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平等交流,快乐融入——教研文化的基础
只有在愉快的教学研究氛围和平等的教学研究环境中,教师才能形成一种自觉的教学研究习惯,幼儿园才能持久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成立教研委员会,发挥幼儿园内优秀教师、专长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兢兢业业的教育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教育胸怀带给园内的每一位教师。同时,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开放的氛围、开放的学习方式,教会教师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用快乐感染幼儿园里的每一位老师。
在这些快乐的背后,是多样化学习的尝试和探索,比如分享式学习、团体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操作式学习、实例观摩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教师们自我学习、交流经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快速推动新的课程模式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推广,带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幼儿园还要善于挖掘教师的潜力和思考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项教研工作均应制定详细的方案,方案包括培训目的、准备、过程、效果评析、改进措施等部分。教研工作要有现场记录,有教研委员会成员跟踪观察培训效果,并及时进行反馈,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效果、有反思。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丰富的培训内容,可以促进教师获得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要把园本教研的创新实践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用园本教研管理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使之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要经常性地举行轮值式教研、滚动式教研、分享式教研和辐射式教研活动。多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在教育实践中合作的快乐。教师在奉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分享他人的成果,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也帮助他人获得进步,从而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二、拓展时空,挖掘潜力——教研文化的创新
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园本教研之路上反复探索,并且不断创新,拓展时空,超越自己。幼儿园应当完善“更新理念—专业引领—同伴互动—教学反思”的园本教研方略,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适应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转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可以为教师们创建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大家开展网上教研。要及时引导教师通过网络了解学前教育专家的观点论述,感受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拓展教育教学思路。同时,建设好幼儿园自己的网站,定期在网站上园本教研的动态信息、近期研究的重点、需要教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以及日常教育策略的调整、需要整改的问题等,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及时了解园本教研动态,从而提高教研效益。
网络具有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特点,教师们可以在网上围绕主题自主发表观点,分享交流学习体会,这有助于教师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形成共识,使提高教研效益成为一种可能。
拓展网上教研平台,更多的是为了建构一种民主自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幼儿园教研文化,这种文化将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一个又一个教师的心灵,渗透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对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研组组长要及时对各种帖子的观点进行归类,从教学质量意识、问题意识、课程意识、反思意识等角度,用教师理解的语言归纳整理,帮助教师内化专家的观点,让教师在某一问题上厘清思路、达成共识,使教学研究不迷失方向,具有导航的作用。
三、家园共育,合力前行——教研文化的方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要积极有效地搭建家园沟通桥梁,将家园共育作为园本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幼儿园网站上将本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主题活动等展示出来,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动态,了解幼儿的幼儿园生活。
就每一个班级而言,幼儿家长还可以通过教师博客、QQ空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们要及时与家长在线沟通交谈,在家长园地、博客、QQ空间里把一周的教学计划与内容、班级活动与温馨提示呈现出来,将自己观察到的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点滴成长记录、拍摄的幼儿各项活动的照片、录像片段等,呈现在博客、QQ空间中,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以便与教师配合,一起教育好孩子。
这种家园互动的多元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长之间育儿经验的交流,提升家园共育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反思总结,凝练智慧——教研文化的升华
幼儿园要鼓励教师反思记录有关教育教学的内容,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凝练升华自身的教研文化,使之成为推动幼儿园工作进展和幼儿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比如,我们幼儿园就创办了自己的小报《七彩桥》和内部刊物《爱的事业》,在小报、内部刊物上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动态,刊登教师们的教学反思文章和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感言,给每一个优秀职工提供展示自身能力和魅力的平台。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表彰会,开展教师专业论文、教育随笔、教学案例评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对在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等,提高幼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教研文化在不断的总结、凝练中得到升华,打造一支善于创新、长于合作的教研团队。
【一】2017年庆祝第33个教师节新闻广播稿
秋韵荡漾的九月,是一个耕耘与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季节。在这个满载收获和喜悦的金秋时节,第33个教师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那么我们古荡幼儿园的老师们是如何庆祝自己的节日呢?
