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

第1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83-02

在我国居民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过去10年间,我国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 577亿美元,而目前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仍不理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1]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该院于2016年1―12月选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尝试并观察了在导医陪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用同样的方式从同时期糖尿病患者中另选100例纳入对照组。入组后详细了解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础资料。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5~76岁,平均(52.6±9.9)岁;体重45~84 kg,平均(62.1±6.8)kg;伴有高血压病者48例,血脂异常73例,不同程度并发症者37例;空腹血糖为(8.9±1.3)mmol/L,餐后2 h血糖(15.2±2.8)mmol/L。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8~75岁,平均(53.1±8.7)岁;体重51~86 kg,平均(63.1±7.7)kg;伴有高血压病者43例,血脂异常74例,不同程度并发症者41例;空腹血糖为(8.4±1.1)mmol/L,餐后2 h血糖(14.6±3.3)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基线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该实验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入选实验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限为6个月,随访结束后由专门人员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每例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情况,并抽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给予导诊,观察组患者在?б脚阏锕?程中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在陪诊过程中,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原则,有针对性的向糖尿病的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治疗原则、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血糖控制目标、二级预防的重要性等,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根据他们伴有的疾病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健康指导。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倾向的,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该次就医结束之后,约定下次就诊的时间和项目,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强度和时间、药物治疗方案,并交代患者生活中加强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和血糖监测管理。

1.3 观察指标

随访结束后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每例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并抽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方面(包括饮食、运动、合理用药、血糖监测)、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根据访谈情况和调查问卷结果将患者归类,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等级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年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干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在糖尿病知识掌握、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等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为(5.3±0.6)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1.1)mmol/L;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平均(7.5±1.6)mmol/L,低于对照组的(9.4±1.8) mmol/L;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5.9±0.3)%,低于对照组的(7.0±0.3)%。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养老的压力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药物治疗仅仅是糖尿病干预当中的一个方面,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无疑是引导和干预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管理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患者就医、检查和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韦东晓[2]提出,导医陪诊能够为患者提供大量的有关于健康的信息,帮助患者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管理。因此导医陪诊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第2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13年2月~2015年2月102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1组和C2组,各51例。C1组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45.2±2.9)岁;C2组中男34例,女17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45.5±3.1)岁。所有患者满足糖尿病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表现出多饮、多食以及多尿症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C2组糖尿病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C1组患者主要选择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2.1对患者进行有效培训首先对患者实施培训,针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有效确保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树立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理念,并且讲解相关的护理原则,掌握具体的护理方法[2]。1.2.2开展家庭访问指导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一对二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准备对患者实施家庭访问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家庭结构以及患者的家庭功能进行认真分析,创建合理的个体化干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针对糖尿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真开展具体的疾病预防知识培训,针对患者的食谱制定以及运动计划设定加以认真指导,要求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固定时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等。主要利用报纸以及网络等资料,创建糖尿病疾病的咨询热线,针对糖尿病具体的防治知识加以广泛的传播,与此同时,将患者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调节[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再次住院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达标、再次住院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等指标对比干预后,C1组在血糖达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再次住院方面明显优于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后,C1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第3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1月-2014年1月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23例高血压及12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124例高血压及12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6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91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慢性病,但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选取不同时间段内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

