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综合管理专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管理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管理专业知识

第1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一、旅游管理专业总体情况

从学科性质的角度分析,旅游管理在整个的高校课程体系是与工商管理处在并列地位上的一个专业类型,从其从属关系的角度来说,又属于管理学科门类中的一类专业课程。此专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集中在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及管理的专业人才,从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角度分析,这一专业的学习意在提高学生旅游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并且具备相应的旅游服务及管理专业的思想道德素质[1]。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1.专业课内容的广泛性,给课程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角度观察,高校中的这一专业课程所涉及到的细节课程门类有近20门之多。其中不仅包括了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导游专业的相关内容,还包括了旅游文化、心理学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多种类型内的课程,这种细节课程门类的复杂性,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无论是高校内这一专业的学生,还是旅游职业院校学习这一专业的学生,都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对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旅游管理课程门类的丰富,与其受到的系统教育的专业性和单一性有一定的冲突,学生在接触到范围很广的不同类别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时,由于对部分课程并不具备相应的学习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职业院校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面临的主要困难来自于自身在文化基础知识上的薄弱,再加上多门类的复杂性学习要求,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

2.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从旅游业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变化性的专业类型。因此,专业教育教学的开展,必然也会对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其具备理论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应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从事这一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也应当同时具备这几方面的能力素质。但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教师队伍的总体储备量略显不足,从事此专业教学的教师数量有限[3]。另外,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角度观察,由于个人文化背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限制,教师自身并不具备十分过硬的专业教育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在与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前提下,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来提升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效果,这也是影响这一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不清晰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双重特征,因此,在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虽然满足了课程总量充足,课程内容范围涉及面广的要求,但对于这一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类型的研究和规划尚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无论从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角度分析,都给其学习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另外,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缺乏规划是主要问题。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同区域对结合本地区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也存在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造成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4.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这种现象与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思想意识的先进性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专业教育资源和资金的投入有密切联系。首先,由于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局限性,其在具体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在教育教学的开展中,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坚持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原则。这与旅游业发展不断变化和推进的特点有一定的冲突。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取得。另外,教师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课程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并且从现实角度出发看,由于旅游业的区域性特征,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不同地区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和模式必然会有所差别。而且,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但由于资金和资源存在分布不均或总量不足的问题,使整体课程体系的丰富和实践教学内容比例的增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

我国旅游业发展和建设及旅游管理人才的教育培养上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只有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才能提升这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1.转变教育教学方法,规范课程体系设置

这主要是指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学习基础层次,在课程教学开展前,先从宏观角度对整体的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的规划整合,结合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现状和地理人文环境,在设置本专业常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纳入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状态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注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清并利用好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和资源,通过设立微课专题教学或应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

2.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

这主要是针对教学现状中教师队伍水平局限性的问题而提出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密切关系。基于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素质水平存在的问题,校方和相关的旅游管理单位应联合起来,通过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开展,为教师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4]。

3.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为学生专业教育提供实践机会

无论是从管理专业还是旅游业的特点上说,变化性和更新性都是其显著特征。因此,在学生教育的角度上讲,学校所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和学校应当注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和职业道德培养提供有力的条件。首先,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学校可以通过面向学生开展实践拓展训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当地旅游景点运行和管理的状态。其次,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校方可以通过将一些具有社会效应的旅游职业道德问题的热点事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案例分析,向学生讲解旅游管理专业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不佳的负面现象有一个深刻清晰的认识,培养和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激发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4.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加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教育

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旅游资源特色都有显著的差异,作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对其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程教育的专业性,同时,也应当引领学生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特色和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基于旅游业发展中对有限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在学校教育阶段,教师应当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和宣传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从学生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出其在管理和从业过程中能身体力行的旅游资源保护途径。形成和树立起学生对旅游资源主动进行保护的意识。从实际的角度讲,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职业观。

四、结语

总之,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且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角度分析,也能观察到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在明确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是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闫聪聪,张平,陈煜.浅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度假旅游,2018(5).

