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水行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5-093-01
众所周知,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环节多,工序杂,部门全,范围广,既存在着不可抗阻的自然环境条件,也存在着管理规章制度、企业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环境、机械设备性能、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公司文化等不确定因素,建筑业的死伤率一直位于各行业的前列。在我国,建筑业是仅次于煤炭行业的第二大事故行业。统计表明,在我国,每天大约有3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一方面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大量浪费社会资源,是企业的成本无形增加,影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是影响伤亡职工家庭的幸福生活,危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客观评价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尽可能地预防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无疑是摆在我们建筑工程管理者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受我国经济、科技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但这也表明,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存在不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没有站在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角度去构建整体的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对勘察、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较少;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标准化法》和《标准化实施条例》等指导性法律法规,但没有对建筑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全部需要规范和约束的安全管理、技术等问题进行全面论证和实施编制、修订等工作。
1.2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不足。建设单位未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排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而出现施工单位暴力开挖;建设单位为节约投资费用或要求建筑物提前投入使用,向勘察、设计单位提出降低设计标准的要求,向施工单位降低工程合同价格,缩短工期;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自己提供或介绍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1.3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不足。施工单位未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承揽工程,最近几年出现较多的借用他人的资质承接业务,而导致实际施工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对主体工程、关键部分进行分包,转包或者层层分包,使得实际施工人承包价格很低,甚至低于成本,为谋取利益而减少安全投入,挪用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同时因为“挂靠”现象的严重,施工单位项目主要负责人不能直接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或者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隐患排查不到,处理不当而造成安全事故。
1.4 政府部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目前,政府部门间的权责脱节、职能交叉等现象严重,政府各部门间的配合协调还不够顺畅。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国,行政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局限于大检查、标化验收。安全监督执法员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会执法不严,没能做到依法监督。
2 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2.1 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强化行业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和引导,需要鼓励行业学术团体制定技术标准,需要建立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制定、修订的企业参与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与现有法规的有机结合。
2.2 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应保证资料的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避免一味的追求尽早的投入生产进行盈利,忽略工程的质量及施工的安全;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安全施工措施费用的使用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并采取办法进行解决。
2.3 施工单位应严格管理好企业资质的使用,并按规定将分包工程分包给有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分包单位;编制安全文明措施费使用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落实检查;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投入。
2.4 政府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建立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督察制度;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编制,增加安全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整合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联合执法,确保监督管理成效;同时应加大力度推进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制度。
3 结束语
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安全管理是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诸多成功的工程实践证明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之一,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将总总阻力化成驱动力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世怀.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企业报,2011
2 Everett J G, Peter B, Frank J. Costs of accidents and injuries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6,122:158~164
3 章鑫等.业主对工程项目安全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6(39)
4 北京建设工程质量信息网.黄卫副部长在全国土程建设管理土作会议上的讲话
5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4
6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5
7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6
8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
9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科技资讯.2008(9)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注重品牌价值,确保产品质量
目前在中国供水行业中,有20多家的球墨铸铁管充斥着市场,良莠不齐。一些低品牌的厂家为了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不顾产品质量,以低价倾销,损坏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坏供水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所以供水企业采购方的技术人员应牢牢地掌握产品的技术要领,慧眼识珠,以甄别品牌。为此,我集团在招投标采购过程别注重产品质量,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三点:
1.1设定投标人条件。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应符合以下条件,才能购买标书,规避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服务质量欠佳的企业进入招投标。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0万元(人民币);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4、产品须经省级以上(含)检测部门检测合格;5、投标单位须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2000认证;6、产品须具备卫生管理部门颁发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证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据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报告。
1.2采取综合评标法。评标是政府采购整个招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综合评标法。是指以价格加其他因素为基础的评标方法,通常适用于耐用货物如车辆、发动机以及其他设备等货物采购的评标。采用这种方法评标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内陆运费及保险费;交货期;付款条件;零配件的供应和售后服务情况;货物的性能、生产能力以及配套性或兼容性;技术培训和服务费用。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和不同采购情况灵活掌握,但每个因素都必须量化。在此基础上,我集团在评标时,还对投标人的银行资信等级、近三年由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用户使用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
