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源性晕厥的急救处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氧与代谢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休克是严重疾病的表现,是病情危重、凶险信号之一,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危及病人的生命。
【判断】
有引起休克的病因,如急性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药物过敏等。
出现以血压下降和周围循环障碍为特征的表现,如意识改变、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增快或触摸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少尿或无尿等。严重休克可迅速危及生命。
【现场急救】
如为出血性休克,有出血,尤其有活动性出血,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取平卧位,可将双下肢略抬高,利于静脉血回流,以保证相对较多的脑供血。如病人呼吸困难,根据情况可先将头部和躯干略抬高,以利于呼吸。
确保气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可把颈部垫高、下颌托起,使头部后仰。同时,将病人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而造成窒息。
注意保暖。休克病人体温降低、怕冷,应注意保暖,给病人盖好被子。但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高热,应予以降温,可在颈、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浴等。
吸氧。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
昏迷
昏迷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受到严重、广泛的抑制,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不发生反应,不能被唤醒,是最严重的、持续性的意识障碍,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昏迷往往是严重疾病的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原因】
引起昏迷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两个方面:
脑部疾患,如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炎、中毒性脑病等。
全身性疾患,如急性酒精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糖尿病昏迷、尿毒症昏迷、肝昏迷等。
【判断】
对于昏迷的判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俗地说,如果遇到突然晕倒的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推之不醒,但呼吸、心跳依然存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昏迷。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昏迷的原因往往一时不太好判断。
【现场急救】
无论引起昏迷的原因是否清楚,均应做如下紧急处理:
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勿枕高枕。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尤其要避免头部震动。
采取“稳定侧卧位”,确保气道通畅。注意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不要喂水、喂药;如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发生窒息。“稳定侧卧位”可以使舌头避免阻塞气道,发生呕吐或有分泌物,便于排出,从而可以保持气道通畅。操作方法如下:
(一)将病人一侧上肢抬起放在头一侧,将另一手掌放在对侧肩上。
(二)将一侧下肢屈曲。
(三)抢救者分别将两手放在固定病人肩部和膝关节后面。
(四)将病人翻转成侧卧位。
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对伴有躁动不安或抽搐的病人,应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坠床、摔伤。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晕厥
晕厥,也称昏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短暂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表现为一种突发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跌倒,并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自行清醒。如果病人不能被叫醒,或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醒则为昏迷。但是,人们往往把晕厥说成休克或昏迷。
【原因】
引起晕厥有多种原因,下面介绍一下最常见的几种原因。
单纯性晕厥。这类晕厥占绝大部分,多见于平日体质较弱的女青年,可由于长时间站立、剧烈疼痛、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缺乏睡眠、天气闷热、空气污浊、洗热水澡等诱因,使患者全身小血管扩张,造成血压下降,大脑缺血所致。
低血糖晕厥。多由饥饿、营养不良或原有糖尿病应用降糖药物后未进饮食等原因所造成。有条件的可以测定血糖。
心源性晕厥。可由于过快或过慢的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导致心排血量突然减少引起。心源性晕厥发病突然,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凶险,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教,否则有发生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危险。
脑源性晕厥。可见于脑血管病,如脑动脉弥漫性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脑血管痉挛等。
【前兆】
病人在晕厥发生前,往往会有头晕、眼前发黑、心慌、胸闷、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全身无力、饥饿等前兆,然后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
【现场急救】
立即采取平卧位,可将双下肢抬高,以保证脑组织有尽可能多的血液供应。
立即确定气道是否通畅,并检查呼吸和脉搏等。
解开较紧的衣领、裤带。
如果是因低血糖造成的晕厥,待意识清醒后,可给予糖水、食物,一般很快可好转。低血糖较严重、处于昏迷状态,应取侧卧位,不要喂水、喂食物、喂药物等,以防止发生窒息,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如果有急性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如心率过快或心率过慢,或反复发生晕厥的病人者或一次晕厥时间超过10分钟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到医院查清发生晕厥的原因,并进行病因治疗。
对发生晕厥、跌倒的病人,还应该仔细检查有无摔伤、碰伤等情况。如发生出血、骨折等情况,应做相应处理。
如病人意识迅速恢复、思维正常、言语清晰、四肢活动自如、血压、呼吸、脉搏正常,除全身无力外,无其他明显不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经一段时间休息,可逐渐坐起,再休息几分钟后可以起立,动作不宜过猛,并且在起立后再观察几分钟。
【预防】
应该注意预防晕厥的再次发生。主要措施应该包括:
避免诱因。主要见于单纯性晕厥,病人发生晕厥有一定的诱因,应予以避免。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的救护要点。方法 回顾一例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过程。结果 心源性猝死心肺脑复苏成功,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成功,病人最终痊愈出院。结论 提高群众急救意识,提供快捷、高效的院前救护,做好院前救护与院内急诊救护的紧密衔接,实施正确、有紊、及时的院内急诊救护是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心肌梗塞 猝死 急救 护理
心脏骤停一般是指患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为心脏急性中最严重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是心脏骤停最重要的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1]。2006年11月16日本科成功抢救一例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的病人,使病人痊愈出院,随防6年,病人无复发,生活质量好,现将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个体老板。既往高脂血症10余年,发病前一晚喝酒,熬夜。清晨7时解小便时突发胸痛,呈心前区压榨感,无向他处放射,稍气促,无恶心、呕吐、无晕厥。休息不能缓解,当时未自行予特殊处理,呼"120"入急诊科。患者住院14天,治愈出院。
2 院前救护
2.1 病人求救意识强
2.2120急救指挥系统通畅,处警反应快。本次接警完成时间为1分钟30秒
2.32分钟出车、6分钟到达现场。
2.4 准确评估,初步处理,医护配合。与家属沟通,安全转运。
2.5 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转送医院。考虑病人病情紧急,边转送病人,边通知院内急诊人员作好急救准备,做到院前救护与院内救护的紧密衔接。
3 院内急诊救护
7:50到达急诊科时病人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等心源性猝死症状,即实施一系列的救护措施,复苏成功,生命体征平稳,护送入介入室,行PTCA,术中见前降支冠脉完全闭塞,予球囊反复扩张后,结束PCI术,送入ICU监护治疗。
3.1 院内急诊护士收到院前护士的反馈,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到位,安排抢救床位,检查抢救器械、用物、药品是否齐备、是否处于应急现状,以利于对院前危急的病人的抢救。
3.2 急救措施
