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设备调研报告模板一: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看到马路上人们用着不同手机时,我心中便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为什么大家用的手机都不相同呢?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查阅有关生活的书籍,查看报纸,上网浏览。

2、找出具体研究对象。

3、整理、归纳搜集到的资料。

以下是我整理的研究情况:

主要通讯设备:老人机、智能手机、台式机

通讯设备的相关信息:老人机:只能接电话,智能手机:干任何事,十分方便,台式机:适合家里用。

三、研究结果。

时代变化,手机也变样了,大家喜欢的手机不同,各有各的喜好。

设备调研报告模板二:

随着信息的全球化、产业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切网络设备、入网设施、网络运营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众观全球,金融危机为外资企业入驻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发展创造了条件,国际许多计算机网络设备企业已经看中在中国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机会,随着外资投入逐步加大,中国国内企业改革重组迅速加快。同时新的行业制度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将促使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洗牌,企业兼并重组将在政策的促使下大力发展。随着国内环保经济的发展,低碳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主题,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产业升级已经在升温。国内出现了许多网络设备提供商。

本次报告内容:主要是对网络设备中的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防火墙的调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研:品牌关注格局、产品关注格局、主流品牌对比、产品结构对比、主流厂商对比等。

一、交换机

据数据显示,3月交换机市场,H3C、华为、思科三家品牌关注比例均在20%以上,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H3C以较小优势领先,领先第二名华为1.9个百分点。排在第四的品牌是TP-LINK,获得

7.9%的关注比例,与前三甲差距较为明显。

二、路由器

2012年中国企业路由器市场上,品牌关注格局呈集中态势。前十家品牌累计占据90%以上的关注比例,其中前三甲品牌H3C、华为、D-Link用户关注度累计超六成,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大。其他上榜品牌关注比例均在10%以下。

与2011年相比,2012年中国企业路由器市场品牌关注格局变化显著,H3C、华为关注比例上升,来到了冠亚军位置,D-Link排名降至第三。TP-LINK、维盟2012年新跻身榜单,取代了思科与迅捷网络。欣向、侠诺等品牌排名保持稳定。

三.服务器

从品牌关注格局来看,本月IBM、戴尔、惠普位居用户关注前三甲,其中IBM获得38.9%的关注比例,领先排在第二的戴尔16.6个百分点。惠普、联想ThinkServer分别以12.4%、10.3%的关注比例排在第三、四位。其他上榜品牌关注比例均在10%以下。 对比2012年Q1-Q4中国服务器市场最受关注的三家品牌关注比例走势可见,位居用户关注度首位的IBM品牌关注度呈小幅的先降后升走势,排在第二位的戴尔关注比例则呈先升后降走势,惠普品牌关注度起伏最为明显。从第四季度来看,三家品牌关注度均低于第一季度。

四.防火墙

2012年中国防火墙市场上,思科以27.9%的关注比例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品牌,领跑防火墙市场。华为、Juniper分别以18.5%、14.1%的关注比例分居第二、三位。H3C获得12.5%的关注度,排在第四位。

第2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就业;有效指导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每个学校又会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大体上该专业的课程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平面图像处理、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和动画、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和维修等。[1]学生学习4个学期以后,进行2个学期的顶岗实习,通过双向选择就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基本上都是基础但专业性又比较强的一些工作岗位,就业单位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在信息时代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需求量存在下降的趋势。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对于工具的应用不够熟练;其三,职业道德和纪律性相对比较低;其四,交流能力有待提升,责任心不足,缺乏团队精神;其五,价值取向不够成熟,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成熟;其六,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待提升;其七,文字写作能力有待提升。从这些问题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这使得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低。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符,并且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有效指导模式策略

(一)把市场作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

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讲,中职学校想要构建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就需要坚持把市场作为导向的思想,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作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对各个类别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跟踪和调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2]通过调查研究,学校可以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真实的调研报告,然后根据调研报告改进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结合相关数据,相关人士针对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做了“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研”报告,调研数据结果详见表1和表2(均参考网上数据表)。根据调研数据结果,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软件工程”“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并通过建立分层次和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可参加电工操作证的考核。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指导,加强技能培养

