行综合评价和单价平衡,以调整后的可行价作为实际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2.2预算定额标准。。预算定额控制标准是从水利工程造价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统一预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由于它反映的式本行业的平均水平,因此即使施工企业在投标和项目管理时对其做出一定调整,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具体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一般来讲,当前的市场竞争价大大低于预算定额编制价,纯粹按照预算定额水平作为标准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意义不大。预算定额是国家对工程造价合理与判断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也必然以此来控制工程造价;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客观情况,但随着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发展,在大型施工企业中这套标准正被企业定额慢慢代替。
2.3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是以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编制出的实物量消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企业中标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实物量定额对合同价进行调整,并以此标准对项目总的盈亏情况和单价盈亏情况予以评价,将其作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盈亏或减亏的承包依据,一定程度上放映了水利建筑承包市场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迈进,也表明施工项目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3.施工成本与控制费用的关系
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越多越严,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不同,也对控制费用的支出有着不同的影响。有的施工成本措施越多越严并不是就越好,在控制措施不断地增多和加严的过程中,开始施工成本减少远远大于控制费用的支出,项目总成本在不断下降;当控制到一定程度后,施工成本的减少将小于控制费用支出,项目总成本开始上升。工程总成本的最低点为收支平衡点,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最优点。当然,工程项目一般并不能够提供准确而又可靠的图线,也就无法确定实施的措施。但是,对每一个项目而言,项目经理根据经验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合理地掌握施工成本的控制度,使其尽量接近收支平衡点。
4.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4.1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以企业定额来进行成本控制,使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是企业定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自身的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规定所能达到的标准。编制先进而又可行的工日、材料单位消耗、台时等项消耗定额,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因此,规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随着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将不断的得到提高。
4.2加强材料管理。材料费是施工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最重要的内容。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严格工艺流程要求进行施工,尽量减少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减少材料费损失。禁绝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的费用。
4.3制定健全可行的原始记录制度。由于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必须为原始记录提供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各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和审核组织好,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及时完整地为施工成本控制和其它各方面提供资料。
总之,通过科学的施工成本控制,以合同施工成本、企业实物消耗定额作为标准来约束实际的施工成本支出,处理好施工成本和控制费用之间的关系,做好企业定额、材料管理和原始记录制度等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Xu Jun; Gong Guocu
(①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Ltd.,Yunan 650214,China;
②Beijing Xiaguang Economic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Beijing 100120,China)
摘要: 合同管理是项目投资管理的基础,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投资效益。本文结合小湾水电站建设实际,介绍了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合同管理职责,合同执行过程管理等理论,指出了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Abstract: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on invest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ies of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contract management duty, contract execution procedure management, etc. This paper also indicate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some currently problems in the procedure of contract management, hopes to be a reference information of the similar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in future.
关键词:小湾水电站 建设期 合同管理 投资效益
Key words: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engineering construction;contract management;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053-02
0引言
小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西部南涧县与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八个梯级中的第二级。该工程属大(I)型一等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库容为149.14×108m3,电站装机容量4200MW(6×700MW)。工程于2003年正式开工,2004年截流,2009年首批机组发电,201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按照2001年3月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23.31亿元,工程总投资为277.31亿元(不含价差预备费)。小湾水电站建设伊始,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随即展开,随着厂网分离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竞价上网”的格局必将形成。因此,电力生产企业必须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工程建设管理理念,以应对合同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投资效益,特别是大型水电工程,由于投资大、施工期长、施工干扰及协调管理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加强合同管理显得更为迫切及重要。
1小湾水电站建设期合同管理
1.1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方法为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加强对合同的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关规定,华能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小湾建管局)结合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明确了合同立项、合同审查、合同起草、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管理流程与管理职责。同时为加强合同过程管理,小湾建管局进一步完善了招标管理、变更索赔管理、新签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管理、竣工(完工)结算管理、合同经办人员管理、合同编号管理、合同专用章使用管理等管理制度及管理要求。另外,还建立了合同管理例会、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及引入了过程审计制度,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的同时,营造了“以事实为基础,以合同为准绳”的合同管理良好氛围,为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稳步进行创建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1.2 合同执行过程管理
