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设计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技能竞赛;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建设
随着各级领导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几年各地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得红红火火,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盛事,成为多角度综合展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作为学校专业负责人,笔者指导学生参加了2010年、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比赛,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并在2012年担任该赛项的裁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如何以大赛为导向,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中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有效推动专业课程建设。
一、以赛项为引领,找准人才定位
赛项的设置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期重要的工作,近几年大赛的赛项设置不再局限于职业院校本身的教学内容,而是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甚至有些内容直接取材于企业生产一线,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具有引领作用。2010年,大赛新推出“工业产品设计”赛项,当时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相关师资水平、教学条件比较薄弱,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都未涉及工业产品设计。赛前,大赛组委会通过信息平台公开比赛产品范围,并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师资培训,中职学校开始将目光投向工业产品设计这个新兴产物,投入资金进行师资培训、软件配置,有几个学校率先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为之开设的相关的配套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在短短几年内,工业产品设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起来。
在大赛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学校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调整,将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定位在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产品设计、开发,能够适应潮流并努力变革的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中级专门人才。基于对课程定位的明确认识,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和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生产流程转化为工业产品设计项目任务群,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设置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切实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二、以行业为引领,促进课程改革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行业企业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到前台成为大赛的重要合作伙伴。行业企业不仅参与赛项的设计,为各项比赛提供相应的设备和经费赞助,而且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裁判,并到比赛现场招聘优秀选手作为企业员工。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赛项的整个组织工作,都是由同济大学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网络和Autodesk公司共同完成的。行业企业对竞赛的深度参与,一方面将行业企业的最新理念带入到大赛中,保证了大赛的技能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能从大赛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我校在开发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时,以行业为引领,通过分析企业的岗位职责,同时参照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制度,将企业生产实践中适合中职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贯穿于完整的教学项目之中。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职业化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生产流程,着眼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形成以专业实训大纲为教学指导,典型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突出做与学的关系,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衔接问题。
三、以技能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比赛脱颖而出,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大赛的推动下,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中创造性地应用“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即以“场境设置—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三个维度构建教学实施的基本框架,将教与学的过程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以情境为中心创设教学环境,以项目流程整合教学思路,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的原则。“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在项目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首先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知识设计成项目任务,使课程项目化;其二,它是专业知识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生产实践的真实场景,使教学情境化。
课例链接:
课题:《绘制燃气灶》(项目取材于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赛项内容)。
把绘制燃气灶看成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根据学生实际及绘制燃气灶的教学任务,师生一起把该项目的实施过程精心设计成六个环节,同时,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实施的六个环节为:项目描述、创设情境—项目分析、工艺细分—项目实施、动手实践—项目拓展、变式训练—项目评估、学习反馈—项目实训、实践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燃气灶这个教学项目,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创设情境、模型演示、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
“情境项目式”教学使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产、生活实践;在创设情境时,把带有生活气息的厨卫用品、个人小家电等产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境项目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迁移,几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能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自主创作,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程完成时上交一份带着灵感火花的创新设计作品。
四、以“双师”为引领,优化师资队伍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指导教师。尽管是学生作为主角在赛场竞技比拼,但是他们身后的指导教师才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真正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技能水平、指导能力才是大赛比拼的实质内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一大批专业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修改了专业教师职称晋升、荣誉称号评比的奖励政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绩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一味埋头于三尺讲台的专业教师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汲取最新的技术,一批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并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绽放光彩。
针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我校为专业教师量身打造专业成长规划,根据专业教师的自身特长进行明确分工,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转变教师的角色,使之成为产业化流程上一专多能的指导者和组织协调者。同时,分阶段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教学,让专业教师下企业与企业师傅结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到“一人双岗,校企双师”,形成以校企共育为特点的教师发展模式。
五、结束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比赛,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竞技,比赛结果不应该成为句号,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在赛后更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通过大赛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如何将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将指导选手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这才是大赛真正带给我们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李术蕊.引航职教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2]王姬.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业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3]王姬.“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实施[J].机械职业教育,2011,(6).