9月9日下午,在幼儿园工会的组织下,我们用一个别开生面的方式庆祝了自己的节日。活动在一片花的芬芳中拉开了帷幕。首先,园长丁老师为全体教师送上了温馨的节日祝福。然后是先进表彰和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师徒结对。当师傅和徒弟们在结对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那已然不止是一纸之书,而是重重的责任,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传承是多么的重要;接着是新教师的宣誓活动,当年轻教师们走到台前宣誓时,凸显着我们古幼团队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责任感油然而生。
重头戏当然是留在最后,凡艺公社的花艺老师带着大家进入了花的世界,教大家怎样折叠花篮、如何修剪枝叶和插花泥。在花艺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像魔术手一般,将一枝花、一棵草变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的创作源泉,而剪切下来的枝、叶、花,在灵巧手指间也成了最佳素材,原来空空如也的花篮瞬间变成了造型各异的花艺作品。瞧,一个个插花作品精彩纷呈、风格各异。或热情欢乐、或典雅秀丽、或雍容华贵、或亲切可人。有的作品是崇尚自然,凸显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有的作品注重造型和花材的鲜艳;有的作品热情洋溢,展示出对生活的热爱;而有的作品则显现出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与众不同!活动现场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枝叶飞舞,教师们完全沉静在自我创作和互相欣赏之中,每个人脸上露出的笑脸都犹如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一样绽放,感觉是那么的温馨、浪漫和幸福。插花艺术把整个教师节的活动推向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众所周知,花道是中国传统修身养性、陶冶身心的生活艺术,通过对花卉的定格,可以表达不同的生活意境。此次插花活动不仅向全体教师传递了节日的祝福,让大家享受着像花儿一样绽放的悠闲幸福时光,更是把大家的心与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且还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了团结、进步、和谐、创新的良好风尚!
【二】2017年庆祝第33个教师节新闻广播稿
九月的艳阳孕育了秋的收获,九月的季节带来了美的赞歌。在这个满载收获和喜悦的初秋时节里,第33个教师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翩翩走来,带着祝福,带着责任,带着希望,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
镜头一:9月10日清晨,学校礼仪队的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用微笑迎接每位老师的到来并送上一句诚挚的问候语,校园内传递着浓浓爱师情。
镜头二:为了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各个班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尊师.感恩活动。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和祝福。
镜头三:举行了以快乐教育幸福教师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活动由党支部书记赵群立主持,学校副校长、工会主席张少华致辞,在听取了副校长韩德胜对学校情况汇报和优秀教师代表的感言之后,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并发奖。接着孩子们的深情朗诵及师生大合唱,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会场气氛迭起。这一刻,老师们的工作压力和劳累都随着笑声被抛到了脑后,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随后,由学校领导向教师赠书。
访谈对象:段青 海南省教研院资源研发部
段青,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海南省教研院资源研发部主任、技术课程教研员,特级教师,海南省省优专家。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工作,2010年12月获得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教研 @整合 @评价
郑爱文:作为海南技术学科引导者,您一直坚持到一线去听课议课,能否谈谈您指导教师的心得体会?老师们如何从听评课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段青:听课评课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方式之一。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研讨,与教师共同成长。教研员听课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听推门课,不打招呼不预约,如到市县学校的调研听课;另一类是听有准备的课,上课教师有备而来,如听评比课、公开课、研究课等。
从教师对待听评课的态度来看,大多数教师持欢迎的态度,极少数教师会持抵触情绪,更有甚者,得知教研员来听课,则告知这节课上复习课或者测验课或者练习课。
再看教研员与听评课,听课评课应是教研员的看家本领之一。教研员们多年的教研生涯练就了一套即定的评课套路,如评教学目标、评教学方法、评教学内容、评教学过程等。在对一节课表达一番由衷的肯定之后,必然点出存在问题的一二三,至于这些点评是否一针见血,对教师今后教学是否起到积极作用,往往考虑不够。
总结个人多年到学校听评课的经验认为,无论是听推门课还是听评比课、公开课或研究课,面对课堂上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多元的评课标准、多角度的评课方法和点评策略,只有做到有的放矢的点评,对教师而言,才能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一、听评年轻教师的课。听年轻教师或新教师的课,具有诊断、指导的性质,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课,要作出综合分析,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在常规教学环节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学情的了解、教学重难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师生互动的状态、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剖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比如,几年前,我省年轻教师张可玉准备参加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我和中心组老师们曾数次听评张可玉老师的《视频、动画信息的简单加工》一课,第一次听评课解决教学目标问题,确定核心教学目标为“了解动画和视频表达信息的特点;通过对视频、动画信息常用加工工具的实践操作体验视频、动画的加工制作过程”,第二次听课解决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需要通过设计学生的体验活动,才能“了解动画和视频表达信息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哪些实践操作,使学生“体验视频、动画的加工制作过程”;第三次听课解决实践操作环节的优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内容的安排和各个环节的衔接等。经过三次听评课之后,张可玉老师对这节容量大、实践环节多的课驾驭得游刃有余,并在全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张可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打磨,收获了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她曾在教学反思中这样写到:“比赛的准备过程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收获却是丰硕的。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这其中包含着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帮助,也包含着我太多太多的收获和体会,每一次试讲,每一次修改,记载着我成长的每一步,我深知在这收获的背后凝聚着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可见,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一次磨砺意味着专业水平的一次提升。
