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行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金融监督院的保险统计工作
韩国金融监督院是韩国所有金融机构的监督机构,其内部分别设有银行监督局、证券监督局和保险监督局等。依照韩国保险业法的要求,保险公司要按时向金融监督院保险监督局提交包括业务、财务情况、资金运用成果、偿付能力等内容的统计报告。统计报告的格式、编制周期和报告期限等由金融监督院规定。金融监督院以这些统计报告为基础编制反映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按照季度对保险公司实施经营状况计量评价,并建立早期警报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1.统计报告的内容。各保险公司需要提交的统计报告共分为基本情况、财务状况、业务管制遵守状况、区域状况、内部控制和统计问卷调查等六大类,其中包括的指标有机构、人员、大股东持股状况、经营效率指标、合同维持率、资产运用比率、资本适当性、资产健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截至2006年3月末,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分别向金融监督院提交了128个统计报告(见表1)。
从统计报告提交频度来看,按月提交的是以财务报表等为主的统计报告,约占全体报告的51%;按季提交的是以对资本的适当比率、资产的健全性等经营状况计量评价为目的统计报告和再保险交易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状况的统计报告,占全体报告的43%;按半年提交的是为掌握保险设计师的职业稳定率等经营效率指标而制成的不同区域现状的统计报告,占全体报告的3.1%;按年提交的是以会计年度决算为主的统计报告,约占全体报告的2.3%。
2.统计报告的报送。2001年12月,韩国金融监督院以因特网为载体,建立了金融信息交换网(fines),通过此网,采集、验证保险公司报送的统计报告。具体流程是首先由保险公司按照规定格式编制统计报告,经金融信息交换网传送至金融监督院。金融信息交换网具备对统计报告项目之间验证及报告间相互验证的功能,所传送的数据通过数据错误验证后储存到金融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库,在这里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形成统计结果(见图1)。
保险公司提交的统计报告情况
3.统计资料的使用。韩国金融监督院形成的统计资料,一是用于评价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了解和把握保险业的发展情况。二是了解掌握保险业及个别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水平及今后经营不善的可能性。通过时序分析等,掌握异常变动指标,可对经营不善的公司采取先发制人的对应策略。通过分类评定模型或判别分析等统计性方法,对保险公司进行早期预警。三是金融监督院内保险公司的专管员对所负责公司的一般情况、保险营销及投资经营现状、合同保全状况、偿付能力状况等进行一揽子的查询,便于开展常规监察及现场检查业务。四是向外报送或披露统计信息。信息主要是通过发行金融统计月报及在网站上保险统计数据等形式来公布统计信息(见表2)。
统计资料的使用
4.韩国金融监督院对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处理较为严厉。韩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如果不在期限内提交财务报表等,或者提交虚假的财务报表等时,监管部门可以对其处以1千万韩币以下的罚款,并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韩国还有相关的法规规定:如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30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故意遗漏或虚报季度(中期)报告与业务报告的重要事项者。
——明知故意遗漏或虚报季度(中期)报告与业务报告重要事项的情况下签字者。
(二)保险开发院的保险统计工作
韩国保险开发院是根据保险业法第176条所成立的机构,该条款规定了保险开发院统计工作的必要性、保险公司的协助义务,以及统计资料的提供方法等。主要目的是保护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开发院主要职责是厘定纯保险费率、保险商品的确认(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的妥当性)、保险制度及政策研究、保险市场分析、经营分析及咨询、保险经验数据统计的汇总、分析、提供保险信息的管理及利用,保险信息网的运营等。开发院保险统计工作内容具体如下:
1.统计资料的内容及报送周期。开发院统计的内容是基于每份保险合同以及每次保险事故的详细信息。以火灾保险为例,开发院要求保险公司报送每份保险合同的合同号、批单号、处理日期、保险期间、标的类别、保险金额、保险费、折扣及加价事项等多项详尽的信息。保险事故资料要求提交合同号、批单号、处理日期、事故号码、事故日期、风险级别、标的代码、标的类别、事故原因、保险金额、发生损失额、保险责任类别等详尽的信息。根据保费规模的大小,分为基础统计资料和摘要统计资料。机动车保险、火险、水险和人寿保险等15种保费规模较大的险种均属于基础统计资料,汇总周期有按月、按季度、按半年和按年度等多种方式。其它规模较小的险种属于摘要资料的范围,每年汇总一次即可。韩国开发院统计汇总各保险公司的险种情况已有20多年的历史。
2.通过保险信息网收集、汇总及校验统计信息。由共同信息系统、资料传输系统、保险事故信息系统及为国际贸易交易而建的edi系统构成的保险信息网是收集保险统计信息的主要渠道。保险信息网是国家主干电算网的一部分,由保险开发院与所有的保险公司、有关机关、地方自治团体及贸易网等联接。韩国保险统计资料的汇总分保险合同及每次事故的资料及摘要资料汇总两部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对规模较大的险种的保险合同及每次事故的资料汇总见图2。
对统计资料的校验目的在于检验资料是否是开发院根据统计编撰要求准确地进行编制。采用实施平衡检验、项目检验、分布检验等方法,在发现保险公司未达标时,向其提出更正要求。平衡检索是为了检验资料的准确性,由保险公司与保险开发院对附件资料编制记录件数、金额等进行核对。项目检索是确认基础统计的各个编制项目有无不合适的资料,通过相关项目之间的比较确认资料错误。分布检索是将对象资料实绩与过去实绩相比较,确认有无异常。
3.统计资料编撰要求。统计资料的编撰要求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记载记录的提交方法、记录单位等共同的指示事项。二是格式由保险凭证号、会计处理日等记录管理项目、所涉及合同的风险特征、保费、保险金等项目构成。三是关于格式的各个项目详细的编撰方法说明。四是整理编撰记录时所使用的代码。
4.统计资料的利用。开发院利用采集到的保险统计资料,编制经验生命表及经验住院率,计算保险费率(风险率)。按照合同统计、支付统计、赔付率统计三大类别,编制、提供按照保险年度/商品种类/合同物品/年龄/职业/地区等进行分类的统计资料。对于机动车保险、工伤保险等,向保险公司提供每件合同的倾向特点。出刊发行保险统计月报、年报、年鉴、按险种分类的统计资料集以及其他非定期分析统计。建立并运营保险事故信息系统、机动车履历信息系统。从现代海上火灾保险公司我们了解到保险公司可以获得并利用开发院的统计资料,进行公司运营分析、保险费的调整、对历史数据结果的评估等。
二、统计在韩国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保险统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保险统计在韩国对保险业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是保险监督管理的重要支柱。以保险统计报告为基础编制的统计资料,应用于金融监督院、保险开发院、保险公司各个环节。从大的方面看是整个业界对保险公司实施经营状况计量评价,是对保险公司分类评定并进行早期预警的基础,从小的方面看是纯保险费率的厘定、经验生命表的制定、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的妥当性、对象指标评价等的基础。
(二)保险统计范围广、内容多
韩国的保险统计范围广泛、内涵丰富,例如从各保险公司定期向金融监督院保险监督局提交的统计报告来看,不仅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业务财务等一般经营过程中的数据统计,而且还包括股东变更、关联交易、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和金融事故等重要事项和各项经营记录。金融监督院可以凭借这些统计报告建立一揽子统计指标,全面分析衡量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各种基本情况。又如各保险公司向保险开发院报送的保险合同资料的内容十分详尽,不但包括公司代码、时间、合同状态号码、批单号码和保险期间等基本事项,还包括结构级别、物品代码和物品类别等风险特征,更包含了投保金额事项、保费折扣或加价原因事项以及保费更正变动事项等内容,是一种基于每份保单和每次保险事故的统计资料。
(三)保险统计对整个保险行业加强资源共享、进而做到保险经营的精细、科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保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大数法则等原理的运用,利用保险统计手段在各公司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建立整个社会的损失率和赔付率等数据资料库,从而做到针对不同人群或不同保险标的提供不同的差别费率,十分有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科学稳健经营。韩国的保险开发院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作用。
1.保险费率的计算与验证。开发院利用各家保险公司报送的保险合同的有关信息资料,在人寿保险行业,主要是针对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保险标的事故发生率,编制经验生命表及经验住院率,供各人寿保险公司确定险种费率时使用,经验生命表一般是每三年编制一次。在财产保险行业,主要是汇总计算各种社会风险损失率,并以次为依据来计算整个行业参照执行的保险费率。
2.建立行业核保核赔资料数据库。保险开发院按照保险合同统计、支付统计和赔付率统计等三大类别,编制和提供按照保险年度、商品种类、合同物品、被保险人年龄和职业、区域分布等因素进行分类的统计资料,并将这些风险因素数据库的内容提供给各家保险公司进行参考使用。通过各家保险公司定期制度性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确定实际损失的赔偿,进行资料交换,有助于预防和防止保险欺诈。
3.建立费率等级,体现结构性差异费率。保险开发院还针对个别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费率等级,例如开发院要针对机动车辆保险、工伤保险等主要险种,向保险公司
提供每件保险合同的趋向特点。
