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实验活动,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研究,合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在探索中经历各种困苦和磨练,感受探究的兴奋震撼与愉悦,使他们的才智、品行、情趣与意志方面都得到锻炼、丰富,与提高。

二、案例描述

催化剂的概念的教学

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则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具体实验方案可参考如下:

1.取等质量的氯酸钾两份,其中一份不加二氧化锰,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要测出质量);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氧气的放出情况。

2.将生成物溶解、过滤、蒸发,回收二氧化锰,与原来的质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催化剂的概念。

3.还可以用此次回收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继续制取氧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4.进一步延伸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上述反应用过的提取出来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后将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与加入前所称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5.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当然对学生概括得出的催化剂的概念不能要求非常精确,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化学课,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热爱自然科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2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三化学教学 实验类微课 案例设计 应用

化学是一门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质从分子、原子层面上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在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由于高三的特殊性,无法很好的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但又有大量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需要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和记忆。如何做好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疑点、难点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等教学难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近年来,随着“微课”等一系列全新教学方法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明,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各类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满足新课程标准和实践要求,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为主要呈现方式,完整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精彩教学视频。即微课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以微视频的形式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和辅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同时还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资源之间的相关联加以呈现,建立一个个小的、彼此联系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应用更加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微课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资源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四类特点:

1.短少的教学时间

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微课的教学时间通常都比较短,一般都只有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最长也不超过十分钟。

2.精炼的教学内容

微课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W环节开展教学工作,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相比于内容复杂、繁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教学内容更为精炼、简要、突出。

3.适宜的教学容量

一般来说,一个微课教学视频通常为大小为十几兆到几十兆的小视频,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或下载相应微课教学视频,查看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4.情境化的教学资源

微课的教学主题只有一个,教学主题明确;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但比较完整,教学内容简要。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分解为多个单元,并整合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辅教学资源,使每个单元的主体明确、内容简要,建立一个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的系统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质量更高,使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师可以从优质的教学案例中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三、实验类微课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案例设计时,应根据以下要求进行案例设计,使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1.巧选题,题小而精

俗话说一个辉煌的开始便是百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证。微课主题的选择是微课案例设计的关键,微课主题应选择范围尽量小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的、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到选题的小而精。

2.智选材,字简而明

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不能用大篇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内容进行叙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表达教学内容,应在进行微课案例设计时应做好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材料的选择。较多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很好的注意到教学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应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叙述微课内容。

3.活设计,设计巧妙

第3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46-0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高考选修课中的必考内容。教材将本节内容安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以呈现出来,重点介绍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焓判据、熵判据及复合判据",有一定难度。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四个层次对化学反应的方向进行了介绍。第一,以学生熟悉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为例,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以生活现象为例,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熵判据。第二,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不是全面的。第三,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第四,简单介绍了复合判据的结论性内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吸(放)热反应与能量的升高(降低)之间的关系;并能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有序"和"无序"状态。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设计理念

焓、熵、自由能及其相关概念都是新概念,它们的建立需要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因此先展示目标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几个常见的焓变、熵变(即混乱度变化)的过程,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疑难点拨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逐步构建新知识;再通过总结,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后通过达标检测进一步提升、强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体会"高能"到"低能"的自发性,理解焓变与反应的自发性之间的关系。

② 体会"有序"到"无序"的自发性,理解熵变与反应的自发性之间的关系。

③ 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全面分析问题,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进一步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五、重、难点处理

焓变和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重难点,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以及自然界的普遍变化规律来设计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再由教师点拨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课后反思

第4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十字教学法;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6-03

优质高效课堂的创建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和有效学习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学生对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课程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ax课堂的活跃场面,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却难以取得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弱,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们运用“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的十字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

一、设计说明

“运用十字教学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我县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经过十年努力,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十字教学法在化学学科的实验与研究,到运用十字教学法设计教案,再到近三年来深入研究十字教学法设计导学案,每一次都有进步和提高。

“十字”教学法导学案设计

二、十字教学法导学案示例――溶解度(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会药品取用、液体加热以及玻璃棒等仪器使用的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探究的过程。

2.通过交流展示,初步形成观察、记录、分析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2.逐步树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学习重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与转化。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在一定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的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的不饱和溶液。

2.

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二】读书

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是说淡,再要妈妈加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1.物质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通过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和猜想。

2.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能够转化吗?

3.从海水中如何提取食盐?

【三】议论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

3.你知道用海水晒盐吗?

