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第1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城市管理市场化,其本质是城市政府所应提供的公共物品市场化,是指政府“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同时“又利用市场上第三方机构的所长,组织进行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城市管理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是指通过市场化的方法,进行城市管理的运作(主要是公共物品供给和运营的市场化),能够实现长久稳定的运营,并且对各利益相关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安排者)都能够带来利益的提升。

二、影响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长效机制实现的因素

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长效机制未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一)公共物品的各利益相关者诉求

E.S萨瓦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教授,民营化大师)将公共物品的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安排者。其中,消费者主要是指使用公共物品的居民、企业以及其他各类型的机构;生产者主要是指提供公共物品的机构,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安排者是指确保公共物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整体上有效提供与有效运营的机构,一般是指政府机构。

对于政府机构(安排者)而言,需要确保社会上有充足的公共物品加以提供,并且能够持续运营,实现正向增长。福利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公共管理学派均认为政府应为其治理区域内的居民、企业以及其他各类型的机构提供较好的福利(即公共物品),从而发挥其外部效用,保障并激发各类型的主体正向发展,进而通过税收的增额等方式,保障社会福利进一步增加,从而形成正向循环。同时,政府应保证公共物品在提供过程中,社会上所有居民均能够平等享用,并且有能力享用。

对于第三方机构(生产者)而言,需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以实现自我的生存与发展。市场化的实现,意味着需要依靠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共物品的提供和运营,并提升效率,促其能够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减少或避免政府部门的投入,实现公共物品的增量化提供,同时相关第三方机构也需要从中获取合理的回报。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期待着差异化公共物品的提供。根据科特勒博士(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等人的研究,消费者(包括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的可支配收入规模与其对产品、服务(包括公共物品)的差异化需求呈正相关的状态。同时,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消费者(包括居民与机构)均期望政府能够提供公共物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化的进步,消费者的期望日益提升,希望有更多种类的公共物品供其选择,有更多数量的公共物品供其享用;同时社会中的部分高端消费者需要公共物品,但又期望在享用的过程中能够具备独占性与身份标识性,他们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

(二)市场化长效机制实现的影响因素

从公共物品的概念,以及各利益相关者诉求出发,本文认为,影响市场化长效机制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依靠市场化方式进行公共物品的提供,会造成“市场失灵”的现象。

根据萨缪尔森等西方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完全竞争性的市场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也是最有效的。但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以及考虑社会公平、公正等问题,通过市场方式进行提供,实现非排他性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导致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失灵现象”,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的情况,这是影响市场化长效机制实现的根本原因。

在城市管理的具体实践当中,影响市场化长效机制实现的具体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化程度过高,公共属性淡化。社会第三方机构普遍具有逐利性,在被赋予公共物品提供的权利之后,往往凭借着公共物品天然的垄断性或凭借被赋予的垄断性,不断提高收费,使得“消费者剩余”大幅度减少,甚至由于收费过高,部分消费者不得不被排除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之外,或者得不到充足的公共服务。另外,过度强调差异化的特征,使得公共物品从公共化走向贵族化,优先满足高支付能力消费者的需求,而其他消费者获得的公共物品有劣质化的趋势。

其次,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伴随腐败现象发生。目前,全球各国在推进公共物品市场化时,经常采取的做法包括将现有公共物品的产权或经营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以现有公共物品的产权或经营权入股,同第三方机构形成合作的机构,共同经营公共物品;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实现等。而这些方式实现,涉及到人的因素,例如对国有资产进行价格评定,确定特许经营的范围等,这就产生了一定的权力寻租空间,其结果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使得国民财富减少,并形成腐败。

第三,第三方机构无法持续良好地保障公共物品持续稳定提供。部分公共物品由于具备非排他性,或者排他的成本较高,使得第三方机构成为公共福利机构,但却无法像公共福利机构一样获取政府部门提供的补贴,导致其无法持续稳定的运营。

三、城市管理市场化长效运作方法

(一)通过政府控制的企业实现市场化运行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推行政府部门企业化的工作,将原本属于政府范畴的公共物品供给功能,予以企业化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公共物品的运营机构。例如,中国的各个城市当中,大部分的燃气公司、水务公司、电信运营商、公交公司、邮政、公路建设与运营等公共物品提供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时还是政府组成部门,而在90年代经过企业化改造后,形成政府控制,企业负责资金的筹措、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持续运营的机制。这种机制具备两方面优势:

一是融资的市场化:通过成立企业,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融资,满足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要求,保证建设投入到位。二是运营的公益化:由于企业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府部门能够直接将其意愿通过所控制的企业加以实现。在政府直接影响下,这些企业能够较好完成公共物品供给的使命。

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政企较难分割,效率相对较低。尽管通过企业化改造,将政府部门改造成相应的企业,但是从全世界的实践情况来看,往往是政企分割不清晰,随之而来的是运行效率相对较低,仍然存在传统政府部门的状态。如我国城市当中一些公共物品提供企业,包括供电、供水、燃气等国有企业,在选择企业领导的时候,常从政府部门内部派遣官员前往担任,而企业的领导也会被调到政府部门担任相应的职务,甚至二者同时担任,这就使得企业不可避免保留了政府部门作风。

(二)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近二十年来,原本用于传统连锁商业领域的“特许经营”概念,被引入到城市管理当中。城市政府将某一项公共物品的提供或运营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机构,主要是非国有资本来完成,并且对第三方机构在时间和空间上赋予一定的独占权限。

第三方机构的获利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经营获利型,即通过市场经营活动,直接从市场上获利;二是政府雇用型,即由政府出资,雇用第三方机构完成原应由政府提供的一些较为纯粹的公共物品,例如一些城市政府雇用环卫公司,负责某一区域的卫生工作;三是混合获利型,即第三方机构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定的收入,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实现合理的回报。

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实现第三方运作,具备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物品提供的积极性。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使得社会第三方机构被赋予一定的垄断权,进而利用此垄断权进行经营,或者通过政府补贴获取合理的回报,调动其提供公共物品的积极性;二是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的投资效益比。从全球的管理实践工作来看,在完成同一项任务方面,私营机构的成本较政府机构低30%左右,相应的成本差距使得城市政府部门能够以比自我运营所消耗成本更低的价格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由第三方机构负责运营,而第三方机构能够籍此获得合理回报。同时,由于直接面临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管,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在质量上往往更高。