[2]昌晶亮.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J].才智,2016(26).

第2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1 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课程重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与职业性为一体的综合教育类型,其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基本工作流程、专业技术、综合技术运用与操作等能力的培养[1],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开设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课程,来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相关能力,推动学生综合技术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综合实训课程训练通常都是以岗位需求与能力锻炼为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渗透实训技巧,突出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将只有技能中所涉及到的多种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训练技巧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训过程中进行有步骤的演练,这种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开发与训练能够深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理论完善,同时还能够有效研究出适应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训练模式与方法。其次,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相对一些普通高等教育来讲,具备自身特殊的需求与特点,不管是其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演练都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因此要求不同专业应与本行业实际发展状况及需求进行联系,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方案的设计,以推动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及社会生产需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因此需要给予充分重视,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际社会需求,有效利用综合实训资源,并结合行业新标准,探索出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与方式。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规范性及典型性进行分析,明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需求与岗位要求。从现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的规范化岗位训练是物流管理专业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来讲,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并重视专业实训课程,重视所在行业的行业需求与特点。高职院校要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企业基本需求状况,并对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经营状况、企业的关键岗位与岗位需求、企业岗位的安全性与质量要求、企业的基本设备与效益等进行分析与学习,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知识系统性与整体性,推动综合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发。

其次,要对企业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分析,同时确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市场中的相关行业企业对新技术与新服务的实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强化技术改造,重视设备的升级与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实现,进而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实地,积极主动的了解并掌握相关企业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现阶段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以确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与岗位发展需求。

再次,要认真分析岗位职业需求,综合提升学生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进而设计合适的实训项目与基本内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企业对岗位基本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为中心,并结合学生实际知识与技能现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与知识培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重视岗材结合,强调因材施教,即将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强调综合实训的基本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内部的有效融合,强调实训模块之间的沟通,促进课程的充分开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爱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物流企业的多种岗位需求。

最后,强调企业产品发展及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路线上均具备的前瞻性的发展意识,一方面要强调市场的现阶段需求,同时还关注未来市场的潜在变化,因此企业重视动态的发展,这要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及时更新实训知识与内容,突出新技术的应用[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强调持续发展性的基本原则,及时跟踪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技术与新设备,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方法分析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训教学基本经验,总结出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几种方法:

第一,选择性移植法,即不断吸收现阶段国内外相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内较为成功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选择的借鉴已开发成适合自身院校与自身专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训课程,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教学范围与教学程度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完善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能力中心的方法,即根据专业实际特点,开设具有相关行业与企业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求重视对学生自身工作技能的训练,围绕技能培养确定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与步骤、基本方法与训练技巧以及职业基本道德等。另外,在实训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现阶段市场中所需要的新产品与新技术进行相关技术发展动态的实训内容开发。

第三,任务分析的方法。任务分析的方法即充分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按照内容要求进行步骤分解,确定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项目进行具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之后对步骤进行分解,突出分步骤的重要性与准确性,这种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确定实训课程基本内容的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3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在区人事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和各类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结合我局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打破身份界限,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根据我局实际,农机管理监理站、水产站、水利站此次暂不设岗,由局选任已依照过渡为公务员的人员履行其职能职责,农经站、蔬菜办公室事业人员归入局相关事业单位设岗参加竞聘。

二、岗位设置分类

根据岗位职能职责,工作难易程度,业务技能要求,将岗位设置分为A类、B类和C类。

A类为领导岗位,在单位承担主要工作任务,工作难度较大,业务技能要求高的岗位。

B类岗位,为单位职能职责要求的业务骨干岗位。

C类岗位,为单位职能职责要求的一般岗位。

三、岗位设置数量

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数36个(见附表)

四、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设岗情况及任职条件(见附表)