3.2.1 正确实施初级生命支持。 A气道开放:A1判断意识。当发现病人突然意识失,立即轻拍病人双肩,靠近耳旁呼叫,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触摸病人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判断时间5-10秒。颈动脉触不到搏动,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投入抢救,在心肺复苏的操作中,要保证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的过程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至少需要4人以上[2]。A2目击病人突然意识失,判断病人心跳已停止,立即用单手握拳,掌面用力击心前区2次。A3解开衣领、腰带,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用吸痰机吸引分泌物,压力调节300-400mmHg,经口插管深度为14-16cm,每次吸引时间≤15s,左右旋转,向外退出。A4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D电除颤。
3.2.2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3.2.3 心电监护。
3.2.4 药物治疗。实施CPCR时,及时正确足量的使用肾上腺素是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目前公认的倍量递增方法可显著提高疗效,首剂l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每隔1~3min重复给予2、4、8、16mg,直至心跳恢复。
3.2.5 上冰帽,低温治疗。
3.2.6 停留尿管,锁骨下静脉留置术。
3.2.7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血清心肌标记物的测定,明确诊断。
3.2.8 完善其它检查,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测定、血气分析等。
3.2.9 介入治疗。心肺脑复苏成功后,予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生命体征平稳,护送入介入室作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中见前降支冠脉完全闭塞,予球囊反复扩张后,结束PCI术,送入ICU监护治疗。
3.3 护理措施。
3.3.1 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及机械通气的护理。 (1)用物的准备:大号喉镜一套,7.5号气管导管一条,5ml注射器一个,牙垫一个,胶布。 (2)用吸痰机吸引净气管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医生将气管导管插入声门3-5cm,护士协助安置牙垫,确认气管导管在适当位置,将套囊注入空气3-5ml,用胶布将气管及牙垫固定,连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 (3)呼吸机参数的调节:选定CMV模式,潮气量500ml,暂调FiO2100%2分钟,RESP RATE14次/min,吸呼比1:1.5,湿化温度37℃。
3.3.2 心电监护。 (1)用75%酒精擦拭安放电极板部皮肤,可连接3导联或5导联。 (2)RA-右锁骨中线下0.5cm,LA-左锁骨中线下0.5cm,RL-右下腹,LL-左下腹,C-心前区V1-V6任何位置。 (3)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3.3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配合及护理。 (1)用物准备:成人双腔深静脉留置针一套,0.9%NS及1:500肝素液,1%利多卡因5ml,液体,输液器。 (2)摆。头转向左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使静脉充盈,在穿刺点对侧的背部垫上高枕头使肩部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作。 (3)常规消毒皮肤,打开静脉穿刺包。 (4)穿刺成功后,局部固定,用一次性贴膜封闭皮肤进针处。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红肿,有无疼痛、感染等。 (5)连接CVP管,实施CVP监测,连接输液器,按医嘱给予补液。
3.3.4 留置尿管的护理。 (1)按无菌技术原则和操作流程留置尿管。 (2)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扭曲、受压、堵塞,保持引流通畅。 (3)及时放出集尿袋内尿液,遵医嘱留取尿液检查,记录尿量,观察尿色、尿比重,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4)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1次0.033%碘伏擦拭尿道及外阴,每日更换集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
3.3.5 上冰帽的护理。 (1)目的: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注意随时观察冰帽有无漏水,布套湿后应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及时更换。 (3)对体温进行监测,体温维持在33℃。不能低于30℃。
3.3.6 药物治疗的护理。 (1)将心血管病药物集中放置,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及有否变质,配备充足的基数,用后补回。 (2)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给药途径。抗心律失常药对救治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类药具有不同类型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由于情况紧急,医生常常开口头医嘱,护士一定要向医生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及时反馈给医生。抢救过程中所用药物的全部空安瓿、输液空瓶等均应保留,以便抢救结束后进行统计和查对。抢救完毕,嘱医生补开医嘱并签名。
3.3.7 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1)请医师向家属详尽说明过程,解除疑虑后,家属填妥同意书。 (2)做普鲁卡因皮肤过敏及造影剂静注过敏试验。 (3)术前禁食,穿刺部位常规皮肤准备。 (4)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做好转送介入室的准备。
3.3.8 特级护理。 (1)设专人护理,急救药品、器械准备齐备。随时准备抢救。医疗和护理文件是医院和病人的重要档案资料,也是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法律上的重要资料,要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护理记录。 (2)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每15min测脉搏、心率、血压一次,稳定后30min测一次,使血压维持在90-100mmHg/60-70mmHg。观察呼吸的频率与节律、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通过皮肤、口唇的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的颜色及静脉充盈情况来观察末梢循环。CVP的监测,意识的观察。 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是凶险的急症,抢救成功率很低,从各方面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这次抢救中,笔者体会到提高群众急救意识,提供快捷高效的院前救护,做好院前救护与院内急诊救护的紧密衔接,实施正确有紊及时的院内急诊救护是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致心源性猝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病例一:16岁年轻男性,高中生,一天凌晨4点起床小便,之后突然失去知觉,向后倒地。失去知觉前无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醒来后感觉后背发凉,才发现自己躺在卫生间地上,自行爬起。去医院就诊,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医生诊断为排尿性反射性晕厥,未给予特殊治疗,嘱其夜间小便时不要采取站姿,以后未再出现晕厥。
病例二:32岁青年女性,公司职员,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被领导批评后,感觉很委屈,突然觉得外界声音逐渐遥远,出冷汗,随后突然倒地,同事呼之不应,1分钟后自行醒来。去医院就诊,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追问病史,患者有类似晕厥发作6次,发作前出现的相似的症状,3次发作前有心情不愉快,2次发作前与人有争吵,1次发作前手指被菜刀割破疼痛明显。医生诊断其患有血管迷走性晕厥,告知避免刺激因素,若再次出现晕厥先兆,应立刻平躺,平时加强等长运动锻炼(等长运动主要是指以增加肌肉张力来对抗一个固定的阻力的运动,如举重、推墙、蹲马步等)及直立倾斜训练(背上部靠墙或一个角落,上、下肢不动,脚距离墙15厘米),以期减少晕厥发作。
病例三:78岁男性,退休教师,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眼前发黑和头晕,每次持续几秒钟,未发生晕厥,也未去医院就诊。一天早上,患者在给阳台上的花盆浇水时,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摔倒在地板上。后自行清醒,发现自己躺在地上,头很痛,额头上有鲜血。老伴吓坏了,连忙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跳很慢,仅每分钟40次。第二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其有数次大于3秒心脏停跳,最长停跳时间为6秒,而患者在心脏停跳相应时间段内有头晕现象。医生考虑其晕厥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停跳所致,建议其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未再出现头晕及晕厥现象。
病例四:54岁男性,商人,8个月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医院抢救成功,医生在其冠状动脉内放置了两枚支架。出院后,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并坚持服用药物治疗,但逐渐感活动后气急、乏力。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为30%(正常为50%以上,射血分数降低表示心脏功能下降),医生建议其植入心脏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3个月前,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突然晕倒,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心电监护显示为心室颤动,经紧急电除颤等措施抢救成功。医生再次建议患者植入ICD,以免再次发生室颤和心跳骤停。经慎重考虑,患者同意植入ICD后,手术很成功,至今未再发生晕厥。