智能化生活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人造物从手工艺制作向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转变,能源的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巨变。20世纪的信息产业革命使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纵观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造物”(包括手工艺品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出的产品)的发展史。“人造物”的创新则是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因素,而智能化则是“人造物”的重要发展趋势。
1.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智能化
如今,智能产品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面部识别技术让使用者仅凭自己的脸就可以打开房门;智能马桶可以根据粪便检测出使用者近期的健康状况,并与个人的电子病历同步记录;苹果公司的iPhone指纹识别技术降低了手机购物存在的资金盗用风险……这些已经实现的智能产品,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也让我们憧憬着更美好的明天。
可以肯定,在未来更多种类的智能产品将给人类带来更加人性、便捷的生活。
2.智能化设计的特征
人类的智能化生活,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科技支撑之上。新材料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支撑着智能化设计。因此,智能产品一定拥有高科技含量,其必然伴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智能化生活的前提。
智能化生活的特点是使生活便捷化,节约人的体力和时间。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造再到数字控制,体现的不仅是科技的发展,也是人类不断节约体力的过程。智能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这种体力节约再向前推进一步。
智能化设计带来的风险
1.精神孤独和情感异化
智能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在智能化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在深度和频率上都被弱化。就像很多学者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构造一个由大量幻景、人造物和虚假表象组成的社会[1]。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朋友聚餐、家庭聚会变成了大家刷微博、玩微信的场所,传统的寒暄问候和面对面的交流逐渐被虚拟的交流方式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一串串可以存储和复制的代码所取代。但情感交流是人类的天性,这种科技带来的虚拟必然会引起精神的孤独感和情感的异化。
2.人体功能减退
产品的智能化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医疗诊断……传统体力劳动逐渐被按键所取代。但过分的智能化,会增长人的惰性。在能够遥控操作的情况下,人在本能上不愿亲自动手操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长时间如此,人的部分功能将会面临衰退。智能产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却可能带来人体功能的衰退。
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
1.健康的原则
产品设计的最终对象是人,产品创新应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为:一是要考虑人的身体健康,智能产品要能给人适宜的体力负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劳动本能。例如,残疾人康复器械的智能化设计,适宜的负载对于病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倘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智能化而降低对病人基本操作能力的要求,结果只会本末倒置。设计具有沟通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特质,应通过其强大的物质属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2]。因此,智能产品创新应始终有一个“度”,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走向完全智能化的极端。
2.伦理的原则
产品的智能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伦理风险。如生物克隆技术,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克隆出“产品”意义上的“人”,但这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料的伦理风险。“设计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也有可能把世界变成垃圾场。”[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智能产品创新也“表现为对人的‘自由’的介入”和对伦理规范的遵循,[4]厂商、设计师、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应被纳入到伦理的规范中。在产品创新时,要符合人与人、人与“人造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
3.可持续的原则
智能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生活模式应是可持续的,只有这样,才会真正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谐调发展。当前,受经济利益驱使,有些智能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某些产品的所谓升级仅是外观的更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创新。这种情况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浪费。因此,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的原则对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划。
结语
当今,智能化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趋势。探讨智能化设计的设计原则有着先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智能化是产品创新、发展的动力。要本着要健康、伦理、可持续的原则,消弭智能化生活带来的健康风险、伦理风险和对环境的伤害。用科学的原则,为人类的智能化生活探寻一条长久的发展之路,在可持续发展中彰显人的智慧和价值。
关键词:设计制造;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都愿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也希望员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这一基本需求,虽然国家和高校对此进行了教改探索,可是这种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当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和探索我国工程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培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借助校企合作,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械设计)专业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专业特色、教学体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意识培养等环节展开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对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是本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些高校都把现代制造综合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和亮点进行投资和建设。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绝大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相继购买了数控设备,为此急需一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制造综合实验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丰富学生生产实践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数控加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构建“三层次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1.“三层次”,即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
“三层次”实践教学体构,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各自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分层递进。(1)基本技能层:包含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等通识基础课程及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设计,以及金工实习、电工与电子实习、企业认知实习等环节,此层次重点进行基本技能训练。(2)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包含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实验、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此层次重点为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初步设计能力的训练。(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包含工程项目训练、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课外科技活动、企业轮岗训练、毕业设计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
2.三结合,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企结合、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结合
(1)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能力训练,与课外开放性、自主式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2)校企结合:发挥学校、企业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与在企业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相结合。(3)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结合:培养履行机械类工程师职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和弘扬并实践以“求真、求实”为主要特征的工程人文精神的培养相结合。