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设岗情况及任职条件

事业单位名称

职能职责

岗位设置数量

岗位类别

岗位设置

任职条件

备注

留用

借用

下派

农技站

负责全区粮油等农作物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全区植物检疫、病虫害测报及防治工作;负责全区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全区培肥改土工作;负责全区粮油生产近期和远期规划

8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2

B

B1旱粮作物推广

B2水田作物推广

B3植物检疫

B4病虫害测报和防治

熟悉并能掌握运用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检疫,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等专业知识和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

2

C

C1培土

C2农资市场监督管理

C3农产品监测

熟悉农业行政法规,具备农技推广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1

种子站

负责全区作物种子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宣传贯彻《种子法》及对全区种子经营户的行政监督执法工作

10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

2

A2副站长

B

B1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B2种子生产许可证审核及管理

熟悉种子行政法规,能掌握运用种子技术推广专业知识

1

C

C1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

C2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

C3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

C4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

C5种子经营管理

C6种子技术培训

熟悉种子技术推广工作,具备种子技术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3

农村能源办公室

负责组织制定全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年度工作计划、近期和中、长期规划;负责全区农村能源建设的技术指导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

A

A1主任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1

B

B1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B2农村能源设施管理

熟悉农村能源发展规划,能掌握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和农村能源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C

C1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具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1

事业单位名称

职能职责

岗位设置数量

岗位类别

岗位设置

任职条件

备注

留用

借用

下派

林果站

负责全区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全区森林资源、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和防治;护林防火;规划、设计和指导造林、绿化、义务植树工作;负责全区水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全区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技术工作

8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

A2副站长

B

B1林业资源管理

熟悉林业法规,具备林业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C

C1林业病虫害防治

C2林业种苗管理

C3林业造林

C4水果栽培管理

C5花卉、蚕桑技术推广

具备林业、水果、蚕桑、技术推广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4

畜牧站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全区畜牧兽医行业行政管理;负责全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负责全区动物重大疫病的控制和扑灭;负责全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管理和行政执法;负责全区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及组织实施;负责全区畜牧品种资源保护及种畜管理。负责全区养殖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和服务;负责全区兽医诊疗技术的培训、指导、新技术的推广;负责诊断、治疗疑难动物疾病

6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

2

B

B1兽医防疫

B2动物疫情监测

B3饲料、兽药管理

熟悉畜牧兽医行政法规,能掌握运用畜牧兽医专业知识

C

C1畜牧业发展

第4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73-01

一、我国高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学生毕业的出走无非是在就业、考研、出国之间的选择,故而,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只是研究型、应用型,缺乏对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的教育培养。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我国高校开始注重于创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育。一般的高校都设置就业创业管理机构,设立创业基金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和创业资金,侧重于学生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教育,注重于创业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把创业教育功利化,达不到自主创业方面的目标要求,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普及性相对较差。

与国外开展创业教育相比,我国创业教育主要存在起步比较晚、普及程度比较低、社会支持力度弱,教育效果上还没有可以广为效仿的成功案例。目前,阻碍我国高校创业型经济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阻碍因素有:1.“创业教育”的开设基本上停留在专题讲座的层面上,没有形成一门体系化的课程;2.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与教材体系的草创性,无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与完备性;3.有待商确的学科归属;4.匮乏的教育资源,没有专门受过培训的师资队伍,没有足够的创业基金,难以寻求的创业基地等等因素,无一不制约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必须提升认识和思想,才能克服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迅速地改变这种滞后的局面。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技能的实践活动。而创新性、创造性的技能不只是一种技能训练,而是必须通过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双重熏陶和激发才能生成。故而,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不只是在创业技能层面上的培训,更是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价值观进行研究、梳理与推广。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与内容

(一)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第一,优化专业设备,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经济管理学科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和理科,它是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内容与文、理科的专业知识内容的综合交叉学科。根据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进行优化专业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开设或合并某些专业,适当地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具有复合性、适应性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