同时,也有三个方面不足:市场化程度过重,削弱公共属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形成腐败;由于经营估计不足,造成第三方机构成为公共福利机构,从而难以形成长期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的格局。

(三)通过社会公益性机构实现市场化运作

20世纪8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暴露出了“政府失灵”弊端,同时,在公共物品提供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已被理论界反思多年。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理论界认为应该有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机构的存在,这种机构从理论上而言,由于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能够以较高的质量、较高的效率来实现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也就是说其同时具备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化运作两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目标。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社会公益性机构的形式一般以非政府组织(NGO)形式出现,在我国一般被称为民间团体。其一般通过接受社会各界捐赠(部分非政府组织或民间团体也接受政府财政的拨款)维持其日常的运营支出,而诸多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活动,往往依托于志愿者进行,因此社会公益性机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对志愿者的激励主要来自于实现目标的内在激励,因此尽管报酬相对较少,志愿者也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公共物品。

但是依靠社会公益性机构实现市场化运作,具有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是社会公益性机构所能提供的一般是软性的服务,例如治安维护、公共卫生等,而电力、水务等消费类公共物品,社会公益机构无法加以提供;其次社会公益性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往往表现为运动式,而非常态化提供,这难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四、城市管理市场化长效运作的保障措施

(一)明确市场化的范围

根据新公共管理学派的观点,政府部门在实现“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同市场进行“有限分工”,将一部分工作交由市场来进行处理。

具体而言,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在进行城市管理过程中,对于依据政府形成的合法性基础,即由全体人民授权政府部门执行的功能,主要是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由政府部门负责,以确保相应功能发挥的公正性,并确保政府的公信力;而其他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

目前,在实践的环节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部门,将部分法律执行的权力下放到第三方机构,使其代行了政府应承担的职能,这一方面违背了政府治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对被管理者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带来不良感知,影响城市稳定的基础。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第三方机构可以代表政府部门就法律上的事务进行沟通,主要起到说服的作用,而涉及到需要采用强制措施的,则需要依靠法律执行机构,如警察等负责执行。

(二)强调民主化的参与

现代政府逐步强调服务的功能,即构建服务型政府,其核心出发点是满足辖区内各类主体的需求。鉴于此,国内外城市政府在制定决策时,日益强调各利益相关者民主化参与的重要性。

在强调民主化参与的过程中,国外城市政府逐步从宏观民主化向微观民主化方向转变。所谓的宏观民主化,是指根据民主选举结果,形成由民众授权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包括议会、政府、司法机关等,在法理上由其进行的决策和执行均能代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所谓微观民主化,是指在进行具体的决策或执行的时候,听取各利益直接相关者的意见,从而进一步聚焦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例如,纽约市在进行区域规划的时候,会启动ULURP程序(The Uniform Land Use Review Process,土地利用审批程序),由包括社区、区行政长官、顾问在内的各利益相关人士就城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委和市长等提出的一系列规划草案进行表决。这些规划草案包括: 规划文本、分区规划修正方案、详细规划、城市更新改造规划、投资项目选址、地产购买或出租方案、社区规划等。

(三)强调政府的掌控性

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政府的核心职责之一,尽管在部分职能的履行上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但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益性的落实到位,需要强化政府的掌控性。政府的掌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资本实现掌控。政府出资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企业,为城市管理提供服务,由于政府部门是出资方,因此能够在董事会中占据一定的席位,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营,确保企业的正确方向。其中,在极端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独资兴办企业,并进行控制,实现市场化的方式管理城市。二是通过契约实现掌控。政府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取合适的公共物品供应商,签订明确的服务契约。依据契约,政府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测,以决定是否续约、是否付款等,并依据契约对执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通过行政管理实现掌控。政府部门日常加强监管,听取城市中各相关主体的意见,通过行政化的方式,确保市场化主体在城市管理中相应职责履行到位,尤其对于在市场化之后可能损害相关主体利益的行为,例如获取特许经营者意图上调价格的行为,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干涉。

从中外的实践来看,以上三种强化政府掌控性的方式,分别适用不同方面,其中,通过资本实现掌控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需要第三方企业在前期有较大投入,后期依靠运营获益的事业,如电信运营、供水等公用事业等;通过契约实现掌控的方式,主要适用于前期固定投入的服务,如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而通过行政管理实现掌控的方式,是城市政府基本职能的体现,需要持续性加强。

小词典

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第2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流程型组织;组织设计

一、研究背景

为积极应对卷烟营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尊重市场、满足消费、破解难题,行业最新明确“市场化取向”改革作为行业意志和发展战略,自国家局2014年6月明确京津冀作为行业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试点后,试点区域在需求预测、客户分类评价、货源组织、货源投放、品牌培育、监督检查等营销业务流程的六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既对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方向有引领作用,也为全国整体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样板。而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主要体现为行业价值链从推动型供应链向拉动型供应链转变,则营销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当前职能型营销组织管理模型在适应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不足,表明由业务流程再造引起当前的管理模型不匹配,管理体制变革和运行机制设计刻不容缓。本文就是基于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背景,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变和提升组织运作效率,结合卷烟营销的本质,探讨了如何构建流程型营销组织管理模式。通过流程型营销组织的构建,从重点以上级满意度为目标,改变为重点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组织管理模式,更加尊重市场、及时满足客户消费,真正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经营思想,市场响应速度加快。

二、文献综述与经验借鉴

关于卷烟营销组织的变革,相关学者和专家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黄智刚认为,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洪流扑面而来,湖南烟草工商紧密协同,贴近市场,以供求关系为突破口,强力推动卷烟供应链由“计划推动型”向“市场拉动型”重塑。王柳以基于可视化流程的绩效管理为例,深入研究了业务体系下的核心流程定义、流程团队的建立、流程及其相关绩效的可视化表示方法,以及基于可视化流程的绩效监控与管理,并给出了其信息系统的架构与运行模式。许多学者和专家针对卷烟营销组织模式都进行了研究,但在烟草行业针对如何实现从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向流程型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研究很少,因此探讨卷烟的流程型营销组织模式具有其理论上的价值。

国家局及各大烟草商业公司在营销组织创新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实践,自2005年以来,大连、深圳、杭州三个城市开展了“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试点工作,并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要求、政策措施、组织领导提出具体意见;后来试点工作扩展到山东、山西两省,以后又在全国推开,并向“按订单组织生产”延伸。这些试点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青岛烟草、北京烟草等也对市场化取向改革有较深入的探索,在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涵和卷烟营销组织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这些烟草同行的积极探索,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借鉴。

