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开发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基础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令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过程,令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利用网络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开放共享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开放共享课程正在不断涌现,主要由课程作者或教育机构开放课程或在线学习课程。开放课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学习者,也就是要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机会,但这并不够,共享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强调得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只是教学资源公开。公开不等于共享,如果公开的仅仅是教学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将很难使用,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这些资源是根据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发、需满足怎样的教学设计目标以及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但是仅有平台和形式还不够,教师和教育机构还需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共享的意义,从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共享,真正愿意共享课程。同时,开放共享的资源需要标准化,这样便于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间共享。另外,开放共享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 课程开放与共享
2.1 教学理念共享
教学理念共享是课程开放共享的基础与前提。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模式等的理解。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教学理念共享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跨学科人才;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其中,程序设计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的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人才发展,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协作学习和共同知识构建,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创新。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课程资源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2.2 教学设计共享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讲授的线索和逻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资源,还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设计。同一个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实施,如听课环节让学习者既可以在实际课堂上听课,又可以在线听课。
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如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需要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学会技术和掌握技能需要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验环境等,进行设计、创意/创新需要协作学习环境和设计开发环境等。只有共享教学设计,使用者才能明确知道每种资源分别应用于什么目的和哪一个教学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常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单介绍泛型程序设计。
(2)教学模式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
(3)学习模式包括常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包括大课、实验辅导和答疑;网络教学模式包括网上自学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和评分。
(4)考核模式包括常规卷面考试、自选题目的论文(包括答辩)和自选题目的项目训练(包括答辩)。
2.3 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共享,一般来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录像、讲稿、题库、实验/案例等。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C++基础教程学生用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经典实验案例集》(包括87个实验项目,数百个题目)等。
(2)教师用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教师用书》。
(3)多媒体课件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讲课录像、《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配音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视频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讲课录音。
(4)案例学习系统。
(5)教学网站包括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学习社区(http:∥)、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等。
2.4 实施方案共享
实施方案是指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时、具体教学和考核方式。只有共享实施方案,才能使得其他的共享落到实处。实施方案的共享途径包括教师互访和听课、以文字形式共享教案、在线呈现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课:2学时/周。以应用引导,以实际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课外辅导。其中,教师补充例题讲解:1学时/周;学生分组讨论:2学时/学期·人。
(3)作业批改模式为考试系统自动批改加助教批改。
(4)案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或通过在线案例学习系统学习。
(5)基础实验课:2学时/周。助教辅导并当堂验收。
(6)项目训练,包括选题与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用户手册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答辩。
2.5 学习机会共享
学习机会共享是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公平的学习机会,使得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能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人人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具体方式可以是将课程在线开放、提供录像及学习资源下载、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答疑、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或者适合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要实现学习机会共享,仅有上述开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解决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问题,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3 教学资源开发
3.1 指导思想问题
开发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具有共享的诚意与服务的意愿。无诚意的共享往往是因为某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项目的要求而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不提供最关键的资源,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其实,很多开放课程旨在开放却无意共享,因此只向学习者开放,并不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诚意共享就应无保留地完全共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实施方案、学习机会,并且要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共享资源。
3.2 需求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发之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教学资源则往往会忽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对象分析。面向全日制学习者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面授为主,包括大课、面对面答疑、习题课、实验课等。亲临现场聆听教师的观点、对知识的诠释、对理论的演绎,其效果远远优于看录像。由于全日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面授的补充和对课外学习的支持,因此主要包括资源、答疑、讨论、练习和扩展学习。业余学习者以及在师资缺乏的学校和地区学习的学生,则需要使用网络教学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
(2)学习过程需求分析。典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和理论学习、思考质疑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尝试创新。网络学习系统应该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理论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拓展阅读资料、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践课程需要的资源包括实验指导和实验演示、虚拟实验素材/构件库、交互式虚拟实验、测试题等。
3.8 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技术保障。标准化有利于优质资源复用、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因此能够促进共享;有利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局有效管理、异地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优秀教学系统软件共享,能够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共建共享。
标准化指的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描述教学资源的属性。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通过属性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资源的特征。标准化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属性中具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属性。目前,我国已教育信息化相关的7项国家标准和7项教育行业标准,待12项国家标准和6项教育行业标准,正在研制2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I有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3,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已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如下:
·GB/T 21364-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GB/T 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
·GB/T 21366-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参与者标识符
·GB/T 26222-201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内容包装
·GB/T 5271.36-2012信息技术词汇第36部分:学习、教育和培训
·GB/T 28824-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分类代码
·GB/T 28825-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GB/T 28823-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平台与媒体分类代码XML绑定规范
3.4 知识产权问题
开放共享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资源本身应该具有知识产权信息,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能够识别知识产权信息并合法使用资源;从理念上讲,每一位教师应该尊重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从政策法规上讲,开放共享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 清算 房价 房地产 影响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针对的是部分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商获得的高额利润而出台的,这项政策是一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然而在当前,由于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十分繁杂,并且一般开发房地产的周期较长,相关部门也没有办法a具体的进行清算等等原因, 部分企业还在利用这些短板来获得相应的利润,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企业应当正确的对待税收政策,以合理的正当的方式来获取利润,才能更好的不断加强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房价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房地产商定价的影响。有的房地产商囤积土地,恶意抬高价格,把房价抬的很高,从而获得很高的利润,而这样做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混乱,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出台之后,房地产商的利润受到重大的冲击而产生下滑,因为获得的收益利润越多,所需交纳的税款就越多,所以提高售价就不会再与提高整体的利润关联。得出了这一结论后,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项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影响当前的房价,至少让高居不下的房价有一定的回落,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这样一项税收措施,对于一些房价较低、较为合理的房地产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此一段时间内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会产生下跌,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到实惠,让群众能够买得起自己喜欢的居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为了保障企业的效益,迎合市场的发展,很有可能会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出一些价格合理,更多百姓买得起的住宅,只有能让大部分百姓都能接受的房产,才会有市场。除此之外,房地产商因为受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方法的影响,就会在定价时考虑到增值税的问题,在定价时应当根据增值税的政策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区间,对房地产的价格进行评估,并且可以利用普通住宅增值率不超过20%时免土地增值税的政策,开发一些增值率较低的房子,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开发商的利润,也能够使消费者获益。因此,在长期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低价房会逐步出现,高价房产无人问津,也会逐渐淡出房地产市场。短期来说,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一经出台,必定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冷却作用,使房地产市场瞬间降温,房价也会有一定的回落,但在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在这样的调整之下,整个市场的房价无疑会逐渐趋向合理,并且逐步回落最终达到一定的平稳状态,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未来的趋势,能够看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对调整房价产生的重要作用。
显然,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房产增值税清算政策出台后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也能够看到这项举措在未来的房价的发展中能够起到的积极意义,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在贯彻落实层面上把这项政策做好,保证它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不让房产增值税的成果昙花一现。
二、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分析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出台在给百姓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的一项挑战,而面对这样的现状,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第一时间作出迅速的调整,想要获得稳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精确合理的规划,而在计划之前,首要的,则是如何去面对这场房地产行业的改革。
(一)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冲击
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出台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冲击,企业的利润会受到影响产生回落,土地增值税所采用的超额累进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就是说获得的利润越大,所需要缴纳的税就越多。
(二)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与选优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出台,也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的一次调整和选优。大浪淘沙,只有在面对改革的冲击下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才是具有雄厚资本和竞争力的企业,而被淘汰的,则往往是无法面对风险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存在本身就是房地产行业的隐患,政策的出台正式在房地产行业内进行了一次筛选,留下来的企业往往也是有能力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会带动整个行业的提升,是整个行业的水平得到进步。从这一方面来说,房产增值税清算的出台也能够改变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混乱现象。在这样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之后,留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会主动转变经营策略,来适应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使得整个行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在政策的监督下,越来越多的平价房会逐渐产生,最终收益的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从另一方面来说,房产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出台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具体例子,通过政策干预来调整市场经济,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三)寻求新的经营策略和方式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丢掉了旧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就势必要寻找新的方式,盲目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已经不能满足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因此,这些企业不但会在价格上竞争,也会在品质上竞争,通过更好的品质和服务来开发市场,提升企业形象,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整个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风气必定会得到改善,这样一来,百姓心目中的奸商形象就会不再存在,从这一方面来说,房产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出台也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次整体提升和净化。
(四)面向市场开发低价、高质的房产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面对这样的形式下,应该积极从自身进行改进,首先,在制定房产销售价格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市场的特殊需求,制定相对合理的价格,适当的缩小利润空间,避免交纳过多房产增值税,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收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只有这样做才能够适应发展的态势,才能够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且,一个企业的立足,并不是只依赖经济效益,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终究会有失败的风险,企业只有讲求信誉,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开发低价、高质量的房产,才是当前形势下应当做的事,要知道低价房产的市场巨大,从数量上来说,远比高端房产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另外,我国有关部门有着相关规定: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如果是一方出地,另一方出资,则双方属于合作建房,如果所建项目在建成之后是分房自用的,可以暂时免收土地增值税,当建成之后是用于出租或转让的,才需要征收土地增值税。 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寻找一些有开发土地意图但却不具备开发能力的单位来进行合作,一同进行房地产的开发。这样一来房地产商就无需缴纳土地增值税, 只对自己所分得的房地产按照相关规定纳税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通过缩短销售环节,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来缩减成本,提高利润。
三、结束语
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利用宏观调控来规范市场的手段,这项措施的出台一方面遏制了房地产开发市场中的暴利,另一方面也是房地产企业的一次优胜劣汰,留下了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对于百姓来说,也切实收到了实惠,房价下降满足了许多群众的购房需求,满足了他们住房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一种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利的做法。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共同存在。
参考文献:
[1]周小虎.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中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
