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了解传统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终极目标都离不开交流二字。然而大量学生在经历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英语学习后,依旧对口语感到畏惧,犯难,或是开不了口。其中不乏部分学子对英语的语法掌握不算生疏,甚至少数人对英语语法比较拿手,但一谈到口语,就无计可施。当然,这其中有语言环境的影响,学子本人对口语的练习程度也会大大影响口头表达。然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即是学生本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不熟悉,导致他们交流受阻。
就如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兴趣,西方友人同样对瑰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兴致。然而双方对本国文化信息的不对等,很难使交流持续。例如学生普遍重视圣诞节,西方的情人节,对中国本土七夕的来历就模糊不清;熟悉情人节的英文翻译方式,对本土传统的端午节等节日就不大了解,甚至连春节的英文翻译方式都不熟悉。大部分学生对本土各个节日的认知,仅限于中文名称以及天数不等的假期。同时,学生们会为与外国友人交流而熟悉西方传统节日的名称、来历以及庆祝方式,特意为交流而准备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学生却不在多数。因此,就出现了当谈及圣诞节、万圣节等学生口若悬河的情况,而在问及七夕、中秋的来历时,大部分学生就目瞪口呆。
不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造成了中国元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学生掌握了主谓宾等语法知识,会背诵课文的单词表,而与英语为母语的本土人士交流仍感困难,因为学生对本国的文化并不了解,在交流中不能提供与其对等的文化信息。于是,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极容易停留在”Howareyoudoing?””Fine.Thanks,andyou?”等寒暄层面,再往下深入就无话可谈。
高校英语教学中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普遍做得不够。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语教材本身就不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尤其在非专业英语教学中体现颇深。当英语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时,其课时、教授内容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普遍思考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非融入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多不能在英语考试试卷中体现出来。
第二,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当前高校,注重对英语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很少。由于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欠缺,也缺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上自然无法很好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第三,学生本身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感兴趣就缺乏学习动机。而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不强,意识不到了解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这种循环往复的情形,使得学生除非具有考试压力,并不愿意了解本国传统文化。
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充斥着浮躁与空虚,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学习成了一种追逐利益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本身。有的人就惰于了解传统文化。于是就多有学士熬夜浏览快餐小说,却少有学生静心阅读传统类文化类书籍。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当然是为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实际上仅仅是从一种文化的学习转到了另一种文化的了解,并非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也就造就了与他人交流时内容的贫乏。
学习英语时,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英语本身,只注重与之相关的西方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文化的遗失,自身语言的贫瘠,且不利于民族自尊心的养成,不利于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的培养。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容易导致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崇拜,所以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之说法。
学习英语的人更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利用语言这一媒介传播至国外,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传道者与受业者均重视传统文化。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自己对文化精髓尚一知半解,要如何教授。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负责,亦是对教师的考验。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高校英语教学,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学贯中西”的人才,是英?Z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该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编撰大学英语教材时应考虑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编入相关内容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节日。
谈到用英语表达本国传统文化一事,现今高校生多是反应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名称。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除节日外,还包括了民俗习惯,传统风俗服饰、传统食物,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等。关于此项,英语专业学生多有开设中国文化(ChineseCulture)一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课时原因,极少有机会渗透本国传统文化知识,而教材内容多是体现传统文化。因此,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考虑将中国元素渗透进去,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尤其针对非英语专业高校生。
第二,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氛围是有必要的。
笔者认为,只有教育决策者的观念变动并落实到制度上,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效果的改进。关于次点,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改革,就比较恰当。自2013年12考次起,翻译题型就从原先的单句翻译变为了段落翻译,内容均与中国元素相关,具体辐射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方面等。四级考试历来在中国高校各类考试名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将对中国元素的翻译纳入重要考试中,是促进学生对本国文化有所了解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此以外,通过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化的宣扬,也能为学生渲染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当然,学校也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继承 发展 服装设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我国的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色运用,向国内专注于服装设计的人们提出新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如何继承、如何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这是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话题。
