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防制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出院后 电话随访 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人的最终归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人口老年化,CHF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尽管CHF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方案,但CHF的死亡率仍高居不下,在我国CHF者4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CHF者1年死亡率可高达50%,成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了提高出院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对CHF出院病人进行了电话随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CHF出院病人共计200人,女性98人,年龄在61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71岁,其中心功能二级27人、心功能三级37人、心功能4级34人。男性102人,年龄在60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69.8岁,其中心功能二级25人,心功能三级40人,心功能四级37人。根据病人出院日期单双日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20例,对照组80例。二组年龄、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心功能级别、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出院前由管床护师将CHF出院前的基本资料(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转归、出院时间、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及手机号码、主治医生)分别录入计算机相应的表格里,为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收集资料,并在病人出院时发放随访手册,手册里写有主治医生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管床护师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复诊时间、及本病区的电话号码,便于病人在紧急情况下能随时与管床医生,管床护士联系并嘱病人电话号码及手机号码更换时及时通知到科室。干预组除给予出院指导并定期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护士由本病区具有良好沟通技巧护士来承担,护士长负责检查与督察工作的落实情况。随访时随访护士应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运动与休息情况、服药依从性,然后根据病人情况进行情绪指导、饮食指导、适当运动与休息指导、服药指导、提醒病人复诊时间,并将随访内容详细录入电脑,为下次针对性电话随访提供依据。而对照组只做常规出院指导。通过对CHF电话随访内容,二年后对二组病人统一进行回顾性调查,以了解患者情绪稳定、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与休息、服药依从性以及复诊情况对疾病的影响,以及疾病的复发率情况。
2 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二组病人情绪,运动与休息,饮食相比较 例(%)
转贴于
表2 二组病人用药依从性比较 例(%)
表3 两组病人一年来复诊比较 例(%)
表4 二组病人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电话随访是一种简便快捷联系方式,是医院将后续服务延伸到病人家庭一种形式,电话随话的二年,随访护士真切感受到患者或病人家属接到电话后那种欣喜与感动,这对融洽护患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随访中发现99%患者愿意接受电话随访及健康教育。病人出院时尽管护士做了详细的出院指导,但由于病人出院时心情激动,再加上自认为病情得到了控制,健康理念淡薄,对护士所做的出院指导并未重视。通过对干预组病人出院后分时间段,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进行电话随访,将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中,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并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情况指导病人适当的运动与休息、合理的饮食指导(表1),出院后遵医用药依从性(表2)以及一年来病人的复诊情况(表3)进行比较。干预组疾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P
电话随访能有效提高病人遵医行为。很多病人出院后由于日常事务缠身,遗忘了复诊的时间,电话随访能及时提醒病人复诊时间。通过对干预组病人一年来电话随访,干预组病人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P
参 考 文 献
[1]李秀敏.内科护理学期,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关键词] 慢性病;防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56-0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UO Juan, GAO Chunfang, LI Shunfei
The 150th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31, China
[Abstract]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are researched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is a lack of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ow monitoring quality and relatively lagg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1]。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06-2015)》中对慢性病防治有了纲领性的要求,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慢性病防治活动。为了解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笔者查阅并分析了2008~2010年国内十一个省、自治区有关城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资料。总体而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
总体上看,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在逐步扩大,但设施、人才、环境差距较大。而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不容乐观,有的卫生院没有慢性病防治的措施;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顾营业盈利,忽视了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的单位对慢性病防控有宣教图片和展板,但没有记录具体防控内容,防控意识普遍不强。
1.2 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对于慢性病防治,国家早在“七五”就有部署。但是,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防控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有些单位对慢性病防控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具体政策没有认真落实;有的单位在政策上只是宏观指导,具体方法没有细化。
1.3 基层人员学历偏低
从学历上看,社区要高于乡镇。由于农村条件落后,高等院校毕业的医学生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凤毛麟角。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由大中专毕业或没有专业学历人员组成。据资料报道,乡镇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比例高达18.5%,约15万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总数的1/3[2],这就导致其慢性病防病相关知识的匮乏。
