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

第1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思成·筑梦团队的募捐模式很有特色,是真正的点、线、面相结合。这种经过了详细思考、策划,有着明确目标的公益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他们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这个公益模式的可复制性,还要打个问号。所以,其他大学生公益团队应该学习的,不是这种募捐的公益模式,而是他们思考、策划公益活动的过程。

想要做好公益,就必须先想明白,我们为什么做公益。我个人并不提倡个体对个体的资助行为,甚至不赞同大部分的现金资助方式。如果非要做,也应该像思成·筑梦团队这样,以机构的名义出发。点对点模式的可持续性太差,往往带来无穷的后患。公益圈不乏这样的例子,凭着一腔热血,开了个留守儿童学校,十年间倾家荡产,单纯靠着卖悲情故事来剥削志愿者的爱心,进行完全无偿服务。到最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明明在做一件好事,却非常痛苦。

在对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时,要明白,帮助当地人“富裕”起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一个地区,公益活动作为一种“侵入者”,执行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一定要慎之又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设计一项公益活动时,要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考虑对当地的长远影响,以及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如果一个公益项目,离开了创始人就要死掉,那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公益项目。在我们面对弱势群体,感到自己“肩负重任”的时候,请停下来思考,怎么样才是自己能提供的、最大的帮助。

决定从事公益事业,就必须接受它带来的一切好、坏反馈。社会对公益人的不理解,甚至受助者的质疑,媒体的各种质疑,自身的各种运营危机和退出行业时的道德包袱,你选择了公益,就选择了它的全部。

有时,你对一件事的感情越浓烈冲动,结果反而越坏。一个盲目的、不顾一切的公益人,想做好一件事情,实在是非常困难。当满怀热情的大学生团队处处碰壁,项目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这种“无力感”无疑是非常挫败、令人沮丧的。

有些人认为,做公益是做好事,其他人就该给我开绿灯,就一定能成功。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一切恶性后果的根源。

做公益,只是一项普通的事业。它和会计、金融等行业,没什么本质区别。在职场、社会中会遭遇的麻烦、失败、挫折、误解甚至侮辱,在公益事业中一样存在,甚至会更多。我们做公益,不是为了做一件多美好的事情,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心,这只是做一项普通的事业而已。只有把公益事业当作一项普通的事业来做、来思考、来践行,才可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有无数种理由可以成为做公益的原因,但重要的是开始之前,要保持理智,用科学的方法做公益,而不是满怀一腔热血大干一场,最后抬屁股走人。摆正心态,是一切公益项目成功的基石。

有了正确的心态之后,就要寻找科学的方法。思成·筑梦大学生实践社团的百万梦想,经过了周密的策划,在四个月的时间内筹得一百万元善款,并且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期间诸多环节,如果有一个没有成功,这个项目就不能继续。一次性组织多城市、多地点的街头募捐活动,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其他高校,如果没有一个统筹能力出色的领导团队,怕是很难复制这个公益模式。而且其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地方政府的配合,这都是需要前期进行沟通的地方。如上文所说,思成·筑梦团队的成就令人赞叹,但不建议其他组织进行简单复制。

如果要开展涉及财务信息较多的募捐性活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财务账目的公开透明,建立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募捐手段上也可以广开途径,可以考虑利用现在网络上比较成熟的几个众筹平台,做好微博、人人等社交媒体的公关推广,争取获得更多的关注。在募捐活动中,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基本就等于获得更多的捐款。除去“开源”,还要“节流”,控制自身活动进行中的成本。志愿者补贴、食宿费用、突发事件的应急资金,都要有预算,有对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省则省。

第2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校园公益;社会公益;模式结合;发展趋势

0 引言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大学校园里日渐增多的暴力事件、轻生事件,大学生追求物质、精神空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现象频发,以及大学生对社会公益的认识加深,各类校园公益互助组织应运而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的强盛发展,国人对公益慈善的了解不断深入、需求不断增强,不少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纷纷成立。校园公益互助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在各自的平台上发挥其职能,鲜有交集。

然而,经过对高校的公益组织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校园公益由于面临资金匮乏,学校对公益组织的引导不够,组织公益社团的学生本身经验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公益活动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都局限于给山区孩子的捐款捐物,而且校园公益的成果往往没有凸显,结果没能及时公开,没能满足公益活动本身要求的透明,这些都对校园公益的成长不利,更有甚者打着公益的名字却做些与公益互助无关的事,浪费资源的同时也给校园公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让校园公益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社会公益的引入不失为一种良策。社会公益的系统性、组织性可以为校园公益所借鉴,使得校园公益的发展更加持久;同时,校园公益可以从社会公益组织获取资金、物品的支持,以及人员的组织、培训经验。为此,探寻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即是基于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想法,寻找适合的途径让校园公益借助社会公益的力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现状

目前,校园公益互助组织大多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虽然校方对其给予一定的物资支持,但由于审批程序复杂、支持力度有限,学生需要以自己的力量解决组织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这给学生组织的发展形成极大的障碍。一些学生组织由于资金缺乏、学生经验的不足、管理的不当,无法可持续发展,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凭着满腔热血和一颗红心”的初级阶段[1],往往成立之初干劲十足,这些一段时间,之后就鲜少有活动举行。校园公益组织汇聚了一批想法各异、敢于天马行空的学生,充满激情、活力。

相反地,社会公益组织面向社会大众,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有专业的管理体系,利于组织活动;组织参加过较多公益活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同时,社会公益组织由于由专业人士运作管理,有固定的整套模式,组织活动较为中规中矩,创新性、活力明显不足。

由此,校园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的不足在二者结合之后可以得到弥补,社会公益组织给校园公益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物品,相应的技术支持,校园公益组织将富有创新性的可行的公益想法提供给社会公益组织,加强双方的交流,为社会公益活动注入新鲜血液;二者的优势也可以在共同合作中充分发挥,实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效果。

校园公益活动的社会性、学习性、公益性,只有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校园公益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受益,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素质,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需求,使广大需要帮助的人接收到大学生的援手,达到双赢的效果。只有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互利共赢,校园公益活动才能持续开展下去。

然而,当前国内校园公益组织与社会公益组织结合处于起步状态,即使存在,在二者结合的方式上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对于将二者模式结合的方法还需更深层次的探究。