第二,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经济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高校的经济管理教育应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故而,应改革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多元化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生产与教学匹配,工作与课程同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企业管理需要经济管理者内在潜力与创新能力,故而,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苏格拉底曾说:“真正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内部,需要的仅是唤起知识,使之达到意识的境界。”所以现代教育不但是传授各类知识,更是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创新能力。经济管理的课程应更多采取双流沟通的教学,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发挥其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从而改善其心智模式。

最后,建设师资队伍,注重其素质完善与技能的综合。师资队伍是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外的话多经济管理院校的教师都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参加政府或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一方面丰富其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提高其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尽量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或高级管理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授。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1 细化与展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创造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是高职综合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创业活动是以创新和创造等活动为基础,将理论知识转化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创造财富,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性的复杂活动。高职院校的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务必同样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决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使学生树立创业理念与创业精神,具备创业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逆商与实干精神,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自我创业,进而创富。所以,新型的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务必以夯实素质教育为基础,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业技能,既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智慧,拓宽其视野,又要传授其综合理念知识;既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又要有坚定的执行力与领导力。所以,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深化与实践。

2 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是培养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基础。有“事业心”、“开创性”、“个人特质”的人才是创业素质的人,是未来社会的创建者。他们将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与责任感。所以,高等教育在专业教育、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养成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智商、情商与逆商的三商融合,使每个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正确地面对人生所遇到的各种挫折。

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业素质。目前的创业多是利用知识含量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知识产业化的过程,传统的创业教育已不能与之相符。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将知识与经济资源优化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务必坚持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培养与提升,使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培养创业素质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有着创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有着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创业思维与创业素养。

4 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改革现在培养与管理模式,要学分制与弹性学习制度并行实施。创业活动需要更多自由时间和空间。高职教育传统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设计与充分发展。所以,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学制改革,实行完全学分制,进行弹性学习,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考核方式。高职教育要允许学生跨系统跨专业流动学习,形成多学科多技能的知识架构,并灵活选择学习时间,考核方式丰富化,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学习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

三、财经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借鉴国外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市场需求,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高职院校应构建“宽、厚、强、高”的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宽”是宽口径,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厚”是厚基础,即专业知识的基础厚实,自学能力强;“强”是强实践,即创业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强;“高”是高素质,即创业的综合素养高。而这些需要通过人才培养的各要素来实现,即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灵活进行教学组织与培养机制的灵活化,多元化构建实践环节等。

(一)制订适合于创业型经济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计划。高职院校将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首先要制订能够体现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体现出培养创业型管理人才的创业意识与能力等内涵。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重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优化,校内课程与校外课时的合理化,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与实践空间,注重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优化适合于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是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应基于市场需求,结合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进行加强基础,淡化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首先,科学设置专业,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调研为基础,依托现有专业建立新专业,与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其次,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使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与厚重的专业基础,能够实现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相互交融。

第三,整合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基于创业素质的综合化,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学科与专业为纽带,整合文理科,开设一些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复合性等综合学科。

最后,打破专业障碍,放宽学生的专业选择权。

(三)构建适合于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基于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整体化、科学化与人文化,高职院校应灵活系统地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同步化,优化教学过程。创新适合于创业型经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实现其教学过程合理化、最优化。

2 生产技能与教学内容的相融合,更新教学内容。基于生产实践,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完善学生的人格与素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3 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授人以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注重终身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着重于学生创新技能与创业思维的培养。

4 加强实践训练,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的重点是实践训练,注重其创业意识的树立与创业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注意实践训练第一,构造实践教学体系,处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教学环节,整合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构建一个教学内容逻辑性强,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第二,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第三,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产学研全作教育。使学生在直接深入到企业的运营中,培养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全面技能的训练,提升创业活动所必须的综合技能与综合素养。

四、探索适合于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非教学途径

第5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

 

一、调查设计的背景和思路

从近几年经管类专业就业情况看,社会对管理类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该类人才的短缺问题逐年显现,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开设对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经济管理工作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经管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就业能力主要有:

