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19-01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契机,善于用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指导,以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一、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

当前,中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如在教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时,我抓住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中考将至,而产生畏惧、退缩心理的时机,向学生们讲解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逆境才能成才”的道理,并让他们将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伴随他们迎接中考的挑战。有的学生在课外练笔中写道“……现在每当我默念着那句名言,心中总感觉到有无穷的动力,而不再是充满害怕和畏惧了,我要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成功地踏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可见,学生在科学地引导下,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有助于他们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二、培养学生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积极心态

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和变故,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学会如何释放消极情绪。如在教学《塞翁失马》时,学生归纳出寓意: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进行小结:祸福可以转化,不要把祸福看死。要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然后让学生想出几句话安慰一个遭受巨大不幸的人,学生纷纷各抒己见。久而久之,学生再次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由于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久而久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依赖、霸道、骄横的心理。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困难面前往往束手无策,走向社会则根本无法立足。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娇生惯养问题的严重性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意选择了《虎皮鹦鹉之死》这篇文章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生存的本领,以务实、勤奋的态度,去开创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四、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获得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如教学《孟子二章》《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美好道德情感。学生在阅读、体会、感悟的过程中,孟子的“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推已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滋养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第2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改;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22-02

学校体育既要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运动技能,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崇高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如何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这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体育教师属性的角度来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一、体育教师的属性

(一)体育教师的自然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它是人存在的基础。 体育教师的自然属性可以表现为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风尚等。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影响和熏陶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教师的社会属性

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社会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最主要表现在劳动创造性和目的意识性。体育教师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和育人的培养,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而要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健康发展,也是教师的目的性所在。在体育教育中往往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而提供相对的体育角色,并遵循体育教学规则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教师的主要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体育教育的执行者。面对学生这一受教育群体,作为体育教师有义务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是体育教师的本质工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主要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坚强柱石,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作为体育教师既要具备向学生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又要在室外课中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具备业务精炼,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体育教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重视教学环节,建立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其特定的常规,教师要重视在各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形成特定的规矩。严格要求和执行课堂常规,不仅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能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常规教学的要求,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教学程序,避免部分学生懒惰消极情绪,从而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和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严密组织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发器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习惯。通过集合调队,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养成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与良好精神状态,同时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在体操课的教学中,通过相互间的帮助保护,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同时要培养勇敢、机智,果断的作风。在田径中通过中长跑教学,可培养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

3.利用竞赛规则,养成竞争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通过游戏和竞赛教学形式,教师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及时教育学生既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遵守规则,既要鼓励创造奋进的学生,又要制止批评投机取巧有不正常行为的学生,把不良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做到公平竞争,共同进步,并对良好的行为提出正确的评价与赞扬,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依据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和身心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贯彻“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比如:在投掷项目的练习当中,对于力量较弱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要求,用较轻的器材进行练习,对于力量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加大难度,用较重的投掷器材。又如:在武术的教学中,对于动作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动作,可以采取辅助式练习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首先要立身为范,要求学生遵守的,教师也必须要遵守;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和资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西部地区体育教育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在存在较大差异,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设施资源不够完善,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较差。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学校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改造场地器材,发挥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实际情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课外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课余生活,到达愉悦身心,提高面向社会的适应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台阶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在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草地进行足球运动。总之,把体育设施资源改造成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场地器材,适合不同学生发展体能,实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从而成功的进行了体育教学。

2.培养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进行锻炼,学生以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一部分学生大都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往,缺少监管,容易染上网络游戏和不良习惯。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开展适宜的课外体育活动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让他们去相处,有活动的内容,有监管,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课余生活

体育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指导者,在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使得一天的学习生活有节奏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又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排除杂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可以使少年儿童保持热情乐观、欢快、精力充沛,使学习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中小学生有着明显的向师性,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学生的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自身的属性,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更好的把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地从正面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J]. 中国学校体育,2007,(2):26—29。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王月敏,浅析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J]. 体育世界·学术,2011,(4):27-27。

[4]蔡宝忠著,体育教师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关键词:田径运动 学生 身心健康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42-01

