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

第1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新兴的名词,强调建筑的绿色性,集环保、无污染、人性化、节能、节水等优势于一体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1]。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重视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行业的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构建的主题和要求,有利于保证居住着的生命健康,提升居住者的满意度和舒适感。绿色建筑是由早期的生态建筑演变而来的,由国外传入到中国,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世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资源的珍惜,构建生态型社会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出现,是顺应时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将节能、环保、节水等问题囊括其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2 绿色建筑的特点

2.1 绿色化

绿色建筑,之所以称之为“绿色”,与其绿色性的特点密不可分[2]。绿色建筑中所谈及的绿色并不是颜色的象征,而是指代绿色无污染、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等内容,与绿色蔬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绿色是生态的象征,应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人文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实现了环境与科技的高度统一。

2.2 人性化

绿色建筑的构建,将人性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注重对绿色、和谐、舒适环境的构建,以满足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生态、自然型的建筑环境有利于增强居住者的满意度,让居住者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居住者来说是一项福利,能够受到居住者的广泛好评。

3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3.1 照明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问世,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智能化技术得到了普及,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照明技术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典型应用案例。照明技术是以照明接触器、传感器为载体,在内部安装节能灯,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照明的时间和亮度,以节能为主要核心内容,既能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也可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如声控灯、光控灯的出现,就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2 智能遮阳板的应用

智能化遮阳板,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系统,是借助亮度传感器来对遮阳电机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3]。智能遮阳板能够对太阳光线的强弱、光照角度等进行识别,并进行自动转化,以避免太阳光对建筑的直射,影响居住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智能遮阳板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能够根据太阳光的实际照射情况进行遮阳角度的智能化调节,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例如,炎热难耐的夏季,适当的遮阳工具是必不可少,利用智能化遮阳板能及时起到遮挡太阳光的作用,能避免室内温度升高,给人带来不适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3 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智能化技术众多,作为最为基本的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实现水、电、煤气费的缴纳,利用磁卡充值,在刷卡机上一刷就可获得水电,实现了物业信息的电子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现如今,各个家庭机会都安装宽带、WiFi 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工具,满足了人身体与精神上的需求,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体现。

3.4 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

信息集成技术是信息集成系统运行的一种技术,是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与集中,实现对各项系统的综合控制与调度,具有高度的指挥性与协调性。智能集成系统能够对各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对各个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将信息系统标准设置成节能、减排的最佳程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信息集成系统的运行,应结合照明系统、通信系统、计量系统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整合,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节能、环保、节水等的方案,将绿色性的特点不断贯彻下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当今社会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强调节约、节能,提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生态自然共存的建筑形式,是顺应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通往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中,将建筑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结合起来,以促进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就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季文娟, 顾永松. 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应用[J]. 江苏建筑,2014(03):100-102.

第2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组成系统;应用

一、建筑智能化的定义

建筑智能化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监控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建筑及其相关设备的检测、监控,对信息的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对建筑的管理与智能控制,以达到用户对建筑的管理、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在达到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符合环保和投资合理相结合的要求。智能化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二、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1984年,位于美国康涅狱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 建成,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的诞生。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潮流,较早涉足智能建筑领域,并且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1986年,“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正式立项.由此拉开了我国智能化建筑研究的序幕。此项研究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早期代表作是1989年建造的北京发展大厦,这幢大厦已经有了明确的智能化指标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或在建的各类智能化建筑至少几千座。

三、建筑智能化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紧跟世界发展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出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缩短差距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盲目攀比。应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提出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有可靠的经济回报率的建筑方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注意与环境、资源的统一,协调发展。每一个方案的提出必需确保有较长时间的前期调查、准备工作,并经过投资者和环境、资源、建筑、经济等方面专家反复磋商,论证、修改。最后提出的方案要是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建筑方案或进行建筑施工时,要敢于使用新型、先进的建筑形式、设备、材料,尤其提倡大量使用符合节能环保原则的新型材料。要兼顾经济性和先进性,在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尽量减少投资,以期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新材料或建筑形式时,不能一味追求“新”,而是要选择至少有大量理论论证,或者已有国外大型工程使用经验的产品,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

我们国家在2000年7月颁布的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明确规定,智能化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及办公自动化,即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与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以达到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具备安全、便捷、舒适的要求。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CA):即利用公共通信网和建筑物内部GCS接口进行多媒体通信,同时利用数字程控交换机PABX转接语音、图象和数据的系统。目前,在我国,公共通信网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CHINAPAC和CHINADDN、城市电话网以及长途电话网。建筑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即首先利用中央计算机网络将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再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完成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属于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包括空调、冷热源、照明、供配电、给排水和停车库等。该系统的目的是对所有建筑设备进行系统全面地监控和管理,以便确保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文字、语音、图象的图文办公手段。准确来说,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办公自动化系统通常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物业公司为住户提供信息服务以及物业公司管理内部事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五、建筑智能化的应用

