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儒家思想的关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儒家思想的关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儒家思想的关键

第1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儒家仁学;和谐;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64-02

护患关系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的人际关系[1]。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可以说,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随之提高。新型的护患关系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短暂的人际关系,还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性的[2]。因此,对护理的质量期望更高。同时,整体化护理的宗旨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即“以人为本”的护理[3]。所以,当今的重点是,丰富护理学科的人文内涵,提倡高度的人文关怀,才是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根本。儒家仁学思想是积极的入世哲学,讲的是做人的学问,其中的道德观获得普遍的认同,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二千多年来经久不衰。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它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骨子里流着的是儒家的血,行为里有着儒家的精魂。儒家仁学思想所传达的是一种朴素的情怀,表现为对生命纯朴的关爱、自我品格的修炼以及着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了非常丰富、符合国情的教育素材。

1 儒家仁学思想的内涵

两万余字的《论语》,“仁”字被提到109次(杨伯峻统计),可见,“仁”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庸》:子曰:“仁者,人也”。许慎说:“仁,人也,从人二”(见《说文解字》)。许慎是从字形上来解字义,这极其形象的说明了仁的本义,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学即人学,而人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4]。在儒家的仁学思想中,“仁”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虽然未对其作出一明确的定义,但却认为“仁”是伦理道德的根本,是构成理想人格的基本条件。

1.1 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用“爱人”来明确指出仁的内涵,说明了仁是人性中的一种共性,是最根本的。《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恰恰体现了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关爱人的仁爱精神。故郭沫若先生把孔子的仁学称为“人的发现”[5]。 及至后来孟子将其范围和对象推广,不仅主张“仁即爱人”,还从爱人到“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种由近及远、由人及物的仁爱学说,既有差异性原则,又有极大地普遍性[6]。儒家“仁即爱人”的观点是一般意义上来说,讨论的是人与人关系,而相互交往的基本前提是关爱人,把他人当自身看待,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性。

从人际交往来说,要实行仁爱精神,体现为“忠”与“恕”两方面。《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对自己要严谨,对别人要宽容[7]。《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处世的基本原则。《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更高层次的规范,更加充分的体现出主体的关怀和意义。其表达的思想都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将别人当成自己人看待,去理解并尊重别人。

1.2 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儒家礼学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纳礼于仁,以礼作为人的道德规范,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之道是仁和礼的统一。体现伦理法则的情感就叫仁爱,体现伦理法则的制度就叫“礼制”[9]。《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复礼”以克己自修为前提,“克己”则以礼仪为归宿,内修与外在规范的统一,便为仁,并且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方面内省修身,丰富自己的内涵,另一方面勤加学习训练礼仪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诸内,形于外,逐渐成为仁德之人。

礼学是儒家的外在形态,是内在的道德情感表现出来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换言之,仁是本,是体;礼是末,是用[10]。《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仁和礼是相辅相成的,仁支撑礼,反过来,礼亦需要仁来充实。

2 儒家仁学思想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价值

2.1立志求仁---热爱护理事业,有正确的从业动机 为达到仁的理想,关键是要立志求仁,有谋求事业成功的最大乐趣。《论语・里仁》:“苟志于仁,无恶也”。人际交往中,行仁的机会何其多,然而,必须是内心自发的,主动想去做的。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就是说,仁”和“成仁”在一定意义上比生命还重要,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和庄严的伦理义务[11]。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既然患者将生命、健康交付于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理应主动“求仁”,把挽救生命、促进健康视为自己本分的职责。必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维护其利益为己任,在工作中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各项操作规程,谨慎、细致、慎独,甚至为了患者的性命及康复,牺牲个人的利益。护理工作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护理人员必须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端正从业动机,尊重、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只有这样,才会有热情的工作态度,在护理这门无涯的学科不断吸取知识,钻研技术,探求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

