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话传说范文

神话传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话传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话传说

第1篇:神话传说范文

余音绕梁终不绝,曲罢引来凤凰鸣。

豆蔻年华玲珑姿,楚楚动人长深宫。

情窦初开心烦乱,欲觅金龙配玉凤。

八月十五夜赏月,望月坠泪奏玉笙。

蹙眉低目断续舞,无限幽怨藏心中。

转曲换韵音幽咽,忽闻天边传箫声。

品箫仙子乃仙史,隐居太华伴清风。

闻笙和箫表思慕,未成曲调先有情。

响彻霄汉遏流水,雕龙冲天祥云生。

白鹤捷报山中信,金童引路赴秦宫。

银汉月圆人亦圆,相亲相爱定终生。

第2篇:神话传说范文

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禹除相柳的神话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相柳简介相柳,又称相繇,上古凶神。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它喜欢吃土,一次就能吃下九座小山;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土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妖魔。现在,相柳是游戏中的一种魔兽。

二、禹除相柳传说故事在帝舜的主持下,人们举行了庄重的祭祀仪式,上告天帝,下达鬼神,祈祝成功平定洪水。

仪式之后,禹率领众神和民众正式开始治水。他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新的治水策略:顺着水性和地势,以疏导为主,以堙堵为辅。

为此,禹把整个治水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他让应龙负责导引江河主流的洪水;让群龙负责导引江河支流的洪水;让火正伯益焚山烧泽,驱散猛兽毒蛇;让玄龟驮着息壤跟随自己和众人,填平深沟,加固堤坝,垫高人们居住的地方。

由于分工明确,方法得当,治水工作从一开始就进行的很顺利。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可是,这却惹恼了水神共工,因为洪水是天帝命他降下来惩罚人类的。虽然如今水势已经无法控制,但却使他威风八面,享尽人间的供奉。禹治水居然不通过他,那还了得。水神共工决定给禹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共工运用神力,把刚刚平静一些的洪水又“振滔”起来,一直淹到空桑——大地极东的地方。中原一带,重新变成泽国。他又让自己的下属相繇破坏已经建好的治水工程。

三、禹除相柳记载《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第3篇:神话传说范文

论文关键词:仡佬族 神话传说 生态伦理思想

“仡佬仡佬,开荒辟草”。仡佬族作为贵州土地的开拓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悠远古老的濮、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民族语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歌、童话、寓言、谚语、谜语等。尤其是神话和传说,仡佬人通过它解释万物,总结经验,传授历史,辨别是非,表达愿望。在不断的传承中,神话传说逐步被深化,战胜自然的神灵,开荒辟草的仡佬先民,惩恶扬善的英雄人物,无不被颂扬,并成为了仡佬人的理想追求。

仡佬族神话传说可分为五类:开天辟地、战胜自然、与其他民族的斗争、发明创造和伦理训诫。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处处闪烁着哲学的光芒,蕴涵着仡佬族民族精神。仡佬人认为天地万物均是神物所造,对生存环境,仡佬先民有惊叹、有恐惧,更多的是敬畏和警觉。他们祈求神力战胜它,然而也警示同族人必须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反映出仡佬人与自然万物共同诞生、共同生存的整体生态观,因而形成了仡佬族自己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袁鼎生等主编的《生态审美学》将生态美分为自然生态美、社会生态美、自然社会系统生态美。自然生态美指生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所产生的美,社会生态美指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及社会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美,自然社会系统生态美指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所产生的美。我们对仡佬族神话传说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生态伦理思想可归纳为三类:重生意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和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

一、重生意识

仡佬族认为自然万物一切皆有生命,所有生命皆是神物所造。因此,对大自然生命必须万分崇敬,对个体生命必须珍视,这是他们对世界朴素的认识。

仡佬人的生命观里先有天地万物再有人类。在开天辟地神话中记载了天地日月是神物所造。关于人类的起源,据说是经几翻几复发展到第四曹才得以延续下来的。第一曹人是天神用泥巴捏的,第二曹是天神用草扎的,第三曹是天上星宿投生来的,后来才有兄妹成婚制人烟。前三曹造人的神话反映了仡佬族源于自然的人类起源观。万物的形成更是形象生动,《布什密制地》闭讲述布什密制地就像人的身体:肉就是遍坡遍地的泥巴,脑壳就是高高低低的坡头,头发汗毛就是漫山遍野的树木和草,眼睛就是大大小小的消水坑,嘴是山洞,手和脚是分枝分岔的山坡,肚皮就是那些龙潭,肠子就是弯弯曲曲的江河,骨头就是又重又硬的石头,肋巴骨就是那又高又大的大岩另一则神话《巨人由禄》也讲述了万物的生成,同汉族盘古开天地神话相似。《巨人由禄》讲述巨人由禄死后身体变成了万物。这两则神话,《布什密制地》记载了自然万物像人一样五脏六腑齐全,《巨人由禄》记载了万物由巨人由禄的身体转化形成。尽管故事显得怪异而又浪漫大胆,但它表达了在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对生命的重视。自然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由其生活方式而影响其文化精神。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仡佬族神话发展的基调。建立在原始落后的农耕经济上的神话,使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和条件。

万物皆有生命,它们的生命就像人类的生命一样不可亵渎,崇敬自然生命也就是珍视个体生命。在懵懂之初,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自然生命在某种程度上还高于个体生命,因此仡佬人对自然万物生命无比敬畏。有人说,敬畏是文明起源的触角,人类对于生存恐惧的思索才促使古人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仡佬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对自然之道不断探索。

仡佬族这种重视生命的意识一直贯穿于仡佬族神话传说中,贯穿于仡佬族文化精神中。首先体现在对自然万物生命的敬畏。仡佬族先民固有天地、日月、万物由一种超自然力量支配和主宰的“神创论”看法,使其对创造万物的神物由衷膜拜。山神就是仡佬族最鼎力膜拜的神,并成为诸多神的化身。每年“三月三”仡佬人集体隆重祭祀,称作“仡佬节”。关于山神,据《兄弟赶山》网记载,天神敖伟封“仙体凡人身”的仡佬九兄弟为地盘官,掌管人间事,后赶山壮烈牺牲,“敖伟表彰其功绩:生前他们管底盘,死后追封为山神。敖伟追封时,恰是三月三。敖伟封了代代传,从古至今才祭山。”祭山活动非常隆重,不但要准备丰富的供品,而且在祭山神前十六天先推空磨三转,以此“空空”之声惊动山神准备受祭,然后在祭师的组织下唱念“三月二到了,三月三来了,我们齐来敬山神!敖伟天神,列为山神,地盘业主,请来喝酒喽!”并跪求山神保佑全寨安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除祭山神外,每年七、八月“吃新”还祭专主土地的土地神,土地神有八兄弟,分别是天宫土地神、天门土地神、山关土地神、桥梁土地神、龙王土地神、秧苗土地神、寨门土地神和家中土地神。祭拜土地神以求年年有收益,岁岁得安宁。

