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业行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银行保险;洗钱;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0-005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0.12
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倾向于自由化、一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保险公司最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但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保险业务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对洗钱风险认识不足,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隐含的洗钱风险不容忽视。
一、银行保险业务基本情况
银行保险业务是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保险业务协议,由保险公司向商业银行提供业务凭证、宣传资料和人员培训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营业场所指导客户签约购买指定保险产品、收取保险费并向客户出具保险单,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按照约定进行代收保险费的划转、费用结算及保险凭证交接等工作。这种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强强联手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简单而便捷的购买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的优质客户资源和信誉,以及密集的网点,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销售,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销售保险产品,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获得更多的收益。随着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业务合作的加深,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其产品、服务也日趋整合化、多元化[1]。
二、银行保险业务反洗钱工作现状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金融机构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时,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在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相互间提供必要的协助,相应采取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根据这一规定,目前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的保险业务协议中基本上都含有反洗钱条款,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工作也基本上通过银行来开展。对于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一般情况下,客户通过商业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时,向银行提供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等资料,缴纳的保险费由银行通过个人账户代为扣收,相关缴费记录由银行保存。而客户通过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的投保单等交易资料以及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等资料,则由银行定期移交保险公司留存。各家保险公司规定的资料移交时间各不相同,如有的保险公司要求银行出单后3个工作日内须移交相关资料,而有的保险公司则要求邮政储蓄银行渠道一个月内交还资料,其他银行由业务员办理交接手续费时随时收回。部分保险公司收回资料后,会借助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客户提供的职业等身份信息进行核查,但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内容仅限于核对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投保险种等,对客户的其他身份信息并不进行核查。保险公司对收回的客户身份证明文件等资料进行扫描存入本公司的影像系统,目前各保险公司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年限一般会长于反洗钱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保存的年限。大部分保险公司依靠总公司开发的反洗钱系统对银保业务进行监测,系统提取可疑交易后进行分析判断,并向总公司报告,少数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银行代销人员协助配合保险公司发现、分析、报告可疑交易报告。
三、银行保险业务中存在的洗钱风险分析
(一)业务人员反洗钱意识淡薄
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工作人员反洗钱意识淡薄,一方面,大多数保险公司业务人员认为利用保险进行洗钱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工作人员普遍认为银保客户也是银行的客户,银行已经对其进行过了解,可以充分信赖银行。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多数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工作人员没有主动去了解客户,即使发现客户行为有异常,也不会从洗钱的角度进行分析,更不会上报。
(二)保险公司对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人员反洗钱知识技能培训不足
2010年,银监会取消了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在银行的“驻点销售”,银行若代销银保产品需要依靠自己的员工,按照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委托协议的规定,保险公司对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人员负有培训义务。但实际工作中,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对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都是侧重于保险产品知识的培训、销售技能的培训、业务品质的培训和保全知识的培训等,很少开展反洗钱相关培训,尽管商业银行对其柜员也会开展反洗钱培训,但保险业务与银行业务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分析报告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人员接受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缺少对保险业洗钱风险防范的知识等,致使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对保险业务中的洗钱风险防范不到位[2]。
(三)银保业务反洗钱内控制度不健全
银保业务中以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尤为热销,缴费以趸交、大额较多,相比其他保险产品存在的洗钱风险相对较高,但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均没有建立针对银保业务的反洗钱内控制度,特别是在委托协议中,有关反洗钱职责内容的规定过于简单,没有明确银保双方在履行反洗钱相关义务方面的具体职责,如有的只规定“双方根据《反洗钱法》等法律要求,相互提供必要的协助,采取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共同推进反洗钱方面的合作”,而没有明确划分双方在反洗钱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银行业也没有尽职去审核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及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不能保证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客户身份识别流于形式