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关系

2.1 校园公益、社会公益具有同质性

二者都具有自愿性与公益性。表现为它们是群众自愿参与的一种慈善的举动,以个人的自愿自觉为前提,并不是出于政府或学校的规定。它们具有利他性,不以私利为目的,而是以更多人的公共利益目标,从公益实践项目的设计初始便确立“公益”这个核心价值,具有社会关怀和服务取向。参与者普遍具有热心公益、胸怀理想、有所作为的心理特点,理想、激情与公益的结合,将激发出参与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使得参与者成为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生力军,并最终达到提升自我、助益他人、有利社会等目标。

2.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具有差异性

从活动组织主体来看,校园公益的主要实施者是在校大学生,其公益活动是一种非职业化的行为,它不是参与者的本职工作。社会公益的主要实施者有一部分是志愿者,但更大一部分是相关专业人士,他们以走上了公益职业化的道路,把社会公益当作终生事业来追求。

从活动形式看,校园公益主要采取志愿服务、慈善募捐、公益宣传等较为分散的活动方式,没有形成系统化管理。而社会公益活动则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志愿服务、志愿者管理、财务管理、反馈评估的完整体系。

2.3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校园公益实质是广义社会公益的一部分,因此社会公益是校园公益等公益活动的基础,发展社会公益也即为发展校园公益提供了基础,社会公益的发展壮大为校园公益的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保障,为校园公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校园公益的茁壮成长。当前,我国许多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纷纷成立运作,社会公益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一些高校的公益组织借助社会力量举办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公益活动,比如“麦田计划”、“诚明国学计划”、“两地一心活动”[2]。这些活动由于社会力量的加入,获得更加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公益效果。

同时,校园公益是社会公益在校园的延伸,发展校园公益也即是发展了社会公益。校园公益作为一种社会公益行为,首先就要服从社会公益的实施目的,达到社会公益的发展要求。校园公益的实践目的一定是与社会公益相一致的、相互统一的,在此基础上,校园公益又体现出其特性的一面。其活动在符合社会公益的同时,又要侧重于大学生的互助、大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体现出大学生公益互助的特点。在进行公益活动的同时,达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很多大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参加了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选择社会公益作为职业或事业,亲力亲为支持社会公益发展,为社会公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3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案例分析――以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诚明国学计划”为例

3.1 士恒教育基金会的基本情况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10月,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昆明银海地产范雁佳董事长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士恒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性质,原始基金200万元来自于银海地产捐赠。士恒基金会以弘扬国学、发展国学教育事业、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使命。士恒基金会希望通过整合社会各界的资源,共同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国学教育环境,推动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实践。

3.2 士恒基金会的主要工作

云南士恒教育基金会主要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改善教学条件,进行校舍改扩建;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建盖图书馆、捐赠国学书藉;组织北京大学儒行社师资,对所捐助学校的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培训;组织北京大学儒行社、云南各界志愿者在所捐助的学校进行国学推广和普及教育活动,增加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对所捐助学校内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资助;对所捐助学校内在国学知识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所捐助学校内在国学教研究和推广中表现出色的教师提供专项课题研修经费。

3.3 士恒基金会与高校公益组织的结合的实例

士恒基金会与北京大学儒行社、云南大学的儒行社联合举办“诚明国学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去大理、楚雄、广南等地进行国学支教活动,主要活动集中在大学的寒假和暑假,为期一周。下以2012年寒假国学支教活动为例说明。

3.3.1 招募志愿者

通过北京大学儒行社和云南大学儒行社在他们自己的公益组织中宣传,然后有意向的学生在网上报名

3.3.2 活动流程

整体流程:

3.3.3 活动的效果及意义

对大山深处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使得这些孩子系统地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汲取圣贤智慧能量,收获幸福喜乐;而这些大学生带来的外界的信息,也使得这些孩子坚定了一定要走出去上大学的理想,进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梦想,埋下了未来。从此他们的眼界不再是连绵起伏的山,而是用每天的积累为那边的生活积聚力量。

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来讲,首先,给山区的孩子上课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前期的备课准备,上课时的临场发挥也是关键,为了保证了上课的质量,大家互相听课学习,借鉴经验,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大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其次,大学生在校园里习惯了大城市的优越方便,在山区贫瘠的土地上生活,使得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知道感恩生活的美好,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很大,同时,在克服生活中一个个困境的过程了,他们也收获了坚韧的品质。最后,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益于了他们树立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对于他们以后的成功成才,甚至以后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都是大有脾益[3]。

3.4 对“诚明国学计划”模式的分析

对该模式的组织形式及活动的成效与单纯做校园公益的组织、单纯做社会公益的组织做横向比较、分析,分析这两者结合的优点及不足。

3.4.1 组织模式

与校园其他公益组织相比:第一,该模式弥补了一般的校园公益组织资金不足的问题,该模式的运行资金全部由士恒基金会提供,据统计,80%的校园公益组织都因经费问题,无法保证公益活动的开展,或者开展的活动覆盖的范围很小。所以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校园公益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该模式大大扩大了公益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活动内容。传统的很多支教活动,一般是在学校周围,对支教的需求不大;再者,支教的大多是培养小孩子的文娱爱好,学习画画、音乐、手工等,而该模式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植入孩童的内心深处。

与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相比:第一,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涵养的人力资源,既解决了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的难题,又提升了公益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这种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工作,对志愿者有一定的知识要求,大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能很好体现大学生的独特优势。

3.4.2 结果分析

与校园其他公益组织相比:校园公益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开展的活动内容有限,受益面较小。而且据奥森的调查,63.6%的学生认为校园的公益组织对其生活的影响度很低,未能在校园形成公益的凝聚力及深刻的影响力,其次为绩效运行效果不佳[4]。而该模式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了筛选,并对选出的志愿者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升了他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支教志愿者的能力,而且活动开展范围扩大,使得受益人群不仅是是乡村的学校学生,而且包括了大学生自愿者本人,增强了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丰富了校园公益社团活动,扩大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与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相比:该模式有助于增强社会公益组织的影响力,有利于与校园公益组织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使得参加支教的志愿者有了稳定的来源,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机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4 结合其他模式的探讨及校园公益未来的发展趋势

4.1 其他的成功案例

4.1.1 香港“两地一心”