仡佬族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天地山川、风云雷雨、日月星辰、金石草木、五谷种子皆有神,他们把成败得失归功于自然物,把难于把握的自然变化和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动植物人格化。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对自然进行创造,供奉和祈祷,以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而对自然万物生命的敬畏随时间的流变、认识的深化进而对自然实体崇拜,正如黑格尔所言,抽象的无形象的自然力量到较具体的、形象已较明确的自然力量,因此,崇拜的对象也就具体、明晰化了。具体表现为:

(一)“竹”图腾。两千多年前,仡佬先民建立了“夜郎国”。关于夜郎王,《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记载,“初,有女子浣于(逐)水,有二节大竹流之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竹”,仡佬语音“仡佬”,因而称作仡佬族。从此,竹便成为仡佬族的标志,生命出于竹,死归宿于竹,再度投生的起点也是竹。在不断的与外族的斗争中,仡佬族人民更表现出竹的性格:谦虚不自弃,忍让不忍辱,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敬牛王。每年十月初一,仡佬族都要过“牛王节”祭祀牛恩人。仡佬是多难的民族,多次被侵几尽灭亡。据说有一次曾被外族围侵,正在危难之时,仡佬首领家的老牛“哞哞哞”把全寨人引进山洞里终于躲避了灾难。正所谓“仡家一头牛,性命在里头”,从此,仡佬族没有打牛、吃牛肉的习惯,把牛敬奉为“王”。并且每年十月初一用鸡、糯米粑、酒等喂牛,以敬奉牛王,敬慰耕牛终年辛劳。“牛王节”这天还将糯米粑挂在牛角上,牵牛到水塘边照影吃糍粑,年青人对歌欢愉,表示替牛祝寿。

(三)敬树神。仡佬人还把树看作是神,每个仡佬族村寨总有大神树,通常为银杏树。每年八月十五仡佬族要过“拜树节”,他们身着新装,置上酒肉祭树以祈安宁、兴旺。古树还寄托着仡家人的许多情感。瓮安县的相思杉诉说着满珠、敖哥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死后变成两股青烟,随着长出了两株杉树,每当明月初升的时候,从树梢上就会唱出动人的歌声,仡佬人把它称作“鸳鸯树”(《相思杉》)。正安、道真等县有拜古树为“保爷”,以保佑孩子“易养成人”(《树干爹》)。还有为纪念先生栽桂花树命名“启蒙树”(《启蒙树》)。

总之,仡佬族对山神、土地神的祭祀,对竹、牛、树等自然实体的多神崇拜,反映了仡佬人对自然万物生物的崇敬,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基于仡佬族的重生意识,因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仡佬族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和奴役的关系,而是一种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与自然万物共同生存与发展,很多时候自然还成为仡佬人生命的保护神。因此,在与自然不顺应时,仡佬人便采取一系列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把自然视为是有神性和灵性的生命圣灵并加以崇拜敬畏和祭祀,使自己与自然达到某种协调关系。

(一)生命的保护神。

在人类的起源神话故事中,诸多植物和动物都是仡佬先民的保护神。《人皇制人》记载:洪水滔天,兄妹俩在一个白胡子老公公(实是天神)的指引下分别躲在葫芦和扣空的梧桐树里逃难。兄妹俩照老公公的吩咐一人拿一个鸡蛋放于腋下,等鸡崽孵出来后就打开葫芦和梧桐树(传说人不知天地,鸡知道天地,它知洪水何时消)。结果哥哥落于平地,妹妹挂在悬崖上。后在岩鹰的帮助下,岩鹰驮着妹妹到山脚,兄妹相见成婚。仡佬祖先就是因为葫芦、梧桐树、鸡和岩鹰的搭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延续子孙。这类神话反映出山林树木作为仡佬族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他们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因此在仡佬族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转贴于

(二)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破坏环境遭惩罚。

“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山旮旯”。仡佬族的住房一直和山石树木相伴,最早是石居,然后“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日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树”(《魏书》)干栏式巢居。这种依山而建,房前屋后植树栽竹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再加上仡佬族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因此对自然的依赖非常明显,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破坏自然遭惩罚的观念代代相传。《洪水潮天》就记载了远古时代为何发洪水家园被毁的原因:有一天,雷公看见人间糟蹋粮食,于是下凡来进行惩罚教育,没想到遭到暗算,还差点被吃掉。雷公一怒之下就发起洪水,只有对他友善的兄妹俩被留下来。

仡佬人不但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还非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许多神话传说借助其教化功能传递着生态保护观念:《围腰坟》讲述一对青年恋人杏子、岩旺抵制寨主迫害,逃婚的故事。他们的遗腹子担任州官后去寻父亲死的崖洞,发现父亲葬于洞里的大坟下,传说是洞里的蚂蚁被杏子的泪水感动,衔黄泥垒起来的。于是州官告示:严禁伤害野生动物,大搞封山育林。《栽树修桥惩恶人》记载阴阳先生命令栽九百九十棵柏香树,搭一座“凉桥”,惩宋恶霸的故事。除传说故事的相传说教,仡佬族还通过一些活动来贯彻执行,比如过“吃新节”,还检查处理乡规民约的执行情况,对破坏寨子安宁、偷砍树木的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三、和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

仡佬人为了生存、发展,面对恶劣的环境,靠打制粗糙工具与自然抗争,获取生存的权力;同时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以自然神灵为精神,崇敬自然生命、珍视个体生命。随着民族的发展,仡佬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开始直观到人的伟大的自由创造力量,他们歌颂那些争取民族解放和进步而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赞美智慧、力量和献身的精神,倡导和谐的婚姻家庭观,从而产生欢愉的感情。仡佬人在对人的创造的积极肯定的过程中形成一定尺度、标准和面貌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这些主要通过仡佬族神话传说的伦理训诫表现出来。它是仡佬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它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崇尚勤劳勇敢的精神。

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和抗击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勤勤恳恳,勇于拼搏,敢于斗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住在石旮旮的仡佬族由于一直尽受歧视屈辱,因此形成了勤劳和勇敢的民族性格和伦理精神。在仡佬族神话传说和古歌中,不厌其烦地讲述仡佬先民开荒辟草的故事,反复复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

“当抱原来无人烟,开荒辟草是告佬”(《兄弟赶山》)、“敖伟天神,列位祖先,地盘业主。现在我们地方好,全靠你们的业绩。坡是你们赶来的,山是你们留下的。你们开辟的地盘,宽广抵天边。我们享你们开的田地,享你们开的大河,享你们砌的城墙,享你们建的仓房,享你们修的瓦房,子孙后代用不完,千秋万代不用买。”(《祭山神》)