【四】讲解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 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只有在温度和溶剂量确定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温馨提示: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3.结晶: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主要方法有:①蒸发溶剂;②冷却溶液。

【五】练习

1.随堂演练

(1)实验9-5

课本P33,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实验9-6

课本P33,温度改变,杯底还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3)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很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5)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6)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的斑痕?

(7)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可以从盐碱湖中捞出纯碱晶体(碳酸钠晶体)?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9)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2.达标训练

(1)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

①观察溶液底部有无________的溶质;

②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再加入_____,若______则溶液饱和。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_______为________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配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方法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

D.20°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布置作业:课本第40至41页1、6、8题。

三、实施要求

(一)认真备课

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吃透化学教材是搞好学案设计的前提;了解学生思想、能力、水平,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学案设计的关键;掌握十字教学法的实质,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潜心研究教材,细心了解学生,认真研究教法,切实备好课。

(二)精心设计学案

学案犹如建筑施工的设计蓝图,是化学课堂实施指导计划。要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学期教学计划、单元(章节、课题)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写好课堂导学案。

第5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案例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税收筹划作为一门凸现现实应用性的新兴边缘学科,做好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是提高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在税收筹划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个人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实现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一种自主理财行为。税收筹划课程是财政、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其所具备的以下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采用有其必然性。

(一)实践性强。税收筹划课程是指导纳税人如何在合法前提下降低自身税负的课程,与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教学目的并不是停留在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活学活用,即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性高。税收筹划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且繁杂,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制度、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法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地讲解,不但学生不能接受,浪费课上宝贵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更新频繁。税收筹划课程的基础是现行税制。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税收制度是高度动态变化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税收制度,以及制度对企业与个人的影响。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的课堂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税收筹划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税收筹划实践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远离税收筹划实践的高校课堂中,能将实践与相关理论很好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方式的采用、发展与完善。

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活动中虽可发挥其注重税收筹划实践和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涉税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案例教学的缺陷。由于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有限的案例进行,而不是通过理论推导与演绎进行知识传授,所以学生往往会发生知识的“过度化概括”这一问题,而学生又不自知。所谓案例教学的“过度化概括”是指学生通过某一或某几个有吸引力的案例对概念或者原理做出概括,这种通过个别案例概括的知识在整体知识框架中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往往发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狭窄概括,甚至错误认识。

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由于案例教学固有的容易使学生发生“过度化概括”的缺陷,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税收筹划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具体实施

从税收筹划教学实践看,传统的理论讲解或许对于知识的概括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感性认识也并不强,而利用税收筹划实践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经典案例和各国的实践案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的合理设计。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领导案例讨论过程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还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就必须要细化。同时,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跃思维极有可能提出各种棘手的问题,因此无论多么细化的准备工作都不为过。

一般说,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分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的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熟悉案例,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2、判断所选案例是只存在一种分析方法还是存在其他的分析方法。如果只有一种分析方法,那么就可以依此方法组织教学;如果不只一种,就应该设计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案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3、预先估计一下课堂上是否能够展开真正的讨论或者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展开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就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生观点相对立的角色。4、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预设引导案例讨论的问题和课堂规划,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要设计较多的问题加以引导:如果不是太复杂,就要更多地督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5、根据上述准备,写出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这类教案与一般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等。

学生的准备工作是由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求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仅要对案例提出个人的分析意见而且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服老师和同学,所以课前的思考与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提前阅读案例材料,而且要根据即将学习的税收筹划的理论和概念构建自己的案例分析思路,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二)精化案例引入方式。案例的引入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鉴于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较多,所以在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之后,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实践活动中的新设案例,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设计新的案例,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是通过向学生发放文

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呈现案例;教师或学生用语言描述案例等方式展示案例。案例在引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详尽地分析案例所处的经济环境,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同时还要介绍本次案例讨论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本案例的预设框架作简单的介绍,以免学生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上离题太远,以免案例讨论目标的迷失和讨论时间的失控。

案例教学的采用使得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精心设计的案例特别有助于这一特点的发挥。所以,借助税收筹划理论的实践运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案例,对案例进行整理与规划,甚至对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改,凸现每一个案例的特点,以便其更能反映某一知识点的运用,便于课堂教学的使用。

(三)优化课堂实施方法。提问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进而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二是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相关的税收法规、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就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问的内容应该对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预见性,要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2、提问的结构应该具有关联性。案例教学的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课堂提问,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链”。3、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直问、曲问、反问、激问、引问、追问等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