1.2.1 加强学习,营造合同管理良好氛围为落实各项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电站合同管理水平,小湾建管局在每年都举办多次“合同经办人员暨管理制度学习班”、“合同及造价管理培训班”及“合同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参加的人员包括承包人、监理人、小湾建管局、外请专家、咨询及审计单位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使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接触了更多、更新的合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全工区合同管理主观认识,营造了“人人看合同、人人懂合同、人人执行合同”的良好氛围。
1.2.2 全面实行合同交底制度结合小湾水电站前期及其他流域、电站合同管理经验,对于招标项目及新签合同项目,小湾建管局全面实行合同交底制度。合同交底的目的在于根据招标投标情况、相关标段情况接口及相关干扰、合同执行的重点难点,研究制定合同执行管理的主要思路、措施,同时研究讨论合同执行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研究应对的方法及应对时机等。通过贯彻实行合同交底制度,使监理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工程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合同执行之初即统一了管理方向,理清了管理思路,明确了管理重点难点及关键控制点,做到了心中有数。
1.2.3 介入设计变更管理、建立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及季度投资分析制度①介入设计变更管理。设计变更管理,是建设期合同管理的重点,小湾建管局在努力创造合同条件的同时,合同管理工作全面介入了设计变更管理,参与了技术方案讨论及经济技术比较分析,对重大设计变更项目要求设计院进行专题研究或引进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相关研究。通过介入设计变更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设计责任心,另一方面优化了投资效益,做到了“物美价廉”。②建立变更立项审签制度。依据小湾水电站变更索赔管理办法,变更项目的提出者可以是参建各方,故建立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尤为重要,变更立项审核主要从必要性、经济性、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预算费用等方面进行审核。通过变更立项审核,使变更程序更为合理合规;变更一旦立项即可实施,促进了工程进度;变更之初即进行了费用预审,避免了项目完工再算总账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了控制了工程投资。③实行季度投资分析制度。针对每个主要合同,小湾水电站建设每季度需提交季度投资分析报告,报告主要从安全、质量、形象进度、工程量、新签合同、变更索赔、统供材料、价差及费用等方面入手,同时还需完成单个合同及电站最终投资预测及合同执行风险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编写,第一个部分为监理单位编写单个合同投资分析报告,第二个部分为小湾建管局依据概算编写合同体系、概算体系投资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报告,能及时把握工程投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合同执行风险,做好预控措施,为实现合同超前管理和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1.2.4 推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小湾建管局实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合同管理例会主要是集中审核经济问题部门处理意见,研究单一重大经济问题的相关合同问题并提出处理思路及方法。通过这一途径,一方面提高了合同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合同管理水平,加快了重大经济问题的处理进度,有效保持了经济问题处理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1.2.5 建立了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了过程审计制度小湾建管局对主要工程合同实行年度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合同执行情况检查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年度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从质量安全环保、水保管理、进度管理、分包管理、农民工工资管理、计量计价管理、重大变更管理、统供材料管理、概算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检查合同年度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同时依据部门职责及合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实行责效联动,通过这种方式,及时纠正了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坝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等重大合同项目,小湾建管局依据公司安排,分年度及时引入咨询单位进行过程审计,通过借助第三方独立审计,及时纠正了合同管理过程中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使合同管理工作更趋规范。
2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2.1 “进度调整”引起的价款调整问题的解决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多方努力,小湾水电站各主要节点目标均实现了提前,电站整体实现提前两年全部投产发电。因进度调整,引起了各相关标段的合同价格调整。对于此类问题,小湾建管局一般依据合同规定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在某些计算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2 工程分包管理仍然是难点由于各主要水电施工企业均承担了过多项目,无论是在管理方水平,还是在资金、设备、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均显不足,工程分包难以避免。如何做好分包管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难点。
2.3 设代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目前大型水电工程无法实现设计招标,同时又由于各大设计院任务饱和,现场设代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专业水平上来讲,都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结语
小湾水电站建设期的合同管理历时9年,在建设期合同管理中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方法,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建立合同交底,设计变更管理、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及季度投资分析制度,推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过程审计制度等举措,对为小湾水电站实现提前两年投产发电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本文指出并分析了小湾水电站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价款调整计算,工程分包,设代人员不足等问题,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士芩,张宝声,尹贻林等.水利工程造价.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关键词】水利;统计工作;问题;对策
0.前言
为了提高水利统计工作水平,使水利统计数据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逐步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意识。不断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交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总体水平,改进统计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水利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
1.水利统计工作的对策
1.1领导重视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前提
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 加强对水利综合统计的领导,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质量保证体系,从人员、制度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统计人员要以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目标,树立重心意识、质量意识、时效意识、发展意识,认真学习有关统计法规,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搞好统计工作。
1.2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统计工作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重心。数据准确是统计工作的核心,错误的统计信息可能会给领导的正确决策带来负面作用。在统计工作过程中,把统计数据准确性当作首要任务来抓,要求统计人员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及时、准确,杜绝虚报、瞒报、伪造、拒报、迟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1.3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加强统计人员的在岗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统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报表的质量。随着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为了适应新形势对统计人员的更高要求,必须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的统计队伍。加强统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交流,提高和更新水利统计人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使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理论知识、报表制度和统计指标解释,搞清报表的指标体系和相互关系,尤其是新增指标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的水利统计队伍,确保水利统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1.4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
