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新增债券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增债券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增债券投资

第1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市场规模和发行次数高速增长

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不含央行票据)4.49万亿元,同比增长65.96%;累计发行846次,同比增长63.32%。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下,2009年债券市场实现了高速扩容。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增长尤为迅猛,二者合计发行1.11万亿元,占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70.66%,较2008年增长171.38%。

市场交易量呈明显增长趋势

2009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26.11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21.56%。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122.08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21.02%,其交易规模在全市场中占比96.81%,居绝对主体地位。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来看,现券交易为48.87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19.70%;回购交易为72.57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20.96%(见表1)。政府信用类债券在交易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和政府债券在现券交易规模中的占比分别为36.41%、29.80%和8.46%;在回购交易规模中占比分别为30.33%、31.31%和26.90%。

收益率整体上行

2009年,银行间市场债券收益率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2009年2月之前,经济触底迹象不明显,信贷增长迅猛,市场资金十分宽裕,中债指数大幅下跌,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20bp。3~5月,市场对经济回暖信心趋强,投资者担忧利率风险,国债收益率小幅波动。6~9月,经济企稳回升,中债指数再呈下跌态势,收益率相应上行,银行间国债收益率平均上升47bp。10月之后,信贷收缩,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收益率小幅下降。从2009年全年来看,1年期、3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较2008年末上升39bp、111bp和89bp(见图1);2年期、3年期和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则较2008年末上升108bp、145bp和84bp(见图2)。

2009年,银行间市场信用类债券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总体呈下跌回升态势。2009年年初,银行间市场信用产品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3月份之后,各信用等级的信用产品收益率都呈上行趋势,5年期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大致上行110bp左右(见图3)。全年信用利差波动较大,上半年3年期和5年期AAA级无担保企业债信用利差最低在100bp左右,而到下半年信用利差呈上行趋势,最高达到了180bp左右(见图4)。

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信用类债券增长迅猛,集合票据创新出现

2009年,信用类债券发展迅猛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大亮点,相对于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存量10%和20%左右的增长率,企业债、中短期票据和商业银行债存量则以50%以上的超速在增长。信用类债券的面值存量已占银行间市场托管量的18%。2009年发行的927只债券中,信用类债券(含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只数为624只,占发行总数的67%。信用类债券的融资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而2009年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只有大约1800亿元,银行间市场已经超越股票市场,成为继贷款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2009年11月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首次成功发行,也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的又一创新举措。

投资群体不断壮大,商业银行的债券持有比重提升

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类型进一步丰富,资金集合型投资主体与非金融企业增加较多。其中,基金新增536家,企业新增309家,银行新增50家,信用社新增4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增10家,证券公司新增6家,保险机构新增3家。2009年末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数量达9247家,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形成了以做市商为核心、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多层市场结构,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投融资活动的重要平台(见表2)。

截至2009年末,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基金三大类投资机构所持债券占比分别为69.31%、9.06%和4.57%,占比合计较2008年提高2.4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债券增持25818.91亿元,占比上升5.99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债券增持1815.69亿元,占比较2008年略下降0.23个百分点;基金债券减持3871.05亿元,持有比重则比2008年下降了3.31个百分点(见表3)。

市场创新步伐加快,发展后劲充足

创新是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推动力。2009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债券市场在发行人群体、债券期限、计息方式、担保方式以及债券币种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创新性产品,丰富债券市场的品种和结构。2009年债券产品创新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新的发行主体不断加入。通过由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券的试点,地方政府以非独立身份进入债券市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推出为广大中小企业发行中期票据提供了平台;汇丰银行(中国)和东亚银行(中国)两家内地外资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券;“熊猫债”的重启也为债券市场增添了新的面孔。

二是发行期限结构不断丰富。财政部丰富了1年期以下品种,成功发行了50年期国债,短周期产品和长周期产品均有所创新,国债市场的期限品种进一步完善。

三是计息方式呈现多样化。国开行发行首只期限达10年的以SHIBOR为基准的浮息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出浮动利率中期票据。

四是债券币种扩大。中石油集团和中化集团分别发行10亿美元和5亿美元中期票据,开创境内发行美元中期票据的先例。

五是担保方式创新。非金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由专业债券担保机构担保成功发行。

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市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市场高速扩张的同时,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高度重视制度和规则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制度建设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