1.建筑智能化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绿色建筑是指能够为住户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空间,并且能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最小程度地影响周边环境的建筑物。智能照明系统是在建筑物内外安装高效节能灯具,利用传感器技术或照明接触器,根据实际的照明需要做出判断,而后选取高、中、低档照明水平。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可以调节自然光,加强自然光对建筑光环境的有利作用,以节约电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利用烟感和温感探测器,通过DDC对各消防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在火灾预警阶段能够做出智能判断,从而有效防止错误动作。在火灾发生时,非消防设备有序撤出,消防设备有序投入,保证人员安全。安全防范系统是利用闭路电视监测系统、录像系统对建筑物进行监控,包括门禁管理、围栏监测、人员识别、车辆识别、电子巡更、可视对讲、紧急呼叫、煤气泄露报警、玻璃破碎报警等功能,保证建筑物及建筑物周边环境安全。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减少建筑耗能。建筑能耗囊括了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包括了建筑工业和建筑使用的方方面面,范围甚广。在我国,建筑耗电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房屋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建筑耗能增加;二是已建的房屋建筑,由于强调降低一次性建筑投入,建筑物保温性能和门窗气密性均较差,三是由于近年来空调使用量不断加大,房屋空调设备用电量迅速增长。针对上述情况,建筑房屋的节能手段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在低投入的情况下保证建筑物保温性和门窗气密性,减少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辐射;二是采用新设备,保证建筑物内部恒温恒湿,以满足人们对在室内生活的舒适要求。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央空调采用变频控制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中央空调DDC自控就是一种有节能效果的智能化系统。

2.建筑智能化在老年公寓中的应用。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目前,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已有老年公寓不仅数量有限,设备也比较落后,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我国势必建造一批根据老年人需要设计、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智能化的新型老年公寓。为了能够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可以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引入一些特殊的智能技术。宠物机器人是一种适合老年公寓的智能技术。宠物机器人会说话、会唱歌,能与老年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宠物机器人可以把老人的问题记录下来再反馈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记录的分析比较,及时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与变化,并视具体情况判断需不需要派专人前往老人住处进行必要的护理。紧急呼救系统是有一个针对老年人开发的智能保健系统。该系统由在住宅中安装的紧急呼叫器、安全报警器以及医疗救助体系和家政服务体系共同构成。紧急情况时,只需按下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求助器的按钮,即可通过电话网络将求救信号发送至家人的或医疗部门,从而使老人获得紧急救助。

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这些都给智能化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建筑智能化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其更舒适、安全、便捷的同时,也将使得建筑物更加绿色环保,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带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建筑的智能化[J].企业导报.2011,1:296

[2]刘志坚,张登宏.浅议建筑智能化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07,23:55,92

[3]肖菊.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2:17~19

[4]王江丽,曹锋.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47~48

第3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在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举办的“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分论坛上,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认为,在绿色建筑建设的中,如何推进绿色建筑智能化,充分体现其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有专家指出,绿色建筑相较普通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但对于照明、空调等系统的能耗与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会用到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节能设备和产品的叠加未必带来建筑能耗的降低和能效的提高,关键在于各个系统之间能否相互匹配、协调运作。这就需要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代替传统人工的方法,帮助人们实时掌握和判断建筑的能耗。

在绿色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建筑中的变配电、照明、冷热源、空调、给排水、交通等各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监测与控制,使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实现节能降耗,而且还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程大章指出:“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技术保障,只有通过实时运行的数据来分析建筑物的节能与环保的效能与缺陷,才能提高建筑性能。智能化系统影响着绿色建筑运营的整体功效。”

例如,智能技术可以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与管理;中水与污水处理回用系统通过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同时,还可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可实现物业管理的定量化、精细化,保障建筑物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环保地运行。

智能遮阳系统开启新时代

在我们的日常家居生活中,门和窗是能量流失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在建筑能耗中,46%的能量是通过门窗流失的。针对建筑物能耗居高不下的现状,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便成为重中之中,其中建筑隔热保温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建筑节能技术的重点,它代表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而遮阳技术就是建筑隔热保温通风技术的代表,因为它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智能遮阳系统主要依靠它的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可自动根据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实现控制。通过良好的遮阳设计在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时又可以丰富室内的光线分布,还可以丰富建筑造型及立面效果。

在上海“两会”上,黄健之、陈丽等5位市政协委员曾联名提交《关于大力推进建筑遮阳的建议》提案,把“建筑遮阳”一词第一次带入公众视野。委员们认为,建筑遮阳是达到绿色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智能遮阳控制系统能根据精确的阳光跟踪器、湿度感应器传输的数据自动控制所有遮阳百叶升降及角度变化,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对于注重家居生活的用户来说,智能遮阳系统在带来舒适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这正是科技和环保的完美结合。通过智能遮阳系统, 不仅遮挡了通过玻璃影响室内过热的热辐射和紫外线,杜绝光污染,甚至连阳光都能随心调度,打造一个贴合用户生存的绿色大宅居住环境。可以说,智能遮阳系统绝对是家居生活中一份不可抗拒的诱惑。