1.3注重企业考察。在供水企业的采购中,往往会提出厂家考察,以便求得对供应商生产及工艺有一个总体了解,并掌握他们所需求的真实信息,这种方式应该得到生产厂家肯定和鼓励。但这种行为应该是有“下马摘花”式的,而不应该是“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人员应当把握明确的技术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察人员的组成应包括:具有产品知识的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技术人员、资深人士。掌握企业的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不善的企业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通过以上的人员组合,可以保证从专业的角度来考察供应商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体现采购方的认真、专业程度。考察的主要内容:一是供应商的总体印象。二是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应该及时更新陈旧的设备,减少手工操作。工作环境应当整洁、工具应堆放有序。三是人员素质。工人和技术人员应当进行定期培训,有很强的操作经验。
1.4质量控制系统。可以考察系统中几个主要控制点,以检查出系统是否完备可靠。五是原始记录。按照事先的检查细则,一步一步跟踪检查,如管重,数据的可信度及完整性。六是内外涂层记录。检查数据来源和准确性,可以翻阅过去一年的生产记录。七是建立观测数据的整理存档系统。为了使观测数据的整理系统尽可能的避免人为的干扰,计算机处理是一个更佳的选择。八是废品的处理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废品?是否有特别的仓库来堆放?防止个别厂家由于价格的竞争和产品成本控制的压力,出现废品冒充成品的现象。九是储存。如果将产品进行有序地管理,产品的仓储应当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产品。
2、明确合同内容,规避质量纠纷
为了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以法规为依据,平等互利为准绳而成立的合同才具有同等的法律约束力。作为企业依法管理合同,严格履行合同承诺,不仅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需要,更是社会信誉的需要。合同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执行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过程,合同双方应站在执法的角度全面履行合同条款,科学而又公正的维护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遵照法规要求管理合同,达到诚信、敬业、优质、高效的目的。同时,我集团为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所采购的供水管道在签订合同时还明确了以下主要内容:
2.1产品必须符合与其相对应的国标(行业标准)和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并在国标或行业标准允许公差范围内。超出公差范围的,作不合格产品处理。如进行抽检后,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则本合同终止,并由卖方承担买方一切损失(包括招投标费用、已支付产品货款、造成工程延误的应承担工程延误费等);如进行抽检,检测结果为合格,但在后续合同执行中,当产品交货时,买方验货发现产品不符合要求,卖方应免费更换,造成工程延误的,应承担工程损失费等一切费用。
2.2卖方所提供的货物,如买方发现有质量问题,卖方必须保证在接到买方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免费提供检测设备,承担检测费用。
2.3卖方必须保证产品在正确安装,正常操作的条件下运行良好。
2.4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买方的工程损失和第三方人身伤亡事故的,卖方应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包括:检验费、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及工程建设误工费、工程修复费用、道路赔偿费用、水量的损失费用等。
2.5卖方须提供的主要技术资料。1、产品所用材料的材质检验报告。2、产品合格证。3、产品质保单。3、建立质量追溯机制,确保供水管道质量为进一步加强集团材料设备质量管理,确保供水管网及供水设备的安全运行,建立有效的材料设备质量保证及责任终身追溯机制,以确保供水管道质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管道材料入库前,对货物的数量、外观、规格、标识、型号等进行初步检查验收,职能部门不定期进行复查,直接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由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做好质量记录。
3.2检验后不合格的管道材料,由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及时办理退料手续,经职能部门审核后,进行退料处理。
3.3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加强管道材料的管理,安全堆放,规范安装。
3.4供水管道工程管材送到施工现场后,由施工单位将每根管材的厂名(品牌)、规格、编号登记,监理单位根据工程项目按管材规格分别汇总,加盖公章后反馈材料部门,材料部门向生产厂家索取相应管材质保单(注明厂名(晶牌)、规格、编号、铁水炉号),同时应在工程竣工前办理好质保单,并加盖公章后反馈监理单位。退料单、移拨单上的管材由施工单位注明厂名(晶牌)、规格、编号。管配材料按批量提供质保单(注明厂名(品牌)、规格、数量)。其他材料设备也应做好相应质量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进行追溯。
3.5职能部门应每月随机对管道材料情况进行回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必要时可提取实物送质检部门进行检测。
3.6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对管道材料必须做好相应质量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完整、字迹清楚、签字齐全,有可追溯性,并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3.7管道材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根据质量记录进行追溯。在质保期内按合同进行质量责任追溯,超质保期的材料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时,根据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按相应的责任部门进行质量责任追溯。
【关键词】自来水;营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硬件架构
一、引言
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使用户信息及资源管理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各个企业对于自来水营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制日趋重视,自来水的供水系统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很广泛,供水体系及设备逐步完善,但相关售水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抄表系统还有待加强。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及加大信息化管理的利用率,特此对自来水领域营业管理所涉及的一些信息系统进行了浅谈分析,并有针对性举例说明。
二、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含义
(一)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含义。自来水营业的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对于自来水营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对于自来水的收费、日常运营、客户管理、报表、财务、抄表管理、稽查、表务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让自来水企业的管理更加的信息化,系统化,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计算机网络科技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自来水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改进管理方法,并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益。
(二)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特点。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具有应用范围广、规范性、科学性、时效性的特点,在应用上信息系统的稳定能够有效的实施在各个企业中,实现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化。
三、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在自来水的营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模块功能分析。在自来水收费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在对于自来水用户抄表收费管理上,加强对于计算机的功能运用,使抄表复核管理及收费的方式和方法得到更新,更加方便快捷,使流程更加规范及时。营业收费管理系统中包括用水量的收集,多种收费方式(实时缴费、自动代扣、小额支付、现金)等多模块的融合。在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窗口的设计和使用,最大的限度内满足客户的需求,操作便利。在对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上,应该更加的人性化,面对多方的客户群体。
(二)自来水营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实现。在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上围绕着让自来水的管理更加信息化的特点,在模块的组件上,各个模块独立运行相互没有影响,这样做可以更好的提高了软件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在对于自来水营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开发与研制的过程中,创建了关于自来水营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库模型,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统管理的应用。在面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的同时,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方法去应对和管理。一般目前系统所采用的软件系统架构图(1.2)为:
四、自来水营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
(一)组件需求的分析及硬件架构。通过对于系统的功能的需求分析,外壳组件、支撑组件、虚拟数据层等建立管理系统的模型。在该模型的建立中包括对于界面操作组件、业务逻辑组件、报表操作组件的开发。在开发与设计的方面,应该在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对于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软件组件的开发方法上,应该采用分层的组件模型(详见图1.2),这样有利于组件的重用与维护的优点。在组件软件的开发上,把各个程序的应用进行分解,互联网的应用则应该更加结合实际需求,有效的建立起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而在系统的硬件架构上,则需把握硬件说明、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系统数据安全。