(四)保险统计在体现社会管理功能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汽车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本交通工具之一,汽车行业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现代企业和人类的联系十分紧密,再加之汽车保险的强制性,因此,机动车保险统计对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广大被保险人利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韩国保险开发院对保险合同内容进行统计就是从机动车开始的,最早始于1985年7月。保险开发院通过机动车强制保险投保管理电算网等连接全国256个市、郡、区的建设交通部等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向其通报未投保责任保险的汽车名单,并与交通部门共享违反交通法规者的信息资料。此外,保险开发院还通过统计数据构建和运营保险事故信息系统和机动车履历信息系统等,积极支援社会公益活动。
三、韩国保险统计对我国的启示
(一)继续加强保险统计工作
近年来,我国保险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制度建设、标准构建、手段创新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基于大数法则原理发展起来的现代保险业,其统计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重要性更为突出和迫切。无论是加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防范化解保险经营风险,还是科学合理厘定保险费率、积极开发新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均离不开保险统计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我们要继续重视与加强监管机构的保险统计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各家保险公司的指导力度,积极督促其切实加强保险统计等各项基础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进一步促进保险统计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统计法规建设
韩国科学丰富的统计内容,统一协调的统计体制,高度集中的数据管理,高效先进的统计平台,高素质的统计队伍等,对我们拓展创新统计工作思路帮助很大。因此,建议结合此次我国保险法修改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保险统计工作的相关责任和要求,从而为保险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尽快完善保险统计内容
自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开发使用以来,在收集汇总并整理分析保险公司财务、业务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数据集中管理、高效查询使用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通过与韩国保险统计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现状相比,我们的保险统计还存在数据偏少、内容不全、不成体系等诸多问题,因此,建议借鉴韩国保险统计的先进做法,尤其是韩国详尽统计保险合同内容、每次赔付事故信息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本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快补充完善保险统计的内容和范围,做好保险合同信息、保险机构信息、保险从业人员记录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统计工作,为建立动态性监管措施提供详实全面的数据资料。
(四)创新保险统计工作手段
统计工作与it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现代化it信息技术是做好保险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中国保险行业的统计数据信息量和工作量远远大于韩国保险开发院,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同时,对保险公司提出了统计信息收集、传输、管理等方面的rr技术要求,通过利用先进的丌技术手段促进保险统计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五)加强保险统计数据集中管理
从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来看,保险行业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行业数据,但保险监管机构在带领和协助各家保险公司积累整个行业的公共数据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在集中统一管理保险行业的相关数据资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韩国保险统计数据的管理方式来看,监管部门集中统一收取相关的保险统计数据,并在组织体系内部共享使用,因此建议保监会进一步明确我国保险统计数据的统一集中,避免统计数据及统计分析资料的多头管理,强化数据和分析依据的一致性,做到数据资料的统一、规范,从业务发展、偿付能力评估、风险管理和政策研究等诸多方面实现保险行业数据资源的统一一致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切实减轻各保险公司多次重复向监管机构报送数据的工作任务量。
(六)强化保险统计执法检查
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是做好制定保险行业政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韩国考察情况来看,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偿付能力评估、保险准备金的提取、再保险安排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均需要积累多年的承保和理赔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积累才会有相应的效果,而且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十分重要。韩国保险监督局按照保险法的规定,经常对公司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检查核对,主要采取与公司以前历史数据核对、与其它公司对应数据相互比较和对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等方法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并对其中存在问题的保险公司实施相应处罚并直接追究公司高管人员的责任,这对我们加强保险统计执法检查、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七)做好保险数据标准化工作
要做好保险统计工作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决策支持和分析研究,就必须首先解决好保险数据标准化的问题。当前我国各保险公司的系统都相互独立,差别很大,统计口径不尽一致,采用的数据库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统计数据标准不完善甚至缺失,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保险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时机,采用“急用先行”的原则,首先花大力气重点解决好保险基础数据标准缺位、数据接口标准缺失等主要问题。
一、切实做好新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在做好《工伤保险条例》宣传工作的同时,今年要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在新《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新法规的宣传工作。
(二)开展一次全市集中宣传活动,扩大工伤保险的社会影响。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对工伤保险工作人员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等工作人员集中组织开展“一法一条例一实施办法”的培训活动。
(三)修改完善工伤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根据《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新《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精神,修改完善我市工伤保险相关政策、工作流程,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四)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法》、新《工伤保险条例》、新《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关于各项工伤保险待遇调整的落实工作。规范工伤保险管理和服务,确保工伤职工权益的落实。
二、以建筑施工企业为重点,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一)继续巩固和推进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参保工作。各县(市)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专项调研督查,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法赋予的强制措施,依法大力推进尚未参保的各类矿山、建筑施工企业等参加工伤保险。
(二)积极推进各类服务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在继续做好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企业参保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保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符合参保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三、稳步提升工伤待遇,确保工伤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在确保工伤职工各项待遇足额支付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伤待遇定期调整机制,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等指标,做好2015年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工亡抚恤金标准的调整工作。
四、积极推行补充工伤保险工作开展
为更好化解工伤保险基金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根椐省厅要求,着力推行补充工伤保险工作实施.