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可或缺的智能遮阳系统,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智能化的不断普及,建筑遮阳产品将会有更加完备的智能控制系统,相信越来越多的建筑和家庭将采用智能遮阳系统。可以预见:一股超强的绿色建筑节能风暴正在缓缓来袭。

“零能耗”住宅成现实

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元培路、南洋南路路口,一座名为“中意绿色能源楼”的建筑正式落成。该楼由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资助,是以“绿色能源”结合建筑应用为特色的绿色低碳建筑。室内面积只有15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全副“武装”了20多项世界建筑节能技术。人们所憧憬的“智能家居”、“零能耗”住宅在这幢楼里得到演示。意大利环境、国土与海洋部部长克里尼参观后评价说,这是一个用于模拟和测试在建筑和住宅领域能源效率化和低碳技术的平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实验室将使用绿色能源楼成为“节能建筑”的示范。该建筑5月份刚刚获得美国LEED金牌认证。

“中意绿色能源楼”的主体节能技术是由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如竹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完成。绿色能源楼里有太阳能空调,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系统,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光热幕墙,生物质发电,风光互补,智能电网,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技术以及零能耗住宅、智能家居等实验设备和条件,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最全、技术最全面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研究平台。

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例,能源楼采用的是风光互补与冷热电联产发电技术,可基本实现中意绿色能源楼所有负载供电。不仅如此,在大楼用电量较少情况下,还可通过系统配电柜的输出端,接入能源楼周边建筑共用变压器,将剩余电量供其余建筑日常使用。

团队负责人之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代彦军教授介绍,整个“绿色能源楼”整合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并通过智能化技术,将微型电网、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组合,能最大程度实现节能环保。

“出门上班,忘记关窗,手机一按,门窗自动关好;因为有事,不能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手机一按,家里彩电会把节目录制好;晚上要烧的菜,冰箱会自动选好,回家就能直接烹饪……”代彦军教授告诉记者,智能家居通过一套远程控制系统满足用户的舒适性和节能要求,家里冰箱、彩电、空调,甚至电饭煲等设备的运行,都通过虚拟的物联网,链接到手机或电脑终端,无论你在哪里上网,都可以调节监视运行状态、能耗状况,甚至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都可以远程调节。

代彦军教授说:“家里哪个环节耗能最多,哪个环节耗能最少,应该怎么改进,都有一个自动学习的模式,在保证满足舒适性的同时做到能耗最低。”

智能化需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

在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同期举办的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各种智能化的楼宇控制系统成为亮点之一。很多国内外企业不但带来了节能的设备和产品,而且带来了各种系统集成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无一例外均是采用智能化的手段对建筑物各个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离不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这些技术和设备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如何实现各项系统、设备、技术的协调运行是一大挑战。为此,有专家指出,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要在设计前期就应由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整体设计。

据悉,国外的绿色建筑在方案设计的前期就会引入采暖、通风、照明、智能化等不同领域的参与。目前,在我国,建筑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由不同单位负责。因此,如何在设计前期就将建筑的智能化提前考虑,成为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时期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民用建筑中,电能的消耗情况大致如下:空调用电占到建筑用电40%~50%;水泵电梯等设备用电占10%~15%;照明用电占15%~25%;其他设备用电占10%~15%。而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调查统计,在近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99%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我国亟需对建筑电气中的照明、采暖、空调、热水供应、家用电器、电梯等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目的。

第4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智能化建筑 低碳环保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建筑智能化的概述

智能化建筑IB(Intelligent Building)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柔性化和建筑物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我国智能化建筑多集中在大城市,像瑞安这样的小城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所谓的智能化建筑也只是些自动化功能的简单罗列。事实上智能建筑是建筑、装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适的建筑物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分析

建筑智能化设计,能够有效实现建筑节能与环保目标,是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建筑智能化从建筑环境的多角度出发,通过对空调、给排水、照明以及电梯等环节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从而对相关设备进行实施的监控和评估,满足相关工作需求的同时,有效地提升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起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实现良好的高效、低耗、污物等建筑环境,保证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1、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建筑监控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实现对区域照明系统的有效控制,对照明设备进行定时的通断,对照明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有效控制照明系统的高效应用;二是通过对感应设备的改良和应用,做到对照明系统照度控制以及通关的控制,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是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视的一点,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2、空调系统智能化设计。空调系统智能化设备,能够有效提升空调机组的工作效率,减少共条机组台数,并可以根据相关感应设备,对室内CO2浓度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室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反馈进行空调运行效率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有效提高空调机组的运行质量,避免能源消耗,优化室内环境,真正解决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问题。空调系统智能化设计是现代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综合的计量和分析,并加强对技术的优化和引进工作,保证室内环境和室内问题条件的基础上,做到对能源消耗的降低,并有效建立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量化指标,使空调系统智能化设计真正起到良好作用。