仡佬祖先创下如此基业,为感恩先辈,后代用敬祭祖先的活动来悼念祖先。在仡佬人的观念中,他们认为生时为人,死则为鬼,灵魂不灭。祖先的灵魂会暗中助后人,因而虔诚地祭祀祖先,就成为人们重要的道德义务。于是,在堂屋或灶房帖“古老先人,地盘业主”的字幅祭祀。“吃新节”便是隆重的祭祖活动,人们把祭祀物品置于神树前,挂在树枝上,由祭师主持唱念丰收吃新不忘老祖宗开荒之功。到底开荒的老祖宗“地盘业主”是谁,是阿仰兄妹?是告佬九兄弟?是竹王?各地有各地的传说,他们均是仡佬先祖,而且他们都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勤劳勇敢多智慧,机灵能干有作为。”(《泡桐歌》)这是老祖宗具备的优良品质,不畏劳苦,开荒造田。仡佬族过“牛王节”也正反映了仡佬人崇尚勤劳的社会心理。仡佬人还敬“宝王菩萨”祈求荫佑,祭祀时念祷词:“人家有年我无年,提起猪头要现钱,若得宝王来保佑,朝朝日日当过年。”嗡纪念其开采丹砂之功。

仡佬族祭祖先、祭牛王、祭宝王,一方面是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以此怀念;另一方面也是缅怀后人要勤劳勇敢,不畏劳苦,艰苦创业。

(二)原始集体主义道德观。

仡佬族神话传说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多具非凡的本领,担负起全民族的理想愿望。有率领众人历经艰辛捉阿风怪的阿利(《阿利捉风》),有为凿岩修渠与财主作斗争而壮烈牺牲石鹅大姐(《石鹅坪》),有舍己救人的神医韩婆(《韩婆岭》),有揭竿而起抵御外族****浴血奋战被困成仙的田先玉(《田先玉》),还有誓死保家园的奇才晟打浦(《晟打浦的传说》)等。他们不畏****,惩恶扬善;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的原始集体主义道德观正是仡佬族得以发展的核心因素。

(三)和谐的婚姻家庭观。

第4篇:神话传说范文

神话与宗教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思想,它们同所在地理环境中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紧密联系。“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地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到古异,淑诡可观”。神话与宗教不可分,“神话从一开始就是潜在的宗教”,“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神话和宗教都是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对环境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状况下,“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将某种超越人类的力量作为依托和精神归宿。

一个民族在创造自己的神话与宗教时,常把与自身的生存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力――环境,当作首要征服与支配的对象。原始人类通过辨析、利用环境,最终形成满意的栖息地模式,即理想景观的原型。正是在环境适应过程所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深处的理想景观模式,引发了神话与宗教中关于“神境”“仙域”“乐园”之类的直观思辨,进而附会了一整套基于各民族文化心理的解释体系。

2.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的模式特征

作为一种对于居住环境的最高期望和美好理想,每种文化都对理想景观有独特的理解和想象,各民族神话中理想景观可抽象化为四种模式:仙山模式、城堡模式、乐园模式。

(1)仙山模式。中国神话两大源头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境域,以昆仑山、蓬莱三山为代表。传说中的悬圃、姑射山、花果山,以及佛教中的须弥山等都屑这种模式。据《山海经》记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非仁羿莫能上岗之岩”;《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丹水,饮之不死”。《列子・汤问》对于三山(五山)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山之间相去七万里”。由此可知,无论是传说中的昆仑山还是三山(五山),都以强调空间隔离为主要特征,侧重于体现山体的高峻与隔绝。

(2)城堡模式。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理想景观模式,以诸神聚居的奥林匹斯山为代表。奥林匹斯山“位于希腊群山中,是凡人无法攀登的峻峭之山”,气候适宜,长满奇花异草,诸神在那里享受着幸福。主神宙斯居住在陡峭的峰顶,其余诸神居住在各峰之巅,都居于空间重要位置,强调对制高点的占有和视控点的控制。

(3)乐园模式。基督教《圣经》故事中的伊甸园反映了西方人对于理想景观的理解。伊甸园“长着各种树木,既悦目,果实又可充饥”。“河水滋润,四条河流环绕”,有“上好的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宝石……”

“Eden”(伊甸)是花园和乐园的合称。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对于“天园”的构想也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对于理想居住地的构想。天园里有四条河流,“水河,水质不腐”,还有乳、酒、蜜河,“有清凉的树荫,随处都有果树”,那里“有永恒的庇护,纯洁的配偶”。它们都强调园内的布局之美,侧重于园子的赏玩休憩功能,是适合人类居住游玩的乐园。

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状况下,为了补偿现实生活境遇中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心理和生理需要,对理想景观有一些趋同化的期望,并多集中于生存层面:理想景观应是适合居住的乐园,在结构特点上强调空间位置隔绝,可满足人的一切生理和物质功利需求。同时,上述景观模式在结构和资源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这其中包含着深层的意义――文化内涵,它与各个文化定型时期的自然环境、地理要素息息相关,源于各民族的生态经验和文化适应。

3.理想景观模式异同的文化内涵透视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都处于高山和海岛之上,但在现实生活中,高山和一些海岛并不具有生存优势,它们之所以能被人类当作“神境仙域”的所在地,则应从深层的文化影响方面进行解释。出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先民产生了山水崇拜。山林是食物来源,山洞是人的庇护之所,满足了原始人的生存依赖需要,使山岳具有了神圣的威力。山的高不可攀、神秘、不可知,使其充满一种神圣感;另一方面,由于山的高度与天接近,先民以为那里应是神仙的居所。水是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生命的存在能产生强大的自然威力;同时水的深不可测以及形成的雾、风、雨、雪等现象,使水具有了神秘性,导致灵水祟拜。

诚如茅盾所指出的:“原始人民对高山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迷信,以为顶上必是神们所居的。希腊神话说神们聚族于奥林匹斯,北欧神话说神们聚居于阿司加尔,都和中国说昆仑乃‘天人济济,不可具记’,是同一思想。”

昆仑山、蓬莱三山的高大、神秘是其成为“神圣之山”的基础。先民通过想象使其具备了理想的仙居环境,昆仑山周围有神水;蓬莱三山位于海中。这种神山和大海结合的景观模式,呈现出水围山绕样式,山上植物和建筑俱全,是个安全性强、生态环境特别优越的生存空间。这种模式也奠定了后世中国园林建筑中“一池三山”的景观格局。