一是商业银行在销售过程中未能充分识别客户身份。银行柜员在保险业务时,往往为了追求业绩而忽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要求,如出于避免刺激客户的心理而主动放弃询问并登记客户真实的身份信息,导致登记的客户身份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未按规定登记客户的职业信息等,或者在未登记客户工作单位的情况下,仅登记客户的职业为经理、一般内勤、职员等,或者不顾客户的真实职业而指导客户均登记为个体经营、职员、公务员等。二是保险公司对银保客户的持续识别流于形式。保险公司在接收银行移交的投保单等资料后,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客户基本信息不完整的,或者同一客户在不同投保单上登记的职业、常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不一致,未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未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致使客户身份识别流于形式。
(五)银保客户缴费方式登记比较混乱
目前,客户的缴费记录由银行单方面保存,保险公司无法掌握客户保费的资金来源情况,如果客户通过银行柜面取现后再直接转存保险公司账户,银行柜面人员站在银行的角度往往会指导客户在投保单上勾选现金方式,并直接将该信息录入与保险公司对接的系统中,导致保险公司系统中记录的客户缴费方式为现金。而对于超过20万元的大额保单,保险公司系统又会将其提取出来作为大额交易上报,但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第九条规定客户与保险公司等进行金融交易,通过银行账户划转款项的,由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政策性银行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关于反洗钱工作有关问题意见的函》(局函[2008]287号)中规定,客户采取将现金交付银行柜面或利用银行卡、存折、支票等支付结算工具,将保费缴入保险公司银行账户的,应视为款项划转情形,而非现金交易。因此,导致保险公司误报大额交易。
(六)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
多数保险公司业务人员认为银保业务客户的缴费都是从银行直接转账的,一方面由于银保产品销售模式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无法对客户的职业背景和经济状况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银行有依赖性,认为银行应该对这些客户的经济状况比较了解,再加上目前技术支持不到位,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因此保险公司在分析银保业务的可疑交易时,不能结合客户的经济状况和购买能力,多数仅笼统的分析了客户的交易目的,如为了投资而投保、资金周转困难而退保等,可疑交易分析流于形式。
四、对策建议
(一)监管部门:整合反洗钱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高效、完善的洗钱风险预防体系
金融机构一直处在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其在反洗钱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同时,金融机构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首要目标的企业,反洗钱监管部门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断优化法律环境,有效整合反洗钱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高效、完善的洗钱风险预防体系,在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
1.完善保险规章制度。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时,金融机构可信赖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客户身份识别结果,不再重复进行已完成的客户身份识别程序,但仍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一)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采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符合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二)金融机构能够有效获得并保存客户身份资料信息”,保险公司希望商业银行机构可以代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至少完成初次识别工作,但银行认为代销的产品属于保险公司,且保险公司仍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在保险业务时,往往为了追求业绩而忽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要求,保险公司在代销过程中属于被动方,在确保“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采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符合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时缺乏可以控制局面的有效手段,而保险公司对银保客户进行全面识别势必大大提高成本,此外,在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完整性、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分析报告的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保险公司在提高自身防范洗钱风险能力的同时,和商业银行通力合作,在这些过程中单靠保险公司一方努力难以取得成效,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保监会、银监会等出台保险业务反洗钱工作操作指引,切实细化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在形成关系时的操作程序,明确双方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相关责任。
2.整合反洗钱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我国现有的可用于客户身份识别的社会信息资源,经常使用到的有公安部门的居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用于核查营业执照的工商网、用于核查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系统等,还有各地的企业黄页网站、企业名录网站等也可查询到客户的登记注册情况、地址、联系方式、企业概况等,为方便金融机构高效快速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建议反洗钱监管部门进行协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客户分散在工商、公安、金融机构等的客户信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使各大信息系统互相连通,实时更新,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
(二)保险公司:提高反洗钱意识,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增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目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银保业务中存在的反洗钱问题,保险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状况,在协调好风险防控和经营发展两项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洗钱意识,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强化反洗钱工作,有效管控洗钱风险。
1.保险公司要加强对本公司银保业务工作人员和银行代销人员有关反洗钱法规制度的培训,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意识及技能,确保客户尽职调查和可疑交易分析工作等各项反洗钱工作取得实效。
2.保险公司要完善银保业务工作中的反洗钱内控制度。一方面,在与银行签订的协议中明确各方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具体环节和内容,细化业务资料的交接流程,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针对银保业务的特点,按照法规要求认真做好银保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充分发挥一线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采取多种手段对银保客户的资金来源、经济状况等进行了解,加强对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信息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留存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好可疑交易的分析、识别工作,增强自身洗钱风险防范能力。