(二)组件的设计开发及信息系统的管理设计。在对于组件需求的分析中已经基本的掌握组建的对外接口的建立,主要在一下方面,组建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的设计。组件的设计方面主要的部分就是接口的设计,应该重用性、实用性、简单性共同体现。对于组件的灵活和适应方面应该在组件内部的设计中实现细节的隔离度。其中外部接口主要包括两大类:一个为银行接口,一个为远传表、IC卡表、报装业务、手掌机接口等。远程表接口方案:新系统增加统一的标准远程抄表接口,所有远传厂家都按这个接口来处理,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也便于统一管理。原有厂家可继续使用原接口。所有接口规范均按统一规范执行。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数据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部门资料的采集、员工资料的整理、用户信息的立户汇总、年度数据结转、数据转月结转等。其中也包含了权限管理的设计,这样做也能够简化权限的管理。对于权限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非营业系统人员的登录。这样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统一,维护数据的稳定性,同时有方便了对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三)组件的组装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组件库模型的开发实现了所有组件的配合,在组件之间的组装运用包容、聚合、调用等机制。在程序设计的主要页面中,依据操作人员权限的不一致,在控制方面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很多软件重复编码及开发效率低下问题。
五、总结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自来水用量的需求急速增长的背景下,加紧对于自来水营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够提高自来水管理行业的工作效率,更加能够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的实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企业对于自来水的管理上能够加强实现一体化和规范化,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在信息化方向的发展。
这次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大家参观了岳阳、益阳农村饮水工程现场,应该说是感触颇深,几个市县介绍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各有特点,值得借鉴和推广。再群同志对去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了总结,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研究,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增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紧迫感
前些年,我省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大。根据2005年的调查评估,在我省农村5451.98万饮水人口中,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499.96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占到全省农业人口近三分之一。其中水质不达标有1056.22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70.4%,主要是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水源污染、苦咸水;局部严重缺水人口443.74万人,占29.6%。二是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范围广。全省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据统计,全省44335个行政村中,仅饮水型氟超标就涉及4721个村160.31万人,占水质不达标人数的10.69%。三是饮水不安全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水性疾病发病率高,对农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截止2007年底,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8.8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3.41亿元,省级财政配套0.99亿元,共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18.*万人,占“十一五”规划解决人数的29%,占全省饮水不安全人数的15%。但全省还有1213.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十一五”期间还要解决531.9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饮水安全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省水利部门要继续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摆到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富民强省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必要性,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切切实实的把这项工作当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来抓。
二、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
要建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老百姓稳定长久喝上卫生安全的水,我看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理清思路,把握发展方向。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富民强省、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向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二是找准水源,搞好工程规划布局。饮水安全,水源是关键。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做好水源勘测调查与分析论证工作,不仅水量足,而且水质要好。各地要根据全省“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分解细化规划目标,认真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将解决问题的类型和人数落实到乡镇、村组。要结合当地实际,真正选好水源、选好工程型式、适度确定规模,合理布局工程。
三是科学设计,合理确定工程措施。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及饮水安全问题类型有很大差异,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在城镇周边可以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平原地区,可以跨乡、镇或跨行政村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丘陵地区,可以以自然村或跨自然村建设相对集中供水工程;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山区等地,可采用联户单户打井,或引山泉、建水池水窖的形式,兴建简易供水工程。尤其要注意利用现有的各类水库的水源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四是强化措施,确保投入到位。这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如期进行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农村饮水安全投资政策,各地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力度,要实行政府投入、社会融资、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投入主要是国家专项补助和地方政府配套,要保证落实到位。中央补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必须用于列入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内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各级财政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今年没能列入预算计划的应从追加预算或其它渠道解决。为了加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地可采取多种办法,制订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工程投资。同时,要通过村民委员会,用好“一事一议”的制度,认真组织和动员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在此,我要特别强调,要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投资的应有效益。
五是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分散、建设和管理难度大。要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凡实施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凡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不得擅自调整、随意变更。要继续大力推广水利部六项管理制度,即“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工程监理和落实管理责任”。要让受益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参与和决策等民利,要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建设全过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在项目立项、资金使用、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管,规范操作程序,增加透明度。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在公开中实现。
六是加强管护,保障安全运行。这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根本。各级水利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工程建设以后的监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群众意愿,有利供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对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企业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水安全的建设项目。要切实做好供水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为此我们按照水利部的有关要求专门下发了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预防监测,确保供水安全。