由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以及文化积淀,不同文化理想景观模式的特点各有不同,中国的理想景观模式偏重于“围合”、“隐匿”,是一种依恋于自然的模式;以希腊文明为起源的欧洲文明,喜好对自身建筑的“炫耀”,注重制高点和视控点的掌控;伊斯兰文明的理想景观无不特别浓墨重彩地描绘绿荫树木和流水。这些文化在景观理想上表现特征的不同,源于早期的生,态经验和文化适应。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周代是它的文化发展的一个定型时期。周部族在文化定型时期主要在以岐山――长安以西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为活动地域。这一地域,南有秦岭山脉,西北是黄土高原,是一个庇护性和可捍性很强的空间,具有良好的小气候,夏季雨量充沛,日照强,热辐射多,利于农作物生长。由这一时期的生态经验和文化积淀来看,围合的、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值得依恋和信赖的,是一种可供藏匿和依恃的天然庇护所,因而中国先民的理想景观是一种依恋于自然的、藏匿的、注重防守和偏于“内向性格”的景观模式。

欧洲文化发源于爱琴海区域,在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及沿岸地区度过其定型时期,随后扩散到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欧洲先民的生活场所土地贫瘠,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缺乏适宜农耕的土地和气候,没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天然庇护所,使栖息地的捍卫行为失去实际意义。因而欧洲先民没有支持一个集权社会的土壤和空间,稀缺的资源只能维持分散的小型城邦。这些城邦以占据制高点的城堡为中心,城堡是财富的集聚地。因而,欧洲先民注重对于城堡而不是对低生产的栖息地的捍卫。他们信赖的是人工构筑的城堡,是对自身力量的信赖,在没有天然庇护所可以依恃的情况下,炫耀自身的强悍和主动进攻更易使他人感到震慑。因而,欧洲先民更强调对制高点的控制,偏好于向外扩张的战略,与之相匹配的是一种外向型的炫耀式的建筑景观。

创造伊斯兰文明的古阿拉伯人,早期生活在寸草不生的阿拉伯沙漠地带以及多风而荒瘠的高原,气候属严寒酷暑,极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唯有沙漠绿洲才是他们生活的乐园,沙漠地带的严重缺水和酷热,导致了阿拉伯人对于绿荫树木和河流的热切渴望,因而在《古兰经》的描绘中,人类的先祖可在天园中歇息纳凉,啜饮甘泉,遵守意志的人死后也可进入天园,享受幸福。天园的设想是游牧的阿拉伯人从荒瘠的沙漠迁徙到肥沃的两河流域后受古波斯园林的影响,同时明显地带有对理想化的沙漠绿洲的憧憬。

4.理想景观模式的地理回归

所谓“地理回归”。是指人们将理想的价值世界投影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建构的一个可直接感受的、有形的、实体的“凡间天堂”。现实中东西方的寺院、神庙、宫阙以及园林建筑等,都有神话和宗教传说中理想景,观在现实牛酌投射,是“仙域”、“乐园”在人间的地理回归。

(1)理想景观模式在选址上的回归。中国,的理想景观模式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更偏好隐藏于屏蔽式结构,选址多在远离尘世的幽静之所。所谓“深山藏古寺”,将人文隐迹于自然,风格相对平和、含蓄。一般会刻意对周围自然环境有所维护,这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乐园模式凸显出对水资源和植被的热爱,选址多接近水源和植被茂盛的地方。古城伊斯坦布尔被称为“幸福之城”,就是由于坐落于马尔马拉海的两岸,与水靠近的缘故。

城堡模式的选址多是在聚落的中心位置,建筑上表现其宏大,注重装饰,体现出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自身的炫耀。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建于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台地上,山势险要,从卫城内可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既考虑了置身其中之美,又考虑了从卫城四周仰望它时的景观效果,表现出了对于制,高点和视控点的强烈偏好。

(2)理想景观模式在布局结构上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的山围水绕、“一池三山”的布局结构,表现极为突出。最集中地表现在皇家宫苑的建造上:秦始皇建造规模空前的“阿房宫”,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了“神仙意境”的园林。汉武帝时,“上林苑”建筑出现“一地三山”为主体的神仙意境。北京的“中、南、北海”,南京的“玄武湖”等也是“一池三山”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沙漠荒丘,气候干热,是古伊斯兰城市无法逃避的环境背景,因而伊斯兰城市建筑多采取封闭式的形式。密集的聚居区多由封闭式的庭院构成。《古兰经》中为信徒们修建的“天园”风光中,街墙内随处是果树绿荫,水、乳、酒、蜜四条小河流注其中,这种造园结构对后世伊斯兰园林有极大影响:波斯人将绿荫树密植在高大的土墙内侧,这样既可获得独占感并能防御外敌,四条河流呈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这种布局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模式。

5.结语

第5篇:神话传说范文

而今天二日谈所要探讨的却是与之截然不同的,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古代预测术,之所以要强调"古代"这个词是因为,它完全不受现代科学的限制,它之所以令人困惑不解,因为它往往置与所测事物相关的经验、信息于不顾,单独把它归纳于某种法则之内,

从大的趋势推演出局部的结果。就这一点而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

中国古预测术的派系之繁复是远远临架于其它文明之上的,首先,请大家抛开所有脑子里关于各类预测术的概念,重新系统地纵观一下中国古预测术的全貌。

中国古代预测术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 相术 :

1)相人术

2)相地术(风水)

3)相日术(择吉)

二、三式:

1)奇门(奇门遁甲)

2)六壬

3)太乙

三、象占:

1)甲骨卜

2)星占

3)梦占

四、命学:

1)星命

------a) 五星推命术

------b) 紫微斗术

------c) 九宫八卦遁法

2)时辰

-----a)四柱推命

-----b)生肖算命

-----c)五行秤命

3)卦象

-----a)周易

------------------1)梅花易术

------------------2)火珠林占法

-----b)灵棋经

-----c)太玄经

相信在大家的印象中,或多或少都看到过以上这类预测名词吧?它们之间到底有些什么联系?为什么会在现代人思想中造成如此混乱的概念呢?现在就让我们顺着古代预测历史的长河来观看下各类主要的预测术的真貌吧^_^

古时候的人透过自然间的无数征兆,发现了很多因果规律,如电闪雷鸣后必有大雨,老鼠迁移意味著将有洪水等等。这个因果的反复出现,使那时的人相信,在其背后必然潜伏着吉或凶,而征兆就是上天给他们的暗示了。随著文明的发展,那些偶然出现的征兆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主动地与上苍沟通求得指点已成为共同迫切的愿望,于是便产生了人为地去产生征兆,定义征兆的行为-------占卜。

最先被用来与上苍对话的是兽骨与龟甲,即中国最古老的预测方法──甲骨卜。它起源于大约八千多年以前的优教时代,盛行于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在唐代以后渐渐灭迹。