1.4 经费筹集难度较大
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和服用药物,靠患者自己解决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不完善,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原因[3]。此外,慢性病不需要住院治疗,对“新农合”患者而言,也就无法报销以得到补偿。
1.5 防治监测职能缺乏
目前,国内在慢性病防控的监测方式、频率、指标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执行存在差异。有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抽样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单病种的专项调查等。监测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得出的数据不可靠。
1.6 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不少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把力量放在医疗创收上,对防治慢性病没有系统的计划,零散的宣传栏不足以引起百姓的关注。调查中,大多数居民不了解什么是慢性病,有的甚至认为慢性病就是老年病,有的认为慢性病不会危及生命,不以为然。
2 对策
2.1 强化政府为民行为
慢性病防控是社会行为,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4]。政府对该项工作应“理解、重视、投入”,要确实从全民的健康利益出发,采取系列措施,诸如建立好公共营养政策体系,鼓励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制定烟草控制政策和政府政策综合干预等,为全面进行慢性病防制提供可靠保障。
2.2 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目前,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人满为患”,各家医院都在加床,其实有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基层的乡镇、社区就诊,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不选择基层?技术、人才、设施滞后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和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人才建设不可忽视,在经费、待遇上给予政策,着力培养全科医师[5],为基层防控慢性病发挥职能作用。
2.3 完善各级防控组织
我国城市慢性病防控组织较健全,能够指导和监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而乡镇、社区的慢性病防控组织较为欠缺,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慢性病防控组织,从制度、体制上加以保证,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乡、村、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范围[6],包括常见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服务人次、健康教育次数等,由此提高基层人员慢性病防控水平。
2.4 加强健康普及教育
注重慢性病防控的长远效应,从娃娃抓起,将慢性病健康防治列为中小学生以至大学卫生教程中,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各种慢性病有着较强的防御意识,从而促进预防医学与成长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
2.5 提倡个性化防控
当今医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预警、预防和个性化为核心的“3P”(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医学时代,它代表着医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阶段[6]。在基层,要大力提倡对个人进行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不同分型,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控方案,并进行建档、防治、随访和转诊等一系列服务。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控。
2.6 建立慢性病电子档案
政府应组织研发统一的慢性病防控管理系统,配备计算机,使基层卫生防控机构能为居民建立慢性病防治电子档案,根据档案记录,及时掌握和了解区域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效果,并及时进行防控方案的调整。同时,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通过健康普查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7 提高监测职能质量
慢性病监测需要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从而形成有效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为政府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的相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各级卫生机构要认识监测的重要性,明确慢性病的界定标准,注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慢性病监控工作得以持续发展。
2.8 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建立国家统一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大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慢性病防控的经费供给,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并将慢性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之中,以分担农民的经济负担。
2.9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慢性病作为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与环境、个人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如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戒除吸烟等干预措施,可预防70%的脑卒中和超过80%的冠心病以及超过90%的2型糖尿病[7]。因此,政府要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证清洁整齐的居民生活环境。全民要加强锻炼身体,工作中劳逸结合,饮食中注意营养搭配,远离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心态[8]。
3 结语
面对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蒙受严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面对急待解决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政府行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桂雪,鞠彩红,刘媛媛,等.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4):299-230.
[2] 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7.
[4] 陶利平,谢莉,刘晓平,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7):427-429.
[5] 冯镇湘.全科医师参与慢性病防治的做法和优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0-713.
[6] 纪艳,张冬梅,汪长如.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147-2149.
[7] 李振光,蒋东晓,周丽,等.“3P”医学新概念[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08-611.