三、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十一五”期间,我省平均每年要解决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并且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八件项目之一,任务非常艰巨。各级水利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订具体的跟踪问效、检查督查、奖罚激励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重点落实“四个责任人”,即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分管责任人,水利局长为直接责任人,业务科(股)长及分管工程师为技术责任人,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逐级落实领导责任与技术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决不能让各级签订的责任状成为一纸空文。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关键是要建立多层次的质量监管保证体系。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经验,我想有4项监管制度可积极推行:一是推行工程质量行政监督检查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巡视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二是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执行全面监理制,质量终生责任制。三是专家评审制。凡是较大饮水工程都要认真做好水质、水量分析报告,由专家组进行评审论证,提交水利部门审批实施。避免出现水质、水量不合格。四是农民群众参与制。每处工程从规划、施工到验收,都有受益群众参与,自觉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三个安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制、专款专用制、项目报帐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控制;要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水利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由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干部队伍安全。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供水保证率。一是各地在规划项目时,要结合国家对其它水利项目的投入渠道,整合资金,整合项目。如雨水集蓄项目、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等,都可以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结合起来,以应对严重干旱或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农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二是在水源短缺地区,可整合水资源,实行多村联供,井群联供,或者利用原有供水水源,扩大容量,延伸管网,增加调节供水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
一、成本监管的内涵与作用
(一)成本监管的内涵
成本监管指监管机构从价格监管的需要出发,制定适合行业特点的成本分类、归集、核算规则以及相关的成本报送、评估、审核和披露制度。成本监管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1、成本监管的对象是“定价成本”,不同于企业“财务成本”
定价成本是经监管机构认可允许通过价格收回的成本,财务成本是企业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定价成本以企业财务成本为基础,按定价的需求来分类和归集,因此需要对财务成本进行调整,但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定价成本大部分情形下仅是财务成本的一部分,如与受监管业务无关、虽与业务相关但不合理的成本不能包含在定价成本中。
2、成本监管中的“定价成本报表”不同于企业“财务报表”
定价成本报表指企业按定价成本监管规则提交的成本报表,与企业财务报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服务对象和目标不同。财务报表主要用于为税务主管部门提供企业财务信息,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定价成本报表用于为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成本信息,用于为价格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加强对企业成本约束,维护消费者利益。
(2)适用对象不同。所有企业都必须提交法定财务报表。而成本监管的产生源于价格监管的需要,因此只有价格受到监管的行业或部门,如电力、天然气、电信、供水、铁路等行业或其中部分环节,才需要专门的成本监管,原因是通用会计准则和法定财务报表,不能满足管制价格制定的需要。
(3)反映成本信息的范围和程度不同。财务报表反映企业整体业务成本和收入信息,在竞争性行业或部门,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除财务报表以外的成本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企业有权不公开。而定价成本报表集中关注受监管的业务,如企业同时从事受监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时,需要将与受监管业务无关的成本剔除,同时,由于定价成本报表服务于价格监管,是确定合理价格水平和结构的依据,因此需要非常详细的成本信息。
3、成本监管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统一性以及强制性
(1)专业性。由于各个行业的技术经济特性不同,成本的构成、形成特点以及价格监管的要求不同,因此成本监管规则的设置必须符合行业特点。
(2)统一性。同一行业或部门中的所有企业必须执行相同的成本规则,如统一的定价成本报表格式和成本核算标准,便于监管机构对不同企业的成本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年份的成本进行比较,判断成本合理性。
(3)强制性。受监管企业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提交成本报表,并保留和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否则其发生的成本将不被监管机构认可,不能计入价格。
(二)成本监管的作用
1、成本监管能够为管制价格制定提供依据
监管机构需要掌握详细的成本信息才能制定价格,但如果仅仅依据通用会计准则产生的企业财务成本信息和财务报表,远不能满足要求。而专门的成本监管,由于建立了符合行业特点和价格监管需要的成本分类、归集、核算规则以及相应的成本报送、披露和审核制度,因此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从而提高价格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2、成本监管有助于约束企业不合理成本并激励其提高效率
成本监管过程中,企业必须按规定格式定期提交成本以及相关投资和运行信息,因此监管机构能够全面掌握企业成本和各项成本发生的原因,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强对企业成本约束,并激励其提高效率,因为企业效率越低、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被允许计入价格的风险越高。当企业同时从事多项业务时,成本监管可以防止企业不同业务间的交叉补贴特别是通过垄断业务补贴竞争业务,有利于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和反垄断审查。
二、成本监管的国际经验
(一)从价格监管的需要出发制定行业管制成本会计制度
鉴于成本监管在价格监管乃至整个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监管机构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适合各行业价格监管需要的管制会计制度。如英国对供水、天然气、电力、电信行业均建立了行业管制成本会计制度。又如美国许多公用事业企业不仅同时经营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业务,而且还从事天然气、供水等公用事业行业,但各行业和环节的成本和相关信息均单独核算和统计,成本分类、分摊与核算规则均不相同。
(二)成本分类以功能和用途为主要依据
成本的分类是整个管制成本制度的基础,对判断成本合理性,制定合理价格水平和结构至为关键。因此,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对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且同一行业的分类基本相同,首先按功能分类,然后按设备名称或服务类型进一步细分。
(三)价格监管与投资监管密不可分
在各受监管行业,投资成本的比重都较高。因此,价格监管的重点是对投资项目成本进行审查,如在决定投资是否计入价格时,对每一项工程进行经济效率测试;对企业提交的预测投资成本与历史投资成本进行比较;要求企业说明实际投资成本与预测投资成本的差异及原因。
(四)周期性的价格核定以详细的成本评估和审核为基础
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周期性的价格重新核定机制,周期通常为3—5年。在启动周期性核定机制时,监管机构首先详细的文件公布价格监管的方法和细节,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格式和其他要求提交成本信息。监管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信息,组织专家或独立机构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核定成本和计算准许收入。如英国监管机构对各配电企业预测成本进行评估时,除与各公司历史成本进行纵向比较外,还与其他公司提交的预测成本进行横向比较。企业效率越高、被批准的成本越接近其上报值,反之,企业效率越低,被批准的成本低于其上报值的幅度越大。监管机构认为,因效率差异产生的成本应该由投资者承担,用户无需为不必要的投资与运行低效付费。
(五)持续跟踪监测评估企业成本绩效
在两次周期性的价格核定期间,为更好地满足相关利益方的要求,监管机构通常持续性跟踪监测企业的成本和绩效表现,要求企业按要求提交年度成本信息,然后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交的成本信息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年度成本评估报告,并在官方网站公开。由于有完备的成本报表系统及相关的信息支持,并采用了定量化的成本比较模型,监管机构、消费者能够全面掌握企业成本信息,有利于约束企业成本,并为周期性价格制定提供基础。
三、对我国建立定价成本监管体系的建议
我国目前各公用事业行业还未建立专门的定价成本监管体系,成本的分类、核算仍主要沿袭通用财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尽管出台了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由于没有行业成本规则作为基础,发挥作用的空间受限,而且成本监审也仅是成本监管中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内容。因此,建议尽快建立适合各行业特点和价格监管需要的成本监管体系,提高价格监管的效率。
(一)明确定价成本的分类、核算规则
1、按功能和用途对定价成本进行分类
定价成本的分类应符合行业特点,反映成本发生的原因和用途,为判断成本发生的合理性提供基础。不同国家和地区同一行业固定资产和运行维护费的分类大致相同,均是按用途和功能进行详尽的分类,因此我国可借鉴国外相应行业的分类。
2、明确定价成本核算标准
定价成本核算标准由价格监管机构制定,只有满足条件的财务成本才是定价成本,才被允许计入价格。确定相关成本标准时(如工资、定价折旧率、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可获得回报的投资等),应从价格监管的角度考虑,体现合理、合法、相关性原则,对于因规划问题、投资决策问题或企业自身管理问题等导致的不合理成本,不能通过价格疏导,如社会反映较大的垄断行业工资,计入价格时应按社会公允成本确定。
(二)加强对投资成本的监管
1、要求企业提交年度投资报告
为全面掌握和动态跟踪企业投资情况,建议监管机构要求企业每年提交投资报告,说明各项投资的详细情况,重点内容包括:一定规模以上投资支出情况(年末实际支出、未来几年资金需求);工程详细情况,包括:工程描述、工程类型(新建、改造、更新)、计划竣工日期、完成状态(已完成、在建、工程前期、计划、可研等)、投资是否按计划进度进行(如果不是,需说明原因,如选址、立项、建设延期等)。
2、要求企业在项目立项时提交成本—收益分析报告
企业需要证明项目是必要的且预期收益高于成本。然后由监管机构组织专家或独立机构(必须至少包括技术、价格和财务专家各1名)对成本—收益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报告决定是否允许项目成本计入价格、何时计入价格以及如何计入价格。
3、项目竣工后对企业投资成本进行评估