1.较为扎实的经管类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2.较强的经济市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具有经济管理的业务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运用信息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

3.较为全面的企业管理素质。包括具有较好的内在修养、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谈吐和礼仪。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本文以甘肃省某大学经管类专业2006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率为97%。了解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进而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正如西方学者恩德尔斯(Enders)所言“专业人员和专家在社会中正在变成更为重要和有影响的群体”。[1]从表1看出,40.4%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较强;而接近50%的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均一般;甚至有70%的认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一般,62.8%的认为掌握专业知识一般。

表1 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自评表(%)

 

专业知识技能项目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很差

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4.0

19.3

70.0

6.3

.4

专业意识

7.6

40.4

46.2

5.4

.4

掌握专业知识

4.0

22.4

62.8

10.3

.4

专业技能

9.9

31.8

48.0

第6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的存储、 类、查询等各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以及使档案信息开发、收集、传播和资源共享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更加完善,对档案的管理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者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层次,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服务质量。

1.当前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状况

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因而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今很多高校的档案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1.1 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贫乏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掌握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档案人员实际情况是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贫乏。高校专职档案人员中,很多都未接受过任何档案专业教育或培训。另外,很大一部分更是非专业学历人员较多,他们多半路出家,来自其它专业,这就使得他们的档案专业知识贫乏,业务水平不高,其中不少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严重制约着高校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2职业情感淡薄,主观能动性不强

当前,在高校中有些档案工作者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加之档案工作的性质要求是细致、严谨、环节多、程序多、耗时多,所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时间的弹性非常大,使原本工作的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是“干良心活”的阴影,档案管理工作者特有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给从业人员的“惰性”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原因是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不多,而且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完成档案收集工作这一环节后,和外面人员接触的时间大大减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档案工作者真实工作状况。

1.3 制度的不统一,档案人员素质低

某些高校没有制定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同时,还有些高校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尚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致使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不具备专业技能等因素也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创新与活力的重要因素

2.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2.1 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安心奉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高校内部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2.2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档案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职业活动,社会职责,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的工作。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社会广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此外,档案工作是为各项工作提供条件的。 因此,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为“人梯”,热心服务的思想,想利用者之所想,急利用者所急,千方百计为利用者提供报务。

2.3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行政工作、业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在各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显现。档案工作者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能难有所突破。为了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档案信息部门基本上都已应用了计算机管理,并且正在向着更深层次的应用方向发展,如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这些都要求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4 具备高度的法治观念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而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档案法规,严明党的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并把法律的规定运用到日常业务中去,时刻依照法律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法律的约束。许多档案记载着学校、老师或学生的机密。因此,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习惯。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以确保学校档案的安全。

2.5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性知识

目前,随着高校的发展,具有综合性水平的档案人员十分紧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综合性已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除具有熟悉档案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扫描加工、数量控制、质量监控、数据录入以及拥有档案信息化所需人、财、物的统筹兼顾管理等能力。因此,档案人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性知识与业务技能,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学校发展的需求。

第7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课证融合 人才培养 学历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

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几年,高职院校和大专院校在实施“双证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融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证融合”的含义

“课证融合”,又称为双证教学,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又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

二、国贸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能力素养要求

1、外贸业务员

外贸业务员是指在进出口业务中,从事寻找客户、贸易磋商、签订合同、组织履约、核销退税、处理争议等进出口业务全过程操作和管理的综合性外贸从业人员。

外贸业务员的职业素质要求:爱国精神、守法意识、忠诚品质、团队精神、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开拓精神等;外贸业务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应具备市场营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函电处理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外贸业务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除掌握好英语和计算机基本知识外,还就熟悉和掌握商品基础知识、外贸业务知识、生产管理知识、国际营销知识、国际金融知识、外贸法规政策、国际贸易惯例、国际经贸地理、外贸业务礼仪等。