香港“两地一心”是由香港一群充满理想及热心的义工组成,成员大部份为在职或退休专业人士、工程人员、公务员、教育界及商界人士。彼此致力于改善中国偏远山区学童的学习环境,除建校、助学外,亦透过筹办山区生活体验的交流活动,让本地青少年有所成长及培养贡献的精神。“两地一心”曾经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内部招募志愿者,赴云南省楚雄市支教,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这种合作是短期性的。

4.1.2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

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是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服务城市弱势流动儿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改善他们及其家庭在教育、健康、生计方面的现状,促进流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该中心与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每个周末,由云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在云南大学招募志愿支教者,支教的人数和人员相对固定,主要是辅导流动儿童写作业以及开展特色兴趣班,比如画画班、书法班之类的。该模式是长期性的。

4.2 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校园公益组织及活动的调查,校园公益有自身的人力资源及正能量,也举办了很多传统活动。比如,在校园里组织的清洁校园,不要乱扔垃圾;食堂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粮食;废旧物品的回收,呼吁对身边朋友的关心等。但是一直没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是摆脱不了大学社团的性质,对成员没有约束,缺乏奖励和激励,活动的策划往往也是几个学生之间的随性而为,需要固定的规章制度以形成一种“法制”。校园公益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现在的高校大多都是积聚在大学城,所以在周边兄弟学校的某些性质相投的公益组织可以联合成一个联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有助于把公益活动辐射到更多的学生。这一弊端是,容易形成官僚作风,学校之间的攀比之风。而且依然存在校园社团的一些问题。

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让校园公益更加透明和发展壮大。在很多案列中,我们认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是目前解决两者在公益活动实施中所遇困境的有效方式。

政府应该形成对社会公益的有效管理,对社会公益组织的建立的审核条件要更严苛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应该面向社会招聘,形成优胜劣汰,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应该渗透公益思想,并在社会上形成影响,以权威、科学、人性、关爱的思想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同时积极在校园里面吸纳公益人才,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引导公益活动,培养公益人才,使有意向投身公益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在这些社会公益组织中长期任职,解决了志愿者的断层,实现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双赢”,同时可以在全部各个高校中形成磁场,使更多大学生及社会成员受益。

4.3 有助于校园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

校园公益组织依托了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的资金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的文化引领,社会公益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育,可以提高校园公益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的能力和影响力。

4.4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是文化知识全面、专用知识丰富、综合能力较高的高素质人群,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主力军和生力军。通过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公益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相关系统的培训下参与或组织一些大型的公益活动,进行相关的公益实践培训,这就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公益理论知识,培育学生的公益情感,增强学生的公益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走入社会继续开展公益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5 结论

本文从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二者的关系出发,从理论方面探究了将二者结合的模式的客观可行性;并叙述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的实践经验:诚明国学计划,通过分析该实践的成果,得出结合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构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是目前国内校园公益发展的可行之路。近年,国内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运作的案例也不断涌现,比如“两地一心”、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二者结合的优势也逐步显现。基于对二者结合现状的分析研究,得出将社会公益引入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寻找合适的途径,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结合,校园公益的作用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惠泽更多的大众,校园公益才能长足发展,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5-30.

[2]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204-225.

[3]喻晓.高校学生社团隐研究:以J校为例[J].2009(12).

第3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营销模式“请进来,走出去”

公司产品的受众主要是患有视力问题的学生群体,不过真正的目标消费者却是学生的家长。这符合保健品市场普具有的使用者与购买者分离的特点。正是基于这一特点,昂立明视目前在产品营销上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所谓“请进来”――就是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服务特别是眼睛健康方面免费检测,为周边的学校提供常年的免费服务“走出去”――则是以公益活动等形式.举办护眼讲座,在公益活动的背景下层开自己的营销行动。

据昂立明视公司宣传部经理徐辉介绍,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能总结的成功经验并不多。以前那种拍胸脯喊口号的模式现在已经越来越无效了。昂立明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因为学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使用者,学校自然就成了昂立明视进行会议营销的主战场。定位准确的客户群体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推广资源合理运用.使营销行为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公司到学校中去,就是到产品需求最强烈的地方

其次,昂立明视进入学校进行营销活动,一般是通过一些机构与学校进行联系.这些机构与学校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它们可以使公司进入学校“走”得名正。

第三,公司举办护眼讲座,通常赋之以公益活动的性质,企业的营销行为因此具有一定的公益色彩。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及老师的权威性使学生家长参加会议。从而也就“请”的言顺。

营销注重会后追踪与产品反馈

在具体的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调查得到一些分类清晰的统计表格与联系方式。这是在会后进行跟踪回访以及数据库营销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针对不同的状况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

徐辉表示,通过一次公益活动,公司可以了解到学校有多少名学生有视力问题?其中有多少人来参加讲座?有多少人已经接触过产品及服务?有多少人存在消费需求?针对已经购买的学生,企业会根据疗程时间,对其进行追踪;对于那些来参加会议没有购买的人,企业可以告知在未来某一时间会有优惠活动,对其进行反复刺激;而对于剩下部分有可能购买却没有来的人,企业可以另行通知其下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再次邀请参加。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在现场可以听到使用者对产品及服务真正的评价,包括营销上、服务上、产品上……这些显然是会议营销所具有的优势。

营销的特点:成本低、见效快、分区域、感受深

徐辉认为,会议营销这种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包含了体验式、顾问式、情感式、数据库营销多种方式。企业要想利用好会议营销这种形式,一定要了解其具体的特点。

第一,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会议营销由于目标受众相对明确而节省了许多不确定的广告投入,降低了渠道建设费用,减少了企业的占压资金。

第二,参会者受活动现场气氛影响较大。有的消费者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或者由于跟风从众等心理因素干扰,容易形成冲动消费。

第三,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徐辉表示,同样是推广活动,在上海可能人们关心的是奖品是否有诱惑力;而在北京,也许人们更看重的是名誉上的东西,而对具体的奖品却不怎么看重。这种地域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人们对于服务的认识上。在南方地区人们普遍觉得接受了服务就要有一定的回报,容易形成购买行为;而北方地区人们对于服务创造价值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接受服务付之回报的理念还有待完善。

第四,对于品牌的传播力比较强。会议营销不同于其他方式,它是让人们亲自参与到其中,这就给参与者以全方位的活动感受。通过活动体验,人们对于品牌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形成宣传作用。

营销趋势:面临直销挑战

第4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现如今,“大河爱心行”已经成为河南中烟支柱品牌之一“帝豪”品牌诠释其“大爱无疆”品牌内涵的重要公益活动之一,河南中烟也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公益营销路子。