3、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设计。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对水泵的故障报警、对水泵的状态检测以及对水箱的自动监控,使给排水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进行自动调整,以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并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同时,给排水系统智能化设计也逐渐涉及到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面,通过良好的雨水收集系统,加强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如园林绿化、建筑清洁以及部分生活用水的补充,提高雨水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有效目的。

4、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就是充分的利用BMS集成系统,对建筑工程系统进行开放式的设计,通过对子系统接口的有效设计,有效的解决建筑系统的标准化,使建筑系统保持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实现建筑工程系统的局域网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操作性的简单化和效率化。建筑工程BMS集成系统的有效建设,能够对中央空调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配电系统以及独立的发电机组进行智能化的协调和控制,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反馈对相关建筑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减少能源的不合理的浪费,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全自动运行。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是目前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建筑系统综合智能化设计结合做了多种现代技术,在保证建筑工程良好运行状态的同时,做到了真正的环保性、安全性、智能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综合安保系统。综合安保系统是大楼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安全保卫技术的集中体现。整个安保系统由视频安防监视、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电子巡更、停车管理等系统组成。建设一个完整的、集成的、可靠的、易操作的安保系统,使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整个建筑进行监控和管理,并接人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安保系统着重要达到的目标。

三、建低碳环保建筑的重要性

低碳环保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环保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环保,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今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提案》重点突出,将目光放在建筑节能领域。该提案强调,我国应该构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低碳环保建筑(绿色建筑),同时更注重人的舒适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为这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四、低碳环保节能设计

1、低碳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1)声、光环境设计

天然采光方面,整栋楼的设计为了增加日照时间,可以设计成波浪形或弧形。每个房间要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设置反射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了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能耗。夏季要有可收放的遮阳篷在夏季尽可能减少不需要的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门窗设置还要有利于自然通风,带走热量。冬季又有利于太阳光进入。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有时可能和采光冲突。这就需要合理布局。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宅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在实际的声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用亥姆霍兹共振原理组成的吸声构造。理想的做法是在建筑设计的同时进行音质设计,已达到人性化的温馨环境。

2)水、热环境设计

低碳建筑讲究节水,并且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低碳建筑采用的节水方法有:选用有良好节水型供水设施;安装收集雨水装置,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处理污水。小区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全局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尤其重要。小区的热供应该满足居民的舒适度的要求,并能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可采用制冷、取暖、生活用热水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

2、低碳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1)绿化设计

首先,应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绿化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达成统一。其次,将建筑与绿化复合,做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建筑与绿化覆盖结合。再次,这种设计方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去解决建筑与城市的生态问题。最后,这种方式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整合。绿化是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脱离地面而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整体;同时,由于这种空间的连续性,建筑的可达行增加了,人们也能够从一个外部环境轻松地进入建筑的上部空间,并享有这份空间提供的视觉与心理上的轻松、愉悦。

2)智能系统设计

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运行,减少设备开启台数和运行时间,节约电能,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通过建设方便、快捷的信息设施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进行信息交流和应用,减少人们出行的交通压力及CO2排放量,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紧跟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设施和系统中的应用,如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雨水及污水综合利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等,与环保生态系统共同营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最具节能降耗潜力的是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对建筑设备进行测量、监视和控制的功能,不仅保证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提高效率,降低运行费用,而且能改善环境,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结术语:现代建筑智能化与低碳节能建筑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建筑若想要有开拓性的创新,必须要破除传统的建筑学观念,深入研究低碳建筑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同时,需要建立科学与低碳建筑设计交融的框架体系,积极运用新科学影响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探索高效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隽.加强智能建筑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建筑节能[J].智能建筑.2010.

[2]仇保兴.落实基本国策抓好建筑节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10(09).

[3]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明确“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重点[J].建设科技.2009(09)

第5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1.引言

科技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改革放向,并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最近几年,尽管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热门,也有不少关于智能建筑的资料,甚至已经出现了称为智能建筑的建筑,但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还是很少的。基于作者对建筑领域与电气工程领域的涉猎,本文将对建筑智能化作一个系统的阐述。

2.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在国际上会有一些不同的定义,我国专家将其定义为: 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 将通信、计算机网络、信息与建筑工程等领域的不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优化组合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及使用者的信息。智能建筑具有安全、合适、便利、高效和灵活等特点。根据现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的功能及其定义,智能建筑应该具有: 通信自动系统, 即Communication Automatic System(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即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BAS;办公自动化系统, 即Office Automatic System(OAS)。所以智能建筑又有另外一个名称3A建筑。高速数据网络和大型计算机将这三个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但每个系统又有各自独立的网络和主控设备,将三个系统的功能充分的发挥。这种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需要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弱电系统应该, 如果弱电系统不集成就不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英文是 lntelligent Building)是指具有人脑搬能够思考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具有“智慧”。建筑智能化就是一个集成化的、具有“脑子”的、功能健全的建筑。可以说智能建筑是是一个具有智商高的建筑,也就是说人们想到的事, 也能想到,而且它的思维更快。