[2]张少英.土地增值税清算对房地产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
[3]姚亚妮.房地产企业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专业[1]。由于其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广、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动态性。在该专业中计算机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支撑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构建适时、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由于不同学校该专业的办学背景不同,教学侧重点差别大,导致课程体系不尽相同,因此给出一个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统一”体系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本文旨在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该专业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一种思路,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加入到相关的研究的队伍中来。
1计算机类课程的重要地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征,即以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科学为支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培养以应用为目标,管理、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这一方向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树立“技术进步促进管理理念的发展,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实现”的思想[2],让学生获得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专业技能。
课程是教学的根本,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了课程体系的结构[3]。虽然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有工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导向3种模式[1],课程体系方面有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课程重点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院校,课程重点在于情报学、信息学等基础课程;以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为代表的财经类院校,课程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侧重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教育三大类[4]。这些模式虽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但无论何种模式与课程体系其共同特点都是计算机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计算机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分界明显,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不能照搬任何一种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社会需要,结合实际提出一种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
2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以科学性、专业性与广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和动态性为原则[5],课程设置坚持“基础为先,重在主干,突出特色”的导向。从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在充分考虑教学规律、学生知识结构、学生成长和能力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2)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和特色;(3)体现信息化时代教育的风貌和要求;(4)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发的知识基础。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无论何时,教学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培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在数据建模的基础上完成信息分析、服务于管理决策、实现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6]。围绕这一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是社会人才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推导知识模块,在由知识模块决定开设课程,构建一个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3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设计
3.1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可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开发、设计知识、系统集成、应用和维护知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七大模块,分类于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底层是上一层的基础,上一层是对底层知识的应用。
(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具有熟练利用计算机从事文档、办公及通讯工作的能力。
(2) 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模块。使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体系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能自主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会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组装和维护,具有对实用软件和硬件维护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系统工程知识模块。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懂得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此引导学生加深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4) 系统开发、设计知识模块。这一知识模块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至少会用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小型系统的开发设计,并将所学管理融合到系统开发与设计过程中。
(5) 系统集成、应用和维护知识模块。在对信息系统有全面认识和开发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能将小型系统集成起来,并加以应用,同时能系统进行整体的维护。
(6) 信息化管理知识模块。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借助计算机或相关工具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能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
3.2专业方向设置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要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社会的竞争能力,仅有知识面广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在具备广博知识面的同时还能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使学生具备某一方向的专业能力。为此,在第4学年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分专业方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将本专业的学生分为信息管理方向和信息系统方向来进行培养,开设不同侧重的课程。前者注重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后者重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方向的设置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3知识模块与课程设置
根据课程设置思路和原则,将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计算机技能类课程、技术与管理融合类课程、信息管理类课程五大类型。知识模块所对应的课程群,课程所属类型和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
3.4课程开设建议
第1学年: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基础知识,具有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管理工作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可在本学年第1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系统概论课程。第2学期开设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和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第2学年: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存储、信息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本学年可在第1学期开设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存储与检索。
第3学年: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简单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调试与维护的能力。本学年可在第1学期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第2学期开设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综合型实验课)。
第4学年: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个方向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能有效进行信息组织与管理,并能解决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使用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本学年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分两个方向(信息管理方向、信息系统方向)进行选修。信息系统方向可开设计算机应用新技术、IT项目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Web 数据库开发技术、软件系统开发实践等;信息管理方向可开设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原理与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案例等。
4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计算机技术由于其发展变化快,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能只进行简单的知识累加和课程增加,而应该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准确把握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实时构建面向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学颖,黄淑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8-381.