2.2仁者无伤---培养护士敬畏生命的纯朴情怀 儒家仁学思想的主旨是“爱人”。不过儒家之爱,并未至此停止,“亲亲,仁民”之外,儒家还主张“爱物”,倡导“仁者无伤”,这使儒家仁爱思想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敬畏生命”伦理情怀[12]。《荀子・王制》:“水火生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这是生命的敬畏,对人价值的肯定,认为人是最伟大的生灵。护理工作是为健康服务的,对保障人类健康应有高度的责任感;面对的是人的性命,应有爱护生命的纯朴情怀。《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护理人员有了恻隐之心,才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去体谅、关心病人,对其遭遇、病痛、不幸产生共鸣,以病人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工作和态度,而不是以自己主观、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病人。护士发自内心的爱心,能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焦虑以及提高病人的信任度,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巩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3泛爱众---提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仁爱从本质上看,是血缘亲情的显发和推广,由爱父母兄弟推而及于社会上其他人。对人的尊重,是实施仁爱的基础,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护士情感的核心是“爱”,对生命的爱心和对事业的热爱而铸就的美好的、细腻的情感,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良药”,同时也是实施护理的基础[13]。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以爱敬之心对待病人,不论病人的地位、贫富、病情,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其疾病恢复,从而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发展。

2.4 中庸之道,以仁释礼---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中庸的内容与具体含义,孔子在《论语》中并未做说明,按照后世儒家的解释,“中庸”的“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则是“用”的意思,“中庸”即“以中为用”之意[14]。中庸就是调节好各种关系,是实现和谐的方法,所以,儒家认为仁爱的理想境界是“中庸”。新型的护患关系矛盾、对抗且相互依赖,护理人员若能掌握中庸之道的精髓,协调矛盾,终会取得和谐的护理关系。《论语・季氏》:“不学礼,无以立”。儒家的仁和礼是一个相连的整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为了使他人能够意识到我们心中的所想和情意,就必须有些有形的东西作为生活实践中的媒介[15],而礼就是表达仁爱这个概念的外在形体。据统计,90%以上护患纠纷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在医疗护理行业服务中,面对广大护理服务对象,良好的护理礼仪及修养无疑是一剂良药,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6]。仅仅进行说话等技巧层面上的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应提高的是护理人员的内在素养。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内在,使自己懂得爱,懂得美,懂得社会道德规范,这时“礼”自然可以洋溢而出,有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使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焕然一新,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

总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业务水平及道德操行会从直观和行为上促进或影响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操作、轻服务和人文关怀是普遍存在的现状,儒家文化的仁学精神,对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应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融入,以构建符合国情的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祁玉凤,鱼丽荣.新型护患关系下护理人员的应对措施 [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06(4):24-25.

[2] 祝秋萍.表格式护理记录的创建与应用[J]. 中国护理杂志2007(9):105-107

[3] 胡晓玲.深化“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J].科技信息,2011(2):197

[4] 丛彩娥,杨世谷.儒家仁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3):6-8.

[5]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1

[6] 刁生虎.儒家仁学的普世情怀与和谐世界的当代建构[J]. 兰州学刊,2010(1): 1-6.

[7] 陶肖云.中庸方法论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9.

[8] 李祥俊.明体达用:儒家礼学的当代转换[J].哲学研究,2007(8):40-43

[9] 田莉,樊丽,张蕲等. 试论儒家仁学思想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 护理学杂志,2011,26(8):89-91

[10] 刘颖. 基于儒学的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0.

[11] 刘薇,郑丽霞,陈惠端等.自制悬挂式洗头装置用于卧床病人床上洗头[J]. 护理研究,2011,25(9A):2258.

[12] 胡发贵.论儒家“敬畏生命”的伦理情怀[J].江海学刊,2007(6):37-41

[13] 刘凤丽等.临床护士的素质对患者健康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3):122-123

[14] 姜展鹏.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基于中庸之道的当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94-199

第2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09-01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的高校由于受到传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过多强调方向性,同样也缺乏一定的基础性和层次性,在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上,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中国国情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各个方面,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没有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对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方面的要求不高,教师也没有进行很好地教育,并且在制定相关的教育目标上,也没有进行很好地确定相关的目标和对象,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促使学生养成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分析

1、价值取向偏离

在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生活方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组织上形式多样,同时对于就业形势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元化趋势,这些都给当前的大学校园风气建设带来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教育者要能够特别注重西方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对于我国大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在我国有些大学生对于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的偏离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以功利性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没有和现实进行有效结合

在对我国长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还是显得比较空洞,一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心理上的需要,不仅仅要能够强调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利益,没有很好地注重对于他人的需求,学生在对于目标上普遍出现难以理解,格式化比较严重,教师者对学生的远大理想没有精确到个人,所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在另外一方面,大学生中对于现实中遗留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功效。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显得空洞,缺乏实践性