结合学者专家和各级烟草局的营销组织改革实践,都仅仅提出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思路,提出“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等思路,但如何从组织层面去保障达到这个目的,尚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更没有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去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本项目以市场化取向改革思路和拉动型供应链为基础,重点关注如何从原有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组织向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转变,着力创建流程型的卷烟营销组织管理模式。

三、流程型组织的要求

流程型组织是以系统、整合理论为指导,为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与效率,降低对顾客的产品或服务供应成本,建立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在构建流程型组织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顾客或市场导向;2.以流程为中心;3.组织结构的扁平化;4.以流程构建团队;5.流程的系统性。

流程型组织强调以组织层级、流程为基础,以核心流程为中心动态梳理企业各种流程及其关系,围绕如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完善、优化企业流程并调整组织架构,强调更强的组织柔性,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和效率要求。

四、卷烟流程型营销组织的构建

本文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导向,着力推动烟草商业企业营销中心从围绕订单的销售职能向围绕终端的营销职能转型,尊重消费者选择和零售户需求,基于“消费者零售户商业工业”的拉动型卷烟营销供应链,充分发挥市场在卷烟营销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进程。基于此思路,运用BPR的原理,优化营销中心相应业务和管理流程体系,并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以职能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性地进行以顾客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的柔性组织设计,构建卷烟营销的流程型组织管理模式,由此得到烟草商业公司营销中心的包含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的“三定”方案,具体包括流程型卷烟营销组织的结构设计、部门职能职责、岗位设置与职责优化、以及各种编制人数等。具体来讲,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深入研究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地市级烟草商业公司营销组织的现状,提出如何破解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执行难题的改革思路。

第3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以强化城市管理,增强城市功能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向深度扩展,全面解决城市管理死角和垃圾围城问题,巩固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创造整洁优美、秩序良好、人际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坚持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进一步改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需求,提高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重心下移,强化基层。通过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覆盖,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实行权力下放、财力倾斜,切实增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以块为主,人人参与。加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各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落实重心下移、以块为主管理的要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是基层建设的主体,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利用社区资源,紧紧依靠社区单位,发挥社区和辖区群众的整体优势,加快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城市管理的工作步伐。

三、管理目标

各区人民政府和区城管局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参照《*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的标准和要求,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纳入城市管理轨道。通过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规范与管理,充分调动各区办事处、社区和辖区群众参与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精细化、无缝隙管理工作,达到整洁卫生、秩序井然的目的,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工作任务和重点

(一)要进一步增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搞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关键在街道办事处,重点在社区。各区人民政府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落实目标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增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进一步加大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最基层部门,具有管界划分清晰、管理人员对辖区情况熟悉、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优势。各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做到“费随事转”财力下沉,要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每月按时拨付到位,以保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区级考评机制。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也在基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长效管理,是把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各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区级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考评机制,细化考评标准,加大管理工作力度。通过考核考评工作,充分调动和增强街道办事处、社区和辖区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向基层延伸覆盖。

(四)要进一步抓好基层城管队伍建设。各区政府可根据工作实际引入竞争机制,以事定岗,优化人员配置,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用人制度,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发挥“4050”、享受“低保”人员、清扫保洁员和辖区居民的作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无缝隙、精细化管理在基层的落实。要加强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城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城市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向无缝隙、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各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要及时进行跟踪问效,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奖优罚劣,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各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基层多个单位,工作任务重,群众要求标准高。各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切实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第4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城市管理最终要达到市容环境“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目标。近几年来,*在这一方面,力度应该说是很大的,重点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开展“五脏五乱”整治活动为载体,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可是,我们还是走不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城市环境整治怪圈,全市各区(市、县)“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今天,在清镇市召开城管现场会,并不是说清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在全市最好,比市容市貌,清镇只能排在中间;比基础设施,比经费投入,比工作力量,清镇无法与两城区相比,就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清镇在管理上动了大量的脑筋,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上寻求突破,大胆探索,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出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搭建了一个“信息集成,统一指挥”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高效率和全覆盖,开了*市乃至贵州省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先河,这次现场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创新的问题。

二、清镇的做法有什么启示

今天,听了清镇在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做法后,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至少给了我四个方面启示。

一是在工作创新上,清镇能够在总结以往创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当说,这是在全省城市管理上的一大创新、一大突破。虽然全国不少省区也在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但大家都是围绕精细化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清镇能够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推行精细化管理,这在全省来说是第一家首先提出,其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二是在工作标准上,清镇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园林绿化、建筑工地、街巷院落小区等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市环境''''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按照无缝拼接的要求,在10个方面,明确细化了10项具体的精细化管理内容、43项工作标准和109项任务指标,并将细化的目标明确到人,做到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标准体系目标明确,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我们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成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搭建了管理平台,并开通了市民免费投诉电话,架构了“城管110”,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和标准的数据管理、城市管理事件的迅速处置、责任单位及人员的科学考核,做到了城市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评价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应当说,此举是全市乃至全省在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进程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大亮点,尤为值得我们学习。

四是在机制建设上,清镇积极探索,立足于工作创新,为使明确的各项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得到有效落实,再造新的管理流程,建立了从管理、监督、考核到评价的四大机制,围绕四大机制,制定了“五级督查”、“三令督办”、“连带承责”等26个工作制度,为实现长效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有效解决了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城管及保洁管护人员工作到位,监督督查工作到位等问题。可以说,这套从管理到考核的体系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机制和体制建设上的一大创举。

三、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一是要进行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好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当然,能够创新固然最好,如果一时想不出新的办法,那学习别人创新的先进的有效的城市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有效实施管理,也是不断提高我们工作水平的途径。

二是要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投入。只有在管理上加强了,设施上跟上了,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亮丽。刚才星恒部长也和我们商量,明年市里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亮点的区(市、县),可给与一定的补贴。

三是要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市民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只有全体市民都积极参与、支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我们的城市管理才会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

四、全力以赴抓好“整脏治乱”迎检工作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星恒部长亲自主抓,市文明办牵头,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切实按照《20*年下半年*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使我市市容市貌得到整体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成绩十分显著。但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松懈,未能形成长效机制,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工作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下个月省里就要开始检查,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县)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这次“整脏治乱”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增强紧迫感,全力以赴,切实按照《20*年下半年*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工作方案》要求,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要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日常的管理中积累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五、下一次城管例会要干什么