戴着镣铐跳舞

一直以来,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营销的手法不会像其他行业那么宽泛,而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一限制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中国全面生效之后,将会更为严格。在此之前,还有一道“窄门”,虽然有《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做出诸多限制,但是众多烟草企业可以在各大媒体上以“球”的方式做形象广告,用这样有限的、含混的方式与自己的消费者进行沟通,一些区域性烟草品牌也借此走向了全国,而在“控烟公约”全面生效之后,这样有限的沟通渠道将被堵死。对于烟草企业而言,需要寻找一条新的与消费者、社会进行沟通的渠道。

于是,公益营销成为烟草企业普遍选择的方法。相对于广告对销售的直接促进而言,公益营销更为侧重形象的打造及品牌的维护建设,对于沟通渠道稀少的烟草企业来说,更是难得的一种传达品牌信息的通道。此外,如今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企业作为社会公民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公益营销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长期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公益营销赢得良好的口碑,间接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的潮流,河南中烟无疑顺应了这种潮流,并且站在了潮头上。2006年11月,河南中烟与所属新郑烟草(集团)公司、许昌卷烟总厂、郑州卷烟总厂进行一体化合并重组,新公司下设新郑、郑州、许昌、安阳、南阳、驻马店、漯河、洛阳8家卷烟厂和一家烟草薄片公司,年产销卷烟320万箱。一体化重组后的河南中烟,作为努力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企业价值观的烟草大企业,迅速制定、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希望自己能够在烟草行业成为公益营销的典范。

近年来,河南中烟已累计向希望工程、贫困大学生、受灾群众、新农村建设等捐资4500多万元。从设立“帝豪助学金”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赠电脑,到实施“帝豪爱心助考”大型公益活动,连续5年支持“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出资1600万元捐建40所“帝豪”希望小学……尤其是在一体化重组之后,其对外捐赠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除正常捐赠外,都有一次单笔捐赠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007年捐款1600万元兴建40所希望小学,帮助12000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告别窗不避风、屋不御寒、拥挤简陋的读书环境;2008年捐资1000万元用于贫困白内障患者治疗及康复,帮助数以万计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长期性、不间断、逐渐提升的投入让河南中烟树立起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形象,其社会声誉也得到了提升,2008年,河南中烟被评为“温暖2008・河南十大爱心企业”。

“国家利益至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的价值观。作为卷烟企业,我们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诚信烟草、责任烟草、和谐烟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河南中烟总经理赵九来说。

公益营销的文化区隔

公益营销应该怎么做,是不是直接捐钱捐物就好?站在企业的角度,出色的公益营销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烟草企业创新公益营销需要做到:其一,紧密结合品牌内涵,跳出传统的流于形式的为公益而公益、公益宣传和品牌宣传相互割裂的做法;其二,公益是载体,是营销手段,烟草企业的广告投放、媒介宣传、品牌宣传、终端推广等都要与公益活动完全结合,需要把品牌营销融入到社会性的公益活动中,让公益营销更具有体验性、互动性、传播性和社会性。

事实上,在卷烟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行业大背景下,品牌的差异化更多地体现为品牌文化诉求的差异化。而发掘一个让社会大众接受、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品牌文化诉求,并且能够与其他卷烟品牌区隔开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目前国内卷烟品牌的文化诉求其实差异不大 。

河南中烟则在2007年对旗下的“帝豪”品牌进行了品牌文化的梳理,深度挖掘“帝豪”品牌的文化内涵,提炼出以品牌特征为核心、与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与黄河文明相关联的全新品牌主张―“大爱无疆”。

“帝豪”品牌希望通过文化诉求进行品牌区隔,而其本身拥有最为悠久的中原文化“背书”和中式卷烟历史文化的积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因此,通过实施“文化帝豪”品牌战略,可以从“情感、精神、思想、文化”等更高的层面与消费者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并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做法在沟通渠道稀少的烟草行业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业内人士认为,“大爱”是当下普世的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大爱无疆”则是和谐社会的最佳注解。“帝豪”提出“大爱无疆”品牌主张,是业内第一个鲜明地将“社会责任”作为品牌内涵的品牌,这就跳出了其他品牌对“个人价值”、“个人情感”、“产品价值”的同质化诉求,为“帝豪”品牌建立了很强的差异化优势,有效地进行了品牌区隔。

“大爱无疆”,不但体现了河南中烟回馈社会和消费者的企业责任,也非常契合当前和谐社会的价值观。河南中烟在业内率先提出与社会责任、社会主流价值高度吻合的品牌内涵,使得“大爱无疆”品牌文化诉求非常易于与社会热点公益事件结合,利于乘势和造势,进行一系列营销传播运动,这对于沟通渠道日益稀缺的烟草行业而言,无疑是占据了一个营销高地。

第5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那么如何提升医药企业的社会品牌?笔者认为应着眼于以下两点进行思考:

打造强势OTC单品

处方药生产企业产品品类中多为处方药,而处方药在产品推广上受到国家政策的诸多限制,比如不允许在公众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等,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具有相对优势及代表性的OTC单品进行策划,通过聚焦推广,做成强势单品。通过对OTC产品的外在形象包装及内在核心价值挖掘、提炼,选择在目标连锁终端进行深度推广,通过广告效应及终端拉动,全力打造强势单品。OTC强势单品成功打造之后,再借强势之势,扩大优势,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产品品牌的提升进而带动企业的社会品牌的提升。

比如:以岭医药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专利处方药的生产企业,一直以来以学术营销为主要的推广模式并树立了学术品牌,在2009年的抗击甲流战中,以岭医药凭借连花清瘟胶囊(OTC产品)的事件营销,广告效应及终端拉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品牌。

公益营销:承担社会责任

公益营销作为一种企业营销方法,就是企业以公共利益为切入点,行使企业公民责任,利用社会公共政策、借助公共“资源”对社会公众开展的一种有益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性传播、沟通行为。