病例五:80岁女性,退休工人,近半年来站立稍久一点即感觉头晕,躺下休息后头晕立即消失,久坐起立时,也会有头晕不适。某天,患者在服用消心痛(一种治疗冠心病常用药)后半小时快速起床,突然感到头晕,然后失去知觉倒在地上。女儿发现后,立即将老人扶到床上,约半分钟以后,老人苏醒过来。女儿不放心,拨打急救电话将老人送至医院,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医生结合其晕厥前的表现,考虑可能为直立性低血压,测量平卧位和直立时的血压,发现老人平卧时的血压为160/70毫米汞柱,直立后的血压为86/50毫米汞柱,同时出现头晕症状,明确老人患有直立性低血压,建议其每日摄入足够的盐和水,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或久坐立起时,动作要缓慢,尤其是服用具有扩张血管的药物(如硝酸酯类的药物或降压药等)以后,更应注意避免的快速、剧烈变化。
病例六:75岁老年女性,上街买菜时突然晕倒,经周围人发现后扶起,并呼叫120紧急送往医院。到医院后,患者清醒,但一侧肢体瘫痪,口齿不清。经头颅CT检查发现脑梗死。医生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有心房颤动史多年,诊断为因房颤导致的脑栓塞。目前患者仍在康复治疗中,肢体不能活动,勉强能说几句话。
通过以上几个病例,大家可以初步了解晕厥发作的常见原因和治疗原则。总而言之,晕厥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但肯定都是由于发生了大脑的严重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外周血管在多种因素的强烈刺激下突然扩张,导致血压骤然下降并引起脑供血不足(即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跳动太快或太慢会导致心脏射出的血液太少,从而导致大脑缺血(心源性晕厥);当然也可以是大脑本身的血管发生破裂或堵塞(如脑出血或脑栓塞)所致。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晕厥前后的临床表现、既往病史等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预后良好
临床上最常见的晕厥为血管迷走性晕厥,预后良好,但要防止晕厥本身造成的伤害,如晕厥发生在开车、高空作业或游泳时,或跌倒在坚硬物体表面等。另外,频繁的晕厥也会导致患者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不便。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要避免诱发因素外,当出现晕厥先兆时立刻平躺,是避免晕厥的最好办法。通常,患者在平躺后,晕厥先兆症状可很快缓解,既能防止发生晕厥,也不会因为突然摔倒而造成身体外伤。医学检查一般不会发现明显异常,直立倾斜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型,治疗上多采取物理锻炼方法。
心源性晕厥: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若因心跳缓慢或停跳导致的频繁晕厥,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而对于心跳太快导致晕厥者,首先应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若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可采取药物或射频消融治疗。若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致命性疾病,则必须植入ICD。
性低血压:缓慢变换
明确诊断为直立性低血压者,若没有合并高血压,每天应保持摄入2000~3000毫升水分和10克食盐,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可使用腹带或弹力袜减轻静脉淤滞,还可以口服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
有人晕厥,急救5要诀
严格地讲,晕厥是一过性的,患者能够自行苏醒,否则医学上就不应称之为晕厥,而应诊断为心跳骤停或昏迷等。由此可以看出,晕厥是一种回顾性的诊断术语,指意识丧失后能恢复者。不过,一些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往往也是以晕厥形式出现,并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当有人发生晕厥时,大多数非医务人员往往很难判断患者的晕厥是否致命。那么,当发现身边有人发生晕厥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1. 如果看到有人晕倒在地,首先应拨打急救电话。
2. 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其头歪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并托起其下巴,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提醒的是,不少热心人看到有人倒地时,都会立即将患者扶起,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不利于晕厥的尽快恢复。
3. 检查患者有无明显的外伤。若有明显出血,用清洁的衣服或手按住伤口,避免流血过多。
晕厥的种类很多,但中、老年人常见的晕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通晕厥
亦即单纯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常可因精神上受到突然的打击,过于愤怒、激动、恐惧、剧痛而引起。晕厥的病人常有头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肢体发软、站立不稳等先兆,继而病人昏倒,意识突然丧失。晕厥往往发生于站立或坐位时,很少发生于卧位,如病人能惊觉先兆之出现,及时躺下便可使意识障碍缓解或消失。病人可自然苏醒,苏醒后一般无后遗症,少数病人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1~2天可恢复。
中老年人平时应学会优化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分激动、紧张和愤怒以防晕厥的发生。
2.颈动脉窦综合征性晕厥
中老年人可因患有局部动脉硬化引起颈动脉窦过敏,在这种情况下,如突然转头、衣领过紧及有其它压迫颈动脉窦的动作便可诱发晕厥,一般发生于坐位或立位,可频繁发作。
病人平时应注意衣领部要宽松,不要突然转头。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排尿性晕厥
多见于中年男性,晕厥突然发生于夜间起床排尿之时或刚排完尿后,晕厥前多无先兆,晕倒后1~2分钟可自行苏醒。其机理可能是由于过度扩张的膀胱迅速排空,腹压下降,腹腔内血液淤滞,血压下降引起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要避免排尿性晕厥的发生,夜间排尿最好采取坐位,平和呼吸,小便时不要太用力气,排完尿不要猛然站起。
4.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发生于由平卧或久蹲位突然起立时,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作前多无先兆,发作持续时间较短。病者往往患有某些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或正在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如氯丙嗪、消心痛、心痛定、左旋多巴等)。
有上述疾病及长期服用上述药物的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暂时停用上述药物,平时不要突然起立。反复发作时,最好穿弹力裤或使用腹带、用绷带包扎下肢。
5.咳嗽晕厥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可在长时间剧咳后突然意识丧失,伴有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呼吸急促,数秒钟至数分钟后病人能自行恢复。一般发作前无先兆,发作过后无不适感,一日可发作数次或数月发作一次。其机理可能是剧咳时胸腔内压上升、回心血流受阻、心排血量减少导致一时性脑缺血而发生晕厥。同样的机理,中老年人平时大笑、用力排便、快奔上楼也可导致晕厥发生。
病人应积极治疗引起咳嗽的原发病,并服用镇咳剂、镇静剂等,还要注意不吸烟、不过度疲劳以免诱发咳嗽,同时还应避免上述使胸腔内压升高的动作以防晕厥的发生。
6.心源性晕厥
病者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史,这些疾病易引起心排血量突然降低或排血暂停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晕厥,发作前一般无先兆,往往在数秒钟内突然意识丧失,同时脉搏消失,伴有紫绀、抽搐。此类晕厥可发生于任何,一天内可发作数次,且后果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抢救,晕厥时间长,可导致猝死。
病人平时应随身配备急救药品,以防不测。另外,要避免饮酒、吸烟、劳累等诱发因素。
7.脑血管病晕厥
中老年人常患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平时常因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转头等动作引起一过性脑缺血而诱发晕厥,病人常伴有肢体无力、麻木、偏瘫或单瘫、失语、视觉障碍等症状,发作一般仅数秒钟,也可长达数小时,多数在30分钟以内反复发作。此晕厥常为脑血栓形成的先兆(据统计,本晕厥发生后引起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2~76%)。
病人发生晕厥后,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积极治疗,以免发展为脑卒中。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药物激发
[中图分类号] R54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09)-04-0310-03
晕厥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自主的缺失,一般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需外界干预可迅速自行恢复。据国外统计其占内科急诊患者的3%,住院患者的6%,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导致晕厥的原因很多,其总的机制是维持正常意识状态的多种生物调控机制功能障碍,导致短暂的大脑低灌注,因缺氧而发生晕厥[1]。按照其病因,常将其分为心源性晕厥、非心源性晕厥和不明原因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属非心源性晕厥的一种,是晕厥最常见的类型,约占30%。对于该病的诊断,目前公认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HUT)为金标准。我院近年来为190例已排除明确原因、又高度怀疑VVS的患者行此项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90例晕厥患者,其中男59例,