一方面,教师仅仅是注重对学生的理性灌溉,往往忽视了将理论和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结合,将整个教育主体的学生放在一边,将教学者当成课堂上的主体,这就造成本末倒置。同时,在大学校园管理方面,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是存在着方法单一和封闭的特性,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需求,这主要是由于高校领导者对于实践特征不够重视,一直对以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仅仅是将大学生的最为教育对象来看,这就存在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大学生生活情境,更为致命的是大学领导者都认为是等同于智力发育的认知过程,而教育方法还是局限在大学教师授课为主,没有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也没有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造成大学生和教师没有进行很好地交流和沟通。

在大学思想政治管理方面,考试中的书面成绩成为当前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手段,考试成绩只是作为一项评价优秀的学生的唯一途径,但是这些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显得格格不入,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有效举措

1、加强对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作用

各大高校要能够坚持对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方向,并能够不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对于不断提升我国的教学针对性和高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魅力性。要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重视对于专业教师的素养培训,并能够出版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形成一批优质的教学成果。

2、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对大学生个体认识的重视程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育人”的方针提出后,就体现出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同时,对于“育人”方面的认识要能够加强,在教育内容和方法和以及途径方面都必须要能够以“四有”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养分,要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调整和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能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营造各种思想政治方法,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资源合力。

3、对高校的管理机制创新

要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机制,就必须要能够紧紧围绕学校的实际情况,能够不断解决重点的问题,又能够着重解决好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首先,就是要能加强和健全的党政同管、队伍齐抓共建,从而形成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能够建好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建立,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成学校重点发展的精品课程,集中人力、物力、不断改进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另外,要能够重点考核教师的特征以及工作的时效性,不断完善相关的专业技能准则。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管理机制的创新。

只有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作用。不断强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切实注重做好相关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实现对高校的管理机制创新。同时还要能够建好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的健全,这样才能够不断实现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雪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

第3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语文教学;借鉴;应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儒家思想最早期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有一定的封建传统意义和影响,教育人们从道德的角度看待事物,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和借鉴儒家思想是想教育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家思想有一定的可传承性,在高中教材中被应用和借鉴不仅是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要教育人们能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要以道德的良好品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儒家思想在现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应用和借鉴

(一)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而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传世之作就是《论语》,《论语》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后人称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孔子将自己的儒家思想教育给学生,而学生因为受孔子的言行举止的影响,耳濡目染,也就成就了后来的经典。

(二)儒家思想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为谦逊好学的名言代表,几个人一起,其中必有我的老师,也就是各有所长,要谦逊好学的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如果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而如果不学习只思考就是怠惰,教育人们学习与思考要双重并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儒家思想对后来的一些经典之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屈原列传》以及《师说》中都存在儒家思想的风范。在学习儒家思想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进行逐词翻译,掌握文章的大体含义,然后再从道德修养的角度看待文章,教育学生要借鉴儒家思想和应用儒家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儒家思想的教学方法上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认识更加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儒家思想,学生可以就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发问,这样学生就能够培养爱问问题的好习惯,还能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逐个对文言文的概念进行翻译,让学生掌握大意,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了解说说文言文讲述的道德或者是思想内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受儒家思想的感染。

(五)儒家思想不仅从学习上教育学生要谦逊好学,不耻下问,还从生活上教育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是生活中要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从远方到来,不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六)儒家思想中一个对高中生很有影响的思想就是“克己”,儒家思想教育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应该放任自流,随波逐流,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准则,该做的事情要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克制自己的言行,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能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二、高中语文教材能够被应用和借鉴儒家思想的有效性

高中学生的思想相对其他阶段学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特殊性。

儒家思想虽然对后人的警醒和影响很大,但是很多人还是不能够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思想都不是很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很弱,对文字的接受能力都有待提高,更不要说儒家思想这样比较深刻的思想了,但高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渐进成熟,已经能够克制自己的言行并且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觉悟也很高,高中生学习儒家思想是非常有效和可行的。

三、高中生的语文教材内容的结构符合儒家思想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很强而且完整程度很高,儒家思想能够将精华融入到语文教材中,儒家思想的传承需要巧妙的手段,既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也要有必要的精华文化的伴随。儒家文化会对高中生的一生形成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的性格、人格魅力和思想中都要受到儒家文化的感染,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借鉴和应用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材中能够融入儒家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时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应该被传承的。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应用和借鉴,不仅表现了儒家的文化素质和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以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应用和借鉴表现了儒家思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表明儒家思想也会一直被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娟,教师,现居江苏盐城.儒家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文教随笔.2009年02月第3期第08卷总第136期.