1月-2014年1月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23例高血压及12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124例高血压及12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45例,女99例;年龄36~67岁,平均(45.67±2.21)岁;病程1~10年,平均(5.12±1.01)年。观察组中,男148例,女98例;年龄35~68岁,平均(45.78±2.33)岁;病程1~11年,平均(5.34±1.5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针对性的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给予患者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及服用剂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关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根据实际情况,每1周或2周举办1次义诊活动,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在体检过程中,经患者同意,收集其基本资料和疾病资料,根据收集资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用药和健康指导。在回访中,询问患者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血糖情况以及血压的改善情况,了解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戒烟忌酒,加强体育锻炼。针对健康常识了解少的患者,指导其到社区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并进行健康知识咨询。对患者进行运动干预。适度的运动和锻炼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患者的身体特征、疾病特征为主要依据,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科学的运动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自行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运动。此外,向患者介绍不良心理因素可增加疾病复发率,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规范化管理率主要包括服药依从性、合理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以及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若患者可做到上述三点,且符合相关标准,则可评估自我管理为规范管理。(2)使用文献[2]中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状态、自觉状态、日常生活、心理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做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有118例,占95.16%,达标107例,占86.29%;对照组做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有67例,占54.47%,达标41例,占33.33%;两组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做到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有116例,占95.08%,达标97例,占79.51%;对照组做到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有62例,占51.24%,达标39例,占32.23%;两组患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状态、自觉状态、日常生活、心理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少、用药依从性小、治疗期间情绪波动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程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极易滋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造成阻碍。社区管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慢性病防治措施,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关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可增强社区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4-6]。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疾病资料的收集,同时可提高管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毕永章,周文刚,张晓娴,等.云南省某贫困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42-46.

[2]范丽丽,张大创,董云鹏,等.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管理高血压的临床尝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99-101.

[3]夏利华,龙理良,尹亦清,等.衡阳市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1):1001-1004.

[4]刘奇峰.高血压社区防治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16-117.

[5]许敏锐,强德仁,周义红,等.农村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17-720.

[6]梁佩韶,郑志宏,王彩霞.社区分层护理模式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71-74.

第4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是国内外关注的疑难病症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共同特征[2]。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致死致残风险高[3]。有效控制致病因素是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本文就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63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4.8±7.8)岁。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干预组进行健康宣教,以集中讲课2次和个体宣教相结合的方式,每月随访沟通1次等措施,增强了干预组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识,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态度和行为,提高其规范化治疗的依从性,而对于对照组的对象来说,本研究仅采用每3个月定期随访1次的方式,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无其他干预措施[4]。

2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和体重指数数值的改变情况 经过1年的观察,干预组患者SBP下降了2.95mmHg,BMI下降了0.66 kg/m2,腰围下降了2.06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患者BMI下降了0.18 kg/m2,腰围下降了1.87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的变化量进行统计检验显示,两组患者SBP的变化量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SBP下降的更为明显。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尿蛋白率的改变情况 干预前,干预组管理的62例中,检查出有尿蛋白的有19例人,尿蛋白率为30.6%;对照组管理的62例中,检查出有尿蛋白的有24例,尿蛋白率为38.7%,通过x2检验,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x2=0.890,P=0.345)。干预后,干预组管理的62例中,检查出有尿蛋白的有11例,尿蛋白率为17.7%;对照组管理的62例中,检查出有尿蛋白的有21例,尿蛋白率为33.9%,通过x2检验,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212,P=0.040)(见表1)。

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达标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管理的62例中,收缩压控制达标的有8例,控制达标率为12.9%;对照组管理的62例中,收缩压控制达标的有9例,控制达标率为14.5%,通过 x2检验,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x2=0.068,P=0.794)。干预后,干预组管理的62例中,收缩压控制达标的有19例,控制达标率为30.6%;对照组管理的62例中,收缩压控制达标的有9例,控制达标率为14.5%,通过x2检验,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x2=4.613,P=0.032)。见表1。

注:收缩压控制达标是指收缩压值在130 mmHg以下。

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舒张压达标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管理的62例中,舒张压控制达标的有3例,控制达标率为4.8%;对照组管理的62例中,舒张压控制达标的有6例,控制达标率为9.7%,通过x2检验,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491)。干预后,干预组管理的62例 中,舒张压控制达标的有15例,控制达标率为24.2%;对照组管理的62例中,舒张压控制达标的有18例,控制达标率为29.0%,通过x2检验,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x2=0.372,P=0.542)。见表2。

注:舒张压控制达标是指舒张压值在80 mmHg以下。* 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故没有x2值。

3 讨论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的相当普遍,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前显著增多。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为低,但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与发达国家已相差无几。所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5]。