1.在课程内容中,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大”“全”的情况,这样的课程体系就如同蜻蜓点水一样,未涉及课程教学的深处。中职学校想要使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满足行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在开设课程前,可以根据中职毕业生的岗位,从实际出发,深入讲解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避免不切实际的知识。[3]例如,在讲解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时,学生需要学会多种制作软件之外,还要学会美学设计。针对这些内容,学校可以把其设置成专业的模块,并且保证每个模块中需要具备素质课程、实践课程、考证培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针对性增强。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的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学的情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和研究局域网规划和组建。之后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中,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样的小组形式,是“知识要点与动手实践”真正结合的形式,让知识的输入和实践的输出都会以文档的形式保存,让学生经常温故而知新。2.在课程内容中需要体现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师都是文化课教师。调查显示,在职业素质课程中,学生存在厌学、基础差的情况,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没有必要学习职业素养课程。[4]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学生所学和职业需求脱离,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在课程安排中,中职学校过于注重常规文化课程的安排,忽略了职业能力的专业修养课程,如美术、音乐、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摄影等。无论是班主任、专业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这样,学校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当然,目前,因为计算机专业文化课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充分把两者有效结合和运用起来,所以,文化课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室要共同研究和探讨怎样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合作教学,从而有效化解在实际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矛盾。

(三)注重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有所专长在计算机专业领域中,经常涌现出一些新设备和新行情以及新动态。[5]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专业人员无法全面透彻地掌握每个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全面了解自身的情况,定位专业特长和方向,并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深入了解计算机行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钻研和自学新课程,使自己保持有所专长,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2.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大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生,他们缺乏专业社会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把计算机操作技能透彻深入地讲解给学生。[6]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需要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再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机会,使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熟悉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技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然后,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新课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3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课证融合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32-02

一、调研目的

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如何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以后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相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将“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这一文件精神,推进了“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课证融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寻一种使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密切配合、培养既具有专业文化素养,又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了解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需求情况,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德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查,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调研过程

1.调研对象:德州及周边地区的财政、税务部门、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和兄弟院校等诸多单位。

2.调研方法:调研以网络查询与实地走访、调查问卷与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

3.调研内容: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调查组从调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入手,对用人单位引进会计人员的各方面要求、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的要求以及兄弟院校“课证融合”方面的实践情况等诸多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资料。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对德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调研。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看,近年来,德州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围绕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两大低碳产业”的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迅速成长,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90%以上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尤其今年以来,德州市抢抓国家、省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机遇,实施了以“凝聚信息创新动力,领航中小企业升级”为主题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领航行动。到目前,全市有1200家中小企业使用了OA办公自动化软件,800多家企业采用了ERP信息化管理系统,18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建成8家大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扭转了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落后的状况。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业务可以实现系统化的计算机管理。因此,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人员不能再是过去单一的“账房先生”,而是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分析解释会计信息,参与管理决策的综合型人才。

第4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缩短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滞后,并希望此次调查结果能作为大学生在校间学习的参考,同时对毕业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活动实践方法

2017年7月11日至2017年7月17日,我们实践小分队一行5人通过走访郑州市知名企业,各大人才市场,和网络问卷三种方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部分企业名单如下:

三全食品厂,河南普尔泰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博奥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兽药有限公司,郑州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团郑州分公司,乐百氏(郑州)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到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品质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综上图表所示:在品质方面,企业最看重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诚实,稳重扎实。很多企业都表示,相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更看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对企业不负责任,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不肯吃苦,频繁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向学生多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脚踏实地的人。

(2)、在调查到目前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的问题时,结果如图:

说明:在其他一栏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大学生心态浮躁,不务实。

综上图表所示:在硬件方面,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排在前三位是:实践能力薄弱占39%,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占23%,技术知识不扎实和面窄分别占12%和11%,很多企业反映有的同学来单位实习,不认真、玩手机、发短信,有的甚至为了应付学校要求盖个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学生要把握每次参加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实习,毕竟这样的实习太难得了,在校生同时要关注社会,拓展眼界,学校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实践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调查到对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看法如何:的问题时,大部分企业表示,只要有几个核心证书就可以,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的数量多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表示证书多并不是好事,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