企业在项目完工后,需要证明投资项目确实用于提供服务,并提交详细的实际投资成本,解释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的差异及原因。监管机构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以企业立项时提交的预测投资成本为基准,如果企业实际投资成本低于预测投资成本,企业可保留节约的部分成本,从而达到激励企业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反之,如果实际投资成本超过预测投资成本达到一定比例,超出部分(包括折旧和回报)将不能计入价格,损失由企业承担。
(三)建立定价成本报送、评估、审核、披露制度
为落实上述成本分类、归集、核算规则,保障定价成本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监管机构还需要建立定价成本提交、评估、审核与披露制度。
1、关于定价成本提交的格式和要求
建议监管机构根据价格监管的需要,以会计法、通用财务准则为基础,根据各行业特点,制定统一的定价成本报表和详细的填报指南。定价成本报表中的规定与会计法和通用财务准则不一致时,以定价成本报表为准。定价成本报表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企业成本和运行信息,因为运行信息是评估成本信息的基础。制定统一的报表格式,不仅有利于监管机构全面掌握定价成本和相关信息,而且便于不同企业间的比较以及同一企业不同年份的比较,从而为评估成本合理性提供基础。为使企业充分地理解和准确地填写报表,监管机构还需要详细的填报指南,并要求受监管企业必须在各财务年度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提交定价成本报表,以及详细的说明文件,从而全面、动态掌握企业成本信息和绩效表现。
2、关于定价成本的评估、监审与披露
监管机构在收到各企业提交的定价成本信息后,每年需要组织周期性的评估,并在定、调价时进行成本监审,从而为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一是对定价成本进行年度评估。为保持监管的一致性,持续监测企业的成本表现,为下一次定、调价提供基础,建议监管机构每年组织对企业提交的年度定价成本报表进行评估。具体的组织方式是委托专家或独立机构评估,监管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定价成本年度监管报告。为保证评估的独立性,经费应来源于专项财政资金。评估的内容包括企业本年度的运行和投资成本情况,可采取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方法进行合理性评估。
二是定、调价时进行成本监审。建议根据企业定价成本监管规则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文件,尽快出台可操作性的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在定、调价时,由成本调查机构组织专家或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定价成本进行审核,同样为保证独立,经费应来源于专项财政资金,成本调查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向监管机构出具定价成本监审报告。
这些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如地震可能推高通货膨胀等。笔者认为,这次地震将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通货膨胀,而且,如果采取的灾后重建措施和宏观调控措施不当,很可能导致恶化通货膨胀。但是,这次灾害不会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毕竟,财富损失与经济增长采取的统计口径不同。
汶川大地震将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
对整个地震灾区的经济损失进行客观评估,可为国家救灾安置、重置提供依据。遗憾的是,目前,地震损失究竟有多大,依然众说纷纭。一些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认为,受灾严重的县大多位于边远山区,从而地震引发的短期生产损失可能非常有限。
但是,我的估算表明,直接失数额非常可观,达7269.67234亿元人民币(注:笔者5月16日根据当时的数据,估算汶川地震直接损失为5252亿元,此数据被新华社、凤凰卫视、英国路透社、美联社等主流媒体广泛引用)。
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包括:
(1)人员伤亡损失。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27日12时,已确认因灾遇难67183人,受伤361822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6674人、受伤350133人。此外,尚有20790人失踪(其中,四川20779人),其中相当数量可能已经遇难。假设失踪人员遇难,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每位遇难者的“命价”(详细计算方法,参见笔者所著《幸福经济学》一书)为30万元,则遇难者总“命价”损失金额为:263.919亿元;受伤群众治疗费用估计为:10.85466亿元。
(2)房屋毁损。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5月27日公布的情况,倒塌房屋652.5万间,损坏房屋2314.3万间。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夷为平地。按照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且假设毁损房屋中城市占20%,农村占80%,则房屋毁损共计:3011.472亿元。
(3)基础设施损毁。震中地区周围的15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5条铁路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交通损失如下:据四川省交通厅的估算,截至5月23日18时,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已经造成四川交通基础设施损失约478.2亿元;交通运输部的初步统计,甘肃交通基础设施损失11.4亿元,重庆超过6000万元;笔者5月26日所作的估算,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损失超过2.7亿元。
电力损失如下:国家电网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0日,“5・12”地震灾害已给四川电网造成约67亿元的资产损失;笔者5月26日所作的估算,陕西电力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985亿元,甘肃的损失为9.76亿元。
通信损失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22日估算的汶川大地震给通信行业造成的损失:四川、甘肃、陕西省内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11个,累计受灾移动基站29064个(含小灵通基站),累计损毁线路22704皮长公里,累计倒杆断杆117057根,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其中,笔者5月26日所作的估算为,陕西省移动、联通、电信等基础设施损失为2.5亿元)。
供水工程损失为:四川省共有近20个市县的供水设施严重受损,特别是受灾地区县城和镇的供水设施受损非常严重,北川、汶川等县水厂报废;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等地供水设施毁损非常严重。损失共计约106亿元。
另外,四川、陕西、甘肃的很多城市的环卫、照明、供气等等市政设施普遍受损。这方面的损失初步估计为:70亿元。
(4)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江河阻塞形成堰塞湖35处,2385座水库一度出现不同程度险情。笔者5月26日估算,仅陕西水利设施损失约7.4亿元;四川、重庆、甘肃等受灾地区水利设施损失至少为42.4亿元。
(5)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损失。工矿商贸企业停产面较大,损失严重。据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透露,截至5月25日,四川全省有22428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灾害,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当然,这其中,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损失,这部分在其他项目中重复,应扣除150亿元)。
军工业的损失:这方面,国内估算地震损失的时候一般没有计入。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估算,军工业因为大地震而损失670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损失: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5月27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亿元(其中,旅游方面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受损等,在其他项目中重复,应扣除100亿元)。按照某旅行社的估算,陕西旅游经济业务同比减少1250万以上;甘肃旅游业损失1000万元左右。
农业损失:《农民日报》5月26日刊发文章估计,地震造成四川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98万亩,成灾面积56万亩,绝收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7万亩,经济作物受灾71万亩。甘肃省农牧厅预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在2.6亿元以上(5月18日数据)。笔者5月26日估算陕西农业因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45亿元
(6)文物:汶川大地震已造成重庆市85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3处博物馆展厅、库房不同程度受损,文物部门初步估计重庆市文物直接经济损失1866.8万元;四川省共有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初步估计损失为35亿元;陕西省的汉中、安康、宝鸡等地6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重受损,其中308件馆藏文物不同程度受损,7件兵马俑也受到损坏,直接损失约为5.3亿元;甘肃1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受伤”,共计494件各级文物受损,初步估算损失约为9亿元。
(7)其他地区因为救灾而减少的消费和投资等的损失。这主要表现在捐款捐物上,“挤出”了其他地区的投资与消费。据民政部提供的报告,截至5月27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27.22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47.34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93.71亿元。
根据上述基本数据和情况,去掉水分和重复计算项等,我估计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7269.67234亿元人民币。
从总量上看,这次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绝对额非常大,远超过今年初的雪灾,后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516.5亿元人民币;也远超过1976年唐山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据《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对经济和人口的损失都非常严重,其中造成了132.75亿元的经济损失,考虑物价因素并折算到现在,也不过2000亿元左右。
不过,截至目前,汶川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我国(2007年)GDP的3%,而唐山地震的损失占当年全国GDP(2943.7亿元)比重的4.15%。