本研究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示[6],大多数都伴有糖、血脂的代谢异常,血糖和血压水平未达到控制目标,BMI不达标者分别为64.5%、72.6%;腹围不达标者分别为72.6%、80.6%;同时针对其生活习惯来说,大多数的患者还均伴随有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率分别达29%、33.9%,缺乏运动者分别为在41.9%、46.8%。国内的一些社区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这样的状况,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增长,社区人群中面临着很高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结合相关的文献及本文的实证调查,表明积极地开展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Skilton MR, Sérusclat A, Sethu AH,et al.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carotid extra-media thickness: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J].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09 ,2(2):176-82.

[2]King AB diabetes Wolfe GS:Evaluation of a diabetes specialist-guided Primary care diabetes treatment Program[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2009,21(1):24-30.

[3]杨群娣.上海市社区管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药物治疗现状[D].上海:复旦大学,2010:11.

[4]李宏斌,王玉华,吴敏.社区 2 型糖尿病个性化步行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1,21(27):2491-2493.

第5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急诊中心,江苏南京 210024

[摘要] 目的 探索冠心病疾病管理计划的可行性和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 将39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疾病管理组203例,对照组194例。疾病管理组干预包括6次健康教育、电话随访、专科门诊等。对照组无上述干预,自行去专科门诊治疗。观察12月后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月,对照组吸烟率29.9%,体重指数(BMI)( 23.7±1.34)kg/m2,有氧运动比例 31.9% 。疾病管理组吸烟率3.4%,BM(I22.7±1.19)kg/m2,有氧运动比例 63.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压达标率77.8%,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66.5%,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下降 (-18.4±23.5)%。疾病管理组血压达标率88.2%), HbA1C达标率85.7% ,和LDL水平下降(-24.1±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s)外,疾病管理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管理组总心血管病事件率20.2%显著低于对照组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疾病管理计划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血压、HbA1C、LDL达标率,增加服药依从性,显著降低远期心血管病事件率。

关键词 冠心病;疾病管理计划;二级预防;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085-03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临床实践和指南之间仍有差距[1],因此需要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把指南贯彻到临床实践中,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2]。疾病管理计划(DMPs)起源于美国,是由健康顾问公司提供给各大公司的一种健康服务。DMPs从花费高的慢性疾病入手,给公司员工提供慢性病防治建议或方案,达到帮助公司降低日已飙升的医疗费用的目标。我国在该领域尚属起步阶段,缺乏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管理计划。该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97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结合专科门诊、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冠心病管理计划的可行性,观察疾病管理计划对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因急性冠脉综合症(ACS)[3-4]在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急诊中心就诊,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认知水平,排除肿瘤终末期患者,预计可以接受并完成健康教育的患者397例,按照自愿随机原则1∶1分为两组。其中疾病管理组203例,男133例,女70例,年龄(66.6±8.3)岁对照组194例,男134例,女60例,年龄(65.1±9.3)岁。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基础的病史、生活方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疾病管理组给予6个月的干预措施。干预内容包括:从急诊中心就诊开始,了解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水平,调查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服药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实施团队由专业的医师和专科护师组成,和干预组病人建立固定关系,告知CHD相关知识,并提供咨询电话,24 h内回复。患者离院2 d后电话随访强化联系,2周后电话随访预约心血管专科门诊2次/月。专科预约门诊是疾病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患者在预约门诊得到固定医师诊治,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调整以及提供患者和家庭成员咨询;同时每月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和追踪随访,总共6次。具体内容如下:戒烟;控制体重;合理有氧运动以及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的意义和方法等有关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内容。对照组离院后自行选择心内科门诊继续诊治。所有患者12月后记录两组患者戒烟、体重指数(BMI)、有氧运动情况;血压、HbA1C和LDL水平。阿司匹林、波立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和倍他乐克服用情况。心血管事件次数(包括死亡、再住院、再至急诊中心就诊)。采用“生命网患者管理软件”(默沙东生命网病患管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2-3]。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疾病管理组和对照组计量资料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以LDL达标为主要终点,估计样本量为460例,其中28例拒绝入组,入选432例。 疾病管理组退出13例,完成203例。对照组失访22例,完成194例,两组完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0% vs. 89.8% P=0.113),见图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抽烟、BMI、有氧运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血压、HbA1C和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12月后,疾病管理组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坚持有氧运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压、HbA1C达标率(88.2% vs 77.8%、85.7% vs 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水平较基础下降(24.1%±20.4% vs 18.4%±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除ACEI/ARBs外,阿司匹林、波立维、他汀和倍他乐克疾病管理组坚持服用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心血管病事件率:疾病管理组随访期间死亡7例对照组10例,无统计学差异;总心血管病事件率疾病管理组20.2%显著低于对照组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和规律有氧运动锻炼。控制血压(血压<140/90 mmHg),控制血糖(HbA1C<7%),降低LDL水平。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强化他汀、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s。规范化二级预防可以纠正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减少介入手术次数,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该研究发现随访1年后,对照组他汀服药率仅58.2%,显著低于疾病管理组。LDL下降显著低于疾病管理组。提示在实际工作二级预防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执行不充分,使得一部分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二级预防。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该院,研究显示[8],院外冠心病患者他汀服用率76%,ACEI或ARBs服用率51%,倍他乐克服用率63%,阿司匹林服用率86%,抽烟人群达到13%。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全部达标者仅占10.1%,冠心病组的达标率只有 5.11%,尚有 94.9%的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未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善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实际差距。