第十六次城管例会除了部署两会、两节及其他的工作安排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检查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县)贯彻落实今天会议提出的要求的情况,听取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县)工作情况的汇报,请市城管局牵头细心组织。

第5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会议,目的是共商长效之举,共谋长效之策,固化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下面我就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迎接挑战,开拓城市管理的新思维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现了城市面貌的直线提升,城市管理的跨越发展,同时,如何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推动城管工作,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回潮必然论。从现实看,创建文明城市的阶段性成果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突击整治出来的,城市管理中的摊点、渣土、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等难点顽症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回潮的威胁时刻存在;从历史上讲,我们也曾开展过许多专项整治工作,城市面貌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但整治一结束,很快出现回潮,许多城市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长效难说论。创建文明城市迎查工作刚结束,群众就向我们提出了长效管理的问题,但社会的道德水准不匹配和公民素质不适应,长效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行政决策不确定和执行效能不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长效管理工作,确实使人怀疑能否保持现在的效果。

各级政府致力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但能否做到长效、常态,着力点应是不断突破城市管理的瓶颈。

一是将执行长效管理机制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许多人把城市管理的起伏不定,怪罪于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缺失,其实不然,我区制定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实施意见、机关部门路段包干责任制、市容环卫责任制管理是城市长效管理的基本制度,问题出在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到位更为迫切。

二是将落实问责机制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南京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掀起的问责风暴,处理了一批干部,尽管咎由自取,但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将问责风暴转变为问责机制尤为重要,只有坚持追究不作为、不履责行为,才能全面调动各级干部的责任心。

三是将长效管理的投入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要比较突击整治与与长效管理的投入与产出,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搞突击整治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易反复回潮,投入产出比显然很低,加大对长效管理的投入显然更为明智、更见效果。

四是将文明行为引导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宣传,但宣传必需有针对性,实践已经证明,确有许多人的文明行为更需要强制引导,强制性引导比说教更有用、更见效。

二、抓住机遇,实现城市容貌的新提升

留住创建成果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创建迎查后一个多月的长效管理实践,我们在改善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城市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加快实施园东路地下通道、新城大道、葛中路南延等葛塘新城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经九路、经七路、纬五路五期、纬二路三期二标段、葛塘公交站和长途客运站搬迁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选址调整工作,已完成方案设计,年内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

二是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着力推进江北大道景观建设。按照“一线六点”的建设目标,完成“交通之门”绿化广场建设和草芳段、阿尔卡迪亚段景观带建设,确定了10万平方米的葛塘广场景观方案;着力推动生态防护林建设,组织实施马汊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太子山公园扩容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拆迁工作,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三是“双拆”工作持续推进。启动了南化周边姜桥地区、化工园横海片区、中山科技园长城片区、葛塘新城江北大道沿线、南热扩建项目以及南钢周边厂外组拆迁工作。完成拆迁55万平方米。

四是城市整洁程度持续好转。主次干道、街巷、社区保洁员全员在岗,按照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全时段覆盖不留空档的要求,满负荷实施二班半制,做到三清扫全天保,尤其是全面实施夜间保洁,区、街保洁员一直工作到夜间12点,确保路面干净整洁。

五是市容整治强度持续加大。在进一步加强白天巡查的基础上,突出夜查工作,区街两级组织夜查队伍,山潘、葛塘、长芦等街道高标准落实夜查工作,强化人员、任务、措施三到位,坚持每晚由一名街道领导带队,全地域巡查,做到了夜间管理长效、常态。自9月29日至今,全区共纠正夜市大排档486起,实施行政处罚36起,纠正沿街店家乱扔垃圾394起,现场处罚38起,查处车辆装载不规范沿途抛撒滴漏89起,车轮带泥污染路面12起。

六是突破难点力度持续深化。全面推进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各街道均有较大动作,加大了投入,改造了硬件设施。卸甲甸街道对刘家湖市场和晓山市场实行早六点至晚七点死看硬守,有效控制了车辆乱停、市场溢摊的反弹。葛塘街道、区城管执法大队对欣乐农贸市场实行24小时管理,占道卖菜、人流堵塞交通的现象彻底消失。长芦街道投入150万元对长芦农贸市场改造出新,新建了各类大棚4000平方米,配备保洁人员,使秩序卫生焕然一新。

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城市长效管理措施,但长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力度还不够,市容环卫责任书虽已签定但履约率低;二是环卫保洁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部分道路、街巷清扫保洁垃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三是夜查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脱岗、窝岗、提前退岗、街道领导干部不带班上路时有发生。

三、巩固成果,开创长效管理的新途径

当前正处于创建迎查后长效管理的巩固阶段,我们将完善长效机制,落实长效责任,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一是以城市规划为引领,推动葛塘新城建设。加快完成三个规划,即葛塘新城二期西部片区规划,马汊河、团结河、杆子河、葛塘河四条景观带规划和新桥湿地公园规划;加快三条条路建设,即新城大道、园东路地下通道、葛中路南延,初步形成葛塘新城基础路网;加快推进葛塘广场10万平方米改造,建设“新城之光”一期工程。

二是以城市建设为先导,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围绕“经十纬八”的城市道路框架,重点解决断头路和卡脖路,完成纬二路三期二标段、纬五路六期、经七路南延和经十路建设;推动葛塘中山农贸市场搬迁改造,建成中心批发市场;加快太子山公园扩容一期工程建设,实施大厂污水处理厂及市政污水收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江北大道福基段景观带工程、常家营“企业之风”景观广场工程和新城意象景观带出新工程,推动马汊河上游景观带一期建设工程。

三是以落实机制为重点,强化城市长效管理。坚持执行机关部门路段包干责任制、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责任制、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三个长效管理规范性文件,切实动员机关各部门、街道各科室、驻区各企业按划分的责任路段参与城市管理,履行城市管理义务;发挥街道城市管理主战场作用,督促沿街商家、经营户自觉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形成维护城市环境的习惯,最终构建城管执法队员、环卫保洁员、市容协管员、街道城管干部、各相关部门、沿街企事业单位“六位一体”城市管理运行模式。