一、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业务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对卫生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规范报告行为,为传染病疫情处置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2、项目对象
各县(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县(区)2人、开发区1人,共培训18人,培训时间2天。
3、项目内容
(1)疫情报告中的绩效管理
(2)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
(3)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
(4)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法律责任等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集中培训
(2)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小计0.288元。人员和经费安排见附表1。
(二)重点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总结年我市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部署年监测工作任务,并对霍乱、出血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治技术进行培训,提升我市重点传染病防制能力。
2、培训对象
每个县(区)6人,共计54人,培训时间为2天。
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将根据以下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1)年全省霍乱、伤寒、钩体病、出血热、禽流感、流感、狂犬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监测病种的监测工作总结;
(2)年动物狂犬病监测、出血热疫苗接种、钩体病疫苗接种项目工作总结;
(3)年全省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部署和培训等;
(4)标本采集、运送、检测质量及实验监测数据分析;
(5)出血热防制技术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集中培训
(2)资金安排
市级培训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计0.86万元。人员和经费安排见附表1。
(三)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结防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结防机构和综合医院的结核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县、乡三级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
2、培训对象
(1)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培训
根据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进行培训,每县1人,共培训9人。培训对象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共培训2天。
(2)结核病实验室人员培训
根据结核病实验室操作及工作规范等内容进行培训,每县3人,共培训27人。培训对象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从事结核病菌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培训2天。
(3)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培训
9个县(区)、83个乡镇结核病防治人员及医院防保医生就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在结核病合作方面进行培训,每县(区)3人,每乡镇1人,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人,共培训145人。培训对象为县、乡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医院中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由市级负责组织培训县级,县级负责组织培训乡镇,市级培训2天,县级培训2天。
3、培训内容
(1)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培训
①结核病疫情、策略和服务体系
②肺结核的化学治疗
③肺结核治疗管理
④结核病信息管理
(2)结核病实验室人员培训
①结核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②培养基的制作
③实验室生物安全
④结核病实验室新诊断技术介绍
(3)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培训
①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
②学校结核病控制规范
③医院与结防机构结核病控制的合作
④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
⑤结核病的信息管理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各县区要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实施本项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主管科室负责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市级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小计1.008万元;县级按平均每人每天60元的标准,小计1.416万元,共计2.424万元。
(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专业培训
1、项目目标
(1)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机构霍乱疫情的调查控制能力和实验室诊断能力。
(2)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的防制能力。
2、培训对象
(1)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
对县级医疗机构急性传染病临床医生和从事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检验人员,进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每个县(区)3人,合计27人,培训时间为2天。
(2)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
对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传染病防治的临床医生,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每个县(区)2人,合计18人,培训时间为2天。
以上两个项目,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协助举办。
3、培训内容
(1)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以下所列为省级,市级培训内容将根据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①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调查控制技术
②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
③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介绍
④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原实验室检测依据与方法介绍
⑤霍乱疫情调查处置流程与诊断标准(WS289-2008)介绍
(2)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以下所列为省级,市级培训内容将根据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现况简介
④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调研情况简介
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市级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计0.72万元。
(五)慢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防制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制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防办、基层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防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项目对象
为全市9个县(区)疾控机构培训27名卫生技术人员(3人/县区),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培训40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培训30人,合计培训97人。培训对象为县(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制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医院防保医师。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协助,培训时间为2天。
3、培训内容
(1)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
(2)死因监测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网报技术
(3)慢病核心信息收集
(4)慢病防治示范区建设标准及要求
(5)肿瘤监测技术及癌症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6)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规范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计1.164万元。