3.建筑智能化设计

智能建筑的实现过程称为建筑智能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得到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是智能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智能建筑中照明和室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供电配电的监控系统的设计,自动化系统设计等。

(1)照明和温度等控制系统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将室温、空气质量和照明控制在某些特定的范围之内。其中照明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周边灯、建筑工作灯、室内遮光设备以及环境灯以及等部分。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集成系统中所所使用的部件例如数据传输总线、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等往往是从不同的厂家购得,会有不同的标准,再加上被控制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变得复杂,电气设计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电气设计,以充分发挥每项设备的工作能力,实现建筑对工作环境的照明、室内温度、空气湿度以及新鲜度完美的控制,保证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制定适合居住、工作的环境,自我调节各个指标,实现电气设计的最优化。

(2)建筑供电配电的监控管理系统

供电配电的监控在系统建筑工程智能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能够实时监控建筑中各设备用电状况,进行调节,在满足用户用电要求的同时可以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的作用。在建筑内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或安全隐患时,供电配电的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并处理,保证用电安全和用电稳定,延长了电力系统定期维修的周期。除此之外,智能电力系统可以远程和自动化管理,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的操作,增加了用电安全系数。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自动化早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建筑内部各项用电设施,自动的、系统的、全面的监视、控制建筑内各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和运行状况,大大地减少了安全隐患和电气意外事故的发生。建筑电气自动化一般情况下是主要由现场控制器、监控主机以及通信网络等组成部分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智能建筑内部各个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管理。

4.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注意事项

(1)要设计易于操作的电气系统,并且与传统的设备型号具有相容性。建筑智能化工程不仅要追求先进的施工技术,更要注意选择使用可靠的电气产品,同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减少成本。

(2)在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设备和系统,充分发挥每个系统的作用,让智能建筑的功能满足用户居住和工作的要求。

(3)最后智能建筑的设计必须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用户可以舒心、安全的使用。电气系统设计时,我们既要考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还要从整体上确保每个系统的配合要合理,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的电气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后,会进行不停止的长期运行,并且从不停止的。

5.建筑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智能化和智能化建筑系统赋予了建筑在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中全新的内涵了。但是,在管理投入不够的国内大环境下,智能系统的许多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个问题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社会生活追求是是绿色、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这一行业的重要使命。使用资源和信息共享的集成化的管理手段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运营质量,设计出客户满意的智能化建筑。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新方向,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智能建筑丰富的功能,建筑智能化的设计变得复杂,对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也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受到电气设计的影响。所以,优化电气设计,集功能性、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与一体的电气系统是建设出符合现代智能建筑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益保.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14)

[2] 余秉东;吴斌;耿裕华.绿色建筑智能化展望.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04-25

[3] 陈富川.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08-10-01

[4] 徐广财.简单论述当今智能建筑电气技术[J].民营科技,2009,(07)

[5] 钱毋荒.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电讯技术. 1999-02-28

第6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未来;环保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is sunrise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step into a brilliant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not only to conserve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as well as to our overall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the entir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o call the sho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智能化,集成是关键。伴随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以及金融危机后国家对扩大内需的硬性需要,对软件、硬件配套共同迅速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智能建筑的建设施工企业也要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市场与机遇,给设备供应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加之IT巨头们纷纷涌入,给未来的建筑智能化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背景: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而智能化建筑,在我国90年代才起步,但十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带来了智能化建筑的迅猛发展。

二、定义: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三、性质: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四、现状: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 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透过国内多数智能建筑我们也能看到建筑智能化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几乎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西门子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0年,智能建筑业内巨头们可谓相当忙碌。EnerNOC购买了Cogent Energy和eQuilibrium Solutions,同时开始为英国能源供应网络提供需求响应服务;西门子并购了SureGrid;施奈德重拾Vizelia和D5X;而霍尼韦尔购买了Akuacom,同时开始建立其自己的开放性ADR系统(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system)。

不仅如此,IT巨头们也想在智能建筑领域分得一杯羹。2010年4月,IBM和江森自控宣布合作,将智能软件介入了智能建筑的综合解决方案中。两家公司联合宣布,这个项目将由公司、目标政府、科研机构、商业地产巨头和工业企业共同完成。

在两家巨头合作初始,IBM就宣布:“IBM的新建筑解决方案以Tivoli软件和资产管理软件(Maximo asset management software)为基础,可在机械系统未按预期规格要求运行时立即向现场操作人员发出警报。”IBM称这一举措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缩短响应时间。

同时,江森自控也在新闻通稿中表示,会将其EnNet软件,整合到IBM的软件产品中,以此来共同构架建筑系统、业务系统和智能电网技术。

除了巨头们,打算在这一行业雄起的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GreentechMedia预测:“在欧美市场,一些中小型企业将成倍增长。

以上这些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智能建筑领域的未来,集成才是关键!