女131例;年龄16~56岁,平均(34±10)岁;民族分布为汉族108例,维族46例,哈族13例,回族18例,其他民族5例。经过详细询问晕厥发作时的特点和近期服药史,在体格检查基础上予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头颅CT、血生化等检查,排除了可明确原因的晕厥,临床疑诊为VVS。本组患者发生晕厥3~20次,病史3个月~13年,其中有数例患者因晕厥发作致头面部外伤而行清创缝合。
1.2 方法
1.2.1 HUT的准备
试验前停用一切可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5个半衰期,受试前禁食4~6 h。倾斜床带有支撑脚踏板,升降平稳而迅速,倾斜角度70°。患者腰部固定,踝、膝、肘关节自然放置,避免屈曲,予床旁心电、血压监护,保持静脉通道,准备急救药物及心肺复苏设备。测试过程中始终有两名熟知操作规程的医师在场,备用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激发药物。
1.2.2 HUT的方法[3]
受检者安静平卧于倾斜床20 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后,15 s内取头高脚低位将床倾斜至70°,每间隔3 min记录血压、心率,若患者有不适则随时监测,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达到规定的30 min。阳性者迅速将床放回至水平位终止试验,若为阴性则进行药物激发试验。首先选用硝酸甘油。将床放平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10 min后再将床倾斜至70°,每间隔1 min监测血压、心率,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此时将床放平终止试验。若持续20 min无异常反应则视为阴性,此时可继续予异丙肾上腺素行药物激发试验。再将床放平后,开始以1 μg•min-1速度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持续用药同时再次将床倾斜70°持续10 min,结果为阴性则再回到平卧位,加大异丙肾上腺素剂量至3 μg•min-1,如仍阴性,则剂量加至5 μg•min-1,重复以上试验。测试过程中如出现阳性反应则同样迅速回至平卧位终止试验。
1.2.3 HUT结果的评价标准
患者在倾斜试验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慢,并伴晕厥或近似晕厥的症状,如恶心、出汗、胸闷、黑朦、面色苍白、听力下降、意识模糊、肌无力,难以维持自主等,判断为阳性,仅有血压和(或)心率下降而无上述表现者视为阴性。血压下降的标准为收缩压≤80 mmHg和(或)舒张压≤50 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25%。心率减慢包括窦性心律减缓(
1.2.4 HUT过程中的常见反应
正常反应:心率增加10~15次•min-1,舒张压升高10 mmHg左右,收缩压轻度升高或基本不变。异常反应:(1)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由平卧转倾斜位时5 min内心率增加>30次•min-1,或心率持续≥120次•min-1,常有心悸、乏力表现。(2)VVS。通常表现为血压的突然下降并伴有症状,常伴有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可不完全平行。以血压下降为主者为血管抑制型,以心率减慢为主者为心脏抑制型,二者均明显下降者为混合型。(3)心理因素反应。有症状而无相应的心率、血压变化,视为阴性。
1.2.5 HUT的不良反应
一般来讲行HUT是安全的,测试过程中主要为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及与之相关的晕厥或近似晕厥,个别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的患者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悸、出汗、房颤等,多为一过性。老年患者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经减量或停药后均可恢复。即便如此,抢救药品的备用还是必要的。
1.2.6 HU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3]
一般来说在基础阶段,平均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90%。药物激发试验敏感性为60%~100%,特异性为80%~90%。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倾斜角度和倾斜时间。倾斜角度偏小或持续时间不足,敏感性降低;倾斜角度偏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特异性降低。故目前多采用倾斜70°持续30 min的方法,以保证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即按此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阳性率
本研究中VVS总阳性率为67.89%(129/190),其中基础倾斜试验阳性率16.32%(31/190);其余159例予药物激发,其中经硝酸甘油激发阳性率57.86%(92/159),硝酸甘油激发阴性者再予异丙肾上腺素激发,阳性率8.96%(6/67)。
2.2 类型
129例HUT反应阳性者中表现为血管抑制型46例(35.66%),心脏抑制型9例(6.98%),混合型72例(55.81%),性心动过速2例(1.55%)。
2.3 副反应
基础倾斜试验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全部完成试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试验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头痛、面部潮红、心悸、乏力等,但最终都完成试验。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过程中有5例患者分别出现头痛、心悸、胸痛、疲乏难耐,心电监护上出现ST-T异常等而未能完成。
2.4 晕厥发生后的处理
出现阳性反应后立即将倾斜床放平,本研究中117例(90.7%)患者的心率、血压迅速恢复试验前状态,且各种症状几分钟内均消失;12例患者(9.3%)未能即刻恢复,其中4例出现严重窦性心率减缓,心率30~50次•min-1,8例为严重低血压(0~50/30 mmHg),分别予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推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后5 min内均恢复正常,无其他意外情况出现。
3 讨论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有多种类型,而VVS是诸多晕厥中既常见又特殊的一种类型。1932年由Lewis提出这一命名后沿用至今,但对其作出明确诊断一直是较为间接、费时而又昂贵的。直到1986年Kenny才首次在临床上应用HUT来评价VVS。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现HUT已被公认是诊断VVS最有价值的方法,头晕、恶心、出汗这三个临床症状与HUT阳性的相关性最大。
VVS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正常人当由平卧转成头高倾斜立位时,受地心引力影响有500~800 ml血液积留于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量快速下降,从而反射性地兴奋了交感神经系统,直立的正常反应是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VVS患者在直立后初始也是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下降,但却引起心室近乎排空的高收缩状态,启动心室后下壁机械感受器的C纤维,传递冲动到脑干迷走中枢,引起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晕厥发作。可见VVS患者是先有交感神经的启动,后有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4]。
在药物激发的HUT中,硝酸甘油由于对容量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加强了直立诱发下肢静脉血的淤滞,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左心室容量进一步下降,兴奋Bezold-Jarisch环,更易触发VVS发生;而异丙肾上腺素则是直接增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心室收缩,导致心室近乎排空而触发VVS的发生[5]。从机制上分析,药物激发试验能明显提高HUT的阳性率,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基础HUT阳性率为16.32%,硝酸甘油激发后阳性率达57.86%,仍为阴性者再予异丙肾上腺素激发阳性率为8.96%。但不可否认的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还是有其明显缺点,即耗时长,方法复杂,部分病人不能坚持而中断试验,对于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有诱发心绞痛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特异性有所降低。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试验不仅提高了敏感性,而且有较高的特异性,无严重副反应。我们认为该方法省时、方便、安全、耐受性好,优于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后者可作为前者的补充,有选择地应用。对于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晕厥患者,如肥厚型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则不予考虑。
[参考文献]
[1]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03-1921.[2]Brignole M,Alboni P,Benditt D G,et al.Task force on syncope,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Guidelines on management(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ncope update[J].Europace,2004,6(6):467-537.