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2009年3月27日,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制度的规范文件。该办法从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的职能与管理、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的相关业务环节、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该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债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大进展,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二是积极拓宽机构可投资债券的范围。2009年3月20日,央行公告,明确指出基金管理公司为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同年7月23日,央行再次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这意味着基金专户理财和券商集合理财被正式允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2009年12月29日,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企业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指出保险机构可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无担保企业债券,同时对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信用评级进行了详细规定,此举意味着保险机构被正式允许进入银行间无担保企业债券市场。

三是大力拓展债券发行人群体。2009年8月18日,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告,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并明确规定了申请发行金融债券的具体条件。此举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扩大发债主体的范围、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步骤。2009年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标志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创新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此举对于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则。2009年9月29日,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人员行为守则》,12月2日,协会再次《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同年9月21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共同《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监测方案》,上述规则均从自律角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对于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展望

展望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得以延续。国民经济将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的势头,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将呈现以下特征。

第2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广义来看,影子银行包含了表外融资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和直接融资中非银行机构持有的信用债、以及银行理财、信托公司、券商资管、民间借贷等其他非传统银行主体所提供的信用。暂不讨论这两年影子银行快速扩张背后深层次复杂的原因,我们也能够粗浅的感觉到影子银行抬高了短期资金的利率水平并加大了短端利率的波动。从银行间来看,现在的一年期国债利率已经较长时间维持在过去四年该利率水平的3/4分位数以上,即使中间出现过下降,但是下降的底部也比历史正常时期的底部高得多。并且每逢月末、季末,银行理财资金表外转表内的回流,增加了银行的一般性存款,提高了准备金缴纳基数,消耗了超额储备,通常伴随着资金紧张,短期利率剧烈波动。

影子银行是中高收益债券的吸纳箱。影子银行中的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基金的部分资金投向了债券市场,由于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较高,它们的投资集中在中高收益的债券类别上。众所周知,12年以来直接融资急速扩张,新增融资规模是11年的近一倍,从中债登的托管数据来看,截至今年11月新增信用债有2.2万亿,银行机构仅持有新增的5100亿,广义基金为主的非银行机构是吸纳新增信用债的主力军。从美国经验来看,债券市场尤其是债券衍生品和结构化市场的高速发展期正是影子银行的扩张期,换句话说,长远来看,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扩容离不开来自于影子银行这部分资金的支持和推动。

影子银行的逐利性和顺周期性使其可能成为债券市场牛市的推手,同时也可能是熊市的放大器。就像上文说的,影子银行下投资于债券的资金是因为有一定的业绩要求所以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逐利的特点使得其或能够通过新增资金或者杠杆交易抬高牛市的顶点,当然,熊市来临时快速的资产切换和解杠杆的操作也可能使得熊市的底部更深。同时,这部分资金对结构化创新产品如MBS、ABS、REITS和衍生产品如国债期货、国债期权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并也将成为这些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些产品本身就有杠杆效应,再加之操作上的杠杆交易使得影子银行的市场风险很大。并且,因为银行理财投资贷款的部分可以绕过贷存比、绕过资本充足率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因此对风险的控制远低于表内资产的考核。

第3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我们即将告别过去用土地作为抵押,动辄获取几千亿甚至上万亿贷款大兴基建,随后以土地增值收益将债务偿还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伴随着该模式急速扩张的重工业产能也即将被清算。

8 月新增社会融资额新增1.08 万亿,数据亮点不多。表内贷款新增7756 亿依然是新增社融的中坚。直接融资大幅上升3336 亿,源于股市大幅震荡下打新基金转型和资金避险共同驱动了信用债的疯狂,房企颇为受益,净融资多用于借新还旧,风险延后。表外端(信托+ 委贷+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虽然比上月下降了62 亿,但比上起上月下降2078 亿好了很多,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部分信托停止了配资入市,开始转投一些政府基建类项目,反映资金脱虚向实。

8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69 亿,但无论是企业短期贷款( 新增289亿)还是中长期贷款(仅新增1217亿)均表现平平,企业融资需求依旧不强,银行持续在通过票据融资完成信贷额度(新增2457 亿),也反映了银行避险的心态。高频数据观测房地产销售金九银十不太给力,本月新增的2800 余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后续还有下降压力。