围绕案例的各种提问在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课堂内容的组织上,而且在学生讨论发生过度发散的问题时,提问还可以发挥促使讨论回归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相关理论的作用。

(四)强化案例讨论效果。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从实践中看,案例教学这些功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案例讨论的深入而展开,所以强化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举足轻重。课堂案例讨论分为两个阶段:

1、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和见解,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找出关键论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问题;考虑备选的解决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决定采取的措施。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把握讨论应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围绕税收筹划这一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应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不同税种之间的相互影响,防止出现不同税种此消彼长,降低税收筹划效果的情况。

在这两个阶段的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讨论的方向而不是内容本身。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要在案例讨论时插入“专家”的建议或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表达各种观点和想法。学生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讨论中要强调讨论语言的术语化、讨论形式的文明化和讨论方法的灵活化,有效地将案例分析融入讨论过程中,达到通过讨论加深理解程度、增强分析能力的目的。

(五)深化归纳或演绎一般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归纳或演绎理论知识的阶段,这使得案例教学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上来了。在这个阶段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一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税收筹划规律或原理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并点明这一理论或知识点在税收筹划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对该理论要进行详实地阐述,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用传统的合乎逻辑的演绎对一般知识做出抽象化概括,对案例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二是对学生在讨论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

四、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要求

完善的课堂设计是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为使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尽善尽美,必须使整个课堂设计满足以下要求: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对于税收筹划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实施要与整体税收学和财务管理学的教学环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或在实际经济部门,如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一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第6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三维医学动画三维耳蜗3DMAX开发技术案例教学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医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步,而动画教学也随着计算机技术革新出现。医学教学不仅仅像过去整天对着实验室的动物做解剖、做实验,更多是看前辈的录制成视频实验,学习前辈的精华之处,自己再去做实验,更能体会与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而动画教学脱离了时间、空间、仪器等一切物质条件,可以直观真实动态地展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动作,其效果逼真、可重复性高、且不会失真、能多次观看操作、无损。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动画技术,特别是医学领域,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医学解剖、医学诊断、医学教学、医学知识的普及。

在3D耳蜗教学上,动画技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能更好的展示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胞组织等微小事物,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耳蜗的细胞组织、经脉,完善现有教学方式。而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耳蜗虚拟化,为耳科疾病诊断和新医疗技术手法的提升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更改参数来演习手术,多方位的观察耳蜗的内部结构,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在国外,不少医学院校采用3D仿真教学技术,利用3D动画技术和虚拟成像技术建立了一个三维人体心脏模型,以实时显示细胞生物和机械动力对单个细胞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医生了解探究心脏缺陷的方法。

国内动画产业起步较晚,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在众多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尚处于空白。在医学教育领域,目前也只能找到一个单独零散的解剖3D模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医学模型。

基于听力学院同学们对相关三维耳蜗知识点理解普遍存在困难,本课题着手进行三维耳蜗医学教学案例的制作。

二、三维耳蜗医学动画制作过程

三维医学动画具备不受时空、结构与尺度限制的特征,能逼真展示图片无法显示的内容,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能真实、清新得展示视域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突破物理局限性,对事物内部结构进行透射,而且能表现物质的真实感、空间层次感。

而一般的医学影像表现有摄影、插图、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这四种手段,其特点各不相同。但是在真实感、空间层次感上都没有三维动画效果好,而在教学上,三维动画效果更加生动形象体现教学内容。

三维耳蜗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骨迷路、膜迷路、螺旋器。骨迷路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厚2~3mm,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内,悬浮于外淋巴中,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相应地分为3 部分:椭圆囊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各部互相沟通。螺旋器(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各种感觉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盖膜等构成,是听觉感受器。

以螺旋器为例,讲解一下制作过程。我们主要应用的软件是Autodesk 3ds Max 2010,我们根据螺旋器的平面图制作成如图1、图2所示的立体结构。再根据实际螺旋器内部结构情况进行修改,以内毛细胞为例(如图3),讲解制作过程,内毛细胞外形像茄子。

先用创建面板上的线条工具,画出如图4 所示的样条线。然后在修改器列表中选择车削,如图5。这样就可以生成如图6所示的立体图。如果觉得形状不满意,可以在修改面板处选择顶点,移动左边的顶点,这样就可以修改形状大小,如此在修改面板上做各种修改,就可以做成满意的立体图了。