对于企业来说,公益营销应该成为企业一项长期的营销战略工程,而绝非一种短期的“促销”、投机行为。公益营销具有提高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和提高社会效益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公益营销对社会品牌的提升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如2004年广药集团全球首创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该活动已坚持8年之久,全国参加活动的药店及社区医疗单位超过6000家,惠及人群超过5亿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再如于2008年5月16日启动的“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行动计划,该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指导,北京市红十字会基金会具体实施,步长(制药)集团全程赞助。3年多来,该活动组织近5000名医生专家先后前往四川、山东菏泽、宁夏固原、内蒙古乌兰察布及阿拉善等地区为近10万名患者进行了免费的诊疗。

第6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丰田 日产 本田 中国市场 营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丰田、日产、本田三大日系汽车制造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与扩张的步伐,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中一支重要的竞争力量。日系汽车制造商在品牌战略、服务营销、绿色营销、社会公益活动与公关等方面的运作与创新,体现了其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特点。

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推进与布局

1937年8月成立的丰田公司是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经了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互访、考察与交流阶段;80年代的创造配套环境、探索实现当地生产阶段;90年代的建设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阶段,以及2000年以后的正式开始本地化生产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丰田与一汽集团合作,在天津、成都、长春建立了4个整车生产工厂和2个发动机生产工厂,至今已经推出了8款车型;丰田与广汽集团合作项目的整车及发动机工厂已经建成,并于2006年5月推出了国产凯美瑞。至此丰田以天津、广州、上海、成都为核心,形成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

成立于1948年9月的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是世界汽车业的佼佼者。1998年7月,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了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经过8年多的发展,广州本田公司已累积生产了100万辆车,其以最小的投入快速盈利进而滚动发展,创造了广受关注的“广州本田速度”。目前日本本田公司在中国珠三角已形成了由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广州本田第二工厂、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及本田汽车(中国)公司等组成的战略格局。

日产公司成立于1933年,是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日产公司90年代开始在中国市场投资建厂。日产把握中国这个快速成长中的汽车大市场,近年来推出了多个品牌的汽车产品,成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跨国公司之一。目前形成了拥有广州花都和湖北襄樊两个生产基地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以NISSAN皮卡及其改装车、PALADIN多功能车等60多个品种为主导产品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以及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上海造型设计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

二、品牌战略

多品牌出击中国市场并实现本土化运作,是日系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营销运作的重要特征。

1.多品牌策略

一汽丰田公司自2002年以来,在轿车系列产品中,推出了威驰、花冠、皇冠、锐志多个品牌;在运动型多功能车系列,推出了陆地巡洋舰、普拉多、特锐等品牌车型;2006年,广州丰田公司则以凯美瑞品牌车型的上市成为我国中高级轿车市场的扛鼎之作。广州本田自1999年投产以来,推出了雅阁、奥德赛、飞度、思迪四大品牌的系列轿车产品,并在各自的目标市场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90年代末期开始,在轿车系列陆续推出了蓝鸟、阳光、天籁、轩逸、骏逸、颐达、骐达多个品牌的车型;在运动型车系列推出了跑车 NISSAN 350Z 、豪华运动型轿车风雅(FUGA)和高端多功能用车贵士(QUEST)三款进口车型。郑州日产汽车公司90年代末期开始,推出了NISSAN皮卡、帕拉丁、锐骐三大品牌系列的多款车型。

多品牌策略使得日系企业采取不同的定位和诉求吸引中国市场的汽车用户,有利于树立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独特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同一企业在同一时间采取多种促销策略,全面围攻竞争对手;同时也以品牌整合企业的资源,通过强化牌竞争力建立了企业更长久的市场竞争能力。

2.品牌生产与研发的当地化

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各品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当地化。丰田公司已形成了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研究交流(广州)有限公司等研发基地,并形成了以天津、成都、长春、广州为核心的包括发动机和整车在内的生产基地。日产公司成立了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上海造型设计中心等本土化研发基地,并建立了以广州花都、湖北襄樊和河南郑州为核心的生产基地。本田公司则以广州为大本营形成了其研发和生产一体化的基地。

日系汽车制造商研发与生产的当地化,有利于快速捕捉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信息,充分利用中国本地的优秀人才,加快将产品构思迅速转化为生产能力的速度,并充分利用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

3.大众参与的品牌推广

日系众多的轿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推广过程中,采取了广泛动员大众参与的市场推广方式。如2006年3月,广州本田思迪轿车品牌上市的市场推广,开展了以选拔“新车推广大使”为主旨的“CITY精英”选拔赛。2006年7月,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为配合轩逸品牌的上市,与CCTV-2合作举办了《绝对挑战-巅峰营销》节目,用百万年薪招聘营销总监。这些由大众参与的推广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吸引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实现了品牌的最大传播效应。

三、服务营销

服务是汽车整体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系汽车制造商通过持续的服务创新,强化了产品的竞争特色,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1.创新服务理念

日本企业首先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服务要求,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理念。

广州本田公司提出了“三个喜悦”即“购买喜悦、销售喜悦、制造喜悦”的服务追求。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针对现阶段中国汽车用户对车辆维修服务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了“钻石关怀、为您承诺”的服务口号,具体通过“五个承诺”,即“质量承诺、费用承诺、修后承诺、时间承诺、紧急时的承诺”,让客户享受“质量安心、费用安心、修后安心、时间安心、紧急时安心”的“五个安心”服务。这些服务理念的创新,有效引导了员工的服务价值观、各种服务行为及活动,为日本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2.创新服务模式

在汽车领域,广州本田公司将与国际接轨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导入中国市场,建立起以售后服务为中心的集整车销售(Sale)、售后服务(Servic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一体的特约销售服务网络,通过提供舒适的购车环境、专业化的售后服务、纯正的零部件供应,使用户从购车到使用车的全过程得到良好的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和满意。这一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本田汽车的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深受中国市场用户的欢迎,也成为许多汽车制造商学习模仿的对象。

3.创新服务活动

广州本田公司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大售后服务品牌活动,即售后服务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售后服务双周活动、24小时紧急救援服务。东风日产公司为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近年来持续开展了服务技能大赛、销售精英大赛、夏季送清凉服务、秋季服务活动月、一对一贴心服务、保险管家服务等活动,带动了公司整体服务水平的上台阶。一汽丰田公司也开创了丰田服务节活动、爱车养车课堂服务二手车置换认定店服务、远程巡回服务活动、24小时救援活动等颇具特色的服务活动。这些服务活动每年的持续开展和内容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汽车公司遍布全国的特约经销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并营造了服务网络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了日本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绿色营销