M2 同比增长13.3%,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7956 亿元,可能与股票市场流动性恢复,救市部分资金退出有关。将数据转化为金融资产端来分析,M2 持续维持在13.3% 可能与财政存款少增(财政支出力度增大),债券市场活跃企业债净融资扩张以及基建投资稳增长背景下信用派生加快有关。

第4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意见》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确保信贷总量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运行节奏相衔接,积极采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这些意见措施被认为是深圳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的“强心剂”。

根据《意见》要求,法人金融机构要在满足信贷总量调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对深圳信贷投放力度。非法人金融机构将积极争取总行支持将深圳作为金融资源投放的重点区域。

《意见》提出,要强化金融调控功能,推动经济战略转型,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进“绿色信贷”工程。

据悉,今年深圳市将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20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不低于20%。力争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家数超过全市新上市家数的60%。

《意见》表示要构建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力度。据悉,深圳将积极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适当将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至5%,存贷比指标按规定的控制线上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

根据《意见》,深圳市将推动银行业机构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事业部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专业机构,鼓励在小微企业比较密集的宝安、盐田、龙岗区和大鹏、坪山、光明、龙华新区增设营业支行网点。此外,还将规范银行服务收费,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据悉,深圳市将吸引更多创投和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更多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以前海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金融创新开放为契机,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前海集聚发展,今年力争深圳市股权投资企业突破2500家。此外,还将通过再担保、联保贷款、集合债、银政企合作梯级贴息等机制,保障和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

同时,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将以深圳前海开发开放为契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推进深港金融合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前海金融创新的内容之一,深圳将积极探索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尝试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持前海开发开放和重点产业发展。同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深圳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在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规划》中已经原则明确,具体操作方案需进一步深入论证,待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后实施。

在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社会民生普惠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登记失业人员、符合条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等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积极推进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试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扩大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和民生领域,支持各金融机构配合政府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系,稳步推进保险资金以债券或股权形式参与投资社会医疗事业、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养老服务机构等。

在强化金融扶持功能、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外溢发展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便利企业贸易外汇收支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推广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提高境内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第三方支付机构外汇业务需求,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与支付特点的管理模式;支持外汇主管部门稳步推进非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便利境内外旅客货币兑换,服务深圳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等。

此外,深圳市还将稳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力度,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创新各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深入开展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各类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满足企业“走出去”对本币的需求。继续扩大以深圳为基地的跨境人民币行清算网络覆盖面,为境内外企业提供高效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积极组织辖区商业银行和试点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培训。

《意见》最后提出,要充分利用财税资金杠杆作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和监管能力建设。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012年主要量化目标:

1、实现“两个高于、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全市各项贷款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同期贷款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不低于2100亿元、增量不低于380亿元;

2、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不低于30家,首发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突破500亿元;

3、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不低于600亿元,深圳证交所债券、债券回购累计成交金额超6000亿元;

4、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20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20%。力争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家数超过全市新上市家数的60%;

5、争取上级监管部门支持,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至5%,争取存贷比按规定控制线上浮不超过5个百分点;

6、全市银行支行网点不低于1450个,新增不少于30家,其中宝安、盐田、龙岗和4个新区新增网点不少于20家;

7、争取上级监管部门支持,实现罗湖区、盐田区和4个功能新区各设1家村镇银行;

8、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不低于80亿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新增贷款超过200亿元;

9、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额不低于480亿元;

10、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减少各类收费不低于20亿元;

第5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联合贝莱德美林投资管理公司发行了全新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美林国际投资基金系列。这是贝莱德美林投资管理首次与国内银行展开此类合作。

本款花旗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美林国际投资基金系11支崭新基金包括针对公司证券投资的美林国际投资基金,以及针对能源产业投资的美林国际投资基金,和针对境外股票、债券投资的美林国际投资基金。迄今,花旗银行共提供投资于26只海外共同基金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并有多个不同币别的投资方式供选择。花旗银行是目前国内推出以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投资数量最多的海外共同基金的银行。

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林国际投资基金,它的投资基于全球企业和政府发行的股权证券和短期证券,不受既定限制。在正常市况下,基金将总资产净值至少70%投资于企业及政府所发行的证券。基金一般寻求投资于投资顾问认为估价偏低的证券,也会投资于小型及新兴增长的公司的股权证券。基金亦可将其债券组合的一部分投资于高收益定息可转让证券投资组合。

股市震荡下“打新股”