五、趋势

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兴起不过十多年时间,它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作为一种新事物、新技术,它一直处于不断的飞跃与变化之中。按照老眼光,人们很少把建筑这样的典型传统行业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的要素。国内已建成超过千座的智能化建筑,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从最初占建筑总投资的5%增长到现在的10%,甚至个别典型项目达到15%左右的份量。智能建筑也由发展初期的独立系统逐步向综合平台控制迈进,国内目前已出现了北京中关村数字园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化工程等一批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同步的智能建筑群,还有的地方建成了集办公、居住、商用、厂房等多种建筑物群为一体的数字化街区,使单体的智能建筑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数字化。回顾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是一个由独立体系向综合体系过渡的过程,是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化的过程,是由复杂化向简约化迈进的过程。1、独立系统造成信息孤岛现象智能建筑系统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当前智能建筑涉及到的不同子系统已达二十多个,包括楼宇自控、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公共广播等等,而这些系统在智能化初期基本都是单独建设,采取相对独立的技术路线、系统设备和控制软件。这样使软硬件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运行与实际管理之间相互分割,造成资源浪费,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适应客户综合监控与集中管理的要求。由于各个系统的进货渠道不同,设备型号不统一,所以维护成本较高,更换配件困难,不少系统使用过新鲜期后,就被束之高阁,成为对外宣传时的一种摆设,丧失了其本来的作用。更有一些开发商为了制造卖点,不考虑项目的特点及用户的实际需求,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智能化设施,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例如,设置外窗红外保护装置,在使用中需要布防及撤防操作,对于别墅等不是经常有人居住的项目非常适合,而对于一般公寓、老年公寓等项目就不一定适合,操作不慎将引起误报,反而增添了许多麻烦。2、集成管理是智能化成熟期的表现智能建筑系统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是实现不同生产厂家产品互相兼容、具有互换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使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为建立各个智能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行的基础。于是,具有统一软件平台,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以整合应用为目的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应运而生。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就是把不同功能、不同技术、不同厂商、不同要求、不同操作平台,不同接口的不同设施和系统,用统一的系统平台连接起来,协同动作,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国内著名智能厂商正是基于智能建筑整合应用市场的发展态势,推出了IBS智能建筑信息管理平台产品,它是建筑智能化行业趋势与先进的IT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以IBS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为例,它具备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采用领先技术,搭建开放架构。作为贯通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要求在技术上必须采用符合开放、标准化的主流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先进性。(2)功能全面,安全可靠。全面的功能模块,确保满足管理者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用户界面可定制,保证了系统界面友好、直观;一站式登录避免了繁琐的资格审查;系统具有丰富的决策支持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预案灵活地定制系统联动;具备丰富的选装门户程序模块。(3)低投入、高收益,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建筑集成管理平台是一个可供智能建筑集成商二次开发的行业应用平台。它融合了国内厂商多年的智能建筑行业经验,因此适用性和贴近性更好。它使得其他各种智能建筑方面的集成商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开发应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智能建筑产业链。由于以上几点,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智能建筑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更具体地了解整个建筑的运行情况和故障信息,监督故障处理,避免传统的逐级上报可能造成的延误。平台应提供灵活的模式,整合在一起的各个独立子系统,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另外,立体绿化智能建筑是未来智能的发展趋势。席卷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居住建筑绿色概念的兴起提供了背景,同时绿色居住建筑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节。在当今的住宅设计中,生态居住区的提法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卖点,它似乎能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特别是各种具有异国风情的居住区更是被炒得火热,不可否认,这样的主题口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也不否认这也是消费者精神方面的某种向往。不难看出,无论住区冠以什么样的主题,它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亲近大自然为出发点。任何的主题都是以绿化为基础,只有绿色才是永远的主题。在未来居住区,电脑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建筑技术功能,包括内部气温的调节、供暖、防晒、照明,装在墙上和屋顶的太阳能提供植物和人们的部分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生态效应。可见,利用智能系统来构筑未来的立体绿化生态住宅,倡导一种绿色建筑文化,住宅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绿色建筑。

第7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智能化或智能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在传统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提升建筑性能,以实现高品质建筑环境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应用技术。由于建筑智能化总是在不断地发展,至今还没有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统一定义。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1]

一、建筑智能化的涵义及目标

智能型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技术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与渗透,它很好地体现了建筑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合。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和今后大中型甚至相当多中小型建筑物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能型建筑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安防、防火、楼宇控制的自动化、信息化,建筑主题的多功能化和更人性化,以及建筑物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高效能化。智能型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舒适、运营高效、信息化、整体功能强大,要做到整体功能强大就需要对智能化建筑中的诸环节、诸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将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通信、办公、安防、消防智能化子系统和建筑物整个网络系统有机集成在一起,使各子系统高度相互关联,同时又能统一、协调地高效率运行,使建筑整体上成为具有高性能价格比、高度信息化的实体[2]。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建筑智能化施工具有各种信息点数多、分布面积较广、应用功能变化大、各种信号指标要求比较严格等特点;而且工程中还有与其他专业如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等的管线与槽道的平行或交叉等问题,与土建结构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问题。