日系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积极推行绿色营销,努力打造采购―研发―生产―分销―回收再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1.采购的绿色化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推行绿色采购制度。丰田公司为消除汽车及零部件材料中的铅、汞、镉、六价铬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目前已有80%的零部件供应商对70%的零部件进行了达标检测。广州本田公司的汽车原材料供应商2007年将全部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东风日产汽车公司要求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必须有与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

2.开发绿色产品

日产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多款车型,卓越的环保性能成为热销的原因之一。如天籁搭载的享誉世界的VQ发动机,动力强劲、噪音低。颐达的百里油耗仅5.6升,比起同级车可省20%的油。轩逸搭载了日产新一代XTRONIC CVT无级变速器与MR2.0DE引擎,从而成就了轩逸“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3.实现清洁生产

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投入巨资建设“CO2减排、VOC减排、零填埋”三条清洁链,正逐步实现物耗、能耗“零增长”、废水“零排放”和固体废物的“零填埋”。广州本田增城新工厂在处理工业和生活“三废”,以及降噪方面投入巨资,导入了最先进的环境技术。该厂不设对外排污口,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站的预处理、物化处理、生化处理、过滤和深度处理五个阶段的处理,实施了100%的回收重新利用。

4.推行绿色分销

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和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是绿色分销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006年,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在中国推广“绿色特约店”建设,在经销店中要求对有害废物的保管存放、处理进行有效的监管;推广有利环保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等。东风日产汽车公司建立了绿色专营店标准,要求所有东风日产汽车的经销店在销售、维修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必须达标排放。

5.实现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

广州丰田汽车公司与零部件制造商、经验丰富的废品处理公司合作,利用试制用车进行报废分解处理试验,通过预处理、拆解、金属分离等阶段,实现了对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处理。广州本田公司在“绿色特约店”的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加强对可回收再利用的废物进行循环使用和管理,联手特约店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五、社会公益活动与公关

日系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中,也十分重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以此带来了良好的公关效应。

1.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型活动

日系企业重视对中国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包括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如:丰田奖学金、丰田助学金、本田广州失学儿童救助基金等;赞助教育竞赛,如“NISSAN杯”青少年知识竞赛等;资助希望小学及贫困学生,如:东风日产“扶贫助学”项目,一汽丰田“爱心图书室”等。

2.体育、文化事业型活动

日系企业积极对中国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给予支持,如:广州本田赞助广州申办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日产赞助“NISSAN十年徒步古丝绸之路”活动等。

3.环境保护型活动

日系企业热衷于支持环保公益事业,包括设立环保基金,如: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赞助大型绿化活动,如:丰田投资建立中日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广州本田推出“天籁绿洲”绿色公益计划及赞助河北防沙治沙工程;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如:广州本田公司开展的“爱护珠江做贡献”活动等。

4.社会福利型活动

在社会慈善与福利活动方面,包括对中国一些地区的抗灾捐款,如:抗“非典”广州本田等企业的捐款、捐物;向中国慈善机构的捐赠,如:广州本田向广州慈善医院的捐款等。

第7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联想在行动

魏江雷作为联想集团副总裁,同时也是中国区的CMO和联想集团(中国)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每周都会坚持跑步50公里。他说:“跑步是从2000年开始的,那个时候的动机非常简单,就是减肥,当时的我比现在重十五六斤。跑步就像电池充电一样,每周把电放掉再冲,这样电池才能最长久。要是一周不跑步的话,我就会浑身都不舒服。”跑步给他带来很多的快乐,让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是个非常好的缓解压力的方式。现在跑步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魏江雷可以说是行动派的代表,去年的杭州和今年的厦门马拉松、东京马拉松、兰州马拉松,魏江雷全部参与了。“杭州马拉松特别有意思,前20公里特别漂亮,要穿过小山、竹林、茶园,风景非常美,就像乘着风在跑。在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联想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跟5一起跑》栏目,共同发起以“爱公益要合拍·跟5一起跑”为主题的公益跑步活动。我们倡议社会公众在参与跑步运动、享受健康时尚生活的同时,以实际行动为公益项目募集善款,为慈善事业加油。此活动累计为1892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募集到了防风防雨保暖透气的新衣服。”

因为喜好和擅长,魏江雷选择参加这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同样在各个领域中的企业也在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企业可以为公益慈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反之公益事业也为品牌增加美誉度,并且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实施公益项目,公司内部的员工凝聚力大大提升,为公司和品牌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

2007年,联想公司启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首次把这种公益模式引进国内,而且结合自身特点,聚焦于“缩小数字鸿沟、环境保护、教育、扶贫赈灾”四大领域,并坚持“结合业务发展战略,引入创新公益机制,坚持传统慈善捐赠”的原则。联想公司不断探索创新公益模式。同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坚持六为原则,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字体验,为伙伴开创长期合作的共赢机遇,为投资者创造持续增长的市场价值,为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为环境缔造绿色科技的美好未来,为社会让爱心更有力量。

“世界因联想更美好”是联想的愿景,也是魏江雷勉励自己的一句话,更是承载了众多的支持和愿望,但仅凭联想一己之力是不够的。联想联合NGO、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倡导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科技改变项目

魏江雷说:“中国许多草根公益组织,由于资金匮乏或者缺乏信息化人才,导致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壮大乃至公益的透明度。因此,科技力量的缺乏成为很多慈善组织(NGO)成长的瓶颈。高科技手段的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公益组织的成长,同时也能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受益。联想曾帮助“红丹丹”等NGO建设信息系统,帮助更多盲人学员学习;此外,还自主开发了跑步软件“乐疯跑”APP,搭建全球首创的GPS社交聚合式网络直播系统,让马拉松变成欢乐的大‘爬梯’。”

IT行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和信息传递最快的领域,这些转变为科技品牌企业也将加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为公益事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可能。

关于此次“联想公益创投”

时尚北京对话联想集团

副总裁魏江雷

时尚北京:此次融入的是联想“行动”的品牌精神,这个是怎么考虑的?

魏江雷:联想全球各地的员工都共同秉承“联想之道”,践行着“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的理念。这强大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球打响“For those who do的品牌推广战役。为联想品牌树立“实干者”的形象。

除了公益创投之外,联想2012年的很多公益行动,都体现了“行动”精神。如结合兰州国际马拉松,我们实施了“一公里一小时”计划,激励公众跑步累积里程,联想奉献志愿者时间;再如我们在内部员工中实施的“公益8小时”也是号召员工行动起来,做公益事业的行动派。

时尚北京:对于获奖的团队,除了给予资金帮助外,还有哪些资源联想是可以给予的?对哪些项目是可以进行合作?