五、加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加强对工伤认定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搜集整理工伤认定典型案件,并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努力提高各县(市)工伤认定行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工伤保险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工伤认定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促进工伤认定争议案件的有效解决。并正确处理好以人为本、和谐劳资和行政认定等多方关系,确保工伤认定结论准确无误,
加强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按照“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材料审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展全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提高劳动能力鉴定质量。
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统计工作,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为完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进一步完善工伤费率机制
根椐我市工伤保险收支情况,适时调整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并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
七、探索建立工伤职工医疗、职业、社会综合康复机制。
认真落实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工伤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职业康复为核心,加强对工伤康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条件的县市逐步建立“先康复、后评残”的工作机制
八、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水平。
(一)推动工伤保险信息化进程,按照国家和省要求推动工伤保险网络建设,健全和完善适应工伤保险市级统筹要求的管理平台,规范参保信息管理。
一场在上海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漫鱼地铁自拍大赛”,以及在北、上、深三地同时进行的楼宇广告屏投放让漫鱼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声名鹊起。这也引发了业内外的无限猜想——这番卖力甚至有烧钱嫌疑的营销推广之举,会否是一场不值当的“赔本赚吆喝”呢?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5年度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保险正在异军突起,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34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从数据方面的反馈能清晰看到互联网保险的风口到来。中国的保险深度在市场里开始往深度走,很多用户愿意尝试购买保险产品,没有购买保险的人也愿意开始了解保险产品。但多家OTA掀起烧钱大战,也让这个市场前途略不明朗。无论是公共平台的露出,还是O2O营销活动的推广,漫鱼此次花了大力气营销推广自身平台,求的是什么结果呢?
通过略显逗趣滑稽的“地铁自拍大赛”,漫鱼输出的是他们要塑造的品牌性格——张扬但又亲民,与90后、00后意气相投。
的确,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人心,消费者愈发想要找到与自己性格更为契合的新型保险产品。而漫鱼所做的,正是创造一批新的保险需求并且提供专业的产品服务。传统保险销售由于中间人的存在,费用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保险生产端和需求端中间添了一堵墙,客户无法找到真正适合他们需求的保险产品,在出险理赔时也往往遭遇繁琐的流程。漫鱼却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让购买和理赔全流程都不需要过多人为的参与。技术一流的互联网产品开发运营团队,专业的保险理赔、精算和核保团队……用户从咨询、投保到理赔整个产业链条里,都有漫鱼全方位周到的服务。“所谓互联网思维,正是抓住生活在互联网中的年轻一代的痛点。”
另一方面,漫鱼斥血本进行的媒体投放,也是在进行一次消费者市场的教育工作。“台台令台令台台”的洗脑视频强化上班族对于品牌的印象,更在潜意识中根植了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境外旅游险+优选WIFI专家”这个概念。“我们希望让更多旅行者培养起出境游前为自己购买一份保险的良好习惯。”
然而,作为公司战略的有效辅助,很多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却受藩篱所限,无法顺畅实施和发挥作用。虽然预算管理在制造业企业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一项管理工具,但在保险行业,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那么,保险公司该如何做预算管理呢?带着这个疑问《新理财》记者采访了大童保险销售有限公司企划财务部总经理刘念平。
《新理财》:您如何看待保险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否结合保险业的情况具体诙谈?
刘念平:我国保险业1982年恢复营业,保险企业基本上还属于弱质企业,在整个行业群中属于起步阶段,尤其与外资保险企业相比,各方面实力、竞争力相距较远,整体管理水平相对不高,急需精细化管理。此外,保险公司除具一般工业企业经营中的共性问题外,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比如人员流动性大,销售产品为有形的合约形式。再者,由于行业历史较短,相关配套措施、外部监管不尽完善等不足,使得保险企业存在着很大的经营不稳定因素和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行业目前以销售费用的竞争方式经营,风险极高,很多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当前保险行业各个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减少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保险公司可以把当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缩短完成阶段性预定目标的时间,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此外,今年是保险行业转型的关键年,改变粗放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以上因素,无疑要求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工作上更加审慎。
《新理财》: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有什么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如何具体实施预算方案?