四是以市容整治为核心,提升城市容貌标杆。大力开展户外广告、店牌店招的提档升级。坚决拆除违规户外广告,对店牌店招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提升城区视觉效果;继续打造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市场内划行归市,规范有序,市容外无溢摊,车辆停放整齐,保持畅通有序;进一步加强渣土管理力度。实行渣土运输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渣土运输保证金管理,对渣土运输实行设卡检查,管好施工工地、弃置场地、运输线路“二地一线”;进一步加强摊点管理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作、建成一批高档次、高品位、高水平的疏导摊点群;进一步加强垃圾上门收运工作。主干道店家垃圾一律实行垃圾清运车上门收运,次干道、街巷的店家垃圾由保洁员上门收运,严防垃圾乱扔乱抛,所有道路、街巷夜间保洁到24点,果壳箱、垃圾车、保洁车等环卫设施、设备定时清洗,公厕免费开放。

第6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一、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

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建设美好万源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前进发展的步伐,时刻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万源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1、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首先是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观念,立足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强磁场”效应,凸现地方投资新优势,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其次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贯彻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就是要在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作为扎根本土的“弱势经济”,其在活跃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要考虑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能一味强调取缔、清理,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市容与繁荣的协调统一。

3、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最后是要因时、因地制宜。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集聚城区,随之带来的人流物流量也集聚增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适时适地的在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人员配置上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决不能脱离地区实际和时展的要求搞“效仿管理”和“超前管理”。

二、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社会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实现“全面覆盖、长效管理”这个目标,必须在治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

1、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必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打好总体战。首先是作为地方政府要将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明确城市管理部门的“带头”地位,赋予其市容管理的指导权和监督权,避免“看得见的管不着”情况的发生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各单位、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抽调人员全面参与城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便于统一指挥调度;三是要联合各单位、部门,经常性开展各类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市容常抓不懈、环境居高不下的良性管理局面。

2、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必须刚柔并济、管教结合。

首先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帮助的思想,要通过柔性的执法方式将问题解决。但是在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障在坚持法制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和谐,绝不能降低管理标准、淡化法律的严肃性,更不能让少部分善于“钻空子”、只图私利、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经常与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的不法分子逃避法律的惩处,尤其是对肆无忌惮而又无视城管法规的个别人员,绝不能讲情面,必须要严惩重处,否则就等于姑息、放纵。

3、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必须全面统筹、协调管理。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所以,城市管理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一是要处理好点面、内外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提高主次干道、繁华地段等窗口区域的城市品位,同时也要兼顾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二是要处理好市容与繁荣之间的关系。繁荣与市容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对占道经营、设置门头广告这些有利于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但又或多或少会对市容造成影响的行为,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结合实际情况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三是要处理好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符合部分人眼前利益、能带来短期效益,但影响城市长效管理的短期行为,要正确分析、坚决制止,使城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减少城市管理的成本,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第7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城市管理局于2002年元月组建成立,属市当局任务部分,详细担任市城市供水、节水、燃气、供热、情况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养护、市容监察、内涝防治、渣滓和污水处置等城市综合管理任务。在这里首要引见一下我市市容监察状况,市容监察包罗本市规划区域内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情况卫生、园林绿化等的监视、反省和管理任务。近年来,我们环绕市委、市当局提出的“建立敷裕、生态、调和新”的计谋摆设,以打造“适合人居城市”为目的,“以报酬本、亲民管理、文明法律、有情操作”的城督工作理念,不时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办法,积极探究新期间城市管理调和开展、科学开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开展做出了积极奉献。

二、首要做法

(一)抓理念,以报酬本,开辟新思绪

依据实践,针对新期间城市管理任务面对的新情势、新义务,我们紧紧环绕“以报酬本、亲民管理、文明法律、有情操作”十六字任务理念,积极探究城管法律任务的新思绪、新行动,提出了“四个创新”、“四个认识”的要求,即依照“新机制、新形式、新规范、新形象”的要求,结实树立四个城管法律认识:效劳经济认识、依法管理认识、文明法律认识、法律为民认识,具体进步城管法律程度和城市管理程度。依照这些要求,我们经过履行“温情法律”,改变城管法律形象;施行“网格执守、徒步放哨”机制,提拔市容管理质量;展开城管律例“进社区、进门店、进黉舍、进乡镇”宣传运动,强化市民法制认识、城管认识;开拓便民市场、设置大众信息栏,处理城市管理中的“供需”矛盾;展开多部分结合法律举动,处理城管法律“脏、乱、差”整治难题等,使城督工作有了新的打破和进步。

(二)抓创新,树立长效机制,探究新路子

连系任务实践,我们积极调整思绪、创新办法,完善机制。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履行“网格执守、徒步放哨”机制,执行包片、包段、包点的“三包”责任制和“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办法,有用地进步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二是构建联念头制。增强与公安、工商、民政等本能机能部分的联络、互动,树立城管、公安、工商、规划、卫生、民政等多部分结合法律举动机制,展开城市管理结合法律,加强了法律效能,破解了管理难题。三是接纳疏堵办法。针对城区市场缺乏的近况,先后增设了18处暂时便民市场,处理了农人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在市区设置了100多块大众信息栏,为群众和搜集信息供应了平台,削减了城市“野告白”。四是完善审核机制。制订和施行了《城督工作人员岗亭量化审核方法》,成立了“底层单元自查、营业科室督察、社会群众监视”的“三级督查”机构,并严厉落实奖罚办法,标准了法律行为、调动了任务人员积极性。

(三)抓步队,强化综合本质,树立新形象

一是增强底层班子建立。经过对指导岗亭竞聘,使局部“任务才能强、综合本质高、精干事、会干事、不生事”的营业主干走上了指导岗亭,完成了底层指导的优化组合。二是狠抓律例营业培训。约请专家、传授进行司法律例、营业常识、法律技巧等专题培训,并执行先培训、后测验、再上岗的方法,加强了步队本质。三是狠抓行业作风建立。发放“行业作风民意查询问卷”,寻求社会各界对城管行业作风的定见和建议;鼎力展开作风规律整理,实时改良步队在任务、规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各界延聘行风义务监视员,增强社会监视,标准和约束了法律行为,改良了行业作风。四是深化履行亲民办法。教育为主、处分为辅,对初次违章者发放“温情提醒卡”,只教育不处分;对进城农人耐性分析、指导其入市运营;强化人道化管理办法,在法律管理中做到“立场好一点、声响低一点,分析多一点、争持少一点”,使城管步队形象分明改善;展开“两心换两心”城管行风建立任务,即:“以城管人的诚心、喜欢心,换来广阔市民的顺心、舒心”,落实了城管行风建立八个长效机制,使行风建立任务有了分明提高。五是狠抓内部准则建立。以准则为保证,用准则管人、用准则管事,树立和完善了《行政效能建立八项准则》、《城督工作人员岗亭量化审核方法》、《法律差错责任追查方法》、《问责问廉问效责任追查方法》等一系列规章准则,为步队的科学、安康开展供应了保证。