(三)商业银行:加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配合,形成金融业反洗钱工作合力,有效遏制洗钱犯罪(下转第66页)
(上接第58页)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在银保业务这种联合销售的模式下,银行也是客户资金流动的关键环节,而银行系统洗钱风险程度的大小从宏观上直接决定着整个金融体系洗钱风险,为了有效控制洗钱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配合,共享一些信息要素,在协助保险公司做好客户尽职调查的同时,也应协助保险公司做好可疑交易的分析识别,建立相同客户可疑信息交换制度,形成金融业反洗钱工作合力,从而达到有效遏制洗钱犯罪的目的[3]。■
参考文献:
[1]代蓉.银行业务存在问题的反洗钱工作建议[J].时代金融,2011(2).
关键词:社会平安建设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一、三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保险业务数据交换情况
(一)劳合社。一般来说,劳合社的数据系统主要收集保费与赔款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基于不同的用途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准备金监控的数据来自于劳合社业务险种的数据,理赔细节的分析资料来自于交易层面的数据信息。数据系统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各机构收集的来自各个辛迪加的数据。二是来自中央市场数据系统。机构通过劳合社的中央市场网络信息系统收集大量的业务交易信息,形成的报告有:年度辛迪加业务预测报告、季度监测报告、年度偿付能力与准备金数据报告、年度报告等;而中央市场数据系统提供了大约85%的再保险交易信息。
劳合社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联合运作的方式储存数据,在系统设置时考虑使用者的进入权限、数据条目的唯一性及数据系统支持的充足性。数据不仅满足计算偿付能力、测算资本金和准备金、分析赔案的需要,还应满足独立分析中央资本金、准备金充足性以及决定停止再保险合同的需要。
此外,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同规定,劳合社在数据披露时相当谨慎,某一些数据只能优先共享给数据提供者。因此,劳合社更倾向于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与市场共享而不是分享数据本身,而且,劳合社向辛迪加提供的很多的分析报告是不公开的。
(二)法国SCOR再保险集团。该公司是全球第六大再保险公司,拥有比较完善的核心业务系统,系统名称为OMEGA,包含数据库、应用环境和其他软件三个部分:其中,数据库包含10个内容,分别是指引、客户关系、合同(财产险)、大风险合同、寿险个险合同、再保险账户树立、赔款、转分、预估和准备金以及再保险结算;应用环境包含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和竞争研究,其中管理系统包含承保计划、技术预算和管理报告;其他软件包含定价、准备金、自然灾害模拟、文件管理系统(临分、非寿险合同和美国赔款),同时该系统也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比如人力资源系统、财务报告等。
SCOR从分出公司或经纪人获取的数据,整理后输入到OMEGA核心业务系统。OMEGA系统具有很好地分析、定价功能,该系统按照承保年度、财务年度和业务年度分析结果,让承保人和精算师共享信息,共同协作,最终产生定价报告。OMEGA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独有的指引表格、独有的客户数据库、世界范围内的临分累计搜索、世界范围内的个人累计搜索、业务承保后的EGPI和赔付率输入、自动产生最低预存保费、及时的账单余额、自动Acord名称界面、自动将合同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线、临分和非比例保险赔款处理、自动转分、寿险核保系统内嵌入、根据预估进行核算、世界范围内的每周技术结果、标准报告系统。
(三)瑞士再保险公司。该公司在信息化管理上实行全球集中的管控模式,全球只在总部设置信息管理部门。其IT人员多达1200人,超过员工总数的10%;每年信息技术开支约占当年总营业费用的5%左右。
瑞士再保险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其全球数据采用集中管控模式,在苏黎世设有两个数据中心,两套同等配置的硬件设备分别放置在这两个同城异地的数据中心,而且数据互为备份。与此同时,该公司在美国、新加坡都设立机房,存储当地数据,并为全球数据进行备份,做到全球同步更新数据。同时,瑞士再保险公司对全球员工在网页登陆、邮件管理和客户端管理上,严格实行全球统一的管理规定。例如:及时更新垃圾邮件地址,有效进行屏蔽,禁止登陆大部分外网,禁止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拷贝等。这些管理规定在公司内无论何等级别的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如因工作确实需要登陆外网时,要另行申请批准,而且批准权限高度集中。
在数据标准与数据交换方面,瑞士再保险公司充分认识到建立数据标准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建立数据标准可以实现公司业绩增长、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再保服务水平、满足认证要求并有效地控制风险。此外,瑞士再保险公司还认为,建立行业数据标准,需要统一主要的数据元和语言。但由于该公司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建立行业数据标准受到了全球各地区不同的需求、监管环境、市场状况和业务类型的限制。
二、出访体会与建议
(一)现代企业需要高度集中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普遍认为,核心管理的“一体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手段之一。“一体化”包括发展目标一体化、组织体系一体化、制度流程一体化、人事管理制度一体化和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其中,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包括统一的运营平台,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统一的专业管理模块,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统一的统计口径,统一的数据集中管理。
目前,劳合社、SCOR和瑞士再保险都实行信息集中管理。劳合社要求各或辛迪加把数据上传到中央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存贮的是概要信息。SCOR的IT系统是大集中方式,有7个数据中心分布在世界各地,且两两互作备份。瑞士再保险也是全集中方式,有5个数据中心,其中一个为灾备。
(二)高度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先进的理念
三家公司在介绍经验时普遍谈到,信息建设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先驱,就像空气一样不能缺少。只有具备这样的理念和重视程度,IT建设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内各信息系统之间才能相互衔接。三家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如信息安全委员会、业务信息委员会等。公司上下对委员会做出的决定严格执行。例如,瑞士再保险对IT的管理近于“苛刻”,如禁用U盘、禁炒股、禁上很多网站、邮件阻隔等,目的是保证公司信息安全。如果工作中发生了邮件被阻隔等IT方面的问题或需求,公司会及时予以完善。员工从不就工作问题指责IT部门,表现出了良好的协作精神。
(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必须有物质和人才的保证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三家公司每年在IT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占保费收入的5%到7%,保证了公司具备先进完备的基础网络环境、机房及中心数据处理设备等。