一、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我国的历史悠久,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每个时代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各地方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宗教文化。剪纸、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工艺美术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众多设计师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古希腊风格、古埃及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这些在现代服装大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服装设计作品中更多的是差异:而这种在服装作品中的差异,往往成为服装作品的生命力。服装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通过艺术、思想和科学共同合成的。一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人员,就不叮能有什么优秀的创意作品:
我是从事教学作的,我认为往教学过程中应该计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特别是要领会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以及意境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服装设计师的未来创作活动,打下坚定的创造基础。认真研究、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悠久而又丰厚的文化知识宝库,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吸收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精华,对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来说大有益处。通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设计构思更丰富了,审美观念也提高了,对民族文化有了良好的认知,才能创造出源于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时尚服饰作品,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风土人情及人文情怀,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带有中国韵味的服装,也能让世人更好的去了解围。
二、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而我们的创作之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五千年的义化沉淀了很多优秀哲人的思想,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形式: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众多的表现形式,很多元素可以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诠释,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以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元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魂。不管承认与否,我国传统多元文化与历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和创作观
当我们追溯传统文化的渊源,民族服饰的特色,去解释当前的服饰现象和当代的服饰风格时,可以看到,现代服饰并不是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创造,而是历史进化的产物、传统文化的延伸一服饰没计的艺术表现力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支撑,没有文化积淀的作品是苍白无力的、浅薄的。因此,传统文化至善、至真、至美的文化内涵,是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灵魂文化,传统文化深厚的艺术美感,是现代服饰设计创作的灵感与激情源泉:
在民族化设计巾所表现的不应只是表面文章,这样做必然要受到工业化生产和审美观念的制约。民族化存各时代所共有的超时代性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继承传统不是复古,而是继承前人的艺术创新精神,继承传统的正确态度是不断地丰富它,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传统与现代融合,从而创造出有个性的新风格服装在学习借鉴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不能简单地模仿某一个民族传统的服饰,照搬图案或修改传统的款式使之成为具有民族性的服装,而是应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的灵魂和精神。时代改变了,服装设计的语言也要与时俱时。服装设计必须立足于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和穿着习惯,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敏锐地捕捉时尚热点。并将其巧妙地揉入自己的设计风格中,服装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款式照搬,而应体现为人们对时尚生活方式的理解,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
三、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服装设计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服装设计表现手法上适当运朋当代服饰设计艺术新设汁理念与设计手法,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将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与现代时尚潮流完美结合,来诠释民族性的服装设计,也就是说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继承、改良、发展并赋予它新的形式、新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所以深刻了解巾华民族这个千年古老文明国度的深厚传统文化艺术底蕴,并将它与现代意识巧妙结合,是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在传统文化上进行改良
创立中周风格的服装,不是一味钻研民族服饰,而弃世界流行大趋势于不颐,我们知道,任何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交织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如今全球化风潮扑面而来时,创造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应该是在世界性、时代性这个前提下,立足于中国风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国之本质”。中西服装文化观念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反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服装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借鉴传统文化,是对传统素材的再认识、再创造,包括文化内涵的改变与表现形式的转换;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设计者必须把激发创作灵感的原型因素转化为切身的心灵感受,分析、归纳原型因素的主要特征并加以提炼,然后以一种明确的、恰当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旗袍,本是中国满族女子穿的一种长方形大袍,开始的造型并没有显示出女性的性感特征,也没有体现女性的形象美。后,旗袍大胆吸取西方女装的先进观念、现代人文精神和设计、造型艺术特点,使旗袍的款式造型和裁剪制作方法得到改进,中西女装的长处有机地融人旗袍之巾,花样不断翻新。改良后的旗袍变得收紧腰身,缩短长度、提高开衩,甚至出现低领无袖的造型,由卡住整个颈项的高领逐渐改变,直到取消领子时还未休止.义把领子开低,使美丽的颈部和颈饰完全显露出来,进而再把肩部变为吊带,充分展示人体的曲线美.这种中两合擘的服装款式既是借鉴西方服饰文化传统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既可以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学习礼貌和礼仪,从小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孝敬父母,讲道德的孩子,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32-01