[3]张繁之,邓次妮,吴杰.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2):99-101.
[4]任自文,吴宁,陈孟扬,等.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5):325.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心律失常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CG in infantile viral myocarditis.
LiH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state,Sichuan Pvovince. Liangshan 61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mon types, diagnostic value, and effect in diagnosis of the changes in electrocardiogram of 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 Methods: To observe and calibrate the cases during 1994-2006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of 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 of China, and hav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summery of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86 case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riteria. Results 80 cases of the patients got arrhythmia(93.2 percent of all).there were 27 cases with S-T segment and T wave change; here were 6 cases with S-T segment or T wave change(6.8 percent);Among the arrhythmia there were 34 cases with premature beat(16 cases with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17 cases with premature atrial ventricular block;2 cases with bundle branch block;15 cases with sinoatrial block);22 cases ventricular arrhythmia. ConclusionThe common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 of 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 were different types of arrhythmia(especially premature beat and conduction blockade),a few of the cases with S-T segment and T wave change.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 is very important in diagnosis of 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 It suggests pathogenetic condition is serious if the electrocardiogram of the patient was ectopic tachycardia or third degree A-V block or with noticeable S-T segment and T wave change.
【Key words】Infantile; Viral myocarditis; ECG; Arrhythmia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儿科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获得性血管疾病。有些重症病例,发病急、变化快,预后危险,常需抢救;另外也有一些轻型或非典型病例,诊断较困难,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心电图异常尤其是心律失常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对我院1994-2006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重点分析心电图的改变,并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符合现行的我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999,昆明)[1],86例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7岁,平均8.4岁。本组患儿常见及重要的症状是乏力(11例),气短(33例),心悸(50例),胸闷(23例),面色苍白(9例),心前区不适(5例),头晕(6例),晕厥(7例),腹痛(3例),伴发病毒性脑炎2例,中毒性肝炎(1例)。有17例患儿是在看其他疾病或在学校体检时发现心律不齐而引起注意,并进一步检查确诊。本组心脏X线片检查显示:心影普大4例,左室大9例,双室大2例,右室大2例。心肌酶谱检测:LDH升高23例,AST升高34例,CPK升高52例(其中CK-MB升高26例)。本组重症心肌炎18例(占20.9%),其余合并心力衰竭8例,心源性休克7例,Adams.stakes发作2例。本组患儿在住院死亡4例,住院病死率约为4.6%。
1.2 心电图检查86例患者均有心电图改变,其中各种心律失常80例占93.2%;80例中伴有S-T段,T波改变27例,仅有S-T段,T波改变6例占6.8%。在心律失常中以异位心律多见,其次是传导阻滞。少数患者同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心律失常或其他心电图改变。
1.2.1心律失常
1.2.1.1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34例,包括室性早搏16例,其中频发室性早搏5例(包括呈联律性窦性早搏4例,合并性心律1例);偶发室性早搏11例;房性早搏17例,其中频发房性早搏5例(包括呈联律性房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11例,交界性早搏1例。1.2.1.2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 9例,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2例,非阵发界性心律1例。
1.2.1.3传导阻滞 31例,其中房室传导阻滞14例。包括I度A-VB3例,II度一型A-VB1例,II度二型A-VB4例,III度A-VB6例,束支传导阻滞15例,包括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6例,左前束支阻滞4例;房室阻滞2例。
1.2.1.4窦性心律失常 22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9例,室性心动过缓13例。
1.2.2心肌受累 本组S-T段下移16例,T波低平或倒置12例,Q-T间期延长2例,低电压4例。
2 讨论
心电图改变尤其是各种心律失常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表现,发病率极高。有报道本病85.7%的病例有心律失常[2],本组患者心律失常占93.2%。心律失常的典型以各种过早搏动(早搏)最多见,其次是传导阻滞。与一般文献报告相符。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但因其受检测时间较短的限制,有时会造成漏诊。因此应常规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3]。
1999年昆明会议制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把心电图改变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之一,表明心电图异常尤其是心律失常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认为本诊断标准应全面理解和运用。近年来在儿科临床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带普遍性的问题:过分强调了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甚至有时一发现某些心律失常就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把一些本来单纯性早搏、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等误按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对心律失常之外的心电图异常应加以重视。S-T段、T波改变、低电压、Q-T间期延长等多提示心肌受累广泛,易产生心功能不全。本组有6例心电图检查缺乏心律失常的表现,仅有心肌受累现象,但临床表现都为重型,心脏显著扩大,有严重的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有文献报告[4],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酷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而缺乏明显心律失常。因此,从这一角度讲,过分强调心律失常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也会造成部分病例的漏诊或误诊。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类型对患儿的预后有重要影响。重症心肌炎,尤其是爆发型心肌炎的死因多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急性新功能不全。重症病例,如心脏已明显扩大,再发生快速心律失常时很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本组就有5例。一旦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预后多不佳。II度二型以上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III度A-VB易发生Adames-stakes综合征,甚至为猝死。本组死亡4例,1例死于室上性心动过速诱发顽固性心衰;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III度A-VB伴Adames-stakes发作。因此,遇到上述严重心律失常时,应严密监护并给予及时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2]汪翼,冯饰然,吕玉莲主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突发性心肌病[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0:221.