“三层次及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构,即由浅入深、分层次、分模块地进行工程实践教学,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分层推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构。
二、培养创新意识,探索基于产品设计制造的综合实践内容与模式
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厚基础、适口径、有专长、强应用”,与企业用人要求实现“零距离”融通,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体构已不适应市场新要求。为此,本专业确立了以机械产品、装置设计制造为教学项目,以实践实训为教学手段,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教学重点的大型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基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即综合实践),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综合实践项目,当校内所有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具备一定功能和用途的产品总体设计,包括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验装配,并对加工、装配环节进行质量分析,撰写设计说明书。我校2002级机械设计专业于2005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近十年来,对综合实践内容及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根据对2006-2015届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校实行综合实践教学是成功的。
综合实践作为训练平台的目的是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用人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积累工程经验,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只有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综合实践教学的目的。
1.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复杂并且有技术难度的机械产品或装置作为实践项目。所以,我们精心挑选了各种传统产品,如各类油缸、减速器、千斤顶、齿轮泵、机床夹具、冷冲模等,同时将机械创新设计的竞赛项目无碳小车、指导老师科研子项目等作为实践项目,使其既能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实施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若选择难度较大的汽车发动机等产品作为实践项目,虽然工程实际意义巨大,但因其技术难度太大,一般高校也不具备这种加工能力,从而达不到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若采用单个的机械零件作为综合实践项目也能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但是远远达不到机械产品、装置所具有的综合实训效果。
2.教学环节设置的创新
按照实际工程环境真刀真枪地进行工程化的综合训练,具体设置是以专业班级为基本实施单位,8?10个同学组成一个项目合作团队,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将产品研制分成四大模块进行:即产品造型设计(含产品三维造型、工程图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产品装配及分析总结。按模块划分将综合实训分为四个时间节点,每个模块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同时又通过实践项目把四大模块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学生经过以上四个模块的实训后,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整个实训产品的研制,每个学生需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撰写相应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个模块的具体任务是:第一个模块为产品造型设计,主要任务是按给定的项目(指导老师给定功能及技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掌握的设计工具设计出给定产品三维图及各零、部件工程图设计并完整给出零、部件相关技术要求,重点是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培养。每个团队按给定功能及技术参数设计出两个以上不同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原理结果最优,又能进行加工生产的方案作为团队实训产品,后续三模块环节实训将以此优选方案进行实训产品试制。
第二个模块是工艺设计,主要任务是按照所设计的零件的工程图结果和技术要求,并结合现有的工艺的文件,重点是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着单个零件为一个工作小组,各小组要编制相应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卡,并进行工序卡的编制,每位学生至少完成一道以上工序(卡)文件的编制。所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卡、每道工序中的安装定位、切削三要素、刀量具等工艺基本要素必须齐全。
第三个模块是零件加工制造,主要任务是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并能出色地完成零件的加工,以此来验证所编工程程序是否合理,重点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工程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训练。这一模块仍以单个零件作为独立工作小组并以零件各工序卡编制者为主操作各类加工设备,完成各工作小组零件加工试制,对加工制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
第四个模块是产品装配调试及分析总结,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装配调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重点是训练产品装配调试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装配技术问题的能力,以项目团队为单位,在各工作小组完成了产品零件的加工试制后再对实训产品进行装配调试,最后撰写设计说明书。
三、注重过程管理,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环节采用“工程化”的模式,且有很强的专业性。为此,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现场实时的指导,多关注过程管理,保证这个环节的效果。综合实践不能只看实训产品的最终研制结果,更要注重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的技术能力,还有他们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和方法。所以综合实践应该更多的是模拟工程实际环境,采用“工程化”模式的标准,从工程的实际出发,也能使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的氛围中,通过相关的实践的锻炼,积累工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针对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各类工程技术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他们自己想办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时间跨度大,实训内容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注重团队协作,更是其考核评价建设的关键。只有加强过程管理,创新考核标准才能达到综合实训的最终目标。在本环节中采用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过程管理,突出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建立了按模块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也分四个模块进行,每模块都采用五级制评分,在四个模块中以个人最擅长,并且能力最强的评价模块成绩作为本阶段的总成绩,这样就能够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长完美结合,又能把实训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并且在这个环节中只要学生能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会提高自己的工程能力。最后,还要让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四、结语
我校已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活动近十年,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创新能力的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实训新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每位学生都基本掌握了一般机械产品的研制过程,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与企业用人要求“零距离”融通,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求职能力。因此,近年来,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这样的就业率也一直处于我校各专业的前面,也证明了我们教学改革目标的正确性,培养的学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某些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如课题能够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或技改相结合将更具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部分课题创新显得不足等。
总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实现了产品设计、零件设计、加工制造和装配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大型综合实践的适应性和综合水准,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相信,一定能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机械相关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建华.重视工程教育,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25-127.
[2]刘迎春.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R].应用型本科改革与发展建设研讨会报告,2009.