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当今社会培养民族精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然而当今社会,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幼儿园该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我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谈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应该包括:传统经典范文、古典诗词、书法、绘画、传统技艺、传统工艺、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始祖的祭典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选材上,我们要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制定好各年龄班的发展目标,选好教学内容。如:小班选材就以简单的儿歌、古诗词、传统节日、典故故事、童谣为主要内容,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内容,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中班就加入三字经、古诗、节日的由来等内容;大班就以《论语》、成语故事、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经典典故、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等等。
2、制定开展方案、落实教学任务
为了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套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让大家明确自己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职责,并按计划、按时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确定好的效果。
3、做好评价和反思、共享成功收获
教育评价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多的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反馈,所以,幼儿园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的反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做好评价工作,让教师们在评价中吸取别人优秀的经验,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别人成功的喜悦,激发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是开展教学研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多种形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1、在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环境中去,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使幼儿从另外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可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能与之亲近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如:在走廊、楼梯转角和专门的活动区角的墙上张贴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三字经、智慧树上挂满百家姓、走廊挂上幼儿动手制作的花灯、川剧脸谱、剪纸等民俗手工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创设多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区角,如:“农家院”、“戏曲服饰表演”、“传统小吃坊”,张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画、节日的布置等,让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
2、在语言和艺术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比较多是经典的故事、民谣、古诗词、民间歌舞等内容,涉及的范畴多与语言和艺术教学领域为主,所以,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保证开展工作的质量,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语言和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扩展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孩子们交流和艺术表现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广博和精深,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
3、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上,主题教学模式更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有计划性和方向性地完成教学的效果,如:开展《畅游北京》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北京是我国首都、北京有许多历史文物、有许多经典故事、手工艺术品、特色小吃等,通过历史典故和民间特色、学习京剧、民族乐器表演等,开展启蒙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传统戏曲、乐器演奏等传统文化精髓,萌发审美情趣,促进美育情感,为培养健康人格做学前准备、提高幼儿人文艺术修养。
4、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应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时时处处都能感受、触摸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传统文化“打莲湘”;课间活动时,玩“摸瞎子”、“扔沙包”、“跳格子”等游戏;午饭后,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间童谣让幼儿欣赏;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流利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等等。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挖掘身边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幼儿,就能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素质。
中国的振兴和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主要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l] 蒋 换.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新疆教育,2012.11
现代设计中,如何对待本国文化传统是存在分歧的。有观点认为现代设计起源西方,理当追随西方主流设计元素和观念,对将文化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观点不屑一顾。也有一些设计者在作品中过度使用传统元素,形成了在现代设计中堆砌传统符号的滥觞。完全摒弃和不假思索都是对文化传统地不尊重和不理解。如何消除偏见,在设计中合理运用文化传统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的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它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印刷术实现的,而印刷术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广为人知的中国古代平面艺术的表现手法还有书法和国画。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是可以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得到启发的。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有重叠又有所区别的概念。通常传统文化指具体的旧有的文化形式,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建筑服饰、中医武术等。而文化传统则泛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我们在品鉴传统文化时对形式的回味,对思想的认同,对意境的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文化传统影响所致。