(4)、在调查到对专业的看法:问题时,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明显的看出,能力是等于高于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生产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而这一过程有长有短,质量有高有低,这就需要能力,一种适应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能力,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创新再发现的能力,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很重要,不能被忽视,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但对于营销人员,这方面的要求可以弱一点。

四、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

通过通过交流和问卷的形式,我们将企业对大学生提出的普遍存在缺点和不足筛选汇总如下(优点这里不给出了):

1、 实践能力薄弱,工作能力差

2、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心浮气躁

3、 不务实,不愿意接受基层锻炼,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4、 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出现频繁跳槽,从而责任心流失。

五、思考与建议

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很真诚的给学校和在校学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把共性的建议总结如下:

1、 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调查的企业表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就没有为目标而积极的准备活动,因此企业希望大学生要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踏踏实实努力,一定有好结果。我们在这里给出职业规划的四步走,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是职业探索即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看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第二步是外部世界,即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学历,自己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等。第三步是决策,即综合考察各方面对信息,确立适合自己的目。,第四步是行动,一切的选择都是为了行动,要做行动的巨人,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企业建议,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而引导学生,使其适合企业要求,使应社会发展。

2、 端正心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

很多大学生自身以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工作表现的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任何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成就的。

3、 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经验。

企业总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希望学校多组织些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并经常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该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果和内容,保持让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落伍。而学生要抓住实践机会,所跟师傅和老师学习经验,同时自己也要课外多扩充相关专业知识,扩大眼界。

4、提高综合能力,挖掘自己潜力。

企业提到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进步。

5、注意心态的培养。

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态问题是浮躁,不稳定;对待就业心态不正确;实际工作中,爱面子,放不下身段做事等。

六 、总结: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以上的这些信息,是我们一点一点的积极探索出来的。由于我们能力有限,表格的制作及分析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只能作为一种参考。队员每天都做的很认真,也很辛苦,这是我们这几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非常感谢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公司,给了我们这么多建议,也同时感谢让我们吃闭门羹的企业,他让我们懂得,人生是有坎坷的,我们要以正确乐观的心态面对,希望这次的调查结果会给队员或在校学生一定的启示及指导,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所追求,有所发展。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二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所高校均开设了这一专业;这种快速增长导致了行内就业时竞争激烈,一次就业难度增加。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能否胜任日常有关营销工作,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呢?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工商管理系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企业背景信息

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3、请企业对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

第三部分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我校09级学生能调查到的所有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鉴于市场营销学生的毕业去向未必和专业完全对口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送发。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构成。对于其中两个需要排序的题目,我们采取了赋分统计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调查从2017年2月1日开始,至2017年3月8日结束。

3、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427份,个别问卷存在某个别题空答的情况,我们统计时对空答的题目不算入统计。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1、企业背景信息

1、1企业业务领域集中在商业和IT业,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大

所调查的企业中,181(44%)家企业属于商业领域,108(25%)家企业属于IT业,其他领域占了25%。金融、证券、保险业、外贸业、农业、旅游业6项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问卷中,171家企业属于服务业(43%),其次是制造业68家(17%),贸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业25家(6%),物流业5家(1%)。调查现显示,服务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1、2企业性质方面民企和个体占绝大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所调查的问卷中,有171(47%)家企业属于民企,135(37%)家企业属于个体。国企12%,三资4%。从大环境来看,在这个多种企业性质共存的社会里,民企和个体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很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单凭我们学生不一定能联系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学生目前实习所在的企业,也以民企和个体为主。

2、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

所调查企业人员的学历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80%。其中本科346人,专科357人,总数相差不大,高中相对较少,有255人,专科学历的人是最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总共占20%,其中硕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专科人才。

2、2企业对市场营销毕业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

在肯定毕业生的企业中,有14%的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12%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3约六成企业认可市场营销毕业生各种资格认证。