关键词:体验;智能;以人为本;卫浴
一 用户体验设计的定义
体验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体验设计,美国著名的信息设计、用户体验专家 Nathan Shedroff 在《体验设计》(Experience Design)中对其定义为: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转向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和体验享受。这就要求产品不仅能满足功能需求,同时也能为使用者提供心理、精神的享受和体验。体验设计即是通过感官、情感、等方面激发愉人的精神和满足人心理需求的产品创造活动。体验设计之所以称为体验设计就在于使用者个体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产品所带来的体验价值往往远远大于产品本身。体验设计可以融合和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与味觉等感官特性,使产品更人性化和情感化。能播音乐的服装,能散发个人芳香气味的香水手机等等都是带给人体验感受的产品。体验是个人内在的感受,是受个人的人生经历、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感受,每个人对同一产品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设计的目的即是唤起产品使用者个人独特的美好回忆与生活体验。
二 智能卫浴中的体验设计
体验既是一种触觉感知,大部分来源于我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在我们皮肤上所产生的反应和感觉。许多最基本的体验过程发生在浴室:当我们早上起来可以洗一个温水澡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在浴室中发生的一切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
智能卫浴就是将来卫浴的概念。学术上讲,它的概念是基于集成智能系统卫浴转变到一个智能开发的设施管理系统。智能开发有一个当地的网络,它可以连接到各种产品和各种开发部件给智能集成系统。该网络可以使得各种产品和功能被集中的控制,并且保证各种功能是被自动控制的,无需人为操作。系统可能是被程式化的,当室外是锁住,并没有人在房子里时,可以便确保所有电源设施和水龙头也是关上的。这个系统能够让许多的设施功能应用在照明、加热、安全和水的使用上。
一)概念设计过程
该项目采用的迭代研究方法:1)背景研究,2)创造阶段,3)概念测试,4)实现阶段,5)陈述阶段。
1.背景研究从卫浴历史起源到未来开放式建筑和智能建筑。
2.在创造阶段,在早期概念已经产生了。概念的产生基于一系列卫浴情感上。这个情节被塑造是围绕视觉主体、技术解决方案和一个用户需要组织。
3.当所有的设计被满意的定义下来,概念测试进入全面的粗糙食物模型,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这一概念的一般水平和获得反馈的用户界面设计。
4.测试之后,接下来就是实现阶段。这一元素被开发成三维模型和进一步的功能原型。这种现象是建立形成一个充分运作的原型浴室。
5.最后,概念进入陈述阶段。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反:智能卫浴的目的在于达到轻松和使用友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于设计出产品项目,而是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是设计感念,或者是成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制造商。智能卫浴的设计是由阿尼和阿罗马桑丽设计的。
二)寻找卫浴体验的精神
在项目的起初,我们回顾并且了解了在过去卫浴领域中的一些成绩。除了历史和文化两方面的因素外,材料的收集可以解决不同技术上的问题,开放式建筑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都可能被解决。人们对现代卫浴的印象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卫浴。现代卫浴强调的是卫生、健康、舒适、和方便,而且越来越朝着智能化发展。
在现代社会高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需要更温暖和人性化的设计,而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智能卫浴设计更应该承担起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精神体验的重担。体验设计运用于日用智能卫浴设计中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到唤起使用者的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体验设计是由设计师、产品与使用者三方共同完成的。一部电影有了道具、舞台、布景后还需要演员的表演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体验设计中,使用者的参与是整个设计的关键所在,是检验设计是否成功的准绳。当今社会是个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的时代,要满足消费者求新的审美要求,设计师必须会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来营造一种体验式情感。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产品的空间形态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质与色彩可以使产品设计以最简约的方式充满艺术性。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
三 小结
在即将到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顾客购买的并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而是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抚慰与快乐、高效与便捷。而这种价值是通过美丽好用的产品和完备贴心的服务体现出来的,设计正是通过这些价值载体的关注,来追求和创造真正的价值。因此,智能卫浴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全力为顾客提供卓尔不群的价值体验,在充分体现“体验时代特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体验经济下的卫浴产品造型设计应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设计师必须要深入生活,深入、细致地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才能设计出能带给人情感享受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汤志坚. 体验经济与体验设计[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论文摘要: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
产品设计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的设计,其中一些要素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如材料、色彩、形状等外观造型;另一些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知到,如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舒适等功能、使用体验。下面从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设计三个方面对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阐述,并说明其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1 产品设计的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
1.1 产品的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决定因素, 它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产品的功能又不是决定产品造型的唯一因素, 而且产品的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的造型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状况有其自身独特的实现方法和手段, 如对同一功能的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造型形态实现其功能。 但是, 产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产品的造型设计不能与产品的功能设计相矛盾, 不能以造型为基本出发点,必须考虑产品所担负的最基本的使命,即完成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产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产品造型体现产品的一定功能和特性,并通过造型设计表达出该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或能通过造型的肌理方向和表面质地、色彩来表达该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造型特征还能表现产品的象征性, 其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
由于产品设计要兼顾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表现形式,其中功能是基础,形式实现的装饰功能,使设计与实用、情感、舒适等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产品以美观的外形结构和丰富的色彩以及材质向消费者传播审美的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对审美的需要,并促成消费的实现。
1.2 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产品形态的完美与否以及产品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产品的造型由形状、色彩、结构、材料、质感等因素构成,但主要强调以上元素整合后产品的整体造型的形象意义。
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具有主动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能先于造型而影响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一件色彩搭配良好的产品可以打动人心,让产品更加好用好卖。因此,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品的结构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力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技术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优化产品的外观形状,以给人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使用上的便利。
1.3 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的关系
产品的功能与结构形式的统一体现在结构体现功能,即通过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设计,集中体现或附加产品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是产品原本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也可以是通过结构技术设计所实现的新功能,新的材质的出现与成型工艺的发展,能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引起技术革命。
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决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产品的外形要附合产品的结构,因此产品的外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因为只有在附合产品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造型才有意义,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要尽量满足产品外形的需要,使外形与结构的完美配合为产品的后续设计提供良好的开端。
2 产品设计的体验设计
任何产品的产生和存在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由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来开看,可将产品设计的发展阶段依次分为生存需求设计、舒适需求设计、情感需求设计三个过程。产品设计的侧重点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层面做出调整,所谓的侧重点就是基于不同需求层面的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诉求。生存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功能,即产品设计应满足消费者对该产品最基本的功能诉求;舒适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实用性,即产品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应使产品具有易操作、少故障、易维修等实用性诉求;而情感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消费者体验,即使用户在使用或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以上分析是根据消费者的阶梯形需求发展而来的,其中功能性在最底部,实用性在中间,而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顶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消费者体验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能够更全面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的需求。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设计,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的体验结果为产品设计指引方向,让产品设计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在消费者体验设计中,体验要先于设计,即强调设计要尽可能多的为人着想。任何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的使用和操作需求,而不能仅凭借设计师的不切实际的灵感来完成设计方案。只有在产品中尽量多的融入人性化的元素,才能使其最终成为成功的、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相反的,若一开始就忽略了实际情况,忽略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忽略了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所占的主导位置,就会使产品的设计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而成为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体验设计的意义在于,在充分全面的考虑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凋整和修改,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了该产品之后,能产生更多的令人愉悦的体验感受而不是令人反感的体验感受,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起更多的信任感而不是失望感。
3 总结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消费者体验设计的引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让消费者的意见和体验成为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参考文献:
[1]吕伟.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设计[j].科技资讯,2009(31).