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IT技术人员。劳合社拥有100多人的IT队伍,其中维护人员约占30%,功能开发人员约占70%;SCOR也有100多人的IT人员,一半以上是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瑞士再保险公司的IT人才更是多达120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12%左右。IT人才队伍的组成不仅包括计算机专业人才,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人才,如财务专业人员,保险专业人才等。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瑞士再保险公司IT部门下辖8个职能处室,包括市场与产品IT、金融服务IT、财务管理IT、公司管理IT、业务支持IT、管理支持IT、基础架构IT和全球运维IT、在公司治理、业务发展、风险防控、财务监管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瑞士再保险公司信息技术部门分为需求管理和技术支持两大职能。需求管理包括市场和产品IT、金融服务IT、财务管理IT、公司管理IT。负责需求管理的各部门有懂业务的人员,也有懂IT的人员,他们负责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各类业务部门的需求和对信息系统的反馈,将这些用户的业务需求转换成技术需求,从而将业务与技术有效联系起来;技术支持包括业务支持、管理支持、基础架构和全球运维管理。其中,业务支持负责各类业务系统开发,如定价系统等;管理支持负责公司的管理系统或平台开发,如人力资源系统等;基础架构负责网络、安全、数据中心等硬件环境的搭建;运维治理部负责系统与硬件的维护、IT治理等工作。
(四)再保险数据标准化是实现高质量管理和监管的基础
劳合社通过较为完备的IT技术体系的支持,可以获得辛迪加所有详细的业务承保记录,同时,劳合社还依照英国监管规定的报表要求,获得绝大部分所在国家与地区的偿付能力报告、资产负债报告、有关自然灾害状况及其对主要再保险人影响的报告,从而有效掌控全方位的风险状况。SCOR也通过独有的OMEGA核心业务系统,获取完备的数据信息;瑞士再保险则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公司不断走在行业前列。
据了解,瑞士的再保险行业正在研究论证再保数据交换标准,预计两年后标准草稿可以出台。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限制,其数据标准化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还存在疑问。从国家监管当局统一数据标准,规范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层面看,我国的再保险数据标准化建设工作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经指导国内保险公司研究出部分数据标准,更多数据标准草案也已经完成拟订,正在征求意见。
(五)建立国内统一高效再保险市场的重点是加强再保险数据管理和加快再保险信息化建设
“三个缺乏”制约了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
(1)保险公司普遍缺乏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源动力。保险产品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研发阶段有着较高的成本。在开发新产品之前,保险公司的精算人员必须要深入广泛的调研来了解市场的相关需求,搜集并分析整理风险事故发生的数据,进行复杂的精算以确定合理的保险金额和费率。从开发的初始阶段到最后的市场推销等营销活动,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险公司还为此承担着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承保和理赔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保险产品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的特点,保险公司承担巨大成本和创新风险而开发出的产品很快会被“搭便车”的企业模仿,从而市场上会出现较多的替代品。因为模仿者自己并没有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成本,所以他们会采取低价策略,这就使得投人大量成本进行产品创新的保险公司无法收回成本,甚至其所最终获得的利润可能低于模仿公司,长此以往进行创新的保险公司就丧失了创新的源动力。(2)保险市场缺乏有效的创新保护机制和环境。对创新活动进行保护,不是简单地限制模仿,而是要在准确把握保险产品本质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保险产品创新的激励方式。因而对保险产品创新进行保护的难度就显得较大,保护成本也相应的会比较高。所谓的较高的成本,不仅包括采取保护措施所需的直接成本,更是涵盖了因新产品推广受阻给公司带来的业务损失等机会成本。纵观我国的法律体系,在与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并未对新产品的保护问题进行明确阐明,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中也不曾规定保险产品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范围内。创新活动具有类似“公共品”的特征,因而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很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由此造成的利益外溢会使私人利益受损。我国保险市场上创新保护机制和环境的不足使创新主体缺乏足够的外部激励,以上种种都将抑制保险产品的开发活动,导致市场创新乏力,造成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影响和制约保险业发展。(3)保险公司内部缺乏充满活力的组织结构。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权一般集中在总公司,高度的集权和控制使得各级机构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业务前线与总公司产品开发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缺失造成基层一些好的需求或产品改进意见无法及时传递至总公司。因此消费者就会感觉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和市场需求脱节。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各省级保险公司拥有相对独立和自由的产品开发权,但由于许多省公司创新的保险产品在市场上反应状况一般,甚至造成亏损,影响到了总公司的偿付能力(比如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在此之后各家保险公司的总公司便收回了省级分公司产品设计开发的权力,至此省级分公司只负责营销总公司设计创新的保险产品,而没有自主创新的权力。但事实是这种自上而下以总公司的精算人员为主导、远离市场需求的险种开发模式是制约保险产品创新的直接原因。保险产品开发流程包括产品创意可行性分析、开发报备以及投放市场等环节,其中产品创意的优劣至关重要,产品开发人员只有及时掌握市场的真实需求才能够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而各省级保险公司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与客户进行直接接触,因而他们往往能够真正地了解到客户的保险需求以及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缺陷,所以他们的创意才是更接近市场的真实需求。
“三个转变”促进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称,由于投保率偏低,使得这场海啸大难,理赔金额也会低得离谱。初步估计,约在数亿到五十亿美元之间。而2001年美国9.11恐怖攻击保险理赔金额是370亿美元。
标准普尔(以下简称标普)的一份分析报告亦称,南亚及东南亚发生的世纪海啸,对区内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香港及台湾的保险公司影响不大。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受灾地区保险市场并未发展,同时保险渗透率低。
据瑞士再保险有关数据,2003年美国人每人平均共缴付保费3638美元,但印尼平均每人只缴了14.5美元。
保险股受挫此前曾有媒体认为,本次海啸将给全球保险行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导致行业“洗牌”。但标普提出相反意见认为,目前估计保险公司会因海啸而亏损言之尚早,市场一般估计整体保险索赔不会高于100亿美元,远低于受灾地区经济损失。
标普表示,本次灾难的保险索赔将对灾区保险市场在去年及今年的业绩带来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不会太严重,对全球再保险市场影响更不会大。
全球最大的两家再保险商——瑞士再保险公司与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表示,现在就损失进行评估还为时尚早。尽管估算赔付规模并不会非常大,但因赔付额不明朗,两家企业的股价联袂下挫。在苏黎世市场交易的瑞士再保险股票跌幅为1.8%,而在法兰克福市场交易的慕尼黑再保险则下跌了1.6%。与此同时,尽管市场人士表示,美国保险商基本没有受到亚洲地区保险损失的冲击,但投资者依然态度谨慎,美国众多保险类股纷纷下跌,其中美国国际集团(AIG)跌幅达到0.9%、再保险公司ACE下跌了0.6%、XL资本公司的跌幅为1%。理赔规模有限保险业人士认为,虽然此次海啸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但保险公司对受灾地区的赔付金额可能不会超出美国佛罗里达州遭飓风袭击后的赔付金额。“查理”和“伊万”两次飓风让保险公司拿出了70亿美元的赔付金。