[2]高胜国.教师.儒家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文教随笔.文学创作园.2010年09月第09期第13卷总第247期.

第4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和谐理念;人本主义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无论企业管理方式如何复杂和多样化,人都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整理支柱。这就要求人们在现代管理中注重于人的智力、体力和潜力的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在管理中实现人本化。

任何科学有效地管理离不开深厚的民族文化思想。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许多相融之处。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以及“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社会治理思想对于当今的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所以我们从人力管理的角度去研究儒家思想,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简单来说,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儒家整体和谐理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儒家思想的思维方式主要特点是整体思维,这种整体思维的特点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一种整体管理,也就是系统化管理;而西方思想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分解,无统揽照顾整个局面。从这方面来看,儒家文化的整体思维有利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系统整体理念出发,一向讲究于“和”。如创始人孔子就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都反映了对人际关系和睦的强调。由此可见儒家思想重视人际关系协调和群体和谐,注重个人对集体的贡献。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就非常注重于团队合作,只有合作才是一切企业和组织成长之本。一个企业发展和在市场竞争的成功有赖于所属员工的团结合作,而相互冲突和斗争能毫不含糊地毁掉一个企业。如知名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就凭着职工的团结协作,终于能发展为全国的知名企业。

儒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中庸理念,其中庸的观点是“过犹不及”,也就是主张执中来求和,矛盾的双方实现和谐与统一。儒家思想把中庸的观念看作是人们不容易达到但又不可缺、至善至美的道德理念。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中庸思想具体表现在对员工的选拨、管理以及激励等方面。领导在对员工的管理中,要适度中庸的观念,否则就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以及激起员工的抵触对抗情绪;在对人才使用上,对人才的埋没、小材大用或者大材小用都会造成人才资源上的耗费。

在这方面,美国著名的“彼得原理”与中庸之道就有相似之处。人力管理工作关键就是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在这过程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压抑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讲究制度管理与人力管理的相结合,制度是硬,人力是软,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做到最佳管理,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二、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儒家思想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力资源这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例如儒家思想的“人和”作为一种要求企业员工遵守的伦理规范,能倡导企业建立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员工们和谐的团队精神。如果“人和”思想运用在企业外部环境,则表现在企业关注和气生财与公平的良性竞争、企业与政府和公众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管理思想有相似之处。如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爱民”、“惠民”、“裕民”,在领导对人的管理上,则主张“仁”“爱”理念。用在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上,则是领导要以礼待员工、并且员工之间以礼相待,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互相信用与尊重,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的人本思想用在企业管理上,也就是领导上级对下属员工谦和宽厚,下属对领导忠于职守,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如能把员工看作是“社会人”,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发展员工的潜能,将企业的实现目标与员工的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与员工感情交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三、儒家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儒家思想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仁者爱人”,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突出强调员工的仁爱之心,用规章奖惩制度号召员工团结友爱,使企业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仁”的具体做法是忠恕之道,作为人力资源的领导者,就要以身作则来带动公司的其他员工;在对待别人上,就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团结公司的人员,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点是儒家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导向力的最好说明。

儒家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也有利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如孔子对义与利关系的看法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义与利的抉择上调整好心态,在公私利益冲突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5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儒家思想;企业人力资源;运用

儒家思想是我国重要的哲学思想,运用在企业管理、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它能够调节人的心理还能提升人的内在修养,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儒家思想涉及仁爱、和谐、以及中庸、因材施教等等,核心在于仁者爱人,这些思想在在现代人力资源中被运用非常广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一、试论儒家仁爱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作用

儒家仁爱思想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儒家思想中对仁爱之心和人的价值有重要体现,强调在一切活动中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作用,突出人的价值,认为人民才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倡仁者爱人。人民可以在治国兴邦中发挥积极作用。孟子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可以发现人在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从儒家思想中可以看到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不可代替性。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人的价值。一些企业因为对工作人员不够重视,所以使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利用人本思想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这种问题。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爱护自己的员工,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让员工在企业中拥有幸福感和归属感,由此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1]。

二、试论儒家的和谐思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儒家思想中关于“和”的观念有很多阐释,以和为贵,强调内仁外礼,主要想让人们用一些思想道德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以此提升人们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的和谐相处。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团队在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要着重培养工作人员团队精神,在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提升企业文化,促进团队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综上所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缺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使用[2]。