这种精神上的共鸣是建立在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已经取得了一些认可,诸如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中的许多设计都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甚至形成了一些特定的符号:中国红、中国龙、京剧、汉字、四大发明、旗袍、大红灯笼、中国功夫……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被黏贴在现代设计中,发展成了中国设计的象征。这种教条的设计理念带来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渐渐发展成单一的标志,降低了设计的品位,陷入了缺乏突破的窘迫。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经万载,产生的设计元素不可计数。对中国现代设计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其中的珍宝的是需要深入挖掘的。以字体设计为例,中国古代文字最早通过象形、会意、仿音结合形成体系,每个字都自成体系,本身有完整的架构,类似图形,这些特点本身十分适合进行艺术设计。更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定型文字,进一步丰富了平面设计创作的空间。但是,中国文字也存在着形式复杂,难以完全掌握的弊端,但中国文字所展现出的民族信息和文化底蕴是独一无二的。
日本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东方文化背景,但其为了使本国的设计融入国际环境,不得不大力发展非日本化的设计,但同时日本也很重视保护民族性的设计。这种双轨制的设计理念在赢得国际经贸的同时也为日本本民族的文化争取到了广泛的了解和欣赏。
对于传统文化元素止于形式的应用并非设计的真正意义,除了体现民族性,更重要的是发掘文化性。故而使用“文化传统”要比“传统文化”更贴切,这就意味着设计是对于那些思想精髓和民族气韵的传承。纵观国际上在设计领域领先的国家无不如此,德国设计的理性主义与他们一丝不苟的民族精神是密切相关的;法国设计热衷奢华风格与他们早期认为设计是为权贵服务的思想是一致的;而现代设计革命在英国产生与英国历史悠久的民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现代主义设计能够被荷兰、日本和斯堪半岛的国家最早接受,也是因为这样的设计风格与他们的文化传统不谋而合。设计思想都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正是设计先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文化传统彰显的是形态、意境和神韵,所传达出来的是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感,可以概括为“行”、“意”、“势”。在艺术上具有很高成就的青花瓷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青花纹样的清丽典雅,青花瓷倍受青睐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它飘逸自然的风格符合中国道家文化的审美思想,云淡风轻的气质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确地把握住现代人对于文化传统的精神归宿,才能使得设计出的作品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引起共鸣。
中国文化传统与平面设计
随着中国平面设计成熟与发展,传统元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要想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挖掘出具有文化基因的设计元素,就必须了解不同元素所传达的思想信息,除了细节的展示,更深层的是把握时代与传统的结合点。
对于文化传统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从“有形有意”到“无形有意”再到“无形无意”的升华。如果“无形无意”了还能表达出传统的元素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还留有精神层面的、哲学思想层面的文化传统,甚至是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与否定,那都是一种结合。并且越是“无形”的应用,越能证明设计的过程充满了探索与思考,从传统中领悟到了真谛,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打动人。
我们已经知道无视传统,否认传统的做法是虚无的、不切实际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它的存在与否、生命力如何完全取决于人们对它如何应用,好与坏不在传统本身,而在于每一个生活在传统之中的人如何看待它。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独有财富,它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常常被寓意为一种形.一种意和一种美的化身,包含着人与传统元素的和谐统一。它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现代设计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魅力正散发着光芒。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实践;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自我认同,因而,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迷恋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喜欢看日本动画片或韩国偶像剧。他们知道许多外国的节日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了解许多外国的流行元素,唯独对中国那些经典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知之甚少。在对学生进行节日调查时,很多学生不知道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元宵节;尽管大部分学生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却难以把这段历史完整地复述下来。学生们正在接受一种被称之为“快餐”的文化――快餐文化。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掩卷沉思:如何让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这一代得到有效地传承与发展?笔者认为,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灵魂,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一)、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阵地。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时,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
2.古诗学习,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选编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一些优秀古诗,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离离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和《梅花》等。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的人文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例如,倘若学生不知道《石灰吟》的写作背景,又怎能深刻体会“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人间。”的豪气与悲壮呢?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通过吟诵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以读促学,读中悟情,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举措。范读,带读,配乐读,闭上眼睛想象朗读等方法都可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融入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从而受到熏陶,提升感悟。
(二)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宣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层次,积极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采取梯度教育的方式来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
1.课前5分钟民族文化演讲,每月评选出“知识小博士”。