相比较而言,2003年孟加拉的人均保险金额(不包括人寿保险)仅为70美分,印度为4美元,斯里兰卡为7美元,印尼为8美元,泰国为27.6美元,马来西亚为87.2美元。而在美国,2003年的人均投保金额(不包括人寿保险)则高达1890美元。美国纽约保险信息研究中心指出,在受灾严重的一些国家,地震保险投保比例非常之低。保险意识的淡薄,将极大地影响受灾地区的重建进程。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受到海啸侵袭,但保险公司所承担的损失将十分有限。因为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并未深入内陆,而且在大多数受灾国,地震、海啸风险并未纳入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之中,这是非常不寻常的做法。
保险业人士指出,由于印度洋地区此前从未遭受过如此大的损失,保险商难以进行快速评估。估计此次灾害保险赔付金额的确定工作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中国保险商练兵虽然在海啸中受困的中国公民数量不多,但国内保险公司依然迅速拉开了救援网,这场灾难也为中资保险公司启动全球救援练兵。
据了解,国内各保险公司构成的一张全球救援网迅疾撒向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4小时全天候搜索灾区客户。在获悉外交部统计情况的第一时间,中国平安立即启动全球急难援助系统,成为首家向海外遇险国人提供救援的中国保险公司。
据悉,作为保险公司的一项增值服务,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已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四个国家启用95511全球救援专线,24小时接受客户报案。目前,与中国平安开展合作的当地国际救援机构正随时待命,一旦接到报案将立即就近派出医疗救援小组、救援专机,为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救援与医疗转送回国服务。
同时,平安保险全球急难援助机构还向泰国普吉岛、马尔代夫等中国游客集中的地区派出了医疗专家小组,主动联系当地医院及使馆搜寻可能出险的客户。
平安人寿客服部负责人张雪莲提醒,投保了平安任何一种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都有向平安寻求急难救援的权利。据了解,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也通过国际合作向客户提供全球急难援助服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此次灾难并没有造成大量中国内地游客的伤亡,因此对国内保险公司的影响不大。记者从北京、上海的一些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尚未接到当地旅行社有关此次海啸的理赔申请。
保险专业人士表示,此次由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游客人身与财产损失,均不在“旅行社责任险”的赔偿责任之内。据介绍,“旅行社责任险”主要针对由旅行社造成的游客损失与伤害进行赔偿,而地震海啸一般被写入该险种的免责之列。
风险评估技术常用的工具一般有渗透测试工具和脆弱性扫描工具。渗透测试工具一般常使用人工结合渗透测试工具进行,常用的Web渗透测试工具有IBMAppScan、AWVS、HPWEBinspect,通常需对漏洞进行人工验证,以确定漏洞准确性。脆弱性扫描工具主要用于评估网络或主机存在的系统漏洞,常见工具有Nessus,能对主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进行扫描并形成脆弱性报告。此外,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除了利用上述工具来发现系统风险外,还需要利用系统现有数据来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分析,这其中常用的手段有:入侵检测日志分析、主机日志分析、应用系统日志分析、主机/网络检查表等。
风险评估流程
1总体流程
根据风险评估中包含的各个要求,要分别进行实施,整体的风险评估流程如图3所示。
2风险评估准备阶段
通过做好准备工作,能够大大提升风险评估的效果,降低项目实施风险,该阶段是风险评估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准备阶段一般应包含如下工作内容:明确风险评估范围、确定风险评估目标、组建项目团队、设定系统性风险评估方法、整体风险评估方案获得高层批准。
3资产识别阶段
资产识别主要针对现有的信息资产进行分类识别和描述,在识别的基础上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其进行赋值,确定信息资产的价值,作为影响分析的基础,典型资产类别可以分为: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安全设备、物理环境、业务系统、数据、文档、组织和人员等。
4脆弱性识别
脆弱性评估常被称作弱点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工作,通过脆弱性评估能够发现信息资产存在的弱点。弱点是资产本身存在的,它可以被威胁利用、引起资产或商业目标的损害。弱点包括物理环境、组织、过程、人员、管理、配置、硬件、软件和信息等各种资产的脆弱性。脆弱性分类可分为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其中技术脆弱性又可以细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5个方面。
5威胁识别
威胁可以通过威胁主体、资源、动机、途径等多种属性来描述。造成威胁的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威胁的动机,人为因素又可分为恶意和非恶意两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界不可抗的因素和其他物理因素。威胁作用形式可以是对信息系统直接或间接的攻击,在机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等方面造成损害,也可能是偶发的或蓄意的事件。对威胁识别的简单方法就是对威胁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威胁,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将威胁识别分为以下几类: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影响、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越权或滥用、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泄密、篡改、抵赖等。威胁分析方法首先需要考虑威胁的来源,然后分析存在哪些威胁种类,最后做出威胁来源和威胁种类的交叉表进行威胁赋值。
6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中要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3个基本要素,每个要素有各自的属性。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可以是威胁主体、影响对象、出现频率、动机等;脆弱性的属性是资产弱点的严重程度。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含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同时包括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等不同的技术层面,但根据保险行业的特定需求,总体定位在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方面的技术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1)信息资产的调查,主要针对网络拓扑,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等。
2)网络架构弱点评估,针对目前的网络拓扑图进行弱点分析。
3)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系统弱点评估,针对设备目前的系统配置进行分析,确认其是否达到应有的安全效果,结合渗透测试的手段。
4)现有安全控制措施,通过分析目前的安全控制措施,综合总结网络架构和设备的弱点。
5)整体网络威胁和风险分析,综合分析网络中面临的威胁和可能的风险,形成总体安全现状。
6)建议安全措施和规划。根据风险评估的成果和建设目标,形成建议的安全措施和时间进度,建立1-2年的信息安全规划。
项目实施成果
根据以上工作内容,项目的最终成果包括:
1)信息资产清单和分析结果。清晰明确系统和网络信息资产,明确其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安全目标,同时确定资产的重要类别;必要时可以建立内部的信息资产库。
2)系统和网络脆弱性报告。明确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网络结构和安全设备可能存在的弱点。
3)系统和网络威胁报告。根据已有的弱点分析目前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威胁发生后对业务、系统和网络造成的影响。
4)安全现状报告。基于风险的安全现状总体分析报告,明确目前的网络安全风险。
5)建议安全措施和规划。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后期进行系统建设的安全控制措施。
结语
第一,加强保险防灾宣传、咨询工作,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第二,积极配合社会上专门的防灾组织,开展各项防灾工作。
