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

第1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一、农业科技培训教学现状分析

1.学员现状分析

农业科技培训对象以农村知识青年、养殖户、种植户、返乡农民工为主,他们年龄层次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过多的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较差,机械模仿能力较强。

2.农广校专业教师现状分析

由于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发展历史较短,教师队伍尤其专业课教师队伍来源渠道较窄,专精教师较缺,大多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较弱,很难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二、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质量的方法

1.提高农广校教师的业务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农业科技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实行定期轮训,提高、强化专业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师培训上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瞄准新知识,学校鼓励教师到相关高校参加培训,与各科研机构取得联系,获得新知识、新信息,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二要接触生产实践,深入田间地头示范指导,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定期考核专业技能水平,激发教师自觉学习和提高业务能力的能动性;四要聘请知名专家现场指导教学,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扩大培训范围。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在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讲课、实地操作示范等方式,最好选在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场进行,组织广大学员前来观摩,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黄瓜大棚栽培管理,教师要在讲解生产技术要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品种引进、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秧苗病害、果实病害详细讲解,引导学员根据讲解的要点,自己去发现病害,寻找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也可使教师的教学轻松自然。

3.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首先应摆正自己“教”的主体地位。教是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重点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用语,尽量做到语言简洁,注重提问引导与详细讲解。

教师的教学还应体现在“学”上,认真听取学员的心声,善于抓住学员的兴奋点,结合市场的需求,边教边学边总结,边总结也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更好地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为学员搭建信息平台,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为学员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包括技术指导、价格信息、销售渠道、市场动向、专家咨询、网上投诉等栏目。通过使用信息平台,学员可解决生产以及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激励其自身努力学习,大胆生产,以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第2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一、建立模范培训法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行农技培训时,多采用的是使用农技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式的培训,但农技培训人员与农民文化水平和交流方式上有差距,不利于农民在农技培训中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就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力度不够等现象,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情形,使农技培训工作收到最好的效果,就要从根本上转换培训的方式,树立模范培训法,也就是要鼓励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高的农民,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说话,把模范农民的生产经验传播到其它农民的实际工作当中,这种用农民培训农民的方法,更易于广大农民的吸收,同时,模范农民讲述的都是自己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情,也更容易让其它农民进行比较和学习,更有利于农民在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二、结合农民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农民自身的条件,由于每个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同,其拥有的自然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培训时不能“一风吹”、“一刀切”,而要结合实际根据农民的自身条件和自身优势定制良好的培训计划,例如一些拥有荒山,拥有广阔林地的农民,就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发展一些林业经济,也可以在林业经济下发展畜牧业、中草药、食用菌、花卉经济等,把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农民的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使农民富强起来。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在培训计划的制定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准确,并具体化、细致化地制定出每个月、每年农产量和产品需要达到的目标,并把具体内容和时间、方法等一一列举出来,而在培训计划制定之前,要综合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的实际要求,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规划,另外在实际的培训中,也要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最后做好年末的总结和奖励工作,对于产量高,培训效果好的农民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其作业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农技培训体系,促进农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健全农技培训体系不仅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更要在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教材上下功夫,因为提高培训的师资力量是农技培训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引入技术性强、能力够的优秀人才,并防止优秀的农技人员流失,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可以从高等农业学校中聘用优秀的毕业生和教职工,并积极促使农业院校的师生加入到农技培训的实践中去,充分利用学生实习、教师调研等学习机会,使高等学府的师生可以为实际的农技培训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农技培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使其不断充电,提高素质,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对农技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考核和进修学习,使其培训方法和理念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

四、加强对效益理念的培训

现如今的农技培训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对农业的技术进行宣传和讲授,而忽略了效益理念的培训,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在作业中只追求数量,而没有从根本上使农民的工作效益有所提高,这就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农民对培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具体的培训中,要把技术花费的成本和将会带来的效益传授给农民,让农民了解使用这些新技术将给农产品带来多大的产出,这样能利用农民注重经济效益这个心理特点,使农民从心里接受培训,用最大的热情去吸收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增强农民的学习能力,提高培训效果,

结束语:

农技培训工作关系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度和水平,同时也与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近些年,农技培训在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效益理念的灌输,才能使农民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林,刘功银.放下锄头进学堂,插上致富金翅膀,农技培训结硕果[J].农村.农业.农民,2005(01).