(四)抓整治,美化城市情况,出现新现象

一是鼎力履行“网格执守、徒步放哨”机制,落实精密化管理办法,加大对重点地段、要害部位的法律力度,有用地节制了占道运营、活动售货、乱堆乱放等城市“多乱”景象。二是以落实“门前四包两制止”责任制为打破口,与产权单元和门店辨别签署责任书,结合工商部分齐抓共管,有用地标准了沿街门店的运营行为。三是接纳“昼清、夜查”的方法,全天候增强对“野告白”的清算掩盖和查处力度,结合公安部分加大对制贩假证窝点的袭击力度,从泉源上削减了不合法“野告白”的流入。四是针对时节性蔬菜生果上市占道、节日性摊点占道等影响市容次序的突发性事情,提早介入、前置管理,有用地进步了应对市容情况突发事情的才能。五是针对废品收买、车辆维修、餐饮门店、殡葬门店等行业违章行为,积极发扬联动法律优势,结合公安、工商、卫生、规划、民政等多个本能机能部分展开专项管理,加强了法律效能,进步了管理质量。

(五)抓宣传,营建言论气氛,获得新成效

我们注重宣传和言论指导,使广阔市民盲目加强与现代化城市相顺应的城市认识、卫生认识、文明认识,盲目恪守城市管理标准。一是鼎力展开城管律例“进门店、进社区、进黉舍、进乡镇”和“进社区、访民意、解民忧”等宣传运动,向社会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自动承受市民征询。二是经过电视台、《延河热线》、《日报》等新闻媒体,接纳开拓专栏、播放专题节目等方式,展现管理成就,反映市情民意,直击社会热点,成为沟通当局与市民的桥梁,让言论与管理互动。三是展开“城管文艺小品进社区”运动,将自编自演的城管题材的文艺小品带进社区上演,在丰厚市民群众的业余文明生涯的还,使其从中遭到了教育。经过以上办法,加强了广阔市民群众的守法认识和参加认识,为构建全体市民一起参加城市管理的“大城管”格式,奠基了坚实根底。

三、几点领会

(一)创新机制是促进科学开展的保证

跟着社会经济的疾速开展,城市建立的措施飞速开展,各级当局和广阔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违章景象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城市管理任务面对的义务和应战愈加艰难。只要不时创新管理体系体例和机制,不时创新任务办法和伎俩,才干不时进步管理程度,顺应和知足新情势开展的新需求,才干构建调和城管。

(二)长效管理是管理城市顽症的基本

城市管理是一项重复性、常常性、耐久性的任务,难点、热点问题多,重治标轻治本、重突击轻长效,致使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顽症难以获得根治,任务成效难以稳固耐久。只要从泉源上根绝违章苗头,抓长效管理,才干有用地根治城市顽症。

(三)宣传指导是做好城督工作的根底

市民群众的本质不高、城市主人翁认识差是影响城市管理任务的首要要素。一局部市民对城市管理任务不睬解、不支撑、不自动参加,甚至接纳暴力伎俩阻止正常的城市管理法律任务,致使行政法律屡屡发作暴力抗法事情。要进步城市档次,增强宣传指导任务和进步市民本质极为主要而急迫。

(四)社会参加是推进城市管理的动力

在当时的城市管理任务中,遍及存在市民盲目参加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大城管认识不强;各本能机能部分之间共同不力,城管法律效率不高级景象。在各级当局和市民群众对城督工作要求日益严厉的情势下,只要构成社会普遍参加、各本能机能部分齐抓共管的任务态势,才干有用地推进城市管理任务向纵深开展。

(五)变管理为效劳是破解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的有用路子

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不断是城管法律任务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时间,获得了一些经历。一是掌握其存在的合理性是有用管理的前提,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无法“彻底祛除”,究其缘由是由于有“市场需求”,也就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必需正视其存在;二是疏堵连系,以疏为主。在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无法“彻底祛除”的状况下,把其相对集中在对情况、交通和群众生涯影响较小的地段,增强管理、提档晋级、削减风险,这是特定前提下的无法选择,而非处理问题的持久之计。我们城管部分对此仔细展开调研、摸清底数、详拟方案,依照路段分类管理的要求,普遍寻求和听取群众及社区的定见,充沛论证、仔细选址,科学、标准的设置了18处便民市场和12处早夜市,既便利了市民生涯,又为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者供应了市场,还改善了市容情况次序;三是便民市场由城管部分一致设置、一致管理,还城管法律部分加大法律管理力度,对未一致设置的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严厉依法取缔;四是宽严相济,严之适度。在法律进程中“一次教育、二次正告、三次处分”的人道化文明法律,对非凡期间或非凡场地的马路市场、占道运营,可接纳“管替代罚”的办法。还城管法律队员增强了对马路市场和占道运营者的教育管理任务,教育、提示其要恪守场地次序、搞好摊点邻近的情况卫生;五是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六)树立新观念,效劳城督工作

第8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的四中、五中全会安排部署,践行“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工作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举措,补齐设施短板,治理城市顽疾,围绕“整齐、有序、靓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二、工作原则

标本兼治。针对城市管理粗放的薄弱环节,探索研究城市管理长效管护机制,从细微处着手,从具体点发力,逐步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着力消除城市管理的死角盲区。

坚持长效。以“功夫下在平时”作为行动原则,杜绝临时“抱佛脚”、突击迎检的被动做法,进一步提高管理标准,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网格定责。固定管理网格、管理标准、具体责任人,推行“网格长”制、街长制、路长制。探索建立“巡、管、督”结合的新型模式,将监督考核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提品质”的工作安排,用三年时间递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涉项考核标准。营造“洁净、整齐、有序、绿色、美丽”的城市环境。