关键词:老年人;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用户体验
一、绪论
(一)课题背景
1.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按照联合国标准,若一个国家中65岁以上人口比值达7%以上,便可称为老龄化社会。同时,人口信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但目前市场上老人产品种类繁多却不能满足老人需求,并没有吸引老年人消费者的关注,老年产业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交互设计的兴起
随着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的不断增加,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也相应的变的复杂起来,这使得产品对用户的指令的反应有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说产品性能和用户理解之间存在鸿沟,导致用户无法预知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新型的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它能有效的缩短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距离,使产品变的更加方便使用,交互设计的核心使了解目标用户的期望、交互行为方式和用户的心理行为特点,并通过设计将这种需求表达在产品之上。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发展
在交互设计的概念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解决人与物的问题,即以人为中心,考虑“人性”与“物性”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解决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的隐性需求的问题。对于独居老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言,用户可能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确切需求,居家养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全面了解用户需求,设计者可以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语言,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分析需求背后所指向的目的,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及用户体验度。所以通过系统的设计方法,全面的了解用户体验,能引导设计师重新审视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整合用户提供的信息提出新的设想,由此产生的创新才能使用户真正获益。
二、老年群体研究
(一)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研究
人类衰老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机能下降,反映变慢,视觉和听觉都会有所下降等等,其中最明显的老化表现是对人的认识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能力的下降,所以才会出现老人手机,就是针对老年人视力和听力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同时成功的体现了用户体验在老人产品中的应用。
(二)老龄群体的心理特征研究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多改变,老年人的心理具有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趋于保守等特征,不同的特征在产品中能反映不同于不同的需求之上。然而,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健康需求和尊重需求。健康需求是人进入老年期后的一种普遍的情感需求,惧怕空老生病,为身体健康而努力;尊重需求是在老年人离开社会工作岗位后希望自己仍能够体现自身价值获得尊重的一种惰感需求。(三)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对设计的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具体包括人的智力、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等,分析老年人认知能力的特征有助于设计师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界面的交互设计。老年人由于认知能力的老化会有情绪低落和抑郁的倾向,社会应利用所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符合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各种服务,关注老年人的也理健康。
三、老龄产品的交互性研究
(一)老龄交互产品设计原则
1.简化操作原则
随着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退化,其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使得老年人在面对繁复、智能的高科技产品时显得盲目和无所适从。所以相关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对于老年用户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尽量简化界面的操作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智能产品应该考虑一键式操作,减少操作步骤,降低分辨难度。同时还能增加语音交互等方式增加功能识别性。
2.视觉设计原则
以老人手机为例,手机界面的操作系统的交互设计规范中对设计风格进行了概括,因此老人手机操作系统的设计风格应结合原生系统风格和老年人用户的特征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在具体设计中,系统的界面设计更加趋向于半透明化,图标设计趋向于扁平化但并不抽象,很多页面通过色块的排布来区分区域,通过蓝色相应的明暗色调来区分不同的状态。3.语义清晰化原则语义清晰化就是指产品的操作界面要清晰合理,清晰易懂。现在的老年用户通常不懂得有效的使用智能的高科技产品,甚至严重的会产生排斥心理,这些行为和心理都是源于他们害怕自己的操作会导致产品出现故障或失效,这往往也是由于产品的语义不够清新,交互设计可以通过实时反馈,让用户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并提示他们如何进一步操作,帮助用户更高效的使用产品。
(二)老年群体交互产品发展趋势
老年人交互的发展趋势是与信息时展紧密相关的,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未来老年群体特征和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正确的设计原则或建议应当是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目标人群的特征变化而变化的,当下的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与十年后老年群体特征必然是有差异的。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形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