关键词:急性胸痛;标准化诊疗流程;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为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在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绝对多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误诊、漏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尤为明显。快速、安全、有效、经济的急性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2-3]。
为了优化、简化、规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鉴别诊断、治疗水平与胸痛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我院在急诊科实施参考胸痛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的急诊胸痛诊疗流程自2015年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目的在于将急诊胸痛患者准确区分为三类:低、中、高危,低危患者只需要检查明确病因或者门诊随访,而高危患者需要紧急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处理。
1 临床资料
该标准化诊疗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年龄>14周岁,起病或症状加重
2 方法和步骤
根据这个目标,流程的管理如下:①询问病史时做到简明扼要、体格检查要全面而重点;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需在5~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有缺血改变时;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门诊或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
2.1病史及体检 病史询问的要点:①放射痛部位与疼痛部位;②疼痛性质与程度:锥痛、酸痛、压榨痛、闷痛、隐痛、灼痛、剧痛;③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时间、起病时间;④影响因素:活动、呼吸、药物、姿势、咳嗽、进食;⑤伴随症状:吞咽困难、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闷、大汗淋漓、腹痛、晕厥;⑥处理经过:药物;⑦是否外伤;⑧既往史: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病史。
体检要点:①一般检查:常规测量双侧血压、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度、神志;②视诊与触诊:胸廓有无不对称或压痛;胸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③叩诊:胸部叩诊有无过清音、心界大小;④听诊:杂音、心音、节率、节律、心包摩擦音;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干湿音。
5 min内应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检,可以初步评估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包炎、气胸等五大高危胸痛的可能性。
2.2心电图及其它常用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在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显示缺血时;动态加长记录可能出现的复杂心律失常在显示节律不齐时;需复查对比在无特异性改变时;②X线胸片检查:显示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肺炎、肋骨骨折、心力衰竭或心包积液。X线胸片正常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可能;③心肌标志物:协助诊断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首选肌钙蛋白。即使心肌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上述诊断,需动态监测;④胸部CT:确定肺栓塞、气胸、肿瘤、肺炎等;胸部增强CT作为确定主动脉夹层首选;⑤超声心动图:确定心瓣膜病、心包积液;可以协助诊断主动脉夹层。
2.3胸痛的急诊诊治流程。
2.4高危胸痛的筛查 完成心电图检查后的胸痛患者,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收住病房或及时转诊至可行急诊PCI 医院。
低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阴性+无ST-T改变-UAP;中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或阴性+发作性短阵ST段压低-UAP;高危: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ST段抬高-STEMI;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持续(>24 h)ST段压低-NSTEMI。
2.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诊诊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处理 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相应治疗[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数大医院才拥有先进医疗技术,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才是广大患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医院,诊疗技术不足。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以往依靠医护人员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诊疗的现状得到改变,可依据流程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减少了低危胸痛的过度医疗和高危胸痛的漏诊。
临床观察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胸痛确诊时间显著缩短,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治疗,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预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时候到达医院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丁国娟,金春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13):1548-1551.
[2]高云,阴W茜,孙涛,等. 急性胸痛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37-40.
[3]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 胸痛中心急救网点的建立及快速转运机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2,32(3):274-278.
2月17日上午10点29分,35岁的深圳某公司管理人员梁娅倒在深圳某地铁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势达50分钟。监控录像显示,在梁娅倒下后有发出求救的动作。3分钟后,有市民发现并告知地铁工作人员。随后地铁工作人员赶到,民警也在25分钟后赶到,但都没采取任何措施。11点18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娅已经死亡。梁娅的死亡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一方面是责怪路人的冷漠,一方面是责怪地铁工作人员和路人不懂急救知识。
旁人晕倒、家人不慎患急症等等,也许有那么一天就有人需要我们伸出援手,那么我们该怎样给予他们合理的救助呢?本刊特约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兼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专科主任韩小彤主任医师给大家普及一堂急救知识的课程。
猝死急救
2014年3月26日《羊城晚报》报道,在过去的一年内,广东全省有29名民警因公殉职。在他们中间,有21人是在超负荷连续工作后突发疾病猝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副主任华伟在2010年的“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指出,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中国心脏性猝死总人数位居世界之首,远远超过美国每年的30万~40万的死亡数字。在所有猝死的人中,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还有70%的人因为没有得到急救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近年来,关于猝死的新闻也屡见报端。那么,什么是猝死?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人们应当怎样应对呢?
韩小彤:猝死又称突然死亡,系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在很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往往来不及救治,属于临床急症。一般以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多长时间定为“猝死”的标准,目前意见尚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因猝死的高峰多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因此心脏病专家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的标准,一般不超过6小时。
许多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为心源性猝死。这其中又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其他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都可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造成全身供血严重不足而引发猝死。
多数人猝死前无明显预兆,或发生在正常活动中,或剧烈运动中,或在安静睡眠中。有些患者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心绞痛又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这一切都是猝死的先兆。此外,有时还会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如有明显的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突变等,随后,由于心跳骤停,又表现为神志不清、高度紫绀、痉挛、瞳孔固定而散大,或出现几次喘息样呼吸而进入临床死亡。以上症状如不及时发现、不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病人将很快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心跳和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4~6分钟,脑部损伤不可逆转;超过8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超过15分钟基本就“没救”了。所以,“4分钟”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这4分钟内的急救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猝死患者,现场第一目击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严禁搬动,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并速请就近医院前来救治。只有当患者呼吸、心跳恢复后,才能以妥善的方式护送到医院继续治疗。具体心肺复苏的方法为:
1.胸外按压。按一般的急救常识,很多人可能认为猝死首先是要保证患者的呼吸,其实对于猝死来说,胸外按压应是整个急救的关键,也是首要步骤。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第一名施救者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另一名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30次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准备开放气道,第一轮按压一结束紧接着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为:两手掌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段,掌根置于胸部正中(两连线的中点),以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肘伸直,压力需足够大,按压深度至少需达到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速率至少10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确保胸部回弹,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能促进循环恢复。
2.开放气道。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3.人工呼吸。在首次30次胸外按压和开放气道后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一般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患者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
此外,对于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家庭电击除颤仪(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提高由室颤引起的猝死救治。
急性中毒的急救
2014年3月19日,云南丘北县一所幼儿园发生毒鼠强中毒事件,致2名女童身亡,多人出现中毒症状。
2013年11月底,东营市广饶县缪某因收快递而中毒身亡,公安部门经大量工作,作出“符合氟乙酸甲酯急性中毒死亡”的结论。
关于急性中毒造成的悲剧,我们还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04年5月11日,广州市共有53人因食用假酒而导致甲醇中毒,其中11人死亡。
在我们身边,急性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法制不完善而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多。急性中毒发病快、变化快,因此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且由于相关急救知识的欠缺,而让很多本可以获救的生命而逝去。那么发生急性中毒后,要如何尽快促使毒物从体内排出呢?