(一)2021年,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对照创城标准,细化行动方案,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销号管理。年底前完成50%以上主次干道整治任务,根据测评标准,创建以益津路、温泉西道、天祥路、裕华道为闭合区域的“美丽街区”、打造迎宾道(朝阳路-东环路)“精品街道”,完成兴华路北段精品路段建设任务。完成综合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二)2022年,持续整治,提档升级。打响市容环境面貌“脏、乱、差”现象总体战,大力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年底前完成全部主次干道和重要节点整治任务,完成综合服务平台整体建设和对接工作。

(三)2023年,健全机制,长效监管。推动市容环境整治向背街小巷、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延伸,完成整治任务,消除“脏、乱、差”现象,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容貌基本达到“洁净、整齐、有序、绿色、美丽”要求。

四、主要任务

(一)严格遵循标准,找准抓好精细化管理细节问题

各大队、各中队要吃准、吃透《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本着“摁着葫芦抠籽”的态度,对街道景观环境、户外广告牌匾、城市停车、违建治理、施工现场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等涉项内容逐条对照,结合自身职责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倒排工期确保收到预期效果。

责任部门:市容一、二大队、乡镇执法大队、规划大队、大气污染防治大队

(二)强化平台建设,促进城市管理向智能化转变

按照“省级引导,市县落实,逐级对接,互联互通”的原则,建设我省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健全相关建设管理评价标准、规范等,加强平台数据采集、分析、服务、指挥、监督等功能,探索实践城市信息模型(CIM)、城市管理二维码、“互联网+”等应用,全方位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有序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快拓展升级数字城管(智慧城管)平台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属地网格化载体作用,推进多部门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微小破损、缺失问题和城市管理微小违法行为的“双微”快速处置机制,助推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推动城市管理质量与效能“双提升”。

责任部门:数字城管中心、数字巡管大队

(三)街容街貌整治提升,打造“整齐城市”

一是深化提升广告牌匾整治水平。高标准修订完善城市广告牌匾设置导则、管理办法,强化重点巡查和全面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抓好存量治理和增量规范工作,巩固城市广告牌匾整治成果,健全城市广告牌匾长效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清理城市非法小广告。二是开展城市家具专项治理。清理影响市容市貌的亭、棚和破旧城市家具,规范设置各类道路指示标识、路铭牌等,清晰施划道路标识标线。三是加强街道两侧立面空间管控。定期清洗、粉刷、修补沿街建(构)筑物外立面,加大沿街建(构)筑物立面、桥梁、城市家具、道路设施、广告牌匾、沿街亮化等功能载体管养力度。

责任部门:市容执法一、二大队、乡镇执法大队、政策法规室

(四)城市秩序清理整顿,打造“有序城市”

一是开展影响市容环境的私搭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摊点乱摆、绿化乱毁、广告乱设、道路乱挖、车辆乱停、线路乱拉“十乱”整治,严厉打击出店经营、占道餐饮和露天烧烤等行为,极力消除市容环境脏乱频发现象。二是加大占道经营整治力度。按照“疏堵结合、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开展疏导整治,开展马路市场退路进店(市)行动,加强临时便民市场、早夜市和流动摊贩管理,全面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占路市场,杜绝市场外溢和脏乱差等现象。三是规范停车秩序。增加临时停车位5000个,公共停车场增加到20处以上。缓解车辆停放供需紧张问题。四是强化施工工地管理,施工噪声查处到位、工地围挡100%达标。依托科技手段强化渣土运输监管,完善城市道路开挖管理机制,强化巡查力度,着力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监管。

责任部门:市容一、二大队、乡镇执法大队、规划大队、开发区大队、办公室、政策法规室

(五)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平台,弘扬志愿精神,有力补充执法空隙

制定年度志愿服务活动方案,保持活动的常态化。调动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力弘扬、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我局工作职能,清除乱贴乱画、劝导商户落实“门前三包”、引导交通秩序,规范店外乱停乱放,协助执法人员做好执法工作,为我市争创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责任部门:办公室、人事督查室、政策法规室、党务宣教室、数字城管中心、数字巡管大队、市容、大气防治、规划各大队、中队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

创城工作点多面广,涵盖我局工作的全部内容。因此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成,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协调解决创城工作的各项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对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要求,进一步细化门前三包治理、违建拆除、综合平台升级、广告牌匾改造、停车秩序治理等专项行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有序推进创城工作。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强化人员教育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城管执法工作效能。

(二)强化宣传引导,着力共治共享

围绕创城工作开展全方位宣传,邀请各界人士真正参与到具体管理中来体验工作;强化入户宣传频次,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方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被管理人明白自己要履行的责任,不履责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营造共同创建的氛围;紧紧围绕“门前三包”,开展星级商户评选,推出一批示范商户、样板路段;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群众了解城管、理解城管、参与城管。

第9篇: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范文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机制,最大化地消除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畅、相互推诿、相互掣肘的不良现象,实现部门之间的联合联动、协调运转,可以有效地优化城管运行秩序,增强城管执法力,提高城管效能,确保城市科学健康发展。

一、部门协作不畅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的规范制定权、处罚权、强制权、许可权、征收权等多项权力分离,这对保持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之间一定的权力制衡、预防权力腐败等现象显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代城市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是具有非线性和复杂回路特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城市管理活动而言,行政处罚权与其它行政职权又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城市管理系统中的任何行政活动,都完整和连续地贯穿和包含了这些职权。人为地割裂这些行政权,虽然可以达到相互制衡,减少寻租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部门协作难度,提高了行政活动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主要表现是:

(一)信息获取滞后,信息不对称,处理问题被动。城市管理系统范围极广,内容繁多。现行管理方式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动获取,即执法人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日常路面巡查以获取信息。这种途径比较直观、直接,对情节轻微的违法活动,可以通过劝阻教育迅速进行纠正。但是,执法人员的巡查仅局限于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等直观领域的信息获取和监督处罚,而对其他众多领域的信息获取较为困难,这也就限制了城管部门在拓展执法领域上的努力。而且,执法人员发现问题越多,自己的工作量就越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部分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执法部门的执法效能和执行力。另一种是被动获取,即群众发现问题后打投诉电话进行举报,或通过市长热线、城管110以及等方式直接向执法部门反映,或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进行曝光反映,经领导批示后由执法人员进行处理。这种途径有利于借助群众和媒体的参与,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也能起到法制宣传的作用。但是,这增加了问题发现到问题处理之间的环节,增加了行政时间和行政成本;并且容易被误认为群众不举报、媒体不曝光、领导不批示,城管执法部门就不去发现、不去查处问题了,容易造成执法部门无所作为的错觉,最终导致“领导批评、群众埋怨” ,执法部门费力不讨好的后果。由此可见,执法部门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获取途径,信息获取滞后,处理问题被动。