[2]侯翔贺,韩亚飞.农村留守劳动力农技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

[3]张广恩,冯德盛,赵树慧,郭洪海,刘兆辉. 滨海盐渍土区农业开发的重点及技术关键[J].农业科技管理,1995(11).

第3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农村现代远程 教育站点 农村党员干部培训 教育教学

我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于2003年建成,当时作为平坝县唯一的模式三(“贵州省农村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它起到了积极领头的作用。2005年的远程教育项目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扩大和发展。

在近六年的运用中,我们感受到中西部地区与沿海东部地区相比之下,不仅是经济发展上有差距,而且在文化教育的发展上有一定差距。通过远程教育,把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传输到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之为借鉴,可以促进全民教育的发展。

“信息站”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提高了我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面

由于天龙镇地处黔中腹地,交通十分便利,信息畅通,加上近年来开发的平坝天龙屯堡文化旅游,使得天龙经济发展有所上升,因此,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和促进农民增收科学技术培训势在必行。“信息站”的建立为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培训基地,成为党员干部、群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良师益友,成为培训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摇篮,有效促进了我镇人才素质的提高,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几年来,我镇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天龙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为确保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我镇建立完善了镇、村(站点)两级领导工作机制,镇村分别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如《管理人员工作守则》、《设备管理、维护与使用制度》、《考勤卫生管理制度》、《节目收看学习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督查制度》、《项目设备定期检查制度》等;明确了职责任务,落实了专人负责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为教学提供组织、培训、人员到位的保障制度,并真正做到“有人理事,有人管事,按章办事”。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氛围。在公路主要干道及显眼处制作了永久性宣传标语,利用我镇有线电视进行滚动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户进一步了解并积极参与远程教育。

(三)抓规范管理,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即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各种记录和文书档案;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对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力求做到常规工作有序,重点工作有力,创新工作有效。

(四)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远教工作队伍。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远教工作开展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远教工作队伍,为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学校和镇党委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对远教工作人员的培训,如选送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参加市、县级举办的各种培训;学校和镇自行举办远程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等。培训中采取课堂理论、现场演示、当场指导的学习方法,指导学员正确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正确使用杀毒软件、下载教学节目单、设备基本维护及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同时还加强对远教工作人员文书档案管理的培训,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章可循,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帮助群众查阅各种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五)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注重工作实效。培训中,我们主要是将天龙实际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力求达到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目的,使远程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二、教育教学方面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专兼职教师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在围绕“建、管、学、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所担负的职责,勇于克服困难,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项目学校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项目资源应用,帮助各学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在今后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远程教育接收下来的教育资源,我们是这样使用的:

(一)资源选取。教师在多功能电子教室访问卫星接收下来的资源,从中选取为己所用的部分,用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特别是一些优质课和示范课的借鉴,让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优点,弃其缺点和不足。

(二)资源整合。教师通过远程设备管理员接收、分存的资源目录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源,向管理员登记后借出,从资源中选取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将选出的资料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些手段自己制作了教学课件,使教学从传统的客观理论教学上升到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真正起到了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资源运用。近年来,除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党员干部、帮助教师教育教学以外,我们还借学校开家长会、组织团体学习的时机,进行远程资源的培训和学习,让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之时,除了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作了解外,还学习到种植、养殖等技术。另外,学校利用远程资源宣传中等职业教育,让九年级部分学生了解中职的发展情况,便于自己毕业后继续到中职学校学习。

从以上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两大方面来看,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与国家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重困难,在对远程教育的学习和指导下,缩短中西部地区与沿海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天龙镇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用1000例.