目前,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新技术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势在必行。为改善水利统计手段,推进水利统计改革,提高水利统计服务水平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水利统计中,如 WSS2002 水利投资统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随着形势飞速发展,WSS2002 水利投资统计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升级,统计人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要适应新形势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加快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积极建库联网,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实现统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以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强化统计信息职能和决策支持职能为目的,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为社会各界了解和使用水利统计信息提供更具时代特色、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推动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
1.5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
统计报表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是工作的重点。做好基层统计工作,要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按统计法和上级有关法规,对统计数据严格把关,实行统计责任制度,层层把关,分级负责,有效地减少统计数据错误的发生,确保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上报。建立和完善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是原始数据分类汇总的结果,是统计报表数据的来源,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结算、决算的依据,在建设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台帐,确保统计数据有依有据,真实可靠。逐步建立水利统计责任人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各单位设一名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变更统计工作人员时,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1.6加大统计人员之间的交流
定期召开统计会议,通报统计工作情况,学习交流各地的经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过上传下达、互相交流经验、教育培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保证水利统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服务。
2.水利统计工作的建议
2.1加强水利统计队伍建设
水利统计工作的关键是人才,如何不断提高和更新水利统计队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水利统计队伍,是水利统计工作的一大挑战。为保证水利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重视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使水利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2.2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统计工作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积累、整理基础上,没有计算机寸步难行,尤其目前正逐步推广使用一些大型软件,要求统计人员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掌握这些大型工具软件,充分发挥工具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2.3深入调查,搞好统计分析
在做好报表的基础上,统计人员要以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目标,主动了解水利重心工作对统计信息的需要,结合调查研究,开展有价值的统计分析。特别是在规模大、集中推进标准化堤防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形势下,开展统计分析,做好调查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积极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体现统计工作的价值。
2.4建立科学、高效的水利统计体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适应水利建设和发展的水利统计体制,确保水利统计的质量, 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明确水利综合统计部门的权威地位,由其负责水利行业的全部统计工作,按照统一管理、科学分工、相互协调、信息共享的基本思路,加强对各业务部门统计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其次,建立水利综合统计部门对各级统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定期检查汇报制度,重点检查和汇报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国家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与衔接,统计资料的交流,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等等,加强对各级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的管理与协调。依法强化对各业务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和备案管理, 避免重复调查,减轻基层负担。
3.结语
当前,水利统计工作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统计工作人员要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创造条件。首先要树立爱岗敬业的信心,认真工作。其次要相信通过水利体制改革,现状会得到一定的改变。再次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形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合力,逐步建设县、乡二级重点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发挥社会、基层组织和群众作用,提高我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综合协调和部门联动相结合。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统筹协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有关工作,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加强与自然灾害有关监测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单位涉灾预警信息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
2.坚持分级负责和区域协同相结合。我市要做好本辖区内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服务和资金保障,加强县乡协同发展。县乡自然灾害监测部门承担相关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3.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支持科研单位、企业、基层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初步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建成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管理系统逐级报送制度,建立健全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初步构建规范的自然灾害预警服务模式。
二、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
(四)推动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体系。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林业、气象、地震等部门,要针对自然灾害种类和特点,完善本部门专业监测站网布局,划分重点监测区域,确定重要监测点,加密监测站点。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城市排水防涝综合信息平台、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森林火点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地震紧急快报体系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覆盖率。明确监测项目,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自然灾害及其有关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应急管理部门针对多灾并发群发和灾害链况,在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监测数据的同时,拓宽信息化、智能化采集渠道,探索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工作,提升自然灾害立体综合监测能力。