三、浅析儒家中庸、因材施教、创新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儒家中庸思想与企业的适度管理儒家倡导中庸之道,中庸即适度,不偏不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秉承适度原则,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超越一定的强度。中庸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走极端路线,时刻按照适中的原则行事。这种思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加以理解和应用,对管理者而言,在遇到问题时,要采取适度的解决办法,针对矛盾的根本点,从关键问题入手,减少极端行为的出现,从而顺利解决矛盾。这种思想和理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同时在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做好平衡。中庸指导启迪管理者要适当的放宽自己的管理政策,敢于放权,在人才的使用方面,对不同性格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批评时,也要秉承中庸思想,协调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赏罚分明,提升领导者在员工内心的公平公正形象。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张弛有度,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现[3]。

2.对儒家思想中因材施教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分析因材施教在儒家思想属于一种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教育方法的施用。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性本事善良的,在对人类进行教育时,要对不同人进行不同的分析,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采用灌输式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作为管理者,要对每一个有潜质的员工进行了解,然后在工作中将员工的潜力最大发挥出来。另外企业要重视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素养对其进行指导,若企业只重视对员工的管理而轻视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3.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创新,给人力资源在结构和配置渠道方面的调节作用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创新使用,提倡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启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定期注入新的力量,不断对其进行优化,这样可以让员工时刻保持警备状态,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去陈换新,督促企业用完善的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去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此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儒家思想中重视人的特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的想法和选择,在人才战略调整方面,要保证用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人尽其才”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去武装人力资源配置。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在企业中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气氛,促进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经常长期发展,尤其是外国企业的涌入,使企业管理思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作为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集成的儒家文化需要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我国儒家思想中蕴含多种管理知识,在企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和价值。但是对儒家思想要辩证的去看,不是所有思维都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所以要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接受,对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予以去除,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辉.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2):21-23,49.

[2]梁蕾蕾.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与中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江西社会科学,2012,(2):200-204.

[3]马逾.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7):247-247.

第6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富含非常深刻的管理理念,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儒家思想不断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仁”、“和”、“义”、“诚”和“中庸”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

儒家思想;现代企业管理;应用;价值

一、引言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几千年来被数代中国人所传承、发展,并对中国文明、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依然在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以儒学作为治国安邦之道,实际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向所契合的管理思想。所以,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何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相关的理论原则,合理有效的运用于现代企业中,将不但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的代表有“孔孟学说”,“两汉儒学”等。孔子提出以“仁”修身,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基础上提出“性善”论,推行“仁政”。与孔孟的学说相比,荀子主张强调“性本恶”、“礼法并施”,其理论则更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两汉儒学提出了以礼义治国的主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进一步将儒家思想发展成熟。最终,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从而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现在,有人将传统儒家思想与当前时代特征相结合,并称其为“现代新儒家思想”。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

1.“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核心“仁”作为五常的核心,在儒家思想中,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儒家思想的许多经典著作中对“仁”的解释虽然不甚相同,但是其本质是一致的,即“爱人”。《论语·颜渊》中有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儒家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性人为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可以说,儒家思想本质特征在于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强调一个理念——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便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通过塑造一种氛围、打造传播一种理念,是的组织内的人员思想及步调一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也有人称这种富有人情味的管理为“东方式管理”。方太总裁茅忠群对方太施行的便是儒家文化管理模式,茅忠群认为,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他要求管理者要设身处地的时时为顾客着想,事事替下属着想,方方面面替相关方着想,如此以来,这些人也一定会反过来设身处地的替公司着想,力争创造更大的业绩及成绩回报公司,使大家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局面。员工的个人发展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部分,要把员工的成长放在与企业发展一样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员工的人格尊重、生活关爱和能力培养,用真情打动员工管理员工,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用仁爱的精神营造一个和谐协调的管理氛围。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切实了解员工真实的想法、需求和愿望,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员工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需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让员工积极参与进来,领导和员工互为彼此,互相关心和体谅,企业在这种氛围中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2.“以和为贵”——企业旺盛的法宝《论语》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君子和而不同”。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和”为儒家思想中的基本精神。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即“人和”,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安定和谐、团结协作。“和”在组织中表现为动态的和谐,是企业伦理道德一种理想境界的反映,是企业文化建设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和”不但崇尚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又体现和而不同、的原则。一个企业内部如果和谐融洽,那么全体员工的团队凝聚力便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从根本上说,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营造这种内外关系和谐的局面。当今许多知名的大型企业非常注重团队意识,这些企业平时十分注重团队建设,提倡并实行团队领导与员工的有效沟通。组织企业员工参加拓展训练,各种丰富多彩的业余集体活动,增强企业与员工的亲密度。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员工也能够更理性、更全面的对管理者提出自己的真切意见,达到“共同管理”、“和气生财”“共赢发展”。