曾引发市场疯狂投资热的偏股型基金也随着股市的震荡,连日来全线飘绿。虽然一部分投资者都开始选择一些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但市场上仍存在一部分既想分享股市高收益,又想控制高风险的投资群。而在众多理财品种中,“打新股”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银行进行新股申购,既无需承担资金风险,还能分享到证券市场新股申购的获利,加之这类产品流动性较好,投资期限短,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因此十分适合在当前股市高位震荡、风险加大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据市场调查显示,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在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中,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收益率上都占据明显优势。如工商银行9月份发行的一款“打新股”产品,自9月7日起息到10月底的半年期和3个月期“打新股”产品,已实现年化收益率高达28.60%和29.00%。

兴业银行A+3理财计划

该产品间接投资于厦门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系列新股申购资金信托计划,该系列资金信托计划由多支新股申购集合信托计划组成,信托资金用于上交所、深交所新股申购;闲置资金将被用于货币市场基金、国债逆回购和银行存款。这款产品适合低风险承担能力投资者,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6%。产品认购起点为5万元,以万元递增。投资期限为1年,客户不可提前赎回。兴业银行按理财本金的0.6%收取管理费。

汇丰启用新增QDII额度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近日在内地15个城市同时推出新一批代客境外理财(QDII)产品,分别投资于10只精选的海外基金。这是汇丰中国获批新增5亿美元QDII购汇额度之后,首批QDII产品面世。汇丰的QDII额度共计10亿美元,随着QDII产品的持续热销,首次获批的5亿美元额度已使用完毕,汇丰成为首家获得新增额度的外资银行。

第6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这一轮被定性为资金推动的反弹行情究竟能延续多久?流动性是问题的关键。与流动性密切相关的则是信贷增长和二级市场的参与热情,在异乎寻常的爆发之后还能持续多久。

信贷激增的表面繁荣

资金面由紧转松,流动性提高,背后最主要的推手是信贷增长。1月份信贷暴增1.62万亿元,为人瞩目。

信贷可创造货币。从货币乘数的角度看,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现金,只占货币M1的一部分。除现金之外的货币是通过银行体系创造存款派生存款得以实现的。

就在这1.62万亿元中,新增短期贷款4025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5822亿元,新增票据融资6239亿元。显然,票据融资是信贷大幅增长的主力。

其中,中长期贷款环比上升3.76%,但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下降至35.94%,这类贷款大多数投放在基建、环保等国家倾斜项目上;短期贷款环比上升3.21%,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下降至24.85%;票据融资环比上升32.36%,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提升至38.51%。

票据融资成为新增贷款的主力,令人怀疑新增贷款中有多少能够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其实,票据融资近几个月的快速增长反映了银行的慎贷心理。在资金充裕和优质项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倾向于通过低风险、流动性较好的票据融资来扩张信贷规模。某债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票据直贴利率非常低,甚至出现与存款利率倒挂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促使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融资。然后再将融入资金存回银行的方式来套取利差。这种套利行为会导致存贷款的“虚增”,放大了货币乘数,不利于市场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

按照国家之前制定的2009年新增信贷目标4.6万亿元计算,1月份已完成全年额度的35.22%。“未来这种高增长态势将很难延续”。上述分析师这样认为。

从近期获得的银行2月份数据看,贷款余额已经有所下降。预计未来月度新增贷款将慢慢回落,平均月度新增贷款或回落至4000亿元左右。

近几个月来。市场利率快速下降,1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仅为0.9%。而1月到期票据转贴现买断年利率已经降至1.49%。

这种情况和当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表现有些相同之处。从历史数据看。1998到2002年之间,银行就出现“松货币紧信贷”的情况,信贷增速从1998年5月份开始回升,但11月份达到阶段性顶点后又开始下降,直到2000年初才见底回升。

目前新增的中长期贷款主要是大型银行加大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优质贷款项目的配套资金投入。一些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优质项目逐渐被瓜分完毕,信贷增速将慢慢回落,不排除历史重演的可能性。

M1增速下滑值得关注

在最新出炉的M0、M1和M2数据中,M2的环比增长和M1的环比下降尤其值得注意。

2月12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金融数据。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提高0.9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6.68%,增速比上年末低了2.3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同比增长12.02%,增幅比上年末低0.6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则同比增长21.33%,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22.98%。