二、资金管理
培训经费已通过《财政厅卫生厅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赣财社〔〕232号)下达拨付。承担培训单位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下发的《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社〔2004〕60号)、《关于加强疾病控制专项资金业务培训会议管理的通知》(赣卫疾控处便函〔〕99号)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切实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禁将财政补助直接发给受训人员,也不得另行向受训人员收取培训费用。
三、项目执行时间
市疾控中心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于年4月底以前完成全部培训工作。
四、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坚持考核评估,保证质量。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估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每一项培训项目执行情况都必须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培训质量。采用数据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方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抽取市级、县级培训班各三个,用评估表进行现场评价。
1、本培训项目已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对培训合格者,统一给予继续教育学分。
2、承办的培训项目须填写以下表格:
(1)《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申报表》
(2)《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
(3)《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报表》
(4)《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学员考核情况登记表》
(5)《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汇总表》
收集培训班资料,包括培训班通知、课程安排、学员须知、培训班预决算、培训资料、培训总结、签到表、考卷。
3、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对项目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考试等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1)授课师资教学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访谈、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问卷调查,评价授课的质量,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
(2)培训内容学员接受与掌握情况评估。
培训前,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相关内容考试测评,培训结束时,使用同一份试卷进行考试,比较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差异。对每个培训班学员的整体合格率进行统计,培训后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培训合格率达75%以上。
我院在区卫健局、医共体总院、**镇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认真学习落实实施本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切实严抓我镇基本公共公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发挥以分院、村委会、乡村医师、妇幼计生员、群众为一体的互动组合团体,收集整理了各项所需信息资料,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启动与正常运行,现将2019年年终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截止2019年12月,我院共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4245份,电子录入24245人,电子建档率达85.32%,建档合格率91.66%,动态使用率70.55%。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截止6月底,我院共登记建档65岁以上老年人4813人,接收管理人数2929人;管理率达60.86%,截止到目前免费体检2929人,下一步安排录入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病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建档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确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截止2017年6月底,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546人,新发现高血压患者数152人,新建档152人,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1630人,规范管理率64.02,最近一次随访达标1290人,血压控制率:50.67%。
2、2型糖尿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档过程询问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空腹血糖测量,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截止2017年6月底,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582人,规范管理人数381人,规范管理率65.46%,糖尿病控制人数251,控制率为43.13%。
(四)儿童保健管理
截止2017年6月底,六一组织儿童体检,体检人数为840人,体检率为99%,
0-6岁儿童1918人,系统管理人数1820人,管理率:94.89%,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0.29‰。
(五)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我镇适龄儿童集中在卫生院接种,村级负责宣传通知。
1、0-6岁儿童预防接种,截止6月底,新生儿建卡率100%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8%,入托和入学接种证查验率100%。
(六)孕产妇健康管理
1、坚持登记、在册在档管理、产前产后访视、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叶酸免费发放政策、农村住院分娩补助。
2、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全镇活产数157人,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其中产妇建卡152例,建卡率达96.82%,系统管理147人,系统管理率为,93.63%,全部都住院分娩,本院本系统接生率达70%。其中剖宫产52例,剖宫产率33.9%,控制在50%以内,较往年明显好转,艾滋·梅毒·乙肝表抗检测率达100%,产前检查率达91.4%,孕28周高危筛查率达100%,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8%。叶酸发放率达90%,依从率达58%,知晓率达90%。
(七)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1、依照《传染病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报告病例数1粒,报告率100%。
2、定期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依据相关政策对辖区所有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登记,建档,随访管理,并协同政府,家庭监护人一起管理,以防病人无端滋事,造成伤害个人、他人、社会等不良因素的现象发生。
截止6月底我院登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为140人,规范管理86人,管理率为56.77%,健康体检45人,最近一次病情稳定人数132人,稳定率94.29
%。
(九)健康教育工作
1、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健教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各种宣教资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专兰等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镇主要卫生问题和常见疾病开展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
截止2017年6月底我镇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31次,健康主题日咨询宣传活动次数3次,参加讲座及咨询935人次,发放各种宣教资料975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3次;播放音像资料种类8种,播放时长达496小时。
(十)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管理
截止6月底,结合农民健康体检,为2929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体质识别,下一步进行体质识别反馈和指导,0-36个月儿童上半年已对325人进行中医宣教指导。
十一、肺结核患者管理
我院上半年对34为肺结核患者进行了随访管理,其中规范管理25人,规范管理率82.35%。
十二、卫生监督巡查
我院严格按照巡查要求进行,上半年已对全镇所有巡查对象进行了2次巡查。