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可各种资格证书的。其中39%的企业认为各种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业认为各种认证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企业背景信息分析市场风向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商业、IT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根据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市场营销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2、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企业急需一线市场营销人才,而正真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间实践量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在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专业的2+1培养方案,大部分课程应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而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保证每个学期均有英语教学,其中重点在贸易英语会话及英语谈判的教学,一些专业课。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3、进行专业的职业证书培训

很多企业表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近六成企业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提高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知机构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该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017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会计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2017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4.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5.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6.关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7.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8.2017年最新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Abstract: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the backbone of university computer technology involves specialty courses which related to electronics,computer software,computer hardware techn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it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course starts from the university status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some of the measures.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analysi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1-01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2.1 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2 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3 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第6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实用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是我国目前计算机教育首要问题,按当今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交易平台的火爆形式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应该并不难,实际上形成工作难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我所感受到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尚可,但他们仍缺乏实际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对计算机硬件修复能力,由于有的学生接触社会晚,不了解社会计算机专业的实际人才能力的要求,而不能很好地将本专业技术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工作中。

我们如今吧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从业人才需求自然越来越多,但同样是专业性的行业千差万别,这样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多很多,但同时出现在毕业生面前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才能去适应社会,满足企业,公司的用人需要。

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来看,通常有系统开发和应用开发两种。系统开发包括系统硬件开发和系统软件开发,大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单单只对系统软件开发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系统硬件的了解和掌握,硬件应用系统采用计算机实现其它信息与数字信息间的转换、处理和存储,以实现对生产、生活中的仪器、设备和系统的控制,这类从业人员没有过硬的硬件知识和技术显然是寸步难行的;计算机软件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他还是以硬件作为基础的,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系统是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通过高级语言设计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要求的应用程序,如果只是要求做出应用程序,从事程序方面的开发基本不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只要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就能设计出符合公司要求的应用程序,相比之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具备其它专业的专业知识,对这类程序应用没有占有优势,这样一来,程序设计人员常常来自各行各业,而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时,必须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必须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知识才可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知识包括硬件知识、系统结构知识和算法等,将这些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就可以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应用系统才能合理地选择软件和硬件,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力更为突出。

二、高校的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而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这些方案以一味纯理论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而高校里的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社会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这些都需要在高校在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上进行加强改进。

三、高校的师资建设滞后

除了教学方面,在师资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高校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偏向于理论教学类型,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项目的经验,很少教师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项目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经验指导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阐述,结合我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数年相关经验,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对现行高校教学模式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在计算机专业大四学年阶段以多进公司单位实习多进行实际操作实践为主,学校多联系专业相关的公司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期刊下多与企业创办实习基地。给毕业生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篇文章叫《小马过河》,其中所讲的意思就是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在大学里大多学的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程式化,即便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社会实践运用时还是会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而通过在企业,公司的实习实践,学生会了解到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一方面让学生走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

[2]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

第7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1.1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入学资格要求

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主要面向具备物流职业教育的人员招生,学制两年,通过物流管理职业三级教育后学员等同于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并等同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历水平。

物流职业教育一级人员人学考试以职教二级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采用理论考试+技能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学员是否已具备物流职业教育二级的知识、能力、素质,如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的入学资格。

1.2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职业面向及培养目标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各类主管类岗位如班组长、仓储主管、销售主管、运输主管、运营主管等,主要培养服务物流行业以及生产、商贸流通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具备物流市场开发、物流客户服务、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和货运等物流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物流配送、运输组织、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货运、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营销及客户服务等工作的物流操作及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员招生的要求,此类人员在人学之前已经具备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流程及知识、熟悉物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会电脑基本操作、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和物流管理软件、有叉车证或驾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如表1:

2.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

3.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分析

课题组以任务为导向,从物流职业的职业能力出发,按照“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四个部分组织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各级人才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开发课程教学模块,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与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课培养学员具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必须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课是指培养学员具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技能课是指培养学员具有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职业专项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是指提升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表3:

4.建立多元化的物流管理职业教育三级人才评价体系

①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面向企业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行动中学习。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程不同于职业基础课,应更多的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

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人理论考核、考查、实践操作、项目测评、调研报告、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着重考察学员的能力与素质。

第8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教学做一体化;职业能力

0 引言

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维护维修方向是以培养计算机硬件工程师岗位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发展变化快的特点,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笔者对本课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的基本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硬件工程师,指的是从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组装、销售、维护、维修、软件的安装与调试、数据恢复,以及网络组建、网络维护管理等行业的技术人员,而计算机硬件设计制造行业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硬件工程师相关的岗位有:计算机硬件的销售(装机)、品牌电脑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企事业单位计算机(机房)的维护、网络(网吧)维护与管理等。根据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的工作岗位设置,结合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维护维修方向,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1 基本知识

(1)了解计算机的架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各部件外观特征、性能指标、使用场合、保养常识;

(2)了解计算机的启动过程,理解BIOS的作用,熟悉计算机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

(3)理解FAT32、NTFS文件系统,熟悉常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知道数据恢复的方法;

(4)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获取和升级方法;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6)熟悉计算机局域网的组成、网络配置、维护方法;

(7)了解硬件营销技巧。

1.2 基本技能

(1)能正确识别CPU、内存、主板等计算机部件的主要参数,能看懂硬件的标签,会按要求选购计算机各部件(攒机);

(2)会组装计算机、更换计算机部件、拆装笔记本电脑;

(3)能熟练进行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能熟练进行分区间转换、分区调整、分区维护等操作;

(4)能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会安装多重操作系统,能熟练进行驱动程序更新、升级、维护操作;

(5)会使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会使用一键GHOST;

(6)能熟练设置BIOS参数,会升级BIOS程序,会对AMD CPU开核;

(7)能熟练进行系统安全设置,能熟练进行系统优化处理;

(8)会使用常用计算机工具软件,测试计算机性能,会使用检测工具进行故障诊断;

(9)会对注册表进行维护,会排除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

(10)会使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会设置防火墙;

(11)能熟练组建计算机局域网,能熟练进行对等网络连接操作,会配置IP地址,能对网络故障进行排除;

(12)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看懂计算机英文术语、英文说明书;

(1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营销能力。

1.3 基本素质

(1)具有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2)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3)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工作质量;

(4)服从领导工作安排,注重部门、公司形象;

(5)正确处理内部员工关系,礼貌待客。

上述要求有些已超出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范围,可以在其他课程中实现,如计算机硬件维修、小型局域网,市场营销等。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普遍开没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课程的性质因专业差异而不同,但教学上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滞后、实训设备不足、“教学做”分离、考核方式不合适等问题。

2.1 课程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第二是教学的内容大,可扩充性强;第三是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而编写一本教材,至少须半年时间,审核出版也至少半年。这样,学生拿到的教材,最新的内容也是一年前的了,如果教材使用其2-3年,那书中的内容就已经落后实际3-4年了。如果教师还照本宣科的话,传授的便是陈旧的知识。

另外,在内容组织上也存在问题,不同编者选择的内容也有出入,这是正常现象,但没有把笔记本电脑纳入教材内容是非常不妥的。近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价格的下降,笔记本电脑用户越来越多,大有取代台式机的趋势,而我们的教材却难以见笔记本电脑的章节。

2.2 教学组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是,课程教学被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两个部分,先进行理论教学,待所有关于硬件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表面上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理念,但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在前面学习硬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等理论知识时,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到了实训环节,以前学的内容基本忘了,老师还得再次讲解。

在教学方法上,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件质量,PPT很漂亮,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可是,实物一件都没摸到,纯属纸上谈兵。等到实训阶段,在计算机部件前面,有的学生还会问“这是什么部件”等非常低级的问题。