魏江雷:这些公益组织除了资金及志愿者匮乏外,在运营管理宣传等方面都缺乏经验,而联想可以为他们提供市场营销经验、管理经验、媒体资源等。

对于符合联想公益策略的公益项目,联想非常愿意与这些组织合作。事实上,在公益创投大赛过后,许多公益组织都与我们保持了联络关系。今年联想“公益8小时”项目就与这些公益组织进行了非常密切的合作。

时尚北京:此次公益创投刚刚过去,是否会持续关注并监督这些团队的后续发展?

魏江雷:联想会持续关注这些团队,并针对这些团队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帮扶,帮助他们发展壮大。

第8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为自己加油,为特奥会加油”,特别是在上海,这种文化氛围格外的强烈,因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很快就要在上海举办了。而沿袭每年的“全民健身”的做法,全国范围内的纽崔莱健康跑2007年的报名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是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一项公益活动,为了提升纽崔莱品牌的美誉度,安利呼吁热爱运动、注重营养和健康的人士共同起跑,一起加入到健康冠军的行列中去,体会纽崔莱“有健康,才有将来”的真正内涵。时至今日,“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已成功举办了5年,它已成为安利公司的一个公益品牌。

“健康跑”作为一项非常有益且容易参与的有氧运动,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所青睐,成为都市大众体育健身的新时尚。这种多城市联动的形式,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动之一。

健康活力跑出来

2002年,安利纽崔莱正式冠名健康跑。当时的策划顾问是先行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它们凭借其在国外推广社区体育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上海创办了首届“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活动,大约有2.2万人参加。

安利中国公司市场总监姜剑儿介绍说,健康食品行业在1998年前后进入迅速发展期,但在缺乏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企业与产品良莠不齐,整个行业的美誉度都不高。为此,安利从2002年起,开始了一项大众参与的健康跑活动,目的是要树立安利的品牌美誉度。

据了解,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并不是竞技性比赛,而是鼓励全家人一起参与的休闲健身活动,市民可以用跑或者走的方式完成全程,纽崔莱健康跑还在终点举办盛大的“运动嘉年华”活动。健康咨询、体质检测、游乐、抽奖等活动同步进行,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快乐的游戏娱乐活动之中时是健康跑的直接目的。举办安利纽崔莱健康跑的城市逐年增多,截至去年已增加到20个城市,参与跑步的人数超过了40万人。

与其说“纽崔莱健康跑”是一项公众性活动,还不如说是一项慈善推广活动。2005年9月19日,安利(中国)向2007(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捐款650万元,安利(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冠名赞助的“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更名为“安利纽崔莱健康跑――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油”,作为在全国宣传、推广上海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平台。从2005年至2007年,全国每年都有20个城市、近百万参加“健康跑”的市民,成为“2007世界特奥会”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

迄今为止“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已成功举办五届,每年在全国范围内都要掀起一场“健康运动风暴”,造就了纽崔莱“全民健康”的公益形象。2006年为纪念健康跑活动举办5周年,安利策划了两项特别活动,一个是主题曲的填词及歌唱比赛,另一项就是开通了健康跑网站。今年,“安利纽崔莱健康跑”也将随着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的举办而更加“热闹”。

据悉,2007年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将会增加大约50个场次、100万人次,用来扩大对上海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宣传和推广。届时穿着印有“为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会加油”的T恤衫参加健康跑,市民们既是健康的倡导者,又是宣传支持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成为2007(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慈善、关爱”理念、“平等、接受、包容”精神的良好推广载体。

对于这一重大举措,安利全球总裁德?狄维士说,:“这是一项慈善捐助,而不是体育营销,体育营销带有商业目的,对特奥会的赞助只是公益活动。”但不管怎么说,毫无疑问,在扩大对特奥会宣传力度的同时,纽崔莱品牌知名度和美育度也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作自己的健康冠军

健康跑是一种较长时间、较慢速度、较长距离的有氧运动方式,其技术特点简单、易掌握,且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可在田径场、公路、树林、公园及田间小路等地进行,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时期,都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轻轻松松跑起来。

运动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健康跑对促进心肺功能很有好处,可以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功能,使血管弹性增加。健康跑时吸入的氧量比静坐时要多8倍,可使肺活量明显增加,可有效地阻止肺组织弹性的衰退,改善和提高肺功能。此外,经常参加健康跑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各器官的协调能力和肌肉工作耐力,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同时,健康跑还有助于放松身心,消除人们心中的挫折感和压力,使人精神振奋,这对于紧张繁忙的现代人士来说,更是非常重要。

记者了解到,“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每次路程在5~10公里左右,是一项不分年龄、性别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活动不计名次,重在参与,旨在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唤醒大家对健康的重视。这也是全国各大城市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有象征性的重要标志。

而即将在上海举办的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正是提倡生活的强者,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健康的冠军。“安利纽崔莱健康跑――为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油”正好与这一精神相吻合。

世界特奥会是面向全球1.7亿多名智障人士的一项体育赛事,每两年一届,夏季和冬季特奥会交替举行。其目的是通过为智障人士提供平等参与运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展示他们的勇气,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目前,全球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员已达225万人,仅中国就有50万人。

今年十月10月,将有上万名生活中的强者从世界各地汇聚上海,参加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今年的主题是“I know I can (你行我也行)”。希腊特奥会主席乔安娜•德斯波特普鲁女士就介绍说,“特奥会是一个友爱、美丽、力量的体育大会,举办特奥会不是为了产生比赛的冠军,我们要创造的是生活中的冠军。”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群众都积极的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安利纽崔莱健康跑”还走进社区,进行大力宣传,在各地主办城市召开新闻会,努力扩大健康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然,中国政府对特奥会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奥运会,这一点很令人欣慰。作为中国精品赛事之都,上海拿出了远胜于F1、大师杯、女足世界杯的力量和热情筹备特奥会。

作自己的健康冠军,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点,正如飞人刘翔在为纽崔莱代言的新广告片中所说,“健康是你的,将来就是你的”。还是古希腊格言说得好:“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健康跑的营养需求