刘念平:保险企业是通过销售保险产品获取收益的金融类企业,经营的产品是―种无形保障。区别于其他企业,保险公司不需要制定产品生产质量的定性标准,经营效果也主要是通过各类数字指标反映。因此,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指标就是分类、分项的量化的指标。
此外,受限于风险、意外等的不确定性因素,保险公司的变动成本很多,比如佣金、费、续期服务费、理赔费等。因此,成本变化很大。所以,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的核心就是成本管理,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产生成本的原因和过程厘定清楚,分解各个过程和细节,明确影响支出要素,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公司来布局全国,在预算管理方面,总公司要对分公司集权管理,分公司在预算内执行计划。但在考核方面,不适合像制造业那样采用联动考核机制。这主要是因为各中支公司业务发展不均衡,开业时间不一致,业务质量不同,如果全面执行总公司的政策,就会出现混乱。例如,总公司按赔付率72%来下拨费用的话,会出现赔付率较高的中支倒欠分公司已拨的固定费用,而对于赔付率低的中支,则分公司拨付的资金不足。并且各中支赔付率月度变化很大,兑现费用难度加大。
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主要的考核指标。比如:对于新成立的分支机构,重在考核其业务拓展能力;对于业务发展不均衡,发展曲线时高时低的分支机构,重点考核偿付能力和经营水平(保费收入计划完成率、结案率、综合赔付率、未决赔款准备金率等);对于发展比较成熟,业务经营稳健的分支机构,则重点考察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考核体系中,利润贡献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权重则应该相应增加。
《新理财》:对于很多保险公司来说,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部门参与编制时不认真,执行时有诸多意见;考核和预算两张皮;认为预算调整浪费精力,而且很多情况无法预判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怎么解决呢?
刘念平:个人理解,预算编制不认真、考核和预算分离这两个问题的出现,反映的是公司执行力的问题。如果公司存在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那不光预算管理这个领域,其他管理领域也会存在相应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应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明确预算的定位。一般来说,预算的定位要着眼于业务操作各个环节,控制的同时主动与业务发展步骤和企业战略导向相吻合。因此,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应部门应该寻求企业高层的支持,寻求上上下下的统一,进而达成共识。其次,在明晰预算的定位之后,要围绕定位,着重解决企业内部的沟通问题,使沟通机制顺畅。这个沟通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财务部门要首先进行内部沟通。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财务部门要先在内部统一意见;第二,与非财务部门和单位沟通。对于预算管理,切不可一个部门“关起门”制订方案并强制执行,要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各个部门沟通好相关事项,如预算编制的理由是什么,逻辑是什么,标准是什么,然后再综合各个部门的反馈意见,作出适当调整。
依据企业规模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预算制定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初创型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每个部门沟通协调,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成熟企业,每年的编制应该是一个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往复过程。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先上报预算,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要进行整体汇总,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目标。预算要做到两点:一是符合战略要求,二是符合各部门需求,要在这两者中找到平衡点,这是一个博弈和争论的过程。
《新理财》:在和各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会不会存在某个部门为了资金充裕而多报预算需求的现象呢?
刘念平:这个情况是有的。但作为预算编制的主导部门,首先要进行市场的调查研究。明确同―项费用的行业平均水平,对各项预算的标准要有一个参数或者说标准值,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预算松弛的现象。
如果预算编制合理并达成共识,那么,后续执行就会顺畅很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企业要营造一种氛围,以提高大家对预算的重视度。这就需要“胡萝卜+大棒”的管理艺术。除却预算考核机制内的奖罚分明、不搞特殊情况外,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和个人还要得到表扬,执行差的部门和个人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倡导企业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预算调整,是预算中很重要的一环。预算的目的并不是将各项数据完美精准地呈现,而是帮助企业按照既定发展路线走下去,帮助企业适时“纠偏”。我们编制一个滚动的战略规划,强调的是企业内部行为,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等。但无论是战略还是预算,都要适应外部、内部环境的变化。这可以保持整个管理机制的生命力。当然,预算调整不能频繁。应尽量避免因工作中的问题而调整预算。
在调整预算过程中,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企业的预算受很多条件的约束,并非在成本或人力上进行简单削减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市场变化,重新确立目标,然后和最初制定编制一样,进行循环。当然,财务管理人员也应伴随经营目标和思路的调整,适时研究相应的财务政策,使得财务管理具有前瞻性,与公司战略方向相匹配,以减少预算调整的次数。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公司高层对预算管理不重视,甚至带头不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第二,公司非财务部门对财务知识不了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层的支持和财务知识的全员普及。在大童保险,预算管理是高层主导,全员参与,已经上升到董事会议案的层面,而且在预算编制的沟通过程中,也对相应的知识做了详尽阐述,所以大家不存在什么争议。另外,对于,总公司来说,对分公司财务管理的指导不能仅仅体现在对现金的控制和财务人员培训的层面,应基于财务口径将公司管理理念贯穿于全公司,使得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递掌握,形成自下而上的分析报告,以具体的管控手段作为对分公司的引导路径,为分公司提供决策依据。
《新理财》:大童保险的“扁平化”管理在业内广受关注,这个“偏平化”具体是怎样的?对预算管理有什么好处?
关键词:管理会计;保险公司;经营管控力
一、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又称“分析报告会计”,是一个管理学名词,指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职能作用
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控制现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筹划未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三)管理会计在保险业应用的意义
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动荡给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保险行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承保收益和投资收益。但是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下行期,并将持续一段时间,加上保险费率的市场化改革,使保险公司承保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2015年起随着银行的连续降息,资金再投资风险加大,资本市场持续动荡,市场风险趋于多样化,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波动性增大。在这样的形势下,保险公司就要以长远的目光,使用长期的、可持续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成本动因分析方法对保险公司的成本、风险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控制和有效管理。
二、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应用不足的原因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缺陷
管理会计本身存在所研究模型比较理论化、信息获取的严重滞后性以及研究领域的狭隘性。比如公司管理者要对未来一个月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就要参考本月的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信息对下个月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做出规划。如果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者需要的时间内无法提供,这种信息的滞后性将会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公司内部原因
公司内部管理者的素质差异也对管理会计的普遍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管理者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结合的同时,也就是把会计和管理结合起来,不过大部分企业家不能够做到这一要求。在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另外一个使用者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他们职业能力能限,往往使得做出来的市场信息夹杂了许多人为的干扰,可能造成信息失去参考价值。另外,会计电算化的限制也使得管理会计人力和财务的需求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说明公司缺少合适的会计统计软件。
三、应用管理会计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控力的方法
管理会计的应用会使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把过去独立的财务会计账务的处理变成了公司决策者管理公司的一个依据,进而能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