3.“见利思义”——企业发展的保证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谋道而不谋食”、“忧道而不忧贫”。“义”是指道德规范,“利”是指“经济利益”,孔子主张,要“见利思义”、“以义统利”,即“义先利后”。儒家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方面,要求将义放在首位,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孟子强调“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上》)。儒家思想重义是毋庸置疑的。对企业内部来说,如何处理好义利关系是企业经营管理要面临的第一大问题。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求“利”,即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从道理本身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唯利是图”而损人利己,是为“不义”,并且最终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长期利益,甚至会葬送企业的大好前程。因此,企业管理中应当坚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原则,将经营谋利与“博施济众”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当然,这并不代表儒家思想是反对“利”。儒家思想中对于富与贵从来不反对,因孔孟都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儒家思想反对的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诚实守信”——企业生存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儒家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曾有云:“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可也”。孟子则把“信”视为儒家基本伦理规范之一,“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也”。诚信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被视为立身立政之本和进德修业之本,因此,诚信的伦理价值一直以来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诚实守信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但是,诚信缺失问题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发展,但却因为一朝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三鹿奶粉”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可见,只有诚实守信,重约守信,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增值企业的无形资产,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中庸之道”——企业管理的精髓“中庸”一词始见於孔子《论语》:“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主张“取中贵和”,是儒家哲学的最高命题,也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方法论。由此可见,孔子的中庸观它源于道德生活中的理论思维,包含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它主张要“叩其两端”、“允执其中”,这是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主张公平、合理、最优。将“中庸”之道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意味着要重科学、讲规则。在团队建设、人际关系、客户关系中要讲究中庸的艺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经营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用道理去套,用理性去解决,经常是行不通的。其次,还要注意说话办事收放自如,进退有节,凡事应把握分寸,留有一定的余地,才能牢牢立于不败之地。最后,管理中要做到文武并用、刚柔相济,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是符合中庸之道的辩证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可以使企业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四、结语在风起云涌的商业巨潮中,企业要赢得战略上的优势,占领文化制高点是极其重要的手段。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就要在管理中赋予其时代的文化新内涵,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促进现代企业能够更加健康、长远、蓬勃的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值得现代企业不断学习和继承发扬,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环.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企业导报,2010(11).

[2]梁梦,毓洁.试论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

[3]黎敏.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4]薛丽.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8).

[5]张秀丽.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价值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6]姚瑶.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商,2013(09).

[7]骆承烈.儒家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中华纸业,2010(09).

[8]闫学军.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价值判断与本质规定及其现代价值[J].商场现代化,2013(07).

[9]孙琪.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01).

第7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 会计文化 儒家思想 影响 传承

1 儒家思想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会计物质文化

会计物质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基础层面,是会计产生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类物质文化产物,包含会计机构和财政体系的设置,会计报告及记账方法,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等一系列的有形的无形的会计硬文化。中国的会计物质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1 成熟的会计机构和财政体系

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流程组成了当代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国历代在儒家文化所控制下的封建王朝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会计机构体系,为现代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的财政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1.2 初步的会计报告和复式记账法

《论语.季氏》中提及“四柱结算法”。 “四柱结算法”核算的基本思想萌芽在后唐之后茁壮成长起来,在此时期,长兴沙洲净土直岁愿达所编的会计报告中也应用了该种方法。该份会计报告内容大致上上分为六个方面:(l)本年度寺院财产的大概请况。(2)“承前账”(旧管)部分。(3)“新附入”(新收)部分。(4)“破用”(开除)部分。(5)本年财物“结存”(实在)部分。(6)会计报告结尾。

1.3 和谐的会计环境文化

几千年来,贯穿儒家思想的一个至始至终不变的特质就是“和”,“和”的原意是“和睦”,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低层次上是化解人际之间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和怀疑,有利于会计人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一以儒家的概括,人不是手段而是目标。“人和”处在显要地位,“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规律。从高层次上看,中国会计文化立足于“和谐”、“礼之用,和为贵”。