第三,对重点保户进行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深入重点保户进行实地安全检查。
第四,条款制约与费率优惠,如在投保、续保中规定无赔款或防护好的优待、有赔款加费;规定免赔率或免赔额;对经常发生保险赔款的保户,在投保时拒保。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市场竞争不激烈,每年保险公司对防灾防损的工作是比较重视的,针对重点企业单位,每年都会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其标的物所在地进行防灾防损检查并向被保险人出具整改报告,要求限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在发生保险责任风险后将拒赔或比例赔付。
然而随着保险业主体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防灾防损工作在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个经营计划中的占比越来越小,各家主体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基本上都将注意力和资源配置在销售及理赔服务上,而处于业务流程中段的防灾防损工作却变得似乎可有可无。笔者认为正是目前忽视了针对主流险种和重点企业的防灾防损工作的开展,因此全行业的承保利润一直处于微利情况。反之,如果切实地开展了防灾防损工作,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及与被保险人的配合等几个方面的统一,那么为保险公司的赢利能力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就以昆明地铁工程保险为例,由于在承保之初就拟定了防灾防损实施计划并贯彻执行,承保三年以来,迄今为止赔付率仅15%,创国内地铁工程保险效益最优的佳绩。同时,也使国际著名再保险公司诸如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英国劳合社等,自从2003年上海地铁4号线5亿赔案发生后,不再接受中国地铁工程保险进入合约再保险合同后,看到昆明地铁的防灾防损工作落到实处,效益可观,于是纷纷赴昆实地考察,争取再保份额。
昆明地铁工程保险赔付率低与扎实的防灾防损工作密不可分。防灾防损工作的要点有以下几条:
第一,地铁共保体专门按照各自的承保份额比例划拨专项防灾防损资金并提供了查勘车辆。
第二,共保体成员单位选派具备工程学基础的理赔人员组成由保险经纪公司牵头业主方认可的全日制防灾防损工作组。
第三,在进入正式进入防灾防损工作前,专门进行地铁工程施工风险方面的培训。
第四,坚持每天上工地,排查风险隐患,撰写工作日志并定期向施工方提交整改报告。
这些工作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将防灾防损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利益各方的共赢。
反过来,云南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保险在近8年来的承保过程中,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亏损经营。究其原因,没有有效地防灾防损工作是最根本的因素。在这些公路的承保过程中,保险公司都是在被动的接受风险,平时没有派驻防灾防损工作小组进行日常巡检,而出险后又因为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的理赔人员或聘请的公估公司无法及时到达第一现场等原因,造成无法准确核定损实,以致赔款数额巨大,同业主方争议不断。经营状况的不佳必然造成再保人对再保份额接受有限,风险无法转嫁,保费自留比例过高,一旦赔付率高企就造成无法盈利。
通过以上正反两个例子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在目前竞争激烈,保费充足率下降的情况下,重新重视防灾防损工作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手段下,如何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在工作流程上,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承保前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对保险标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标的,要求被保险人整改后方可承保,从而有效降低标的危险程度,确保风险可控。
第二,保期内防灾检查。在保期内定期开展防灾防损检查,建立防灾档案,为客户提供安全提示和自然灾害预警,协助和督促客户整改隐患,完善防灾设施和制度。
第三,出险后协助施救。客户出险后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及时处理残值,避免贬值或二次损失,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被保险人和保险产品,还应该有一些差异化的做法:
第一,集团客户的防灾防损工作要点:
一是建立专人负责制,建立防灾防损工作日志记录,寻求客户的理解,揭示防灾防损工作对客户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定期向被保险人提交安全分析报告,制定防灾防损计划。
二是与气象部门建立长期互动机制,实时关注暴风、暴雨等恶劣风险发展动态,发现破坏性天气状况后,第一时间通知被保险人提前做好应对大面积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设立专项防灾防损基金,用于为被保险人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防灾防损及保险理赔重要事项的培训宣导,并在合理范围内为被保险人配置一定的防灾防损器具。
四是针对国家重点关注和安全隐患突出的行业企业,要联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安监部门进行检查,并对防灾防损工作到位的被保险人在来年的保险费率上给予优惠同时设立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进行奖励,推动政府、企业都重视防灾防损工作。
第二,分散性客户的防灾防损工作要点:
一是注重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在平面媒体上定期开辟安全防范知识的专栏,扩大覆盖面,长期坚持,使之对分散性客户达到潜移默化的防灾防损提示作用。
二是利用新技术媒体(诸如微信、微博、短信等)通过图片、动漫、视频等方式将具体案件实例,安全防范措施,理赔注意事项等传递给客户,吸引客户加以关注。
三是赠送理赔服务手册,简明而要的将风险防范注意事项及出险时的办理流程一一列明,使客户在日常出险时及时查阅,同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降低事故风险的损失程度,给予分散性客户在出险后的及时援助。
然而,作为公司战略的有效辅助,很多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却受藩篱所限,无法顺畅实施和发挥作用。虽然预算管理在制造业企业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一项管理工具,但在保险行业,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那么,保险公司该如何做预算管理呢?带着这个疑问《新理财》记者采访了大童保险销售有限公司企划财务部总经理刘念平。
《新理财》:您如何看待保险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否结合保险业的情况具体诙谈?
刘念平:我国保险业1982年恢复营业,保险企业基本上还属于弱质企业,在整个行业群中属于起步阶段,尤其与外资保险企业相比,各方面实力、竞争力相距较远,整体管理水平相对不高,急需精细化管理。此外,保险公司除具一般工业企业经营中的共性问题外,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比如人员流动性大,销售产品为有形的合约形式。再者,由于行业历史较短,相关配套措施、外部监管不尽完善等不足,使得保险企业存在着很大的经营不稳定因素和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行业目前以销售费用的竞争方式经营,风险极高,很多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当前保险行业各个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可以减少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保险公司可以把当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缩短完成阶段性预定目标的时间,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此外,今年是保险行业转型的关键年,改变粗放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以上因素,无疑要求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工作上更加审慎。
《新理财》: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有什么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如何具体实施预算方案?