当然,正如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5月27日的《关于当前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中所说:由于统计尚难完全,余震仍然不断,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还没有见底,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地震和地质专家初步认为,余震至少会持续两个月,还将出现6至7级的余震。一些地质专家还表示,汶川强烈地震严重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性,滑坡和泥石流都将进入一个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将持续20至30年,特别是近5年泥石流、滑坡将特别活跃。
所以,未来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额也将随之变化。
汶川大地震不会影响我国年度GDP速度
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一个“存量”,是财富或者财产意义上的损失;而GDP或者经济增长,是一个“流量”的概念。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也就是说,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那么,一方面,当期的经济损失并没有计入GDP之中,它只反映经济的产出,也就是说,生产出来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格的总和。从而,因为地震而减少的产出,会在短期内影响GDP的增加值。但是,消费并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对食品、被褥、衣服、帐篷等等产品的消费,所以,会抵消一部分GDP损失。另一方面,救灾期间的追加生产,特别是生产救灾物资、运送救灾物资等,会增加GDP;灾后重建,由于投资的增加,会基于投资乘数的作用,急剧扩张GDP,例如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等政府通过公共投资支出,很快使经济走出萧条。
此外,笔者在前文估算汶川大地震的直接损失为7269.67234亿元人民币,占2007年全国GDP的比重为3%;四川的GDP占全国GDP的3.9%。所以,汶川地震的巨大损失不会影响GDP增长大局,更何况前面所说的两个因素在起作用。
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是遏制高通胀
针对这次地震的救援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措施,会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宏观面。
海外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很多天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因为应对措施不当,往往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学界认为,多数天灾最终都表现为人祸。
我们知道,在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投资支出或者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即货币供应),将启动经济,且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是,如果经济发展处于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阶段,则需要慎重选择宏观经济政策。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不仅汶川,周边县市和其他受到影响的省市区),由于衣物、粮食、食品、油、电、建材等等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加上捐赠和救灾的某种方案的选择,将在某种程度上推高CPI,甚至可能恶化通货膨胀情况。这好比说,如果没有地震,开支为100个单位;有了灾害,开支增加到120单位以上,则当期需求被放大,CPI将上扬。
众所周知,最近数月CPI高达8%以上,而国内CPI的警戒线为3%,故通胀比较严重。而国内各个研究机构和官方一致的口径是,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经济活动中,流通的货币显得过多。
可是,当前的救灾措施中,有两点措施可能加剧通货膨胀:一是主要以现金方式捐款,大多数机构不接受捐物。其实,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物资,而非现金。如果捐助者以现金购买物资之后,通过有关部门运达灾区,可以缓解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而且,捐助者实际上是以减少自己的储蓄或者减少自己的短期消费,支援灾区人民,从而减少了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减少了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货币的回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相反,现金到了灾民手中,却因为当地物资紧缺,造成过多的货币抢购较少的物资,将提高物价上涨的幅度。
二是金融部门放松贷款的方式,干扰了宏观调控计划。总理等同志已经表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为严峻的一年,以防止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所以,今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合理增长。
可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宏观调控体系。
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央行就决定对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两省分别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33亿元和22亿元,集中用于解决辖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付头寸和流动性需求,支持及时增加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信贷投入。
同时,央行决定受灾严重的成都、绵阳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此前,为继续收缩流动性,央行曾宣布,从5月20日起,全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银监会19日下发的通知强调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信贷工作。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保证抗震救灾急需物资生产与流通的信贷需求,并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多方面优先支持灾区重建。
如此放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我国紧缩货币供应的政策效果付诸东流。据悉,央行推出的月度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再度加快。在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减少1583亿元后,4月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639亿元,同比增加419亿元。
此外,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7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27.22亿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捐款。这意味着经济系统中的流动性突然放大。
那么,透过4月份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地震捐款数据巨大加剧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而使价格上涨的压力继续增大,总理所说的将CPI降低到4.8%以下的要求将难以实现。
所以,要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将CPI降低到4.8%以下,就要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方式。继续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必须的要求。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或牲畜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乳、钠、脂肪、能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有一定的营养。
世界饮料工业从20世纪初起已达到相当大的生产规模。60年代以后,饮料工业开始大规模集中生产和高速度发展。饮料、碳酸饮料、果汁、蔬菜汁、奶、啤酒和葡萄酒等都已形成大规模和自动化生产体系。饮料品种繁多,按生产工艺分为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两大类。酒精饮料是以高粱、大麦、稻米或水果等为原料,经发酵酿成或再经蒸馏而成,包括各种酒和调配酒。粗粮饮料是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经过严格加工,多道程序杀菌后加工而成,相继出现小米乳、红豆乳、绿豆乳、黑豆乳等多个品种。非酒精饮料是以水果、蔬菜、植物的根、茎、叶、花或动物的乳汁等为原料,经压榨或浸渍抽提等方法取汁后加工而成,包括软饮料、热饮料和乳。
我国饮料行业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健康型饮料的占比不断上升,碳酸饮料的份额呈下降趋势。报告指出,截至20xx年9月末,在我国饮料行业中,饮用水销售份额占25. 65%,碳酸饮料份额占21. 91%,茶饮料占16. 36%,凉茶占7. 21%,果汁占22. 24%,功能饮料占6. 63%。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指出,饮料行业总产量12年增长约7倍,20. 7%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和第二产业的实际增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能力。
【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饮料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饮料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饮料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饮料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饮料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饮料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饮料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饮料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饮料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饮料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饮料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饮料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饮料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饮料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饮料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饮料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饮料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饮料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饮料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饮料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饮料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饮料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饮料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饮料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饮料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饮料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饮料项目建设地