在这些数据中,M1增速的下滑非常值得关注。M2环比及同比增速继续上升,但M1绝对额比去年12月下降1000亿元左右。M2环比上升4.4%,而M1环比下降0.6%,且M1与M2的同比增速剪刀差再次扩大至12.02%,达到自1996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

现在还不能排除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根据某分析师的分析,M1下降多少通常带有季节性因素。从历史数据看,历年1月份M1环比增速较之前一年12月份的环比增速都是下降的,2004年、2006年M1环比增速甚至为负。

该人士认为,信贷猛增是造成M2上升的主要原因。当然,存款定期化趋势仍没有结束也是原因之一,大部分资金仍滞留在银行体系内。

从数据来看。1月份新增存款1.51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爆发式增长。增加1.52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减少919亿元,财政存款增加488亿元。居民户存款大增的部分原因可能与春节有关。

不过,申银万国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M1增速再次下滑不能完全由春节因素解释。如果剔除基期因素的影响(把2005年以来春节期间M1平均下降幅度加回来,而且2008年经济下滑使得实际企业发放年终奖的规模可能小于2007年,如此调整可能依然高估M1)后,1月份实际M1增速估计为8.6%,仍低于2008年12月份。

同时,屈庆认为,部分原先计入M1的活期存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股市,转化为证券公司存放在银行的客户保证金。1月份M2增加2.09万亿元,剔除掉居民储蓄变化和M1变化之后,估计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化和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可能达到66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并没有导致M1增速的反弹,说明实体经济回升可能并不如之前市场估计的那么乐观。

A股升势激发参与热情

不管信贷激增是否只是表面繁荣,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市场各方参与A股的热情大大提升。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显示,2月9日到13日的一周内,新增A股开户数与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较前一周继续大幅增加,就连1月份全国社保基金也新增了16个新账户。

在这一周里A股新增了425815户,较前一周增加203195户;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达到1915.42万户,较前一周增加399.21万户,创下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这显示出市场达到了一年多以来前所未有的活跃。

另外,在中登公司的1月统计数据中,全国社保基金继2008年12月在沪深两市新增8个新账户后,在2009年1月又在沪深两市共新增16个新账户。OFII也在1月继续新增6个新账户。

在宏观数据有所回暖和信贷大幅增加的大背景下,股指的持续反弹与各类投资者的参与,互为依托。一方面,股指上涨提高了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持续的入市热情,也构筑了股指反弹的基础。

第7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特征;结构改善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5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13

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后,2011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由此“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开始为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在2011年1月召开的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周小川行长表示,各级人民银行要适应形势发展,从社会融资规模的角度考虑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1]。盛松成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2]。

一、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

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3]。为与全国社会融资总量概念相对应,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因此,本文确定三亚市的社会融资规模包括:

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

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

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四是在以上统计口径的基础上,增加考虑异地金融机构对三亚市的信贷投放,同时减去三亚市的金融机构投向异地的贷款。

在主要考虑三亚市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各项数据可获取性等因素的基础上,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指标涵盖了银行机构融资、证券融资、保险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和其他等五个类别,同时兼顾跨市区资金流动情况。具体口径如下:

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典当行各项贷款+小贷公司各项贷款。

二、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的现状及结构特点

(一)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的现状: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占GDP比重逐步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统计数据显示,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见表1),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03―2011年期间,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从11.6亿元增长到151.53亿元,年均增长33.05%,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5.68个百分点。2011年,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53.25%,比2003年提高了29.01个百分点。

(二)三亚市社会融资的结构特征

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融资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见表2),整体上看,三亚市社会融资呈现如下结构特征:

1.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以银行部门提供融资为主。银行部门通过表内、表外业务对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促进经济发展,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外币贷款,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2003―2011年,银行部门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3年的98.1%下降至2011年的94.14%,2003―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都在95.66%以上,直到2010年和2011年,才大幅下降,分别占比为76.59%和69.08%。虽然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但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仍以银行部门提供融资为主。

2.银行部门表外业务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实体经济通过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业务从金融体系融资大幅增加,从2003年至2011年银行部门表外融资规模由0扩大到38.06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由0上升至25.12%。其中2011年新增委托贷款35.02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152.13%,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23.11%;2011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3.04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284.81%,占到社会融资规模的2.01%。