韩小彤:对于急性中毒的家庭急救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应了解急性中毒的途径。急性中毒,毒物往往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体内。一是呼吸道,如一氧化碳、毒气等的中毒;二是消化道,如误服药物、洗涤剂,以及食物中毒等;三是经人体皮肤吸收到体内发生中毒。
其次是认识急性中毒的一些临床表现。当家中成员出现急性不明原因的昏迷、晕厥、紫绀、惊厥、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吐血、便血,口腔和咽喉疼痛时,都有可能是发生了中毒。另外,一个群体中有多人同时发病,更应考虑中毒的可能。
第三是应尽早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治。了解中毒时间、毒物的种类和数量、中毒途径,是进行正确救治的前提。原因不明的中毒应仔细了解患者接触毒物的机会,推测可能是哪一类毒物的中毒。在家庭救治过程中,应首先让患者停止毒物接触,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和心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其次再依据中毒途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经皮肤途径吸收毒物的中毒,应尽早将患者移开毒物污染场所,除去污染衣物,用清水、肥皂水反复冲洗接触毒物的皮肤20~30分钟,并注意清除毛发及指甲里的残留物。若眼睛受到污染,宜用温水由眼内角往眼外角冲洗15~20分钟。不要由眼外角往眼内角冲,因为眼内角有一小管通往鼻腔,会把有毒物质冲进鼻腔,进入胃肠道内,造成另一途径的中毒。
经消化道途径中毒的患者,最好最快的救治办法就是催吐,其目的是把胃内毒物排出体外,阻滞毒物的进一步吸收。催吐的方法就是让患者饮用300~500毫升的水后,用手指、牙刷柄或不锈钢匙柄放入患者的舌根部位,刺激咽喉使其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吐出为止。
但若是误服像洁厕剂这样强酸或强碱性毒物时,因其极易对食道和胃造成较大的化学性烧伤,严禁催吐和洗胃。应服下牛奶、鸡蛋清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此外,昏迷的患者,催吐时极易让呕吐物呛入气管,造成窒息。孕妇如果催吐,可能会因为腹部压力上升,导致流产。因此,上述几种状况均不宜催吐。另外,经消化道中毒者也不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免毒物吸入救治者体内造成中毒。
经呼吸道中毒的以一氧化碳中毒为常见。此时应立即将门窗打开,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对昏迷的患者,要清除口内呕吐物,让患者侧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停止者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然后将患者送医。怀疑煤气泄漏时,应迅速关闭控制阀,打开窗户,切勿开灯、点火,以免形成火花,引起爆炸。如果空气中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则必须戴好专业防护面罩方可救人,否则往往施救者也会中毒昏迷,甚至造成死亡。需要注意的是,纱布口罩对气体或化学气体几乎没有防护功能,因此不可只戴纱布口罩进入现场救人。
以上几种途径中毒的患者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如果患者昏迷,需侧卧送医以免自然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气道梗阻。送医时,如果可能,请将毒物带往医院,准确向医务人员提供中毒时间、毒药品种数量、中毒途径,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使患者脱离危险。
溺水的急救
原卫生部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实际数字可能比这还要高。更让人震惊的是,溺水事故与交通意外事故成为除疾病以外的“两大杀手”。
炎热的暑期即将到来,到游泳池或池塘里享受夏日的清凉是很多人的最爱,但若有人不慎溺水我们该怎样急救,让他们幸免于难呢?
韩小彤:溺水是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如果急于送医院的话可能就会等到医院时为时已晚。
抢救溺水者,具体可分为以下4步。
1. 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杂物或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迅速进行控水:把溺水者放在斜坡地上,使其头向低处俯卧,压其背部,将水控出。如无斜坡,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患者腹部横置于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还可将溺水者双脚提起,使溺者呈倒立状,用手轻拍溺水者背部。即使排出的水不多,也应抓紧时间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千万不可因倒水而延误了抢救时间。
3. 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频率宜每分钟16~20次。
4. 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溺水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在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在送医院途中,仍需不停地对溺水者作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便于医生抢救。
动物咬伤急救
据2014年3月26日新华网常州频道报道,3月20日下午4点多,75岁的匡老太到蔬菜地里去拔野草。没拔几把草,忽然觉得左手一痛,匡老太抬起一看,居然有一条灰灰的蛇咬在左手食指上被一起拎了上来。
随着天气的转暖,蛇类也会逐渐出来活动了,尤其是到了夏季,医院更是经常会收治被蛇咬伤的患者。且一些家庭经常会养一些猫狗等宠物,因此临床也常可见一些被其它动物咬伤的患者。不管是被蛇咬伤,还是家里的宠物咬伤,正确的急救都很重要。那么咬伤急救要掌握哪些原则呢?
韩小彤:动物咬人时,常可能因病菌从动物口中进入伤口而传染疾病,如狂犬病、破伤风,故必须做适当处理。
1. 猫、狗等咬(抓)伤:①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净留下的唾液;②局部伤口不做一期缝合,不包扎,不涂抹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于伤口排毒。随后应立即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就诊,注射狂犬疫苗或高效免疫血清。即或是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也要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继续注射不应中止。
2. 蛇咬伤:若咬人的为毒蛇,被咬者伤口处会肿胀变色疼痛(如为无毒蛇,只会引起微痛,伤口不变色);此外,还会出现头晕、胸闷、乏力、流涎、视力模糊等现象,严重者会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等。若发现自己或他人被毒蛇咬伤后,要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①要保持镇静,力争在几分钟内进行急救处理,排除毒液,防止吸收和扩散。切勿拼命奔跑去就医,因为奔跑时肌肉加快收缩,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加速毒素吸收。应当立即用止血带在患肢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绑扎,以阻断静脉回流,减少毒素的吸收、扩散。绑扎应松紧适度,不宜过紧。若无止血带,可用鞋带、领带等代替。绑扎要在咬伤后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因血循环受阻而坏死,进行急救处理后要立即送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②将被咬肢体放低,可用冰袋局部冷敷,无冰时可用冷水或井水代替。可用吸乳器,或在伤口拔火罐吸出毒液。必要时,也可用嘴吸出。但一定要注意,吸吮者口腔黏膜必须无损伤、破溃,没有龋齿,否则,可引起施救者中毒。同时,应尽快到最近的医院急救处理。
晕厥急救
据媒体报道,地铁工作人员反映,早高峰时,在地铁口晕倒的乘客越来越多,这主要与他们不吃早餐有关。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路人晕倒的相关新闻。
近年来,路人晕倒没人救助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怕给自己惹来麻烦,另一方面是他们确实不知道如何救助。那么,当路遇有人晕倒时,到底应该如何实施合理的现场救助呢?