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规定每天(或一周2-3天)实行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是各地区的民俗习惯,也可以是名人故事,亦或是山川、建筑、诗词歌赋、对联灯谜等的介绍。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分类进行,一段时间内介绍一种,从易到难梯度进行。此类活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既了解了民族传统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2.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丰盈精神内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些经典的语录应该让学生常记常新,伴随终身。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于晨读,于课前,我们都可以举行“每日经典诵读”活动。
3.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传统文化不是某个地方的专属,要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就在自己身边。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从家乡的名人故事,励志名言,诗词;到各种文化专题,象酒文化,莲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家乡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家乡的方言,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胜古迹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顺利开展此项活动,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调查报告的填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努力弘扬本土文化。活动结束后,开展一系列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演讲宣传,图片展览,手抄报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本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4. 举办语文学习沙龙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平面设计 融入 结合
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企业要想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离不开广告的。而平面广告能更直接、更方便地使企业的信息让消费者得以了解与认识,这就离不开平面设计了。因此,企业为了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整合各种媒体优劣势之后,会选择报纸、杂志等平面广告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平面设计中,大量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部分,这样既不背离传统,又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要求,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
一.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元素,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对于我们进行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对于传统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感情和深厚的兴趣,传统文化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艺术上,传统的文化元素更体现了其美妙绝伦的艺术性。例如,中国的水墨画具有写意和抒情的美感,而中国书法则更是潇洒淋漓、出神入化。深厚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不仅仅具有文化价值,更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因此,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多地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之中,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平面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体现了社会的物质形态,也同时表达了一种文化精神。如今,平面设计是人们进行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不可或缺的方式。 中国传统的艺术在意境上大多追求浪漫与飘逸的境界,这不同于西方艺术的形象和生动的审美取向。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合于现代平面设计之中,更能达到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效果。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常常选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列举如下:
1、汉字书法体是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精髓。中国书法体包括隶书、篆书、草书、行书等类型。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其艺术魅力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传统书法已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中国书法所具有的灵动、洒脱、个性变化的艺术魅力,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优美的视觉享受。
2、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它用简单的笔墨挥洒出幽怨的意境,大气而又不失细腻,洒脱却也不失浑厚,展现出生动鲜活的优美画面。中国画的运用使得现代平面设计拥有了更唯美、幽怨的意境,表达出更飘逸、洒脱的效果。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五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面创造出了璀璨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许多特点的图形和符号具有其深刻的含义,如动物纹样中的龙凤、虎、麒麟;植物纹样中的莲花、牡丹、竹子、;人物纹样中的门神、寿星;符号纹样中的如意、八宝;文字纹样中的八仙贺寿、大富大贵等。这些特定的图形和符号寄托了人们特定的联想和期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符号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达到丰富而深刻的艺术效果。
总之,丰富的传统文化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多样的素材,而这些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常常是多元并存的。这种多元素并用的平面设计,不仅有助于增强视觉感染力,更大大地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历史厚重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与现代平面设计在观念上的结合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并对其进行挖掘和再创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设计作品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平面设计的整体效果。在时尚与流行的潮流中,传统的审美趋向和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之与当前的时尚流行结合起来,则不仅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能表达出深刻的画面内涵。其实,现代平面设计的观念与传统文化,两者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能够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结语: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能够表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达到为平面设计增加附加价值的目的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正如以为著名的设计师所说,“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永恒、智慧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李丽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2009,(13).
[2] 郜珍.招贴设计中汉字图形的传播优势[J].包装工程,2010,(02).