(五)建立重特大灾害应急加密观测机制。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有关自然灾害监测部门及时派出专门监测队伍,配备监测装备,针对重点区域多手段开展应急加密动态观测。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可配合开展有关工作,及时为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六)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各自然灾害监测部门紧密沟通,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救灾需求,推动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和更新频率,综合利用国内外预测预报模型模式,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全程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短临预报。
(七)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自然资源、水利、住建、农业农村、林业、气象、地震等有关自然灾害监测部门,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按照自然灾害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综合研判结果开展分级预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并通报本级应急管理和相关部门。预警级别划分为四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
三、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
(八)推进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按照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推进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要统筹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和工信、住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行业信息资源,按照“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实现自然灾害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评估预警信息联合等功能,满足县级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高效互联互通的需要。
(九)全面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加快自然资源、水利、林业、气象、公安、应急、工信、住建、交通、教育、卫健等相关单位建立自然灾害有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分批组织实施,预报产品、预警产品和服务产品等气象灾害信息;地震监测速报信息;监测和预警等地质灾害信息;防汛抗旱气象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水文数据、防汛抗旱工情险情、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城市内涝等防汛抗旱信息;航空监测、地面监控、森林火险监测站的火情和森林火险综合、气象部门监测和预报数据等森林火险信息;大型建筑、大型公用设施、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公共空间、消防重点单位、重大活动保障等城市安全信息。有序有效接入本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各有关部门要保持数据动态更新,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安全可靠、覆盖全面的信息共享模式,为信息预警提供基础。
(十)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逐级报送制度。设立专岗人员,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有关信息,制定信息逐级报送工作规程,明确报送范围和内容,确定报送形式和时限,严格报送流程和要求。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并指导全市报送工作。
四、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制度
(十一)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构建涉灾部门、属地政府、灾害现场等多方参与的会商平台,定期汇总分析各专业部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大灾害形势研判意见,形成综合会商研判报告,实现多方参与会商和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及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研判,每季度和每年开展定期会商,汛前、节假日前、重大纪念日、年末等重要节点开展不定期会商。组织有关部门汇总分析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信息,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研判,确定风险水平、风险类型和高风险区,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十二)开展重大自然灾害快速综合研判。密切关注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及时组织有关监测部门汇总分析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必要时加密会商,适时开展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等,对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范围、损失影响和后续风险等开展快速综合研判,形成报告并不断更新。参与会商评估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提交预测分析报告,形成规范化会商评估制度。
五、健全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预警响应制度
(十三)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市气象局、市政数局、市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市互联网信息中心、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做好预警信息工作,优化完善本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平台,明确职责、预警范围、预警类别、权限、审批程序、流程、渠道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及时准确预警信息。
(十四)构建基层预警信息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提高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和偏远区域预警信息传播接收设施普及率,整合基层各类信息员队伍,扩展社会传播节点,构建集技术、装备和队伍于一体的基层预警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覆盖率和播放频度,逐步解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乡、村在各类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设立电子显示屏,通过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手段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入户到人。
(十五)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细化本级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措施,修订完善本级应急预案,做好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启动的衔接,自然灾害预警的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态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自然灾害预警响应后,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健全多部门前后方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加大灾害预警的科普宣教工作力度,确保预警响应效果。
六、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和主要成效等要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通报有关各方。推动乡(镇)街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机制。
关键词:水库; 管理;思考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ervoir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ing the reservoir management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put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reservoir manage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odern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the envisage do well modern reservoir management.