3.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融资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4]。股票发行方面,三亚市只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中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1月28日在深圳主板上市融资3520万元,目前为ST股;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瑞泽)是2011年7月7日在深圳中小板市场上市融资4.13亿元,终于结束了三亚市连续13年无新增上市公司的局面。债券发行方面,三亚市目前尚无企业债券融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也较小,三亚市政府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发行地方政府债券0.92亿元、0.79亿元和0.57亿元,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从融资规模来看,非金融企业股票及债券融资额仍然较小,2011年仅4.7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3.1%。

三、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与三亚市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三亚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与GD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2003―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三亚市GDP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示,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与三亚市GDP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

(二)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因为上述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与三亚市GDP的关联度比新增人民币贷款更高,因此,本文选择2003-2011年各年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与三亚市GDP数据,对这两个时间序列取对数以后,建立回归方程,Yt=β0+β1Xt+Ut(t=2003,…,2011),其中Xt代表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取对数以后的序列,Yt代表三亚市GDP 取对数以后的序列,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情况较好。拟合优度为0.9249,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DW检验可以确定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我们得出一元线性模型y=2.86+0.52x,这就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每增长1%,三亚市GDP将增长0.52%;而推动三亚市经济增长1%,社会融资规模要增长1.92%。

四、当前三亚市社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三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三亚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2000 亿元,年均需投资400亿元。但按照本文计算,2011年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仅为151.53亿元,即使这些资金全部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资金缺口仍然高达248.47亿元。另外,根据三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年均经济增长预期为14%以上,按照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要推动三亚市年均经济增长14%,社会融资规模年均要增长26.88%,而2011年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为151.53亿元,同比下降6.13%,远不能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三亚市社会融资结构严重失衡,间接融资占比过高

三亚市直接融资发展缓慢,间接融资占比过高,经济增长依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股票融资规模非常小,尚无企业债券融资。2003―2011年银行部门融资占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3年的98.1%下降至2011年的94.14%,虽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仍居于社会融资的主导地位。而债券和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不到1%,直到2011年海南瑞泽上市融资4.13亿元,债券和股票的融资总额占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才上升到3.1%,并且三亚市目前尚无企业债券融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也很小。

(三)三亚市以外的银行对当地经济支持较大,本地银行对当地经济支持不足

2003―2011年,外地银行贷入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从0增长到69.63%,其中占比最高的年份2008年,最高占比达95.4%①。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04.68亿元,其中外地银行贷入72.89亿元,外地银行贷入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为69.63%。这表明外地银行对三亚市经济支持较大,本地银行对当地经济支持相对不足。

五、相关建议

(一)保持三亚市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三亚市经济平衡健康发展

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应该既能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合理资金需要,又能保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适宜货币条件。因此,要继续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运用资源,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支持旅游、房地产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又要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海洋经济、创意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又要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在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时,千方百计推动三亚市社会融资结构改善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渠道,要千方百计推动三亚市社会融资结构改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进一步加大上市后备企业辅导力度和进一步完善推进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扩大股票融资比重,推动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支持和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积极推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长期企业债券,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工作,积极支持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的债券发行。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有限参与,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外商等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三)加大本地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并积极争取外地金融机构对三亚市经济的支持

为了让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本地企业和项目,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引导和激励措施,以金融机构对三亚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标准,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激励政策,合理设置财政性账户及调配财政性存款,对支持三亚市经济发展力度大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适当提高财政性资金的存放比例,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支持三亚市经济发展,使财政性资金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积极争取外地金融机构对本地经济的支持,辖区金融机构应配合三亚市政府积极改善本地区金融生态,构建“诚信”三亚,赢得商业银行对本地区较高的内部评级,获得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信贷最终决策方面对本地区的最大优惠。把三亚市金融机构潜在的资金优势变为助推三亚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钟俊.关于“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内涵的深度剖析[J].新金融,2011(11).

[2]王信川.盛松成代表: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J/OL].[2011-03-07],http://.cn/roll/20110307/19249486726.shtml.