[2] 张基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5(8):48-52.
[3] 查先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的实证分析[J]. 情报学报, 2003,4(22):507-512.
[4] 翟丹妮,黄卫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10):41-43.
[5] 张劲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 情报杂志,2008(11):102-106.
[6] 蔡淑琴,张子刚,张金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25-29.
The Design on Computer Class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LV Yong-lin,SHI 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China)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现状;应用;发展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计算机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代表,已经普及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也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与数据通信、与医疗卫生、与文化教育以及与财务控制等行业紧密联系,计算机的发展已经作为一个风向标引领着人类向新的发展方向前进,从而改变了历史以及人们的生活。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计算机发展的动力与核心,它的开发方式与发展以及应用状况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计算机的使用功能,但软件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系统软件为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可以支持多种软件运行;应用软件是计算机常用的工具软件,用来解决各种问题。
目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方式有三种常用的方式,分别是:第一,生命周期开发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式,以时间作为开发的标准,对计算机软件的各部分进行分解,最后形成不同的时间段,从而将每个时间段开始与结束进行严格的定义,进而细化和确定软件开发的周期;第二,计算机软件原型的开发方式。在第一种软件开发方式的情况下,一些特殊的情况无法使用周期开发方法,因此,专业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原型的处理,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原型化的研究与处理,确定软件自身的需要经过系统的修改以及评审,最后完成软件开发;第三,计算机软件的自动化系统开发方式。这种开发方式节省了人力,在专业人员的要求之下 ,软件工具会自动对开发的内容进行自动的分析、自动进行设计程序与编码,最后自动完成系统的开发,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式基本都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来完成的。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
在全球化的发展下,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教育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等到了持续的发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投资获得了企业方面大量的投资,在科研方面与人才支持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而且在软件的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对新软件研究的突破。但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与信息化的影响,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仍然受到了众多的挑战与巨大的压力。首先,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核心的技术。相比较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起点低、起步晚,开发能力与技术有限,因此在软件的创新技术研发上面突破较少,没能够形成较强的软件开发核心技术,这给我国的软件产品的质量带来了参差不齐的影响,也未能够满足现代网络化与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所以,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行业必须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来找到软件技术的关键。其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计算机软甲开发技术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人才较多,虽然基础性的技术人员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一些具有高级技术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若要引进一些高素质和高技术的相关人才,需要投入高额的费用,且如果研发的周期太短,则影响研发的效果,这使得一些企业和部门难以对相关人才引进推行,从而造成计算机软件开发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结构不平衡。再次,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产品体系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对软件产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核心的技术和产品仍然非常的缺乏,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与技术,造成了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产品体系结构不完善。最后,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我国没有良好的开发环境。目前对硬件技术的投入远远的高于软件技术开发的投入,这是造成了软件开发技术受阻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也对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软件开发市场的竞争有失公平,对软件技术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足以及价格的诱惑等,使得难以对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前景与发展进行开拓。
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的使用为代表,目前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普及至全球范围内,不但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而且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的连通作用遍布世界各地、对连通的信息并没有进行统一的控制、互联网平台向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信息量既大又快。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新一代网络通讯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工具均发生了变化,其产品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来适应发展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通讯设备开始嵌入计算机的软件,从而推动了计算机软件的快速发展,尤其以无线网络和无区域网络设备为发展的代表,进而使得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最主要的功能是为人的生活所服务,因此,发挥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作用,需要调整方向,以网络化、智能化、开放化与融合化等的实现为目标。网络化是指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因此,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必须以网络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智能化是指在现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情形下,一旦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成功使用,将会极大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开放化是指为了开发便于人们操作的技术而实行软件产品标准与技术的开放;融合化是指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自动化与电气化与软件系统相融合,即实现计算机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刘凯英.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 2013(01).