以此类推,通过Autodesk 3ds Max 2010的各项工具,在老师的指导和查询各类资料帮助下,我们完成整个三维耳蜗医学动画教学案例。

三、三维耳蜗医学动画教学效果评价

三维耳蜗的医学动画的最终效果是能够帮助大家全面而细致的了解耳蜗生理以及病理的形态及其功能。三维耳蜗的确立形成,可以克服医学生在学习耳蜗结构时,因耳蜗结构复杂精细同时课本上的讲解过于平实而产生的理解困难。主要能够理解骨迷路、膜迷路、螺旋器之间的从属关系,骨半规管、骨蜗管、前庭、膜迷路等重要结构的位置极其形态以及螺旋器的听觉感受细胞的形状、功能以及位置。3d耳蜗的医学动画效果是可以通过Autodesk3ds Max 2010的各项工具,在各个方位和角度对耳蜗极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为最终目的。而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进行学习以及教学。使学生增强画面感及立体感,加深对结构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更丰富的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论

3D耳蜗的医学动画主要针对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讲课进程播放动画,可重复随时播放,降低教师上课难度,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自己私下学习播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形象展现耳蜗的组织形态。但是动画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如果加上教师现场答疑,学生更能深入客观了解掌握知识。以后医学动画的发展可以往人机交互和三维成像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向深入。三维动画应用与临床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使课堂更生动。而且三维医学动画在远程教学、医学教学、教育中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余喜,章战士.3D医学动画部件库及配套使用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3):54-56.

[2]谭昕.三维医学动画视觉表现特质研究[J].美术大观,2012,(4):136.

第7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动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动画设计类课程一般都为Flash。像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现行的教学一般都是先介绍各种工具、菜单的使用,提出和解释知识点,最后举例说明。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淡化了《动画设计》课程的应用特征,容易给学生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动画设计》课程的大多数教材编排并无新意,像是一本软件使用手册。这样的教材编制显然不够合理,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只学会应用Flash进行动画的简单制作,碰到真正的设计任务却无从下手。因此,《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

《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在讲课之前先介绍一个恰当的案例,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然后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最后基于问题模式进行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Flash教学中妥善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正是Flash教学最适用的方法。

(一)案例导学,讲演同步

“案例导学,讲演同步”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前导引出问题,围绕案例的设计过程,对普通动画知识与交互式动画能力加以整合,进行同步的传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将授课重点放在设计上,案例只用来练习或验证工具的用法的传统教法不同,本教学模式以“案例问题解题”为主线,强调围绕案例对工具、菜单和语法进行相对集中的传授;并将简单的工具、菜单的操作运用于形象熟悉的前导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将相关知识在设计时自然带出,使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学习针对性加强,识记效率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但在《动画设计》课程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即要在一个知识单元开始的时候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案例,只要能涵盖且突出该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可,一步一步地做给学生看,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其后,在每个单元的后期则需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最后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完成的案例,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引导运动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抛物运动给学生看,进而做一个地球自转的例子让学生感觉该知识点贴切而实用,最后再讲雪花或树叶飘落的例子。每一个例子都会有很多知识细节让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例子,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这些知识细节。而在讲“遮罩”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把遮罩和引导运动综合应用的例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任务督学,分层促进

“案例导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而“任务督学”则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任务前置是指将作业提前在单元前导案例演示完毕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能学有目标,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课、学习,用探究问题和布置任务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其实施方式是,任务前置,难度分层。

难度分层则是由教师参照案例进行扩展、变形和深入,举一反三地提出几个难度层次渐进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一项去完成,其目的是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从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会因为任务简单而降低学习兴趣,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增强学习信心。

任务前置和难度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他们对教师在授课中有意省略或无意遗漏知识点的发现率大为增加,教师在解答时,还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寻找解题答案,增强其成就感,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自主学习。

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督学,应注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发扬团队学习的精神。Flash开发的交互式动画设计过程复杂,功能模块多,需要开发人员精诚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动画软件。因此,应将团队开发模式的思想贯穿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让“拔尖”的学生作为各组的负责人,教师拟定一些题目,每个小组完成一项或多项题目,从而让学生学习Flash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系统方案的制定、系统功能模块的分析、系统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实践证明适合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效果令人满意。例如,在任务督学的过程中,布置课题“动画短片——我的大学生活”,先定位动画短片的主题和名称,例如情感片、幽默片或者是哲理片等,然后确定动画短片的文字剧本,关键是设计故事的发展思路;再确定动画短片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确定动画短片的人物和背景设计,任务设计包括人物的形象、表情、衣服、动作等,背景设计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地点、天气、道具等;最后确定动画短片的分镜头脚本、动画短片的动画设计及动画短片的合成,包括特效、配音配乐和等,以此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模式的注意事项