随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育理念在教育行业的推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全面发展、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竞争巨大压力的优秀人才,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对中等专业学校来说极其必要。田径运动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均衡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中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但是,目前在学校中,田径运动教学的开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更好的利用学校及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1 田径运动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是促进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项课程,在具体实践中,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心态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其他体育项目项目,田径项目本身也具有一些不可比拟的特殊性。跳、投、跑、走是田径运动项目的主要特点,这四种运动形式可以说是能够最直接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这几种运动形式,学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身体,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减少体重过胖情形的发生,降低三高在青少年中发生的比率,对于学生身体血脑血管系统及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从田径运动特点来看,其练习需要训练者有着能吃苦的坚强忍耐精神,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磨练自身的内在意志力,逐渐养成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被认为是所有运动的本源,从形式来看,虽然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仍旧是以田径运动为基础发展而来。所以,当学生愿意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田径练习时,不管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身体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培养与锻炼。快走运动则能够锻炼人的腿部肌肉,增强腰腹部与手腿之间的协调性;长跑运动最能锻炼的是人的意志和耐力以及吃苦精神;投掷铅球则能够很好的锻炼人的臂力。从这些运动来看,其动作不仅简单易学,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起来很容易,学生参与时也更容易掌握技巧和要领,同时,田径运动的锻炼没有性别限制、人数限制,没有时间限制,是体育教学的首选课程,也是学生增强自身机体素质,养成良好心态的首选。

虽然田径运动有着如此之多的优势,但是从目前体育教学中的推行力度和推行效果来看,却远不是那么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有多方面,学生本身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体育锻炼意识的淡漠等等,都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频发。因此,必须改善以上局面,加强田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加强田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1 宣传教育,改观学生认识

实践推行中,学校方面首先要更新观念,改革以往田径教学的内容、方法与形式,尤其是要针对当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开发一些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和练习方法,然后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性田径活动,开展一些实践意义强的教学活动,将其内涵和运动价值充分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认识,让他们逐渐自主的参与到田径训练中来。理论方面,可以通过教师指导编写教材或者宣传教育等手段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健康作用和价值,教学中将二者很好的结合,提升学生认知。

2.2 开发课程资源

田径运动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其项目较多,很多也不太适合进行大众的健身作难度,淡化一些色彩较为强烈的运动,结合学生心理需求以及时展中体育运动的潮流和特点,开发出一些将时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新运动形式。作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本身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在课程资源整合中,多结合一些先进的体育理念,跟随国际体育发展潮流,不断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其心理素质,为田径运动教学在中等专业学校中长久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2.3 强化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建设

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是保证田径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多组织一些学习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经验以及实践感想,这些学习和研究能够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多新的体验和帮助[4]。教学环境方面可以通过营造好的课堂环境、完善的教学设备等手段,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创作一个好的实践平台。体育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教师们可以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活动,观摩先进体育教学,听课总结、专业讲座等形式,不断丰富自身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更多的利用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提升其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水平。学生方面,可以与教师多交流沟通,互相之间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付诸实践,加强教学上的探索和研究。

2.4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标准

教学内容与方法是田径教学课程的关键。好的课程内容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增强其在课堂内的自主能动性,对于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实践田径运动教学理念的手段,对于学生如何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实践和锻炼也很重要。因此,对着两方面进行革新时,除了要保留其本身对于教学的积极作用之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探究一些具有知识性、娱乐性、多样性、时尚性的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体验更加丰富多样的田径教学活动。

3 结语

田径运动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研究与认识,在教学中以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吉生.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与体系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11-112.

第4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1. 健康的涵义及中学生健康的现状

1.1 健康最简单的定义是身体

精神和心灵的健全,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状态,而且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健全状态。”健康的发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身体精神、心灵、家庭、社会和环境的所有资源过程。

健康有很多组成部分:躯体心灵心理社会智力和环境我们要将健康看作是一个生活质量高底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讲健康包括

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应激和烦恼能够控制自,能够自我放松具备能量和活力,没有痛苦或严重的疾病拥有朋友和家庭的支持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拥有清洁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努力达到最理想的健康。既以主动负责最大限度的提高躯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健康还意味着主动采取实际步骤预防疾病,并努力生活得更加丰富平衡和满足。

健康能使生活更充实,更幸福。健康是生活的质量保证。

2.体育课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关系

2.1 从体育到体育健康

随着“健康第一” 的教育思想的提出,体育课程的名称也从《体育》变成《体育与健康》这个改变着实让从事学校体育的人们感到兴奋。长期以来体育课一直存在着两个大问题:一是逐渐丧失了乐趣和魅力;二是缺乏应有的效果和用处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如果人们看到饥肠辘辘的学生上午第四节课长跑的话就更加有理由怀疑体育课能增加学生体质和有利于健康吗'?