疾病管理是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干预,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咨询和随访,增加医师和患者间的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以缩小二级预防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实际差距[9-10]。

该研究从患者入院第一次急诊开始,对其各个危险因子进行评价,并据分析结果度身设计最佳治疗方案,以确保其各个危险因素已得到良好控制。在患者参与疾病管理的12个月内进行随访,我们发现:疾病管理组在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坚持有氧运动方面;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服药依从性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还比较了两组的心血管病事件率,结果显示冠心病疾病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总心血管事件率,但死亡率并未降低。

该研究证实,结合健康教育、专科门诊和电话随访的冠心病疾病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Newby LK, Lapointe NM, Chen AY, et al. Long-term adherence to evidence-based secondary prevention therapie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Circulation, 2006,113(2): 203-212.

[2] 胡大一.“生命网”-他汀降胆固醇的新模式和服务系统[J]. 中国医药导刊,2004,6(6):468-469.

[3] Jneid H, Anderson JL, Wright R.S, et al. 2012 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pdating the 2007 guideline and replacing the 2011focuse update)[J].Circulation,2012,126(7):875-910.

[4] O’Garar PT, Kushner FG, Ascheim DD, et al. 2013ACCR/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 2013,12(4):e362-425.

[5] 陈韵岱. 随访门诊——“生命网畅通无阻的关键” [J]. 中国医药导刊,2003,5(4):310-311.

[6] Smith SC, Allen JJ, Blair SN, et al. AHA/ACC Gudieline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06update: endorsed by 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J]. J Am Coll Cardiol, 2006,47(10): 2130-2139.

[7] Cannon CP, Brindis RG,Chaiman BR, et al.2013ACCF/AHA Key data elements and definitions for measuring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irculation, 2013,127(9):1052-1089.

[8] Bhatt DL, Steg PG, Ohman EM, et al. International prevalenc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out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sis[J]. JAMA,2006,295(10):180-189.

[9] Jonas G,Pilar GC, Jose RB,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reducing hospital re-admiss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eports[J]. Eur Heart J,2004,25:1570-1595.