2、外贸跟单员

外贸跟单员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

外贸跟单员的职业素质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守商业秘密、忠于职守、积极开拓等;外贸跟单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综合业务能力、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推销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交协调能力;外贸跟单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熟悉所跟单产品的性能、品质、标准、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等知识;了解管辖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行情及国别、地区差异;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及国际商务法律法规等知识。

3、国际商务单证员

国际商务单证员主要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根据销售合约和信用证条款从事缮制、出具各种对外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交银行办理议付手续、海关报关、货运或委托银行进行收款等工作的人员。

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素质要求:认真负责、忠于职守、服务细致、团队精神等;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能力要求:综合业务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国际商务单证员专业知识要求:掌握国际货物贸易所涉及的所有单证,包括运输、报关、报检等业务;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三、国贸专业“课证融合”的实施

1、制定“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立了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及国际商务单证员3个主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制定国贸专业“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化、标准性规定,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标准化设计;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进行融合,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理论课程设置以“够用”为原则,力求做到“学以致用”,选择国际贸易活动中应用广泛的内容,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用岗位职业能力来描述人才规格,形成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体系。

2、制定“课证融合”的培养计划

“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制定,要能够真正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完全融合,既符合教育部门对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既能确保学生当前的就业能力,又能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即形成一个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课” 的递进式教学体系。其中,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出口业务操作》、《进口业务操作》、《外贸业务综合实训》、《国际结算操作》、《外贸单证操作》、《外贸单证综合实训》、《出口跟单操作》、《进口跟单操作》、《外贸跟单综合实训》等。

3、实施“课证融合”的促进措施

(1)学校层面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创新。首先,学校应组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行业市场调研,结合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加强推进“课证融合”的进程,把相关的主要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到学历教育之中,通过设立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奖学金,奖励在各项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中成绩优良的学生,从而促进大家考证的积极性。第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定量把专业教师派遣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在完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地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第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是学生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学生层面

明确就业方向,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首先,积极参加相关主要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参加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不仅加强了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练习,而且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其次,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有关专业知识及各种资格证书知识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在了解自身知识缺陷的同时,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应用,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第8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2

[中图分类号] F273;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35- 01

1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背景和目的

“工科要有实验,经管要有实训”,实验和实训对于经管类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对理论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综合检验学生的商科知识、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从2011级开始,将原先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10周校外实习转变为2周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加8周校外企业实习。我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已连续两年开展。

跨专业虚拟仿真实习通过专业的实训软件模拟仿真的商业运营环境,把来自不同专业的实习生按专业背景配置组成仿真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物流企业、工商管理局、税务局、金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会计师事务所机构,结合专业知识来进行模拟运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

通过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基本的管理知识以及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在实践中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

2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实践过程

①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时间。此次跨专业实训每批次进行2周,10天,80学时。②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管实验中心。③虚拟仿真综合实习详细流程。第一天:上午,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动员大会,竞选CEO,学生竞聘岗位需要准备竞选演讲。下午,各公司CEO张贴公司海报。海报张贴完毕后开始招聘员工,招聘完成后在媒体中心登记员工信息,并张贴录用员工名单。第二天:上午,公司注册流程讲解,讲解完毕后公司职员需领取注册用表单、收据。下午,进行公司注册,在公司注册期间,CEO安排好公司组建的工作,公司成员主动学习运营规则,确保运营正常开展。第三天至第四天:进行企业运营规则讲解,各单位CEO督促自己的员工严格遵守上课时间,并负责登记好自己公司员工的考勤。各职员需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软件使用。学生熟悉公司运营规则并进行一个季度的试运营。第五天至第九天:完成第一季度至第七季度的运营,并且举办海报评比大赛、点钞大赛、主题沙龙素质拓展等特色活动。第十天:上午,完成最后第八季度实训,检查并上交办公用品。下午,准备经营总结PPT总结大会。各公司CEO对全体员工做年度述职报告。