(一)一般施工技术要求

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场验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检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

2、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并合格后进行,各类探测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3、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对系统进行自检。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及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的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

(二)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施工要点

1、机房应铺设架空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能满足地下管线的铺设;机房高度有足够的配线空间,满足配线架装设。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国家规范标准。

2、供电应为两路电源,并在末端自动切换。重要的设备配置UPS供电,UPS配置方式可根据智能化系统的规模大小和设备分布情况,采取UPS分散供电方式或UPS集中供电方式。

3、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弱电竖井应设有单独接地干线,弱电设备的接地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3]。

(三)缆线连接和统一色标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要使其充分发挥灵活性和通用性,就必须以系统工程的整体考虑,从工程实施(包括设计中明确规定和要求以及安装施工中具体实施)到今后日常运行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它主要由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维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来决定,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条理清楚、统一标准和明显区别的识别标志(又称识别标记)、内容全面,便于查考和简单明了的记录方式。因此,科学管理系统是完整的设施,它是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除布线系统本身各个主要布线部件(包括缆线、设备和连接硬件等)外,还应包括安装的辅助设施,如暗敷管路、槽道(桥架)、电缆竖井、设备间、交接间和其它安装空间等,这里主要介绍布线部件的内容[4]。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预埋管道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占整个安装工作量的一半以上,预埋管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后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工作量。因此必须着重考虑以下五点:

①在智能化施工前根据施工经验若发现某些重要部位需多预埋管道多预留洞口而在设计中又未体现的,应尽量建议设计增加预埋管道和多预留洞口,以便将来线缆增加和功能扩展时使用。预埋管道预留洞口所费无几,却可以节省将来扩容时因原有可扩展性考虑不足而带来的高昂费用。如:进户总线管,因扩展性需要,或因强弱电由不同设计单位设计没有充分配合造成电源管的遗漏,可建议设计时多预留管道或扩大管道等级;一些竖井穿楼板过梁处,可建议设计时对有些大管道可放大一级或多预留洞口,以便施工。

②与土建专业配合施工时,应注意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在不影响土建结构下,可走捷径的走捷径,可避开结构薄弱处的尽量避开。如一些穿主梁处,各种专业管道都由此通过,对结构应力影响较大,可建议设计考虑使用转接箱或地面线槽等办法处理;卫生间、厨房的防水部位,可能要经常敲开楼板检查处理,预埋管道时应尽量避开这些部位,如果图纸设计标注从此通过,我们可建议设计绕道,虽多预埋一些管道,多穿一些线缆,但后期安装就省事许多;管道在地下室应穿过止水层,应在混凝土浇捣前就及时将管道预埋,当土建做止水层时就同步配合做好相关工序,以免今后安装时破坏止水层[5]。

③与其他专业如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管道平行或交叉施工时,应注意互相屏蔽,防水防潮等问题;智能化管道应尽量与其他管道按规范要求保持一定间距,并尽量在上方,还要兼顾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ram的要求。

④管道预埋完后应注意将管道口进行封堵保护,管道弯曲处多及敷设长度超出规范要求或按经验预计将来拉线有困难的,中问可给予加设过线盒或预留拉线;还必须特别考虑到管道弯曲半径要求,一般规范要求须不小于6---lOd。

⑤不管是什么样原因引起的现场实际管道预埋与原设计图纸不一样,应在施工后及时标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否则若发生堵塞、有设计变更或竣工后维护,则可能到处开肠破肚地找管,费时费劲又可能影响结构强度与美观;有时甚至找不到管道,须重新打混凝土去埋设管道或只得明敷等办法,此时花的代价就更高了。

结论

总之,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关键在于首先建立一个开放性程度高的楼宇自控系统;在此基础上,还要前瞻性地处理好现有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为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留足承载空间;将相关联的技术和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后应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要对其开放性有较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揭建亮. 浅析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11:90-92.

[2] 王娜. 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01:24-27.

[3] 杨岁波.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14,01:114.

第8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 未来建筑,艺术,绿色建筑,智能化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1 建筑形态艺术化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2 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2.1 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1) 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来取代这些“垃圾”建材。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一点,但是,伴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执著追求,这些材料也将被广泛应用起来。

2) 环保型建材要求节约资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来,其生命周期几乎是无尽的,如以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黏土砖,只要其质量未被破坏,几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必然蚕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固体垃圾,这样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2 绿色设计

1) 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缘植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和屋顶花园一起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2)进行节能设计和使用清洁能源。概括起来,未来建筑的绿色设计将体现在以下几点:a.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b.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风向,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c.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d.尽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e.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装太阳能板。

3 建筑智能化

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1994年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脑”,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它能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除此之外,生命建筑还能自我康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复的方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甲醋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小管,当生命建筑出现裂缝时,小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这完全像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填塞创口,使肌体康复。