在甲骨卜起源的伏时期,也产生了我国最原始的文字──刻画符号。自然界的一切无不在先民的刻画之中,而经过筛选与整理的八卦符号,便是留给后代的礼物。也就是天(乾),地(坤),水(坎),火(离),江湖(兑),山(艮),雷(震),风(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于大自然的观察越来越细致深刻,先民们把各类动物、植物、工具等也归纳进了八卦,形成了一卦多义的现象。以后的把八卦两两重叠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更是融进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以及先民对于宇宙的思考。在六十四卦的框架上,再配以各类卜验之辞,便成了后人奉为众经之首的《周易》。

《周易》的产生,纯粹是为了适应占卜的需要。要在甲骨上获取兆象,要经过龟甲的整治、钻凿、烧灼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所得的兆象又是错纵复杂而难以识别,而《周易》策法的出现,说明占卜方法正由复杂趋向于简易。

《周易》占签所用的工具为着草。四十九根着草在手中按一定顺序操作一番,根据所得之数画出卦象,最后依卦辞、交辞以及象数、义理等来演绎推断。

从用甲骨占卜到用着草占筵,是我国古代预测的一大发展,不仅是预测工具更趋先进合理,更主要的是以八卦这个宇宙框架去推演,将会得到更细致严密的答案。后来,由于五行理论与纳甲等学说相继与《周易》结合,使易家人丁兴旺起来,派生出了许多新的预测方法,诸如纳甲籍法、范围数、铁板神数、梅花易数等。其中纳甲籍法与梅花易数对后人的影响最大。

纳甲签法也称为"火珠林法"或者"六支卦法"。此法最初见于《京房易传》,以后魏晋的管铬、郭噗,唐代的李淳风,明清的胡宏、王洪绪、程元如、野鹤老人等,都在其中留下了探索的足迹,并使这个预测方法更加严密完备,但也反映出了能用五行生克占断而忽视卦文辞及义理、象数的不良倾向。其代表作有####(王洪绪著)、《增删卜易》(野鹤老人著)等。

纳甲筵法的签具最初用的是着草,到了南北朝时期,就被三枚钱币所替代了,所以起卦的方法也更加简单易行。梅花易数相传为北宋的邵康节所创。一日,康节先生外出观赏梅花,忽见二雀争占一树枝而双双坠地,觉得很奇怪,便起卦演算,"梅花易数"因此而得名。它依据"万物皆数"、"万物类象"的原理来起卦与推断,所以起卦方法灵活多变,时间、方位、物象、声音、色彩等皆可随手拈来断卦,更强调耳、目、。心的运用,把断卦之际的一切外界信息都纳入卦中作为参照物来进行占断。机械的断卦方法对于"梅花易数"来说已经捉襟见肘,常规的思维方式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这是一种比较难于掌握的预测方法。

与《周易》并行而起的还有中国古代星占术。星占术是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人事的一种占卜方法。在科学文化落后的远古时期,天对于先民们来说是个充满神奇与迷幻的世界,在它的面前,人显得无比渺小,因此天首先成了先民的崇拜对象,并认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天意的反映,而天象的变化也预示着人间的凶吉祸福。星占术滥解于原始社会的帝尧时期,而春秋战国则是它的发展与成熟阶段,这在《左传》、《国语》等史籍中有大量的记载。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星占与其它占卜法的关系上,来看看它们的联系:由于阴阳五行的参与,星占术也变得如火如茶起来,相继出现了与人的生辰八字相配合的五星推命法、紫微斗数。就连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预测术──八字推命也不得不借用一下它的势力。

五星推命术据说为密宗师传,所以被称为密宗星学。它是从人的生辰八字与出生地的分野入手,找出身宫与命宫,再根据身、命宫与日月、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等"七政"的相会状况来考察人一生的命运。它的代表古籍有托名张果老的《张果星宗》以及《星命溯源》。

所谓紫微,就是古人为了便于辨认星座而把若干颗恒星归成一组,然后给一组星群按上的名字。紫微为北极三恒之一的中恒,由于北斗五星皆在此恒,所以在占星者的眼里具有异乎寻常的地位。用它来作为参照坐标,把生辰八字与五星占命所用的定官、排星、排流年、定局等方法揉合起来观察日月星辰所赋予人的"气"。

就在星占术处于鼎盛之际的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所谓"三式"的太乙、六壬、奇门遁甲,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用"式"来预测?quot;式"是我国古代天文占修、推算历数的用具,后来被运用于占卜。"三式"之中以六壬最古,在《吴越春秋》中已经有了伍子哥占课的记载。五行之中以水为首,十天干中的五癸皆为水,其中五为阳水,癸为明水,舍阴而取阳,所以称为"五",而六十甲子中有五申、五牛、五展等六个,所以命名为六壬。六壬共有七百·二十课,总括为六十四课体,用刻有天干地支的式盘来占课。

奇门遁甲在"三式"中是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方术传》序:"又有风角、遁甲、七政……之术。"此法起源于西汉时解释《周易》经传的缔书之一《易纬·乾凿度》中的太乙行九宫法。之所以称为奇门遁甲,是因为十天干中,乙、丙、丁?quot;三奇",而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所以称为"奇门";遁有隐藏的含义,"甲"指六十甲子中的六个旬首: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指十天干中最为尊贵的"甲"隐藏于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之中。它的演算工具就是天、门、地三式盘,(也有称为天地人三式盘)天盘刻有"九星",中盘刻有"八门",地盘排布"八卦"。这样根据具体的时日来排局,形成了一个时间、空.间的立体占测框架,给人提供趋吉避凶的时间与方位。其代表作有《遁甲演义》(明·程道生)、《奇门五总龟》(明·章贡池)。

太乙占卜术也源于《易纬·乾凿度》中的太乙行九宫法。它与六壬、奇门不同的是以预测自然灾害、战争等国运为主,所以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相术也是中国古代预测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根据对于不同事物的观察,可分为相人术、相地术、窦??罄唷O嗳耸跏侵赣靡欢ǖ姆椒ㄓ胧侄卫炊匀说男愿瘛⑵?省⑻旄场⒔】底纯觥⒚?说茸飨钢碌呐卸希??庖欢ǖ氖侄斡敕椒ㄊ侵竿ü?杂谌颂逯?蟮墓鄄煊氚盐铡U庥胪ü?鄄焯煜罄丛げ馀卸咸炱?跚缬暄┑那魇频脑?碛邢嗤??ΑO嗳耸跻蚱涔鄄斓慕嵌炔煌??钟刑逑唷⒐窍唷⑹窒唷⒚嫦唷⒚?は嗟鹊确掷啵?渲幸允帧⒚嫦嘧钍苋嗣堑闹厥印?