前言
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生产生活的主角,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工作的执行,需要依托于计算机语言。而计算机需求日益剧增,促使了计算机语言朝着越来越高级的方向发展,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再到结构化语言和面向对象语言,表明计算机语言在属性、方法和用途等方面,发生了较大转变。目前,面向对象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今软件开发的主流元素,其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势必推动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1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种机器,其工作的执行本文由收集整理需要依托于事先编辑好的计算机语言程序。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计算机技术,关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不断前行的核心问题。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历经了“
”的演变过程。从计算机语言的演变历程来看,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更多地是满足于人们的需求,而在属性、方法、用途等领域进行不断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关键在于计算机语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
计算机唯一能够识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而机器语言是由“0”、“1”组成的一连串二进制代码指令序列。计算机可以不需要任何编译的情形下,直接对这些指令进行执行,且执行效率非常高。对于代码编写工作,不仅工作枯燥无味,而且效率极低,一连串的0、1代码是难以通过人的记忆而完成的。同时,一般情况下,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是不相同的,所以一台计算机指令系统是难以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识别并执行,需要重新的程序编写。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强大的信息需求,在对机器语言的改进中产生了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的构成是简单的符号串或英文字母,代替了机器语言特定的二进制指令。例如,在汇编语言中,用“add”来代表“加法”。这样一来,程序人员只需要对一些简单的汇编指令集进行识记,程序的理解也变得简单,并且对于程序的改变与维修工作,也相对比较简单,避免了繁重的工作局面。不过,这些汇编语言符号是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其需要通过专门的程序,将这些语言符号转变为机器语言,以便于计算机识别,而该程序被称之为“汇编程序”。源程序在汇编之后,可以生成比较小的可执行文件,且执行效率很高。从汇编语言的实质来看,其仍是面向机器,所以,不同的机器,其汇编指令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可移植性较差。不过,对于计算机特定硬件的汇编指令集,能够较好、较准确发挥出计算机的硬件功能,程序质量相当高。所以,汇编语言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
在硬件技术日益发展的当前,设计出不依赖计算机硬件,又能通用的计算机程序,成为了人们的追求。所以,高级语言就孕育而生,而fortan语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于高级语言来说,其更接近与数学表达式额自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程序的编写效率和可读性。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一样,是不能直接被计算机所识别与执行。所以,高级语言也需要翻译成为及其语言,方可被计算机所识别。高级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这并不会影响其极高的使用效率。不过,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与系统测试,随之爆发了“软件危机”,促使人们发展出“结构化程序”来改变软件危机的现状。于是1970年,pascal
语言诞生,其标志着结构化程序时代的到来。对于结构化程序,其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语言,系统是以功能为中心,且程序的执行严格遵循了“流水线”的模式。也就是说,结构化程序中,任何一个板块功能未完成,那么,程序的执行方向是人们无法动态改变的,即“自上而下”的往下执行。
2 面向对象开发
在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开始成为世界生产生活的主角,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随之,社会对于软件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而面向过程的语言,很难以在开发中实现可扩展、可重复使用的软件。在80年代初,“面向对象”一次被提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以数据处理为重点,以数据为中心。在该点上,有别于以功能为重的面向过程语言。从功能与数据的比较来看,数据的稳定性更强,可以开发出可重复、稳定性极高的程序。所以,面向对象程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面向过程语言所存在的不足。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其具备继承性、多态性和封装性。其中,继承性作为子类,是对其分类的属性、方法等进行继承,且对象间的异同性也进行了阐述;多态性是同一种方法,但可以实现多个版本的提供;而封装性是结合的过程,即将对象的属性、方法等,全部进行独立单元的组合。同时,面向对象技术所开发出的应用,不仅程序的维修工作简单化,而且在更新、升级上更加容易,程序维护成本低。
在当今的计算机领域,人们最为关切的就是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其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集中体现。就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来看,其已超越了软件开发与程序设计本身,发展到较为广阔的氛围之中。例如,分布式系统、应用平台、交互式界面,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库应用等领域,均已成为面向对象技术的重要方面。对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多是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在其开发的背景下,可每一个子对象可以构成整个软件系统,并且该小型程序具有自己的属性,以及方法、用途等内容。所以,在对大型软件的研发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系统软件分解成单一产品来处理,且单一产品之间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特别是每个功能模板,其间保持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当前,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已逐渐的成熟,并广泛运用于诸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面向对象产品问世,从一定程度来说,相关领域的研究已见成效。对于日益发展的软件技术,其正逐步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而就总体来看,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已非常明显,就是“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上更加追求计算机语言的高级化发展,以满足日益剧增的信息需求。所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从单一事情的针对性处理到现在的面向对象,正逐步向着高级化的层面发展。