(一)饮料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饮料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饮料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饮料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饮料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饮料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饮料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饮料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饮料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饮料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饮料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饮料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饮料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饮料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饮料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饮料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饮料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饮料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饮料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饮料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饮料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饮料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饮料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饮料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饮料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饮料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关键词: 云计算 物联网 智慧地球
1云计算的概念及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云计算中心的要点之一是:以大规模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物理门户成为今天IT和业务基础架构的主干。在数据中心,应用和服务中间的紧耦合被打破。云计算平台通过从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和管理虚拟运行环境,实现了由相同规模的物理数据中心支持更多的应用和用户,好比一个大的建筑被分成许多房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制每个房间,通过可移动的墙来实现调节。数据中心可以为用户配备特定的服务,并实现按需付费的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云计算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对新服务的需求不再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而是即刻就可实现和应用。快捷和即时可用的孵化环境是我们的想法很快就得以实现,从而实现更大的创新。这将是对传统开发环境的一个突破。
2.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3.智慧地球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像有“智慧”的生命系统,由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和自然系统互相连接而成,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来构建、汇集、整合和连接存在于任何地方的各类资源。
智慧地球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构建“智慧的地球”,可以让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组织和机构更好、更高效地沟通。智慧地球可以理解为将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把商业系统和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智慧的全面系统,并且达到运行“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心。
4.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4.1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实现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实现。
首先,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运用云计算模式,使物联网中以兆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智能分析变得可能。物联网通过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各种物体充分连接,并通过无线等网络将采集到的各种实时动态信息送达计算处理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建设物联网的三大基石包括:(1)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2)传输的通道、比如电信网;(3)高效地、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技术资源处理能力。其中,第三个基石:“高效地、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处理能力”,正是通过云计算模式帮助实现。
其次,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从而构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整合,需要“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这同样也需要依靠高效的、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机资源处理能力,而这正是云计算模式所擅长的。同时,云计算的创新型服务交付模式,简化服务的交付,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及其内部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4.2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趋势,云计算将使信息技术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对改变人们工作方式和企业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云计算可以:
4.2.1随时随地提供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资源
4.2.2简化服务的交付
4.2.3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
4.2.4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提供动态基础架构
事实上,云计算的演变从1990年左右就开始了,经历了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几个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把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云计算也是一种基于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技术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
4.3云计算的运营模式
云计算按照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公共云:以Google、Amazon为代表,通过自己的基础架构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
私有云:企业自己搭建云计算基础架构,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拥有基础架构的自,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进服务,进行自主创新。
混合云:既有自己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又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务。
在云计算模式下,计算工作由位于互联网中的技术资源来完成,用户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例如手机、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包括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使用乃至应用的托管。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无需关心如何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因此,这些资源被比喻为“云”。“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了。比如一个研发单位需要一份研究分析报告,上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购买就可以了,时间省了,成本也省了。一个广告公司需要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只要上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购买就可以了,因为上面“物联”着所有你所需要的调查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调查公司。
5.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高效、灵活、节能等特效可以帮助实现智慧地球的四大主题。放眼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愈加复杂的应用需求,云计算这一新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智慧地球”这一美好愿景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明,王锁柱.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0,(12):1-3.