第6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分级管理;疗效

高血压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 老年慢病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高,高血压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1],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社区高血压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以血压≥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是引起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人群防治的经验表明,有效防治高血压可以使并发症减少,脑中风死亡率下降50%,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下降58%。 我中心对2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水平进行日常分级管理,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指导合理用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根据病情和器官受累情况,随时调整个体治疗方案,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筛检出的200例60~69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对照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随访表,进行一般检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询问病史、生活方式,免费体检,包括测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眼底检查等每年不少于1次。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P

2高血压的分级及随访管理分组

2.1高血压的分级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要定期监测血压。一般人群每年测量血压≥1次,而高危人群每6个月测量血压≥1次。同时,高危人群要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社区医生应有针对性地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

血压小于120/80mmhg为正常血压;血压在120~139/80~89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为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的合并作用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2]。

2.2 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方式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随访管理可分为3个级别。社区医师让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并且要正确认识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2.1血压水平1级且无任何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低危组,实行一级管理;监测病情控制情况,以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为主。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法,进行健康教育,每周复查血压,若血压降至正常,改为每月随访1次;如3个月后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药物,每月监测1次血压,管理目标:BP

2.2.2将血压水平为1级且合并1~2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中危组,纳入二级管理,至少2个月随访1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以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为重点,有针对干预技能指导和规范用药指导。方法同一级管理,

2.2.3血压水平2级以上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或由上级医院转入的患者包括高危和很高危组,归为三级管理。至少1个月随访1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出靶器官预警与评价,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技能指导,使血压降至目标水平。管理目标:BP

2.3评估 高血压级别的调整:根据临床评估及危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纳入不同管理级别后,社区全科医生还应根据随时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时开展临床评估,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及危险因素重新确定管理级别。

3结果

分级管理1年以后患者的血压水平、遵医行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都有明显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用统计学数据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对社区高血压进行必要的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明显的降低[3]。通过对高血压的分级管理使一部分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可以依靠非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少盐、多食蔬菜与水果,超重者控制体重、合理运动、控制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对正常高值血压伴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采取积极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调脂,降压治疗等。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血压知晓情况、服药情况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都不理想[4],在实行分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社区高血压的一、二、三级的综合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这都在居民中起到了宣传教育的效果,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愈率,进一步降低了全人群的血压水平[5]。因此充分发挥社区医生的作用,普及科技知识,发送宣传小册子,把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及目标,告诉患者及家庭成员。取得患者,家庭成员的监督与支持和参与作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怎样自我监测血压,鼓励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6],由高血压患者被动接受管理逐步向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的方向发展,提高遵医行为,因此,高血压的社区分级管理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陈向丰,刘时华.中国,转自[星]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5,13(2),141-142.

[2]李景凤.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21-122 .

[3]王军秀,丁锐,徐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09,7(2):380-381.

[4]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第7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网上购物;生活方式;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介入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目前由于网上购物对公众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利用正面影响推动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二是修正、遏制负面影响,引导公众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合理、阳光;三是合理预见未来会发生的变化并建立预警机制。这对于正确引导社会的发展走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网上购物对公众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

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消耗各种消费资料的生活方式的总和。消费生活方式主要由消费意识、消费能力、消费结构等几个要素构成。消费意识由人们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构成。消费能力是指人们进行的消费活动的能力。消费结构是指主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消费中,生存资料、享乐资料和发展资料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网上购物对公众生活方式的突出影响之一就在于消费意识的影响。早前有学者论证过“广告对传统节俭观念的解构”,而网上购物网站则是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向所有浏览页面的消费者不间断的传送各种商品的图片、文字说明信息,并通过成果展示或真人使用报告以及论坛中各种补充信息来达到刺激人的消费欲望,从而达到消费者不断发现新的需要品,从腰包掏出更多钱的目的。用涉入理论来说,广告涉入高、产品涉入高、购买决策涉入高的消费者则在掏钱的同时无形中改变着他们的消费观,然而那些大部分起初觉得网上购物可以省钱的人,后来会发现自己在网上投的钱越来越多。比如说本来只想一顶帽子,但是价格都跟邮费差不多了,所以看看这个店铺还有什么,到最后买了两顶帽子,一条围巾和一副太阳镜。由此我们有理由担心,在网上购物情境的高刺激下,人们会作出不理性消费的决策,以至于造成家庭理财困难甚至社会消费过热。