在日常管理中,我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了院内职工及村级责任医师的培训考核,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工作的力度,激动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有效的提高了我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难,辖区内人口多,公卫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妇儿保人员不足,乡村医生缺乏且年龄偏大,直接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开展,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认识不足、依从性不高等等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特别是信息化的投入与培训,完善绩效方案,加大奖励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热情,促使我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管理; 自我管理模式; 全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03-0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其防治又与患者自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健康行为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3]。为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积极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治手段,我国于1997年开始探索糖尿病防治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目前的专科医疗体系下,单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不能满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防治重点已从专科医院转向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有利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4-6],但社区中尚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行为治疗,即患者本身可以在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实质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7]。笔者所在卫生院通过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随访管理,评估干预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各项观察指标,探索社区糖尿病防治新模式及其效果,以实现控制糖尿病的目标,现将开展1年来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来源于笔者所在卫生院辖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调查,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入档标准: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管理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统一的标准入组。排除标准:流动性大、不能定期随访的患者;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利用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2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与全程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本研究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于2012年1月结束。在1年的干预过程中,因搬迁中途退出2例,完成全程干预者200例。其中男75例(37.5%),女125例(62.5%);年龄≥60岁者168例,年龄40~59岁者29例,年龄≤40岁者3例;病程在10年以上者102例,1~10年者98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149例,初中及小学者5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对参与本研究的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调查方法。于干预前、后召开患者会议,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医生护士到场,说明本次调查目的、意义,以一对一的形式逐条解释填写调查表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对符合要求的未能到会者,组织调查员入户调查。
1.2.2 观察指标 对全部入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干预前后血压、体重等,计算体质指数(BMI,kg/m2)。详细记录患者饮食结构、运动频率、用药情况;检测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在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中备案。
1.2.3 干预方法 本着自愿的原则,由患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管理合同。对签订合同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据每一位研究对象的预防知识、行为问卷的调查结果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情况,分别制定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每月采取定期的知识宣教,提供自我管理手册和健康处方等宣传资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行为指导及激励措施,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管理手册。(1)知识宣教,采取系统讲解与个体化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形式多样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知识竞赛、发放健康资料(如挂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等教育方法,宣传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2)个体化行为指导,安排每月1次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详细评估患者过去1个月的生活方式、身体指标等情况,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等,从而使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结构、规律运动、良好健康的心态;(3)示范表演,如血糖仪的使用步骤及方法等;(4)制定短期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对达到目标的患者给予一定奖励,如颁发奖状、发放礼品等。干预1年后收集数据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录入数据,经过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等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国医护人员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但多数研究重点围绕门诊- 住院-出院后全程的全程管理模式[2],却忽略了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控制血糖时缺乏专业的指导这一突出问题。
全程管理模式可分为入院前、入院和出院后3个医疗服务阶段,旨在改善卫生机构分散状态,在达到较好成本效率的前提下,以动态、持续的方式向慢性患者群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过程[8]。全程管理模式通过对糖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遵守自我管理计划,努力克服自身惰性,灌输成本效率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如健康教育者、社区医师及社区护士等力量,详细评估病情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全程管理的实质虽是为了实现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但更多的是强调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积极主动性。
自我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过程更侧重于患者的主动参与,使患者在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9]。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目标及行动计划,并及时反馈完成情况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参与者共同受益[10]。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患者停止自我管理后一段时间进行随访时,发现患者的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反弹,表明自我管理的效果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11]。