[2]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的初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5):94-96
[3]韩燕波,赵卓峰,王桂岭.物联网与云计算[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6,(2):58-62.
【关键词】水库工程 管理 养护 建议
随着“管养分离”理念的普及和应用,水管单位打破了传统“修、防、管、营”水管体制,机制不灵活、维护经费不足、体制不科学等妨碍水库工程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均得以解决。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水库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仍处于被动地位,依然有部分问题亟待处理。
1 影响水库工程高标准运行的质量因素
伴随经济社会建设的前行脚步,我国水库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水库规模不断扩大。水库在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和养殖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运用好水库的功能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工业等的发展,因此,水库的维修和护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水库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水库维修、护养,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在运行过程中,水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害,其中较常见的受损原因包括:
第一,受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影响。在水压渗透、水流冲刷的物理作用下,水库工程建筑物在工作过程会受到损害;其次,因酸碱腐蚀、盐类侵蚀等化学反应长期作用,水库工程建筑会有损伤。第二,受主体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水库工程受损的主体因素主要包括水库工程勘测、设计、规划。水库工程主体因素对工程建设物的损害是直接的,也是其自身难免会存在的不足。其次,客观因素是指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施工不规范,不按设计规定进行建设,或是质量监控失职等都会造成水库工程建筑物存在先天缺陷。第三,受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库工程设计时未能预测的超标准的自然因素、非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也会使水库工程建筑受到损伤。例如,超出预期的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害。
2 提高水库工程管理与养护工作的合理建议
倘若水库管理和养护工作不到位,极易降低水库工作性能,缩短工程寿命,严重地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进而损害人民与国家生命财产。因此,水库工程管理人员应妥善养护水库建筑物,定期进行维修,以减少不利因素影响,推进水库工程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基本工作:
2.1 明确管养单位职责,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现阶段,改革水管单位体制需要分离水管单位工程维修养护与管理人员,创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水准水库养护单位,并建立该单位与水管单位合同关系,以参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格局。
2.1.1 水管单位职责
一般认为,水管单位属维修养护工程业主,且处于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甲方地位,其主要日常工作为:以水利行业管理制度、办法、标准为依据,组织实施水库工程维修养护项目,适时进行观测与巡查,监督水库工程操作与运行情况,并切实做好维修养护工程管理工作,例如及时检查工程管理,依法签订日常维护、专项工程等合同。
2.1.2 维修养护单位职责
维修养护单位应以维修养护合同为依据,承担水库工程及其设施维修、养护业务,例如应定期探测水闸工程隐患,并做好机电设备、坝体排水系统、大坝监测设备、上坝路等的维修养护,以及相关附属设施(办公房、仓库等)维修养护。
2.2 做好工程监查,确定日常维修养护内容
在日常维修养护工作中,工程检查是核心环节,它对签订维修养护合同、拟定维修养护方案、确定维修养护内容等均有重要意义。因此,管理人员需熟知有关要求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拉网式普查,以全面了解水库工程运行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排除干扰因素,准确找出不足原因,为维修养护方案提供基础数据,并保证方案方法切实可行、科学有效。
2.3 实现维修养护单位与水管单位无缝对接
通常,为实现水库工程维修养护,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维修养护单位日常维修养护工作,一是加强专项工程整修。在划分管养双方责任后,维修养护单位承担工程主要维修养护工作,水管单位除了要监测管理工程运行情况,还需定期检查、监督维修养护单位工作进度,并适时给予技术指导。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应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单位和水管单位沟通交流,实现无缝对接。
2.4 切实做好工程运行监测管理工作
通过对水库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能及时发现工程运行的问题,也是水库工程养护、维修的关键环节。因此,水管单位运行监测部门的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工程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养护维修单位进行日常养护维修任务,并为后续工程养护维修工作采集最新资料。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水库工程和管理设备的日常检查、监测、巡视和水库水位观测,并向上级部门提交有关问题分析报告,或提出立即处理申请。第二,承担探测水闸和大坝工程安全隐患的职责,进行定期检查,促进工程设施护养和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实施工程维修养护
首先,对未达标的水库工程项目,要按照工程要求进行分年度实施和全面修整,逐步提高工程面貌。其次,关于大坝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在确定需维修养护项目和专项工程项目时,要结合工程项目检查结果,进而以此为基础,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工程进行维修养护,以促进工程面貌得以改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确保水库工程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方面,养护管理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达此目的,需要明确工程维修养护单位与水管单位职责,促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养护重要性,并努力加强单位双方衔接,做好普查、工程运行监测管理等工作,确保维修养护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江科.水利工程管理思路与问题避免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2(36):146+148.
[2]刘仁东,曹冰洁.如何有效地提高水库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166.
[3]李志强,黄文坚.湖北大悟县水库管理养护现状及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2014(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