计算机应用系统目前在发展方向方面比较注重的研究方向就是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对其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例如: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工厂生产自动化;信息系统等。在国内乃至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计算机应用系统在系统开发方面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实际上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对计算机技术上的第二次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其开发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规划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我们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看出,中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发展阶段就是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既是前两个发展阶段的结果又是后两个发展阶段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再应用系统的设计阶段,首先是对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和对其硬件、软件技术上的要求的分析。在这一阶段程序繁琐、信息复杂、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优势和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使用中,公司企业或者用户最为关心的方面就是系统输出的格式以及内容。我们现在从结构化系统设计的角度和方向来看上去就是输出决定输入,大家可以反过来想,输入决定输出,但输入的具体信息只有根据输出所想要的要求来决定最终确定应该输入的信息。所以,只有在应用系统输出设计中达到及时、精准、实用的要求准则,才能最大限度的去满足用户们的要求。所以,结构化系统设计更有利于促进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应用系统输入设计方面。一般情况下,对信息的收集和录入这两个方面是相当浪费时间的,所以,输入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对其输出的结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输入设计上的出发点就应该是能够确保提高正确的信息到信息系统中去。结构化系统设计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输入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和改进一些方法,它会使其输入方法更加的简单、迅速、经济、方便。
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外在不利因素,会使其受到影响甚至遭遇病毒的侵害。结构化系统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或者限制其不利因素的发展,在结构化系统设计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更精准,信息更可靠,网络更安全,功能更齐全,运行更快捷,设计更方便。计算机应用开发系统中结构化系统设计可以更方便的帮助企业或用户对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学习,帮助其提高操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更容易维护,有更安全的防护措施来防止非法病毒非法用户的侵害。
2总结
随着计算机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原有的专业设置框架被突破,逐渐形成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新格局[3]。计算机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最早出现的专业方向,它是现代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实施和维护的科学与技术。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定义工程设计为:系统和创造性地把科学和数学原理运用于实践。鉴于此,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指出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
嵌入式系统涉及到IT领域方方面面的新技术,它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和半导体微电子技术,针对实际应用系统需求,将相应的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对设计者一个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嵌入式系统课程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2]。目前,在计算机专业之外,国内许多高校还在电子工程、自动化、软件等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侧重点不同,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电子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硬件基础平台的设计,自动化专业则侧重于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软件专业侧重于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则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更侧重于软/硬件的协同工作,将计算机系统“自下而上”的专业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等课程不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中,会用到操作系统课程中所讲述的进程、线程、调度、文件系统的概念等;在通信中会用到微机接口课程中所讲述的串行接口的概念;在数据采集中会用到计算机控制课程中讲述的A/D转换、数字滤波算法等;在一个大型应用系统中还会用到计算机组网技术、套接字、数据库的概念等等。因此,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应以实践为主,结合前修理论课程的内容,最终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3]。
3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特色
我学院在2004年开设“嵌入式系统”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将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细分成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两个培养方向,并制定了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培养计划,设置了4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课:计算机控制原理与技术(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64学时)、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方法(32学时)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60学时)。IT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之快、之多令人应接不暇,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必然要面对这些新技术,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加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周期;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就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角色转换的时间,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力求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北京工业大学—Intel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微软嵌入式系统认证培训中心”和“北京工业大学—AlteraEDA/SOPC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学习新技术的环境,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这些企业的新技术基本保持同步[4-5]。