自从有了体育课之后,人们就期待着它能成为健康和培养健康能力的一门学科。但后来人们失望了,体育课,慢慢地成为了一门以练习运动技能为主的课程了,而未来充分发挥其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现在体育课程又与健康促进拉起了手,从此体育将与运动安全营养锻炼处方急救保健等内容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未来生活中体育锻炼的各种问题。也会成为教学的主题,体育教学的目标将有更加宽广的视野,体育教学的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多彩,体育课的缺陷将有望得到克服。

2.2 体育与健康应是体育为健康

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作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现象还确实存在,应该说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要是学生们都拿本书端坐在教室里上体育课,那么体育就变成了智育了。体育课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教学是一种手段和载体,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得到解决,并非《体育与健康》一门课程可以包打天下。

促进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内容的连接问题。我们虽然提出了目标引领内容的精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来说是不清楚心理健康的目标引领什么样的教材内容和通过那些具体的教材内容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把游戏培养竞争合作精神连接起来。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的基础理论不扎实所引起的。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一些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自然而然地具有增进学生健康的功能和价值。如果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对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建议

第5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人本主义班级管理体现出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动性和思维方式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笔者结合多年班级管理经验,对班级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本主义进行深入研究,期冀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活泼的班级氛围

小学是小学生正式接触学校教育的开端,其在刚入学时难免会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关系、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其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鼓励,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和谐、宽松、愉悦的班级管理氛围,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统治者,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忽略学生的个人发展,不注重师生交谈,一方面,不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人本主义理念。在人本主义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在学习问题上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小学生,积极与小学生交流谈心,鼓励其说出自己的问题,班主任指导其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例如,班主任每天以饱满的激情面对每一个学生,提前来到教师,微笑着给小朋友打招呼,面对抵触情绪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发火或置之不理,而是耐心对待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的生活等个人问题上,班主任积极观察学生,了解某些学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等,进而加强师生沟通,耐心倾听学生的话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构建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例如,班主任为小学生创造宽松的说话氛围,让其说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不满和烦恼,宣泄不良情绪。班主任用心去倾听和感受,并用通情达理的态度深入到学生的烦恼中,注意小学生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烦恼,然后参与到小学生的烦恼中,给其适当的反应,鼓励小学生继续说下去,最终帮助小学生舒缓情绪,解决问题。

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展示舞台

人本主义班级管理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小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展示舞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必要的丰富活泼的班级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人本主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德育主题班队活动。如在教师节时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真情留言班会课,班主任把自己对学生的祝愿和殷切期盼写在贺卡上,并亲手将贺卡送给每一个小学生,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鼓励小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思想道德水平。

第二,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其开展丰富活动的探究活动,如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让小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获取工具。譬如,网络、书本、父母等,了解人与自然的联系,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说说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这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三,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如班主任带领小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小小志愿者活动,维护社区环境建设,小学生积极制止社区中乱扔垃圾、乱摘花草等行为,并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和合作,加强生生联系,在班级内部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

三、在班主任谈话中讲究说话艺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生理、心理不成熟,自制能力差,对纪律、规矩、人际交往等没有具体的概念,这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和教育,加强班主任谈话,讲究谈话艺术,为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例如,有个小学生总说班级不团结,很多人对他不好、有意见?班主任通过耐心的引导和倾听,鼓励其说出自己得出这些意见的原因,发现有几个同学喜欢开他的玩笑,弄得他很难堪,他认为这对自己不好,就对全班同学做出不好评价,最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产生抑郁、冷漠、不信任等情绪和心理。班主任在明白这一点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论证班主任的想法,用合理的事实验证不合理的想象,并帮助他重新融入到班集体中,缓和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班级团结。在这里,班主任积极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其情绪和想法,然后再通过谈话艺术将自己的想法、意见等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现象,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每一个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班级团结,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第6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关键词 创新 理念 提高 工作 成效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1 满怀一颗爱心,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爱,缺少了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更要关心学生,给学生内心以温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信念。在教育管理中,笔者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对待学生,首先,尊重每一位学生。特教的学生因为存在着身体上的缺陷,内心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自卑心理,笔者经常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指出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对自己增强信心,为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其次,笔者注重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在学生管理中建立了情绪“晴雨表”,及时搜集学生的情绪信息,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教育。当学生遇到困难产生退却心理的时候,多和学生谈心,以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残奥会健儿来教育学生,激励他们用于面对和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