兼顾传统的讲授方法传统的《动画设计》课程的讲授基于教材,重点在于工具、菜单的使用,注重原理和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导学则基于实际的问题,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各有特点,不可偏废。因此,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在以案例引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介绍动画设计方法的同时,注意将传统教学和案例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传授知识的相对集中、完整与连贯。

突出理论及实验课的不同重点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的要求,有助于调节理论与实验课的侧重点以解决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以演示讲授为主,上机实验则以设计、调试和语法验证为主。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分配是合理的。围绕设计介绍的语法功能需择要点讲解,不必过细,可将设计过程和深入理解留待学生上机时进行。在机房实验中,借助集成开发环境学习并掌握设计要点,较之课堂讲授工具少了许多枯燥和抽象,但是其间教师要注意总结和传授验证语法的方法。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法设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成绩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动画设计》课程的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指定一些平时讲过、练过的例子,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二是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品,规定一个期限上交。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适合《动画设计》之类的课程,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地掌握该门课程,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动画设计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齐艳华.关于Flash实验课[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2).

[2]安丽杰.Flash网页动画教学琐谈[J].辽宁师专学报,2005,(1).

[3]刘广聪,等.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2).

[4]于鹏.Flash MX动画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第8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法;物流工程;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32-02

一、引言

中南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是自2002年起,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中开设物流工程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立的,同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对物流专业的毕业设计在方法上与实践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并能运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原理、方法、技巧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1,2]。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其在物流实践中的运用,具有解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快速适应物流工作和开展有关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

因此课程不仅仅要讲规划理论,还要注意务实,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解说、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案例选择

在物流规划教学中,生产物流系统、仓储与配送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设计与规划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子部分,而且这些部分的规划内容既牵涉到较难理解的数学模型和规划理论,又包含了规划的实际实施方法和新行的科技技术[3-5]。因此,各部分的案例选择应该能同时体现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学到规划理论方法的同时掌握规划实行的技术,有利于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分理论方法案例和实际技术对几个部分的案例进行选择和分析。

1.生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①洗衣机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理论方法学习采用洗衣机生产系统规划为案例,分析其厂区物流系统。应用SLP方法,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强度关系,从而确定各作业单位的综合相互关系,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和面积相关图,根据物流合理化原理对厂区重新布置,为厂区的设施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并最终确定厂区的规划方案。②上海通用生产系统标准化。实践技术学习采用上海通用生产系统标准化的案例,说明精益生产方法的实际应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对生产装配工作场地采用精确的物流量和非物流量分析,标准化场地布置方法,并采用可视化的生产作业流程,采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识进行视觉化管理,使生产工人可以迅速、快捷地确定生产装配工具、物料的位置、生产线边物料量的多少、是否缺货,并对工人拿取工具、零配件的时间、装配机器的动作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明确生产过程的瓶颈在何处。同时,公司对生产现场采用5S管理,消除浪费,改善作业环境,减少线边的库存。

2.仓储与配送系统规划与设计。①超市配送中心选址。选址理论学习以超市配送中心选址为例。某公司在某新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广告宣传后,得到了8个超市的订单,由于该新地区离总部较远,公司拟在该地区新建2个配送中心,用最低的配送成本来满足该地区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之后,已有4个候选地址。从候选地址到各个超市运输成本、每个超市的需求量都已知,选择其中两个候选地作为仓库地址,使总运输成本最小,应用P中值法建模求解。②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的中心仓库规划。以湖南某家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实际运作情况为案例,以“高效、低成本精益物流快速响应精益生产”为基础,以“产能规划、生产工艺流程、工位布局、生产节拍”等为依据,通过对仓库内物流节点(入库暂存区、高位立体货架、拣货配送集结区、工位暂存区等)布局优化,对入库口装卸作业能力、库房仓储能力、物流流动路线流量分配、分拣配送能力的定量测算,对“物料入库装卸、物流流动路线、拣货方式、配送节拍”等各环节进行综合整体优化,提出涵盖“库内物流量测算、物料节点布局、各种可行分拣、配送方案效率测算分析和选优,入库卸货能力优化进行库内点位和面积的规划设计。要求实现物料的收发、存储、分拣配送以及成品的存储、过程搬运等职能,中心仓库系统要与生产工艺流程及订单执行结合起来,处理物流作业与生产、配送之间的无缝连接,重点涉及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衔接的系统化搬运分析(System Handing Analysis,简写为SHA)和物流中心规划(Distribution Center System Planning,简写DCSP)。