(一)适当地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一般来说管理会计运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而财务会计则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以便企业内部人员了解和外界监督。其实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开始可以尝试先从混合开始,先将两者相混合,再逐渐过渡到两者相融合。所谓的混合就是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分离出一部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会计的部分,随着管理会计业务的扩大再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逐渐把管理会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有机地融入到企业当中去。这样不仅避免直接建立管理会计部门的不适应,也使得管理会计逐渐进入高级管理层的视野。在人手较少不宜设置多个部门的企业,也可以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很多时候管理会计都是依靠财务会计的数据建立的,资料的传递过程容易出现差错与遗漏。若是在同一部门可以直接在自身的财务资料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分析,则能大大减少错误的发生,更能在人员配备不多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效益。
(二)保险公司管理会计务必以精算内控为基础
在保险公司管理的各个过程中精算部门都有涉及,新产品设计产生伊始,从积累的数据中企业相应的精算部门都会进行费率的准确整理制定,随后对产品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风险的大小,从而计提相应的准确金,一般情况下,企业中的风险一般都是由计算部门来测量和解决的。在保险公司中计算的内部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宏观的环境分析、产品设计、资产和负债评估、风险评估、偿付能力、资金监控等。
(三)将管理会计与公司业务环节结合
根据目前公司所处的内外额度环境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给公司制定出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从核心竞争力、客户的价值、资源的规划几个相关部分,对市场进行预测以及保险种类的规划、销售的重心、核保及理赔等过程进行层层的分析,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另外保险公司动态的财务管理将会更好地促进公司的资金的流转,让公司的资金流量的运营效率更高。
(四)在公司中建立相关业绩评价体系
保险公司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多种评估方式,对相应的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距,通过分析,选出符合公司发展的内部评价系统。
(五)引用成本动因分析法提高管控水平
准确识别和分析成本动因是帮助认识保险公司成本地位及变化的有效方法,为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保险公司成本动因分析包括成本动因分析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业务规模、险种结构、风险偏好、承保技术及人力资本是成本动因分析的分析要素构成。业务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企业规模的扩张速度将引起结构成本变动,从而影响企业效益。不同的险种结构对应不同的赔付率和赔付趋势,影响成本的高低。风险偏好对应的风险成本是成本分析的关键环节。由于每个保险公司的运营特点和自身条件不同,在运用成本动因分析时,除了分析一般动因之外,还需要结合保险公司自身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对保险公司影响重大的成本动因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树德.保险公司战略管理会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5,(5):5-6.
风险评估技术常用的工具一般有渗透测试工具和脆弱性扫描工具。渗透测试工具一般常使用人工结合渗透测试工具进行,常用的Web渗透测试工具有IBMAppScan、AWVS、HPWEBinspect,通常需对漏洞进行人工验证,以确定漏洞准确性。脆弱性扫描工具主要用于评估网络或主机存在的系统漏洞,常见工具有Nessus,能对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进行扫描并形成脆弱性报告。此外,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除了利用上述工具来发现系统风险外,还需要利用系统现有数据来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分析,这其中常用的手段有:入侵检测日志分析、主机日志分析、应用系统日志分析、主机/网络检查表等。
风险评估流程
1总体流程
根据风险评估中包含的各个要求,要分别进行实施,整体的风险评估流程如图3所示。
2风险评估准备阶段
通过做好准备工作,能够大大提升风险评估的效果,降低项目实施风险,该阶段是风险评估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准备阶段一般应包含如下工作内容:明确风险评估范围、确定风险评估目标、组建项目团队、设定系统性风险评估方法、整体风险评估方案获得高层批准。
3资产识别阶段
资产识别主要针对现有的信息资产进行分类识别和描述,在识别的基础上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其进行赋值,确定信息资产的价值,作为影响分析的基础,典型资产类别可以分为: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安全设备、物理环境、业务系统、数据、文档、组织和人员等。
4脆弱性识别
脆弱性评估常被称作弱点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工作,通过脆弱性评估能够发现信息资产存在的弱点。弱点是资产本身存在的,它可以被威胁利用、引起资产或商业目标的损害。弱点包括物理环境、组织、过程、人员、管理、配置、硬件、软件和信息等各种资产的脆弱性。脆弱性分类可分为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其中技术脆弱性又可以细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5个方面。
5威胁识别
威胁可以通过威胁主体、资源、动机、途径等多种属性来描述。造成威胁的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威胁的动机,人为因素又可分为恶意和非恶意两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界不可抗的因素和其他物理因素。威胁作用形式可以是对信息系统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在机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等方面造成损害,也可能是偶发的或蓄意的事件。对威胁识别的简单方法就是对威胁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威胁,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将威胁识别分为以下几类: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影响、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越权或滥用、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泄密、篡改、抵赖等。威胁分析方法首先需要考虑威胁的来源,然后分析存在哪些威胁种类,最后做出威胁来源和威胁种类的交叉表进行威胁赋值。
6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中要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3个基本要素,每个要素有各自的属性。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可以是威胁主体、影响对象、出现频率、动机等;脆弱性的属性是资产弱点的严重程度。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含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同时包括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等不同的技术层面,但根据保险行业的特定需求,总体定位在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方面的技术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1)信息资产的调查,主要针对网络拓扑,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等。
2)网络架构弱点评估,针对目前的网络拓扑图进行弱点分析。
3)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系统弱点评估,针对设备目前的系统配置进行分析,确认其是否达到应有的安全效果,结合渗透测试的手段。
4)现有安全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目前的安全控制措施,综合总结网络架构和设备的弱点。
5)整体网络威胁和风险分析,综合分析网络中面临的威胁和可能的风险,形成总体安全现状。
6)建议安全措施和规划。根据风险评估的成果和建设目标,形成建议的安全措施和时间进度,建立1-2年的信息安全规划。
项目实施成果
根据以上工作内容,项目的最终成果包括:
1)信息资产清单和分析结果。清晰明确系统和网络信息资产,明确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安全目标,同时确定资产的重要类别;必要时可以建立内部的信息资产库。
2)系统和网络脆弱性报告。明确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网络结构和安全设备可能存在的弱点。
3)系统和网络威胁报告。根据已有的弱点分析目前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威胁发生后对业务、系统和网络造成的影响。
4)安全现状报告。基于风险的安全现状总体分析报告,明确目前的网络安全风险。
5)建议安全措施和规划。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后期进行系统建设的安全控制措施。
结语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基层保险 有效管理
基层保险公司作为寿险公司保费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组织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在坚持上级保险公司整体战略前提下,灵活运用内部控制原则,结合基层实践,构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公司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实现企业战略的目的,将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着力点。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应当遵循五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笔者基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站在寿险公司战略的角度,通过应用企业内控原则测试等手段对基层保险公司个别案例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探索基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管理以供参考。