2.3 实训设备

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室设备陈旧是一个通病。根本原因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学校认识上存在误区。普遍认为学生拆装计算机会造成部件损坏,所以不给学生新机器或较新的机器使用,而是将淘汰的机器给学生用,有的连旧机器数量还严重不足。实训时多个学生使用一台计算机,直接造成学生对动手拆装计算机没兴趣。软件安装、硬盘分区格式化、BIOS设置、故障检修等项目也基本没有让学生动手的条件。计算机机房一般都装有还原卡,不让学生改动,只能在虚拟机上操作,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硬件,怎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不进行实际操作,怎能提高技术?这对于培养合格的计算机硬件工程师极为不利。

2.4 考核方式

传统的学生学业考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的,或者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学生对计算机原理的理解程度。卷面考试大多考计算

机的理论知识,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就会有这种想法,平时学习不要紧,只要期末考前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从而放松平时的学习,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3 面向硬件工程师岗位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维护维修方向是一门核心课程,学生能否学好本课程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能力。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本课程的教学。根据当前高耿教学的新理念,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对汁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的改革遵循以下儿个特点: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2)突出能力目标;

(3)以项目为载体;

(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5)以学生为主体;

(6)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改革总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的调研,分析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程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再把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课程标准,进而确定教学内容;第二,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的构成要素,理论教学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前提;第三,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学做合一,媸化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第四,学业考核日常化,摒弃期末卷而理论考试,以完成项目任务质量、出勤、上课表现等综合因素评分。

3.1 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是核心,教材是根本。教学内容最终落实在教材上,一本好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应当是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应当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提供简洁有效、图文并茂、科学翔实、不落俗套的文献资料。虽然目前一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采用项目化方式编写,内容和质量都相当不错,但从计算机硬件工程师培养目标来看,还有点距离,因此我们采用自编项目化教材。

项目化教材突破了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模式,代之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项目驱动。我们的自编教材以计算机装机为主项目,其下分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含有若干个任务。根据计算机硬件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增加了以下内容:CPU超频与开核方法、主板BIOS与显卡BIOS程序刷新升级、计算机启动过程分析、注册表维护技巧、硬盘主引导记录与分区表、硬件测评方法、虚拟光盘应用、u盘引导盘制作、多操作系统安装、攒机技巧、用加电自检程序判断故障、笔记本电脑部件、笔记本电脑的组装等。

教学需要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计算机技术在飞速发展,而教材一经定稿内容相对固定,教师授课时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主流产品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任课老师应通过上网查询、翻阅最新技术文献、硬件产品说明、市场研究报告等资料,随时把新技术、新部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确保传授内容的新颖性、应用性和完整性。

3.2 教学做一体化

2007年11月温总理在大连视察职业学校时指出:“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才是真学,做中教才是真教。要实现学做合一,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实训相分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室与实训室相分隔的不合理布局,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我们的做法是,打通教学楼与实训楼的界限,将整个系按专业重新划分楼层,一个专业集中在一个或几个楼层中。根据不同专业需要,重新整合教室。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将原来的小教室或实训室合并为一个大的多功能教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室中,划分成教学区、组装实训区、部件展示区三部分。这样布局的好处是教与做转换非常方便,也可以边教边做,学做合一。教学区配置教学用计算机;组装实训区是学生动手锻炼的地方,配有报废的计算机,能用的计算机,较新的计算机和最新的计算机组合,还有淘汰的笔记本电脑和能用的笔记本电脑;陈列区陈列计算机部件,按年份顺序,摆放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部件。

展示部件主要配合计算机部件讲解时使用;组装实训区里的计算机则用来计算机组装实训和软件安装、设置、优化、系统备份、数据恢复、故障检修等实训。装机实训分几个过程:第一步,冷装机,即只练习部件安装,不开机。第二步,熟练后(冷装机1-3次后)进行热装机。拆机前先检查计算机能开机,然后拆机后再装机,要求能开机,同时根据装机过程及结果给学生评分。第三步,组装笔记本电脑,也是先冷装机,再热装机。经过这样装机实训后,学生装机能力大大提高。几届学生拆装下来,部件损坏的情况很少发生,这使我们更有信心让学生拆装新机器,学生的积极性也高。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强调的是真实。所谓真实,指的是:教师边讲边做(演示),而不是只讲不做;讲硬件时有硬件,而不是图片;讲软件安装,故障检修时,老师动手装软件、查故障,而不是播放视频或PPT。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老师与学生贴得很紧近。这种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3 教学形式多样化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请进来”指的是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或往届生来学校,请他们介绍计算机行业新技术新应用,介绍从事本行业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素质,分析行业前景和就业情况。往届生与在校生可比性强,他们的现身说法,对学生观念的更新、今后的学习方向、步入社会后职业定位和选择都有好处。“走出去”指的是学生到企业一线学习锻炼、深入市场调研、在校内外开展技术服务等活动。