2 儒家思想引领了古色古香的会计制度文化

会计制度文化是指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行为模式的准则和标准,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它受到了社会制度的制约,是企业和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协调会计人员与其他会计人员或组织之间的制度文化产物包括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报告组织形式,会计机构的组织方式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制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西方会计制度注重的是“法”制,那么中国的会计制度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改变更偏向于“德”制。

2.1 儒家思想在会计职业道德中体现的义礼观

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应承担着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能,这种职能的实现表现为儒家思想的“义”,孔子提出“见利思义”,“义然后利”即就是要求在执行工作时,维护道义,追求道德才是人生的最高道德准则, “道义”应当放在首要地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董仲舒的义利论指出“正其谊不诛某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中利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的,普通的个人追求的物质利益,一种是划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他认为“夫万人之求利也,如水之走下。”即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性的本然,就像水一直朝下流一般。

2.2 儒家思想在会计职业道德中体现的智能观

“智”在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处在不可或缺的位置,孟子将“仁义礼智”四个思想并提,强调“智”的重要性。智是智慧的象征,人是通过后天的不断教育学习挖掘出智慧,孔子强调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和开拓人的潜质,将人们教育成德智兼备,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人才。

2.3 儒家思想在会计职业道德中体现的诚信观

“会计当而已矣”,孔子的会计思想经众多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结论:第一,价值相当一一用之于不同财物之间的比较,代替和交易;第二,核算相当一一分类无误,计量准确均衡分配,第三,处理得当一一把握分寸,欲速不达过犹不及,恰如其分,止于至信。

3 儒家思想开创了独特的会计精神文化

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上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会计人员的价值准则,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基本性情,并贯穿于会计行为之中。其中价值准则是会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积淀如春风细雨在润物细无声中为中国会计人员营造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3.1 “仁”的思想树立了现代会计的价值理念

中国儒家学派伦理体系思想核心把“仁”作为最高的价值准则,“仁”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看作人思想行为的价值准则。价值准则也是最重要的会计精神文化,具体是指一个会计经济活动的判断系统,对于会计群体而言具有精神层面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确的会计价值准则规范看会计人员的思维和行为。

3.2 儒家思想提供了完备的思想意识

客观公正,公平正义,求真务实是作为一个从事会计的人员必备的思想意识,它们是会计精神文化的必备的一支。

第8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关键词】儒家思想 现代女性 成人教育 发展契合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32-02

一 研究价值

1.中国新时代女性表现出高学历、高追求的特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口之家的增多,女性家庭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自我角色出现冲突。儒家“民本”“宽政”“忧国”“忠君”等思想唤起现代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

2.传统文化的女性被压抑,现代女性的新观念与之冲突

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女性强调“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显然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早已落伍,现代女性更多的是强调以独立姿态立足于社会。

3.成人教育可以化解这一冲突

成人教育即“担负对社会角色的人所进行系统、持续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促进知识、态度、价值和技巧上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女性成人教育有效地结合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女性进行教育,开设各种有意义的课程,开拓她们的视野,让她们认清自身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价值,准确给自己定位,处理好社会角色、家庭角色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使其集中华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和新时代女性的特点于一身,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 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女性的有利影响

传统是人类心灵在岁月的沟壑中慢慢积累而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儒家思想对女性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妇德、妇言、妇工、妇容等方面,即儒家强调所谓的“妇道”上。作为女性,妇女操守“妇道”的重要表现在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从一而终等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庭观念也随之加强。在新的形势下,家庭的发展和稳定,无疑会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于是保证家庭新秩序,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家庭模式,正好适应这一需要。在儒家伦理要求中,子对父母,可以集中到一点就是孝。“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对孩子需要慈,孝与慈能协调父子、母子关系。妻子对丈夫以柔,夫对妻要以和。“尚中贵和”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人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态度。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不善不恶之人之本性,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从人性上来讲,就是人的本源,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在儒家思想中,“中”被视为一条处理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法则和践行标准。人们按照“中”的法则行事就不会犯错误,即“中行,无咎”。在这种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女性应不断地修身正己,按照儒家思想进行品德修养、完善人格。