第4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强化

Abstract : By face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a well-off grand target, and fac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need, face the challenge of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to strengthen training, improve the scientific culture quality of the farmer,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skill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placed in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This paper mainly on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 skill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do some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occupation skill training; strengthen

中图分类号:B848.2

引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解决“三农”问题及推动城镇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提升、职业适应性的增强、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的改善、收入的增加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民工“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因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可谓任重而道远。虽然最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文件和政策,但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新机制。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方主体对其认识不足 首先,政府认识缺乏高度是影响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大因素。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事关国计民生,农民工素质的高低不仅仅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社会大局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然而,教育部、农业部等多部门多方参与农民工培训却缺乏集中统一领导;农工教育未包含在教育发展主要战略之中;政府投入有限,全国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难分其羹。显然,政府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一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没有认识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具有的长效性,从而缺乏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便这些企业认识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性,他们也可能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相对更强而不愿投资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农民工自身认识不到位,缺乏培训的长远眼光,自我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一些人可能并不缺乏长远的眼光,但没有多余的钱和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2、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质量不高

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滞后,最直接地表现在培训经费的投入上。当前,培训经费投入基本是以政府和用人单位投入为主,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央财政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仅有“阳光工程”的12.5亿元,地方配套的资金也仅为5亿多元;用人单位的培训经费是按工资总额1.5%~2.5%计提的,但实际上用于农民工培训的费用是少之又少,这对于解决2亿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说是杯水车薪。投入的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虽然政府规定企业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实际上多数企业出于控制成本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用于农民工的各种支出。还有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此外,农民工大多数进入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而非正规部门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要求并不高,工资待遇也远远低于正规部门,所以农民工也不愿意投资于职业技能培训。

二、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适度的政策,帮助农民工从各方面完善个人素质。农民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个人质素、掌握职业技术的程度,从小的方面说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从大的方面说,这些都将影响到我们整体的工业发展进程和整体的实力,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年轻的农民工们,他们的职业化程度和水平关系到大局,必须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来促进经济的进步。没有自己特长和可以傍身技术的农民工,只能被隔绝在城市之外。鉴于此局面,政府需要花费足够的努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让广大农民主动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国家向来都非常重视农民工的素质培养工作,多次发文强调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素质的培育,因为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继续接受教育的农民工,政府可以建立免费的职业教育架构,让这些人掌握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使得其成为合规格、达要求的劳动力储备。可以采取的政策是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之完全达到免费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新一代农民工培养成合格的技术人员。相对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年轻的农民工们也要具备足够的自我发展意识,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主动融入城市生活,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

2.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农民工法制环境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优化。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的“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里面用于职业技能教育的比例,基本地区不低于20%,已经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的规定;要坚决贯彻《决定》中指出的职业学校所收的费用,各级政府都没有权利截留、挪用,以“保证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建设”,真正做到政策落实到实处。同时,要逐步健全新一代农民工培训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我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企业有举办教育培训的义务和责任,然而具体实施方案尚未跟上,或操作困难,不易落实,并且对违反法规的事例无监督、约束、制裁。二是拓展职业学校这一渠道,进行年轻农民工教育工作。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各类中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类培训学校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包括:职业学校拥有理论和实践兼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还拥有非常齐整的实习训练场地和器具,更重要的是,该类学校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这些条件使得此类学校能够具备及其完备的设置。政府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要使职业教育效果最大化,而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对政府埋单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公开招标,然后赋予农民工自主决定接受培训的权利(农民工可以自由抉择接受培训的地点和内容)。为了保障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政府可以委托一些独立的民间机构,不定期不记名对农民工的培训进行抽查,这些机构建制完全独立,定期从政府那里领取相应的报酬,最大限度保证鉴定的公正程度。另外,还应当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开办专业,也可以和大型企业直接签订人才培养计划,按照企业的需要来生产“产品”,争取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技术工人。除了一线的流水线熟练工之外,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完成从工业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以灵活多变的策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赶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之前,做好产业转移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三是加大企业培养的力度,最大限度培养出优秀的工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很多农民工希望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培训专业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开设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不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活动,使得培训和工作完全对接,针对性更强更有实效。