[3] 何霞.运用民间美术造型营造包装的“势”[J].包装工程,2010,(1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汇总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汉语知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学习系统性学习汉语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键途径,在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进行基础的汉语语言知识讲授,还应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汇总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和价值,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从而改善整体语文课程教学效果。
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有大量的经典名家作品,由于语言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这些优秀作品中通常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或者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汇总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素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和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着重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加以运用,合理的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使他同步掌握汉语语言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先研读课文内容,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的石拱桥文化,文章以独拱石桥的代表赵州桥和联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为例,这两座石拱桥都世界闻名,具有显著代表性和典型性令人信服。为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的石拱桥文化,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渠道搜集关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视频等材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身边直观形象的呈现在他们面前。在图文并茂中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知识,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研究我国的石拱桥文化。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积极转变学习方式,深刻解读传统文化
自从新课程改革颁布和实施以来,大力倡导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他们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方式得以广泛应用,使其自觉主动性大为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以及知识结构的积极构建者。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汇总传统文化渗透,教师需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吸引他们踊跃学习语文知识,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深刻解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乐趣。
在这里,仍然以《中国石拱桥》教学为例,教师可使用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课前设置好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资料,为讨论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内部交流和讨论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色,探究文中蕴藏的传统文化信息,促使他们自主感知到石拱桥的深厚文化底蕴。学生在相互讨沟通过程中,可以总结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并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揣摩体会到说明文语言周密和准确的特点,他们可以感受到石拱桥的艺术美,在互动中深度解读中国传统的石拱桥文化,从而深化理解。
三、不断创新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文化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理解文化精髓内涵的关键前提,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可向他们传授丰富的汉语语言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新颖个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思想陶冶和精神享受,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借此实现汇总传统文化的深入渗透。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诗词原创大赛”活动,鼓励他们按照古诗词的平仄押韵进行自主或合作创作。像在进行《钱塘湖春行》教学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在课前为比赛做好准备工作,在朗读与背诵过程中了解和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在课堂上对古人写景抒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产生进一步认识,初步知道如何借景抒情,启发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接着,教师可让学生以诵读为基础描写景物和抒发心情,进行诗词创作比赛,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丰富他们的文化视野和强化体验。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汇总传统文化渗透,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理念,还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师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和创新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攀.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传播 国际交流生 新模式 四个维度
从2008年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锐意进取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整体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已俨然大幅提高。除了经济上等硬件实力的突飞猛进,中国的传统文化亦受到空前瞩目。因此,探索一种传播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模式尤为值得我们思考。对此,我们从不同层面与阶段解读使国际友人体验、认同并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新模式,这主要囊括四个阶段:引导-桥梁-启示-延续;同时,我们亦从四个维度去做深层次的拓展,即视觉-行为-共鸣-理念。借助这样纵向与横向的双重模式,我们构建出了极具特色与富有成效的传统文化推广与传承的新模式。
一、引导—视觉:可视的思维
王建伟曾表示:人们在“看”,更是在“思考”,视觉实则是思维的另一种模式。这是指导我们在向国际交流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中的理论基础,也启发了我们在这该阶段中需努力的方向和达成的效果。
作为践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新模式的第一步,我们希望通过带领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交流生观赏我国历史悠久、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七宝古镇则是相当契合我们想法的一种体验形式。在七宝古镇中,沿水酒肆、旧式茶楼、石桥、凉亭、长廊曲径、牌坊、钟楼、碑廊一应俱全,无一不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而于外国友人而言,这一切的视觉体验是新奇却极富冲击力的,结合我们从文化角度的叙述与解读,不仅向他们呈现了一种画面,一番印象,更触发了一轮思考。
二、桥梁—行为: 实践的传递