手、面相术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对应全息观念的集中反映,在其专著《麻衣神相》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人禀阴阳之气,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资,为万物之灵者也。故头像天,足像地,眼像日月,声音像雷霆,血液像江河,骨节像金石,鼻额像山岳,毫发像草九天欲高远,地谈方厚,日月欲光明,雷霆欲震响,江河欲润,金石欲坚,草木欲秀……。"这段文字虽说比较牵强,但也道出了相人术的理论依据及评判准则。

在具体的观察中,更是把宇宙这一大天地微缩在人这一小天地

中。五行、五方、八卦、天干、地支皆被搬到了人体之上,把它作为观察的坐标。

相人学在我国也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号焉。"而现存有关相人的专著,最早的要数是王充《论衡》中的《骨相》篇。以后陆续有《月波洞中记》、《玉管照神病人《太清神鉴》以及后世的《麻衣神相人》《柳庄相法》《相理衡实》等。

相地术,也称"风水"、"堪舆"。用现代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就是通过观察住宅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组合等诸因素,来推断人吉凶祸福的一种占卜方法,它分为阴宅风水与阳宅风水。阴宅指坟墓,阳宅指生人居住的房屋。而古人对此却另有说法?quot;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便有止,《经》日:故谓之风水。"晋郭差《葬书》这段话的大意是:人死下葬,首先要凭借有生气之地。经书上说:生气随着风吹则散,遇到水就停止了。故应设法把生气聚合而不让它流散。郭噗虽然指的是阴宅,但阳宅风水也是根据这个原理来营造房屋的。风水术长期以来被作为迷信的代表而遭到人们的唾弃,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潮的冲击,它又被拿出来作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七十年代在港台与欧美掀起?quot;风水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研究者认为:"风水绝非一团糟粕,不可概之为虚无。"(何晓听《风水探源》)更有人把风水称为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融合了地质学、气象学、环境学、论理学、美学等诸门学科,其价值不容忽视。

从风水的源流来看,早在商殷时期便有了"卜宅"的活动。到了汉代,风水术与阴阳五行、八卦方位等相渗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术数,并有《移徙法》、《图宅术》等有关专著问世。"魏晋时代的管铬、郭噗则是风水占卜的代表人物。特别是郭噗,他的《葬书》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风水经典之作。宋代是风水术的旺盛时期,出现了陈传、赖文俊、傅伯通、蔡元定等一大批风水术专家。更值得人注意的是风水占测用具罗盘被开始广为应用。

明清时期的风水术已发展到了极点,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纷纷参与。各类风水书籍竞相出笼,官方编纂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术数部》都收录了风水典籍。

风水术是对于空间的选择,而择吉术是从时间的角度去为人趋吉避凶,所以也可以理解为相时间。

在旧时,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翻翻黄历,看看哪一天不宜婚嫁,哪一天不能迁居,哪一天上了梁会给家庭带来不和,哪一天理了发会使人倒霉等等。这就是根据黄道上的六大星的运行来划分吉凶之日。六星分别是青龙、明堂、金匾、天德、玉堂、司命。遇上这六星值日,就比较吉利。择吉的方法很多,除了上面六星配日之外,尚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十二星与日期相配合的择日法。'由于择吉之术名目繁多,有时几种择吉之法互相矛盾,使人无所适从,在清乾隆年间,官方制订了《协纪辞方书》三十六卷,使择日之祛有了统一的准则。

"从古非一,而梦为大"。讨论中国古代预测术,那必然要涉及梦占,因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被梦魂索绕,可以说自占梦术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被冷落过,而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梦学理论的推出,在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中国古代的梦占理论。

我国的祖先很早就研究梦,殷墟个辞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祸?"

在中国古代预测术中,最普及与深入人心的莫过于用生辰八字来推断人寿夭、贵贱、吉凶、祸福的四柱推命术。在孩子尚未成年的时候,父母就会拿他的八字找算命先生算一下,看看今后的命运如何。以后遇上科举及第、婚姻嫁娶等重大事情,则又要将八字反复玩味一番。有了这样广阔的市场作为动力,所以历代研究它的人趋之若骛。它后来成为一门极其深奥与繁琐的学问,也正源于此。

对于生辰八字的来历,也是众说纷法。据说它初创于战国时期的路碌于、鬼谷子,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作为支撑,也只能作为传说而已,有文字记载可以见其端倪的,要算是《白虎通义》与东汉王充的《论衡》。但真正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推出的,是唐代的李虚中,因为李虚中把《洛碌于》中算命的年往为准发展成了以出生年、月、日三柱作为依据的推命方法。后来,经过五代的徐子平加以推衍,这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以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作为参数的四柱推命法。此术经过后人的不断充实,日趋严密与普及,到了明代,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习俗。明初有刘基的《滴天髓原注》、沈孝瞻的《子平真柱》、万育吾的《三命通会》以及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等理论书籍大号出现。

到了清代,算命术还风靡一时,出现了陈素庵的《命理约言》等多种命书。民国时期的韦千里与袁树栅、东海乐吾等,都为此术的发展作了努力。

八字推命所依据的就是阴阳五行的原理。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是由于阴阳二气互相交感的结果。而五行就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过程中赋予世间万物的五种元素。而这五种元素之间也发生着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由于有了这五行相生相克互相作用,才使得天地万物得以平衡协调。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同样也受到这五行生克的制约,所以,天干地文所代表的八字一旦与阴阳五行挂上了钩,就不难理解生辰八字为什么也被用来推断人的命运了。

而根据五行又可以找到它所对应的春、夏、秋、冬四时,东、南、西、北、中五方,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立体的时空村架。在这个时空构架里,五行的相对平衡,表现在人事上则是顺遂吉,利;五行的生克关系如果失去协调,在人事上则为安涝灾祸。根据日的天平与其他七字的五行生克关系所推演出的"正印"、"偏印刀、"比肩"、"劫财"、"仿宫"、"食神"、"正财"、"偏财"、"正富"、"偏?quot;十神,又为五行与人事之间 架起了一座桥梁。家庭、婚姻、官运、财帛等等尽纳入其中。 为了能够推算出人的疾病损份,五行所代表的天干地支又与人体的五脏器官建立了联系。

第6篇:神话传说范文

一、引言

人们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充满着求知欲,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去旅游、去那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地方旅游。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去探究,想去研究,之后产生旅游。原古的先民为了解释一些现象与还原历史,为了给自己解释不了的现象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明,创造了神话与传说。富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与传说总会打开人们的思绪,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心中产生无尽的遐想与回忆并且想要去一探究竟。把神话与传说作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招牌,甚至是一种品牌也可以说是一种手段。总会做到吸引大量游客们的到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也可以传播文化,使中国的文化源源留长。在这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有:有着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天外狐仙和刘海砍樵,杭州西湖河畔的白娘子、宋城千古情。