三、结束语

总之,农民工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群体。农民工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虽然在市民化进程中,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把握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总是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黄黎若莲,等.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程新征.中国农民工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第5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在农业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建立规范化的种子市场,使农民能够买到放心的种子,但是现有的种子市场还是存在以假乱真、种子经营主体混乱、种子售后服务差的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管理不够,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种子市场相关人员的行为。

2改进措施

2.1增强管理的意识

为了保证农业科技种子管理的水平,必须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前,首先转变各部门对种子管理的认识,重视种子管理工作,认识到对种子进行优质管理的重要性。各部门相关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在工作中能够做到认真、负责。

2.2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在农业科技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规范、合理,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随时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这种监督机制也能促使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从保障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农民办实事。

2.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在种子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及时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对种子的质量检测能力,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组织定期培训,并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端正态度。

2.4规范交易市场

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标准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经营的主体,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制度,对种子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还应该加强种子的售后服务工作,指导农民进行正确播种,及时解答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办法

第6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1 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科技支撑

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科技工作,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全面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一方面应从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中筛选科研课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实现科技与农村发展的高位嫁接;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发展重心的下移,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结合。

2 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培育农村新兴产业

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突破农产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以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扶贫等的实施为主要平台,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面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为重点,以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为切入点,培育农村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科技开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产业。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加强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转化,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入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以“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为方向,培育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优选一批具有相对特色、处在发展期和有一定发展前景及带动作用的产业,支持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带动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的发育和发展。以引导企业成为农村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方向,拓展投入渠道,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技术平台,大力培育农村科技型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

3 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科技发展环境

遵循面向产业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服务有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重心下移,推动科技进村入户,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农村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加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特派员工作和创业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发展的支持,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县、乡以下区域,通过“专家+农户”、“专家+企业、协会或中介+农户”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及时总结各地在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方面的新经验、新模式,如科技传播站模式、科技合作社模式等,并予以适时引导。发展农技110等信息服务模式,健全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面向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把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加速城乡信息资源的融通,解决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科技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促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制定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开展农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及整合加工、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推进共享服务试点示范、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在规范的基础上,引导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使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康发展。发展好面向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多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强对基层的科技服务与示范。重点依托农业院校和省级农科院,鼓励其与地方党委政府联合,针对地方实际,优选若干产业,动员科技智力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制与农民和农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服务。

第7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民;职业化;农村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而我国农村经济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农产品价格起伏变化多端,乡镇企业已经丧失了往日光彩而步履艰难,农民无法找到适合于自身的致富途径。为此,笔者觉得应当运用农民职业化来大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

1 农民职业化的含义

所谓农民职业化,通常是指农业现代化需求的农民专业化分工以及职业化的发展。其规定性是农民职业化运用农业生产规模之扩张为基础,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提升农业投资能力等前提。现代农业是极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各类农业要素供给者所能得到的报酬必然会在经济发展之后随之而增长。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和城市中的非农产业属于同质。农民的职业并非完全是子承父业这一传统的方式,而是由现代人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积极努力而得到与占有的。农民理应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平等的待遇,而且还应当在农产品价格、税收以及补贴等相当多的内容上得到政府所给予的扶持。农民职业化之本质在于农民去中的身份转变,也就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往职业化农民进行转化之问题。以往,农民一般都致力于维持基本的生存,其身份迥然不同于城镇居民。但是,在农民职业化之后,这一群体就能切实摆脱身份与地位之限制,更加游仞有余地进入到市场之中,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最大化。