四、小结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因为交互设计更注重的是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通过调整人的活动来适应机器复杂繁琐的操作过程。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在来年产品中尤其适应,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的心理及其特征,将交互设计引入老年产品设计是对老年群体,老年产品行业都非常有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移动多媒体用户界面设计》[M].宋茂强,傅湘玲,陈丽萍,赵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2]《手机界面设计与特点人群的关联性研究》[D]于媛媛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3]《交互设计指南》[M].(美)DanSaffer著陈军亮陈媛嫄李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4]《产品形态语意[M]》[M].陈炬编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5]《用户体验要素》[M].JesseJamesGarrett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爆炸的世纪,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如此爆发的今日,信息的更迭、技术的革新可以说是日变万千。今天刚刚研发的一个新技术,很可能在第二日就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升级版。东半球刚出的新成果,转眼之间就会在西半球的某项科研成果里面共享。在信息量如此密集的情况下,科技的创新也是一日千里。智能城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频繁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尤其是近几年中,先是谷歌开发了智能眼镜,而后三星在智能手表方面推出新品,直到苹果智能手表iwatch的亮相更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智能化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智能化再让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更改我们的生活习惯,而在这琳琅满目的智能化产品中,我们也发现了在这个快消时代下智能化发展的一些弊端。由此可见,智能化产品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通过现状引发的反思
2.1智能化产品的研发量非常大,但大而无序。
智能化产品无疑都是市场经济带动下发展的,通过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智能化发展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孕育期,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但在此之前智能化产品可以说为微乎其微,因为首先技术没有实现,另外就是人们对智能化产品的接纳度也是有限的。后来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产品的出现,技术上面越来越具有可实现性再加上市场上对智能产品的是人们的观点发生了转变,智能化产品才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开枝散叶。苹果无疑是值得推崇的,因为它将手机的智能化推演到了极致。比如苹果公司的成功,使得很多公司也希望能像苹果一样创造一个跨世纪的神话。所以对智能产品的开发不遗余力。不惜所有的开发,从而导致有理的无理的、可行的不可行的、空想的、幻想的皆是披镇上挂,准备一展身手。
2.2智能化而智能化,浪费成本与社会资源。
智能化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研发经费大;材料对稀有资源依赖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而在智能化产品研发状态成井喷的当下,各项对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经费都是及其昂贵的,非常大的智能化产品的研发成本投入到市场当中势必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紊乱,而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的部分产品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投机者的噱头,其开发的产品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而这样经济上的一种浪费也是造成市场物价上涨,无形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其对一些稀有资源依赖性非常大,比如说手机使用的电池和一些精密部件的零件都是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倘若是军工产业使用时限很长倒也有所得,但是当下大部分的企业都会若有若无的去进行有计划废止制度。在其研发产品的软件和外观造型上实行更新与升级,使用者在使用产品一段时间以后便会因为款式或者升级等因素去更新产品,这样在时限上大大缩短了智能产品的使用周期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而这个现象在智能化产品上及其显著;最后就是智能化产品的成本问题,因其研发的前期经费投入,那么在刚进入市场的前期阶段其成本都会相对较高。而低价销售的成本控制又非常的廉价,其部件质量都非常的薄弱,使用年限更是短暂,这无疑是故意将地球稀有资源浪费的海盗行径。
2.3没有将智能化落到实处,研发出真正便民利民的产品。
智能化产品乏陈出新,种类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一部分智能化产品确确实实的落到实处,比如说智能手机,在完成其通话功能的基础上更与网络相联系,在人们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又添加了额外的功能,像手机看视频、炒股、看新闻、看电子书、可以和数千里以外朋友视频对话也可以在网络上订购商品更可以作为朋友情感沟通的纽带等等成为人们生活得必需品。但也有一部分确是形式主义下的产品,比如说前段时间名声大热的五十五度杯。其体积很大也略重容水量也很小。如果出门携带又太重了旅游又不方便,放在家里自有茶杯就可以满足需求,放在办公室又很占地方,水杯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容水量,这个杯子容水量有限所以并不实用。究其原因,则是其在研发的前期阶段就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在后期没有做好反馈工作。没有考虑好其产品的受众以及对该产品的需求度等方面问题。
2.4缺乏健全的体系去维持智能化社会的发展。
智能化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但是人类的活动确是缓慢于智能化发展的。特别是社会体系与智能化社会的契合度。尼尔森提出的可用性目标中的五个为:其一就是可学习性。就是新出现的产品或者系统应该易于学习,让接收者很快的掌握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二就是效率。效率是指当接收者学会使用之后应以较高的效率达到期待的目标。一款智能产品的出现一定便捷生活的作用如果新产品使用以后还不如原来的老产品,那么该款新产品就没有出现的价值了;其三就是可记忆性。就是新产品或者系统时应该容易被记忆,尤其是对一段时间没有学习的临时用户,再次使用的时候也可以不用重头学起;其四便是容错。容错就是之该产品的错误率应该比较低,即使犯错也能克服;其五就是满意度。产品能够让用户主观上感到满意。一款产品的出现反馈则是很重要的,通过用户的反馈改良产品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接纳度。
3、智能化产品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类的社会归根到底就是情感的社会,如若智能化的发展忽略掉人类的情感需求无疑是自掘坟墓。所以智能化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掉“以人为本”的核心,智能化社会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必然是好的,但是忽视掉了人类的发展则是不现实的。人类发展的进程是缓慢的,智能化发展是高速的,如果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和智能化生活契合,放缓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也不是不可行的。当足球场上都是机器人在踢球,足球就丧失掉了它的魅力;当人与人之间都是冰冷的机器,我想那也不是我们所要的智能化。所以智能化社会的核心就是为生活而智能化,只有服务于生活的智能化才会被保留。
参考文献
[1]林岳.可穿戴设备的危与机[J].CORPORATION,2015.1:56-57.