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我们可以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计算机经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组装计算机、拷机、测试等工作;到品牌电脑售后服务部门了解产品售后服务流程、观摩电脑维修工程师维修计算机、拆装笔记本电脑,甚至在维修工程师指导下动手检修计算机等。学生通过深入企业锻炼,既巩固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取向更加理性。很多学生通过到企业实践,知道了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自觉将学习和就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电脑城是学生获取计算机硬件信息的重要场所,我们把计算机产品调查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调查可分为市场调查和技术调查两个方面。市场调查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硬部件的品牌、型号、价格、主流产品等;技术调查主要让学生结合课程讲授内容更好地掌握各个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计算机的最新技术。调查完毕,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市场调查报告、技术调查报告、并分别撰写以Intel和AMD的CPU为平台的计算机配置单。通过对计算机产品调查,学生亲眼目睹最新的计算机部件,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部件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计算机兴趣小组是课外一项实践活动组织,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装机、软件安装、系统维护、故障排除等方面服务。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培养技能。另外,还可以开展计算机组装比赛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兴趣。这些多方位的教学形式,最终为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学业考核日常化

学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互评、自评、上课出勤以及课堂表现等项,按一定比例综合考评。

过程考核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平时,即每次课后有考核,而不只是期末才考。这样做的好处是,促使学生上好每节课,而不能只靠期末突击。学生平时完成项目的质量、实验报告书、市场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质量、企业实践表现都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学生互评从另一侧面反映一个学生在其他学生心目中地位,这必将促使每个学生要有团结互爱之心、协同工作之精神,这也是每个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第9篇:计算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想办出特色、打造品牌专业,离不开专业建设的支撑。而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则是专业的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则师资的合理规划、实验环境的配置、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等专业课程的建设项目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建设项目间的权重比也就有了衡量和设置的标准。现就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实践学校“五位一体”办学宗旨的实务进行剖析和讨论。

一、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集中体现在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课程结构的特征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既要和行业、企业积极合作,出于前瞻性的考虑,又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能盲从。其关键问题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通过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区域内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生调查反馈等多种手段。切实做好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正确指导作用。

具体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注重企业实际需求的调研,准确定位培养方案。要充分调研本地企业,明确其人才需求规格、数量,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目前,企业在选择导致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最主要因素的顺序如下图依次为:

①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65.2%);② 就业心态和就业预期不匹配(50.9%);③ 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2.6%);④ 职业生涯规划不够(28.3%)。

注重差异性。目前,新型网络型人才需求走强,主要是在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三个方面。但各地的网络企业根据资质的不同在业务上有比较大的差异,网络增值服务企业的差别更大。这势必造成各企业择人标准的不同。

2.保持对行业信息的敏感度。结合供应商ISP建设项目和网络接入节点建设和发展规模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性把握。如今年中国电信已经决定投入800亿人民币进行C网建设。截至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已经突破2.53亿;宽带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75.6%;电脑的拥有量城镇达到了每百户47台。必将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核心设备应用和宽带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人才产生强大需求。

3.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手段的反馈环节。学生求职的成功与否、难易度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定位的最好检验。但这个过程不光有知识和技术准备,也有职业素质和心理上的准备。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较典型的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专业定位是否准确;专业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否能给为学生足够的自信;专业核心能力是否和岗位核心能力相匹配等问题需要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手段的反馈环节。