三 如何有效地利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现代女性

1.开设相应课程,开拓女性视野

通过开设丰富多彩并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让女性认识新时代中传统观念对女性要求的新内涵。贤妻良母是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最高要求和评判尺度。贤妻是妻子要为满足家庭的需要而存在,良母是女性作为母亲应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教养孩子成才。贤妻良母在现代社会仍被认为是评判女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女性不仅对家庭而且对社会都应尽到责任,同时兼顾生活和事业的双重任务。现代女性更多的是看重家庭和事业兼顾,她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工作,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而且在家里也是勤劳苦干、教育孩子。她们既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和工作能力的强者,又是现代家庭的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媳妇。

2.营造弘扬传统儒家思想的社会大环境和重视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

虽然儒家思想对女性要求限制较多,但不乏为现代女性借鉴之处:如强调女性要温柔贤良、夫妻间要举案齐眉、做母亲要有奉献精神等。我们可以通过融会贯通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智慧,教现代女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家庭困惑、战胜性别歧视,从而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也可以开设女德班――将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现代女性的独立、智慧相互融合,教女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家庭困惑、战胜职场性别差异,促进其明确自身定位,即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对女性的品格特征和能力的明确定位。要培养和增强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要引导她们克服自身的依赖性和盲从性,给她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3.提升女性自身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现代女性在生活和事业打拼中,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依附男人生存,精神和经济都不独立,生活不见得幸福;另一种则是精神和经济完全独立的女性,但由于其在工作上和家庭生活中都比较强势,生活幸福的也不多。真正幸福的女人往往是会处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既拥有自己的事业,又能做好贤妻良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和提

升女性自身的修养,培养自身的素质与兴趣爱好,从而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主编.成人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易银珍.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3):43~46

[3]林丹娅.中国女性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第9篇:儒家思想的关键范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儒家思想和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传统的人文精华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

那么,儒家思想在人文教育中可以发挥什么的重要作用呢?

一、儒家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坚韧品质。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钻研学习的内动力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不浓,经常“决心有余,耐力不足”,缺乏吃苦的精神,遇到几次失败就灰心丧气,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所提倡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让学生背诵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通过这些儒家经典,学生可以领略到儒家思想所强调的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让他们在古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的鞭策下继续前行,永不退缩。

二、儒家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懂得“仁爱忠恕、惠及万物”的“大爱”精神。

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对他人表现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淡漠态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教师的教育关怀逆反对抗,对父母的关爱嗤之以鼻,不懂得关心、爱护、善待别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趋向复杂化,一方面本身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学生在各方面展开了暗暗较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为共同度过的三年“和平共处”,明争暗斗的情况使人际关系更加扑朔迷离,表面上“相亲相爱”,可是为了争优胜、争老师的宠爱等相互竞争,不择手段,甚至损人利己。

在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仁”,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就是要重视、尊重人,同情、关怀人;还有“忠恕”里面的“恕”,是不忍之心、慨隐之心、怜悯之情、慈悲之怀。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教立立人,己欲达达人。”意思就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自己想有所树立,就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自己想明达、通达,也让别人明达、通达,推己及人,尽己为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主张把这种仁爱的精神推广到字宙万物,爱自己的亲人,进而爱人类,爱自然万物,这种不分血缘和种族的“大爱”,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核,也成为今天人们尊崇儒家、学习儒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儒家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律己修身、谨言敏行”的良好修养。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下,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师重教,具备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但有的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缺乏辨别力,是非好坏界限模糊不清,对社会上的一些腐朽的东西良莠不分,个人素质低下,缺乏高中生应有的道德修养,如乱讲粗话,乱扔杂物,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人们立志于道,据守于德,倚依于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之中,陶冶与塑造完美的人格。孔子以“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取士,而“德行”列为首选。儒家强调律己修身,重视人格修持,《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养性,道德的自我完善被认为是所有人的根本。苟子说:“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意思就是说,见到好的就要老老实实地藏之于心,见到不好的就要诚惶诚恐地进行反省;己有善行,就要毅然决然地爱护它,己有不善,就要怕玷污自己一样去痛恨它。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内省”功夫。这种内省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要求人们自主自律,自我超越,建立道德自我,树立道德规范。从古代这些伟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学习用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方法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四、儒家思想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高中历史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变革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儒家思想大家中,孔子是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境界分成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强调学贵有恒,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还强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重视复习,主张温故知新。荀子也主张学思行结合,用心专一。朱熹提倡学习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儒家教育思想关于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策略方法的认识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