[2]耿怡,安晖,李扬,江华.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电子科学技术,2004.9:238-245.
[3]童天湘.论智能革命-高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1988.6:3-17.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情感化视角下的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的设计,方法是以老年人智能产品的设计为例,结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的设计要从产品色彩搭配、外观造型、材料、人机方面出发,与功能联系起来发现设计点并将其表现出来。
关键词:
情感化;老年人;智能穿戴;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在情感方面缺乏关怀,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正是迎合了当下老年人独特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研究此类产品,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1]缓解老年人的生存困境,从而提升老年人群的幸福指数。
1智能穿戴产品
在大数据云计算的今天,智能产品因其灵活、实用、方便快捷而备受欢迎。一些智能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的行为,如跳舞、说话、思考等,这充分说明了智能技术在不断壮大,也许未来智能技术将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穿戴产品正是介于传统智能产品和智能机器人之间的智能产品。此类产品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智能技术与一些首饰、衣物、鞋类有机结合从而使其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另一类是采用可穿戴式的造型设计,直接穿戴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有强烈的科技感。智能穿戴产品从用途上又分为生理监测类、医疗保健类、体育锻炼类、生活娱乐类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谷歌眼镜、苹果手表。谷歌眼镜是一个带有微型摄像机的可穿戴式电脑,有拍照和摄像的功能,而其操控仅靠人头部的轻微摆动就可以实现。苹果手表则能够与手机同步,实现手机的功能,除了具有传统手表的功能外,还能测心率、显示心电图、识别手势等,并配有无线充电器,表身的设计时尚大气。
2老年人情感需求分析
老年人群的日益庞大给产品设计师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老年人群与年轻一代在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情感上的需求也是大相径庭。因此,设计老年人的产品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设计出老年人喜欢的产品。
2.1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老年阶段是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年轻一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无暇顾及他们的父母。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内心很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腿脚不灵便,移动缓慢,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思维停滞的状况。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相比年轻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情况,老年人现在会利用这些时间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程度。[2]老年人有自卑心理,他们怕年轻人笑话他们的白头发和驼背,老是觉得和年轻人格格不入。老年人需要鼓励,需要安慰和夸奖。针对老年人这样一些的情感需求,便能明晰设计的方向。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但是老年人却对这类产品却望而生畏,他们对这些智能产品很陌生,有的老年人甚至对这类智能产品很抵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产品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老年人的智能产品时,要从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出发,实事求是,方能设计出老年人群喜欢的产品。
2.2设计案例分析
ELLIQ是一款面向独居老人的智能产品,它能够使老年人开心。首先,ELLIQ能够和人简单交谈,为老年人增添欢乐的气氛。其次,它可以帮老年人发出视频请求,直接跟老人的子女以及亲朋好友进行视频连接,这样就能让老年人更安心,子女更放心。另外,它还会提醒老年人及时吃药和按时起床等,有助于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Amulyte是一款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智能穿戴产品,旨在帮助老年人告别孤独。老年人终究是要自己生活,所以有时碰到很麻烦的事,在需要帮助时却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这款产品其实是一个应急系统,无论居家还是外出,它都会作为一个随身小助手守护着老年人。而且老年人的活力值、离家距离以及紧急联系人等都可以在平板或手机上随时查看,这样看护人就可以在不影响老年人的情况下了解其生活状态是否良好。老年人需要帮助时,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得到看护人员的及时帮助。这款产品设计非常人性化,操作极其简单,造型也简洁时尚,老年人戴着它就不用再担心迷路或是摔倒没人管等问题。因此,Amulyte极大地减轻了老年人的精神负担,让老年人告别了无助。
3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设计
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的设计和别的产品设计一样需要有设计要素,抓住设计要素并紧紧结合老年人群的情感化需求便可以得出一些设计方案。通过可行性分析,我们就能够筛选出合理的方案并将其转化为产品。
3.1色彩分析