2 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学生身心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中树立好威信,言必行,行必果,为学生做好表率,提高教育活动成效。笔者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坚持一诺千金,以自身良好的形象教育影响学生。首先,和学生讲诚信。答应学生做到的事情坚决做到,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次圣诞节晚会,邀请教师参加,看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脸上难得一见的烂漫笑容,笔者答应学生一定准时参加,不巧的是当天笔者刚好出差在外,为了对学生的承诺,笔者顶着寒风,从80公里外的徐州市区赶回来参加学生的活动,学生深受感动,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都坚持诚信待人。其次,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冬季,学校将早操改为晨练,每天早上,笔者都坚持提前五分钟站在操场上等候学生,和学生一起迎着寒风跑步锻练。在笔者的影响下,个别赖床的学生也改掉了毛病,以笔者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促进效应。

3 规范管理秩序,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特教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成效,笔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吸纳到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民主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引导学生民主制定适应班情实际的班规。和其他特教班级直接照搬成品学生守则不同,笔者在工作中将现行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发动学生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先后制订了班级卫生、学习管理、宿舍管理、文体活动等类63条管理制度,并在全班进行投票表决,尊重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让管理制度得到绝大多数学生内心的认可与拥护。其次,培养好一支小助手队伍。在小助手的选择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兼顾学生的身体情况,鼓励学生报名竞争班级管理各个岗位,在学生成功竞聘上班级干部职务以后,要求学生向班级学生承诺工作目标,接受全体学生监督,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此外,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还积极倡导结对帮扶活动,将后进生与班级前列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或者小组,对学生进行可捆绑考核,在全班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和谐环境。

4 倡导良好风气,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学校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湖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学生的身心,特教校园也不例外。笔者在教育中发现,许多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对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盲目讲义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缺乏足够的抵制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一状况,笔者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班级和校园内倡导良好风气。首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人生理想与目标”大讨论活动。通过班会课组织学生针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对成才、成功的理念具有正确而科学的认识。其次,笔者注重为学生树立了一批学习榜样。和讲大道理不同,笔者选树的典型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人物,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人物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刻认识到成功的意义,激发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目标,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此外,笔者还将学生带进少管所等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活动,以同龄人身上发生的案例鲜活教训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崇尚真善美,树立积极的思想追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5 注重激励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特教学生和普通学校的教育对象相比,思想封闭程度和自卑心理都相对严重,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注重发挥激励引导的作用,通过发掘学生身上取得的成功之处来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笔者在教育中首先多给予学生鼓励。对于特教学生而言,身体存在残疾,让他们始终觉得低人一等,不够自信,教师在教育中要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成功感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掘学生取得的成功之处,哪怕只有很小的一点点,也要指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激发内心积极情感。其次,笔者注重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积极情感。针对学生的特长组织专题活动,如开展才艺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有的表演剪纸,有的泼墨挥毫,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在全体师生面前,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教育的热情,这种积极的情感对于教育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笔者在教育教学中,还向学生推荐了弘扬社会主旋律以及激励残疾人顽强拼搏的优秀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营造积极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强化家校联系,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第7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关键词  中职  思想政治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生完成职业技能教育的黄金期,而且是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还是学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当前,我们很多中职学校都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之中。下面就我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1、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来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2、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来大,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加显著和突出。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让学生学习一点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职应学习一点心理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解答学生自己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对学生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2、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只要我们学生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适度的情绪和充分的理智,我们就认为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不断地加强科学的“三观”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在实际生活在中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面对他人的批评和赞扬,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同时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的恐怖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学习、自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这样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才会自觉地去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尊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热爱我们的学生、理解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生。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安全、自由营造良好氛围。

        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政治教师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3】《问题学生的心理探索》 北京电子信息学院 赵莉

第8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关键词: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

随着国家教育教委司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也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现代聋哑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分析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促进聋哑儿童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聋哑学校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