“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涉及目前嵌入式系统最为流行的两项新技术—英特尔公司的XScale技术(ARM架构)和微软公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该课程以XScale应用处理机为硬件平台,讲述WindowsCE操作系统定制、优化方法以及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开发手段和方法。“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则涉及了另一项新技术“IP(知识产权)复用技术”,该课程以Altera公司的Nios软核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讲述了SOPC(片上可编程系统)设计方法和流程。上述两门课程均是以工程设计为主的课程,在讲述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时要涉及到开发环境、开发工具的使用,如果按照以往先在课堂讲授,再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易掌握,而且在实验之前还要再花费时间复习。因此,我们借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率先提出的“Learningbydoing”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旨在强化工程学科的学生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从2005年开始,在实验室授课,采用教师边讲学生边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做中学”,取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
4实践教学安排
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性课程设计3个阶段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
4.1课内实验
以一个实际应用系统开发流程为例,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1)WindowsCE操作系统的定制:包括在硬件平台和模拟器上定制WindowsCE操作系统、添加组件以及使用远程调试工具进行调试。(2)修改WindowsCE操作系统映像配置文件:包括通过修改系统映像配置文件,在操作系统映像中添加各类文件和修改系统设置。(3)硬件定制实验:包括添加CF存储卡、802.11无线网卡和蜂窝注册表等硬件相关组件。(4)WindowsCE驱动程序的开发:包括流接口驱动程序的开发以及在PlatformBuilder环境下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用以调用驱动程序函数。(5)WindowsCE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导出SDK开发包,在EVC开发环境下开发、调试应用程序,制作自定义组件、系统优化和Shell实验。
4.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发,课程设计题目每年不断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值依据题目难易程度而定。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为保证题目的难度和规模能达到教学要求须经任课教师认可。题目有:在WindowsCE环境下的闹钟提醒程序、注册表编辑器、串口调试程序、文本编辑器、计算器、画图、贪吃蛇等[4,7]。
4.3综合性课程设计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3~4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自选题目,自选平台,完全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严格检查各阶段完成情况。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实际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流程,巩固理论课程内容,规范工程文档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答辩、演示给出成绩,将题目新颖、完成情况较好的项目组推荐参加国内外相关竞赛。今年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家庭视频监控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家电语音控制系统等[8]。
4.4学生科技竞赛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要求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9]。我校十分重视嵌入式系统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在2006年投资近60万元,建立了“嵌入式系统科技竞赛训练基地”。通过搭建一个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训练的基础平台,形成一个传、帮、带的梯队、达到“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效果,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计算机学院在国、内外嵌入式系统相关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英特尔杯)”中,2004年获得了三等奖,2008年获得了二等奖。“2005年微软嵌入式系统全球大学生挑战赛”入围全球前30名,并参加了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举行的总决赛,获得“优胜奖”。在IEEE举办的“第六届计算机协会国际设计大赛(CSIDC)”,进入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全球前10名总决赛,并获得“优胜奖”。在Altera公司举办的“Nios软核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中,先后获得过优胜奖和三等奖[10]。
关键词:开发语言;计算机软件;发展历程;开发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04-01
计算机软件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层面和领域并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开发环境和设计语言的支持。特别是开发语言,其不仅降低了软件开发难度,还为编程人员实现丰富多样的软件功能提供了可能。就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先后经历了机器语言、高级语言和复杂语言三个阶段;开发语言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从最初的数值计算已经发展到今天的复杂功能实现等;语言所能够开发的程序的设计范型由早期的面向过程设计开发逐渐过渡到面向对象设计开发,直到现在向面向方向设计开发。特别是开发语言在设计范型方面的发展对推动整个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每次转变都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节点,都使得软件的重用性、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一、软件开发语言的发展阶段
(一)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语言。早期的软件开发语言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这类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具有灵活度差,与计算机硬件关联度高等特点。在使用这些低级语言进行程序编写时需要结合硬件设备的相关特性才能实现,且可扩展性非常差。之后诸如PASCAL语言、C语言等语言被开发出来替代低级开发语言。这类语言属于高级语言,不受硬件配置的约束,具有结构化、算法化等特点,被称为面向过程的开发语言。