3 校内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特色

①组织主题沙龙、主题分享会。为了更好地与企业经营实践结合,特加入多个与创业导师、企业家及成功校友交流环节,为大四学生就业进行面试前准备、面试应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未来择业的道路上目标更清晰。举办“遇见美好的时代――移动互联时代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新经济下如何合伙创业”“如何适应电商企业的企业文化”主题分享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方向指引。②完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公司进行考核,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企业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50%+中期汇报×20%+考勤×20%+员工工作参与度×10%。公司(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物流公司)考核方式为:运营总成绩=经营业绩×40%+服务满意度×40%+考勤×20%。

4 结 语

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是经管类学生实训化教学继单项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之后的第四阶段的训练,是整个实训体系的提高阶段。经管类学生学会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策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认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也深化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拓了一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海荣,经贸类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1-64.

第9篇:综合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高职 广告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71-04

广告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广告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广告市场高速发展需要,培养掌握现代广告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广告业务、策划、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广告公司、企业和媒介广告部门等广告行业基层技术岗位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开设的应用技术型专业。根据自身办学传统与专业特色优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告专业侧重培养平面设计类广告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该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一纲领性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就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索,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是高职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经过市场调研与专家讨论,可以认为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一是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艺术修养;二是良好的市场感觉和领悟力,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三是较强的广告创意能力,熟练运用图形图像传达商业信息的方法手段;四是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操作电脑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五是较强的广告作品创意说明推介能力。

二、高职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相应的知识要求

经过对广告市场的调研、广告公司的用人调研、已毕业学生的回访和专家讨论,按照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要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将广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分解为电脑运用知识能力、广告专业知识能力、视觉艺术表现知识能力、经营与管理知识能力、社会文化与沟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知识能力,并分别提出相应的知识要求。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

由于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多元素构成的,较为复杂且定量数据较少,因而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且以定性为主的方法来进行课程设置分析更为简便,并能使课程设置更趋科学和合理。著名运筹学家、美国学者T.L.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被公认为“能紧密地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推理相联系,并将决策者的经验及其推理过程给予量化描述,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可行性”,“适用于解决结构较复杂、决策准则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因此,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尝试运用该方法来确定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的设置,即通过建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元素权重等几个实施步骤来计算并确定课程及其课时的权重。

(一)建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将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即各知识能力为第一层次,各知识能力分别对应的课程为第二层次。这些不同层次的元素从上到下形成一个递阶层次结构(见图1)。

(二)建立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层次分析法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建立判断矩阵。作为约束条件的上层元素与其对应的下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即构成判断矩阵。在进行两两比较时,通过确定相对重要性的统一标准,来保证构成判断矩阵元素的一致性。运用T.L.Saaty教授的1-9比较尺度和成对比较法,邀请专家对各知识能力及其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建立成对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课程的权重。由于专家对一些同一层级下的几门课程的重要性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判断,这些课程的权重自然是相同的,因此下面只列出专家认为同一层级下课程的重要性不相同的其他课程的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表中CR值小于0.10时,说明该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权重分配合理。

(三)广告专业知识能力与相关课程的权重及课时分配

经过对以上一级及二级各指标权重的计算汇总,得到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各指标的权重。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求,除全校性公共课和学校统一安排的实践类课程以外,广告专业的总课时(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共计1320课时,而且专业选修课程的课时按专业必修课程的50%折算来计算。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每16课时计1学分的要求,经与专家讨论,将电脑运用知识能力、广告专业知识能力和视觉艺术表现知识能力等类别的相关课程认定为专业必修课程,经营与管理知识能力、社会文化与沟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等类别的相关课程认定为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为方便计算学分,将一级指标的课时数根据权重计算得出的课时数稍做调整。最终的课程设置与各课程课时数见表6。

四、结语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达到专业知识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实践中,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进行设置后,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促进了学生专业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形成,满足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程设置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伟军,蔡国沛.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期)项目(桂教人〔201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