在本研究中,将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引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1)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活动,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管理、合理用药、规律锻炼、自我监测血糖、足部自我护理、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配合医生进行随访等;(3)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通过1年的实施与干预;笔者发现在血糖水平得到控制的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脂、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低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低、生存质量低。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发挥患者最大的自我管理潜能,即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6],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治疗,增加保健意识,控制血糖,调整生活方式,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卫生力量薄弱,在今后的社区糖尿病防制工作中,应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加大患者自身的参与力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健康教育,提高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因此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特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订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6-01-01].http://stas.tov.cm.
[3] Li N,Yang X F,Deng Y,et al.Diabetes self-manage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Zhonghua Yan Ke Za Zhi,2013,49(6):500-506.
[4] Kenny C J,Pierce M,Mc Gerty S.A survey of diabetes care in general Practice in Northern Ireland[J].Ulster Med J,2002,71(1):10-16.
[5]杨惠勤,付东渡,莫东梅.上海浦东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7):17-20.
[6]龚芳秀.评估心理护理对社区就诊患者的影响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80-83.
[7]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93-95.
[8] Gabbay R A,Lendel I,Saleem T M,et al.Nurse case management improves blood pressure,emotional distress and diabetes complication screening[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1):28-35.
[9]檀平,董建群.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435-439.
[10] Stuckey H L,Dellasega C,Graber N J,et al.Diabetes nurse case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for change(DYNAMIC):Studydesign and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in thechroniccare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J].Contemp Clin Trials,2009,30(4):366-374.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办事处 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2年11月底,我站共为七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包头市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苏木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1.1规范开展项目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达92.27%,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9.24%,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2.99%,健康档案使用率为76.29%,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6.47%,孕产妇产后访视率为98.22%,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86.66%。重点慢性病社区管理进一步规范,台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基本药物免费配送工程,慢病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截至2013年底,全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为9.50%和2.32%;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2.33%、70.26%和75.45%;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分别为60.29%和57.0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稳定率和治疗率分别为83.91%和66.45%。常住适龄儿童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流动儿童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均达到85%以上,传染病疫情报告率99.99%,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100%,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为99.78%。
1.2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近年来台州市各地按照国家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要求加快推进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11.86万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为87.54%。目前,各县(市、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系统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个别县(市、区)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社保中心对接,与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的HIS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就诊记录实时上传,实现了健康档案的动态记录和管理。
2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管理方面大部分县(市、区)财政以总量控制打包拨付为主要形式进行财政拨款,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纳入其中,未专项列支,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绩效工资,项目成本经费支出难以保证。个别县(市、区)项目经费拨付到位不够及时。部分县(市、区)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卫生室任务分配和按服务人口补助标准没有明确。8个县(市、区)未安排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经费。
2.2项目管理方面部分县(市、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控、妇幼、监督)对基层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服务站(村卫生室)业务指导和督导考核不到位。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不合理,仍然以职务、职称、级别来设立系数,或过于考虑工作数量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岗位、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等指标。项目台帐、资料整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2.3项目执行方面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不够,老年人健康管理不够规范,妇幼保健工作仍需加强,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还需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还存在薄弱环节,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的宣传、咨询、培训及非法行医或非法采供血的查处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
2.4信息化建设方面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门诊HIS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未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对接,未实现互联互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
3建议与对策
3.1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实现路径。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健全工作机制,是整体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保障。