一、基层公司内部控制原则应用管理案例分析与探索
1、制衡性原则应用探索──以基层公司营销部门岗位职能设计为例
随着保险销售资格证的取消,保险销售人员队伍急剧扩大,全面提升基层营销部门的培训水平迫在眉睫,让基层营销部门专注于营销、培训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此外保险员工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监管层对保险公司处罚力度的加大,保险销售人员对公司归属感不强等诸多因素,都要求我们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视同在职员工一样进行有效管理。而基层营销部门中“人管”岗位本身就是营销序列人员,既管理销售人员的考勤,又负责这部分人员佣金的发放,另外还负责其加扣款管理,“人管”与销售业务人员严格意义上是同属于营销部门的,以内控制衡性原则测试来看: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同时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当前基层营销部门“人管”岗位职能设计显然存在不合理性,属于不相容职务,因此由基层营销部门的“人管”岗管理销售业务人员不符合制衡性原则。除此之外,基层营销部门的“企划”岗位职能既负责激励方案的制定、业务达成追踪,又负责激励方案的兑现与报销,也是属于不相容职务,与内控原则中的制衡性原则有所冲突,需要进行改变职能设计,以达到制衡性原则要求。
2、成本效益性原则应用探索――以基层公司现行办公用品采购制度为例
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由于基层公司办公用品往往因为采购量小,无法实现大批量购买,如在当地采购的话,采购价格无法与供应商谈判降低很多,同时公司总部也无法在事前控制基层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基层公司目前的办公用品采购制度未实现集中化节约机制,与内控成本效益原则不能完全匹配,需要采取相应改变措施,以符合成本效益性原则要求。
3、适应性原则应用探索──以基层公司资产采购制度设计为例
适应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以及外部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举例分析:某上级公司限定基层机构在当地可以新购标准5000元以下某品牌网络复印机,该品牌复印机后期耗材费用巨大,每张复印打印成本为0.16元左右。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另一品牌京瓷某型号复印机单价超过6500元,虽然新购价格高于采购资产标准,但该款单支复印机鼓却可打印18000张纸,新鼓单价也仅为500元,在实行网络共享办公后,可完全替代基层中支公司各个部门所有普通激光打印机,将打印成本降至0.03元/张,全年下来,将大幅降低耗材支出,节省的费用甚至足够买好几台同款复印机。从上述举例我们可以看出:基层公司资产采购制度缺乏对资产后期耗材费用市场调研机制,缺少协调应变机制,未满足内控适应性原则要求,同时后期耗材费用支出较大,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重要性原则应用探索――以基层公司内控合规岗位设置为例
重要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保险公司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应当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把关,合规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非常重要。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对基层公司内控合规岗位设置进行测试后发现:目前大多数基层保险公司合规岗位,专业素养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内控缺陷,未能起到帮助企业在事前、事中做到筑牢堤坝、防范风险的作用,这需要我们从重要性原则出发,制定合理的岗位设置,以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5、全面性原则应用探索――以基层公司与总部日常沟通机制为例
全面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对象),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层次),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而目前基层公司与总部之间缺少有效快捷的日常沟通机制,基层营销人员对产品、服务等新需求、新想法缺乏可以集中汇总自下而上、下传上达的机制,总部无法及时获取前线的心声。好的建议与需求未及时反馈,造成总部战略措施调整滞后,需要我们创新举措,改革先试,全面实现全面性要求管理。
二、探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1、探索解决基层公司营销部门岗位职能设计的缺陷的方法
随着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改革不断深化,监管层对保险销售人员违法案例的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现在往往是保险公司作为处罚责任主体。而这种由基层营销部门来管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新形势。站在制衡性原则角度:笔者建议分离基层营销部门“人管”、“企划”岗位相应职能,可以由人事行政部“人事岗”兼管营销“人管”职能,按公司正式员工的要求标准规范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行为,有利于提升保险销售人员素质,增强保险销售人员归属感。而基层营销“企划”岗职能设计,则可以由基层营销部门提出方案需求,交基层财务部门专设的“企划分析岗”制定具体方案,测算出合理的套利分析模型及预计投产比情况,财务部“企划分析岗”每月制作营销业务分析报告、投入产出比报告,分别汇总上报给营销部门、总经理室以及上级财务部门。以上职能的整合,将加快提升营销部门的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基层营销部门专人专岗,达到符合内控制衡性原则的要求,使其营销部门员工能够只专注于营销、培训职能的落实与执行,从而达到基层营销一体化的目的。
2、探索解决基层公司办公用品采购制度未实现集中化节约机制的方法
立足成本效益原则,即实行办公用品省级采购集中,专门跟淘宝或厂家洽谈大批量采购,由商家直接寄至基层公司,减少中间环节。每月一次,月底制作结算分摊表,对各中支公司采购办公用品费用进行分摊,实施条件好的公司,可以实行总公司集中制模式,这样的采购成本可以降至最低,同时也方便总公司随时了解基层公司用量,根据业务规模对办公用品消耗量进行事前控制调节,掌控基层公司办公用品费用预算,运作流程也更加规范和高效,更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对于实行以总公司集中化采购的,可以实行采购奖励机制,如在网络出现促销打折季,在京东或淘宝等商城低于集中化采购价格的,对采购人员可以按节约金额给予相应小奖励,鼓励形成员工节约成本意识。同时设定价格管理机制,总公司内审部每月检查网络价格波动,如出现采购成本高估的现象,及时要与相关经办部门沟通,成本严重高估的,立即制止采购行为,并上报公司管理层处理,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监督工作。这样的模式如能在行业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话,那将是一笔多么可观的经济效益啊!“互联网+采购”模式,对集约化成本管理应用,好处多多。
3、探索解决基层公司资产采购制度设计缺陷的方法
立足适应性原则,即实行基层公司新购资产后期耗材支出调研协调机制,应将财务管理理念融入每一位员工血液之中,让其以主人翁精神去经营我们的公司,灵活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去节省费用支出。从适应性原则出发,对于基层公司新购资产目录,在规定标准采购金额下,应当要有自下而上的市场调研建议机制,采购新资产,如果基层公司严格按照总公司制定的标准限额去执行,当然也没有问题,但后期将会给公司带来较重的耗材成本负担,得不偿失。而如果事前基层公司对资产后期耗材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将实际情况上报给上级公司,经上级同意修改资产限额标准,实际上可以为公司大大节省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因而公司资产采购价格协调机制很重要,一定要与当前资产设备的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符合适应性要求,一味死搬硬套限额标准,只会增加后期耗用成本支出,使得公司利益受到损害。这样采用京瓷复印机进行网络共享打印应用的模式,如能在行业内的三级机构中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话,保守估计,将为全行业每年节约近千万元电子耗材支出,从而为中国政府2020年碳排放量目标的最终实现,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
4、探索解决基层公司内控合规岗位设置诟病的方法
从重要性原则出发,即在基层公司财务部中专设内审合规专员岗位(或兼职),毕竟在基层保险公司部门中对合规工作最为敏感、最能贯彻到位的就是财务部门,基层公司的其他人员,专业素养能够达到合规专员要求的很少。当然根据制衡性原则,基层财务岗与基层合规岗属于不相容岗位,应当相互分离,但考虑到一般三级机构基层公司人力编制有限的实际情况,从节约运营成本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基层公司可指定财务人员从事合规工作,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上述人员的合规工作进行独立的内审监督检查,也就是所谓的采取补偿性控制措施,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重要性原则,同时也遵循了制衡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一举多得。
5、探索解决基层公司与总部日常沟通机制不畅问题的方法
根据全面性原则定义,全面建立建全基层公司与总部之间有效快捷、畅通的日常沟通机制。笔者建议在基层公司财务部增加保险营销统计分析职能,由财务企划分析岗兼任,平时收集营销渠道有效建议,月末与其他营销数据分析合并,最终形成基层公司战略分析报告,汇总上报至总、分公司,为上级公司及时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求达到全面性原则的要求。
三、结语
以上所述,只是基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一小方面,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抛砖引玉,倡导更多企业管理层站在企业战略层面,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以达到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增加经营效益的目的。如果经常关注保监会网站的话,就会发现中国保监会下属财务部门除了主抓财务管理工作之外,重头戏是分管偿付能力体系健立健全,由此可见国家监管机关的高瞻远瞩。综上所述,结合基层寿险公司人员编制较少的特点,笔者大胆建议,对原有基层保险公司财务部赋予更多的管理职能,定位于财务战略与风险管控,这既符合公司战略管理的要求,又有利于提升寿险业基层公司的管理水平,为总公司管理层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基层公司内控管理水平与业务经营规模水平。