2 农民职业化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一)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实现农民职业化,能够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多个层面上的促进作用。首先是能够加快我国先进农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取得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想取得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迫切需要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群体。当前我国农民在科技文化方面的素质偏低,以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大低于西方国家。农民群体在职业化之后,往往就能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的合适载体。其次是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运营。所谓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而农民群众素质之高下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具备了决定性意义。我国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运营,就需要农民群众大力引进与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并使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农业,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内在科技含量,这就要求广大农民实现职业化,从而拥有比较高的风险管理意识、理财投资能力等。最后是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能力。一旦农民成为一种标准的职业而不是某种固定的身份之后,就能够激励广大农民致力于自身的农业知识以及技能储备,进而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具备充足的动力。

(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农民一旦实现了职业化,对于其自身生活的贡献度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能够推动农业产业之分化以及农民群众的专业化分工,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切实降低单位农产品的成本,进而提升农产品内在质量以及竞争实力。其次是要切实加大农村行业准入和资格认证机制建设之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择业、创业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农业领域中各类剩余劳动力之转移,扩大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机会。再次是能够提高农民群众受教育之机会,有效帮助农民改变陈旧观念, 革除不良习惯,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从而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体的经济以及社会地位。最后是能够吸引各类外部资源进入到农村之中,尤其是要争取政府部分提升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建设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的,通过切切实实地改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农村地区的民主管理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制,这是促进农村地区民主管理的重大制度性保障。农民在职业化之后,农民群众由于具备了相当高的素质,一般都能很好地实施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够带领农民更好地使用好民主选举权以及被选举权,从而选举出或者通过选举被选为深受农民群众信赖,能够为农民办具体实事的村两委干部,并且对村干部实施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推进村干部更好地为民谋求福利,而且还能保障农民全面拥护村两委干部的正确指导,以有利于营造出民主而和谐之氛围,实现农村地区的民主管理以及民主政治。与此同时,因为农民在职业化之后具备了相当浓郁的市场参与能力,从而将农村基层民主创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联系起来,将现代市场经济之中公平竞争理念引进到民主建设体系当中,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当地农村民主建设的积极参与责任感。

3 应用农民职业化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农村合作社建设

农民合作社主要是指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由相同农产品经营者群体或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者以及利用者群体,通过自愿结合和民主管理而形成的互经营组织。就理论而言,农民合作社对于保护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有极大的帮助,应当得到农民群体的大力响应。然而,笔者实际调查到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大量农民群众依然习惯于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田园生活,对于进入农业合作社之中的意愿不够强烈,这源自于千百年来我国农民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承包土地经营模式对于农民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广大农民群众尽管很想改变当前的贫穷面貌,但是却无融入到现代社会之中的相应能力。笔者觉得,积极推进农村合作社建设是缓解农民贫困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就无法离开教育的指引。因此,可将伙伴教育理论运用到现代农民教育之中。立足教育,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当今社会必须重视团队的力量,农民群众如果不团结一致运用团队的力量参与到社会分工之中,也就难以脱贫致富。要建立健全长期的农民教育规划,运用产业基地之建设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以及标准化发展。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民参与到农村合作化之中。笔者主张依靠各种植大户来推动农村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同时以大量的中小型家庭农场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各农民教育机构应当和当地乡镇政府一起进行研究和分析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策略,并且认真总结目前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二)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建设

依据一项统计,在我国农村群众中,曾经接受过科技培训的仅有20%左右,从来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民达到了76.4%之多。所以说,我国大部分农民只具备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种植经验以及技能,因而对于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理解力非常低下。可见,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民可以归入到体力型劳动者的行列之中,依然处于当代社会分工的最底层。由此,笔者建议通过实施股份合作制推进农民群体实施职业教育的进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起以农民群众的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现代职教组织机构,这是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彼此结合之结果,其本质为职教集团的一种形式。笔者在调研之后觉得,面向农民群体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吸收相关的教育部门投入其中,同时也应当吸收社会上的相关力量共同投入其中,主要涵盖了农村各级基层政府、农村合作社甚至一些农民自身均可参与到其中。立足于股份合作制建设,能够很好地调动起相关各方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推进培养农村急需人才的农民职业教育