Key words: reservoir managem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TV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水库是由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和自然构造的资源部分组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工程部分是指各种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
我国的水利工作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阶段。作为水利工作重要内容的水库管理工作,必须跟上这个转变,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水利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作应增加科技含量,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传统水库管理
现代水利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水利而言。传统是对以往的总结和概括。传统水利是以兴利除害、防洪渡汛、供水发电为主。回顾过去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面对现实也有严重的不足,那就是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资源。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水库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
管理主要是通过规程规范来实现。传统的规程规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设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的要求;二是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由其它行业借鉴,各水库管理单位相互学习,相互参照。在这三方面中,第一部分偏重理论分析,难免有脱离实际之处。第二部分虽然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却是被动的和初级的。按现代观点他是传统和落后的。第三部分虽然是应该和必须的,但如果脱离实际则变成抄袭而流于形式。总之传统的规程规范由于经验不足,重建轻管等原因,理论内容多,实际内容少;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看起来很全面,不少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执行,流于形式,特别是工程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规程更是如此。这必然导致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变成了故障找人;养护流于形式,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只有修理,必然形成以修代养。
三、现代水库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技术,新任务,新要求,展望发展,重新制定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从而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3.1现代水库管理不但要管好工程还要管资源
水库管理工作是针对水的工作,它不但包括水的安全、水的利用还应包括水的好坏和水的多少。管水的单位不管水的好坏和多少,显然是不合道理的。所以现代水库管理范围应向上游延伸和扩大,管理工作内容相应增加。不但要管好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还应管理水库岸坡,流域植被。管理的职责,不单是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水质水量,合理利用。当然由于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受到制约,但我们应该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岸坡是否稳定,有无塌方、滑坡。定期调查了解库区植被、水土流失,定期调查了解流域范围内污染源及水污染状况,写出分析报告和治理改进建议,保护水库的水质和蓄水能力。
3.2现代水库管理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水库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单是针对防汛度汛,应该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所谓预防,就是超前工作,有备无患。这既体现了管理的主动性,也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性。就一般概念而言“管理”重在预测,没有预测,管理是被动的。也只有真正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3.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
标准化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3.4水库管理的自动化是其现代化的必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自动化。它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大坝观测的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3.5高度重视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水库管理工作是上百年的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多有变化,然而管理是连续的,技术资料也必须是连续的。所以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是水库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资料档案重在收集建立。收集的前提是基层工作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工作记录既是履行职责的标志,也是以后工作的依据。工作记录必须严格、真实、准确、全面,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记录要作到及时填写、及时上报、及时分析整理、及时归档保存。这些要求应体现在管理标准中。
四、现代水库工程管理的重点是检查观测和维护保养
4.1水库工程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虽然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但工程管理仍然是主要内容。因为资源只有通过工程才能发挥效益。工程部分又以闸门、启闭机等机电设备最容易出问题。总体上看工程管理的内容是看管、运行、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安全鉴定、更改修理、除险加固、直至工程报废。
看管是看守保护,使工程不受人为破坏。
运行主要指配套设施(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等)的操作运行;大坝等挡水建筑物在水库蓄水时就自然处于运行状态。
4.2水库检查、观测
检查、观测是工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检查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隐患。所谓确定工程设备的状态,是指通过检查观测确定工程设备性能的完好程度,为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发现隐患是为更改修理、除险加固、乃至报废提供决策依据。检查和观测是同一性质、同一目的,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方法的管理基础工作。