老年人情感很不稳定,有的时候愤怒,有的时候快乐,有的时候感伤。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儿女的看望会让老年人很高兴,而老伴或老朋友的离世会让老年人陷入悲痛之中。产品设计中色彩搭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产品色彩投射到人的眼中会直接引起人的情感反应。老年人产品外在风格的定位要遵循统一性原则。[3]一个色系下的产品给人一种整体感、稳定感,而五颜六色会给人杂乱的感觉,老年人视力不好,产品色彩不宜过花,否则会使老年人产生不适感。老年人的产品色彩搭配应该以柔和的色彩为主:太过鲜艳的色彩同样会让老年人出现不适,而柔和的色彩会让老年人感觉亲切。
3.2造型分析
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是贴身产品,而且要经常被穿戴,因此在造型上应该符合老年人的审美。但时下的老年人智能产品却忽略了老年人的体验。老年智能穿戴产品要避免棱角分明的造型:这类产品与老年人的身体紧密结合,如果棱角分明,老年人穿戴起来就会很不舒服;相反,光滑的造型触摸起来就会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老年智能穿戴产品造型要小巧美观:此类产品设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外观小巧、简化设计与复杂功能的整合。[4]如果产品很笨重,就失去了对老年人的吸引力。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可以适当参照当下智能穿戴产品的造型,结合老年人群的喜好探索创新,进而设计出合理美观的造型。
3.3材料分析
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与老年人的身体直接接触,因而接触部位的材质应该是柔软而透气的,可以采用网孔塑料或布料,其他部位可以综合使用合金、塑料材质,适当使用金属材料也会使产品带有科技感。一些部位也可以采用磨砂材质以方便老年人使用。另外,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其材料也应该有所区分。部分特殊的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可以在关键部位采用特殊材料以实现对老年人身体的监测。
3.4人机分析
老年智能穿戴产品虽然功能比较简单,但在设计上却不能忽略人机因素。老年人年老体弱,智能穿戴产品应该有一定的结构来给老年人提供方便,如通过一定的结构方便老年人切菜或是爬楼梯等。其实已经有学者做过相关特种机器人的研制,但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不是机器人,因而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用户体验。老年人行动不灵便,操作习惯老旧,对触屏这类新技术不了解,所以此类产品的设计应该结合老年人的特定背景,如可以使用微型控制旋钮来方便老年人的操作。
4结语
在设计老年人智能穿戴产品时要结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操作习惯,合理搭配产品色彩,综合运用材质。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类产品一定可以给老年人群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罗启华.以用户为中心的老年人可穿戴运动健康监护产品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2]赵黎畅.基于用户体验的居家养老智能产品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3]李娅.工业设计中的色彩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11):88.
华为Secoway安全系列:三管齐下
华为Secoway USG6300系列高端防火墙是一款面对数据中心的“多核+NP”技术的高性能防火墙。为了适应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要求,华赛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华赛的安全产品经理告诉记者: “新的节能技术可将整机的功耗大幅度降低,仅为业界同类产品的1/4。”它的节能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优化关键的耗电单元,比如采用低功耗的主处理芯片,会随着设备的性能变化而调节供电,这样,在性能不高时,会节省大量的能源; 2. 采用智能风扇控制技术,散热系统会根据系统的温度智能地调节风扇的转速及功耗,而不是让风扇始终工作在全速的高功耗状态下; 3. 主备电源合理设计,为了保障设备的可靠性,一般设备会采用双电源供电设计,但这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该产品的节能设计是,只有主电源为设备提供电力,备电源只会监控运行,因此可将功耗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
华为OceanStor存储产品:各个击破
华为OceanStor存储产品是华赛为数据中心提供的磁盘阵列产品。在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一直是耗电大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OceanStor进行了如下的节能设计: 首先,提供了直流供电选件,这是因为,目前国内许多数据中心采用的交流供电(单相220V或三相380V,50Hz)环境,由于在同一条供电线路上会同时接入多个用户,供电容易受到波动,同时,分散在服务器、存储设备上的交直流电源转换效率低,造成的能耗很大,因此,许多大数据中心开始建立专用的直流供电(-48V)环境,针对这一需求,华为开发了直流供电选件,减少AC/DC模块,供电效率提升了18%。其次,采用了智能化的磁盘加电技术,即“磁盘缓上电技术”,华赛技术专家解释,这是一种新的技术,系统采用循环扫描的专有算法控制每个磁盘的上电顺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加电时给网络系统带来的电流冲击,确保设备平稳加电启动。这一点,对设备密集的数据中心非常重要。同时,智能化磁盘加电,减少了设备加电时的电热损耗。第三,是智能风扇系统设计,目前,存储系统的散热通常是通过风冷实现的,要达到好的散热效果,提高风扇转速是必要的手段。而风扇在高转速下的功耗明显比低转速下高; 同时,风扇在抽进冷风的同时也抽进了灰尘,风速越大,进尘越多。为解决这些问题,华为OceanStor在系统所有热敏位置都布置了温度监控部件,磁盘监控软件通过实时监控这些热敏位置的温度,合理平滑地调控风扇转速,当温度高时,提升风扇转速; 当温度低时,降低风扇转速。同时,合理设计机箱、风道线路、风道的开口位置、开口比例,确保风扇转速合理,从而达到降低系统功耗、降低系统噪音、减少灰尘进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