依据笔者所进行的调研,当前我国农民最急需的可以说是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我国农村虽然在生产资料等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又存在着掌握现代农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究其根源还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少现代农民职业教育,以至于生存于此的农民群众在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上显得能力不够强。因为难以接受到相关内容的培训,导致农民群众极度缺少实施现代市场化运营之经验,尤其是缺少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各种手段,对于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更是缺乏鲜明特色,因为效果不够理想。正是因为专业人才的欠缺,导致农民群众的付出与收获无法相符,多种殖反而有可能会赔得更惨。即便有了相当大的收获,也会因为收购、仓储等方面知识的匮乏而导致诸多损失。为此,笔者觉得在农民职业化教育过程中,应当抓住具体的专业服务方向来开展农民职业教育。要致力于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全面促进项目、人才以及基地的全面统筹发展。要依据现代农业科技对于实用型人才之所需,全面推进现代农民职业教育。要和当地高等院校进行全面务实的合作,积极引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农民职教培训的项目化建设。当地高等院校也应当切实承担起实施农民职业化教育的相应责任,全面依托本校已有专业实施实用性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大学生完全可以帮助当地的农业企业建设电商平台,承担当地农产品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等各类工作。大学不仅要能走出去,而且还应当要请进来。各地基层农村乡镇政府完全可以组织干部职工到临近高校开展理论性学习。要积极打造出一支视野十分开阔、敢于进行创新的现代农村干部,进而全力提升我国农民的职业化水平,以切实解决农业经济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民职业化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过程。农业与别的产业同样出现了从单一性农业生产往农业经营所出现的转变,所以,培养农业经营者的方式也出现了新的改变,无法再依靠家庭内部的世代传授。唯有掌握这一实际状况,才能找准农民群众们的需求,让其真心实意地接受职业培训,并且受益于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周增清.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农民科技培训,2013(2).

[2]田园.我国农民职业化问题制约因素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第8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一、强化和拓宽科协宣传工作

科普是科协工作的老本行,也是科协的看家本领。在科普宣传的过程中,科协要积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将现代文明与科学生产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消除一些愚昧、封建的思想,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广泛联系群众,提升群众生活本领,增加其物质财富,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在我国第九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15年新疆公民具备的科学数值达3.97%,已超过“十二五”计划的任务目标――2.28%。虽然与我国平均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却能够看到我国新疆科普工作的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在当今世界自然科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大背景下,新疆科协也应该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去伪存真、推进新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二、以新媒体推动农村科学普及

传统的科普方式是为了让农民掌握深层次、高领域的科普知识,而新媒体在科普活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是可以将海量的信息及时进行储存和整理,并检索有用的信息,迅速在数据库中提取需要了解的信息内容,让信息变得更有价值。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之所以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新媒体能够储存大量的有用信息,二是这些信息能够被更多人同时分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证满足受众人群所需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不应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的过程中,让“戏说”、“恶搞”以及“娱乐至上”等行为对他人造成阻碍,这种恶意吸引眼球的方式将不利于科普知识的传播,虚假信息的传播有一定的欺诈行为,失去了知识原有的价值。伪养生疗法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置他人的身体和思想于不顾,这种知识的传播方式违背了新媒体的传播初衷。新媒体技术就好比是一个双刃剑,用好了才能够及时收集大量的有用信息,并将海量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放到固定的平台供人查询。受众人群还可以通过互动知识问答的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科普知识。

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是科普知识宣传的最有力渠道,通过将重要的信息以金字塔的方式进行宣传,并且利用网络完成“一对一”的知识传授和讲解过程,促使科普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让科普活动在短时间内收到应有的传播效果。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以“传播科学、营造氛围、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而在开展农村科技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宣传者不断丰富个人科普知识,才能确保科普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现代社会是被信息化网络占据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报刊、图书、广播、影视、音像等大众媒体有了更多的发挥价值。为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的实用性,可以在活动期间为群众灌输内涵丰富、实用性强的科普知识,并及时为群众树立健康的科学观点,用科学破除迷信和愚昧,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三、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员队伍的培训