神话与传说经常被人们放在一起谈论。有的人说传说是神话的传说,而什么是神话,谁又是传说。而现实之中传说是属于传统的、轶事性的或属于某一特殊专题的知识,是有关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相对于传说,神话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观点看,刘魁立先生在为《中国百科全书》所书的《神话级传说》的词条中,认为“神话就实质和总体而言是生活在原始的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想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与原始信仰相关联的一种特殊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过,神话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袁珂认为广义的神话,是非科学却联系着科学的幻想的虚构,本身具有多科学的性质,它通过幻想的三棱镜反映现实并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这便是神话与传说。

上至云南的风景名胜、民生习俗,下至民间的风味食品都流传着让人们记忆颇深又细细回味的动人传说。流传着的拥有悠久历史的传说与神话构成了云南的文化与民俗,将云南的历史、古迹与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便构成了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云南的各个的旅游景点都充斥着神话与传说,这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云南民俗与文化的传承,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神话与传说参杂在旅游景点当中,使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更加充实,也使旅游景点更富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同时它也能够提高景点的品味使其摆脱低俗。用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古文化的热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景点迸发出特点与特色。以神话与传说为基础,吸引游客、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云南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云南民俗中的神话与传说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众多民族的聚居。注定云南有着丰富的文化与民俗,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独特的气候也奠定了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吸引着人们。富有春城的云南景观,多民族文化也使其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其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众多吸引众人、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神话与传说。这些构成了云南旅游民俗的重要部分。比如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傣族的《变札责帕》。白族的洪水神话《小黄龙》。与魔怪斗争的神话,如纳西族的《杀猛妖》和《都支格空》,傣族的《泼水节故事》,时代稍后的还有白族的《杜朝选》、《岛枝杀鹰》。崩龙族的《祖先的来历》《葫芦神话》。瑶族有日月成婚的神话。傣族、景颇族有关于太阳神的神话。佤族、哈尼族基诺族有解释月食由来的神话。《龙女拜观音》、《沪沽湖传说》、纳西族《不怕死女人》的传说。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有关玉龙雪山旁象山和狮山的传说、虎跳峡来历的传说、描绘美丽的格姆山的传说。这些是他的文化与历史。云南拥有众多民族,注定拥有别具特色的神话与传说吸引着人民的眼球。不仅仅如此,在云南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土特产不仅内容丰富,更富传奇色彩。傣族竹编、撒尼挂包、多彩扎染围巾,粗麻民族绣花外套、大理草编。鹤庆银铜工艺品、酥油茶和蜡染、东巴挂毯 、木雕。乌铜走银、路南挑花、撒尼刺绣品、青云工艺、卜农玲、太极豆腐,云南白药,云南过桥米线等都具特色,可谓丰富多彩,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流传后世的传说。如今,去云南旅游的游客都会去云南寻找这些物品,有的人会把这些东西买下了作为纪念品亦或是到博物馆里参观来了解云南的历史与风情。游客们是不会放过这有美丽风景、丰富的文化、土特产多样的旅游目的地。

三、神话传说在云南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神话传说提升云南民俗旅游的品位

旅游景观的构成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比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将文化融合到旅游之中,让二者协调和谐发展,以文化为基,去构建旅游业的高楼。用文化去创造一个更广、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意境的旅游。是当代旅游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拥有地神话传说也众多。气候特异,也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也促使其形成了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神话与传说作为一种无形的旅游资源,可以充分地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探索心。游客为此被吸引,去享受、去消费、去旅游、更多地是去欣赏与神话相关的旅游景点,去感受云南的民俗与历史,传承云南文化,扩大了云南地区的旅游资源。玉龙雪山也因他的传说而闻名,还有与其一起而闻名的无头的哈巴雪山,由十三把宝剑化身而成的十三座雪峰。有关云南过桥米线的传说也让云南闻名与中国,更让云南米线被中国人民所熟知,关于云南米线的故事被人民所熟知。云南的神话不仅能够丰富当地民俗的内涵,也能够更多地是给游客带去了更多新奇的东西,让游客增长知识与文化。使云南可以成为名享中国的旅游品牌,提高云南民俗旅游的文化品位与质量。

(二)神话传说为云南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素材

民俗旅游的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强。而创造这种差异性便是开发项目的关键。云南的多民族、多神话为云南开展别具一格的旅游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空有一身摆设而没有精神文化填空的旅游项目是很难满足游客需求的。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使云南地区的神话资源丰富,用它来包装云南的旅游项目再适合不过,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及特色,使其与其它的旅游产品能够非常容易的区分开来。云南众多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甚至其本身都可以用来开发。如民歌,工艺品、族谱以及地方特色小吃等,都是云南人民开发项目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开发旅游项目。比如云南的《云南印象》大型实景演绎,它的创造源头便来自云南的神话传说,这就是对云南的神话传说加以利用以及美好的诠释。以高科技手段再现这种文化,再现那种场景,《云南印象》主要包括《第一场:太阳,月亮》,《第二场:大地》、《第三场:家园》等近十个场次。将云南地区的缤纷文化展现尽致。《云南印象》也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它是旅游,文化、科技结合的典范。

(三)神话传说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人们都是好奇的,而神话传说的存在却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好奇心、这种求知欲。云南的创世神话、洪水神话以及云南独有的《云南印象》以及《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都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许有些人前往不是为了它美丽的景色,而是为了它神秘的传说与神话。几年前一段描述云南纳西族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中央八套上映,这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云南,了解到云南的文化,了解到云南的民俗,了解到云南的木府。更为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游客们为此前往了云南。去了解那里的文化与风俗,去那里旅游。独具特色的母系氏族摩梭族生活在云南。作为罕见的母系氏族,他们与众不同的走婚习俗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把更多的游客带去云南。因为不真实,无法去验证才更加具有吸引力。显然神话传说符合这一点。它对游客产生了吸引力的作用。

四、神话传说在云南民俗旅游中的应用

(一)在互动项目中的应用

神话传说描述了美丽的故事,凝聚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与期望。也为旅游互动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灵感与创作基础。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的活动也大大增加了游客们的参与热情。如在云南地区由泼水节衍生的泼水项目,人们乐于参与其中,通过泼水宣泄了心中的烦恼而得到了快乐,宣泄掉都市神话的不开心和烦恼,活跃人民的身心。以及由此衍生的泼花活动,身处花的海洋之中,吸闻百花之香。傈僳族的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打火滚、拉火链,洗火脸等旅游互动活动,也是明代的传说故事。彝族火把节的载歌载舞,篝火晚会也是源于人们用火把帮地神战胜天神的传说。景颇族的盛大节日目脑纵族是源于古老的祭祀宗教活动。白族的观音寺每年都会有20万的外地游客前来观看。哈尼族的扎勒特都是参与互动积极的旅游项目。以上的活动都与当地的神话传说有着紧密的关系。