(二)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无人管理与多头管理并存。城市管理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分工越细,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知识积累、法律准备以及对人才的培训就越快,但部门与部门、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就越严重,协调合作的成本也就越高。同一个问题在具有不同执法权的部门之间转手反映,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同一性质的执法权在不同部门之间所进行的分割。这也是职责不清的一种表现,以及造成群众对执法权归属认识不清的原因之一。从而也就造成了群众反映问题难,执法部门获取信息不及时的问题。比如,对一个大排档夜间噪音扰民的群众投诉,环保、公安、卫生、城监等多个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权,群众往往不知道应该向哪一个部门反映,或者反映了迟迟得不到圆满处理。由于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都有一堆管不了的理由,无人愿意去管理;反之,又因为有利可图而多头管理,出现“九顶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的执法扰民现象。

(三)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目前,对城市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治理往往局限于搞运动、搞突击式的整治。例如“城市牛皮癣”泛滥了,发生交通死人事故了,媒体报道了,于是领导批示,层层发文,层层开会部署一个专项治理活动就此开始。类似的问题的报道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实际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虽然专项治理在短期内对改善城市管理问题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始终正常稳定有序运转才是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如果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治理往往治标不治本,结果只能导致“乱—治—再乱—再治”的恶性循环,城市管理耗能大、效率低。

(四)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往往是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致使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批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直接制约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现行行政权力划分的制度下,政府行政部门需要创设良好的协作机制来愈合制度内的裂口,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实现管理、执法资源共享,弥合因行政权各组成元素分裂而造成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的不良后果。

二、

健全城管协作机制,强化部门长效协作

建立健全城管协作交流机制,是优质高效开展城管工作的需要,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现有城管体制下,只有遵循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协助、相互监督的原则,充分应用现有行政手段和现代科技技术,建立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长效协作的新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共同现场发现问题,共同现场处理、监督、反馈、检验的良好[,!]协作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源头监控、动态管理、及时处置和反馈城管问题,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一)城管协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结合当前城管工作实际,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六项协作交流机制,确保城管工作的协调高效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本级政府的要求或者专项整治的工作需要召开行政执法联席会议,统一安排部署联合执法的事项、方法、步骤、措施,通报和沟通执法工作情况,协调处理联合执法中的争议,研究解决联合执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议议定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送执法机关执行,各执法机关要定期报送联合执法情况。

二是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同层级的行政执法机关针对城市管理领域较为突出的违法行为或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的,应集中执法力量,实施联合执法。联合执法牵头机关应当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有关机关应当积极配合,不得各行其是,不得互相推诿。

三是建立健全联动执法机制。市级执法主管机关与区县(自治县、市)执法机关要建立上下联动执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中的层级联动。上下联动执法应依法界定双方权责,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四是建立健全互动执法机制。同层级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要建立互动执法制度,确保各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相关执法机关承担协助(协管)义务时能得到及时、有效配合。执法机关提出协助调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协助(协管)要求,只要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协作机关应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

五是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应当公开各自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提供查询方便,对其他机关请求查询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的,被请求的机关应及时、无偿提供。应当建立执法信息互通平台,保持及时、灵敏的信息沟通,把握违法行为动态,防止违法当事人利用地域、时间差异,流动作案。应当确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采用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建立联络网,互相提供执法工作情况。

六是建立健全执法调处机制。行政执法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者其他问题,应当首先由行政执法机关互相协商解决争议;协商不成,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则应当报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依法裁决。

以上六种协作机制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如上海市推行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制度,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共享行政执法案件信息,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执法工作衔接和协作更加便捷、规范、透明、高效。深圳市建成了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围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实施网格化监督和管理,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又如,我市城管委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也是一项城管协作机制,对协调解决城管重大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城管协作机制的实现方式

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势必会出现两者所作出的行政决策、行为相互矛盾、打架的现象。由此,城市管理执法实践已提出了更多的权力协调要求。协作得好,可以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效能,否则将会产生极高的管理执法成本,对城市建设造成极大的成本浪费,对城市软环境建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当今城市管理发展趋势来看,城管协作机制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个:

一是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夯实城管协作机制的法制基础。

目前,我市的城管协作,多是通过市城管办综合协调的方式来实现的,或者是依靠部门的力量去实现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其协作成本和难度较大。市城管办作为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对级别高、权力大的各个职能部门,往往是协而不调,调而不果;而部门之间的协作往往是利益搏弈的产物,这种相互妥协的产物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协作要求的。鉴于以上情况,建立健全城管协作机制必须自上而下来进行。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创设和完善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机制,从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更好地打造强势政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可以说,通过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来建立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不少城市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如杭州市就较早地注意到了该问题,并在相关规范性文件中作了一些明确规定。《杭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市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有积极协助、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义务;在涉及行政处罚权与行政许可权行使的统一管理对象时,审批部门负有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抄告批准结果的法律义务;同时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与其他各有关行政主体之间的“双向告知”、“意见反馈”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再如重庆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为城市管理系统内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蓝本。该决定就如何规范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动执法机制、互动执法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执法调处机制等六大协调协作机制,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可以夯实城管协作机制的法制基础,为建立健全城管协作机制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二是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完善城管协作机制的技术支撑。

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实施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综合化的必然要求。以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如杭州市城管部门安装“千里眼”帮助管理,深圳市城管部门建立了“数字城管”,昆山市率先在城市管理中推行信息化网络管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__在全省来 看是一个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城管数字化监控网络、数字化信息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做到城市管理中的事件(指人的行为,如摆卖、烧烤、沿街乞讨等)和部件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资源化利用和社会化共享。通过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统一信息的收集和分配,提高信息的收集面和准确度,使信息前置,以全面准确的信息来引导管理,从而将传统的滞后管理改变为实时管理和监督,增强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带动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我们应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以此为催化剂,进而建立起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动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活力,打造数字__。

三是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扫清城管协作机制的体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