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即是风险管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风险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且采取动态性的有效措施。尤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保险企业要想在市场中长久的生存下去,进行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危机,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影响之大、发展之快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中国的市场经济也曾经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和深思。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保险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如保险经营风险,保险投资风险等,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那么,将会给保险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保险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防范风险就成为保险公司的重要任务。保险企业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在正确的认识保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各种挑战的情况下,为自身的发展制定适宜的科学发展策略,促进保险企业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改革。而且风险管理的成功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目前有些保险公司还存在风险管控意识淡薄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有些保险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更多的倾向于业务扩张,轻风险管理,强调市场份额而不计成本抢占市场。在保险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做到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过程跟踪、事后风险等级调整,以致无法科学的进行风险等级管理。另外,有些保险企业所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过多地考虑了当时的成本和利润问题,并没有真正从企业的全局和长远考虑风险防范和制度的建设等。
2、没有坚实的组织机构保障。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要想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其重要保障。然而,从目前的保险企业现状来看,公司组织结构的问题使得风险管理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决策风险管理缺少监督和评定、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以及评估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欠缺。第二是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一些突发状况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第三是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监督职能由于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地发挥出作用。
3、风险管理意识滞后,管理人才不足。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成先进理念和人才的竞争,这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目前的保险企业的现状分析来看,由于我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尽管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引入到企业内部,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另外,部分企业在人员招聘、人才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得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加强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良好途径
1、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当今保险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及良好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促使保险企业在企业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引领下谋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一是保险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以及最新的市场发展需求,促使管理理念不断地符合客观发展实际,使之与企业的计划、组织以及协调等各个管理环节相辅相成,同时融入到承保、理赔、防灾防损等各项工作过程中去,实现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二是可以尝试将企业的经营理念通过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使风险管理理念潜移默化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和工作实践中去,通过对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员工进行宣传引导和教育,在培养他们的发展意识的同时,更应培养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及主人翁责任感,为风险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为使风险管理制度更加具有实效性,内控制度的实施要覆盖整个经营活动中,要包括核保、理赔、财务等风险控制等。要形成合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四是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倾听一线员工的意见,经常性地深入到员工中去,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对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制度创新的看法和见解,集思广益,为理念和制度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提供基本的素材。
2、风险控制机制是保险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可以促使企业风险管理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具体来说,保险业务中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各个监督岗位和风险管理规范在经营活动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能使整个经营活动中包括道德风险规避和制度流程的不断完善的机制。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要想使得内部风险抑制获得实效,可以尝试进行不同风险等级调整模版化管理方式,即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保险企业的风险损失分布,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另外,在保险企业的风险控制方面,要对企业中各个风险的损失分布、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总风险的布局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使得经营风险控制和内部风险抑制成为风险管理的坚实基础,促进保险企业稳步发展。另一方面,购买保险合同、自留、利用金融工具交易进行风险转移操作等。这就需要保险企业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进行风险融资方式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自身的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布局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为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3、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在信息化高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模型以及管理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活力。第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收集系统。可以分成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个部分,内部信息要包括保险企业的经营、市场开发中不断变化的财务信息和风险动态,时刻掌握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外部信息则要涵盖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政策、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等对保险企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使得信息系统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补充和更新数据和内容要素,为风险管理作好强而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第二,要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析系统。保险企业要有专职分析岗位和专职分析人员对数据进行动态跟踪,要对数据异动进行分析,为决策层提出风险分析调整方法,阐明风险发生的起因,通过模拟测试,推算分析等方法提出风险调整意见,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保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三,风险报告生成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该系统的建立要结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对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和汇总,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规定的格式自动生成不同级别的风险报告,从而形成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题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第四,要不断地完善和建立企业内部的相关数据采集维护系统以达到信息共享,强调因素分析,将影响各要素数据以制度化要求使用人员及时维护,因素分析要公布于办公网络平台上,为不同层面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塔吉克斯坦;三大产业;问题