3.2进一步加强财政保障,落实项目补助要完善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经费补助机制,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按制度规定对资金进行专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支出。不得将项目经费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人员、设备及基本药物补助等支出,严禁虚列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及经费补助的比例,原则按40%左右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经费落实给村卫生室,结合考核后发放,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统筹安排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经费,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3.3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升服务效果及时调整项目办成员,统筹内部工作分工,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确保项目管理到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项目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院)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建立责任指导团队,健全协作机制,强化项目培训、指导、考核和追踪,及时通报、反馈并报当地卫生局备案,与考核结果和资金分配挂钩,推进辖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协同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项目实施责任,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注意培训、考核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归档,规范整理保管,并加强项目数据分析利用。
国家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全面应用
2003年SARS爆发后,浙江省各级疾控机构积极开展传染病网络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死因监测等13个专项监测信息系统的应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达到100%的应用普及率。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覆盖了传染病报告,鼠疫、霍乱、结核病、艾滋病、麻疹、流感、乙脑、流脑等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职业病、水质、食品污染物、辐射危害因素监测等。系统用户包括各级疾控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
通过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监测信息以月报方式进行传递,通过直接接收监测部门的数据报告,使监测数据的收集效率快速提高,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的疾控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和区域,实施网络报告监测数据,为制订相关的政策提供统计数据,为分析研判和政府决策提供大量可靠的监测数据。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科研信息处副处长李莉在接受e医疗采访时表示:“网络直报是特定时期快速掌握疫情信息的产物,这种直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可以监控跨时空的疫情蔓延趋势。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改善获取监测信息的渠道。可以将网络手工报告方式转变成信息自动采集方式,如传染病报告信息源自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里的填写。这样既可以避免网络直报环节的重复工作,又可以降低报告信息的出错率和减少漏报。”
浙江省疾控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在应用国家监测信息系统的同时,根据疾病监测特色和信息化的迫切需求,浙江省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浙江省免疫规划管理系统、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系统、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同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李莉介绍,2006年,为加快推进浙江省免疫规划的实施,浙江省建成了浙江省免疫规划管理系统。浙江省约2000个预防接种门诊均统一使用该软件,服务对象覆盖全省所有适龄儿童,实现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接种程序。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等技术的有效融合,从儿童建立接种卡开始后的全程免疫接种程序均在系统中实现,方便接种门诊对服务区域内的接种儿童的管理。该系统提供儿童接种记录、预约接种日期、接种门诊开放时间等多项网络查询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儿童的接种过程,减少漏种、迟种的情况发生,加强对儿童计划免疫的全过程管理。
同时,通过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解决了手工方式下在异地接种时接种门诊无法获取儿童接种记录的情况,实现了全省儿童在浙江省境内的任何接种点均可以异地接种,为流动儿童的全程规范的疫苗接种提供了支撑。
李莉介绍说:“疫苗是疾控最重要的物资,它关系到公众免疫接种安全,因此我们正在启用研发的疫苗调拨系统,实现省、市、县疫苗调拨的全过程管理。”
2008年,为推进慢病防制工作的开展,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浙江省慢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快速推进系统应用以扩大慢性病监测的覆盖面,监测范围覆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了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出生、死因、伤害等监测数据的网络报告。
该系统提供病例的报告、审核、属地管理、随访、统计分析等功能。据2012年数据统计,系统累计收集糖尿病病例报告123万人、肿瘤病例报告97万人、心脑血管病例90万人、出生登记101万人、死亡报告63万人、伤害病例21万人,大量的慢病监测数据为慢病的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样本,为慢病的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监测数据产出“浙江省人均期望寿命”、“死亡原因顺位”等主要健康指标。且该系统特有的迁入迁出管理,贴合慢病患者的属地管理原则,方便就诊和随访单位追踪患者,及时开展慢病的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慢性病患者的失访,提升监测数据的质量。
2010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系统投入使用。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视频通信技术、数据仓库等技术,提高了各级疾控机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系统覆盖了浙江省各级疾控机构,以应急全程决策指挥为核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层从系统中获取应急机制运行状况、直观的疫情趋势或事件发展态势;察看应急现场实况并指令或指示,展开即时通信等;察看应急启动后的各类控制措施和效果报告等进展信息。以事件处置为中心建立应急处置分级、分类业务信息的载录平台,规范各类事件描述、病例定义、控制措施、个案调查表、分析报告、检验信息、调查报告、总结评估等处置过程信息。以辅助决策为目的建立应急资源中心,汇集各类应急相关信息数据库,包括应急储备物资、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处置方案、传染病历史疫情、突发公共卫生历史事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数据等,为事件处置决策提供数据辅助。
通过应急机制运作平台,应急组织互相协同、按照预案完成自身职责,加强了浙江省疾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应急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在应急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同年,浙江省疾控机构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该系统是“十一五”期间确立的全省疾控信息化统筹建设的信息系统之一,是为加强全省疾控机构业务管理,加快业务沟通和交流而建立的一套全省业务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并在系统中构建了全省疾控组织架构及全员账户基本信息。建立全省疾控机构公文收发、业务资料收集、即时通讯服务等功能,满足各级疾控开展协同工作的需要。
省级疾控数据中心初具规模
浙江省疾控中心承担了省级疾控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的任务,现有服务器50余台,存储空间达10T,近年来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实现硬件资源按需分配、灵活配置、统一管理,为建立云计算中心奠定基础。在安全防护方面采用多级防火墙、堡垒主机、日志审核等设备,加强网络安全,采用多机负载、线路负载、虚拟化、磁盘阵列等软硬件技术提高数据中心性能。目前数据中心共有7条出口链路,其中互联网3条,出口总带宽210M,能满足全国各地用户的访问需求;专线4条,分别连接省卫生专业网、省卫生厅内网、国家疾控中心数据中心、省档案局数据异地备份中心。依托省卫生专业网、VPN网络与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互联。