刘念平:保险企业是通过销售保险产品获取收益的金融类企业,经营的产品是―种无形保障。区别于其他企业,保险公司不需要制定产品生产质量的定性标准,经营效果也主要是通过各类数字指标反映。因此,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指标就是分类、分项的量化的指标。
此外,受限于风险、意外等的不确定性因素,保险公司的变动成本很多,比如佣金、费、续期服务费、理赔费等。因此,成本变化很大。所以,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的核心就是成本管理,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产生成本的原因和过程厘定清楚,分解各个过程和细节,明确影响支出要素,提高成本使用效率。
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公司来布局全国,在预算管理方面,总公司要对分公司集权管理,分公司在预算内执行计划。但在考核方面,不适合像制造业那样采用联动考核机制。这主要是因为各中支公司业务发展不均衡,开业时间不一致,业务质量不同,如果全面执行总公司的政策,就会出现混乱。例如,总公司按赔付率72%来下拨费用的话,会出现赔付率较高的中支倒欠分公司已拨的固定费用,而对于赔付率低的中支,则分公司拨付的资金不足。并且各中支赔付率月度变化很大,兑现费用难度加大。
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主要的考核指标。比如:对于新成立的分支机构,重在考核其业务拓展能力;对于业务发展不均衡,发展曲线时高时低的分支机构,重点考核偿付能力和经营水平(保费收入计划完成率、结案率、综合赔付率、未决赔款准备金率等);对于发展比较成熟,业务经营稳健的分支机构,则重点考察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考核体系中,利润贡献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权重则应该相应增加。
《新理财》:对于很多保险公司来说,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部门参与编制时不认真,执行时有诸多意见;考核和预算两张皮;认为预算调整浪费精力,而且很多情况无法预判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怎么解决呢?
刘念平:个人理解,预算编制不认真、考核和预算分离这两个问题的出现,反映的是公司执行力的问题。如果公司存在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那不光预算管理这个领域,其他管理领域也会存在相应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应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明确预算的定位。一般来说,预算的定位要着眼于业务操作各个环节,控制的同时主动与业务发展步骤和企业战略导向相吻合。因此,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应部门应该寻求企业高层的支持,寻求上上下下的统一,进而达成共识。其次,在明晰预算的定位之后,要围绕定位,着重解决企业内部的沟通问题,使沟通机制顺畅。这个沟通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财务部门要首先进行内部沟通。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财务部门要先在内部统一意见;第二,与非财务部门和单位沟通。对于预算管理,切不可一个部门“关起门”制订方案并强制执行,要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各个部门沟通好相关事项,如预算编制的理由是什么,逻辑是什么,标准是什么,然后再综合各个部门的反馈意见,作出适当调整。
依据企业规模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预算制定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初创型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每个部门沟通协调,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成熟企业,每年的编制应该是一个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往复过程。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先上报预算,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要进行整体汇总,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目标。预算要做到两点:一是符合战略要求,二是符合各部门需求,要在这两者中找到平衡点,这是一个博弈和争论的过程。
《新理财》:在和各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会不会存在某个部门为了资金充裕而多报预算需求的现象呢?
刘念平:这个情况是有的。但作为预算编制的主导部门,首先要进行市场的调查研究。明确同―项费用的行业平均水平,对各项预算的标准要有一个参数或者说标准值,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预算松弛的现象。
如果预算编制合理并达成共识,那么,后续执行就会顺畅很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企业要营造一种氛围,以提高大家对预算的重视度。这就需要“胡萝卜+大棒”的管理艺术。除却预算考核机制内的奖罚分明、不搞特殊情况外,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和个人还要得到表扬,执行差的部门和个人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倡导企业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预算调整,是预算中很重要的一环。预算的目的并不是将各项数据完美精准地呈现,而是帮助企业按照既定发展路线走下去,帮助企业适时“纠偏”。我们编制一个滚动的战略规划,强调的是企业内部行为,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等。但无论是战略还是预算,都要适应外部、内部环境的变化。这可以保持整个管理机制的生命力。当然,预算调整不能频繁。应尽量避免因工作中的问题而调整预算。
在调整预算过程中,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企业的预算受很多条件的约束,并非在成本或人力上进行简单削减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市场变化,重新确立目标,然后和最初制定编制一样,进行循环。当然,财务管理人员也应伴随经营目标和思路的调整,适时研究相应的财务政策,使得财务管理具有前瞻性,与公司战略方向相匹配,以减少预算调整的次数。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公司高层对预算管理不重视,甚至带头不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第二,公司非财务部门对财务知识不了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层的支持和财务知识的全员普及。在大童保险,预算管理是高层主导,全员参与,已经上升到董事会议案的层面,而且在预算编制的沟通过程中,也对相应的知识做了详尽阐述,所以大家不存在什么争议。另外,对于,总公司来说,对分公司财务管理的指导不能仅仅体现在对现金的控制和财务人员培训的层面,应基于财务口径将公司管理理念贯穿于全公司,使得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递掌握,形成自下而上的分析报告,以具体的管控手段作为对分公司的引导路径,为分公司提供决策依据。
《新理财》:大童保险的“扁平化”管理在业内广受关注,这个“偏平化”具体是怎样的?对预算管理有什么好处?