一、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现状
塔吉克斯坦独立前夕就已经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最不发达的地区。独立以后,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内部贸易网络中断以及苏联时期大额转移支付停止供给。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急剧下降,以及随后长达五年(1992-1997)的内战更是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损失总计超过70亿美元。塔吉克斯坦GDP增速急速下滑、通货膨胀率急遽恶化,以致1996年实际GDP产值不到1989年的40%。
内战结束后,塔吉克斯坦政府集中精力一道与国际社会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2000年10月成功发行国家新币索莫尼,初步建立国家财政和金融系统,开始逐步完善税收、海关政策。自2000年以后,塔国经济进入稳定、快速增长。2000年-2008年期间塔国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高达8.9%。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下降为3.8%。2010年受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回暖,以及俄罗斯经济开始呈恢复性增长等影响,2010年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上升到6.5%。2011年-2014年塔吉克斯坦经济继续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2%。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
尽管2015年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像国际棉花和铝产品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下滑等不利影响,塔吉克斯坦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484.016亿索莫尼(约合78.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0%,经济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经济下行速度有所加大,其中工业增长11.2%,农业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零售贸易总额增长5.5%。外贸总额为43.26亿美元,同比下降18%。消费价格指数为5.1%,失业率为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 662.73索莫尼(925.9美元)。根据塔吉克斯坦统计署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6.5%,比去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与前一个季度经济增速持平。根据联合国《2016世界经济状况与前景》预计,2016年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率为5.0%。
二、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自1997年内战结束以后,塔吉克斯坦政府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经济进入稳定、快速发展。特别在2000年-2014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9%。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塔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其比重不断上升。由1991年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6.45%增加到2015年的53.5%,成为塔国第一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来源于该产业。另一方面,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
其中第一产业发展比较平稳,从2000年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42%下降到2015年的21.9%。而第二产业总体发展处于萎缩状态,工业发展至今未回到独立前水平。从1993年增加值所占GDP比重46.53%下降到2015年的24.6%。根据库兹涅茨针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研究得出的结论,农业部门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工业化初中期,工业部门产值比重大于其他部门。到了工业化后期,农业部门产值比重继续下降(10%以下),工业部门产值比重开始下降,服务业部门比值比重增长较快,并超过工业部门。塔吉克斯坦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符合工业化进程初步阶段,但所占比例过大(21.9%)。而工业产值比重近些年来非但不增加,反而下降,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较弱。服务业产值受居民收入购买力增强影响,近些年来发展迅猛。但服务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根据塔吉克斯坦国家银行统计,2015年上半年塔吉克斯坦接收侨汇数额比上年同期减少32%(仅为12亿美元)。、居民接收侨汇的减少对国内需求a生负面影响,进而使服务业发展处于下滑状态。由于侨汇减少抑制国内需求,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比值较上年相比下降5.3%。
三、塔吉克斯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1.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老化
灌溉用水对塔吉克斯坦农业非常重要。约70%的可耕地面积需要灌溉,其中60%的可灌溉面积依赖天然用水(重力灌溉系统),剩余40%依赖人工灌溉(泵灌溉)。塔吉克斯坦目前调配农业用水的灌溉系统运行比较低效,大多数灌溉基础设施处于老化状态。据统计,目前灌溉系统能正常有效运行只能达到55%,将近70%的竖井排水不能使用。超过50%的自然灌溉用水系统和65%的泵站处于老化状况。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塔吉克斯坦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尤其对于农业部门的发展。但一方面由于过度放牧和过度采伐森林,逐渐老化、落后的灌溉系统以及不可持续的土地耕作方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用水引发水污染,进而引起自然环境退化。据塔吉克斯坦农业部门统计,过去十五年间该国97%可耕种土地土质在下降,而且可耕地面积总体上处于下降状况,由2004年90.56万公顷下降到2014年的82.84万公顷。
3.农村信贷体系薄弱
尽管总体上近十五年来,塔吉克斯坦农业部门发展势头良好,特别农业产出方面已恢复到独立前水平,然而塔吉克斯坦农业信贷方面发展仍然十分薄弱。2015年银行面向农业的贷款总额约占当年银行贷款全额的11%。低于同期工业、建筑行业、外贸行业。虽然银行在农业部门提供数额庞大的贷款支持,尤其是棉花生产部门。但主要是放贷给大型国有农场和集体农场,私有农场获得贷款的门槛过高,并且其他农作物获得贷款额度有限。在最新的2016年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塔吉克斯坦在居民或公司法人获得信用贷款方面排名比较靠后。在189个国家当中排名第109位。
(二)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1.工I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低,拉动经济作用弱
总体而言塔吉克斯坦独立至今,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独立前水平。2014年工业生产状况指数为98.5(以1990年=100为基准),2015年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4.6%,远低于1985年产值比例(42.26%),其就业人口仅占总就业人口的6.9%(2014)。一方面,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采掘业和能源工业所占比例大,其本身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2014年分别仅占总就业人数的0.5%、0.9%)。而能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轻工业发展比重过低,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2.5%。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水平不高,其相应工业产品附加值低,商品竞争力弱。2014年生产的工业制品主要是水泥(115万吨)、建筑用砖(0.925亿匹)、棉纤维(10.52万吨)棉布(0.182亿平方)、植物油(1.3万吨)等简单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2.工业发展环境极为有限
从地理位置而言,塔吉克斯坦是个山地国家,93%的领土被高山环绕,且约50%的面积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地理构造很大程度上阻碍各行政区域相互之间经济联系往来而使各行政区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因而国内市场成碎片化状态。加之,本国贫困率高,居民消费水平低,国内市场狭小。工业生产领域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塔吉克斯坦是一个离最近出海港3 000公里的内陆国家,距世界市场较远。出境商品往往需过境他国,导致商品运输成本过高。另外,本国经营环境欠佳。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始终得不到有效供给。以致私人投资和外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较低(仅占5%左右))且绝大部分外来投资流人能源矿产领域。
(三)服务业存在问题
1.服务部门发展基础薄弱
塔吉克斯坦服务部门产值比重超过50%,并不能理解为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结果(即工业化完成的成果),而是被看作是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产物。特别是制造业部门,2015年其产值比重仅占12.8%,远低于1992年产值比重(34%)。并且服务部门的发展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根据2015年世界银行对塔吉克斯坦经济分析报告指出,由于2015年上半年塔吉克斯坦接收侨汇比上年同期下降32%,2015年居民购买力下降10%以上,进而引发服务业发展收缩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