4.3水库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是工程管理基本内容。它是在工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出了问题再去处理那是修理。维护保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工程设备的美观、完整、良好的状态,延长寿命。维护保养对于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尤为重要。
维护保养与检查观测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他们是工程管理经常的、大量的、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是搞好工程管理的基础。所以他们应该是现代水库工程管理的重点。
安全鉴定是最高级别的检查鉴定。他是在常规的工程检查观测,维护保养的基础上,外请专家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分析鉴定,作出结论,以确保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只有做好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工作,才是真正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更改大修、除险加固是工程设备出现问题,性能改变时采取的恢复性能和状态的技术措施。
因此现代水库工程管理对安全鉴定、更改大修、除险加固等应该作为项目来管理。其具体内容是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初步分析、项目建议、竣工验收等。
五、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工作标准的制定
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工作标准有些是为了安全可靠的运行,有的是为了延长寿命,他们应根据工程设备的需要来制定。所谓工程设备的需要是指为发挥它的功能,延长它的寿命所要求的必需作的工作。他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被管理对象的客观需要;二是指满足客观需要的最少投入。所谓被管理对象的客观需要,是指根据工程设施所固有的规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承受一定的荷载和一定的工作制度,对它们进行科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预测得出的实际需要。这种计算分析预测基于三部分内容:一是以原有的规程规范为基础,对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二是工程设备固有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分析,三是非等强度等寿命分析。原有的规程规范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应该作为基础。所谓关键点关键部位是指涉及安全可靠的点和部位,如果这些点和部位出问题则会造成事故。非等强度等寿命是相对等强度设计原则而言,它是指工程设备在设计制造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设备的零部件、结构的不同部位不同断面不可能做到等效果、等寿命。他们在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的先后不同。最先出现的就是我们要找的薄弱环节、薄弱点。这三方面各有侧重,加以综合利用制定标准,就能满足管理需要。
关键词:工具类课程有限单元法本科生教学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27-03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务实。工作经验往往成为一个单位选择职员的主要标准。但作为在校本科生,往往并不具备这一要求。为此,教育部制定新规定,要求所属高校大幅调整本科生的课程时间。简单地说,将原来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向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转变。以基础课程(如力学课程[1]~[3])为例,
目前本科生的课时量尚不如上世纪90年代相同专业本科生课程量的一半。此外,大部分工科专业都新增了工具类课程、增加工具类课程的学时。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本科生的就业。但另一方面,即不足之处是,后续研究生课程变得更加繁重,尤其以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为甚,以弥补本科期间基础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有限单元法》[4]为例,讨论了此类课程在短学时情况下的教学难点和要点,以期抛砖引玉,为教学改革摸索新的方法。
随着当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地提高,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成熟的场问题分析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如航空、航天、核工业、化工、建筑、机械等领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本科生有必要进行该方面的理论学习及技能培养。这对于理论复杂、又无法单纯依靠理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科生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力学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1]、《结构力学》[2]、《弹性力学》[3]等各种基础力学理论之后,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他们要面临的困难。学习有限单元法及相关软件则是克服这一困难的捷径之一。
对于广大的本科生,特别是工科生,在他们踏入社会之前,仅教授他们理论知识而不指导他们高效地运用知识则无法满足工程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学习有限单元法往往对于这些工科生的择业至关重要。
作者所在单位已为本科生开设《有限单元法》课程已近20年。尤其近几年,随着“985”和“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落实,我校配备大型计算设备并先后购置了多种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如ANSYS[5]、ABAQUS、ADINA。这为我校工科学生学习有限单元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近几年,笔者为水利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有限单元法这门课程。针对这两个专业本科学生的课程安排,有限单元法必须要安排在各种力学、数学[6]~[9]、计算机编程[10]、[11]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即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程度不够深入),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很难对实际问题准确建模分析)。同时,由于课时有限(28~32学时),因此教学方式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基础与未来需求展开。下面针对该门课程就这两个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特点和效果做分析。
2课程特点
2.1理论繁杂
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则涉及到了数学方面的泛函分析(能量泛函及变分),微分方程理论(微分方程解答方法),计算方法(数值积分等),矩阵分析(刚度矩阵、应力矩阵、应变矩阵、总刚度矩阵及其逆矩阵等)、微积分(变形能积分计算、位移-应变之间的微分关系)等理论以及力学中的变形体理论(梁理论、平面问题、板壳问题或三维实体变形问题)等内容。其特点是理论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即使力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2.2学时安排受限