第8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进一步的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对于小企业来说能够使得会计系统的构建更加的正规化,能够使得企业中原有的会计制度更加的丰满,使得企业的整体的框架结构更加的完整。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每年都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原动力。为了促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更为的稳定化,经济指数的增长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所以我国小企业的会计事业必须要作出一定的变革,来寻求更进一步的发展,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一)债权类会计科目

债券类的会计科目中新增的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以及预付账款三个科目。其中前两个科目是由企业原来的应收股息科目分解出来的。将鼓励和股息分开变成了两项,但是实质是不变的。而预付账款是从应收账款中分解出来的一个分支,把预付账款作为单独的一个会计科目来进行。

(二)存货类会计科目

存货会计科目中新增的科目包括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这些科目是为了方便小企业成本核算存货而新增的。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就如字面意思所述,是为核算材料成本间的差异而存在的。

(三)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新增的含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其中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是为农、林、牧、渔类小企业而设立的,两者共同作用能够帮助小企业对于账面进行核算。累计摊销是对于小企业中的无形资产摊销而存在的,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它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负债类会计科目新增的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预收账款是为销货业务而增设的,是从应付账款中分离出来的,这样更有利于对于账款进行清楚的核算。应付利息是针对借款等利息的核算而设置的。递延收益是为了得到的政府补助而设立的。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五)成本类会计科目

对成本类会计科目新增的包含: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此部分是为企业的科研项目的相关业务等设立的,将其中的细致进行划分,分项的进行核算,更加有助于精准的对于小企业中的成本这块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有利于企业研发项目的发展和创新工作的完成。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与删除的会计科目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以往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名称进行了更换,而其中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这样做的意图就在于更为明确的表达出科目的用途,使得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理解上更为的顺畅。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还存在着合并的会计科目,将一些联系性较大的,内容上重叠较大的一些会计科目进行了合并处理,从而使得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类型更加的准确和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短期投资、应付职工薪酬等会计科目。其他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在建工程、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的会计科目

另外对于一些没有实质效用的会计科目在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中也进行了适当的删除,来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中每一个都有使用性,也能够适当的精炼会计准则的内容。首先对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会计科目进行删除;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与企业所得税法不一致的科目也进行了删除;接着将与其他科目效用重合的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删除;最后是很少使用的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删除。

四、结语

第9篇:新增债券投资范文

面对经济颓势和通缩压力,决策层已经推出一系列措施降低金融风险和托底经济增长,并试图通过简政放权等结构性改革激发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短期内,“稳增长”的关键仍然是“稳投资”,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稳增长的核心着力点所在。

然而,地方政府及其相关实体(融资平台),作为基建投资和稳增长的主力,却受到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下行和地方融资受限的影响,可用资金捉襟见肘。如何解决地方融资的缺口问题、保证基建投资资金到位,这成为近期稳增长的关键,也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去年10月地方债务新管理框架出台后,很多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可能把四季度(2014年底为债务甄别截止日期)作为大规模举债融资的最后良机,加快了借贷的步伐。这也体现在了信贷增长数据中,去年底今年初信贷增长迅速、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增长迅猛,这也为今年一季度的基建投资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基建投资在今年一季度保持了23%的同比增速。

然而到今年4月,虽然地方政府大大加快了财政资金支出步伐,但基建投资仍明显放缓,同比增长16%。我们认为这与其他方面资金支持不足有关,地方融资缺口隐忧重现。 潜在地方融资缺口有多大

5月15日,中国政府出台了放松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控制的措施,以确保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的资金落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该政策将更有效地提振投资,降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目前,地方融资主要面临着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经济下行和税收改革使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显著放缓。

今年前四个月,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同比增速仅为7.7%,明显低于2014年全年11.3%以及2015年财政预算计划12%的增速。这是因为,名义GDP增长大幅走低,对应工业企业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服务业“营改增”也使地方收入有所减少。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相关税收明显减少,例如房地产企业营业税今年前四个月同比下降4.7%,契税下降近13%。我们估计,今年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可能比财政预算低约3000亿元。

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

由于房地产行业正在深度调整之中,地方卖地收入明显下降。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4.3万亿元,去年下半年土地销售已经同比下降12%左右,而今年前四个月则同比下降38%。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通常滞后土地销售两个季度。

我们预计今年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比去年下滑1/3,幅度远高于2015年财政预算案中7.4%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中,与土地直接相关的支出占了一半以上(包括征地、对农民的拆迁补偿和补助支出等),余下部分才是能用于基础设施、农业及保障房的净土地出让收入。