相较于低级语言而言,这类面向过程的开发语言对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进行了抽象化处理和模块化处理,将软件功能分为若干个具体的执行算法和执行步骤,然后按照所划分的算法和步骤进行编程实现。总体来看,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语言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是软件功能的模块化、步骤化处理,每个模块或步骤都对应软件的某一具体过程,可以是输出也可以是输入;其次是过程独立,当对某一过程输入统一参数时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软件编写中函数与数据是分离的;再次是细化程度高,设计中心为功能,这一特性允许在控制结构中增加细节来开发程序,但是缺点也非常突出,这些功能模块的可重用性非常差。
(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语言。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语言将数据作为开发的中心,将所开发的软件分解为多个处理对象,这些对象可能包含多个步骤或函数,目的在于描述或解决对象在整个软件中的行为。因而,每一个对象都应具有数据处理和传递等功能。此时的对象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开发人员只需要依照对象所标明的数据接口要求即可完成对对象的访问。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语言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继承性,另一个是多态性。其中,继承性用来描述对象的衍生特性,具有分类的概念,每个类都在继承基类的所有数据和操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性进行了数据和操作拓展。这样,具有相同时性质的多个类只需要将共同性质定义一次即可,这就大大提升了软件程序的可重用性。
多态性用来描述对象函数的实现方法,基于该特点开发的软件在执行相同操作时,作用对象不同会获得不同的动作结果。这一特性使得用户不用再去关心函数功能和实现方式,只需要关注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是什么就可以了。这一特性就进一步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语言。顾名思义,面向方面的开发语言是以方面为角度进行软件开发的,其是随着面向对象开发语言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出现的解决方案。应用面向方面的开发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可以减少方面与方面之间的耦合性,提升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重构性。具体来说,在进行软件编程时,针对软件的功能或特性需求将软件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方面,如日志、业务逻辑、存储、安全等,针对这些方面应用相应的开发语言编程实现,然后按照各方面的内在联系在每个方面和整个系统中建立相互联系。这样,在某个方面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针对该特定方面进行操作即可。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编程规范
目前所使用的软件开发语言有很多种,每种都具有自身的编写规范和编写要求,总结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可以发现,在应用开发语言进行软件编程时应该尽量保证所编写的程序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程序编写思路清晰,结构尽量简单完整,单模块或单函数功能实现所需代码不宜过多;尽量精简代码,保持代码的高效性和可执行性,避免垃圾代码影响程序;尽量增强程序的通用性,提升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软件代码应该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完整性。
三、总结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满足计算机软件的多种应用需求和功能需求,用于编写和开发软件的计算机开发语言也会随之进行不断地更新和替换。可预见的未来,计算机开发语言必然会向规范化、大众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宪峰.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规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
[2]霍特.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
>> 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 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游戏开发应用中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面向游戏开发方向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探讨 计算机审计课程开发与建设探讨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群辅助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益智小游戏设计与开发 游戏设计方向课程建设研究 “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设计 高职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探讨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建设方案探讨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Flas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课程开发与设计探讨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软件实践类课程建设探讨 “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第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EB/OL]. [2011-06-23]. /.
[5] 彭岩,王万森.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1):30-33.
[6] 王小捷. 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J].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1(3):28-30.
[7] 李仪.“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10(10):99-101.
[8] 陈少波. 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 浙江学刊,2007(2):221-224.
[9] 王浩. Visual C++游戏开发经典案例详解[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4-217.
[10] 吴清强,刘方. 计算机游戏基础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87-196.
[11]John David Funge.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游戏和动画中的应用[M]. 班晓娟,艾迪明,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7-116.
[12] 于洪.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0):15-18.
Study on Intelligent Gam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Teaching
YU Hong, WANG Guoyin, LIU Hongtao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 Chongqing 40006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