专家告诉我们,营养与体育关系密切,对锻炼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就必须重视营养。一切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体育锻炼造成的能量消耗,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或选择适当的营养补充食品进行补充。如果缺乏合理的营养保证,消耗得不到补充,机体就会处于一种“亏损”状态。久而久之,于机体健康不利。

健康跑是一项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健身项目,有助于锻炼人们的心肺功能,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也因人而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产能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所以又称这三类营养素为能量营养素或产能营养素。如果加上适当的营养配合,对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健康跑的参与者,应合理规划自己在运动中的营养需求,制定出适合自己运动强度的营养计划,使“运动、营养、健康”处于良性的促进状态,从而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安利公司相关健康顾问告诉记者,长期进行健康跑,在营养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种物质的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鱼油、水。适当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同时提高机体的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钙、镁等矿物质对于形成强健骨骼、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防止运动中出现的手足抽搐有重要的作用;适量补充维生素,其目的是使体内的维生素含量保持饱和状态,帮助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防止过量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而鱼油则对舒缓关节炎疼痛亦有显著成效,适量摄取鱼油可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含量,防止血脂过高;水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调节体温的作用,人在运动时要适当补水。纽崔莱正好具备了这些功效。

第9篇:公益活动的推广方法范文

微公益的倡导起源于网络,“多背一公斤”组织创始人余沧海认为,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着手,积少成多的公益模式。他强调微公益行动的两大要素,一是简单,要让很多人可以比较容易和快捷地参与其中;二是有效,通过大量普通人的参与让受助者的生活产生显著的改变。茶缸网CEO“TedxHZ”认为,微公益是指将网民们创造出来的价值作为公益价值,通过传递公益思想,塑造网民们的公益习惯的公益模式。吴秋鹏认为,微公益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由大众进行公益信息的传播,依靠大众的自我管理进行协同合作并付诸行动,最终使大众受益的公益模式[1]。刘绩宏认为微公益是伴随着新兴的SNS媒体,特别是微博客而生成的词汇,它既是一种媒介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即各种以SNS 媒体为平台,民众自发组织,并广泛参与的民间公益活动[2]。上述定义体现了微公益低门槛、普遍性、有效性、简易性等特点。

本文通过对有关微公益组织的描述和前人所下的定义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微公益组织定义为:主要以草根阶层为代表的,涵盖各阶层民众,提倡从身边的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汇流成河,有效实现公益的平民化、日常化和多样化,呈现多元主体互动的新型公益模式。

一、 微公益是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但多年来,重形式,轻内涵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每个学校都提出以德育为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但这些道德教育伴随一些象征性的口号、标语和活动月等,渐渐地变成了只局限于板报,标语,阅读名人事迹等形式性的活动,并没有真正达到塑造学生人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基本的德育教育目的。长期固定的模式化活动,让本该接受德育教育的学生产生了反感情绪,使学生养成了走形式的恶习,更产生了对德育活动的不信任情绪,而公益活动也在其中。学校开展的公益活动形式往往非常的单一,如直接的捐款捐物和志愿等,受助者与捐助者均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激发参与双方的道德自主性和奉献热情。微公益以截然不同的公益形式诠释了平民公益的丰富运作形式和道德效果。微公益更强调参与主体的自主自觉和自在自为的深刻道德领悟,价值再生是微公益作为一种可持续公益模式的创意所在[3]。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其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生活化、常态化的微公益,以简易的运作模式和深刻的公益精神理念满足了公众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在持续的公益实践活动中,促使公益理念逐渐内化为实践主体的道德品质。在体育课中适当地渗透微公益理念,培养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务实的“行动派”参与到零门槛的微公益中,同时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与小学德育目标不谋而合。

二、 体育游戏是微公益的载体

创设以微公益为主题的体育课,通过体育游戏创设情境,传播微公益理念。以游戏作为微公益理念在体育课堂中的传播载体,能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的认识并体会微公益理念。例如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往返折回跑改造成“环保分类”游戏,将简单的“环保”理念融入到体育游戏中。具体做法:自制简易的垃圾分类桶,置于25米跑道的两头,一头是可回收,一头是不可收。在地面上散满颜色不同的纸片,纸片上写上各种垃圾的名字,如香蕉皮,塑料纸,罐头等。游戏的规则是每组的人员一次只能捡一个纸片,对应分类放进垃圾桶后,同组的另一名学生马上接力进行,最后评比看哪组回收的速度最快。将熟悉的折返跑通过微公益的理念进行包装和改造,形成新的具有微公益传播效果的体育游戏,在游戏后教师通过语言疏理、感化,学生经过自身跑动过程中对环保分类的理解以及对城市卫生维持的辛劳,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简单的环保”这种微公益意识。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可帮助他们认识周围的环境,使智力和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体育游戏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被作为重要而又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体育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其作为微公益理念载体的必然性。

体育游戏的特点之一就是体育教师在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中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通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在以微公益为主题的体育游戏中,微公益体现的“教”与体育游戏体现的“乐”相互融合,道德情操的培养就突显其中;体育游戏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多样性。体育游戏内容的多样性符合微公益丰富的运作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一起开发以微公益为主题的体育游戏是今后体育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 微公益理念的融入凸显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广泛予以关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中央部委领导的关注,学校体育课程的地位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体育课的课程地位在校决策层的思维中依旧落后,体育课仍无法与主科课如语文、数学等课程相比,这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上世纪90年代,小学的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自由活动课,学生告诉家长最多的是学会了“老鹰抓小鸡”等游戏,以及跑步,跳绳,校领导往往认为体育课属于无技巧、无标准、无新意的三无课程。造成这种观念产生的原因在于学校以及社会大众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的无知。近几年随着《标准》的大力推广以及完善,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学校体育蓬勃发展,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改革与教学方案日益创新与完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应借此契机,将“微公益”理念带入体育课中,响应社会主流浪潮的思想,在“身体运动”中“凸显”德育教育,在完成《标准》目标的同时,创新出体育——德育互动理念,这是对小学体育课的创新。“微公益”理念的融入,能够顺应社会普世价值观,提高体育课程的学校地位。

将微公益融入小学体育教育中,是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创新。小学体育课的发展应借鉴新媒体时代的思维浪潮,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将微公益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价值观中,使学生在提高身体健康的同时,不断加强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微公益平台实现价值内化,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使命和道德责任义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秋鹏. 国内外民间微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J] .经济论丛,2011(10):27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