开拓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新模式
李莉谈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为疾控监测网点的医院纷纷建立了信息系统,传统的疾病监测网络报告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监测信息采集方式,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使监测网络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确保疾控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
2011年,浙江省作为国家试点省,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平台试点项目,组织包含疾控、医疗、社区卫生、区域卫生在内的管理与服务机构,通过网络构建、分级平台部署、业务系统改造、接口调试等技术方案实施,建立了传染病、慢病、死因等报告数据从报告机构到最终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传输通道。
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实时、自动采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信息,达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的效果,使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能很好地利用公共卫生数据开展疾控工作,并当好参谋,通过数据的分析提出公共卫生行动的对策和建议。并且提供了数据异地存放、全网查询的信息共享模式,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报告质量。
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平台三级架构,以标准开放、信息共享的理念设计,为当今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建设规范,推进了在区域信息化建设中整合公共卫生应用需求。以分级部署、逐级传输的架构模式,推进了在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中公共卫生信息与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整合,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协同。
2013年以来,浙江省继续深化公共卫生三级平台试点工作,李莉说:“现在宁波市鄞州区的传染病数据报告可以真正地做到每天实时传送到国家的系统中。我们也正在将这个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推广。”(注:慢病还未正式启动)在谈到鄞州区的成功时,李莉总结说:“鄞州区有超前的区域平台信息集成意识,区域公共卫生平台上集成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信息,通过平台可以把我们所要的监测数据交换出来。通过平台交换方式采集数据到相应的报告管理系统中去,这是今后基于卫生医疗大数据的疾病监测发展方向。”
正如李莉所说,宁波市鄞州区的这一成果目前正在向浙江省11个市推广,在各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将被纳入到公共卫生数据采集技术方案中统一规划和建设,并为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积累经验和方法。
李莉:
平台化建设思路为疾控大数据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是从1990年开始在卫生防疫站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负责传染病报告通讯,当时是点对点通讯,没有现在这样的网络直报系统。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位有了局域网,内部管理信息化不断深化,传染病报告转变为网络直报。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全省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不断。但是,由于系统建设的高度集中和封闭性,在不同系统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也筑起了一道道“信息屏障”,难以满足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调度和利用,也难以适应国家、省、市、县分级管理、区域化管理的疾控业务模式,更无法兼顾各地数据利用需求。在不同架构、不同地域环境下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与整合的问题正越来越受重视。信息共享、数据集成的平台构建成为当前信息化重点工程。目前着重研究数据交换这方面的技术方案,只有搭建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才能在平台上“各取所需”,才能真正让疾控业务协同起来,人口健康的大数据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
疾控的监测信息主要来自一线的卫生医疗服务,只有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才能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大数据。浙江省一直在推动区域平台建设,疾控信息化需要尽早介入到区域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去,而不是等待。但是,这需要有共识以及多方的协同努力。
关键词:猪细颈囊尾蚴病;屠宰检疫;平乐县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57-0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一种猪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屠宰加工时更是由于宰后失重、内脏和胴体的品质降低等原因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过去在屠宰检疫中常见,猪感染率高达50%以上,随着养猪方式的改变及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的执行,其感染率逐年下降。2012年,对平乐县同安镇屠宰场商品猪细颈囊尾蚴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西平乐县的某镇屠宰场,2012年进场屠宰的商品猪。
1.2 调查方法
对进场待宰猪进行统一编号,逐一登记。宰前对猪进行临床检查,宰后结合检疫检验,与屠宰检疫同步,进行细颈囊尾蚴感染情况调查。主要检查临床表现,有无囊泡状细颈囊尾蚴寄生,观察虫体寄生对内脏及胴体肉质的影响。
1.3 判断标准
在猪肠系膜、大网膜、腹膜、肝脏浆膜、肝实质、肺脏等任何部位发现1个以上虫体即判为阳性。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该屠宰场的猪主要来源于该县及邻县。猪的来源分为规模场和散养两大类。本次调查共检查屠宰猪
20 782头,其中231头检出猪细颈囊尾蚴,感染率1.11%。不同来源的猪感染细颈囊尾蚴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散养猪和规模化猪场的猪细颈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1.73%、0.19%,来自散养的猪感染率明显比来自规模化猪场的猪感染率高。
2.2 临床检查
待宰猪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被毛光亮,无临床症状,宰前检疫难以检出病猪。
2.3 感染部位及病理变化
猪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腹膜、肝实质等处有囊泡状的细颈囊尾蚴虫体寄生,检出病猪常见寄生虫体有数个至上百个之多。虫体寄生部位,常因虫体压迫局部组织而形成较厚的包膜,包膜内的虫体可发生死亡、钙化,可形成一皮球样硬壳,破开后可见到许多黄褐色的钙化碎片,以及淡黄色或灰白色头颈残骸。急性病例,可见到肝脏体积增大,肝表面有出血点,在肝实质中能找到虫体移行的虫道。初期虫道内充满血液,继后逐渐变为黄灰色。有时能见到急性腹膜炎,见有腹水并混有渗出的血液,其中含有幼小的囊尾蚴虫体。慢性病例,在肠系膜、网膜或肝实质中可找到虫体。
3 讨论
本次调查猪的细颈囊尾蚴感染率为1.11%,与过去相关文献报道猪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相比,感染率明显下降;同时显示散养的猪感染率比来自规模化猪场的感染率高。泡状带绦虫寄生在犬、狼、狐狸等的小肠内,孕节随终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孕节及破裂的后散出的虫卵污染牧草、饲料和饮水,被猪、牛、羊、鹿骆驼及野生动物宿主吞食,则在消化道内逸出的六钩蚴即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肝实质,逐渐移行到肝脏表面,并在腹腔发育,一般经3个月时间,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当终宿主吞食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细颈囊尾蚴即在终宿主的小肠内发育成虫。泡状带绦虫的生活史决定了猪的饲养方式、屠宰管理制度等因素与猪的感染率高低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饲养水平的提高,养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大部分散养户也基本执行了圈养,放野猪的方式已少见,在此情形下,猪、犬间接触的机会明显减少。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养猪比重逐年上升,而规模养殖方式杜绝了猪、犬之间的接触。同时,由于加强了检疫管理,严格执行屠宰管理制度,无害化处理屠宰废弃物,减少了犬类因吞食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而感染带虫的机会。以上因素使猪的感染机会大大减少,细颈囊尾蚴感染率下降。
感染猪脏器变化。虫体寄生在肝脏浆膜及肝实质,常导致肝包膜与肝脏浆膜炎性粘连,肝脏肿大,肝脏表现凹凸不平。肝实质有虫体寄生时损害尤其严重,肉品检疫时只能将部分甚至整个肝脏废弃。细颈囊尾蚴感染严重的屠宰猪,由于虫体囊内含大量液体,失重较大,屠宰率大大降低;其胴体常表现干瘦,感观上肉色稍显苍白,偶可见黄疸,肉的品质较差,销售价格降低,损失更明显。猪细颈囊尾蚴病的危害依然存在,必须加强防治工作。
4 防制措施
改变饲养方式,取缔某些地方放养生猪的习惯,全面实行圈养,鼓励规模化养殖。杜绝犬类进入养殖场内,防止犬类粪便污染养殖场、饲料、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