(二)在旅游纪念品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人们出去旅游,无论去哪里总会买一下纪念品的。纪念品的收入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扩大它的销售量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而将神话以多彩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则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神话为题材的纪念品无疑对游客会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经济收入。比如人们可以在蜡染或扎染中融入神话传说故事。也可以将神话中的人物制成面塑,泥塑、陶塑,木雕等形象各异的工艺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带动经济还可以满足游客需求,也宣传了云南。

(三)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这种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体现在各个方面,人们的居所,生活服饰以及各种工艺品。歌舞都与神话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但人们更应该把这种形式扩大化。将它体现在景区大门,门票。旅游商品包装等多个方面。要想更好地吸引游客,就要把神话传说融入到装饰艺术的设计中。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文化。更加发展好云南的旅游事业。

(四)现代民俗演艺中的应用

云南现代民俗演艺的开发已经很不错了。《云南印象》大型实景演艺将旅游,文化、科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神话予生命。成为云南民俗演艺中的品牌。可云南的民俗演艺不仅如此。极具丽江风情的大型民俗服饰、民族舞蹈诗画《丽水金沙》。在西双版纳开展的夜间旅游活动。篝火晚会都与古老的传说相关联,以及即将推出的《印象丽江》大型实景也会在次震撼游客的。各民族节日的重大节庆演出也多与神话传说有关。神话传说的存在促进其演艺事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云南旅游的发展。

五、结语

第7篇:神话传说范文

1、“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2、“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

3、“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4、鲁智深发现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以麻痹围观的人,趁机脱身。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神话传说范文

晚上12:00,我进了游戏。我在一个宫殿前,我走了进去,里面有一个女人。她笑着说:“请取名字。”“刑天。”我脱口而出。“请选择职业,有弓箭手、法师、斧士、剑客、战士、骑士、盗贼、术士。”我想了想说:“法师。”“您拥有35个属性点,请自由分配。”我把35个属性点,全加的智力。“请选择出生地。”“逍遥城。”这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

白光一闪,我出生在新手村里。白梦迪在游戏里叫不败骄龙,职业是神射手(弓箭手的隐藏职业);白梦迁叫闪电猎豹,职业是神骑士(骑士的隐藏职业);刘星阳叫傲天玉麟,职业是刺客(盗贼的隐藏职业);尹子佳叫猛虎下山,职业是剑圣(剑客的隐藏职业)。呜呜,呜呜,的衰,就我一个人不是隐藏职业。我告诉了他们我的坐标,他们很快就赶到了。我们组好队,决定去杀苍狼(7~11级)。

到了苍狼的地区,他们大显神威,杀的苍狼鬼哭狼嚎。就我一个人被他们包围在里面,白拿经验。他们大骂我不讲义气,我却耸耸肩膀说:“谁叫法师一转以前没技能呢,你总不能让我拿着法杖敲苍狼的脑袋啊。”一句话说得他们四人无言以对。他们只好接着杀苍狼。

苍狼给的经验很多。半天,他们都升了10级,就我一个人升了8级。没办法,谁叫我是吃干饭的呢。

第9篇:神话传说范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山海经》,记载的是我们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可谓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也给了我们今天的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和玩家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们可以在体验游戏的欢乐的同时去感受中华民族的文明。

被西方奇幻吞噬的中国游戏业

从现今的网络游戏来看,中国的传奇、神话、武侠、历史、奇幻和西方魔法世界已经涵盖了整个网络。一定时期的游戏文化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流行文化市场,现在奇幻可谓是最流行的了,无论是《龙枪》系列、或者《哈里・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欧美文化特定的价值观设定正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武侠故事和神话传说构成的中国文化市场。体现在网络游戏上:《奇迹》《传奇》《天堂》,无不如此,来势汹汹的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网游让商家和玩家似乎有几分措手不及。然而,外国的月亮却未必比中国的亮,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神话传说也自然丰富多彩,当然也为游戏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素材。

东西方在价值体系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神话传说设定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天地构成元素,并且据此五行将世界分为五个部分,中心就是中国本身。在西方的作品中,却没有中心这一概念,构成空间的四大元素风火水土也和方向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代表着一种精神。从下面的两个描述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古老相传,天地混沌亿万年,孕化出造物神‘’。他执利斧劈开天地,独居其中,无生无死,不破不灭,终于难耐永生的孤寂,自解全身,化作神灵万物,日月星辰……”

“在完成改造艾泽拉斯世界的工作之后,泰坦们动身继续在无尽的虚空中漫游。在离开之前,他们将神力赋予五条守护巨龙,让他们负责保卫艾泽拉斯世界的和平与秩序……”

作为神话或者奇幻的基础,这两段文字也就经常成为了众多游戏中背景故事的最原始的基础。

中国神话游戏,一场艰苦博弈

神话反映一个民族最初的生存状态、思想观念和原始信仰。一个民族的神话给这个民族精神留下的烙印是深远而长久的。

综观游戏世界,中国的神话游戏还是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然而,虽然神话传说相对于历史或者武侠类的游戏所占的份额相差并不大,但是在游戏的影响力上,此类游戏就要相对逊色很多,没有达到西方奇幻游戏的影响力。究其原因,西方的奇幻故事、游戏背景主要以一条主线发展,围绕这条线,前人栽树,后人浇水,贯穿始终,而中国的神话传说在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殊之处,因而几乎是所有人都对上古神话传说有所了解,但是都没有深入,所以无论是游戏的开发商、运营商还是玩家,在接触到这类游戏的时候其实都面对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的神话传说对于任何一个想去了解她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神话,神话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对美的追求,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是上古的客观现实和生活的反映,也是对美的观念的反映: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具体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值得赞颂的救护人民的美,如后羿射日;值得赞颂的性格美,如精卫填海;值得赞颂的谦虚谨慎的品格美,如女娲补天;值得赞颂的是顾全大局的美,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其中任何一种美德在游戏中反映出来都是不容易的,所以要开发此类游戏无疑就好像一场赌博。

进一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游戏市场主流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现存的中国神话是零星并且不系统的。仅存的一些古代神话片段散见于《离骚》《淮南子》和《山海经》等古书中。今天游戏开发商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神话内容不够系统的限制,无法将神话自身的瑰丽多彩反映在游戏中。很多玩家怀着期望到游戏中,却发现游戏中提供的背景并不比他们自己知道的多多少,在游戏任务中不能尽情地体会神话游戏带来的乐趣,并且没有什么创新之处。

另外,中国神话强调人的社会性与集体性。个人的英雄主义要排在集体主义之后,个人的传奇色彩更多的是在一个集体当中体现的,中国神话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神话网游没有以西方奇幻为背景的网游火爆,因为西方更加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虽然在网游中也有团队任务,但更多的是在个人达到一定的等级之后,换句话说就是先有个人后有集体。中国神话反映的内在文化也成了中国神话游戏发展的一个瓶颈。

神话游戏将创造游戏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