及时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的科普员,并保证该名科普员能够适应当面讲解或远程教学的工作方式,方便日后开展更复杂的工作。科普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胜任被分配的工作岗位。培训主要分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培训是有针对性的讲解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中级培训是让科普员具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并检索实用的信息进行保留,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高级培训需要科普员具有足够的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和再总结的能力,并在培训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各类信息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数字化科普资源深入农村,全面改善农村的生活现状。

四、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

科普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对农民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不断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让农民相信科学、喜欢科学,并尝试种植全新的品种,积极发展畜木业、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科普技术的普及力度。党员干部应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按要求组建不同的培训课程,并及时聘请专家进行答疑,建立完整的科普知识培训系统。

为农民科普必要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调整和改善农村的现有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科普教育应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产品,让农民在飞速发展的生活中不断进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加大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力度,需要相关单位以及地方政府做好配合工作。首先,建立相关培训机构,及时对农民的疑问进行解答;其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品种,并及时将这些技术教授给农民;最后,地方政府可以有阶段的开展现场培训工作,聘请专业的讲解师,及时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让科普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第9篇:高素质农民培训总结范文

摘要:农学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重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思维。用科学人才学理论指导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提高我国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学 专业 适用型人才 培养

一、充分认识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农学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等各种原因,不愿到基层工作,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高校农学专业的招生也因此受到影响,大部分考生由高考成绩所限而不得不报考农学院。然而,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往往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农学专业逐渐成为“冷门”专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改变我国农学人才现状,提升农学人才资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则在于高素质的农学人才。因此,要充分认识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因农业行业各种不乐观现状而轻视和放弃农学专业人才培养。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概念

人人都可以成才是识人才、育人才和用人才的科学观念。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高校农学专业的培养工作中,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理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才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农学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科学、现代管理等新兴学科专业较为薄弱,师生对该专业学生成长的信心可能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高校师生应认识到,人才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与行业无关。“人人都可以成才”有助于科学地理解人才评价标准,也体现了人才的平等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农学专业的培养工作中,要克服对人才认识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才的概念,激发学生个人的成才愿望。

三、坚持“以人为本”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行为很多时候取决于其个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校针对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要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多样性与个性差异的关系,对每位独特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此,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教学要求适合学生个性特征,设计和实施教学应有一定的弹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能力,以之作为教学起点,采用适当方法,提出适当要求,使学生有兴趣并得到相应发展,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此外,学校还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使其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

(二)改革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

学生个人优缺点和学习动机不同,社会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也呈多样化。由此,高校要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改革农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个人需要和适应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农学专业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须拓宽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建立适应多样性目标且有柔性结构的专业培养计划。如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在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增加选修课,特别是要增开一些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如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从而建立构建农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优化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农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主要途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个人优缺点和学习动机不相同,社会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也多样化。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因人而异。对于今后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将其实践工作安排在导师实验室或科研所。经过这一阶段实习,可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今后愿意从事企业管理的学生,则应推荐他们到农业推广站、农产品贸易公司等企业实习,结合专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实践工作。对于今后愿意到基层做村官和技术员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对于热爱自主创业的学生,学校应为其开设创业理论课程,为其提供与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接触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信心。

(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高校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是知识的化身,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更新知识、创新知识起带头作用。高等学校的老师肩负创新知识的社会和历史使命,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使命,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不辱使命。高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创造机会。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健全高校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机构。教师培训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应长抓不懈。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在培训经费上要予以保障。培训管理机制要完善也要创新,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导向,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培训环境,激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应该从体现人本化、个性化出发,尽可能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此外,还要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培养高质量农学专业人才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加上农学专业课程涉及面广,因此,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科技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