在该阶段,我们通过开展各类动手实践活动,让这些交流生们亲身实践,从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可以请会写书法的同学,一笔一划地带领外国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简单的讲,书法可以认为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写汉字的艺术。这种艺术不仅能让国际交流生在挥毫间感受汉字的力量,更能够让他们从中领会“中庸之道”。另外,我们还能根据节日的需要,在端午节教他们如何包粽子,在包粽子期间必定会引起他们对于这项传统习俗的好奇,也由此可以循序渐进地向他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一边是热火朝天地包着粽子,一边又是津津有味地听着屈原的故事,这样的“动静结合”更能让故事的内涵渗透进留学生的心里,同时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这类“行为的传递”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模仿者在反复体会、自行摸索的过程中接收到更多的讯息,并通过身体力行后的收获更易铭记并留存。
三、启示—共鸣: 人文的感悟
在第三阶段,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人文的展览来引起交流生的共鸣。例如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国际交流生在这里能够从这一个小小的展馆之中窥视上海的变化,乃至中国的变化。在那里不仅能回顾远久的过去,还给人们呈现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上海,这不但体现出了中国的飞速变化、祖国的腾飞之势,更是展现了为之奋斗过的人们一滴滴的血汗。交流生们可以从“城市、人、环境、发展”这四个角度来细细咀嚼这整座城市,从而对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个系统、全面的感知与了解,通过生动的画面、高科技的手段以及最与时俱进的信息,丰富了作为一个外国人脑海中对于我们城市,乃至对中国的单一、片面的了解。要了解一个城市,必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让交流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阔,在这些带有厚重历史感的事物面前会引起思想的共鸣,从而让他们获得对于中国文化的启示。
四、延续—文化: 观念的养成
就微观层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起着统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而在与国际交流生,尤其是来自欧美文化的友人交流后,亦感受到他们是如何讲求生活的平衡。因此,如何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际友人的文化传播与渗透,于他们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则是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养成。然而,考虑到文化并非朝夕之间可以习得,故我们安排了典型代表传统文化理念的活动形式,以期使国际友人感同身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
结 语
传统与新兴,在此项目中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种融合,给了我们项目的特色一个得以多方面彰显的立足点。作为90后的孩子,新兴一代的骄子,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就与各种新潮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网络虚拟文化紧密接触,在这个对传统文化淡漠的时代,年轻一辈对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更是知之甚少。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毅然扛起被遗忘已久的传统文化的大旗,并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要历史担子。
【参考文献】
[1]艾鱼,冯念康. 七宝古镇[J].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
[2]王建伟. 视觉抽象——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J]. 艺术教育,2012(7).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教育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相继推出了幼儿教育软件,其中教育类软件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且呈现出上升趋势。尽管幼儿教育软件市场前景良好,但在软件开发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软件开发商侧重软件的技术性与功能性,并没有从幼儿的成长需求出发,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原则
幼儿教育软件关系到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软件研发人员在用户界面设计上应以幼儿为中心,把幼儿的各种心理体验放在首位。然而,很多研发人员只重视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过关式的设计原则让幼儿过度沉迷游戏,让教师与家长极为担心。任何软件都是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进步的,幼儿教育软件也应如此,设计者应根据教师与家长的反馈,优化升级软件,以保证软件的界面风格、设计功能等达到用户的期望目标。幼儿教育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图形设计,另一部分是交流互动设计,然而在整个APP市场中,教育类的用户界面设计评分在四星以上的不足10%,这说明教育类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不细致。幼儿教育软件关系到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成长,在设计幼儿教育软件的用户界面时,设计者要考虑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对比目前市场上多个幼儿教育类软件,笔者发现用户好评较高的幼儿教育软件都有一些共同点,如秉承着爱、快乐、自信、梦想、创新五大目标,以及对幼儿进行伦理、心理、脑力、美学、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综合教育。
二、在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今,教育应用软件开始在许多地区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软件走进校园和家庭,已经成为幼儿教育领域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追求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幼儿教育类软件的开发水平千差万别。如何选择一款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软件十分重要,这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难题。如“儿童涂涂乐游戏”软件游戏是一种由儿童进行填色和涂色的绘画游戏,有多种简笔画供幼儿填色,游戏避免了纸质涂色超出画框的情况,采用特殊的涂色技术,让幼儿在涂色时不会出界,而且相比市面上很多款涂色游戏的点击即上色的方式,此游戏需要幼儿擦涂图案才能上色,真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这款软件涂色游戏还有语音播报功能。如为白菜填色时,当幼儿选择绿色画笔就会出现“白菜绿色”的语音提示,让幼儿了解图名及所选颜色。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幼儿教育软件中,是软件研发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设计策略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研发人员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具有文化性、美学性和适宜性的软件。然而,很多幼儿教育软件没有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软件中没有体现诚实守信、尊重师长等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幼儿教育软件的研发人员要在软件设计中多添加成语故事、寓言、礼仪知识等,以适应幼儿教育多方面的需求。如何在幼儿教育软件中渗透传统文化呢?笔者以“宝宝好习惯”软件为例进行分析,该软件中有五章《三字经》,可以让幼儿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列举了一系列的儿童好习惯,如保护地球、说话算话、小心蛀牙等。此款软件没有设计游戏关卡,家长不必担心幼儿沉迷于游戏。要在幼儿教育软件中渗透传统文化,软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软件的适用范围,以及游戏是否会给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在保证幼儿的视力、身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再进行多方面的益智教育,锻炼幼儿的手脑配合能力,才能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情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