公共部门可以采取下面两种办法降低这种危险的发生几率:一是发挥传媒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媒体互联。既然网店可以在除计算机以外的媒体上做广告,那么公共部门也可以在计算机媒体上做公益广告,加强科学合理消费观念的倡导,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注重道德构建,让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自行走出误区。二是公共部门在这方面提高警惕,防范金融风险。

二、网上购物对公众闲暇生活方式的影响

闲暇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在闲暇中怎样生活的方式。现代中国的闲暇生活方式,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同于建国初期闲暇时间短且闲暇生活被看成是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情况,现在我们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多并且人们把闲暇本身看做是一种目的,而不是属于工作的,闲暇生活也被认为是生活的艺术所在。当然网上购物本身也成为闲暇生活内容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天生爱美、爱逛街的女性来说,忙碌的工作不能满足经常逛街的要求,浏览购物网站,感受各种商品如海水般涌来且价格诱人的美妙滋味实在也是愉悦心情的好方法之一。至于这会不会像网游一样让人沉迷网购呢?也许这有可能造成“购物狂”的出现,但是采用游戏商那种“防沉迷系统”是行不通的,这种家长式的作风治标不治本,所以,我想随着网上消费者对网购的学习和了解,理性程度增高,新鲜感降低会避免这种糟糕的情况发生。还有些学者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推广的,可持续工作、可持续休息、可持续学习、可持续生活互为前提和保证,达到自然平衡。

三、网上购物对公众劳动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的影响

网上购物在吸纳消费者的同时也为更多人提供了第二职业的机会,还有很多人选择了以开网上商店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或者可以说是创业。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群――“80后”。几乎大家眼中对“80后”的形容词是:独生子女、时尚前卫、任性、自由、真实、桀骜不驯。他们讨厌社会中繁琐复杂的人际关系、人情世故。他们不愿受任何人的指使与压制,他们爱出位、爱表现的同时又极大的保护着自己的私密空间和时间。正是这新一代人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们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自己说了算的,自由的、新鲜的、快速致富的。这不得不让这慵懒的一代把目光齐齐对准了只要有创意和投机的机会利润便会滚滚而来而且绝对自由的网上经营。

参考文献

第8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回顾调查;改善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却在逐年递增,并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心脑血管病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随着国家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与规范化管理方案[1]的出台,在各社区推广规范化管理成为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手段。现随机选取保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录的13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行为期两年的管理,开始对管理最终效果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从门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收录患者130例。患者收录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没有心、脑、肾等其他并发症,③自愿参加原则,男性60例,女性70例,60岁以下52例,60岁以上78例,平均年龄(64.05±10.78)岁。

1.2方法 对入组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两年。

1.2.1问卷调查 与被管理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统一发放保河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里面包含患者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现存的影响病情的危险因素情况、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医务人员进行询问,并真实填写。

1.2.2体检 每年对入组的患者进行一次体检,主要包含: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肌酐,并填写进体检单子。

1.2.3管理方法。依据调查问卷与体检结果,在了解各患者血压情况、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等信息后,对患者进行分层,依据危险层次不同纳入不同的管理层。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规范化管理方案,对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低危患者为一级管理,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高危患者为二级管理,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高危患者为三级管理,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

1.2.4随访方法 电话随访或门诊就诊时随访,对外出不便的老人采取上门随访的方式。

1.2.5随访的内容 主要包含:①检测患者症状、量血压等相关项目。②指导用药。依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持续治疗持续性。③健康知识宣传,主要通过办宣传栏、办知识讲座、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关于高血压的防治观念与知识。④指导生活方式。对每名患者依据自己情况进行单独的个体化指导(适当运动、戒烟酒、合理膳食等)。⑤心理辅导。通过采取启发、鼓励、关怀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并告知其如何自我调节心理情绪(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环境制约法、注意力转移法、能量发泄法等),以缓解心理压力,并最终实现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⑥如何预防和应对高血压并发症。[2]

