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第1篇: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决定着明天的社会信用。在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学校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有重大的责任,三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诚信教育效果。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估价、辩证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诚信道德

在中学生中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教育,绝大多数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活动的蔓延,一些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不讲信誉的行为,都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在诚信过程中受到欺骗,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把这种欺骗转嫁给其他同学;有的同学内心想说真话,但是又不愿在老师面前说真话,怕说了真话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同学对不关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既不得罪老师,也不愿得罪同学,做“老好人”……

二、教师要以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的魅力是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试想,一名教师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那么他的学生就可能会不信任他,他也就难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教师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只有这样,才会不失信于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榜样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教师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学生的。

三、实施诚信教育,须净化校园环境

第一,学校应该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信的氛围。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没有真实也就没有了诚信。在日常学习中,针对同学中出现的脱离诚信的现象,教师应该发现苗头,及时加强引导与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的日常交往活动也是在学校的大氛围中实现的。学校要营造诚信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的道德规范,让他们处处感受到“诚信”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益处,使之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远离虚伪和欺诈的环境。这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二,学校要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之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诚信道德对其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和主动地参与诚信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体验互动中学会诚信做人,恪守诺言。比如开展无人售报活动,即在校园一角设置无人售报箱,给出报刊单价和投币箱,由学生自己投币取报,并组织学生轮流管理负责清点报纸和钱币,并把每天的情况作记录,写下自己的感想。小小售报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管理、记录情况、发表感想等形式,使学生真实的体验了校园的诚信状况,并作出反思,较好地达到了诚信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形成诚信道德的校园舆论氛围。学校在实施诚信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电视和校报,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诚信光荣,不守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真正形成“诚信者受赞扬,不守信受贬斥”的校园氛围。尤其对校园发生的不诚信的事情,要看准苗头,认真对待,及时进行舆论谴责。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密切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现在诸多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诚信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理论的灌输,更多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开脱或者撒谎,有时甚至还“谆谆教导”孩子,以为老实人吃亏,那样,孩子们必然在心灵上打上不诚信的烙印。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担当其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指导教师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另外,社会教育也要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政府职能部门在诚信道德的宣传教育中,要有号召,更要有行动。诸多报刊、电视对不诚信的案例宣传,在广而告知市民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作用。社会的倡导、号召和公务人员的以身作则都会在无形中对学校诚信教育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梅秋华/《诚信在召唤——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第2篇: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

关键词:备课;生成资源;课堂评价

我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体验,对于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有了几点粗浅的看法。现芹献于此,以就教于大方。

一、课前有效的备课

有效的备课不仅仅是备好教材,还需要备好每位学生。

1.有效的备教材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要结合整本教材来准备――这节课在整册中的作用是什么,在整个单元中又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可以在考虑每位学生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如,在讲“妙用曲线巧画图”这一课时,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考虑了每个环节的知识点,我运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将认识曲线、曲线的画法等知识点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每个知识点中我预设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随后的教学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好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

2.有效的备学生

教育课改的新理念指出“以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它包含了以下三个含义:以人为本的教育,倡导全人教育,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考虑了教材的各方面,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预设好学生的掌握水平和会遇到的问题,那也不会设计出一节高效课堂,更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生成的问题去教学。因此我们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好教师预设的知识点哪一个是可自学完成的,哪一个是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法才能解决的,这样我们的教学环节才会更加清晰,才可以让学生不仅仅学会信息技术知识,而且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可以达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只有预设好学生才能得到生成资源,我们才有机会运用生成资源。

二、充分开发、利用生成资源

教学的关键在课堂,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课堂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完全预设得完美无缺,我们更希望课堂上所谓“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既可锻炼我们对于课堂的应对水平,也可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教育智慧。教师怎样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充满童趣的世界呢?除了善于倾听,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这既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

三、课堂评价要及时、准确

新课改中提到了评价的创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过程与评价并重,我们只有在出现课堂生成时及时地给予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利用生成资源,因此评价要及时、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若对于出现的生成资源给予了否定或放弃的话,将失去一个有效的资源,学生不再敢去尝试,更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影响的可能是学生的一生。我很庆幸自己抓住了这次机会,并在课后做成了一个更丰富的生成资源,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将这一合作学习法、主动探究法列在了评价量表中,让学生从中获取了极大的成就感。

第3篇: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

摘要: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新要求,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新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师生平等和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和实践上。所谓师生平等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物理的主体,教师是物理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下面就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两个方面来谈几点建议: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完全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做到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瞄准亮点,激疑引思。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当然,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互有交叉。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这也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首先,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其次。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由此,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与人合作即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完成项目等。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实验、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等等都可以探索实施合作学习。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每章节课后的“课题学习”,老师可带领学生去探索、去实践。

综上,在课改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备课时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学生对物理现象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让全体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切实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从而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诚信;教育

高尔基曾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由此可见,诚信是一个人走上成功道路的奠基石。诚信是指对己诚实,对人守信,言语和行动保持高度一致。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诚信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了解诚信的含义,帮助受教育者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并促使其转化为受教育者外在行为的教育。初中时期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学会诚信,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在初中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且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如何从初中生个人实际出发,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呢?根据个人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学校应把诚信教育与课程教育放在同等地位来看待,除了搞好课业教育,也要有意识地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可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课堂渗透、校园广播、宣传长廊、校园内张贴诚信标语横幅等活动,以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初中生进行诚信知识的宣传。此外,学校也应重视学校管理以及教师素质对学生诚信观念的影响。学校应完善自身管理制度,树立学校诚信形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者诚信示范形象;要建立学校诚信评价体系,规范诚信行为。务必做到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2.组织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

卢梭曾指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对于处于人生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讲,口头教训往往都是无效的,一味地指责、训斥,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做出更不理智的行为。爱动是初中生的天性,如果把各类对学生有益的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学校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如,邀请专家来做有关诚信的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的诚信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志。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其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初中生的诚信教育至关重要。由于家长对于诚信问题的忽视,使得初中生常以学校要买资料、交费等理由,一再向家长索取钱财去买零食、玩游戏,不仅造成家长对学校的误解,同时也不利于初中生的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信守承诺,给孩子树立诚信榜样,并以诚实守信的做人理念严格要求孩子,适时表扬孩子的优点,及时指正孩子的不足,不断优化诚信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诚信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个人方面

初中生的诚信教育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个体本身。如果学生自身不配合,那么所有教育都是徒劳的。诚信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中学生立身的第一要义。教师应让中学生意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学习生活中,不应为了追求某种目的而急功近利,逃避责任,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而是做到自觉地遵纪守法,以诚待人,将诚信贯穿于行动始终,并切实了解到诚信缺失必然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

四、社会方面

由于初中生大多要住校,从上初一开始,他们便要离开父母精心建造的象牙塔,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大千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于外界好恶的判断往往是不理智的,稍不留意便容易走上歧途。因此,社会各部门应当致力于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强化社会诚信意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让中学生受到良好社会风气的熏陶,并在一个文明健康、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里成长。

五、国家方面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个人的信用管理,倡导诚实守信,国家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有效的失信人员惩戒机制,使得诚信教育有法可依。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他们的诚信状况与祖国建设息息相关。建立失信人员惩戒机制,依法惩罚失信行为,让学生看到国家对失信行为的处理力度,可以有效促进诚信教育的有效展开。

总之,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也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品德。中学生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顺利解决,但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有关部门的持续关注下,我国的诚信教育建设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梅秋华.诚信在召唤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07).

[2]芮永红.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和培养[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20(11).

第5篇: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范文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