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水汽,能够调节智能建筑的温度和湿度。

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将被广泛的修建,以造福人类。

第9篇: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 人性化 舒适 信息服务 安全 服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400-02

1.智能化建筑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科学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从传统的遮风避雨场所,到追求舒适健康的住宅,再到体现人性化,并具有节能环保功效的绿色建筑,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展示着其科学性、智能性和专业性,不断地服务人类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发挥其前所未有的作用。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对建筑提出新的要求,永不停息地变革建筑的技术,使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为人类的各种应用需求提供更专业的环境,这就是智能化建筑。按照GB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定义:“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化建筑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建筑物已经不再是那种冰冷的混凝土结构,而是可以与之沟通的朋友,能够按照需求提供人类需要的生存空间和信息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2.智能化建筑现状

21世纪以来,智能化建筑得到很快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行业。从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到广大建设单位、行业从业人员,均认为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

和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化楼宇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特性: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般节能达15~20%);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一方面系统能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可降低机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从而使人工成本降到最底;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楼宇智能化能够提供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包括公共区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噪音、绿化、自然光及其他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或最佳状态。

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耗、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的效率。

方便性

除了集中管理,易于维护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办公方法和程序的变更以及设备更新的适应性强,当网络功能发生变化和更新时,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安全性

除了要保证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考虑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网中发生信息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被篡改,防止黑客入侵。

可靠性

选用的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成熟,运行良好,易于维护,当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修复。

智能化建筑现有实例示意如下:

3.智能化建筑展望

智能化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

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高科技技术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体现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引导建筑行业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逐步实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智能建筑规范工作的加强,智能建筑的建设已逐步趋于理性化,实用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型建筑在一、二线城市里鳞次栉比。然而,这些矗立在“水泥森林”中的大型建筑,往往都是高耗能建筑。现在我国95%的既有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这些建筑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恰逢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事业,节能市场的大门逐渐开启。实现建筑节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在大楼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在大楼运行过程中,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能耗大、能源消耗不易察觉的机电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耗利用率。建筑智能化即是针对第二种途径,在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能耗大、能源消耗不易察觉的机电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耗利用率等方式,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达到高效、便捷的目的,为节能减排和低能高效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智能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信息接受及反应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各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以及装备性能良好的通信设备。发展迅速、内涵容量大,且各种高新技术和设备将不断引入建筑智能化系统,例如多媒体电脑、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等。

2).有易于改变的空间和功能,灵活性大,适应变化能力强,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智能化建筑环境具有适应变化的高度灵活性,传统的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譬如办公楼的小开间,不允许改成大堂,智能化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除支持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譬如房间设计为活动开间(隔断),活动楼板,大开间可分成有不同工位的小隔间,每个工位楼板由小块楼板拼装而成,这样建筑开间和隔墙布置就可随需要而灵活变化。其次,智能化建筑管线设计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可以适应租户更换、使用方式变更,设备位置和性能变动的各种情况。譬如室内办公所必需的通信与电力供应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在室内分布着多种标准化的弱电与强电插座,只要改变跳接线,就可快速改变插座功能,如变程控电话为计算机通信接口等。

3).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现在,不少普通的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不符合卫生要求,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在国外,把引起居住者头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频繁生病的大楼称之为“患有楼宇综合病”(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大厦。而智能化建筑首先确保安全和健康。其防火与保安系统等均已智能化,如对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非法入侵等可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措施及制止灾害蔓延。智能化建筑其空调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含量,并能自动消毒,使之成为“安全健康大厦”。智能化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及味道,使人心情舒畅,从而能大大提高生活的品质。

4).能源利用率高,能运行在最经济、可靠的状态,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高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例如,空调系统采用了焓值控制,最优启停控制、设定值自动控制与多种节能优化控制措施,使大厦能耗大幅度下降,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5).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互配合而产生许多新功能,包括:

(1)建筑物管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的配合,从而可使用户利用身边的电话机作为终端控制温度和湿度给定值的变更;温度和湿度值测试值的确认;能源使用量和设备运行状态的通知;在异常时的用户报警通知;空调、照明投入和切断等。

(2)建筑物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配合,从而使接在办公自动化的区域网路上的个人电脑、工作站获得建筑物管理信息。使会议室的预约管理系统与空调运行结合起来实现联动。还可使建筑物管理系统收集到的能源与办公自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

(3)远程通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配合,从而使信息上孤立的建筑物,成为广域网的一个接点。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和充实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的技术进步,推动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技术实现和工程实施方面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建筑下一步的发展将是“灵境”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灵境”是钱学森教授对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的高度概括。通过“灵境”技术,我们不但可以“进入”计算机所产生的虚拟世界,而且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获得空间感,与“灵境”世界沟通,甚至不必到现场办公而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建筑必将近一步发展,未来建筑必将前所未有的安全、可靠、便捷、舒适、高效。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模式,使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知天下事、做天下事的愿望。

4.参考文献

[1]《现代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吴斌,主编.201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