1.3统计方法 建立高血压患者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

2结果

2.1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分级情况的比较 由表1可见,血压分级情况有统计学意义,实施管理后部分患者血压情况明显改善。

2.2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的比较 由表2可见,长期吸烟与饮酒在管理前后无明显差异,其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与规范化管理方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对于病情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相对固定的、规律的随访检查与指导,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提高了对病情控制的信心。通过对保河社区13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2年后,通过量身制定运动计划,合理膳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了部分患者的血压级别,部分患者血压达标(见表1)。但是长期吸烟与饮酒无显著差异(见表2),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认识到吸烟与饮酒对病情有很大危害,但是多年的习惯改变还是很困难的,因此控制效果的实效不大,想要改变患者多年养成的习惯还需要更长的规范化管理时间。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其降低危险因素,降低血压,掌握高血压防治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知识,提高其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和保持药物控制的持续性。此管理方法应该得到各个社区的应用和推广,以便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提升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范文

中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职防中心,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级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所处范围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级高血压患者给予一般管理,2级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度管理,3级高血压患者给予强化管理,观察本组患者管理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治疗率及管理分级结果。结果 管理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后强化管理患者4例降级至一般管理,9例降级至中度管理;中度管理患者9例降级至一般管理。结论 分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疾病程度,值得广泛推广。

[

关键词 ] 分级管理模式;社区;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38-02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传统的高血压管理模式虽可以降低社区脑卒中、冠心病的死亡率,但是如何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还有待改进。本研究对医院所处周围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分级管理,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所处范围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高血压诊断标准;②能够独立参与本研究;③知情同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排除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者。高血压诊断标准:未用降压药物,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本组患者共76例,年龄41~72岁,平均(54.3±11.5)岁。1级(140mmHg≤收缩压≤159mmHg和/或90mmHg≤舒张压≤99mmHg)高血压35例,2级(160mmHg≤收缩压≤179mmHg和/或100mmHg≤舒张压≤109mmHg)高血压26例,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15例。

1.2 建立疾病档案

根据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的病历档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医保类型;健康信息:服药史、手术史、体检情况、药物过敏史、吸烟史。筛选对患者高血压产生不良影响的危险因素,结合临床情况给予诊断性评估。1级高血压患者给予一般管理,2及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度管理,3级高血压患者给予强化管理。三级管理模式及内容如下。见表1。

1.3 质量控制

由专科医生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本研究人员采用电话或预约的方式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及患者就诊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情况,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建设、服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血压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时调整管理分级(升级或降级),每3个月调整一次。观察本组患者管理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治疗率及管理分级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由具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收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如表2所示,管理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管理分级

如表3所示,管理后强化管理患者4例降级至一般管理,9例降级至中度管理;中度管理患者9例降级至一般管理。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社区防治需要规避潜在危险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以往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只重视高血压的控制,忽视了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分级管理的意义。本研究提出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模式,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规范化提供了临床依据。

高血压作为慢性病,长期是在医院中受到广泛重视,而在社区管理中得不到大量的支持,同时由于卫生理念的落后,重治疗、轻预防,重医院、轻社区的因素,社区开展的高血压管理无法切实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高血压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疾病,不同的疾病程度表现出不同状态,因此需要分级管理来调配社区有限的医疗资源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2]。

本研究中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对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管理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分级管理后本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本研究采用定期健康教育、随访、心理支持及药物指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危险因素的危害。在疾病分级管理中,强化管理患者4例降级至一般管理,9例降级至中度管理;中度管理患者9例降级至一般管理。分级管理显著降低了患者高血压疾病的分级,降低了引起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mmHg,脑卒中发病率降低30%,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降低23%[3]。本研究结果证明了通过消除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分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的观点。因此在以后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分级管理,合理利用治疗进行高血压防治。

[

参考文献]

[1] 沈乐贤,熊建菁,徐敏钢.上海市闸北区一级医疗机构首诊测压及高血压三级管理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03,15(4):179-180.

[2] 马芬,王丽,李辉,等.健康管理与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6):60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