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①运输航线航班设计。理论方法学习采用运输航线航班设计案例,某公司承担4条航线的运输任务,公司如何配备船只以满足所有航线运输的需要。将船由多余船只的港口调往需用船只的港口为空船行驶,应采用合理的调度方案,以使“调运量”最小建立运输问题。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这一运输问题。②湖南省衡阳祁东县凯迪生物质电厂燃料运输方案。以湖南省衡阳祁东县凯迪生物质电厂为对象,计算生物质燃料从收购站到电厂即次级运输的最小碳排路径。祁东凯迪生物质发电厂项目座落在湖南省祁东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由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50亩,总建设规模为2X12MW机组,配2台48t/h生物质锅炉。该项目2007年12月经湖南省发改委评审核准,它利用稻壳、秸杆等可再生资源为燃料进行发电,年运行300天,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燃料来源是祁东县所管辖的乡镇,燃料为稻壳、稻秆。祁东县辖19个镇、4个乡,包括:洪桥镇、白鹤铺镇、金桥镇、鸟江镇、粮市镇、河洲镇、归阳镇、过水坪镇、双桥镇、灵官镇、风石堰镇、白地市镇、黄土铺镇、石亭子镇、官家嘴镇、步云桥镇、砖塘镇、蒋家桥镇、太和堂镇、马杜桥乡、凤歧坪乡、城连圩乡、四明山乡。采用物流运筹学的车辆路径问题原型建立生物质燃料的运输调度方案,使运输的总距离最小。③快递企业运输调度规划。伴随着件量的增长及产品驱动,快递的陆运网络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运输中出现的空驶问题,通过运筹学建立最优化工具,实现“短途单边集合+长途对开”模式,降低空驶距离。从物流规划的角度来说,即找一组环路(route),每个route可以是从任何一个节点为起点(也就是多depot的问题),并且满足物流运输时间衔接的约束,从而使车的空载率达到最低,车的空载率用空载的总行驶距离为衡量指标。规划内容为各个节点发出哪些车,每辆车何时发出,并且走哪些边。单程干线到车时间与下一环节的衔接原则形成对开或循环的多条单程干线,需在对开或循环所关联干线的发车时间前,提前4个小时以上到达(特殊情况除外),便于车辆及时装卸货后继续行驶。

4.信息系统规划。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理论学习开设有专门的课程,这里只选取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使用新兴技术案例。

大数据在物流行业拥有广阔的机会,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也应随之升级。大数据技术目前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快递路线的规划、货物的跟踪、跨境电商平台等领域,甚至连物流行业其实最关心的配送司机健康状况问题,也能通过大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相关实践案例是RateLinx企业研发的大数据分析软件。RateLinx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帮助实现物流管理的深度化和精确化。其大数据的全部潜力显著降低运费支出通过基于数据分析的物流软件来实现,利用收集的发货数据建立预测引擎。其大数据功能有:(1)数据收集。RateLinx创建了功能强大的数据集,具有了标准化的实时性,这是运用大数据力量的关键。ShipLinx运输管理系统(TMS)软件工具集成与企业ERP/WMS外的数据收集,结合企业的运费发票与TMS数据,通过RateLinx运费支付和审计,以提供一致和全面企业供应链评估。(2)诊断。通过包含在ShipLinx TMS,可定制的仪表板测量和监控企业的策略的实际利率,数据从仪表盘提取并带入物流优化建模环境,形成综合智能运输方案。(3)综合货运信息。在建模环境中,强大的数据引擎从仪表板的数据分析开始,并考虑现实世界的约束,充分利用企业的历史货运数据进行预测。通过评估和测试,预测分析揭示如何优化货运方案。这种综合航运智能反馈到ShipLinx和载波数据,因此可以在仪表板视图它作用于优化的机会,因为他们来了,在现实的时间。这些分析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商的定价风险。

三、结语

利用案例法教学可以让课程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形象化,对复杂原理理解更加直接灵活。通过对物流规划课程中关于生产物流系统、仓储与配送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的选择和编排,有利于系统的学习物流规划原理和复杂理论,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有利于专业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燕宁.物流系统规划课程内容探讨[D].广州大学,2005.