由此,今年土地出让收入下跌三分之一会让净土地出让收入下降6000亿元。相比今年的财政预算计划,由此带来的资金缺口约为4700亿元。

三是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能力严重受限。

我们估算去年地方债务净增超过2万亿元(通过地方政府债券、城投债、贷款及影子信贷等渠道),其中债券形式的地方债务净增约为8000亿元。假设2015年基建投资规模和地方举债融资需求与去年相当,同时地方债务新框架得到严格执行(“开前门、堵后门”),融资平台将不能新增债务,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而新增债券额度已经被控制在6000亿元。果真如此的话,由此引发的潜在融资缺口可能高达1.4万亿元。

四是提高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潜在融资缺口。

在假设基建投资零增长和融资平台严重受限的情形下,上述三大拖累因素估计形成约2.2万亿元的潜在地方融资缺口。然而,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基建投资进一步加码势在必行。如果2015年的基建投资增速达到20%,鉴于地方政府在其中的重要角色,我们估算地方政府将额外承担约6000亿元左右的投资支出,这也导致了同等规模的潜在地方融资缺口。

由于正式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已经有所滞后,被寄予厚望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展有限,地方在建项目的短期融资也存在更为紧迫的压力。 如何破解地方融资困局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中国政府应该会采取务实的办法,以一定的政策妥协和灵活手段来确保地方融资总体稳定、基建投资资金到位,从而实现稳增长、防风险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其实,鉴于稳增长的需要、地方财政的压力和中央政府负债低的状况,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其实可以加大发行国债的规模来支持基建投资。但鉴于各方压力和现实考虑,中央预算财政赤字扩大幅度有限。中央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通过扩大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来体现的。三大政策性银行目前的资产规模已经接近16万亿元,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中央政府已明确将注资政策性银行,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和放贷能力;同时人民银行也将加大向国开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的力度,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基建投资。

我们预计今年PSL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2014年为3800亿元)。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投放有望显著扩张,新增贷款规模可能比2014年进一步增加1万亿元以上。

二、加快PPP模式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也是明智之举。

决策层已经将PPP模式作为地方融资平台的重要替代途径。目前来看,国内的PPP模式很可能将会进一步发生演变,一些符合要求的国企和融资平台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企业合作伙伴。在当前地方融资压力重重的情况下,PPP模式对基建等公共项目投资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估算,PPP模式在今年仍需要承担1.5万亿-2万亿元的基建投资,方可基本化解潜在的地方融资缺口、实现基建投资20%的增长。

根据我们的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已经累计推出了总投资额超过2.5万亿元的PPP项目。然而实质进展仍十分有限,由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和企业部门需要时间进行必要的项目评估,大部分项目仍在征集企业合作伙伴的阶段,仅有10%左右的项目完成了政府与企业部门签约。即使上述项目均在今年开工,实际在2015年的年度投资额可能也只有几千亿元。

因此,PPP模式的推进仍任重道远。政府需要加快厘清相关政策法律框架、明确政策支持,并加快价格、服务业等领域的结构性改革,以提升PPP项目对企业部门的吸引力,加快项目的实际落实步伐。

三、过渡期内银行需要继续对融资平台贷款和展期。

严格执行地方债务新框架,会引发显著的地方融资缺口。因此,决策层最近已采取了一系列折中办法,包括在过渡期内允许一些融资平台延续原有做法,继续融资;明确要求银行继续对融资平台在建项目放贷,鼓励对已到期的融资平台贷款展期、修订借款合同、重组等。事实上,今年前四个月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债券仍在继续,不过规模仅为3000亿元,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560亿元的规模。

四、加快存量地方债务置换以缓解短期还本付息压力。

将现有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为更低成本、更长期限的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显著减轻地方政府短期还本付息的负担,缓解其现金流压力,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用来支持当期的支出。

债务置换对金融机构来说也是利大于弊。虽然其利息收益有所降低,但银行将受益于风险资产规模下降、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流动性提高、不良贷款增速放缓。

日前,财政部下发了首批1万亿元的置换额度,而近期公布的直接定向置换方式定对国内债券市场和流动性的影响和冲击最小。未来置换规模将在目前1万亿元的基础上显著扩大,今后两三年的总置换规模可能达到8万亿-10万亿元,由此地方政府每年还本付息的压力可以减少1万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债务置换解决的主要是存量债务的问题,地方新增融资需求的缺口需要,主要通过上述其他多种途径加以化解;当然,债务置换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现金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可以用于新增基建投资的可用资金。

为弥补短期的紧急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已获准可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在债券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动用一部分可用的国库库款。不过这种方式有违政府一直力推的国库管理和财政改革,只是短期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