韩小彤: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在正常人中也可能出现。晕厥者常是突然出现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一般无抽搐及舌咬破和尿失禁现象。晕厥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
人发生晕厥的原因可能很多,如脑血管病变、心律失常、性低血压、低血糖等。情绪紧张、疼痛、过度疲劳、看见出血及处于闷热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之中、空腹等都可能诱发晕厥。避免上述诱因和加强体质锻炼有助于预防晕厥的发生。为防直立性晕厥(直立性晕厥发生在人们快速坐起或站立时),睡眠时可将枕头抬高,以利于晨起时血压调节,坐起或站立动作宜缓慢,防止脑部血液突然快速流向躯干而出现脑部暂时缺血缺氧;为防排尿性晕厥(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过度紧张时,回心血量减少造成),平时不要储尿过久,尽量避免站立排小便。
如果遇上有人晕厥,我们无法辨别他们晕厥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立即将患者放平,松开紧身衣扣,并将双下肢抬高,呈头低脚高位,以利于畅通呼吸和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同时查看患者呼吸和脉搏。
2. 让患者处于空气流通处,立即掐人中、中冲、合谷穴,有助于患者恢复意识。
3. 清醒后,如有条件,可让患者饮热咖啡一杯。如果怀疑晕厥和低血糖有关,可适量饮糖水。
4. 晕厥好转后不要急于站起,以免再次晕厥。必要时由人扶着慢慢起来。
5. 如发现晕厥时患者面色潮红、呼吸缓慢有鼾声,脉搏低于40或高于180,则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应及时拨打120,以免贻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6. 如果跌倒者意识不清,同时口吐白沫,伴有剧烈的抽搐,估计是癫痫发作,这种情况主要应保护好患者,防止患者受伤和窒息,等他发作停止后自己苏醒。
中暑急救
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征。
中暑的原因很多,如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易发生中暑;炎热的天气进行农业及露天作业时也可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加则易诱发中暑;在人群拥挤,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的场所,也易中暑。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等常是中暑的诱因。中暑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因此,若身边有人中暑,对他们及时实施救治很重要。
韩小彤: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又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者一般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果迅速卸下中暑者的负重,解开腰带,敞开上衣,扶到阴凉通风处,给予冷开水、淡盐水或糖盐水后,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脉搏细而快。按先兆中暑的方法处理,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一般在半天内即可恢复。
重症中暑者常突然昏倒,体温快速升高至38.5℃以上,可出现嗜睡、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等。对于重症中暑者应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仰卧安静休息,并采取一切办法尽快降温。物理降温可采用冷湿毛巾或冰袋敷头颈部、腋下和,也可用冷水擦拭全身。经以上简单急救处理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儿童常见意外急救
儿童生性好动,整日跑跑跳跳,非常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果家长缺乏基本的急救常识,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掌握一些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
外伤出血急救
韩小彤:如果是浅表的划伤和擦伤,可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后用碘油、酒精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
如果出血较多、伤口较深,可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当然,对于大而深的伤口,父母最好是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此外,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脏物等也应带孩子到医院处治。
烫伤急救
韩小彤:如果发生了Ⅰ度烫伤,出现皮肤潮红、疼痛,可在家处理,受伤后用冷开水冲洗或自来水浸泡或用纱布湿敷,可起到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避免皮肤破损,以免感染。
如果是Ⅱ度烫伤损害到了真皮,大约烫伤30分钟后会起水泡。这个时候可先用冷毛巾敷,但切记不可涂药膏、酱油或在创面上覆盖不洁的布类等,这样容易污染伤口,因为Ⅱ度烧伤创面无菌要求高。在家简单处理后,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窒息急救
韩小彤: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窒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急救。
1. 将幼儿脸朝下放在前臂或大腿上,用手托着幼儿的下巴和头。然后另一只手呈空心掌,在幼儿肩胛骨之间用力快速地拍打5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6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达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完善AMI的临床护理程序,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7例病人作初步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浅谈。
1.临床资料
本组97例,男74例,女23例,年龄37~81岁,平均62.4岁。前壁梗死23例,下壁梗死26例,后下壁梗死8例,前壁并侧壁梗死6例,前壁并下壁梗死5例,其他部位梗死9例。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胸闷、胸痛症状,均有心律失常表现。伴晕厥12例;伴发热39例;伴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17例;心力衰竭7例。同时患有糖尿病者12例,患有肺气肿、肺心病者10例。
2.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护理 立即进行快速有效安置病人工作,绝对卧床,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建立二条或三条静脉通道,注意输液的滴数。静脉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合并心力衰竭者输液速度宜慢,同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使冠状血管扩张,减轻心肌缺血,给予速尿减轻心脏负荷[1]。同时准备好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抢救器械及相关药品,随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快速采血送检,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
2.2 观察护理 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皮肤色泽、温湿度、神志、心率、心律及尿量等变化,并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的变化,发现异常迅速报告医生。护士要熟悉患者心电图及各种心律失常图形,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时准确的发现各种心率失常,如果患者剧烈胸痛、出冷汗、呕吐、血压下降时,要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了解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若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应警惕有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休克等并发症存在,如果在高流量给氧后还不能改善的患者,即提示预后不良。
2.3 静脉溶栓护护理 紧急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按医嘱静脉滴注尿激酶。要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如利多卡因、阿托品、胺碘酮、参附注射液、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处理。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脑膜刺激征,有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有无呕血、尿血、黑便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通知医生。
2.4 对症护理
2.4.1 心前区疼痛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执行医嘱给予缓解疼痛的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如果病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性,伴有濒死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氧,促使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休克,故要快速、及时、高效止痛,执行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2~5mg皮下注射[2]。
2.4.2 对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将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20o~30o,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L/min),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疼痛的目的。增加巡视病房的时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和尿量,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观察每小时尿量。加强基础护理,按时做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肺部并发症,做好24h液体出入量监测记录。
2.4.3 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急性心梗初期6小时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应遵医嘱立即给予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推药速度宜慢。
2.4.4 心梗最初几天多发生左心衰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4.5 溶栓治疗出现并发症者,应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紫斑,观察患者排泄物的颜色及性质[3]。注意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时配合医生对症处理。
2.5 一般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第2~3天若无低血压症状可在病房内走动,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以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避免不必要的翻动,以减轻心理负担,谢绝与探视者交谈,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饮食给予低热饮食,少食多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如绿叶蔬菜、肉类、谷物、花生、酵母、油脂、豆类等。进低脂、维生素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可饱食,采用少食多餐方法,避免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每日食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急性期必须防止便秘、腹胀,保持大便通畅,2~3天内应进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待病情稳定时改为半流质饮食,也可按医嘱口服缓泻剂,如麻仁丸等,必要时给予开塞露[4]。以避免便秘时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死亡。排便时嘱其勿用力过度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大小便时患者绝对不能离床。保持1天排便一次,在排便时可酌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护理人员应在旁边守护。
3.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通过对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只有配合急救做好护理工作,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做好康复指导[5],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才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纪捷,心理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49
[2] 吴翠云,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J]现代护理,2008,5(10):123-124.
[2] 王蓓,急性心梗临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7
[3] 胡凤彦,余春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8,2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