[2]孙宇博.基于应用型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探讨[J].物流科技,2014,37(7):20-22.

[3]熊萍.基于项目的物流系统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探讨[J].电子设计技术,2013,(11):127-127.

第9篇:化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这门课程既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及实训教学装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问题和相关技术,采取即学即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掌握案例中的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为解决问题学习,带着任务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导引小车案例,完成从机械本体设计、装配、电控系统搭建、程序框图及程序代码编写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及研发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自导引小车是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车间自动设备,此系统从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运动轨迹算法、软件编程等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导引小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自导引小车简介及应用场合;自导引小车的工作原理;导引方式分类;路径规划;单片机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脉宽调速知识及实现方法;轨迹识别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双电机驱动行驶系统策略分析;Keil C单片机软件编程及调试。讲授时与案例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将已经学过的分散知识融合到一个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之间联系,对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部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掌握该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实现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

2.工程实训内容。自导引小车案例实际操作环节为4周时间。在这4周中,首先完成机械结构设计;利用Proteus进行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和软件仿真;进行自导引小车运动轨迹设计;在采购来的电子元件和自制的一些零部件的基础上,组装自制自导引小车模型和搭建电路板实物;利用Keil C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自导引小车设备循迹、调试、运行等主要环节。(1)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要求:自导引小车模型载重50kg。(2)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电气元件包括:AT89C系列单片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驱动器、循迹元件、避障元件等外围芯片。(3)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要求实现按照预设轨迹运动并能实现调速。(4)自导引小车系统调试。上述四部分内容基本控制在每周完成一项内容,各项任务完成之后,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三、案例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主要依赖两方面:(1)教师指导作用的实现;(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鉴于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在进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充分了解学生的动向。这个案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忽略控制知识要求较高,机械结构也要兼顾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并根据这情况,从内容设置上要强调机械部分的重要性,在控制电路原理上要多提高,不能只满足小车能跑起来的外在现象,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这样才算真正学懂单片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每天到场进行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切磋问询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还自发建立了QQ群,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商量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学生在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严格把关考核环节。这一案例教学是在本科生教育中应用的,学生人数较多,鉴于案例实训资源有限,学生分组进行,一组学生共用一套实训设备,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因此,教师要严把考核环节,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通过平时考勤、观察,最后,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手情况,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内容进行答辩提问,以杜绝学生没有认真参与现象的出现。最终目的是要让选择这一案例的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自导引小车案例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因此考核方式将分为笔试试卷和工程实训两个部分。其中,笔试考核部分,本案例理论知识考核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总分数的20%;工程实训部分分组完成,每组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案例设计说明书1份;(2)机械结构三维模型图1张(电子版),二维设计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3)电气系统原理图1张;(4)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5)演示视频。每项内容占20分,工程实训总分数为100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以设备能够调试运行为通过主要指标,同时对每个人对设备的总体方案和主要内容进行陈述,对其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答辩询问,回答问题完整且正确才算通过。这个可以督促每个人认真训练,达到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2012级、2013级机电方向本科生中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共40学时理论教学,共讲述5个案例,该案例占6个学时。教师通过积极备课,完善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多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实践效果看,效果比以往单纯文字讲述要好很多。自导引小车案例工程实训共有20名学生选择该案例。20名?W生分成4组,每一组都动手装配调试一套自导引小车设计和工程实训过程,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要求和参数不一样,小车所行走的轨迹不一样,最后提交要求的全部资料。通过对本次工程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和最后答辩考核情况,效果分析如下。

1.对于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实训装置是小车模型,机械结构较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工厂使用的自导引小车,增加机械结构的强度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进行三维图、二维图、零件图的绘制。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校核关键部件以及?C械制图能力。由于学生进行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图具有较好的基础,比较容易完成。主要是要学习三维软件的使用。同学们根据未来各自希望从事的专业,选取了不同的三维软件来进行制图。

2.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学生们对实际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元件了解有限,前续课程缺乏电气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自学所用开发软件Proteus和编程软件Keil C,掌握了实际工程中电路原理图设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硬件电路图的实物实现环节训练了学生线路板的印刷、实物连线及硬件系统检测能力。从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及其电气元件,了解了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法,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认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