与力学专业课程相比,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中,通常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多。尤其在第三学年,学生往往需要学习各门与实际相关的应用类课程,而大四学生又往往面临着毕业设计、考研或就业等事情。因此,有限单元法的课程安排的时间十分有限,并且通常仅有30个课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如何将有限元法的思想、主要概念讲清楚,而又能避免学生只会模仿,不会活用,甚至畏惧排斥这门课程,的确考验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仅理论部分花费的课时都需要30学时以上。没有那么多学时,就只好压缩这一部分的学时数(现将其压缩到10学时内)。这样做的后果之一是,学生通常很难清晰掌握理论、熟练运用理论,更难将其融会贯通。因此,理论分析部分的课时分配须有侧重点,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知识点有选择地深入讲解。否则,学生面临各种概念,拘泥于细节而忽视整体框架,并不利于后期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
此外,有限单元法课程教学与后期本科毕业设计相衔接较为有效。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包括准备考研的学生,通常考研学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大约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有限单元软件的操作练习中,并基于此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3注重应用
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它。对于大部分工科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的选择大部分还是去工程单位就业。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之后,应具备较为清晰的有限单元分析思路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比如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并且,通过不断地加强此课程的理论学习后,在其后续工作中可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仅分配8~10学时用于纯理论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给出整个有限单元分析过程的重要步骤并给出由此形成的分析框架。细节部分也仅讲述了节点、单元物理量的来源及特点、网格划分与总刚度矩阵的特点和计算量的关系等内容,至于更多理论细节仅一笔带过。许多内容被安排作为他们课后自学的作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以通用软件ANSYS作为讲解有限单元方法的工具。分析过程中则以典型结构为算例,结合算例讲解实际结构的模型化及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分析时需要的相关理论。这就要求学生须将实际问题和所学理论结合到软件操作与应用中。
3教学特点与效果
针对以上课程特点,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有限单元教学可以在理论讲授之后通过软件的上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和深度。教学过程中考察教学效果有三点: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了。若7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上述三点,则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3.1学习要求
3.1.1“听得懂”
根据课程安排,学生学习有限单元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力学、数学和计算机编程基础。有限单元方法的基本求解思想是将原无穷维问题转化为求解节点解的有限维问题。把握这一概念展开教学过程中,抓住主要概念、提出重点细节概念、构建知识主线的逻辑推理,和重要知识点的强调反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易于实现学生“听得懂”理论的目标。
“听得懂”并不只局限于理论教学部分。在讲解有限元软件的过程中,由于是英文界面,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陌生词汇多、专业术语多,甚至许多专业术语的背后就是相关理论。因此,教学过程中,英文界面的翻译随时都要到位。学生随问教师随答。专业术语,如节点、关键点、约束、应力、材料模型等,也必须结合理论进行讲解。因此,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对关键词和理论的反馈式学习极为重要。这种学习和专业软件培训有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将理论知识与界面操作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是弥补理论学时不足的问题。否则,“听得懂”就很难保证,后期学生对软件的活学活用就更困难。
3.1.2“学得会”
上文已提到,除了理论部分困难外,学习ANSYS软件[12]要面临一个主要的困难是英文界面操作。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各种国外CAE软件涌入国内市场,并应用于国内各个领域,以其优秀的功能及售后服务很快占据了市场主流。软件以英文界面为主。使得国内本科生在学习有限单元软件时,首先必须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商用有限单元软件中涉及到的英文又多为专业名词,甚至其中很多对应的中文名词也是在有限单元课程上才刚刚接触。以ANSYS为例,该软件有两个常用菜单,Main Menu和Utility Menu,涉及了逾千条操作,如果不能了解其中的大意,很难进行恰当操作。另外,ANSYS的帮助文件也为全英文。如果学生的理论没掌握,语言也有困难,则很难高效地学习这个软件。
克服英文障碍,除了要有一定的英文功底外,更重要的是避免产生畏难情绪。了解菜单是熟悉软件的第一步。只要不怕麻烦,在应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查询,就可以逐渐掌握。另外,在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编写的命令流文件中的命令也是由英文简写或首字母缩写而得,加强英文界面学习对程序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学习理解程序的效率。学生应注意避免对命令的死记硬背,工作量大,枯燥且容易记错。
此外,教学过程中,操作主要通过ANSYS软件的上机实习得到掌握。在分析实例时,对结构的建模、求解和后处理要有相似性、典型性和易于重复等特点。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增加学习兴趣,也就容易“学得会”。
我们在利用ANSYS软件的教学过程中,曾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授课:一种是按照有限单元分析的思路,列清步骤,逐个讲解相关操作。按照有限单元分析的思路,通常包括如下步骤:建模、划分网格、加载、求解和后处理等。即按照步骤,讲解菜单,操作按钮。这种方法思路比较有条理,也更加全面,不会因为实例的独特性而漏掉一些知识点。但这种方法每一环节信息量都比较大,容易使学生难于将各个步骤相串联。故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多学时教学。
另一种是针对具体问题,按照一定步骤,逐步实现。为了加深学习效果,往往要讲解多个不同类型的算例(比如,桁架结构、框架结构、平面问题、板壳问题、三维问题、热结构等),通过每一个算例的相似操作思路,在几个算例的反复操作中体会共同点并掌握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教学,其间穿插一些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技巧的讲解。