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作用排序依次为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培养意志品德、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在我的一次调查中,有过半的学生认为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最组要的功能,现在的聋哑学生对素质健康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而对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很少,第一他们受到体育教师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一般是比较好的,大多生还是喜欢体育老师,他们就把体育的作用归结到提高身体素质上;第二聋哑学生本身与外界接触较少,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在培养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功能缺陷补偿与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一点的让学生接触一下社会外界,多组织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来增加聋哑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二、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

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以快乐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现代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学开展应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基础,通过快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促进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针对现代体育及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快乐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尤其是聋哑儿童由于先天的缺陷使得其更加需要以体育运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同时通过体育教学过程还能够补偿学生的运动缺陷,逐步缩小学会僧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2、针对聋哑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重点的设置。在进行聋哑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针对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此弥补其身体上存在的不足,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例如:针对聋生语言障碍使得其肺活量较正常儿童小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肺活量的训练与锻炼,以此提高学生的肺活量,为聋生接受口语训练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为聋哑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3、以民间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会遇到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愿参加体育运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体制的健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以民间体育独特的优势达到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民间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地方特色、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都能偶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通过民间体育运动的引入能够在促进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教学的实现切实贯彻了《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多媒体,是聋生体育的有利条件。现在电子信息的发展,给聋生带来了福音。网上搜体育动作或买光盘,能慢放,能剪影,使学生学得明白、看得清楚。另外,电子信息能找到世界上一流老师的指导和演示。例如游泳,能轻松搜出菲尔普斯和孙杨的视频和慢动作分解,还可利用聋生对名人崇拜,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聋生因视觉补偿,比同年龄的普通儿童更容易模仿。

5、以课外文体活动促进聋哑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聋哑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和鼓励学会僧积极参加到体育运动当中,提高学生的从何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其需要聋哑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聋哑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构建快乐、和谐、充满活动的校园文化,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其开展过程中因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实际情况的学生选用适合的休闲运动项目或竞技项目作为文体活动开展的中心,以此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的需求,并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

三、聋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建议

1.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不断改善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上多为教师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青年教师要扶植引导,教育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2.要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合理科学地奖励,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造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也有必要制定各种合理的奖励制度,具体可以根据特教体育教师任务繁重,工作对象特殊来制定。

3.鼓励并组织体育教师进修,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和特殊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

第9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范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今后我们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当前社会新形势发展要求下,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高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教育新理念的要求,教育模式也正在经受着变革和创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意见》强调,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体育拓展训练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当前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融入拓展训练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在阐述拓展训练的内涵及意义基础上,对拓展训练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点探析,进而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及意义

拓展训练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经过对各种项目的有效整合,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思想道德素养、技能培训和科技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提高,帮助和及时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提升团体合作意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高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由此而言,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熔炼团队和完善人格”作为宗旨的拓展训练,无疑是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

拓展训练是以经验和体验分享作为教学形式,其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在户外,打破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教师精心策划和设置一些较为新颖、刺激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挑战中激发思考,加强交流,善于借鉴,提高技能,分享智慧,做好总结,共同进步,深刻感悟出各种具有丰富现代人文内涵和精神的道理。总之,拓展训练不仅开发了体育课程资源、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功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训练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构建阳光和谐校园的需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组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顽强的品质、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以及提升学生之间相互接纳、彼此信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对学生而言,在参与中不仅会被一个个新颖、有趣的项目吸引着,还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之中,勇于挑战各种训练项目,尽情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既能够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所学知识通过拓展训练进行有效地结合,又对营造团结温暖的班级氛围和构建阳光和谐的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2、w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拓展训练通过“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体育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形成自信、顽强、团结的优良品质。组织开展拓展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其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一是有助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的评价指标和教学目标、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公平。而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行为和态度、意志和感情、合作等诸多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有助于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教学经常忽视对学生智力、非智力以及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而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加深对体育运动和规律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为树立健康的体育思想和培养终生的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同时,素质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规划和设置拓展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这也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作为体育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导向,让他们在愉快中、积极参与中学到知识技能、领悟道理,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方式,还对提高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铣: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融入重要性分析,体育世界.学术,2012.8.

[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5.6

[3] 郝占,李雪梅.体教融合 共谋内蒙古青少年体育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6.05.27.

[4] 韩凯.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新农村商报,2016.05.11.

[5] 刘万金,王晓宇,郭俊峰.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6.06.