关键词:能源企业;保险管理水平;对策
一、是否应保险集中管理应视企业自身情况确定
现阶段下,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发展的地域往往处于发展中国家,并且多处于合资股东而非控股股东的地位,往往由外国公司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和作业,中国企业最有效也只能通过履行合资/合作合同中条款的权利义务内容来参与到公司的运作中,尽量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海外企业往往非常重视保险管理,中国企业履行合资/合作合同中保险条款的能力往往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会体现在保险管理理念、保险管理集中度、保险管理工具的运用等方面的不足,有些情况下甚至由于谈判人员保险管理水平不足,导致签订了丧失自身合理权益的合同条款。全球化使得中国企业需要与外油企同等水平的保险管理对话,没有集中管理,没有专业化人才,没有自保公司和OIL等管理工具的运用,不存在平等谈判、协作可能性。因此,跨国经营的大型石化企业,应尽早执行保险集中管理。但对于经营范围限于国内某个省或作业区块的区域性石化企业,执行保险集中管理可能带来的更长的管理链条,更繁琐的保险采办手续,如果企业保险资源无法形成规模优势,也很难和保险市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开展保险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二、建立保险集中管理体系建议采取的工作措施
1.架设科学的保险管理体系
石化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必须妥善进行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稳定财务报表,这就要求设立专部门专处室专岗专人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要在公司上上下下贯彻建立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风险管理人才,进而建立专业保险管理团队。应在高管理权限部门明确保险管理职责,专职负责风险管理。总部可设专岗,下属单位可设专岗或兼岗。保险管理组织架构应符合企业特点,一般只有业务上的指导权。辅助企业决策;拟定保险管理计划,从事风险查勘和检验的组织;可以从保险管理专业角度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2.建立一整套保险管理制度
2.1总括保险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保险实施集中管理,保险集中管理所辖的单位/公司范围和保险业务范围。应明确保险集中管理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设立了自保公司,应明确规定自保公司运用策略。2.2保险采办管理制度:应规定详细保险采办流程及保险采办的类型,规定保险采办计划、申请的时效要求。应将可能安排的保险业务进行穷举分类,对各类别保险业务使用的保险采办方式进行规定。对保险采办供应商及保险方案的评选方式、评议流程、操作步骤、审批流程及批准权限设置进行详细的规定。2.3保险供应商管理办法:明确保险供应商分类原则、准入条件、周期性(一般为半年度和年度)评估方式和操作流程、退出机制。应对各工作环节规定详细的权限设置和操作指引。2.4保险索赔管理办法:规定对于各类不同的赔案的处理流程、各相关方的职责分工、索赔推动开展思路、各环节和流程的工作时效等工作指引。按照索赔金额或险种,规定赔案结清工作时效。
3.实施保险的集中统一管理
从集团效益最大化出发建立集中统一的保险管理模式,由集团统筹保险资源,管控风险、节约和稳定保险成本。产生规模效益,实现与保险供应商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往往可以将集团内类似风险打包成一揽子进行投保,作为保险集中管理的抓手,在保险安排方面启动保险管理工作。识别、衡量可保风险,综合考虑保险成本;确定科学投保价值;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设置适宜的风险自留。避免企业内部风险决策权分散,杜绝各部门和各所属单位本位主义。保险管理清晰明确,达成有效管控风险、节约稳定保险成本、提高保险索赔成效、与保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有效应用并发展自保公司的保险管理目标。
4.积极主动管理风险
现代石化企业早已经历并超越了被动的保险市场卖什么就买什么产品的初级保险管理阶段。这种被动管理风险的阶段,很容易受制于商业保险市场的波动,无法控制保险成本,无法确保风险的有效转移。现阶段,石化企业要积极主动的管理风险。充分了解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后,做出最利于己的决定,设计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最大程度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为解决企业的风险转移方案提供支持和服务。应从集团层面整体规划、下属单位层面具体实施,识别风险暴漏值,量化风险承受度,确定适合公司的风险与保险自留额方案。企业的可承受风险值为对净利润或每股收益影响不超过一定比例(3%--7%)的数值。该值为企业免赔额的上限。例:某公司某年的净利润为10亿元,假设该公司的风险忍受度为3%,则,该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为10亿元×3%=0.3亿元。企业免赔额最高可设定为0.3亿元。在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内,保险免赔额应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保险市场的价格水平(或保险市场愿意提供的免赔额条件)调整。例:公司可制订某险种统一的免赔额,也可根据各投保项目分别制定免赔额,如财产保险一般在平均单一风险单位价值的5%—20%之间,船壳险的免赔额可参考的范围区间为船舶投保价值的0.1%—10%,责任险免赔额一般在责任限额的0.1%--1%之间。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短中长期计划;跟踪保险市场,及时调整保险投保策略;向保险市场展示高超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从保险市场获得与风险管理水平匹配的优惠费率;与中国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投保理赔事务的顺利完成。研究加入OIL组织的可行性,如所属资产当地原保险可大比例分保给自保公司,且公司规模属于非超大型,公司资产风险状况属于中等水平,可考虑加入OIL石油互保组织。
三、建立并运用自保公司
对于能够实施保险集中管理的我国石化公司,均应尽早设立自保公司,且应建立资本金雄厚的自保公司,否则自保公司运用起来处处因承保能力不足而被掣肘。国际石油公司中,大部分都设立了资本金雄厚的自保公司,并以自保公司为中枢建立了高度集中管理的全球保险管理体系。企业规模发展的足够大时,如壳牌、bp选择退出所有商业保险市场,包括OIL石油互保组织,完全由自身的自保公司承保、运营自身风险。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石化企业自保公司运营中追赶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四、建立畅通健康的保险服务体系保险集中管理并非只管不理,保险管理人员不能机械执行保险管理制度,只是履行保险集中管理的权力,粗暴的将保险安排的权限收归总部,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妥善处理投保单位、保险市场、自保公司各方面和谐共处关系,建立完善的配套保险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应通过建立上下联动,充分运用外部资源的保险服务体系,达到及时发现保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保险安排策略,投保单位满意的保险集中管理目标。可参考的工作思路是,由保险集中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良好顶层设计,安排保险公司在出具保单的同时,一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向投保单位出具保险服务手册。服务手册中应逐项规定保险有效期间内,保险公司将向投保单位提供的保险服务内容及服务时间计划,还可以列式保险公司服务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出险后索赔应采取的工作步骤及应准备的索赔资料等。并以保险服务手册承诺的服务内容为核心基础,建立年度保险供应商服务水平量化评比,量化评比标准应逐服务承诺内容列明加减分标准,并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多档考评结果分数线。根据保险服务水平量化考评结果,可向考评结果优异保险供应商倾斜保险资源,向考评结果不理想的保险公司商适度撤回保险资源,从而提高保险供应商对服务水平和投保单位满意度的关注程度。
参考文献:
[1]杨东燕.保险集中管理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J].保险研究,2011,2(2):104-107.
[2]王晓红.为石油企业保险[J].中国石油石化,2012,13(13):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