二、听评特色教师的课。听优秀教师或有教学特色的教师的课,是帮助他们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教学典型。这类听课要求教研员要有眼力,要善于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独到之处,帮助教师将自身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发现教师尚未发现的自身独特的、潜在的教学气质或能力,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带动更多教师向他们学习。比如,在一次全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比活动上,听了无锡薛成钢老师的《测测我们的反应速度》一课之后,我不再是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对课作点评,而是选择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中的方法指导、教学内容的取舍这三个角度,挖掘教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的匠心独具之处。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角度为例,本课创设的教学情境是,设计“抓直尺”活动,采取甲、乙二人合作的形式,测学生的反应速度,并以数据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以实验研究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科学的方法,完成“测反应速度”的数据采样过程,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规划和数据分析。课堂围绕数据采样、数据规划、数据分析这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每一环节对应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各个环节层层深入,把Excel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经历数据获取、表格呈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完整的过程。这种通过一个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数据采样、数据规划、数据分析这一系列工作一气呵成的课堂,流畅利索,功效倍增。其独特之处在于情境的创设与教学目标达成需要高度一致,情境线索与认知线索融合得十分自然,使学生在情境线索的引导下自主、快乐的学习,实现学以致用。教师敢于跳出Excel软件教学的就知识点讲知识点的一般套路,大胆尝试将知识点的学习与问题解决融于一体、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能力培养融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对这一课的点评,让更多教师共同探讨这一类型的课怎样才能上出精彩,怎样迁移和推广这些精彩。
三、在听评课中学习。教研员听评课不只是为了帮助教师,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己。教研员由于长期从事教研工作,形成了教育理论比不上课程专家、教学实战经验比不上一线教师的状态,他们又要研究并向教师解释课堂教学中的现象、问题,帮助和指导教师解决问题。而听课评课对于教研员沟通与一线教师的联系,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取得教学研究的主动权,取得教学指导的发言权,提高教研水平和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教研员听评课不只是单方面地给予上课教师以指导或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教师,更需要以研究的态度,平等地与教师讨论问题,追求平和而深刻地评课,实现共同提高。
郑爱文:“平和而深刻”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状态,正如海南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网。与许多国内短期远程培训不同,你们营造了一个常态的、宜于年轻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一大批年轻老师通过这个平台迅速成长起来,海南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段青: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放大了教研的功效。在2004年秋,海南省刚刚进入高中新课程,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我们建设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网站。当时针对课程资源严重缺乏的状况,按照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分工合作、分解任务,开发模块教学设计、模块测评试卷等原创资源,为更多教师提供超市货架式的网络资源服务。
数年来,网站不仅积累了大批原创课程教学资源供教师分享,还成为众多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讨论教学、交流观点的重要园地。每一次全省性的教研活动,如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论文评比、中心组活动等都全过程地在学科网站上呈现。为了扩大和延伸现场教研活动的效果,在每一次活动之后,选择一个主题在网上进行研讨,吸引更多没有机会到现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了解并参与研讨,使更多教师共同享受教研活动的资源,有机会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一批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和通用技术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我省技术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
为了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2006年以来,我省通用技术学科网站和信息技术学科网站每年底推选网站年度人物,推介和表彰这一年来在教研教学和网络研讨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这种民间的表彰方式虽然没有行政的文件和盖章,但同样能够得到技术教师们的关注和认同,同样能够激励教师们为课程教学作出贡献。
我们也看到,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意味着教研观念、教研行为的改变,意味着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是更新教师观念的过程。网络教研不仅要有计划、有方案,还要有自上而下的、科学的管理行为的介入,还要有一定的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推进措施,仅凭教研员的热情难以维系教研网站的持久生命力。
郑爱文:海南技术课程网在高中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您认为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否整合?如何整合?
段青:不少教师在热烈讨论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整合问题,甚至将它列为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我看过一些教师写的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大多从技术工具应用层面或课程资源获取层面,谈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应用。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不认为有多少必要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整合。举个例子,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中,必定要使用语文、数学课程的文字工具、运算工具,是否也要专门研究语文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或者数学与化学课程的整合?显然不是。一门课程,因其具有的工具性特征而作为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正常的、普遍的,它表达的是基于工具特征的课程之间的融合而不是整合。
我以为,研究两门课程的整合,是研究这两门课程对于实现某一方面的学习目标,而各自从课程角度所能作出的贡献,前提是两门课程在某些内容上存在交集但教学目标不同。比如,要使学生能够搭建简易机器人,信息技术课程的贡献是学生学会利用图形模块编程或修改程序,通用技术课程的贡献是学生学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当然,课程整合还有其他的研究状态。
郑爱文:您曾经提出“笔试方式能够考好技术课”。在您的呼吁下,海南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以合卷、纸笔测试方式进入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并以10%的比例折算计入考生的高考成绩。教学中如何把“笔试”与过程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
段青: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自从2004年海南省加入高中新课程以来,技术课程是高二年级基础会考的必考科目,考试成绩的10%将加入到下一年的高考成绩之中。由于与高考挂钩,目前技术课程会考采用的是笔试考试方式。尽管我们在命题下了大功夫,力图使考试题体现“过程性”,也就是学生只有经历某一技术体验的经过,才能答出题。但是针对考试的应试现象仍然严重,不少学校在基础会考之前增加技术课的课时,教师反复讲题、学生反复练题,这种漠视课程自身特点盲目应考的行为,不仅颠覆了课程目标而且伤害了学生学习技术课程的信心,与课程价值观更是背道而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学生实践操作项目,与笔试成绩加权形成会考总成绩。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有一定量的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故需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素养 @博客 @阅读 @生活
郑爱文:您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技术学科教师,哪些素养是必需的?