3.1.3“用得了”
学以致用在有限单元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始终起到指引作用。但在“用”之前,所学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普遍性这个看上去矛盾的前提。“针对性”无非是指专业限制,如水工、土木专业以结构变形为主,则流体、电磁部分的教学可先放弃。而普遍性则针对专业内的分析对象要具有普遍性,比如平面问题、板壳问题、杆系结构等。如果这些结构的建模分析方法掌握,它们之间的组合结构的分析就不难实现。学生在针对实际问题时,会主动寻找所需内容中的相关部分加以调整实施。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算例很关键。
综合而言,算例选择的思路就是如何在互通的基础上达到最大程度的互异。内容应当由浅至深,第一个例子步骤尽量简单,可以使学生尽快入门并对软件产生兴趣。然后逐渐加强难度,丰富结构、材料和荷载类型。实际操作过程中,其互通性表现在对命令流的整理上,互异性表现在工程结构的差异上。但往往限于学时,教学过程中对命令流的整理只做简要介绍。要想提高操作效率,还必须经过大量的动手操作。事实上,在目前的低学时下,我们也仅能让学生做到分析简单问题的程度,不涉及更复杂的建模、离散化、加载和求解等问题。通过对上述基本结构分析步骤及操作的学习,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在解决部分简单的实际问题是用得了这个软件。
3.2软件教学的授课形式
软件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主体部分(大约占三分之二总学时)。因此,这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在理论课程结束后(8~ 10学时),会专门用2个学时概述有限单元软件的研发概况。让学生了解到当前哪些软件被大量地应用于工业、科学研究中。简单罗列部分软件的优点、ANSYS软件的基本情况等。让学生了解到,工程设计领域对有限单元软件的需求状态。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对后期择业的认识。
其次,在讲授ANSYS软件过程中,我们首先描述软件的基本框架、主菜单与主要功能选项。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我们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
再次,我们在基于具体实例讲授软件操作时,同时使用投影仪(投放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屏幕信息)和黑板。黑板主要用于把算例的模型、参数等主要信息固定放置在一侧,供学生随时查阅。讲授过程中黑板内容与操作结合,使得学生易于接受模型与操作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每次(2小时)授课会留出至少30分钟,让学生自己重复上述讲授内容。期间,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给于指导。
3.3学生分组讨论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其理论基础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学习软件操作,前期基本属于按部就班地模仿,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即将班级学生(30人)自由组合成3~4人的学习小组。在软件学习过程中,分别负责界面操作、笔记和错误提醒等任务。最初,在我们没有分组前,每名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当学习内容略复杂时,往往出现部分学生跟不上(找不到相应界面和菜单选项)的现象。教师只好再重复一遍。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学效率大幅下降,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无法体现。分组后,在我们授课过程中,小组成员同时听讲,但重点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待讲授完毕后,他们相互讨论,轮流学习笔记与操作。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分组讨论的另一个目的是让他们协作完成一个小课题。该课题由教师给出。不同小组课题的内容、参数等不同。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方案,最终完成课题。最终,小组成员交一份相同的课题分析报告作为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最终答卷。
3.4教与学的互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尽管这对所有课程都是重要的。但就这门课程而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了在上机实习过程中进行。另外,教师还可制作视频演示课件,将这些教学资料(视频,源程序)上传至校园专用FTP服务器供学生使用。这将方便学生深层次学习、自主实践。课后,学生可以通过E_mail随时提问讨论。在这种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除了学生获得知识、解决疑问,教师也能从学生的问题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知识薄弱点,进而调整进度,注意难点讲解。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专业特点等不断地调整讲授方案,学生的总体反映良好。尤其在近几年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中,有限单元软件被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为完成毕业设计工具。这表明,通过该软件的学习,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结论
通过分析有限单元法的课程特点,讨论了教学要点。在借助ANSYS软件为本科生讲授有限单元法的过程中,强调听得懂基本理论框架和软件操作及界面介绍、学得会基本理论和软件操作、最终在实践中用得了软件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综合学习这门工具课程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教学效果,且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近几年来,使用有限单元软件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不断地增加,表明该工具类课程正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100)
参考文献:
[1]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徐芝纶.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勖成.“有限单元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ANSYS Inc.“ANSYS”. http://anays. com,2012.
[6]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同济大学数学系.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焦宝聪,王在洪,时红廷.常微分方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凌永祥.计算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0]彭国伦.Fortran 95程序设计[M].保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1]穆尔(美).Matlab实用教程(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王新敏.“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编号:NO. AWEDF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