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使毕业生具有“平台技能扎实、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高”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虽然从毕业生就业瓶颈因素排名上,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占(32.6%),只列第三。但减少这个32.6%是最能体现专业建设中的专业(professional)特色的点。也是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1. 采用行业企业标准,必须尊重企业认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必须尊重企业认同,以行业企业标准为参照。网络设备供应厂商认证在业界认可度高。如网络专业对思科、华为等高端认证证书建设、课证整合、网络学院建设等对于目前的“双证制”和“多证制”的教学模式添加了核心内涵。对于单机和宽带网络维护可以从行业龙头企业联想的Lcse工程师认证为标准做好课证融合工作。

2. 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模块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理顺课程链路和衔接关系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根据岗位需求分析和企业调研,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课程分解,突出专业主干课。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学生立足社会,从事一种职业的主要支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相对传统专科教育,非但不能缩减,而是要适当加强。同时对于专业的平台课程的建设也可以大致模块化成:web基础模块(包含硬件、软件两方面)、计算机语言模块、数据库应用模块。

3. 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要把企业用人需求转化为高职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出来。不但在课程的决策阶段建立相应的企业参与机制,而且在课程的建设中也离不开企业。在建立相关企业或用人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专业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加入课程建设中来,把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企业生产过程、员工工作过程相结合,才能做好课程的建设,更好的把握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推广项目化教学、明确教学子任务要求。项目化教学不但课程本身的职业性、应用性体现出来,老师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把握,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清晰。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总目标是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大量动手能力强的网络组建建设及管理人员。每门专业课的子目标都要从属于总目标。企业项目的引进和教学化对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岗位环境和职业熏陶,课程的培训目的更加明确,学生更易掌握。例如,《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通过企业购机方案的编制的项目学习,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微机硬件组成及硬件性能参数掌握,转化为对于价格、性能、品牌为主导因素下的微机硬件性能参数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课程由若干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岗位任务或相对独立的产品,子任务的要求明确,编排方式有递进式、并列式、流程式三种。

项目化课程减少了课程开发中的重复性建设。IT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课程内容、教材选用与编写、实验环境设计与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会处于动态之中。由于课程中的项目和岗位工作过程大致相当,可以相对稳定。工作职责(过程)不变,项目不变,变的是设备、实现技术、开发工具等等。

三、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实施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理论课程具体化仅仅包装若干项目是不够的。

1. 注重实践、实训,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学过程中比之普通高校学生更需要感性的体验和实践操作。对于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课程,有条件的要开设项目实训、课程设计,特别是主干课程,并做好实训项目职业特色要求。课程的教学在实践教学场地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满足实践:理论1的学时分配。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参观学校的网络系统:从网卡、网线、到路由器、交换机等;从配线架、机架到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等,并鼓励学生在假期主动联系各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参观实习,以调研报告和实习报告做为成绩验收凭信。

2. 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库,规范化管理。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整合各专业资源,是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训课程指导上的工程经验优势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大多数和当场企业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也聘请过不少企业兼职教师。但是企业兼职教师的时间安排不确定性较强,各专业在兼职教师的聘请和任用上随意性也较强。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方便宏观角度的调试与整合学院各专业的资源,更易做到规范化管理。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网络专业的课程要求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而且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实践技能。所以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穿插、引用、引申理论知识。综合使用讲授、任务引导、分组讨论、演示、问答启发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有条件的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让学生领悟到网络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利于他们以后在组建网络或排除故障时能够全面考虑,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

4. 建立e-learning、e-doing学习环境。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预习、重温课堂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新方式。E-Doing是E-Learning的深化,对于网络专业来说,相当于把实训室搬回寝室、搬回家。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虚拟实验。打造一个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学生的网上学习不仅仅只是浏览,而是一个包含咨询、决策、计划、执行、评估、补偿纠错的完整工作过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在建设我院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主要特色在于:首先是核心技能的定位与职业能力挂钩,从而明确了技能培养的目标,然后,采用了自顶向下的分析和论证,形成了模块化岗位能力课程支撑体系,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

参考文献

[1]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