段青: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的成熟和完善。“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教学若被视为一种专业,则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学习应该教的知识和如何教授这些知识”。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师的身份、知识和能力是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因素”,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知识转换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对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师而言,专业知识更是其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区别于另一个专业教师的本质特征。由于近年来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源于师范院校对应的教育技术等专业,这一群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正在快速提高。当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是重要课题,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是指与课程相关的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和技术操作技能,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由于通用技术教师群体的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多样化,对他们进行通用技术课程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尤为重要。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较多省市已经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郑爱文:博客对教师成长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段青:在当今多元化学习环境下,可以用来帮助教师学习和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博客无非是给教师多提供了一个学习成长的工具或平台,因为技术的原因,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师使用这一工具可能更为便捷和熟悉。海南省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教研网站正是基于博客的交流平台。
博客的特性决定了教师能够方便地浏览教学资源、能与同行或专家交流、发表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收藏经典教学资料。它既像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又如身边的聊天室、茶坊;它既像家中的精品柜,又如家门口的菜园地。利用博客能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和教学再设计的习惯,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这些功能自不必说。我更看重的是,在当今各类媒介繁荣、信息量浩瀚的技术时代,教师安静地选择并借助博客平台,学一学知识技能,写一写教学点滴,查一查教学资料,评一评他人的课例,于浮躁中寻一隅静地,蛰伏其中,修炼其心,才是博客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深一层次的意义。当然,在网络道德的框架内使用博客,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如做到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和言论的正当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您人生成长经历中,觉得哪些书给了您很大启发?能否给大家推荐几本?
段青:米兰・昆德拉的一本薄薄的小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通过展开几个人物生命存在的方式,提出生命的轻与重的命题,文字翻译得虽有些生涩,却耐得住阅读。世上每个人都在按照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每个人的目标各不相同,却又都有着本质的一致,其中有一句话,“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当人们无法选择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执著于一件工作的时候,怎样在重复中追求、发现和体会幸福?
施良方教授早在20年前写的一本《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清晰地将课程从六个方面作出界定: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并以时代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课程的本性是未来定向的”;课程编制原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目标取向有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等。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均与近十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肖川先生的一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思想深刻、文采隽永,耐人寻味。采其中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在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率和技术主宰的时代,古典的心情,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渐渐地变得陌生与遥远。学习也就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主导下成为了外在的包装、利益的算计、轻巧的复制……有更多的学习,其作用是十分间接的、潜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尽管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往往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过程。因为它能唤起我们对永恒和伟大的渴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是可贵的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竭的动力。”
郑爱文:有人工作为了生活,有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您认为年轻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呢?
段青:流水线上工人8小时以内是工作时间,8小时以外是休息时间。而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时间难有如此清晰的界定,为备课、查阅资料和收集素材,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8小时以外甚至是休息时间,教师的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交集。一个人只有以快乐心情工作时,他才不会抱怨、不会烦躁。当我们没法减少工作量、不能再提高工作效率时,那就先设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以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工作吧。信息技术教师群体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群体,要相信一份付出总会获得一份收获。多年前到一个县里调研,曾经遇到一位乡镇中学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给人印象是阳光、利索,他的工作很多,初一、初二信息技术上课、网络教室设备维护、学校办公电脑和网络的维护、同事教学评比课件制作等全部由他一个人做,每天工作约十多个小时,学校没有人能帮他。下班后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与妻子共同照顾两位年迈的老人。忙碌是他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说,平凡人做平凡事,拥有一份喜爱的工作、一群要好的同事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足矣,他拥有了快乐。
编者感言:
段青老师是海南技术学科引导者之一。通过访谈,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思路开阖有致,又不失严谨;她对自己观点的表述直接、凝练,毫不含混。
思维上具有确然性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确然性并不意味着思维开放性的丧失。比如,她在回答整合问题的时候,最后说:“当然,课程整合还有其他的研究状态。”这种开放性的话语实际上是严谨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